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不同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不同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不同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很多,像我家乡茂名,称呼姑妈叫“杯乃”,姑丈叫“杯爹”,奶奶叫“阿伊”,对了“”里面的字是方言发言,不是普通话发音,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打,就打个近似的。

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有很大的差异 我的地方叫爸爸不叫爸爸,叫大的,爷 我们江苏北方人很多都叫外婆为舅奶 向福建那边很多亲属称谓都与普通话称谓不一样

山东方言的”亲属“称谓就是亲戚的意思。

亲属也就是亲戚的意思,例如你的爸妈、兄弟姐妹、儿女,姨、姑、舅、爷爷奶奶、表弟表妹都可以称谓亲属,甚至可能好几代的间接关系都称谓亲属,例如你爷爷的哥哥家孩子的孩子也可以称谓你是亲属,主要是表达关系亲近,不是一般的陌生人,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当然这个关系可能是好几辈人的。

亲属定义:因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亲属的含义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亲属是人与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

2、亲属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

3、亲属与家属、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庭成员是指相互负有扶养义务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主要指夫妻、父母子女,有时也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子女、外孙子女及兄弟姊妹等。但不是家庭成员,因为和这些亲属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而且也不可能在一起同共生活。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杠桥屋,比如5间房子,左右算中间的第3个,中见较高或者较低的,也有说古人认为,正屋两边有不相连小屋称为挑担煞,相连称为双耳房,认为这样的风水不好

指姐姐丈夫和妹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方言中挑担是连襟的意思。挑担本来指挑着东西,后来演变为挑着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进而引申为一种两婿关系,是一种俗称。 挑担方言介绍:亲属称谓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在方言中有着不同的叫法,也蕴含着不同的内涵。陕西方言中连襟的称谓就是一个典型。 在普通话中,人们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雅称为连襟,而在陕西方言中则俗称为挑担,也有叫连襟的。 连襟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杜甫的《送李十五丈别》。孤陋忝未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说的是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一位李姓老头,两人很能合得来,经常在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离别,写了这首诗回忆结交的经过。 这只是形容彼此的关系密切,还没有后来指的姐妹的丈夫之间的那种关系。北宋的马永卿在《懒真子》写道: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叫连襟。洪迈曾给他的妻子的姐夫写过襟袂相连,夙愧未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兮无通贵之哀怜。 可见,宋朝流行的称谓已经具有今天的意义了。后来随着文化的影响和民族共同语的普及,连襟这一书面语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直到今天,许多地方用连襟称呼姐妹的丈夫。 而在连襟出现之前,陕西部分地区用挑担这称呼,意思都差不多,这是有一定的地理原因的。先看其历史文化原因。封建社会里,小农经济是基础,以父子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主导思想,其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是血缘亲族组织,财产的继承权也是由男子来完成,这体现了父权文化的主宰地位。 这一文化心理反映在婚姻制度中就是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反映在亲属称谓中就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陕西方言中亲属称谓的称呼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父系的亲属关系一般称为内、大,母系的多称为外、小。 女方嫁到男方家,要随男方称呼亲戚,叫男方父母也是爸、妈;男方叫女方父母为叔(伯)、婶(姨)。男方称妻子的姐姐为妻姐、大姨子,妹妹为小姨子,弟弟为小舅子。可以看出妻系的称谓就不是很严格,那么,称妻子的妹妹或姐姐的丈夫为挑担连襟更是一种谑称,体现了宗法制下的人伦关系。

老一辈所称扛轿屋如:七间房子左右算来第四间中间房子较高或较低称为扛轿屋八间房子没有高低顶楼是平行所以没有关系看图裏有八间房子前后两间较凸出一些像三合院形只有龙边第二间较为凸出这间房子较有影响长子会官司与血光问题以上做为参考

挑担房为北方方言即北方人所讲的在板式建筑除靠楼体两侧外墙户型的房子,以一梯三户中间户最为代表性,房间窗户都朝向一个方向。一梯三户左右两户为双朝向或多朝向,而中间户为单朝向,且有窗户的房间是朝南向,即卧室,客厅。家住挑担房,家破人也亡,这是在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民俗谚语,挑担房,指的是在某一片民房当中孤高的那一栋房子,也就是唯有这一栋房子,高过四周其他的房子。

论文亲属称谓研究结论

一、亲属称谓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家庭构成模式是以父子为中心的。在家庭中要严格遵守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宗法秩序,年龄的大小、辈分的高低是极为重要的区分依据。同辈分的要区分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伯父和叔父、伯母和婶母。不同辈分的称谓是长辈可以直呼晚辈的名,也可以连姓一起称呼;晚辈对长辈则只能严格按照其相应的称谓来进行称呼,直呼其名是万万不可的。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则不区分长幼,辈分高低也不太讲究。如姐妹、兄弟各只对应一个词:非直系亲属中,长一辈的男性一概称“uncle”,女性一概称“aunt”;而同辈的不论男女,一律称“cousin”。同辈之间,英美人士往往是以名字或昵称相称呼,晚辈对长辈也可直呼其名。在他们看来,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关系融洽。(一)血亲、姻亲称谓的差异 血亲,指的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姻亲,指的是有婚姻关系的亲属。男有其宗,女有其族。前者称“宗亲称谓”,后者称“姻亲称谓”。在汉语里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界限十分分明,即兄弟连襟、姐妹妯娌、伯叔姑婶要严格区分,如伯父、叔父是 血亲,伯母、婶母为姻亲。英语里没有血亲和姻亲的区分。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丈夫都称 “uncle”,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妻子都称“aunt”。当然,在某些非区分不可的场合里,英语中常用“in—law”作这些称谓的后缀,以示与血亲的区别。例如,用“brother—in—law”来表示与汉语相当的大伯子、小叔子等;用 “sister—in—law”来表示与汉语相当的大姑子、小姑子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宗族与外宗族称谓的差异 《现代汉语词典》对“宗族”一词的解释是:“同一父系家族的成员(不包括出嫁的女儿)。”因此,爷爷、奶奶、侄儿、侄女、孙儿、孙女属于同宗族,外公、外婆、外甥、外孙、外孙女属于外宗族。在旧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同宗族的亲戚要亲于外宗族的亲戚。英语亲属称谓没有宗族、外宗族之分。“grandfa—ther”囊括了祖父和外祖父的意思,“grandmother”包括了祖母和外祖母等等。交际中,如果需要明确是“爷爷”还是“外公”,就要单独加以解释,“on my father’S side or on my mother’s side”。此外,“cousin”一词的广泛涵义也说明了英语不区分宗族和外宗族。“堂”和“表”在汉语中分属两个不同的宗族,是绝对不能混淆的。而英语中“cousin”一词不仅涵盖了堂兄、堂姐等,还包括了表兄、表姐等诸多的汉语亲属称谓词,抹去了宗族的界限 。 (三) 亲属称谓的泛化差异 亲属称谓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一些既无血缘关系又无姻亲关系的人的现象。如称呼陌生的年长者为“大爷”、“大娘”等,还可以加上职业称呼,如“邮递员叔叔”、“售货员阿姨”等。英语中也有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常将“aunt”和“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例如,称呼父母的朋友为 “UncleTom”或“Aunt Kate”。但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远没有汉语普遍,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的人,一般用“先生”、“女士” 来称呼对方,而对父母的朋友,则可直呼其名。二、社交称谓的差异 (一)姓名称谓 汉语有关姓名的称谓可谓灵活多样。可称呼“姓+名”、“名”、“姓/名/姓名+称谓词”,还可称呼“小/老 +姓”或“姓+老”。如人们可称“李小明”为 “李小明”、“小明”、“李先生”、“小明先生”、“李小明先生”、“小/老李”或“李老”。称谓的不同,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疏程度。 英语姓名的称谓比较单一。英语对姓名的称谓形式是“名”和“称谓词+姓”。例如,人们可称“John Brown”为“John”或“”。英语中没有“称谓词+名”这种称呼形式,如“John Brown”不能称为 “”。(二)职衔称谓 汉语中一般能够表示职业、职务、职称等社会地位的象征词都可用于称谓。除可单用外,还常与姓名连用(姓/名/姓名+职衔)以示认可或尊敬。英语中的职衔称谓局限性很强,一般不用作称呼。例如,如果某人是“老师”或是“建筑师”,人们是 不能称其为“老师/建筑师”的,而应称其为“先生/女士”。社交活动中常用的职衔称谓有:Dr.,pro— fessor等。这些职衔称谓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姓氏、身份等结合使用,但要放在姓氏前(职衔+姓氏)。总之,汉语的职衔称谓要比英语广泛复杂得多。(三) 泛称称谓英语中的通称有:Mr.,Mrs.,Madam,guys等。前三者可与姓名连用,使用尤为普遍。汉语中的通称有:同志、先生、女士、朋友等。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有三种人称,但是英语的人称称谓远比汉语简单得多。英语和汉语都有零称呼语。如汉语的“喂,嗨,那个谁”等,英语的“Hello,Hi,Excuse me”等。在中国,零称呼语须谨慎使用,这是因为,在大多情况下零称呼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然而在英美国家,无论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是什么关系,零称呼语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参考文献: [1] 贾彦德.中西常用亲属词的语义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超先.中西称渭差异及其文化内涵[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3] 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5(3):31

一个世纪以来,关于亲属制度的研究一直引起中外民族学者的兴趣和重视。许多学者在摩尔根研究的基础上,对亲属称谓问题提出了分类的见解。如美国的.克罗伯、.拉德克利夫-布朗、.穆尔多克,英国的.里弗斯、 .罗维以及法国的C.莱维-斯特劳斯等,都有自己的分类法。在美国,穆尔多克在《社会结构》(1949)一书中提出夏威夷式 (Hawaiian type)、爱斯基摩式(Eskimo type)、易洛魁式( Iroquois type)、奥玛哈式(Omaha type)、 克罗式(Crow type)、苏丹式(Sudanese type)等6种亲属称谓制图式,被众多的研究者所采用。苏联学者Α.Μ.佐洛塔廖夫、Д.Α.奥尔捷罗格等赞同英国里弗斯的意见,认为马来亚式亲属制是从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简化而来。他们提出亲属制度首先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单位的结构,而不仅是婚姻形式。两合氏族组织与土兰尼亚-加诺万尼亚式亲属制相适应;父系大家族与分叉旁系式亲属制相适应;在不正常条件实行族内婚的情况下产生马来亚式亲属制;描述式亲属制与个体小家庭的产生相适应。

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亲属称谓语的毕业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韩语专业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水浒传”朝(韩)语译本的译介研究2、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语希望表达教育研究3、韩国语学习者副词使用情况及偏误分析4、有关韩语句子委婉语及教育方案的研究5、韩语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专业适应性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6、对韩大学生对外汉语与韩国对外韩语教育的课堂教学对比研究7、汉语动词“打”的韩语翻译研究8、中韩语篇对比与翻译研究9、基于语料库的汉韩”获得类“动词动宾搭配研究10、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11、韩语里汉语借词同汉语词语若干情况比较研究12、汉韩亲属称谓对比研究13、韩语专业大学生外来语标记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14、高职院校韩语教学过程中中韩词汇教育研究15、电影在韩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不好意思才看到你的提问,这是我以前在新浪博客里整理的一些,按照类目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语言语法类:韩国留学生汉语结果补语偏误分析中日韩三语言“体”的对比母语为英语和韩语的汉语学习者表形量词习得研究关于女性的中韩谚语比较研究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三语教育背景下的朝鲜族英语教育韩汉定语对比以及韩国学生的汉语定语的偏误分析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谚语对比研究韩汉生命体量词对比研究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对中国学习者的韩语惯用语、俗语教育研究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汉语存在句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汉韩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少数民族迁移者群体建立及适应韩籍学生使用“以为、认为”的偏误分析基于汉韩对比的现代汉语容器量词研究针对中国学习者的韩国语过去时教学方案汉语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的比较研究中韩同形词对比研究汉韩语言中的误导词的对比研究及对韩汉语教学名词性词语的概念转喻研究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韩国学生汉语语气副词习得研究韩国语‘(?)’与汉语‘眼·目’的语义扩张及对比研究关于韩中广告语言的考察韩国学生汉语“了”字用法的偏误分析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汉韩成语比较研究汉韩量词对比研究一年制零起点韩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中韩女性谚语内容比较从学习观念的视角论高职英语折中主义教学汉韩礼貌语对比研究汉韩语触觉形容词对比对韩谦语教学研究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研究韩国和中国汉字音的比较研究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心理动词偏误分析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研究青岛市航海运动俱乐部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汉韩量词及其对比研究关于日中韩“拒绝”的表达方式对韩汉语教学中“被”字句、兼语句的比较研究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把”字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研究汉语波斯语名量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对策韩国留学生汉语关系从句的习得研究文化类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韩国的民俗文化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韩中民俗对比(物质民俗、精神民俗)中韩文化交流研究关于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研究关于中韩大众文化的比较研究从炸酱面看中韩的饮食文化 文学翻译类中韩文学交流研究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韩国语中的外来语中国和韩国近代小说的比较研究中国和韩国现代小说的比较研究梁启超对韩国近代文学思想的影响爱国启蒙时期的小说研究1970年代小说研究黄顺元小说研究或者以下段落能给你韩语论文题目找寻上一点灵感!!艺人?(可以和中国的艺人发展道路进行比较,出道的历程)饮食?(泡菜文化~或者和中国对比,色香味上比较)国际婚姻?(韩国正迈向多元化国际型社会,国际婚姻的比重大幅增加中,原因现象发展未来都可以谈)전혀 관심 없어!就想毕业?(不能这么直接,那也可以谈谈韩国的留学生)再或者,可以看看最近韩国的新闻,有什么吸引眼球的事件会不会给你什么灵感!韩文版韩语毕业论文题目翻译11.한중 언어 속의 높임말에 대한 비교연구12.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의미가 다른 한자어13.한자어에 대한 정리 비교연구14.한중 언어 속에 있는 유행어에 대한 비교15.한중 언어 속의 속담에 관한 비교연구16.한중 언어 속의 사자성어에 관한 연구17.영화를 통해서 본 한국인의 민족성18.한중 무역교류의 역사, 현황 및 장래19.한국의 음식문화에 대하여20.한국의 유교문화에 대하여21.한국인의 민족성에 대하여22.한국의 무속신앙에 대하여23.한국의 대중문화에 대하여24.한국인의 기질연구25. 시사용어중의 한자어26.한국어의 접사에 대하여27. 한국어 시간범주에 대하여28.한국어 태범주에 대하여29.한국어 색채형용사에 대한 인지언어학적인 연구30.한국어 공간적 은유에 대하여31.한국의 유교사상 실태32. 햇빛정책과 남북관계33. 한미간의 군사동맹 33.한국어 속담에서 반영된 문화적 이메지34.한국어 축략어에 대한 연구35.한중언어대미연구39. 한국어 어휘 의미론(意味论) 분야 ( 동의어, 다의어, 유의어, 관용어, 외래어 등) 40. 한국어 통사 의미론 분야41. 한국어 화용론 분야42. 한국어 시제 분야43. 한국어 조사 분야44. 한국어 복합어 분야45. 한국어 파생어 분야46. 한국어 피동과 사동 분야 47. 한국어 보조용언 분야48. 한국어 경어 분야49. 한중 언어대비50. 한중 문화대비 更多题目选择参考我的新浪博客博文

古代文学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 文化 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论文的选题则是写作古代文学的首要任务,题目有一半文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一:欧美文学史 1. 希腊神话的思想艺术特色哈姆莱特形象 2. 《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点 3. 伪善性格的集大成者(达尔丢夫形象谈) 4. 《吝啬鬼》主人公性格谈 歌德《浮士德》对18世纪德国现实的反映 5. 《巴黎圣母院》中的“大自然” 6. 赋予人物以极端欲念——巴尔扎克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谈 7. 《红与黑》的心理描写特征 8. 于连——英雄还是野心家 “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 9. 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特征 10. 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主题综述 11. 《人间喜剧》对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反映 12. 一个野心家的成长——拉斯蒂涅形象谈 13. 平面与极端——雨果人物性格特征谈 14. 《新爱洛伊丝》热爱大自然问题 15. 《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 16. 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宗教倾向 17. 欧洲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作——《堂吉诃德》的流浪汉小说结构与严肃主题 18.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形象分析 19. 劳伦斯长篇小说的思想主题 20. 《静静的顿河》的史诗性质 21. 高尔基《母亲》的文学史地位 22. 《母亲》中母亲形象 23. 《母亲》中巴威尔形象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谈 24.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谈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二:比较文学 1.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性比较 2. 希腊戏剧的早生与中国戏曲的晚熟 3.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 4. 哈姆莱特与于连形象比较 《红与黑》于连、《高老 5. 头》拉斯蒂涅、《罪与罚》拉斯柯尔尼柯夫形象比 6. 英国文学中的堂吉诃德 娜拉与安娜形象比较 7. 娜拉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比较 8. 巴比塞《火线》与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比较 9.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与海明威反战长篇比较 10.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 11. 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 12.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 13. 朝鲜《春香传》与中国《西厢记》比较 1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 15.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 16. 左拉创作与茅盾创作中的自然主义比较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三:文艺理论部分 1、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 3、明代《水浒传》传播初探 4、《文艺复兴》研究 5、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立场及策略 6、论《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7、“80后”文学现象研究 8、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化追求 9、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 10、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 11、薛家将 故事 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 12、卡彭铁尔小说时间的“返源旅行” 13、从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 14、从鲁迅作品对 儿童 形象的塑造中看其 教育 观 15、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 16、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 17、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 18、现实主义的困惑与探索 19、在文学与政策之间 20、《左传》故事“经典化”探研 21、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 22、“五四”小说的叙事 猜你喜欢: 1.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2.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3. 有关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4. 2017最新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5.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检察官称谓研究论文

对检察官就是称作:某某检察官.对检察长一般可以简称为:某检 如姓张的检察长,可以简称为:张检

一审代表国家进行公诉,所以叫公诉人。二审主要是对一审的案件进行监督,同时履行公诉职责,所以二审叫检察官。行话讲,一审出庭支持公诉,二审出庭履行监督职务。

检察人员不应称作“干警” 应规范使用称谓当今,许多有关检察机关、检察人员的新闻报道及文件中,称呼检察官的词语仍在沿用“干警”一词,一些地方还笼统地将检察官都称为“干警”,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用词用语的不规范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的规范化建设水平,亟需规范更正。检察官称谓的来源 据笔者调研,我国检察官的称谓最早见于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国家设置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并对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组织、活动原则和行使职权的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据此,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逐步建立和健全起来。在这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就称呼“检察官”。当时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虽然采用了“检察官”名称,但是“干警”仍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性文件和司法实践中广泛使用。“干警”称谓有强烈倾向性 长期以来,检察官在我国都是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形象而出现的。“干警”一词,不仅现在一些检察官在相互使用,即使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各类书面文件中,也屡见不鲜。 “干警”一词,本源有二:一为来源于公安机关,是公安干部与警察的统称;二为来源于政法干警的统称,是民政干部、公检法的干部与警察的合称。 “干警”一词用到检察官身上,可以牵强地理解为干部和法警的统称,但这中间,却找不到检察官的影子,根本无法反映检察官的本质特征。而且“干警”称谓,军警化色彩浓厚,有着极强烈的倾向性,与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者的法律地位根本不相对应,而且“干警”中,既包括检察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包括法警中的警官,这种多年沿袭下来的范畴其实含义混乱。因此,“干警”一词根本不适用于描述检察官。称检察官为“干警”不利于公正执法 检察官的“干警”称谓,抹杀了检察官工作的特殊性,无法给检察官一个公正的准确定位,也从概念上使检察官无法找到自身的明确坐标,进而容易使其失去应有的公平与公正。 赋予检察官“干警”的称号,还体现在抹杀了检察机关、检察官的司法属性,把检察机关、检察官当作行政人员对待的思想。因为我国的“干部”就是约定俗成的对公务行政人员的称呼,可是如果检察官同时也是“干警”,检察官无疑也成为行政机构中的一员了,这样一来,检察官和法官都是“干警”,成了一家人,难以避免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群众就会出现不明白、不理解、不知所以然的现象,偏袒、倾向由法官和检察官组成的控方的现象发生,由此所办理的案件也无法保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而在行政诉讼中,如果检察官作为行政机构的一个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身份出现的话,那么他就有身兼“裁判员”和“运动员”双重身份之嫌,其审判结论的公正性同样令人怀疑。 尽管我们不能简单从检察官的“干警”称谓上推断出我国的检察官独立性不强,但这种称谓还是会影响人们对检察官角色的理解及定位。同样的,在法院系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检察官的称谓将日趋规范 可喜的是,大家逐步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检察干警”的称谓逐渐为“检察人员”所取代,检察用词将逐步走向规范。 笔者发现,在今年初肖杨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已经没有出现 “干警”一词。在最近几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检察“干警”的称谓也在减少,而“检察人员”的称呼在增多,特别是今年以来,高检院贾春旺检察长所作的多次讲话中,均未使用“检察干警”一词,而是一律使用“检察人员”。 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中,高检院政治部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一书中间,凡涉及的称呼均为“检察人员”、“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出现“检察干警”词句(如:97页第二段、153页第二、四段)。 例一, 2006年2月24日,贾春旺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检察人员”一词11次,而没有使用“检察干警”一词。 例二,2006年4月26日,贾春旺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检察人员”一词18次,而没有使用“检察干警”一词。 我们相信检察机关通过连续多年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这一不规范现象将越来越少,最终将逐步走向规范。用语建议 1、将“检察干警”称作“检察人员”或“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等; 2、区分不同场合将“检察干警”称作“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官”、“助理检察官”、“法警”、“书记员”等; 3、将“全体检察干警”、“广大检察干警”称作“全体检察人员”、“广大检察人员”等等,以此类推。 以上建议,为即兴思考浅见,难免存在不当甚至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别瞎说,检察长副检察长 叫 XX检,如王检 李检。其他的称职务 张科长 赵局长。普通检察官就叫某哥、某姐 当然岁数大的叫叔叫姨

  • 索引序列
  • 不同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论文
  • 论文亲属称谓研究结论
  • 亲属称谓语的毕业论文
  • 检察官称谓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