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酒店绩效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按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模板来写。一般是要写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你要完成的内容,研究方法,一个计划表(用甘特图来表示),最后是参考文献(不要求太多,一般是10个左右就可以了)。最后全部大概是一张4K的纸,所以基本上都不需要写的太多,如果要实例的话,就发给我站内信附上你的邮箱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酒店通过让广大顾客对其服务质量满意来实现酒店的长远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摘要

[摘要] 在服务经济时代,酒店服务成为酒店之间竞争的焦点,提供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便成为酒店成功的关键。针对国内酒店业服务质量管理的不足,在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认识上,提出了加强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途径和 方法 。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内容

[关键词] 酒店服务 质量管理 理论

一、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现状

我国加入WTO后,旅游市场开始全方位对外开放、旅游消费趋于成熟,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力图通过增加服务项目和提高服务质量来改善酒店经营绩效。随着《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的出台,以及旅游局相应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许多酒店都制定了规范的服务操作程序,有不少高星级酒店还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在服务质量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酒店业相比,国内酒店服务质量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服务技巧等方面在竞争优势上落下了一段距离。例如,服务人员缺乏热情,不积极主动,表现为“机械”式的微笑和“无感情”化的言谈;客房服务不及时,餐厅就餐等待时间长;员工无法识别个别客人的特别需要(如客人对所提供香水过敏)造成服务缺陷。而我国历来就有轻视服务工作的传统思想,很少有人把“服务”当作自己的“事业”,甚至有些管理人员都不能以正确态度看待员工,这也导致我国酒店服务总是不尽如人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及其相关重要理论

1.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他给全面质量管理所下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套有效的体系。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面质量管理(TQM)成为许多“世界级”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战略,质量的概念也从狭义的符合规范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它更集中反映了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通过以下三个原则可以体会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1)以顾客为导向。任何组织都要依存于他们的顾客,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需求,满足并超越他们的需求,才能获得继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和源泉。与过去相比,顾客们有更明确的质量期望值,正确理解顾客需要和识别潜在的顾客需要成为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

(2)全员参与。一个酒店的运作相当于一部机器的运转,任何一个零件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产品整体的质量输出。组织内全体员工,从总经理层到员工层,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对质量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3)持续改进。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目标。顾客需求的迅速变化,酒店必须要持续改进才能持续获得顾客的支持,才能获得不断的利润进而持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不只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主动寻求不断和系统融合的改进理念。

2.顾客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

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使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对顾客价值的研究是从最初的以产品为中心,单纯注重产品质量,到以顾客为导向争取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新发展。

伍德洛夫从顾客的角度对顾客价值定义如下: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属性、属性效能以及使用结果的感知偏好和评价。载瑟摩尔认为,在企业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他通过调查 总结 出四种感知价值的涵义,全面概括为:顾客感知价值就是顾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很多酒店经理已经认识到,酒店从固定顾客获得的收入和利润远远高于首次和一次性光顾的顾客,且获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顾客成本的5倍。而顾客购买你的服务并再次光临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你提供了优质服务,而是因为顾客感知到了这种优质服务。一旦他感知到了,才会真正认可他的付出是物有所值,从而认可酒店,才能走向每个酒店所期待的忠诚之路。反之,若顾客感知不到这种优质服务,或甚至感知到的是一种劣质服务,酒店的代价可想而知,酒店声誉受损,失去一大笔未来的生意,给竞争对手送去了一批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顾客。

3.员工价值和员工不满意代价

酒店的服务过程和消费过程基本是同时发生的,酒店的员工作为服务的生产者和传递者,在决定服务质量高低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优质服务的角度,员工在工作中的工作绩效决定了酒店业员工的价值。酒店的组织资源本身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能否利用这些资源给顾客创造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员工的工作绩效。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企业员工纳入到“内部顾客”之列,要取得顾客忠诚,员工也必须忠诚于企业。研究者已经多次证明,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顾客的满意度成正比关系。酒店业中顾客与员工有着大量的直接接触,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往往首先来源于对这种接触的感知,员工不满意,第一个代价就是损失生意,不满意的员工无法提供达到顾客期望值的服务,甚至于顾客发生服务方面的纠纷,从而导致顾客不再光顾。第二个代价便是员工的 离职 成本。员工不满意的最终表现便是离职,其个人的解雇费、招募费、培训费等直接成本,对每个企业都会是不小的损失。而离职带来的附加成本或间接成本,也不容忽视,如新员工的工作效率通常很低,使浪费增加,还会增加工作中的事故等。

三、新型全面质量管理之路

1.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感知价值

面对顾客不断成熟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只有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变化,才能在目标中有的放矢,针对顾客的需求,开发出符合市场和顾客满意的服务项目。比如在客房中增加网络设备,以提高顾客对信息需求的方便性。酒店业中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千变万化、各有不同,要求有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在满足顾客多层次的需求的基础上,提高顾客感知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针对酒店服务,在伍德洛夫的顾客层次模型基础上可建立顾客价值的层次模型。顾客在入住酒店之前对自己即将享受的服务都会有一定的期望,在接收服务之中或之后,顾客往往把自己感知到的服务与期望的服务作比较,只有当感知的服务达到或超过期望的服务时,顾客才会满意。

2.加强员工质量 教育 ,培养员工忠诚

要想提高员工的价值,就必须在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基础上让员工的个人资源被充分利用。对员工的质量教育,主要包括意识教育和技能教育。通过意识教育,让员工了解熟悉酒店的质量管理政策和具体做法,使他们掌握酒店服务的深层知识,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使顾客对服务质量形成正确的期望,甚至可以帮助顾客购买和消费服务,指导顾客配合服务工作,同时提高顾客价值和酒店价值。技能的加强,可以使员工准确熟练地提供和传递服务,随着酒店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的发展成果,很多酒店服务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此外,技能教育可以提高员工自身能力和价值,让员工对工作本身有一种满意感而对企业忠诚。

3.采用目标管理,实行团队合作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强调组织成员亲自参与目标计划,实现自我控制,围绕目标展开工作。目标管理还能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使员工在独立解决顾客的问题时不会有所顾忌,从而在保持整体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把酒店服务搞得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由于酒店组织都划分了部门界限,严格规定了标准的操作程序,餐厅和厨房之间、会议销售部和客房部之间、客房部和工程部之间等都存在一种潜在的权责的竞争,传统的等级管理制度限制了酒店组织的决策能力,利用团队合作,如部门工作队、跨职能工作队、特派工作队等,打破了传统等级制度对决策能力的限制,能根据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期望快速反应,制定出有效的绩效目标,并达成目标。

4.控制关键时刻,持续改进

“关键时刻”是由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总裁简・卡尔莱首次提出,而后卡尔・奥尔布雷克特和罗恩・泽门克将其定义为“顾客与组织的任何方面进行接触并对其服务质量产生一定印象的任何时刻”。如果“关键时刻”顾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酒店的服务得分就会大打折扣,即便别的方面都很好。为避免关键失误,林恩・舒期塔克提出使用“服务蓝图”的管理来解决。“服务蓝图”通过描绘出服务流程中的关键时刻,如客人登记入住、客人点餐、询问信息等步骤,现实动态的展现过程的瞬间状况,使管理人员直观地了解顾客的总体需求,以及酒店应该在时间和地点方面做出哪些安排来满足这些需求。对关键时刻的控制,可以促使酒店体系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文献

[1]贾依・坎达姆普利.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新模式[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何健民:提高我国饭店企业顾客价值与利润的方式[J].旅游科学.2004年1月

[3]田亚丽:中外饭店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5月

[4]殷耀宁:试论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酒店服务.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0月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摘要

摘 要:我国的高级酒店行业在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频繁进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是未来酒店行业竞争的主导趋势。酒店根据每个顾客的特别需求,以变革的服务理念重新审视酒店服务,以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深入细致地观察、恰到好处地把握顾客需求,尽量发挥酒店和服务人员的个性特点,以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内容

关键词: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提升;质量管理;对策

一.如何提升我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对策

(一)完善信息服务化,加强客户沟通

(1)优化组织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的组织效率,重要的岗位聘请高素质人才,个性化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服务理念,让员工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企业的 文化 ,提高服务质量,使其内部管理更加灵活。

(2)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服务

电脑系统已经在酒店中广泛运用,要完善服务信息网络,为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是进一步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的基础。

(3)顾客信息的掌握量

酒店的增加与顾客的接触,员工迅速的做出反应。与顾客接触越多,获得信息量越大,维持好良好的宾客关系,所有环节在任何时间都有人负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顾客信息应该进行系统的统计,根据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各个环节都能提供及时的满足。

(4)推广员工参与管理,培养对酒店的忠诚度

采取各种 措施 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参与酒店的经营中来。管理层充分的挖掘员工内在的潜力,明确员工的权责划分,行使自我的参与管理权,让员工对酒店的业务更多地参与进来,让员工看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激情,从而推广员工参与管理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酒店理念,纠正服务人员偏差

个性化的酒店服务理念对酒店发展有重要的竞争力。个性化的服务应该以“顾客需要”为中心,要求服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对个性化服务的偏差。酒店管理的应该考虑服务质量的若干方案,纠正对个性化服务的 认识偏差,使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深入每个员工的身心,让每个员工都从自身做起,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满意的顾客才能给酒店带来营业经济收入,同时个性化的服务给酒店带来良好的口碑。

2.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提升员工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以下几点措施可以做到:首先,酒店在招聘人员时应该按照实际需要和需求岗位进行招聘,选拔高素质人才。其次,酒店应该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每个员工给予同样平等竞争机会,采取合理用人机制。最后,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岗位行使其职能,定期的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例如:服务培训,英语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以便员工更好的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从整体的角度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对酒店的消费需求和期望值,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为酒店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3.酒店管理层和员工素质不断强化

管理层的中心思想是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员工树立服务意识和观念更需要做出表率。只有酒店员工在行动上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才能正确的树立服务意识。所以,管理者必须才有有效的措施加强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平时多给员工加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每个员工思想都能深入到服务意识中去。这有这样才能提升酒店的整体服务的水平,保证顾客的满意度,真正的做到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

二.提升我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1.增强企业竞争力,培养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高级酒店业的发展规模,投资,市场加大。地区产业的酒店竞争日趋激烈,跨国酒店的加入,从而导致了顾客流的竞争。

经济效益十分必要

2.树立酒店品牌,培养忠实顾客。

高品质的个性化酒店服务相比 广告 产品的包装形象更具有影响力。酒店采用多种形式的服务质量,才能保证顾客真正的信任你,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完美的结合,树立酒店品牌形象,具有竞争力。

3.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稳定支流

旅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稳定企业内部采取节制,才能充分的挖掘出顾客的深层消费潜力,避免同行业竞争,顾客的流失,挖掘多的销售机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对我国星级酒店的提高得到帮助。

4.搞好高级酒店个性化服务,积累服务 经验

灵活运用个性化的服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全面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改变服务,而不是一味的规范。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个性化的服务势必在发展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级酒店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超值服务,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的实现服务的价值,全面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一切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到顾客去酒店的目的,实现顾客的需求(自尊需求,安全归属感,友情归属感,气氛归属感),在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提高酒店个性化服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酒店个性化服务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提升了企业发展进程。酒店业的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是未来酒店业经营的重心点。因此,必须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树立酒店的独有品牌,顺应酒店行业发展的潮流,为企业竞争赢得优势,稳步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酒店采取人性化的用人理念,推广以个性化服务为基础的酒店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使个性化服务真正的做到深度,系统和制度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真正的做到促进酒店综合能力的竞争。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文献

[1]张春琴,郭燕芝.大规模定制时代酒店产品特色构建探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08):10-1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有增无减。在旅游过程中,酒店服务质量毫无疑问的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对于酒店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了提升旅游酒店服务质量的意义,然后对酒店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期待能够对提升旅游酒店的服务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旅游酒店 ;服务质量 ;问题 ;对策

一.提升旅游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员工主动性,提供酒店发展的力量源泉

员工是旅游酒店向前迈进的关键因素。提升酒店服务质量,本质上是在追求人人平等、人人奉献、人人受尊重的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酒店领导会对员工的劳动给予高度的认可,并可能给予一定奖励,从此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员工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激发其责任心和进取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酒店发展提供无穷的力量源泉。

(二)约束员工行为,弥足酒店 规章制度 的不足

提升服务质量本质上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要求,这种无形力量能够制约员工的行为,弥补硬性规章制度的不足。提升服务质量能够使职工在心底形成为一种理念,产生一种响应机制。员工只有实现自律,才会形成稳定的群体意识,心存良好的职业操守,使酒店上下形成和谐默契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和巩固酒店的对外形象

酒店形象决定了酒店在游客心中的第一印象。酒店服务质量更是影响酒店对外形象的关键因素。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让游客真切地感受到酒店的魅力和丰厚的人文气息,从而提升酒店的形象,实现酒店预期效益和长远发展。

二.旅游酒店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精神,未能形成整体服务意识

旅游酒店的优质服务无法靠单个部门来实现,而是需要酒店各个部门的互相协作来实现。目前,我国酒店的部门协作精神较为欠缺,部门负责人往往看重本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业绩,严重忽略了与其他部门在工作上的有效协调和衔接,最终使酒店整体服务出现环节断裂的现象,导致游客奔向其他酒店,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则相互指责,使游客对酒店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酒店效益。

(二)员工个人素质较低,导致服务不规范

首先,员工服务不规范。有的服务员经常未经敲门就进入游客房间,并擅自移动游客物品,客房必备品空缺时不能及时补齐,甚至出现游客物品丢失现象,这些现象在旅游酒店中较为常见,降低了游客对酒店的信任度。

其次,员工服务态度差。在就餐时,员工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举动,对游客态度很生硬,动作缓慢,这些行为在星级酒店中更加明显,严重影响酒店现象。

(三)员工待遇保障系数不高,阻碍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旅游酒店提升服务质量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一项很繁重的管理任务。然而,旅游酒店员工的工资待遇很是有限,往往达不到所在城市的最低工资水平,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他们工作热情的释放,致使他们无法从容的面对工作,服务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四)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影响酒店服务品质

首先,服务质量管理意识弱化。不少酒店的管理人员口头上承认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却不能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出对服务质量的重视,这种只“言”不“行”的做法非常不利于酒店的发展。

其次,服务质量管理手段乏力。正因为管理者轻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他们对组织机构设置、员工配置、管理方法及措施上未能做出应有的努力,无法对酒店服务质量实现全面科学的管理。

三.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管理者服务质量意识,充分保障员工应有的待遇

服务质量是酒店工作的核心。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因此,酒店管理者更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并时刻以身作则,带动其他员工向自己看齐,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把质量当成酒店发展的命脉,使酒店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实现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目标。

此外,酒店应当对员工的薪资待遇予以充分保障,按时发放工资,对需要照顾的员工给予应有的照顾和帮扶,体现出酒店对内部员工的人文关怀,敦促他们更好的工作。

(二)加强酒店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酒店员工过硬的素质往往要通过培训工作来实现。酒店管理组织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我国旅游区酒店应当投入足够的培训费用,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升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业务素质,以利于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应当注重酒店员工职业道德的塑造和提升,获取游客的高度信任,以便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博得游客的真正满意。

(三)制订服务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使服务系统化规范化

首先,酒店应当明确自身的各个服务项目,并针对这些项目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工作程序,督促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提供服务,使服务实现系统化规范化。

其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各岗位个环节的服务过程予以记录,并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不足,拿出合理化措施,并形成书面资料,使酒店服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再次,酒店应当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系统,接受游客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服务措施。

总之,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繁荣,旅游区酒店服务质量提升成为酒店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途径。因此,酒店应当高度重视服务质量管理,将服务质量落到实处,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进.论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基本方法[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2]蒋丽娟.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7)

[3]陈瑞霞.我国酒店业服务质量改进策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赵亮.提升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5)

[5]黄渊.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J].旅游纵横(行业版).2011(6)

1.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2. 浅谈酒店文化的研究论文

3. 浅谈酒店管理论文

4.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

5. 酒店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6. 浅议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纵观中小企业整个绩效管理发展历程,喜忧参半,可喜之处在于中国中小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认识到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快慢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绩效已经成为当今时尚的话题,为不少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津津乐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之路却走的不顺畅,存在着不少的问题[5]。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现实中企业在年底考核时,各部门的绩效目标都完成的非常好,而公司整体的绩效却完成的不好,最主要的是绩效目标的分解存在问题,即各部门的绩效目标不是从企业的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的,即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分解[6]。很多中小企业的目标设立和分解是由各部门每年年末提出部门年度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据此签订责任书。而部门在指定绩效考核标准时,提出的是本部门能做到的及当前须做的,更多的是向部门内看,而没有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的经营绩效。公司在审核部门提出的目标时也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而是针对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二)只注重绩效考核,轻视绩效管理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他们往往用绩效考核来简单的代替绩效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员工的薪酬、奖金和升迁或降职的依据,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其实,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有着明显差异:首先是概念不同。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反馈、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与反馈等四个阶段。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绩效考核是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并影响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性、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此外,绩效考核是事后考核工作结果,而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事后考核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系统[7]。(三)绩效指标设置不科学设置什么样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的分解工具,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9]。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收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偏差。最常见的问题是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所采用的绩效指标通常一方面是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思想觉悟等一系列因素。包括了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等,不同专业的管理线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过多的考核指标只会分散员工的关注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并不能提高工作绩效。而且管理需要付出成本,面面俱到、细枝末节的衡量指标只会加大管理成本、分散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注意力,更无法识别和判断个体和团队的发展潜能,而这可能恰恰是限制组织加速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此外,在如何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绩效计划相结合等方面企业考虑不周。而且作为绩效管理,应该主要抓住关键业绩指标,针对不同的员工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太多和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影响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作用。(四)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忽视员工的参与和沟通。在许多中小企业中,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最大的意见就是不了解,许多员工反映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是怎样进行的;考核指标是如何得出的;考核结果是什么;考核结果究竟有什么用处等等,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就更无从得知了。同样,也有的企业员工对于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参与意识不强,认为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其实他们只是为真正的考核者们在考核的时候提供技术或者管理平台[10]。缺乏绩效沟通与反馈由于上下级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沟通不足,导致上级与下级对实现工作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是保证工作按预期计划进行、及时纠正偏差的保障措施,员工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了解其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辅导,可以预先控制导致影响绩效目标完成的因素,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摘要] 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进行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的考核)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有可比性);而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结果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无可比性)。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个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应用平衡记分卡建立职能部门与员工的双层绩效考核体系,使之既能反映企业战略、又能分别反映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最终实现将员工的个体行为转化为企业战略行为。[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职能部门 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作为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被引入到战略管理工具领域之后,弥补了单纯依据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缺陷,适应了现代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承担社会责任等新的功能要求。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具体指标管理行动”功能,使传统的绩效考核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凸现出来,也使传统的采用两套标准、两个体系分别对部门绩效与部门内员工绩效进行考核的方式面临重大的突破与改革。一、现行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绩效考核方式将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的考核割裂开来,将他们视为两个独立的体系,没有考虑到二者的内在相关性。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等于部门整体绩效时,其两个标准下绩效考核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显性相关性;因此,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一旦具有可排序性,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就有可比性,即当:A部门排序权重×A部门甲个人排序权重≈B部门排序权重×B部门乙个人排序权重时,甲、乙二人处于绩效考评的同一等级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在考核员工绩效时,在不考核基层部门的部门整体绩效的前提下,一律按照统一的标准划定优劣率,这样就会在实际的员工考核过程中,出现业绩优异的部门排位稍微靠后的员工反而不如业绩不良部门的排在前位的员工。这样不仅使得考核结果与实际绩效情况严重不符,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允性;而且,也不能起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打击了优异部门广大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了业绩不良部门少数员工(部门领导)的懈怠行为。当今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使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组织系统而单独体现,因此员工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如果当部门内员工个体绩效之和大于或小于部门整体绩效时,说明该部门员工的工作(业绩)处于功能耦合状态,每个员工的工作均为特定功能且没有可比性(非同质)。此时,部门考核和部门内员工考核(在两个标准下)的绩效的相关性就处于隐性状态。因此,即使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仍然具有可排序性,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也不会有可比性。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就是这样。在同一部门内的员工,由于他们处在不同的岗位、分工不同,有着不同的职能和工作内容;但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所谓的公平,只能考核他们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忽略了他们岗位的特定功能,进而不能区分出每个岗位的特定功能的好坏。当我们将评优、选先进的目光聚焦在员工之间相对共性的东西——人际关系、公益活动、性格品德等因素上时,考评就已经逐渐偏离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意义。因此,这种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员工和提高组织功效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组织内部的功效下降,人为地加大了组织的内耗与不和谐。二、员工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的相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即员工的价值是通过他的岗位职能与业绩而体现出来。当每个员工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并形成可以比较的业绩时,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评估是简单而明确的,此时,部门整体价值就等于每个个人价值之和;而在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员工个人在其特定的岗位上只能完成特定功能,个人的特定功能只具有耦合属性而不具有可比属性,因此个人工作的价值不能独立存在。此时,个体价值之和与整体价值不再相等,员工的个体业绩只有通过整合后的整体功能的实现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没有实现部门功能之前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不具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当组织呈现良好绩效时才能反映个人的良好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把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员工业绩评价。要对员工绩效进行评价,需要首先评价部门绩效,之后才能分解到员工个人。员工绩效考核必须是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两者的评价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已经成功应用在员工绩效考核上的“平衡记分卡”,同样可以应用到部门绩效考核中,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经营流程、学习和成长。这个四维度的衡量体系在绩效考评中,既涵盖了企业与个人现有能力的实绩,又增加了能力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而可以将实绩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愿景)联系起来;反之,平衡记分卡又通过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度量的具体行为指标,进而约束着每个部门、员工的具体工作,使其相互促进、整合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战略。三、利用平衡记分卡设计职能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平衡记分卡的原理使我们得到部门绩效考核的合理方法,即首先评估企业整体绩效,然后再根据部门特定功能的“权重”将企业整体绩效分解为部门绩效。当企业整体功能确定之后,各职能部门应将整体功能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应反映战略,与战略保持一致,由战略目标来评价部门绩效的有效性;同时,部门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也应由战略功能决定。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的规模与实力等各种因素发生改变时,战略便会随之调整。在不同的战略时期,考核指标的权重也应根据战略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考核指标体系的时效性,才能最精确地反映战略的需要,使企业按照战略的轨道发展。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应反映部门的客观实际。每个部门会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情况,例如功能设置、人员情况等,同时,各部门在整个企业中也会处于不同的战略地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客观因素,使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利用平衡记分卡对各部门进行系统目标整合,同时考虑职能部门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从组织成本、纵向计划控制、横向业务协调配合以及发展潜力等四个角度思考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进。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要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职能部门应根据自身部门的功能来设计组织结构,在完成部门功能、保证业务范围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组织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并将企业的战略任务转化为部门的计划指标,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获得良好控制;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部门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各部门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必须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组织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与反馈,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团队。我们把以上四个角度连成一起,便形成职能部门的战略逻辑关系图,如表所示。在设计出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之后,根据各指标对于公司的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衡量各指标对战略目标的贡献,赋予不同的权值,重要者赋予较大的权值。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应用这一体系,可以为不同的部门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统一打分,得分结果便清晰明确地显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的部门,确定出部门之间功能耦合中的短线,从而对其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四、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在将企业整体战略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并对部门绩效进行评价之后,便可根据各部门之间的绩效对比情况,将部门业绩乘以等级系数,然后按照各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将该等级业绩进行进一步分解,直到分解至每一位员工,并完成对员工个人实施绩效考核(如果简单操作的话,也可以将原来部门每个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数分别乘以部门的等级系数)。建立在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员工绩效考评如下:首先,从组织成本这一角度来看,员工个人应控制成本费用率,以使部门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其次,从纵向计划控制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需要与部门计划目标保持一致,并将部门的计划指标转化为各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保证部门的计划得到顺利实施;从横向业务协调配合的角度来看,各员工之间应进行沟通与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实现员工之间业务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高效的实现部门的目标;最后,从发展潜力的角度来看,员工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将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在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之上,能够改变传统绩效考核的原有缺陷。具体来说,它的改革优势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了以往考核中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不相关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将部门之间的实际业绩差异反映在员工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中,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的客观与公平;2.通过建立部门绩效等级与员工个人绩效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部门员工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有利于加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每个员工的责任心以及与部门总体目标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功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3.客观、公平的绩效考评使得考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及参考价值,人力资源部可根据考评结果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合理调配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效率;4.企业可根据考评结果发现各部门中业绩较为薄弱的部门,即木桶原理中的短线,实施强化管理以弥补不足,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充分耦合、均衡,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参考文献:[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综合记分卡——一种革命性的评估和管理系统[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标准研究中心.绩效测评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先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研究目的。2.然后联系现实,讨论相关形势,说明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或需要给出解决策略,这是背景分析。3.接下来照应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说明本课题研究能解决现实中的这类问题,这就突出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到此,选题理由的论证也就完整了。

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你们也是毕业论文要求的吗?现在不是很多学校都不要求发表了的吗?一般的省级,国家级刊物即可,价位一般都在千元以下,太便宜的也要注意一下,注意这几点,应该就没什么问题。我们单位评职称时,好多老同事不会写论文,都是找的论坛里很有名气的国淘论文写作的网站写的。比较放心些,不清楚现在还接不接了.

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等的,开题一般都是这样的

绩效考核管理论文提纲 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 1、绩效考核概述 2、绩效管理概述 3、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4、绩效管理的'常用方法(举例几种常用的方法) 5、绩效管理实施过程 6、绩效管理在企业应用中常见的问题(穿插案例) 7、解决问题需要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穿插案例)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1、在企业培训(育人)方面的重要性 2、在人事调配、晋升等方面的重要性 3、在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性 4、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作用 以上都要有举例说明 三、总结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行政管理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2013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题目范围仅供参考:您的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探索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高绩效的服务型政府3、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述评及其启示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5、行政成本分析及其有效控制途径探索6、公共事业单位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分析7、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8、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索9、政策问题构建的实证分析10、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分析11、政策终结的模式比较分析1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探析13、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发展的现状探索14、中美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比较分析15、充分发挥我国思想库(政策咨询机构)的应有作用的对策与建议16、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17、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18、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分析19、咨询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20、分析我国的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21、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2、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23、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24、论述行政法制化25、论述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6、论述行政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27、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28、政府部门战略管理29、非营利组织改革与发展30、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其对策研究31、治理秘书腐败的制度建设研究32、新世纪行政组织变革方式的选择33、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现实性34、影响行政组织设置主要因素分析35、论现代行政组织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与方式36、论行政组织的目标及其目标管理37、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析38、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及对策39、乡镇行政组织改革探讨40、行政组织与环境关系分析41、论依法行政的组织环境42、论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43、我国县级市行政组织的效能分析44、论行政组织的创新45、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管理误区探讨46、论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创新47、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思考48、公共行政治理模式的理性分析49、官员问责制与公共管理改革50、WTO规则与中国政府的依法行政51、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腐败的产生及其遏制52、政府职能定位及其对企业的管理53、加入WTO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选择54、危机管理与中国公共治理结构改革55、网络经济时代的政府危机与再造56、公共管理与非政府组织的角色57、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58、城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59、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管理变革60、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1、论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系62、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63、论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64、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65、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66、政策环境和政策系统的关系67、论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主要因素68、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69、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指导意义70、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71、论中美公共政策构成的差异及原因72、论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73、 试论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74、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75、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 您的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找了很久,没有现成的只有相关的内容如何做好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呢? 公司管理层80%的都是老员工,并且上下关系错综复杂,最近老板将人事和办公室划分开来,让我们人事部全力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以前都是发发考核表,走走形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请各位提提高见啊 蚊子 回答:6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09-26 08:39检举 据资料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从创业到衰败,平均寿命只有岁。企业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高的“夭折率”,是与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绩效考核与管理存在的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问题之一:民企的绩效评估标准化不够 很多民营企业的经理根本就没有职位说明书, 也没有关于绩效管理职责的界定, 这就使得经理有理由在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时候被动应付。这种职责上的混淆, 使得经理人员没有更多的动力去做好绩效管理工作,反而使得一些人认为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者上级管理层给他们添加的额外负担, 这样的操作, 怎么可能保证绩效管理制度被执行好? 在操作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考核之前员工对考核的内容和程度并不了解, 考核之后员工也不知道考核的结果如何。 问题之二:民企的绩效评估缺少清晰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广大的民营企业多是刚刚起步、资金规模比较有限的小企业,企业本身在整个市场中的角色及定位尚待进一步努力发展,这种情况下,其对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和管理难免因大环境的混乱而无法清晰。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引导企业员工的发展, 控制企业员工的行为,站在公司战略角度,将绩效考核与公司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制定出缜密的发展实施计划。 问题之三:民企的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 众所周知,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这样一来,企业的绩效管理随意性比较强,多是受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 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 评价标准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往往凭企业主观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 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企业员工对评估系统的建立缺乏参与,很少人会去认真了解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 更不敢质疑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 无论是对评估结果不满或是对评估系统有意见, 也都不大会提出来。 问题之四:民企的绩效评估过于强调结果 观察当今商业社会,真正流芳百世的大企业在销售自己公司产品的时候,注重强调和传播的是企业的文化,而不仅仅只是手上冷冰冰的产品。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公司业务扩展和募集资金的需要,往往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仅仅或者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即员工把产品推销出去的方法和方式。这样一来,一些只为达到目的的短期行为不可避免要发生。结果只是美化了一时的绩效结果,而失去了长期的潜在的也许是更大的收益。 问题之五:民企的许多管理者还不够专业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及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过程是对管理者管理技巧考验的过程,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实践有余但理论不足。因此,在管理技能方面比较缺乏,对管理沟通有畏难心理,对绩效管理的过程的重要性重视程度和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 为了提升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建议如下: 建议一、制定绩效计划目标应明确 绩效目标的制定是绩效管理循环的开始, 同时也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这个阶段, 部门领导和员工一起,就不同员工一个考核期内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考核衡量的标准以及在做的过程中需要上级的哪些支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帮助员工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帮助员工找到正确的工作路线。 在绩效目标计划的制定过程中, 首先,要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确定整个企业的绩效目标, 然后传达和分解给下一级的管理层,这一层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 明确帮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自己应当实现哪些目标, 完成哪些工作任务。目标确定过程依次传递和分解下去,直到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能够确定司实现总目标的个人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为止。这些目标就成为对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评价的标准。其次,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将阶段性目标与员工岗位职责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 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必须涵盖员工70%到80%以上的工作,避免用一两个简单目标作为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全部内容。 建议二、制定出合理的绩效考察指标 绩效指标是用来评估员工、团队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标准, 亦是组织为达成战略目标, 对团体或个人所作的要求。一般来说, 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 一是特征性指标, 主要着重员工的个人特质, 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 二是行为性指标, 着重员工如何执行工作, 如客户服务、超前创新、积极主动、团队合作; 三是成果性指标, 着重的是团队或员工完成的工作, 如工作时间、任务完成量、销售额等,行为目标支撑结果目标。前二者偏向个人绩效评估, 后者则个人绩效评估及团队绩效评估并重。行为考核的使用与结果考核的使用是相互独立的。 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力、组织文化和员工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要避免指标不明确,要根据企业战略、重点业务和关键业绩指标(KPI)层层分解, 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尽量设计简单而数量少的量化指标。在指标设计过程中须经过各层次员工的充分沟通与一致共识, 同时面对企业环境的激烈变迁、指标的设计与衡量方式须不断加以调整与创新, 突出岗位创新在指标体系中的比重。 建议三、注重绩效结果的反馈 将绩效评估的结果信息反馈给员工,以激励或协助他们改善绩效。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除了强调绩效目标的规划及衡量、控制之外, 更重要的是透过绩效的反馈沟通来改进和提高员工绩效。 在开篇的案例中,小赵之所以选择离开,与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本人的沟通不善有一定关系。有效的沟通应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绩效计划的执行中, 主管应完整地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 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对于绩效评估中绩效不佳的员工, 要分析原因。对于不同的原因,企业应该要有相应的调整改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问题探讨与解决方案制订的过程中, 应该要尽量把所有相关讨论做成正式文件, 并且由员工、主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共同签署存档。 建议四、建立接纳与运用绩效管理的组织文化 积极的企业文化可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促使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局提出了绩效金字塔概念, 强调员工绩效必须在组织绩效下规划。也就是说, 一旦将组织绩效管理理念带入,整个员工绩效评估工作就要从组织角度出发设计,方能确保个别工作绩效的加总可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根据绩效金字塔概念, 组织绩效管理应该紧密地受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引导,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最下游的管理工作, 即组织战略→组织绩效体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为了体现员工绩效管理战略思考的精神,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方法, 至少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分权导向、沟通导向、规范化导向的原则。 建议五、注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是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的关键,也是使考核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基础所在。要保证人力部门员工的专业性和高素质,首先公司在进行部门人员选拔和招募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公司当前的需要招聘有经验有能力的对口人才,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定期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外聘专家,对人力资源专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保证公司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定的与时俱进,适应外在大环境的快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员工专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是公司绩效考核及管理成功发挥效能的保障。

  • 索引序列
  • 绩效管理研究论文的开题报告
  • 酒店绩效管理论文的开题报告
  • 国税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 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政府绩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