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中国乳品工业发表快吗

中国乳品工业发表快吗

发布时间:

中国乳品工业发表快吗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一、行业综述1.行业概况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元,比十年前增长了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公斤,奶粉公斤,酸奶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酸奶消费增长。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663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806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142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34 利润率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德国为,美国为。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2.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1)北奶南调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3)中小企业多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3.行业发展瓶颈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万吨。奶油年递增率%,奶酪年增长率%,炼乳年增长率,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3)奶源不足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乳制品市场1.细分行业状况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2004年 同比增长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2004年 同比增长(%)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2002年为%,2003年为%,2004年为,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图年的销售利润率2.品类发展(1)液态奶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和%,到2004年已变成%和%(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2)酸奶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3)奶粉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加糖奶粉%;脱脂奶粉%;婴幼儿奶粉%;其它奶粉%(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4)冰冰淇淋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3.行业龙头企业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国的%。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l 伊利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l 蒙牛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l 光明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三、发展趋势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2010-2020 年为。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亿港元,约折人民币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2021前20名最新影响因子排名:1.食品科学;2.茶叶科学;3.食品科学技术学报;4.中国酿造;5. 食品与发酵工业;6.中国食品学报;7.现代食品科技;8.食品工业科技;9.肉类研究;10.包装与食品机械;1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2.保鲜与加工;13.中国粮油学报;14.中国调味品;15.食品与机械;16.中国食物与营养;17.大豆科学;18.食品科技;19.中国乳品工业;20.中国食品添加剂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行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

乳制品行业产业链条相对较长,上游主要包括奶牛繁殖、饲料加工、原奶生产等多个环节,下游主要为市场销售环节。

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s-1996年,为行业的起步期,发展相对缓慢,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随着UHT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2008年后,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加强乳制品行业的监管,提升行业门槛,产品品质持续提高,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行业经营情况相对较好

从我国乳制品市场中主要产品的市占率来看,蒙牛和伊利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双寡头常温产品市场占率约为,蒙牛约为;伊利双寡头低温产品市场份额约为30%,蒙牛约为15%。

从营业收入来看,近年来,伊利的营业收入相对较高。2013-2018年,伊利营业收入均高于蒙牛,2018年伊利营业收入约为796亿元,蒙牛约为690亿元。2019年上半年,伊利营业收入达451亿元,蒙牛约为399亿元。从行业经营效益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经营效益较好。

从盈利情况来看,近年来,蒙牛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2018年,蒙牛毛利率约为,伊利约为,2019年上半年,蒙牛毛利率超过伊利,为。从行业盈利能力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好投吗

有《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中国粮油学报》等。

《中国粮油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粮油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据2019年2月7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粮油学报》载文量为4562篇、被引量为33254次、下载量为329031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报道内容:

《中国粮油学报》主要致力粮油食品行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报道,注重对行业的前沿领域和交叉学科领域方面的追踪报道,内容涵盖了谷物、油脂、饲料、储藏、信息自动化等学科的最新科研进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乳品工业》创刊于1973年,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编辑、专业性科技期刊。只由一人独自完成,那么第一作者也就默认是通讯作者。

是的,更是中文核心期刊。荣誉如下:

《中国乳品工业》为专业性科技期刊,报道国内外乳品工业科技成果,介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专题综述、译文综述等。读者对象为乳品工业的有关人员。

中文核心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

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一、行业综述1.行业概况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元,比十年前增长了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公斤,奶粉公斤,酸奶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酸奶消费增长。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663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806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142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34 利润率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德国为,美国为。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2.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1)北奶南调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3)中小企业多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3.行业发展瓶颈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万吨。奶油年递增率%,奶酪年增长率%,炼乳年增长率,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3)奶源不足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乳制品市场1.细分行业状况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2004年 同比增长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2004年 同比增长(%)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2002年为%,2003年为%,2004年为,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图年的销售利润率2.品类发展(1)液态奶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和%,到2004年已变成%和%(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2)酸奶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3)奶粉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加糖奶粉%;脱脂奶粉%;婴幼儿奶粉%;其它奶粉%(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4)冰冰淇淋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3.行业龙头企业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国的%。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l 伊利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l 蒙牛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l 光明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三、发展趋势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2010-2020 年为。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亿港元,约折人民币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不可以,因为官方机构是要经过国家认证的,乳制品工业协会只是一个行业的团队。

前二十不错的国内期刊1 食品科学 TS2 2 食品与发酵工业 TS2 3 食品工业科技 TS2 4 中国油脂 TS2 5 中国粮油学报 TS2 6 食品科技 TS2 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TS2 8 中国乳品工业 TS2 9 食品工业 TS2 10 茶叶科学 TS2 11 食品与机械 TS2 1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S2 13 中国调味品 TS2 14 粮食与油脂 TS2 15 粮食与饲料工业 TS2 16 中国食品添加剂 TS2 17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TS2 18 中国食品学报 TS2 19 中国酿造 TS2 20 食品研究与开发

查中国乳品工业论文

1.高静水压对产β-胡萝卜素粘红酵母的诱变效应研究.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2.超高压对灵芝生长及其漆酶合成的影响.生物技术,2006(4)3.超高压对漆酶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工业微生物,2006(1)4.溶氧对几种真菌漆酶发酵的影响. 精细化工,2006(1)5.鸡腿菇漆酶产生菌的高静水压诱变研究.食品科技,2006(6)6.灵芝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漆酶产生菌的研究.食品科学,2006(5)7.(超)高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探讨.微生物学报,2005(6)8.超高压在工业微生物诱变选育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6)9.漆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及其产生菌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2)10.紫外和超高压诱导漆酶产生菌变异的对比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5(3)11.红酵母胡萝卜素水溶性粉剂的研制,食品科技-2004(6).-66-6812.鲜大蒜脱臭技术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84-8613.无花果醋的酿造工艺,中国酿造-2003(4).-31-3214.红酵母产β—胡萝卜素发酵条件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6-1215.法夫酵母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的研究,食品科学(5).-79-8116.食品级丙酸锌的合成工艺研究,食品科学(11).-65-6717.皂化和乳化对红酵母胡萝卜素制品水溶性的影响,精细化工(9).-500-50218.提高红酵母胡萝卜素发酵产率的研究,工业微生物(3).-20-2319.啤酒发酵罐群温度网络测控系统,酿酒(3).-67-6820.食品级丙酸锌的合成工艺研究,食品工业科技(6).-35-3621.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发酵动力学研究,食品科技-2002(7).-11-1322.离子注入选育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无锡轻工大学学报(4).-347-34923.产类胡萝卜素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与诱变,生物技术(3).-23-2524.新型食品添加剂丙酸锌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6).-1-425.提高红酵母胡萝卜素制品水溶性的研究,食品科学(5).-78-8126.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发酵助剂的筛选及应用,食品与生物技术(1).-1-427.从红酵母生产水溶性胡萝卜素制品,食品与机械-2001(6).-21-2228.红酵母产生类胡萝卜素的研究注,中国粮油学报(5).-43-4629.利用活性干酵母发酵生产富硒酵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3-630.高产类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无锡轻工大学学报(3).-252-25631.某些添加物对红酵母生长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食品科技-2001(2).-20-2132.活性干酵母对无机硒生物转化作用的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55-5833.红酵母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生理学条件研究,工业微生物(1).-19-2234.红酵母类胡萝卜素提取方法研究,山西食品工业-2001(1).-14-1635.红酵母RY—981类胡萝卜素发酵助剂的研究,生物技术(1).-33-3536.酵母菌中SOD复合酶的初步研究,生物学杂志(4).-26-2737.从活性干酵母中直接提取SOD的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66-6838.红酵母类胡萝卜提取方法研究,食品与机械-2000(6).-30-3139.β-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促进剂,生物学杂志(3).-4-540.利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杂志(2).-41-4341.活性干酵母SOD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工业微生物(3).-36-3942.红酵母RY-98产类胡萝卜素培养基的优选及其发酵生理学研究,生物技术(4).-24-2743.红酵母类胡萝卜素发酵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3-744.从红酶母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山西食品工业-2000(2).-13-1545.高产α-糖苷酶菌种H-8c的选育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13-1646.利用红酵母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山西食品工业-2000(1).-30-3047.山楂果醋液体表面发酵技术研究,中国调味品-1999(1).-12-1348.白酒光磁催熟微机控制系统,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89-9349.富硒酵母的生产及其应用技术,山西食品工业-1999(2).-28-2950.强化米醋及其分析方法,中国调味品-1998(7).-16-1851.辣椒红色素除辣问题的探讨,中国调味品-1998(11).-16-1752.用刺梨废渣做填充料酿造优质食醋,中国调味品-1998(1).-14-2553.山楂果醋静置表面发酵技术研究,中国酿造-1998(4).-16-1754.全酶法同时制取超高麦芽糖及高蛋白米粉,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28-3355.利用氧化钙为钙剂制备食品添加剂丙酸钙的反应条件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在食品的应用及微生物SOD的开发,山西食品工业-1998(3).-1-257.酵母菌Y-216 SOD的提纯及其性质研究,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37-4058.从微生物中提取SOD的研究,工业微生物(2).-45-4759.利用小麦淀粉废水发酵乳酸(钙)的研究,淀粉与淀粉糖-1997(1).-25-2660.计算机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酿酒-1997(4).-28-3161.丙酸钾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研究,山西食品工业-1997(2).-19-2062.谷氨酸高产菌TZ-310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中国调味品-1997(9).-16-1963.细胞不转型析因,中国调味品-1997(5).-2-464.酵母SOD形成的生理学研究,工业微生物(3).-20-2365.霉菌α-糖苷酶固态发酵的研究,生物技术(6).,ZhangPingzhi. Formulation of Medium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Production by StrainY-216,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54-5467.高产SOD酵母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3).-18-2368.α-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2).-69-7369.微生物SOD的提纯、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学杂志(4).-6-1170.以淀粉废水为原料的乳酸钙发酵工艺研究,郑州粮食学院学报(4).-20-2571.浸泡法制作大蒜酱油的研究,中国调味品-1996(11).-10-1372.食品防腐剂丙酸钙合成新工艺及拓宽其应用价值的研究,郑州工业大学学报(4).-53-5773.维微营养酱油的研究,中国酿造-1996(6).-42-4574.食品级丙酸钙的研制及其应用,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36-3875.运用数理统计评判啤酒的感官质量,山西食品工业-1996(3).-10-1376.豆乳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中国乳品工业(5).-220-22177.提高及稳定谷氨酸产生菌TH—89产酸率的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44-5078.食品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山西食品工业-1995(3).-4-979.关于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几个问题的探讨,天津微生物-1995(2).-21-2780.微生物动力学模式及其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工业微生物(1).-30-3281.对发展我国化工生物技术的几点浅见,生物学杂志-1995(2).-31-3182.多种营养素同时强化酱油的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53-5983.对应用多菌种纯种发酵的认识与实践,中国调味品-1994(7).-11-1284.对《调味品分析结果的列表法》的一点修改,中国调味品-1994(6).-32-3285.均匀设计及成对比较法在营养酱油研制中的应用,中国调味品-1993(9).-7-1086.弘扬中国腐乳饮食文化推动腐乳食品走向世界,中国调味品-1993(5).-1-587.大蒜酱油主要工艺条件的研究,中国酿造-1993(5).-28-3288.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的含义,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4).-6-989.高产柠檬酸黑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中国调味品-1993(2).-11-1390.德氏乳酸杆菌分纯选育的研究,天津微生物-1993(2).-13-1691.微生物生化工程的研究进展,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4).-67-7192.钝齿棒杆菌T6-13的诱变株TH-89大罐发酵条件探索,工业微生物(6).-35-3893.提高食品工业蒸发操作生蒸汽经济性的措施,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4).诱变菌在30m大罐上谷氨酸发酵的研究,中国调味品-1991(3).-18-2095.天然食品防腐剂尼塞的研究,食品科学-1990(4).-48-5196.论酿造与发酵对提高食品质量的作用,中国调味品-1989(11).-1-397.食品防腐剂Nisin的研究,中国酿造-1989(4).-5-798.摩尔单位与调味品分析中的滴定计算,中国调味品-1990(6).-20-299.从蛋白酶性能看腐乳工艺,中国调味品-1990(11).-9-11

1.牦牛“曲拉”干酪素凝乳酶的选择及工艺参数优化,农业工程学报(7).( EI收录)2.“速溶牦牛油茶粉生产工艺及参数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EI收录)3.“冷却牦牛分割肉酶嫩化技术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EI收录)4.“不同配比牦牛骨粉微胶囊对大鼠骨相关指标的影响”营养学报2009,31(2)5.“白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测定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02,2(4)6.Protoc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igh quality, nutritive bone marrow powder product from Tianzhu white yak (Yak production in central Asian highlands) Printed at ILRI, Addis Ababa, Ethionpia .“靖远羊羔肉营养分析与品质鉴定” 食品科学 2001,22(6)8.“复合有机盐溶液对猪肉保鲜效果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1,22(4)9.“低温酱卤牦牛肉生产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 2003,24(3)10.“牦牛曲拉乳酸干酪素生产工艺研究” 中国乳品工业 2006,34(2)11.“枸杞园放养乌骨鸡风味研究”,食品科技 . “HACCP在冷却牛肉分割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草食动物2002,1213.“藏羊肉脯工艺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3,38(2)14.“新型牦牛肉干加工工艺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37(4)15.“新型羊肉烧烤制品的研制” 中国草食动物2002,1116.“营养保健羊肉干的研制与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2002,1117.“甘南藏羊肉品质分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218. “天祝白牦牛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SPEM/GC/ MS测定”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枸杞园放养乌骨鸡肉食用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4)20.“《畜产品工艺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甘肃农大学报2005,12

参考文献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我蒐集整理的食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检视。

关于

参考文献一:

[1]郭明若.对中国乳业现状的几点思考[J].中国乳品工业.2014***04***

[2]陈春园,熊思浩.国外乳品安全体系是这样炼成的[J].中国中小企业.2014***04***

[3]赵同刚.对纽西兰乳制品监管现状的法律思考[J].中国卫生法制.2011***05***

[4]鄂丽媛.乳制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5]王尚昆.会计视角下的反倾销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6]杨海艳.从国际贸易角度看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

[7]张星晔.乳制品安全事件对我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D].安徽财经大学2015

[8]高春晖.呼和浩特市奶业问题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

[9]王静.美国“双反”措施对中国出口产品影响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0]姚萍.中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1]刘庆双.中国镁砂出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12]樊斌,魏红梅,潘方卉.乳制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监管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4***06***

[13]张苏,吕珊雁.解放初期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4***08***

[14]于海龙,李秉龙.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0***

参考文献二:

[1]成颖,崔巨集秀.浅析吉林省食品加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视界.2013***35***

[2]李晓东.食品安全与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浅议[J].科技视界.2013***35***

[3]孙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资讯披露问题研究--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

[4]杨玉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资讯披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

[5]刘文丽,邓少青,卿琛.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资讯披露研究--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

[6]万里霜.食品类上市公司资讯披露行为研究--基于合法化理论[J].生产力研究.2012***09***

[7]宋晓文.公司特征对内部控制资讯披露水平的影响--来自深市上市公司2009年经验资料[J].财会通讯.2012***09***

[8]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资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11***

[9]陈洁.内部控制资讯披露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年资料的经验验证[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8***

[10]孙翯.内部控制资讯披露的影响因素[D].东北财经大学2007

[11]卢秋晶.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资讯披露的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7

[12]刘燕.内部控制资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07

[13]张之骅.内部控制资讯披露动机和效果研究-代理问题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

[14]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内部控制缺陷资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2***02***

[15]刘鑫.中国食品安全资讯披露体制效率提升问题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6]赵智媛.新制度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资讯披露与审计定价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17]陈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资讯披露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18]HollisAshbaugh-Skaife,[J].***1***

[19].

参考文献三:

[1]彭露,朱红伟,杨旻,国世上.微沟道内两相流速比对液滴形成的影响[J].感测技术学报.2010***09***

[2]全祖赐.环境友好型多功能氧化物薄膜的微结构、光学、电学和磁学效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李伟平.铁电共聚物P***VDF-TrFE***的效能和换能器的模拟研究[D].武汉大学2004

[4]国世上.电子辐照铁电共聚物P***VDF-TrFE***及超声感测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

[5]彭涛.功能电极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4

[6]何荣祥.奈米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在流体和细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

[7]曾谦.声表面波技术在微流控晶片中的整合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8]刘钰旻.奈米功能材料在能量转换与储存器件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

[9]胡浩.碳材料对电极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1

[10]郭志霄.微液滴和海藻酸凝胶颗粒在微流控晶片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1]周聪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极材料和寄生电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9

[12]蓝才红,蒋炳炎,刘瑶,陈闻.聚合物微流控晶片键合微通道变形模拟研究[J].塑料工业.2009***05***

[13]叶美英,方群,殷学锋,方肇伦.聚二甲基矽氧烷基质微流控晶片封接技术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12***

[14]龙驭球编著.有限元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5]齐小花,张新祥,常文保.微流控晶片仪器进展[J].现代仪器.2002***04***

[16]张扬军,吕振华,徐石安,涂尚荣,丛艳吉.汽车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汽车工程.2001***02***

参考文献四:

[1]赵振宇.七台河市茄子河区煤矿安全监管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陈达庆.句容市中小学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05***

[3]吴巍巍.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许振昊.“农家乐”餐饮卫生监督管理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0***01***

[5]尹清菊,张亚锋,过群.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现状的思考[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06***

[6]徐会.煤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接替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7]魏传平.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哈尔滨市生态化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曾科,张晗.影响餐饮业卫生安全问题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S1***

[9]段立新,周立新,郭秀英,沈广顺,李玉强.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06***

[10]杨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匹配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11]贾东亮,侯方辉.卫生行政执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13***

[12]王双玲,王巨集安.长效管理机制在餐饮业卫生监督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8***06***

[13]傅济,梁万年,高星,彭迎春.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品卫生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06***

[14]张晨,刘弘.餐饮业的HACCP管理与食源性疾病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1***

[15]王树亮,耿相杰.提高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的必要性及措施[J].地方病通报.2006***04***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封面

中国乳品工业》创刊于1973年,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管、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编辑、专业性科技期刊。只由一人独自完成,那么第一作者也就默认是通讯作者。

牛奶是天然均衡的营养品,“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经验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证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为每日300~500克,但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为毫克,不到推荐量的一半。全民饮奶的习惯尚未养成,其中很大的阻力就是亚洲人普遍容易面临的问题——乳糖不耐受。而伊利舒化牛奶则是破解这个难题的先行者。乳糖不耐受是涉及全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乳制品的消费,而且会因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而影响乳品中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吸收,使得乳品对人类健康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伊利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历时四年攻克灭菌后无菌添加活性乳糖酶的难关,通过专利LHT乳糖水解技术保留了原有牛奶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于2007 年便发布了国内首款专为乳糖不耐人群打造的低乳糖牛奶营养舒化奶,填补了我国这一项技术空白,并成功解决了80%的亚洲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从2007年上市以来,伊利舒化牛奶获得了大批量消费者的青睐,在中国乳业发展过程中助力近10年国民饮奶率提升约44%。在15年的发展中,伊利舒化牛奶也在不断升级,持续引领高端功能奶品类的发展。后疫情时代,增强免疫力成为一大热门营养健康需求。察觉到这一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伊利于2021年推出了舒化富硒牛奶。伊利舒化富硒牛奶以奶牛采食富硒草料提升生牛乳含量的专利技术,将奶源中的硒含量提高到普通牛奶的5倍,每100ml含有μg的原生富硒,是中国首款富硒无乳糖牛奶,其推出标志着伊利成功开辟了功能免疫蓝海市场。此外,作为国内的高端功能奶品牌,伊利舒化牛奶早在2012年便关注到了GI值,随即与相关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低GI食品研究,并于2014年在《中国乳品工业》杂志上率先发表《水解乳糖牛奶血糖生成指数及胰岛素指数的评估》研究成果。前不久,舒化科研团队的成果终于落地,伊利舒化牛奶的全系4款产品获得全球绿色联盟(北京)食品安全认证中心(简称GGU)颁发的低GI食品认证,国内首个“低GI牛奶”品牌已经诞生。毫无疑问,未来,伊利舒化系列产品的升级还将继续朝着消费需求的方向进发,不断攻破技术瓶颈,满足消费者营养需求,为国民健康添砖加瓦。

前二十不错的国内期刊1 食品科学 TS2 2 食品与发酵工业 TS2 3 食品工业科技 TS2 4 中国油脂 TS2 5 中国粮油学报 TS2 6 食品科技 TS2 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TS2 8 中国乳品工业 TS2 9 食品工业 TS2 10 茶叶科学 TS2 11 食品与机械 TS2 12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S2 13 中国调味品 TS2 14 粮食与油脂 TS2 15 粮食与饲料工业 TS2 16 中国食品添加剂 TS2 17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 TS2 18 中国食品学报 TS2 19 中国酿造 TS2 20 食品研究与开发

  • 索引序列
  • 中国乳品工业发表快吗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好投吗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社
  • 查中国乳品工业论文
  •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