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重大主题报道的论文

关于重大主题报道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重大主题报道的论文

序号 广播电视新闻学论文题目1 网络舆论监督的缺失问题 2 心理学在现场采访中的运用3 从传播学视角解析《***》作品4 从文化传播看某人的文化形象5 新媒介环境下文学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 对办好《**》节目的思考7 地市电视台(法制/新闻等)栏目的设置 8 论主持人对节目分寸感的把握9 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10 论老龄化社会背景中的电视传播策略11 少儿频道活动策划与衍生品的开发——以**调查为例 12 影视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表征功能13 娱乐新闻中的女性/男性 形象分析14 色彩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研究15 付费频道成长期的思考16 东方卫视“新闻立台”的困境与对策17 电视纪录片的细节表述18 高校DV新闻及专题的特性分析19 加强新闻专业教学的实践性20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研究2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22 利用BBS引导高校的网络传播 23 互联网对报纸创新发展的启示24 论编辑与记者的角色25 分析**新闻作品的创新思维26 对《**》报或**栏目的分析与启示 27 论“说新闻”的语言特色——以某栏目为例28 坚持新闻精神 做好社会新闻29 **新闻期刊的问题、困境与发展策略30 《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比较研究 31 论网络游戏的植入式广告经营策略32 我国电影媒体广告空间及广告形式解析 33 现代广告的娱乐化倾向探析34 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广告文化35 网络广告投放策略的原点解析36 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积极作用37 网络自律是遏制网络暴力的关键38 E时代的女性传播——以女性网站及女性频道为例 39 网络新闻编辑与网络宣传管理40 浅析网民参与“设置议程41 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成功实践——从汶川特大地震报道看我国新闻摄影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与运作创新42 浅谈新媒体时代党刊的应对策略43 地市晚报新闻主流化探索44 新闻互动新路径的实践与探讨45 传播新语境下党报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46 论新媒体话语语境下的新闻样态47 地方台民生新闻专业化的探索与实践48 报纸杂志化的内涵、表现及动因49 《**》栏目“**”报道分析50 电视民生新闻亟待突破“瓶颈”51 媒体舆论监督的新形态52 城市电视台的“大新闻”战略53 传播学对中国新闻学理论建构的贡献54 娱乐新闻的人文关怀55 媒体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方略56 金融危机的效应与传媒应对策略57 3G时代广播的突围之路58 掌握舆论话语权 赢得引导主动权——浅析网络媒体与话语权59 媒介的声誉管理:构建维度与舆论尺度60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61 处理共享性新闻的独家之道62 开展舆论监督要找准着力点 63 以创新精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 64 高校新闻网主页设计的审美取向 65 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 66 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 67 新形势下党报发展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68 贴近本土,做大区域影响力——浅谈地市级党报突围之策 69 地市党报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70 地市报如何应对大报冲击 71 地市报现状与发展对策——对全国30家地市报的调查与思考 72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73 试论电视衍生节目 74 *地手机报——数字化转型的有益探索 75 网络传播与中国公民信息权利的实现76 版面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77 地方台电视购物节目的生存条件分析 78 看新闻自由与保守国家秘密79 传媒与司法统一于社会公正-论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80 传播法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整81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82 论推进舆论监督的三类经验83 公共利益原则与传播文明-对“黄金高事件”该不该报道的探讨84 《科洛弗档案》:电影对真实的创新探索85 直播·仪式·真实:在美国感受电视与京奥86 略论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理论及其运用87 《幸运52》“下岗”之几点思考88 从媒体叙事看“艳照门”中的女性形象 新闻专业论文题目 1、论"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2、从“光头孟非”谈谈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素质 3、解读“超级女生”——作为电视文化现象 4、论方言电视节目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空间 5、从2005“勃兴年”看中国博客的发展 6、法制新闻报道如何推进法律文化深层化 7、媒体应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当长假邂逅电视——论“假日电视”的发展空间 9、“大长今”热的背后——试析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热播 10、以法律的眼光做报道——论法制新闻报道者的专业素质 二 1、从《南方都市报》设置评论委员会评析中国报纸评论的未来走向? 2、新中国成立至今缺乏伟大时评家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3、评析近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在广告、发行上限制《重庆时报》的违法性。 4、剖析重庆都市类日报房地产专刊的“软骨症”。 5、评析重庆都市类生活周刊的差异化策略和执行上同质化误区。 6、评析重庆本土“制造”的地产类杂志的存活概率。 7、剖析重庆〈商界〉杂志系列化刊物前路暗淡的原因。 8、重庆〈电脑报〉持续高速增长的障碍是什么? 9、从西祠胡同的〈重庆记者之家〉看当地新闻界的竞争文化。 10、重庆新闻专业高等教育如何实施差异化战略? 三 1、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2、新闻传播中保障知情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3、新闻侵权诉讼的应诉对策研究 4、新闻侵权诉讼的防范与对策研究 5、“新闻审判”的中西比较 6、论新闻侵权案审判中“公共利益”原则的适用 7、对舆论监督引发新闻侵权纠纷的实质分析 8、论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采访权的保障作用 9、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作用 10、论新闻侵权的法律责任 11、论报道自由、评论自由与“新闻审判之界限 12、论传播权利的保障和救济 13、对电视法制节目未来走向的思考 14、如何克服电视法制节目的负面效应 15、虚假广告的治理与媒体的责任 16、电视名牌栏目的广告效应分析 17、虚假广告治理的对策研究 18、电视法制栏目的个案分析(选择某一法制栏目,如“拍案说法”或“今日说法”,进行分析) 19、论“新闻审判”产生的根源 20、论“新闻的真实”与“法律的真实” 21、对新闻侵权案件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22、论表达自由的限制 23、论保障知情权与表达自由的实现 24、论法制新闻报道的价值选择 25、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新闻法治的价值 26、论表达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27、论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 28、论新闻记者的职业权利 29、新闻自由的法律界限 30、舆论监督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31、论新闻媒体侵权的责任豁免 32、宪法司法化与新闻自由权利的保障 33、论新闻法制与党对新闻的领导 34、政府官员的名誉权与舆论监督 35、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 36、对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审判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分析 37、论舆论监督的法律界限 38、论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39、论广告传播对社会流行的影响 40、广告对传统的性别偏见的固化作用 41、对广告新闻化的思考 42、盲目的偶像追捧与媒体的社会责任 43、从传媒的影响力看“超级女声现象” 44、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5、“超女热”对文化的冲击及其分析 46、从大众文化的视角看“超级女声现象” 47、电视法制节目的困境及出路 48、电视读书节目的困境及出路——对《读书时间》被淘汰出局的思考 49、对大众文化传播中低俗化现象的剖析 50、对新闻道德失衡与错位的原因及其分析 51、论新闻媒介的传播权利 52、对广告定位理论的再认识 53、对民工追讨欠薪系列报道的分析与研究 54、对下岗工人再就业系列报道的分析与研究 55、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系列报道的分析与研究 56、试论比较广告中的法律问题 57、大众意识与法制电视节目的制作 58、主持人应当怎样“说法” 59、新闻从业人员的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60、论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 四 1 论新闻图片的作用 2 论报纸头版的功能 3 中英新闻标题比较 4 论新闻标题 艺术性 5 报纸新闻标题与网络新闻标题比较 6 论报纸的新闻语言特色 7 论报纸的形态及变化 8 论报纸改版 9 “厚报”的产生与发展 10 论报纸版面设计 11 重庆报纸的版面现状分析 12 论编辑的素质要求 13 论报纸设计 14 论新闻策划 15 报纸副刊的变化及作用 16 论报纸专栏 17 论报纸评论的特点与作用 18 论新闻编辑的创造性劳动 19 论报纸编辑的隐性劳动 20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 21报纸编辑与期刊编辑之比较 22 报纸编辑与广电编辑之比较 23 报纸编辑与网络编辑之比较 24 论新闻编辑人才的培养 25 编辑处理与舆论传播 26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点 27 论编辑思维 28 对新闻编辑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29 论编辑学的人文关怀 30 论毛泽东的编辑思想 五 1、 消息来源保护中的伦理困惑。 2、 法制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 3、 论当前媒介对弱势群体的报道。 4、 政府的信息公开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5、 涉案暴力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 6、 论电视法制专栏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7、 电视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8、 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法官形象。 9、 新闻报道中的律师形象。 10、 法制报道中的警察形象 10、论当前中国人大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大代表形象。 12、FCC与美国电视节目的规范 13、论我国媒介经营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4、论法制新闻在法治现代化中的作用。 15、大众传媒在立法中的作用。 16、 表达自由与其他基本人权之关系 17、 论媒介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 18、 外资进入我国对我国传媒市场的影响 19、 当前媒介高层犯罪现象之探讨

01、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0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03、新闻标题特色研究0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0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0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0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0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大学生关于孝道主题活动的论文

1、我认为“孝”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哪怕自己是乞丐,让父母吃干的,自己吃稀的,也是孝。2、孝顺、孝顺,“孝”很重要的是“顺”,做父母希望的事情,不去做父母不希望的事情。3、“孝”就是爱惜自己、远离危险:遵守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能“轻生自杀”和自残,一个人的身躯四肢毛发肌肤,受之于父母,不敢轻易损伤,这就是尽孝的第一步。自杀、自残最难过和痛苦的是父母,是最大的不孝。4、“孝”就是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多上领奖台,少挨批评,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一提到自己心里就感到愉悦和骄傲;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和蒙羞。5、尊老爱老:要深刻领会“老吾老而及人之老,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深刻内涵,达到孝的更高境界。6、注意不孝的人不能与之为友,更不能重用。通过学习思想,让学生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提醒我们要时刻坚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善待每位老人,将“孝”铭记在心中,融入到血液中,让它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成为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的人,才终能收得善果。下面一起随我学习一下描写孝道的议论文作文吧!

现代的都市,灯红酒绿,不断为了生存的我们,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不断接受着艰难困苦的考验,不断在“时光”洪流中挣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赛’中不断的出局,不断地荣升,同时也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条件与精神财富。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每当想要早起的我们惫懒的躺在舒适的床上,不愿在朦胧中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时,我们的父母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在电视机前欢声笑语时,我们的父母又在做些什么。每当我们跟父母无理取闹时,可又曾想过父母的叹息与悔恨。

沧桑的的脸上流逝着岁月的痕迹,斑白的头发映刻着风霜的洗礼,枯黄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艰辛。然而身处在高度文明包围中的我们为什么总让他们操心呢?为什么?

在我中华绵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迁”的典范,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替我们铺好了道路,但换来的是“青春难驻”的逝苦啊、

着名作家汪国真的诗集中曾谱有一首《蝶恋花》写到:“自古青春难驻,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风华,功就与君共驻。起舞,起舞,更有憧憬无数。”读罢此诗,是否更应珍惜少年时?是否还“纸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么,请珍爱父母,留住时光。尽管时光荏苒,物换星移,但请不要挥霍青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要忘记莅临在我们肩上的重担,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无意间搜索,我看到了一赡养纠纷,二原告已是迟暮之年,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二人于1953年结婚后生育了两男两女,即本案的四被告,四个人都是由两位老人抚养成人,现都已成家立业修建了楼房,可他们却在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的时侯让他们住在修葺的猪圈楼上。

说实话,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所以在看到这样的事情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思考这个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子女与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让他们如此安置年迈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经的生养之恩。

(1)父母的忽略

讲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这个,80后的孩子不像我们现在90后的孩子因计划生育所以个个都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而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血缘亲戚一大堆。虽说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认,孩子多了,烦心的事也就多了,父母自然而然会因为家庭或个人的原因在不经意间偏爱其中一个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

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的关注,却因父母无意间的忽略受到了伤害,数次多了,便自我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了,长大了,只记住了父母的不好的他们,亲情自然也就淡了,怨或恨却增加了。于他们来讲,只是远离父母已是仁至义尽,想要他们好好的赡养父母,呵,那纯属扯淡。

(2)父母财产分配不均

俗语说人多好办事,可这个道理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却并不灵验。子女多了,当他们成家立业另立门户之时,大部分父母都会因林林总总的原因使某个孩子的财产比其他孩子的要多。良心好点的,最多也就在心里抱怨一下,该有的赡养费却不会少上一分钱,可是亲情却也淡了,调查一下不难发现他们回家的次数也少了。

至于没有良心的人,我想不需要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众多的纠纷案例中可是有不少都是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引起的。

(3)爱人与父母的隔阂

有使以来,因自身爱人与父母的关系不好闹上法庭的赡养纠纷同样不少。不是他们不爱父母,而是相比较而言他们更爱自己的另一半。以他们的立场来看,一边是一起度过前半生的年迈的父母,一边是将要一起度过后半生的妻子,即使是愿意赡养老人,也会因为新婚妻子的枕边风而远离老人,不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在他们的想法中还是爱人重要,至于父母,给点钱也就差不多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任何一个人处在赡养父母与维系自己小家庭安稳的矛盾中都会举步维艰,大概只有父母曾在年少时给予他深刻的感动的人才会站在父母这一边吧。

尊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需要传承与发扬的,可是现在的人们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与父母闹上法庭,难道他们忘记了吗,忘记了父母把自己从小养大,付出的心血、倾注的爱心?

虽然那案件最后已然完美解决,可我却并不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当赡养父母的问题闹上法庭,当儿女与父母站在对立面时,我深刻的怀疑亲情是否还在,即使赡养问题最终得到解决那又怎样,父母的心已然凄凉。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父母给我们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们给我们的是整个大海,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孝道。

何谓孝道——百善孝为先,孝之以其道,只有心怀孝道的人,才终能收得善果。

浩浩汤汤流淌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孝道当推其首。无论是本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学说,还是泊来以后中国化了的佛典和圣经,抑或是古今民间的通俗文化中的各种图文谚语,都无不洋溢着孝道的光芒,中华孝道滋养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着以孝敬父母为荣,附逆不肖为耻的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自古以来,无数中华好儿女,都是孝道的优秀践行者。无数英豪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大义,舍小家为大家。对自己父母的养育尽到了最大的孝。回报给父母高山仰止光耀千秋的丰功伟绩!我最敬佩这样的人,我也志在做这样的人。 然而,我们毕竟是普通的人,生活在平凡的环境中,我们怎么孝敬父母?我想,就是两个字,一是敬,二是顺。对父母,从心里敬,就培育和滋养了自己的感恩之心,就生发了为了父母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天天向上的动力和志向,从心里敬,就不会因为一点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使脸色,而是要时刻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记得那还是我四岁半的时候,妈妈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到颐和园参加活动,我就和妈妈一起去了。那是初春的一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学校,远远就看见一辆930一样的大汽车停在门口,上了车已经有好多人了,一会领导来了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很快就到了,我们排着队走进大门,好宏伟的建筑啊!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皇家园林。来到昆明湖十七孔桥畔,那里有好多卖纪念品的摊位,哥哥姐姐们都去买了,这时一个舅舅说:“童童,他们都买了你也让你妈去给你买,不给买你就哭,反正咱们这里你最小。”巧合的是一个姐姐真的因为家长不给买哭上了,大家都看着我,我看看妈妈然后笑着对那个舅舅说:“感情不花您钱呢,买那个有什么用,还得花我妈妈钱。我才不让我妈妈生气呢!”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那个舅舅说我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开心的笑了。那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那是我长大的一天;从心里想到“顺“字,就不会产生任何附逆不肖的念头和言行,就会感念父母的大恩大德,因为我知道我的年龄还小,很多事情我还都不懂,所以有时尽管我也有些任性,会发点小脾气,但是一想到爸爸和妈妈会无私地全部为我着想,我就尽量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让他们生气,努力做一个给父母带来自尊带来体面带来顺气的好儿女,真心要给父母带来幸福和快乐。几天前,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切了一个口子,当时听见妈妈在厨房“啊”的一声,我放下手中的书,快步跑到厨房,看到妈妈的手在流血,我吓坏了,赶紧从书柜里拿出创可贴,给妈妈贴上,我边贴边问妈妈疼不疼,妈妈笑着对我说没事的,不疼,但是我知道其实一定很疼,我很心疼地对妈妈说,您去床上休息一下吧,我来做饭。然后我打开电磁炉,放上水,很熟炼地煮了一包方便面,盛到碗里给妈妈端去,妈妈很欣慰地笑了,边吃边对我说真香!我看着妈妈吃得这么高兴,心里感到无比地自豪。吃完了以后,我知道妈妈的手不能沾水,我主动把碗和锅洗干净。我跟妈妈躺到床上,给妈妈读我新发的四年级下册语文书里的文章,给妈妈背古诗,还出题考妈妈,妈妈对答如流,很快我也把六首古诗都背下来了。我看到妈妈很开心,她好像已经忘记了手指的疼痛。我知道爸爸工作忙,不在家,我要学会照顾妈妈。晚上,我给妈妈挤好牙膏,让妈妈刷完牙,然后把妈妈的毛巾沾湿,帮妈妈擦脸,我又给妈妈打好洗脚水,帮妈妈洗脚。我也洗漱完了之后,我们就一起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我又给妈妈冲了一杯奶,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的好闺女长大了!

其实孝行出自于内心,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无论贫富,只要对父母有孝心,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能力就行了。就像做官的,就一定会更加忠于党和国家,终于人民和事业,做学问的,就一定会一心向学,做工经商务农当兵的就一定会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我们做学生的,就一定会牢记爸爸妈妈说的好好学习长大做有用的人。

一个“孝”字,老在上,子在下,我们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为了下一代,纵观历史我们看到了战国时的孟母择邻三迁,教子成材,看到了宋代的岳母刺字,教子精忠报国;也看到了老一□国领袖从严教子,更看到了今天无数家庭的普通父母劳苦半生,供养自己的子女上大学,当超女,做白领……而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又是否时刻把老一代放在心上呢?我们的每一天是为了母亲的微笑而奋斗吗?是怀着一颗颗热爱慈母孝敬恩父的感恩之心在拼搏吗?在人伦之中,百善孝当头。同学们,这一个孝字,又蕴涵了多少做人、处世、修齐平治的道理!我想起了我并不十分熟悉的古代的“24孝”,今天的人们,应该好好的学学古人的孝道经典。一个都不能很好孝敬父母的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我也想起羊羔跪乳,乌鸦返哺的故事,动物尚如此,人更应该学会感恩崇尚孝道,更应该在弘扬孝道上从自身从点滴从现在做起!

我祝福我的双亲和天下父母都幸福安康!

你好!昨天你告诉我你和父母吵架了,我想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品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照顾,那怎么能照顾别人呢?

这样吧,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卧病求鲤》: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儿女,只要全心全意,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即使送上一粒糖果,他们也可感受到你的心意。

并不是只有古人才能做到孝顺父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孟佩杰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是一个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孟佩杰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我们没有为父母做什么,却总是惹他们生气,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所以我们要向王祥、孟佩杰一样懂得疼爱父母,孝顺父母,让他们每天都开开心心。

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做到孝顺父母!

孝老爱亲,从此刻做起岁月,当真无情。任凭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它都冷眼旁观,绝不会为任何一个人,放慢脚步,停留驻足。时光的流逝,仿佛一双苍老又温柔的手,不停的推着我们向前,再向前。不论我们多么急于向前,抑或渴望停留,时间它都不紧不慢,依旧遵循着它的轨迹与速度向前行进着于是,伴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逐渐长大,亲人却逐渐变老。有时候,真的不想长大。不仅仅是因为越长大越孤单,更是因为我们不想在至亲的人身上看到岁月那无情的痕迹。岁月如流水,光阴弹指老。那些逝去的年华,仿佛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慢慢地我们开始懂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就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在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许我们从来就没有细数过,在我们那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儿时的我们,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无助,都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陪在我们的身边,给予我们默默的支持鼓励与呵护……然而岁月却是一个无情的侩子手。虽然它让我们逐渐长大,却也让我们的父母逐渐衰老。当我们的父母因为年迈而渴望我们在身边,一如儿时他们呵护我们一样照顾他们的时候,我们却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常年奔波在外。那种感觉,仿佛就像我们年迈的父母蹒跚的站在小路的那一端,看着我们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不舍的目送着,凝望着。而我们却用无声的背影告诉他们:不必追!或许,我们不是没有感知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不舍,与父母的渴望。只是漫漫人生路,我们亦是需要踏上属于我们的征途。当我们转身离去的那一刻,父母看到的只是背影,却没有看到作为子女的我们,心存的那份牵念与不舍。回首往事,点点滴滴都可以唤起内心的温暖。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那般厚重,那般无私。仿佛他们一生的交付,只是为了陪伴我们的成长,做一个守护者。曾几何时,我们总是讨厌父母的唠叨,不耐烦他们的碎碎念。那般的不理解,总是让我们和父母之间产生隔阂。直到我们在一意孤行中经历失败后,才知道父母讲的都是金玉良言。曾几何时,翅膀还未硬的我们,却总是想要摆脱父母的羽翼,独自飞翔。直到有一天被大浪风沙击伤过后,才知道原来父母的怀抱,才是这世上最温暖的港湾。我想,世间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回报。“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的时候,终是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也许经济物质也是必不可少,可父母更多的是精神上与情感上的需要。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也应该时刻记得那远在家乡日渐年迈的父母。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常回家看看。回去后,不要总是忙于同学见面,朋友聚会。多留点时间给盼儿已久的父母。哪怕只是为父母做一顿饭,给他们洗一次脚。带着他们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你就会在父母那爬满皱纹却笑靥如花的喜悦与知足中,体会到孝老爱亲的快乐与幸福。就像陈红那首“常回家看看”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不知道读到这里,你的内心是否激荡起久久不能平静的涟漪,那里面,充满了对父母的思念与感怀之情。想起自己的父母,是不是才恍然发现他们也已经是满脸皱纹,两鬓斑白?是不是都不记得上一次和父母一起吃饭时在什么时候?甚至都记不清有多久没有为父母买一件新衣,做一顿饭,哪怕,只是倒一杯水。不要再等有时间了,不要让太多本应该去做的事情在岁月中蹉跎而去。孝老爱亲,从此刻,做起!

关于为师之道为主题的论文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驳论文的驳法有三种: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驳论证相对于前两者更高了一个层次。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论文一般由 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 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内容提要是 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1、先确立一个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证。对“开卷有益”这种说法,既不能全盘否定,写驳论文;也不宜全盘肯定,写成立论文。因为这种说法既有它正确的一面。又有它不够全面的地方,所以对这个看法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从中总结出正确的论点来。只有这样才能对这一说法作出合乎事实的评价,最终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2、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分析,要防止出这样一个毛病:自相矛盾。一会儿说开卷有益,一会儿说开卷有害,令人不知所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文章中还要将二者的联系点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说透。3、从论证方法看,如果所读的书是坏书,则开卷未必有益,这里可以采取例证法,并辅之以引证法和喻证法,用前几年社会上黄书泛滥成灾毒害青少年作为事实论据,用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充分论证黄书的害处和读好书的益处。在此基础上,再把这两者辩正地统一起来。说明我们中学生既要多读书,又要慎重地加以选择、读好书。这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就将问题说得比较全面而深刻,文章也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导思: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该题虽然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仍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从文体来看,写议论文是最好的选择。学生可以从是非观、处世态度、治学精神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要写好议论文,必须做好以下三点:1、确定论点。根据命题提供的材料,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出诸多观点,但短短600字的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选准一个论点充分论证。2、选好论据。论据能起到充分证明论点的作用,论据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①真实确凿,不能有虚假成分;②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3、组织好论证结构。最常用的结构一般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为师之道,不可任性《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念了多少次紧箍咒来牵制孙悟空,却鲜少抛出断绝师徒关系这样的狠话。我们说唐僧唠叨,也必须承认他为人师的一片慈悲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何为惑?不仅是为学之惑,更是为人之惑。唐僧在取经之路上,从未放弃过孙猴子,教他为人之道,位列仙班之时才有孙猴子的一席之位。相较之下,近日发表公开信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的孙教授未免太过任性。郝同学的行为的确不对,但为人师的孙教授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 从学术上而言,孙教授是否令学生信服他的讲解,了解当今史学界的泰斗人物?如果他做到了,郝同学不认可那几位史学家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从育人上而言,身为导师,难道只有一次提醒,两次断绝关系的责任吗?这不啻于推卸责任:郝同学不是我的学生了,他说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然而,必是想择清关系的孙教授,此刻正在舆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岂不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也许反对者要辩驳了。民国时学术自由,文人矜持清高,清理门户不过文人意气,何必上纲上线,今日的北京城,竟容不下一份文人的清高吗?可是,民国缔造的是一场永不再来的风云奇迹,况且流传下的名人轶事里多得是师友徒恭的佳话,又何曾有断绝师徒关系的美谈?况且,天下之大,自容得下文人清高;庠序之间,却容不下半分任性。你自清高,便脱下为师的高帽,去那天上人间,寻一缕民国的遗风。追溯历史,先师仲尼最是提倡有教无类,三千弟子,鲁莽者有之,爱财者有之,孔子却能因材施教,才有七十二贤人,桃李满天下。为师者,就如面对一捧种子,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花中君子莲花,但也有不乏鄙陋的秕谷,卑微的野草。要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挑挑拣拣,摒弃秕谷和野草,为那满园的姹紫嫣红沾沾自喜。先师的遗风,有流传下多少?光靠道德约束,将来还会有这样的公开信。中国法制早日健全,才能让师者尽其职,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让郝同学在师者的慈悲心中学会为人;才能让为人师者,不再任性。

写作思路:首先要理解所给要求是对于老师的行业要求,那么就可以以老师教书育人为背景进行描述。

正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学高为师”指的是教师必须知识面广,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身正为范”指的是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可供参照的道德标准。

在国内不少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写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字样的墙壁或横幅,它既是对高校教师进行时时鞭策,更是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心灵指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一名教师,要有渊博知识,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做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身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学生为人为学的楷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无数教师的座右铭。事实上,提高教师学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发展,关乎学生的成长,更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关乎民族复兴大业,因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小草生长在瓦砾之中,才显现出他生命的美丽;苍松矗立于绝壁之上,才显现出他生命的精彩。爱因斯坦说:“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的生命的意义。”老师就用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社会,老师是最有生命的一员。

九月金秋,老师是这个季节的主题,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尊师重道是永远的`美德。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该享受崇敬与祝福。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不会忘记,当群星闪亮的时候,是你们还在不辞辛劳地在灯下奋笔疾书编写教案或批改作业;当万家灯火辉煌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候,是你们还在孜孜不倦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多少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你们的手中欣然绽放,多少颗枝零叶乱的小树在你们的剪裁下茁壮成长。三尺讲台是你们为我们指点迷津,开拓视野的灯塔。不求回报是你们奉献精神的代名词,默默无闻是你们敬业爱业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但是,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例如某地幼师虐待幼童,在堂而皇之拍照炫耀;再比如,部分老师收学生红包,在排座、选班干部方面给予照顾。

这些行为,都抹黑了教师的光辉形象,也让教育的健康发展蒙上阴影。因此,教师除了在业务上要精进外,道德方面一定要加强自律,做到“学为人师,身正为范”。

闻一多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年轻时代,闻一多就参与了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后来,他将研究的中心转向古典文学,一头扎进楚辞、诗经中。经过数年刻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但是,闻一多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他还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与济世情怀的战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要将中国拉入内战深渊。闻一多挺身而出,反抗国民党的白色统治。一介学者,最终被国民党暗杀。闻一多学问精纯,而又铁骨铮铮,演绎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赞歌。

为师者,学问不够,则无力引导学生;自身不正,则有可能误人子弟。在“身正”和“学高”两者之间,“身正”又比“学高”更重要。

“范跑跑”是名校毕业,教学水平确实不低,但是地震当中抛弃学生率先逃跑,还在网上洋洋得意,引起全国哗然。这样的老师,固然可以传授知识,但是在人格上面,却很难给学生正面的导向,甚至可能将学生引向歧途。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为名士严子陵写的悼语。其实,用在教师身上,可以作为师者追求的境界。我国涌现出如孔子、闻一多这样的名师,育出英才,推动了社会进步。我们为师者对于先贤,虽力有不逮,心向往之。在学问和道德上要不断精进,争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关于大学道德问题的论文题目

写作思路: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分收获。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核。

对共产党员来说,道德是党性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是勇气的后盾、是纯洁的保证、是抗腐的良药、是服务的'动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障。

学习使人进步,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在选择学习内容上,也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前,中央组织部发文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要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一方面,反映出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品行有待加强已经成为一项不得不引起各级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对于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关键是要引导干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重温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为党的建设所做出的牺牲与努力,通过重温党的历史,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立党为公的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凝心聚力,筑好思想堡垒。

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要优化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可以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等实践活动,可以组织专题学习交流会、座谈会,可以组织深入实际走访,重温革命情怀等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带动广大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为党的事业培育更多合格的共产党员。

讲道德有品行是基础,其要义是品德合格。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道德是党性的基础、力量的源泉,是纯洁的保证、抗腐的良方。

讲道德有品行,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坚守”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自觉,离不开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的风范,离不开良好的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离不开面对小节小事慎独慎微须臾不弃的操守。

唯其如此,才能担起共产党人示范道德、引领风尚、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实现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升华。

讲奉献有作为是行动,其要义是发挥作用合格。如何以实干实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来说,关键是落实好九个“干”:想干愿干积极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天津机遇、展现天津作为,誓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决战决胜。

能干会干善于干,做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敢干实干使命干,切实挑起担子、扛起责任,努力在发展、改革、改善民生上出实招、见实效,汇聚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强大力量。

释意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简单提纲举例[编辑本段]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序论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详细提纲举例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三、结论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2.呼应开头的序言。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

1、论文候选题目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论题范围: 第一论题: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你打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第二论题:根据技校学习的新特点,你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培养哪些主要能力,如何培养这些能力 第三论题:在校期间如何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浅谈如何提高创造能力 第五论题:浅论技校新生要克服哪些思想障碍 第六论题:浅论协作精神在成才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法律基础方面的论题范围: 第七论题:对当今社会公德各种现象的反思 第八论题:当前技校生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九论题: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如何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十论题:技校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以上论题大家可以在其中任选其一 2.论文要求: (1)根据老师给定的论文范围,课余时间自行查找材料,组织理论和事实例证。 (2)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技校生活的新特点,结合当前技校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分析论述,观点鲜明,例证合理,脉络清晰,表达流畅。 (3)考试论文的论题可以在老师给定的论文范围内任选其一。 (4)论文的字数在1500——2000字之间。 (5)同一论题不允许出现内容雷同现象,如有雷同,即为零分处理。 3.论文的结构要求: A.题目; B.内容摘要:即本论题你主要从那些方面进行论述的,简明扼要进行概括,字数在50——200字之间; C.关键词:论文运用了那些支撑全文的关键词语,摘录出来写在内容摘要的后面,另起一行的醒目位置; D.论文正文; E.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论文

社会道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社会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现代社会道德问题反思》

摘要: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拷问着社会道德,本文就孔孟荀的人性观以及义利观进行讨论,以此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孔孟荀的人性观是有差异的,但他们都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这也是他们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的基础和前提;孔孟荀的义利观则让我们看到,义利思想的普遍意义在于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义利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所以我们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并通过道德约束使人性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孔孟荀;人性观;义利观

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拷问着社会道德,例如好心人搀扶跌倒的老人,而老人却反过来诬陷好心人以此来讹诈医药费等等,此类报导的屡屡出现不禁引起大家的关注,有人就大呼社会道德因此类问题的出现而退了三十年,社会道德已滑坡严重到无法想象的地步等等,那么,现在社会到底是怎么了?是因为人变坏了还是因为人太贪财了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一问题不仅涉及道德,同时也涉及人性观以及义利观问题,本文就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观以及义利观进行讨论,以此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中国性论有一特点,即以善恶论性;关于性的主要争点,是性善或性恶的问题。”①追述到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对于人性善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人性善恶的讨论与他们的义利观紧密联系。孔子对于人性善恶并未有明确定义,孔子论“性”兼及“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程树德在《论语集解》中将这句话解释为:“人性情本相近,因为习染不同,便相距悬远。”②广义而言,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习行,即个人的知行活动;二是指习俗,即广义上的社会环境。孔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环境和习行的不同而导致人格的差异。对于人天生本性的善恶孔子并未明确说明,但人性的善恶的表现是会受到“习”的影响的,孔子承认人性具有可塑性,并且人性的可塑性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需要明确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以此来正确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按义利范畴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君子深晓于义,故以义为行为标准,小人专注于利,故以利为追求目标,孔子在这里强调人们应该成为“君子”而非“小人”,这就为人们树立了正确的义利观导向,指出将义视为行为的根本准则,“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在强调先义后利的同时,孔子也指出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但如果因求利而有悖于“义”,在他看来是不足取的,对此他态度很明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面》)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富贵,符合仁义的要求,内心坦然,得之无愧,而利用不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富贵,违背仁义的要求,内心愧疚,要坚决加以拒绝。

孔子的“性相近”在孟子那里被引申为“性本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善是人的本性,但并不是说每个人天生就是道德完善的人,而是指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向善的资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心”为人的完美德行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同时构成了人格完善的内在根据,所以孟子的“性善”在指出人具有向善的本能的同时,也承认了人性的可塑性,所以在义利观上孟子强调人们要重义轻利。“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提出人和禽兽的差异很少,而这很少的差异就体现在“仁义”上,人的自然属性是动物性的,但其精神文化方面是超越动物本性的,而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精神文化里的“仁义”,在这里取义和取利,已经不仅仅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而是人与动物的分野,所以在孟子这里,重义轻利的选择不仅仅是人的行为准则规范,更是人的道德主体意识的体现。对于孟子来说人生来就具有“四心”,但因为种种原因,从现实状况来看人的道德意识往往会落空,人会选择抛弃仁义而选择利益,“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腾文公下》)“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生活的时代较之于孔子时代更为复杂,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更加不讲道义,在杨朱的“为我”观念盛行之时,孟子提出人不能只顾个人私利而抛开义,人应该重视义而不是被利益所驱使。

荀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习相远”持“性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荀子指出,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欲望,就定会出现争抢掠夺,定会和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合流,而最终趋向于暴乱,所以要有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出发,遵守礼法,而最终趋向于安定太平。荀子的人性论是从人的生理感官上来讲的,是一种自然人性论,但这只不过是荀子对人的自然本能的描述,至于人所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人之为人所应具有的特性,荀子的回答与孟子有着相似之处:“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化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邀莫不有辨。”(《荀子・非相》)荀子在这里区分人的自然之性与道德之性,他认为人的本然状态包含着向恶的趋向,但认为通过“化性起伪”可以使人的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存在,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是善的礼乐教化,荀子强调用后天的礼义,包括法律规范等的引导和约束来改变人的本性之恶,从而使人走向道德上的圆满,这里也同样体现了人性的可塑造性。荀子指出人对“利”的欲望是人不可避免的本性,但在义与利的选择上人是有选择的,“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因此利欲必须有所节制即“以义制利”(《荀子・正论》),荀子强调“义”的重要性,认为处理义利关系的立足点是“义”而不是“利”。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荀子对于人性观是有差异的,但他们都认为人性具有可塑性,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道德的完善,这也是他们在义利观上主张“重义轻利”的基础和前提;而孔子、孟子、荀子的义利观则让我们看到,义利思想的普遍意义在于肯定人性的可塑造性,肯定人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而义利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与繁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正像人的本质规定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人的现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③面对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进行反思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但我们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对社会道德失去信心,我们要看到人性的可塑性并通过道德约束使人性得到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注解:

①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50.

② 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3:181.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42卷,17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社会道德论文

人之立身,所贵者在德。在我们当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形势下,发扬助人为乐,扶贫助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在社会里,不注重社会公德的人却比比皆是。在一些景区,很多游人都嫌麻烦,随手把垃圾丢在地上;一些居民区的居民们习惯地将垃圾弃在马路旁,他们想反正有清洁工打扫,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假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还能美好吗?我们还能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吗?还记得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城市的一个负责某条街道的清洁工生病请假了三天,结果,街道旁,;垃圾堆积如山,发出阵阵臭气!这可真叫我们心寒。我想只要每人都能自觉那么一点,我们就会拥有整洁的环境,也可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不是污浊的空气,臭臭的垃圾。 如果每一个企业如果都能改善废水处理和废气污染,他们就不仅会获得大家的信任,而且产品也畅销。如果发扬社会公德已蔚然成风,我们的祖国定会是人们互帮互助,生活美满幸福,环境整洁清新,风景优美怡人的国家。 从现在开始,大家弯下腰捡一点垃圾,伸出手帮助一下弱小,只要发挥这么一点公德心,我们的明天定会更美好本文地址:

  • 索引序列
  • 关于重大主题报道的论文
  • 大学生关于孝道主题活动的论文
  • 关于为师之道为主题的论文
  • 关于大学道德问题的论文题目
  •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