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识字研究论文

识字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识字研究论文

识字教学作为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方法,已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只重视幼儿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兴趣的培养,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只会让幼儿在识字过程中承受到过多的负担和压力,对识字产生畏难情绪。笔者认为,引导幼儿识字的关键在于遵循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法,将快乐引进课堂,引进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激起识字的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特有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在识字活动中,要充分注重游戏的参与性。 开火车的游戏:在游戏开始,教师先用语言动作和幼儿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开?”幼儿顿时热情高涨:“火车火车这里开,这里开!”然后教师出示不同的生字卡,由参与游戏的幼儿按小组一个接一个读出卡上的生字。这种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幼儿的识字效果。 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幼儿把一些字找到正确的字进行搭配组成新的词语。如给出:“白”“飞”“开”“天”“鸟”“门”,可以分别搭配成下面的词语:“白天”“飞鸟”“开门”等,这种识字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识字,还能锻炼他们将所认识的'字灵活运用的能力,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识字的过程也是其认识事物的过程,它与幼儿的心理特点密切相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只有引导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识字方法,让幼儿觉得识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让孩子们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猜字谜,是激发幼儿识字兴趣的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如学习“春”字时,我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画”字:“一块豆腐分四块,放在锅里盖上盖儿”;学习“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等通过形象的比喻、板画、书写,幼儿不仅很快记住了字形,还激发了自己编谜语记字的积极性。他们也编出:两人在土上(坐);木字头上两只眼(米);牛头不见了(午);二木不成林(相);1+1不等于2(王)来互猜。在快乐的猜谜氛围中,生硬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了,教师教起来也轻松,幼儿学起来也很有兴趣。 儿歌的韵律和趣味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型特点编一些容易识记的小儿歌来促进学习。如“朋”字:两个月亮交朋友;“在”字:一横一撇加一竖,土地公公在里住;又如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苹”字,头上一丛小草,下面一片平地。“泡、炮”有水把茶泡,有火是大炮。通过一个顺口溜,一下子就可以学习一串的字。这种方法即简单,又有趣。这样,幼儿把顺口溜记住了,在边唱边学中,掌握了汉字。 将加减法的游戏贯穿运用到识字课堂中,可以使幼儿学习识字更兴奋。如木+木=( );小+大=( );会—人=( );本-( )=木;例如,学习“口、日、人、了”等字后,请幼儿加一笔或者两笔,看看他们能变成什么字,这样的识字方法不仅能帮助幼儿识记新字还能巩固旧字,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让识字活动充满乐趣,教学非常有效。 有时候,有些象形字非常生动,我们可以借助简笔画让幼儿既快又形象地记住这些字。如“月、日、火”等字,在教学中,我就用画一画的方法在黑板上出示了这些字的演变过程,孩子们学得又快又开心。又如在教“雨”时,我根据幼儿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 幼儿的表演欲望特别强烈,他们都渴望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拍”字,认读后提问:“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表演一下“拍”的动作?”有了表演的机会,孩子们踊跃举手,有的表演拍手的动作,有的表演拍球的动作,还有的表演拍照的动作。接着趁热打铁:“小朋友,你能给这个字找朋友吗?”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幼儿很快组成了“拍手、拍球、拍照、拍打”等词语,既轻松地掌握了‘拍’字,也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提高了识字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良好的识字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识字兴趣,还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去探索、感知和积累识字经验。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识字氛围,让幼儿随时随地能接触到汉字,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便利条件。 在创设主题环境中,我们把文字配合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就有机会去识读他们自己熟悉的内容。如大班主题活动“有用的植物”中有一个活动“树真好“结束后,我将幼儿创编的诗歌用图文的形式布置在我们的主题墙面“树真好”中,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识字、创编。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教室的墙面上创设了许多的“主题角落”。如将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小新闻”展示在上面,供幼儿尝试阅读、识字。还有我们的“气象角”, 把天气图表与文字相结合,让孩子在每天的记录与观察中认识字。在自然角中实物与文字相结合,如:洋葱、玉米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文字。 我们还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境,随机渗透。教师在幼儿的喝水区的杯子上分别写上幼儿的名字,便于幼儿互相认识;同时在卫生间的墙面上分别写着“弟弟专用“等文字;在盥洗室中用图加文的形式表示洗手的步骤,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学习识字。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注重引导,帮助幼儿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成为一种乐趣。让我们为孩子们打开趣味识字的大门,让他们快乐识字吧!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中的曲解形义的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据“理”识字意识、循序渐进意识、适用性意识,灵活选择据“理”联想、编字理谜、拆解构件编故事等教学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曲解 形义关系 字理识字教学 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广大教师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绞尽脑汁。随着研究的深入,字理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已自成一派,颇具影响力。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如有“乌”字的教学。老师从熟字“鸟”入手,然后这样引导:鸟失去了眼睛, 眼前就一片乌( 漆) 黑。“乌”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孝鸟也。”这是它的本义。孝鸟即乌鸦,因为它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后又引申为乌黑。又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 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什么人?

生:这是女人。

师:(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奴”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这里的“又”是指手也,手持事者也。可见,“奴”的本义不仅仅指女子,是泛指古人所谓的罪人。虽然薛老师试图通过展示“奴”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但他因顾形思义而犯了缩小字义的错误。

这种曲解汉字形义的识字教学已经招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在《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一文中指出,人们依据其现代字形,凭生活经验想象,并推断其字义的字理识字教学是不正确的。它的伪科学性不仅会误导学生,还会糟蹋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汉文化的传承。但不可否认,这种让汉字文化“失真”的识字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率。曲解形义识字教学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面对这种曲解现象的伪科学性,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准确的汉字形义关系,而中低段学生学习生字时,无法辨析字理的准确性,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教学意识?建立汉字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哪些方法建立形义关系来提高识字效率?下面就从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意识

(一)据“理”识字意识

汉字具有构形理据, 它“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 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教师对汉字形义关系解说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时没有对汉字进行科学考证。因此,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意识。换言之,形义之间的联系要有“理”据。

首先,教师可依照古代汉语中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探求本义,科学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切忌顾文思义。原因有二:一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字理,甲骨文中有许多字至今未解其谜,有些被认识的字甚至无法说出其理据;二是汉字构形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汉字在构形上经历了简化、繁化等演变。字形变了,或者记录汉字的音义变了,它的构字理据也会随之改变,或承袭字源理据,或理据重构,或理据隐含,或理据丧失。 字理变化后,汉字的形义之间的变化也尾随而至。因此,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不可望文生义,要进行科学考证。

其次,教师可依照新说文解字中的“字理”,建立合理的形义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这势必给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带来重重障碍。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否可以与时俱“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道:“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也认为:只要言之有“理”( 新的字理) ,形义结合,便于形象识记,便可宽以待之,允其成立。 由此可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可依照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字理。

总之,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据“理”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形成规律,准确而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从而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二)循序渐进意识

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首先要“循”造字先后之“序”。在汉字中, 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组合。只要教会了象形字、指事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加上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因此,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宜按照先象形、指事字, 后会意、形声字的规律来。 如教学指事字“本”和“末”时,先教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这两个字都是根据象形字“木”造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生回忆“木”的形义关系,然后教学生认识“本”是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树根,“末”是在“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如果打乱顺序,先教指事字“本”或“末”,后教象形字,那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本末倒置。

其次要“循”学情之“序”。教材中的识字内容安排并没有严格按照汉字的构字先后顺序,而现在的孩子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学前识字经历。因此,在运用字理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如第一册第二个生字“妈”,由“女”和“马”构成。虽然“女”和“马”两字出现在其后课文中,但是学生在入学前早已认识。根据儿童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由熟悉的旧知识开始的规律,教学形声字“妈”时,教师可以从象形字“女”和“马”入手。而“桥”、“惜”等字,教材也是先安排认识这些字,其后认识“乔”、“昔”等字。基于学生对“乔”、“昔”等字比较陌生的学情,教师不可先教“乔”、“昔”等字,否则便会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情而教,不可勉强拆形释义。

其三要“循”儿童认知规律之“序”。中低段儿童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形象事物。在运用字理进行形义关系教学时,宜按先出示形象的字理图,后出示抽象的生字的顺序。如象形字“老”笔者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一副手拄拐杖的老人图和甲骨文中的老 ,后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原因,再根据学生的理由,适时点拨、解说这个象形图,最后演示“老”的字形演变,出示现代汉语中的“老”。

(三)适用性意识

依据字理分析来进行识字教学并非适合每个汉字。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汉字是否适合分析形义,倘若依据字理分析形义的教学方式不是最佳选择或者没有意义时,则要另择他法。如教五册第七课中的“考”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是“老”的转注字,本义是“老”,而现代汉语里的“考查、考核”的义项在上古的时候很少用。从中国科举考试的源头--汉代便开始,“考”作为“考查、考核”的这一义项逐渐被广泛运用。而教学时,出示“考”的本义对课文中表示“考查、考核”这一义项的理解并无裨益。显然,教学“考”字选择析形索义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时,教师要慎重地考虑使用形义关系教学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讲求汉字的形义关系比较枯燥,需要添加趣味性和新鲜感以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吸收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高效地识字。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说,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字理识字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吸收。汉字形义关系是字理识字的核心,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汉字形义关系的教学。但是,因为曲解形义关系的普遍存在,所以,下面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说说如何正确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

(一)据“理”联想

据“理”联想即依据字理科学地阐释汉字的形义关系,进而通过联想建立形义关系。

今天,教师引导学习者去领会五六千年前先民的造字理据, 有着相当大的历史差距和思维差距。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想是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方法。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当儿童面对一个具有表意性的生字时, 他的头脑里必然会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如见到形声字“爸”字,有学生说爸爸有颗大门牙。显然,儿童的联想往往是没有理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使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时,要据“理”加以科学地引导。倘若听之任之,甚至教师也将联想变成臆想,随意建立言之无“理”的联想教学,这不仅损害了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影响了下一代对汉字文化的继承。

据“理”联想并非讲求字字循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发挥,但要把握合适的“度”--以不影响汉字的形义关系为前提。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这样教学“蚓”字:在释义时,她解说“蚓”的字义是虫;在掌握写法时,她这样引导,蚯蚓的身体有时是弯弯曲曲的,像一张弓,有时又很直,像一条线,所以“蚓”字是“虫”加“弓”加“│”。对“蚓”字的教学,斯霞老师先准确释义,然后在不影响字义的前提下,把表示声部的“引”当会意用,让学生形象识记字形,从而建立形义之间的联想。这种形义关系的联想方式既让学生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准确地理解了字义。

(二)编字理谜

教学中,给汉字编字理谜即据“理”给汉字编形义关系的字谜是一条有效的识字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 材料本身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而我们主要依靠对材料内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意义识记的.效果, 要比材料本身没有多少内在联系, 主要依靠按材料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机械识记好得多。汉字的形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字理谜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形义关系。如:“朝”字,黄亢美先生把它编成“一轮红日升草间,一轮残月挂天边”。《说文解字》里释“朝”即旦也,字谜里所含的意境正是天明日出的写照。这种字谜也是学生识记汉字形义和吸纳文化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编字谜是比较流行的识字方法,如“淹”字,学生编成“大水快淹过来了,赶紧打求救电话”。从表面上看,形和义的关系都结合在字里了,然而这种形义关系是生拉硬扯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字理关系的准确性的引导,否则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都会变质:学生会由“自主”变成“自流”,教师也会从“主导”变成“不导”。

(三)拆解构件编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用编故事法进行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先准确地拆解汉字的各个构件(构件由形素组成, 是汉字构形的单位, 是直接参与构字并对所构字的构意起直接作用的构形元素。),科学地分析各构件的关系,后根据各构件所含的意思编织合理的故事。如,“本”和“末”可拆解成“木”加“横”,有位老师成功地运用此法来教学“本”和“末”。教师先复习“木”的形义关系,后用各构件创设故事:爸妈送小明一份礼物,留下“木”字的字条。他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块写着“本”字的牌子,就知道礼物在树底下。请小朋友说说小明为什么要在树底下找?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随机出示“木”与“本”的字理演示图,进行形义关系的联想,学生掌握了“本”表示树根。老师又问:如果礼物挂在树梢,应该在木牌上写什么字?学生说应该在木上边加横,教师随机出示“末”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和“末”的形义关系。

建立形义关系的识字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活泼花哨的教学形式, 否则学生的学习只会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教学生字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丰富了,让学生的精神成长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才得到了“增值”,也因此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字理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为识记而不顾汉字的形义关系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其结果是违背了字理,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 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其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字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灵活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汉字古今义合解》,许威汉、陈秋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斯霞识字教学艺术赏析》,王轶群,《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2期。

5、《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潘树新,《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7、8期。

6、《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扬清,《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4月刊。

7、《字理识字教学新探》,何丹,《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月刊。

8、《字理识字教学法》,贾国均,《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

识字写字方法研究论文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1000字论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做到大量识字。而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低年级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实践证明,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是最好的识字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积累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低年级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识字,还要利用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识字。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生活中识字

1、游戏合作中识字

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

如果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小组合作中游戏识字效果更佳。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例如:“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小组中找到能与自己的卡片上的字组成词语的“朋友”;“我是小医生”,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来诊治;“摘苹果”,树上苹果的上面写要求会认的字,谁读对了,就把苹果作为奖品发给他;如果学习合体字,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又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个小组“火车”不断,哪个小组获胜;“我也要当老师”,谁先记住了生字,谁就可以当老师来教同学们识字;“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字卡,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再如,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这一切让我惊喜不已,也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断需要更新更有趣的游戏。于是,我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如:教学《脚印》这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脚印形状画下来,我在各种脚印背后写上字宝宝和由字宝宝组成的词宝宝。,学生异常活跃兴奋,因为游戏规则是谁读得最多最正确就能得到最多的脚印。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拓展中识字

所谓识字的拓展就是指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识字环境中进行再认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再如,在《老山羊当医生》这课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识字拓展内容,他们有自己“编写”新儿歌的欲望。在这课教学之后,学生共创作很多儿歌。虽然这些儿歌显得稚嫩,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火花的闪现,启发我要为孩子多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事后,我把他们创作的儿歌布置在教室里,孩子们看着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兴奋地读个不停。瞧!又在主动识字了!孩子的探究潜能无法估量,让我们都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吧!

二、课余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拓展识字领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开学第一天,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年级的新学生了。我是大家的班主任老师。”边说边把“学生”、“一年级”、“老师”几个词语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中这几个词语意义的共鸣,结合生活中他们的理解,那么识记这几个字就不难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等字,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牢记在心里了。还有各种课程名称“数学、语文、英语、美术……”也逐渐的被孩子们记住了。

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老师的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抢着去发作业了。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我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三、课外生活中识字

苏霍林斯基曾经把识字教学描绘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识字应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字教学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丰厚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强化资源意识。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祝你百事可乐”、“喜之郎”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恰恰瓜子”、“福满多方便面”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们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

例如教学生字“红”: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哪个字?生:我认识“红”,这个字我在广告里就见过“我爱喝红牛”,红牛是饮料。生:我也认识这个“红”字,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升五星红旗。生:我爸爸抽过的“红双喜”烟中的第一个字就是我们学的。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此时,教师似乎是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生:对了,我的同桌的名字里就有个“红”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汉字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或识字袋,带回学校交流、展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组在一年级时采用的几种反馈、激励课外识字的方式。

1、制作识字本。

所谓识字本就是学生把从生活中识得的字收集起来,利用剪贴等形式制作成的本子。制作识字本是一种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法。我们最常用的'是商标识字,因为商标形形色色、颜色鲜艳,学生对它特别喜爱,而且很多商标都成为生活的废弃品,刚好可以重新利用。这一方面我们教研组的隗合宾老师做得非常好,校园的展示板上还留有他们班学生的作品。那是一本本用八开的素描纸钉成的本子,纸上贴着形形色色的商标,非常美观。另外,梁淑艳老师利用学生特别喜欢动物的特点,请学生把收集来的生字拼成一种种动物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去读,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

2、使用识字袋。

一年级时,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识字袋。识字袋没有识字本那么好看,但制作更方便,使用也很方便。我的识字袋很简单,只是请学生把课外识得的字一股脑地装进一个袋子里,经常掏出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同学拼起来读一读,并且定期带回来展示、交流,比比谁收集得更多就行了。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多了,就保存起来,再装一袋,以免新旧混合,影响阅读。这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但对于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可以一试的。

现实生活中,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就看孩子有没有一双慧眼,教师有没有正确引导,教给孩子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以上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实践中识字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课余、课外及实践中无处不识字,学好祖国的汉字。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出版社.

《素质教育案例精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彭坤明《创新教育》.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

单位:房山区佛子庄中心小学

姓名:刘国华

日期:2009、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就指明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认真践行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义不容辞地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主地位,使学生学习成为真正的主人。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段就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识字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字串来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汉字的结构美,培养识字兴趣。 除此之外,我还把有关生字编成顺口溜或句子,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寻字、辨字、读字、记字,加快了识字速度,提高了识字能力。 二、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识字教学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将产生厌倦心理,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识字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 1.象形识字法。如学习“舟、竹、石、川、燕”等字时,把它们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 2.会意识字法。比如在学习“尖”字时,让学生拿出铅笔观察,认识一头小一头大的东西就是尖的。 3.替换部件法。汉字中有很多形声字,都可以让学生用“换部件”的方法来学习。如学习“请”字时,让学生先回忆“清、晴”字,让他们把“氵、**”换成“讠”,就是“请”。 4.谜语识字法。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如教“也”字,可编成:“有水可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总之,在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解决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问题。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它主要表现在量大、枯燥。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学习方法,又不觉得识字枯燥?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多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像【猫小帅学汉字】这一类的软件就很好的做到了“寓教于乐”,不断变换游戏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

2、发现汉字规律, 引导归类识字

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巧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能很轻松地归类识字。 比如形声字,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像【猫小帅学汉字】就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的办法认识形声字,使学生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识字教学研究论文

一、巧用插图,图字结合再简单的文字,都是表示语言的抽象符号,在教学时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小学生在识字时的确不易接受或存在很大困难,反之不仅能减轻他们识字的难度,还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如:现行一年级教材语文上册里第十三页的“马、兔“等将其制成插图并配上汉字,这样教学时呈现在小学生眼前的不再是抽象、单调的汉字而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精美插图,则他们的苦学就变成了乐学,厌学就变成了趣学。二、顺应童心,儿歌诱导儿歌简单明了,唱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易于接受,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将要学习的汉字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结合起来,灵活地编成儿歌,用来诱导学生去识字。这样就克服了学生识字难,难识字的烦恼。例如: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刘御作品改写的《小白兔》、李克迪作品改写的《有礼貌》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三、巧编谜语,趣味识字谜语是文艺演出时演员能与观众产生互动的一种节目,使观众在趣味妙答的娱乐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难度也不断加深,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学习时就越发深感力不从心,此时若能将他们要认识的汉字七编成谜语,那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就会自发的去刻苦学习。努力作答。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程听宏作品改编的《比尾巴》。四、咏颂古诗,古为今用有些古诗咏颂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进而催人自发学习,加深学习者的无意识记忆。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画》等古诗,成为千古绝唱,原因就在于此。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它们能选入其中,依笔者愚意所判,其编辑意图在正在于此。五、理性分析,抓住共性低年级学生尽管性格资质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只要去做理性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共性。如自我表现、表扬赞美、争优抢先等。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共性采取愉当的方法并加以应用,定能取得好良好的效果。例:哪位同学能领读这篇文章;大家都读得很好;谁读得最好谁先休息等。这样他们的努力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努力的结果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进而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毋庸置疑,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远不仅于此,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只是在识安教学中我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出科学的处理,定会取得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家长看到满意的好效果、好成绩。

字理识字教学中处理形义关系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时下频频出现在课堂中的曲解形义的误区的分析,提出了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据“理”识字意识、循序渐进意识、适用性意识,灵活选择据“理”联想、编字理谜、拆解构件编故事等教学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关键词:曲解 形义关系 字理识字教学 教学意识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小学中低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广大教师为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而绞尽脑汁。随着研究的深入,字理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已自成一派,颇具影响力。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它依据字理解析汉字的形义与音形的关系。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

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如有“乌”字的教学。老师从熟字“鸟”入手,然后这样引导:鸟失去了眼睛, 眼前就一片乌( 漆) 黑。“乌”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孝鸟也。”这是它的本义。孝鸟即乌鸦,因为它有一身黑色的羽毛,后又引申为乌黑。又如全国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上《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 画“女”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什么人?

生:这是女人。

师:( 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 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

“奴”字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为:奴婢皆古之罪人也,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这里的“又”是指手也,手持事者也。可见,“奴”的本义不仅仅指女子,是泛指古人所谓的罪人。虽然薛老师试图通过展示“奴”字的古文字形,让学生了解它的本义,但他因顾形思义而犯了缩小字义的错误。

这种曲解汉字形义的识字教学已经招来许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浪。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在《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一文中指出,人们依据其现代字形,凭生活经验想象,并推断其字义的字理识字教学是不正确的。它的伪科学性不仅会误导学生,还会糟蹋汉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汉文化的传承。但不可否认,这种让汉字文化“失真”的识字教学确实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率。曲解形义识字教学的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面对这种曲解现象的伪科学性,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准确的汉字形义关系,而中低段学生学习生字时,无法辨析字理的准确性,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那教师应该树立哪些教学意识?建立汉字形义关系进行识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哪些方法建立形义关系来提高识字效率?下面就从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意识

(一)据“理”识字意识

汉字具有构形理据, 它“指汉字构造时每一个部件, 乃至每一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 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教师对汉字形义关系解说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执教时没有对汉字进行科学考证。因此,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树立科学性意识。换言之,形义之间的联系要有“理”据。

首先,教师可依照古代汉语中的“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探求本义,科学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切忌顾文思义。原因有二:一是并非所有的汉字都有字理,甲骨文中有许多字至今未解其谜,有些被认识的字甚至无法说出其理据;二是汉字构形并非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汉字在构形上经历了简化、繁化等演变。字形变了,或者记录汉字的音义变了,它的构字理据也会随之改变,或承袭字源理据,或理据重构,或理据隐含,或理据丧失。 字理变化后,汉字的形义之间的变化也尾随而至。因此,对汉字形义关系的分析不可望文生义,要进行科学考证。

其次,教师可依照新说文解字中的“字理”,建立合理的形义关系。随着时代的改变,有些汉字的本义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来越远。这势必给学生理解汉字的形义关系带来重重障碍。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否可以与时俱“新”?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在其《汉字三论》中说道:“新说文解字完全可以提倡,要求是:思想健康,浅而易见,生动活泼,合乎口味……凡有利于识字教学者,不必拒绝。”全国字理识字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先生也认为:只要言之有“理”( 新的字理) ,形义结合,便于形象识记,便可宽以待之,允其成立。 由此可见,汉字的形义关系也可依照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字理。

总之,教师在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意识,据“理”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让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形成规律,准确而真切地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从而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二)循序渐进意识

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首先要“循”造字先后之“序”。在汉字中, 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的组合。只要教会了象形字、指事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势如破竹了。加上儿童的认知规律总是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因此,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宜按照先象形、指事字, 后会意、形声字的规律来。 如教学指事字“本”和“末”时,先教什么?教师要认识到这两个字都是根据象形字“木”造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生回忆“木”的形义关系,然后教学生认识“本”是在“木”下加一横,表示树根,“末”是在“木”上加一横,表示树梢。如果打乱顺序,先教指事字“本”或“末”,后教象形字,那是对儿童认知规律的本末倒置。

其次要“循”学情之“序”。教材中的识字内容安排并没有严格按照汉字的构字先后顺序,而现在的孩子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学前识字经历。因此,在运用字理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教学。如第一册第二个生字“妈”,由“女”和“马”构成。虽然“女”和“马”两字出现在其后课文中,但是学生在入学前早已认识。根据儿童接受新知识时往往由熟悉的旧知识开始的规律,教学形声字“妈”时,教师可以从象形字“女”和“马”入手。而“桥”、“惜”等字,教材也是先安排认识这些字,其后认识“乔”、“昔”等字。基于学生对“乔”、“昔”等字比较陌生的学情,教师不可先教“乔”、“昔”等字,否则便会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学情而教,不可勉强拆形释义。

其三要“循”儿童认知规律之“序”。中低段儿童认识事物需要借助形象事物。在运用字理进行形义关系教学时,宜按先出示形象的字理图,后出示抽象的生字的顺序。如象形字“老”笔者是这样教的:先出示一副手拄拐杖的老人图和甲骨文中的老 ,后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原因,再根据学生的理由,适时点拨、解说这个象形图,最后演示“老”的字形演变,出示现代汉语中的“老”。

(三)适用性意识

依据字理分析来进行识字教学并非适合每个汉字。教师在选择教法时,首先要考虑这个汉字是否适合分析形义,倘若依据字理分析形义的教学方式不是最佳选择或者没有意义时,则要另择他法。如教五册第七课中的“考”字,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它是“老”的转注字,本义是“老”,而现代汉语里的“考查、考核”的义项在上古的时候很少用。从中国科举考试的源头--汉代便开始,“考”作为“考查、考核”的这一义项逐渐被广泛运用。而教学时,出示“考”的本义对课文中表示“考查、考核”这一义项的理解并无裨益。显然,教学“考”字选择析形索义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进行识字时,教师要慎重地考虑使用形义关系教学的适用性。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一味地对学生讲求汉字的形义关系比较枯燥,需要添加趣味性和新鲜感以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在处理汉字形义关系时,教师要吸收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高效地识字。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说,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字理识字效率的各种教学方式,我们都要吸收。汉字形义关系是字理识字的核心,所以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汉字形义关系的教学。但是,因为曲解形义关系的普遍存在,所以,下面就以下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说说如何正确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

(一)据“理”联想

据“理”联想即依据字理科学地阐释汉字的形义关系,进而通过联想建立形义关系。

今天,教师引导学习者去领会五六千年前先民的造字理据, 有着相当大的历史差距和思维差距。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联想是缩小这些差距的有效方法。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当儿童面对一个具有表意性的生字时, 他的头脑里必然会产生许多丰富的联想。如见到形声字“爸”字,有学生说爸爸有颗大门牙。显然,儿童的联想往往是没有理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使用联想法进行教学时,要据“理”加以科学地引导。倘若听之任之,甚至教师也将联想变成臆想,随意建立言之无“理”的联想教学,这不仅损害了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影响了下一代对汉字文化的继承。

据“理”联想并非讲求字字循字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合“理”的发挥,但要把握合适的“度”--以不影响汉字的形义关系为前提。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这样教学“蚓”字:在释义时,她解说“蚓”的字义是虫;在掌握写法时,她这样引导,蚯蚓的身体有时是弯弯曲曲的,像一张弓,有时又很直,像一条线,所以“蚓”字是“虫”加“弓”加“│”。对“蚓”字的教学,斯霞老师先准确释义,然后在不影响字义的前提下,把表示声部的“引”当会意用,让学生形象识记字形,从而建立形义之间的联想。这种形义关系的联想方式既让学生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准确地理解了字义。

(二)编字理谜

教学中,给汉字编字理谜即据“理”给汉字编形义关系的字谜是一条有效的识字途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 材料本身有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而我们主要依靠对材料内在意义的理解而进行的意义识记的.效果, 要比材料本身没有多少内在联系, 主要依靠按材料前后顺序的多次重复而进行的机械识记好得多。汉字的形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编字理谜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汉字的形义关系。如:“朝”字,黄亢美先生把它编成“一轮红日升草间,一轮残月挂天边”。《说文解字》里释“朝”即旦也,字谜里所含的意境正是天明日出的写照。这种字谜也是学生识记汉字形义和吸纳文化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

编字谜是比较流行的识字方法,如“淹”字,学生编成“大水快淹过来了,赶紧打求救电话”。从表面上看,形和义的关系都结合在字里了,然而这种形义关系是生拉硬扯的。因此,教师要进行字理关系的准确性的引导,否则课堂上师生的地位都会变质:学生会由“自主”变成“自流”,教师也会从“主导”变成“不导”。

(三)拆解构件编故事

儿童喜欢听故事,用编故事法进行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先准确地拆解汉字的各个构件(构件由形素组成, 是汉字构形的单位, 是直接参与构字并对所构字的构意起直接作用的构形元素。),科学地分析各构件的关系,后根据各构件所含的意思编织合理的故事。如,“本”和“末”可拆解成“木”加“横”,有位老师成功地运用此法来教学“本”和“末”。教师先复习“木”的形义关系,后用各构件创设故事:爸妈送小明一份礼物,留下“木”字的字条。他来到树林里,看到一块写着“本”字的牌子,就知道礼物在树底下。请小朋友说说小明为什么要在树底下找?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随机出示“木”与“本”的字理演示图,进行形义关系的联想,学生掌握了“本”表示树根。老师又问:如果礼物挂在树梢,应该在木牌上写什么字?学生说应该在木上边加横,教师随机出示“末”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掌握了“本”和“末”的形义关系。

建立形义关系的识字教学法还有很多,教师不能仅仅追求活泼花哨的教学形式, 否则学生的学习只会停留在机械识记层面。教学生字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快乐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丰富了,让学生的精神成长了,这样的识字教学才得到了“增值”,也因此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字理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若为识记而不顾汉字的形义关系牵强附会地拆解汉字,其结果是违背了字理,不仅难以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识字能力, 而且使学生从小对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产生偏差,甚至对其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字理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灵活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准确地处理汉字的形义关系,以真正落实识字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汉字古今义合解》,许威汉、陈秋祥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斯霞识字教学艺术赏析》,王轶群,《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2期。

5、《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潘树新,《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第7、8期。

6、《活用汉字三千,人生风光百年》,扬清,《小学教学(语文版)》,2008年4月刊。

7、《字理识字教学新探》,何丹,《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月刊。

8、《字理识字教学法》,贾国均,《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3期。

文字识别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整理了图像识别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由于图像在成像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图像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探讨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识别;成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46-02

图像是客观景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影像,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源,它是通过各种观测系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已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图像处理正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比如人们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技术欣赏月球的景色、交通管理中的车牌照识别系统、机器人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等,在这些应用中,都离不开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着重强调图像与图像之间进行的交换,主要目标是对图像进行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后期的图像识别大基础[1]。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但是由于获取的图像本事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1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的结果。图像处理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图像处理,而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这种处理大多数是依赖于软件实现的。其目的是去除干扰、噪声,将原始图像编程适于计算机进行特征提取的形式,主要包括图像采样、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编码与压缩和图像分割。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数字图像数据提取的主要方式。数字图像主要借助于数字摄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经过采样数字化得到的图像,也包括一些动态图像,并可以将其转为数字图像,和文字、图形、声音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图像的提取是将一个图像变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第一步。

2)图像增强,图像在成像、采集、传输、复制等过程中图像的质量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退化,数字化后的图像视觉效果不是十分满意。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使图像的主体结构更加明确,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增强,以减少图像中的图像的噪声,改变原来图像的亮度、色彩分布、对比度等参数。图像增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质量,使图像中的物体的轮廓更加清晰,细节更加明显。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增强后的图像更加赏欣悦目,为后期的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奠定基础。

3)图像复原,图像复原也称图像恢复,由于在获取图像时环境噪声的影响、运动造成的图像模糊、光线的强弱等原因使得图像模糊,为了提取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恢复,图像恢复主要采用滤波方法,从降质的图像恢复原始图。图像复原的另一种特殊技术是图像重建,该技术是从物体横剖面的一组投影数据建立图像。

4)图像编码与压缩,数字图像的显著特点是数据量庞大,需要占用相当大的存储空间。但基于计算机的网络带宽和的大容量存储器无法进行数据图像的处理、存储、传输。为了能快速方便地在网络环境下传输图像或视频,那么必须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目前,图像压缩编码已形成国际标准,如比较著名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该标准主要针对图像的分辨率、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适用于网络传输的数码相片、彩色照片等方面。由于视频可以被看作是一幅幅不同的但有紧密相关的静态图像的时间序列,因此动态视频的单帧图像压缩可以应用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图像的冗余数据量和存储器容量、提高图像传输速度、缩短处理时间。

5)图像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一些互不重叠而又具有各自特征的子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这里的特性可以是图像的颜色、形状、灰度和纹理等。图像分割根据目标与背景的先验知识将图像表示为物理上有意义的连通区域的集合。即对图像中的目标、背景进行标记、定位,然后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目前,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区域特征的分割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特征的分割方法[2]。由于采集图像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会是图像变的模糊、噪声干扰,使得图像分割是会遇到困难。在实际的图像中需根据景物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分割为进一步的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是通过存储的信息(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比较实现对图像的识别[3]。前提是图像描述,描述是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图像或景物中各个目标的相关特征,甚至目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是目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表达。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中个性特征进行提取时,可以采用模板匹配模型。在某些具体的应用中,图像识别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是什么物体外,还需要给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计算初工作。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车导航、公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主要识别技术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一种最实用、最可靠和价格便宜的识别手段,主要应用于身份验证。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不变性:一个人的指纹是终身不变的;唯一性: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3]。一个指纹识别系统主要由指纹取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比对、数据库管理组成。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信用卡、医疗卡、考勤卡、储蓄卡、驾驶证、准考证等。

人脸识别 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可见光或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可见光图像识别性能很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在户外光照条件不均匀的情况下,其正确识别率会大大降低。而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克服昏暗光照条件变化影响,但由于红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如果待识别的对象戴有眼镜,那么在图像识别时,眼部信息全部丢失,将严重影响人脸识别的性能[4]。

文字识别

文字识别是将模式识别、文字处理、人工智能集与一体的新技术,可以自动地把文字和其他信息分离出来,通过智能识别后输入计算机,用于代替人工的输入。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将纸质的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如银行票据、文稿、各类公式和符号等自动录入,可以提供文字的处理效率,有助于查询、修改、保存和传播。文字识别方法主要有结构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5]。由于文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字体字形变化多样,使得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遇到一定的阻碍。

3 结束语

人类在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复杂的环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计算机来讲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是非常困难的[6]。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图像识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分割算法之间的性能优越性比较没有特定的标准,以及算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图像识别的最终结果不十分精确等。

参考文献:

[1] 胡爱明,周孝宽.车牌图像的快速匹配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90—91.

[2] 胡学龙.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范立南,韩晓微,张广渊.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晓慧,刘志镜.基于脸部和步态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9,1(29):8.

[5] 陈良育,曾振柄,张问银.基于图形理解的汉子构型自动分析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29-1631.

[6] Sanderson C,Paliwal K Fusion and Person Verification Using Speech & Face Information[C].IDIAP-RR 02-33,Martigny,Swizerland,20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图像识别技术论文

这不是你所问的答案,而是“语言符号是约定俗成的吗”的答案在中国的先秦和欧洲的古希腊时期,这个问题都曾经是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东西方在那个时间大致相近的时代都出现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那个时代的学术气象宏大,崇尚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以人类语言的发生也是哲学家们所关注的。当时东西方就都有本质说和约定说两种主张。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十七八世纪,欧洲还出现过与语言符号问题实为一体的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它甚至是学界关注的焦点。1769年,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甚至决定设立专项奖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来自欧洲各国的数十名学者参加了竞争……在中国,与此大致相当的时期,清代乾嘉时期及其后的学者们,也从实学的角度再次进入语言符号即音义关系问题。但是,从十九世纪起,欧洲的许多语言学家就拒绝再讨论语言起源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无法得到证实。 奇怪的是,他们一方面认为语言起源问题的答案无法证实,一方面却在学术界承认一种答案:语言发生时语言符号是约定即任意的。而且成为一个原则,没有人反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曾几何时,人们把名称派分给事物,在概念和音响形象之间订立了一种契约———这种行为是可以设想的,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证实。我们对符号的任意性有一种非常敏感的感觉,这使我们想到事情可能是这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种从来没有得到证实,只是想当然以为应该是这样的东西,成了语言符号的头等重要的特征和关于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是否可以说,从拒绝讨论语言是怎么发生的,到想当然地认为语言之初语言符号是约定的,以之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不但是缺乏追求真理的精神,而且是缺乏科学的严谨? 我总不明白,语言发生时语言符号是怎么约定的?因为“约定”就必须使用语言,那么这最早的、用来“约定”的语言是怎么来的?否则难道“约定”是打手势?约定俗成是一种社会行为,因此它还得有一个假设作前提,即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一个时间内才产生的,而不是随着从动物到人的漫长的进化而慢慢不断协调、调整、演变、完满、丰富起来的。单就这一点就很让人疑惑,因为我们会问,语言符号约定之前,人或人之前的猴子是怎么交流思想的?如果一开始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那么后来是怎么突变,换成另一种交流工具即发声语言的?语言的生理机制难道是突然发达起来的吗?如果人类语言发明之前一直没有语言的交流,语言的生理机制如何进化,大脑的思维能力又如何发展?语言难道是一开始就像人们所理解的人类语言那样完满的吗?如果一开始就有语言,那么它就应当是从猴子最初的叫喊开始的,是与动物和人的心智本能联系的而不是人类社会约定的。从动物到人类,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语言是演变进化的。 我的这些疑问,有传统语言学与近现代西方语言学不同主张碰撞的背景。汉代以来,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在词义上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形成对词的声音(即“名”)与词的意义(涉及“实”)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独特认识。他们不是主要在理论层面上讨论名实之间是本质关系还是约定关系,却在具体词义的研究中进入音义关系领域,触及语言的起源问题。这在清代乾嘉时代形成学术的高峰,其精华培育出了清末民初章太炎黄侃刘师培等国学大师。他们以丰富的文献语言材料为根柢,继承和发扬两千年来学术传统的精华,借鉴了印度古代语言学的理论,提出、论述了声音和意义有密切关系的主张,本可以得到弘扬光大,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中国现代语义学。然而,在西学东渐中,语言学界主流将语言符号的约定说作为现代先进理论引进,奉为圭臬,然后引荀子的“约定俗成”相呼应(其实荀子的“约定俗成”是指后王之成名,而不是指语言之初)。传统词义研究的学术主张遂被轻视、废置。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本来在意义研究上是最有成就的,而其核心正是音义关系即语言符号研究。在吸收了西方语言学理论,把“约定俗成”奉为不可逾越的信条之后,意义的研究落到语音、语法甚至文字研究的后面,成为最不发达的学科,其中是否有取彼之短抑己之长的原因?上大学以来,我读清人词义研究著作,虽然其中很少理论的阐述,却在大量的材料中贯串理论主张,让人只要读进去就得承认名实关系并非偶然。于是,我一方面读着本民族的语言材料和传统语言学专著,感受着名实关系的复杂性,一方面却受着引进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被灌输以语言符号的约定说。但是,我读清人和章黄著作“中毒”太深,而且很不理解,以西人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思想解放的程度,怎么就让这种不加证明的观点成为第一原则而皆无异议呢?在我的学位论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触及语言起源的禁区,而讨论的所有问题,却结结实实地构成向那个方向讨答案的通道。针对约定俗成说成为“共识”的现状,我写道:“哪一种说法要作为定论都为时尚早。” 揣着上述看法,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引起我的注意是必然的。书的第一句话说:“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这句话就足以让我看上了它。那是在2001年春季图书订货会上,作为陈列品,它不卖,这让我专程到读者服务部去了一趟。赫尔德认为有这样一条自然规律:“我们面前存在着一个有感觉的动物,它不可能把它的任何生动感受禁闭在自身之中;即使不具任何意志和目的,它从一开始就必须把每一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人类的声音是与他的感受直接联系的!他还说:“存在着一种感觉的语言,它是自然规律的直接结果。”即语言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当人处在他所独有的悟性状态之中,而这一悟性(思考能力[rflexion])初次自由地发挥了作用,他就发明了语言。”语言是由人类所独有的悟性发挥作用而发明的。而悟性当是心智能力对自然客观事物和规律的本能感受。“……这第一个被意识到的特征就是心灵的词!与词一道,语言就被发明了。”心智所意识到的是特征!就是说,人所感受到的不是事物本质属性而是事物特征。“人类思维的所有这些痕迹都刻在了最早的名称上面!”感受经过了思维而发为声音!……这些意见跟我们传统语言学关于语言符号的认识何其相近!请看西方语言学的另一些理论还没有主导我国词汇研究时,我们本土的理论是怎么说的。在清代戴震、段玉裁、王念孙、郝懿行等大师对大量古代文献语言的音义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清代黄承吉说:“人之生也,凡一声皆为一情,则即是一义。”陈澧说:“声者,肖乎意而生者也。”章太炎演绎荀子“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的主张,认为名称的命定,是从五官的感受开始,传于心中形成心像,心中的感觉要用声音表现,作成名称,即名称的产生是经过对客观的感受——心中对事物特征的取像——所取的心像表现为声音等过程。这些都是对语言起源的探讨,而都逼近本能说。 作为对语言起源的论证,赫尔德不是像中国的学者那样以材料的丰富明理,而是以哲理和雄辩取胜,他的才气折服了在观点上不同意见的评委,文章获得科学院奖并成为惟一被指定出版的一篇。赫尔德提出语言的发明是人类的本能,来批驳语言神授说。他的根据是,人感受到事物特征就会自然地发出声音,把每一种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就发明了语言。因为语言起源与语言符号问题的同一性,他在语言起源问题的讨论中,指出语言符号是由感受自然发出的,不是什么约定俗成的!这跟两千年来中国传统语言学从大量语言材料出发进行的语源学研究所得的结论极相近。我不明白,赫尔德这么些清新活泼、思辨性强的思想,为什么会被实证主义闷杀,而大家甘心遵奉约定说。革命的思想哪里去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哪里去了?我一向钦敬西方学术中的活泼、敏锐、求真,这一点却让我感到他们的学术中也有不可信的东西。所以,我引赫尔德的话并没有“引经据典”的意思——不能引一个西人的主张以证明另一批西人的主张之非,而是钦敬他的革命性思想和自由活泼的思维,敢于向成说挑战的精神。真理是需要辩论的,学术不能拒绝辩论。赫尔德的出发点是反对神授说,他有一种革命的精神,而十九世纪的拒绝讨论就导致保守,无怪乎会信奉约定说。不要把西方的约定说奉为圣经,这是我读赫尔德最有心得的地方。至于他的具体观点与我们传统的观点可以相发明,则是居其次的。 赫尔德也有矛盾的地方。他为批驳神授说,提出“当人还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同时,他为了批驳约定说,提出人的悟性一开始就处于完备状态,足以发明语言。前者本来可以说明语言是随着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而演进的,后者则说明语言是人在有悟性即成为人之后而发明的。那么,人还是动物时的语言,是不是后来突然中断,被代之以人成为人之后的即悟性所发明的语言呢?这种中断和突变是可能的吗?其实,语言(包括它所含有的思想)是随着从动物到人的物种演进而演进、发达、丰富的,同时,悟性(包括理性、思维能力)也是随着动物到人的进化而演进、发达的。总之,在进化中动物与人之间没有一条判然分别的分界线。(《论语言的起源》,[德].赫尔德著,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研究课题申报中“目前的研究状况”是指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有些什么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成果的观点综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

1、文中反映最新研究成果。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2、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

写研究状况方法

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研究方向;子课题(数目和标题);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

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姓名:吴兆阳  学号: 转自机器人学习研究会 嵌牛导读: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的概念早于1920年代便被提出,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更新迭代,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OCR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从以往的扫描文件的字符识别,到现在应用到自然场景中图片文字的识别,如识别身份证、银行卡、门牌、票据及各类网络图片中的文字。 嵌牛鼻子:ORC技术 嵌牛提问:什么是ORC,如何使用? 嵌牛正文: 以深度学习兴起的时间为分割点,直至近五年之前,业界最为广泛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OCR识别技术框架,而随着深度学习的崛起,基于这一技术的OCR识别框架以另外一种新的思路迅速突破了原有的技术瓶颈(如文字定位、二值化和文字分割等),并已在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笔者针对业务中的身份证照片文字识别需求分别尝试了传统OCR识别框架及基于深度学习的OCR识别框架。下面就以身份证文字识别为例分别简要介绍两种识别框架。 传统OCR技术框架 如上图所示,传统OCR技术框架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首先文本定位,接着进行倾斜文本矫正,之后分割出单字后,并对单字识别,最后基于统计模型(如隐马尔科夫链,HMM)进行语义纠错。可按处理方式划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识别阶段和后处理阶段。其中关键在于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识别效果,因此这里详细介绍下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阶段中包含了三步: 定位图片中的文字区域,而文字检测主要基于连通域分析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利用文字颜色、亮度、边缘信息进行聚类的方式来快速分离文字区域与非文字区域,较为流行的两个算法分别是: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SER)算法及笔画宽度变换(SWT)算法,而在自然场景中因受到光照强度、图片拍摄质量和类文字背景的干扰,使得检测结果中包含非常多的非文字区域,而目前从候选区域区分出真正文字区域主要两种方法,用规则判断或轻量级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区分; 文本区域图像矫正,主要基于旋转变换和仿射变换; 行列分割提取出单字,这一步利用文字在行列间存在间隙的特征,通过二值化并在投影后找出行列分割点,当在文字与背景的区分度较好时,效果很好,而拍摄的图片中光照、摄像质量的影响,并且文字背景难以区分时,常造成错误分割的情况。 下面介绍基于传统OCR框架处理身份证文字识别: 身份证识别技术流程与上述框架稍微有所差异。对该问题,已知先验信息:a.证件长宽固定;b.字体及大小一致;c.文本相对于证件位置固定;d.存在固定文字。因此,处理该问题的思路为:先定位目标物体(证件),矫正后提取文字进行识别,最后进行语义纠错,如下图: 目标物体定位并矫正。基于现有的先验信息,定位最后的方法为采用模板关键点特征匹配的方法,并利用模板上特征点及目标图像特征点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透视变换,以定位目标物体,如下图所示。接着,基于四角的坐标,进行旋转、仿射、尺寸的变换,并提取出目标物体的俯视图。 因文字位置相对固定,接着便分割出文字区域,二值化后,行列分割出单个字符。这里的技术难点在于二值化,二值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字符分割,并最终影响识别结果。受光照和拍摄质量的影响,全局二值化难以设置统一的阈值,而自适应二值化算法易受到阴影及模糊边界的干扰。所以在这边尝试过许多方法,测试下来未发现在任何情形下效果都满足要求的方法。 分割出单字后接着用分类器进行识别,并在这步基于统计上的先验信息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优化函数,可看做1-gram语言模型。先验信息为:2400(总共660273)汉字的使用频率之和为99%以上。定义的优化函数为: 式中,Pi为该字出现的概率,confi为置信度值。 下图给出了示例: 因上述的优化过程中假定各状态相互独立并与上一状态没有联系,故不可避免存在语义上的错误。而如何基于现有的输出序列,对序列进行语义上的修正,那么最直观的想法就是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解决这个问题,其基于观察序列,求出最优隐序列。其可以抽象为如下图的过程。在给定O序列情况下,通过维特比算法,找出最优序列S: 传统OCR冗长的处理流程以及大量人工规则的存在,使得每步的错误不断累积,而使得最终识别结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接下来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OCR。 基于深度学习的OCR识别框架 目前,从技术流程上来说,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检测出图像中的文本行,接着进行序列识别。 可见,基于深度学习的OCR识别框架相比于传统OCR识别框架,减少了三个步骤,降低了因误差累积对最终识别结果的影响。 文本行检测,其又可分为水平行文字检测算法与倾斜文字行检测算法。这里主要介绍下Tian提出算法CTPN,其算法框架如下图。主要思路是将文本行识别看做一个序列识别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目标检测问题,引入RNN来利用上下文的信息。 具体流程为: 用VGG16的5个卷积层得到特征图(feature map,W*H*C); 在Conv5的feature map的每个位置上取3*3*C的窗口的特征,这些特征将用于预测该位置k个anchor(anchor的定义和Faster RCNN类似)对应的类别信息,位置信息; 将每一行的所有窗口对应的3*3*C的特征(W*3*3*C)输入到RNN(BLSTM)中,得到W*256的输出; 将RNN的W*256输入到512维的fc层; fc层特征输入到三个分类或者回归层中。第二个2k scores 表示的是k个anchor的类别信息(是字符或不是字符)。第一个2k vertical coordinate和第三个k side-refinement是用来回归k个anchor的位置信息。2k vertical coordinate表示的是bounding box的高度和中心的y轴坐标(可以决定上下边界),k个side-refinement表示的bounding box的水平平移量。这边注意,只用了3个参数表示回归的bounding box,因为这里默认了每个anchor的width是16,且不再变化(VGG16的conv5的stride是16)。回归出来的box如中那些红色的细长矩形,它们的宽度是一定的; 用简单的文本线构造算法,把分类得到的文字的proposal(图(b)中的细长的矩形)合并成文本线。 上图为给出基于CTPN的例子,框线部分是算法识别出的文字行,可见在图片光照不均、人工合成及文字背景对比不明显的情形下均有很好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文字定位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及明显的优势。 文字行识别。近两年比较受关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CNN+RNN+CTC的方法,另外一种是用attention model+CNN+RNN的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下CNN+RNN+CTC,算法框架由图给出。分为三层,CNN层、RNN层及解码(transcription)层。在CNN层,用于提取图像特征,利用Map-to-Sequence表示成特征向量;在RNN层,用双向LSTM识别特征向量,得到每列特征的概率分布;在解码层,利用CTC和前向后向算法求解最优的label序列。因此,该方法能够识别不定长的文字行。 两个例子: Out:辽宁省长海县广鹿乡沙尖 Out:河南省邓州市九龙乡姚营

小学识字教学研究论文

一、巧用插图,图字结合再简单的文字,都是表示语言的抽象符号,在教学时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小学生在识字时的确不易接受或存在很大困难,反之不仅能减轻他们识字的难度,还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如:现行一年级教材语文上册里第十三页的“马、兔“等将其制成插图并配上汉字,这样教学时呈现在小学生眼前的不再是抽象、单调的汉字而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精美插图,则他们的苦学就变成了乐学,厌学就变成了趣学。二、顺应童心,儿歌诱导儿歌简单明了,唱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易于接受,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将要学习的汉字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结合起来,灵活地编成儿歌,用来诱导学生去识字。这样就克服了学生识字难,难识字的烦恼。例如: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刘御作品改写的《小白兔》、李克迪作品改写的《有礼貌》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三、巧编谜语,趣味识字谜语是文艺演出时演员能与观众产生互动的一种节目,使观众在趣味妙答的娱乐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难度也不断加深,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学习时就越发深感力不从心,此时若能将他们要认识的汉字七编成谜语,那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就会自发的去刻苦学习。努力作答。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程听宏作品改编的《比尾巴》。四、咏颂古诗,古为今用有些古诗咏颂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进而催人自发学习,加深学习者的无意识记忆。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画》等古诗,成为千古绝唱,原因就在于此。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它们能选入其中,依笔者愚意所判,其编辑意图在正在于此。五、理性分析,抓住共性低年级学生尽管性格资质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只要去做理性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共性。如自我表现、表扬赞美、争优抢先等。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共性采取愉当的方法并加以应用,定能取得好良好的效果。例:哪位同学能领读这篇文章;大家都读得很好;谁读得最好谁先休息等。这样他们的努力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努力的结果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进而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毋庸置疑,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远不仅于此,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只是在识安教学中我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出科学的处理,定会取得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家长看到满意的好效果、好成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研究逐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关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日渐丰富,不过,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可知,真正可发挥高效教学作用的还是以下几种: 一、充分运用识字工具,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中,教学工具的应用非常普遍和广泛。各类教学工具在培养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1.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愿意跟老师学习,愿意主动识字。常用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投影仪、电脑等信息技术设备,卡片、照片、积木、益智玩具等设计精巧的识字道具。 例如:当教小学生汉语拼音时,需要准备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图片,画面要求色彩丰富、积极向上、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标准。画面内容富有趣味性,能引起人的联想并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教学开始时还需要借助信息化设备的帮助。先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静态图画中教学信息的动态影像,比如图画中小女孩的头部和辫子如何构成“a”的外形,还有小女孩张嘴唱歌时发出的“啊――”的声音等。动态影像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时再拿出静态的图画或者照片、让学生主动探寻图画与动画之中的相似点,从而记住本课所要学习的“a” 的外形和发音。 2.必备自主识字工具的应用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除了基础的教学道具外,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具备三件基本识字工具,分别是汉语拼音、字典的使用方法和汉字的基础知识。这三种识字工具与教学道具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掌握,所以也可以称为识字教学之前必须掌握的自主识字基础能力。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便能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独立自主的认识汉语文字。 以“陡峭”二字为例,学生先需要通过汉字基础知识分析得出“陡”和“峭”两个字的偏旁分别为两划的“阝”和三划的“山”,从字典中找到这两个偏旁后,再根据“走”和“肖”的比划数量在字典目录中找到“陡峭”二字,翻至具体页数,便能看到两字的拼音拼写方式和读音“dǒu qiào”,依据之前掌握的汉语拼音知识便能轻松掌握“陡峭”二字的读法和基本意思。 二、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在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开展识字教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兴趣的同时积极培养小学生多种渠道的识字能力。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渠道便是教授学生识字方法和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1.教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方法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设计,要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自主识字的识字方法主要有:猜谜法、演示法、游戏识字法等。 猜谜法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以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学习“田”字时,根据“田”的形状和构字特点变成一个谜语:“四座大山山对山,四个大川川对川,四个日头连环套,四个嘴巴紧相连。” 演示法包括了拟声和拟形演示两个部分。比如在教授“雨”字的时候,老师利用投影仪等演示“雨”字的构成方式,还有各种与“雨”有关的背景图画、音像资料,让学生对各种“雨”的形象记忆更为丰富。与此同时还可以加上各种“雨”的声音以及与“雨”字读音相似的声音,加深学生对“雨”字读音的认识,让学生对生字的构成方式和读法记忆更为深刻。 游戏识字法是根据小孩子爱玩的天性而制定的识字教学方法之一,最能凸显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识字法便是以生字教学为主的“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等类似游戏的活动。 除了这些比较生动形象的识字教学方法外,还有比较有趣的顺口溜教学方法、表演识字法和讲故事识字法等。 2.教导学生培养自主识字习惯 自主识字习惯能让学生完全自主自愿的学习和认识更多的文字,最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而经过教学研究发现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习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式。比如,教师用大量与生字相关的声音、图片、动作、情境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引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音、形、意等基本内容的合理联想。 第二,帮助学生养成探寻文字规律的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学生分析、教导文字规律和相关的文字转化方式。例如,在教授“她”“他”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他”“她”之间相似之处,比如读音相同都念“ta”,构词方面都有相同的部分“也”,还有两个字偏旁的意义等。学生以后遇到与“他”“她”相似的情况时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解读文字。 第三,启发学生了解拆字、组字的乐趣,养成熟字拆分、新字组合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生学习“把”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把”字拆分成为“巴”和“扌”两个部分,然后分别给这两部部分搭配其他的汉字元素,如“跳”字上拆分下来的“兆”可以和“扌”组成新字“挑”等。学生掌握这种拆字组字的方法不仅可以拓展生字学习的范围,还能从中获得游戏般的愉悦感受。 三、时刻掌握教学契机,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学生学字的途径从来便不会局限在课堂之中,所以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拓展到课堂之外,教师充分把握课外活动的教学契机对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大有裨益。 首先,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本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之中存在的各种字,来培养学生随时观察、学字的习惯。观察对象包括校名、标语、铭牌、宣传栏、广告、路牌还有生活中各种日用品上的文字等。其次,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掌握识字的能力,并因为阅读对象的吸引,养成自主阅读和识字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晨读的习惯,让学生熟读语文教材,反复阅读加深对教材中文字的印象,达到识字目标。另外,还要积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一些儿童读物和课外读物,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或者不认识的生字、词时,必须自己主动查字典寻找答案,或者主动请教其他人。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培养出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两者相辅相成,让学生认识更多文字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1000字论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做到大量识字。而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低年级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实践证明,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是最好的识字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积累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低年级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识字,还要利用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识字。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生活中识字

1、游戏合作中识字

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

如果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小组合作中游戏识字效果更佳。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例如:“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小组中找到能与自己的卡片上的字组成词语的“朋友”;“我是小医生”,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来诊治;“摘苹果”,树上苹果的上面写要求会认的字,谁读对了,就把苹果作为奖品发给他;如果学习合体字,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又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个小组“火车”不断,哪个小组获胜;“我也要当老师”,谁先记住了生字,谁就可以当老师来教同学们识字;“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字卡,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再如,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这一切让我惊喜不已,也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断需要更新更有趣的游戏。于是,我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如:教学《脚印》这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脚印形状画下来,我在各种脚印背后写上字宝宝和由字宝宝组成的词宝宝。,学生异常活跃兴奋,因为游戏规则是谁读得最多最正确就能得到最多的脚印。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拓展中识字

所谓识字的拓展就是指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识字环境中进行再认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再如,在《老山羊当医生》这课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识字拓展内容,他们有自己“编写”新儿歌的欲望。在这课教学之后,学生共创作很多儿歌。虽然这些儿歌显得稚嫩,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火花的闪现,启发我要为孩子多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事后,我把他们创作的儿歌布置在教室里,孩子们看着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兴奋地读个不停。瞧!又在主动识字了!孩子的探究潜能无法估量,让我们都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吧!

二、课余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拓展识字领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开学第一天,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年级的新学生了。我是大家的班主任老师。”边说边把“学生”、“一年级”、“老师”几个词语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中这几个词语意义的共鸣,结合生活中他们的理解,那么识记这几个字就不难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等字,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牢记在心里了。还有各种课程名称“数学、语文、英语、美术……”也逐渐的被孩子们记住了。

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老师的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抢着去发作业了。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我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三、课外生活中识字

苏霍林斯基曾经把识字教学描绘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识字应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字教学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丰厚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强化资源意识。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祝你百事可乐”、“喜之郎”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恰恰瓜子”、“福满多方便面”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们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

例如教学生字“红”: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哪个字?生:我认识“红”,这个字我在广告里就见过“我爱喝红牛”,红牛是饮料。生:我也认识这个“红”字,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升五星红旗。生:我爸爸抽过的“红双喜”烟中的第一个字就是我们学的。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此时,教师似乎是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生:对了,我的同桌的名字里就有个“红”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汉字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或识字袋,带回学校交流、展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组在一年级时采用的几种反馈、激励课外识字的方式。

1、制作识字本。

所谓识字本就是学生把从生活中识得的字收集起来,利用剪贴等形式制作成的本子。制作识字本是一种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法。我们最常用的'是商标识字,因为商标形形色色、颜色鲜艳,学生对它特别喜爱,而且很多商标都成为生活的废弃品,刚好可以重新利用。这一方面我们教研组的隗合宾老师做得非常好,校园的展示板上还留有他们班学生的作品。那是一本本用八开的素描纸钉成的本子,纸上贴着形形色色的商标,非常美观。另外,梁淑艳老师利用学生特别喜欢动物的特点,请学生把收集来的生字拼成一种种动物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去读,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

2、使用识字袋。

一年级时,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识字袋。识字袋没有识字本那么好看,但制作更方便,使用也很方便。我的识字袋很简单,只是请学生把课外识得的字一股脑地装进一个袋子里,经常掏出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同学拼起来读一读,并且定期带回来展示、交流,比比谁收集得更多就行了。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多了,就保存起来,再装一袋,以免新旧混合,影响阅读。这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但对于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可以一试的。

现实生活中,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就看孩子有没有一双慧眼,教师有没有正确引导,教给孩子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以上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实践中识字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课余、课外及实践中无处不识字,学好祖国的汉字。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出版社.

《素质教育案例精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彭坤明《创新教育》.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

单位:房山区佛子庄中心小学

姓名:刘国华

日期:2009、10

  • 索引序列
  • 识字研究论文
  • 识字写字方法研究论文
  • 识字教学研究论文
  • 文字识别研究现状论文
  • 小学识字教学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