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 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你再整理一下,减少些字。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 精确制导 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注:精确制导导弹 精确制导导弹就是装有精确制导装置、能准确命中目标的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Guide Weapon)这一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由于具有精确的制导装置,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各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没有统一标准。中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就能帮到这里了。。你看着拼凑修改下下吧。。。。 上面的文章里有讲到精确制导武器哦~~

高技术战争就是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抵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其最基本的两个原理即:1)战争的伟力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2)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在高技术战争中,虽然某些高技术武器的杀伤破坏威力空前增大,但并不能取代核武器的实战和威慑作用,反而,它通常是在核威慑条件下的.更有甚者,一些高技术装备就是针对局部小范围的战斗而研制.这种特点决定其通常都是局部战争,而人民战争却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全面战争,高技术战争突出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人民战争的第二原理也似乎有相冲突之处.创新和丰富人民战争的内涵 未来高技术战争,将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立体空间展开,信息战、电子战、火力战、心理战等交织进行,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未来战争的这种高技术性,对传统的参战支前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要求,在继承和发扬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需求为牵引,与时俱进地创新人民战争的内涵。要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充分利用地方雄厚的科技潜力,改变过去“人力型”、“体力型”和“单一型”的参战支前模式,实现“科技型”、“智能型”和“综合型”的参战支前,使参战支前由侧重人力动员转到以人财物特别是科学技术为主的全面动员上来,由侧重保障陆军单一军种转到保障诸军兵种作战上来,以适应高技术战争对国防动员的需要。 加强人民战争制胜办法的研究 在高技术条件下坚持人民战争,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加强人民战争战略技术的研究,寻求新的克敌制胜办法。要综合运用各种力量,采取打击与威慑、攻坚与攻心、正规与非正规等多种手段并用,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在加强正规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和动员,发挥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比如,发挥我国民间信息技术、信息人才和信息设施的优势,协助和配合部队实施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运用各种手段,土洋结合,广泛开展战场伪装,隐真示假,欺迷惑敌人;发挥沿海民兵预备役人员对地理、人文和海情海况熟悉的优势,广泛开展海上侦察、扫雷布雷和游击袭扰,积极支援、配合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和人民群众,开展城市防空和后方防卫作战,保障重要城市、重要目标和重要方向的安全,等等。只要确实拿出了一套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战法,我们就能打一场以综合国力为后盾,现役部队为骨干,后备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在新的战争形态下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现代战争中,更需要人民战争。我认为人民可以在以下领域发挥作用: 一、人民群众可以在信息战中发挥作用。 1、可以组织人民群众中的计算机高手,集中对敌进行网络战,特别是对敌公开的网站和一些社会功能的网络系统,如电信、金融、电力等网络系统,进行控制、利用和破坏,达到在敌本土制造混乱,瓦解其国民意志,掀起其本国反战浪潮。在过去,弱国难以对强国构成威胁,在信息社会则不同,弱国照样可以将战火引向强国本土,就是通过网络战。如果可能,还要组织计算机高手,直接对敌卫星通信和军事网络进行控制、破坏,直接减弱其军事整体力量。 2、可以组织人民群众进行示性形造势,干扰、影响敌侦察监视系统。组织人民群众制造大量假目标、发射假信号,发布假信息,进行假集结和运动,通过制造大量的信息垃圾,可以大量消耗敌高科技弹药和迟滞敌决策。没有信息,会增大指挥决策风险,如果所得信息中假信息太多,同样也会增大指挥决策风险。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都发生袭击民用车队的悲剧,说明了美国的侦察监视系统只能知道有目标,但并不能真正分清目标的真假。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开展设置假高炮、导弹阵地,设置假军营等等群众性活动。将让敌人的侦察监视系统看花眼。 二、人民群众可以在战场救护、消除袭击后果和防卫中发挥作用 1、敌不敢从陆上入侵我国,只能采取非接触作战对我进行攻击。我人民群众可以充当战场救护、消除袭击后果作用,节约正规作战兵力。 2、我人民群众可以充当反间谍的耳目,及时清除敌间谍。 三、人民群众可以在联勤保障领域发挥作用 1、可以利用民间航运、海运和陆运力量,运输军事物资。可以达到隐蔽、安全目的。 2、由于我作战在本土,可以利用民间公司、商店、医院等服务性行业,对军队进行后勤保障。 四、人民群众还是后备兵力的来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首先,高技术并没有改变正义战争必胜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决定着战争的性质和前途。正义战争必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技术虽然可以改变战争的技术形态,但不可能改变战争的政治性质,不可能抹杀正义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区别。正义性是人民战争的根本特征。与传统的战争相比,高技术战争的政治性更加凸显,战争更加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其次,高技术并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战争实践反复证明,武器是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高技术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有了很大提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高技术战争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与武器关系的基本原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在高技术战争中,武器装备无论如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都不可能代替人的觉悟、勇敢、智慧和才能,不可能代替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高技术战争所具有的激烈性、残酷性,对人的智能、体魄、意志、心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技术战争中人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显得更加重要。再次,高技术为人民战争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高技术战争的作战行动遍及陆、海、空、天、电等领域,具有全纵深、全方位的多维立体性质,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缩小,相关空间扩大,前方与后方界限趋于模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更广阔的空间和范围来准备和进行战争,统一组织实施前方和后方的作战行动。要把人民战争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实力、强大的国防实力和坚强的民族凝聚力的基础上,全面增强打赢人民战争的能力。此外,坚持人民战争是我们必然的战略选择。我们的国情军情以及面临的军事斗争任务,都决定了必须坚持人民战争。这是我们赢得未来防卫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防空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论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影响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农业时代以冷兵器和体能制胜,工业时代以机械化兵器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新的制胜因素成为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及操作这些钢铁兵器的勇士们的技能。20世纪后半叶起,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战争方式的彻底改变。1991年的海湾战争,从机械化战争的标准看,伊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不是很大,但瞬间一边倒的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的战争制胜要素。此后十多年进行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新的制胜因素的出现,必然给国防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为一是制胜优势的转型,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的新的制高点。二是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夜战、电子战、侦察与反侦察成为贯穿战争始终的要领。三是“非线性”、“非对称”、“前后方界限消失”、“战略战术概念模糊”等新理念扑面而来,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的出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等全新战法的出现。四是信息化推动军事组织结构不断创新,指挥机构趋向简捷,陆海空三军的区分趋向模糊。五是人的智能得到极大扩展,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人类充分利用智能空间。纵观百年世纪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械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物化了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军人,既打不赢机械化战争,更打不赢信息化战争。面对信息化所带来的这场变革,我们应当看到这既是挑战,更是历史的机遇。我们必然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竭尽全力,加速以武器装备和人才队伍为核心的军队信息化建设,以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实现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广泛开展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积极主动、攻防兼备”。其基本要点是: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利用和平时期,加强战争准备,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防患于未然;当敌方蓄意挑起事端时,迅速作出反应,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消灭入侵之敌;战前充分准备,不打则已,打则必胜。因此,“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略在应对信息化战争中,仍然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并赋与了新的内容,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必须正确估计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军事行动的有效性,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威慑”与“用兵”的关系。威慑,是指以军事力量辅以多种手段避免和制约战争的发生;用兵,则是以武力达成战争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威慑也包含用兵的内容。因为只有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战争。但赢得战争并非必须用武力手段,可以强大的威慑力量达到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从而遏制战争的爆发,同样可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我国正在致力于经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从这种意义上讲,制约战争显得更为现实和重要。然而,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比如说台湾当局要宣布独立的情况下,而采取非军事行动又不足以解决问题时,采取武力手段则是势所必然。二是“后发制人”与“先机制敌”的关系。“后发制人”即绝不首先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这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先机制敌”则强调军事上应预先创造和把握有利战机以求得主动,这是由信息作战的特点决定的。由于信息化战争具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的特点,如拘泥于一般的防御原则,就将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而自己就将陷入被动地位。因此,“后发制人”不能理解为“被动还手”。同时,我们还应研究与信息时代相对应的人民战争,用广泛的人民战争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二、提高对信息化战争的全面认识,增强信息制胜的思维意识(一)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争夺信息化战争战略主动权的需要面对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世界各军事强国已把关注的重点聚焦到信息战上,把军队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加强以数字化信息系统为中心的质量建设上,以极大地提高整体战斗力,谋求21世纪的战略主动权,形成了以争夺信息优势为主要标志的新态势。为了迎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夺取新世纪战略主动权,我们必须把军事战略调整到打赢信息战上。因此,大力加强信息战研究。积极推进我军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努力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作战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和重大的历史责任。(二)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主战武器信息化、指挥手段自动化,信息系统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制信息权已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制高点,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这就清楚地表明,我军未来面对的战争,是核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因此,把军事斗争准备定位在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信息战理论和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建设,提高我军的信息战能力,是军事斗争准备的正确选择。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就从根本上选准了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突破口。(三)提高信息战能力是军队质量建设的重大依据从军队质量建设的战略需求来讲,军队质量建设是以战斗力为标准的,并最终通过作战实际来检验。从根本上说,信息化战争的客观需求决定着军队质量建设的方向。从推动军队质量建设的强大动力来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正在广泛渗透于战斗力的诸要素之中,对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以至成为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和质量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这就要求我军在加强质量建设上,必须坚持科技强军战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我军官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提高打赢信息战的能力。三、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型(信息)制胜观念(一)确立“综合制胜”的观念在战争史上曾出现过“空军制胜论”、“海军制胜沦”等单一军种或兵种取胜的论调,而我军则受“陆军主宰战场”的影响较深。然而,由于武器装备的进步和军兵种成分的巨大变化,陆军在信息作战中的地位作用将会出现根本改变,陆军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将发生动摇。信息作战中,战场空间呈现明显的多维化和一体化特征。随着空中、海上、太空、电磁等空间领域的地位作用不断增强,作战行动对比不存在以陆战场为主的局面了、必须彻底改变陆战第一、陆军老大的传统思想。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已清楚地显示了作战能力的较量不只局限在地面,共他几维战场空间的地位作用与陆战场平分秋色,有些战争甚至只是进行了几十天的空战。信息化战争中单纯依靠某一军种或某一兵种的单一力量是不能取胜的,必须依靠整体的力量与敌方抗衡。可以这么说,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力量的联合方式。未来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表现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斗力量单元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有的往往是由多国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行动。作为信息化战争雏形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投入了包括陆军、海军舰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力量,以及大量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战设备在内的多维战场空间的力量。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战争中,多维空间的联合力量将通过各力量成分、协同单元的有机组合,将各自的作战效能凝合为一个整体,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威力。(二)树立“信息制胜”的思想立体的情报侦察系统、完善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综合的电于战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系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同时标志着“制信息权”与军队行动的“自由权”和战场的“主动权”关系重大。海湾战争以来的战争实践表明,完全“打钢铁”的时代将让位于“打硅片”,火力优势将依赖于信息优势,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我们的军事思想必须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使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走向信息化。(三)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面对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的战争形态,必须跳出昨天的思维定式,在观念上绝不能墨守成规,要研究新事物,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战法。以往的战争虽然仍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不能使其成为束缚思想的枷锁。因为历史不会重演,战争永远不会更复,胜利的法码往往偏向于有创新思维者,军事思想的保守只能导致失败。军事思想的创新比发展武器装备更重要。军事变革往往伴随着作战方式的革命,而作战方式的革命要以军事思想的革命为先导。信息化战争中,我们仍然要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仍然面对着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现实,但在具体战法上绝对不会与过去相同,需要我们以创新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研制出一套新的制敌的思路来。比如,要更多地运用精确战、电子战、网络战的作战形式,强调打“关节点”,强调瘫痪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面积的毁伤。又如在信息作战中,特别强凋系统方法,强调全局观念,注重一体化作战,发挥整体威力,而不提倡脱离系统的.不利于全局的单独行动等。随着信息化智能武器系统的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主要的交战模式,近距离接触式作战的地位大大降低。一些军事家们分析,信息作战开始使传统的地面集群胶着、空中机群的航炮格斗、海上舰炮直接对抗、空对地的临空轰炸扫射等交战模式成为历史,远战武器的超视距对抗,已经取代千军万马的短兵相接、拼搏刺杀等传统交战模式占据的主导地位,近战歼敌演变成作战行动的尾声。1991年的海湾战争,整个42天的战争,远程精确打击占到了38天,地面近距离交战只占了4天。而历时78天的科索沃战争,全部采用的是远程精确打击。阿富汗战争也是进行了60天的空袭之后,才转入地面部队的打扫战场。多维力量的超视距联合精确打击的地位作用还表现在,有时通过这种交战模式就能直接达成战争目的。美国空袭利比亚、北约空袭南联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信息作战中,地面交战的主要模式是数字化部队非线式一体化作战。“非线式”概念是相对于以往作战中在接触线附近实施“拉锯式”的阵地战而提出的。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空间态势上,双方部队在战场上不再保留一条相对稳定的展开对峙线和战斗接触线,战场态势没有前方后方可言。各部队的作战任务不会再划分明确的战斗分界线,只有部队的行动目标和任务地域概略区分,担任各自任务的部队将随机地在宽阔的战场上快速机动地遂行任务;二是在时间进程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预先确定好战役、战斗目标和任务地域,按照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在整个战场空间范围内,根据态势的变化和任务需要,随时调配力量,多方向、快速地集中各种作战的效能于目标点。战争是一种浑浊现象,信息作战的非线式加深了这一浑浊现象。我们要善于在浑浊现象中观察或研究出本来存在着的信息作战方法。这要求我们必须讲究创造性思维,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四、着力铸造“撒手锏”,为打赢创造物质条件“撒手锏”,比喻在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致敌于死地的武器。打赢信息化战争,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具备必须的物质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信息作战,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信息技术间的斗争,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信息作战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关键性技术是探测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关键性的系统是C4I系统、电子战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系统,打赢信息战,这些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从总体上讲,我们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系统方面与主要作战对手存在较大的“技术差”,目前有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但我们也不必自卑,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较短时期内在某些领域完全有能力铸造自己的“撒手锏”。(一)下大力发展情报预警系统随着武器信息化和军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情报侦察的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侦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必须大力加强发展这方面的手段和装备。首先要建立战略早期预警防空系统,力争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行动能够早期发觉、预有难备。还要重点发展战场监视系统,包括无人驾驶侦察机、战场侦察雷达、战场电视监视系统以及各种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和电子侦察设备,以提高战场的透明度。(二)有重点地发展精确打击武器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撒手锏。”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较强的实力,设计及生产能力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务必使我们在对空、对地、对海上等目标的精确打击上有令敌人生畏的“撒手锏”。此外,防空、反导导弹系统是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免被动挨打。(三)进一步加强一体化C4I系统建设C4I系统不仅是信息作战的“力量倍增器”,而且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当前,在继续加强和完善战略级C4I系统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战术级C4I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上争取有所突破。(四)在提高电子对抗能力上下功夫电子战是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信息对抗,已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夺取信息优势的主要内容。我军的电子对抗装备应在提高性能、扩展频谱上下功夫,电子战飞机要能执行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发射反辐射导弹等任务,并且有战场毁伤评估能力。此外,各类作战平台要装备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和白卫干扰系统,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的复杂电磁环境。还要注重研制汁并机病毒武器和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空间的对抗能力。(五)注重发展新概念武器随着新概念武器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军也要注重对新概念武器的开发和研制。如动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还有非致命武器如激光致盲武器、次声波武器、光学弹药、失能剂、材料摧毁剂等等,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全面去发展,但在某一领域开发研制一两件有威慑的新概念武器还是有可能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只要有一定的经费和科技力量的投入,组织攻关,在某些方面是能够见成效的。五、树立新型人才观念,打造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人才,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军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作战准备的基础工程,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一)信息作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信息作战中,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控制和利用,都要通过人去做,计算机也要人去操作和控制。还是毛泽东说的对:“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无论信息化武器如何发展,其威力如何巨大,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一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在人和武器相结合的统一体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武器则处于从属地位。信息化武器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丝毫也没有降低人的因素的作用。相反,武器装备越是信息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人的因素就越重要。美国国防部关于海湾战争致国会的最后报告中指出:“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军第一需要。没有能干的、富有主动精神的青年男女,单靠技术本身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优秀的领导和高质量的训练是战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训练有素,部队才能对自己、对领导人和武器装备充满信心”。在信息作战中,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夺取信息作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对信息作战理论和信息技术知之甚少的人,是无法取得信息作战胜利的。适应信息作战需要,不仅要普遍提高全体军人的素质,而且要下大力培养关键人才。信息作战需要的关键人才,主要包括中、高级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高级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必须是具备扎实信息知识和驾驭信息作战能力,具有高技术谋略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是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他们应当是既通晓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又精通信息作战特点和战法,有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指、技合一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是信息作战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者、管理者,他们必须通晓信息作战特点、战法与技术保障的要求,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信息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作战,能使己方信息技术手段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作战及数字化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既包括一般军事人才的共性要求,也包括体现与信息作战相适应的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在人才类型结构上,应着力建设好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装备维护保障等各类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格式上,应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件、超前性特征;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应熟悉信息作战理论,掌握高科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在人才文化层次上,应注重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1、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战争永远与政治是结伴同行的。提高军人特别是中高级指挥员的政治素质,是夺取信息作战的重要保证。首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人生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地为捍卫祖国的安全而斗争;其次,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军事战略方针和各项指导原则,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要充满必胜信念,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勇敢战斗,顽强拼搏。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历来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作战,是知识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对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比如,指挥军官的学历层次要达到大学本科水平,在指挥、管理、技术军官中形成占适当比例的硕士、博士群体;具有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对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军事应用比较熟悉;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功底,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熟练地操作使用现代通信工具、实施正确的指挥;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外语。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作战对军人的军事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懂得马克思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熟悉信息作战的思想、原则;具有扎实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军事专业知识,熟悉侦察与监视技本、隐形与反隐形技术、夜视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和指挥自动化技术,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具备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4、开创性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现代军人必备的素质。在信息作战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比如,指挥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思路;善于依据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创造出新的战法,灵活制敌;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科学理论,提高创造性谋略运筹能力;对信息作战依赖性很强的战场信息系统,只有熟练运用、创造性开发能力,增强信息系统购攻防作战能力。5、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更充满艰辛。现代军人在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病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具备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的决心和信心,以敢打必胜的信念,能动地运用现有装备云争取胜利;具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残酷激烈、痛病折磨、生死关头的考验;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遇到何种危机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理智思维,紧张而有秩序地处理各种情况;无所畏惧的精神,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勇敢精神。(三) 培养信息作战所需人才的基本途径培养人才的方法途径,主要是学习和训练。军队要适应信息作战的要求,关键是如何采取适应信息作战的训练方式。我军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应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借鉴外军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1、重视高层次学历教育,逐步提高军官的文化水平学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程度又是提高官兵政治思想素质和军事专业素质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战争需要具有高层次学历的军人去驾驭。正因为如此.各发达国家的军队都十分重视提高官兵的学历层次。我军培养信息作战人才也必须从提高学历层次人手,把具备相应的学历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基础条件。首先,要把好兵员质量关,达不到高中毕业的青年不能入伍,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到部队服兵役的制度,提高士兵的文化层次;其次,把好选拔干部关,达不到大学本科学历的不能晋升为军官;第三,把好军官晋升关,逐步扩大从研究生中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团以上军官普遍能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以上高级指挥军官要逐步达到博士水平。2、抓好关键性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指挥军官人才培养也要突出重点,重视培养造就中高级指挥员、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中高级信息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可选拔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在中级以上指挥院校举办培训班,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训练。通过训练学习,使他们熟悉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通晓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熟练掌握计算机等指挥手段,确立信息作战意识,成为能用新的作战思想、新的作战手段、新的战法指导信息作战的新型指挥人才。通过学习训练的优秀人才,应大胆提拔、配备到师以上领导岗位,逐步改变我军中高级指挥员的结构,使之适应新型作战指挥的需要。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从师以上指挥、通信、电于对抗和指挥自动化岗位挑选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营、团职指挥或技术军官,在有关指挥院校进行学制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其目的是使他们由熟悉某一项信息技术业务到掌握综合信息技术业务,掌握师以上信息系统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及组织运用原则,熟悉信息作战的特点、规律和战法,成为能组织运用各类信息系统装备、组织信息作战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功培养,应当从军内外选拔年轻优秀、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具有扎实信息技术功底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科技入员,在相关技术院校进行一年以上的系统培训。训练的目的是使他们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成为专家,在军事指挥方面成为内行,能准确把握信息作战对技术的要求,创造性地进行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使我军信息技术手段得到最佳程度的发挥。3、适应改革开发的新环境,拓展信息作战人才培养的途径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气候,为军队培养高层次信息作战人才拓展了新的途径。我们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开放创新的思维。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军用与民用的双重性质,为军民结合培养信息作战人才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在这方面,已经开展多年的“国防生”、“强军计划”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应当继续开展下去。此外,借鉴外军经验对于提高我军的信息作战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遣军官出国留学、进修、讲学、参观,或聘请外国专家来讲学等,都是很好的途径。

随着空中力量的飞速发展,空袭以其低风险、高效益、可控性强等优势备受军事强国的青睐。近几场局部战争,我们已经看到,空袭作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已经走上了历史舞台。空袭被空前强化,必然给防空作战带来诸多挑战。 思考之一:“信息危机”是困扰防空作战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单向透明”使防空作战陷入危机。信息是无形的,但它却控制着有形的空间。在信息化战场上,谁拥有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战场对于它来说就是“透明的”,而对于对方来说便是“不透明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军先后发动的几场大规模的空袭使人们更加看清:防空作战是高度依赖于信息的作战样式,战场对于空袭方的“单向透明”及远程精确火力打击、非接触、非线式等作战方式的产生,使防空作战陷入了防空危机。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国家运用近80颗卫星、90多架各种预警机、侦察飞机、60余架电子干扰机、10余艘电子侦察船,对南境内的包括通信、电子目标在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不间断的侦察监视和干扰,使整个战场尽收眼底,而南军在强大的电磁干扰下,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战斗机难以升空作战,或升空后不能进行有效的战斗。开战仅3天,5架米格-29战机就被北约战机击落。 “防空危机”的根源是“信息非对称”。现代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两种不同时代的作战系统的对抗,空袭一方已明显超越了工业化时代,运用的是新型的作战兵器,采用的是新型的作战方法,而反空袭一方应处于工业化时代。一方面信息化空袭登上了历史舞台,另一方面防空发展滞后,陷入“危机”。其根源在于:防空方的失败并不在于飞机、导弹飞得不够高不够快,兵力数量不够多,而是信息领域斗争中的失败。攻防双方之所以表现出“单向透明”,实质上是“信息非对称”所致。传统防空作战在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安全等各个环节都陷入了困境。而作为空袭方来讲,不仅可以在“单向透明”的战场中自由地获取和自如地运用信息,并且可以剥夺对方使用信息的自由权和主动权。攻防双方这种在信息方面的差距,是带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性质的差距,短期内是不能靠几件先进的武器或战法来弥补的。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南联盟和伊拉克虽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战法,并在打击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欺、误导精确制导弹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实践证明了工业时代的防空系统难以在整体上同信息化空袭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抗。 思考之二:一体化联合空袭将是空袭作战的基本形式,一体化联合防空是防空作战的必然发展 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所谓一体化,是指参战的各种作战力量,在战场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在作战全过程中协调一致地行动。现代高技术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空中作战样式的变化。近几次空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过去的空袭通常由单一兵种单独作战,或简单的多兵种空中合同作战,而从海湾战争起,空袭则发展为组织严密、结构配套、整体协同、系统对抗的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新样式。系统化的整体优越性是“系统大于各要素之和”。各要素一旦被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就可获得比各要素之和要大得多的功能和效能。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空袭中,其联合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北约进行了包括空中打击、地面配合、海上发射、卫星保障、电子干扰和信息对抗等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一体化联合作战,综合发挥了信息、机动和火力优势,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的立体化作战。北约所取得的效果,充分说明了现代空中作战不只是航空空间作战,而是以航空空间为主体,其它各维空间支援配合的一体化作战。现代空中作战,不只是空军的作战,而是以空军为主,并有海军、陆军航空兵和其他力量参加的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行动。 信息化条件下空袭与防空作战是一体化、高合成的系统对抗。面对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防空作战必然产生深刻的变革。现代的空中作战是空袭作战与防空作战两大系统的对抗。在一体化联合空中作战中,空袭作战行动是由不同功能的多个分系统组成,在战场信息网络支撑下,协调一致行动的空袭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作战指挥分系统、战斗突击分系统、战斗抗击分系统、战斗支援分系统、战斗勤务分系统等。而防空作战大系统包括探测预警分系统、防空指挥控制分系统、拦截抗击分系统、反击分系统、防空勤务分系统等。在两个大系统对抗的过程中,一方尽可能使各分系统配合好,形成一体化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同时针对对方作战系统的要害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结构破坏或程序干扰,使对方系统迅速瓦解,不能发挥整体作战效能甚至处于瘫痪状态。由此可见,未来的防空作战系统必须重视一体化建设,形成一体化防空系统。 思考之三:空中作战无人化将进一步加大空袭与防空双方的不平衡 随着无人技术的日益成熟,空中作战无人化的设想已经初步成为现实。根据未来作战的需要和无人机的作战特点,除继续遂行战场侦察任务以外,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承担的任务将越来越多。如执行精确打击任务、“自杀性”反辐射作战任务、拦截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任务等。无人机技术的提升,使空中作战无人化成为当代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无人机将从单纯执行军事侦察、监视、搜索等非攻击性任务,发展到对地攻击及轰炸,而且执行的任务内容性质也逐步由简单向复杂过渡。无人机在未来空中作战中的大量使用将使未来的空中作战的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无人机的大量使用将催生独特的空中作战战法、隐身无人机则使未来的空中作战更加激烈复杂,使未来空中作战的损失相对减小。无疑,这一系列的新变化不仅将改变空中作战的武器装备、作战方式,还对防空兵建设发展模式带来挑战。未来的无人化空袭将使防空一方面对新的不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理论将得到加强,而空袭方追求的低死亡率与高效益又给无人化提供了原动力。由此可见,无人化会进一步加大对抗双方的不平衡。 思考之四:重视以非对称防空建设取得防空作战的主动 在实际的作战中,优势一方采用非对称作战,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劣势一方如果以堂堂之阵与强敌拼装备、拼技术,必无主动可言,只有采用非对称、非正规的作战,才能扬长避短,击敌弱点,形成局部优势,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强弱对抗,强者总是企图迫使对方按自己的意图作战,而弱者决不能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必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自主作战,以长击短”。这就如同作战双方,一方使用矛,另一方使用盾,如果使用盾的一方把发展重点放在如何制作更坚固的盾上,那么他永远只能挨打。相反他在发展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进攻武器的研制上如制作弩、箭等,那么作战的结果就会不同了。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中,我军防空兵必须树立非对称防空的作战思想,跳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思维定势,把防空作战的着眼点放在摧毁对方的空袭系统上,而不是放在摧毁几架轰炸机上。 要想在未来的非对称防空作战中取得主动权,必须依赖于平时的非对称建设。在新军事变革中,防空兵必须以不对称的发展思路支撑未来的不对称作战;以军事科研的不对称创造战场的不对称。实施非对称建设,需要始终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和创新性,用非对称思维研究解决非对称防空建设的关键问题。非对称思维,重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不是追求别人有什么我们有什么,而是着重研究对手缺什么、怕什么,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发展什么。就像俄罗斯那样,在美国全力打造数字化部队时,他却重点发展太空力量和被称为“数字化部队克星”的电子战部队。因此,在防空建设中,我们必须着眼于空袭系统的关节点,重点研究能有效破坏对方系统的方法和研制“杀手锏”。如研制新概念武器,抗击对方的侦察监视系统,打掉对方的“眼睛”和“耳朵”,剥夺对方的制信息权,使空袭一方出现目标失踪、指挥失灵、行动失调等情况,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由于防空导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装备数量的增加,各种地面目标和水面舰艇均有严密的防空火力网保护。空袭飞机使用防区外发射空对地攻击武器,可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衡量某种空对地武器是否属于防区外攻击武器,一是武器本身的射程,另一个是敌方防御火力范围。高空高速、超低空突防已经成为主流。饱和攻击也会成为常态,隐形导弹也会成为难点!

霍克,三点钟方向,敌机两架。”接到E-3A预警机的目标信息通报,霍克上尉驾驶F-15C战斗机快速右转,紧接着,僚机格雷中尉也跟着右转。随着E—3A不断传来指令,霍克和格雷驾驶着F-15C保持无线电静默隐密向敌机逼近。在距敌机约100公里处,霍克打开机载雷达对前方进行搜索。很快,雷达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为了慎重起见,霍克对目标又跟踪了几秒钟并由敌我识别器进行敌我识别,当确系为敌机后,霍克把雷达转为锁定状态,马上锁定一架敌机。与此同时,打开了武器发射开关。在距敌机约45公里时,霍克按动了导弹发射按钮。“砰”地了声,一枚AIM-120空空导弹离开挂架快速向目标扑去。数秒钟后,远处闪起一团火光,目标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这时,格雷也用同样的方法打掉了另一架敌机......这并不是一场真实的战斗,而是美军经常进行的超视距空战演练。在海湾战争中,第一次出现了中距空空导弹击落的飞机数超过了近距格斗导弹击落的飞机数,它标志着一个空战时代——超视距空战时代的到来。如何对付超视距空战,成为世界各国空军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 人们在谈论空战时,常常把焦点集中在战斗机身上,却往往忽视了预警机的作用。其实,对于超视距空战而言,预警机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决定性的。因为在现代空战中,谁先发现对方,谁就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战斗机由于机体有限,不能容纳直径较大的雷达,搜索距离近,且存在很大的死角(只能对前方一定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搜索),对所处空域的空情了解有限。而预警机则不同,其机体大,能载直径很大的雷达天线,且能360度搜索,不存在雷达盲区,对空情的掌握远远超过战斗机,如美E-3A预警机,能在9000米高空,据测到方圆400公里以外低空飞行的战斗机;能同时处理600批目标。指挥100架战斗机进行空战。同时,大量的实战也说明有无预警机,空战结果大不一样。以叙贝卡谷地空战、海湾空战。北约与南联盟空战中,叙军、伊军、南联盟空军家的战斗机刚一起飞即被对方的预警机发现,往往还未发现对方即被击落。所以对超视距空战来说,打掉或致盲对方的预警机,就大大减弱了对方获取信息的能力。才使对方战斗机与己方进行对等作战。由于预警机所载的雷达功率很强,对其进行电子干扰作用不大.最好是用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或地空反辐射导弹实施“硬杀”。目前,专门对付预警机的超远程空空导弹和地空反辐射导弹均已问世,虽未进行过实战,但预警机遇到了“克星”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旦这些导弹大量装备,预警机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悠闲地信步空中了。 现代战斗机上所装的火控雷达,多为脉冲多普勒雷达,多普勒原理是利用地面速度为零的道理,将多普勒雷达频移为零的信号滤除。也就是说,脉冲多普勒雷达只能发现径向目标,如果目标的运动方向与机载雷达波束垂直时,则雷达往往就把目标当成杂波滤掉。因此,在超视距空战中全向告警雷达就成了必需的装备(现代机载全向告警雷达可对50公里左右的雷达信号产生响应),它可以帮助飞行员发现敌机载雷达的扫描方向。一旦发现敌机载雷达信号变为镇定状态时。飞行员应立即驾机倒转,转到与敌机载雷达波束垂直的方向,这样就会脱开敌雷达锁定。即便是正处于跟踪状态的雷达也会失去目标,必须等待光点再度出现后才能重新进行搜索和跟踪。当然倒转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在远离敌机,所以侧转摆脱敌机载雷达锁定后,仍然要转回来朝向敌机,这样又会在敌机载雷达上出现。怎么办?很简单,再进行一次倒转摆脱,这个战术就是大家熟悉的“蛇行机动”。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的米格一25战斗机就曾以超音速蛇行机动突入美军F-15战斗机的视距内;在澳大利亚和美军航空母舰编队进行的演习中,澳空军的F一111战斗机也曾以低空侧转闯入美F-14战斗机的封锁线。运用蛇行机动战术,速度是关键。因为侧转争取的是短暂的脱锁,如果敌机改变方向,仍有可能重新搜索到你,所以你必须争取这短暂的空隙,抢占有利的位置;另外,速度还可以减少蛇行机动的次数,利于快速接敌。 如果雷达告警装置告诉飞行员敌机已发射了导弹,则应运用电子干扰、箔条诱饵和机动动作甩掉来袭导弹。 超规距空空导弹主要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从射程上讲,两者没有多大区别。但有一点要清楚,超现距导弹的最大射程在实战中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如果在导弹最大射程处发射,目标机只要稍一机动,导弹就够不着了;况且空空导弹为了避开干扰,还要进行一定的机动,射程就更近了。再者战斗机飞行员为了更准确地捕捉目标和识别敌我,更有把握地让导弹攻击目标,通常也会把目标机放近些,然后才发射导弹。一般最大射程80公里的导弹,其实际发射距离不会超过50公里。这个距离上,即使雷达性能较差的战斗机也能发现雷达性能较好的战斗机并进行反击。所以,如果不解决更重要的抗干扰能力和敌我识别能力,一味去追求更远的搜索距离和导弹的最大射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来袭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由于其发射后仍需载机雷达引导,所以目标机在收到告警信号后,仍用侧转动作摆脱雷达锁定,并施放箔条干扰,使导弹失去制导,则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就会因找不到目标而扑空。如果来袭的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由于其有一定的自导能力(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也不是说发射后就真的不用管,它仍然要从外部获取信息,只有当目标进人主动雷达导引头搜索范围内,目标已很难对其进行干扰时才真正不用管,目前这种导弹的主动段距离是18公里左右),所以除了做剧烈的机动动作如蛇行机动、急剧俯冲外,同时应对其进行积极和消极干扰,从而摆脱导弹的攻击。在美伊围绕禁飞区的一次冲突中,美战斗机曾发射了4枚AIM-120空空导弹,但都被伊军飞机甩掉,令美军大为吃惊。所以对于高技术兵器,应客观评价,既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它吹上天。 透过超视距空战的表面,还应看到其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超视距空战并不是唯一的空战样式 超视距空战现在受到了各国空军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空战重点加以研究,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超现距空战将主宰未来空中战场,这就有失偏颇了。虽然超视距导弹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战斗机的发展也没有停步;而且随着队形技术和超音速巡航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战斗机的可探测性,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双方战斗机有可能进入到格斗距离才能彼此发现。例如美国YF一23在和YF-22竞标落败的原因就是YF-23过多地强调了隐形能力而机动性不足,不适合格斗空战,也不利于在超视距空战中甩掉来袭导弹。目前,一些空军强国在研制新型中距空空导弹的同时,也没有放松新型格斗导弹的研制。如美国的AIM-9X、以色列的 “怪蛇4”、俄罗斯的R-73改进型等。所以既要认真研究超视距空战,也不能忽视近距格斗空战,二者不可偏废。在研制和装备新型战斗机和导弹的同时。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对于超视距空战,并不是有了高性能战斗机和超视距导弹就能打胜仗。装备是作战的物质基础,要想把它变成战斗力,必须通过高素质的人来实现。现代战斗机飞行员与过去相比,最大特点是飞行员已成为整个作战系统的一个节点,而不仅仅是个战斗员。他要处理大量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且要从这些庞杂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东西,没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和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是做不到的。计算机虽然减轻了人的负担,但不能替人决定一切。例如美国有先进的E-3A预警机和快速的数据键,却没能阻止F-15击落自己的“黑鹰”直升机。再如摆脱雷达锁定和导弹攻击所做的机动动作,看似简单,却相当精确(精确的角度、精确的速度才能摆脱)、危险(任何俯冲动作都是危险的),只有基本功扎实、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才能做到。即使是装备先进的美国、以色列,对于飞行员的训练也是非常严格的。美军飞行员年飞行小时达200以上且难度大、安全限制少;以色列飞行员在实战中常驾驶战斗机以高速进行超低空突防,密集编队时翼尖贴翼尖、上下高度差只有1米,没有妇熟的技术是根本做不到的。培养顽强的战备作风装备落后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丧失信心。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大小很大程度体现在其战斗作风上。武器可以过时,军人的勇猛顽强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抗美援朝战争时,志愿军空军正是凭着“有我无敌”的气势和美国空军对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在60年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面对敌人技术先进的高空侦察机,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飞行员毫不气馁,他们积极研究敌机的弱点,并对手套的摆放位置、待命室到飞机前跑多少步都做了精确计算,以求以最短的时间快速出击。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使他们不但屡屡击落敌机,而且赢得了“霹雳中队”的称号。以色列飞行员在空战中不但技术娴熟,而且头脑冷静灵活,这得益于以空军注重战斗作风的培养。以色列四面受敌,所以以色列人有着强烈的“一输就要亡国”的忧患意识。以空军飞行员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下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其作风凶悍,在空战中富有主动攻击精神;大多数飞行员日出动强度可达8次,勇猛加上高超的技术,以色列空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神话”。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培养;勇猛不是鲁莽,要科学地分析敌我装备的优缺点,善于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战例战法研究论文

瞒天过海: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了陈朝皇帝。他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乘机为非作歹,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陈朝危在旦夕。 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已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想一举攻灭陈朝。 可是,隔着一条滔滔长江,如何进攻才能万无一失?老臣高颎悄悄向他献了一条妙计。 隋文帝依着高颎的计策,一声令下,几路大军浩浩荡荡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军的联络,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 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健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只见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人喊马嘶,一派战前景象。 江南陈朝将领见这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抖擞精神,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 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旧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轻易进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可是不久,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弄得陈军人困马乏,加上粮食又被隋军间谍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进退两难。 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发起总攻。浩浩长江之上,万船齐发,金鼓震天,陈军哪里还有还击之力?连陈后主也乖乖地当了俘虏。 隋文帝笑逐颜开,重奖有功将士。他夸赞高颎道:“好一个瞒天过海之计!若不是如此麻痹敌军,我们怎会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取胜?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嘛!”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借刀杀人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愉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国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以逸待劳: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以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够了吧?

围魏救赵 。具体类容去百度查吧

十大二战将领排行 头等是战略创新,决胜于战场外;次等是战略出色,一策安天下;三等是战术创新,让人神鬼莫测,胜不知其所胜、败不知其所败;四等是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五等才是依赖式的以强便能凌弱。这样一来,第一就应是古德里安 ,虽说他的战绩不是最好(也因希特勒后期的不重用),可他的装甲理论不但让本不占优势的德军横行欧非大陆,而且是在战争前就凭这一套交战国的物力比,在战争后的今天,还让当今的名将不得不成认他的宗师地位!这点加上他显赫的战功,第一名将的称号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装甲徒子徒孙们)信服的。第二是曼施坦因 ,他的战绩极佳,而且他显然是坦炮步联合作战最出色的二战名将(不管是克里木攻城、反登陆,还是乌克兰的劣势作战中的表现),更不用说他的西线攻击计划(这才是一计安天下啊!)。第三应是麦克阿瑟吧,他在登陆战的成就、经验与创新估计没有人会低估,不管是首创跃岛推进,还是敌后登陆(如著名的仁川),加之战功卓著,不屈不挠,谁能忘记他。也正因如此,他最后的朝鲜大败才如此引人注目。第四就应是倭人山本五十六了,虽说是个**,可能供后人学习之处却不少。作为航空母舰之父,其在海战中的地位与装甲之父古德里安在陆战中的地位是相当的。而且善于出奇制胜,真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军国分子。如果还是传说中的反对与美交战派(这是另一种战略出色啊),那么他几乎就应并列第三了(只是命短,战功跟不上而已)。第五是邓尼茨,战争中没有谁比他更劣势了,也没有谁能比他的部队更多地一次次地震惊世界的了。独创的狼群战术几乎困死战前并列第一的海军帝国——大英(虽然证明高估了英军)!难怪希特勒选他为继承人。第六无疑是隆美尔,论起追击、撤退的战术运用,无人能及;装甲运用、出奇谋略明显高人一筹;而且是最以弱胜强的好手之一。如果不是战略较差、意志不坚,他不止如此成就。第七是朱可夫,他是一个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名帅,还是大纵深防御坦克的鼻祖(莫斯科一战)。加之无畏的个性(估计是唯一敢顶斯大林的苏将)和无比的战功,名垂青史是必然的。第八是巴顿,虽说是在占尽优势的时期成就的,可那横扫百万大军的气概,淋漓尽致的装甲运用,和令人信服的战绩,都让他不逊于同代娇子。并列第八算是莫德尔 吧,如楼主所说,他的防守术超一流,几乎无人能及,进攻也不俗,而且是在劣势下夺标的。如果不是受到重视迟了,估计成就不止。第十是凯塞林 ,空地俱佳的指挥官。并列第十还应有这个倍受嘲笑的家伙,创建了新型的德国空军,首创了空降兵及空降战(打赢了克里特),首开战略空战(英伦),推动空地一体战(从波兰始),如果不是深陷丑态百出的纳粹政坛和战功提不起的话,这个多方面的宗师,是不应排名如此靠后的。他就是戈林!

一个好答案都没有....

防空作战战例研究论文

随着气球、飞艇用于军事,19世纪后期就出现了对空射击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艇、飞机用于空袭、侦察对方战场目标和后方城市,于是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机构,对空观测组织和战斗机、高射炮、 探照灯、 拦阻气球等防空部队,以保卫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逐步出现了要地防空和人民防空。战后,各国不断改进防空兵器,特别是30年代中期出现了雷达,对防空效能的提高起了重大作用。防空的组织、指挥和战斗保障初步形成系统。许多国家及时研究总结了防空活动经验,防空理论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的大量使用和V-1、V-2导弹用于空袭,进一步推动了防空的发展,出现了装有军用雷达的截击机和由雷达控制的高射炮、探照灯。战争期间电子对抗装备也开始用于防空,在一些国家建立了以雷达为主体的空情报知系统。战争后期,喷气式战斗机开始用于防空作战。英、苏等国逐步形成了以保卫要地为骨干的全国防空体系,并将各种防空兵力、兵器组成防空战役兵团,在不列颠之战和莫斯科会战中进行了战役规模的防空作战。防空理论在实践中有了很大发展,防空在战争中已具有战略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喷气式轰炸机、战略导弹、航天兵器的出现及核武器的迅速发展,促使很多国家大力发展防空兵器和改善防空体系,出现了防空导弹系统和防空指挥半自动化系统。 防空的规模、 范围更加增大,出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防空。如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北美、欧洲部分地区,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东欧地区,都建立了大纵深、多层次的多国联合的区域防空体系。随着空袭、防空兵器的发展和越南、中东、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等战争的实践经验积累,防空理论也进一步发展充实,防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增大,战略意义显著提高。中国有组织的防空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国民党政府于1934年成立防空处,组建防空学校,在南京周围设置对空监视哨,组织防空演习。1935年开始陆续组建高射炮、探照灯、防空情报等部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布了防空法,在南京及许多战区成立防空司令部,在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要地部署高射炮、战斗机,抗击日机空袭,取得一些战果。中国人民军队自1927年 8月 1日诞生后,即在作战活动中,组织了隐蔽疏散防空和使用轻武器对空射击。1933年,在工农红军总部成立了防空科,培训了防空人员,组建了防空分队。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防空作战中,人民军队曾多次击落敌机。1945年成立第一支高射炮部队,1949年组建飞行队和防空情报组织,同年建立了空军。为粉碎国民党空军对沿海城市的空袭,在沿海一些军区和主要城市成立了防空指挥机构。1950年组建了雷达、探照灯部队,成立防空司令部,全国主要大城市相继建立防空系统。1955年8月,防空司令部扩建为防空军后,以防空军为主组织国土防空。1957年5月,防空军与空军合并,国土防空遂由空军组织,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完善了防空体系。50~60年代,中国大陆的防空,主要是打击美国和国民党空军的单批单架飞机的侦察、窜扰活动,经历了由昼间到夜间,由中空到低空又到高空,由无电子干扰到有电子干扰等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防空部队积极贯彻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的方针,边作战、边建设,逐步改善防空体系,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中国的防空理论,不断改进防空措施,至1969年止,取得了击落美制国民党飞机RB-57D、U-2、P2V、RF-101、F-4B等99架的战果,并于1959年10月,首创世界防空史上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战例,较好地完成了保卫领空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使命。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积极抗击了美国空军在朝鲜北部和中朝边境地区的大规模空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世界上首次大量使用喷气式歼击机进行防空作战,航空兵与地面防空部队共击落美机2600余架,对掩护交通运输、保卫重要目标、配合地面部队作战起了一定作用,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5 求一篇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左右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大陆解放军轰掉蒋军侦查飞机,还要60年代防空炮轰掉美国间谍飞机,并俘虏大量间谍特工。分析具体过程,去网上找找。研究的论文提纲,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1、防空导弹在中国大陆的引进、发展、研究过程;2、防空导弹技术指标,简单原理,分类等等;3、防空导弹与地面雷达、舰艇雷达或者预警机、卫星配合作战,构成防空打击体系;4、防空导弹未来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等等。

以前防务杂志曾经连载过建国来我国防空体系建设问题。不知这杂志现在还有没有的卖啊。

战法研究论文写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的写法如下:

1.首先,写出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综合分析论证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后,对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得出明确的结论。

2.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方法

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实际或历史情况的资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方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测验法等科学方法,对教育现象做出有计划、深入、系统的认识。

(2)观察方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大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数据的方法。

(3)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通过改变主要分支,控制研究对象,发现并确认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化,控制。

(4)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对文献的调查来获取信息,从而全面、正确地认识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更加精确,从而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论文

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结合部队实践,完成一篇以部队战法、训法或管法为研究的毕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 防空作战战法研究论文
  • 战例战法研究论文
  • 防空作战战例研究论文
  • 战法研究论文写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