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归去来兮辞论文参考文献

归去来兮辞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归去来兮辞论文参考文献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之比较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之比较文字[color=crimson][/color]文字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之比较在陶渊明所作的诗词中,归去来兮辞无疑是非常著名的一篇,无可否认,与张衡的归田赋比起来,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比如说,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美好之感,都是在不得志后所作,都有一种离开官场后的欣然之情,但不同之处,亦然很多。下面,这篇论文,将重点就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做一些比较。一 历史时代背景的不同陶渊明,生与公元365年(晋哀帝兴宁三年),此时位于晋王朝的中期,距其建立有48年,距其灭亡55年。东晋王朝是大世族专政的封建王朝。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东晋王朝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化,在人民起义力量严重打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时代。张衡,生于公元77年,从他的生卒时间看,他是东汉前期到中期的人物,这段时间的基本特征,即不同于东汉初期的光武帝,明帝,章帝的中兴气象,也不同于东汉后期桓帝,灵帝时代的颓衰,而恰置其中,于是,张衡也就自然而然地经历着一种历史的过渡和变迁。而作为时代的承负者,他还同样承负了社会政治的衰变和学术文化的衰变,也就是说他承受了双重变迁,这对他的思想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二 作者人生经历的不同陶渊明的一生,可以这么说,是很不得志的。虽然他的曾祖父陶侃,官至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两州刺史,封为长沙郡公,但并未能给带来多大的余荫,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更何况他并非嫡嗣所出。所以,在门阀世族观念极为看重的东晋王朝,他并没有什么好的晋升之资。众所周知,陶渊明是安于贫寒,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识之士,殊不知,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乐观奋发的热情和幻想,从他的“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出自《杂诗》)以及“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出自《拟古》)便可以看出。陶渊明29岁以后才进入仕途,在这之前,他的志趣是有变化和矛盾的,但中有一种“无乐自欣豫”的青年人的乐观情调。在仕途上,他先后经历了从小小的州祭酒,到在桓玄手下做事,在这期间州里曾召他做州主簿,但是推辞了。之后在刘裕手下做幕僚,之后又在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手下做参军,405年秋天,陶渊明做了彭泽令,这是他的最后一任官职,前后不过做了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便也是这次离职之后所作。陶渊明于公元427年11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张衡自18岁便游三辅,入帝京,开始步入社会,政治。曾“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也可见其家世显赫。在家世显赫的背景下的童年之造化,以及外部环境,对他的个人修养和一生的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张衡初入仕的时候,担任的是南洋主簿,为官九年,为政勤勉,也显示了他自己的才干。之后有过一段归家,在家治学时期。大约在永初五年到元初元年,应征入京师,官拜郎中,大约在安帝元初二年到建光元年初迁任太史令,永建元年复职太史令,阳嘉二年迁侍中。在两次担任太史令之间,曾做个几年的公车司马令。侍中之后,做过三年的河间相,之后做了尚书并卒于尚书任上。归田赋便是在做河间相辞官归家后不久所做。三 写作背景的不同陶渊明在自序中说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其实综观他的一生的作官经历来看,在官场上,他的极为不称心的。未遇明主,即使在那时候那些显赫一时的人物,他因为着自己的志向,爱好,个人情感,最后也都是辞职了事。且随年岁渐长,少年时的热情与幻想也不再。在对官场的厌恶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能“解甲归田”,自是非常欣喜的。我个人认为,与其说他是因奔丧而辞职,倒不如说他是借此离开官场的樊笼。由此,在此篇辞赋中所体现的欣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美好之感,也便不在意料之外了。张衡所处的是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的时代。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永和三年(138),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四 赏析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则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陶渊明辞官大概在11月份,是不可能出现‘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以耘耔’这些物事的,由此可见,本文写的是虚景,为的是抒情表意而已。张衡张衡自18岁游三辅,入帝京以来,中途只有几年在家家居治学的日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官场上度过。自河间相后归田,对田园生活自是有种欣欣然的感受。他当时是在抗争与妥协,自保还是济世的心理斗争下最终做出了妥协与自保的决定的,此篇辞赋,所写的欢快之景,其实也是为了排绻心中的积郁之气。《归田赋》是一篇短小明畅的小赋,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一洗汉大赋铺采缛文、繁重凝滞、虚夸堆砌的规矩,转为文句平淡清丽、结构短小灵活。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五 总结在古代的文人中,受儒家思想的“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影响非常大。在官场生涯不如意时,欣欣然归田,也未尝不是一件让他们期待高兴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相似之处来。但个人经历的不同,时代背景的相异,则可以看到他们所做文章的不同之处。参考书目及资料:1 《陶渊明及其作品选》 廖仲安 唐满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2 《张衡评传》 许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 《归去来兮辞》赏析(论文) 张之路 2006年4 高中古文学习 苏州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查看有无更新版本关键字:归去来兮辞 2006-7-2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拄着手杖或漫步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回去吧,我要断绝与外人的交游。既然世俗与我乖违相悖,我还驾车出游有什么可求?亲戚间说说知心话儿叫人心情欢悦,抚琴读书可藉以解闷消愁。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我将要到西边去耕耘田亩。有的人驾着篷布小车,有的人划着一叶小舟。时而沿着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算了吧!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气我独自外出,或者将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归去来兮辞原文译文[ 1 ]归田赋 张衡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鱼留,音留)。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一、译文

阳生老弟:我近来由于家中贫困父亲年迈,返回了故乡。在本县西部,有一座雕山,地处幽静,水清石丽,四周高山环绕,有良田数顷,原先还有一所房子,可是遭逢兵乱已经荒废,如今重新起造。利用山石作地基,依靠树林作栋梁。

藤萝掩映了屋檐,清泉绕阶流淌,明月挂松风吹细草,在庭院中辉映;照山果,在溪边到处都是。房檐下升起的炊烟,同雾气混合而乍舒乍卷;园中的桃树李树,舆椿树、柏树相问而郁郁葱葱。撩着衣服趟过山涧,拄着拐杖登上山峰,心中感到悠然自得,身体飘飘欲仙,飘然出世的感觉忘了生活在天地之间。

在山上陶醉了很久才回到家中。独自坐在危石上。对着流水弹琴,面向山凹吟诵,举酒杯望月,听风声而文涌,听鹤鸣而动怀。希望能如庄周一样逍遥,羡慕尚子那样的清静旷逸。头戴蒲草帽,身穿麻布衣,种植稻米,侍奉双亲,徒步当车,无为无欲,已经习惯,又何必少年同游。

但我生来就套上了功名的枷锁,曾经向名师学习雕章琢句。列位朝堂之上,袖手殿廷之下。收集文献中的疏漏,访求散落的文章。在典籍中耗尽精力,在治理州县中消磨心智。期盼自己的文章绚丽华美,希望自己的见解赏心悦目。其实逭不过是自我夸饰。我是不会如此的。

我再作论述。昆仑山上的宾玉,有光泽的首先被毁掉;瑶山上丛生的桂树,花香的首先被采折。所以束都有挂冠的大臣,南方有捐弃的文士。不是他们厌恶锦衣玉食,喜欢布衣蔬食,而是为了保全性命、终老百年罢了。

如今你的官位已经很高了,华年远逝,牙齿脱落,走向衰亡,油脂由于照明而熬尽,你已经通览了老子养生之道,就应该仿效张良激流勇退的做法。如果能够幡然悔悟,仰慕清雅,解除世俗的羁绊,那么我可以在此为你盖起一所居室。

咱们两人携手深入森林,把头巾挂在树枝上,带着酒登上高峰,在乎旷的山上铺开席子,说平素的志向,谈旧日的朋友,探究练丹的方法,讨论玄学的典籍,也算是一种乐趣,何必一定要谋求富贵呢?阳子你该脱离尘俗了,尽快摆脱仕途,一旦失去机会,再回头已是远隔天汉而遥不可及。就写这些,信中难以尽述。

二、原文

阳生大弟,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即石成基,凭林起栋,

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沼星罗,檐下流烟其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椿柏而葱蒨,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

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企庄生之逍遥,慕尚子之清旷,首戴萌蒲,身衣缊袯,出艺梁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无事为贵,斯已适矣。岂必抚尘哉,而吾生既系名声之剞劂,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之下,采金匮之漏简,

访玉山之遗文,敝精神于丘坟,尽心力于河汉。ゼ藻期之ひ绣,发议必在芬香,兹自美耳,吾无取焉,尝试论之,夫昆峰积玉,光泽者前毁,瑶山丛桂,芳茂者先折。是以东都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斯岂恶梁锦,好蔬布哉,盖欲保其七尺,终其百年耳,今弟官位既达,声华已远,象由齿毙,膏用明煎,

既览老氏谷神之谈,应体留侯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则吾于兹山庄,可办一得,把臂入林,挂巾垂枝,携酒登岳,舒席平山,道素志,论旧款,访丹法,语玄书,斯亦乐矣。何必富贵乎,去矣阳子,途乖趣别,缅寻此旨,杳若天汉,已矣哉,书不尽意。

三、出处

《北齐书·祖鸿勋传》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北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

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六卷列传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各卷,都是后人根据唐代史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抄补修成的。

二、作品赏析

《北齐书》详记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也有很突出的借鉴意味。在原书17卷中记载了杜洛周、葛荣、韩木兰、柴览、卢仲延、田龙、潘集、李延孙、张俭、路绍遵、刘盘陀、杜灵椿、陈暄、郑子饶等数次各族人民起义的事实。这些记载虽稍简略,却是研究东魏、北齐时期有关农民起义的重要史料。

三、作者简介

李百药(565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代史学家。

李百药父亲李德林是北齐的史臣,参与撰“国史”;后来也是隋朝名臣,奉诏继续撰《齐史》。隋文帝时李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唐朝以后,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

李百药的才能得到隋文帝赏识,一时朝中奏议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笔。隋炀帝时他受到排挤,官运蹇滞。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时,他曾被胁裹到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队伍中。李百药在唐太宗时参加了制定《五礼》及律令的工作。

在辅佐太子李承乾之时,对承乾漫游无度的行为数有匡正,对于朝中的其他政事,也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政治上有些作为。他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阳休之书

《归田赋》和《归去来兮辞》都是抒写归隐之志,但是两篇文章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差异。

1、创作背景

当时正值东汉王朝全面崩溃,政治极端黑暗,外戚、宦官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等行径愈演愈烈。再加上连年灾害,导致田园凋敝、民不聊生。面对这种局势,张衡既深恶痛绝,又无力回天,不得不进行人生的反思,寻求自我解脱的道路。便写出了《归田赋》这篇文章。

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已的生活,决心终老田园,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2、写作特点

从写作特色上看,张衡的《归田赋》一扫司马相如以来大赋的那种宏丽,虚夸堆砌的风气,以文句清丽,直抒胸臆,短小明快的特色取而代之。赋的一开头就写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只好归田隐居。开门见山,为提起全赋的纲领。

《归田赋》和《归去来兮辞》的语言都十分精美。诗句都以六字句为主,间以四字句,而归去来兮辞还有三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

3、表达的思想内容

《归田赋》通过设想隐居生活的自由和欢乐,表达了作者盼望隐居的强烈愿望。对隐居生活的想象越美好越丰富,描绘得越充分,也就越能充分地表现出归隐的愿望,这正是作者欲隐而不得的心理反映。

《归去来兮辞》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楚辞论文的参考文献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可供治史者参考。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初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受怀王稚子子兰及靳尚等人谮毁而革职。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他无力挽救楚之危亡,又无法实现政治理想,遂投汨罗江而死。《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篇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不懈斗争,和斗争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闷。屈原常常征引历史以抒发情怀,从中寻找经验教训,“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纣、羿、浇之败,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其中有些地方可以和史书互相参证补充,例如《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天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以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此段所述夏代历史相当完整,可与《左传》互相参看,而补《史记·夏本纪》不言羿、浞之事的疏漏。此外,从《离骚》中关于羲和、望舒、飞廉、丰隆、宓妃的记述,也可窥见上古神话传说的一斑;而“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则是考证古代天文历法的资料。 《九歌》本为古代乐歌,相传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基础上创作的《九歌》,袭用了古代乐歌的名称,共十一篇。其中保存了关于云神、山神、湘水神、河神、太阳神等的神话故事,是研究上古民俗和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天问》是一首长诗,它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提出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中,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古史资料。例如,关于鲧、禹治水的传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涉及鲧和鸱龟的关系,禹和鲧治水方法的不同,禹治水时曾得应龙之助,禹娶涂山氏女等细节;关于后羿的传说所提的问题又涉及后羿射日,射河伯而妻雒嫔,被寒浞杀害等细节。关于商之始祖契,以及自契至汤的历史,文献资料十分缺乏。《天问》透露了许多关于这段历史的重要线索,其中涉及契、王季、王亥、王恒、上甲微等殷人先公先王的内容,尤为宝贵。

是个人偶电视剧 中的咒语可以到百度百科里查查人物来自:霹雳布袋戏 是枫岫咒法之一救啸日猋发动术法时所吟唱历春秋之代兮,逾威神之嘉成; 执羽扇以讴兮,设罗帏而宣声; 逢吉日兮辰良,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纷乘兮玄云; 滴水兮透凝,万聚兮无垠; 风徐徐兮渐盛,声忽忽兮走石; 命重云之叠垒兮,告雷师以疾巡; 闻丰隆兮怒起,淡日月兮频盛; 迷恶善兮太息,决山河兮天降。

应该用非字可以。“非”字其实是个古今通用词,也就是以前在用现在也在用的字。比如说,不是一般的棒,可以说成非常棒。当然,你那个不是要用一个字来代替,还得看语境。不同情况下用的字可以不一样,有时可以用“否”啊什么的代替。

能不能举个例造个句?这样说还是有点难以理解,因为想不出以不是什么何必什么的句子。

这个可以用“非”来代替,但是必须加上一个字:既。既非绅士,何须礼貌?如果没有那个既,就不成语气了。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代替,恕我才疏学浅,不能作答。

而且我个人认为,语言文学这东西,有时是需要变通的不能死板的一成不变。

对岸针对枫袖主人祷文的翻译考据白话翻译

原文:

历春秋之代兮 逾威神之嘉成

执羽扇以讴兮 设罗帏而宣声

逢吉日兮辰良 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 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 纷乘兮玄云

滴水兮透凝 万聚兮无垠

风徐徐兮渐盛 声忽忽兮走石

命重云之叠垒兮 告雷师以疾巡

闻丰隆兮怒起 淡日月兮频盛

迷恶善兮太息 决山河兮天降

对岸考据:

历春秋之代兮

出自《离骚》:“春与秋其代序”(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逢吉日兮辰良

舞风华兮琳琅

出自《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兮琳琅。”(美景良辰吉祥日,肃穆虔敬娱东皇,手抚长剑握玉柄,满身玉佩响铿锵。)

群枫落兮舞天门

纷乘兮玄云

出自《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敞开天宫的大门,我乘著稠密的乌云。)

以上,参考文献《楚辞》

白话翻译

春去秋来,时序流转,无非天理循环,纵神明亦不可违。

然,吾今执羽扇,设罗帏,且歌且舞,欲以人声上达天听。

值此良辰吉日,舞尽枫华,苍茫大地间玉佩琳琅,疾风回荡。

叩谢天地四方诸神,使吾足踏玄云,直抵天宫。

滴水万聚,遂成无垠之海;徐风渐起,始有走石之声。

诏令重云叠垒,召请雷雨之神。 (太上老君疾疾如敕令! )

雷霆怒起,日月无光。

无奈人间善恶不分,清浊不辨,是故决山河,降天罚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香港回归论文参考文献

多久发酒疯放假服务费东方红各过各的尴尬不对方V环部分我说下次顾问v。公司过没过功能费方便男

关于香港的议论文可以以香港回归作为主题,描述事情的原由到结束,最后以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收尾。

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1997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的统治,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绝大部份香港华裔居民自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清朝战败于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清朝再次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这三份条约正本由台湾当局外交部典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2年,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了1997年7月1日起,中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这次到香港观光游览,目睹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香港的法制”。就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来说吧,港府立法,处以1500——5000港元的罚款,交不上钱的就蹲班房。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三天的时间,所到之处,没见过随地吐痰和乱扔脏物的。这使我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问题的报道。去年的“苏丹红”事件,国人惊魂未定,今年又相继出现了红心鸭蛋、鸡蛋、多宝鱼案件。难怪百姓议论说:“现在吃什么放心呢?真是提心吊胆,“防不胜防”啊!日常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超标。无奈专家支招,介绍清洗蔬菜、水果的小常识。多种食品超标添加色素。比如辣椒油里加入苏丹红。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都提倡吃全麦粉了,还在人为的制造麻烦,令人费解。猪、牛、鸡、鱼、饲料里添加激素,抗生素。使人吃了发胖,体内产生抗药性。难怪雏鸡40天左右就能长到3——4斤重,鲤鱼2——3个月也长到3——4斤重。据报载,现在鸡的营养价值不如原来的50%。付食品中的豆制品、粉条、熟肉制品,糕点、糖果、罐头、蜂蜜、糖炒栗子、冰糖葫芦等“进口”食品,都曾发生过造假,违禁添加等事件。更有甚者,过期变质食品继续销售,贩卖使用垃圾食油,有疫病的死猪肉制成香肠出售等伤天害理,骇人听闻的案件也曾发生。更何况假烟、假酒案件层出不穷,甚至国药准字的药品,致死人命案件也有发生,令人不寒而栗。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事件屡禁不止?为什么一些执法部门总是“亡羊补牢”。究其原因,无非是“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现行的食品安全,依照的是11年前的《食品卫生法》。该法条款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尽快出台一部《食品安全法》已迫在眉睫。除全国人大立法外,个人认为,各省、自治区人大、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且要详尽,操作性强。因为全国人大立法,不可能把各地食品安全的细节全部包括进去。立法中的一个核心,就是必须严惩。食品造假等于图财害命。自古以来,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凡是危害了公共健康的,应一律提起刑事诉讼,并可视情节轻重量刑,直至处以死刑。再者就是重罚,罚得他倾家荡产,根除再次犯罪的的经济基础。除立法外,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各种宣传舆论工具的作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食品安全形成强有力的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立法和执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素质高的执法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市县为单位,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拥有能够独立的执行检查、监督、处理案件的职权。不应再隶属于工商、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避免权力分散,互相扯皮。在国务院清理各种着装中,这支执法队伍应和国家的公检法司机关一样,头顶国徽,着装整齐,代表国家保护食品安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百姓面前。对执法人员要制定铁的纪律。我曾听说过公路运输超载屡禁不止的例子。原来,国家交通、公安等八部委下发治理超载的通知后,在具体执行上出了问题。超载车辆接受检查时,行车执照里夹上200元人民币,尽管超载严重,均可顺利过关。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建立纪律严明的执法队伍是执法的关键。不然再完善的法律也无济于事。当然这又涉及到了反腐问题。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但是可以断言,只寄希望于一部法律就能把食品安全所有问题都能解决了的想法和作法是十分有害的。百姓期待着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尽快解决。相信也一定能够解决。

如今的香港已离开母亲——中国,在殖民主义者罪恶的侵略战争中,中国一步一步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那屈辱的历史一页页地在时间的熔炉中熊熊燃烧。但是,中国人民争取回归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息,他们同野蛮的强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香港同胞们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殖民者的扩张行径和狂妄野心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同时也激起了我的愤怒,原来被日本欺负,现在又被葡萄牙占领了一块土地,真是气愤!香港啊,你是我们祖国的一块肉啊,你不能离开我们啊,我知道这样是没用的,你被葡萄牙夺取以后,我们每天都在想念你,我们以为你不能回来了,但是1997年又回来了历史不会忘记那一刻,中国人民永远记住那一刻:1997年7月1日零时,激动人心的高潮来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那回归的游子,幸福和激动的泪眼汇成对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追忆,聚成对强大祖国的诚挚祝福!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香港回归祖国,这时多么重要,多么重大,多么开心,啊!可爱的香港,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回抱了!多么好啊!就在唱《义勇军进行曲》时,多么壮观啊!十年风雨不平常,香港回归十年来,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SARS及政治纷争等多种风险的冲击,但是香港都能沉着应对,成功地一次次化险为夷,并不断强化金融系统抗御风险的能力,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形巩固。香港像一艘启锚的巨轮,穿过急流险滩,破浪前进。香港回归已十年,作为祖国母亲怀抱中一颗美丽的明珠,她日益绽放出瑰丽的光芒。香港,为了你,我们花了心思,花了很多心思。香港!加油,让我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正在努力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使她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深深地祝福:香港明天更美好!祖国明天更美好!

甲骨卜辞论文参考文献

令雨、月有食 这节课王老师讲两片殷商时代卜问,是否风调雨顺的天象卜辞。一则是求雨,一则是问有无天象异常。 《甲骨文合集》14138版 戊子,卜壳贞:“ 帝及四月令雨 ?”贞:“ 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王卜曰:“丁雨,不唯辛。”旬丁酉,允雨。 意思是在戊子这一天,一个叫壳的卜人,他卜的并且贞问的,并且是正反对问。正面问一次,会不会怎麼样啊?反面问一次,不会怎麼样吧?看兆文的是谁呢?是王,商王亲自去看兆文,并且做出了判断。後来应验了,所以这个里面有敍辞,叙述一下是谁贞问的。然後又有命辞,判断什麼事儿的?还有騐辞,就这个事儿应验了。 帝及四月令雨 帝及,帝,就是上帝、天神。及就是到,及怎么是到的意思呢?这是一个人下面有只手抓住他。后来下面这个手就写的有点变形。上面这个“人”就往上挪移,人的下半部分也缩短,就成了我们现在“及”的写法。 四月,过去的古人把数字都是画横线来表示的。甲骨文里面12345都有画横线的写法,到5有一点变化。月,在甲骨文里是一个麻烦的字。月和夕这两个字是经常混用的。 《甲骨文释林》于省吾:“月本有形可象,夕则无形可象,故夕字的造字本义,乃於月字的中间加一个竖划,作为指事字的标志。” 于先生认为“月”和“夕”是有点无点的区别,其实还是很复杂的。 董作宾先生认为。甲骨卜辞的前期,这个月里面是没点儿的。夕的中间有点,到了甲骨後期,这个夕里面是空的,月里面又加了点儿。前期,月中空空 ,夕中有点 後期,夕中空空, 月中有点 在我们文字形体的滨变里面,月字加了点之后,慢慢的就变成我们现在这个月的写法。令雨,令,上面是个倒三角形,下面是一个跪著的人,有人认为它是表示一个人在房檐下接受命令。实际上这上面的倒三角。很多时候都是表示一个口,一个倒著的嘴巴。所以实际上这个令就是发号施令。有人发出命令,有人接受命令,是这样的一个意思。雨,¦¦¦,用下垂的点来表示。有的在上面加一横。这个横表示什麼呢?表示天,後来又在这个天上面,又加了一个小短横。作为一个装饰性的笔划,慢慢变变,就把这个下面这个雨点,和上面的小短横连了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这个雨。《说文解字》曰:“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象云 水霝其间也。” 就是这个水从天上落下来。 《上邪》曰:“冬雷震震,夏雨雪。”夏天下雪,不是夏天下雨又下雪。 《诗经.小雅.大田》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邶风.北风》曰:“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都是这样的意思。 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 紧接著又从反面问一次,就是会不会不下雨呢?商王亲自来看兆文,并做了判断,他说:“丁雨,不唯辛。”丁这一天会下雨,不在辛那天下雨。 丁,早期像一个钉子的形状,後期到包山楚简里,从那个涂实的部分,从下面引出了一个小勾,再变到了睡虎地秦简里面,已经变得和我们现在写的“丁”很像了。 不,最开始就像一个八爪鱼,後来上面加了一个符号,慢慢变成和我们现在“不”的写法一样。商王说的有没有应验呢?看騐辞。 旬丁酉,允雨。 旬,这个旬好像一个虫子,所以有人认为这个旬,最开始是一个蚯蚓。旬是十天,占卜是戊子那天,十天干,十二地支。从戊这一天往後数,数到丁这一天,正好是第十天头上。所以卜辞说旬丁酉,在第十天丁酉这一天允雨,果然下雨了。这个事情应验了,风调雨顺了。 商人还贞问,有没有天象异常? 月有食。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在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甲骨卜辞又称“甲骨刻辞”、“甲骨文”,是殷人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出土文献之一。因出土集中地不同,分为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并高价收买。1901年,刘鹗(字铁云)开始搜集,于1903年编印出《铁云藏龟》。1904年孙诒让写出《契文举例》一书。1908年确定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1928年政府组织在小屯村进行发掘。董作宾据发掘材料写出《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83年中华书局出全了由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共收甲骨卜辞1956片,有单字4500个。郭沫若《卜辞通纂》、孙海波《甲骨文编》、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是学习和研究甲骨卜辞的参考文献。

3000多年前。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无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都要占卜问神,预知吉凶。占卜后,由卜人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月日及兆头所示的吉凶,大事用龟甲,小事用兽骨,所以称卜辞。卜辞实开记事文之先河,其内容涉及国家的征伐、狩猎、畜牧、农事、疾病、灾害、祭祀、日月、风雨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珍贵的文献资料。卜辞语言精炼,问答确切,语气斩钉截铁,不乏辞令文采。如《令雨》卜辞:“戊子卜,毂贞:‘帝及四月令雨?’贞:‘帝弗其及今四月令雨?’王占曰:‘丁雨,不寅辛。’旬丁酉。允雨。”这段卜辞用现代汉语说:“三月下旬,卜人毂问:‘天帝,到四月让下雨吗?’又问:‘天帝不让到四月的时候下雨吗?’商王观察兆象认为:‘丁酉日下雨,辛卯日不下雨。’四月上旬的丁酉日。果然下雨了。”

如此叙事惜字如金,人物口气惟妙惟肖,叙事有头有尾,为后世叙事文学树立了典范。

有关修辞论文参考文献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杨树达《中国修辞学》曹冕《修辞学》吕淑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修辞概要》倪宝元《修辞学习》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王德春《现代修辞学》池昌海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吴士文《修辞讲话》郑远汉《现代汉语修辞知识》李裕 德《新编实用修辞》宗廷虎《修辞新论》等。

挺多的,不过大部分都是老话题可以选一些比较新的进行分析

语言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语言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学,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分享的.语言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

Lyon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

拓展内容: 语文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鱼国超,《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初探》,《探索与实践》,2002年第二期.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付宜红着:《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朱绍禹、庄文中主编:《国际中小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从书·本国语文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范印哲编着:《教材设计与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娄同森:《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6年4月.

[8]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1期.

[9]陆迎芬:《中学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1]顾黄初、顾振彪着:《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 索引序列
  • 归去来兮辞论文参考文献
  • 楚辞论文的参考文献
  • 香港回归论文参考文献
  • 甲骨卜辞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修辞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