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作者简介]张绍红(1969-),女,江西南康人,宜春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与高教管理;张俊(1969-),男,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西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2-02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3.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壮;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和谐典雅;宋词的飘逸灵动……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之美;既有“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又有“寻寻觅觅”的含蓄委婉;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热情咏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贴切的比喻,使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丰富而优美动人。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温暖和煦、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里,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4.大学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科学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调节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姻亲关系,并率先垂范,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如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国文功底之深厚,人文学养之完备,是后代的科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修养开启了他们的创造灵感,为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理工类大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三、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1.选择名师任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因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讲演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而味同嚼蜡。20世纪前期大学语文就有名师从教的优良传统,在老清华、老北大,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师要求很高,非一流名师不能任教之,如朱自清、沈从文、吕叔湘、闻一多等著名学者,都教过“大一国文”,他们引领学生翩翩遨游于文海。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并尽可能选择名师任教是关键。2.精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教材的内容作出取舍。在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按不同时代或不同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领入文学殿堂、感受到这一广阔世界的精彩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3.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模式陈旧,常常把教学放在选文字、词、句、段、文的一般性讲解上,活生生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让学生闻而生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它的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4.改革考评办法。教学改革,必须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大学语文》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少,而且“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功能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考虑课程结束时的试卷考核与平时的考评相结合,各占约50%的比重;平时考核以听课笔记、读书心得、写作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考试、考核能为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可以从几个论点着手,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恐怕2500都不够写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论文
摘要: 根据当前医患关系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建议从加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促进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医学素质。
关键词: 人文医学素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与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同,与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也不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在3年内完成研究生学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进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探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称并轨模式)[1]。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是并轨模式中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对在3年内培养出既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较好临床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学术资质、合格临床实践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并轨模式对研究生素质要求提高
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研究生坚守临床一线
2013年12月31日,国务院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应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加强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是深化医疗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根本策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住院医师,在校期间需要参加并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注册,还需要参加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成为住院医师意味着真正开始与患者接触,体会医患沟通全过程,进入医患沟通的实操阶段。一方面住院医师是医院一线大夫,与患者接触较多,接触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初进医院,也存在适应医院环境、与各方磨合的过程。因此,在医德医风、医疗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方面急需培训与指导。
加强科研能力培养,要求研究生保证学术水准
在接受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时,研究生需要通过面授、网络授课和自学等方式掌握医学前沿理论知识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学位论文并发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等,以提高其科研水平。
培养高层次适用型医学人才,要求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文医学素质
如何在繁忙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在高水准的学术研究中、在3年获得4项证书的学习节奏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培养正确学术风气、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中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明确规定要进行包括人际沟通交流在内的医疗道德作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疗政策法规等全面的医学素养培训并要求坚持医学人文教育的根基不动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是医师执业的重要技能[3],国际上对执业医师要求除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国外要想成为一名执业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是必修课程之一。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依照《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旨在通过培训及量化考核,达到提高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目的。
2医学生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本科教育阶段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不同步
医学院校大多都设置了医患沟通课程,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内容涵盖医学标准、医疗法规、医患沟通技巧及医患纠纷处理基本方法、问诊、交代病情和术前谈话等。从近年的医学教育实践及学生反馈来看,医患沟通理论课或见习课所讲述的案例都来源于临床实践,而学生并没有直接接触临床工作,缺乏直接与患者沟通的经历,因此在听课时对所讲述的临床情景并不熟悉,这使得医患沟通课程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可以进行医患沟通实操,而临床实习阶段并未设置相关教学内容。
研究生教育阶段缺乏专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
研究生教育阶段设置了临床综合素质训练及临床通用技能训练等课程,但没有专门的人文医学技能培训课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同时就成为住院医师,开始为患者服务,人文医学素质必不可少[4]。好的医生是治疗疾病,而优秀的医生是治疗患病的人。一个专业精深的医生,并不一定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职业化的服务态度、人际沟通能力、医疗工作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心理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不只关系到医生个人发展,更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及医患关系的良性循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有诸多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缺乏是重要因素之一。
3培养人文医学素质的方法
提高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社会调查(门诊、病房、社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教学(SP教学)和门诊(床边)教学,就住院医生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如何与患者达成一致治疗方案,如何更好地化解医患矛盾,如何向患者告知坏消息等内容进行系统化培训。
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与临床实践同步
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培养,并反复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有助于提升住院医师人文医学素质[5]。调查住院医师进入工作岗位2个月内的医患沟通实际情况,例如“医患沟通之你我他”“我眼中的医患沟通”“我遇到的医患沟通之喜与忧”等,将收集的案例交给授课及培训教师,由教师在“人文医学素质培养小讲座”时间进行案例解析和点评,进行针对性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住院医师再将所学技能运用于下一阶段临床实践,检验学习效果[6],培训每两月1次,连续12个月。经过多次循环,不断提升住院医师医患沟通技能和人文医学素质,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建立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评估体系
鉴于医患沟通技能对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医学教育者十分重视医患沟通能力评估[7]。在岗前培训、工作满6个月、工作满12个月时采用SEGUE量表评价培训结果。SEGUE量表对住院医师沟通能力评估包涵以下内容:态度(自我感知的态度、对技能重要性的认识)、知识、技能(面谈技能、交流技能、告之坏消息技能)和素养(职业压力、同情)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提高我国医师队伍素质的治本之策,为住院医师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对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意义重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是当前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合格医师,必须将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贯穿并轨培养始终,强化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住院医师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12-13.
[2]马涵英,周玉杰,张维君.研究生医患沟通素质培养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2):132-133.
[3]曹永福,张晓芬,杨同卫.论医师的人文执业能力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6):9-12.
[4]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曲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医学人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2):98-100.
[6]耿拔群.卫生职业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2):19-20.
[7]AmmentorpJ,MainzJ,SabroeS.Communicationinhealthcare[J].UgeskrLmger,2006(168):3437-3440.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高校应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作者简介]张绍红(1969-),女,江西南康人,宜春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与高教管理;张俊(1969-),男,江西丰城人,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江西宜春336000)[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6)35-0102-02 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理想信念淡化。许多大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和择业目标上都不再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执著的信念,也不再以个人理想、趣味需求作为激励成才的动力,而是将混张文凭谋生、求得丰厚的收入或争取出国等作为人生追求的基本目标,不少人更把经济尺度作为引导个人行为的唯一坐标,见利而动。还有一些人则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和方向。2.民族精神流失。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优秀文化、科技发展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知之甚少,许多学生没有读过四大古典名著,有些学生甚至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西方文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追捧。3.人格心理不健全。传统的美丑、善恶、雅俗的定义以及道德标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发生了错位。在大学校园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行为不文明,生活品位低下;追求个性自由,纪律观念淡薄;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缺乏修养;对人生意义认识肤浅,对事物的美丑、善恶缺乏分辨力。近年来,有见诸报端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还有大学生中的偷窃现象等。这些令人痛心的现象正是中国教育多年来过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4.人文基础常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导致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正如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所说的: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学,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宽;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不少学生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浅薄,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甚至连请假条都写不明白。钱伟长在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指出,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强调“理工科学生也必须懂得人文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否则他们就有可能给四化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功能1.大学语文教学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大学语文》教材的一根红线。屈原的《桔颂》寄托了他对故国乡土的挚爱情怀,司马迁的《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威武不屈的爱国者形象,文天祥的《正气歌》表现出前代英烈们的浩然正气,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将深厚真挚的情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等等,这些作品讴歌了历代优秀人物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教材中还选编了一部分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郦道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黄河壮丽雄伟的磅礴气势,李白笔下蜀道的奇绝、庐山的壮美,杜甫笔下泰山的博大、长江的沉雄,无不给人以昂扬向上的力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贺敬之歌咏的桂林山水,无不给人以美的遐想……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使学生胸襟开阔,心灵净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将其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坚定理想和信念,发奋学习,报效祖国。2.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全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大学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大学语文》教材中“孔孟语录”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告诫君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离开美好的德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的高风亮节显示了刚正不阿的人格理想。再如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他还用精辟的语言列举了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梁启超在《论毅力》中说:“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如何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奋起,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古人达观心态的写照。苏轼是中国古代文艺才能最全面的一代文豪,我们在看到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看到他又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可是面对人生的苦难,他却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处之,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中表现的宽广飘逸的情怀和对人生困境的正视,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3.大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大学语文》精选的优秀文学作品,熔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于一炉,具有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情感。一些人生感悟的短章、一篇小说、一首诗歌,就能激发起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摒弃,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诗经》、《楚辞》的古朴、俊雅;诸子百家的睿智、博大;秦汉时代的雄浑、豪壮;魏晋时期的自然风骨;唐诗的和谐典雅;宋词的飘逸灵动……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之境,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之美;既有“大江东去”的奔腾豪壮,又有“寻寻觅觅”的含蓄委婉;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热情咏叹。再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即景抒情,就事言理,情景交融,理趣相兼,意境自呈,将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形象之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用巧妙贴切的比喻,使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丰富而优美动人。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师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诗的境界,深深感受大自然中春的温暖和煦、江的悠远浩渺、花的清幽芳馨、月的皎洁妩媚、夜的寥廓恬静,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优美的艺术境界里,获得美的享受。这些作品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去寻找美的灵感,发现美的真谛,创造美的生活。4.大学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科学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综合化。钱临照先生说:“理工科大学开设文史课程,让学生读点中国文学,很有意义。”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调节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一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早已注意到文学艺术与科学的姻亲关系,并率先垂范,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如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等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国文功底之深厚,人文学养之完备,是后代的科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修养开启了他们的创造灵感,为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理工类大学生实施文理交相渗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知识面宽广、综合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人才。三、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1.选择名师任教。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大学语文》课程因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博学多才,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同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因大师的讲演而精彩纷呈,也会因庸者的说教而味同嚼蜡。20世纪前期大学语文就有名师从教的优良传统,在老清华、老北大,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师要求很高,非一流名师不能任教之,如朱自清、沈从文、吕叔湘、闻一多等著名学者,都教过“大一国文”,他们引领学生翩翩遨游于文海。因此,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师并尽可能选择名师任教是关键。2.精选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对教材的内容作出取舍。在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精选教学内容,按不同时代或不同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篇目精讲,使学生领略到作品丰富的思想性、高妙的艺术性和高超的技巧性,进而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领入文学殿堂、感受到这一广阔世界的精彩时,他们的求知和参与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强。3.改进教学方法。《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模式陈旧,常常把教学放在选文字、词、句、段、文的一般性讲解上,活生生把一篇充满灵气与美感的选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与中学教学如出一辙,毫无新意,让学生闻而生厌。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侧重于它的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赏,让学生辨别出文学的趣味,领悟到人文的意蕴,尽情观赏中国文学之美景。 4.改革考评办法。教学改革,必须发挥考试与考核的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大学语文》考试还是沿用中小学的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考核,能够让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题目少,而且“一张考卷定终身”,这显然不利于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功能的全面培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可以考虑课程结束时的试卷考核与平时的考评相结合,各占约50%的比重;平时考核以听课笔记、读书心得、写作实践等作为考核内容,着重于学生理解和读写能力的培养,使考试、考核能为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决定了它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王步高,丁帆.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可以从几个论点着手,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社会现象等等,恐怕2500都不够写
中国约有13亿人,如果环境遭受破坏,那么经济问题就会变多。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浅论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还是一个贫困人口自身必须面对的个人问题?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于贫困的理解要在更大的社会系统背景中进行,而不是仅仅关注贫困人口这一亚文化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贫困是一个经济匮乏的现实,但贫困的持续以及在其持续的过程中引发并连带的其他相关问题(如犯罪、受教育程度低下等)表明,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足以减少所有与贫困相关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宏观背景中,对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理解离不开这一背景。何谓“转型期”?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包含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具备以上涉及的所有情况。何谓“城市贫困人口”?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认为,城市贫困人口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中,主要表现为: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1]。文森特·帕里罗在《当代社会问题》一书中指出,公认的社会问题一般具备四个要素:第一,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第二,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第三,它们持续很长时间;第四,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2](P6-13)。这四个要素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点:即对个人或社会的损害;对权力集团标准的触犯;持续性;过多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基于上述对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理解,以及界定社会问题的四个要素来论述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一、转型期与城市贫困人口新中国成立以前,城市贫困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于60%,城市贫困人口相当普遍。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贫困人口,存在的是与全国农村基本一致的“共同贫困”人口,全国人民都在“共同贫困”的状态下生活着,这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城市贫困人口面临的问题相当严重。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号召,打破了“共同贫困”的局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百万富翁,但随之也产生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城市中贫困人口逐年上升[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展,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组和调整,这使城市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在当前社会救济制度和失业保险尚未健全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失业和下岗人员在再就业之前就已经进入城市贫困人口的行列,同时,一些退休较早和仅依赖退休金生活的老年人也极易陷入贫困。除此以外,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农民工,他们往往收入较少、缺乏社会保障,也容易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人口。根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中国城市贫困人口有2200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73元人民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研究报告则表明,城市贫困人口规模被低估了,实际数目约4600万人,占总城镇人口的8%,这个比例要高于农村[4]。城市贫困人口的扩大,不仅会导致城市贫困家庭生活困难,而且还会引发城市社会中的一系列其他相关问题。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损害因贫困造成的后果,不仅对贫困人口本身有害,也对社会有害。首先,对于城市贫困人口自身及其家庭来说,贫困的现实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业、住房、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在商业化的城市社会中,贫困人口的购买力低下,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困难,而且还会导致他们难以平等地享用城市教育、医疗及其他各方面的服务。城市贫困人口在这些方面的落后会使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理素质低于非贫困人口,从而间接地导致他们的社会阶层地位下降,同时,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使他们的下一代仍可能面临贫困的窘境。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贫困人口却无法公平地像非贫困人口一样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贫困人口的一种社会排斥。其次,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存在也对社会有着负面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贫困人口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影响社会生产的增长,从而制约社会的供给水平;城市贫困人口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匮乏,消费能力和水平都低下,从而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第二,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变为市民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而日益增多的城市贫困人口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多以及贫困程度的加剧影响社会的稳定。城市贫困人口大多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最低生存需求,但在健康、教育和社交方面,这些人口许多最起码的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还面临社会歧视、子女教育等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现实生活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和心理的不公平感可能会刺激他们发生越轨行为甚至犯罪,从而危害社会的安定与团结[3]。三、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对某些权力集团标准的触犯文森特·帕里罗在解释“对权力集团标准的触犯”这一要素时指出:“所有社会都包括若干个阶层或等级,它们有不同程度的权力和声望……然而更为通常的情况是以经济为基础划分的等级,统治阶层的划分主要是由人们的职业威望及财富累积所决定的。地位较高的人明显地拥有最多的权力和制定社会规程、决定政策以及推进社会活动的影响力。”[2](P7)在我国,情况却有所不同。职业威望及财富累积只能用来决定它们的拥有者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而社会规程、政策等是由国家的政府部门根据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制定的。如果说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触犯了某些权力集团的标准,那么,更多地意味着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给政府管理社会及调动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麻烦,以及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进行收入再分配而引起“富人阶层”的不满,这在一定程度上便是城市贫困人口问题间接地触犯了“富人阶层”的利益。一方面,城市贫困人口的大量出现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等的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势必要实施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医疗保险等,而用于这些措施的经济支出来源于国家税收,这样,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也就间接地触犯到税收对象(有一定收入的人)的利益。从这两方面来说,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也会触犯到社会中某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四、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持续性在我国,虽然贫困问题早已存在,但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主要是制度性贫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过去相当长时期内形成的一整套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以及退休等社会保障已失去了效用,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制正在逐步的健全中,在这种形势下,城市中原有体制下的获益者成为体制变革的利益受损者。那些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不具有劳动力技能的体力劳动者或接近退休年龄的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成为被劳动力市场首先抛弃的人,这些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或直接步入贫困的行列。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制度性的下岗与失业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随之,这部分城市贫困人口会长期存在。此外,随着转型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贫困人口也逐渐向城市中蔓延。世界银行的Martin Ravallion (2001)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贫困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速度要快于城市化速度,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贫困快速地向城市移动[5]。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趋势,取缔户籍制度和城乡经济融合成为持续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当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选择在城市定居生活之后,如果城市经济增长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城市仍将他们排斥在城市福利政策和公共服务大门之外,这些庞大的边缘化人口就极易演变成脆弱的群体,加大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可见,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中,城市贫困人口将会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城市化的发展而持续地存在。五、对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的过多解决方案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对策。例如,针对下岗职工的“两个确保”,即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针对全国城镇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失业人员的免费再就业培训;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城市扶贫小额信贷等。虽然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最终消除城市贫困人口,一部分城市贫困人口“脱贫”以后不久就又“返贫”,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依然随着转型期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并演变出更多的城市社会问题。综合以上分析,在我国转型期的这一社会背景下,城市贫困人口不仅给自身及其家庭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也给社会的良性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城市贫困人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地触犯到社会中其他一些阶层的利益和准则。不仅如此,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将会随着社会转型的长期性而在我国社会结构中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我国针对贫困出台过非常多的解决办法,但是城市贫困人口问题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因为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植根于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社会背景中。由此可见,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早期人口学者张纯元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表达为“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此后,人口学者穆光宗认为人口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可见,人口素质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从其外延方面看,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1988年学者陈剑提出“两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三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的人口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立足“两要素”说,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身体素质较差
1.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增加,男性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随之逐渐增长(见表1)。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仅高出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岁,高出岁。但是比加拿大的岁,低了岁;比日本的岁,低了岁(见表2)。
表1 部分年份全国分性别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人口》。
表2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平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2.婴儿死亡率较高。1990年后,中国婴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年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1990年中国低个千分点,2000年低个千分点,2004年低个千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2004年比日本高23‰,比美国高‰,比澳大利亚高‰(见下页表3)。婴儿死亡率高,将会影响到人口的预期寿命,关系到社会整体人口的发展。
表3 1990年、2000年、2004年部分国家婴儿死亡率单位:‰
3.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 500万,出生婴儿缺陷率约为%。推算出中国每年约有20万~30万先天缺陷儿出生。再加上出生后显现出缺陷的儿童,先天缺陷儿童总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4.残疾人比例不低。“中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万~1 800万人,白痴就有100万~200万人。”[1]中国残疾人数量庞大,且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87年,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残疾人口约5 164万。至2006年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占总人口的% [2]。
(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1.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少。1980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年,2000年达到年(见表4),2007年增长到年以上。而世界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年,美国为年,韩国年,差距明显。
表4 2000年全国及部分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单位:年
同时,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差异明显。“2005年城市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而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年,比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低3年左右,甚至一些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三至四年。”[3]
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中部地区为年,西部地区年,为最低。粗文盲率西部地区也最低。
城乡和区域劳动力整体素质差异大,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也难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产业化。
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虽然与改革开发初期相比,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了较快增长。2000年“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 422人上升为3 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 039人上升为11 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 344人上升为33 961人,增长了45%。”[4]
但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006年,中国大学入学率达到了23%,接近世界%以上的平均水平,但大多数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超过30%,其中美国达到了80%以上。
3.文盲半文盲率高。与建国初期相比,虽然中国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15~45岁间)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是粗文盲率和青壮年文盲率仍然很高。1990年中国文盲人口18 003万,2000年下降到8 507万。文盲总数虽有下降,但基数庞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目前,发达国家文盲率为2%以下,欧洲国家约为%,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仅为%。
二、提高人口素质的对策
目前,中国应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人口政策的核心问题,将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
1.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干预的关键措施在于预防,必须按照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策略来实施干预。其中,一级预防是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包括婚前检查、遗传咨询、选择最论文联盟http://佳的生育年龄、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预防感染等;二级预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通过实施这些健康行为干预、营养素干预、疫苗干预、药物干预等技术手段,进行出生缺陷干预,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
2.推进人口早期教育,打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婴幼儿时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奠基时期,又是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奠基时期。”[5] 早期教育是对婴幼儿进行的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环节,以开展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致力于提高婴幼儿智能、加强其体能、健全其人格、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保育与教育有机结合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几大范畴的学习活动,使婴幼儿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增加教育投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小,为此,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的教育投入,以促进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各类教育的发展。继续抓好“两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成人教育,提高就业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3)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由于良好的人才环境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可以产生凝聚力、鼓舞力和驱动力,对外可以产生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给人才以创新和发展的空间。
从现有的研究看,南京大学人口所已故的马淑鸾教授可能是国内最早采用PQLI(直译为"生活的物质质量"或 "物质生活质量",移译为"生命素质指数"或"人口素质指数")来测度人口素质存量的人口学家。马淑鸾根据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计算并与国外比较,结论是:1982年中国的PQLI为77,印度为43,美国为94;而且 198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在全国的排序与其人均GNP 的排序基本一致(马淑鸾1986)。王俊改等对1982~1990年中国人口生命素质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时序比较,结论是:1990年中国的PQLI为83;从区域差别看,PQLI达到80以上的高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PQLI在60~80之间的中等素质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唯独西藏只有51,属于低素质人口。并且再一次发现PQLI与人均GNP 存在着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王俊改,谢韦克1997),即人口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函数,二者同时也相辅相成。笔者本人也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1990年的PQLI值进行了国际比较,结论是:世界平均为65,发达国家为94,欠发达国家为53,中国约为80,印度为57. 结合人均GNP 来看中国人口素质的综合发展水平,至少在现象的层面上可以认为中国人口素质的发展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穆光宗,许金声1991;朱国宏1994)对这种怪异的现象主要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上述的 "超前"现象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人口素质潜能转化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较低;换言之,中国的人力资源还有待于更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似乎与我们所观察到的社会事实是吻合的(穆光宗1996)。另一种认为,"超前"可能是一种假象(冯立天1992)。 虽然PQLI方法有很多优点,如3 项指标达到较高水平是人们的普遍愿望,3 项指标具有泛人类色彩并反映的是 "产出"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福利状况,计算比较简单方便等;但也有不少的学者认为,这种方法有不少的局限性:首先,在PQLI的3 个构成指标中有2 个是反映健康状况的,而只有1 个是反映教育状况的;仅用识字率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对文化的需求似乎太粗;仅从健康和识字两个方面来反映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生活质量显然又过于简单等。据此,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办法,用"0 岁平均预期寿命"这一指标来代替婴儿死亡率和1 岁预期寿命,用"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代替识字率(冯立天,1992)。还有的学者用 "25岁以上人口受过中等教育以上人口的比重"来代替识字率,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朱国宏1994)。 也有一些学者另劈蹊径,用新创造的指数来衡量中国人口素质的存量。首都经贸大学人口所陈再华(1992)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来处理各因素指标,利用模糊隶属函数使各因素指标成为无量纲指标,并且具有横向可比性,建立了人口素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发现:无论是综合来看还是分因素来看,中国人口素质都是呈递增的趋势。从结构来看,问题主要出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区域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这些方面。陈再华的方法一个最大的缺陷是过于复杂,不利于推广。南京大学人口所夏海勇(1992)也提出了一种"人口素质综合指数",他考虑了人口结构因素,但舍去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最终他选择了9 个指标来构造"人口素质综合指数",即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残疾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总和生育率、男性成人识字率、女性成人识字率、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计算方法是借助于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组成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的取值阵,求得基点数据,并进行同度量处理,再计算出"人口素质综合指数",从而获得评价概念。根据作者自己的评价,此方法效果较好,反映面广、灵敏度高等。但主要问题还?欠椒ú还患虮悖�焕�谕乒恪4送猓�本┥缁峥蒲г荷缁嵫��斫鹕�?991)和江苏计生委陈友华等(1998)也探讨和提出过"人口素质指数"。 由于人口素质本身是相当复杂的现象,试图用一种方法就揭示清楚是不太可能的。综合上述,笔者以为:PQLI 方法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国内的一些探讨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没有一种新指标可以替代PQLI的位置。因此,继续探求新指数无疑必要,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要注意数据的易得性和操作的便利性。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改进 PQLI方法使之更加实用和准确比较现实。 五、人口素质问题的理论探讨 1992年,刘铮教授重提"人口现代化",在人口学界和实际部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人口现代化"的框架中,"人口素质的现代化"被摆上了关键的位置(刘铮1992;穆光宗1995,1999;陈友华1998)。目前,国内提的 "三优系统工程"正是实施"人口素质的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所谓三优,是指优生、优育、优教。 为了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人口素质"问题,笔者于1991年上半年撰文提出了"人口素质木桶理论"。与此同时,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许金声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所谓"人口素质木桶理论"是从科学哲学常讲的"水桶现象"中获得启发的,即一个水桶的容量受制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假定水桶的周边是参差不齐的话。笔者认为,人口素质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分属两个层面的。也就是说,一是人口素质存量水平的高低问题,二是人口素质潜能开发水平的高低或转化程度的大小问题。中国人口素质的"短板效应"主要表现在非智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正确评价人才和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机制,中国才能塑造不断克服"短板效应"的机制,让人口素质潜能不断喷发出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口质量投资唯有相辅相成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人口质量投资则大致包括了优生优育投资、文化教育投资、健康卫生投资和环境(生态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投资。
已发 请查收
留下邮箱地址,我可以发给你。
房地产营销策划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取得理想的销售推广效果,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可动用的各种外部及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制定计划并统筹执行的过程。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房地产营销策划在房地产开发中占据地位日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正是基于此,文章首先系统阐述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作用,在此基础分析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房地产 营销策划 问题与对策 一、营销策划在房地产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房地产策划是指在房地产领域内运用科学规范的策划行为,根据房地产开发目的具体目标,以客观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为基础,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核,综合运用各种策划手段,按一定的程式对未来的房地产开发专案进行创造性规划,并以具有可操作性的房地产策划文字作为结果的活动。 一个真正的策划案就是要将目标专案置于房地产 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具体分析,以消费者的未期望、市场的现实需求、行业的竞争态势为依据,通过房地产市场细分,来确它的核心定位,目的就是要为专案的营建,在设计、建设、营销、服务、 管理方面提出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实施细则,从而为开发商的专案整概念,准确地建立起一整套价值体系,力求通过产品差异化战略,最大限度地避免竞争、超越竞争,使开发商及其产品在 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营销战略境界,达到把企业整体地销售给社会大众的目的。 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开发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2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增强居住品质;4提升开发商的品牌。 二、房地产营销策划中的问题分析 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营销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回顾中国房地产营销理论及实战的成长历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难看出今天的房地产营销在面对市场 经济与整合营销趋势时,仍然显现出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随着房地产业的理性化发展与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房地产营销从策划、推广到销售,很多层面出现的问题已然值得重视和深思。 1.理论欠缺而导致把市场定位混同于目标市场 这两个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没有明显的目标市场和清晰的市场定位,一切的策划和营销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和摇摆不定。但目前一些营销策划人员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两者在概念和功能上有明确不同。 目标市场是指企业对市场经过比较、选择、细分后,决定作为服务物件、确定自己的产品所要进入的相应的子市场。市场定位则是指企业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消费者心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即在潜在的消费者心里奠定企业产品的位置和印象。目标市场是市场定位的前提,市场定位则指明专案的服务方向。 概念弄不清,就更不可能按照定位的三个层次: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公司定位,来对专案进行系统策划。 2.对产品卖点的把握不准 如今,房地产产品定位同质化的问题比较明显,“亲水”、“观景”、“花园”等变着法的换词汇表述,而真正涉及到产品本身的细节诉求,卖点挖掘就显得肤浅了。可以说,每一个地产专案、乃至于每一套房子都是绝不相同的,面积、格局、楼层、景观以及针对的顾客群都存在与生俱来的差异性。 这些都是极好的卖点提炼的基础资讯,但是大多数开发商、房地产营销策划大师们都视若无睹,在脱离产品的层面大谈形象、概念、品牌,往往给顾客一头雾水,得不偿失。而香港、台湾这些相对我们比较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这类现象已是十分鲜见了。 有人揶揄道,卖房子的人应该好好向卖画的人学习,一位画家是十分珍视并了解自己的每一幅作品的,其向人推销时是绝不会说我的画框是什么好木材、我的装裱是什么技术的。实战中,应该根据顾客需求的不同来细分、提炼产品的卖点,基于产品的卖点,从而实施对整个专案的包装。 3.脱离市场需求的创新。 房地产是“创新制胜”的行业,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新专案推出后的“3-6个月”时间里,就有可能被跟随者复制。 如今的房地产走过“跑马圈地”的风潮后,市场开始在内涵上深入挖掘,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从设计到销售,从用材到用人,房地产的创新,使其产品的价值含量增长,即所谓“创新创造财富”。 而现在一提“创新”,许多房地产商就叫苦连天:“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很成熟了,哪有那么多创新?”但是,就像手机、衣服的不断更新换代一样,住宅也是可以永远创新的。房地产创新,就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第一,产品创新,如 建筑形式、外立面;生态化、 艺术化的小区绿化、景观;智慧化、人性化的房屋和小区设施等;第二,服务创新:服务内容的全方位、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多样化、专业化;服务过程的资讯化、连锁化等。 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创新方面,似乎都有一种“缺氧”的感觉,似乎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所谓的创新产品不过是“王婆卖瓜”罢了,而离真正的消费需求却相去甚远。其实,真正站在人的角度上,把自己当做消费者,创新就会活水不断。 4.过分依赖广告传播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开发商不愿进行长时间的拉锯战,过多借助于广告轰炸,希望通过强势的宣传达成快速卖房的目的。据报道,曾经有企业把《解放日报》某一天的广告版面全部包下。 但是,广告不是促使房地产专案或开发商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决定性因素,专案自身的品质才是重中之重。而现在,广告在房地产专案中的实际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夸大了,“广告创意”的力量已经掩盖了“产品品质”的光芒。而如果此时专案自身存在重大缺陷,那么广告做得越狠,那么刺向开发商心脏的力度也就越大。 同时,广告也不是促成最终销售的决定性因素,房地产毕竟关系一大笔开销,甚至是很多人的毕生积蓄,购买行为是慎之又慎的。没有消费者会仅仅因为几版“创意”的报纸广告或“精美”的楼书而痛快掏钱,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房地产专案的成功都不是广告单方面的成功,还包括品质与其他营销推广渠道的成功整合 三、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对策 以上房地产策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根本还在于中国房地产策划属于新兴 职业,中国的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与 实践尚处于启蒙、摸索阶段,科学有效的营销策划理论体系尚未在房地产业内形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以下大概分析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正确运用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开发商要对选择进入哪些目标市场或为多少个目标市场服务做出决策。可供房地产开发商选择的目标市场模式有如下五种: 1复合产品模式。此模式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集中开发一种型别的物业产品,并向多个目标市场的客户群体销售这种产品。但是,将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安排在同一物业内显然无法满足这些目标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选用此模式时要慎重。 2单一市场模式。此模式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一个目标市场集中营销。 3完全市场覆盖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投资开发各种型别的物业来满足各种目标市场的需求。只有大型的房地产公司才能采用完全市场覆盖战略。 4有选择的专业化模式。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若干个目标市场,其中每个目标市场在客观上有吸引力,而且符合开发商的目标和资源。 5复合市场模式。即指房地产开发商专门为了满足某个目标客户群体的各种主要需求而开发物业。 2.定期对策划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交流。可以定期 组织学习的机会,为策划人员提供能够互相交流的机会,吸取众家之长,吸收优秀的 经验。房地产营销策划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思想和概念,但是吸收后还要深刻的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到营销策划的过程中,才不至于在概念包装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能解释清楚到底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3.基于楼盘品质的创新。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和理性,见识过太多“概念”和“创新”楼盘的消费者对楼盘本身的质量越来越看重。影响他们购买的是小区 环境、户型设计、园林规划、交通配套等等有关实在的楼盘本身质量的因素。所以我们在谈创新和某某概念的时候,既要是这些苛刻的消费者所关心的,也要实实在在能让他们感受到的。 参考文献: [1]纳雷西·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李乡状.最新房地产营销策划与实战全纪录[M].北京:银声音像出版社,2003. [3]王长征.消费者行为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浅谈市场规范下的房地产营销策划 [摘要]如今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社会和营销环境,而环境的变化迫使房地产不得不重新审视已有的营销理念,进而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中,一切失败归根到底是思维方式的失败,如果我们能在思维方式这个本源上解决问题,则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它。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创新战略 一、引言 房地产营销战略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寻找符合自身条件的战略基点,进行市场补缺,以期建立区域性性的相对优势;产品可以从三个层次,为消费者或使用者提供满足,这种“整体产品”的概念,是房地产产品创新的重要营销思路;市场创新有两种思路:重新选择销售区域,或重新选择购买群体;产品要经过一定的方式与市场发生联络,经营创新便是改进和完善联络的方式。创新需要机会,市场营销意义上的“机会”,源于消费者或使用者通过市场未能满足、或尚待更好地满足的需要和欲望;“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是指“房地产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与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是一回事。 二、房地产营销意义 现代市场营销学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世界市场所必须研究和掌握的一门应用科学。房地产的命运系之于“销”,而“销”之绩效来源于“营”,只有“营”字领先,“销”字当头,营销一体,这样的房地产才会如鱼得水于市场。“营”即包括策划、创意、运筹和研究,现代的营销人员,第一要务就是如何动脑筋的问题,以策略来带动“销”。评价一个房地产经营好坏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最终营销业绩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知名度等的高低,而营销业绩的高低又取决于该房地产营销实力的大小。 营销实力除包含房地产的硬资源装置、资金等实力外,还包含房地产的软资源实力。软资源实力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其现代营销意识和专业营销实力的强弱,而专业营销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房地产是否拥有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创造性思维和踏实勤勉的营销管理、营销企划和营销执行人才。随着资讯时代的来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员队伍。 三、房地产营销过程中的问题 1、一些房地产的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低 房地产商对销售人员的素质经验缺乏起码的要求和把握,流动性大致使房地产商付出惨重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企业内部体制和政策限制,没有赏罚机制,导致销售人员缺乏动力和激励也没有压力。房地产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指导、考核和规范化要求,没有统一的最低报价要求和选择客户的标准;也有些地区销售能力并不弱但缺乏对产品的深入了解和卖点的把握。 2、市场营销目标低、眼光低 销售目标确定了营销目标的要件。研究经营评估所汇集的营销资料之后,才设定销售目标,因此销售目标能直接反映出公司在下一年度达成预测销量的能力。检讨销售目标以及了解销售目标设定低、中、高水准的理由,公司的销售目标若设定在低水准到中等水准之问,或许表示近年来失去许多顾客及市场占有率,不然就是销售区域内的竞争活动更多,或竞争者投入更可观的广告费用。这些理由都会直接影响营销目标的拟定,同时也有助于了解营销目标该如何设定,及是否需要争取新使用者、现有顾客或是两面三刀者都要同时争取。 3、营销战略缺乏科学性 质量与技术管理手段是经营过程必不可缺的,它只有和谐地融入整个房地产管理体系中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某家房地产竟然可以控制到一根长只有5m的纱线的成本,而且还能使每台机器得到正确保养与维护。究其原因才明白,原来除了已达到国家IS09000的质量管理标准外,他们还凭借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个性化、系列化的房地产管理方法,通过管理的手段合理地进行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控制、机器成本控制;完善了人员的目标管理;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薪酬制度、激励制度合理化;同时平日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升了人员的岗位素质、专业素质,增强了管理意识。通过人性化管理将机器与人科学地融入房地产的整体战略中。 因为渠道交叉混乱,很多房地产都曾走过弯路。由于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客户基础或者追求短期效益和现金流,把一些长线优势品种卖到流通和零售市场,区域间纷争不断,客户抱怨不断,而市场销量也很快停滞不前。因为很明显,流通和零售的销量是靠挤占临床的销量为生的,当临床销量萎缩,未经过系统培育的其他渠道销量自然下滑。这种短期行为让房地产与客户共伤而不是双赢。 合理的方式应当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所走的渠道,守住规范运作的底线。即便是流通渠道,也需要规范运作,协助客户构建分销通路。根据竞争格局另辟新渠道是一些房地产取得成功的法宝,比如大中城市竞争激烈的产品下沉到低端市场,遭遇降价的先前的贵族产品率先抢占流通市场等。 四、营销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战略”一词本是军事术语,原意是指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全域性性或决定性的谋划规划。战略问题是研究全域性行动的方向、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最好的途径。把“战略”的概念应用在房地产营销活动中,就称为营销战略。营销过程中的战略意义是指房地产通过识别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威胁,并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对房地产战略整个营销过程所提出的未来某个时期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应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1、依附战略 依附型经营战略又称为系统化经营战略。所谓“依附”就是把本房地产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发展相对固定地纳入或嫁接在某个餐饮大房地产或房地产集团上,成为该大房地产或房地产集团系列化生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择、采用依附型经营战略的好处在于中小餐饮房地产可以得到相对经营方向和技术支援,产品的开发方向较为单一、明确,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另外还能通过协作关系进行联合开发,依靠大房地产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实力,突破自身在资金、人才、装置等方面的制约。 2、国际化经营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房地产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的战略。大部分房地产采用国际化战略时,是把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到海外市场来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大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母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机构。在大多数的国际化房地产中,房地产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 如果房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使房地产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房地产采取国际化战略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当地市场要求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提 *** 品与服务,房地产采取这种战略就不太合适。同时,由于房地产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装置,会形成重复建设,则加大了经营成本,这对房地产也是不利的。 近几年来,当世界知名跨国房地产大举进军我国,并大力实 施本土化经营战略之时,以海尔、长虹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家电房地产不甘示弱,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逐渐形成了走向世界、争创全球品牌的战略意识,纷纷在观念、生产、营销、研发和资本等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会更加注重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参与世界竞争,与世界跨国房地产一道争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趋势。 3、差异战略 差异化营销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汇入品牌,树立形象”,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选择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赋予品牌新的价值。差异化营销不是某个营销层面、某种营销手段的创新,而是产品、概念、价值、形象、推广手段、促销方法等多方位、系统性的营销创新,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目标聚焦,取得战略性的领先优势。 4、“虚拟营销”战略 “虚拟营销”战略是指房地产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功能虚拟化,美国耐克的发展便是“虚拟营销”成功的典范。耐克是一个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路的房地产,只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和销售全部虚拟化,通过外部组织来完成。 “虚拟营销”战略的经营模式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1克服房地产资源的约束。 房地产虚拟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将房地产的资源集中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品牌识别或视觉策划、广告以及各种传播沟通方式上,从而节省生产制造设施庞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专注于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部分。 一些房地产举起品牌战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从而获取较高的增加值,而将价值链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动虚拟化,委托其他厂商或公司来完成,其虚拟化房地产单元也可以依据成本和质量,挑选不同的组织,从而使虚拟经营具有动态性。 3敏捷性。 具有品牌的盟主房地产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产品品种、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资源以适应市场,克服全能型实体房地产生产经营的相对刚性。 五、结语 对于中国大量在大众市场扎根的房地产来说,要维持自己的地位,首先,必须进行彻底的变革,走出原始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从业务模式和运营管理创新人手,通过价值链的创新,通过低成本的运营和精细化的营销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底层消费者提供真正能满足其需求的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公为,贺立,慕晓峰.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房地产业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 [2]武银燕.浅析房地产营销策划及策略[J].中国有色建设.. [3]曹晓丽.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4]梁琳娜.基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企业文化营销研究[J].经济论坛.. [5]陈卫兰,刘晶晶.初探房地产营销策划框架[J].山西建筑.. [6]黄励.房地产品牌的建立[J].经济师.. [7]曹润叶.论网路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分析及营销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烟草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现代经济信息的迅速发展,中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为国家创造的利税令世人瞩目,有着关呼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然而,面对全球经济化竞争激烈的当今,烟草行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所以,必须准确把握行业动脉,找出企业营销中存的问题,认真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利于烟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烟草;市场营销;企业发展一、烟草企业存在的问题1、在烟草营销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创新性营销理念对于企业来讲,理念决定方向,也可以说理念决定兴衰。一旦理念滞后,企业就会踟蹰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亏损的局面,直至倒闭,这就是理念的力量。理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所以,在烟草营销过程中,必须善于学习,必须打造学习型企业,必须具备先进的创新性营销理念,引导烟草企业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2、烟草企业缺乏创新营销系统在烟草企业营销中缺乏创新,管理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确定性;烟草企业营销管理还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不到位,缺少精准的目标和网络体系,营销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过于粗放,缺乏方向。从而造成高层营销管理缺位,导致营销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不能充分发挥整体协同营销的有效职能。管理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烟草企业的营销工作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3、烟草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在烟草营销过程中,烟草营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不明显,而优秀的营销人才在我国市场中非常短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的营销专家,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通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的综合性营销人才,应该是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美结合,营销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创新性的营销人才。4、烟草企业缺乏产品创新产品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在世界烟草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产品创新运作中的死亡陷阱客观存在,我们必须反对为创新而创新,也要反对过早地去进行创新,还要反对贸然进入过于狭窄的新市场空间。科学地制定产品创新策略是时下烟草企业的当务之急,只有认识到产品创新必须依靠主流化的平台,创造出主流化的市场空间,中国的烟草品牌才能健康成长。二、解决烟草企业存在问题的对策1、创新理念,开创烟草市场营销新格局全球经济化竞争激烈的今天,烟草企业必须把全球市场置于企业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化营销理念来指导烟草企业的营销活动,以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知识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营销理念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崭新的新营销理念,既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占鳌头,知识营销观念对企业管理、企业营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有色化营销理念,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开发绿色烟草制品,开拓绿色烟草市场,实现绿色化营销,这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潮流下烟草企业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也给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这才是现代企业应充分树立的最起码的营销理念。2、组织创新烟草企业营销系统创新包括很多方面,诸如知识创新、制度创新、营销方法创新等等,只有创新之路,才能使烟草企业不断发展,最终战胜竞争对手,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现代市场营销方法创新和发展提供手段,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消费者、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有效营销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目的。3、企业要把人才作为促进烟草发展战略烟草企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在人才优先发展的基础之上,切实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要树立人才优先理念,把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和动力。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在烟草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把抓人才放在与抓重要的位置去落实。将人才强企战略纳入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鼓励各类人才投身全面建设现代化烟草的伟大事业。4、产品创新是烟草企业的核心烟草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产品标准创新,也就是说烟草企业的产品应符合国际认证标准,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和市场需求,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标准的环保低害型的烟草产品;产品品牌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世界烟草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烟草企业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烟草品牌的设计更新,拓展品牌的内在影响力,不断扩大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国际名牌,以品牌取胜;对于中国烟草企业来说,产品服务创新体现在各个方面本文由研究生论文网整理提供:。诸如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有特色的服务手段,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将客户至上的原则体现在激励约束机制之中等等。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烟草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必须正视现实,树立长远的发展目光,掌握世界先进的企业管理手段,以优秀的营销策略参与全球化的烟草竞争,并求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这才是中国烟草企业所追求的宏伟目标。因此,市场营销导向逐步地由市场需求转向市场竞争。烟草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是如此。烟草业面对的是需求千差万别的人群,惟有创新,特别是营销创新,企业才有持续的发展。
一、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强健的身体才能够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对于行政管理工作员工而言,想要更好地组织、协调、管理行政工作,需要以充沛的体力为基础。因而,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努力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水平。 (二)知识素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是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源泉。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管理工作范围很广泛,要求管理人员掌握丰富的知识。只有自身掌握扎实的知识,才能够让管理人员开拓自身的管理视野,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更好的管理建议,推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 (三)品德素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品德素质不仅仅包括道德情操、言行举止,还包括理想抱负。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时,大多数面对着重复繁琐的工作,这就必然要求管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的坚韧性,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企业行政管理质量。 (四)技能素质。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属于职能部门,每天需处理大量的繁琐事,协调不同部门间的矛盾,这要求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掌握良好的人际处理技能,掌握行政组织技能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虽然在企业中地位并不突出,但是只有掌握所需的技能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正确的决策信息。 (五)心理素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能为协调企业行政事务,为企业员工提供行政服务,在这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行政管理人员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才能够更好地面对企业突发状况。因而,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公司利益及个人价值。 二、提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渠道 (一)构建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健全行政保障制度 持续完成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行政管理部门所编制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推动企业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持续拓展现有资源,完善发展保障体系,合理应用法律工具,制定行政管理工作落地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该持续向员工灌输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理念,确保企业用人政策等行政管理工作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 企业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应该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对自身的行政服务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切勿形成居功自傲的心态。此外,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推动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实现行政办公自动化、高效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 1、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更是代表了企业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因而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意义重大。在企业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够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化、统一化,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形象。 2、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丰富了居民生活内容,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更能够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因而,企业应该高效利用信息工具,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高效化。 (三)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提升行政管理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的发展,综合能力较高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想要有序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必然需要依靠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持续推动人才机制的创新,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更为高效地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素质,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在发展中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以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1、引入优秀行政管理人才,制造鲶鱼效应 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对于企业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因而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其中引入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行之有效的人才资源优化策略,更能够起到鲶鱼效应。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不断拓宽自身的人才资源渠道,提升自身的薪资福利竞争力,改善自身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更为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加入到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团队中,提升企业行政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2、加强内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适度的竞争,有利于提升职业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同样适用于企业行政管理领域中。因而,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竞争,比如可以采取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时刻保持适度的危机感,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质量,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行政管理服务
(一)构建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健全行政保障制度持续完成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行政管理部门所编制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推动企业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持续拓展现有资源,完善发展保障体系,合理应用法律工具,制定行政管理工作落地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该持续向员工灌输正确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理念,确保企业用人政策等行政管理工作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二)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企业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时应该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对自身的行政服务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切勿形成居功自傲的心态。此外,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推动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先进的信息化工具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实现行政办公自动化、高效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1、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不仅仅关系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更是代表了企业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因而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意义重大。在企业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中,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够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行政管理行为规范化、统一化,提升企业行政管理形象。2、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丰富了居民生活内容,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更能够推动企业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因而,企业应该高效利用信息工具,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高效化。(三)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提升行政管理整体素质现代企业的发展,综合能力较高的企业管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想要有序地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必然需要依靠素质较高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持续推动人才机制的创新,引入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更为高效地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素质,才能够更为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在发展中可以通过以下渠道以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浅谈如何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养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素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政府服务体系改革,服务民生、服务人民是政府行政管理人员队伍重要职责,这也对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从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内容出发,分析其发展的现状以及具体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行政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内容
1、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
在行政管理人员日常的履职过程当中,基本的岗位专业技能是其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机构在进行人员招募的时候,也将人员的专业技能作为考察的一个主要方向。随着社会分工体系的日益健全,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严谨性、职业化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地向前发展。
2、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
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严格遵守工作的纪律与相关要求。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加大了“扫黑除恶”的打击力度,其中涉及不少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的案例。这就在一定层面反映出,行政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因此,法律素养也是行政管理人员基本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具备必要的道德意识
在当下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在自我的约束与公序良俗方面进行践行尤为重要。如果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在必要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层面比较薄弱,不仅影响其做事,也影响其人生的发展。这种思想道德意识是整个行政管理在当前的新时期需要重视提升的主要方向。
4、具备必要的沟通能力
在当下的行政管理过程当中,有效的沟通是顺利、高效完成工作的重要基础。在现有的媒体环境中,沟通能力所具有的工作价值与意义正在不断的凸显。无论是书面的沟通能力,还是口头层面的能力都需要继续的发展。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我国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在沟通的能力以及方法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精进。
二、行政管理人员素养发展的现状
1、行政管理人员心理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压力,其主要表现在,面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以及自我心态的调节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所以,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以及素养提升中,还应该在心理素质方面进一步的进行强化与提高。
2、合作能力有待强化
在当前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更多的是团队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受到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合作能力等相关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其工作效能,也影响了其行政管理工作生涯。因此,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素养提升中,还应该在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
3、新媒体能力有待提升
新媒体能力是当前在行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能力。新媒体作为媒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何科学地使用新媒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在新媒体运用与操作等相关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在今后的新媒体素养提升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地进行强化。
4、终身学习能力有待强化
在今天的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已经很难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尤其是很多行政工作岗位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因此,其对行政管理人员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我国行政管理人员自我充电意识、深造意识还有待强化。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中进行积极的完善。
总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行政管理人员在心理素质、新媒体使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这些不足也为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指明了方向。
三、行政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的主要路径
1、注重岗位培训
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综合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培训与考核,还应该加大心理辅导辅导的力度。通过邀请专业的人士进行讲座与分享,进一步帮助行政管理人员,在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发展。只有不断完善心理素质发展平台,行政管理人员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当中获得更好的表现。需要提出的是,行政管理人员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心理教育辅导平台,通过常态化机制来为心理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条件与环境,更好地助力行政管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强大与发展。
2、积极开展拓展训练
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尤其是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中,应该尝试把野外拓展训练引入其中。通过拓展训练,一方面可以对心理素质的硬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为开展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在积极开展拓展训练的过程当中,应该在拓展训练的内容以及拓展训练的方法方面进行充分的完善。只有以目标为导向,积极地开展拓展训练,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合作意识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与培养,从而满足今后共同完成更大更艰巨工作任务的要求。
3、积极强化新媒体的使用能力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素养,尤其是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等方式来有效地进行工作信息的分析以及工作效能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行政管理主管部门应该本着长远发展的角度,不断地充实现有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环境,充分地开展相应的支持体系,为新媒体素养更好的提升,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驾驭新媒体提供更好的支持。尤其是要注重发挥出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助力,为新媒体树立工作效能提升提供应有的支持。
4、积极引导终生学习氛围的创造
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自我素养提升中,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我的学习目标的制定,更好地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是当前整个时代,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之,在今后的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中,应该不断地在环境条件制度体系氛围等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与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行政管理人员更好地匹配未来的工作职责要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结语
行政管理人员作为我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其自身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本文尝试分析了行政管理人员当前在素养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不足,重点指出其存在的长短板。在此基础上为其今后的素养发展以及路径提升提供了相关借鉴建议。
参考文献
[1]何济.浅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创新素质的提升[J].明日风尚,2018(7).
[2]席宏晔.探究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1).
[3]付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北方文学,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