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土木工程学报增刊查询

土木工程学报增刊查询

发布时间:

土木工程学报增刊查询

Dynamic Interaction of Long Suspension Bridges with Running Trai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SCI、EI[1] Dynamic Analysis of Train-Bridge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teel Girder Reinforcement,Journal of Computers & Structures,SCI,2001[2] Dynamic behavior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cks Proceedings of ICTTS,EI,2001[3] Dynamic analysis of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random excitations,Stochastic,Structural Dynamics,ISTP,1998[4] Dynamic responses of railway bridges under high speed trains,Advances in Structural Dynamics,ISTP,1995[5]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in-induced vibrations of environments and buildings,MCCI2000,ISTP[6] Traffic-induced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MCCI2000,ISTP,2000[7] Vibration Effects of Light-Rail Train-Viaduct System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Int.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02[8] 车桥耦合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分析及其应用,工程力学,2002[9] 大跨度悬索桥在风与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铁道学报,2002[10] 单室薄壁箱梁考虑偏载影响的活载加载计算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4[11] 车桥耦合系统在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分析及其应用,工程力学, [12]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Sound & Vibration, 2003 (268), 103-113,SCIEI,[13]Dynamic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Articulated Trains,J. of Computers & Structures, 2003 (81), 2467-2478,SCI,[14] Traffic-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Buildings, JSEV,230-241,ISTP,[15] Problems of railway bridges induced by raising train speed and their treatment,ISSST,EI、ISTP,[16]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in Permafrost Environment of Reshui Coal Mining Site, Permafrost Engineering,ISTP,[17] Vibration effects of light-rail train-viaduct system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EASTS, ISTP,[18]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induced vibrations and their effects on environments, TIVC, ISTP, [19] Dynamic response of train-suspension bridge under high wind action,TIVC,ISTP,[20]Traffic-induced ground vibration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nearby buildings,Life and Environment,ISTP,[21]Dynamic Response of Suspension Bridge to high Wind and Running Train, J. Bridge Eng., ASCE [22]提速列车作用下上承式钢板梁受迫振动实验研究,工程力学, [23]Dynamic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A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JSEV, 392-401,ISTP,[24] Dynamic Analysis Of Cable-Stayed Bridge Subjected To Running Trains And Earthquakes, JSEV, 242-251,ISTP,[25] Safety and serviceability analysis of high 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ISSST,EI、ISTP,[26] Dynamic responses of Wuhan Tianxingzhou long Suspension Bridge Scheme under running trains,ISSST,EI、ISTP,[27] Effect of running train induced vibrations on permafrost environment,ISSST,EI、ISTP, [28] Controlling approaches of traffic induced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s, ISSEYE,ISTP,[29] Vibration analysis of Tianxingzhou long span suspension bridge scheme, ISSEYE, ISTP,[30] Dynamic responses of train-bridge system under earthquakes,TIVC,ISTP,[31] Seismic response of continuous lame bridges considering constraint torsion effect,TIVC,ISTP,[32]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2,夏禾,张楠著[33] 车辆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5,夏禾,张楠著[34] 直线电机轮轨交通高架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夏禾,郭薇薇,陶毕莲著[35] 交通环境振动工程,科学出版社,2010,夏禾等著[36] , G. De Roeck and Jose M. Goicolea. Bridge Vibration and Control [M]. New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12.[37] Traffic 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and Control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New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13.

1.主要学报论文:(1) 谢新宇,谢永利,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研究.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6, 16(4): 14-18(2) 谢新宇,朱向荣. 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及现场监测. 浙江大学学报, 1997, 31(增刊3): 243-267(3) 谢新宇,朱向荣,谢康和,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理论新进展. 岩土工程学报, 1997, 19 (4): 30-38(4) 朱向荣,潘秋元,娄建民,谢新宇. 深厚软土大型油罐搅拌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1997, 18(5) : 66-73(5) 蒋军,谢新宇,潘秋元,曾国熙. 含竖向增强体复合土体的极限承载力. 岩土工程学报, 1998, 20(2): 55-58(6) 谢新宇,夏建中,朱向荣,潘秋元. 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系数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2(3):202-208(7) 谢新宇,王奎华,陈春雷,吴延平,黄学标. 温州城南立交桥引桥软基加固工程实例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1998, 11(3): 62-69(8) 应宏伟,谢新宇,谢康和,潘秋元. 软土深基坑开挖的有限元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1999, 20(4): 59-64(9) Xie Kang-He, Xie Xin-Yu, Gao Xiang. Theory of one 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of two-layered soil with partially drained boundarie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1999, 24(4): 265-278(10) 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曾国熙. 舟山机场场道软基超载预压加固效果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0, 33(3): 60-6511) 谢新宇,刘育民,潘秋元. 渗透系数变化对一维大变形固结性状的影响. 岩土工程学报, 2000, 22(4): 509-511(12) 王林玉,谢新宇,朱向荣,曾国熙. 循环荷载作用下道面和软土地基共同作用变形数值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0, 13(3): 1-4(13) 谢新宇,应宏伟,夏建中. 振冲碎石桩加固高层建筑粉砂土地基实例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1. 22(1): 88-92(14) 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one-dimensional finite non-linear consolidation by Lie group transformation(李群变换求解一维非线性有限变形固结问题). 岩土工程学报, 2001, 23(5): 639-642(16) 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半无限体地基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解析分析方法研究. 水利学报, 2002, 7: 16-22(17) 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饱和土体一维主固结解析分析方法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4): 347-351(18) 谢新宇. 考虑变形耦合的饱和土体一维大变形固结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5): 544-548(19) 谢新宇,张继发,潘林有,曾国熙. 静水沉降激波模型及其解答. 岩土工程学报, 2002, 24(5): 633-635(20) 谢新宇,刘开富,张继发,曾国熙.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对称性及Lie群变换求解. 科技通报, 2003, 19(5): 351-354(21) 张继发,谢新宇,郑俊杰,曾国熙. 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一类解析解. 固体力学学报, 2003, 24(4): 384-390(22) 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 考虑土层厚度随时间增加的大变形固结问题. 水力发电学报, 2003, (4): 38-44(23) 杨红坡,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潜水一维非稳态运动的解析理论及应用. 水科学进展, 2004, 15(1): 85-89(24) 曹秀娟,刘开富,谢新宇,刘一林. 深厚软土地基沉桩挤土效应防治及现场监测. 工业建筑, 2004, 34(6): 55-58(25) 潘林有,谢新宇. 用曲线拟合的方法预测软土地基沉降. 岩土力学, 2004, 25(7): 1053-8(26) 孙举,刘开富,谢新宇,朱向荣. 沉管干振挤密碎石桩的承载力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68-72(27) 施尚伟,谢新宇,应宏伟,朱向荣. 振动挤密砂石桩加固大型油罐砂性地基效果评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76-80(28) 杨红坡,谢新宇,谢康和. 双层地基一维固结平均固结度敏感性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July, 23(增刊1): 4581-5 ( EI)7(29) 杨红坡,谢新宇,张继发,谢康和. 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的空间概率特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38(9): 1166-69(30) 朱向荣,谢新宇,王朝晖,方鹏飞.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体土工性状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10): 52-58(31) 杨红坡,谢新宇,谢康和. 饱和土体一维固结三参数概率特性研究. 岩土力学, 2004, Nov, 25 (增刊2): 47-51(32) 潘林有,谢新宇,罗昕,曾国熙. 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36(11): 1474-5-1570(33)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郑麟,朱向荣. 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分析. 岩土力学, 2004, 25(12): 1937-41(34) 刘开富,谢新宇,张继发,朱向荣,郑麟. 沉管干振挤密抗拔防浮碎石桩抗拔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3): 507-512(35) 刘海涛,谢新宇,程功,刘一林.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05. 26(2): 303-306(36) Zhang Y Q, Liu G R, Xie X Y. Free transverse vibrations of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sing a theory of nonlocal elasticity. Physical Review B, 2005, May, 71(19): Art. No. 195404(37) 谢新宇,孙智,王奕,李红军. 锚杆静压桩与注浆技术在桩基补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 2005, 35(7): 39-40谢新宇,张继发,曾国熙. 饱和土体自重固结问题的相似解.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5, 26(9): 1061-66谢新宇,刘开富,张清华,施尚伟,应宏伟. 温州粮库水泥搅拌桩联合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12): 1468-71萧琳琛,谢新宇,曹秀娟. 考虑土体结构性损伤的沉桩挤土效应解析分析. 岩土力学 2006, October, 27(增刊1): 59-64施尚伟,徐力,谢新宇. 预制管桩-搅拌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分析. 岩土力学,2006, October, 27(增刊1): 889-892刘开富,陈阶亮,谢新宇,朱向荣. 基坑放坡开挖破坏性状大变形有限元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2006, November, 28(增刊): 1406-1410胡庆红,张土乔,谢新宇. 深厚软土中大直径灌注扩底桩受力性状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4): 87-91谢新宇,杨相如,施尚伟,朱向荣.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 岩土力学, 2007, 28(5): 877-882谢新宇,陈洪波,夏建中,施尚伟,郎庆善,预制管桩-搅拌桩组合加固深厚软基性状分析,建筑结构学报, 2007, 28(4): 123-127孙举,谢新宇,谢康和. 半透水边界的双层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9): 1467-1471韩冬冬,贾敏才,刘开富,谢新宇. 条形基础极限承载力数值分析. 岩土力学, 2007, 28(10): 2209-2214主要论文集论文朱向荣,谢新宇,潘秋元,大型油罐软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实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26-431谢新宇,朱向荣,潘秋元,由实测沉降过程分析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参数,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62-66谢新宇,谢康和,潘秋元,饱和土体大变形固结理论的若干问题,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 57-61张继发,谢新宇,曾国熙,一维非线性有限应变固结方程的完整解析解—Lie群变换法,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72-175谢新宇,张芳军,刘开富,卞守中,潘秋元,某多层住宅的地基加固和顶升纠倾实例分析,地基处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15-319.编著:(1) 潘秋元,谢新宇,应宏伟(主编).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 第一版, 755千字(2) 潘秋元,朱向荣,谢新宇(主编).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0年10月, 第一版, 634千字(3) 朱向荣,谢新宇,应宏伟,王文军(主编). 土力学及岩土工程新进展.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4) 谢新宇(参编). 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5) 谢新宇,俞建霖(主编). 特种基础工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我有土木工程学报的期刊论文。可以作为模板。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 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 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中国人名字按照姓前名后著录。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录,如 著录为Smith J C,连姓者如著录为Bate-Smith E C。 中文文献后请加英译文,并在最后加注(in Chinese)。如:蓝柳和,谢康和.成层软黏土地基黏弹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4):105-110(Lan Liuhe, Xie Kanghe. 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 dimension visco-elastic consolidation for layered soft clay[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3,36(4):105-110(in Chinese)) 注: ①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 ②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3. 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 4. 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 5. 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 6. 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 7. 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土木4区sci与土木工程学报

土木工程sci期刊排名如下:

1岩土工程学报,2建筑结构学报,3土木工程学报,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5建筑结构,6工业建筑,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8中国给水排水,9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学报》于1979年创刊,主要刊登土力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中能代表我国理论和实践水平 的论文、报告、实录等。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等收录,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等海外文摘收录。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础性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土木工程学报》杂志创办于195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科睿唯安发布了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给出了SCI数据库收录期刊2019年度的影响因子。经过筛选,整理出了土木工程、岩土地质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相关期刊列表(SCI/EI)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推荐表序号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名称(SCI、EI检索源)1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 ACI Journal of Materials3 ACI Structural Journal4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5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6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ISSN: 0008-36747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8 Computational Mechanics9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0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ISSN: 0266-352X11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2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3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4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5 Earthquake Spectrum16 Engineering Geology17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18 Engineering Structures19 Geotechnique ISSN:0016-850520 Ground Engineering21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ISSN: 0734-743X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ISSN: 0363-90612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ISSN: 1365-1609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s30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SME3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ASCE32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33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Engineering, ASCE3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35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36 Journal of Geodynamics ISSN: 0264-370737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ISSN: 1019-24138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39 Journal of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4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41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Wind and Structures42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43 Preced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Bailing and Bridge Structures44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SSN: 0951-832045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SSN: 0723-263246 Shock and Vibration ISSN: 1070-962247 Soils and Foundations ISSN: 0038-080648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49 Structural Engineers50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51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52 Thin-walled Structures53 Th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54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55 Wind and Structur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56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注:1.以上是否被SCI、EI检索期刊为准。2.除以上学术期刊外,学科认为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且被SCI、EI检索,专家组可认定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土木工程期刊目录全专业包括:1、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学科2、岩土工程学科3、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学科期刊名称—————种类—————专业东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清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湖南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天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同济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土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A——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B——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C——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D——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中国科学.E——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科学通报——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自然科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全专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全专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核心期刊——全专业北京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东北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CSCD——全专业浙江大学学报.理科版——CSCD——全专业北方交通大学学报——CSCD——全专业中国科学基金——CSCD——全专业大连理工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建筑科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混凝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土木建管爆炸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振动与冲击——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地震学报——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噪声与振动控制——CSCD——结构、防灾、岩土、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和力学——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建筑结构学报——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进展——CSCD、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计算结构力学——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力学与实践——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固体力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实验力学——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应用数学学报——CSCD——结构、防灾、道桥、现代结构工程勘察——核心期刊——结构、防灾、道桥、岩土工业建筑——核心期刊——结构、防灾、现代结构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CSCD——防灾自然灾害学报——CSCD——防灾灾害学——CSCD——防灾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中国公路学报——CSCD、核心期刊——道桥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桥梁建设——核心期刊——道桥公路交通科技——核心期刊——道桥现代隧道技术——核心期刊——道桥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核心期刊——道桥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核心期刊——道桥中外公路——核心期刊——道桥河海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水利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岩土岩土力学——CSCD、核心期刊——岩土中国港湾建设——核心期刊——岩土港工技术——核心期刊——岩土长江科学院院报——核心期刊——岩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核心期刊——岩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核心期刊——岩土岩石学报——CSCD——岩土地质力学学报——CSCD——岩土工程地质学报——CSCD——岩土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交通铁道工程学报——核心期刊——交通路基工程——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汇刊——核心期刊——交通城市规划——核心期刊——交通中国铁道科学——CSCD——交通管理工程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科学学报——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世界——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中国工业经济——CSCD、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开发——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管理现代化——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工业技术经济——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营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与管理研究——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经济管理——核心期刊——土木建管施工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建筑技术——核心期刊——土木建管系统仿真学报——CSCD——土木建管系统工程学报——CSCD——土木建管中国管理科学——CSCD——土木建管具体发表期刊要求,可以咨询我。

韩国土木工程学报

20%-25%以内通常,普通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30%以内;核心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20%-25%以内,有的等级比较高的出版社也会要求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15%以内;而国家级期刊的重复率需要控制在10%以内,不过有些论文类型比较小众的也需要将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5%以内。土木工程学报杂志为专业技术性刊物。登载土木工程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发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主要栏目有:桥梁结构、建筑结构、隧道地下结构、基础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重大工程施工报道等。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

较难。土木工程学报是一个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于种类较多,难度程度为较难。该期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影响因子为。

岩土工程学报增刊的含金量

工业建筑增刊的级别是北大核心期刊增刊。

《工业建筑》196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建筑科学类科技期刊,报道内容涵盖了土木建筑领域的主要学科,包括建筑学、建筑结构、岩土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五大专业。《工业建筑》增刊是用于纪念特殊的节日、事件、或者做特殊专题而增加发行的刊物,增刊大多是搭配在原来的正刊上发行的。

工业建筑:

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储存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工业厂房:可分为通用工业厂房和特殊工业厂房。按工业类别分类包括。工业建筑在18世纪后期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在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也兴建了各种工业建筑中国在50年代开始大量建造各种类型的工业建筑。

高新技术产业建筑:供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产品并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建筑。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须在工业区内配套设置的建筑物,包括宿舍、食堂、管理楼、垃圾站、变配电所、雨水泵房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工业建筑

单红仙,刘晓磊,贾永刚(通讯作者),郑杰文. 黄河口沉积物固结过程电阻率监测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待刊杨秀娟,贾永刚,单红仙,吴? 琼,刘? 辉,水动力作用对黄河口沉积物强度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10,32(4):常方强,贾永刚,郭秀军等,黄河口粉土液化过程的现场振动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9,31(4):609~616常方强,贾永刚,涂帆,波浪引起海床土体液化的概率研究,水利学报,2009,40(4):449-456常方强,贾永刚,张建等,黄河水下三角洲硬壳层特征及其液化过程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9,,17(3):349~356常方强,贾永刚(通讯作者),常方伟,波浪作用下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非均匀液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河口海岸方向),2009,3:83-89常方强,贾永刚(通讯作者). 黄河口埕岛海域土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8(6):35~39张衍涛,常方强,孟祥梅,张建,贾永刚(通讯作者),黄河口埕岛海域表层沉积物土性的区域变化及其机理分析,海洋科学进展,2009,27(3):351-357单红仙,郑杰文,贾永刚(通讯作者),张民生,刘晓磊. 黄河口粉质土沉积物侵蚀性动态变化试验研究. 海洋学报,2009,31(4):112~119杨秀娟,贾永刚(通讯作者),刘红军,单红仙.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超固结特征及其成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5):30~34常方强,贾永刚(通讯作者),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管线差异沉降的安全性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2):281-284杨秀娟,贾永刚(通讯作者). 黄河三角洲粉质土前期固结压力的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版),2009,(3):146~152常方强,涂帆,贾永刚,城市主干道软基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华侨大学学报,2009陈友媛,赵文娟,贾永刚,许国辉,黏粒和有机体对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影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29(1):31-38陈友媛,高丽,刘红军,许国辉,贾永刚,生物洞穴对黄河口土样扰动试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6):1295-1300郎印海,贾永刚,刘宗峰,高振会,王鑫平,黄河口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38(4):640-646侯晓东,郭秀军,贾永刚,孟庆生,基于探地雷达回波信号获取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研究进展,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3):962-968贾永刚,侯晓东,郭秀军,单红仙,利用探地雷达确定土中污染物含量的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8,35(11):50-56常方强,贾永刚,孟祥梅等,波浪引起埕岛海域海床液化程度分区,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 28(2):37-43常方强,孟祥梅,刘景昆,何峰,贾永刚,黄河口埕岛海域土性特征的统计分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2008,28(6):35-42张建,常方强,贾永刚,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管道沉降量确定方法研究,海岸工程,(3):39-46贾永刚,常方强,孟祥梅等,黄河口埕岛海域海床波致液化模糊综合评判,《工程地质学报》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2008杨秀娟,贾永刚,远航,张建,张衍涛,冯春健,黄河口裸置管线对海床土影响范围实例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28(6):27-33黄河口海底裸置管线对海床土强度影响实例研究,杨秀娟,贾永刚,远航,张建,张衍涛,冯春健,海岸工程,2008,28(6)27-34单红仙,刘涛,陈友媛,贾永刚,波浪载荷导致黄河口潮坪沉积物垂向运移现场观测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8(16):216-222戴茜、单红仙、孟祥梅、夏欣、崔文林、贾永刚(通讯作者),基于电阻率测定海水悬沙含量试验研究,海洋学报,2008,30(5):137-142常方强,涂帆,贾永刚,Verhulst模型在预测软基路堤沉降中的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增1:3122-3126单红仙、秦昊、贾永刚,黄河三角洲堤前泥沙起动现场观测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7)5:825-828陈友媛、刘道彬、贾永刚、刘红军、刘小丽,生物活动对黄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扰动作用的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7)5:829-833许国辉、尹晓慧、王秀海,浅表土体强度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微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37)4:657-662贾永刚,董好刚,单红仙,刘小丽,许国辉,黄河口海床硬壳成因机制研究,岩土力学,2007,28(10):2029-2035陈友媛,刘红军,贾永刚,循环荷载作用下海床结构性土的液化渗流机理定性研究,岩土力学,2007(28)8:1631-1635张建民,单红仙,贾永刚,刘红军,许国辉, 黄河口快速沉积海床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固结过程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8)7:1369-1375郭秀军,张志阔,贾永刚,黄河口粉土的电性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岩土力学,2007,28(3):593-598贾永刚 栾海晶,振动导致黄河口粉质土物理力学指标与起动流速的变化,岩土力学,2007,28(6):1123-1128郑琳,崔文林,贾永刚,海洋倾倒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实例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07, 26(5):413-417纪大伟、杨建强、高振会、贾永刚,莱州湾西部海域枯水期富营养化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07, 26(5):427-430张珂,贾永刚,刘正银,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岩土力学,2007(28)2:0420-0422刘小丽,刘红军,贾永刚,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层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及液化特征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增1:1-7冯玉岩,郭秀军,贾永刚,魏丽,郭健,黄河口粉土层震动响应过程的电性变化反映,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增1:3271-3276孟庆生,楚贤峰,郭秀军,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技术在近海工程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3:1006-1010马志杰,孟庆生,贾永刚,循环荷载作用下黄河口海床土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中国水运,2007(7)4:68-70顾莹莹,高孟春,贾永刚,王延敦,李丹,海绵铁还原水中硝酸盐的初步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22(7):1-4董好刚,张卫明,贾永刚,循环荷载导致黄河口粉质土成分结构变异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2006,26(3):133-141刘红军,张民生,贾永刚,波浪导致的海床稳定性分析,岩土力学,2006,27(6):986-990贾永刚,杨秀娟,安英杰,透水与隔水夹层对粉质土液化影响试验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6,14(1):52-59单红仙,张建民,贾永刚,黄河口快速沉积海床土固结过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8):1676-1682单红仙, 段兆臣, 刘正银, 贾永刚,黄河口潮坪粉质土重复振动液化与效果研究,水利学报,2006,37(1):75-81周其健 贾永刚 马德翠,黄河口潮滩粉土体固结非均匀性研究,岩土力学,2006,27(7):1147-1152马安青,单红仙,贾永刚,陈勇,基于VB的高速公路工程地质信息查询系统的建立,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马安青,贾永刚,单红仙,王一谋,基于GIS贺兰山两侧沙漠边缘带近二十年来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6,25(6)33-39聂新华,郎印海,贾永刚.胶州湾河口沉积物中耗氧有机物的释放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06郎印海,聂新华,贾永刚.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土壤. 2006(38)2:23-28郭秀军,贾永刚,黄潇雨,基于电性变化进行黄河水下三角洲饱和粉土触变过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增):1-6单红仙? 孟祥梅? 贾永刚,振动导致黄河口海床渗透性变化研究,岩土力学,2005,26(增刊):73-78Guo Xiujun, Huang Xiaoyu, Jia Yonggang, Forward Model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lides with multi-electrode electrical method, Applied Geophysics(Journal of the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2005,2(1):14-21马媛,高振会,贾永刚(通讯作者)等,海上石油开采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实例研究,海洋学报,2005(27)5:54-59刘红军,王小花,贾永刚,乔社,张洪岗,黄河三角洲饱和粉土液化特性及孔压模型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5,26(增刊):83-87贾永刚,周其健,马德翠,生物活动对海床沉积物工程地质特征改造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5,13(1):49-56贾永刚, 史文君, 单红仙,许国辉, 郑建国, 刘红军,黄河口粉土强度丧失与恢复过程现场振动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5,26(3):351-358郭秀军,武瑞锁,贾永刚,李鸿江,不同土壤中含油污水污染区的电性变化研究及污染区探测,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402-406李鸿江,郭秀军,金春姬,贾永刚,魏丽,垃圾填埋场渗漏电学监测系统设计及室内模拟试验,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4):311-313郭秀军,贾永刚,黄潇雨等,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确定滑坡面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0):1662-1669贾永刚,霍素霞等,波浪导致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强度变化现场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4, 25(6):876-882金春姬,李鸿江,贾永刚等,电动力学法修复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5):341-345乔志香,金春姬,贾永刚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6):80-83许国辉,贾永刚,郑建国,刘媛媛,黄河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构造形成的水槽试验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3):37-40单红仙,刘媛媛,贾永刚,许国辉,水动力作用对黄河水下三角洲粉质土微结构改造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26(5):654-658贾永刚,王俊超等,差异水动力导致黄河口粉质土微结构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2004,22(2):177-184单红仙,秦建敏,贾永刚,青岛港木质高桩码头边形破坏监测与预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3): 1-7彭轩明,贾永刚等,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龙王庙滑坡群稳定性分析及整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贾永刚,付元宾等,水动力条件差异导致潮坪分形特征变化实例研究,海洋学报,2003, 25 (3): 59-67许国辉,单红仙,贾永刚,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中孔压变化实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 Vol. 33(1): 80-86霍素霞,许国辉,贾永刚,黄河三角洲土体非均匀性及对底坡微地貌形成影响,工程地质学报,2003, Vol. 11(2): 138-142许国辉,单红仙,贾永刚,风暴浪导致的黄河口水下土体破坏试验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 33(5):675-679郭秀军,刘涛,贾永刚等,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地球物理进展, Vol. 18, , 2003, 151-155王卫平,王东生,佘宗莲,陈宗团,贾永刚,青岛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UEGIS)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 Vol. 33(4): 587-594贾永刚,广红,GIS和SDSS在高速公路选线之中的应用,地球科学,2001,26(6):1~8.单红仙,贾永刚等,波浪诱发的黄河口水下斜坡失稳破坏研究,地学前缘,2001,,贾永刚,刘红军等,苏丹膨胀土工程地质研究,清华大学学报, 2000 博士后研讨会增刊(EI), 70-73许国辉,曹雪晴,常瑞芳,贾永刚,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地貌形成机制探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 Vol. 20, 66-70贾永刚,单红仙,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失稳破坏研究,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 , 1-5贾永刚,方红琪,青岛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 ,45~52贾永刚,方鸿琪,青岛城市地质环境工程适宜性系统分析,地球科学,1999,, ,1~8贾永刚,孙永福等,胶州湾工程地质环境评价与区划,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 ,121~126贾永刚,刘红军,青岛城市地质环境系统稳定性研究,环境地质研究,第四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176~180刘红军,贾永刚,深基坑支护设计弹性抗力有限元法,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9,, , 309~313刘红军,贾永刚,探地雷达在大范围场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苏丹喀土穆炼油厂为例,工程勘察,1999,,69~71贾永刚,谭长伟,地质环境特征及工程适宜性与选择性分析,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7,, ,212~217单红仙,贾永刚,青岛第四纪沉积物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勘察,1997,,19~22贾永刚,单红仙,青岛地质灾害研究,海洋科学,1996,,52~55孙永福,贾永刚,青岛保税区软土地基强夯处理,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6,, ,84~90贾永刚,孙永福,胶州湾环境与工程建设,海岸工程,1996,, 贾永刚,单红仙,三峡及邻区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海洋科学,1995,,36~40贾永刚,单红仙,崂山旅游区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分布研究,海洋科学, 1995,No1,64~67贾永刚,贾信远,方志海,青岛地铁沿线花岗岩风化规律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368~374.贾永刚,青岛地铁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探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增刊,3~8.贾永刚,三峡及邻区上限发震水平预测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3,,增刊,68~75.贾永刚,三峡及邻区潜在震源预测,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2,,,90~96.贾永刚,三峡及邻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成因,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34~38.贾永刚,沈渭铨,黄河三角洲前缘的短周期内波,.赖特,杨作升,.博恩霍尔德等(译文),河口沉积动力学研究文集(一)黄河口水下底坡不稳定性,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125~132.薄景山、贾永刚,论仙女山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及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江三峡工程专集),1988,25~31.薄景山、李同录、贾永刚,水库地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江三峡工程专集),1988,54~59.谭周地、李同录、刘树田、贾永刚、薄景山,长江三峡水库库首区断裂壤中汞气分布特征及断裂活动性分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长江三峡工程专集),1988,18~24.

[1] 陈仁朋,许伟,汤旅军,陈云敏,地下水位及电导率TDR测试探头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77-82.[2] 朱斌,陈仁朋,罗军,陈云敏. 低速运动船只撞击埋置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海洋工程,2008, 26(2):17-25[3] 谢海建, 陈仁朋, 陈云敏, 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污染物在半无限黏土中的一维扩散解,岩土工程学报,2007, 29(9): 1404-1408[4] 谢海建,陈仁朋,陈云敏,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溶质在有限厚度粘土中的一维扩散解,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 376-383.[5] 胡琦, 陈仁朋, 陈云敏, 梅德庆.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的优化设计, 动力工程, 2007, 27(3): 327-331[6]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29(6):824-830.[7]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676-683.[8] 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7,20(2): 7-12.[9]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7,29(3): 436-441[10]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06, 19(6): 1-6.[11] 戴宏伟 陈仁朋 陈云敏 地面新施工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3):312-316.[12] Chen RP, Daita RK, Drnevich VP, Kim DH. Laboratory TDR monitoring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 in lime kiln dust stabilized clayey soil.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28(2), 249-255[13] 许峰,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9(9): 1393-1399.[14] 芦森, 陈仁朋, 陈云敏, 王常晶. 打桩振动对邻近新浇筑混凝土的影响, 中国市政工程.2005, 1: 68-70.[15] 吕凡任, 陈仁朋, 陈云敏, 应建国. 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压和抗拔特性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3): 99-105.[16] 陈仁朋,贾宁,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23): 4358-4367.[17] 陈仁朋,许峰,陈云敏,贾宁. 软土地基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18( 3), 7-13[18] 陈仁朋, 周万欢, 王宏志, 陈云敏. 用DQM求解成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 计算力学学报,2005, 22(3 ): 310-315,329[19] 贾宁,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杨少华,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岩土工程学报,2004,26(6):755-760[20]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 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 2004年10月,3541-3546.[21] 林政,陈仁朋,陈云敏,许峰. 一种现场测定地基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的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 :505-510.[22] 王宏志, 陈仁朋. 周万欢. 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DQM解. 水利学报,Vol,, 8-15,2004年4月.[23] 王仕方,陈仁朋,陈云敏. 预制桩可打性的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3年11月,P:657-663.[24] 陈仁朋, 凌道盛,陈云敏.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10月,Vol. 36, , 89-94[25] 陈赟、陈仁朋、陈云敏. TDR边坡监测系统的计算模型和试验初探. 工业建筑, 2003年8月,,,33-36.[26] ZHU Bin(朱 斌), CHEN Ren-peng(陈仁朋), CHEN Yun-min(陈云敏). Transient response of piles-bridge under horizontal excitation.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 4(1): 28~34.[27] 陈仁朋、梁国钱、余济棠、陈云敏. 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地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6): 668-673.[28] 朱斌、陈仁朋、陈云敏、王宏志. 埋置框架的横向动力特性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2002,15(4): 425~429.[29] 余云燕、陈仁朋、陈云敏、胡亚元,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桩基质量综合评定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5,,2002年4月,68-71[30] 陈仁朋、陈磊、陈云敏,基底不透水条件下埋置基础沉降的Biot固结理论解,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7-21[31] 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11月,686-691[32]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设计方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11月,618-622[33] 金振奋、陈仁朋、凌道盛、陈云敏,群桩地基中应力及变形规律数值分析,工业建筑,第31卷,第10期,2001年10月,37-42[34]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土地基码头的加固及堆载试验分析,港工技术,,,2001年9月,34-37.[35] 陈仁朋、陈云敏、蔡袁强,粉砂性土体中基坑开挖工程实践,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9月,90-95.[36] 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振动工程学报,Vol. 14,,2001(2):215-219[37]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粘土地基中码头桩基的受力分析,工业建筑, ,2001(4):46-47[38] CHEN Ren-peng HU Yayuan CHEN Yun-min, Determing driving resistance with rebound of pile-top during pile driv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 , 2001(4):121-240[39] 陈仁朋、陈云敏、李琪、童建国,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3 ,2001(3):235-238[40] CHEN Ren-peng CHEN Yun-min LING Dao-shen, Analysis of vertical pressure on buried pipeline with case 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P:414-420, 2000(10)[41] 陈仁朋、陈云敏、吴世明,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浙江大学学报,1997(9),, 增刊,P:253~256[42] 陈仁朋、陈云敏、宣伟丽、吴世明, 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及其在基桩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1998(9),, P:373~377[43] 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 Weele,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桩端土的静阻力,岩土工程学报,1997(11),, P:16~21代表性国内外会议论文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技术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5-17日,主编:高广运,P:1-7 (专题报告)陈仁朋,张延红,王进学,陈云敏. TDR技术在监测土体污染中的应用,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重庆,2007年11月1-4日,725-729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孔卫国,TDR测试系统理论模型及应用,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343-349,北京,陈仁朋,龚建,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 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99-604陈仁朋,陈云敏,黄海丹,群桩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72-577陈云敏、陈仁朋、卢森. 软土地基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几个土力学问题,城市地铁建设与环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高级技术论坛(2002年12月18~20日,杭州),主编史佩栋,165~177.陈仁朋、陈云敏、梁志刚等,TDR测试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应用,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杭州:2002年11月17日至19日,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金振奋、陈仁朋、陈云敏,轴对称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07~510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多相介质波动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发展,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41~544

土木工程学报创刊时间是

土木工程专业的顶刊有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工程地质学报。国内高质量期刊有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北大核心、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类学术期刊。1983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创刊,2011年,更名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据2018年5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共出版文献2757篇、总被下载501751次、总被引21250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5月《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委员13人,编委45人。

土木工程专业定义:

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主要工程设施包含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堤坝、矿井等。

投稿北大核心《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发表经验分享 期刊简介: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本刊是以城市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为主、同时兼顾城市科学相关领域的自然科学核心刊物。主要栏目:结构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交通运输工程、城市环境科学以及城市建设工程管理。

国内的话力学杂志有《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等。给lz一些国际的期刊。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刊名 原文名 创刊年 附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Ma 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 《热应力杂志》(美)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1978 美国 Hemispheres Publishing Co. 《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1966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65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多相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1973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英)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1972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国际热与热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Flow 1979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Ltd.《国际地震工程与土壤动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oil Dynamics1981 英国 CML Publications《工程断裂力学》(英)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杂 志》(英)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Vessels Piping 1973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 (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Engineering 1969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英)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78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疲劳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1979 英国 IP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及地 质力学文摘》(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iningScienc Geomechanics ABSTRACTS 196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水利》(法) La Houille Blanche 1902 法国《理论与应用力学杂志》(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Le) 1962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Gauthier-Villars《工程师文献》(联邦德国) Ingenieur-Archiv 1929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奥地利) Rock Mechanics Rock Engineering1929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固体力学文献》(荷兰) Solid Mechanics Archives 1976 荷兰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应用力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机方法》(荷兰)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72 荷兰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荷兰)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原名为Journal of Industrial Aerodynamics,1980年改为 现名)《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65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水利学研究杂志》(荷兰)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963 荷兰International Assi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荷兰)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luid Mechan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波动》(荷兰) Wave Motion 1979 荷兰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195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ubuca 1957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MECHANIC A SINICA,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力学译丛》(中国) 1964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力学进展》(中国) 198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用力学》(中国) 198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固体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80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员《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80 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力学》(中国) 1980 《上海力学》编辑部 《爆炸与冲击》(中国) 1981 《爆炸与冲击》编辑部 《振动与冲击》(中国) 1982 《振动与冲击》编辑委员会《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1983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报》(中国) 1981 《数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实验应力分析学会会报》 (美)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Analysis 1943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实验力学》(美)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61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结构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1972 美国Marcel Dekker Ine.《流变学杂志》(美) Journal of Rheology 1957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 《液压与气体力学》 (美) Hydraulics Pneumatics; Magazine of Fluid Powerand Control Systems 1948 美国Penton/IPC 《流体物理学》(美) Physics of Fluids 1958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流体力学年评》(美)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969 美国Annual Review Inc.《应用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AppliedMechanics 1935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实验应力分析学会年度春 季会议录》(美) Proceedingsof the SESA Annual Spring Meeting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聚合物科学杂志》(美)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46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生物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Engineering 1977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复合材料杂志》(美)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967 美国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流体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FluidsEngineering 19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工程力学组杂志》(美)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 Mechanics Division 18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自动车工程师学会汇刊》 (美) SAE Transactions 1906 自动车工程师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船舶研究杂志》(美) Journal of ShipResearch 1893 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协会 (Society of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志》 (美) AIAA Journal 1930 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苏联流体力学研究》(美) Fluid Mechanics-Soviet Research 1972 美国 Scripta Publishing Co. 《流体动力学》(美) Fluid Dynamics 1966 美国 Plenum Publishing Co.《伦敦皇家学会会报,A辑: 数学及物理科学》(英)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A: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 辑数学与物理科学》(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SeriesA:Mathematical Physical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887年(第178卷)起分A,B两辑出版《力学研究通讯》(英)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7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生物流变学》(英) Biorheology 1963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生物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材料科学杂志》(英)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6 英国 Chapman and Hall Ltd.《应变》(英) Strain 1964 英国应变测量学会 (British Society for Strain Measurement)《工程设计应变分析杂志》 (英)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Design 1965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td.《力学研究》(英) Research Mechanica 1980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计算机与结构》(英) Computers Structures 1971 英国 《计算机与流体》(英) Computers Fluid 1971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 《水力气体机械动力》(英) Hydraulic Pneumatic Mechanical Power 1955 英国Trade Technical Press Ltd. Ltd. 《飞机工程》(英) Aircraft Engineering 1929 英国 Bunhill Publications Ltd.《航空季刊》(英) Aeronautical Quarterly 1949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航空杂志》(英) Aeronautical Journal 1897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星际航行学报》(英) ActaAstronautica 1955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c.《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echanics1958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 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d《理性力学与分析文 献》(联邦德国)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1957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流变学学报》(联邦德国) Rheologica Acta 1958 联邦德国 Dr. Dietrich Steinkopff Verlag 《流体力学实验》(联邦德国) Experiments in Fluid 1983 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 《油压力学与气体力学》 (联邦德国) Olhydraulik und Pneumatik 1957 联邦德国 Krausskopf Verlagsgruppe 《数学生物学杂志》(联邦德国)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74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联邦德国) Warme-und Stoffubertragung 1968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法国流变学小组手册》 《通报》(法) Cahiers et Bulletin du Groupe Franais de rheologie 1965 法国《法国科学院会议周报,A-B辑:数理科学》(法)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L’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A et B:”Sciences Mathematiques,SciencesPhysiques” 1835 法国 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应用力学纪事》(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Appliquee 1977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 《力学》(意) Mechanica 1966 意大利 Pitagora Editrice《力学学报》(奥地利) Acta Mechanica 1965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弹性体杂志》(荷) Journal of Elasticity 1971 荷兰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天体力学》(荷) Celestial Mechanics 1969 荷兰 Publishing Co.《工程数学杂志》(荷)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1966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材料力学》(荷)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981 荷兰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澳大利亚地质力学杂志》 (澳) The Australian Geomechanics Journal 1971 澳大利亚《加拿大航空与空间杂志》 (加) Canadian Aeronautics SpaceJournal 1955 加拿大,1962年改为现名,1955~1961年刊名为:Canadian Aeronautics Journal.《核工程与设计》(瑞士)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65 瑞士Elsevier Sequoia . 《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 (民主德国) ZAMM-Zeitschrift fur Angewandt Mathematikund Mechanik 1921 民主德国 Akademic-Verlag 《理论与应用力学》(波兰) Mechanika Teoretyczna i Stosowana 1964 波兰 PWN 《工程汇刊》(波兰) Rozprawy Inzynierskie 1953 波兰 PWN 《力学文献集》(波兰) Archives of Mechanics 1849 波兰 PWN 《罗马尼亚技术科学杂志, 应用力学辑》(罗) Revue Roumaine des sciencesTechniques,Serie Mecanique Appliquee1956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应用力学研究》(罗) Studii si Cerctari de Mecanica Applicata 1942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日本应用力学全国会议 录》(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3 日本中央科学社 《材料》(日)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1952 日本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日)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 1935 日本机械学会 《土木协会论文报告集》(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44 日本土木工学会《日本造船协会志》(日)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Naval Archiects of Japan 1915 日本造船协会《流体工程学》(日) 流体工学 1965 日本产业开发社(原名:学, 1965~)《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1967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力学研究所报告 1967 日本力学研究所《日本流变学会志》(日) 日本一学会志 1973 日本流变学会《应用数学与力学》(苏联) 1936 苏联《苏联科学院通报:固体力 学》(苏) 1966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磁流体力学》(苏) 1965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燃烧与爆炸物理学》(苏) 1965 苏联《应用力学与物理学杂志》 (苏) 1960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应用力学》(苏) 1955 苏联《复合材料力学》(苏) 1965 苏联《建筑力学与建筑物计算》 (苏) 1959 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通报》(美) 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n 1969 美国 Allerton Press Inc (译自俄文) 《得克萨斯大学巴尔科研究 中心年报》(美) Annual Repoet-Balcones Research Center, Texas at Austin 美国《剑桥哲学会数学汇刊》(英) Re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7 英国Cambridge ,1977年改为现名,1843~1976 年名为Proceedings of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力学与应用数学季刊》(英)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48 英国 《流体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56 英国 Cambridge 《应用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Reports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 1952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报告》 ISAS (Institute of Space Aeronautical Science,Univ. Tokyo) 日本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 《布加勒斯特乔治乌德治工 学院通报:力学辑》(罗) Buletinul Institutului Politehnic“Gheorghe Gheorghiu-Dij” 1949 罗马尼亚《列宁格勒大学通报: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类》(苏) 1946 苏联《莫斯科大学通报:数学力学类》(苏) 1946 苏联《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数学,力学》(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文摘━流体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 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一般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弹性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数学文摘》(美) Mathematical Reviewswith Index toMathematicalReviews 1940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冲击与振动研究辑要》(美)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 1969 美国冲击与振动情报中心《流变学通报》(美) Rheology Bulletin 1937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Physics《应用力学文摘》(美)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1948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地震工程文摘杂志》(美) Abstracts Journal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6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工程索引》(美)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 1884 美国 Engineering Index Inc.《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汇 刊》(美)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ing 1852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科学引文索引》 (美) Science Citation Index 1961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土木工程水利文摘》(英)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sAbstracts 1968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流变学文摘》(英) Rheology Abstracts 1940 英国 Pergamon Press《固体-液体流文摘》(英) Solid-Liquid FlowAbstracts 1973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Research Association《工业空气动力学文摘》(英)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Abstracts 1970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流体动力学文摘》(英) Fluid Power Abstracts 1965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文 摘》(英) ICE Abstracts 1972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1974 年改为现名(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文摘通报,第130辑:数学, 物理,光学,声学,力学, 热学》(法) Bulletin Signaletique du 130 hysique Mathematique, Optique, Acoustique, Mecanique, Chaleur 1961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机 械工学编》(日) Currdnt Bibliography on Science Technology 1975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文摘杂志:力学(综合本) 》(苏) 1953 苏联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与实践》(中国) 1979 《力学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美国物理学杂志》(美)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33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 索引序列
  • 土木工程学报增刊查询
  • 土木4区sci与土木工程学报
  • 韩国土木工程学报
  • 岩土工程学报增刊的含金量
  • 土木工程学报创刊时间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