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自由起源于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以及1791年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它是基于西方民主与人权观念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项重要权利在日本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曲折历程.这一艰难历程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的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新思想和新制度来临之际,旧的文化必然极力抵制,从而产生两种文化的斗争.虽然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如果新制度获得有效的实施,新文化仍有可能逐步取代旧文化.新闻自由最终获得了日本社会大众和部分统治层的接受与认同,并为明治宪法与和平宪法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新闻自由;明治宪法;和平宪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80(2007)04-0001-05新闻自由是构成民主法制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民主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政治权利.然而,新闻自由虽然对保障公民权利及民主社会至关重要,由于它同时意味着"限制和约束国家任意使用权力压制人民意见的表达"[1],而在其诞生之初就受到普遍抵触.就日本而言,由于历史上长期实行封建专制,普通臣民不可能与特权阶级共享同样的信息与情报,更不可能拥有新闻自由的政治权利.19世纪中叶,日本受到西方先进文明的挑战,新闻自由随着西方的炮舰一同进入日本,为自由民权运动的发展和日本立宪改革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明治宪法的大部分时期,新闻自由作为民主势力发展的重要武器,成为立宪运动的"助推器".1945年,随着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新闻自由随着占领军进行的民主改革而重新获得了活力.在民众与在野党的推动下,它逐渐发展成为与立法,行政与司法并列的"第四权力",为塑造日本人的近代宪政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今,重大的政治决策或政治决定已经不能完全脱离新闻媒体和国民的关注而孤立进行,在野党也需要利用它去遏止自民党的一党控制.如果离开了新闻自由,立宪文化要素不可能充分发挥遏制传统专制的力量,更不可能在日本的土壤中成活并发扬光大.一,立宪运动的"助推器"———新闻自由的勃兴虽然日本的出版业早在江户时代就开始出现,但是政府频频颁布取缔出版物的禁令.日本最早的禁令最早可以追溯到1673年[2].到了幕末时期,幕府仍然垄断了很多与其特殊利益相关的情报,而仅通过"御触书"的法律形式,公示那些即使普通民众了解也无妨大碍的消息[3]年,美国准将培里指挥的以蒸汽为动力的"黑船"舰队驶入东京湾,标志着日本遭遇到了新的民族危机.在危机的剧烈冲击下,幕府已经不能依靠传统的权威维持既有统治,同时也不能再垄断对外的情报和信息.应强烈要求了解海外信息的需要,幕府于1862年1月发行了《官板巴塔维亚新闻》的翻译报纸,这成为日本报纸的开端[3]15.然而,幕府仍然从各个方面控制着报纸.在早期发展阶段,报纸虽由民间人士主持,但是发行等事业均受到幕府的控制,报纸仍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向民众发布政情的"御触书"的作用.因此,当报纸这一近代文明的产物初到日本之时,作用相当于"政府公告".1868年,日本历史上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政治改革———明治维新.这场重要的政治改革为新闻自由在日本的生根发芽奠定了基础.尽管新政府对报纸与出版采取了严厉的取缔政策,但仍然无法阻挡新闻自由的勃兴①.1872年前后,日本首次形成了"言论自由的黄金时代"[4]139.各家报纸百家争鸣,竟相发表对时势的描述.它们为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报纸的转型奠定了基础.1874年,以民权运动家板垣退助,江藤新平等起草收稿日期:2007-06-08作者简介:魏晓阳(1971-),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史和媒体法.第22卷第4期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8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Edition)【传播法论坛】的《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发表于左院御用报纸《日新真事志》上[5],标志着自由民权运动的开始.随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很多持反对政府立场的民权派报纸诞生,同时,很多既有的报纸也开始转向反对政府,报纸从此成为自由民权运动和政党宣传政治主张,扩大政治影响的重要武器之一,报纸的性质也完全转化为表达政治性或社会性立场的言论机关[3]58.报纸还被政党视为同政府作战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如自由党在其机关报《自由新闻》于1882年发行时发表了如下的《发行要旨》:"政党如果没有报纸,就如同军队没有武器一样,拿什么来征服敌对政党,向社会扩充势力呢 "[5]7曾对政府立宪发生积极促进作用的政府腐败事件———北海道事件———就是由民权派报纸《东京 横滨每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首先揭发出来的[6].在新兴的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下,曾经对立宪持消极态度的政府终于与其达成了逐渐向立宪政体过渡的妥协案,天皇也于1875年4月14日年发布了《渐次建立立宪政体的诏书》,宣布设立元老院,逐渐建立国家的立宪政体.从此立宪在日本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如果说自由民权运动充当了日本立宪过程的"助推器",那么作为自由民权运动的"旗手",曾强有力地协助政党开展独立宣传和组织活动的报纸则对日本的立宪过程功不可没.政党机关报之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遭到了政府的镇压.1875年,政府制定了报纸条例,扩大了禁止刊载事项的范围,大幅度限制了新闻自由:规定对"政事,法律之记载,不得妄加批评"(第11条),"政府官员,衙门公务或有关外交事类,虽细琐之件,亦禁止私自揭载"(第15条),这一新闻法成为"日本新闻史上最残酷的镇压法规".[7]59政府同时公布了《谗谤律》,新设"皇族不敬罪","官吏侮辱罪",很多报纸屡屡被停止发行.然而,政府的镇压最终不但没能阻止舆论的导向,反而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因镇压被投入监狱的人反而被视为英雄[3]68.持反对政府立场的报纸仍然占居多数.政府的一些高官人士如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又改用"怀柔"政策,反过来拉拢报界人士.很多报界知名人士由此进入元老院或外务省等政界,报社俨然成为选拔官吏的"龙门"[3]年起,日本报业从官报时期进入了政党办报时期[7]57,作为全体国民性的政治运动纲领性要求,言论自由也于同年由立志社首次提出②[4]128.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初期的新闻自由斗争已获丰硕成果,报业在政治上已取得相当地位[8].另外,一些提倡中立和以娱乐为中心的报纸得以避免政府的镇压而残留并进一步发展起来.如以"独立不羁"为编辑方针,由福泽谕吉创办的《时事新报》,以"公平无私"为宗旨的《朝日新闻》巧妙地避开了政府的镇压而得以生存.在制定明治宪法之前,新闻自由继续受到了民间制宪力量的热心拥戴.筑前共会宪法草案第35条规定:为保证国民自由发表言论,可事先接受检查,并印刷公开发表其思想与理论,但是要对国宪与法律承担责任[9]234.交询社第70条规定:日本国民如不妨害国家安全或不诽谤诬陷他人,有发表其意见和出版公布的自由[9]260.植木枝盛草案规定:日本人民有思想的自由(第49条);日本人民有表达言语的自由权(第51条);日本人民有发表议论的自由权(第52条);日本人民有记录其言语并印刷公之于众的权利(第53条);如政府恣意违背国宪擅自剥夺人民自由权利,损害建国之旨趣,日本国民有权颠覆其并建立新政权(第72条)[9]282-284.另一方面,此时的新闻自由虽然还没有得到司法机构的有效保护,但是其发展令统治层也不得不对其重视.早在1880年元老院的第3次草案中就对其予以一定形式的认可,其中的第3篇第12条规定:国民可以以文字印刷的形式将其意志公布于众,但是不能违反法律;国民有集合团结的权利,但是其限制受法律规定[9]年,伊藤等人草拟的夏岛草案出台时,也将"日本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印刷,集会及结社自由"规定为臣民的权利[9]585.该草案经枢密院审议时,获得了统治层的多数支持.第一次审议时,传统保守势力的代表森有礼首先就"臣民的权利与义务"一章提出了尖锐的反驳意见.他认为:"'臣民的权利义务'应改为'本分'……臣民对天皇只有本分和责任而无权利."[9]601森有礼之所以提出这一修改意见,是因为他坚信"将国民视为家仆"的传统思想是不可撼动的.伊藤博文用立宪思想予以反击:"创立宪法的精神内容第一就是指限制君权,第二是保护臣民的权利.因此,如果宪法不明记臣民的权利,而只规定责任,就没有必要制定宪法.无论什么样的国家,如果不保护臣民的权利,也不限制君主的权力,而只规定臣民有无限的责任,君主有无限的权力,那么这样的国家被称为君主专制国家.服兵役,纳税是臣民的本分,而享有财产,言论集会自由就很难说是臣民的本分,所以应将权利与义务加以区别."[9]602伊藤的反驳充分反映了其超前的宪政意识,同时他的主张获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二人的辩论最终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否定了森有礼的意见,包2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括新闻自由在内的言论,著作印刷自由最终进入明治宪法文本.二,明治宪法———新闻自由的有限保障新闻自由作为权利能够进入明治宪法并非偶然,它与当时的日本经济,社会与政治情况密切相关.首先,"黑船"事件的冲击使日本人开始向世界广求知识.言论自由论也由那些热衷于吸收欧美先进国家文化的开明官吏或留学生引入.律田真一郎翻译的《泰西国法论》是日本最早引进有关言论自由的文章,相关文章的翻译及介绍都为新闻自由的发达提供了文化启蒙[4]128.其次,日本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发展为新闻自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明治维新所打破的封建旧秩序的解体及全新的政治改革从不同程度上释放了民主力量的发展.之后自由民权运动的兴盛又使报纸及新闻自由最终从"探国民之实情,知世间之真相"的"望远镜"发展成为人们争取权利的武器.在言论自由最初引入日本时,并不被视为确保经济和政治利益,由人民争取权利的手段,相反被视做用来保证全社会———政府和人民———的调和及"活跃"的自主独立发展,为了"缓和人情,睁开双眼,看他人所长",为了"帮助人们交流","一国文明之发展,汇集众人之智慧"[4]130.而现在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民主力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民主势力的积极推动下,它终于作为臣民的基本权利走进了宪法.新闻自由不仅成功走进了明治宪法的文本,还为明治宪法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新闻媒介所具有的公开信息的特殊功能为政治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公正发挥了独特的功效.1889年2月11日,明治宪法颁布典礼举行时,东京有10大报社作为总代表参加了典礼仪式.之后,各报社利用各种方式对该典礼进行了全程报道.例如,《东京日日》报纸在宪法颁布的上午十点之前就以号外的形式率先公布了全文,远在大阪的《朝日新闻》也不惜花费巨资以当时最先进和昂贵的电报通讯形式公布了敕谕和宪法全文,其他报社也都不惜代价利用当时先进的通信设备(电报,电话和铁路等)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报道[3]141-142.宪法颁布之后,很多报纸还以社论的形式对宪法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说③.1890年的第一届国会召开之际,很多大的报社向国会成功争取到了及时报道议会决议情况的权利,并旁听以后的历届议会,对会议情况加以详细报道[10],立法过程因而得到相当程度的公开.其次,报纸直接参与护宪运动,促进宪政发展的作用甚至可与当代报纸发挥的功能相媲美.例如,日本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拥护宪政运动都有报社的直接参与.1913年1月第一次护宪运动期间,西园寺内阁由元老策划而导致垮台.之后,各地共155个报社,344名记者组成了拥护宪政同志记者会,发起了"拥护宪政,打倒阀族"的运动.他们以"打倒桂内阁","督励议院"为目标,并取得了一定胜利④.1913年底,由各报社公开派出的记者组成的"刃伤记者联合会"以西门子公司向海军行贿事件为借口,展开了打倒山本内阁的活动,同样取得了胜利.第二次护宪运动的1924年1月,各报社频繁召开新闻记者大会,纷纷发表声明,主张早日实现普选.如东西十五社于1923年12月27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我们的主张是,无条件废除纳税资格的限制,立刻实行一般的普遍选举".[5]42报社的活动在最终促进违反宪法原则的清浦奎吾内阁垮台和日本历史上第一届政党内阁诞生的同时,最终也有利推进了普选法的通过.、最后,新闻自由曾在一度时期打破了政府与媒介相抗争的二元对立模式,形成了由司法审判,政府与媒介相制衡的三元解决模式.新闻媒介不能由政府的恣意行政来控制,即使政府不满意其做法,也需起诉法院,由法院来解决⑤.该模式虽然因第2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告解体,但是近代宪政制度为新闻自由做出的司法保障的尝试为日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我们也应当注意,言论自由等权利的争取与实施过程也是备受束缚的过程.它虽然作为臣民的权利成功进入宪法,但是有苛刻的前提条件.明治宪法第29条规定:日本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印刷,集会及结社自由的权利,第8条还规定了政府"可运用天皇紧急敕令,不经国会同意,限制报纸的言论及报道".第29条中规定的"法律"其实就意味着报纸条例,保安条例,出版条例和集会条例的"言论四法",它们都与是宪法原则相违背,严重约束新闻自由的法律.在明治宪法尚未实施之前,它们就如紧箍咒一般牢牢控制了新闻自由的进一步发展.在明治宪法实施之后,新闻自由同样受到政府的严厉控制,同时随着法西斯在日本的发展,新闻自由成为军部专制势力的工具.三,新闻自由的战后重生1945年8月14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同盟国军队进驻日本.此后,美国以盟国的名义,取得了单独占领日本的特殊地位.《波茨坦宣言》第10条阐明了日本新闻领域的改革方针:"日本国政府应排除一切障碍,在日本国民之间恢复和加强民主主义的倾向.应确立言论,宗教,第22卷第4期魏晓阳:日本新闻自由的百年历程3思想的自由及对基本人权的尊重."该方针的确立成为日本战后新闻领域改革的主旨,新闻自由也重新在日本获得再生.在明治宪政的后期,法西斯军部对新闻自由采取了严格控制,使新闻自由最终成为其控制的工具.然而,新闻自由曾作为国民争取权利与政党扩大政治影响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它与传统保守政治势力做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立宪政治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功效.因此,新闻自由在日本是有一定历史根基的.当占领军进行一系列新闻领域的改革时,新闻自由取得了空前的进步.1945年9月到10月,占领军司令部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针对日本新闻改革事宜的7个重要文件,要求日本政府停止,禁止对报纸,出版,广播,电影等大众媒介的审查和其他一切管束,废除言论管制,撤消对新闻,电影,通讯的一切限制法令⑥.其中,10月4日的命令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并立即终止"所有限制"思想自由,宗教自由,集会和言论自由"的法律,必须允许"对天皇,帝国制度以及日本帝国政府的不受限制的讨论",释放所有根据这些法律所关押的政治犯,取缔所有参与压制政治和公民自由的组织(包括特高组织,情报局等),并罢免所有曾参与实施这些法律的官僚和警察.因为该项命令是对明治宪法体制下新闻自由观念的革命性冲击,自然遭到了日本政府的反抗,内阁还试图以辞职为要挟.然而,占领军司令部并没有就此放松对新闻领域改革的力度,反而更换新一届内阁继续改革.10月6日,占领军司令部又继续发出"废止日本政府对电影业的控制"的备忘录.1946年2月26日,发出了"关于禁书及其他被禁出版物"的备忘录.在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占领当局还于1946年1月对报业机构进行了整肃,规定凡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在日本报社任社长,编辑局长等职务的人,均在被整肃之列.结果,有351名报社社长和主要领导人被解除了职务[7]109.需要注意的是,占领军的这一改革虽然遭到日本政府的抵抗,却顺应了日本新闻界自身的需求, 日本新闻领域内部也开始行动起来.1946年7月3日,由全国100多家主要传播机构共同加盟组成的日本报纸自律性组织日本新闻协会成立,旨在建立"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籍以保护新闻自由.它于7月23日发表了《新闻伦理纲领》,此纲领规定了日本新闻进行自律的原则,成为日本新闻界延续至今的"宪章".纲领表明了对新闻自由的主张:"除有损于公共利益和受到法律禁止的场合,报纸有报道,评论的完全的自由,对禁令批判的自由也包含其中.这一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必须彻底维护"(第1条),"个人主张自由之同时,亦宽容他人主张自由之民主主义原理,在新闻编辑上应予明白反映.对于自己主义,主张相左之政策,亦给予同等篇幅之介绍,报道,如此宽容,正是民主主义报纸之基本特质."(第5条).在占领军与日本新闻机构的努力下,1946年11月3日制定的《日本国宪法》成功地为新闻自由的确立和保障提供了最高的法律规范,其中第21条规定"保障集会,结社和言论,出版及其他一切表达的自由.不得对之进行审查",第2款还特别规定绝对禁止检查,即事前制止.1947年占领军最高司令部酝酿通过电波三法:电波法,广播法,电波监督管理委员会设置法,确立了"广播应当独立于政府,政党;确立广播自由,不偏不党"的原则,同时设立自治的电波管理委员会对广播进行指导.这一改革遭到了日本政府的反对.他们要求自己控制广播权.麦克阿瑟亲自写信给吉田茂总理,要求坚持原来的意见,并进一步增强委员会的独立性.日本政府只有被迫接受[11]37.民营商业广播和电视由此相继诞生,大众传播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占领军司令部的大力推行下,战前饱受摧残的日本新闻业又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复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占领军司令部对其他领域的改革意见都是先向日本政府发出,既而由政府施行的;而对于新闻领域的改革,却是由占领军司令部亲自,直接部署的[11]9.因此,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改革, 日本新闻领域的改革更为彻底,并由此奠定了战后日本新闻自由确立的坚实基础.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最高司令部的占领政策向间接方式的转变,很多新闻机构,包括曾在战时为推进政府的措施出过力的日本广播协会也同其他日本统治机构一样得以保留.它们为战后新闻自由的发展设置了相当的障碍.新闻自由在日本发展的百年艰难历程带给人们的深思是深远的.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和自然进化类似,文化的进化过程也存在着基本单元,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基因"(culturgen)[12].文化是所有共享文化基因的认知和行为过程之结果.和自然基因进化类似,代表不同观念的文化基因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某个"文化基因"是否能在一个陌生的社会里生存下来并发扬广大,取决于这种文化是否能在和其它文化基因相互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人的接受和认同.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多数人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特定文化的用途,因而即使特4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8月定文化基因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全新的,只要它被允许和其它现存的文化基因平等竞争,它仍然可能通过社会接触和实践而确立自己的地位.新闻自由作为权利的西方民主观念作为西方宪政文化中的"文化基因"而由外压随"黑船"一同登陆日本列岛,便开始了与日本传统"文化基因"相互竞争的历程.部分由于简单的"拿来主义"与功利主义,也部分由于日本统治层精英的先进意识,这些"文化基因"被允许和日本既存的"文化基因"平等竞争.尽管竞争的历程艰难而曲折,但不能否认的是,新闻自由最终获得了日本社会大众和部分统治层的接受与认同,并为明治宪法与和平宪法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收版费。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投稿需要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市场上不收而且不同的期刊收取的版面费也各不相同。根据一般杂志社版面费来看:省级期刊:800元到1500元一版,核心期刊一般2000元一版起。仅供参考。
四川理工学院坐落在享誉国内外的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四川省自贡市,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65年,其前身是原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分院,具有40年本科办学历史。1994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四川理工学院。校园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四川省园林式单位”。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具有自己鲜明特色和优势,以工学为主,理、工、管、文、经、法、教育学、历史学相结合,以本科教育为主,具有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多层次办学体系的多科性大学。学院现有汇东校区、邓关校区和营盘校区三个教学区,设有17个教学系、基础教学部和成人教育学院。共有八个学科门类60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发酵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应用化学、化学工艺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已经建成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食品、机械工程、管理工程五大优势专业群。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教师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5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0余名,留学回国人员40余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及省、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12名。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学院现代化教学、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齐备,是四川省“一号工程”建设基地和四川省电子信息类、化工类、机械类、生物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建设基地,建有校内实习工厂、专业基础实验室40余个,并在国家大中型企业如泸州老窖集团、五粮液集团、泸天化集团、鸿鹤集团、东方集团等建有20余个教学实习基地。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000万元,图书馆藏书近170万册,拥有电子阅览室、图书情报检索系统、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网络信息畅通。学院主办了《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经济研究》(英文版)和《四川理工学院报》等刊物、报纸。学院拥有人工智能、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15个研究所(室)。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及省级以上重点或攻关项目20项,公开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占45%以上,被国际著名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论文140余篇,申请专利25项,鉴定科技成果40多项,30多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含教学成果)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0多项,取得显著的成绩。学院注重对外科技和人才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及国内一些重点大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每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和省一、二等奖。学院设立的奖学金覆盖率达30%,构建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一套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学院与省内外用人单位建立有长期的毕业生供求关系,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居四川省高校前列,是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川理工学院将秉承“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的传统,遵循“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四川理工学院建设成一所适应二十一世纪时代要求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多科性大学。
吼吼……外国新闻史书里有,自己总结啦!
现用刊名: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自贡师专学报;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创刊时间:1986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双月刊,精选优质佳作,每期发文一般不超过33篇。2010年被权威文摘转载量居全国理工高校文科学报第7位。暂时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
2.主要栏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
中国盐文化研究
法学
教育发展与创新
经济与管理
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
信息与知识传播
3.获奖情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
四川省高校优秀学报
1. 论科技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河南法学,1992年第2期2. 对“孤立的个人”的理解,法学学刊,1992年第4期3.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的行为本质,检察学文选,1993年第10期4. 关于自诉案件几个问题的探讨,法学学刊,1993年第4期5. 论公司犯罪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3期6. 商业受贿罪的定性与处罚,法律函授,1994年第1期7. 公司犯罪定罪与量刑,中国检察报,1995年4月4日8. 论刑法条文结构改革,法制日报,1995年5月25日9. 论刑法分则立法形式的选择与协调技术,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10. 论刑法改革的必要性,湖南法学,1995年第3期11. 论刑法分则各种立法渊源的协调技术,贵州法学,1995年第5期12. 谈发票犯罪,检察日报,1996年12月2日13. 刑法分则条文语言表述的规范化是,江西法学,1996年第1期14. 论发票犯罪,法学学刊,1996年第3期15. 论刑法分则条文立法技术的完善,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16. 发票犯罪的定罪与量刑,法律函授,1996年第3期17. 论市场经济发展与刑法变革的必要性,载《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9月版18. 新刑法对三个口袋罪的分解,云南法学,1997年第3期19. 评新刑法的立法技术,法律函授,1997年第5期20. 无罪推定与我国刑事诉讼,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7年10月版21. 简论贪污贿赂罪立法的特点,中央政法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22. 论罪名解释权的归属,载《新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23. 关于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的几点异议,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24. 论死刑执行程序的适应与完善,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5. 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几点思考,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26.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27. 评刑事诉讼倒三角结构论,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28. 当前手机购销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律师世界,2000年第4期29. 对代销商在售机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处理,经济与法,2000年第6期30. 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选择权,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31. 人权公约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的年12月版32. 从《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立场看中国的死刑问题,载《刑法学研究精品文集》,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33. 略论扰乱电信市场的犯罪,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34. 评我国1999年刑法修正案,载《新世纪刑法新观念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2001年第4期35. 简易程序的正当性研究,《刑事法评论》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期36. 设立中国式辩诉交易的设想,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37. 论黑社会犯罪的刑法完善,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38. 补强证据,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39. 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审判方式,政法论丛,2002年第2期40. 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论,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41. 论刑事简易程序中的被告人异议权,云南法学,2003年第6期42. 公诉与自诉关系研究,刑事诉讼前沿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2月版43.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44. 比较法视野下的警察出庭作证,犯罪研究,2004年第2期45. 检察引导侦查的理论基础,西南法学,2004年5月号,吉林出版社2004年5月版46. 简易程序审判方式比较研究,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第6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47. 审前羁押程序比较,时代法学,2004年第2期48. 各国民众参与检察的实践,检察日报,2004年11月5日4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 司法潜规则导致司法腐败,法治内参(机密,供厅局级以上领导阅),2005年第7期51. 再审程序之老调重弹,时代法学,2005年第3期52. 口供不含辩解,北京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4日53. 美国乞讨者的权利及其限制,人民法院报(域外法制,)2005年7月8日54. 不人道是废除死刑的充足理由吗?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55. 教育改革与人性解放,学术探索,2005年第4期56. 反思司法潜规则,政法学刊,2005年第4期57. 人道对死刑的诘难,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58.我在美国法庭上看到的陪审团,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7期59.从政坛流星高勇的学术辉煌说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60.检察改革中应当处理的五大关系,《检察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61.论民众参与检察,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62.质疑“法盲可以当法院院长”的立法,法治与社会,2005年第6期63.评我国辩诉交易的实践,《刑事法判解》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7月版64.让佘祥林成为中国的米兰达卡片,《律师文摘》,2005年第4辑65.论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明理学刊》,2005年第4期66.中美陪审制度比较,《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5期67.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国际准则,《诉讼法学研究》,2005年总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版。68.陪审制度与基本政治伦理,《安徽大学法学评论》,2005年总第5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69. 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5第5期70. 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如何对待冤假错案,学习月刊,2005第10期71. 死刑复核,应从秘密走向公开,检察日报,2005年11月7日72. 中美律师资格制度比较研究,法治论丛,2006年第1期73. 论诉讼及时原则,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74. 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2月下75. 美国被指控者律师帮助权的百年历程,律师与法制,2006年第3期76. 霸道的校规与遥远的宪法,人文论坛,2006年第3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77. 美国科罗拉多州法官优选制度及其启示,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78. 美国的律师资格与律师考试,学习月刊,2005第12期79. 和谐社会:和而不同的社会,载《从多元到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月版80. 西方防止媒体审判的五种方式,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2期81. 媒体监督司法的底线权利,法制新闻传播,2006年第3期82. 世界死刑立法和司法的最新动向,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4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83. 美国陪审团审判观察,载《中国诉讼法判解》第5卷,中国人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4. 借鉴美国经验防止法官腐败,学习月刊2006年第12期。85. 行贿人揭发对合的受贿犯罪应认定为“自首并立功”,检察日报理论版,2007年4月9日。86. 兰成长案引发的思考,青年记者,2007年第3期87. 隐姓瞒名: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载《证据学论坛》第1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88. 论盘查的法治化,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89. 目前应否对贪污贿赂罪废除死刑,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月上90. 国际社会对待性交易合法化的态度,检察风云,2008年第1期。91. 澄清媒体与司法关系的几点误解,法制与新闻传播,2008年第2辑92. 论记者拒证权,证据科学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93. 法院该如何对待“负面舆论炒作”,青年记者2009年第16期。94.“群众的感觉”与死刑司法中的人道关怀,《中国诉讼法判解》第7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95. 国际准则视野下的媒体与司法关系基本范畴,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96. 律师媒体宣传与司法公正,《全球传媒学刊》2010 年第2 期,第1---5页。97. 论残疾人就业优先权,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98. 评《刑事诉讼法(草案)》证据部分,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第61-68页。99. 论看守所立法,时代法学,2012年第2期。100.司法公开的国际发展趋势,刑法前沿问题研究,2012年卷。101.英国庭审录音录像改革的新动向,法治研究,2013年第1期。102. 围观杀人:美国死刑执行的示众与电视直播,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103.犯罪记录查询模式比较研究,西部法学评论,2013年第2期。104.李尔本案与沉默权的确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05. 庭前会议制度的实施难题与解决方案,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106. 美国联邦证据法的制订与修改,孙长永主编:《刑事司法论坛》2013年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12月版。107. 美国地方法院关于本拉登的尸体解剖照片是否应当公开的裁判,司法评论,2014年第2卷108.罗斯法院信息公开法的立法与实施,人民法院报,2014年7月25日第8版。109. 媒体采访监所的法治化,新闻春秋,2014年第3期。110.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4年第6期。111. 未决在押人员羁押表现评鉴制度的实证考察,中国监狱学刊,2014年第5期112. 论侦查耳目的法治化,东南法学,2014年第2期113. 论司法公开的及时原则及其实现机制,时代法学,2014年第5期114.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15. 保障人权视野下的看守所立法,中国法律评论,2014年第4期116. 检务公开的救济:依据、主体与方式,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5期。117. 中国看守所的医疗社会化改革,云南法学,2014年第6期118. 检务公开评估指数设计探索,长江论坛,2014年第4期119. 最大限度公开原则下的检察机关“工作秘密”,阴山学刊,2015年第1期120. 场所公开视野下的检务公开窗口建设,天津法学,2015年第1期121 .东亚文化背景下的建议性陪审团,财经法学,2015年第1期122. 检务公开中的最大限度公开原则,岭南学刊,2014年第6期123. 俄罗斯陪审团的20年:观察与展望,俄罗斯学刊,2015年第1期。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 ; 四川理工学院科研机构一览表类别级别机构名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南分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过程装备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企业信息化与物联网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桥梁无损检测与工程计算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酒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四川省智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 馆藏资源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约万余册,电子图书355万种。 学术刊物《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四川理工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D规范》优秀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四川理工学院主办的具有国内影响和国际知名度的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双月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 。
中国统计 就不错。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英文名称:Rural Economy语言种类:中文ISSN: 1003-7470CN: 51-1029/F邮发代号: 62-154周期:月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主管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农村经济》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突出现实研究,注重以专业和专家的眼光评析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讨农村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从全新和全面的角度展示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的崭新面貌。《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本刊为月刊,主编:郭晓鸣。国内统一刊号:CN51-1029/F,国际刊号:ISSN1003-7470。《农村经济》获奖情况:核心期刊(全国农经类),四川省社科类质量一级期刊。
农村经济是c刊。
《农村经济》创刊于1983年,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期刊。
收录情况:
《农村经济》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出版地:四川省达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4-5248CN: 51-1717/G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曾用刊名:师专教育研究(1987-);川东学刊;达县师专学报(-1998);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006)
您好,帮您查询了一下《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这应该是期刊的全称。如果已经发表,并且收到样刊,是可以评职使用的。是一本双月刊,中国知网可以收录检索。这本期刊出书周期较长,费用不清楚。我不是雷锋,我只是一名杂志社编辑。
最好发表在正规可以查询得到的杂志上,如果自己也不确定发哪一家的,可以找中介来操作的,之前发普通的文章通过东莞汇刊文化发表的,论文在知网、万方都可以查到
学校代码:10610
四川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自主划线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
学校历史
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成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6月18日,四川中西学堂正式开学。
1900年,四川中西学堂有了第一届毕业学生。学堂规定,考得3/6学分者发给三等执照(文凭),考及4/6学分者发给二等执照,考得5/6学分者发给头等执照。二、三等执照由四川洋务总局转报四川总督署备案后发给。头等执照则还须呈报四川总督亲自核准。获得二、三等毕业执照的学生,原则上到川内或原籍省、区当中学堂教习,也可自费出洋留学。获得头等执照者,在经过严格考核后,公费派送出洋留学或授以功名。
1901年,四川总督奎俊从四川中西学堂毕业生中选拔18人,从尊经书院选拔4人,由知府李立元带队到日本和西方“国家公学堂肄业”。“岁以三年为期,前者毕业,后者继往。”1906年四川留学生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10,掀起了四川近代出国留学的第一次高潮。
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于1704年在文翁石室基础上奉旨创办,为四川大学主要历史源头之一。锦江书院在1733年,被御定为全国22所最著名的省级书院之一,时人曾誉以“石室云霞思古梦,锦江风雨读书灯”。
尊经书院
1874年5月,工部侍郎、四川兴文人薜焕,偕省内官绅15人,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学政张之洞新建书院,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以及川督和清廷的批准,定名为“尊经书院”,为四川大学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表明,书院旨在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张之洞为尊经书院制订了章程18条,对办学方针、师生关系、学生奖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原则的要求。张之洞还先后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书,不仅用于指导尊经书院诸生和全省教育界人士学习,而且成了清末新式书院和学堂的必读之物。
尊经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四川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名人。例如,为变法图强,英勇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一的杨锐;离经叛道、托古改制的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力主新学的四川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宋育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舍身炸死良弼,被孙中山先生封为大将军的彭家珍;领袖群伦、叱咤风云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大人物吴玉章、张澜、罗伦、蒲殿俊;清代四川唯一的一个状元、曾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和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骆成骧等。
四川通省大学堂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01年,上谕宣布将所有书院改为学堂,同时发布管学大臣张百熙所拟《钦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即壬寅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以西方为标准的新学制。
1902年,四川通省大学堂由四川总督奎俊奉旨合并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后组建,仿京师大学堂成例,是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近代综合性的高等学校。其诞生标志着传统的古代书院和作为四川近代高等教育代表的四川中西学堂,向比较完善的近代高等教育的过渡和完善。同年,四川总督岑春煊转发清廷指令,该指令规定除京师大学堂外,各省的大学堂一律改称高等学堂,于是,四川通省大学堂又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年锦江书院并入。
华西协合大学
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正式开学,成为四川大学重要组成之一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历史起源。
三校并存
1922年学制改革后,1926年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搬回南校场而重建国立成都大学,师范部分改建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五大专门学校1927年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五院学长(1930年以后称院长)组成公立四川大学的“大学委员会”,共同代行校长职权。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抗战和战后的国立四川大学
1939年底,国立四川大学南迁峨眉继续办学。1941年8月恢复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文、史地、理化、数学、化学八个系,史地、理化、数学三个专修科。
1943年,国立四川大学迁返成都,学校由市中心正式迁到望江楼附近。
在1952-1956年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成华大学等部分院系和专业调入四川大学。
1994年3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组建为四川联合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64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4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1人(6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四川大学下辖35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31个,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62]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宗教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原子与分子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化学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法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妇产科学、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剂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凝聚态物理、水文学及水资源、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法医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制药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医学信息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据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官网显示,2003年以来,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该校在国际中国国内共发表论文6395篇,中国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4338篇,SCI收录总数1066篇,
2014年,四川大学SCI收录论文数(Article和Review论文)3647篇,较2013年增长;EI收录论文1883篇,较2013年增长;发表中国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Article和Review论文)4797篇,较2013年增长;MEDLINE收录论文2226篇,较2013年增长。
四川大学2005-2014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22683篇(2013年为13845篇),共计167377次(2013年为125756次),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504篇,占全部论文的,“表现不俗论文”(其被引用次数高于该学科国际平均线的论文)1516篇,占全部论文的,较2013年上升个百分点。
学术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时也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自然博物馆、康乃尔大学、大英图书馆、大英科技图书馆、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列为馆藏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截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2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万余项。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覆盖20个省市区、748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口。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