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论文参考文献

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论文参考文献

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一层硬壳,长得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这时,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然后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猪笼草科植物具有捕食昆虫能力。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开口边缘和瓶盖复面能分泌蜜汁,引诱昆虫。瓶口光滑,待昆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外界触动时,叶会下垂,小叶片合闭。蚂蚁等蚁类是常见的微小动物,它们常年在地下筑巢,特别是在阴暗的孔穴中生活,却极少生病。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罗河上游的鳄鱼,通常出没在水面,去袭击小动物,但他们对千鸟却相当“友好”,我们看到,千鸟常在鳄鱼嘴里自由跳动,去抓食他牙缝中的残渣。因此在这里,千鸟充当了鳄鱼的“牙医”,而与此同时鳄鱼又为千鸟开设了一家“饭店”。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文鸟,当同伴不幸死亡,其它同类就会叼来五颜六色的花瓣、绿叶撒在同伴的尸体上,为其“花葬”,且一只只低垂脑袋,以表示对死者的悼念。獾的冬眠十分有趣,冬眠时把嘴对着肛门,拉了吃,吃了拉,自然循环,维持生命。大雁和海象睡觉时有一个共同之处,都留一只站岗。所不同的是,海象几百只排在一起睡觉时,留下站岗的海象站累了,它会推醒伙伴“换哨”。大雁则是成双成对的“情侣”甜甜蜜蜜地相伴而睡,而总是由孤雁站岗。

1.一些虫媒花为某些昆虫提供蜜露,这些虫则为其传粉。如蜜蜂。2.一些树为某些鸟类提供栖息场所,鸟则为植物除害虫。如杜鹃。3.一些草为食草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动物粪便则滋养草。如野牛。 4.一些植物的腐质为动物供了营养,动物改善植物生境。如蚯蚓。

草食动物要吃植物,部分肉食动物又要吃草食动物,归根,动物是靠植物生存。而,动物反过来又保护植物,或者粪便来肥沃土地。1.动植物之间具有(捕食)关系.根据(捕食)关系,可以把一些动植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串,就像一条由很多链环组成的锁链一样。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这种植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由于一种动植物可能与多种动植物具有食物联系,因此,很多条(食物链)就会彼此交错,成为(食物网)。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复杂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网)。还有,植物叫做生产者,动物叫做消费者.

植物同动物之间的互帮互助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我们经常可见的包括蜜蜂的采蜜,采集的蜜浆运回自己的巢穴当中作为粮食储备,同时也有助于雌蕊花药上花粉粒的传播;啄木鸟对于树木的保护也是更加众所周知。在海洋当中,植物是一些小型鱼类的天然屏障,起到保护、隐匿的作用,而鱼类又可以帮助植物清理环境

动物发育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到你邮箱了,qijiayebing记得查收,给我加分啊

星虫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星虫(Sipunculida)是一小类不分节、蠕虫状的海产体腔动物。目前,世界上已记录星虫共约16属250多种,我国已发现2科8属36种。星虫动物门下只设立一个星虫纲一个星虫目,其下分为4科,分别为Golfingiidae科,Phascolosomatidae科,Sipunculidae科和Aspidosiphonidae科。其中Golfingiidae科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近半。星虫动物主要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沙、泥沙底质及岩礁、珊瑚礁、藻场的沉积沙泥环境中,营埋栖生活,温带至热带海域均有分布。绝大多星虫种类具有经济价值,不仅是底栖经济鱼类和甲壳类优质的天然饵料,不少种类还是海珍食品。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nudus)加工成干品,俗称“沙虫子”、“海肠子”,是名贵的海产珍品。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可熟制成胶冻小食品,俗称“土笋冻”,是闽南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美名远扬。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部分地区,广泛分布有可食用的星虫动物[1]。经济价值较大的星虫动物由于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着广阔的人工养殖开发前景。目前国内外在星虫的分类、形态、组织学及繁殖生物学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工作,但其人工育苗技术迄今未见报道。作者综述星虫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星虫动物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开发提供参考资料。1星虫的繁殖过程星虫动物的繁殖过程可以归纳如下:大多数星虫种类为雌雄异体,但雌性和雄性的外形很相似。星虫的性腺不显著,位于吻部收缩肌的基部,其配子早期从性腺释放出来,靠从体腔液中吸取营养液得以发育。发育成熟的配子经肾管围食膜从体腔进入肾管中,在肾管内停留一段时间后,产到海水里,进行体外受精。星虫的受精卵发育形式为螺旋卵裂,其胚胎以内陷方式或外包方式发育成原肠胚,此后有的种类可直接发育成幼星虫,如Phascolion cryptus等,而大部分种类须经历营卵黄营养的自由游动的担轮幼虫(trochophore larvae)阶段,之后再经历第二个幼体阶段,一般称为漂浮幼体(pelagosphaera larvae)。漂浮幼体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来(只有一个种例外),通常以浮游生物为食物,一般个体较大(几毫米长),历时较长,能够远距离地漂浮生活。漂浮幼体以发达的后纤毛环取代了前期担轮幼体的前纤毛环,进行漂浮和摄食。漂浮幼体的头部和后纤毛环能够缩回躯干内,此时星虫幼体的体形为球状,因此有的学者也将漂浮幼体称为海球幼体。漂浮幼体变态为幼星虫的形体变化包括躯干伸长,尾器消失,头部伸长形成吻部和触手。此后稚星虫转为底栖生活。2星虫的繁殖季节关于星虫动物繁殖季节的调查研究,目前已报道三属五种,即Sipunculus nudus L,Phascdosomavulgare,Golfingia pugettensis,Phascolosoma agassizii,[2~6]。法国Roscoff海域的产卵季节是6~9月份。在美国华盛顿州太平洋沿岸的San Juan群岛产卵季节为10~12月份。同样位于San Juan群岛的种群的产卵季节在6~8月份,而在加洲Monterey海的种群其产卵季节是3~5月份。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产卵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份。产自我国厦门市鳌冠沿岸的光裸方格星虫于每年5~9月份产卵,而产自中国广西北海市白虎头和高德海区潮间带的光裸方格星虫种群则于4~9月份产卵。上述表明,星虫的繁殖季节不仅与种类有关,亦与分布纬度有关。3星虫的雌雄性比绝大多数星虫为雌雄异体,但外形无明显的分辨特征。通常通过解剖检查体腔液中的精子和卵子来确认雄性和雌性。关于星虫的雌雄性比研究报道不多。目前只报道中国厦门鳌冠沿岸的光裸方格星虫8月份的性比为1:1[7]。此外,作者对厦门同安湾海区产的光裸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两种星虫繁殖季节的6月份标本进行解剖,取体腔液区分雌雄,得出前者的性比为1:,后者为1:1。同种星虫性比测定的差异可能与不同繁殖月份有关。4星虫的生殖细胞星虫是一种变异性较大的海洋底栖生物,地理环境的不同,同种的成体大小也有明显差异。因此,成熟卵细胞的大小也是有差别的。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坦帕湾(Tampa Bay)的光裸方格星虫成熟卵细胞的平均直径为120μm[8],而中国厦门鳌冠沿岸的为155μm[7],在广西北海市白虎头和高德海区潮间带的为170μm[2]。无论哪一种星虫,其体腔卵细胞的卵黄膜变化都是很明显的,因为卵黄膜储存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未来胚胎和幼体发育所需。Rice[8]将的卵黄膜分为外、中、内3层,而Sawada[9]则将的卵黄膜分为内、外两层,并注意到在成熟期内层卵黄膜和质膜之间填充有扩散物质。郭学武[7]则认为卵黄膜在初期有2层,随着卵细胞的生长,外层卵黄膜通过卵黄膜微孔转移到内层卵黄膜和质膜之间,形成3层卵黄膜。至卵细胞成熟时,卵黄膜又复为两层,这是由于原来的外层卵黄膜,完全转移而成为内层卵黄膜的缘故。关于星虫动物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阶段,Gonse[10]曾对此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他将戈芬星虫(Golfingia vulgaris)体腔中的卵细胞分为6个不同的发育阶段。而Sawada[9]根据电镜研究的结果,将体腔卵细胞分为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吴斌[2]在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将光裸方格星虫的体腔卵细胞分为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上述研究结果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得出。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卵细胞的其它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卵黄密度等来划分卵细胞的发育期,如Phascolosoma lurco[5],[11]。而关于雄性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发育,目前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基本上局限于光镜的水平上。Rice[11]、Gonse[10]、Green[4]等学者认为,星虫动物雄性生殖细胞,是在初级精母细胞期被排出精巢的,精母细胞在体腔液中进行两次分裂,变成精细胞,精细胞分化为精子,并以精子团的形式存在于体腔液中。星虫的精子团可能和其它许多具有精子团的体腔动物一样,是一种被寄在细胞,即cytephore[12]。吴斌[2]研究我国北部湾产的光裸方格星虫,指出雄性生殖细胞是以精细胞团的形式存在于体腔中,全年都有精细胞团存在,在非繁殖季节精细胞团较小,只有60~100μm,精细胞结合紧密。在繁殖季节精细胞团较大,有150~200μm,精细胞结合松散。精细胞从精细胞团上脱落后游离于体腔中分化为成熟的精子,精子头部3~5μm,尾长约30μm。体腔内的精子不能游动,不具受精能力。这些情况与郭学武[7]对厦门产的光裸方格星虫的研究报道一致。上述关于星虫体腔液中精子是以团聚形式存在或以散在形式存在是否与种类有关,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5星虫动物胚胎学及发生学星虫动物胚胎学的研究应追朔到Gerould[13]的工作,他早在1907年就对受精卵卵裂的细胞谱系进行研究,指出的受精卵从第三次卵裂开始,即表现为螺旋式分裂,而且发现在48细胞期出现环节动物式交叉,即动物极有4个细胞形成玫瑰花形,另有4个交叉细胞(cross cell)与其形成间辅式排列。每个玫瑰细胞(rosette cell)各有两个中间细胞(intermediate cell)与其相接排列成一线,而其余32个细胞以2圈形成一环带,是未来顶极及前担轮的基细胞。星虫卵裂的螺旋现象,是从第四次分裂才开始出现的。其后Rice[14]的研究也有与此一致的报道。至于48细胞期的环节动物式交叉的遗传学基础,尚待深入研究。星虫卵裂时,还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四细胞之后小分裂球可能会大于大分裂球,这种现象在6种星虫中被发现,即:,Phascolopsis gouldi,Themiste lageniformis,,Phascolioncryptus和[11,13,15~18]。6星虫早期幼体发育及组织学曾经以来漂浮幼体被认为是自由游动的成体星虫,并被归为现已不存在的Pelagosphaera属。而关于星虫动物早期幼体发育的研究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了较大进展。这一时期,一些学者以活的浮游幼体为材料,纠正了过去不少分类学的谬误,并对漂浮幼体的形态、发育过程与生态习性有了准确的描述和解释[19~21]。Hall和Scheltema[19]根据漂浮幼体的形态结构,把它们分成了10个不同的类型,分别为A,B,C,E,F,J,L,O,P,S型。星虫的漂浮幼体是海洋浮游生物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研究浮游生物时也对漂浮幼体的形态、分布和分类等进行了研究。野外如果采集到星虫的一种漂浮幼体,却不易鉴别其成体归属哪一种星虫,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漂浮幼体培养变态为稚星虫的实验观察来确认星虫动物的漂浮幼体类型。7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Rice[11]在星虫动物胚胎学,幼体形态学,行为、组织学及发生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报道了15种星虫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星虫的早期幼体发生模式,即4条途径:(1)直接发生,不经过具纤毛的幼虫阶段;(2)间接发生,营卵黄营养的担轮幼虫直接发育为蠕虫状星虫(vermiform stage);(3)间接发生,营卵黄营养的担轮幼虫变态为营卵黄营养的漂浮幼体,后者再发育为蠕虫状星虫;(4)间接发生,营卵黄营养的担轮幼虫变态为营浮游生物营养的漂浮幼体,后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浮游生活后,身体长大,经过第二次变态成为幼星虫(juvenile form)。蠕虫状星虫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才成为幼星虫。这4个不同途径,反映了星虫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不同方向。Rice[22]认为,星虫祖先是含有高卵黄的卵子,并有着一个短暂的营卵黄营养和底层浮游习性的幼体期。由这种初级的发育方式,逐渐向二个方向分化,即增加卵黄而成为直接发育,或减少卵黄而延长浮游生物性营养期,即所谓间接发育。不同星虫种类的担轮幼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对于光裸方格星虫,由于其发育成为前担轮的基细胞沿卵黄膜内面极度扩张的结果,形成了光裸方格星虫担轮幼虫的独特结构,即前担轮纤毛布满整个幼体表面[7]。而其它星虫的担轮幼虫,则在幼虫的某一部位形成担轮带,环绕幼虫一圈,如,Golfingia elongata,等[13,16]。担轮幼虫的特征是顶上的一簇毛以及一个由带纤毛的前毛轮细胞的突出的赤道带。担轮幼虫的变态导致第二期幼体形成,即漂浮幼体。在漂浮幼体阶段,后担轮作为主要的运动器官代替了前担轮,口和肛门开口完成消化道,体腔扩大,尾部附着器官形成。一些星虫动物的被膜(卵黄膜)在胚胎发育及担轮幼虫生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营养膜几乎完全被吸收,剩余的少部分参与了漂浮幼体腹沟的形成[3]。这和软体动物担轮幼虫的变化情况明显不同。但有些星虫种类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过剩,被膜消失。如Phascolion cryptus的被膜后部形成幼体的部分表皮,前部则消失[11],和的被膜在担轮幼虫变态时消失[13],而的被膜,变成漂浮幼体的表皮(cuticle)[23]。7星虫人工繁殖及其展望有关星虫的人工繁殖,目前国外尚未见报道。国内有见于郭学武[7]使用升温法和干湿法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幼体,吴斌[2]用解剖肾管取得精卵混合受精的方法获得漂浮幼体等报道。近年作者致力于我国常见的两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星虫——可口革囊星虫和光裸方格星虫的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已取得催产受精、胚胎发育、担轮幼虫及漂浮幼虫发育等人工培育的初步成果,同时还与泉州市东石种苗场合作开展可口革囊星虫的土池人工育苗,获得稚星虫并进行养殖试验。我国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环境变迁和环境污染,光裸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资源明显衰退。为此,继续深入开展星虫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不仅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还可以为星虫增养殖开辟产业前景。参考文献:[1]Barnes R Zoology[M].Philadelphia:SaundersPress,.[2]吴斌.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生殖细胞及胚胎发育[J].广西科学,1999,6(3):222–226.[3]Gonse chez Phascolosoma vulgaraⅡ.Recherches biometriques sur les ovocytes[J].Acta Zool,1956,37:225-233.[4]Green annual reproductive cycle of Phascolosomalurco(Sipuncula)[A].Rice M E,Todorovie InternSymp Biol Sipuncula and Echiura[C].Belgrade:NaucnoDelo Press,–168.[5]Rice M biology and development inSipuncula[D].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6]Towle A,Giese A annual reproductive cycle of theSipunculid Phascolosoma agassizii[J].Physiol Zool,1967,40:229–237.[7]郭学武,李复雪.光裸星虫生殖周期的研究[J].热带海洋,1993,12(2):69–75.[8]Rice M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ibbeanSipuncula with a review of development in the phylum[A].Rice M E,Todorovie Intern Symp Biol Sipunculaand Echiura[C].Belgrade:Naucno Delo Press,–160.[9]Sawada N,Noda Y,Ochi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nthe oogenesis of Golfingia ikedai[J].Mem Ehime Univ Sci,1968,B6(1):25–39.[10]Gonse chez Phascolosoma vulgareⅠ.Definition cytologique des stades de croissance desovocytes[J].Acta Zool,1956,37:193–224.[11]Rice M in three species of Sipuncula:Phascolosoma agassizii,Golfingia pugettensis,and Themistepyroides[J].Cellule,1974,70(2):295–313.[12]Franzén?.On spermatogenesis,morphology of thespermatozoon,and biology of fertilization amonginvertebrates[J].Zool Bidr Upps,1956,31:355–482.[13]Gerould J on the embryolo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ascolosoma[J].Zool Jah,1907,23:77–162.[14]Rice M [A].Giese A C,Pearse J of marine invertebrate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27.[15]?kesson study of the nervous system of theSipunculideae with some remar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two species,Phascolion strombi Montagu and Golfingiaminuta Keferstein[J].Unders?kningar?ver?resund,1958,38:1–249.[16]?kesson observations on pelagosphaera larva[J].Galathea Rep,1961,5:7–17.[17]Rice M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Phascolosoma agassizii,Golfingia pugettensis,and Themistepyroi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theSipuncula[J].Ophelia,1967,4:143–171.[18]Williams J of a rock burrowing Sipunculidinhabiting stony coral[J].Amer Zool,1972,12:723.[19]Hall J R,Scheltema R of North AtlanticSipunculida larvae[J].Amer Zool,1966,6(3):338.[20]J?gersten the morphology and behaviour ofpelagosphaera larva(eSipunculoidea)[J].Zoologiska BidragFr?n Uppsala,1851,36:27–35.[21]Murina V data on the structure ofpelagospheres-Sipunculida larvae[J].Zool Zhur,1965,44:1610–1 619.[22]Rice M development and metamorphosis inSipuncula[J].Amer Zool,1976,16:562–571.[23]Rice M histogenesis of thePelagosphera larva of Phascolosoma agassizii(Sipuncula)[A].Smithsonian contributions to zoolology,number 132[C].Washington: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51.

动物行为学论文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除了研究动物行为本身外,还把研究内容从行为维系群体的作用,扩展到行为的个体发育进化史、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性组织等方面。

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

1、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尝试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322BC)开始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在他的论著中,记录了540种动物的生活史和行为,对后人关于生命的认识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17、18世纪,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Johunn 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法国的勒雷(Chorles George Lereg)对狼、狐的捕食行为及野兔的恐惧表现有过生动的描述,提出了动物依靠它们的记忆和生活经验能够聪明地生活。

3、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述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现代行为学中许多术语,如Behaviour(行为)、Animod Behaviour(动物行为),都首次出现在他的论著中。20世纪是动物行为学迅速发展和真正延伸的世纪。

4、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柏林的海因罗特(Oskar Heinorth)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

5、动物学家罗曼内斯( Reimarus)发展了达尔文的思想,并正式建立了比较行为学这一学科,为现代的行为生物学奠定了基础。随后摩尔根()和杰姆斯(),以及劳埃波()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对行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6、1931年至1941年,欧洲著名的行为生物学家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自然和半自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表了诸如“社会性鸦的行为学”、“鸟类环境世界中的伙伴”、“关于本能的概念”、“对雁鸭类行为的比较研究”等论文,建立了物种的行为图谱,发现了所研究的行为型的功能。提出了显示、位移、仪式化等等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

三、动物行为学的现代进展

1、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进化与适应功能等问题。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很多,本文仅以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生态学为中心,作一简要介绍。

2、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基础。自1960年,美国学者hompson第一个总结了有关资料,写成《行为遗传学》一书,从而宣布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其后,相关研究大量涌现。10年以后,一份专业期刊,《行为遗传学》问世。

3、1967年,Benzer第一个通过人工诱导和选择的方法得到了果蝇的行为突变体,从而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从此以后,行为突变体的研究很快在果蝇、线虫、草履虫、细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开展起来。目前,已在分子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行为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移的研究。

4、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在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是动物行为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行为生态学主要涉及到取食行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繁殖行为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时空行为生态学(如栖息地的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象等),以及行为生态学预测等内容。

5、1975年, Wilson出版了《社会生物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社会生物学把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概念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又把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沦加以综合,提出了内在适合度和亲缘选择的新概念。

6、这些新概念把社会行为的研究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目前,这一领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稳定对策(ESS)的研究,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几乎是个空白,但随着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巨大兴趣。

7、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贾秀英 20世纪60年代以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就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欧洲的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动物行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关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动物行为学已成为生物学中极为活跃和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它除了研究动物行为本身外,还把研究内容从行为维系群体的作用,扩展到行为的个体发育进化史、行为的控制及社会性组织等方面。通过这些研究,使动物行为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逐渐发展为一门不仅涉及行为学,而且涉及到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进化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20世纪以前是动物行为学的萌芽时期,是动物行为学经历的一个缓慢发展的阶段。早在旧石器时代(34000~10500年前),人们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动物,随着动物家养的开始,人类也需要了解动物的生活周期和行为。在文明时代的早期,古埃及人开始尝试人工孵卵。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384~322BC)开始了观察、描述动物行为的新纪元。在他的论著中,记录了540种动物的生活史和行为,对后人关于生命的认识方面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7、18世纪,研究动物行为的人更多了,开始了比较不同物种行为的研究和行为的理论探讨。如德国人约翰(Johunn Pernaller)研究了不同鸟的行为差异,涉及取食地、社会行为、筑巢、领地、季节性羽毛色彩变化、迁徙、鸣叫和育雏等方面。法国的勒雷(Chorles George Lereg)对狼、狐的捕食行为及野兔的恐惧表现有过生动的描述,提出了动物依靠它们的记忆和生活经验能够聪明地生活。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人类的由来》(1871)一书研究比较了人与动物,及本能行为。19世纪末,人们使用述宫,研究老鼠的学习行为。劳埃德( MOrgun)研究鸡的本能、学习、模拟行为。现代行为学中许多术语,如Behaviour(行为)、Animod Behaviour(动物行为),都首次出现在他的论著中。20世纪是动物行为学迅速发展和真正延伸的世纪。霍布豪斯(Hobhouse)在1901年发现了猴及其它动物能使用一定的工具(棍、箱子)得到食物。1906年,动物学家詹宁斯()对原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写出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一书,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动物行为的著作。柏林的海因罗特(Oskar Heinorth)在1871年至1945年间,详尽研究了多种鸭、鹅,比较了它们的运动方式、解剖学特征、社会行为、鸣叫及繁殖行为,并且发现了灰雁从孵卵箱中孵出后的印记行为。他独自阐述的同源性学说,现在还被许多人认为是行为学真正诞生的标志之一。动物学家罗曼内斯( Reimarus)发展了达尔文的思想,并正式建立了比较行为学这一学科,为现代的行为生物学奠定了基础。随后摩尔根()和杰姆斯(),以及劳埃波()等都在方法、概念上对行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1年至1941年,欧洲著名的行为生物学家廷伯根和劳伦兹在自然和半自然条件下对动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表了诸如“社会性鸦的行为学”、“鸟类环境世界中的伙伴”、“关于本能的概念”、“对雁鸭类行为的比较研究”等论文,建立了物种的行为图谱,发现了所研究的行为型的功能。提出了显示、位移、仪式化等等新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劳伦兹提出的“印记”这一术语,极好地说明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行为的结合问题。在行为分析、行为生态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二、动物行为学的现代进展近年来,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主要是把动物行为与生命科学中许多其它的许多分支学科相互渗透在一起,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完整、系统地阐述动物行为的原因、机制、发生或发育。进化与适应功能等问题。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面论述,本文仅以行为遗传学和行为生态学为中心,作一简要介绍。1.行为遗传学 行为遗传学是用遗传学方法研究行为的遗传基础。自1960年,美国学者Thompson第一个总结了有关资料,写成《行为遗传学》一书,从而宣布这一新学科的诞生。其后,相关研究大量涌现。10年以后,一份专业期刊,《行为遗传学》问世。1967年,Benzer第一个通过人工诱导和选择的方法得到了果蝇的行为突变体,从而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从此以后,行为突变体的研究很快在果蝇、线虫、草履虫、细菌及其他生物的研究中大量开展起来。目前,已在分子水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行为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转移的研究。行为遗传学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对于阐明行为遗传的规律和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2.行为生态学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和进化意义,在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是动物行为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行为生态学主要涉及到取食行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繁殖行为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时空行为生态学(如栖息地的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象等),以及行为生态学预测等内容。其中,在社会生态学或社会生物学方面,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对鸟类社会行为的研究、(1974)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以及 Frisch对蜜蜂社会行为的研究,奠定了社会生物学的基础。1975年, Wilson出版了《社会生物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观点、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社会生物学把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概念应用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又把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沦加以综合,提出了内在适合度和亲缘选择的新概念。这些新概念把社会行为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这一领域所展示的迷人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尤其是关于行为经济学和进化稳定对策(ESS)的研究,正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在我国这一领域还几乎是个空白,但随着这一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巨大兴趣。动物行为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描述性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没有形成专门的动物行为学教材、期刊。但据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和资料显示,我国在动物行为某些领域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长白山动植物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观念日益转变,开始对野生植物保护有了清醒的认识。加强野生植物的保护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云南省野生植物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也存在诸多问题,法律保护体系不够健全。本文通过对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 :

野生植物;保护;不足;

我国疆土幅员辽阔,一年四季季节分明,山和湖泊众多,地理条件优越,是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天堂,这也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植物资源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过度的开采成为人们满足私欲的手段,致使野生植物资源急剧下降,加之管理制度不完善,更是加快了野生植物灭绝的速度。为了人类长久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不足

管理部门间的配合不和谐

野生植物保护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这需要多个部门互相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平稳顺利发展。然而,现在相关的管理部门并未设立良好的配合制度,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导致矛盾冲突的存在和工作配合不谐调,致使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进行举步维艰,令人担忧。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有贩卖野生植物的不良现象,如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农贸市场上,有野生兰花、野杨梅、火棘等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出售。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野生植物管理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配合出现严重漏洞,才使贩卖野生植物的不法分子如此猖獗。

部分地区文化素质有限,保护野生植物的意识偏低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广阔,许多野生植物生长在偏僻的山区,而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所受教育水平有限,加之文化传播交流的阻塞,致使绝大多数的居民对野生植物认识不足,更别提保护意识了。人们往往仅根据自家的需要而随意采摘野生植物,甚至过度开采,这对野生植物资源造成了极度迫害。另外,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木材市场的发展,木材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许多无知的居民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将许多珍贵的野生树木砍伐变卖,使我国野生植物资源蒙受巨大的损失。导致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是科技知识普及不到位,因此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做后盾。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布任何一部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法,这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极其不利。因为没有法律的有效制约,部分人便可有恃无恐,为一己之利而贩卖野生植物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得不给相关部门敲响警钟,颁布一部严格的野生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已经刻不容缓了。

野生植物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我国,从事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有限,其发挥的作用有限。此外,野生植物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偏低,不能完全胜任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研究上,由于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致使研究的基础设施缺乏,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落后,从而导致科研深度达不到要求,许多濒临灭绝的物种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而灭绝,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野生植物生存环境受污染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工业、农业、交通也在飞速发展,而其发展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三废的不规则排放、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些对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保护不好环境就保护不好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不好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就保护不了野生植物。因此,环境污染程度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至关重要。

2.野生植物保护措施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野生植物的保护离不开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要有一部专门的且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野生植物保护法,以此来限制人们的盲目开采和破坏,使野生植物得到持续性发展。同时务必要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法的执行力度,做到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用法律这一强大的武器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提高公民对野生植物的认识,以及全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使野生植物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另外,野生植物保护相关的管理机构也要密切合作,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专项行动,依照法律规章制度严厉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一些贩卖野生植物的商贩,要严惩不贷,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普及野生植物保护知识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野生植物与普通的草木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数量上比较少而已,其用途也不见得比普通植物多,保不保护都无所谓。正是这种淡薄的保护意识,致使许多珍贵的野生物种灭绝。因此,相关部门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如广泛宣传《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野生植物保护的认识,形成人人爱护野生植物的良好社会风气。

加强科研资金的投入,提高保护技术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的研发离不开资金,因此要想更好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加大投入资金于抢救性濒危野生植物的科学研究工作势在必行。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研发出高效的保护技术,如可以利用现代的高科技生物学技术研究野生植物的基因,对于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可采用建立基因库的办法,永久保存该物种的基因。另外还可以开展野生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时发现某些野生植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合理应用,这样既促进野生植物的持久发展,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契机,获得双赢的局面。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联合应用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植物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何为就地保护?即把珍贵的濒危植物比较集中的地区建成自然保护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保护区的建立要符合动植物的类型、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生存的关系,确保该自然保护区能长久健康发展。对于一些极度濒危物种就要采用迁地保护措施。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导致这些物种的原生环境彻底改变,已经不能生存,为了使珍惜的野生物种不灭绝,就要建立该植物的基因库,应用科技手段进行人工培育。这两种保护措施相辅相成,在野生植物保护上意义重大。

合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根据我国国情适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对我国野生植物保护事业必不可少。我们应该把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向国际社会开放,并认真学习国外在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我国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是存在有很多不足,如管理不当、资源利用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这些有待继续加强。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广大人群的支持。每一位公民都要从基础做起,为野生植物的长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蓬涛,李香云.西北干旱区野生植物及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的资源法规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2,25(1):35-39.

[2]周化斌,金建钰.温州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保护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87-91.

[3]万自明.中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摘 要: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野生植物的重要性。野生植物的保护对保障生物的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环境的日益破坏造成野生植物无法较好的生存下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们国家在保护野生植物环节所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野生植物;保护;不足;措施

1 前言

野生植物是整个地球生态体系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其对生态体系的平衡与稳定有着大的影响。在近几十年时间内,因为人口的迅速曾都,人均所能运用的资源不断减少,造成野生植物遭受巨大的破坏,水土大量的严重,自然灾不断出现,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野生植物与化石、矿藏等其它的资源并不一样,其具备多样性、生态性以及遗传性等特征。恰是由于以上特征明确了野生植物资源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与社会进步环节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保护野生植物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 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是生态体系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其不但保持着野生种群、人类社会以及生态体系之间的能量流通与生态稳定,同时还为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因为野生生物资源具备可再生性、生态性以及多样性等其它的优势,所以其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野生植物在保持生态体系稳定及完善生态环境层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二,野生植物可以达到经济进步对于物质生活的多元化要求,可以合理的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野生植物是一种绿色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物质,达到了自然界能量循环运用的要求,并且还可以达到人们科学探索的需求。因此能够得知,对于野生植物资源实施保护对保持生态稳定及推动国民经济的逐渐进步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3 我国野生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保护意识薄弱

稀缺野生植物大都存在于边远区域,然而当地的人们所接受的教育非常之少,大部分人员并不认识稀缺野生植物,保护理念薄弱,再加之对于稀缺野生植物缺少长时间的宣传普及,并未经过电视、图书、报纸以及电影等方式实施宣传,所以,大部分人员均不了解国家所着重保护的野生植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野生无主,谁采谁有”的传统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利益的驱使与保护思想的欠缺,盲目开采、超负荷开采的问题依然非常的普遍,严重侵犯了野生植物资源。除此之外,伴随城市园林绿化大量的创建,非常多的古树被当地的人们以私有财产的形式对外售出,由深山转移到城市之中,然而部分百年以上的古树在远离原先的自然环境便无法成活,造成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损失。

资金短缺、科研力度较低

当前,我们国家从事保护野生植物相关工作的人员并不是非常之多,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科研水准依然需要增强。即使相关的研究组织实施了大量全面的调研与专题研究,然而分析并不透彻,加之资金有限,国家投入较少,缺乏相应的`设施,技术设施与保护方式相对滞后,部分濒临灭绝的物种无法获得即时、高效的保护。

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制定一个专门的野生植物保护法律,仅有1996年出台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然而,此《条例》并不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其间已经有非常多的规定无法满足要求,造成保护工作无法进行。

各部门间缺乏合作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牵扯到的机构非常之多,所以需所有机构之间增加合作才可以更加好的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在具体工作环节,所有机构间并未创建高效的合作制度,造成部分侵害野生植物资源的活动未获得即时的制止,加大了资源保护的难度。

4 完善我国野生植物保护的对策

增强宣传教育

增强宣传教育,以提升人们保护野生植物的观念。运用各类媒体,经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全面进行与野生植物以及保护等相关内容的普及教育,以使得人民群众与所有的领导人员能够了解与野生植物保护相关的知识,增强其对于野生植物的认识,加强野生植物的保护观念。

加大科研投入

运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对于野生植物实施全新基因的发掘,采集处在濒危状况的野生植物,创建起野生植物品种以及其近源种的基因库;针对野生植物遗传的多样进行探讨,以挖掘具备隐藏运用价值的种质原料,推动野生植物资源的科学开采运用,以使得野生植物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好的服务。增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进行对于抢救性保护濒危野生植物的科研工作,增强野生植物资源的维护、良好的种源以及优良单株选育、天然母树林的改建、人工繁育以及人工林较高效率的培育等,推动野生植物资源的维护、拓展以及持续不断的运用。加速促进野生植物开采运用的技术变革,研发全新的产品,对于具备重要经济运用价值的野生植物实施生物技术开采,大力开展人工种植野生植物。

健全相关法律

对于野生植物的保护需要创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例如:濒危物种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法等等,以替代之间所具备的各类法律法规,以使得其具备更加强的强制性与约束力,降低人为侵犯与随意的开发运用,促进野生植物的维护、繁植、开采、运营等等均有法可依。并且还需要增强保护野生植物的普法与执法等,全面贯彻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凭借法律所具备的威慑力严厉的惩罚侵害野生植物的活动,以增强整个社会对于野生植物与自身的认识,加强整个社会的自觉性与法律观念,能够从根本层面对野生植物进行保护。

增强管理

坚决杜绝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对于野生植物的侵害以及消极的人为影响,禁止随意对野生树木进行开采。限制毁林开垦、火烧、采伐等其它的破坏性行为。需要全面落实国家所出台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约束乱砍乱伐的行为,严厉惩处各类偷运、贩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人员,对于处在濒危状态的野生植物着重进行保护。对于濒危植物的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对其进行保留,更为主要的是如何使得此物种能够继续生存与繁衍下去,其与野生植物此可再生资源的长期性运用、对于生态体系稳态的保持及各类物质的长期性储存有着非常大的关联。

5 结语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有关机构完成好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相关的工作,完全发挥出野生植物资源对于人类所具备的积极作用。所以有关机构需要对于当前我们国家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所出现的问题,运用相应的完善对策,以增强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创建和谐社会,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葛景强.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地理,2014(08).

[2]陈彤.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现状、特点和对策[J].北京农业,2014(06).

[3]王惠萍,杨凤军.试析植物多样性生态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6)

松江河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为,林地面积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70万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难得的生物遗传基因贮存库。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植物类型复杂多样,而且种类十分丰富。截至2013年已知有野生植物2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真菌类植物15目37科430种;地衣类植物2目22科200种;苔藓类植物14目57科311种;蕨类植物7目19科80种;裸子植物2目3科11种;被子植物33目108科1325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根据国务院环委会1984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在2277种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其中: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人参、岩高兰、对开蕨、山楂海棠、狭叶瓶儿小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白松、长白柳、钻天柳、水曲柳、朝鲜崖柏、黄菠萝、胡桃楸、天麻、玫瑰、黄蓍、野大豆、刺五加、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天女木兰、牛皮杜鹃、苑叶杜鹃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红松、偃松、崩松、长白松、钻天柳、东北红豆杉、西伯利亚刺柏为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同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在这些植物中,不仅有生存衍化几千万年的第三纪孑遗种,如红松、云杉、冷杉、紫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等;又有第三纪末第四纪初随大陆冰川南移而滞留的极地和西伯利亚植物种,如高山笃斯越桔、圆叶柳、倒根蓼、赤杨等;有在冰期帛欧洲东移的植物种,如石松、林奈草;有间冰期随暖温带北移而遗存的植物种,如小花木兰、北五味子、山葡萄、猕猴桃等;有的属于朝鲜和日本等东洋植物种。还有许多为长白山特有的植物种,如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长白松;被人们誉为爬山冠军、一直分布到长白山最上部的高山罂粟;有柳树世界的“侏儒”长白柳。这些孑遗的“本地种”和南下的、北上的、东进的、特有的众多植物种类、各区系成分交汇在一起,构成了长白山特有的绿色植物世界,使其成为难得的生物遗传基因贮存库。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已知有1225种,分属于73目189科。其中:森林昆虫害虫6目48科387种,森林昆虫天敌7目29科94种;园口类1目1科3种;鱼类2目4科11种;两栖类2目6科13种;爬行类1目3科11种;鸟类18目48科277种另4亚种;哺乳类6目19科51种;脊椎动物30目61科370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1990)。在1255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9种,其中: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丹顶鹤、中华秋沙鸭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麝、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青关(斑羚)、鹗、鸢、蜂鹰、苍鹰、乌雕、秃鹫、鹊鹞、游隼、燕隼、红隼、雕、鹰、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松雀鹰、普通、毛脚、白尾鹞、白头鹞、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黑琴鸡、蓑羽鹤、花田鸡、红角、领角、褐角、乌林、长耳、短耳、赤颈、黄嘴白鹭、黑脸鹭、灰脸鹰、长尾林、花尾榛鸡、斑头秋沙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白山的五个自然植物分布带,在这里表现的最为明显,它们分别是:1、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这一区域河干宽阔,常形成冲击型扇状平原、平川,是主要的旱田、水田种植区;山岗上是梨树、苹果树生长带。主要树种是蒙古栎、糠椴,色木槭、胡桃楸、黄菠萝、山杨等阔叶树木,散生于山坡或山脊的岩石缝隙中,树干挺直,生长缓慢,但草本植物发达。2、红松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之间,这里的山地是玄武岩苔地,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多为暗棕色森林土,是长白山植物生长最繁茂的地带,以红松为代表性植物树种,尚有鱼鳞松、臭松、樟子松,东坡地段分布有成片的红豆杉、朝鲜崖柏,它们高大繁茂形成林中的第一层植物群。林间分布着稀疏的榆木、水曲柳、核桃楸,在潮湿洼地上长着暴马子丁香,形成林中的第二层植物群;针叶林树灌部分的灌木层比较发达,尤其是榛柯、藤类植物繁茂,形成了第三层植物群;地面上腐殖质丰厚、土壤潮湿,苔藓漫布,蕨类植物茁壮,形成了第四层植物群。这里气候湿冷,冬寒夏凉,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东北虎、珍贵稀有的野生梅花鹿和我国特产鸟类“中华秋沙鸭”等动物生活的乐园,也是东北三宝之一的紫貂生活集中地。3、红松、云冷杉林带:1100--1500米之间,这一区域气温较冷,空气湿度较大,土壤为火山砾冲积形成的弱灰化棕色森林土。树项整齐,树木高大、笔直,乔木层高度多在28米之上,主要有鱼鳞云杉长白变种、臭冷杉。林下生长着杜鹃、石松、草莲等低矮植物;这一地带溪流众多,水系发达,水泊众多。岳桦、冷云杉林带:分布在海拔1500米--1700米之间,这一区域气候阴冷,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树木以岳桦、红皮云杉、臭冷杉为主,林相通常是两到三层的林冠亚层,形成垂直的郁闭形态,林间幽暗。由于复层异龄林的结构,中小径树木众多,密度较大,郁闭度一般为;由于林木密度较大,灌木和草本植物发育较弱,只有花楸、大叶蔷薇等变种植物,地面腐殖质肥厚,土层灰褐色。4、高山岳桦林带分布在海拔1700米--2000米,是火山锥体的下部,这一地带气温低、降水多,湿度大,风力强;土壤为山地生草灰化土,并混杂有火山砾。大型树种只有乔木岳桦林,在特殊的物候条件下,林木稀疏、矮小弯曲,常有松树携伴生长,形成了具有风情的送桦之恋。林下灌木有常绿的、雪中开花的牛皮杜鹃等低等植物。这里没有长居的野生动物,但在酷暑来临之季,是黑熊、野猪、马鹿等动物的避暑胜地。 5、高山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是火山锥体的中、上部地带,属于严寒带气候,一年中有近九个月时间覆盖积雪,植物生长期只有2-3个月,是长白山低湿气候中心,植物生长具有典型的苔原特性。在石块、石砾层上形成的山地苔原土,土层薄、有机质分解缓慢,有生草化、泥炭化和潜育化的现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分布逐渐稀疏,种类逐渐减少,植株具有特殊生活耐力,低矮呈现匍匐垫状,根系肥大、扎根深广,花序大型、色泽鲜艳。

形势与政策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知网上很多呀 [1]赵继锋,张运明,颜立红.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主要种类观赏效果评价[J]. 湖南林业科技,2010,(2). [2]张若晨,陈莲芸,王良民. 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10,(2). [3]刘青松,黄珂. 长沙市城市广场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J]. 广东园林,2008,(3). [4]文卫华,张灿明,龚玉子. 湖南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利用[J]. 湖南林业科技,2008,(3). [5]苏维词. 贵州山区珍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濒危现状及保护[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6). [6]王江,李国辉,黄永强. 四川野生观赏植物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J]. 四川林业科技,2004,(2). [7]吴从剑,谢国文.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J]. 山地学报,2004,(4). [8]周繇. 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5). [9]谢国文,刘月秀.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10]关传友. 皖西大别山区野生观赏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11]周繇.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6). [12]文燕冬,王海洋,张建林. 重庆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J]. 西南园艺,2005,(2). [13]谢国文,季梦成,赖书绅.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J]. 广西植物,1996,(3). [14]车生泉,可燕. 上海地区水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利用初探[J]. 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4). [15]张宇和. 观赏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品种分类浅谈[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 [16]朱玲. 长沙市酒店绿地植物配置与多样性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17]盛大勇. 湖南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 [18]Jean Leonard Seburanga (雷诺达). 卢旺达和中国南部城市中心区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分析[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11. [19]王建文. 福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评价及多样性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2005. [20]谢国文.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英文)[A]. .[C].: ,2002:. [21]Chontisak Yutthammo,Nudchanard Thongthammachat,Pairoh Pinphanichakarn,Ekawan Luepromchai. Diversity and Activity of PAH-Degrading Bacteria in the Phyllosphere of Ornamental Plants[J]. 2010,(2). [22]吴孝勇,陈白,周必勇. 庆元县山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8). [23]全国观赏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讨会征文通知[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4). [24]陈兵红,王昌腾,占拥法. 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2004,(S1). [25]刘桂兰. 观赏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突出重点与展示多样性问题[J].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6]苏维词. 贵州山区主要珍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危现状成因及持续利用对策[A]. 陈宜瑜.气象出版社[C].: 气象出版社,2002:. [27]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课题组. 药用和观赏植物的生物多样性[N]. 新华日报,2006-05-22(B04). [28]. 福建省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开发与应用研究[Z]. 福建省: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29]兰思仁. 福建省野生观赏植物多样性保育及开发应用研究[Z]. 福建省: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30]吴月燕. 浙东沿海观赏植物多样性的构建与生态应用研究[Z]. 浙江省: 浙江万里学院,.

转基因动植物制药论文参考文献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6月3日开始,这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一天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开始领导人民销毁收缴的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研究及展望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现在,世界生物制药技术的产业化已进入投资收获期,生物技术药品已应用和渗透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和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预测,生命科学到2015年会取得革命性进展。这些进展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治疗问题,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社会安全和刑侦提供新的手段。有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产生新的有机生命的研究也会取得进展。1.生物制药现状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 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2 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如 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临床;Cetor′s公司研制一种TNF-α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达80%。Chiron公司的β-干扰素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病。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再将细胞注入人体,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4 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 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 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2.生物制药展望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目前热门的药物生物技术如下:表1 热门药物生物技术疫苗 62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4基因治疗 28 凝血因子 3白介素 11 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3干扰素 10 促红细胞生成素 2生长因子 10 SOD 1重组可溶性受体 6 其他 56反义药物 6 总数 284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 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到下世纪初生物技术药物的种类数目尚不会超过一般药物的总数,但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总数将超过前10年的6倍。目前主要生物技术公司多分布在美国,如Amgen,Genetics institute,Genzyme,Genentech和Chiron,还有Biogen也发展较快。1987年尚没有一种重组DNA药物进入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前列表,但到1996年已有多种生物工程药物榜上有名。经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含3大类,即重组治疗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制药工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各地是不平衡的。某些地区(例如亚洲)会继续以生产专利过期药物为主,有些地区(如美国和欧洲)除了继续生产低利润的药物外会不断开发新的药物。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 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 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 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坤义,田颂九,丁丽霞.21世纪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798. 2 张治锬.抗生素药品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20. 3 田颂九,丁丽霞,田洁.国内外药典中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简述.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81. 4 吴伟洪.鲎与鲎试验法论文汇编(三).厦门鲎试剂厂,1996,18. 5 施新猷.医学实验动物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 6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9. 7 李真,龚培力,曾繁典.药物杂质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7(6):452. 8 刘昌孝.美国新药研究开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85. 9 Chen AQ,Lunte sampling coupled on-line to fast microbore liquid Chromatogr,1995,691(1-2):29. 10 Qanson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dialysis:current technology and Chromatogr B,1997,697:89. 11 Yang H,Wang Q,Elmquist WF,et desi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travenous microdialysis probe:application to fluconazole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freelymoving rat Res,1997,14

药物植物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这个还真不知道,你百度关键字搜索一下吧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18.[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格式及药学的参考文献

引言: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参考文献格式及药学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Chiambaretta F,Garrafo R,Elena PP concentrations of azithromycinfollowing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 ,and eyedrops(T1225)in healthy volunteers[J].Europe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8,18(1):13 20.

Terrence antibiotic efficacy using pharmacody namic measures.

[1]刘燕.重型颅啮损伤患者的临床监护[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4):.

[2]姜玉善.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吉林医学,2008,25(9):64.

[3]徐防,徐小川.紧急气道处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抢救中的意义.重庆医学,2008,34(11):1637 1640.

[4]徐培坤.李长元,冯春国.等.重型颅脑损伤7O例死亡原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6):489.

[5]程金贵.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安徽医学.2008,29(5):5l2 513.

[6]漆建.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愈后的关系[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2(1):25 2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靳婷,高军.药店回收过期药暗藏百姓用药危害.首都医药CAPITALMEDICINE.

论文引用中国植物志参考文献格式为: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中国植物志》是200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之一,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

所以《中国植物志》属于专著,专著的类型标注为[M],而专著的参考文献格式应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扩展资料

作品内容

《中国植物志》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科研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价值。

全书记载中国产的维管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图版9000余幅,是世界各国已出版的植物志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部。该书内容包括科、属、种的中外文献,植物形态特征,国内外的分布及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价值及经济用途,系统分类的讨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论文参考文献
  • 动物发育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长白山动植物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转基因动植物制药论文参考文献
  • 药物植物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