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音乐分析学论文格式

音乐分析学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音乐分析学论文格式

以一首歌为例。首先要分析它的调式调性,如a小调五声音阶。其次是结构。全歌多少小节。主,复歌分别多少小节,中间是怎么衔接的,有无过渡段等。再次是乐器。共用了哪些乐器,哪些是主旋律乐器,哪些是负责和声,制造效果的乐器。下面是演唱。演唱者的嗓音特点,表达的情绪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好的音乐是要向人们表达某些情绪的。听者要有自己的感受,但同时也要保持客观。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音乐形式:古典音乐可以从古典音乐定义、历史、赏析等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于音乐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各大期刊中相继出现了大批有关音乐学论文的“身影”。音乐学论文做为音乐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那么要求音乐学术的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和归纳一番音乐论文的几大构成部分的写作规范。首先,音乐学论文与其他论文一样,都是其三大部分组成。对于这三大部分,音乐学论文又有哪些写作的规范呢?一、题目题目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主要,力求反映文章的主旨,简洁精炼、画龙点晴。读者一般会通过阅读题目来确定文章阅读的顺序。因此,题目来确定文章阅读的顺序。因此,题目一定要做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现创新,并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一般不超过15个字。二、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位于文章正文之前,用来提供全文的梗概,字数定在200~300字之间。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让读者忙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而且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根据摘要来决定。写摘要时,要做到语言简洁、强调创新、使用短句、不加评论。主要体现4个方面的内容,即陈述目的、描述方法、总结成果、陈述结论。在写摘要的时候,应使用第三人称,不要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尤其是自我评价。也不应该包含作者将来的打算和计划,以及一些文学性的修饰和无用的叙述。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又称“被引证文献”,是指进行某一著述、某一研究时所参考和引用的文献。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一是作为阐述本人见地的佐证或背景资料;二是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或经典论述;三是表示对他人理论或研究成果的承认、继承、借鉴或补充。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论文中所有引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都要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标注出来。参考文献部分的常见问题是格式混乱。各种期刊都有其参考格式和书写规范,应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整理。这也可以增加论文投稿的成功率。另外,除了综述类的论文外,参考文献也不宜过多,否则会淡化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写作是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是成果展示的重要途径。音乐论文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因此,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本着创新、科学、平易近人的态度,遵守学术规范,崇尚科学,为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音乐分析论文格式

论文网上到处都是 满意请采纳

毕业论文正规格式(物流范文)封 面任务书评 语目 录摘要……………………………………………………………………………………1关键字…………………………………………………………………………………1一、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一)、中小物流企业在实际管理遇到很多难题…………………………………11、中国物流公司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上遇到很多难题二、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1(一)物流企业组织结构……………………………………………………………11、策略规划2、系统功能3、流程管理(二)、 中小物流企业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思想………………………………41、中小物流企业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思想2、中小物流企业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模式(三)、项目方案的实施过程………………………………………………………51、物流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基本理念与步骤2、如果物流企业选择信息系统开发的外包的方式应注意的事项3、本企业信息人员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注意事项三、物流企业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5(一)、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几个方面……………………………………61、标准化管理2、信息透明化3、在开展个性化服务(三)采取共同配送…………………………………………………………………71、共同配送的优势2、共同配送的应该注意的问题四、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8(一)如何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81、提高本企业电子商务物流的知明度2、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化物流系统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吸取经验4、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9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包括设计或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并根据题目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一、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二、如何建立完善的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三、物流企业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四、如何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2.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等)伴随着一场”物流热”席卷中国大地,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纷纷建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落后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的物流速度之间的矛盾,影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同时他们在与世界巨头同场竞技的舞台上如何扬长避短、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摆脱困境、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竞争中如何获胜。3.主要参考资料、文献[1] 琚春华,鲍观明.《我国流通业发展物流的对策和思路》(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3月第3期)[2] Bowersox DJ和Closs DJ.《物流管理— 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林国龙、宋柏、沙 梅译,机械一「业出版社,2000年3月)[3] 翁心刚博士.《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p175)[4] 张成海.《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p8-10)[5] 林榕航.《供应链管理(SCM)教程— 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上册)》(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p255-255)指导教师 唐艳论文格式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科技论文是以文字材料为表现形式的科研产品,是科研工作者脑力劳动的成果.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独到的学术见解、科学的分析论证,还应有严谨的论文结构、清晰的段落层次,同时还不能忽视语言的通顺、用词的准确.但有不少的科技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太注意后面的这些问题,以致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也就影响了论文投稿的命中率,同时还增加了编辑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笔者以编辑学、语法修辞学为依据,就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谈谈写作规范,以期对科技人员的写作有所帮助。1.论文结构写作规范作为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其基本要素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必要时)、参考文献为主体部分。其前为前置部分。必要时,其后可加附录部分。 题名与层次标题 题名题名,是能反映论文中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一个好的题名,常会使文章增色添辉,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因此,在写作时应考虑用言简意赅的20字以内的词语组合为宜.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题名中常见的问题如下:1)题目大、内容少和题目小、内容多。这主要是没有把握好文题关系.对于前一种,或根据内容重新给题,或根据题目充实内容;对于后一种,应把握好与题目无多大关系的略写或不写。2)随意设置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设副标题,仅在靠正标题无法完全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时加设。同时要注意避免副标题大于主标题。3)连用同义、近义词。如“××分析研究”,“××研究探讨”。“分析、研究、探讨”为近义词,题名中保留其一即可。4)拔高文章层次。有的文章只是一般的论述分析,谈不上研究,但作者往往喜欢冠上“研究”二字作为题目,这就很不恰当地拔高了文章的层次,因此“研究”一词应当删去。 层次标题科技论文层次划分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少作者仍在沿用中文数字表示法。层次划分的章条层次可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点,末尾一级不加。层次分级以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它的正确位置是各级章条顶格书写。层次标题中,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实在删不下去的,可采用空格方法断开。 作者署名与摘要 作者署名对于论文作者,除在题名下方署名外,还应在首页地脚处(下方)对文章的主要作者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及主要从事什么研究.便于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论文责任人。 摘要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它的详略程度取决于文献内容。文摘写作中,其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根据文摘类型有所侧重。通常中文文摘以不超过400字为宜,纯指示性文摘应控制在200字上下。外文文摘不超过250个实词。文摘中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这是绝大多数作者要注意的地方。 正文与正文中图和表中英文对照 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部分,在引言引出问题后正文中加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作者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和创造性的集中表现。有的论文思路混乱、结构松散、层次不清,令人把握不准文章主题,这主要是作者没有掌握好正文的论述方式。正文的论述方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对有关各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另一种是将所研究的全过程按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几个阶段,再对各阶段的成果依次进行论述。 图和表中英文对照现代科技刊物中图和表用得较多,它们已成为科技文献中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由于它们的运用,使所表述的内容的逻辑性、准确性更强。论文作者在撰写时较好地运用了图、表来表述,但不少作者忽略了论文在对外交流时必要的图和表的中、英文对照,这就势必影响外国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他们虽然能从英文题名、英文摘要中得到论文的创新内容及定量式定性的信息梗概,但对事物运动过程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参量变化过程及试验的数据等更多的重要信息仍无法了解,因此,图和表的中、英文并列给出将便于外国读者了解作者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并由此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另外要注意,科技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必要时可加辅助短线。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展示其结论。结论是论文的基本构成成分,因此一篇论文不能不写结论,但又不能是正文标题的重复,还要避免以“结果与讨论”作结尾的论文出现其内容仍属“结果与分析”,因为这样会缺乏真正的讨论内容,也没有结论性的文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现代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部分也往往被作者忽略,有的尽管列出,却很不规范。几种主要的标准著录格式见下: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会议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录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句后右上角标出,按顺序排列.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2.语言表达写作规范科技论文通常运用严整而很少变化的句式。其完全句多,长句多,各种限制性的附加成份多,用连接词语的复句多。这是因为带有大量附加成分的长句准确、周密,适合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容。但科技论文手稿中,有不少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较差,也有一些作者采用口头谈话式写作方式,结果造成句子不是没有主语就是没有宾语,或是语序安排不当、滥用词语,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论文的表达.以下各举几例说明. 滥用介词而缺主语【例】 关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句中介词“关于”与后面的“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一偏正短语构成了介宾短语,使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因此删掉介词“关于”,使后面的“问题”恢复到主语位置,整个句子才表达完整。 语序安排不当①状语位置安排不当【例】 流沙地、盐碱地大面积造林技术从90年代初就在新疆推广应用.句子中状语有两个位置:一在句首,一在句中。一般表限制的状语放在句首,如时间、处所、条件、关涉对象等状语.描写性状语放在句中。将上面例中的“从90年代初“提到句首,它的位置就恰当

也就是像写别的论文那样,先提出论点,在举出例子来证明它,最后写上参考文献就OK了,己写了一篇,参考下: 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分析音乐的论文格式

人们总是说时光会冲淡一切的,淡到无影无踪,淡到自己也会疑惑是不是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故事,淡到你再也想不起当初的执著究竟是为了什么。正如东坡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曾经的刻骨铭心真的可以淡如烟云? 1952年,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到日本演出,偶然听说有个擦鞋童为了能够听到他的琴声,千方百计凑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票。演出结束后,他穿越了贵宾席,避开了社会名流的盛情簇拥,径直走到低档席,找到那位孩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羞怯地说:“我什么都不要需要,只想听听您的琴声。”梅纽因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他。 30年后,梅纽因再次访日演出时,他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孩童。这些年来,他的生活依旧清贫,充满了坎坷,但30年来他无数拒绝了许多想以高价购琴的人。当梅纽因再次问他是否需要量帮助时,他仍和第一次一样回答:“我什么都不需要,只想再听听您的琴声!” 当熟悉的旋律再次从那把旧琴上流淌出来,当空中再次充满那穿越时空的情感时,在场者无不泪流满面…… 世间有了音乐的流动,便有了永恒的情感! 也许,只有音乐,才是世间真正无国界的语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不像现代人仅仅把诗词、音乐当作高雅的消遗,而是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据说高明的乐手抚琴时,若有通音律解其心者偷听,在弹琴者发挥得淋漓尽致,听者心潮起伏之际,那琴弦往往会骤然断裂!这细细的一根弦,实在是难以承受得住那种无形的力量,而两颗心也会同时被惊动。人们心中也是有着一根弦的,只有两个人的心弦同时被拔动,心才能相通,意才能相随。所以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有着“长存浩气,勿忘情义,日后再相知未晚”的情愫,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甚至连暗示也显得多余,当饮酒时自会举杯同饮,当高歌时自会携手放歌。其实,人们所期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份心灵的依托与牵挂吗? 很多年以前,一叶扁舟静静地漂于湖上,俞伯牙端坐抚琴,琴声如水般从他的十指下流淌出来,伯牙全部的情感已融入其中。钟子期闭目倾听,伯牙意在高山,琴声高昂激越,子期赞曰:“巍巍然如泰山,妙哉!”伯牙琴声一转,柔和悠扬,子期曰:“妙哉!洋洋然如江河。”一曲终了,余音未散,高山流水传为千古佳话…… 无论对傅伯牙还是钏子期来说,能够遇到对方,实在是他们的福气。那种肝胆相照、惺惺相惜的情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长叹,又是多少人内心狂热的呼喊! 子期死后,伯牙谓世无知音,于是绝弦破琴,终身不复弹琴! 牙师好觅,知音难求!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一生中也许只能碰到一次,跟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正是你寻觅已久的。你遇到了是你的运气,而失之交臂,则是一种悲哀。 回头看我们所经过的岁月,确实有太多的东西淡去了,那只是因为它本身就没有真正感动过我们,本就没有进入我们的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它们只是一些点缀而已。我坚信有一种情感永远不会被时稀释,这,才是生命中的主旋律。去除了一切的粉饰和雕琢,你可以被任意一个音符感动,透过记忆模糊的界限来重温某些温柔的瞬间……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1342013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电影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电影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论文网上到处都是 满意请采纳

也就是像写别的论文那样,先提出论点,在举出例子来证明它,最后写上参考文献就OK了,己写了一篇,参考下: 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音乐美学论文音乐作品分析

1、美学按照不同表现手法的美将艺术美分为好几类 音乐属于时间艺术(按存在方式分)、听觉艺术(按感知方式分)、表演艺术(按创造方式分) 2、从美学角度的分析请多从该乐曲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即乐曲所传达的“意境” 第一层在于 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直观的静态的实象 象内之象) 第二层在于 这种景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活跃生命的传达 象外之象) 第三层在于 这种感受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不要停留在乐曲表面 但是以前两层为基础 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无形之象) 以上三层能分析到哪一层算哪一层 第三层不好理解 不要强求 建议你参考宗白华《意境》 胡经之《文艺美学》

从美学角度的分析该乐曲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分析,即乐曲所传达的“意境”第一层在于 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直观的静态的实象 象内之象)第二层在于 这种景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活跃生命的传达 象外之象)第三层在于 这种感受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不要停留在乐曲表面 但是以前两层为基础 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无形之象)。

哲学家卢梭曾经提到,音乐家的艺术不在于直接描绘形象,而在于把心灵置于这些对象能够在心灵里创造的情绪中去。然而同时代一位奠定了现代和声体系的作曲家拉莫他的观点和卢梭相反,他认为寻找音乐的永恒而自然的音乐基础发现它存在与和谐控制下的整体性原则当中。通过这些原则,音乐明了自然的话语,成为高级绝对的艺术形式。二者分别代表了两种观点,一者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形式,二者则认为因为最重要的是音乐的基础。想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我们首先了解音乐美学的定义。在1931年的德国《大赫尔德辞典》:“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特别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的探讨,以及关于音乐的表现力和表现方法的问题作为自己的对象。”所以我们将以坂本龙一的音乐作品《Rain》为例,分析这首歌所展示的各种不同的美。这首歌曲是出自影片《末代皇帝》的音乐原声带中,该部影片的配乐也是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作为电影配乐,一般很难脱离影片去分析它。《末代皇帝》的主要情节是,以溥仪从三岁入宫继承皇位,成为拉线木偶般的儿皇帝。至清朝皇室崩溃。民国建立,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结束了他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后来,他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东北成立满洲国。意图复兴大清帝国昔日光华。日本战败。溥仪成为俘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十年后,被特赦释放。影片最后,溥仪以游客身份重游紫禁城,感慨万千。坂本龙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乐中主要负责中西音乐风格的混合。这首《Rain(I Want A Divorce)》,出现在溥仪的妃子文绣不甘于做皇帝的小妾拒绝别人递过来的雨伞,绝决地说不再需要它了,她跑到雨中,寻求属于她的自由。 将从3个方面分析这首曲子所传达的意境,首先象内之象,它是一段管弦乐的演奏,小提琴的齐奏情绪激昂,表达了文绣坚决的内心,随着节奏的变化体现了文绣内心世界的变化。其次象外之象,前奏部分总是让我想起天空中鸽哨的回音。每一次听到这里,总有一种茫然仰望天空中飞翔的鸽子的感觉。飞翔的,盲目的,看似自由的,然而又是单一的,听凭简单命令,在房屋上方一小块灰蒙蒙的天空,周而复始,缓慢的,一天就是一年,一年也可以是一天。空洞而绝望令人呆滞。然而突如其来的主旋律,重奏的提琴演绎得非常急促坚毅而振奋,一重如同离开时急促的步伐,另一重好像沉重的雨滴急速下坠。在雨中打破呆滞,冲出这一小片束缚的天空。从此开始真正按自己的想法找寻命运,探求人生。在这迅疾中,那样坚定——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要离开,要从新开始,所有的一切!乐曲的最后又缓和下来,好像一声叹息,冲动之后留给我们怅然。那句英文应该可以翻译成:我要离婚。但是我还是更喜欢把它理解成——我要离开!因为这样仿佛更绝决——凭着一种断绝一切的心。最后无形之象,真正优秀的乐曲脱离了影片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感悟。这些旋律就如那曲折无奈的命运红线,紧紧缠绕在历史的车辙上永远无法逃脱无法解开。在乐曲中你仿佛经历了一段波澜,而后的释然,勇敢的面对。我们通过音乐声音,来感知、倾听、观察甚至思考这个世界。就像是坂本龙一在新专辑的访谈中提到,活着的时候别忘了每天看月亮。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留给自己思考的空间。

赏析音乐论文格式

影视音乐是音乐和影视的结合,当音乐一旦融入影视之后,就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音乐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画面与影视音乐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影视作品的画面更加有活力,而且还能将视觉的东西听觉化,让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深刻。比如,我们会在灯光闪耀或者是星光灿烂的时候用钢片琴表达,也可以用双簧管或者是长笛来描述生机勃勃的清晨,还可以在微风吹拂的时候加上一些小提琴的颤弓效果使这种感觉更形象化……这样的情景交融可以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感受听觉上的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以实例来说,钢琴所抒发的感情是非常优越的,因此,在纪录片《冬猎》中,当冰雪覆盖自然的景象出现时,就会响起一阵透彻且明亮的钢琴声,为了突出树挂的特色,钢琴快递下行的琶音就能形象地将枝头挂着冰凌的景象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使整个画面更有激情,刻画的景象更深刻。音乐既能展现画面真实的感觉,同时还能将所要展示给观众的意境传达出来,在形似的同时做到了神似,使画面极富感染力。

画面往往只能表现主人公外在的一面,而往往主人公的内心是无法形象地表现的,这时,影视音乐就能很恰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烘托背景氛围来侧面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1.烘托环境的氛围。影视作品的环境氛围是不能通过视觉观察出来的,而影视音乐则可以通过旋律和乐器的变换来烘托背景氛围。例如,电视剧《红楼梦》,这部作品主要是通过展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悲情爱情故事,来展现一个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盛和衰败,以此来表达封建社会注定会终结的主题。根据这一作品,作曲家创作出了一系列以悲为美的音乐作品。使整个作品从头至尾都贯穿着悲凉的气氛,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些音乐作品不管是歌词、旋律还是和音响,都将这种悲情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个作品的背景都展现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让剧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命运都在悲伤的氛围中得以最自然的流露。

2.烘托时代的氛围。影视作品还能通过影视音乐来烘托时代的氛围。比如,电影《祖国的花朵》,它的一首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被许多的青少年所传唱。因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有关儿童的电影,所以,这首插曲就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童真童趣。歌词和旋律刻画了一副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在美丽的北海公园划船游玩的景象。展现出孩子们在最纯真年代的幸福生活,将北海公园的美和孩子的欢乐描绘得出神入化,让我们每当看到这部电影或者听到这首歌曲,思想都能很自然地回到那个美好的时代。这正是影视音乐对时代烘托的最好的例子。

3.衬托地域之美。地域的美不仅从影视作品中可以感受得到,影视音乐也可以将其衬托得很完美。例如,电影《黑骏马》,这部影片揽尽了草原辽阔坦荡的风光,同时捕捉到了草原上豁达强韧的生命力,向观众呈现出一种宽阔的胸襟,而由腾格尔作曲的主题曲《天堂》更是完美地将草原的美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就能让人想到辽阔的草原。

4.烘托民族的特点。音乐常常可以将一个民族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张艺谋导演著名的作品《十面埋伏》,这部电影的插曲《十面埋伏》运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琵琶,将十面埋伏的那种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得以突出。

音乐对观众的影响往往是经过潜移默化的,它会带着观众走进影视作品中,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观众可以在听到影视音乐的时候自然而然联系到影视剧中的桥段,以此来将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联系起来。例如,曾经红遍中国的香港电影《甜蜜蜜》,其中由邓丽君演唱的主题曲《甜蜜蜜》堪称经典。影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初次相遇时,既浪漫又心动,这首歌曲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甜蜜和幸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由于现实的压力,主人公分分合合,最终在异乡无意间听到《甜蜜蜜》时四目相对,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让主人公心中的情感得以表现,因此,这首歌曲贯穿整部作品,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生动、形象、具体。

自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电影”就轰轰烈烈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的提高,电影制片商发现单纯的影视作品再也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于是影视音乐登场,它在扩展电影内涵、丰富电影美感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时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结合影视剧情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也应运而生,它使音乐和影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更加富有内涵,而影视也更加传神。

(一)连接影视剧情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太过繁复的剧情有时因为时间关系并不能细细讲述;而多个主线同时发生的时间也不能同时描绘。所以经常会出现多个片段连续剪辑的镜头,这时,单纯的画面已不能圆满地表达清楚细节,就需要利用音乐来衔接剧情,让观众更深刻地领会电影内涵。比如在《无间道2》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倪家为了巩固自己黑帮的地位,而决定杀害其他四位合作者,而由于倪永孝心思缜密,计划周全,鞍山行动几乎在同时进行,所以导演用了大量剪切镜头分段描述刺杀四位头目的过程,这时背景音乐开始演奏,从行动开始就弥漫着一曲凄凉的口琴演奏,舒缓、哀伤、压抑。使观众沉浸其中,大量镜头的切换也显得自然、流畅,更让观众深刻地体会到男主角倪永孝的心狠手辣,也领悟到黑社会的残酷。设计非常巧妙,背景音乐在此时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衔接的作用。

(二)总结影视内容

在电影剧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因果尘埃落定之时,再多的镜头画面都不能更深入地表达内涵的时候,音乐的另一个作用就体现了出来,那就是总结、评价电影,给观众灵魂上以更深刻的冲击,而且如果使用得当既不会使音乐显得突兀,也不会让画面太过尴尬。比如:在电影《花木兰》中,战争开始,泥土血水漫天,战马旌旗飘扬的战场上,披坚执锐策马奔腾的花木兰出现。此时《木兰情》这首音乐开始演奏,词曲融入大量中国风,能使人产生较强的民族感,而且插曲旋律辽阔而大气,以马头琴为主、古筝为辅的演奏工具更鲜明地表现出战争场面的震撼,与影片整体以及场景非常符合,结合强势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着在血流漂橹的战场上厮杀的花木兰,都会不禁心生感慨,为花木兰的命运多舛而感到同情,同时也为花木兰的坚强而自豪。这时的背景音乐就很完美地起到了一个点题的作用,无需再多的画面描述,花木兰那种在命运面前不轻易低头、勇于直面困境的顽强心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而且以音乐的形式烘托出来更让观众有种只可意会的快感,更加强化了电影的效果。

(三)深化影视主题

一般来说成功电影的内涵并不容易让人轻易领会,但台词和音乐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导演的真实想法,这就需要观众去结合音乐细细品味,比如:在《大话西游》中,初次看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部喜剧片,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影片最后,孙悟空踏着七彩祥云出现,与紫霞仙子在空中纠缠时,背景音乐《天地孤影任我行》开始演奏,最后紫霞仙子为孙悟空挡住了牛魔王的一击之后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音乐也达到了高潮,那种凄美的爱情结合苍凉雄厚、豪气悲壮的音乐顿时让人泪流满面,这时全篇主旨才慢慢浮出水面,观众才突然醒悟,这根本不是一部喜剧片,而是讲述凄美爱情的黑色幽默剧,剧情的转折固然有重要作用,但明亮庄严的音乐才让观众有了醍醐灌顶的觉悟。不得不说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深化影视的主题。

根据本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背景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音乐这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种将人的情感超脱出画面,外化成为一种动感意向的形式,以虚幻又充满张力的声音运动帮助观众进行审美思维的塑造,最终成就了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

一、影视音乐节奏与其他影视声音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

影视音乐作为声音要素在影视作品中与之伴随的还有人声和自然声,由于同属于声音物质,影视音乐的节奏一定会受到这两种声音要素的直接影响。在某些学者的观念里,整个影视声音就像是具体音乐,也就是其他声音就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从而可以把整个影视声音作为特殊的音乐来认识。这里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但音乐与其他声1342013年第4期音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不能忽略。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影视声音设计中,由于其他声音要素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强,而影视音乐却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音要素,它在创作中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性和主观能动性,而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性原则就是节奏。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音乐与人声、自然声形成的复合的声声节奏的形态特征。

(一)音乐与人声的复合节奏

在有对白的情节中,人声与音乐的的结合主要是纵向结合,它们结合形成的节奏形态可以分成主要三个类型:对应、对比和互补。在这里,我们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多声部音乐一样去量化分析两个声音层的节奏,但我们可以用它们表现出来的节奏特征进行分析。在某些节奏点上,有时甚至可以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从多声部音乐的节奏特征来看,对应性节奏基本上不改变原来的节奏特征,但可以起到丰富和加强的作用。这在影视音乐与人声的结合中是一样的,比如快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在影视作品中,音乐会加强对白的节奏,同时还会加强语言的情感性。节奏的对比就是一个节奏层为快速,另一个节奏层为慢速。从理论上来说,快慢速节奏的结合就是互相综合。如慢速的人声对白与快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增强,同时情感性增强。而快速的人声与慢速的音乐结合时,人声的速度感减弱。这种节奏形态带来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节奏对比打破了视听联觉的习惯,音乐节奏成为前景,视听感官感受削弱,思想情感增强。音乐与人声的互补就是两者的节奏在横向上都是变化的,但在纵向上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复合的规律性节奏。在这里,由于音乐与人声形成的音色节奏的加入使节奏的动力性更强,如人声的节奏在横向上是快慢快的进行,同时音乐的节奏在横向上是慢快慢的节奏进行,那么人声与音乐就会在纵向上形成快慢结合,但在横向上却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声音的复合节奏。音乐与人声形成的复合节奏的节奏形态对于我们在给影片进行声音设计时,特别是为一个有对白的情节配乐时,应该特别关注其他声音在音乐节奏中的参与。比如有时为了声音节奏的表现,我们会重新设计音乐的节奏。又如音乐可以参与复合节奏,但要考虑人声的内容的表现。明显的音乐节奏会影响语言内容的表达,所以特别在语言内容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的声音设计应该是,要么音乐在声场中置于背景,而语言为前景;要么把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

(二)音乐与自然声的复合节奏

自然声与人声一样,许多时候会受到情节内容与画面的影响,所以它的节奏非常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由于规律性节奏对于非规律性节奏的控制作用,当它与音乐结合时,人们会不自觉的让它参与到音乐的节奏中。我们抛开自然声的写实以及表情的功能,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它与音乐结合的复合节奏的形态以及特征。自然声与音乐的复合节奏同样存在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形态。如快步的脚步声与快速的节奏的音乐的结合就是节奏的对应;密集的枪声的快节奏与长音旋律的慢节奏的结合就是对比;格斗中偶尔一记重拳与紧跟的音乐重音形成的一个以自然音为重音开始的音响片段就是节奏的互相补充。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人声的表意性大于它的节奏性特征,所以它参与音乐的节奏的倾向性较弱,而自然声的节奏特征却比较明显,所以在与音乐的结合时与人声不一样的是它参与音乐节奏的倾向性大大增强。此时如果自然声与音乐在纵向复合节奏上不能体现节奏的一致性的话,就会形成不协和节奏,如果不协和节奏不是我们此时的表现需要的话,一般在声场上采用音乐成为背景,而让自然声成为前景的声音设计,或者让音乐的节奏动力弱化,突出自然声的节奏和自然声的写实和表情功能。

二、影视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形成的复合的声画节奏

(一)影视画面节奏的理论

从文章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在音乐的节奏理论中,发音点、时值与停顿是节奏构成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这可以认为是音符的一次运动或一个节奏点,而多次运动或多个节奏点就会产生节奏感。这种神经反射的时间间隔存在于听觉神经系统对声音的反应中以及其他所有的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对对象活动的反应所具有的时间间隔形成会构成视觉的节奏体验。用音乐的节奏观念,我们就可以来理解影视画面要素中剪辑、镜头、画内信息的节奏。在剪辑节奏的构成要素中,一个镜头的第一帧可以认为是发音点,持续时间可以认为是时值,最后一帧可以认为是停顿;镜头的节奏要素可以理解为镜头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也就是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的过程。而画内信息主要是人和物的运动,节奏也就是人和物的运动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二)声画节奏观念

影视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态,它不仅受其它声音要素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画面节奏的影响。也就是说,影视音乐可以与画面结合形成影视声画节奏。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被认为是电影的伴奏,它的功能更多是增加娱乐性和满足人们的视听习惯。当然后来人们努力使音乐与电影协调一致,例如在情感和节奏上,但许多时候音乐与画面在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在有声电影时期,音乐成为画面的附属,画面的运动和节奏许多时候会配上相应节奏的音乐,这种方式被称为按动作配乐,也叫米老鼠式编曲。当今时代,影视音乐成为影视艺术视听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不是单纯的附属要素,而是有机的成分,音乐积极的参与叙事,表情以及运动。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节奏成为重要的载体。电影中声音与画面结合所形成的声画节奏的形态特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从单一要素结合到多种要素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偶然、随机到主观、互动的的过程。影视作品中画面的节奏主要由剪辑、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构成。在实际作品中,它们有时也有主次或前景背景之分。如某些画面节奏主要是由剪辑节奏构成,而有的画面节奏主要由镜头运动节奏构成。一般情况下谁的节奏速度快,谁就是主要节奏层次或者说是前景节奏。如剪辑节奏的速度超过镜头运动和画内信息运动时,剪辑节奏就是主要节奏层次和前景节奏。

(三)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声画复合节奏形态

与音乐、人声和自然声的节奏关系一样,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复合节奏主要有三种形态:对应、对比和互补。三种声画节奏形态体现不同的声画节奏表现特征。声画节奏对应就是音乐与相同节奏速度的画面剪辑、运动、信息节奏的结合而形成的声画复合节奏。当影视画面的节奏较快而此时音乐的节奏也属于快速的话,它们就属于对应性节奏。节奏对应时,声画节奏又可能出现两种状态,如以画面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和以音乐节奏为前景的声画节奏。以画面节奏为前景时,画面内容的重要性被突出,内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音乐节奏为前景时,视听感受被突出,外部节奏成为主要节奏层。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们互相都不是前景和背景的关系而是音乐的节奏点与画面的节奏点形成节奏重音。由于节奏要素的增加和节奏的一致性特点,节奏重音的动力性会大大增强。对比性节奏就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与画面节奏的速度形成对比,也就是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快而另一个节奏层次的速度慢。它们之间会形成节奏动力互相影响的情况。如快节奏的画面节奏与慢节奏的音乐节奏结合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画面节奏减弱,内部心理情感节奏感增强。由于视听节奏的不一致而使人们会去主动感受外部画面节奏之外的内部情节节奏。而当画面节奏为慢速节奏而音乐为快速节奏时,由于对比节奏的出现,外部视听节奏感增强。互补性节奏实际上就是画面节奏与音乐节奏两者的节奏点互相补充。如剪辑节奏为慢速时纵向上音乐节奏为快速,横向上当音乐节奏变为快速时此时纵向上剪辑节奏则变为慢速。互补节奏只是节奏的要素发生变化而节奏的特征保持不变。互补节奏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如由于要素的增加,它的声画节奏动力被加强;还有就是在情节中声音和画面互相加强而互不干扰。如在音乐与人声的互补节奏中,音乐与人声的相继出现可以使人声表达的信息内容不受到其他声音要素的干扰。

三、影视音乐与其他声音和画面形成的复合节奏

也就是像写别的论文那样,先提出论点,在举出例子来证明它,最后写上参考文献就OK了,己写了一篇,参考下: 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要素、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音乐欣赏中情景(场面)变化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是,首先听到的是音乐的旋律,其次是音乐的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是考虑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老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表现了…………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得说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只是来个走马观花的欣赏。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册《爱劳动》一课中我注重了音乐表现的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运用的第一段音乐是表现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现胖和尚的)。在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老师进一步问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笨重、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得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得音乐优质课、公开课教学大都是与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音乐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的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慢的音乐是说: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场面。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场面。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很轻、第二点音乐重而且快、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慢与快得比较,轻与重的比较体会出音乐的强与弱、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的根本是音乐场面、情境的变化是音乐要素变化的真理。 二、 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音乐要素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的撞击、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搞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在《爱劳动》一课中老师通过情绪的变化,就挖掘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如, 在欣赏《三个和尚》那段优美的旋律与救火的那段音乐进行比较时学生说出了第一段音乐是:和尚们睡觉、喝水等悠闲自在的情绪。另一段音乐学生则说:和尚们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绪。老师这个时候接着问你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慢而且优美,第二段音乐很紧张。通过学生对乐曲舒展与紧张而终情绪的比较,体会出音乐快于慢的音乐要素的比较。充分体现了音乐欣赏中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老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里格嗨哟嗨嗨…..与劳动的步伐相结合来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音乐与行进的步伐是统一的。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册《汪汪与咪咪》一课通过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体会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场面,把音乐场面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乐曲的各种节奏形式与音乐体裁的关系。突出了节奏在音乐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过以上,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受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新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下面一起来看看音乐鉴赏论文怎么写。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一)

摘要:流行音乐的合理、科学引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而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行音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知识原理,对于强化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流行音乐

所谓流行音乐,指那些特定时间段内深厚大众欢迎、并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与普及的音乐。高中阶段学生热衷于追求新鲜时尚,对于流行音乐更是格外青睐与喜爱。流行音乐的合理、科学引用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主观学习需求,而且能帮助他们透过流行音乐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知识原理,对于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借助流行音乐可帮助学生实现对音乐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教育实践表明,流行音乐的恰当利用可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浅层次流行音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音乐原理等理论知识点,即实现对相关音乐内容的深刻理解。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一知识点,笔者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分别为学生播放了美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亚瑟小子(Usher)的经典音乐曲目,随后又为他们播放了中国的R&B流行音乐代表人物周杰伦的优秀音乐作品。由于平常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这些流行音乐,因此他们中大多数人都随着作品的播放小声哼唱了起来。音乐课堂气氛空前热烈而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亚瑟小子及周杰伦不同R&B作品的对比,你能从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行音乐上的异同点?要求学生结合刚才聆听的流行音乐作品,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合作分析与探讨。由于讨论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作品,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格外高涨,很快得出如下结论:亚瑟小子的R&B风格更为直接、更为浓烈,而周杰伦的R&B作品则是创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具有中国风特色的元素,使得R&B风格更贴合中国音乐听众的口味。而这一认知的形成很显然为学生实现对于“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有利于其形成端正、科学的音乐欣赏、鉴赏理念,更为接下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真正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借助流行音乐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不能仅教会给学生基础的音乐鉴赏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使他们逐渐具备起扎实的音乐鉴赏实践技巧,即会对现实生活中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真正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水平与相关能力。”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可将当下社会背景下质量参差不齐的众多流行音乐作品作为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如学习“流行风”这一版块的内容时,笔者特意为学生选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音乐风格作品:一种是典型的口水歌,歌词简单没有深意,节奏旋律更是毫无技巧可言,如现下流行的《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另一种则是具有深刻内涵及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蜗牛》等。随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演唱体验及实际体会,尝试对这两种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探究为什么同是流行范围较广的音乐作品却能带给演唱者截然不同的演唱主观感受。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实际就是他们运用所学音乐知识科学、合理审视、辨别两种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他们既得以对之前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点及时温习与巩固,与此同时,更使得他们深刻意识到:社会上特定时间段内流行的音乐作品质量差距悬殊,只有学会合理辨别、科学欣赏,才能在远离恶俗音乐曲目的同时真正享受到有水平、有质量的音乐佳作。

如此一来,借助不同流行音乐作品,学生的实际音乐鉴赏能力就得到显著锻炼、提升与发展,从而为他们在日后现实生活中得以更加理性、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其及时摒弃低劣的音乐作品,免受其不良影响,更有利于其从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中真正感受到正面、健康、向上的真善美力量。而这很显然正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内容的根本目标所在,真正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

三、结语

流行音乐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与肯定。对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与所学鉴赏内容密切相关的流行音乐适当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既是满足学生主观心理需求的重要措施,更是显著锻炼、发展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二)

摘要: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更多音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音乐论文

一、前言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一扇门,让走进来的人感受到门里别样的风景,但风景的感受如何,还需进来者者细细体会”。音乐家的话语中全然说出了鉴赏中的关键点一定要好好把握,音乐的特点就是让人体会和回味,给人以轻松和惬意,但是如何鉴赏将是很专业的事情,需要用专业的方法来找到关键点,找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音乐鉴赏的含义

所谓音乐鉴赏,就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音乐鉴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身心素质、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打造个人独特魅力和个性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鉴赏能力,能让学生自身建立起音乐人生的结构和框架,为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很多人对于自己所钟爱的音乐作品仔细揣摩,无论是中外名曲,还是流行金曲,爱好不同的人都对于自己所收藏的作品赏玩不已,这就是一种鉴赏行为的体现。其实在很多的西方电影中,我们都能看到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共同赏析一部音乐作品的感人场景,可以说,鉴赏行为成为了维系学生自我生存发展的一个必须行为,成为学生情感交流、抒发情怀的有力支撑。

三、音乐鉴赏关键点的有效把握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不是靠语言描绘来体会的,也不是保持沉默的东西,它是一种无法说出的朦胧美,其中的独特之处让人体会到舒适感、欢快感,以及欣赏美的特殊韵味,这就是找到了鉴赏的关键点,让人无法忘记。

(一)把握音乐乐律是音乐鉴赏关键的基础

音乐的独特魅力就是声音的全方位展示,让人的耳朵感受音乐,让心灵倾听音乐,领悟音乐中诸多要素传达的感情,其中音乐的乐律是最重要的要素,只有用听觉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等这些表达音乐情绪情感的作用,能够切身体会到音乐作品本身情感内涵的体验,在鉴赏激昂的音乐时候,在雄浑苍厚、慷慨激情的力度节奏中,学生会体会到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激起心中熊熊激情;在婉约旋转的乐曲中,学生听着抒情、力度适中的音响,可以感受作者含蓄低沉、绮丽清新的乐风,让人恬静中释放胸中的不悦;而触景生情的音乐中,通过节奏的不同变换,在调式和声音的交织变化中,学生的内心都会随着乐曲鲜明的变化,经历和感受愉快、愤怒、同情等不同心境,在这样的听觉冲击中,加上对音乐的反复倾听,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层层递进,最终从感性的愉悦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二)把握音乐内涵是音乐鉴赏关键的核心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有其内容上的与众不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学生欣赏的不同作品,内心的感受都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比较中进步,在音乐中感受。音乐作品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纵使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诸如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者是一些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在通俗音乐流行初期曾使很多青少年误以为这是代表“音乐艺术”的最佳作品,值得关注和鉴赏,在它们中才能体会到感情的流露,而一些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青少年群体中被看做是毫无生趣、平淡无味,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艺术价值高的音乐凭借着内容上的绵远留长,成为了永远的经典,让学生们鉴赏起来感觉更多的感情孕育其中。

(三)把握音乐的色彩是音乐鉴赏关键的主体

音乐虽不能用实物的形式来形容,但学生可以用色彩来为理解音乐服务,在抒情的音乐感召下,是那样的恬静、让人遐思无限,对音乐带有色彩的鉴赏中让人浮想联翩,用有型的颜色形容了感受中急促、欢快、活泼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在一些热烈的音乐作品中又可以用更加鲜艳的颜色来替代,比如热烈的红色、活泼的橙色、羞赧的粉色表示出音乐的魅力所在,再恰当不过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有了切合的的交叉,完全是借助绘画的手法和思路来感受音乐,来构思音乐的意境,学生有了这种色彩鲜明的感受,可以很快掌握音乐的主题和情绪的泼洒,理解音乐中形象的设计,触景生情、由景而生,开拓出更多思维的空间,让音乐的开放性一览无遗。

总之,音乐鉴赏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音乐素养来控制,不能以形式和方法来限制,将音乐与非音乐元素有效融合,鉴赏活动将更加有助于提高人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

  • 索引序列
  • 音乐分析学论文格式
  • 音乐分析论文格式
  • 分析音乐的论文格式
  • 音乐美学论文音乐作品分析
  • 赏析音乐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