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真人秀形态研究论文

真人秀形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真人秀形态研究论文

1,真人秀的“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而人人又都有追求真理和真相的理性。真人秀中的“真人”,弱化了表演性,符合受众对“真”的追求。2,真人秀中的“秀”。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功能,受众希望能通过媒介的娱乐内容获得身心的放松。而真人秀中的“秀”,也就是表演性的部分,超出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而后期的剪辑也使得真人秀更具观赏性。以上两点,是真人秀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

1 论新闻播音主持的社会责任感 舒文萍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8-08-10 期刊 0 0 2 后现代教育理念对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启示 李卫中 电影评介 2008-08-08 期刊 0 2 3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 栾洪金 当代传播 2008-07-15 期刊 0 0 4 谈播音主持之“气” 林鸿 中国广播 2007-03-15 期刊 0 39 5 “学院派”播音主持问题出在哪里? 师杰; 孙立强 中国广播 2007-04-15 期刊 0 35 6 浅谈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 马彩虹; 庄毅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10-10 期刊 0 27 7 浅谈播音主持的细节把握 游锦红 东南传播 2007-09-30 期刊 0 40 8 关于播音主持专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胡文静; 解丽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28 9 “说新闻”:播音向主持蜕变 应天常 声屏世界 2007-11-15 期刊 1 20 10 维汉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素质教学的思考 刘惠彬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10-15 期刊 0 39 11 论播音与主持 李静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10-20 期刊 0 29 12 播音主持20年 喻梅; 杜晓莉 中国记者 2007-04-01 期刊 0 25 13 论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个性特征 孔庆潮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30 14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探究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5-15 期刊 2 27 15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 郭艳玲 文学教育(上) 2007-06-15 期刊 0 12 16 谈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 吴昱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0 69 17 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初探——颠覆大众生活的视觉文化 李聪聪 电影评介 2007-07-23 期刊 1 34 18 对播音主持艺术的思考 赵思扬 消费导刊 2007-11-15 期刊 0 38 19 论艺术类专业教学情感场的构建——兼谈播音主持专业的以情带教 曲海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11-20 期刊 0 20 2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类三大奖项 新闻传播 2001-08-10 期刊 0 1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共有记录163条

浅论播音主持艺术浅论谈话类节目(我这里有全套的资料和论文,我毕业论文就是这个)论湖南卫视节目形态(这个也有资料)要的话:从《鲁豫有约》看电视节目形态发展浅谈真人秀节目形态ps:开题报告是填一个表,但是还要有论文大意和论文的内容概括(基本上就是论文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例如:第一项:概论第二项:xxx)

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解析电视选秀节目的“战国时代”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众多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媒体、学者专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在今年,平民选秀娱乐节目经过一年的热身,以越发迅猛的态势占领了2006年上半年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大半壁江山,并且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这边有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想唱就唱,那边有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如火如荼;一边是央视《梦想中国》高歌猛进,一边是《我型我秀》激情演绎,同时这些选秀节目又以各种大型活动和节目的假日版形态存在着,在荧光屏上对观众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疲劳轰炸。而在这白热化的竞争背后,是什么社会因素形成了如今的娱乐选秀节目的“大爆炸”,这些选秀节目有那些共同之处值得人们去关注,同时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对社会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一、电视选秀节目崛起的社会文化语境电视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迅速地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电视娱乐节目形态。2005年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就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而言,虽然在运作的流程、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以及整体的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些差异,但究其发展的源头,它们身上多少都保留着美国的歌唱类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影子。随着《美国偶像》在世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这种平民娱乐化的电视选秀节目在短时间内就风靡了美洲、欧洲、大洋洲甚至非洲,不同版本的选秀节目在世界各地纷纷上演。终于,选秀节目也在中国拉开了大幕,并成为近年来最为被关注的电视节目形态。任何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出现都与其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变革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大众传媒的迅速膨胀、社会的分层的加剧,使得原本相对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也使得人们的社会压力大大超过以前,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现,电视娱乐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只需呆在家里,花有限的钱,声画兼备的电视就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经济上低负荷的同时,电视娱乐还有其心理低负荷的一面,观众收看电视通常是处于一种日常化的状态,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环境中,同时在电视前,原来的仰视姿态变成了平视甚至俯视的姿态。就这样电视的娱乐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放大,人们期望在电视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而电视选秀节目也随着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而诞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人会怀疑,公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也不会有人怀疑,,在这种迅速之下,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在发生着同样迅猛地变化——权力和金钱被极致放大,贫富差距加大,不平等的社会形态日益形成。一方面是少数人抓住机遇,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不平衡产生的强烈无助感和不平衡的心态。而电视却能够让不同的观众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种意见想要发表,却没有发表的空间,电视节目的娱乐构成因素,往往是打破既定的规则,呈现出一片新的天地,为观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代言,在“娱乐”中,人们掌握着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掌握的各种权力。电视选秀节目颠覆性地打破了以往的阶层界限,让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拥有了各种权力,或是让自己成为镜头的焦点,或是与评委一起,从对参赛者的选择中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与国外的电视选秀节目相比,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很少呈现金钱利益冲突和人性的阴暗面,而是较多地强调了“快乐”、“梦想”等主题。摆脱现有的生活规则,追求自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带给了很多人实现夙愿的机会和平台。而这些人参赛的态度和行为得到了更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同和支持。一个成功的电视选秀节目无疑为人们构架了一个共同实现梦想的平台。于是电视选秀节目的收视率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在无数选秀迷的支持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记录,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真得是“火”了。二、 电视选秀节目的基本模式和积极因素在中国,尽管电视选秀节目的名称多样,各大电视频道推出的选秀节目的具体形态、节目的包装和风格虽各有差异,但通过对《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几个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王牌选秀节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当中的共同之处——一种共通的基本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门槛。节目参与者的报名条件通常都很低,通常只是对参赛者的年龄和是否签约影视公司作为限制。特别是《超级女声》更打出“想唱就唱”的口号,只要是喜欢唱歌的女生,就可以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赛;2 原生态。与以往电视娱乐节目一味展现温情、美好、感人的场面不同,这些选秀节目将海选阶段的过程完全展现给电视观众,其中不乏稀奇古怪、令人捧腹的场面,展现出来最真实的原生态;3 淘汰赛。这些节目均以逐渐淘汰的复赛制的方式来决定选手的去留,角逐最后的名次,并且将这种淘汰的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这种完全公开的淘汰赛制让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共存,大大调动起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心理;4包装培训。无论是声乐训练还是服装造型、舞蹈培训,或是场外的各种活动,都做到了过程公开化,给观众展现选手更多真实的生活面貌,使节目带有强烈的“真人秀”的色彩,调动起观众的期待;5舞台展现。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选手们根据比赛的具体环节的要求各自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使得整个舞台场面火爆热烈,充满刺激;6全民投票。这是最能贴近观众、最具有参与性的一个环节。观众不再是观看的沉默者,而成为了手握权力的选择者和参与者,充分实现了节目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带动起了收视热潮;7多种评委。选秀节目中最为关键的规则就是如何淘汰选手,更准确地说,由谁来淘汰选手。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这种淘汰与保留的权力掌控在三种不同人的手中。首先是专业评委,他们大多是音乐方面或电视方面的行家,以专业的眼光来进行评定。其次是大众评审团,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也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来选人。最后是所有的民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来投票,支持自己喜爱的选手,而得票率最多的选手可以被保留下来。在决出的前三名选手中,其名次也直接由短信支持率来排定座次;8前途璀璨。这是对“选秀”这两个字的完美实现,也是最吸引参赛者的因素。《超级女声》的优胜者可以签约上海天娱公司,《我型我秀》的得胜者将签约环球唱片,参赛者将实现自己的明星之梦。从对这些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中,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所设立的比赛现场仿佛是人类社会竞技比赛的一个小的缩影,完全公平的竞争是不存在的,节目的策划者们制订了多种多样的游戏规则,鼓励和促使每个选手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以最积极的方式投入到这场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生存竞争之中。节目所鼓励和赞扬的那种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即使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同时,电视选秀节目所具备的巨大的娱乐功能对于人们心理结构的平衡和调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它特有的文化整合功能,而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的全民投票的方式更是在中国人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等心理需求中掀起波澜。从电视自身的制作和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制作者们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为了抢占收视率,大胆地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PK”和今年《超级女声》提出的“复活机制”,这些在极大满足观众们的好奇心理和感观刺激性,同时对于电视节目的样式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让节目真正从视听语言上满足观众,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和维护观众们的注意力,并在广告上和社会影响力上取得极大成功,不无启发意义。三、电视选秀节目白热化现状的反思电视选秀节目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今年在电视收视率的分额中,无论哪家电视媒体占据第一位,像去年“超女”那样一支独秀,创下收视神话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喜欢此类节目形态的观众总是有限度的,市场容量也是有限度的,收视率不分上下恰恰反映了此类节目所受的关注度正被分摊开来,任何单个节目很难再创造全年的收视奇迹,也无法再独享这块资源。当然收视率到平摊不足以说明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的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才使得此类节目显现出日趋式微的命运。今年全国有二十余个选拔明星类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曾经的法宝,如海选、短信投票、明星评委以及现场PK等,早已被各大选秀节目抄袭模仿,失去了新意。另一方面,有价值有贡献的创新性环节却停滞不前,很难推动节目往前发展。当屏幕上的选秀节目以极其密集而雷同的方式不断袭击着观众们的眼球,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电视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同质化是人类失去审美能力后的一种相互模仿所造成的文化特征。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了艺术与文化的自主性,正是这些大量的标准化的文化工业产品过滤了不和时尚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以休闲娱乐的方式麻痹了大众的意识。自出现以来,电视选秀节目就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渠道来宣传自己、表现自己,吸引了不仅仅是电视观众的眼球,还包括主动或被动从各种媒体上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人们,占据了他们原本可以认识其他事物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电视选秀节目培养了无形的“标准”观众。当电视媒介为了商业的或者是其他的利益,运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对一个事件、一个话题、一种潮流进行炒作的时候,这个对象就会迅速地膨胀起来,而且会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感觉到周围人都关注于同一个事物,为了避免“无知”,又会有意加强对这个对象的关注。电视选秀节目的走红固然是因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在其成为媒体焦点和媒介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它。电视选秀节目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造成了观众的同质化关注,却又无法提供更为广阔而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不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健康发展。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其实世俗化和功利化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种思潮如果缺乏引导和规范,就容易演变为一种浮躁的情绪和行为。而电视选秀节目所宣扬的竞争意识、成名意识如果被无限的放大,失去控制势必会造成浮躁和不切实际的社会风气,一种一旦这种浮躁的情绪弥漫整个社会,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现象。解析现今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应该如何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和转型,在开拓其新的发展空间的时候,放大节目的积极意义,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户外真人秀研究论文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鼎丁尺股侔噶踌拴穿茎《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王牌对王牌成功的原因论文,其实文秀同公园就是叫的都是名人,而且他的节目娱乐性也非常的大,与观众朋友都太喜欢,都喜欢看,不管男女老少

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解析电视选秀节目的“战国时代”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在众多电视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媒体、学者专家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而在今年,平民选秀娱乐节目经过一年的热身,以越发迅猛的态势占领了2006年上半年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的大半壁江山,并且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这边有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想唱就唱,那边有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如火如荼;一边是央视《梦想中国》高歌猛进,一边是《我型我秀》激情演绎,同时这些选秀节目又以各种大型活动和节目的假日版形态存在着,在荧光屏上对观众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疲劳轰炸。而在这白热化的竞争背后,是什么社会因素形成了如今的娱乐选秀节目的“大爆炸”,这些选秀节目有那些共同之处值得人们去关注,同时如此大规模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对社会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一、电视选秀节目崛起的社会文化语境电视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迅速地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电视娱乐节目形态。2005年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就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而言,虽然在运作的流程、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以及整体的风格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些差异,但究其发展的源头,它们身上多少都保留着美国的歌唱类选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影子。随着《美国偶像》在世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这种平民娱乐化的电视选秀节目在短时间内就风靡了美洲、欧洲、大洋洲甚至非洲,不同版本的选秀节目在世界各地纷纷上演。终于,选秀节目也在中国拉开了大幕,并成为近年来最为被关注的电视节目形态。任何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出现都与其背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变革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大众传媒的迅速膨胀、社会的分层的加剧,使得原本相对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被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所取代,也使得人们的社会压力大大超过以前,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性在社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现,电视娱乐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只需呆在家里,花有限的钱,声画兼备的电视就能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经济上低负荷的同时,电视娱乐还有其心理低负荷的一面,观众收看电视通常是处于一种日常化的状态,一种非常放松自然的环境中,同时在电视前,原来的仰视姿态变成了平视甚至俯视的姿态。就这样电视的娱乐功能被人们不断地放大,人们期望在电视中寻找到快乐和满足,而电视选秀节目也随着电视娱乐功能的放大而诞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人会怀疑,公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也不会有人怀疑,,在这种迅速之下,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在发生着同样迅猛地变化——权力和金钱被极致放大,贫富差距加大,不平等的社会形态日益形成。一方面是少数人抓住机遇,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不平衡产生的强烈无助感和不平衡的心态。而电视却能够让不同的观众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种意见想要发表,却没有发表的空间,电视节目的娱乐构成因素,往往是打破既定的规则,呈现出一片新的天地,为观众提供各种各样的代言,在“娱乐”中,人们掌握着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掌握的各种权力。电视选秀节目颠覆性地打破了以往的阶层界限,让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拥有了各种权力,或是让自己成为镜头的焦点,或是与评委一起,从对参赛者的选择中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与国外的电视选秀节目相比,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很少呈现金钱利益冲突和人性的阴暗面,而是较多地强调了“快乐”、“梦想”等主题。摆脱现有的生活规则,追求自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带给了很多人实现夙愿的机会和平台。而这些人参赛的态度和行为得到了更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同和支持。一个成功的电视选秀节目无疑为人们构架了一个共同实现梦想的平台。于是电视选秀节目的收视率和相关产品的销售,在无数选秀迷的支持中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记录,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真得是“火”了。二、 电视选秀节目的基本模式和积极因素在中国,尽管电视选秀节目的名称多样,各大电视频道推出的选秀节目的具体形态、节目的包装和风格虽各有差异,但通过对《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几个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王牌选秀节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节目当中的共同之处——一种共通的基本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门槛。节目参与者的报名条件通常都很低,通常只是对参赛者的年龄和是否签约影视公司作为限制。特别是《超级女声》更打出“想唱就唱”的口号,只要是喜欢唱歌的女生,就可以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赛;2 原生态。与以往电视娱乐节目一味展现温情、美好、感人的场面不同,这些选秀节目将海选阶段的过程完全展现给电视观众,其中不乏稀奇古怪、令人捧腹的场面,展现出来最真实的原生态;3 淘汰赛。这些节目均以逐渐淘汰的复赛制的方式来决定选手的去留,角逐最后的名次,并且将这种淘汰的过程进行现场直播。这种完全公开的淘汰赛制让残酷性和不可预测性共存,大大调动起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和参与心理;4包装培训。无论是声乐训练还是服装造型、舞蹈培训,或是场外的各种活动,都做到了过程公开化,给观众展现选手更多真实的生活面貌,使节目带有强烈的“真人秀”的色彩,调动起观众的期待;5舞台展现。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选手们根据比赛的具体环节的要求各自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使得整个舞台场面火爆热烈,充满刺激;6全民投票。这是最能贴近观众、最具有参与性的一个环节。观众不再是观看的沉默者,而成为了手握权力的选择者和参与者,充分实现了节目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带动起了收视热潮;7多种评委。选秀节目中最为关键的规则就是如何淘汰选手,更准确地说,由谁来淘汰选手。在节目中,我们看到这种淘汰与保留的权力掌控在三种不同人的手中。首先是专业评委,他们大多是音乐方面或电视方面的行家,以专业的眼光来进行评定。其次是大众评审团,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也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来选人。最后是所有的民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短信或网络来投票,支持自己喜爱的选手,而得票率最多的选手可以被保留下来。在决出的前三名选手中,其名次也直接由短信支持率来排定座次;8前途璀璨。这是对“选秀”这两个字的完美实现,也是最吸引参赛者的因素。《超级女声》的优胜者可以签约上海天娱公司,《我型我秀》的得胜者将签约环球唱片,参赛者将实现自己的明星之梦。从对这些众多的电视选秀节目的特点归纳中,可以看出电视选秀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以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积极意义。电视选秀节目所设立的比赛现场仿佛是人类社会竞技比赛的一个小的缩影,完全公平的竞争是不存在的,节目的策划者们制订了多种多样的游戏规则,鼓励和促使每个选手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以最积极的方式投入到这场虚拟的但又是真实的生存竞争之中。节目所鼓励和赞扬的那种积极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即使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同时,电视选秀节目所具备的巨大的娱乐功能对于人们心理结构的平衡和调整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发挥着它特有的文化整合功能,而所具有的强大力量的全民投票的方式更是在中国人所追求的平等、民主等心理需求中掀起波澜。从电视自身的制作和传播的角度来考虑,制作者们为了吸引观众们的眼球,为了抢占收视率,大胆地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PK”和今年《超级女声》提出的“复活机制”,这些在极大满足观众们的好奇心理和感观刺激性,同时对于电视节目的样式也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探索对于我们让节目真正从视听语言上满足观众,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和维护观众们的注意力,并在广告上和社会影响力上取得极大成功,不无启发意义。三、电视选秀节目白热化现状的反思电视选秀节目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竞争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态,收视率的你追我赶似乎也意味着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但选秀节目日趋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不良的社会影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反思。今年在电视收视率的分额中,无论哪家电视媒体占据第一位,像去年“超女”那样一支独秀,创下收视神话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喜欢此类节目形态的观众总是有限度的,市场容量也是有限度的,收视率不分上下恰恰反映了此类节目所受的关注度正被分摊开来,任何单个节目很难再创造全年的收视奇迹,也无法再独享这块资源。当然收视率到平摊不足以说明电视选秀节目的恶性竞争的不良影响,同质化的倾向日趋严重才使得此类节目显现出日趋式微的命运。今年全国有二十余个选拔明星类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曾经的法宝,如海选、短信投票、明星评委以及现场PK等,早已被各大选秀节目抄袭模仿,失去了新意。另一方面,有价值有贡献的创新性环节却停滞不前,很难推动节目往前发展。当屏幕上的选秀节目以极其密集而雷同的方式不断袭击着观众们的眼球,最终会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影响的角度来考虑,电视选秀节目的同质化竞争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学家马尔库塞指出:同质化是人类失去审美能力后的一种相互模仿所造成的文化特征。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了艺术与文化的自主性,正是这些大量的标准化的文化工业产品过滤了不和时尚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以休闲娱乐的方式麻痹了大众的意识。自出现以来,电视选秀节目就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渠道来宣传自己、表现自己,吸引了不仅仅是电视观众的眼球,还包括主动或被动从各种媒体上接收到相关信息的人们,占据了他们原本可以认识其他事物的时间,从这个角度讲电视选秀节目培养了无形的“标准”观众。当电视媒介为了商业的或者是其他的利益,运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对一个事件、一个话题、一种潮流进行炒作的时候,这个对象就会迅速地膨胀起来,而且会无孔不入地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感觉到周围人都关注于同一个事物,为了避免“无知”,又会有意加强对这个对象的关注。电视选秀节目的走红固然是因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不可否认,很多人是在其成为媒体焦点和媒介事件后才开始关注它。电视选秀节目以其强大的影响力造成了观众的同质化关注,却又无法提供更为广阔而多元的文化内涵,这不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健康发展。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现代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其实世俗化和功利化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种思潮如果缺乏引导和规范,就容易演变为一种浮躁的情绪和行为。而电视选秀节目所宣扬的竞争意识、成名意识如果被无限的放大,失去控制势必会造成浮躁和不切实际的社会风气,一种一旦这种浮躁的情绪弥漫整个社会,就容易出现各种不和谐的现象。解析现今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电视选秀节目应该如何发展,如何避免同质化的竞争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突破和转型,在开拓其新的发展空间的时候,放大节目的积极意义,避免其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电视选秀节目能够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研究论文

中国电视屏幕上的第一个真人秀节目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从最早期的竞技冒险类真人秀到后来的才艺展现类真人秀《星光大道》《超级女声》等,以及当下又掀起收视热潮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经历了并不漫长却丰富多彩的变化和发展。真人秀的主体由草根过渡到明星,符合电视娱乐时代受众的审美取向,同时也是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求新求变的必然要求。《百变大咖秀》 湖南卫视于2011年7月推出的明星模仿类真人秀节目《百变大咖秀》,打破国内真人秀以相亲、选秀、情感故事为主体的单一结构,别出机杼地将表演性、模仿性、戏剧性融为一体,开拓了国内新的真人秀节目模式,实现了自身本土化的价值。   环节设置 在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中,专业评委的打分决定着参赛选手的成绩和名次,而在《百变大咖秀》中,除了评委的打分,还有“模王秀团”和观众的投票一起决定明星们的成绩。这一节目对传统比赛模式反其道而行之。过去是由名人、明星对平民“评头论足”,现在是平民对名人“吹毛求疵”。“从接受心理学看,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紧张度是远远大于对一个陈旧熟知的事物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疲劳’将是一档娱乐节目的终结。”  从2004年起就开始火暴的“超级女声”,在今天必然面临着温度的退减,同时各地各种模仿“超女”模式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审美疲劳在所难免。而《百变大咖秀》就是在人们期待全新的娱乐节目时横空出世的,从平民选秀跳跃到前所未有的明星PK,人们必然会觉得新鲜。 除了赛制的创新之外,表演之后的点评环节,是由主持人对表演嘉宾的简短采访开始的。这种采访更类似于聊天和讲故事,之后评委的点评就会很自然地融入进来。这种点评的方式一改以往评委严苛、甚至毒舌的风格,整个节目也不以评委的点评为卖点,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在舞台上,以表演为中心,充分尊重嘉宾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娱乐需求。 一档在各个方面都充满创意的节目不可能百分百按照编导的每一个指示来录制。在这个节目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主持人、评委,都被赋予充分的自由空间,这种灵活的、不被事先安排的节目内容能传递给观众更多真实的信息,增强了观众对节目的情感共鸣。 全程展现 以往的娱乐真人秀节目都只注重舞台的华丽和明星的光鲜,观众很难接触到明星台下的活动,《百变大咖秀》的另一个创新之处,就是把明星台前幕后的种种活动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选手在节目中流露出真实品性,一方面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望,另一方面强调的是一种生活的真实性。观众不仅可以看到舞台上明星精彩、细致的表演,而且能通过节目事先的采访对明星们的幕后准备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上台前明星们有变“声”、变“脸”、变“习惯”的准备活动,这些过程的真实记录使明星上台前后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对台上的表演起了一个铺垫作用和推进作用。 主持人方面 为了突出《百变大咖秀》的模仿风格,两位主持人何炅、谢娜每期模仿不同的经典影视角色,谢娜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接连模仿了济公、包青天、许文强、秋菊等与她本身形象相距甚远、却受到如潮好评的角色。主持人的这种娱乐精神和敬业精神将整个节目气氛带领到一个制高点,也使整个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更深入地融入节目。一个娱乐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调控能力,尤其这又是一个全部由明星组成的节目,没有了那么多的规则和紧张,现场气氛和搞笑是最重要的,纵观节目播出五季以来的效果,《百变大咖秀》的主持人做到了。 评委方面 自《百变大咖秀》从开播以来,何炅就一直宣称这是一个“大家有时间就可以来玩”的节目,这也是大咖秀区别于以往明星真人秀节目的不同之处。以往的节目都过于注重比赛竞技、评委专业化,因此给参与的嘉宾造成不小的压力。《百变大咖秀》从不打着专业比赛的旗号,这个节目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参与的所有嘉宾朋友都能在“玩”的过程中享受比赛、享受节目、享受表演。所以我们看到的评委嘉宾有比较专业的表演指导老师许杰辉,也有在《百变大咖秀》中开辟了另一片天地的TVB主持人王祖蓝,更有瞿颖、萧蔷等美女模特助阵,这些评委嘉宾已经构成了毫不逊于表演嘉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的点评和投票并不直接决定表演者的成绩,节目的赛制也不是传统的淘汰赛,而是累计晋级总决赛。因此,评委嘉宾没有出现以往明星真人秀节目中的“毒舌”、尖锐和尴尬等刻意吸引眼球的举动。《咱们穿越吧》 身为中国人是自豪和幸福的。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历史传统比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薄弱。不过在今天,让今天的年轻人对历史产生兴趣,其实是一件并不容易、也一定不能强求的事情。 过去几年,各种穿越剧在中国相当火爆,满足了无数少女潜意识中被强烈呵护与宠爱的要求,但说实话,这些剧集和历史真相差距甚远,对于了解和领会真实的历史显然帮助不大,甚至还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因此,当听说《咱们穿越吧》这档真人秀节目时,请首先一定将它和那些YY到家的穿越偶像剧区别开来。这是中国第一档历史体验真人秀,它是以明星实地表演的方式,为观众演驿和解读源远流长的华夏历史。它有别于目前荧屏上有些过于雷同的许多真人秀节目,以崭新的角度,实现了一种可贵的创新。 《咱们穿越吧》的总导演是著名演员张国立,首期佳宾有硬汉型男张涵予、两大谐星宋小宝、沈腾、辣妈黄小蕾、萌妹子海陆、“小贾宝玉”于小彤、本土小鲜肉杨旭文及韩国小帅哥金圣柱。这种混搭阵容,也让它的受众更广,让所有人都没有排斥心理。 7月26日晚的第一期,讲述的是原始社会那些事。八位平日光鲜体面的明星,交出了所有现代装备,穿上了兽皮衣服,被送进原始丛林,一下子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了几万年之前,化身“疯狂原始人。”而且,他们还要分成两拨,分别演驿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母系与父系两种氏族制度——当然,两位女性一定要分开,体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必要性。 《咱们穿越吧》的表面形式似乎是夸张滑稽的,但呈现出的内容却是真实可信的。在那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年头,连捉条小鱼、摘个野果,掏个鸟蛋,都要付出很大精力。一群平日生活舒坦的明星,此时可算是吃尽苦头,出尽洋相,挫折连连,笑点多多。让观众很容易被吸引。特别是黄小蕾化身女汉子,和好贱又好娘的沈腾一起寻找食物的情节,真是花样百出,真能让人笑翻了。 这是一部寓教于乐,将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融合的真人秀,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家长绝对不用担心有什么少儿不宜镜头,给孩子快乐的童年留下任何阴影。节目中穿插的一些知识介绍,因演员的解读而让人印象深刻,而且并不显得突兀,相当自然。通过这样的节目,当然能让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想像力和判断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了。  原始社会仅仅是个开头,相信到了以后的文明社会,几位演员的表现势必更加出彩,给观众带来的惊喜与感动更频繁。中国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非常需要这样有诚意的创新。新媒体时代的真人秀节目集合娱乐性、狂欢性和消费性等后现代文化特征于一体。盛极一时的选秀节目在今天走向衰落,而明星类真人秀节目能火热多久,在于媒介环境与受众心理的变化发展,更在于电视人敏锐的媒介嗅觉和日渐优良的制作能力。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安徽大学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中心共建)。 姓名 论文 论文题 刊物 芮必峰 1.从年终专稿看党报主体意识的提高 --《安徽日报》两个年代年终专稿之述评2.你我的交往社会成为可能--齐美尔人际传播思想札记 3.传播学的视野-读罗杰斯<传播学史札记>》 1.《新闻世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新闻记者》 吕萌 1.互动拓展电视传播2. 央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互动形式初探3.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趋势新探 1.《中国广播影视》.《电视研究》.《视听界》 梅笑冬 1.政经类杂志的人才培养 《青年记者》2006年第22期 姜红 1.《舆论如何是可能的?-读李普曼〈公共舆论〉笔记2.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 1.《新闻记者》2006年。22.《新闻与传播研究》 蒋含平 1."苏报案"的辨证与思考2."刊物本身是可以赖发行收入自结的"-储平安《观察>>的经营策略探析3.从<<新青年>>看陈独秀的编辑技巧 1.《新闻与传播研究》 2.《新闻记者》.《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孔正毅 1.关于编辑出版专业名称的若干思考2.科举制度与隋唐五代图书出版事业 1.《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 包鹏程 1.试析网络编辑结构模式2.对中国后现代电影的文化反思3. 视觉欲望与景观电影4.影像意义的生成:编码与解码5.期待艺术价值的回归 1.《中国出版》.《文艺新观察》 3.《电影艺术》 4.《理论与创作》 5.《中国艺术报》 左靖 1. 重要的是与策展同步的研究 2.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 1.《艺术当代》 2.《东方艺术》 王天根 1.史华兹与黄克武:严复研究的两种路向 2.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三题 3.从‹独立评论›经理到‹昙花›主编的黎昔非 4.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学人治学路径的转向》 5. 抗战前后的学人论政:以‹独立评论›关于“民 主”与“独裁”论争为中心》 6.严复与晚清幕府 7.易学与社会兴衰论 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3.《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4.《安大史学》 5.《厦门大学学报》 6.《史学月刊》 7.《史学史研究》 潘文年 1.把握介入时机促进多元发展 2.版权输出的五项策略 3.图书价格:需要认真审视的几个问题 1.《新闻战线》 2.《出版发行研究》 3.《出版发行研究》 罗锋 1.公共新闻运动:后民生新闻时代的媒体选择及其困境2.文化。建筑。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3.关于电视学术论坛现象的冷思考4.:《幽雅的摆渡者: 一场与收视率抗争的电视仪式》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安徽大学学报》. 3.《新闻记者》.《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佘文斌 "网语"四题 《现代语文》 张阳 影像表达的思考新闻:电视媒体的新体验 1.《视听》.《池州师专学报》 刘庆贤 1.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匮泛的解决之道2.社会性别视角的中国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池州师专学报》.《求实》 周正昂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当代传播》 张毅莲 从"巴拉姆效应"到"丑元素效应" 《广告研究 刘勇 1.承继与创新-2005年中国典型报道研究述评2.开掘典型报道的深度3.当世界杯与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4.互动与博奕-二维视野中的典型报道5.想象力缺失:中国传播学研究反思 1.《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军事记者》.《新闻记者》.《金陵科技学院学报》.《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

创意不够,话题太局限,不敢说涉性话题

真人秀毕业论文

And "early into Shangri-la" planning is obviously some duration is because the preliminary diagnostic too little, planning is not deep enough,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efore not very good grasp good volunteer, tocharacterize each volunteer was "Dragonfly", did not reflect the differentcharacters, the impression is "form", "procrastination". 2 ways of doing business,"Shangri-la" organized into such a large-scale activities, one can imagine everyexpense is not a small sum of money. According to industry estimates, the totalinvestment of this activity is not more than 10000000, so now, all the advertisingall sold at a discount, the organizers will not lose. But the relative "Survivor","Shangri-la" into investment is poor. "Survivors" recording the scene, light professional recording engineers have more than 10, so the sound and thesound acquisition programs are very clear. A helicopter is not stop operation, rail cars, elevators "heavy weapons" often come in handy, so as to ensure the richand smooth picture. There is a strong late scene props, the vast number ofeditorial team, strong publicity and so on, all needs the powerful financial support. If you say, "walk into Shangri-la" mode of operation is the "first pullmoney after doing things", then "survivors" mode of operation is: "to work to make money". But the fact proved that, the huge cost of "Survivor", broadcastonly in America home to earn a full alms bowl full of pots, in the world and thehuge sales network to sell copy, make it realized "gain ten thousand percent"business goals. Of course, a mode of operation need to have stronger economic strength backing. The level of occupation and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3production team. First of all, "survivors" scenario setting very "real". Show filmedin places far away from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modern life of the island, the vast blue sea, golden beaches, the island and the original forest summer island on the lush green, to meet the audience a different state of experience. This pointon China's TV very enlightening. How will the "reality show" do more "reality", the real from the audio-visual language to satisfy the audience, "survivors" provides a way for us. Secondly, "survivors" contest link set which has strong visibility. As in the "I" in the survivors will have 30 kinds of games, such as digging treasuregame, shooting game, games, competitions and other rescue ignition, these games are highly ornamental,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the program. But in the domestic "reality show" program, games competition is obviously inadequate,resulting in the rhythm of the program of procrastination and lack of appreciation, unable to catch th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 in the fastest time. "Is a show good into Shangri-la" overall, especial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nd nature, man and man has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the show alsoconsciously set "mountain", "horse race", "Indiana" and other games, but these games to watch is not enough, not soon attracted the audience. Once again, the conflict set. "Survivors" is not only the real record,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objective record and dramatic conflict in the program can be well solved. It isirritating conflict kept the audience up to 4 months of attention, and finally reached the peak of 58000000 ratings. Compared with the "drama of conflict and stimulation of the survivors", China's current "reality show" program is too dull. In addition, in the "status of processing in the program" in survivors of the host and the players are very appropriate, weakening the role of the host, to strengthenthe status of participants. Therefore, "survivors" had made a great innovation inthe authenticity of the show, studio style, drama conflict and so on many aspects,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controversy for the "survivors" brings the show social benefits, but the absorption of its new program making, on China's TVdevelopment and be of great advantage.

1,真人秀的“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而人人又都有追求真理和真相的理性。真人秀中的“真人”,弱化了表演性,符合受众对“真”的追求。2,真人秀中的“秀”。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有提供娱乐的功能,受众希望能通过媒介的娱乐内容获得身心的放松。而真人秀中的“秀”,也就是表演性的部分,超出了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而后期的剪辑也使得真人秀更具观赏性。以上两点,是真人秀节目火爆的主要原因。

论文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以下是毕业论文网的我为您搜集整理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1.论节目主持人的亲和力

2.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驾驭探析

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拓展

4.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5.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6.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7.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9.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10.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11.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12.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的风格体现

13.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

14.浅议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空间

15.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16.新闻播音风格呈现与创新发展

17.主持人的风格与节目特殊性的相得益彰

18.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19.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20.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21.浅谈节目主持人的感情投入

22.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23.音乐节目主持人风格把握

2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2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26.电视新闻播音常见问题与对策

27.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28.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29.主持人类型与个性优势定位

30.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31.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塑造

32.主持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个性空间拓展

33.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塑造及职业生涯规划

34.论播音创作声音的个性展现

35.主持人的幽默品质

36.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的整体理解与动态把握

37.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个案分析(选取一个案例)

38.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谈话场”的创建与调控

39.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40.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策略研究

41.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风格形成研究

42.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43.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沟通技巧探析

44.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创新空间

45.广播夜话节目主持风格研究

46.广播夜话节目主持的创新与发展

47.电视导购类节目主持在我国的发展与突破

48.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空间拓展

49.浅论方言播音(或方言主持)

50.论类型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任选一种类型)

51.浅谈民生新闻主持的特色与拓展

52.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关系

53.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技巧与语言呈现

54.电视新闻播音“对象感”的把握与表现

55.电视新闻播音语言节奏的调控技巧

56.试论地方电视台本土化节目中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统一

57.浅谈收藏类电视节目与主持

58.现场出镜报道的语言功力

国内真人秀的特点论文研究目标

1体察的综合性。如同电视艺术一样,电视综艺节目是现代科技与电视艺术的结合。电视综艺节目体现了对各门艺术的综合。从文化形态的角度看,由电视与电影所构成的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种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文化。从电视技术的层面看,电视综艺节目还体现了各种表现手段,各种电视艺术构成元素的综合。2功能的娱乐性。电视综艺节目应该寓教于乐,通过活泼轻松的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对观众进行思想启迪和的品德教育。3传播的参与性。电视机前的观众虽然自己并不是现场的观众和嘉宾,但也多少能通过现场的气氛,节目主持人不断的犹豫提醒,通过想象而仿佛觉得自己也在现场,也参与其中。

从1990年的《综艺大观》到现在的《梦想中国》和《超级女声》,在17年的历程中,电视综艺节目经历了从“综艺晚会”、“综艺游戏”、“益智节目”到“平民选秀”乃至“真人秀”、“栏目剧”这几个大的风潮。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中,体现了综艺节目理论的更新与转变、节目形

一、真人秀节目起源及其在韩国的发展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所带来的大型歌唱真人秀彻底地奠定了真人秀在中国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真人秀”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国被广泛的认同。 追溯它的起源,真人秀节目最早始于荷兰一档名为《老大哥》的节目。它召集了十几个年龄职业各异的男女,在一幢满布摄像机的别墅内生存十几周的时间。每一周由住在别墅内的房客选出一人淘汰,并由摄像机镜头忠实的记录了每一个人的表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性的阴暗面显露无余。这些隐私和竞争让观众大呼过瘾,至今今天《老大哥》依旧是收视的保证。这股真人秀的风潮开始席卷全球,各国开始争相模仿。 而这之中,韩国的进步尤为明显,最早由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私营电视台SBS推出的情感婚配类真人秀节目《情书》,因其精良的后期制作还有强大养眼的明星阵容,第一季即在韩国本土拥有25%的超高收视率,并造成一股强势的韩流席卷整个亚洲。而《情书》的成功也为SBS这样的私营电视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盈利范本。继而打造出更多迎合观众审美情趣的真人秀的节目,形成了足以和欧美抗衡的“东方娱乐王国”。 二、韩国真人秀节目模式特点 相较于欧美充满了平民竞争和暴露隐私的真人秀节目,韩国作为东方儒学以和为贵的文化体系的一员,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东方风格的和谐的“演绎秀”形式的真人秀模式。 (一)注释性漫画效果 四格漫画始于日本,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单帧的漫画形式 并没有被时间淘汰,反而一直拥有着大批的追随者。而四格漫画中的镜头语言和表现形式渐渐融合进了动画和电视的手法当中,形成了颇为华丽的电视风格。欧美的真人秀节目画面风格干净简约,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的综艺节目的画面风格,无处不在的注释性的艺术字标识和漫画风格的人物性格塑造都让节目的画面风格繁复而华丽。 图1为美国《全美超模》中一位黑人选手愤怒的表情,在欧美的节目中,生气的表情往往都会选用近景或者特写来表现,摄影机毫不掩饰的还原选手的情绪。 图2是《家族诞生》中某一位明星因为无法完成任务焦躁的情形,节目组并没有给他很近距离的镜头,而是在大全景但中,用一个像圆珠笔随意画出来的符号来表达他烦闷生气的心情。 同样是生气,韩国的真人秀节目选择了一种较为温和却又能够达到目的的形式。这与“和谐”的大氛围是分不开的。东方人含蓄的性格特点造就了节目中的个人表现不如欧美节目中荷枪实弹的真实。这样的注释性的电视语言很好的丰富了人物性格。为他们再造表情和表现力,同时,这种动漫画的形式又给予了节目轻松地氛围,避免了欧美节目中令亚洲观众无法认同的冲突性。 (二)夸张的剪辑手法 韩国的真人秀节目从《情书》的大获成功开始,形成了一种多机位的重复剪辑手法。多机位的重复播放,瞬时表情的夸张延续已经成为韩国真人秀节目惯用的手法。这种将细微的表现在多次的反复和延长中被放大的华丽的剪辑手法将韩国真人秀节目的演绎风格继承到底。 (三)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对于中国而言,早已陷入一个模仿链,不仅没有原创性可言,也没有在模仿之前做出 “本土化”的模式调整,最后只能惨败收场,湖南经济电视台几乎面临停播窘境的《天使爱美丽》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血腥的画面,真实的整容秀场仿佛是中国版的《天鹅》。虽然近年韩国的综艺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呼声颇高,但是明星机制的缺乏,流水线般的快速作业却无法使国内的综艺真人秀媲美制作精良的韩国节目。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笔者认为,对于国内的电视从业人员而言,先做好市场细分,把握清楚受众心理,再有创造性的移植才能让真人秀节目在中国走得更加长远。

“真”是它的特色。

它是非虚构的,它的手段是纪实。非虚构就是一些普通人在一些普通状态下的生存状况,用纪实的手法去反映。我看国内真人秀节目绝大部分都有问题,大多缺乏真实感,缺乏纪实的魅力。我们的干预、控制影响了真人秀节目原生的魅力。

如果没有“真”这一点保证,这就是一个戏剧性的节目,它就没法跟剧情片去比。剧情片可以比它的结构更精巧,节奏控制得更好。

真人秀核心

“人”是它的核心、根本。人性、人格必须成为我们的目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节目看下来,里面的人、人性、人格没有突现出来,没有被我们记住,没有对我们产生感染力,这种真人秀它的成功是有限的。

现在很多作品都忽略了人性的根本,人物服务于事件,事件服务于比赛,把人物和人性都掩盖在事件当中,而对人性和人格没有展示。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社会科学网-真人秀节目特点

  • 索引序列
  • 真人秀形态研究论文
  • 户外真人秀研究论文
  • 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研究论文
  • 真人秀毕业论文
  • 国内真人秀的特点论文研究目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