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关于贝母的研究进展论文

关于贝母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贝母的研究进展论文

贝母的功效: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主产于我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 、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 。归肺、心经。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贝母的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 镇咳作用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1小时后作用开始下降,直至2小时仍有显著作用;按及给药,止咳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组织培养川贝与商品川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川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经口给药,每鼠~,均有明显镇咳效果。自川西北地区野生及栽培的暗紫贝母中提出的总生物碱和贝母皂甙Ⅰ、Ⅱ、Ⅲ号,采用小鼠二氧化硫引咳法实验,生物碱未见镇咳作用;贝母皂甙Ⅱ号灌胃,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表现镇咳效应。另有学者用戊巴比妥钠15mg/kg及苯巴比妥钠75mg/kg给猫混合腹腔麻醉,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出典型而稳定的咳嗽反应,经腹腔注射皖贝的醇提物4g/kg(生药),每隔20分钟按原条件刺激。结果显示,用药后猫的咳嗽强度和咳嗽次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60分钟产生显著的镇咳作用,持续2~3小时。皖贝与川贝比较,两者镇咳作用无显著差异;而皖贝与浙贝比较,前者的镇咳作用明显优于后者。故皖贝可作川贝的代用品。(2)祛痰作用实验研究表明,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及贝母皂甙Ⅰ~Ⅲ号,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给小鼠腹腔注射组培川贝和野生贝母水剂,也同样具有祛痰作用,给药后1小时为作用峰值,2小时后作用下降,按及给药,其祛痰效果随剂量加大而增强。给予大鼠皖贝醇提物15g/kg(生药)灌胃或总甙26mg/kg口服,结果表明,给药后呼吸道分泌量显著增加,总甙最小有效量为12mg/kg,最大有效量为59mg/kg,在此范围祛痰效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川贝秋梨膏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种,其名字虽然相似,但功效却大不相同,购买时需加以注意。

浙贝母碱及去氢浙贝母碱对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小致死量约毫克/公斤(可能系9毫克/公斤之误)。早年曾报道另一种浙贝母碱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12毫克/公斤(静脉),对猫为8~10毫克/公斤(静脉)。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瞳孔散大,震颤,惊厥,便溺。致死原因为呼吸衰竭,亦可能与形成变性血红蛋白有关。Fritillaria verticillata的酒精提取液并能升高血糖。

贝母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呢,它实际上是一种植物是多年生本草植物,它的鳞茎是供药用的,因为它的形状,这种鳞茎的形状像贝,所以称为贝母,实际上它是一个植物,并不是贝壳或者是这种海里的动物,它的功效主要是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它的性味是苦的,微寒,贝母它常用的分为浙贝母和川贝母,浙贝母的性苦寒的,主要是治疗这种热痰咳嗽、外感感冒、阴虚的咳嗽,还有痰少的这种咽燥、咳痰黄稠,还有治疗这种肺痈、乳痈、疮痈肿毒、瘰疬等等。就是浙贝母主要是对于这种热性的肺病,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是苦寒的,它有一个清热解毒的功效,而且它能够清热散结,所以对这种脓肿,对这种淋巴结炎、淋巴结核都有一定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贝母它有镇咳降压这些作用,我们也可以把贝母做成这个药膳,比如说川贝母、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汤,这些它对我们的这种慢性咳嗽都有效。

益母草的研究进展论文

益母草又叫坤草、茺蔚,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因其是妇科常用之药,善治妇人之病,故以“益母”为名;而坤草的“坤”字,在易经中则代表阴,也是指女性而言。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常于夏季花期采收,割取全草,晒干后入药。可生用或熬膏用。

一、益母草的功效:

益母草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功效能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被誉为“胎前产后之要药”。

常用于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

《新修本草》:“捣茺蔚茎敷疔肿。服汁使疔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血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

《本草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玉楸药解》:“益母草调经行血,治一切血证,破瘀扫腐,下死胎,摧胞衣,病医各色疮疡。女子良药。”

《本草备要》:“消水行血,祛瘀生新,调经解毒。治血风血运,血痛血淋,胎漏产难,崩中带下。为经产良药,消疔肿乳痈,亦取其散瘀解毒。通大小便。”

二、益母草的配伍应用:

1.用于妇女血脉瘀阻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不畅、小腹胀痛、经闭、及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等证。益母草辛开苦泄,能活血祛瘀以通经,为妇科经产要药。可单味熬膏服用,亦常与当归补血汤、四物汤、逍遥散等养血调经诸方合用,可互增疗效。现以有益母草浸膏、胶囊、颗粒等加工成品,应用更为方便。

治妇人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可以益母草配伍于八珍汤中,即 八珍益母丸 。共奏补益气血、养血调经之效,可谓相得益彰。

若用于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则常配伍红花、丹参等活血祛瘀之药。

若用于产后虚寒,还可用益母草与生化汤合用,可促进恢复。

2.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证。益母草能活血祛瘀,治损伤瘀痛,可与其他活血化瘀药配伍。

3.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益母草还有利尿消肿作用,但用量需较大才行。可单味煎服,亦常与白茅根、泽兰等药配伍。

朱良春治肝硬化腹水,腹大如鼓、腹壁青筋显露,在辩证论治前提下,恒以大剂量益母草煎汤带水煎药,常可减缓胀势,消退水肿;治急、慢性肾炎浮肿,于辩证方中,加入益母草,可增强疗效;若治体虚浮肿,还常以益母草配伍黄芪,可益气扶正、化瘀利湿。

4.用于疮痈肿毒,皮肤瘙痒。益母草能清热解毒,消风止痒。治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瘙痒,久治不愈者,可以“久病多虚”、“久病多瘀”立论,常以四物汤为主方,再配伍益母草、紫草、红花、白鲜皮、白蒺藜、徐长卿等药。

5.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证实,益母草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有很好疗效。常配伍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牛膝等,即 天麻钩藤饮 。其中牛膝与益母草配伍,活血和血,降逆下行,可使肝木柔顺,肝阳得敛,可谓相得益彰。

朱良春治产后高血压,常以益母草配伍杜仲、桑寄生、甘草等,名曰 益母降压汤 。若头痛甚者,加夏枯草、生白芍、钩藤、生牡蛎;若阴伤明显者,加女贞子、石斛、生地。

益母草治疗冠心病,亦取其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平肝降压之功,凡冠心病兼见以上诸证时,可酌情配伍应用。

三、益母草的用法用量:

益母草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十余克至几十克以上;若取其利水消肿速效之功,用量可更多一些。外用适量,常取鲜品捣烂外敷。

四、益母草的应用注意:

益母草性善活血通利,故 孕妇慎用 。

汪昂言:“辛散之药,瞳子散大者忌用。”

~

附药:茺蔚子的功效与应用

茺蔚子为益母草的果实,又名小胡麻、三角故麻。 其活血调经之功与益母草相似,又能凉肝明目 ,适用于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等证,常配伍决明子、菊花、桑叶等药。若目昏暗而有翳膜者,还常配伍枸杞子、生地等滋补肝肾之药。

常用量十余克。 瞳孔散大、血虚无瘀者慎用 。

汪昂言:“益母子主治略同,调经益精,明目活血,顺气逐风,行中有补。治心烦头痛,胎产崩漏。”

李时珍言:“益母根茎花叶实,皆可同用。若治疮肿胎产,消水行血,则宜并用;若治血分风热,明目调经,用子为良。盖根茎花叶专于行,子则行中有补也。”

~

——中医实战笔记傍晚

#中医实战笔记#

性味辛苦凉,具有活血、法瘀、调经、消水的功效。治月经不调、浮肿下水、尿血、泻血、痢疾、痔疾。 南方人把它当菜吃,是好东西。麻烦采纳,谢谢!

哺乳期是可以喝益母草的,益母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个时候平时也要多喝一些温开水,而且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尽量吃一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也要注意少油少盐。喝益母草的时候也可以喂奶,并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的,但是母亲上火喂奶的话,孩子也可能会引起上火,所以最好也给孩子补充一些水分。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来源: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08-9-26 文章录入:yjhan【摘要】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益母草组、缩宫素组均单纯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治疗,益母草+缩宫素组则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主要观察3组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及开奶时间。【结果】产后出血方面,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或P<);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在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在开奶时间方面,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或P<)。【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明显促宫缩、促子宫复旧和催乳作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中药疗法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应用 子宫收缩/药物作用产后出血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益母草具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作用。近年来,益母草注射液用于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倍受重视,我院自2007年7月~12月对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20~34岁的住院孕妇;(2)孕龄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行剖宫产分娩者;(3)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病例排除标准 (1)妊娠合并肝炎,肝功能异常者;(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者;(3)术前48h内接受抑制宫缩药物治疗者;(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胎盘粘连需行人工剥离者;(4)不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符合其中1项即排除。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12月本院符合条件病例共300例,随机分为3组:益母草组,益母草+缩宫素组,缩宫素组,每组100例。3组间产妇年龄、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药品 益母草注射液:lmL(20mg),成都市时代药物制剂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48)。缩宫素注射液:10 U,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 治疗方法 益母草组 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2mL益母草注射液,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mL,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益母草+缩宫素组 术中加用缩宫素10U宫体注射,益母草用法同益母草组。 缩宫素组 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U,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量测定 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术中破膜后,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改用干纱布蘸吸手术野中出血,直至子宫全层缝合完毕,将此阶段所有蘸血的纱布称重,术毕按压子宫后会阴垫称重,将称重的纱布和会阴垫相加,得出手术中出血量(血液密度: /mL)。手术后产妇臀下继续铺会阴垫,及时更换并称重,记录术后每日出血量。 子宫复旧情况 术后每日早上8时测量宫高,测量前嘱产妇排空小便,按摩宫体使子宫变硬后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垂直向上至子宫底的高度,记录数据。 开奶时间观察 每天由母婴同室的责任护士下病房,督促早吸吮、频吸吮和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足够婴儿哺食,不需要补加代乳品为乳足;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或无乳汁分泌,需人工补加代乳品为缺乳。观察术后第2天乳汁分泌情况,统计有乳汁分泌的人数及泌乳率;观察第3天和第5天乳足及缺乳情况,统计乳足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2 结果 3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1结果表明,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或P<),说明益母草和缩宫素在控制术中出血量方面有协同作用。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提示术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优于肌注缩宫素,但未见两药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有协同作用(益母草+缩宫素组与益母草组比较,P>)。 3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表2结果表明,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但益母草组与益母草+缩宫素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3组开奶时间比较 表3结果表明,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或P<)。表1 3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略)Table 1 Comparison of bleeding amount during and af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three groups统计方法:u检验;①P<,与缩宫素组比较;②P<,与益母草组比较表2 术后子宫高度比较(略)Table 2 Comparison of uterine height after cesarean section统计方法:u检验;①P<,与缩宫素组比较表3 3组开奶时间的比较(略)Table 3 Comparison of time for lactation in the three groups统计方法:χ2检验;①P<,②P<,与缩宫素组比较3 讨论目前,产后出血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对产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或导致远期并发症,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在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子宫收缩力,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类。目前缩宫药物最常用的是缩宫素,其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因此,寻找高效、便捷、安全的促宫缩药是产科医生的期盼。益母草治疗产后出血已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具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作用,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4〕。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5〕,益母草注射液可兴奋离体、在体动物与人体子宫,促进子宫肌肉收缩。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益母草组(P<),提示缩宫素与益母草联合应用,有促子宫收缩止血作用。益母草作用迟缓,根据徐爱群等〔6〕试验,益母草注射液宫壁注射后引起宫缩的时间为(±)min,长于缩宫素组(±)min,直接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后约2min,引起全子宫收缩。然而缩宫素作用时间较短,半衰期1~6min,益母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6h,当缩宫素作用减退时,益母草发挥作用,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益母草或缩宫素。单用益母草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两组,笔者认为其原因与上述文献一致,因为益母草的迟缓作用,子宫收缩延迟,该药导致术中出血量多于益母草+缩宫素组(P<),出血量也稍多于单用缩宫素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说明益母草注射液不仅能够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而且能长时而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P<),表明子宫复旧良好,进一步证实益母草注射液在减少恶露,促使子宫复旧和产后恢复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良好的子宫复旧可促使产妇早日开奶,开奶又有利于子宫复旧。本研究表明,益母草组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在第3天及第5天乳足人数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益母草可使产妇开奶提早,乳量增多。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益母草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与缩宫素作用机理不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由于益母草在术中起效慢,不能及时起到促宫缩作用,需使用缩宫素。而缩宫素作用时间短,半衰期静脉应用时为1~6min,肌注时为30~60min,本试验每12h给药1次时间过长,若要提高缩宫素疗效,可能需增加使用次数。但当受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也不能再继续引起子宫收缩,临床研究发现,缩宫素使用超过40U,继续使用则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不明显〔7〕。而益母草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h,维持子宫收缩时间长于缩宫素,在本研究中也发现其促宫缩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在术后较长时间内维持宫缩效果较好,所以将益母草与缩宫素联合使用,可使子宫收缩时间明显延长,两者协同互补,可作为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首选方案。【参考文献】〔1〕陈济民.益母草研究概况〔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4):296.〔2〕俞霭峰.妇产科内分泌学(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3〕Balki M,Ronayne M,Davies S,et al.Minimum oxytocin dose requirement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for labor arrest〔J〕.Obstetr Gyne,2006,107:45.〔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7-158.〔5〕郭鹏,高颖,张静泽,等.益母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83.〔6〕徐爱群,曾蔚越,吴大蓉,等.益母草注射液缩宫止血疗效初步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3(2):88.〔7〕李丽春,屈军.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6):62.

贝类分类学研究进展论文

比如常见的挂在墙上的旗鱼标本是怎样制作的?鲨鱼也能这样做吗?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标本制作方法,还有需要的工具和药物。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是现代分类的基本格局 分类的7个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根据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可以知道彼此在演化方面关系的亲疏远近 月季与玫瑰为同属 月季与玫瑰,苹果,梨为同科 月季与虎耳草为同目 由此可见, 月季与玫瑰的关系要比月季与虎耳草的关系 更亲近 例如: 最基本的等级是 种 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较低等的等级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机构特征却越相似 猫 月季 界——动物界 植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被子植物门 纲——哺乳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食肉目 蔷薇目 科——猫科 蔷薇科 属——猫属 蔷薇属 种——猫 月季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地球上现生的物种以百万计,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如果不予分类,不立系统,便无从认识,难以研究利用。分类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种类,都是进化的产物。因而从理论意义上说,分类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 分类学是综合性学科。生物学的各个分支,从古老的形态学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新成就,都可吸取为分类依据。分类学亦有其自己的分支学科,如以染色体为依据的细胞分类学,以血清反应为依据的血清分类学,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分类学,等等。动物、植物和细菌,作为三门分类学,各有其特点;病毒分类则尚未正式采用双名制和阶元系统。 生物分类学的历史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能识别物类,给以名称。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类:虫包括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鱼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级脊椎动物及鲸和虾、蟹、贝类等,鸟是鸟类;兽是哺乳动物。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分类,四类名称的产生时期看来不晚于西周。这个分类,和林奈的六纲系统比较,只少了两栖和蠕虫两个纲。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采取性状对比的方法区分物类,如把热血动物归为一类,以与冷血动物相区别。他把动物按构造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列,给人以自然阶梯的概念。 17世纪末,英国植物学者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是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第二是确立了阶元系统,林奈把自然界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界,在动植物界下,又设有纲、目、属、种四个级别,从而确立了分类的阶元系统。 每一物种都隶属于一定的分类系统,占有一定的分类地位,可以按阶元查对检索。林奈在1753年印行的《植物种志》和1758年第10版《自然系统》中首次将阶元系统应用于植物和动物。这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分类学的诞生。 林奈相信物种不变,他的《自然系统》没有亲缘概念,其中六个动物纲是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鱼类、昆虫、蠕虫的顺序排列的。拉马克把这个颠倒了的系统拨正过来,从低级到高级列成进化系统。他还把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并沿用至今。 由于林奈的进化观点在当时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对分类学影响不大。直到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以后,进化思想才在分类学中得到贯彻,明确了分类研究在于探索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使分类系统成为生物系谱——系统分类学由此诞生。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内容 分类系统是阶元系统,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种、属、科、目、纲、门、界。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随着研究的进展,分类层次不断增加,单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单元,如总纲(超纲)、亚纲、次纲、总目(超目)、亚目、次日、总科(超科)、亚科等等。此外,还可增设新的单元,如股、群、族、组等等,其中最常设的是族,介于亚科和属之间。 列入阶元系统中的各级单元都有一个科学名称。分类工作的基本程序就是把研究对象归入一定的系统和级别,成为物类单元。所以分类和命名是分不开的。 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命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变种学名亦采取三名制,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包括种下单元)只能有一个学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 “优先律”,动物和植物分类学界各自制订了《命名法规》,所以在动物界和植物界间不存在异物同名问题。“优先律”是稳定学名的重要措施。优先律的起始日期,动物是1758年,植物是1820年,细菌则起始于1980年1月1日。 鉴定学名是取得物种有关资料的手段,即使是前所未知的新种类,只要鉴定出其分类隶属,亦可预见其一定特征。分类系统是检索系统,也是信息存取系统。许多分类著作,如基于区系调查的动植物志,记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情况,作为基本资料,都是为鉴定、查考服务的。 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 物种概念反映时代思潮。在林奈时代,人们相信物种是不变的,同种个体符合于同一“模式”。模式概念渊源于古希腊哲学的古老的概念,应用到整个分类系统,概念假定所有阶元系统中的各级物类单元,都各自符合于一个模式。 物种的变与不变曾经是进化论和特创论的斗争焦点,是势不两立的观点。但是,分类学的事实说明,每一物种各有自己的特征,没有两个物种完全相同;而每个物种又保持一系列祖传的特征,据之可以决定其界、门、纲目、科、属的分类地位,并反映其进化历史。 分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区分物种和归合物种,前者是种级和种下分类,后者是种上分类。种群概念提高了种级分类水平,改进了种下分类,其要点是以亚种代替变种。亚种一般是指地理亚种,是种群的地理分化,具有一定的区别特征和分布范围。亚种分类反映物种分化突出了物种的空间概念。 变种这一术语过去用得很杂,有的指个体变异,有的指群体类型,意义很不明确,在动物分类中已废除不用。在植物分类中,一般用以区分居群内部的不连续变体。生态型是生活在一定生境而具有一定生态特征的种内类型,常用于植物分类。人工选育的动植物种下单元称为品种。 由于种内、种间变异错综复杂,分类学者对种的划分有时分歧很大。根据外部形态的异同程度作为划分物种依据而划分的称为形态种,由于对各种形态特征的重要性认识不一,使划分的种因人而异,尤其是分类学者对某些特征的“加权”常使它们比其他特征更具重要性,而造成主观偏见。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三大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特征对比是分类的基本方法。所谓对比是异同的对比:“异”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最初的问题产生于中间类型,如眼虫综合了动植物两界的双重特征,既有叶绿体而营光合作用,又能行动而摄取食物。植物学者把它们列为藻类,称为裸藻;动物学者把它们列为原生动物,称为眼虫。中间类型是进化的证据,却成为分类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19世纪60年代,人们建议成立一个由低等生物所组成的第三界,取名为原生生物界,包括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这个三界系统解决了动植物界限难分的问题,但未被接受,整整100年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流行了一段时间,为不少教科书所采用。 生命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当然,在细胞出现之前,必须有个“非细胞”或“前细胞”的阶段。病毒就是一类非细胞生物,只是关于它们的来历,是原始类型,还是次生类型,仍未定论。 从非细胞到细胞是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早期的细胞是原核细胞,早期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苗、蓝藻)。原核细胞构造简单;没有核膜,没有复杂的细胞器。 从原核到真核是生物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真核细胞具有核膜,整个细胞分化为细胞核和细胞质两个部分:细胞核内具有复杂的染色体装置,成为遗传中心;细胞质内具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成为代谢中心。由核质分化的真核细胞,其机体水平远远高出于原核细胞。 从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是生命史上的第四个重要阶段。随着多细胞体形的出现,发展了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最后产生了高级的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植物、菌类和动物组成为生态系统的三个环节。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合成有机养料,供应自己,又供应异养生物。菌类是异养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它们从植物得到食料,又把有机食料分解为无机物质,反过来为植物供应生产原料。动物亦是异养生物,它们是消费者,是地球上最后出现的一类生物。 即使没有动物,植物和菌类仍可以存在,因为它们已经具备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环节,能够完成循环过程中合成与分解的统—。但是,如果没有动物,生物界不可能这样丰富多彩,更不可能产生人类。植物、菌类和动物代表生物进化的三条路线或三大方向。 当前最流行的分类是一种五界系统。五界系统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阶段的三个分支,是有纵有横的分类。它没有包括非细胞形态的病毒在内,也许是因为病毒系统地位不明之故。它的原生生物界内容庞杂,包括全部原生动物和红藻、褐藻、绿藻以外的其他真核藻类,包括了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生物教学标本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仅就无脊椎动物而言,不同的动物种类,其标本制作和处理的方法亦不相同。本文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动物的标本制作和处理方法。 一、水母类 采集到完整水母后,先置于装有新鲜海水的容器中静置,待其恢复自然状态后,以1%的MgSO4液麻醉,大约20分钟左右,动物不再运动时,就用7%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二、海葵类 海葵喜固着生活,采集时最好连石块一起敲下,然后置于盛海水的容器中,待海葵触手全部伸展时,先用薄荷脑缓缓进行麻醉(薄荷脑用纱布包成黄豆大小),3~5小时后,轻触其身体不再收缩时,即用40%的MgSO4饱和液对准海葵口喷几次,20~30分钟后,再用5%~7%的福尔马林溶液将其杀死,2~3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三、贝类 贝类系软体动物门中具有石灰质贝壳的一类动物的总称。不同的贝类,其贝壳的大小、形态、条纹、花色均有差异。因此,在贝类分类学上,贝壳的形态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在制作贝类标本时,有干制和浸制标本之分。 1、干制标本的制作 制作贝类干制标本有水煮和沙埋两种方法。 沙埋法:除去内脏团,取其石灰质外壳作为标本保存。将采集到的贝类置于沙中掩埋,待其完全腐烂后,取出,用清水冲尽污物,晾干即可保存。 水煮法:有的贝类为海品,本身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如毛蚶、泥蚶、扇贝、贻贝、珍珠贝、江珧等,在制作干制标本时,我们首先用水煮熟,食用肉质部分后,将贝壳洗净即可。 2、浸制标本的制作 将采集到的贝类标本置入盛海水的容器中,待其充分伸展后,用MgSO4麻醉3小时,倒出海水,用10%的福尔马林液将其杀死,8小时后,移入5%的福尔马林液中保存。 四、蟹类 将采集的蟹放有一口大玻璃瓶中,用脱脂棉蘸少许氯仿或乙醚放入,紧塞瓶盖,麻醉半小时后,投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保存。切忌直接投入固定液中,否则会出现切肢现象。

贝类的身体柔软,贝类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斧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斧足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内脏器官。外套膜包被于身体的外面,系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少许肌肉组成。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分泌贝壳,外套膜和贝壳都是贝类的保护器官。贝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 4对神经节和与其联络的神经构成。脑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位于身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和鳃;脏神经节位于身体之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贝类原始的种类神经系统简单,没有显著的神经节,较进化的种类形成神经节,更进化的种类则是各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形成“脑”。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眼、平衡囊、嗅检器等。贝类的各种图片(5张)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食道、胃肠、肛门和附属的消化腺,其中齿舌是贝类比较特殊的舐食和磨碎食物的器官,又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贝类靠鳃和肺呼吸。水生的种类有鳃,通常由外套膜内面皮肤伸展形成的,称为本鳃。每一鳃片鳃轴的两侧或一侧生有鳃丝,鳃上生有纤毛。依纤毛的运动使呼吸水流按一定线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种类本鳃消失,而用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后鳃类)进行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借以在空气中呼吸。循环系统一般是开管式的,但在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由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贝类循环系的中枢为心脏,心脏有1个心室,1个、2个或4个心耳。血液含血青素,一般无色,仅少数种类如双壳类的蚶和腹足类的扁卷螺有血红素,血液为红色。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肾脏。肾由具纤毛的肾管形成,一端与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在外套腔中开口。肾脏的数目因种类而异,有6对、2对、1对或仅1个的。除肾脏外,有的种类围绕心腔壁上的腺体或肝脏的一部分也有排泄功能。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一些附属腺体。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有的种类足特化成鳍,如翼足类(Pteropoda)、异足类(Heteropoda)中的许多种;有的种类足能分泌一个浮囊,携带动物在海洋表面漂浮,如海蜗牛(Janthina)。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柔鱼(Ommastrephes)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胴部两侧生有鳍,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Chlamys)、日月贝(Amussium)、锉蛤(Lima)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例如玉螺、泥螺(Bullacta)等在泥沙底爬行,鲍、马蹄螺(Trochus)、蝾螺(Turbo)等在岩石上爬行,一些裸鳃类如海牛(Doris)、淡水中生活的萝卜螺(Radix)、扁卷螺(Planorbis)等都在水生植物上爬行。它们的足部肌肉特别发达,蹠面广平,适于爬行。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如帘蛤(Venus)、樱蛤(Tellina)、竹蛏(Solen)、海螂(Mya)等等,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有些底栖贝类营附着生活,像贻贝、扇贝、不等蛤(Anomia)等,足部能分泌足丝,用以附着在岩石、珊瑚礁、其他贝壳或物体上生活。牡蛎、猿头蛤(Chama)、海菊蛤(Spondylus)等则以一扇贝壳固着在外物上生活,这些种类在固着后一般不再移动。有些底栖贝类在岩石、珊瑚礁、贝壳、竹木等外物上穿孔穴居,亦称穿孔生物,如石蛏(Lithophaga),海笋科(Pholadidae)中的一些种、钻岩蛤(Saxicava)、船蛆(Teredo)、马特海笋(Martesia)、食木海笋(Xylo-phaga)等,都靠发达的水管与洞外交通,汲取海水进行呼吸及摄取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作为食料。贝类中也有营寄生生活的。外寄生的如圆柱螺(Stilifer),寄生在棘皮动物腕的步带沟中;内寄生的如内壳螺(Entovalva)寄生于锚海参的食道内。贝类的繁殖方式也因种类而不同。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头足纲和绝大多数的前鳃类都是雌雄异体,后鳃类、无板纲、前鳃类和双壳类的很少一部分以及全部肺螺类都是雌雄同体。也有一些种类有性转变,如某些种的牡蛎、船蛆和帆螺(Calyptraea)等。雌雄异体的种类有的是通过交配受精,有的是将精、卵分别排放在水中或母体的鳃腔或“子宫”中受精。雌雄同体的种类两个个体互相受精,有些种类许多个体连成一列交配,第一个个体只起雌性作用,最后一个个体只起雄性作用,中间的个体既起雌性也起雄性作用,如无角螺(Acera)、海兔(Aplysia)等。产卵有的是成粒分散产出,有的是卵子包在卵鞘里,许多卵鞘粘连在一起形成卵群。卵群形状,构造因种类而异,如玉螺(Natica)卵与泥沙粘合成领状,红螺(Rapana)的卵鞘呈花瓣状,连在一起很象菊花;海兔的卵群呈粉丝状,俗称海粉。乌贼的卵每一粒包在1个圆形的胶囊中,连在一起很象一串串葡萄。贝类的产卵数量因它在受精和孵化过程中受到保护的情况而有很大差别,一些将卵产生在水中受精孵化的种类,产卵量特别高,如卵生型的美洲牡蛎(Crassostrea virgnica)产卵几千万至1亿以上。幼生型的食用牡蛎(Ostrea edulis)则仅产数十万至 100万粒。一种湾锦蛤(Nucula)能把卵子保护在一个附于其贝壳后的几丁质囊中,卵仅产20~70粒。原始腹足类将卵直接产在海水中受精,产卵数量多,如鲍可产10万以上,而卵子产于“子宫”中受精孵化的种类如田螺(Viviparus)仅产数十粒,螺蛳(Margarya)则仅产3~5个。贝类中有一些种类一周年即达到性成熟,寿命只有1年,如裸鳃类和头足类中的一些种。有一些种类寿命较长,但大多也是1年达性成熟。生长的速度随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温度适宜,饵料充足则生长快,反之则生长慢。贝类的寿命以双壳类为最高,贻贝和海螂(Mya arenaria)能活10年,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可活12年,蚌类的寿命较长,珍珠蚌(Margari-tana margaritifera)能活80年,砗磲(Tridacna)甚至可活1个世纪。贝类的摄食方式有捕食和滤食之分。捕食性种类又可分为草食性和肉食性。许多原始性腹足类如鲍、马蹄螺、笠贝等和许多肺螺类,如椎实螺 (Lymnaea)、蜗牛、烟管螺 (Clausilia)等都是草食性。中腹足目中的一些有水管的种类,如凤螺(Strombus)和新腹足目中的种类大多为肉食性的,它们有的摄食动物的尸体,有的吃水螅、环虫、双壳类、蟹类、鱼类等食物。头足类也都为肉食性,它们捕食双壳类、蟹类,甚至追逐鱼群捕食鱼类。双壳类绝大多数是滤食性的。编辑本段食用方法要想尽量避开贝类的安全隐患,放心享受美味,就必须要从清洗烹饪等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不吃内脏。重金属等污染物容易富集在贝类生物的内脏团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贝类的肌肉部分。“看颜色”是较简单的判断方法。打开壳后,略微发黑的肉块多是内脏团。有些贝类内部有一根黑色的沙线,也不能吃。第二,挑外壳平滑的。相对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蚝、扇贝等,蛏子、贻贝等外表干净、平滑,附着脏东西少,相应污染也少。第三,盐水浸泡,充分加热。烹饪前,先要把贝类放入食盐水中“养”一段时间。这样能帮助贝类排出各种毒素和沙子。然后,要用小刷子仔细清洁贝壳的表面。烹饪手法首选蒸、煮等,能彻底加热、杀死细菌。加工时,要冷水下锅,保证内外生熟度一致。烧烤的方法易造成受热不均、外熟里生,建议少用。[1]编辑本段经济价值贝类中绝大多数种均可食用,很多贝类的肉质肥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 (Octopus)等海洋生物,腹足类中的鲍、凤螺、香螺 (Neptunea)、东风螺(Babylonia)、涡螺(Voluta)、红螺,以及很多陆生的蜗牛等都是捕捞对象,鲍等还是养殖对象。双壳类中的很多种类如蚶科(Arcidae)、扇贝科(Pectinidae)、贻贝科(Mytilidae)、珍珠贝科(Pteriidae)、牡蛎科(Ostreidae)、蛤蜊科(Mactridae)、帘蛤科 (Veneridae)、蚌科(Unionidae)、竹蛏科 (Solenidae)等科中的许多种类资源丰富,已发展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产量也极为可观,除鲜食外,还可干制、腌制或罐藏,产品有淡菜(贻贝干)、干贝(扇贝闭壳肌)、蚝豉(牡蛎干)、蛏干、蛤干、墨鱼干、乌贼蛋(乌贼的缠卵腺)和各种贝肉罐头。不少贝类是不可缺少的优良中药材,如珍珠和珍珠层粉、鲍的贝壳石决明、宝贝的贝壳海巴、乌贼的内壳海鳔蛸、蜗牛肉、海兔的卵群等。产量大的小型贝类可作为农田肥料和家禽家畜的饲料。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是烧制石灰的原料,还可制作油漆的调和剂、贝雕等工艺美术品,而珍珠更是名贵的装饰品。贝类(18张)但贝类对人类也有一定危害。有一些贝类有毒,人类食用或接触后会中毒。有些淡水和陆生的腹足类是人体和家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日本血吸虫的幼体寄生在钉螺体内。海洋中的船蛆、海笋等是专门穿凿木材或岩石穴居的种类,对木船、木桩及海港的木、石建筑物为害很大。天然海贝公元前21世纪--前2世纪,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区,后逐步被金属货币取代,单位为“朋”,每拾枚币为“一朋”。在先秦时期贝同时具有币和饰的双重作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直到明末清初还使用贝作为货币,称为“ba (左右结构,左为‘贝’,右为‘巴’)”。天然海贝公元前11世纪,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天然海贝公元618-1368年,产于海滨,因其坚固美观,便携带,又能计数,而逐步演变为实物货币。人工贝类(石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商周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仿制的玉贝、骨贝、陶贝、石贝等,被统称为人工贝类货币。它们形态大抵仿照自然海贝,其交换价值,约等于或稍低于天然货贝。人工贝类(骨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人工贝类(玉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人工贝类(陶贝)公元前16世纪--前2世纪铜贝公元前11世纪包金贝公元前11世纪,商代中晚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于是便出现了金属贝类货币。形仿天然海贝。有金贝、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

关于片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你的中成药片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论文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收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问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做认真的全面记录。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通读,选读,研读。通读即对全书全文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竭力产生创见,要眼、手、脑并用,要发挥想象力,开拓创造性思维,进行新的创造。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伯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 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①标题(标题)②签名(作者)(包括单位和合作者)③摘要(摘要)(包括中国人,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等)④介绍(简介) ⑤材料与方法(材料和方法)⑥结果(结果)(包括图表和注释等)⑦讨论(讨论)(包括结论)⑧致谢(致谢)⑨参考文献(参考)原理总结为方便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正文之前,用醒目的约200至250字的字体印刷综述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研究工作等。总结力求简洁明了,要体现全文总结下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了写三至八个关键词(关键词)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方便的编写,或合并计算机检索,尽可能与术语介绍称为前言,引言或序言标准的“词库”,是对短文的周期的开始,一个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简要说明,指出,研究方法和手段,包括过去,现在和以前的方法,结果和本研究的见解,他们的灵感,所以言执导的读者在写作中发挥作用引进不应该离题或公式化。出现第一次在体内不常用缩写词在英文术语,应注明全名,并有中国评论 材料和方法部分应说明具体的实验观察对象,起源的仪器和所用的试剂,如何型号和规格以及实验动物,名称,种系,性别,体重和健康状况中的方法部分中的其他来源的描述的研究的目的是着眼于所获得的数据,以使读者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可比性组的各项指标和观测方法的准确度之间。在详细描述,以重复他人的验证详细的实验程序说明。生物实验必须建立控制结果结果部分是本质和纸张的精髓,描述一定要真实,具体,准确。统计学上有一个逻辑顺序来检测文本和图表的形式多采用科研论文的表达三种,即,表,图和文字提供实验数据处理后的审计结果之后。订单应确保有表和表题。下面的图应该弄清楚图例,图中应标明原图纸或实验记录,而不是复印件或影印照片的应用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店与文字,数据和符号是科学研究和结论的重要手段表示。文字应简洁,明确,毫不含糊,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结果,正确使用各种符号,数据和结论不符合主观设想,应该是一个客观的分析,不要把太多的文字 BR>讨论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分析对比实验和观察,解释,推论或预测,或应用基础上的理论和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解释实验结果和实际的意义。目前国内外较先进的水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了避免讨论无关,与主观推断或结论为时尚早谢字写的论文,势必会得到帮助在许多方面的实验结果。为了让员工的工作帮助(如参加过进行某些任务的工作的一部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同性恋和集体)。致谢应写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感谢言辞要认真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的礼貌参考文献中列出作用:①证明作者的说法,灵感来自于作者的思想; ②与作者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③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也是读者进行深入的相关参考文献提供的线索篇研究指出不要太多,就多少级需要大约10篇论文,评论文章适用于约20 的作者引用的文献应亲自访问过,并支付当你有多个引用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根据在文章中列出的参考文献出现了权威性,专业性刊物,编数字的关注,相继上市完整的参考文献(书)应该列在作者的写法(先生指出译者),书名,页数,出版人,出版日期,版本逊色完整的参考(论文)撰写的文献应列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卷/期,起止页等

医药专业毕业论文,需要根据您题目,按要求写。我帮您,请加Q,三三零四四九二五七提供一些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 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 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 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 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 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 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 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

关于肥料研究与进展的论文

有关化肥哦!题目在下面!谢谢帮忙!附件:化肥使用小常识为了做到合理施肥,达到化肥与有机肥种类、数量的有效搭配,就必须了解肥料使用方面的知识。下面把不能混用的肥料简介给读者朋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1、尿素不能与草木灰、钙镁磷肥及窑灰钾肥混用。2、碳铵不能与草木灰、人粪尿、硝酸磷肥、磷酸铵、氯化钾、磷矿粉、钙镁磷肥、氯化铵及尿素混用。 3、过磷酸钙不能和草木灰、镁磷肥及灰钾肥混用。 4、磷酸二氢钾不能和草木灰、镁磷肥及灰钾肥混用。 5、硫酸铵不能与碳铵、氨水、草木灰及窑灰钾肥混用。 6、氯化铵不能和草木灰、钙镁磷肥及窑灰钾肥混用。 7、硝酸铵不能与草木灰、氨水、窑灰钾肥、鲜厩肥及堆肥混用。 8、氨水不能与人粪尿、草木灰、钾氮混肥、磷酸铵、氯化钾、磷矿粉、钙镁磷肥、氯化铵、尿素、碳铵及过磷酸钙混用。 9、硝酸磷肥不能与堆肥、草肥、厩肥、草木灰混用。 10、磷矿粉不能和磷酸铵混用。 11、人畜粪尿不能和草木灰、窑灰钾肥混用。

(1)田军仓(3/5),《系统分析方法在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应用——宁夏海原县韩庄河小流域林、牧、农土地利用优化比例探求》,《宁夏农学院学报》,1984,(1);(2)田军仓(1T/1),《灌溉为主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西北水利科技(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88,(4);(3)田军仓(1T/1),《建设“三三制”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黄河农业的正确方向》,《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3);(4)田军仓(1T/1),《农业灌溉管理及早企业化,是振兴宁夏黄河农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宁夏农学院学报》,1991, (3);(5)田军仓(4/5),《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田间试验研究初报》,《宁夏农学院学报》,1992,(3);(6)田军仓(1/2),《宁夏纯井灌区与扬水灌区推广管灌技术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1993, (4);(7)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溉系统试验研究》,《第三次全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研讨会论文选集》,1993,8;(8)田军仓(3/4),《宁夏盐池县缓坡丘陵区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1994,1(1);(9)田军仓(1T/1),《宁夏干旱地区管灌与膜上灌相结合的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4,(4);(10)田军仓(1/2),《Study on Guarantee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Region》,《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nwater Catchment》,April 21-25,1997;(11)田军仓(1T/1),《苜蓿水肥耦合模型及其优化组合方案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2);(12)田军仓(1T/1),《高含沙水微灌非全流过滤方法及装置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 (5);(13)田军仓(1T/1),《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发展持续农业的水资源保障体系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增刊);(14)田军仓(1T/1),《干旱多风地区春小麦喷灌试验及其阈值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4);(15)田军仓(1T/1),《扬黄(红寺堡)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其经济评价》,《节水灌溉》,1998,(3);(16)田军仓(1T/1),《干旱地区渠沟田全防渗节水技术研究及展望》,《节水灌溉》,1998,(2);(17)田军仓(1T/1),《光温室冬春茬番茄新法整枝试验》,《北方园艺》,1998,(5);(18)田军仓(2T/2),《绿风95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宁夏农林科技》,1998,(3);(19)田军仓(3/3),《日光温室滴灌辣椒水肥耦合效应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20)田军仓(1T/1),《开发生态农业—地衣产业的思考》,《宁夏农学院学报》,2000,21(3);(21)田军仓(2T/2),《微灌用高含沙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宁夏农学院学报》,2001,22(2);(22)田军仓(2/3),《控灌条件下水稻品种优选试验研究》,《农业水土工程科学论文集》,2001;(23)田军仓(1T/2),《精准灌溉的探讨》,《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24)田军仓(2T/2),《宁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2);(25)田军仓(1T/1),《柔性非全流过滤方法及其装置效果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6)田军仓(1T/2),《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7)田军仓(1T/2),《宁夏三类温室与其小气候关系的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8)田军仓(2T/2),《GIS在精准灌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29)田军仓(2T/2),《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灌溉排水》,2002增刊;(30)田军仓(2T/2),《膜上灌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农学院学报》,2003,24(04):96-100;(31)田军仓(3/3),《从灌区的粮食生产看宁夏的粮食安全》,《宁夏农林科技》,2004,(6);(32)田军仓(1/3),《膜上灌玉米水肥耦合模型及其最佳组合方案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10,35(5-6):396-398;(33)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单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节水灌溉》,2004,(04):03-06;(34)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的途径及潜力分析》,《宁夏农林科技》,2004,(02):35-38;(35)田军仓(2T/2),《温室蔬菜滴灌管堵塞防治试验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2):32-34;(36)田军仓(1T/2),《盐碱地水稻生理及水稻田氮素流失研究》,《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03):38-41;(37)田军仓(2T/2),《膜上灌入渗规律及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4):351-353;(38)田军仓(2T/4),《宁夏灌区不同水肥处理对膜上灌玉米性状影响的模糊评判》,《灌溉排水学报》,2005,24(4):29-32;(39)田军仓(2T/2),《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研究现状》,《宁夏工程技术》,2005,4(02):113-115;(40)田军仓(1T/4),《温室番茄滴灌节水节肥与垄沟宽度最优配方试验研究》,《农业科学研究》,2005,26(02):40-42;(41)田军仓(2T/4),《银北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灌溉排水学报》,2005,24(5):29-31;(42)田军仓(2T/3),《宁夏引黄灌区“精准灌溉”初谈》,《宁夏水利》,2005,(2);(43)田军仓(3T/4),《水稻田中氮肥损失研究进展》,《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44)田军仓(2T/3),《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农业科学研究》,2006,27(02):58-61;(45)田军仓(2T/3),《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参数与氮磷比最优配比的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6,5(02):148-152;(46)田军仓(2T/3),《银北灌区油葵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甘肃农业科技》,2006,(03):11-13;(47)田军仓(2T/3),《引黄灌区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节水灌溉》,2006,(06):35-38;(48)田军仓(2T/3),《激光控制平地技术的研究进展》,《宁夏工程技术》,2007,6(02):122-126;(49)田军仓(2T/4),《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机理与模型的研究进展》,《节水灌溉》,2007,(03):22-25;(50)田军仓(1T/2),《西北干旱地区压砂瓜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5;(51)田军仓(2T/2),《新型缓释肥料在膜上灌技术中的应用》,《宁夏工程技术》,2007,6(01):50-53;(52)田军仓(2T/3),《玉米膜上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热运动规律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85-89;(53)田军仓(2T/4),《玉米水平畦灌与膜上灌复合最优组合方案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07,6(03):263-270;(54)田军仓(2T/3),《地下水库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节水灌溉》,2008,(04):23-27;(55)田军仓(2T/4),《膜侧灌甜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03):39-43;(56)田军仓(2T/3),《水平畦灌条件下水稻不同灌水技术优选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1):34-36;(57)田军仓(2T/3),《不同覆膜宽度对老压砂地西瓜产量的影响试验》,《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2):22-24;(58)田军仓(2T/2),《膜上灌玉米节水灌溉制度与氮磷配比试验研究》,《节水灌溉》,2009,(12):12-13;(59)田军仓(2T/2),《膜下小管出流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节水灌溉》,2009,(10):06-12;(60)田军仓(2T/3),《宁夏地区硒砂瓜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0):118-120;(61)田军仓(2T/3),《砂田西瓜膜下滴灌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技》,2009,37(35):17829-17831;(62)田军仓(3/3),《压砂地专用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农机化研究》,2009,(09):99-101;(63)田军仓(3T/3),《超吸水聚合物对沙土绿化节水的影响试验研究》,《宁夏工程技术》,2010,9(02):142-145;(64)田军仓(2T/2),《基于GIS的秦汉渠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长江》,2010,41(06):100-101;(65)田军仓(2T/2),《煤矿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综述》,《煤炭技术》,2010,29(05):4-6;(66)田军仓(2T/2),《宁夏硒砂瓜投资生产不确定性分析》,《湖北农业科技》,2010,49(07):1649-1652;(67)田军仓(2T/2),《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模型及优化组合方案》,《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04):24-29;(67)田军仓(2T/2),《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研究综述》,《节水灌溉》,2010,(02):1-5;

  • 索引序列
  • 关于贝母的研究进展论文
  • 益母草的研究进展论文
  • 贝类分类学研究进展论文
  • 关于片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 关于肥料研究与进展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