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发布时间: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自1989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1)“京城大厦钢结构制作中的焊接问题”,《施工技术》,1989年第6期;(2)“网架焊接空心球节点静力及疲劳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1993年第1期,(EI收录);(3)“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球面应力分析”,《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1期;(4)“某厂1000t水泥筒仓的事故成因及对策”,《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5)“高层建筑幕墙节点焊接脆断事故分析”,《建筑技术》,1995年第8期;(6)“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国产化的技术经济分析”,《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6年第6期;(7)“就空间结构的演变谈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高等工程教育》,1997年第1期;(8)“介绍两种用于Space Deck网架体系的新型节点”,《建筑结构学报》,1997年第6期,(EI收录);(9)“某化工厂硫酸稀释泵房的腐蚀机理及加固方法”,《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增刊;(10)“太原理工大学校门焊接不锈钢网架的设计与施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11)“玻利维亚高原中体积混凝土筏片基础施工中的裂缝控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12)“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改革中的人才培养问题”,《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13)“太原重污染区外露式钢结构的大气腐蚀预防护研究”,《2000年全国钢结构防腐蚀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0年9月;(14)“运城世纪门轻钢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全国轻型钢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2000年年会与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0年12月;(15)“轻钢增层可行性及相关问题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的4期;(16)“Humanity Design Theory of the Modern Steel Structure ”,《Proceedings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 Conference 》/Volume 1, SeismologicalPress,2001;(17)“The Expert Treatment System of Fatigue Loading Spectrum for Large-Span G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 SteelConference》/Volume 2, Seismological Press,2001;(18)“The Testing Research on Equal-Amplitude Fatigue Behavior of Large-Span G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Sixth Pacific StructuralSteel Conference》/Volume2,Seismological Press,2001;(19) “The Test Research of Suspended Crane’s Dynamic Infuence to FatigueLoading Spectrum of Grid Structure”, Research on Steel StructuralEngineering(Volume 6), 2006;(20)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Index of High StrengthBolt in the Grid Structure with Bolt-sphere Joints”, Research on SteelStructural Engineering(Volume 6), 2006;(21)雷宏刚等:典型古建筑保护中的基础性问题研究,《工程力学》,2007年(EI收录);(22)雷宏刚等:高强度螺栓疲劳缺口系数的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2008年(EI收录);(23)雷宏刚等: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疲劳问题研究进展,《空间结构》,2009。 (1)编著:《钢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2003年,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主编:全国普通高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性教材《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006年,科学出版社;(3)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土木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 《土木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代表性项目如下:(1)螺栓球节点网架设置悬挂吊车时的变幅疲劳性能研究(59908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9~2003);(2)平板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的疲劳实用设计方法(50678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3)轻钢结构多层住宅建筑体系的研究与开发(01-2-079)建设部2001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科研攻关项目(~);(4)受硝酸盐腐蚀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20051048)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2007);(5)一种新型轻钢结构多层住宅体系的研发山西省教委基金项目(2005~2007);(6)在悬挂吊车作用下螺栓球节点网架的疲劳性能研究山西省留学生基金项目(2001~2007);(7)太原机场新航站楼网架结构施工中的计算机仿真及应力测控技术应用研究横向技术开发委托项目(~);(8)建筑物的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增层与事故处理横向技术开发委托项目(2004.~);(9)大跨复杂空间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与计算机仿真研究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 (1)主持完成的《玻利维亚高原中体积砼筏式基础裂缝控制》项目,荣获第二届华中地区科学技术推广大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的《面向21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作为第二项目负责人,参加的《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建设》教改项目,荣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作为项目负责人: “在悬挂吊车作用下螺栓球节点网架的疲劳性能:”, 经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作为项目负责人:“在悬挂吊车作用下螺栓球节点网架的疲劳性能:”, 2008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81 条[1]李玉,何平,谢喜山. 后浇混凝土与砖砌体粘结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02) . [2]黄文明.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分析[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 . [3]王顶堂.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研究[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4]王文中,王国荣,殷济波,殷风雨. 芜湖临江桥主塔C50预拌混凝土的设计及应用[J]. 安徽建筑, 2008,(01) . [5]黄志福. 论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经济效益[J]. 安徽建筑, 2009,(02) . [6]钟庆华,赵成宇,高卉. 船闸工程“双掺”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 [7]王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计算[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8]张宏梅,王耀华,毕亚军,陆明. 含钢丝网遮弹层的结构靶的力学性能与枪弹射击试验研究[J]. 兵工学报, 2005,(02) . [9]韩延清. 水泥GB法与ISO法对比试验与应用[J].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 [10]赵军,张海军,田向阳. 基于耐久性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3,(01) . >>更多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7 条[1]陈斌.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结构早期裂缝防治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 . [2]牟晓光. 高强预应力钢筋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 [3]王雨利. 低强度等级泵送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 [4]曾磊.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设计计算理论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 [5]王立军.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试验及人工智能系统模型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 [6]张德成. 硫铝酸盐水泥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 [7]伍崇明. 核工程抗强辐射屏蔽混凝土试验研究[D]. 中南大学, 2008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62 条[1]李小法. 太原滨河小区高层住宅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预防及治理[D]. 天津大学, 2004 . [2]潘振.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系统的研制开发[D]. 南京林业大学, 2004 . [3]吴蓉. 商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研究[D]. 郑州大学, 2004 . [4]刘红军.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03 . [5]刘卫华. 组合模块式加筋土挡墙墙面板与筋带的摩擦性质研究[D]. 长安大学, 2004 . [6]宗荣.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使用性能研究[D]. 长安大学, 2004 . [7]陈(韦华). 5万吨级扩建码头施工(技术)工艺研究[D]. 河海大学, 2004 . [8]黄祚继. 临淮岗船闸底板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研究[D]. 河海大学, 2005 . [9]武欣慧.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普通混凝土强度预测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 [10]宗永红. 乌鲁木齐地区碱-骨料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D]. 新疆大学, 2005 .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7 条[1]范孟岭,卓晓明. 商品混凝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A]. 2007'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07 . [2]康忠寿.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A]. 预制混凝土桩——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桩委员会2007-2008年年会论文集[C], 2008 . [3]张波,张方.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大掺量复合掺合料及机制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A]. 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8 . [4]江守恒,朱卫中. 大体积混凝土实体强度发展规律及其表征[A]. 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8 . [5]刘本刚. 浆水回收再利用在混凝土中的试验与应用[A]. 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8 . [6]江涛. 商品混凝土质量教训35例[A]. 2008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 2008 . [7]曹志强,张广山,华玉,马卫华,柳丽霞. CFRP约束受损混凝土圆柱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A]. 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 [8]陈喜旺,丁宏,黄天贵,史忠,李路明. 海洋冻融环境防腐阻锈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A]. “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 2008 . [9]蒋学茂,任学军,苏话诚. 泵送混凝土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A]. 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 2009 . [10]卫海亮,陈江,卢则阳. 烟台世茂海湾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监测及分析[A]. 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 2009 .

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

1. 运输路径优化问题运输距离运输环节运输工具运输时间运输费用文献1 马良;TSP及其扩展问题的混合型启发式算法[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周勇,陈洪亮;蚁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02期 1 刘海燕,李宗平,叶怀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延晖;马士华;;基于时间竞争的配送系统多目标决策模型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5年11期 3 孙元欣,黄培清;竞争型连锁经营网点选址模型与遗传算法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0期 4 魏恒,任福田;人-机参与公交客运枢纽选址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5 李栋;曹义华;苏媛;冯婷;;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低空突防航迹规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封全喜,刘诚;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并行遗传算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许志红,张培铭;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交流接触器优化设计[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3期 8 杨荣华,王新洲,牛瑞芳;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的蚁群单纯形混合算法[J];地理空间信息;2005年03期 9 蒋建国;夏娜;齐美彬;木春梅;;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任务联盟串行生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10 彭沛夫;林亚平;胡斌;张桂芳;;基于遗传因子的自适应蚁群算法最优PID控制[J];电子学报;2006年06期 1 宁静;王桂棠;吴黎明;刘军;;基于自适应挥发因子蚁群算法的Zigbee路由协议[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张开飞;黄道;;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许�;陈国仁;张利萍;;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A];《制造业自动化与网络化制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龙栋材;李斌兵;;蚂蚁算法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磊;黄道;;基于蚁群算法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6 许(王莹);陈国仁;张利萍;;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段海滨;王道波;于秀芬;;基于混合优化策略的连续域蚁群算法改进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陆凯峰;彭力;;基于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志红;张培铭;;基于蚁群算法的智能交流接触器优化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石为人;余兵;张星;;单机作业下的提前/脱期问题的蚁群调度优化算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控技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 郭建宏;林副产品配送优化辅助决策模型及GIS集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杨剑峰;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曾洪涛;基于Community Intelligence的水电企业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徐俊杰;元启发式优化算法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丁铸;基于群智能的区域防空作战指挥决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向阳;移动Ad Hoc网络QoS路由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澄非;计算智能方法研究及其在流程工业中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8 柯晶;强跟踪状态估计与群集辨识[D];浙江大学;2003年 9 程铁信;大型工程项目物流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韩勇;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国家自然基金“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及动力系统优化问题研究”(排名第2)(项目批准号:60874016);2007年8月,全国统编教材《电机与拖动》(主编)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精品教材,2008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被国内30多所高校选用;2004年1月~2006年12月,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DSP的高精度、多轴智能伺服定位运动系统的开发”(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2004年1月~2006年12月,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具有部分状态反馈的新型高性能非线性伺服控制器的设计” (项目负责人)(项目编号:03BS093);2003年1月~2005年12月,山东大学跨学科基金“运动控制中一类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2005年1月~2007年12月,国家自然基金“自适应逆控制及其在感应电机电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排名第2)(项目批准号:60474007)2001年3月~2002年8月,香港城市大学,香港ITF基金课题“基于视觉的多轴PMSM交流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负责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部分,该课题获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工业奖。1996年3月~1998年7月,浙江大学,电机系,航天863课题,课题主要参与者(研究生排名第一),题目“航天用超声波电机的样机研制”(863-2-2-4-6A),该课题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1998年10月~2000年12月,与电子部21所(上海微特电机研究所)合作,完成国防科工委课题“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驱动系统及其样机研制”;该项目2002年已通过国防科工委鉴定。2000年,课题“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驱动系统的研制”获山东省教委理论成果3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课题“双馈调速电机的研制”,获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1996年,课题“NBC-400型逆变式CO2/MAG气体保护焊机”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品已在奥太公司大批量生产(排名第3);近几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收录情况:近几年来,在《Sensors & Actuators: A Physica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声学学报》、《电工技术学报》、《机械工程学报》、国际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会议(IPEMC)、中国控制会议(CCC)、中国决策与控制会议(CDC)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和重要会议上,以第1作者或第1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或EI收录10余篇。【1】刘锦波,张承慧,《电机与拖动》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统编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规划));【2】刘锦波,艾兴,行波型超声电机定子振动模型及其驱动设计,机械工程学报,,(),pp129~133。(EI收录)【3】刘锦波,陈永校,超声波电机定转子接触的摩擦传动模型及其实验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⑷ pp59-63.。(EI收录)【4】刘锦波,綦学尧,陈永校,大力矩复合型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特性的仿真计算,《声学学报》⑹2000,pp547-553。(EI收录)【5】刘锦波,陈永校,胡继宗,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实验研究,《电工技术学报》,;【6】Dong Sun.,Jinbo Liu,Xing Ai,Modelling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ravelling Wave Piezoelectric Ultrasonic Motors With Analytical Method,Sensor and Actuator A: Physical,Elsevier,.(SCI、EI收录)【7】刘兆鹃,刘锦波,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三态Boost 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⑴,pp43~47;【8】孙振川,刘锦波,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04,;【9】张建国,刘锦波,基于有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双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04,;【10】闫媛媛,刘锦波,DC/DC变换器中无源性滑模控制策略的研究,25th中国控制会议(CCC),哈尔滨, 174(EI收录); (ISTP收录)【11】卢金铎,刘锦波,极坐标系下双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协调控制,第二届电工技术前沿问题学术会议,北京,pp241~244,2005。【12】刘锦波,魏刚,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自适应非线性伺服控制器的设计,中国控制与决策(CDC)学术年会(哈尔滨),,pp2090~2094(ISTP收录);【13】刘锦波,双电机传动系统的同步控制,控制工程, ();【14】刘锦波,一种高性能交流伺服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中国自动化学会第19届青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15】刘锦波,具有视觉的楔型帖片机交流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制,《高技术通讯》,【16】刘锦波,电机统一理论中功率不变的坐标变换系统,《浙江大学学报》,,(EI收录)【17】刘锦波,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振动模型的一维解析,《电机与控制学报》,

这是一种非官方的学术交流会,会员多为团体会员,派代表出席,开展同行间相互学术交流,有一定的价值。

第二十五届学术论文

1 E.N.da C.Andrade and Y.S.Chiong(江仁寿).On the determinationof viscosity by the oscillation of a vessel enclosing a tluid.Proc.Roy.Soc.,1936,48:247—260.2 Y.S.Chiong.Viscosity of liquid sodium and potassium.Proc.Roy.Soc.,1936,A157:264—277.3 江仁寿.金属液体的表面张力.西北大学学报,1957(1):99—105.4 江仁寿.金属液体的熔点滞性与熔点张力的关系.西北大学学报,1957(2):57—58.5 江仁寿.金属液体的熔点表面张力与熔点关系.西北大学学报,1957(2):53—55.6 江仁寿.液体滞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西北大学第二十五届校庆学术论文集,物理分册.1986.7 江仁寿.耗散结构研究大有前途.第一届全国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1980

高敏奥运冠军、跳水女皇介绍姓名:高敏性别:女身高:1米63体重:52公斤出生日期:1970-9-7出生地:四川自贡运动项目:跳水启蒙教练: 杨强最喜欢的歌曲: 太多最喜欢的食物: 炒菜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中央7套,5套,北京6套最难忘的事: 1992 巴塞罗那奥运会领奖最高兴的事: 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最害怕的事: 在很多人面前讲话高兴的时候: 笑伤心的时候: 哭儿时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游泳现在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看电视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 你没变最喜欢的运动:羽毛球最喜欢的运动员: 以前的我最喜欢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你没变自我评价: 快乐拉着我的手运动经历和荣誉:自幼爱在水里玩,四岁便学会游泳,九岁时入四川自贡市少年业余体校进行体操训练,后在体校游泳池里被跳水教练相中,从此开始跳水训练。1980年入四川省跳水队。1983年参加第四届世界分龄游泳锦标赛,夺得所在年龄组跳水两项冠军;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入选国家集训队。1986年在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15岁的她以分夺得跳板跳水冠军,成为世界锦标赛历史上的最高分,并与队友合作夺得女子团体冠军。同年还在原民主德国国际跳水赛、加拿大杯国际跳水赛中力挫群雄,荣登冠军宝座。1987年在第五届跳水世界杯赛中,再夺跳板跳水金牌。1988年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以分的绝对优势获得跳板跳水金牌,实现了“三连冠”,并成为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同年还先后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国际跳水邀请赛和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跳水比赛中,均夺得女子跳板跳水冠军。1989年在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上,获得女子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项冠军,并是获得女子团体冠军和混合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成员。1990年在澳大利亚国际跳水赛上获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项冠军;同年在中国国际跳水赛上获三米跳板冠军;同年在济南四国跳水对抗赛上获三米跳板冠军;同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友好运动会跳水比赛中,获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枚金牌,同年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夺得一米跳板和三米跳板两枚金牌,并与队友一起获女子团体金牌。1992年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蝉联女子跳板跳水冠军。特点是体型优美,动作轻盈,稳定性好,压水花入水技术尤为突出。她是世界上唯一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她的技术难度和稳定性已远远超过任何对手,是当之无愧的跳板跳水女皇。1987年、1988年、1989年连续三年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评为年度世界最佳跳水运动员。1983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6年获国际运动健将称号。1989年四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6年、1987年、1988年被评为全国跳水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88年、1989年、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名最佳运动员之一。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8年、1990年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退役,1994年赴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后到加拿大开办了一家跳水俱乐部,自任教练。2005年5月,高敏因为丈夫工作需要,拖儿带口地跟着回到了北京。2.史学教授高敏高 敏 1927年7月生,湖南桃江县人。中共党员。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并主持全面工作、《史学月刊》副主编及郑州市社科联副主席等职。从1984年起任郑州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导师至今。兼任中国史学会多届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多届常务理事等职。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历史本科研习历史科学,后转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5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与隋唐史的教学与研究,侧重经济史、兵制史、官制史、农战史与简牍学的研究。著有《云梦秦简初探》及《增订本》、《秦汉史论集》、《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中国古代史导读》(合作)、《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及《简牍研究入门》、《秦汉史探讨》、《〈三国志〉精言妙语》等书,主编了多卷本《中国通史·秦汉》卷、《奸臣传》、《隐士传》、《诸葛亮的故事》等,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其论著先后获得国家级奖两次,国家教委全国高校文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两次,省级一等奖六次和二等奖四次。1986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989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获河南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被中央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录》、《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等。

1. 王东坡,1957,中梁山含煤地层的沉积相及旋回结构的初步划分,地质知识,6期,15-20。2. 王东坡, 陶维屏,1964,对松花江群淡水湖成沉积岩相划分的研究,地质学报,44卷3期, 247-260。3. 王东坡等,1976,中国吉林陨石雨—物质成分和组构的初步研究,地质学报,54卷2期, 176-190。4. Wang Dongpo et al. 1976, AShower of Stone Meteorites in Kirin Province, China--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the meteorites (第二十五届国际地质学大会文章)5. 王东坡等,1977,吉林球粒陨石矿物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4期。6. 王东坡, 1979, 沉积岩石学研究近况,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3期,87-92。7. 王东坡, 1979,岩相古地理工作方法,福建地质,1期,15-41。8. 王东坡 尚 浚 刘鸿光,1981,吉林洮南球粒陨石的矿物学初步研,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期,1-7。9. 王东坡 尚 浚 刘鸿光 颜 琳,1982, 邕宁陨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期,.王东坡 尚 浚 蔡维智 李生彩 刘招君, 1982,福建马坑式铁矿沉积形成作用古地理及古构造特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3期,43-58。11.王东坡 尚 浚 蔡维智 李生彩 刘招君,1982,福建马坑式铁矿形成机理的探讨”,长春地质学院 科学究研论文集 庆祝建院三十周年专集,(I),198-200。12.王东坡 尚 浚 刘鸿光,1982,吉林省洮南、双阳、吉林球粒陨石的研究, 长春地质学院科研论文集,Ⅲ。13.王东坡 王德勤 陈宗团, 1983, 沉积重力构造,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期,.王东坡 刘鸿光,1984, 吉林球粒陨石矿物学,刊于<吉林陨石雨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100-108。15.王东坡 尚 浚 刘鸿光,1984,洮南球粒陨石的矿物学研究,地球化学,1期,.王东坡 刘招君 王德勤, 1984,闽西南石碳纪海相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3期,26-34。17.何起祥 刘招君 王东坡 胡振国 刘万洙, 1984,湖相浊积岩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沉积学报,2卷,4期,33-46。18.何起祥 王东坡 刘招君 胡振国 刘万洙, 1985,论古裂谷沉积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3期,39-48。19.何起祥 王东坡 刘招君 刘万洙 胡振国 杨 顺 薛康成 彭国清 王德典 林 俭,1985,攀西裂谷晚三叠世丙南组沉积相及古地理刊于张运湘主编<中国攀西裂谷论文集>(Ⅰ),地质出版社,258-274。20.王东坡 刘万洙 何起祥 刘招君 周永胜 胡振国 薛康成 彭国清 杨 顺 林 俭王德典 杨 波, 1985,攀西地区三滩上三叠统岩相及古地理浅析, 刊于张运 湘主编<中国攀西裂谷论文集>(Ⅰ),地质出版社,275-289。21.刘招君 王东坡 何起祥 胡振国 刘万洙 薛康成 彭国清 杨 顺 王德典 林 俭,1985,攀西地区三滩上三叠统湖相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刊于张运湘主编<中国攀西裂谷论文集>(Ⅰ),地质出版社,290-306。 Dongpo, Liu Zhaojun, Liu Wenzhu , Zhou Yangshen, et al. 1985,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Panxi Rift Zone, <深部过程与大陆裂谷>国际学术会议宣读。23.王东坡 陈宗团 汪碧华, 1985,湘江株洲江段重金属污染底泥搬运特征及其冲淤规律的研究,长春地质学院科研报告年鉴,77-87。24.王东坡 刘招君 刘万洙等,1986,攀西裂谷沉积建造特征,长春地质学院科研报告年鉴,1-52。 Dongpo & He Qixiang,1986,Sedimentary Features and Ore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Rift, In: Anonymous, 1986, Sediments Domnunder, 12th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ical Congress, Abstracts, Bur. ., Geol. And Geophys., Canberra, Australia, .王东坡 刘 立, 1986, 沉积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世界地质,1期 ,1-6。27.王东坡, 1986, 我国球粒陨石的宇宙化学特征, 世界地质, 4期,1-5。28.王东坡 陈宗团 汪碧华, 1987,湘江株洲至洞庭湖口江段现代沉积速率研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 期,29-34。29.王东坡 何起祥, 1987,大陆裂谷沉积特征与成矿性,世界地质<构造地质专辑>,205-221。 Yongshen & Wang Dongpo, 1988, An Early-Middle Jurassic Sedimentary System of Sublacustrine Turbidite Fan-Subaqueous Channel in Panxi Area, China, In: IS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ology related to Mineral Deposits, Abstracts,Beijing, China, 380-381. Zhoujun, Liu Wanzhu, Wang Dongpo & He Qixiang, 1988,Panxi Abandoned Rift Zone Sedimentation and Lacustrine Turbidites, In: IS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dimentology related to Mineral Depoits, Abstracts, Beijing, China,165. Dongpo & Pual Karl Link,1989,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Siaian Strata, Dalian Peninsula, Liaoning Province, China,In: 28th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stracts,Washington, . USA, , 3-321.33.王东坡 刘 立, 1990,国外沉积盆地研究的新进展,<当代地质科学技术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19-123。 Dongpo, 1991,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Panxi Rift Basin, Global Geological Record of Lake Basins, .王东坡 刘 立, 1991,古气候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当代地质科学技术 进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86-192。36.杜小弟 王璞君 王东坡, 1991,松辽盆地泉头组河流相沉积特征及古河流再造”, 岩相古地理,3卷,15-21。37.刘招君 王东坡 刘 立 王璞君 杜小弟 刘万洙 杨 光, 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 沉积特征,地质学报,66卷,4期, 327-338。 Dongpo Liu Zhaojun Liu Wanzhu Zhou Yongsheng et al. 1992,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Panxi Palaeo rift, Ed. By Xu Zhongxin et al., Tongji University .王东坡 刘 立 杜小弟, 1992,松辽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长春地质学院 40周年校庆论文集,229-237。40.刘招君 王东坡 刘万洙 王璞君 刘 立 杜小弟 杨 光,1992, 松辽盆地中生代古地理演化”长春地质学院40周年校庆论文集,251-257。41.刘立 王东坡, 1992,松辽盆地中生代地层中侵蚀不整合的类型与成因,长春地质学院40周年校庆论文集,258-264。42.王璞君 王东坡, 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黑色页岩沉积与湖泊缺氧事件,长春 地质学院40周年校庆论文集,265-268。43.高福红王东坡,1992,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灭亡和全球海平面升降,长春地质 学院40周年校庆论文集,280-283。44王璞君 杜小弟 王东坡, 1992,松辽盆地白垩系测井-沉积相类型与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2卷,2期,169-172。45.周永胜 王东坡 杨丙中 孙春岩 郭少斌, 1993,伊舒地堑的构造-沉积演化及其 聚油条件, 岩相古地理,13卷,5期,1-15。46.王璞君 杜小弟 王东坡, 1993, 盆地演化的计算机模拟:回顾、应用、展望,岩 相古地理,13卷,4期,56-62。 Zhaojun, Wang Dongpo et al.,1993,Sedimentary Characteri stics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Songliao Basin,Acta Geologica Cinica,, .张立平 王东坡, 1994,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岩相古地 理,14卷,1期,11-16。49.王东坡 刘立, 1994,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岩相古地理,14卷,3,1-9。 Dongpo, Liu Li & Li Jie, 1994,Research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a Continental Rift Bas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logy, Environments and Natural History. Abstracts,.王东坡,1994,大陆构造沉积学--代前言,世界地质,13卷,3期。52.薛林福刘 立 王东坡, 1994,大陆伸展和引张盆地形成模式及其沉积特征,世界地质,13卷, 3期,1-10。53.匡立春 王东坡, 1994,弧后盆地的形成机理及沉积特征,世界地质,13卷,3期,15-20。54.张立平 王东坡, 1994,克拉通盆地形成机制及沉积特征,世界地质,13卷,3期,26-31。55.刘 立 王东坡, 1994,板内应力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世界地质,13卷,3期,51-55。56.王璞君 刘万洙 王东坡,1994,沉积盆地热史研究方法世界地质,13卷,3期,114-119。57.杜小弟 刘万洙 王东坡,1994,碳氧同位素与海平面变化,世界地质,13卷,3期,120-123。58.王璞君 周 燕 王东坡, 1994,白垩纪非海相沉积层序同位素年龄的直接测定研究, 世界地质, 13卷,3期,124-130。59.李 红 王东坡 高福红 杨瑞英 李盛华, 1994,吉林省中、新生代黑色页岩(油页岩)中某些金属元素富集特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3期,291-297。60.周永胜 王东坡 匡立春 张维亮 韩 军, 1995, 伊舒地堑下第三系的横向充填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6卷,1期,55-62。61.王璞君 王东坡, 1995,岩屑总化学成分的统计学方法在白垩纪松辽盆地分析中的应用,岩相古地理,15卷,2期,114-121。62.王璞君 杜小弟 王东坡,1995,松辽盆地白垩纪湖侵沉积层序与湖海沟通事件的地球化学记录, 岩相古地理,15卷,4期,14-20。63.刘万洙 杜小弟 王璞君 匡立春 王东坡, 1995,论露头剖面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以柯坪县印干村志留系剖面为例, 岩相古地理,15卷,5期,29-32。65.王璞君 杜小弟 王 骏 王东坡, 1995,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研究及地层时代划分,地质学报,69卷, 4期,372-381。66.王璞君 任廷广 王东坡, 1995,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蒸发岩的成因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沉积学报, 13卷 增刊,53-62。67.程日辉 杜旭东 王东坡, 1995,地震层析:盆地动力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世界地质,14卷,2期,52-58。68.王璞君 孙利炜 常 平 王东坡,1995,生物(细菌)对微量金属元素吸收固定作用的模拟实验及其机理探讨,世界地质,14卷,2期,59-62。69.薛林福 许 敏 王东坡, 1995,“混沌和分形在沉积盆地模拟应用研究中的进展”,当代地质科学技术进展,198-204。70.王璞君 王东坡 常 平 李 红, 1996, 油页岩中生物及有机质与金属元素富集的关系及机理探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1期,47-53。71.刘万洙 刘招君 王东坡,1996, 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 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2期,131-137。72.王璞君 王东坡 杜小弟, 1996,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形成环境及海水侵入的底流模式, 岩相古地理,16卷,1期, 34-43。73.王东坡 刘 立 ,“白垩纪红层冰筏沉积的古气候及古地理意义”,岩相古地理, 16卷,4期,6-11。74.王 骏 王东坡 .乌沙科夫 邵林海,1996,“沉积盆地学说的发展及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分类”,世界地质,15卷,2期,75-80。75.刘 立 王东坡, 1996, “湖相油页岩的沉积环境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石油实验地质,18卷,3期,311-316。 Dongpo, Liu li, Xue linfu, Wang jun and Liu Wanzhu, 1996, “GeodynamicMechanism of Sedimentary Basin Formation and Basin Classification”, - Papers to 30th IGC,Ed. By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China Ocean Press,.77.王东坡 周 青, 1996, “天然矿物填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地位”, 中国玻璃钢工业协会通讯,5 期(总71期),10-12。78.王东坡 张立平 刘 立 计桂霞 高福红 , 1996,“ 松辽盆地白垩纪冰筏沉积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4期,382-387。79.薛林福 许 敏 杜旭东 王东坡,1996,“下辽河盆地及其外围中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6卷,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专集,64-68。80.刘 立 王东坡,1996,“陆相地层的层序,层序特征与模式”,岩相古地理,16卷,5期,47-53。81.王 骏 王东坡 C.A.乌沙科夫 邵林海,1996,“沉积盆地学说发展及主要的 含油气盆地分类”,世界地质,15卷,2期,75-80。82.王璞君 刘昭君 王东坡,1996,“嫩江组黑色页岩-白云质结核-生物灰岩互层层序成因与海水侵入的片流模式”,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7卷,4期,380-390。83.Wang Dongpo, Liu Li & Li Jie, 1996, “Research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a Continental Rift Basin (As Exemplified From The Songliao Basin,China),ТИХООКЕАНСКЕЯ ГЕОЛОГЕЯ, .王 骏 王东坡 刘 立 邵林海,1997,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其含油性”,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1期,51-57。85.薛林福 王东坡 刘 立 徐 敏, 1997, “层形态的概念及地质意义”,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2期,121-125。86.李 捷 王海云 周书欣 王东坡,1997,“东北含油气盆地J3-K储层类型及其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2期,156-160。87.王东坡 薛林福 徐 敏 刘 立, 1997,“下辽河盆地外围深部构造特征及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4期,369-374。88.王东坡 薛林福 刘 立 徐 敏 杨 光 王 骏,1997, “中国东北中生代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1-7。89.刘 立 王东坡 薛林福 杨 光 王德英 邵林海等,1997,“奈曼-林西地区白垩 纪盆山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8-12。90.薛林福 刘 立 邵林海 王东坡,1997,“伸展盆地的构造和充填模 拟”,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13-20。91.程日辉 王东坡 刘昭君 薛林福 廖兴明,1997,“松南及南部邻区晚中生代盆地动力学类型与深部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27-32。92.邵林海 王东坡 薛林福 刘 立,1997,“开鲁盆地奈曼凹陷沉降史分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33-37。93.许 敏 薛林福 王东坡,1997,“通化中生代盆地的火山事件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影响,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38-42。94.单玄龙 王东坡 曲永宝 王树民,1997,“金岭寺-羊山盆地的火山岩及盆地演化”,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43-48。95.王德英 王东坡 刘 立,1997,“奈曼凹陷构造沉积层序的基本特征”,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74-80。96.王 骏 王东坡 张 悦,1997,“东北亚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系的成因及其含油气远景”,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81-91。97.李 捷 王海云 王东坡,1997,“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演化与油气”,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92-95。98.杨 光 王东坡,1997,“辽西辽北地区中生代盆地形成地球动力学机制对含油气远景的影响”,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96-102。99.周永胜 利特克 王东坡 王璞君,1997,“松辽盆地西部英台湖泊扇三角洲层序中的有机质成熟度参数”,长春地质学院学报,27卷,增刊II,103-109。100.许 敏 薛林福 王东坡,1997,“辽西地区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群特征及成因机制”,世界地质,16卷,2期,34-38。101.许 敏 薛林福 王东坡 韩永吉,1997,“通化中生代盆地火山—沉积序列及盆地演化”,吉林地质,16卷,3期,31-35。102.Wang Dongpo, Liu Li, LI Jie,1997, Research of Sequence Stratiguaphy in aContinental Rift Basin (As Exemplified from the Songliao Basin, China), Pac. Ocean, , . 王 骏 王东坡,1998,“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演化分类”,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8卷,1期,50-52。104. 王东坡 刘立 薛林福 杨光 许敏 王骏 王德勤,1998,“沉积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分类”,岩相古地理,18卷,3期,7-13。105.王东坡 薛林福 刘立 杨光 许敏 王德勤,1998,“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卷,3期,181-185。106.王骏 王东坡 张悦,1998,“东北亚深部构造演化及其含油气盆地形成模式研究”,地质构造学(西安工程学院),8卷,1期,7-15。107.王东坡 薛林福 王德勤 刘 立 杨 光 徐 敏,1998,岩石圈组构对沉积盆地的制约,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1-9。108.刘 立 王东坡 薛林福 徐 敏,1998,松辽盆地地层深部层圈结构与盆地演 化,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10-14。109.杨 光 王东坡 刘 立 薛林福,1998,辽河坳陷外围中生代盆地油气聚集规 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15-20。110.单玄龙 王东坡 王洪艳,1998,火山作用与沉积作用-以辽河油田中新生代盆地为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35-40。111.薛林福 王东坡 刘 立 杨 光 徐赵荣 邵林海 王德英,1998,松南-辽北地区推覆构造的发现和意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41-45。112.李艳春 朱又红 王东坡 杨光,1998,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的形成机理和石油地质特征,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186-191。113.杨庆杰 刘立 王东坡,1998,大气水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202-207。114.杜旭东 王东坡 李红 朱建伟,1998,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储盖层综合评价及油气远景预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盆地地球动力学专集,212-216。115.徐 敏 薛林福 王东坡,1998,岩石圈流变性与沉积盆地-以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区为例,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8卷,4期,406-410116. 李艳春 王东坡 杨光 邵林海,1998,应用GIS技术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探讨,世界地质,17卷,3期,49-53117. 张 帆 迟元林 王孔伟 王东坡,1999, 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的动力学-地幔柱及其调整作用,世界地质,(待刊)。118.王东坡 徐 敏 薛林福 刘 立 王德勤,1999,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以辽西-辽北-松辽盆地南部为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卷,4期,273-278。119. 程日辉 王东坡 廖兴明,1999,松南及南部邻区壳幔结构与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4卷,4期,7-9。120.刘立 王东坡 薛林福 胡春艳,1999,李思田等主编:盆地动力学-基本思路与若干研究方法,59-63,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21. Wang Dongpo, Xue Linfu, Xu Min and Wang Dechin, 1999,The Study of Geodynamics System of Sedimentary Basin at North Liaoning, and South Songliao Basin, J.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Vol,2, No,2, 134-145122. Xue Linfu, Wang Dongpo, Wang Qinjun, Mei Qitai and Wu Junhai, 1999, A Qnantitative Analysis System for Continental Extensional Basin, J.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 Vol,2, No,2,235-240121.王东坡 曾效箴 薛林福 李桐林 刘 立 陈义贤 廖兴明 孟卫工 李真济,2000,海洋阵列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辽东湾滩海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卷,4期。

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

发布的第十七期,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由中国图学学会指导,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支持,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主办,两江新区企业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和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承办,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协办。据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对建筑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目前BIM应用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不断向纵深发展。从2019年开始,重庆以推广应用BIM技术为主要着力点,改变传统建造方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提升的建筑智能化应用水平。今年5月,为加快推进重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重庆市住建委在重庆市范围内,在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单个或多个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开展了2021年度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工作。

第八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主要著作及教材:陶建平《领导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独著主要论文:[1]领导创新的蜕化与优化.《党政干部论坛》,2002(7):第一作者.[2]党政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桂海论丛》2004(6);第一作者.[3]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广西日报》2004();第一作者.[4]认识水平和领导能力的现实考验.《广西日报》2004();第一作者. [5]提高领导水平的主要着力点.《领导科学论坛》2003(4);第一作者.[6]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刍议.《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7]多方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广西日报》,2005();第一作者.[8]现代领导思维的必要维度.《当代广西》,2006(16);第一作者.[9]荣誉问题知与行.《领导科学》(核刊),2006(18):36-37;第一作者.主要课题:广西社科基金:广西县域领导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研究(03BSH0032003);2004-2007;主持。主要社会兼职: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以白居易、苏轼为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6月。科研项目1)唐宋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三,国家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目,1998年4月结题。2)从白居易到柳永,独立,广西师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2001年12月结题。3)唐宋士人心态与唐宋词研究,主持,广西师院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05年12月结题。4)唐宋士风与词风研究,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4FZW002. 2006年6月结题5)《极玄集》研究,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二,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5FZW001,2006年10月结题。6)宋初士风与文学风貌,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批准号:06FZW005,2008年10月结题.7)广西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的实践与发展对策,主持,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7年度重大项目。8)八桂文化的源流与当代特征研究,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课题8.成果获奖1)《白居易是“宋型文化”的第一个代表性人物》(《中州学刊》),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略论宋代游宦文人对广西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东方丛刊》),获第四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科研项目: 参加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唐三彩釉料的产地与工艺研究》,课题批准号:10CKG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编号06JJD780003主持课题: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 学术论文: (1)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的考古学研究概述》,《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2)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科学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八辑 科学出版社2009(3)刘爽:《从历法演变看中国古代的时间观》,《新果集——庆祝林澐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9(4)刘爽、崔剑锋、吴小红:《重庆宝塔坪墓地出土两件青白釉瓷片成分及产地的初步分析》《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5)崔剑锋、 刘爽、吴小红:《重庆奉节县宝塔坪墓地出土下颌托金属片的检测分析报告》《奉节宝塔坪》科学出版社 2009(6) 刘爽:《要重视文物的整理操作规范》,《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23日第四版(7) 刘爽、吴小红、陈全家:《黑曜岩产源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 科学出版社2008(8)崔剑锋、刘爽、魏东、吴小红:《中国乌银工艺的首次发现和初步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2008(9)刘爽《内蒙古大山前遗址陶片化学成分测定和分析》《边疆考古研究》(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330-338页(10)刘爽《吉林大学古玺印的管理、保护与相关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三泰出版社,2006年10月,132-134页(11)刘爽《传拓技术中应注意的文物保护问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紫禁城出版社 2005年235-236页(12)刘爽《再议岳飞印》《北方文物》2005年第四期54-56页(13)吴振武、于闰仪、刘爽《吉林大学文物室藏古陶文》《史学集刊》2004年第四期94-97页(14)刘爽《论印二则》《青年考古学家》2009年第21期(15)王欣、刘爽《南京六朝石刻保护和利用方案的初步探讨》《青年考古学家》2010年第22期

  • 索引序列
  •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第十五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
  • 第二十五届学术论文
  • 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
  • 第八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