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中国科技奖励投稿

中国科技奖励投稿

发布时间:

中国科技奖励投稿

有用。中国科技奖励年鉴记录了全面地记载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获奖单位和获奖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综合实力,因此是有用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的作者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由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0月1日出版。

当然可以了,而且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还支持再去投期刊学术交流嘛

1、稿件署名作者应为合法著作权人,文责自负,作者排序以原稿为准。来稿请注明:主要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学科研究方向、电话、传真和E-mail。2、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文章内容严禁抄袭、剽窃,作者来稿文责自负。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有关部门资助,应脚注于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各种科技攻关及各种获奖项目等本刊优先报道。4、本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处理及时,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号。投稿2个月未接到本刊回执,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稿件若不录用,本刊在三个月内函告作者。5、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6、为保证评审的客观和公正,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稿件一经发表,即赠送3本样刊。7、期刊编辑部有权向国内外各大文献检索系统提供本刊刊出的论文;凡不同意被检索刊物摘引者,请在投稿时事先声明。否则,本刊一律认为已获作者授权认可。8、本刊编辑部根据审稿原则有权对稿件作必要的修改和删减。作者如对发表的时间、版式等有特别要求,请在来稿时声明。9、凡向本刊投稿的论文,录用后均会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首发论文栏目上公开发布。

不算吧,权威的核心期刊没有它另外,虚机团上产品团购,超级便宜

中国科技奖励编辑部

1995年,曲阜师范大学学报在国家教委科技司组织的评比中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三等奖。1996年,在山东省科技期刊评估中被评为良好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评比中,曲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报又获得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教育部以教技[1999]1号文件予以公布并注明:该项奖励可等同于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几年来,曲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理科重点学科教师在曲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学报上刊发的论文有40余篇被列入获奖论文系列。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篇,省教委科技进步奖20余篇,使该校学报成为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重要期刊,在科技期刊组成的百花园中放射着异彩。自1989年中国科技信息所对国内、国际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来,编辑部每年都被列入国内重要期刊加以统计与分析;几年来,该刊常年被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等国外著名数学检索刊物和《中国数学文摘》及其与互联网联通的《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及其《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大型国内检索系统所收录;1999年1月起,编辑部加入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制作的“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1999年10月,曲阜师范大学学报又加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中的中国期刊网,从而使学报得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多种形式与读者见面,努力扩大该校学报的影响,使学报的引文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扩大。据1998年中国科技信息所提供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该校学报按影响因子排序,在全国综合类学术期刊中居第46位,山东省第1位,1997年被引频次为50次。

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2005年5月初的一天,河南某大学一位退休老教授突然收到一封信封上署名为国际联合专利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武汉)的信函,打开一看,是一张“获奖通知书”。仔细再看内容,老先生不由激动起来,这份“获奖通知书”称,“今年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成功举办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后,经国务院批准,于2004年4月上旬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和国家科技发明奖评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和第六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活动在京结束……您发明的××码(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记者注)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突然获知自己的成果得到“国家大奖”,老教授禁不住十分欣喜;同时联想起自己的成果在推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感慨万千。但是,短暂的兴奋之后,老教授还是有些疑惑:这是真的吗?之前没有与这个组织有过任何联系,自己也并没有把相关材料邮寄过去,怎么会直接获奖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教授与“通知书”上的电话和传真几次联系,对方言之凿凿,说现在只是一个初选,全国一共有2000多人得奖,是一个预选的性质,现在只要他汇过去680元的专家评审费和工本费,就会得到相关的获奖证书,并有机会参加下一轮的评选,而下一轮如果继续获奖则有6万、4万、2万不等的奖金,并负责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工作。 老教授依然将信将疑,加上当时正准备赶赴外地,应当地教育管理部门邀请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忙碌的他一直没有按对方所言将钱汇过去。 “2005年5月20日,我没有汇钱,他们就把证书寄过来了。”当记者半开玩笑地提到既然证书都收到了,干脆不寄钱算了时,他很认真地说:“那怎么行!人家既然这么有诚意,我如果不寄钱,就可能失去机会,我自信××码还是很好的,可以参加续评。”于是,2005年5月25日,在外地推广成果期间,他就从当地直接将钱寄了出去。 “2005年6月10日,我拿着获奖证书去找学校有关领导,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推广我的发明。”拿到了证书的老教授很高兴,觉得这是国家对自己多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希望通过校方加快宣传推广。 晴天霹雳 “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的巨大荣誉一下子轰动了学校,“大家都太激动了”,尽管当时老教授一再强调这只是初评,“学校方面充分相信我,大家都没有任何怀疑。当时校长就把材料转给科研处,科研处有关负责人写了报道,当即在学校新闻网上进行宣传”。 2005年6月15日,就在学校准备召开全校表彰大会,庆祝老教授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并向全国推广其成果的前夕,为慎重起见,科研处的负责人拨通了科技部的电话,进行咨询求证。 “结果,晴天霹雳!”这位负责人得知老教授交了680元所得的并非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时,马上给老教授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上当了!”老教授对那天的情形记忆犹新,“我也马上给各方面打电话通知,要求撤销有关的宣传文章,尽量减小不好的影响。” 可是,已经晚了,此时已经有多家网站、报刊刊发了老教授“获奖”的消息,而也就是在前一天,2005年6月1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王选看到了当天本报A3版报道老教授获国家大奖的简讯。曾经是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王选院士敏感地注意到报道中提到的“第六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及“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不存在,因为国家从未设过这两个奖项,于是,王选院士通过秘书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请编辑部进一步查实。 王选院士的意见引起本报编辑部的高度警觉,当即向老教授所在的学校求证,并派出记者跟踪采访。当王选院士得知这确实是一起盗用国家科技奖有关评审委员会名义进行的案件后,亲笔给本报编辑部写信,建议展开调查并向有关部门举报,“由公安局立案侦查,使犯早日落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老教授所在的高校对此事的处理果断迅速,马上撤下学校新闻网的有关报道。当记者要求进一步采访老教授了解详细情况时,校方也给予了很大的配合。 “我自己上当,损失680元不算什么,但给学校造成了被动的局面。”老教授感觉既委屈又难过,“那份通知书上有着大大的国徽公章,别的是假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敢拿着国徽人。当我再和他们电话联系,只有一个电话还是通的,但怎么打也没有人接,看来确实是。” 记者在老教授那里看到了盖有红彤彤国徽章的“获奖通知书”和获奖“证书”,通知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授权颁奖机构”和“赞助协办单位”为“国际联合专利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地址为“武汉市武珞路586号江天大厦19层”。记者“按图索骥”,采访完老教授后,随即从开封转道郑州,直奔武汉。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据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此公司已经存在两年多时间了,近期有从武汉向广州、深圳,甚至北京扩散的迹象。奖励办一直在注意这个公司的动向,并在2004年5月14日由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科技日报》联合发布公告,揭露公司的行径,当时,公司还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成果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认证委员会”的名义进行活动,但实际上这两个部门并不存在。2004年9月28日,奖励办又在其网站发布《关于警惕借国家科技奖励名义行的说明》,再次披露换名为“亚太专利技术服务中心”的公司打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旗号,向一些单位和人员寄送“获奖通知书”和伪造的证明文件,借此收费牟利的真相,告知公众,“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是惟一负责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组织工作的政府部门,从未委托过其他任何组织进行国家科技奖励的颁奖及宣传活动,且国家科技奖励活动依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该‘亚太专利技术服务中心’的行为纯属”。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这家公司打起的最新旗号是“国家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但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只有“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与之对应的是“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所谓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以及“国家科技发明奖评审委员会”纯粹是“李鬼挡路,子虚乌有”。更据欺性的是,公司竟然煞有介事地搞起了自己的网站Http://,记者从现在还能打开的这个网站上看到,机构简介、国家科技奖励、法规文件、范围标准、推荐评审授奖、获奖名单查询等等一应俱全,除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更换为“国际联合专利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中心”之外,几乎全盘照搬奖励办的官方网站Http://的内容,足能以假乱真。 奖励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共五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与之相对应的五个评审委员会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所以都没有公章,公司所发通知书和证书上印着的国徽章完全是编造出来的,首先犯了伪造公章罪;再就是打着“国务院”、“科技部”等国家机关的名号招摇撞,更是胆大包天,法理难容。此外,其鼓吹的获奖内容也是虚假的,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每年国家科技奖的项目总数在400项左右,而且只有一等奖和二等奖,并不存在公司通知上所说的三等奖,也不可能出现动辄上千人获得一二等奖的情况。国家科技奖的评选和公布都是有相关程序的,首先需要由有关专家和推荐部门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推荐,再经过国家奖励办公室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规定的,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网站等媒体上公布,无异议的再提交相应评审组、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评审,此后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进行审定,最后由科技部进行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可以说,国家科技奖的评选存在一整套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可能在没有经过任何专家和单位推荐以及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得到有关国家科技奖的获奖通知。而最为显著的一个标志是,所有国家科技奖从开始推荐、评审到授奖,都不会收取参选者一分钱的费用。 问及为何对公司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显得有些无奈。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社会力量未经登记,擅自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予以取缔。社会力量……在科学技术奖励活动中收取费用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没收所收取的费用,可以并处所收取的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是,科技行政部门的执法权很微弱,而异地操作更是难上加难。奖励办在向北京警方报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警方要求严格的司法程序,要有详细的人证物证,经济案立案金额要求在3000元以上,而向奖励办咨询举报的人基本都没有交钱,没有上当的。“其实明眼人仔细一看就知道这个奖是有问题的;再有的将信将疑,打电话来问,也就知道是。我们掌握情况的基本都是此类并没有上当的,取证很困难。”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说,“网站则涉及服务器等诸多因素,可能它在国外,很难封杀。” 神出鬼没的公司 记者从近两年来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搜集到的由公司发出的获奖通知书上看到,公司的名字和地址飘忽不定,而法人代表、财务总监以及电话、账号也总是在更换,前后两个月的通知便完全不同。而现在按电话号码挨个打过去,除最新的号称2005年“第六届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通知上的两部电话经查实为武汉小灵通之外,之前的都已经成为空号。 经过记者多次拨打,终于有个略带南方口音的男子接了电话。记者以自己是湖南农学院的老师收到获奖通知为由,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对方称自己是中国专利技术交易(武汉)代办中心,受科技部国家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托代为颁发有关奖项。记者又提出已经到了武汉,想去他们办公室面谈,询问他们的办公地点,对方只说在关山(武汉的一个地名),再详细的就不多说了。记者再三要求见面,并说可以当面交钱,再拿证书,对方有些不耐烦了,称“你想做就做,不想做就算了。我们不见面,只接受汇款,寄来钱自然就会把证书给你邮寄过去”。然后就挂掉电话,记者再三拨打,再也无人接听。 根据通知上的地址,记者来到武汉市楚雄大道,这是一条刚刚整修过的街道,门牌号码很乱,公司的地址注明为楚雄大道699号,但记者找来找去,与之最相近的两个门牌号分别为楚雄大道643号和718号,这中间的70多个号码淹没在长约几百米的街道中,699号也许是一片建筑工地,也许是一间挂着热干面招牌的小吃店,反正这里没有所谓的“中国专利技术交易(武汉)代办中心”。 接着,记者又来到2005年4月公司号称所在的武汉市武珞路586号的江天大厦19层,此时公司的名头是“国际联合专利技术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取老教授680元的正是这家。不出所料,在江天大厦19层转了个遍,都没看到这个公司的影子,询问楼下保安,保安说从来就没有这么个公司,而且透露前一段也不时有人来打听这个公司,并告诫记者“他们可能是,千万别上当”。记者还是不死心,来到2005年1月号称“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交易管理服务中心”所在的武汉珞狮路樱花大厦,这下更邪了,公司说自己在28层,但实际上樱花大厦只有27层。 结束一天的暗访,记者仔细分析了涉及公司的所有材料,并结合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的通报情况以及老教授的上当经历,得到了公司行的“路线图”: 他们根据国家专利局每年批次发布的专利网上公示中的专利发明人的地址、姓名广发信函,以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发明奖评审委员会的名义宣布收信人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若干,在号称“凡获此殊荣的单位和个人的专利技术项目将在全国部分新闻媒体、相关网站上公布,并载入本中心数据库,纳入重点项目常设技术市场展示,长期予以卓有成效的推广”,“获奖者有机会获得更高的荣誉和高额奖金,一二三等奖6万元到2万元不等”,“获奖的技术项目本中心可免费在国内、国际专利互联网上发布,让你的技术顺利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此次评审颁发奖项,政府颁奖、国家认可,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获此殊荣是你评定职称、晋职加薪最有效、最有力的条件,是你进行技术转让、项目投资的有力依据,也是你进行商务洽谈必胜的法宝”等等天花乱坠的好处之余,要求在接到通知后尽快将专家评审费及工本费人民币600~680元汇到此次活动的赞助协办单位,即武汉××中心,并煞有介事地称“接此通知超过30天未办理领奖手续者,视为自动弃奖处理。颁证的解释权归××中心负责”。 结束采访前,记者通过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联系了湖北省当地科技行政部门,希望他们能协同当地警方展开调查。毕竟公司有两部正在通话的小灵通,有几个正在使用、取钱财的账号,虽然登记的身份证可能也是假的,但通过警方的技术手段,应该可以取得一些突破。 但是,在北京遇到的困境在这里也出现了,湖北省科技厅成果处以及知识产权局缺乏相关的行政执法能力,虽然早有人举报这家公司,但既查不着地点,又找不到人,同样无计可施。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

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扩展资料

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

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 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 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

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报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官网

职务:齐齐哈尔市盲人按摩协会副会长齐齐哈尔市盲人协会副主席齐齐哈尔龙沙区盲人协会主席齐齐哈尔市刘利利盲人医疗按摩诊所所长齐哈尔市刘利利按摩职能技术学校校长职称: 正教授 主任按摩医师学术地位 : 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工作管理委员会理事会 理事 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 专家技术委员 中华中医药推拿、按摩学会 会员 中国盲人按摩学会 会员 黑龙江省盲人按摩学会 会员 齐齐哈尔市残疾人联合会盲人医疗按摩职称技能评委会 评委 齐齐哈尔市祖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 会员 技术专长 :刘利利教授1994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原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中医骨伤科进修,拜师于“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疗法”嫡传弟子全国推拿按摩专家薛长青教授门下学习“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疗法”。同时受到“葛氏捏筋拍打正骨按摩疗法”创始人老一辈骨科专家葛长海教授亲自指导。2004年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原北京市按摩医院)进修,拜师于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按摩医院副院长、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理事、国家职能技术鉴定委员会、著名儿科推拿专家洪学滨教授。学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等疑难病症,成为洪教授最得意的唯一盲人嫡传弟子。他刻苦钻读了中医正骨专家李墨林编写的《按摩疗法》,著名颈椎病专家潘之清教授编写的《颈椎病》、《实用脊柱病学》。“新医正骨疗法”创始人冯天有教授编写的《新医正骨讲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等名老中医推拿专家的著作。博采各种流派按摩手法之长,研究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手法。主要应用于颈、腰椎病、关节疼痛等骨科病症运用到临床中,同时还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多年来为广大患者、外国友人、政府政要等治疗、保健,取得满意疗效,在海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学术论文 :先后在《中华临床医学杂志》、《按摩与康复医学》、《中国健康月刊》、《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发表科普文章20篇。2004年9月应邀参加了在广西桂林召开的首届中、日、美推拿按摩精英手法演示会,获精英奖;2005年5月11日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中西部脊柱手法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的论文《按摩经穴治疗中老年性颈椎病180例临床观察》获优秀论文奖;2005年5月21日应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疑病防治经验研讨会”,会上发表的论文《整脊推拿经穴防治男女性功能障碍》获三等奖;2005年12月应邀参加在海南召开的首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高层论谈会”,会上发表的论文《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遗症》获一等奖;2006年4月应邀参加了北京第三届疑难病症特色疗法专题研讨会,发表的论文《中医理筋结合高科技复位仪治顽固性腰椎间盘症》获得论文交流奖和“医德双馨”奖杯。2007年5月应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社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华特色诊疗高峰论坛暨杰出人物”表彰大会,其发表的论文《运用推拿点穴正脊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一文获二等奖。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全年价2-129 家电科技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中国照明电器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新闻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现代电影技术 中国烹饪 新材料产业 电器 世界发明 世界标准信息 科学技术与工程 水利建设与管理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中国工程科学 中国防伪报道 科技导报 汽车之友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基础科学 国防技术基础 中国科技术语 中国品牌与防伪 世界科学 化学教学 电镀与环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无线电与电视 建筑施工 华东科技 印刷杂志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调味品 国际商业技术 噪声与振动控制 粮食与油脂 科技创业 上海世博 针织工业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燃烧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土壤通报 皮革与化工 真空 色谱 水泵技术 压缩机技术 风机技术 信息与控制 五金科技 科技成果纵横 管道技术与设备 软件工程师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控制工程 低温与特气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非织造布 物理实验 材料科学与工艺 应用科技 学术交流 煤炭技术 测绘工程 内蒙古科技(蒙)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汉) 身边科学(蒙) 中国新产品新技术 中国电梯 电镀与精饰 勘察科学技术 测试技术学报 车用发动机 山西科技 辐射防护 国外铁道车辆 中国烟草科学 中国海洋药物 科技信息 山东陶瓷 中国动物检疫 山东纺织科技 中华纸业(中国造纸协会会刊) 治淮 安徽科技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科技 江苏科技信息 改革与开放 科技与经济 江苏电机工程 面粉通讯 今日科技 照相机 科技通报 烟草科技 河南科技·综合版 创新科技 全球定位系统 电波科学学报 资源导刊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测绘信息与工程 陶瓷科学与艺术 机车电传动 企业技术开发 家具与室内装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模糊系统与数学 大功率变流技术 科技广场 养禽与禽病防治 控制理论与应用 电子质量 润滑与密封 分析测试学报 深圳特区科技 音响改装技术 科技管理研究 电镀与涂饰 食经 数码先锋 IT时代周刊 海洋与渔业 现代食品科技 日用电器 南方电网技术 汽车零部件 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 超硬材料工程 大众科技 安全生产与监督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 情报杂志 纺织器材 现代电子技术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钛工业进展 应用化工 中国材料进展 遥感技术与应用 甘肃科技纵横 甘肃科技 知识-力量(维) 石河子科技(汉) 学习与科普(哈) 电子元件与材料 资源开发与市场 软科学 机床电器 电焊机 纸和造纸 技术与市场 建筑电气 钢管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四川食品与发酵 实验科学与技术 内江科技 通信技术 民营科技 动物学研究 红外技术 蜜蜂杂志 云南科技管理 印刷世界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宁夏农林科技 科学咨询 移动信息 内燃机 材料导报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颗粒学报(英文版) 资源再生 互联网天地 演艺设备与科技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信息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英文版) 科学通报 科学通报(英文版) 自然科学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中国认证认可 高分子通报 中国科技奖励 中国勘察设计 中国军转民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认证技术 华夏星火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科技创新与品牌 科学时代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中国包装工业 城市发展研究 国际木业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 中国科技产业 中国软科学 科学观察 数码 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中国发明与专利 电子产品世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高保真音响 科学中国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海洋开发与管理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高科技与产业化 玻璃钢/复合材料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工程力学 科技中国 中国科技财富 中国印刷 安全 中国科技投资 数码印刷 印刷技术

有用。中国科技奖励年鉴记录了全面地记载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获奖单位和获奖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综合实力,因此是有用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的作者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由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0月1日出版。

中国科技博览投稿

为什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查询系统里查不到这个刊物啊???查不到的就是非法啊……

这是科技类的期刊,在新闻总署怎么能查到嘛,去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可以查呀

中国科技博览期刊 ,就是大,都已经被新闻总署封刊了,还让大家发稿,无耻、龌龊,耽误了很多要评职的人,我是受害者,大家千万别上当了。

中国科技博览投稿邮箱,审稿还可以,只要内容不违法,适合杂志内设置的栏目,就可以通过,费用是按篇计算的,以每篇3100内计算。

科技中国投稿需知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投稿须知:

1.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2.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3.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所有来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英文摘要150个实词左右,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英文作者和单位应与中文对应。关键词: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4.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5.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等标注。6.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7.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典》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8.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10.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1.文稿要求。来稿要求内容充实、立意创新。写作上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练。书写要工整,用字要规范,标点要正确,计量单位和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外文字母、数学符号、拉丁学名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也应标示清楚。为便于快速处理稿件,来稿须一式两份(一份可以是复印件),以便同时送审,稿件请用5号宋体倍行距打印在A4纸上,写明排版软件,并附相应磁盘。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或网站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投稿。2.文稿内容。来稿须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题目,作者英文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英文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正文部分;致谢;参考文献。正文部分区分综述专论、研究论文和简报,对内容和格式要求有所差别。综述专论须包括:引言、展开论述部分、结论及展望。研究论文和简报须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四部分。文章篇幅,综述专论和研究论文通常不超过5个页码,约8000字;研究简报不超过3个页码,约5000字。2.1标题。文章标题务求简明扼要,以反映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副标题,避免在标题中出现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英文标题与中文相吻合,除连词、介词及冠词外,词的首字母大写。正文中各级标题应精炼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可用至3级标题,不同级别的数字之间用实心圆点“.”相隔,最末数字不加标点,如:“2”“”“”,以此类推,一律左顶格,后空一字距写标题。正文引言部分不立标题,不加编号。2.2作者与单位。文章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并分别注明所有作者的单位、城市和邮政编码。2.3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前须有200~300字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并重点提示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别列出中、英文一致的关键词3~8个。2.4脚注。来稿首页注脚处注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所从事专业方向及联系方式(包括电话、E-mail)。2.5图与表。文中图与表一般不超过3~5个,且精炼、完整;图表的题、项、注等要求英汉双解;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在文字中概括归纳图表内容时,避免逐项重述数据及图表的重复使用。图表的标题、内容及注解一律用中英文对照标示。请作者同时提供图片的原始文件,以保证图片的清晰。2.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列入近期的、主要的、已公开出版的引用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挂角于文末;内容、书写顺序应规范;一般不超过30个。参考文献的著作者少于3人时全部列出,超过3人时,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英文为“etal.”)。主要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书:[序号]著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著者.文章名.期刊名(英文刊名可缩略),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会议录、论文集等:[序号]著者.文章名.见(In):编者名.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利:[序号]专利持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参考文献是中文的请用中文列出,不要译为英文。3.英文稿件。本刊现同时接受英文投稿,英文稿件的书写除正文为英文外,其他参照中文稿件,参考文献全部使用英文,中文文献请译为英文,后方标注(inChinese)。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技奖励投稿
  • 中国科技奖励编辑部
  •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官网
  • 中国科技博览投稿
  • 科技中国投稿需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