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老年医学杂志心理科学

老年医学杂志心理科学

发布时间:

老年医学杂志心理科学

身体检查表,就发一次!建议收藏晕、头昏 早晨醒来后头晕、头昏,可能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心慌饥饿感 凌晨4-5点钟醒来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且疲乏无力,直到吃早餐后不舒适的感觉才逐渐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清晨浮肿 如果在起床活动20分钟之后还不彻底消失,则提示可能有肾病或心脏病.棕色尿液 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口臭 可能是胃或肝出现了问题,或是牙周病引起.口中有氨味 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眼睑苍白 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眼角出现模糊的灰环 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中年男性应马上与医生联系.脸色潮红 可能与心脏病或高血压有关.恶心想吐 除去怀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舌面白而呈毛茸状态 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失调或身体出现了某种癌变白.眼睛痛 除去用眼疲劳的原因外,看书看报时眼睛剧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手发抖 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吃油腻食物后上腹疼痛,并放射到右肩背部 很可能是患有肝胆疾病.食欲亢进,体重却减轻 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没有食欲,见到油腻就恶心,易疲劳 可能是患了肝炎.饭后总是出现反酸、腹胀或腹痛等症 提示积食了,要多吃新鲜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爬楼梯时心慌、胸闷 提示心脏功能较弱.指尖比指节更粗大 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肺部疾病.指甲生长缓慢,没有光泽且变黄变厚 提示淋巴系统出了毛病.手背静脉突出 随着年龄增加,会有此现象,但也有心脏病的可能.手掌泛红 肝脏出现问题时,因荷尔蒙失调,手掌会发红.手掌潮湿 过度兴奋或紧张时手掌会出汗,若常如此则可能是甲状腺异常.背痛 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内脏有了毛病.伸懒腰时腰痛 多为坐姿不良.单纯头晕 若不是因为工作单调,请检查一下甲状腺.洗澡时头发容易脱落 提示头发养分不足或是荷尔蒙分泌异常.黑痣变大或新长出痣 当心皮肤癌的侵袭.皮肤上出现非摩擦所致的红斑 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打鼾 情况十分严重则提示可能鼻子或呼吸道出了问题.磨牙 如果每天晚上都磨牙,牙齿一定出了问题.必须高枕头才能入睡 提示心脏功能弱.经常因脚抽筋而惊醒 提示可能是缺钙或动脉硬化.眼睛是大脑的窗口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眼底是窥探大脑的窗口".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眼底的细小血管可以揭示大脑的健康程度.科学家发现,这些血管越粗的中年人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越低.所以中年人有必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皱纹多血压高皱纹并不仅仅是衰老的迹象.《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皱纹多也可能是心血管问题的预兆.当研究人员将人群按心血管病的风险进行分组研究时发现,皱纹少的人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也更低.食指长不易得前列腺癌研究报告显示,食指比无名指长的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比无名指长于食指的人低1/3,因此食指长度可以作为估测前列腺癌患病风险的简易指标.牙齿越有力大脑越健康研究报告暗示,咀嚼能力的强弱可以预测老年痴呆风险的高低,牙齿越有力的人大脑越年轻.但研究人员尚未确定到底是大脑衰老导致了牙齿健康的恶化,还是咀嚼能力变弱影响了大脑.睡眠不好易得眼病我国台湾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在5年内患上青光眼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出一倍.这种眼疾有可能导致人最终失明.当你呼吸不规律时,由于氧气缺乏会伤害视觉神经,此外血液中氧气不足也会诱发青光眼.唇疱疹与老年痴呆有联系有人患感冒时嘴唇和鼻子附近会出疱疹.据估计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有此症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9~79岁的人群进行了8年跟踪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容易出唇疱疹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要高一些.听声音判断身高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仅仅听一个人讲话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他的身高.随着身高增加,肺部气管底部发出的声音频率(专业上称之为"声门下共振")就会显着降低,所以高个子的人往往音调较低.9种"脸色"是疾病的征兆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机能的好坏,可在脸上反映出来.当脸上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可能您的身体出现了健康问题.为了将这些疾病隐患及早扼杀在"摇蓝"之中,不妨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观察您的脸部.肌肤的颜色、光泽能反映内在脏腑的健康状态,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1、脸色发黄发黄主要是因为肝细胞损害或胆管阻塞,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渗入组织与黏膜而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黄疸".此种脸色主要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肝癌、胰腺癌等症的患者.此外,钩虫患者由于长期慢性失血,也会出现脸色发黄的症状。2、耳朵发红耳朵代表了肾的状况.耳廓呈红色或紫色说明循环不好.要少饮酒,少吃精细食物,少吃糖,多做运动以促进循环功能.

防疫的「社交距离」指的是身体互动上保持的空间距离,并不是心理上的,反而趁居家时间变多的同时,透过网路、电话、视讯,与长辈或朋友做更多问候与沟通互动。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个国家发布居家令,民众宅在家却也展现了多种创意活动,网路上疯传不同国家民众居家创意影片,例如阳台音乐会、两栋顶楼互打网球、舞蹈接龙、变装秀等。根据2020年2月发表于《老年医学期刊: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指出,参加各种不同活动的人与没有参加活动者相比,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保护我们因老化而减损的认知能力。

研究:多元活动保大脑功能

该研究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者进行,研究对象为34~84岁成年人共732名,研究者连续八天询问受访者是否参与以下任何一种活动,包括花时间和孩子相处、从事有酬劳的工作、休闲活动、杂务、正式的志愿服务、运动及提供给他人非正式的帮助,并为受访者在活动的多样性及持续性上评分,十年后再次询问相同问题;研究前后也以「简要成人认知测试」评估参与者的认知功能(如口语流畅度、工作和语言记忆、处理速度和注意力)。

结果发现,从事最多种活动者其认知功能得分最高,研究期间增加最多种类型活动者,认知得分高于维持或减少活动类型的人;且所有年龄层中均表现出多样化活动与更好的认知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参与多元性活动助提升认知功能及执行能力

台北荣总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说明,此份研究显示出活动多元性高低的好处为何,一开始就参与「较多元」的受试者及过程中增加活动多元性者,其一般性的认知功能及执行能力,甚至是记忆力都有较好的表现。近年的研究,多半支持活动要多元化安排,每种不同的内容或活动,可帮助 *** 运用到不同的脑功能。

居家有多元化活动选择原有物品、简易道具就可执行

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比以往更多时间待在家里,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可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检视可应用的空间;第二、想想要做什么活动;第三、和谁一起做。依空间不同做不同的活动安排,而静态活动像年长者熟悉的下棋、植栽、各式的桌游、网路游戏或麻将等,建议不只自己单独做,开启视讯选择与熟悉或想要见面的朋友,也鼓励对方和自己做运动;做简单的料理,包水饺等。

叶雅馨呼吁,防疫的「社交距离」指的是身体互动上保持的空间距离,并不是心理上的,反而趁居家时间变多的同时,透过网路、电话、视讯,与长辈或朋友做更多问候与沟通互动。

(文章授权提供/常春月刊)

味觉出问题了

投稿邮箱是什么

眼科老年心理论文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对策》

摘 要:“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到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问题更值得人关注。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问题,称为空巢综合征。患有空巢综合征的老人因为子女长期在外,没人照看,没人交流沟通,内心常常孤苦、郁闷、焦虑、食欲降低、睡眠减少,慢慢就发展成了抑郁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探讨空巢老人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使更多的人了解关注空巢老人,传承孝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有利于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空巢老人 心理问题 孤独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城市向迁徙和城市中分家分居,老龄化进程加快问题、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空巢家庭是指那些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老年夫妇或一位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1]。

1.空窠老人家庭增多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原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截止到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达到了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伴随着高龄化的快速推进。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导致空巢老人增多的根本原因。

社会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城市基础经济建设的需要,耕地因企业占地不断减少,被征地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多,种地与务工收入相比较,形成明显差距,外出打工人员面对较高的工薪,背负着养活老人孩子的压力,都不愿返乡。而父母也不愿意影响孩子前途,或牵制子女,宁愿空居家乡成为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老人年轻时有工作单位,退休后自己希望过独立生活,得到更多自由。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不愿与老人一起居住,留下空巢老人。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在我国城市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大家庭已经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独生子女到位外地求学、打工或成婚后,只留下两位老人独守空房[2]。

自然原因

有些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子女死亡,所以造成空巢。

2.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

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子女的陪伴和社会的精神慰藉。当子女因就业或婚嫁离家而去,许多老人逐渐与社会接触减少,在家里无事可做,久之就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期如此,很容易悲观、郁郁寡欢,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的抑郁问题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心理适应机制和防御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随着老年人整体功能减退,康复能力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不如从前,有些老人还会长期受一些慢性疾病的折磨,久而久之,直接使老人产生无用感,由此破坏老人的精神状态,从而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

空巢老人的睡眠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体内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觉醒周期障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见的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影响给老人造成情绪困扰,带来身心痛苦导致睡眠障碍。

空巢老人的焦虑问题

躯体健康是空巢老人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躯体疾病数量的增多,老人不适症状也越多、越重,尤其是疾病漫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痛苦,导致心情紧张不快、痛苦、悲观、情绪低落,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症状[3]。另外,老人退休以后,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也随之减少,子女不在身边,与亲友联系少、沟通少都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精神状态而引发焦虑。

3.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政府务工政策引导

从政府角度出发,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者的政策,在涨工资的同时,增长假期以便回家看看。对中小城市多进行基础经济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择业,有条件在家附近就业。一方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中的老人,给老人们更多的陪伴,工作家庭两不误,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应成立空巢老人关爱室

社区通过举办文娱活动,既可以锻炼老人们的生活,又可以使其价值得到最好的体现,达到身心愉悦。各个社区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每逢节假日举行关于空巢老人的文娱活动,例如下象棋比赛,书法绘画比赛,手工刺绣等活动,为空巢老人增添生活的乐趣。组织鼓励志愿者与空巢老人结队帮助,提供家政、聊天、陪护等服务。

弘扬中华孝道提倡精神赡养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无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慰藉。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与父母同住一起的子女,在一个城市的要多回家看看,不在同一城市的也可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多交流沟通,还可用网上聊天、视频等方式拉近与父母的距离,感受彼此心灵的贴近。

空巢老人自身转变观念积极生活

空巢老人要从自身心理上认识到幸福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科学锻炼身体,健康合理饮食,广泛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交朋友,饲养宠物等,不断充实自己生活。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重返社会,做到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重新树立生活目标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最佳途径。

4.结语

空巢老人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子女是与父母最亲近的人,也是照顾父母的最佳人选,应当让子女与父母之间形成一种明确的照看关系,把子女对老人的孝心、爱心,以一种责任的形式确定下来,给空巢老人继续独居下去的信心、爱心,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空巢老人自身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原工作单位,开始新的“独居”生活的准备,为接下来的独居生活寻找新的乐趣,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只有老人、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改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邢洁,胡继春.“空巢综合征”的社会治疗[J].医学与社会,2006,19(6):8.

[2]王颖,何国平,贺达仁.“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

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略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自我调节的方法》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经验,探讨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提出了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保健

衰老是个体生长、成熟的必然的连续变化过程,是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减退的表现。进入老年,从外观到内在生理代谢、器官功能都有相应变化,主要会有以下特点。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人老健忘。离退休老干部的健忘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也是老年人健忘的一个规律。

2、孤独寂寞。造成离退休老干部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3、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干部。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经常感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

4、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退休老干部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他们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

5、产生衰老感。离退休老干部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友的离世等。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老年人动作和学习速度减慢,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均降低,加之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减弱和人格改变,常常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思想、需求,帮助老年人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

二、老年人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方法:

1、更新观念。首先要对老龄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老年人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观念。日本提倡老年人要做到经济自立、身体自立、精神自立、凡事靠自己,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衰老。在心理上摆脱“老年意识”,保持“永远年轻”的心态才能推迟衰老。

2、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信心。俗话说“年老多病”这话虽非绝对,但多少是人们经验的概括。如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但不能因怕骨折而整天户外不出,甚至卧床不动。而应该增加饮食中钙的摄人量,多喝奶,多运动,防治骨质疏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抵抗力、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较弱,常同时患有数种疾病,更易受到慢性病的侵袭。因此,要注意心理因素在疾病中起的作用。

3、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地合理地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精神饱满,力充沛,生气勃勃,青春焕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是多方面的,如做体操、练气功、早晚散步、慢跑、打羽毛球、兵乓球、骑自行车郊游等,锻炼时应注意因人而异,遵循机体机能规律,养成稳定型的有规律的活动习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许多事例都证明,坚持各种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

4、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实老年生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老年人诸多心理不适,追根溯源是生活中缺少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鉴于老年人本身的惰性,我们更要努力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休闲方式,例如知识型休闲、旅游型休闲、收藏型休闲等。同时,我们每个人特别是近亲属千万不要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误认作精神病讳病忌医,适当的时机应取得心理医生的积极治疗,效果会很好。

5、要学会与人相处。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相互依赖、相互交往。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给阅读带来困难;视力模糊,给外出带来不便;听力减退,导致交际困难。由于身体衰老引起的生活困难所产生的消极心理反应,是老年人经常遇到而又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老年人最易产生的心理疾病是孤独。所以老年人要学会与人相处,与朋友保持联系,经常地给别人友爱和温暖,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温暖。心理学家发现,与朋友接触,可以解除痛苦和紧张,可以促进疾病的治疗,促进身体健康。老年人还要学会交一些年轻朋友。一则可以使自己年轻,二则从年轻人那里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青年人的思想沟通减少认识上的代沟。因此,老年人要尽自己所能,多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使自己处于一种年轻活泼的氛围中,使自己从心理上感觉自己还年轻。

6、精神上、感情上要有寄托。上了年纪的人,要避免激烈的情绪波动,万事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如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高高兴兴退下来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往往有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社会交往少了,每天习惯做的工作不做了,每天接触的人已不见或少见了,这样往往失去工作时的节奏感和责任感,而在生活上感到空虚,精神上若有所失,因此产生孤寂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因此,要正确理解退休、年老是自然发展规律,万事要想得开。应当继续振作精神,乐观积极,重新替自己安排合理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发挥余热,给人民做些有益的事,这样使晚年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就可以消除寂寞、孤单焦虑和忧郁。

老年内科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晚年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等手段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命活力,延年益寿,进而提升幸福指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物件与方法

一研究物件

在荆门市城区内随机抽取老年人样本,此次调查共计240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根据基本情况调查的专案具体包括:

1居住地:城市150人,农村71人;性别:女性115人,男性106人。

2婚姻:有配偶148人,丧偶73人。

3是否与子女同住:有111人,无110人。

4年龄:64以下57人,65岁~69岁之间73人,70岁~79岁之间68人,80岁以上23人。

5学历:无47人,小学83人,初中53人,高中18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11人。其中在婚姻状况这一专案上,还有未婚与离异两项,因为调查中这两项人数所占比例太少,就只保留了有配偶与丧偶两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问卷内容包括2部分。

1采用一套基本资料问卷,包括10道小题,涉及年龄、婚姻、学历、职业、业余爱好等内容。

2SCL-90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测试者可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1]。本测验适用物件为16岁以上的个体。测验目的: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测试结果评定: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此外还有附加专案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

2.调查方法对荆楚理工学院参加公选课《老年心理学》各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于2013年3~5月在荆门市城区对调查物件进行一对一的调查与指导,问卷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现场询问答卷并予以记录。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整理并剔除缺失资料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

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体建立资料库,双录入方法进行资料输入和纠错,运用软体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

二、结果

一总分与因子分的分析

按全国常模结果[3],总分超过70分,或任一因子超过1分,可考虑筛选阳性,说明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本次调查荆门市221名老年人的总分均值达到了94分,超过70分。各因子分中有5项因子的分数均分超过1分,属于阳性,他们是: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还有人际关系这项因子的均分也达到了的分值,接近1。从总分与阳性因子分来看,荆门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与全国老年人相比较,荆门市老年人普遍存在躯体疾病,在心理层面存在一些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还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同时伴有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困扰,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扰也比较明显。

二老年人各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1.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这三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基本无差异,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

2.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四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这四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与老年人躯体化、抑郁、偏执、恐怖和敌对这些因素之间有高相关。

1不同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住在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及抑郁两个因子上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F躯体化=,P=;F抑郁=,P=,p<,两项因子平均分都大于1分,属于阳性水平。资料表明老年人都有明显的躯体化和抑郁问题,躯体不适,疾病多发,在心理层面上很容易产生抑郁、无希望、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些身体不适和心理的抑郁感农村老年人要比城市老年人更严重,差异显著。在偏执因子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城市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能比较全面地分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而农村的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更易表现出片面、固执,或倾向于钻牛角尖的状态。

2不同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历老年人在偏执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随着学历的提高,心理健康指数也在逐步地提高,学历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如无学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多,平均分大于1,属于阳性,同时大专学历的老年人在这个社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困扰,但并未影响其心理健康。

3不同年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老年人在抑郁、恐怖、偏执这三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抑郁=,P=;F恐怖=,P=;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年龄段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年龄越大,抑郁分数就越高,更多地表现出无望、无助和无能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恐怖因子的分数也在逐渐提高,怕外出、怕去公共场所、怕人际交往、怕乘坐交通工具等,而70岁~79岁老年人的心理恐惧感在四个年龄段中是最强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恐怖因子分数相比于70岁~79岁老年人的得分有所降低,但总趋势还是在上升见图6。偏执因子得分在老年人中也随年龄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多的会表现出固执、片面。4不同兴趣广度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因兴趣广泛度不同老年人在敌对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敌对=,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兴趣越广泛,心理就越健康,而没有任何兴趣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反而要高于只有单一兴趣的老年人

三、讨论

荆门市老年人的量表总均分为94分,超过全国常模24分,说明荆门市老年人的健康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老年期,很多躯体功能会有明显的减退,而躯体功能的减退导致老年人更易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思维和行动也会有明显不如年轻时的感受,此时更容易觉得自己无用,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形成抑郁的状态;老年期生活中发生严重生活事件的概率要比其他年龄阶段都高,老年人会因为恐惧疾病和死亡而产生焦虑。退休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的窘迫也会使老年人产生焦虑,严重的焦虑会影响人的正常睡眠和饮食,进而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不同地区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城市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偏执这三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这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与医疗水平和保健机制有关。城市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机制比较健全,医疗水平较高、看病方便、确诊率高,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普遍了解,由此带来的疾病困扰相比于农村老年人就少很多;而农村医疗和保健机制不健全,易导致农村老年人躯体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2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关。城市老年人在这两方面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大都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城区中的社群活动、老年大学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外界和人的交流也较多,接受的资讯多,生活水平较高;农村的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明显的要低,易导致抑郁、偏执。

二学历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学历的高低对老年人偏执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所列的学历分为6种状态:无、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总体上说,心理状况中的偏执因素随着学历的增高而越来越低,学历越高的老年人看问题做事情更倾向于全面综合的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学历越低,老年人思想行为越偏执,这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学历低也即受教育程度低,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增进健康,躯体疾病进而诱发心理困扰。

2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著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经济独立能力,进而也易因此产生片面的判断思维。

3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获取资讯资源的能力,农村老年人获取资源的途径很少,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当面对问题的出现时会倾向于较为偏执。

三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恐惧、偏执三个心理特征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在刚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上述的负性心理增加明显,其精神活动有一定波动,以后随年龄增加,除恐惧性在79岁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之外,波动趋势趋于平缓。这可能与老年人逐渐适应角色和环境,对生活的要求降低满足现状有关。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患病数目和种类增多,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从而使老年人开始退出角色或丧失角色,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恐惧、偏执等心理改变,使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经济状况、社会支援和患病后得到的医疗照顾日趋下降,也是老年人心理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兴趣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兴趣的广泛度对老年人产生敌对情绪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兴趣越广泛,敌对情绪就越少。到了老年阶段,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主体角色转变成了依赖角色,工作角色转变成了家庭角色,重心已经不是工作,很容易产生衰退感,而此时能顺利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老年人大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兴趣类活动可以继续让老年人有成就感,情绪状态比较平和。还有一些老年人则完全回归家庭,虽然没有具体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帮子女操持家务、投身于家庭、带儿孙,由此也能让一些老年人顺利适应老年期的角色转化,这种传统的中国老人的生活状态恰恰能解释为什么无兴趣的老年人敌对情绪反而要低于只有单一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原因。还有很多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兴趣又很少,社会角色的转变没有相应的衔接,就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老年生活现象,进而出现敌对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这就需要老年人通过多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激发老年人的多种爱好和兴趣,避免负性心理的产生。

四、结论与建议

荆门市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农村老年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同时兴趣的多与少也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尺度,兴趣越广泛,心理健康状况越佳。前文的研究结论,为有效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依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其一, *** 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老年心理健康,强化为老年人服务,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充分运用市财政建设资金的同时,出台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危机干预与社群、农村老年心理救助等特殊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加强老年工作人才培养,如社群心理指导师,仿照大中小学每个学校都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模式,在社群按一定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心理指导师,统一培训上岗,保证专业水准,继而保障服务质量。其二,以社群或老年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以教育为主的讲座,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团体咨询,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实施心理安慰的个体咨询等。也可开展面向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情感护理中心等。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建立正确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观念,从社会到家庭,从子女到自身,使老年心理保健成为常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主动适应能力,学会求助。不仅追求“健康老龄化”,还要追求“积极老龄化”。其四,丰富社群、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高层次需求。在社群和老年服务站,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培训班,丰富老年生活情趣;组织老年人学习养生知识、老龄知识等;让一些高素质的老人参与社群青少年德育教育,在与下一代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社群满足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等需求的作用。一个社会懂得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赡养,才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1研究物件与方法

研究物件

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山东省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作为层,每层随机抽取三个地级市,共6个地级市,于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6个地级市中按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山东省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和机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4份,回收1564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24份,问卷有效率。

研究方法

参阅大量文献以及相关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省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4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过去从事的职业、养老方式等。

2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患慢性病情况、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五个维度,三十个条目。

3医疗状况。

4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相关问题。问卷内容由相关专家审查并进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入户或入养老机构与调查物件面对面调查,采用老年人自行填写与访谈代填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运用进行资料双机录入。运用软体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物件共1524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最大97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岁;婚姻状况中有无配偶比例相差不大,有配偶者占,无配偶者占;文化程度以未受过教育和小学为主,占7%,高中以上学历仅占;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占;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在一般以上;职业中农民所占比重较大,为。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问卷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部分涉及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孤独等十个问题,小于1天赋分为4,1-2天赋分为3,3-4天赋分为2,大于4天赋分为1,十个问题相加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满分为40分,最低分1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得分10-19,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0-29心理健康状况一般,30-40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大值为38,最小值为12,均值为,标准差,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范围中。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将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作为自变数,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养老模式、健康自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全相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总的心理健康得分为因变数,以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无配偶、职业、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为自变数,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数均以哑变数形式纳入,入选标准为,剔除标准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数有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如表3所示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数,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P<,可见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年龄越小、患慢性病种数越少、健康自评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援程度等。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从结果中看出,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社会角色丧失,社会交往减少,容易引起心理情绪变化,同时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智力与记忆能力下降,会引起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的个性特点有关,女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性格特点较脆弱;其次女性寿命一般长于男性,患各种慢性病和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女性丧偶率也比较高,这些都是促使心理状况在性别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无配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调查中,老年人无配偶的比例高达,无配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通常配偶是老年人心理支撑与支援的重要来源,而失去配偶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精神 *** ,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与健康自评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反应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是对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观感知,两者均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主观评价越高,说明感知者的情绪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好。患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来越低。早有研究表明,躯体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疾病不仅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更对其精神与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中,山东省老年人在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心理健康得分中存在差异,但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山东省养老机构的发展在逐步完善;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入住养老机构并不完全是被迫行为,因而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在本研究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有限的,除人口学基本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以外,社会支援程度,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体育锻炼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结论。在21世纪中叶以前,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的养老保障将是我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积极关注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结语

因此,要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其调节由于丧偶或者疾病等带来的负面情绪;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与长寿。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岁。在这68例患者中,消化内科12例,心血管内科18例,呼吸内科20例,肾病内科18例。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的分析办法,把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内科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统计时,对可能的护理风险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归纳,然后再利用表格进行统计。

二、结果

68例患者在该院内科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渗漏问题,经过及时的处理与治疗缓解了其症状;2例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经济纠纷,最终经过医院的耐心解释与核对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内科总体的投诉率为。

三、讨论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内科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分,工作量不合理

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的逐渐普及背景之下,医院内科当中的住院患者也出现了逐年增加的情况。与此同时,医院内科的护理质量也随着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改进。临床护理的相关技术与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的工作量也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情况,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员的缺编等,造成了床护比不合理,无法达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这种工作环境与要求之下,护士们经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这样,一个护士在面对多个危重的患者时,其护理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增加其过失行为的出现。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 面相 对狭窄

内科当中的疾病种类很多,患者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抢救比较多,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护理的操作也很多。这就要求内科的护理人员同时具备多学科相关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还具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能力,此外,还要熟练地使用抢救类的各种仪器,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术。但是,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其业务水平比较低,无法完全做到这些。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的时候,无法对患者的某些症状做出正确认识,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无法熟练地使用那些常用的或是最新的相关诊疗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很可能乱中出错,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可能因为自身操作技术不熟练,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迁床事件比较频繁

在内科当中很可能因为年龄、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种变化等出现一些迁床事件,而且比较频繁。但是,迁床过后对于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和治疗单的更改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更改不及时等,进而引发一些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

经过对内科护士法律意识方面的相关调查可知,一般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知晓率只有,无法对自己工作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地从为患者服务出发,没考虑到自己的一些权益。

对住院患者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通常住院患者需要遵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服从管理。但是,个别住院患者却无视医院里的制度要求,私自外出,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造成法律纠纷,增加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医院内科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措施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改善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应对策

合理配置内科当中的人力资源,并提高其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可以实行弹性的排班制度,改革旧有的排班模式,适当地加强12:00~13:00以及18:00~19:00的护士力量,缓解乱、忙的紊乱局面,尽可能避免忙中出错,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隐患,进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护理纠纷,提高内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可以熟练地使用科室当中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条不紊,进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事故。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

内科护理的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医院的相关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例如,在迁床的时候,要及时地更换患者的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与治疗单等信息。

加强内科护理人员对于 法律知识 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们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进行学习,熟悉并掌握其中有关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增加实际案例的相关分析,使护理人员做到懂法和依法,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与宣教

在完善内科当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宣传与 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对其讲解其在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 规章制度 ,让患者在入院须知上签字,然后使其随患者的病历入档。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发现与劝阻患者的不必要外出,对于偷偷离开医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当班的医生,并与其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的离院时间作好记录。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 渠道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临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针对专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

内科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内科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护理是老年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直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的身体、生理等养护问题逐渐增多。笔者作为一名专业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经验 。现针对当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方面,浅谈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重要性

随着现在医学体系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相较于以前也更加科学完善。然而,由于护理机制仍然不够完善,在手术室的护理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危害患者健康的安全隐患,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能会不利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严重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为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保障,医院应当对现有的手术室资源进行整合,从优化护理的管理 措施 出发,逐渐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老年护理安全事故的产生,树立医院优秀的护理形象。

1 我国人口现状及凸显的问题

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医疗、卫生的不断推广与普及。据统计,2013年人口普查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人数为亿,老龄化水平达到。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养护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突出问题。

2 老年护理的重要性

是社会品德的体现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1996年我国老龄协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此战略目标主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①老年人个体健康;②老年人家庭健康;③老年群体整体健康;④社会环境健康。实现健康老龄化是一个长期奋斗的目标,需要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身体衰退的信号。主要表现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降低、功能减退、以及出现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感觉及平衡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跌倒交通事故烫伤等意外。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降低,手足协调功能下降,生活自理功能降低,所以应该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必要时可帮助老年人使用日常生活辅助用品。所以和老年人交谈要注意语调、语速、语言的选择。同时要认真做好健康 教育 ,比如进行健康运动,营养膳食及自我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当前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传统护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拥有的护理人才队伍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服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不高,对于护理学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够了解,对于应对老年护理的突发事件中也缺乏一定的应急和判断能力。所以,正因如此,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会在老年护理中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手术未能顺利实施,比如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导致的手术必须物品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对患者病情了解导致延误手术等。

老年护理知识不明确 有些护理人员不够细心可能导致用药存在一定偏差,弄混外用药和静脉药的标识,输血输液的查对不严。患者询问时执行的口头医嘱存在一定偏差,给药种类或者剂量出现一定偏差。在仪器使用方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维修保养,手术前未能及时对大型手术仪器进行试机,严重时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仪器临时出现故障。部分护理人员在电刀的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容易造成手术过程中电脑的电极黏性不够,固定不稳定,可能导致电刀脱落造成患者的电灼伤。

老年护理管理不细心 部分护理人员护送老年患者回监护室时,动作不够细心往往容易导致病患者感到不适。如: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在老人手术前后认真清点手术用品,未能完整记录手术当中需要的手术用品,未能做到仔细核对每样手术用品,确保数目不出差错,确保不将手术用品遗留在病患体内。部分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记录往往出现差错,在管理和行动上都不细心,出现许多涂改情况,极易造成医疗纠纷。

老年护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已经渐渐普及,这就是为了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专业理念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应当做到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医疗和护理理念,有效减少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老年护理的水平,降低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当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护理理念,并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其次,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坚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需求和意愿。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同时,医院可对手术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 ,让所有护理人员树立起患者安全第一的安全观念,做到严格实施老年护理中的各项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手术室内安全事故的产生。

加强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宣传 医院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药物学相关知识的培养,坚决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认真核对剂量和浓度以及药物的正确用法,对于术中口头医嘱,要做到让护理人员复述一遍正确无误后再告诉患者让其执行,并能坚决保证外用药和内服的标识完全分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患,要让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共同核对病患的基本资料以及所输血型的保存期和血袋的破损情况,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对于病患进行输血,并密切观察输血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减少应输血不当出现的问题。对于仪器使用方面,应要求相关的护理人员了解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如老年患者手术后,相关护理人员需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及其他手术用具,将手术器具放置于安全位置,避免部分危险器具如高频电刀在非正常使用时造成电灼伤。

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 记忆力 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事件除了口头告知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采用运动指导的方式 由于老年患者的体质一般比较差,所以不喜欢运动或者存在着运动不足的情况,根据当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个人兴趣,可以提出一些运动的方案,比如慢跑、跳舞和慢跑等一些慢性的动动,进一步增强肺部的供氧量,真正改善血液的循环,但是不能太疲劳,根据个人情况要坚持大概40min/d。

进行健康指导 只有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或者双休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比如开展老年压知识的讲座,举办一些义诊方面的咨询,发放相应宣传知识手册,使患者从发病原因和常见症状自我监测之后加强预防措施。同时对于注意事项、并发症状和治疗原则方面对高血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个别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进行健康指导或者对于健康指导的一些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上门进行服务。或者是采用电话追踪随访的方式,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体验,建立健康档案,直接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真正提高患者各种疾病的认知度,有效地开展护理干预工作。

加强心理的护理 由于老年人存在着一定特殊性,所以在病期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非常悲观、害怕以及沮丧的心理,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过具体情况分析,可以 总结 出老年人产生不良情者兴奋绪的原因,大部分老年人因为 文化 层次比较低,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由于和家人的共同的语言相对比较少,我们一定要患者进行沟通,介绍老年患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其次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然后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属主动地担当起照顾的责任,关心患者并,并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进行检测和提醒,最好能够陪伴在老年人左右。对于老年人吃药这个环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椐医生要求进行吃药,不然就会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遵医嘱服药 因此,遵医嘱服药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有部分老年患者记性差,常常忘记按时服药,主要靠家属和护士提醒和督促。另有部分患者未能正确服药或对药物的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对这部分患者讲解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注重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需要通过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护理大专和本科方面的学习,通过积极选拔优秀的人才去外出学习,护理部组织相关的人员去带教查房,交流相应的经验,努力掌握更多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只有拥有本科高精尖仪器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方面的水平,相关社会人文科学知识都需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自己,并请授课水平高和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进行全院性的学习,将带教体会与大家进行相应的分享,从而提高护理能力。

3 结语

老人的护理工作由于具有环节复杂,服务要求高,操作过程容错率低,事件连续性强等特点,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老年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及时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是医院想要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就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想杜绝医院各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好老年护理中的每一个重要步骤,从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做起。同时,医院需要采取必须的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有关的 规章制度 ,对老年护理中存在问题有高度的认知,并能针对不同老年护理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保证医院老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患者进行最有爱心的护理,从而有效的杜绝医院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信誉度和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文传凤,李玲.老年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临床护理,2012,6(13):17-18.

[2]蒋秀华.护理差错分析与防范对策[J]. 求医问药,2011,9(99):8-11.

[3]王欣.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 方法 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4(38):69-71.

[4]李艳.老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分析[J].医药指南,2011,14(10):67-6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加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减轻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针对性的提出老年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结果:通过对老年人耐心、细致的护理,使他们增加了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结论:只有正确把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我国目前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慢性病增加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由此看来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显的更为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并根据其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老年人心理特征的变化

自卑心理。由于机体各脏器衰老,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混杂,多数疾病的反复发作,甚至病情逐年加重,导致他们自己对病情感到悲观失望,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常表现为自怜自弃。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具、离退休, 人际交往 减少,是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往往产生孤独感,表现为情绪低落、忧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自卑。

失落感。表现为自知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猜疑心理。老年人的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对外界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发生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追根问底。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己身上,引起无辜的猜想。

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心理负担加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活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有的老年人身体经常不舒服,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抑郁感。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忧郁心理,甚至发展为忧郁症。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增加信任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富有同情心,取得病人的信赖。老年病人由于 记忆力减退 ,往往对治疗用药等问题常常反复提出疑问,我们要在富有同情心的基础上,对病人耐心的给予解释,从而建立起病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以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取得病人的信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护士对老人应主动嘘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协助完成特殊检查项目和按时服药,将日常生活用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注意语言交流。对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诚恳,尊重老人的人格,病人在治疗期间如有隐私,应做好__,对其合理要求及时解决,不合理的要认真解释,主要声音和语言的运用,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表达意思,如医学俗语。

做好健康宣教。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重他们的恐惧、抑郁的心理,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生的信心。同时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紊乱,护士应告知患者吃清淡、易消化饮食,强调粗细搭配,要摄取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饥饱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出院心理护理。患者出院时,可根据不同种类疾病,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讲解治疗和康复知识,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鼓励患者回家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并向家属交代病人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心理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方法,解释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之精神舒畅,注意饮食和休息,适当活动等,同样能加速疾病的康复和防止复发,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3小结

心理护理是利用心理对躯体的能动作用,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慰藉,因此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接待每一位老年病人都应有热忱,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关心、尊重、同情,舍生处地的为老年人考虑,理解老年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142-149

[2]左玉华,张伟.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71-72

[3]周杰.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788-79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尤其是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倡导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之后又因为自己工作、生活或婚姻等关系不能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所以也就造成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空巢老人”无人照看的难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子女支付一笔费用之后,这些养老机构则替他们的子女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但是由于一直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所以老年护理管理所呈现的局面也十分混乱[1]。

一、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现状

我国现在的老年人,即60周岁以上的老人的人口总数接近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何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一直是困扰其子女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养老机构,所以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养老机构,由于我们国家关于养老机构的承办和运营等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这些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十分混乱,不但管理水平不到位,更有甚者连护理水平都不到位,混乱的管理和护理市场急需统一的规范和强制的措施使其有效运行。

二、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护理团队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照顾。 反思 我国的养老机构,在我国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关于护理方面的培训,即使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草草了事,对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充分。而且这些医护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认证,他们对于护理工作没有树立正确地工作观念,对待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或第一感觉,护理工作中很多的工作技巧都是跟着自己的前辈或者同事学习的,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在一个养老机构中,除了经验丰富、专业素养强的医护人员外,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也很重要,但是在我国很多养老机构中都没有所谓的管理机构,管理工作都是由医护人员兼做的,缺乏专业的 管理知识 和管理技巧的医护人员很难做好一个机构的管理工作,影响机构的长期运行。

(二)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规范

中国是一个很崇尚家文化的地方,古人云:家和万事兴,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老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由自己的子女赡养晚年,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两个独生子女家庭结合成一个新家庭后也就意味着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子女无法亲自照料老人,只能选择一些条件好的养老机构,所以养老机构只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受欢迎,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办养老机构的风潮。由于我国的养老机构起步较晚,现在还属于成长阶段,国家也没有及时地颁布相关的法律条约,整个养老机构的市场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从成立养老机构的申请到养老机构的管理整个流程都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

三、对老年人护理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规范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我国的养老机构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行业的规范是必不可少的,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发展,首先要严格限制养老机构的承办条件,对申请承办养老机构的申请人的自身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该养老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该机构内的卫生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要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等,只有从源头上进行严格控制,建立统一的养老机构的行业规范,才能真正改善我国养老行业混乱的现象。

(二)提高养老机构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养老机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就好比羊群的领头羊,控制着整个养老机构发展的大致方向。与此同时,管理队伍还是养老机构领导和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医护人员传递上层领导的工作指示,同时及时上层领导反映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机构内部的矛盾。一支良好的管理队伍可以有效提高一个养老机构的凝聚力,提高该机构的竞争力,增强医护人员对机构的归属感,为机构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引进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相关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如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会、派遣部分工作人员去外校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等,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肯定能使机构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资格审核

医护人员是直接对老年人负责的群体,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养老机构里的老年人的健康情况[3]。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些退化,也逐渐出现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的免疫力明显低于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很多疾病用药时都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照顾老年人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所以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促使医护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很大一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工作之前没有接受任何资格考试和认证,这也为医护工作埋下了隐患,为了老年人的健康考虑,国家应该加强对从事于护理工作的人员的资格认证,只有考察合格并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上岗,而且政府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察,对于录用不合格医护人员的养老机构要予以重罚,绝不轻易放过。

(四)加强养老护理风险管理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和疾病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发生各种意外事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在养老机构的设计和建设中多多考虑老年人的出行问题,例如走廊的扶手要加固、洗手间和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防滑等等[4]。除此之外,还有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由于经常自己孤身一人没有子女陪伴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等,因此医护人员除了照顾老年人身体上的健康外,还要经常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要经常与他们的家属沟通交流,督促他们的子女经常来陪陪父母,只有在医护人员和子女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这些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老年人渡过一个幸福的晚安,养老机构责任重大,不但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而且还要加强养老机构护理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养老机构的各个方面外,也要家属的照顾和关心,只有在养老机构和家属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才能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我国养老机构的事业发展才能迈上另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1. 老年人长期卧床要点

2. 参加老年护理培训班心得体会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5.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晚年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等手段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命活力,延年益寿,进而提升幸福指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物件与方法

一研究物件

在荆门市城区内随机抽取老年人样本,此次调查共计240人,回收有效问卷221份。根据基本情况调查的专案具体包括:

1居住地:城市150人,农村71人;性别:女性115人,男性106人。

2婚姻:有配偶148人,丧偶73人。

3是否与子女同住:有111人,无110人。

4年龄:64以下57人,65岁~69岁之间73人,70岁~79岁之间68人,80岁以上23人。

5学历:无47人,小学83人,初中53人,高中18人,大专9人,本科及以上11人。其中在婚姻状况这一专案上,还有未婚与离异两项,因为调查中这两项人数所占比例太少,就只保留了有配偶与丧偶两项。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问卷内容包括2部分。

1采用一套基本资料问卷,包括10道小题,涉及年龄、婚姻、学历、职业、业余爱好等内容。

2SCL-90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测试者可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1]。本测验适用物件为16岁以上的个体。测验目的: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测试结果评定: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此外还有附加专案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

2.调查方法对荆楚理工学院参加公选课《老年心理学》各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统一培训,于2013年3~5月在荆门市城区对调查物件进行一对一的调查与指导,问卷当场收回,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员现场询问答卷并予以记录。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整理并剔除缺失资料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

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体建立资料库,双录入方法进行资料输入和纠错,运用软体进行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时,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2]。

二、结果

一总分与因子分的分析

按全国常模结果[3],总分超过70分,或任一因子超过1分,可考虑筛选阳性,说明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检查。本次调查荆门市221名老年人的总分均值达到了94分,超过70分。各因子分中有5项因子的分数均分超过1分,属于阳性,他们是: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其它,还有人际关系这项因子的均分也达到了的分值,接近1。从总分与阳性因子分来看,荆门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与全国老年人相比较,荆门市老年人普遍存在躯体疾病,在心理层面存在一些强迫性思维或强迫性行为,还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同时伴有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困扰,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扰也比较明显。

二老年人各心理症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1.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这三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基本无差异,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不显著。

2.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四个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性的影响显著在差异性统计分析中,居住地、学历、年龄、兴趣的广度这四个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是非常显著的,与老年人躯体化、抑郁、偏执、恐怖和敌对这些因素之间有高相关。

1不同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住在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及抑郁两个因子上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F躯体化=,P=;F抑郁=,P=,p<,两项因子平均分都大于1分,属于阳性水平。资料表明老年人都有明显的躯体化和抑郁问题,躯体不适,疾病多发,在心理层面上很容易产生抑郁、无希望、无助和无能为力的感觉,而这些身体不适和心理的抑郁感农村老年人要比城市老年人更严重,差异显著。在偏执因子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城市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能比较全面地分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想法,而农村的老年人在处理问题时更易表现出片面、固执,或倾向于钻牛角尖的状态。

2不同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历老年人在偏执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随着学历的提高,心理健康指数也在逐步地提高,学历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如无学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多,平均分大于1,属于阳性,同时大专学历的老年人在这个社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心理困扰,但并未影响其心理健康。

3不同年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老年人在抑郁、恐怖、偏执这三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抑郁=,P=;F恐怖=,P=;F偏执=,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年龄段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年龄越大,抑郁分数就越高,更多地表现出无望、无助和无能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恐怖因子的分数也在逐渐提高,怕外出、怕去公共场所、怕人际交往、怕乘坐交通工具等,而70岁~79岁老年人的心理恐惧感在四个年龄段中是最强的,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恐怖因子分数相比于70岁~79岁老年人的得分有所降低,但总趋势还是在上升见图6。偏执因子得分在老年人中也随年龄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年龄越大的老年人越多的会表现出固执、片面。4不同兴趣广度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对老年人的10个心理健康因子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因兴趣广泛度不同老年人在敌对这项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敌对=,P=,p<。资料表明老年人的兴趣越广泛,心理就越健康,而没有任何兴趣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反而要高于只有单一兴趣的老年人

三、讨论

荆门市老年人的量表总均分为94分,超过全国常模24分,说明荆门市老年人的健康存在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进入老年期,很多躯体功能会有明显的减退,而躯体功能的减退导致老年人更易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思维和行动也会有明显不如年轻时的感受,此时更容易觉得自己无用,对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形成抑郁的状态;老年期生活中发生严重生活事件的概率要比其他年龄阶段都高,老年人会因为恐惧疾病和死亡而产生焦虑。退休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的窘迫也会使老年人产生焦虑,严重的焦虑会影响人的正常睡眠和饮食,进而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不同地区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居住地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城市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偏执这三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好于农村老年人,这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与医疗水平和保健机制有关。城市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机制比较健全,医疗水平较高、看病方便、确诊率高,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普遍了解,由此带来的疾病困扰相比于农村老年人就少很多;而农村医疗和保健机制不健全,易导致农村老年人躯体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2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关。城市老年人在这两方面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大都有较为稳定的收入,城区中的社群活动、老年大学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外界和人的交流也较多,接受的资讯多,生活水平较高;农村的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明显的要低,易导致抑郁、偏执。

二学历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学历的高低对老年人偏执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所列的学历分为6种状态:无、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总体上说,心理状况中的偏执因素随着学历的增高而越来越低,学历越高的老年人看问题做事情更倾向于全面综合的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也相对较高。学历越低,老年人思想行为越偏执,这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1学历低也即受教育程度低,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和增进健康,躯体疾病进而诱发心理困扰。

2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著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经济独立能力,进而也易因此产生片面的判断思维。

3学历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获取资讯资源的能力,农村老年人获取资源的途径很少,解决问题的方式单一,当面对问题的出现时会倾向于较为偏执。

三年龄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恐惧、偏执三个心理特征有明显的变化,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在刚进入老年期的老年人,上述的负性心理增加明显,其精神活动有一定波动,以后随年龄增加,除恐惧性在79岁之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之外,波动趋势趋于平缓。这可能与老年人逐渐适应角色和环境,对生活的要求降低满足现状有关。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患病数目和种类增多,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下降,使得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从而使老年人开始退出角色或丧失角色,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恐惧、偏执等心理改变,使老年人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经济状况、社会支援和患病后得到的医疗照顾日趋下降,也是老年人心理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兴趣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兴趣的广泛度对老年人产生敌对情绪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兴趣越广泛,敌对情绪就越少。到了老年阶段,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主体角色转变成了依赖角色,工作角色转变成了家庭角色,重心已经不是工作,很容易产生衰退感,而此时能顺利适应这种角色转变的老年人大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参加兴趣类活动可以继续让老年人有成就感,情绪状态比较平和。还有一些老年人则完全回归家庭,虽然没有具体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帮子女操持家务、投身于家庭、带儿孙,由此也能让一些老年人顺利适应老年期的角色转化,这种传统的中国老人的生活状态恰恰能解释为什么无兴趣的老年人敌对情绪反而要低于只有单一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原因。还有很多老年人,儿女不在身边,兴趣又很少,社会角色的转变没有相应的衔接,就很容易出现不适应老年生活现象,进而出现敌对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这就需要老年人通过多参加集体活动、广交朋友,激发老年人的多种爱好和兴趣,避免负性心理的产生。

四、结论与建议

荆门市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农村老年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同时兴趣的多与少也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尺度,兴趣越广泛,心理健康状况越佳。前文的研究结论,为有效解决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依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其一, *** 要加大管理力度,重视老年心理健康,强化为老年人服务,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充分运用市财政建设资金的同时,出台专门针对老年人心理危机干预与社群、农村老年心理救助等特殊优惠甚至免费政策。加强老年工作人才培养,如社群心理指导师,仿照大中小学每个学校都设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模式,在社群按一定比例配置相应数量的心理指导师,统一培训上岗,保证专业水准,继而保障服务质量。其二,以社群或老年服务站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以教育为主的讲座,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团体咨询,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实施心理安慰的个体咨询等。也可开展面向更多老年人的心理热线,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热线、情感护理中心等。其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建立正确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观念,从社会到家庭,从子女到自身,使老年心理保健成为常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主动适应能力,学会求助。不仅追求“健康老龄化”,还要追求“积极老龄化”。其四,丰富社群、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高层次需求。在社群和老年服务站,开设书法、绘画、音乐等培训班,丰富老年生活情趣;组织老年人学习养生知识、老龄知识等;让一些高素质的老人参与社群青少年德育教育,在与下一代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社群满足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等需求的作用。一个社会懂得对老年人进行精神赡养,才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1研究物件与方法

研究物件

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将山东省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作为层,每层随机抽取三个地级市,共6个地级市,于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20日,在6个地级市中按多阶段PPS抽样方法对山东省6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和机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64份,回收1564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24份,问卷有效率。

研究方法

参阅大量文献以及相关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省老年人生存状况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4部分:

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过去从事的职业、养老方式等。

2健康状况,包括健康自评、患慢性病情况、认知能力、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健康状况五个维度,三十个条目。

3医疗状况。

4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相关问题。问卷内容由相关专家审查并进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入户或入养老机构与调查物件面对面调查,采用老年人自行填写与访谈代填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运用进行资料双机录入。运用软体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对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t'检验、F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调查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调查物件共1524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最大97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岁;婚姻状况中有无配偶比例相差不大,有配偶者占,无配偶者占;文化程度以未受过教育和小学为主,占7%,高中以上学历仅占;居住地在农村的较多,占;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在一般以上;职业中农民所占比重较大,为。

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问卷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部分涉及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孤独等十个问题,小于1天赋分为4,1-2天赋分为3,3-4天赋分为2,大于4天赋分为1,十个问题相加得出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满分为40分,最低分10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得分10-19,心理健康状况较差,20-29心理健康状况一般,30-40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最大值为38,最小值为12,均值为,标准差,的老年人得分在20-29范围中。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总体处于一般水平。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将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作为自变数,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养老模式、健康自评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不全相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老年人总的心理健康得分为因变数,以养老模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无配偶、职业、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为自变数,拟合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各自变数均以哑变数形式纳入,入选标准为,剔除标准为,最终进入模型的变数有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如表3所示仅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数,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P<,可见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健康自评、生活满意度、患慢性病种数是影响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男性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女性老年人;有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要高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年龄越小、患慢性病种数越少、健康自评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

3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援程度等。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有相似之处。从结果中看出,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与我国老年人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社会角色丧失,社会交往减少,容易引起心理情绪变化,同时高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智力与记忆能力下降,会引起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男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的个性特点有关,女性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性格特点较脆弱;其次女性寿命一般长于男性,患各种慢性病和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女性丧偶率也比较高,这些都是促使心理状况在性别上形成差异的原因。有无配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次调查中,老年人无配偶的比例高达,无配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一致,通常配偶是老年人心理支撑与支援的重要来源,而失去配偶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的精神 *** ,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与健康自评越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反应主观幸福感,健康自评是对自身健康水平的主观感知,两者均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主观评价越高,说明感知者的情绪越积极,心理健康状况也就越好。患慢性病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患慢性病种数的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得分越来越低。早有研究表明,躯体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疾病不仅对老年人造成身体上的疼痛,更对其精神与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中,山东省老年人在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心理健康得分中存在差异,但养老模式、经济状况、职业、居住地以及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不一致,原因可能是山东省养老机构的发展在逐步完善;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机构养老,入住养老机构并不完全是被迫行为,因而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背景的差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会不同。在本研究中,考虑的影响因素是有限的,除人口学基本特征与身体健康状况以外,社会支援程度,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体育锻炼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来完善结论。在21世纪中叶以前,人口老龄化及相关的养老保障将是我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积极关注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4结语

因此,要积极引导老年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其调节由于丧偶或者疾病等带来的负面情绪;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重视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与长寿。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科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与 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8例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年龄14岁~66岁,平均36岁。在这68例患者中,消化内科12例,心血管内科18例,呼吸内科20例,肾病内科18例。

研究方法

利用回顾性的分析办法,把6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内科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调查与统计。在统计时,对可能的护理风险因素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分类归纳,然后再利用表格进行统计。

二、结果

68例患者在该院内科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护理。1例患者发生了输液渗漏问题,经过及时的处理与治疗缓解了其症状;2例患者和医院发生了经济纠纷,最终经过医院的耐心解释与核对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内科总体的投诉率为。

三、讨论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内科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充分,工作量不合理

在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医保的逐渐普及背景之下,医院内科当中的住院患者也出现了逐年增加的情况。与此同时,医院内科的护理质量也随着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提高的要求而改进。临床护理的相关技术与操作以及基础护理的工作量也出现了成倍增长的情况,再加上临床护理人员的缺编等,造成了床护比不合理,无法达到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在这种工作环境与要求之下,护士们经常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当中,每天工作下来十分疲惫。这样,一个护士在面对多个危重的患者时,其护理的风险就会增大,进而增加其过失行为的出现。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的知识 面相 对狭窄

内科当中的疾病种类很多,患者的年龄差距也很大,抢救比较多,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复杂,其护理的操作也很多。这就要求内科的护理人员同时具备多学科相关方面的护理知识,同时还具备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的能力,此外,还要熟练地使用抢救类的各种仪器,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术。但是,有些护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其业务水平比较低,无法完全做到这些。通常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的时候,无法对患者的某些症状做出正确认识,这样就会延误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其次,护理人员无法熟练地使用那些常用的或是最新的相关诊疗设备,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应对一些紧急状况,很可能乱中出错,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可能因为自身操作技术不熟练,给患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一些纠纷。

迁床事件比较频繁

在内科当中很可能因为年龄、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病种变化等出现一些迁床事件,而且比较频繁。但是,迁床过后对于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和治疗单的更改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是更改不及时等,进而引发一些护患纠纷。

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法律意识

经过对内科护士法律意识方面的相关调查可知,一般护士对于医疗诉讼的知晓率只有,无法对自己工作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只是单纯地从为患者服务出发,没考虑到自己的一些权益。

对住院患者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风险

通常住院患者需要遵守医院相关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服从管理。但是,个别住院患者却无视医院里的制度要求,私自外出,在此过程中就很可能发生一些意外,造成法律纠纷,增加护理安全方面的隐患。针对医院内科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措施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

改善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应对策

合理配置内科当中的人力资源,并提高其护理人员的知识与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合理配置,可以实行弹性的排班制度,改革旧有的排班模式,适当地加强12:00~13:00以及18:00~19:00的护士力量,缓解乱、忙的紊乱局面,尽可能避免忙中出错,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护理隐患,进而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无谓的护理纠纷,提高内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可以熟练地使用科室当中的各种仪器与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有条不紊,进而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差错事故。

规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

内科护理的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医院的相关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护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强责任感。例如,在迁床的时候,要及时地更换患者的床头卡、服药单、护理单与治疗单等信息。

加强内科护理人员对于 法律知识 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科室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士们学习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例如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进行学习,熟悉并掌握其中有关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对应的法律责任,进而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增加实际案例的相关分析,使护理人员做到懂法和依法,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

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管理与宣教

在完善内科当中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宣传与 教育 ,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并对其讲解其在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一些 规章制度 ,让患者在入院须知上签字,然后使其随患者的病历入档。在患者住院期间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发现与劝阻患者的不必要外出,对于偷偷离开医院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当班的医生,并与其家属进行联系,对患者的离院时间作好记录。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 渠道 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临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针对专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及常规,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把控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安全和自身权益。

内科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2. 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3.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6.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老年心内医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以上四份都是国内心血管专业方向的核心期刊,推荐只花钱订阅一种,例如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其它的则利用中国知网检索需要的文献有选择的使用。)

1、《腔医学杂志》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老年口腔医学的专业杂志,编辑部设在解放军总医院,是从事口腔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学术交流。2、《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医学领域的新科研成果、诊疗经验及实用信息。3、《实用老年医学》主要内容有老年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论著、基础与临床、讲座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4、《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老年心脏疾病、脑部疾病、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等相关内容。5、《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重点报道我国在老年病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涉及多器官疾病的临床、基础和预防方面的新成果和经验。

孩子,临床医学生先不要看杂志,应该先看教科书,杂志到了工作2-3年后定科后再选择性的看看

《心血管康复医学》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临床心血管病》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我知道就这个了,你可以到我投期刊那个网站看看杂志之家,很齐全的!

  • 索引序列
  • 老年医学杂志心理科学
  • 眼科老年心理论文
  • 老年内科心理护理论文
  • 内科老年人心理护理论文
  • 老年心内医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