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对于HIV,现在网上想要查HIV的大多数是另一个病的患者:恐艾症,你可以查查看。首先,hiv可防可控可治,只是不能治愈,这个是前提,就是说就算你中了,也可以治疗,所以没有不必要的恐慌。其次,根据现在的研究,基本28天就可以排除,少数的需要50天排除。(当然,这个是国外的文献,但是!我国的hiv检测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临床上的窗口期现在一般我们都认定28天,我们有感染后7天就检测出的病例,所以不用担心测不出)我的个人情况:临床医生十年 现在美国的某大学免疫学博士在读(说这些只是告诉你,我是专业的,不用担心)参考文献:Webster D P, Donati M, Geretti A M, et al. BASHH/EAGA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HIV window peri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 2015, 26(10):760-761.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艾滋病无疑是非常恐怖的一种疾病,传播途径简单,并且是可控的,但是由于医生的失职而造成这样的悲剧是令人难受的。小小的错误,酿成大大的惨剧!染上艾滋病对于这五名病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可能他们都可以有光明的未来,可是这样的差错却导致他们一辈子都必须活在艾滋病的阴影下,因为艾滋病目前只能控制,没有办法治愈。他们没办法结婚生子,包括工作几乎都是不可以进行的,给家庭和家人造成的伤害也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以前的医疗不发达,很多地方卖血的时候都会多次使用针管,而今这种简陋的操作早就应该废弃了,可是为什么这位医生会多次使用导致五名患者都被感染了呢?要说他是不小心的,我没有办法相信,如果是忘记了,可能会使某一个患者被使用用过的针管,而不是同时五个都这样。而医院又不是他开的,根本就没有必要“节约”针管啊。所以这个案件对于医生的这方面操作还是必须要严查的,找出他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医生这个职业繁忙,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真的做不到容忍出错,不是我们心胸不够宽广,而是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职业,其他职业如果出错误很多是可以补救,如果医生出错了,那么伤害的不是事情,而是人命。生命是每一个人都所珍视的,怎可以儿戏呢?就拿我个人来说,每年我都要去献两次血,刚开始我爸妈是不太同意的,因为说实在献血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万一导致身体虚亏呢?而且更担心是就是献血的时候操作不合理,万一不小心用重复了针管呢?或许我也会遭受到这样恐怖的事情,所以每位医生都请你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细心,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请为患者负责吧!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的学科。它采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健康和医学实践。一、健康:医学社会学视角1、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2、健康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演变① 疾病是由罪恶魂灵引起 ② 人的健康受总体环境因素的影响③人体被看成是遵循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机器”似的统一体④ “物种医学”和社会空间医学”的出现 ⑤健康:回到整体的人A “治疗至上”论的动摇 以使用药品为主来实施医学干预成为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被称为“治疗至上(upon to treat)”。B 生活条件的改善C 现代健康观念的回归慢性病: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疾病D 贫穷和健康:仍在关注的问题二、传染病重新出现: 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再度凸显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特点:致病细菌显示出明显的抗药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新传染病杀伤力惊人新老传染病肆虐的原因致病菌逐步适应环境,提高本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由于人们轻视了传染病,给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滥用药物、性行为不检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不注意卫生 环球旅行中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使传染病“传遍整个世界”。3、性传播疾病(STDs)导致性传播疾病高发的原因 (1)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减少了对意 外怀孕的担心;(2)世界各地城市青年的性解放和 性自由意识;(3)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的雇佣 形式(4)建立多个性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医学社会学的发展1、早期的医学社会学 2、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首先,出现了医学社会学研究朝着与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的研究领域的转化。其次,医学社会学和普通的社会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第二章 艾滋病和社会一、艾滋病概况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疾病,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像癌症、肺炎和各种病毒感染的能力,让人体暴露于对任何疾病都毫无抵抗力的状态中。 2、惊现 3、发现 结论:艾滋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接触有恒定相关关系 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病毒进入血液而发生的性交和静脉药物使用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4、危害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影响社会安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 使家庭陷入危机 5、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社会因素 (1)宏观因素 经济发展:性别文化: (2)微观因素吸毒与淫乱:同性恋: 同性恋者极少只限于和一个人发生性行为 同性恋者具有特殊的性行为方式 血液制品污染:6、 各国的艾滋病状况二、艾滋病是医学社会问题1、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艾滋病具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首先,它的产生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结果。( 其次,艾滋病的后果也带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 最后,艾滋病的防治是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 2、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三、中国的艾滋病现状 1、流行状况2、传播途径3、艾滋病仍在蔓延的原因毒品问题性产业的存在同性恋问题4、艾滋病患者的艰难生存1)事实“主要地位”,这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地位的一般状态,主要是来自于其职业。而艾滋病会呈现出主要地位的特征。)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社会排斥”,是指大民族完全或者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 “社会排斥”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受主流社会的排挤过程。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自我责任论:即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所造成的,甚至是由于他们不参与社会而形成的自我排斥。 “艾滋病是上帝在花园里除草的方式”社会结构生成论:即社会排斥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造成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是他们自身不够努力、自暴自弃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有意无意地将之排斥于正常社会生活之外而导致的。从地区分布看:艾滋病患者80%在农村 由于发达城市卫生保健业的发展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情况较落后城市和地区好从职业分布看:基本上集中在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个体从业者和性工作者 他们的生活水平低,文化知识结构差,卫生保健意识弱 从性别分布看:近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比例上升 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滞留在城市的农村年轻女性中,有一部分人不能找到适当的工作,或者工薪过低不能满足致富要求,于是她们转而成为城市的性工作者。 社会政策创造论:由于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缺乏力度和深度现有的政策法规既不为社会包括艾滋病患者所广泛了解,也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因此,无法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意识形态认可论:人们认为这些艾滋病患者遭到社会排斥是在为自己的放纵行为承担后果。 对死亡的恐惧也使人们认为远离、排斥艾滋病患者是一种正当的自我保护行为。社会流动反映论:艾滋病患者在病情公开后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同时,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使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难以支撑,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在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有向下流动而没有任何向上甚至水平流动的可能性,造成艾滋病患者不肯到医院就诊或就诊后隐瞒病情、远走他乡。 5、艾滋病的防治: (1)取得的进展 制定 “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匿名咨询和初筛检测;对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2)存在的问题 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护问题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救助问题 艾滋病宣传问题 政策落实问题 (3)对策 扩大对艾滋病患者社会救助的区域范围 继续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广度和力度落实全国各地艾滋病防治的领导责任制增加人权保障:立法保护艾滋病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医疗权、居住权、就业权、教育权、保密和隐私权、言论权、结婚权和旅行权等等。 第三章社会紧张紧张(stress)可以定义为个人对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强的精神——躯体反应,它可以给个人带来恐惧或焦虑。 一、社会紧张的社会学理论 1 、符号互动论 这一理论把个体看成是有创造性的会思考的生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机械地对社会过程的影响做出或多或少的反应。(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的基本内容(1)我们是通过想像自己在他人而前的形象如何来看待自己的;(2)我们想像他人对我们形象的判断;(3)我们想像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决定了我们必然会经历某种自我感受,如自豪或自卑。镜中我理论对于紧张的理解 一个人把他或她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客观存在的知觉,是与他人的反应相互关联的。很显然,一旦当一个人的自我主观想像与他人反应不相符合时,紧张就会产生。 (2)威廉·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情境定义”对紧张的解释第一,同样的危机并非都会对所有人起同样的作用;第二,对于危机的调适和控制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把现有状态和他过去所经历的类似状态进行比较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修正其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3)欧文·戈夫曼“人生如剧场” 理论 (1ife as theatre) (1)一个人的形象;(2)一个人和与其类似的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3)社会环境;(4)人们通过言语或行动所表达出来的他或她自己的信息。2、涂尔干: 功能论 一个概念: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指社会的各个有机部分合整为一体的过程和情态。它决不等于是各个结构组织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在各部分之间的特殊结合以及关联方式所产生的结果。二、紧张的生理学反应1、“反抗或逃避”的生理学变化模式2、一般适应性综合症状的理论 三、紧张的社会因素1、角色紧张 包括生活事件和慢性紧张其实质是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的冲突关于角色第一类的生活事件像离婚,结婚或失去职业;第二类的慢性紧张如角色负担过重 2、紧张适应能力 影响个人对付能力的因素 学校 家庭 社会激励体系 结论个人生理损害或变化的程度取决于(1)刺激情境,包括情境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他/她动机的强度;(2)个人应付刺激情境的能力,如遗传学因素的影响,个人技巧,天生的能力和过去的经验;(3)个人在应付问题上的社会准备;(4)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的影响。3、社会群体因素群体成员对个人提供的社会支持——主观归属感、被接受感和被需要感的满足可以帮助个人减少紧张作用于躯体和精神上的有害作用。 4、生活变迁1、极端情境 自然灾害、战争对社会、心理影响灾害激发急性的心理紧张:情感障碍,由于忍受悲痛、财产损失、经济损失和恶化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焦虑。 强烈的连贯性是关键因素连贯性是一种个人行为倾向,它让个人用信任的观点看待世界,相信事件都是可预见的,具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地解决的信念。连贯性的获得:迎接挑战、参与形成结果(通常是满意的)、对付不同程度的刺激 2、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研究基于一种假说,即几种紧张事件在一个人生活中的积累最终会产生一种紧张后效应。 大量的证据支持任何类型的环境变化,只要它需要个人去适应,就会产生特异的紧张反应。 生活变化的纬度:(1)变化的程度;(2)变化的不可预知性;(3)受到影响的个人生活层面(是个人的还是职业的)。变化既快又预料不到的状况紧张性最强 不可预知的生活事件导致了最大的紧张,随后引起了健康损害。是个人对变化的性质的认识决定了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效果。当生活事件被认为是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时候,抑郁主诉、疾病症状和就诊的增加就会不断发生。许多研究人员发现,不少人在经历了紧张生活事件之后特别倾向于寻求医生服务。5、紧张和社会经济地位 一个人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越高,他就能越好地应付紧张情境,应付紧张对躯体的作用。这一优势随着社会等级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减少。 三、社会紧张导致的健康问题1、过劳死(1)定义: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2)原因:工作时间过长对自身的期望值高、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加重 (3)临床表现与死因 临床表现 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 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冠心病、脑出血(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等。(4)过劳死在日本 (4)中国面临“过劳死”威胁远离过劳死 1.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2.善于劳逸结合。短期旅游,爬山远眺,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3.坚持运动。4.保持心情舒畅,做一个“乐天派”。 2、自杀和抑郁症 社会紧张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抑郁症。自杀也是社会紧张造成的,自杀与社会紧张的关系是以抑郁为纽带的。(1)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钝、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人格解体、注意力缺乏、性欲缺乏、失眠等。 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曾有自杀未遂史;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近期内严重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低;失业等巨大社会生活压力 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原因: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由适应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对个人前途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社会评定问题,即大学期间的各种社会奖惩及其带来的名誉地位问题;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上了名牌大学后对自我的期望值比较高,他会想自己是全中国最棒的学校的学生,不能失败,要比同龄人出众,这样压力就会更大。” 珍爱生命,远离自杀 自杀是痛苦的 自杀的每一种方式都让人感到痛苦不堪,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解脱的快感。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是可以避免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有的人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其中包括足够的社会支持、良好的自信心、稳定而幸福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关系等。各地高校均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2)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状就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抑郁症的危害导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1.抑郁心境。 2.快感缺失 。3.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 4.睡眠障碍。 5.食欲改变。 6.躯体不适。 7.自我评价低。 8.自杀观念和行为, 9.其它。老 抑郁的原因 抑郁症引发的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人们郁积的苦闷心情无法得到疏泄。(3)如何避免自杀和抑郁自我调适: 1、循序渐进。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2、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3、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 好地澄清它。 4、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 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 提出挑战。 5、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 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 病症中恢复。 6、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 分的心理准备。寻求帮助: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辽宁省朝阳市保泰本草应用研究所历经11年零6个月,运用中医理论完成了艾滋病的相关研究,并已有治愈病例.可能是由于世界上至今都没有任何权威机构研究出艾滋病的治愈办法,所以我们的研究只能得到极少数人的认可,甚至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有许多人假冒医研单位或自称为医研工作者,他们均称能治愈艾滋病,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这种情形确实存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医药在医界所占地位和这一古老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面对这一社会现象,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难辨,关键在于必须用科学的眼光去鉴别。治愈与不能治愈,运用科技检测方法一探便知。本研究所在临床研究期间,均是以国家指定医疗机构的检测结果作为疗效的判定依据。所有数据完全真实,而且有据可查. 相关理论与研究论文已在医学杂志《健康大视野》上公开发表,主题是《艾滋病医理玄机》和《论艾滋病毒的特殊传变机理》.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摘 要]本文从数字短片的起源――电影短片引出对数字短片的认识,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界定数字短片,并结合地下电影、独立纪录片等艺术形式进一步探讨数字短片;以当今流行的数字短片形式――DV、网络视频短片、数字动画为主探析数字短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数字短片 新媒体艺术 地下电影 独立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2-0031-02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科技的日新月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变化。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主流之外的媒体――网络、移动传媒、DV、楼宇电视等开始出现。新媒体时代和技术革新滋生出新的艺术形式,数字短片以其“短、快、精、随意的特性”迎合了后现代张扬的个性,成为一种时尚的自我表达方式。数字短片灵活的适应性,推动了手机动漫、移动电视、网页flash、视频音频等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也带来自身的蓬勃发展。数字短片的这股浪潮,带来的是一场革命,一场影视界的革命! 1 数字短片的起源 从电影短片到数字短片 从电影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电影的诞生初期,动态影像的语言就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现的,这就是数字短片的起源。“短片”是一种称呼,是电影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一种形式,它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产生,用来形容各种形式和风格的电影。早期的电影几乎都是短片,包括黑白片、手工彩色片、纪录片、实验片、卡通片、戏剧、音乐剧、恐怖片、音乐片、商业片、文化片、教育片和艺术片等等。[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短片也参与了开发和使用全数字化生产、储存和运输设施的建设。现在一些DV短剧、网络上被个人删改短视频和一些FLASH动画等数字短片成了人们经常提及的话题。数字短片以其流行的名词:视频短片、飞视、短视、微视频等吸引了无数现代人的眼球。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视频,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 关于新媒体艺术,目前国际艺术界主要使用的有两种称呼,即New Media Art或者Video Art;国内一般称其为“新媒体艺术”或者“新媒介艺术”。[2]美术评论家朱其曾经说过,所谓“新媒介艺术”实际上也只是相对于绘画、雕塑、现成品装置、行为表演这些传统媒介而言的,“新媒介艺术”使用了数字摄像、电影胶片、电视播放、计算机动画、电子游戏程序等众多手段,在媒介技术和影像文化上它似乎与电影、电视剧、记录片、电子游戏、MTV短片等有极大的相似性。[3]目前国内所谈论的“新媒介艺术”主要还是指有影像短片播放的“Video Art”。 鉴于此得出:数字短片是新媒体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包括了很多动态影像的表现形式,如DV直拍的短片,实物动画,三维动画,平面动画,flash动画等。[4]数字艺术短片是电影艺术发展,并结合当今数字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当今艺术思潮作用下的必然产物;是电影艺术泛化到民间后,在艺术领域内的一种延伸;是不含官方宣传企图和商业营利目的的影像作品,它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5]除了对私人生活记录以外,他们还对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突发事件等问题进行镜头关注,体现出影像主体的个性以及艺术家视点独特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精神。数字短片最重要特征是相对于大众媒体的独立性。 数字短片和地下电影 提到数字短片或数字电影,总是让人想到现代的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或者称之为先锋电影的电影门类。从某个角度看,数字短片与实验电影是一脉相传的。实验电影早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到四十年代已经萌芽,如照相师雷尔夫・斯戴纳的抽象主义风格的《Hz0》(1929)和《机械的原理》(1930)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实验电影有了新的发展。这是因为:质量高、价格便宜的16毫米胶片和轻便有声电影摄影机的问世给业余性质的个人制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条件,一些欧洲先锋派电影人士在知识界开始发生影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推动下,一系列欧洲先锋派影片,在美国上映,引起了注意和兴趣。 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美国新电影和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地下电影,是美国实验电影的延续和发展。六十年代中期地下电影运动蔓延到西欧之后,人们便很少使用“实验电影”一词,而代之以“地下电影”了。所谓的“地下电影”实际就是超出体制外的电影,个人的色彩极强,必然带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内,目前个人制作的数字短片在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完全的“地下电影”。 数字短片和独立纪录片 很大程度上,数字短片和独立纪录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lm)”一词就已出现在美国影坛,它是相对于好莱坞“主流电影”来说的。当时的一部分电影导演不肯向由资本和资本家意志主宰的商业制作妥协,为实现个人化的影像写作和表述的艺术理想,自行筹资拍摄“自己说了算的电影”。于是,独立创作纪录片成为他们实现艺术理想的最好选择。 从独立纪录片出现的个人化趋向来看,这样一种个人化的数字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肯定有一种自身的规范,一是在资金方面,不依托于体制,作者在筹措、运作拍摄资金方面有着相当的责任和权力,并能够有效控制作品的销售及发行渠道;二是在创作方面,没有商业上 和播出的压力,作者的创作理念不受外部人为因素的制约,就可以摆脱过去电影模式的束缚。[5]概括来说,独立纪录片的“独立”,不单是一种独立的行为和姿态,更是一种独立的立场和精神。 由于DV具有影像质量高、携带方便、操作简便、价格适中的种种优点使它成为时尚的新宠,人人都可以带着它走向大街,拍摄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感、所想,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DV “平民化”的优势使它成为个人观点表达的方式,成为一种“独立制作精神”的代名词。[6]当下的DV作品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的记录片的形式上。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用DV拍摄的数字短片开始成为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新趋向。 2 数字短片的发展现状 数字短片之DV的发展 随着IT技术和DV(Digital Video)技术的不断发展,PF时代(Personal Film)已经临近。国产数字大片的登场和凤凰卫视《DV新时代》栏目的开播,似乎表明中国的数字影视时代到来了。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影像爱好者有条件投身创作实践,对于这些年轻的创作者来说,DV的问世使他们有了自由表达思想的平台,因为它是个人的影像。[7]其中校园DV活动是带动中国非职业化DV影像运动兴起的原动力,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它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各阶层民间DV活动的开展。大学生永远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群人,他们要展示自己的思想,让人们来欣赏、来评说。可以不夸张的说,有大学的地方,就一定有人正在拍摄或是正准备拍摄自己的DV作品。 DV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也带来诸多工作上的便利,为普通人提供了影像话语权,它正以一种深刻的力量影响着普通百姓,就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发现生活中的美。而DV具有平民化的特性也决定了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是能够展现美和生命力的。 网络视频短片的发展 后现代社会的经典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网络短片的传播作了一次完美的示范,其原意不过是恶搞,但引发的思考确实发人深省。数字短片“短”的本性带给创造者强烈的亲和力,便捷的操作模式撕开了影视作品神秘的面纱。短片以其简洁、快速、低成本,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丰富多彩的时尚需求。自此网络视频短片堂而皇之地从幕后走向台前,这使数字短片创作成为后现代网络文化海洋中的弄潮儿。 数字三维动画的发展 在传统动画几经浮沉之际,一股新的动画革命在悄悄酝酿,数字技术带来动画的复兴。 从第一部计算机动画到早期的三维动画短片,到计算机动画技术步入实用阶段,再到数字技术在欧美和日本的动画工作室开始得到普及,数字图像技术成为电影和动画工业复兴的催化剂。动画产业的空前活跃,使动画成为新媒体的核心之一。 动画片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在日本,卡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仅次于旅游工业,它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在美国,卡通产业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额竟超过汽车和航空产品的出口额;在韩国,卡通产业位居第四。动画在当今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而且日益深入人们生活,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所具有的这些商业前景,越来越被人们看好。[8] 3 结语 数字短片制作方式的平民化和自我化、传播途径的丰富性使得数字短片更加的蓬勃发展,将带来影视史上的伟大革命。 [参考文献] [1] 刘凡.德国的电影短片介绍[DB/OL].省略/modules/article/. [2] 刘旭.新媒体艺术中的一支异――数字短片的特质初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2. [3]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新媒介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赵志刚.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探析[DB/OL].https://www.省略/news/lecture/. [5] 郑伟.中国大陆一九九O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DB/OL].https://www.省略/b105993/. [6] 张阳.DV影像表达的思考[J].试听杂志,2006(1). [7] 张健康.DV现象:传播的自由及批判[J].中国传媒报告,2003(3):100-102. [8] 单仁慰.多媒体时代下的数字短片――从制作、播放平台和市场化看数字短片[J].电影评价,2008(14):75-76.
我觉得是很真的,但是我指的转折并不是艾滋病发病人数的下降,因为这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局限作用,我指的是艾滋病的治愈,最近有多项艾滋病治愈项目启动,在不远的将来或许我们可以治愈艾滋病。
去年HIV的数据公布显示HIV的感染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可能是疫情的因素导致的,但是整体来说HIV的发病率还是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的。
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治愈HIV,目前全球有报道的HIV治愈病人只有4个,现阶段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治愈HIV,但是不代表未来没有。
抗病毒领域的大牛公司吉利德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很多人都说吉利德是一个良心公司,因为在丙肝治疗上吉利德研发的治愈丙肝。
而很多其他公司研发药物往往是要求长期用药,这样可以持续的赚取利润,但是吉利德肯定不是这么想的,而现在吉利德就在治愈HIV这方面发起了总攻。
2020年开始吉利德已经从多个方向开始研究HIV治愈药物,包括mRNA疫苗治愈HIV方向,吉利德在多个方向一起发力,要攻克HIV这种狡猾的病毒。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实现对HIV的治愈。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新发感染数是有下降的,但不能说明2021年是转折年。数据下降可能与新冠疫情有关,1、就医量减少,因而术前检查而被发现的新发感染者减少。 2、自愿献血者减少,通过血源监测发现的新发感染者减少。3、来疾控中心自愿检测的患者减少。4、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初的封城,居家办公,减少了性接触,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据下降可能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疫情的好转,检测量提高,新发感染的数据很可能再度升高哦!洁身自好,用好安全套,防艾不防爱!
大家好,我是明宇大夫,一个三甲医院的内科医生。
在我国,抗击艾滋病如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样;
在 社会 各方的合力之下,有效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态势。
最新数据报告,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万,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但是它的传播影响因素更加复杂,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要想控制艾滋病疫情,首先要找到感染者。
找到全部的感染者,这个过程有想过吗?
我认为在目前的 社会 大背景下还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明宇大夫认为现在不足以说明2021年是艾滋病的转折点!
2004年,“四免一关怀”政策施行;
包括免 费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母婴阻断、艾滋病遗孤免费就学、对艾滋病患者家庭实施关怀救助 。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被动局面,也是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根基。
1.高危性行为传播:
艾滋病患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在性接触过程当中不使用安全套会大大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无保护的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既存在于异性之间,也存在于同性之间,是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2.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的母亲可能在怀孕、生产、哺乳的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孩子。
母亲的血液、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
3.血液传播:
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传染性极强的艾滋病病毒,如果带有伤口的正常人和艾滋病病人有了血液上的接触,艾滋病病毒就能从正常人身体的破损处侵入。
艾滋病可检测,但目前还没有根治艾滋病的方法。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我们还应该是预防为主。
end!
敬请大家转阅,让更多的人受益!
看到艾滋病,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的一篇文章“我奶奶,91岁,染上了艾滋病”,性需求无处安放的何止是年轻人,在这篇文章中写到了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多说,说正题)
艾滋病是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后怕的疾病。说起艾滋病,很多人第一个应该想到的就是“性,”,这也难怪,性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因为是机体受病毒感染,所以具有传染性,而且危害极大,感染HIV为主要传染源。
2020是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新冠病毒成了全球最为主要的事件。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 健康 。除了新冠病毒疫情之外,我想最具有新突破的应该就是艾滋病的第2例治愈者了!
2020、3月10日,《柳叶刀-艾滋病毒》正式发表第2例艾滋病治愈病例报告,全球第一例艾滋病治愈者为“伦敦病人”,在发表第2例治愈病例报告的同月,这名“伦敦病人”同时患有艾滋病和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出于治疗血液癌症。他接受了基因突变供体的造血干细胞移植,30个月后,在肠道组织和淋巴组织样本中,都没有检测到活动性病毒感染。当然了,遗憾的是9、29日这位世界上首位治愈了HIV感染的患者因为白血病复发去世。
有了第1例、第2例艾滋病治愈者,那就会有第3例,或是更多,所以不管怎么说,时代在前进,医学研究在不断,在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2020年都有了新的突破,那么2021艾滋病也算是一个转折吧!
从2020年的新冠病毒、还是HIV病毒,都告诫大家,日常一定要注意饮食、环境卫生,避免与其传染病患者接触,佩戴口罩,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无论因为什么原因,都要保护好自身及他人。
参考文献:《学术经纬》医学新视点
这已经不是“转折年”的问题啦。而是逐年递增似洪水猛兽且年龄更趋于年轻化。现在的大学校园已是重灾区。别再拿“转折”逗自己玩啦。守住裤腰以下的底线是唯一的防范措施。
2020年是艾滋病转折年,这一点呢也许是有可能的,因为呢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变化,现代 科技 高度发展,2021年艾滋病毒的疫苗有可能会研究出来,到时候呢,艾滋病就不是一个难题了。艾滋病会像得了一场感冒一样很轻易就治愈了,所以说呢,2021年是艾滋病的转折之年。
作为中国公民,真正了解相关艾滋病的人其实不在多数,人们通常都说只有老外才有的疾病,可中国近年来进一步开放,境外输入人员,人员吸毒,性开放,卖淫嫖娼等使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艾滋病!但何时才能治愈艾滋病,全 社会 ,全人类都在关心的问题!但愿有一天,全世界科学家能研究出治疗和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将造福人类,艾滋病患者的福音!
人人洁身自爱,知艾防艾,2021年便是减少转折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个人认为不是转折年!虽然前段时间有艾滋病疫苗高免疫的新闻!但是从今年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新发病感染者的数量确实有所下降的,但不足于说明2021年是转折年,因为只是个人防范意识提高或者与2020年的新冠疫情有关系吧。第一方面是由于就医量减少所以检查发现率不高!第二,疫情未发现前,有大量献血者、发生后人数有很鲜明的对比,导致通过血源监测发现的新发感染者减少。第三、由于疫情原因,像往年一样来疾控中心自愿检测的患者减少。第四……等等由上面分析可知,艾滋病患者数量的下降只是暂时的,随着新冠疫情的好转,检测到的新发感染的人数会再次上升!温馨提醒,洁身自好,发现性行为的时候一定做好安全措施 男生用好安全套,女生用好避孕帽,防艾不防爱!
是的。医用级的龟壳避孕套开始普及,使用和购买的人越来越多。平时用套套的人完全切断了被艾滋病传染的可能。所以2021年被查出感染的增长率开始下跌。视为转折性元年。
医学社会学是研究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的学科。它采用社会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健康和医学实践。一、健康:医学社会学视角1、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受伤害,而且还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2、健康和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演变① 疾病是由罪恶魂灵引起 ② 人的健康受总体环境因素的影响③人体被看成是遵循物理和化学原理的“机器”似的统一体④ “物种医学”和社会空间医学”的出现 ⑤健康:回到整体的人A “治疗至上”论的动摇 以使用药品为主来实施医学干预成为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被称为“治疗至上(upon to treat)”。B 生活条件的改善C 现代健康观念的回归慢性病:长期的难以治愈的疾病D 贫穷和健康:仍在关注的问题二、传染病重新出现: 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再度凸显1、“老”传染病卷土重来特点:致病细菌显示出明显的抗药能力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新传染病杀伤力惊人新老传染病肆虐的原因致病菌逐步适应环境,提高本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由于人们轻视了传染病,给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滥用药物、性行为不检点、环境污染、城市拥挤、不注意卫生 环球旅行中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使传染病“传遍整个世界”。3、性传播疾病(STDs)导致性传播疾病高发的原因 (1)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减少了对意 外怀孕的担心;(2)世界各地城市青年的性解放和 性自由意识;(3)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型的雇佣 形式(4)建立多个性伙伴关系的可能性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医学社会学的发展1、早期的医学社会学 2、医学社会学的发展趋势首先,出现了医学社会学研究朝着与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有关的研究领域的转化。其次,医学社会学和普通的社会学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第二章 艾滋病和社会一、艾滋病概况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特殊的致死性疾病,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丧失抵抗像癌症、肺炎和各种病毒感染的能力,让人体暴露于对任何疾病都毫无抵抗力的状态中。 2、惊现 3、发现 结论:艾滋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接触有恒定相关关系 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病毒进入血液而发生的性交和静脉药物使用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4、危害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影响社会安定对后代的不良影响 使家庭陷入危机 5、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社会因素 (1)宏观因素 经济发展:性别文化: (2)微观因素吸毒与淫乱:同性恋: 同性恋者极少只限于和一个人发生性行为 同性恋者具有特殊的性行为方式 血液制品污染:6、 各国的艾滋病状况二、艾滋病是医学社会问题1、艾滋病是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艾滋病具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首先,它的产生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结果。( 其次,艾滋病的后果也带有明显的社会问题的特征 最后,艾滋病的防治是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 2、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三、中国的艾滋病现状 1、流行状况2、传播途径3、艾滋病仍在蔓延的原因毒品问题性产业的存在同性恋问题4、艾滋病患者的艰难生存1)事实“主要地位”,这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最重要地位的一般状态,主要是来自于其职业。而艾滋病会呈现出主要地位的特征。)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分析“社会排斥”,是指大民族完全或者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这种偏见和歧视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 “社会排斥”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受主流社会的排挤过程。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自我责任论:即艾滋病患者遭受社会排斥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是由于他们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所造成的,甚至是由于他们不参与社会而形成的自我排斥。 “艾滋病是上帝在花园里除草的方式”社会结构生成论:即社会排斥是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平等造成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并非是他们自身不够努力、自暴自弃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有意无意地将之排斥于正常社会生活之外而导致的。从地区分布看:艾滋病患者80%在农村 由于发达城市卫生保健业的发展情况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情况较落后城市和地区好从职业分布看:基本上集中在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个体从业者和性工作者 他们的生活水平低,文化知识结构差,卫生保健意识弱 从性别分布看:近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比例上升 随着大批农业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滞留在城市的农村年轻女性中,有一部分人不能找到适当的工作,或者工薪过低不能满足致富要求,于是她们转而成为城市的性工作者。 社会政策创造论:由于有关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缺乏力度和深度现有的政策法规既不为社会包括艾滋病患者所广泛了解,也缺乏约束力和强制力,因此,无法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意识形态认可论:人们认为这些艾滋病患者遭到社会排斥是在为自己的放纵行为承担后果。 对死亡的恐惧也使人们认为远离、排斥艾滋病患者是一种正当的自我保护行为。社会流动反映论:艾滋病患者在病情公开后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社会排斥,同时,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使大多数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难以支撑,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在本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有向下流动而没有任何向上甚至水平流动的可能性,造成艾滋病患者不肯到医院就诊或就诊后隐瞒病情、远走他乡。 5、艾滋病的防治: (1)取得的进展 制定 “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匿名咨询和初筛检测;对艾滋病患者的遗孤实行免费上学;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2)存在的问题 艾滋病患者的权利保护问题对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救助问题 艾滋病宣传问题 政策落实问题 (3)对策 扩大对艾滋病患者社会救助的区域范围 继续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广度和力度落实全国各地艾滋病防治的领导责任制增加人权保障:立法保护艾滋病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医疗权、居住权、就业权、教育权、保密和隐私权、言论权、结婚权和旅行权等等。 第三章社会紧张紧张(stress)可以定义为个人对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强的精神——躯体反应,它可以给个人带来恐惧或焦虑。 一、社会紧张的社会学理论 1 、符号互动论 这一理论把个体看成是有创造性的会思考的生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机械地对社会过程的影响做出或多或少的反应。(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的基本内容(1)我们是通过想像自己在他人而前的形象如何来看待自己的;(2)我们想像他人对我们形象的判断;(3)我们想像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决定了我们必然会经历某种自我感受,如自豪或自卑。镜中我理论对于紧张的理解 一个人把他或她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客观存在的知觉,是与他人的反应相互关联的。很显然,一旦当一个人的自我主观想像与他人反应不相符合时,紧张就会产生。 (2)威廉·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情境定义”对紧张的解释第一,同样的危机并非都会对所有人起同样的作用;第二,对于危机的调适和控制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把现有状态和他过去所经历的类似状态进行比较后,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修正其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3)欧文·戈夫曼“人生如剧场” 理论 (1ife as theatre) (1)一个人的形象;(2)一个人和与其类似的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3)社会环境;(4)人们通过言语或行动所表达出来的他或她自己的信息。2、涂尔干: 功能论 一个概念:社会整合 社会整合指社会的各个有机部分合整为一体的过程和情态。它决不等于是各个结构组织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而是在各部分之间的特殊结合以及关联方式所产生的结果。二、紧张的生理学反应1、“反抗或逃避”的生理学变化模式2、一般适应性综合症状的理论 三、紧张的社会因素1、角色紧张 包括生活事件和慢性紧张其实质是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的冲突关于角色第一类的生活事件像离婚,结婚或失去职业;第二类的慢性紧张如角色负担过重 2、紧张适应能力 影响个人对付能力的因素 学校 家庭 社会激励体系 结论个人生理损害或变化的程度取决于(1)刺激情境,包括情境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他/她动机的强度;(2)个人应付刺激情境的能力,如遗传学因素的影响,个人技巧,天生的能力和过去的经验;(3)个人在应付问题上的社会准备;(4)社会认可的行为模式的影响。3、社会群体因素群体成员对个人提供的社会支持——主观归属感、被接受感和被需要感的满足可以帮助个人减少紧张作用于躯体和精神上的有害作用。 4、生活变迁1、极端情境 自然灾害、战争对社会、心理影响灾害激发急性的心理紧张:情感障碍,由于忍受悲痛、财产损失、经济损失和恶化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焦虑。 强烈的连贯性是关键因素连贯性是一种个人行为倾向,它让个人用信任的观点看待世界,相信事件都是可预见的,具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合理地解决的信念。连贯性的获得:迎接挑战、参与形成结果(通常是满意的)、对付不同程度的刺激 2、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研究基于一种假说,即几种紧张事件在一个人生活中的积累最终会产生一种紧张后效应。 大量的证据支持任何类型的环境变化,只要它需要个人去适应,就会产生特异的紧张反应。 生活变化的纬度:(1)变化的程度;(2)变化的不可预知性;(3)受到影响的个人生活层面(是个人的还是职业的)。变化既快又预料不到的状况紧张性最强 不可预知的生活事件导致了最大的紧张,随后引起了健康损害。是个人对变化的性质的认识决定了生活事件对健康的效果。当生活事件被认为是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时候,抑郁主诉、疾病症状和就诊的增加就会不断发生。许多研究人员发现,不少人在经历了紧张生活事件之后特别倾向于寻求医生服务。5、紧张和社会经济地位 一个人在社会等级中的地位越高,他就能越好地应付紧张情境,应付紧张对躯体的作用。这一优势随着社会等级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减少。 三、社会紧张导致的健康问题1、过劳死(1)定义: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2)原因:工作时间过长对自身的期望值高、精神压力大劳动强度加重 (3)临床表现与死因 临床表现 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痛背酸、食欲不振、视觉紊乱 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冠心病、脑出血(高血压)、心瓣膜病、心肌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等。(4)过劳死在日本 (4)中国面临“过劳死”威胁远离过劳死 1.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2.善于劳逸结合。短期旅游,爬山远眺,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3.坚持运动。4.保持心情舒畅,做一个“乐天派”。 2、自杀和抑郁症 社会紧张会导致人的情绪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抑郁症。自杀也是社会紧张造成的,自杀与社会紧张的关系是以抑郁为纽带的。(1)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而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钝、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人格解体、注意力缺乏、性欲缺乏、失眠等。 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曾有自杀未遂史;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近期内严重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低;失业等巨大社会生活压力 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原因: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由适应能力差导致的心理问题;由于对个人前途不确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社会评定问题,即大学期间的各种社会奖惩及其带来的名誉地位问题;由于家庭贫困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上了名牌大学后对自我的期望值比较高,他会想自己是全中国最棒的学校的学生,不能失败,要比同龄人出众,这样压力就会更大。” 珍爱生命,远离自杀 自杀是痛苦的 自杀的每一种方式都让人感到痛苦不堪,并没有想象中那种解脱的快感。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是可以避免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有的人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其中包括足够的社会支持、良好的自信心、稳定而幸福的婚姻、和睦的家庭关系等。各地高校均设立心理辅导机构; (2)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快感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它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若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状就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抑郁症的危害导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是抑郁症。 抑郁症的表现1.抑郁心境。 2.快感缺失 。3.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 4.睡眠障碍。 5.食欲改变。 6.躯体不适。 7.自我评价低。 8.自杀观念和行为, 9.其它。老 抑郁的原因 抑郁症引发的原因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人们郁积的苦闷心情无法得到疏泄。(3)如何避免自杀和抑郁自我调适: 1、循序渐进。将大事分割成小块,一次只做一件。 2、多参加有益的活动。 3、抑郁时,关注自己的思维和观念,记下你的观念,以便更 好地澄清它。 4、注意找出你抑郁的主题(例如,寻求赞同、羞耻、不幸福 的人际关系、不现实的理想、完美主义),找到后向它们 提出挑战。 5、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方式挑战自己的观念,你越是同情 自己,放弃认为自己很糟糕,没价值等观念,你越可能从 病症中恢复。 6、挑战消极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对挫折与失败做好充 分的心理准备。寻求帮助:在需要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默默承受。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症状三、传播途径四、预防措施五、关爱艾滋病人...
提供资料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艾滋病从发现至今还不到20年,但它在全球所引起的广泛流行,已使3000多万人受到感染,1000多万人失去了生命。目前,世界上每天有万余人新感染上艾滋病病毒。不但医学界在竭尽全力研究预防治疗艾滋,各国政府,社会各阶层也都纷纷投入了对抗艾滋病的运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治疗此病的方法。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大家都应该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进而预防艾滋病。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人体内一些像癌细胞之类的不正常细胞,也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发展成各类癌瘤。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员及经费投入惊人。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成千上万人命丧于此。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这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病死率几乎达100% HI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亚属。现已证实HIV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HIV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此病毒主要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极其重要的免疫细胞,它的破坏,逐渐导致免疫功能衰竭。这样,即使一个对正常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如小伤口或普通感冒,也可以致艾滋病人于死地。 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临床表现 所谓机会感染,即条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减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造成一种感染的条件,乘机侵袭人体致病,故称作机会性感染。尸检结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于机会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病原多达几十种,而且常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虫、病毒、真菌及细菌等的感染。 1.原虫类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囊虫是一种专在人的肺内造穴打洞的小原虫。人的肉眼看不见,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养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通过空气与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后,免疫功能受到破坏,这时卡氏肺囊虫便乘虚而入,在病人体内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满渗出液和各种形态的肺囊虫,造成肺部的严重破坏。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过去仅发现于战争、饥饿时期的婴幼儿,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白血病患儿。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属于最严重的机会感染,约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发生一次卡氏肺囊虫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时,首先有进行性营养不良、发热、全身不适、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4~6周。发热(89%)和呼吸急促(66%)为肺部最常见的体征。某些人肺部还可听到罗音。卡氏肺囊虫肺炎常复发,病情严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虫肺炎病人胸片显示两肺广泛性浸润。但少部分患者(约占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极少异常。据对180例卡氏肺囊虫肺炎X线胸片检查所见,表现为两侧间质性肺炎的77例,间质及肺泡炎症45例,肺门周围的间质炎症26例,单侧肺泡及间质炎症24例,未见异常者8例。 肺功能测定示肺总量及肺活量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加剧。 气管镜或肺穿刺所取之标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虫,有时还可以查到其它病原体,此时为混合性机会感染。本病病程急剧;亦可缓慢,终因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达90%~100%。 (2)弓形体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体感染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弓形体病,其发生率为26%。临床表现为偏瘫,局灶性神经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发热等。CT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局灶性病变。依据组织病理切片或脑脊液检查可见弓形体。极少数弓形体累及肺部(1%)。该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动物鼠弓浆虫所致的一种动物传染病。人的感染途径,先天性感染是由母亲经胎盘传给胎儿.后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组织囊虫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隐孢子虫病:孢子虫是寄生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小原虫,人感染后,附于小肠和大肠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病人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大量水样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诊断靠肠镜活检或粪便中查到原虫的卵囊。 2.病毒类 (1)巨细胞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巨细胞病毒广泛存在,多数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无症状,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粪便、眼泪、乳汁和精液中迁延排出病毒。并可经输血、母亲胎盘、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传播。艾滋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常表现为肝炎、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皮疹等。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检或尸解标本中找到包涵体或分离出病毒。根据Guarda等对13例艾滋病人尸解的研究,最常见的诊断是巨细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济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播散性,并且经常影响两个或多个器官。 (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和性接触,也可经飞沫传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报皮肤侵入人体。孕妇在分娩时亦可传给婴儿。感染病毒后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肤粘膜损害、累及口周、外阴、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气管及肠道粘膜等,以唇缘、口角的单纯疱疹最常见,其损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溃疡特点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病损部位可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 (3)EB病毒:该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抗体,EB病毒可致原发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全身斑疹,T细胞减少等。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分段写,第一段,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