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医学期刊最新发现

医学期刊最新发现

发布时间:

医学期刊最新发现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医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学杂志最新发现

医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英国医学杂志》● 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潘安教授课题组分析了成年期体重变化与全因和特定因素死亡率的关系。2019年10月16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1988-1994和1999-2014年间的数据,共有36051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均超过40岁,测量基线体重与身高,并回忆25岁和10年前的体重。平均随访年后,共有10500人死亡。与保持正常体重的参与者比,从青年至中年开始变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脏病死亡率分别高出22%和49%,风险比为和,而从青年至中年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从中年至老年时期由胖变不胖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脏病因素死亡的风险增加,风险比分别为和,而从中年至老年变胖的参与者与死亡风险不相关。在整个成年期均肥胖的参与者始终与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从青年至中年的风险比为,从青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从中年至老年的风险比为。最大超重与成年期死亡率之间弱相关或零相关。不同体重变化的模式与癌症死亡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之,成年期一直肥胖、青年至中年体重增加、中年至晚年体重减轻均与死亡率增加有关。若整个成年期保持正常体重,特别是青年期就防止体重增加,对于预防老年早死很重要。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极早产婴儿产后再转院预后较差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Chris Gale及其课题组研究了极早产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出生后,早期转院与死亡率和严重脑损伤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研究组分析了英国国家新生儿研究数据库中2008年至2015年间的人口数据,共有17577名小于28周的极早产婴儿出生,按出生医院和出生后48小时内转院分组:向上转院组2158例,由非三级转至三级医院;非三级护理组2668例,在非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对照组10866例,在三级医院出生且未转院;水平转院组305例,在三级医院之间互转。对这些婴儿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消除一般资料的差异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向上转院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几率显著增加,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降低。非三级护理组婴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严重脑损伤或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与向上转院组相比,非三级护理组的婴儿出院前的死亡率相差不大,但严重脑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无严重脑损伤的存活率显著增加。水平转院组和对照组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总之,极早产婴儿在非三级医院分娩和48小时内转院与在三级医院分娩相比预后较差。研究组建议提供围产期服务,尽量使极早产婴儿在三级医院分娩,而不是产后再转院。相关论文信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他汀类药物治疗的20年随访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John . Kastelein课题组,近日公布了他们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20年随访的结果。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特点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严重升高和过早发生心血管疾病。儿童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短期疗效良好,但关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变化的长期随访却很少。研究组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共有214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他们的95名健康兄弟姐妹接受了随访。这些患者均参加过之前关于普伐他汀治疗2年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安慰剂对照试验。所有参与者均填写调查问卷,提供血样,并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访结果表明,患者的平均LDL水平从 mg/dL降至 mg/dL,下降了32%;37名患者达到了治疗目标,即LDL水平低于100 mg/dL。在整个随访期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平均进展为 mm,而健康兄弟姐妹为 mm。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39岁时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原因所致死亡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和0%,均显著低于其同样患病的父母。总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从儿童期开始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进展,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论文信息:《细胞—代谢》● 酮症可改善多囊肾病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Thomas Weimbs课题组取得一项新进展,他们发现了酮症能够改善多囊肾病中肾囊肿的生长。2019年10月17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最近的研究显示,食物摄入量的轻微减少会减慢小鼠模型中PKD的进展,但尚不清楚其影响是仅由于卡路里减少还是饮食的其他方面所致。研究人员发现该益处是由于酮症的诱导。在PKD大鼠模型中,限时进食且无热量减少,可强烈抑制受影响肾脏中的mTOR信号传导、增殖和纤维化。生酮饮食具有相似的作用,并导致肾囊性负担的消退。大鼠、小鼠和猫的PKD模型的急性禁食可导致囊肿体积迅速减少,而大鼠口服β-羟基丁酸酮则可强烈抑制PKD进程。这些结果表明,PKD中的囊细胞在代谢上缺乏弹性,可以通过饮食干预或补充BHB加以利用,这提示了治疗PKD的新途径。相关论文信息:《癌细胞》● ATRX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亚型对EZH2抑制剂敏感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Emily Bernstein研究团队发现,ATRX基因框内融合突变的神经母细胞瘤对EZH2的抑制敏感,这是通过调节神经元特征基因来实现的。相关论文于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ATRX阅读框内融合蛋白从富含H3K9me3的染色质重新分布到活跃基因的启动子,并将REST基因鉴定为ATRX IFF目标,其激活促进了神经元分化基因的沉默。 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由于神经生成基因的抑制,ATRX IFF细胞显示出对EZH2抑制剂的敏感性。因此,研究人员证明了ATRX结构的改变不是功能丧失,并提出了EZH2抑制剂作为ATRX IFF神经母细胞瘤的潜在疗法。据介绍,ATRX基因改变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神经母细胞瘤中频繁发生。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ATRX的N末端大片段缺失,可产生无关键染色质相互作用域的IFF蛋白,同时保留SWI/SNF样解旋酶区域。相关论文信息:《细胞—干细胞》● 研究揭示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Nir Yosef和旧金山分校的Nadav Ahituv等研究人员合作鉴定并表征了驱动神经诱导的调控元件。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17日的《细胞—干细胞》。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的神经诱导作为范例,研究人员通过使用RNA测序、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以及转座酶可及性染色质测序测试了在早期神经分化过程中的七个时间点。研究人员发现,DNA可及性的变化先于H3K27ac,随后是基因表达的变化。通过使用大规模平行报道基因分析在所有七个时间点测试2464个候选调控序列的活性,研究人员显示这些序列中的许多序列具有与各自细胞内源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变化相关的时间活跃模式。研究人员结合所有基因组和MPRA数据的优先排序方法进一步确定了驱动神经命运的关键转录因子。这些结果提供了基因和调控元件的综合资源,即这些基因和调控元件可以在分化过程中协调神经诱导并阐明时序框架。据了解,表观基因调控和谱系特异性基因表达共同作用以驱动细胞分化,但这些过程之间的时序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细胞》:Volume 179 Issue 3● 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取得新进展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吴军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团队合作,从小鼠胚胎或成年细胞诱导产生了囊胚样结构。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0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从单一的干细胞类型出发,到潜能扩展多能干细胞,研究人员建立了3D分化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谱系分离和自组织的方式生成囊胚样结构。EPS- blastoids在形态和细胞类型划分方面都类似于囊胚,并且在体外模拟了胚胎着床前和着床后早期发育过程中关键的形态发生事件。转移后,一些EPS囊胚进行了着床,引起子宫内膜蜕膜化,并在子宫内产生了尽管杂乱但有生命的组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EPS囊胚包含所有三个囊胚细胞类型,且它们的转录水平与正常的囊胚很类似。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可以通过细胞重编程从成年细胞中产生EPS囊胚。 EPS囊胚为研究早期胚胎发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并为通过使用培养的细胞创造可行的合成胚胎铺平了道路。据了解,从胚胎到8细胞阶段的单个小鼠卵裂球可以产生整个囊胚。实验室培养的细胞是否保留相似的细胞全能性仍然未知。相关论文信息:《科学》● 研究发现发育中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美国西雅图儿童研究所Kathleen J. Millen团队研究发现发育中的人类小脑初级祖区的时空扩展。这一研究成果2019年10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他们提出了从受孕后30天到出生后9个月的人类小脑的组织学和分子分析。人与小鼠之间的发育方式差异包括脑室和菱形唇初级祖细胞区域的时空扩展,以包括含有基底祖细胞的脑室下区域。通过小脑发育,人的菱形唇比在小鼠中持续存在更长的时间,并经历形态变化以在后小叶中形成祖细胞集合,这在其他生物体中甚至在非人类灵长类猕猴中都没有看到。人菱形唇的发育受阻与小脑后小脑蚓体发育不全和丹迪-沃克畸形有关。 这些特定物种的神经祖细胞的存在完善了我们对人类小脑发育障碍的认识。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发现适应性古人类基因美国华盛顿大学Evan E. Eichler课题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拷贝数变异的适应性古老基因渗入和先前未知的人类基因。该研究于2019年10月18日发表于《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分层的CNV与美拉尼西亚人的正选择特征显著相关,并为分别来自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和染色体上的大量CNV的适应性渗入提供了证据。使用长读序列数据,研究人员重建了这些多态性的结构和复杂的进化历史,并表明这两种基因均编码大多数人群中不存在的正选择基因。这项研究结果表明,起源于古人类并渗入现代人类的大量CNV在当地人口适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代表了尚未充分研究的大规模遗传变异的来源。据介绍,CNV比单核苷酸变异承受更大的选择压力,但尚未系统研究其在古老基因渗入和适应中的作用。相关论文信息:《科学》:Volume 366 Issue 6463● 科学家揭示海洋和陆生群体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德国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中心Shane A. Blowes、美国丹尼森大学Sarah R. Supp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Maria Dornel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取得一项新成果。他们的研究揭示了海洋和陆生群体中生物多样性的变化。2019年10月18日出版的《科学》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人员使用239个研究中的50000多个生物多样性时间序列,研究了物种丰富度和组成变化的空间变化,并发现了生物多样性变化的明显地理变化。快速的成分变化是普遍的,并且海洋生物群落超过总体趋势,而陆地生物群落落后于总体趋势。尽管在一些海洋研究中发现群体的丰富度每年平均增加和减少的趋势高达20%,但其平均富集度并没有改变。在局部范围上,广泛的成分重组通常与丰富度变化脱钩,而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最强烈且变化最大。研究人员表示,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多样性。全球范围内下降的预测与地方范围内高度变化的趋势形成对比,表明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是具有空间结构的。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cn投稿事宜:.cn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医学期刊最新发表

医学sci论文的期刊有《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内蒙古社会科学》、《中国医疗设备》等。

1、《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原名《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2年正式创刊,由北京大学和中国毒理学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承办。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是报道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防治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双月刊,ISSN 1007-9718,CN 11-3920/R。

2、《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创刊以来,共出刊150期,刊发1400余位作者的2500多篇论文。该刊始终坚持办刊宗旨,坚持实是求事,开拓创新的优良学风,注重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的选用。

主要栏目设有政治、经济、哲学、民族、历史、法律、文学、语言、翻译、美术、教育、三少民族、草原文化等多个栏目,其中,民俗学、蒙古学栏目独具特色。

3、《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医疗设备》(原刊名《医疗设备信息》)杂志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由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全文收录;同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中国医疗设备》杂志栏目设置宗旨是强调学术性,注重国际化视野,加大互动性和信息量,适当结合原创性评论。

主要反映医学工程技术和医疗设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报道医疗设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创新和发展,聚焦医疗设备信息前沿态势和研究热点,增进国内外医疗设备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

医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最新医学期刊发布消息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世界最新医学杂志万方检索不了是因为开展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2021年10月9日,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成功打响了21年下半年期刊整改的第一枪。可以肃清期刊界众多的假刊、套刊等行为,是一重大举措。此次期刊专项检查可谓是大动作,通知中主要针对属地内以刊发学术论文为主要内容,全年发表论文数量在2000篇以上的期刊做到应检尽检,这次应检尽检中有70%的期刊是不合标准的。

医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医学期刊发文规范最新

医学类综述好发的期刊如下:

好投的医学核心期刊:包括《中国学杂志》、《护理管理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医师》、《四川中医》、《海南医学》等。

医学核心期刊是指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准后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经各高校、医学研究所、医学行政机关等机构根据期刊刊录文稿被摘引率等系统的对期刊按医学学科进行评定。

医学方面权威的期刊

有中华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根据2018年4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医学杂志》载文量为18099,被引量为137385,下载量为1326756。2015年期刊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名第434名,在医药卫生总论(122种)中排名第11名;2015年期刊影响因子为。

合作交流

针对国内外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细菌耐药,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0和2002年分别组织召开了“细菌耐药与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报道了中国全国范围内的细菌耐药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中城市细菌耐药的发展态势严峻。

医学论文写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重要性,解释研究问题并提出假设。2.文献综述: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已有的文献,指出研究的创新点。3.方法:描述研究的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4.结果:详细呈现实验结果或数据分析结果,使用图表、表格和统计分析来支持结论。5.讨论与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与先前的研究进行比较,提出对研究问题的答案或新的见解。6.引用和参考文献:确保对已有研究的引用准确无误,按照规定格式列出参考文献。医学论文的要求包括:1.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和结果应该准确可靠,研究方法应该经过科学验证。2.逻辑性和连贯性:论文结构清晰,内容逻辑连贯,各部分之间应有明确的衔接。3.文字和语言: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避免术语混淆和语法错误。4.规范性和规范:按照期刊或学术机构的规范要求撰写论文,包括格式、引用和参考文献等。5.创新性和价值:研究应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学术领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能为实际医学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 索引序列
  • 医学期刊最新发现
  • 医学杂志最新发现
  • 医学期刊最新发表
  • 最新医学期刊发布消息
  • 医学期刊发文规范最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