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范文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 方法 ,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中医养生的特征

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顺应自然的信念

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

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阴阳调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 《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中国,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平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参考文献

[1]《吕氏春秋・尽数》。

[2]《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5]《吕氏春秋・贵生》。

[6]《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试谈中医养生之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人的双足并拢恰象端坐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方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足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足部按摩已成为时尚的、流行的养生方式和社交方式。适宜的足部按摩能够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排除,起到安神助眠、解除疲劳、自我减痛、自我救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对称性如果人体的器官成双,则反射区在双足就成对存在,如肾、输尿管、肺、眼、耳等。

整体性人体的两只脚并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息胚。除了成双的器官外人体还有一些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脚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脚上如肝、胆、盲肠、回盲瓣等。

特殊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如鼻、气管、喉、胃、胰、十二指肠、膀胱等,位于人体中间部位,这些特殊位置的器官在反射区的定位上也呈对称性。在对足部反射区的认知和理解上应有立体感,如两脚并在一起,其形状就是一个端坐的人,并在一起的部位称脚内侧,是人体的正中线脊柱的反射区,也是上述器官反射区的分布区域,两脚外侧是肩、肘、膝等的反射区。

2足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中医经络原理早在《黄帝内经·观趾篇》中就有对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在脚上都有经络相连,在连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双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且分布着六十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化瘀止血,扶正驱邪,刺激会通过穴位接收,沿经络传导,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息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叫全息胚。在足部这个全息胚中,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变化时,足部反射区首先会出现反应。相比之下足部按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足部这个全息胚具有发育程度高,最接近整体,足部又是末端的全息胚,神经血管丰富,感觉灵敏,信息传导路径密集,足部的体积和面积比手、耳、鼻等器官都大,便于按摩。

神经反射原理神经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时,与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气泡状、砂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样等改变。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痛会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再经中枢神经调节并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反应,激发人体潜能,调节体内失衡状态。

实践证明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能形成新的兴奋灶。新的兴奋灶叠加,其强度超过有病理的兴奋灶的强度,从而使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乃至完全消失。

循环学说经测定足部血液流速为12mm/秒,按摩后血流速度可提高两倍,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的功能。

3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及注意事项

按摩的手法拇指按压法、拇指推法、拇指扒法、食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食指捏法、双拇指扒法、握足扣指法、双指钳法等。

按摩的力度应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按摩的手法重则为泻,轻则为补。由足跟向足尖方向为泻,反之为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一般敏感区按摩时有痛感。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

注意事项

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须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 儿童 、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者、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者、.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老人和儿童按摩时间要适当缩短,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有资质的按摩师才可以对孕妇和月经期妇女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须用热水洗手。

4结语

足部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对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的 总结 ,足部按摩,是获取健康生活的必要的方式和方法。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的状况,分析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一些控制的 措施 和 方法 ;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计40例的临床诊疗资料,施行回顾性剖析;结果:4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结论:要重视患者呼吸道的预防工作,同时还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这将大大提高患者感染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感染;患者;分析

为了了解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了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感染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方法。特对本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消化内科住院40例病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医院感染情况: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感染率,例次发生率),其中男患者有24例(占了60%),女患者有16例(占了40%),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

患者的感染部位:患者的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的有15例(占了),在上呼吸道的有12例(占了30%),胃肠道感染的有6例(占了15%),泌尿道的有3例(占了), 其它 4例(占了1%)。

分理出的病原菌:总共分离出60株病原菌(58%)。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了),其中的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了),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了),大肠埃希菌7株(占了),阴沟杆菌 6株(占了10%),产气杆菌5株(占了),鲍氏不动杆菌 8株(占了)。真菌11株(占了18?3%),其中的白假丝酿母菌菌6株(占了10%),白的颜色佛珠菌3株(占了5%),其它真菌2株(占了)。

主要球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卡西林耐药率无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2讨论

本次调查表示,60岁以上22例(占了55%);住院天数在一个月以下的有12例,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有16例,两个月以上的有12例,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年龄大和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原发病第一诊断顺次为消化道恶心肿瘤、肝硬变、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胰腺炎、慢性结肠炎,这些个恶疾(除胰腺炎)都归属慢性消耗性恶疾。恶性肿瘤因为肿瘤团体的浸润使患者抵抗力功能减退,各种放、化疗医治手段均可不同程度地使抵抗力功能减低;肝硬变患者肝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低,胆道及胃十二指肠的机体机能功能发生障碍。 本调查,医院感染部位顺次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上、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上一致,而泌尿道感染比例低,有可能对小便监视检测不够相关。由于患者岁数偏大、病情较重,卧床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这个下呼吸感染几率便会相对增加,医疗事务担任职务的人早期不重视了扫除净尽口腔分泌物与异物,在往后的过程中虽再次注意到清除异物,也只能清除一部分的异物,而在早期已被吸入支气管儿的异物仍将会造成肺部感染,还由于消化系统的不舒服,易引流食品反流,及口鼻咽腔的分泌物、血液、吐呕物易误吸入肺。因为这个,尤其要重视呼吸道的预防控制工作,准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本组病例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肺炎克雷伯菌第二位,与近年的研究结果完全一样。内在危险因素主要与医源性因素相关,与医疗处理办法的应用不科学或错误相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对常用抗菌药物呈不断升涨发展方向,对亚胺培南的敏锐率达,对哌拉西林等最为耐药,其耐药率达,导致这种情况之一是滥用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为敏锐的几种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作别为,,和,其它抗菌药物也有不一样程度的耐药率,且多重耐药率高,导致医治上的艰难,所以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尽快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突发流行。

真菌感染多为老年患者,与老年个体圣体虚弱、营养不好、抵抗力功能衰落以及广泛预防性运用或多种联合使用抗生素相关。到现在为止,真菌耐药情况固然不是十分严重,不过在医治上颇为棘手,由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严重、复杂,死亡人数的比率较高,且抗真菌药物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参考文献

[1]苏智军,张奕返.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研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1~323

[2]叶惠芬,刘平,陈惠珍,等.广州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散布和耐药性调查.实用医学杂志,2006,22(7):833~835

[3]李萍,卢仙成,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取得性感染与广泛散布机制研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关键词] 消化内科学;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即“Two languages”,是指在课堂上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教育 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1]。我院近年来在大学本科七年制教学中开展了消化内科学的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和问题 总结 如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教学措施。

1 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应用体会

注重教学互动性

双语教学应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主张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只有当外语在 医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当外语和母语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在学生的思维与交流中自由切换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认为"双语教学"获得了成功。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前与广大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相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中英文使用比例,做到因材施教。授课时要注意课间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询问学生对本部分讲解是否能较好理解,以便了解学生的吸收程度,并及时调整上课的语速。让学生及时对难懂或不懂之处提问,以决定是否复述重点内容,必要时重点或难点内容可用中文重复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最低限度。

注意因材施教

在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外语实际水平,按照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则,形成自编外语教材,并提前2周发给学生预习。将预习教材中涉及的较难的医学词汇单独标识出来,并加以中文释义,以便学生预习,提前扩大学生医学外语词汇量,这样才能避免讲课时学生如一头雾水。根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动态调整双语教学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这样便于对课堂上新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强调教学手段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选择适宜的课件:采用的课件既有自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借鉴或直接选用国外已经出版的英语医学教学课件。②选择合适的电子词典:目前广泛应用的"全医药学大词典"(目前流行使用的版本至少有四种),由于收集的医学词汇全面, 且绝大多数词汇配有发音,是医学双语教学非常有用的工具。③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④辅助 网络技术 [2]:我们教学过程中利用我校自己的局域网,通过FTP或文件共享等方式做到多媒体课件上网,方便学生随时查询,递交作业;另外开设教学论坛,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消化内科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双方的素质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推广

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教师水平高低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首推因素,教师水平高低决定了"传道、授业、解惑"中有效信息量提供的数量与质量[3]。目前我校执教的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教师多数只具备教授某一学科的执教能力,应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相对欠缺,水平也不高。同时,尽管七年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高,但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教师本身的开课能力和学生的外语基础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缺乏优秀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原则上应使用外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教材价格昂贵,一般院校很难承受高额的教材费用,故引进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难度较大。因此,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有的是国外原版教材,有的是节选外文教材,也有的是教师自编的讲义,版本和内容不统一,教学随意性较大。另外,教材难易程度的不同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热点 。尽管双语教学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探索工作仍将是大量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将双语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鲁建云,王 斌,黄进华,等.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39-840.

[2] 李 蕾,陆 柳,邢 萱,等.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挑战现代教学模式[J]. 继续医学教育,2003,17(4):46-48.

[3] 罗育林,张阳德. 医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47-149.

浅谈消化内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消化内科护理论文

3. 浅谈临床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4. 浅谈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5. 有关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

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中医认为,习惯性便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因素所致。情志失调,忧愁思虑或郁怒伤肝,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或木郁乘土,即肝气郁结、乘克脾土、气机不利,则可导致津液的输布失常,津液不布,则肠道失于濡润,故大便干结或欲便不出,正如《金匮翼•气闷》所论广气内滞而物不行。”此外,肝气郁结日久化火,郁火灼伤津液,以致津液亏虚,亦可导致大便燥结,排出艰难等症。 单纯习惯性便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中医认为,单纯习惯性便秘的发生常由情志因素所引起。它的主要见症是: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腹中胀满而痛;舌苔薄腻,脉象弦。而以大便欲便不得、嗳气胁胀、腹胀满而痛、脉弦为其辨证要点,同时还可以兼见心腹痞闷,胸胁胀满,腹胀纳呆,胁肋作痛等症。 热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热秘的发生多由于素体阳盛或饮食辛辣厚味,或热病之后,燥热内结,灼伤津液,腑气不通,而致肠道郁热,失于濡润。其主要见症及辨证要点是内热症比较明显,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按之疼痛,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脉象滑而数。另外,还可兼见一些内热症,如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身热面赤等症。 虚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患者因劳倦过度,年高津衰,或病后、产后及失血过多,以致气血虚弱。气虚则传送无力,血虚则大肠失荣,故见大便秘结或排便艰难。故对于虚秘又当分为气虚便秘及血虚便秘两个方面。 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及主证是:患者虽有便意,但每于临厕而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舌质淡嫩、苔薄、脉虚,而兼有面色咣白、神疲气怯、便后乏力等气虚证。有时还会出现肛门坠迫,甚则脱肛等气虚下陷证。 血虚便秘的辨证要点及主证为患者大便秘结如栗,因血虚而见面色萎黄无华、唇爪舌淡、脉细等症,而兼有头晕目眩、心悸等血虚证。血虚同时兼有阴虚者,还可见口干少津、五心烦热等阴虚内热之象。 冷秘的中医辨证要点是什么? 素体阳虚,或病后阳气虚衰,以致阴寒内盛,凝滞肠胃,阳气不运,津液不布,故而形成冷秘之证。其主要见症是: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腰膝酸冷,舌质淡、苔薄、脉沉迟,而以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脉象沉迟为其辨证要点。其兼证有小便清长,面色咣白等虚寒之象。如属寒实停滞,则证见大便秘结,腹痛胀满,喜热饮,畏风寒,脉弦紧有力等证。

女性便秘的中医认识

《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

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

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中医如何分辨便秘的寒热虚实?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舌淡苔白滑,多属寒;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垢腻,则属热;年高体弱,久病新产,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或大便干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属虚;年轻气盛,便秘,腹胀腹痛,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属实。

女性便秘寒、热、虚、实均为常见。在临床中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

01、 女性热秘者

平时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清,导致肠道燥热,津液不足,不能下润大肠而出现便秘,具体症状是大便干硬,口臭口疮,面红赤,多伴有月经质稠,带下色黄等。

02、 女性气秘者

由于七情过度或久坐少动,致气机壅滞,使胃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具体的症状是大便秘结,欲便不能,腹中胀痛,嗳气频作,饮食减少,烦躁易怒,多伴有月经错后或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暗红,也多见痛经发生。

03、 女性虚秘者

是由于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老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少不能滋润大肠而成便秘。具体表现为面色恍白,神疲气怯,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质不干,便后疲惫。或者面色不华,头晕心悸,大便秘结难下等。多伴有月经量减少,或提前绝经。

04、 女性冷秘者

多见于年老体衰的女性,是由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生,使津液无以下行,以致肠道难于传送而成便秘,具体的表现是大便艰涩,排除困难,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四肢不温,腹中冷痛等症状。

女性便秘者多见,尤其是产后、更年期和老年女子更是多发。在中医调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细心诊察。女性发生便秘要及时就诊,不可自己随意用药,不能以为“通”了就好,贻误病情,日久难愈。正如《景岳全书•秘结》中所言:“秘结凡此之类,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芫花、大戟等药,及承气、神芎等剂。虽今日暂得痛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

作者简介:

马毅,医学博士,高级 健康 管理师。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健康 科普特聘专家,首都“爱家讲堂”特约 健康 指导专家。北京老年医院 健康 管理(体检)中心主任,擅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不孕等)、月经异常(周期、经期紊乱、痛经、经期紧张综合征等)、带下异常(阴道炎、盆腔炎等)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调理。对中老年妇女在更年期和老年期面临的疾病风险独创了全周期整体预防方案。创办新式 健康 管理门诊(预防保健门诊),主张在功能下降期、疾病早期和病后康复阶段重视机体的功能保护、改善和康复;在全面 健康 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 健康 指导方案。

中医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老年便秘证治

1病因及病机

气血不足 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阳虚寒凝 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阴液不足 老年体弱或久病,或服用泻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干枯,大便燥结难下。

气机郁滞 老年之人,多忧善虑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2治疗

非药物治疗 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饮食调理及身体锻炼,特别是功能性便秘更应如此。食物应富含纤维并多饮水。

药物治疗 便秘临床上分为气秘、虚秘、冷秘和热秘。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

气虚便秘 特点为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嫩苔薄,脉虚。药用黄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

血虚便秘 特点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药用当归、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参、佛手、香椽、枳壳、生黄芪、白蜂蜜等。

冷秘 特点为大便难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恶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药用当归,仙灵脾、肉 苁 蓉、木香、枳壳、麻仁、生黄芪等。

气秘 特点为大便秘结,噫气频作,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药用木香、槟 榔 、佛手、郁金、枳实、麻仁、柴胡、内金等。

热秘 特点为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数。药用大黄、炙枳实、白芍、生地、元参、生芪等。

3典型病例

女患,65岁。长期便秘,伴腰痛腰冷,时腹胀,食欲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药:仙灵脾10g,肉 苁 蓉20g,生黄芪15g,佛手10g,香椽10g,生山楂15g,当归15g,牛膝10g,首乌15g。

患者体弱,脾肾阳虚,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便秘。肾阳不足,则腰痛腰冷。脾虚运化无力,则腹胀,食欲不佳。仙灵脾、牛膝温肾助阳,肉 苁 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佛手、香椽理气,首乌、当归补血行气,润肠通便。5剂后每日大便1次。后守方调理。

男患,92岁。曾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数日或每周大便1次。曾用泻火通便之品,服后腹泻不止。时有腹胀,乏力,面色苍白,时咳嗽、痰多、苔薄黄略腻、脉细。辨证属气血不足,治以益气补血,润肠通便。方药:生黄芪15g,茯苓15g,太子参15g,全瓜 蒌 20g,佛手15g,香椽15g,木香10g,郁香10g,当归15g,生山楂15g,白芍15g。

患者气血不足,脾虚不运,遂成便秘、腹胀。水饮不能运化,聚而成痰。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则面色苍白,乏力。生黄芪、茯苓、太子参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润燥、佛手、香椽、木香、郁金理气,以助脾运化,生山楂健胃消食,全瓜 蒌 清痰热,又可润肠通便。5剂后即每1~2d正常大便1次。后守方化裁,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为主调理。

4讨论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肠道传送无力,故成便秘。以虚秘、冷秘、气秘为主。在治疗时,不可妄用泻火通便之药,而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同时加入理气健脾之品。虽然饮食及疾病等如饮酒或过食辛辣厚味,也可出现热秘,但多为虚实夹杂。故应慎用泻火通便及破气之药。如通便药久用或用量过大,则干扰正常条件反射,形成药物依赖,同时也使气血津液更加受损,致肠道津液干枯,反而加重便秘。通便药的应用须中病即止,便秘缓解后,即去通便药,而根据病因,分别继续施用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以治其本,防止便秘再发。

题目:中药材市场走势分析研究

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 涝 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 涝 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3、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市场供应日趋减少,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 艽 、野山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于高价位。2002年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虫夏草,由年初的16000元上涨到26750元,特大虫草王已涨至41000元的高峰。

4、出口需求增加。进入2003年,中药材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整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药材出口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桔梗、北沙参、山药、黄芩、太子参、罗汉果等品种出口顺畅。

5、受秋后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牵动,部分家种品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农产品价格上浮。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摘要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证。 西医为习惯性便秘,或暂时性肠蠕动功能失调的便秘,以及因其它疾病而并发的便秘,均属本证范畴。 1、病因病机 便秘的发生,除大肠本身功能失职外,凡脾、胃肾、肺诸脏的功能紊乱,均能引起肠道气机失调,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以致肠胃积热,化燥伤津;或由于热病后期,余热留恋,津液不足,致使肠道燥结干枯,不能濡润,传导失常,以致大便干结,难以排出而成热秘。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过度 ,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引起气机郁滞不畅,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能下行而成便秘。 (3)气血两亏:饮食劳倦内伤或大病、久病、产后以及年老体弱,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亦可因发汗、利尿太过,或肾之真阴亏损,均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便秘。 (4)阴寒凝结:素体阳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温煦无权,阴寒内生,阳气不通,津液不行,大便为寒所滞,发为冷秘。 2、辨证论治 便秘临证,首先要分辨虚实。燥热、气滞不行为实,气血不足、阴亏、冷秘为虚。治疗时应针对其传导失常,津液不足或不行,采用调理气机,滋润肠道之法。在辨证论治时不可专用通下,否则津液愈伤,复下复结。正如李东垣所说:“治秘必究其源,不可一概以牵牛、巴豆之类下之。” (1)实秘: ①燥热内结: 证候:大便干燥不通,数日不行,面赤身热,腹部胀满或疼痛,口唇胀满或疼痛,口唇干燥生疮,口臭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主方:麻仁丸。 本方为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组成,多用于肠胃燥热便秘。由于津液不足,肠失滑润,兼之肠燥胃热则大便硬结难下,致成便秘。方中麻子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为主药;辅以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里;佐以小承气汤之枳实破结,厚朴除满,大黄通上;使以峰蜜为丸,意在缓下。本方泻下药与润肠药同用,炼蜜为丸,取其泻而不峻,润而不腻,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配方组成】:麻子仁100克、杏仁50克、枳实100克、大黄100克、厚朴50克、芍药100克。 ②气机郁滞: 证候: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胀腹痛,食少纳呆,大便秘结,欲便不得,苔薄白而腻,脉弦。 治法:顺气行滞。 主方:六磨汤。 【配方组成】: 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2)虚秘: ①血虚肠燥: 证候:大便燥结难下,头晕目眩,面色白,唇甲无华,心悸,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主方:润肠丸。 疏风活血,润燥通便。治风热内伏,血液瘀结,肠道干燥,大便秘涩,全不思食者。 【配方组成】: 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羌活、当归尾、大黄(煨),各半两 ②气虚不运; 证候:便秘或排便不畅,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气短汗出,大便先结后软或并不一定干硬,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润肠。 主方:黄芪汤。 由于肺脾气虚,传送无力所致的大便密结,但是大便并不干燥,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排便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并伴神疲,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 【配方组成】: 黄芪、陈皮、白蜜、火麻仁组成 ③阴寒凝滞: 证候:大便艰涩难下或大便,腹中冷痛,面色青暗,畏寒喜暖,口中和,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通开秘。 主方:半流丸。 半硫丸具有温肾逐寒,通阳泄浊之功。硫黄补命门真火,热壮肾阳,温通寒凝,鼓动阳气以疏利大肠;配以半夏和降中焦之气,则水谷精微随肾气温壮、填补真阳,又助硫黄祛寒。故本方主治真阳虚衰、下元虚冷所致的虚秘、冷秘。 【配方组成】: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 3、辨证施护 (1)燥热内结型: ①实证便秘者居住的病室应凉爽通风,湿度偏高。因患者热结于内,大便数日不通,是必心情急躁,烦恼易怒,故需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和噪音的刺激。 ②饮食宜清淡,偏凉润为主,如蜂蜜、雪梨、番茄、西瓜、扁豆、苦瓜、田螺、芝麻、核桃、松子、香蕉等。 ③禁忌辛辣厚味,烟酒油腻。 ④鼓励患者多饮白开水或果汁,以泻热而通利小便。 ⑤热邪熏蒸于上,口臭、口舌生疮者,应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可用银花甘草水、2%黄芩水、2%双氧水、或五倍子、地骨皮煎水漱口,患处涂锡类散、冰硼散或消炎膏。 ⑥针刺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龟尾等穴(强刺激),可以调节胃肠功能而通便。 ⑦服泻药后应注意患者排便的次数及大便量,观察有无腹痛和泻下不止的情况,如有腹痛难奈,腹泻严重时应立即停药,并请医生处理。 ⑧用肥皂水灌肠通便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胸闷、腹痛、腹胀等反应,必要时中止灌肠。 (2)气机郁滞证: 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是致病原因,故调理气机,使七情和合是本证护理的关键,要对患者关心体贴,了解其心理活动,予以劝导;并应做好家属工作,避免不良环境的恶性刺激,尽量使之心情舒畅。 ②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论有无便意,均按时去厕所作排便动作。 ③鼓励患者在病情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运动,如散步、作操、打太极拳等,促进气机通畅。 ④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有疏利作用的食品,如香菇、大蒜、洋葱、芦根、竹笋、萝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之品。 ⑤可在便前热敷腹部或艾灸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⑥腹胀时可用肛管排气,腹中胀痛时不可盲目用大量肥皂水灌肠。 (3)血虚肠燥型: ①虚计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响、惊吓、震动等,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 ②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的补充一些油脂。 ③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人陪同,预防跌伤。 ④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泻叶3-6g泡水饮。 ⑤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 (4)气虚不运证: ①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向上、向下推,反复按摩10-15分钟。 ②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 ③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 ④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 ⑤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 (5)阴寒凝滞证: ①病室应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 ②本证多年老体虚患者,应限制活动量,勿使过劳。 ③注意保持肛门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 ④饮食应营养丰富、高热量之补益之物,如牛羊肉、鸡蛋、牛奶、胡萝卜、鲫鱼、鲜虾等。 ⑤鼓励患者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女性便秘的中医认识

《黄帝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

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

张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中医如何分辨便秘的寒热虚实?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舌淡苔白滑,多属寒;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垢腻,则属热;年高体弱,久病新产,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或大便干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属虚;年轻气盛,便秘,腹胀腹痛,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属实。

女性便秘寒、热、虚、实均为常见。在临床中可分为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

01、 女性热秘者

平时喜食肥甘厚味或饮酒,以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清,导致肠道燥热,津液不足,不能下润大肠而出现便秘,具体症状是大便干硬,口臭口疮,面红赤,多伴有月经质稠,带下色黄等。

02、 女性气秘者

由于七情过度或久坐少动,致气机壅滞,使胃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具体的症状是大便秘结,欲便不能,腹中胀痛,嗳气频作,饮食减少,烦躁易怒,多伴有月经错后或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暗红,也多见痛经发生。

03、 女性虚秘者

是由于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老年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少不能滋润大肠而成便秘。具体表现为面色恍白,神疲气怯,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质不干,便后疲惫。或者面色不华,头晕心悸,大便秘结难下等。多伴有月经量减少,或提前绝经。

04、 女性冷秘者

多见于年老体衰的女性,是由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生,使津液无以下行,以致肠道难于传送而成便秘,具体的表现是大便艰涩,排除困难,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四肢不温,腹中冷痛等症状。

女性便秘者多见,尤其是产后、更年期和老年女子更是多发。在中医调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细心诊察。女性发生便秘要及时就诊,不可自己随意用药,不能以为“通”了就好,贻误病情,日久难愈。正如《景岳全书•秘结》中所言:“秘结凡此之类,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芫花、大戟等药,及承气、神芎等剂。虽今日暂得痛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

作者简介:

马毅,医学博士,高级 健康 管理师。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健康 科普特聘专家,首都“爱家讲堂”特约 健康 指导专家。北京老年医院 健康 管理(体检)中心主任,擅长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不孕等)、月经异常(周期、经期紊乱、痛经、经期紧张综合征等)、带下异常(阴道炎、盆腔炎等)等疾病的中、西医综合调理。对中老年妇女在更年期和老年期面临的疾病风险独创了全周期整体预防方案。创办新式 健康 管理门诊(预防保健门诊),主张在功能下降期、疾病早期和病后康复阶段重视机体的功能保护、改善和康复;在全面 健康 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 健康 指导方案。

便秘之因虽多,总不外虚实两端。其治疗大法不离虚补实泻。笔者多年观察,临证从肝论治颇多效验,简述如下。 1.肝郁 周某,女,42岁,便秘反复发作3年,每因情志不畅加重,服泻下药仅快于一时,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刻下胸胁胀满,嗳气频作,心烦少食,夜寐不安,大便3~5天一次,秘而难行,颇以为苦,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诊为肝气郁结,治以舒肝解郁,辅以健脾和胃:柴胡12g,云苓15g,川楝子10g,香附10g,郁金15g,青、陈皮各9g,山药30g,白芍20g,木香8g,川芎10g,当归10g。服6剂便通,再进12剂以巩固,继以逍遥散善后调理月余,告愈,随访1年未再发。 此例乃肝失条达,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是为“气秘”。先贤有“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大肠”的理论,可见,便秘可调肝而解。李用梓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常用疏肝解郁法,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机流畅,则脏腑气机升降协调平衡,便秘自除。 2.肝火 王某,男,38岁,半月前因冒雨而发热,头痛纳少,继而心烦口渴,便秘难行,虽用硝黄,仍苦便秘。刻诊:少腹胀痛,耳鸣眩晕,大便4日未行,呕恶胁胀,心烦易怒,夜寐梦多,小便色黄。舌苔薄黄微腻,舌质红,脉弦滑而数。证属肝胆郁热,外邪郁积日久,殃及三焦。治以清泻肝火:胆草12g,栀子10g,桑叶12g,泽泻15g,黄芩15g,川楝子12g,香附10g,白芍30g。5剂便通,稍有口苦,心烦明显,加竹叶10g,连翘20g,石决明30g,再进9剂,诸症悉除,即嘱隔日1剂巩固半月,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患者素体阳盛,外邪侵袭,日久化热,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气有余便是火。肝火燔灼,上扰下迫,*于三焦之间,致腑气不通,多见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虽用硝黄通畅,复因肝火灼津,便秘如旧。今疏肝降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直折火势,火去津存,故能治本取效。 3.肝寒 查某,男,57岁,大便艰涩难行反复发作2年余,平素性情抑郁,曾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刻下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呕吐清涎,头冷喜暖,两胁不适,近1周来未能顺利大便,舌薄白质暗,脉沉弦无力。证属寒滞肝脉,气机受阻,治宜温肝散寒,调气降逆,遂用淡吴萸8g,干姜6g,制香附10g,云苓12g,半夏9g,桂枝8g,制附片9g(先煎),细辛3g,木香9g,郁金12g,寄生15g,补骨脂 12g。服7剂后四肢转温,大便已通,再以原方服24剂,大便每日1行,诸症消失。继用逍遥丸合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2个月,告愈,随访1年未发。 此为寒邪直中厥阴肝经所致,名为冷秘。为肝肾阳虚,木不生火,火不生土,疏泄无力,肠道传送受阻,气机郁闭,便秘难行。所见之证皆阳失温煦而致,故用吴茱萸汤合逍遥散加减取效,又因患者年高,阳虚为主,温肾补肝乃固本之法。 4.痰结 黄某,48岁,男,大便不爽,或秘而不行4年余。刻下头痛呕恶,纳差腹胀,乏力身困,头重如蒙,或耳鸣重听,乱梦纷扰。舌薄白腻,脉弦滑。证属痰结湿阻,治以舒肝健脾,化痰和胃:川芎12g,胆星10g,香附12g,郁金15g,枳实12g,莱菔子9g,陈皮9g,当归12g,白芥子9g,苡仁30g。服7剂,大便已畅,仍有纳差腹胀,加大腹皮30g,再进18剂,诸症悉除,后以香砂六君汤、二陈汤调养月余告愈,随访半年未发。 此例为肝郁及脾,脾运不及,湿浊难化,聚而为痰,结于肠胃,腑气不通,津失和降,而为便结不爽之虞。治宜调肝健脾,以祛生痰之源,配用化痰和胃之品,使气机升降复常,如是则便秘可愈。常选半夏天麻白术汤、温胆汤、逍遥散等加减。 5.瘀血 常某,男,37岁,不慎摔伤,复因情志不畅,大便秘结2月余。刻诊:气短少食,午后面部烘热,夜少寐口干而不渴,摔伤之腰腿刺痛夜重。舌苔薄白,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细涩尺弱。证属瘀血内阻,肝络瘀滞,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腑:香附12g,枳实15g,柴胡12g,白芍30g,川楝子12g,郁金15g,花粉20g,泽兰12g,桃仁12g,五灵脂10g,红花10g,丹皮20g,制乳、没各6g,大黄4g。服5剂便通,继服12剂诸症消失,再服24剂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发。 本例脉证合参属瘀血便秘。凡他病日久,络脉暗伤,内耗精血,或因气虚气郁日久,血行不畅,影响六腑传化功能;或跌打损伤、瘀血内停,三焦不利,气道水道不畅而致便秘。瘀血为有形之物,治疗应分虚实,虚者益气(养血)化瘀,实者行气活血。常用柴胡疏肝散合王清任逐瘀汤或桃仁红四物汤加减;或以丸剂缓消,若瘀阻日久,宜在扶正理气之基础上加通络化瘀之品。 6.血虚 李某,女,37岁,产后2个月,将息失宜,大便艰涩难行。刻诊腹痛绵绵,喜得温按,头昏眼花,夜寐多梦,心悸易惊,面色少华,乳汁匮乏。舌薄白质淡,脉细无力。此为肝血不足,血虚便秘,宜滋养肝血:全当归12g,枸杞子15g,柏子仁10g,黄精15g,熟地15g,陈皮9g,砂仁5g(后下),云苓15g,白芍15g,制首乌12g,香附10g,麦芽12g,桑椹15g,寄生15g,泽兰9g。服6剂,便已通,仍有乏力乳少,上方加黄芪15g,路路通10g,女贞子15g。连服30余剂,诸症消失,隔日1剂,服1个月,告愈。随访1年未发。 肝藏血,体阴用阳,此例产后失血,营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见面色少华,乳汁稀少,大便艰涩。大凡因郁致虚者,初起多实,久则伤气耗血,转为虚证;或肝郁抑脾,饮食少进,生化无源,气血不足;或气郁化火,伤及阴血,均能使脏腑失去濡养,升降相逆,而致便秘诸症发生。治宜滋养肝血为务,常用四物汤、一贯煎加减。本例产后伤血,津血同源,津伤失于濡润,故滋养肝血为治本之举。 便秘虽有虚实之分,笔者体会与肝关系密切,故从肝论治。其要点有二:一是从“肝用”入手。固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协调五脏气机升降。若肝用不足,津聚为痰,或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进一步影响脏腑升降活动,津液布散失常,发生便秘,治疗上以调肝用为主;二是从“肝体”考虑。因肝之疏泄功能是以藏血功能为前提的,只有充分的血量贮备,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如肝血不足或瘀血内停,皆能影响“肝用”,加上血少失于濡养,肠道干涩,故发生便秘,治疗上则以养肝血为要。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治疗论文

便秘之因虽多,总不外虚实两端。其治疗大法不离虚补实泻。笔者多年观察,临证从肝论治颇多效验,简述如下。 1.肝郁 周某,女,42岁,便秘反复发作3年,每因情志不畅加重,服泻下药仅快于一时,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刻下胸胁胀满,嗳气频作,心烦少食,夜寐不安,大便3~5天一次,秘而难行,颇以为苦,舌苔薄白,脉弦有力。诊为肝气郁结,治以舒肝解郁,辅以健脾和胃:柴胡12g,云苓15g,川楝子10g,香附10g,郁金15g,青、陈皮各9g,山药30g,白芍20g,木香8g,川芎10g,当归10g。服6剂便通,再进12剂以巩固,继以逍遥散善后调理月余,告愈,随访1年未再发。 此例乃肝失条达,影响大肠传导功能,是为“气秘”。先贤有“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宜疏大肠”的理论,可见,便秘可调肝而解。李用梓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常用疏肝解郁法,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气机流畅,则脏腑气机升降协调平衡,便秘自除。 2.肝火 王某,男,38岁,半月前因冒雨而发热,头痛纳少,继而心烦口渴,便秘难行,虽用硝黄,仍苦便秘。刻诊:少腹胀痛,耳鸣眩晕,大便4日未行,呕恶胁胀,心烦易怒,夜寐梦多,小便色黄。舌苔薄黄微腻,舌质红,脉弦滑而数。证属肝胆郁热,外邪郁积日久,殃及三焦。治以清泻肝火:胆草12g,栀子10g,桑叶12g,泽泻15g,黄芩15g,川楝子12g,香附10g,白芍30g。5剂便通,稍有口苦,心烦明显,加竹叶10g,连翘20g,石决明30g,再进9剂,诸症悉除,即嘱隔日1剂巩固半月,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患者素体阳盛,外邪侵袭,日久化热,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气有余便是火。肝火燔灼,上扰下迫,*于三焦之间,致腑气不通,多见口苦咽干、耳鸣耳聋。虽用硝黄通畅,复因肝火灼津,便秘如旧。今疏肝降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直折火势,火去津存,故能治本取效。 3.肝寒 查某,男,57岁,大便艰涩难行反复发作2年余,平素性情抑郁,曾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史。刻下四肢欠温,神疲乏力,呕吐清涎,头冷喜暖,两胁不适,近1周来未能顺利大便,舌薄白质暗,脉沉弦无力。证属寒滞肝脉,气机受阻,治宜温肝散寒,调气降逆,遂用淡吴萸8g,干姜6g,制香附10g,云苓12g,半夏9g,桂枝8g,制附片9g(先煎),细辛3g,木香9g,郁金12g,寄生15g,补骨脂 12g。服7剂后四肢转温,大便已通,再以原方服24剂,大便每日1行,诸症消失。继用逍遥丸合金匮肾气丸善后调理2个月,告愈,随访1年未发。 此为寒邪直中厥阴肝经所致,名为冷秘。为肝肾阳虚,木不生火,火不生土,疏泄无力,肠道传送受阻,气机郁闭,便秘难行。所见之证皆阳失温煦而致,故用吴茱萸汤合逍遥散加减取效,又因患者年高,阳虚为主,温肾补肝乃固本之法。 4.痰结 黄某,48岁,男,大便不爽,或秘而不行4年余。刻下头痛呕恶,纳差腹胀,乏力身困,头重如蒙,或耳鸣重听,乱梦纷扰。舌薄白腻,脉弦滑。证属痰结湿阻,治以舒肝健脾,化痰和胃:川芎12g,胆星10g,香附12g,郁金15g,枳实12g,莱菔子9g,陈皮9g,当归12g,白芥子9g,苡仁30g。服7剂,大便已畅,仍有纳差腹胀,加大腹皮30g,再进18剂,诸症悉除,后以香砂六君汤、二陈汤调养月余告愈,随访半年未发。 此例为肝郁及脾,脾运不及,湿浊难化,聚而为痰,结于肠胃,腑气不通,津失和降,而为便结不爽之虞。治宜调肝健脾,以祛生痰之源,配用化痰和胃之品,使气机升降复常,如是则便秘可愈。常选半夏天麻白术汤、温胆汤、逍遥散等加减。 5.瘀血 常某,男,37岁,不慎摔伤,复因情志不畅,大便秘结2月余。刻诊:气短少食,午后面部烘热,夜少寐口干而不渴,摔伤之腰腿刺痛夜重。舌苔薄白,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细涩尺弱。证属瘀血内阻,肝络瘀滞,治以疏肝解郁,化瘀通腑:香附12g,枳实15g,柴胡12g,白芍30g,川楝子12g,郁金15g,花粉20g,泽兰12g,桃仁12g,五灵脂10g,红花10g,丹皮20g,制乳、没各6g,大黄4g。服5剂便通,继服12剂诸症消失,再服24剂巩固疗效,随访3个月未发。 本例脉证合参属瘀血便秘。凡他病日久,络脉暗伤,内耗精血,或因气虚气郁日久,血行不畅,影响六腑传化功能;或跌打损伤、瘀血内停,三焦不利,气道水道不畅而致便秘。瘀血为有形之物,治疗应分虚实,虚者益气(养血)化瘀,实者行气活血。常用柴胡疏肝散合王清任逐瘀汤或桃仁红四物汤加减;或以丸剂缓消,若瘀阻日久,宜在扶正理气之基础上加通络化瘀之品。 6.血虚 李某,女,37岁,产后2个月,将息失宜,大便艰涩难行。刻诊腹痛绵绵,喜得温按,头昏眼花,夜寐多梦,心悸易惊,面色少华,乳汁匮乏。舌薄白质淡,脉细无力。此为肝血不足,血虚便秘,宜滋养肝血:全当归12g,枸杞子15g,柏子仁10g,黄精15g,熟地15g,陈皮9g,砂仁5g(后下),云苓15g,白芍15g,制首乌12g,香附10g,麦芽12g,桑椹15g,寄生15g,泽兰9g。服6剂,便已通,仍有乏力乳少,上方加黄芪15g,路路通10g,女贞子15g。连服30余剂,诸症消失,隔日1剂,服1个月,告愈。随访1年未发。 肝藏血,体阴用阳,此例产后失血,营血亏虚失于濡养,故见面色少华,乳汁稀少,大便艰涩。大凡因郁致虚者,初起多实,久则伤气耗血,转为虚证;或肝郁抑脾,饮食少进,生化无源,气血不足;或气郁化火,伤及阴血,均能使脏腑失去濡养,升降相逆,而致便秘诸症发生。治宜滋养肝血为务,常用四物汤、一贯煎加减。本例产后伤血,津血同源,津伤失于濡润,故滋养肝血为治本之举。 便秘虽有虚实之分,笔者体会与肝关系密切,故从肝论治。其要点有二:一是从“肝用”入手。固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协调五脏气机升降。若肝用不足,津聚为痰,或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进一步影响脏腑升降活动,津液布散失常,发生便秘,治疗上以调肝用为主;二是从“肝体”考虑。因肝之疏泄功能是以藏血功能为前提的,只有充分的血量贮备,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如肝血不足或瘀血内停,皆能影响“肝用”,加上血少失于濡养,肠道干涩,故发生便秘,治疗上则以养肝血为要。

中医论文范文

题目:关于老年便秘证治

1病因及病机

气血不足 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阳虚寒凝 年高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阴液不足 老年体弱或久病,或服用泻下药物过多,导致津液大伤,肠道干枯,大便燥结难下。

气机郁滞 老年之人,多忧善虑或久坐少动,致气机郁滞,腑气不通,糟粕内停而致便秘。

肠胃积热 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度,或过食辛辣厚味,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尽,耗伤津液,使肠道失于濡润而致便秘。

2治疗

非药物治疗 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饮食调理及身体锻炼,特别是功能性便秘更应如此。食物应富含纤维并多饮水。

药物治疗 便秘临床上分为气秘、虚秘、冷秘和热秘。虚秘又分为气虚和血虚2种。

气虚便秘 特点为虽有便意,但临而努挣乏力,大便并不干硬,神疲气怯,舌嫩苔薄,脉虚。药用黄芪、茯苓、山楂、木香、佛手、香椽、麻仁、白蜂蜜等。

血虚便秘 特点为大便秘结,面色苍白,舌淡脉细。药用当归、麻仁、玉竹、生地、熟地、元参、佛手、香椽、枳壳、生黄芪、白蜂蜜等。

冷秘 特点为大便难涩,腹中或有冷痛,喜热恶冷,舌淡苔白,脉沉迟。药用当归,仙灵脾、肉 苁 蓉、木香、枳壳、麻仁、生黄芪等。

气秘 特点为大便秘结,噫气频作,腹胀痛,胸胁痞满,苔薄腻、脉弦。药用木香、槟 榔 、佛手、郁金、枳实、麻仁、柴胡、内金等。

热秘 特点为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苔黄燥,脉数。药用大黄、炙枳实、白芍、生地、元参、生芪等。

3典型病例

女患,65岁。长期便秘,伴腰痛腰冷,时腹胀,食欲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证属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方药:仙灵脾10g,肉 苁 蓉20g,生黄芪15g,佛手10g,香椽10g,生山楂15g,当归15g,牛膝10g,首乌15g。

患者体弱,脾肾阳虚,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便秘。肾阳不足,则腰痛腰冷。脾虚运化无力,则腹胀,食欲不佳。仙灵脾、牛膝温肾助阳,肉 苁 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佛手、香椽理气,首乌、当归补血行气,润肠通便。5剂后每日大便1次。后守方调理。

男患,92岁。曾因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数日或每周大便1次。曾用泻火通便之品,服后腹泻不止。时有腹胀,乏力,面色苍白,时咳嗽、痰多、苔薄黄略腻、脉细。辨证属气血不足,治以益气补血,润肠通便。方药:生黄芪15g,茯苓15g,太子参15g,全瓜 蒌 20g,佛手15g,香椽15g,木香10g,郁香10g,当归15g,生山楂15g,白芍15g。

患者气血不足,脾虚不运,遂成便秘、腹胀。水饮不能运化,聚而成痰。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则面色苍白,乏力。生黄芪、茯苓、太子参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养血润燥、佛手、香椽、木香、郁金理气,以助脾运化,生山楂健胃消食,全瓜 蒌 清痰热,又可润肠通便。5剂后即每1~2d正常大便1次。后守方化裁,以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为主调理。

4讨论

老年人脏腑功能减弱,肠道传送无力,故成便秘。以虚秘、冷秘、气秘为主。在治疗时,不可妄用泻火通便之药,而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同时加入理气健脾之品。虽然饮食及疾病等如饮酒或过食辛辣厚味,也可出现热秘,但多为虚实夹杂。故应慎用泻火通便及破气之药。如通便药久用或用量过大,则干扰正常条件反射,形成药物依赖,同时也使气血津液更加受损,致肠道津液干枯,反而加重便秘。通便药的应用须中病即止,便秘缓解后,即去通便药,而根据病因,分别继续施用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以治其本,防止便秘再发。

题目:中药材市场走势分析研究

一、大幅震荡调整变化异乎寻常

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的中药材交易跌宕起伏,变化异乎寻常,整体走势明显好于往年。中药材交易红火,销量持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呈现出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从时间来看,大体为:2003年1~3月份,SARS疫情出现,中药材行情由疲转畅,交易比2002年冬明显增多,大部分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开始复苏;4~6月上旬,SARS疫情加剧,药材购销两旺,批量成交加快,不少品种价格飞涨,热点药材市价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后,一方面SARS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国家着手对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禁售中药饮片,药材交易迅速回落,跌入低谷;进入9月份,药材交易重现生机,市场渐趋活跃。期间,震荡幅度之大,变化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

二、销量不断攀升,品种升多降少

综观2003年的药材交易,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较往年有大幅攀升。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的近300种常用大宗药材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平均较2002年分别增长25%~48%和33%~42%不等。其中,价格上升的品种约占统计口径的~,价格稳定的品种约占28%~33%,价格下降的品种约占~。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兴起的“种药热”,致使许多药材供过于求,市场滞销,价格偏低。特别是一些年销量在千吨、万吨以上的大宗常用中药材,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低谷中运行:如板蓝根、家种丹参、黄芪、白芍、厚朴、茯苓等。但SARS让沉寂多年的中药材交易再次活跃起来。防风、贯众、银花等价格竟然上涨了几十倍之多,就连板蓝根、黄芪、白芍等多年的滥市品种也被抢购一空。

三、五大诱因催生药材交易热

2003年的药材交易红火,虽然中间震荡起伏,但整体交易明显好于以往,是难得的丰收年。出现这种向好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受SARS疫情的刺激,药材销售旺盛。在狙击SARS的战斗中,传统中医药大放异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时间出现了抢购中药材热潮,给疲软的药材交易注入了活力,拉动多数家种药材走出低谷。

2、受旱 涝 灾害影响,药材产量下降。我国南方和北方先后出现旱 涝 灾害,致使湖南、广西、广东、安徽、黑龙江、吉林等药材主产区的市场供给量严重下滑,板蓝根、桔梗、白术、白芷、生地、关龙胆等根茎类药材和北五味子、车前子、山栀子、酸枣仁、柏子仁、春砂仁等种子类药材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浮。

3、受禁猎禁采野生动植物和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性因素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野生药材资源稀缺,市场供应日趋减少,致使价格不断上升。野生药材成为市场近年来追逐的热点。冬虫夏草、关防风、秦 艽 、野山参、穿山龙、虻虫、马宝、林蛙油等野生药材一直处于高价位。2002年野生药材价格涨得最多的品种当属冬虫夏草,由年初的16000元上涨到26750元,特大虫草王已涨至41000元的高峰。

4、出口需求增加。进入2003年,中药材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整体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中药材出口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桔梗、北沙参、山药、黄芩、太子参、罗汉果等品种出口顺畅。

5、受秋后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牵动,部分家种品种都不约而同的跟随农产品价格上浮。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题目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中医学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医学实验类的文章。开始也不会弄,还好关键时刻寝室同学给的雅文网,有专业的帮忙轻松多了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医饮食调护对压疮疗效的影响浅谈中医特色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图式论框架下的中医英语教学管理模式中医术语英译研究再论浅谈案例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春华秋实 “十五”期间河南省中医事业成就显著借鉴循证护理理论发展循证中医护理SARS辨证论治及其中医现代化琐议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与中医证型的研究我国中医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调查分析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教学的尝试中医针灸治疗手术后并发症验案4则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中医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模糊学理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钼靶X线征象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外敷穴位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培训难点及其对策——“十一五”农村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述评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医特色课程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和中医防治知识需求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分型治疗观察对中医活档案的认识与探索住院病人对中医护理认知及需求调查中医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研究嗜睡中医临床评价初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在中医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特征聚类研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对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北京民众对中医看法的简易调查分析社会需要铁杆中医制约中医内涵与外延式发展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研究“李约瑟难题”与中医发展之难中医的科学性全面理解中医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中医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及评价中医发展路径思考汉中市乡镇卫生院中医服务质量现状调查成立中医护理专项小组推动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与效果以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可行性探讨中医肾主耳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进展与思路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 首次提出“便秘”这一病名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千金翼方》

2. 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便秘确立了基本原则的是:

A.朱丹溪

B.孙思邈

C.张介宾

D.张仲景

3. 便秘的病位主要在:

A.肾

B.肺

C.大肠

D.脾胃

4.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

A.大肠传导失司

B.脾胃运化无力

C.邪滞胃肠

D.气血阴阳亏虚

5. 不属于便秘常见病因的是:

A.气血阴阳不足

B.疫毒疠气

C.外感寒热之邪

D.内伤饮食

6. 大便干燥坚硬,肛门灼热,舌苔黄厚,脉滑数,可辨证为:

A.气虚秘

B.血虚秘

C.热秘

D.气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历史沿革的知识点。(2)“便秘”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B对,ACD错),指出便秘与脾胃、小肠、肾有关,如《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䐜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竭,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故本题选B。

2.【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历史沿革的知识点。(2)张仲景提出了便秘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D对,ABC错)。故本题选D。

3.【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位的知识点。(2)便秘病位主要在大肠(C对),涉及脾、胃(D错)、肺(B错)、肝、肾(A错)等多个脏腑,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故本题选C。

4.【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因病机的知识点。(2)便秘主要是由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D错),致使邪滞胃肠(BC错)、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发为便秘。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A对)。故本题选A。

5.【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病因病机的知识点。(2)便秘主要是由外感寒热之邪(C错),内伤饮食情志(D错),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A错),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致使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发为便秘(B对)。故本题选B。

6.【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证-便秘-辨证论治的知识点。(2)大便不干结,排便不畅,或欲便不出,舌质淡,脉弱,多为气虚秘(A错)。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质红而少苔者,脉细,多属血虚秘(B错)。大便干燥坚硬,肛门灼热,舌苔黄厚,脉滑数,为热秘(C对)。便后不爽,肠鸣矢气,胁腹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多为气秘(D错)。故本题选C。

  • 索引序列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范文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摘要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治疗论文
  • 浅谈中医内科便秘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