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奕志,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学术带头人,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眼科学报》编委,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误会一
阿托品,其实是一种眼部肌肉麻痹剂,常用于验光前的散瞳。
“ 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确实能起到一定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中山六院眼科专家夏朝霞主任肯定道。
当人看近处时,眼球的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会导致眼轴变长,出现近视。而阿托品滴入眼睛后,能让“绷”得紧紧的睫状肌放松下来,防止眼轴越拉越长,从而阻止近视进展。
需明确的是,阿托品滴眼液只能让孩子的近视别再涨, 或涨得别太“猛”,并不能把已有的近视度数“归零”,更治不了斜视。
也并非所有近视的孩子都可以用。
“ 一般是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太快,或者父母本身是高度近视,或者孩子年纪小、度数高,这三种情况才会给予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进行干预。 ” 夏主任表示。
此外,有研究显示,低浓度阿托品存在10%~15%的无应答率,也就是说,有部分孩子滴了也不起作用!
误会二
目前,成品的阿托品滴眼液还未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所以,各大医院所使用的阿托品眼药水,都是自行配制的,不用于门诊,只用于临床实验。
换言之,孩子想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条件,进入临床试验组,家长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夏朝霞主任不建议家长自己“海淘”阿托品滴眼液。
很重要的一点是,浓度未必适合。
“每个国家对于近视,使用阿托品的浓度会有区别,浓度的都有,国外的产品未必适用我国的近视青少年。”
一方面,不同人种的眼睛条件不同,另一方面,国内外未成年人近视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态势。“亚洲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每年平均增长约100度,而欧美国家仅为50度。”
自己买高浓度的阿托品来调配,照样可以用?
夏主任强调,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同医院使用的浓度都各不一,自己买来调,浓度要控制在多少?用什么水去稀释?要怎么滴……?”到头来,很可能近视没治到,反而添新“伤”。
事实上,关于阿托品滴眼液的浓度,还存在争议。
夏主任解释,至今未在国内上市,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还未找到既有效又安全的最佳浓度。
误会三
不建议自行使用,还因为副作用太多了!
使用之后,可能会出现眩光、畏光、头疼等不良反应,甚至有引发青光眼等疾病的风险。
最直观的,是会造成视力暂时模糊。
孩子晚上睡前点一点,白天上学要准备两幅眼镜:看远时,要戴原本的近视眼镜,而看书写字时,还要戴一个帮助看清近处的阅读镜,有很大不便。
相比之下,夏朝霞主任更推荐OK镜。“ OK镜只需要晚上佩戴,白天视力正常的,可以不用戴眼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 ”
误会四
很多人把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每天滴一滴就完事。
其实不然。夏朝霞主任表示,刚开始用的第一年,每2周就必需去医院复查一次。
使用一年后,如果近视增长小于50度,医生才会建议继续使用,也仍需要每3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一般要使用2年以上。
“ 如果使用了阿托品滴眼液,每年的近视度数增长大于50度,就建议联合干预。 ”
此外,孩子还要克服各种副作用,很难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也需要时时留心,注意孩子眼睛、视力的变化,随时反馈给医生。
总而言之,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并非控制近视的首选,更不能把它当做预防近视的药物。
专家提醒:别再海淘、自制阿托品滴眼液,浓度未必适合,副作用太多,会伤了孩子的眼。
本文指导专家
2003年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博士毕业,师从我国著名的白内障专家——中山眼科中心院长刘奕志教授。致力于白内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现任眼科科室主任。任职广东省眼 健康 委员会委员。
学科专长 :熟练掌握各种白内障手术,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疑难眼病、眼底病、葡萄膜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眼整形及眼外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眼整形、白内障、抗青光眼等各种内、外眼手术。
科研概况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等基金、广东省 科技 厅、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 创新等10项科研基金项目;在《中华眼科学》,《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共56篇。
荣誉 :2003年白内障手术技术成果获得地区先进奖(排名第二)。
学习、工作经历
—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本科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住院医师
—内蒙古医学院 眼科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在职)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周二、周四上午,周三下午
颜望碧,妇科、副主任医师。个人简历1990年7月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1990年7月——2000年8月在咸宁医学院附属一院妇产科从事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2000年9月——2006年8月在浙江省新昌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2006年9月至今在无锡市中医医院妇科工作。先后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进修妇科肿瘤及妇科内窥镜。院内外职务业务专长妇科肿瘤、不孕症、妇科微创手术及常规开腹手术。本人已施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近1000例、腹腔镜及宫腔镜手术1300多例、传统的开腹手术达1万余例,阴式子宫切除术500多例。诊治范围各类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学术成就非脱垂阴式子宫切术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腹腔镜及宫腔镜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分别获县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新式剖宫产术获院内技进步一等奖。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篇。戴高中,副主任医师、消化科。个人简历1982年9月—1987年8月,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1987年8月—1991年8月,南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医师1991年9月—1994年8月,南京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8年8月,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讲师1998年9月—2001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8月—2004年2月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系副教授、中医科副主任医师2004年3月至今无锡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院内外职务业务专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性胃病、胃癌前期病变、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诊治范围消化系统疾病。学术成就参与省级课题研究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1项。近几年来在《中医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针灸》、《医学与哲学》、《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文章20余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了2部专著的编写。此外还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思路与方法》一书的撰写。苏泉丰,主任医师、脊柱科。个人简历原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1964年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骨科临床工作40余年。院内外职务业务专长在脊柱、四肢骨关节的创伤、骨病和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成就1998年因“Willson氏法治疗脊柱侧弯畸形”获无锡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03年因“关节镜下松解膝关节粘连”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有《Ender钉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伽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晚期松动的临床观察》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王政,副主任医师、眼科。个人简历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眼耳鼻喉专业,曾师从中山医大眼科医院著名白内障专家刘奕志教授、青光眼专家葛坚教授、玻璃体视网膜病专家吕林教授和高汝龙教授及眼肌病(斜视、弱视)专家麦光焕教授,从事眼科教学和临床近二十年,眼科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积累了较丰富的眼科教学和临床经验。院内外职务业务专长擅长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发性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插管灌注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术)、青光眼(内、外引流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角膜病(角膜移植术)、各种眼外伤(眼球裂伤修补、眼眶内、眼球内异物取出术、眶骨骨折复位术、眼睑成形术、玻璃体切割术)、泪道疾病(泪道激光术、泪道置管术、鼻腔泪囊吻合术、鼻内窥镜泪道再通术)、斜视(水平、垂直肌手术)、上睑下垂(下颌瞬目综合征手术、重度上睑下垂额肌办悬吊手术)、眼眶肿瘤(各种进路的开眶眶肿瘤摘除术)的诊断治疗,精通复杂的验光配镜。
刘奕志,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学术带头人,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眼科学报》编委,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1、刘奕志,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海南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具有熟练的白内障手术技巧,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小切口原位碎核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染色剂撕囊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2、钟兴武,常务副院长,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视光学会常务理事,隐形眼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外聘助理教授(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学会(IACLA)资深会员(Fellow)。《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编委,《Ophthalmology》,《Molecular Visio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审稿专家。主要从事眼科视光学和角膜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专长近视眼手术治疗,角膜病防治与角膜接触镜矫治。发表专业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陈海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84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湛江医学院,同年到海南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88底自费赴日留学,在日本国群马县临床眼科研究所进修,学习了一系列眼科先进技术。1993-1997年就读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眼科工作近30年,以白内障、青光眼病的诊治为专长,熟练掌握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各种抗青光眼手术、各种复杂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及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等,在海南省眼科界享有较高盛誉。在国内外眼科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4、邢健强,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残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海南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曾获全国和海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中华眼科学会奖”。专业特长: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飞秒激光),白内障、青光眼手术,眼眶肿瘤、眼整形手术及眼底病诊断治疗。5、彭鸿钧,主任医师。师从著名眼科专家杜念祖教授,眼整形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山眼科中心眼整形专科创建人之一。并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Jules Stein眼科医院整形科专业进修,UCLA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眼睑再造,上睑下垂矫正术,小睑裂综合征矫正术,活动义眼和眼眶修复,眼袋清除术和双眼皮形成术等有丰富经验和较深入造诣。并在国内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整形和美容手术。6、刘红山,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眼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熟练完成各种眼科基本检查,独立完成眼科临床常用的眼超声波、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分析仪、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操作和眼部激光等治疗技术操作。在眼科手术操作方面,熟练完成各种类型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上皮移植术、角膜缘组织移植术、眼前段重建术、角膜切开术、角膜切除术等;熟练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小切口无缝线技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等;熟练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阀门植入术等;熟练完成常见眼部整形及美容手术,如上睑下垂矫正术、眼睑重建术等;独立完成常见斜视矫正术、泪道手术、网脱复位手术、简易玻璃体切割术以及眼内异物定位与取出术。7、冼文光,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医学部,1991年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位。1997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意大利米兰大学留学。长期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两部专著的编写,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8、马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ye Hospital of Oslo University, Norway 访问学者。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现供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从事眼科专业“眼底病”。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分会常委。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共6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0余篇,中华眼科杂志等中华系列文章近20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9、曾明兵,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1994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 2000年7月及2007年1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硕士及博士毕业,并获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Wilmer 眼科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及高级访问学者学习。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等多项研究课题。曾参与《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学》、《临床眼科解剖学》、《临床眼科新进展》及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论文5篇参与20余篇。擅长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10、黄雄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6月获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研究基金多项。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及科技统计源期刊论文16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出血,各型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的手术。11、史贻玉,副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担任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12月获得眼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专业特长:青光眼、白内障及各种常见眼病的诊断及治疗。12、林明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光眼科副主任。擅长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青光眼的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对难治性青光眼有较强的分析和诊治能力;对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和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保护和再生机制等有深入的研究。13、邵应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原中山大学医疗系全英班。后留任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临床医师和大学教师,从医教研工作。期间两次参加中国“中国视觉第一行动”扶贫医疗队,往贫困山区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并担任医疗小组组长。1998年起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陈家祺教授,主攻角膜及眼表疾病的防治并或博士学位。曾受凯思奖学金海外研究资助项目资助往美国New York Eye & Ear Infirmary师从国际著名眼科专家Danning Hu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并进修学习。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篇。参与专著编写一部。专业特长为眼表、角膜疾病诊治。擅长角膜移植,人工角膜、泪道、眼整形等眼表角膜手术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前段手术。
看这些专家都挺历害我也不知道我家先生眼睛很罕见的病能不能给、,治好
刘奕志,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学术带头人,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眼科学报》编委,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1、刘奕志,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海南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具有熟练的白内障手术技巧,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小切口原位碎核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尤其对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的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复杂病例的治疗具有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开展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染色剂撕囊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等多项新技术。2、钟兴武,常务副院长,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视光学会常务理事,隐形眼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外聘助理教授(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国际隐形眼镜教育者学会(IACLA)资深会员(Fellow)。《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编委,《Ophthalmology》,《Molecular Vision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审稿专家。主要从事眼科视光学和角膜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专长近视眼手术治疗,角膜病防治与角膜接触镜矫治。发表专业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陈海波,副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1984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湛江医学院,同年到海南人民医院眼科工作。1988底自费赴日留学,在日本国群马县临床眼科研究所进修,学习了一系列眼科先进技术。1993-1997年就读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并获博士学位。从事眼科工作近30年,以白内障、青光眼病的诊治为专长,熟练掌握眼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熟练掌握各种抗青光眼手术、各种复杂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及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等,在海南省眼科界享有较高盛誉。在国内外眼科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4、邢健强,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视力残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海南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委、海南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眼科杂志通讯编委。曾获全国和海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中华眼科学会奖”。专业特长: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飞秒激光),白内障、青光眼手术,眼眶肿瘤、眼整形手术及眼底病诊断治疗。5、彭鸿钧,主任医师。师从著名眼科专家杜念祖教授,眼整形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山眼科中心眼整形专科创建人之一。并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Jules Stein眼科医院整形科专业进修,UCLA医学院博士后。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眼睑再造,上睑下垂矫正术,小睑裂综合征矫正术,活动义眼和眼眶修复,眼袋清除术和双眼皮形成术等有丰富经验和较深入造诣。并在国内率先将激光技术应用于眼整形和美容手术。6、刘红山,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眼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熟练完成各种眼科基本检查,独立完成眼科临床常用的眼超声波、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分析仪、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操作和眼部激光等治疗技术操作。在眼科手术操作方面,熟练完成各种类型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上皮移植术、角膜缘组织移植术、眼前段重建术、角膜切开术、角膜切除术等;熟练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小切口无缝线技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等;熟练完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阀门植入术等;熟练完成常见眼部整形及美容手术,如上睑下垂矫正术、眼睑重建术等;独立完成常见斜视矫正术、泪道手术、网脱复位手术、简易玻璃体切割术以及眼内异物定位与取出术。7、冼文光,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医学部,1991年于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位。1997年-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意大利米兰大学留学。长期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两部专著的编写,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8、马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Eye Hospital of Oslo University, Norway 访问学者。从事眼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现供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从事眼科专业“眼底病”。现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分会常委。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论文共60余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0余篇,中华眼科杂志等中华系列文章近20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9、曾明兵,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 1994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 2000年7月及2007年1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硕士及博士毕业,并获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Wilmer 眼科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及高级访问学者学习。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等多项研究课题。曾参与《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学》、《临床眼科解剖学》、《临床眼科新进展》及普通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参与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华医学系列杂志论文5篇参与20余篇。擅长白内障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10、黄雄高,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6月获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学位,2012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和参与研究基金多项。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已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及科技统计源期刊论文16篇。熟练诊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出血,各型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的手术。11、史贻玉,副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海南省人民医院眼科担任眼科临床工作。2005年12月获得眼科副主任医师职称。曾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修学习。专业特长:青光眼、白内障及各种常见眼病的诊断及治疗。12、林明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光眼科副主任。擅长各种类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青光眼的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对难治性青光眼有较强的分析和诊治能力;对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和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保护和再生机制等有深入的研究。13、邵应峰,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原中山大学医疗系全英班。后留任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临床医师和大学教师,从医教研工作。期间两次参加中国“中国视觉第一行动”扶贫医疗队,往贫困山区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并担任医疗小组组长。1998年起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师从我国著名角膜病专家陈家祺教授,主攻角膜及眼表疾病的防治并或博士学位。曾受凯思奖学金海外研究资助项目资助往美国New York Eye & Ear Infirmary师从国际著名眼科专家Danning Hu教授,从事合作研究并进修学习。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科研项目。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篇。参与专著编写一部。专业特长为眼表、角膜疾病诊治。擅长角膜移植,人工角膜、泪道、眼整形等眼表角膜手术以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前段手术。
看这些专家都挺历害我也不知道我家先生眼睛很罕见的病能不能给、,治好
刘奕志,男,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白内障学术带头人,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副组长,《眼科学报》编委,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误会一
阿托品,其实是一种眼部肌肉麻痹剂,常用于验光前的散瞳。
“ 低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确实能起到一定控制近视发展的作用。 ”中山六院眼科专家夏朝霞主任肯定道。
当人看近处时,眼球的睫状肌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会导致眼轴变长,出现近视。而阿托品滴入眼睛后,能让“绷”得紧紧的睫状肌放松下来,防止眼轴越拉越长,从而阻止近视进展。
需明确的是,阿托品滴眼液只能让孩子的近视别再涨, 或涨得别太“猛”,并不能把已有的近视度数“归零”,更治不了斜视。
也并非所有近视的孩子都可以用。
“ 一般是孩子近视度数增长太快,或者父母本身是高度近视,或者孩子年纪小、度数高,这三种情况才会给予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进行干预。 ” 夏主任表示。
此外,有研究显示,低浓度阿托品存在10%~15%的无应答率,也就是说,有部分孩子滴了也不起作用!
误会二
目前,成品的阿托品滴眼液还未得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所以,各大医院所使用的阿托品眼药水,都是自行配制的,不用于门诊,只用于临床实验。
换言之,孩子想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条件,进入临床试验组,家长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夏朝霞主任不建议家长自己“海淘”阿托品滴眼液。
很重要的一点是,浓度未必适合。
“每个国家对于近视,使用阿托品的浓度会有区别,浓度的都有,国外的产品未必适用我国的近视青少年。”
一方面,不同人种的眼睛条件不同,另一方面,国内外未成年人近视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态势。“亚洲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每年平均增长约100度,而欧美国家仅为50度。”
自己买高浓度的阿托品来调配,照样可以用?
夏主任强调,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同医院使用的浓度都各不一,自己买来调,浓度要控制在多少?用什么水去稀释?要怎么滴……?”到头来,很可能近视没治到,反而添新“伤”。
事实上,关于阿托品滴眼液的浓度,还存在争议。
夏主任解释,至今未在国内上市,原因之一,正是因为还未找到既有效又安全的最佳浓度。
误会三
不建议自行使用,还因为副作用太多了!
使用之后,可能会出现眩光、畏光、头疼等不良反应,甚至有引发青光眼等疾病的风险。
最直观的,是会造成视力暂时模糊。
孩子晚上睡前点一点,白天上学要准备两幅眼镜:看远时,要戴原本的近视眼镜,而看书写字时,还要戴一个帮助看清近处的阅读镜,有很大不便。
相比之下,夏朝霞主任更推荐OK镜。“ OK镜只需要晚上佩戴,白天视力正常的,可以不用戴眼镜,副作用也相对较少。 ”
误会四
很多人把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每天滴一滴就完事。
其实不然。夏朝霞主任表示,刚开始用的第一年,每2周就必需去医院复查一次。
使用一年后,如果近视增长小于50度,医生才会建议继续使用,也仍需要每3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一般要使用2年以上。
“ 如果使用了阿托品滴眼液,每年的近视度数增长大于50度,就建议联合干预。 ”
此外,孩子还要克服各种副作用,很难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也需要时时留心,注意孩子眼睛、视力的变化,随时反馈给医生。
总而言之,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并非控制近视的首选,更不能把它当做预防近视的药物。
专家提醒:别再海淘、自制阿托品滴眼液,浓度未必适合,副作用太多,会伤了孩子的眼。
本文指导专家
2003年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博士毕业,师从我国著名的白内障专家——中山眼科中心院长刘奕志教授。致力于白内障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毕业后一直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现任眼科科室主任。任职广东省眼 健康 委员会委员。
学科专长 :熟练掌握各种白内障手术,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疑难眼病、眼底病、葡萄膜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眼整形及眼外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眼整形、白内障、抗青光眼等各种内、外眼手术。
科研概况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等基金、广东省 科技 厅、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 创新等10项科研基金项目;在《中华眼科学》,《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共56篇。
荣誉 :2003年白内障手术技术成果获得地区先进奖(排名第二)。
学习、工作经历
—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本科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住院医师
—内蒙古医学院 眼科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在职)
—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眼科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周二、周四上午,周三下午
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整合区域的医疗数据,辅助基层眼科医生进行诊断,为迅速提升基层医院的眼病诊疗水平提供新策略。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广应用后,诊疗水平有望得到迅速提升。先天性白内障等疑难复杂眼病,往往需要该领域专家才能准确诊治。目前我国医学专家多集中在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难以覆盖乡镇和社区。网络通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优质医疗资源的拓展和辐射成为可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推出“眼科人工智能诊疗”系统。据了解,进入该系统就诊的患者,除接受常规诊疗外,其检查数据可即时同步到CC-Cruiser云平台,同时享受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提供的“专家级”诊疗。据介绍,在此之前,由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中山大学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了“CC-Cruiser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平台”。该人工智能程序,模拟人脑,对大量的先天性白内障图片进行分析和深度学习,不断反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将该程序嵌入到云平台后,通过云平台上传图片,即可获得先天性白内障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原创论文今年2月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并作为该期精选新闻。基于上述人工智能平台,中山眼科中心于今年4月开启“眼科人工智能诊疗”。截至目前,CC-Cruiser人工智能平台已在3家协作医院完成临床试点应用,临床验证超过300名患者,诊疗决策准确率超过90%,达到专家级眼科医师水平。此外,中山眼科中心已经连接了包括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等边远省区的上百家基层医院,每天有大量眼科检查数据上传云平台请求专家协助诊断。在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病例以及图像数据将首先通过人工智能程序进行初审,再由专家复核,效率将提升70%以上,极大提高专家协诊效率。一个时期以来,优秀专科医疗人才紧缺和培养周期长、分布不均、覆盖面窄等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医改的主要瓶颈。三甲医院医生超负荷工作,基层医生的工作量却严重不饱和,成为我国现有医疗困境的真实写照。广东省眼科诊断和治疗创新技术工程中心”也计划在基层医生资源匮乏的地区,长期派出“专家级”的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驻守,以提高和保障这些地区的眼科基础医疗水平。
青光眼:葛坚,余敏斌,卓业鸿,刘杏,彭寿雄,张秀兰,凌运兰,林明楷,黄晶晶白内障:刘奕志,陈伟蓉,吴明星,程冰,郑丹莹,杨文辉,柳夏林,刘玉华等角膜病:王智崇,钟兴武,黄挺,周世有,梁凌毅,袁进眼底组:唐仕波,吕林,张少冲,刘文,梁小玲,易长贤,金陈进,于强等神经组:杨晖葡萄膜炎:易长贤,李梅,杨晖外伤组:汪振芳,林晓峰,梁丹,龙崇德眼肌组:颜建华,林小铭,康瑛等屈光组:曾骏文,杨晓整形组:黄丹平,郑永欣,卢蓉激光手术:钟兴武,余克明,王铮,刘泉,杨斌眼眶肿瘤组:杨华胜,毛羽翔,艾思明中医眼科组:潘晓燕
眼角膜薄的人,患有眼疾的人,近视度数大的人,患有夜盲症的人,患有青光眼的人一定要谨慎选择近视眼手术。
做了近视手术是可以当特种兵的,不过要看具体看恢复的情况。如需近视手术,推荐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该院是海淀区重点学科、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专科医院、中国狮子联会白内障手术指定医院。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近视手术需要注意,术后闭眼休息。10分钟没有明显的不适,就可以回家。可能很快会感觉到眼部有疼痛等现象,这些都是术后的正常反应,程度有轻有重,只要多休息,减少眨眼次数.一般情况下,6,7个小时或更短时间,这些症状都会慢慢减轻或消失;手术当日不用点眼药水。手术第二天起床后,双眼各点一次眼药水后,到医院复查,由于刚做完手术,眼睛会有些怕光,在出门最好戴上偏光镜保护眼睛。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近视手术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北京美尔目润视眼科医院坚持“分享与奉献”的企业文化,追求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并联合社会各界资源,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远大理想:用舒适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首先,你的父亲是近视还是远视1600度?其次,你这次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眼底病还是青光眼?有一些教授是不看初诊的,你要确定想找哪些教授。你如果在其他地方看过的话,一般都可以看的。记得要带病历和以前的检查资料,越详细越好。教授对于不带资料的病人是很无奈的。关于红包的问题,我建议不用准备,那里教授都很好的,而且是否需要手术还要教授看了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