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刘亮医学论文发表

刘亮医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刘亮医学论文发表

甲状腺结节能治愈吗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华中电力集团公司、大唐电力集团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纵横向项目共计2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际先进水平省级鉴定成果2项

倪泉兴、虞先濬、龙江、徐近、刘亮

《红楼梦主旨新探》,《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从收视率看南京地区观众心目中的好剧》,《视听界》2008年第3期《电视剧的易懂性与收视率》,《视听界》2011年第1期《关于戴权的身份的澄清》,《名作欣赏》2011年第1期中旬刊《中国的都市神话:从〈非诚勿扰〉说起》,《南方文坛》2011年第2期《关于“秦可卿之死”问题的澄清》,《名作欣赏》2011年第9期中旬刊

刘原发表医学论文

机械工程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拥有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数控与机电控制技术、几何精度设计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成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摩擦学及摩擦材料、先进金属材料7个校级创新研究团队。现有教职工121人(教授30人,博士36人,硕士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5人,“136人才工程”12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3人。学院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在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机电系统测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树立了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3年来,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市厅级科研课题40多项和一批重大横向合作课题,科研经费到位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多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多项,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特聘教授 —— 卢秉恒 谭建荣 —— 政府特殊津贴 —— 杨思一 ——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 —— GUO Yue-bin —— 省级拔尖人才 —— 杨思一 ——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吕传毅 魏修亭 张新义 赵玉刚 —— 山东省教学名师 —— 韩进宏 —— 淄博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吕传毅 孙殿柱 魏修亭 杨先海 赵玉刚 —— 博士生导师 —— 吕传毅 孙殿柱 魏修亭 王卫国 张新义 赵玉刚 —— 教授 —— 吕传毅 魏修亭 杨思一 张新义 赵玉刚 郭宗和 韩进宏 曲庆文 孙殿柱 王效岳 王友林 殷凤仕 张 勇 赵庆志 董 锋 谷万里 韩 明 郝秀清 刘元义 刘军营 李志永 王卫国 王好巨 辛世界 肖作义 许同乐 杨慕升 杨先海 赵婷婷 ——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 —— 高 军 黄雪梅 任 菡 盛文斌 孙传祝 魏 峥 翟慎秋 陈宗民 方晓英 房晓东 宫金良 姜学波 姜 英 李东兴 李庆余 李彦蓉 牟 林 司马中文 王士军 王兆君 袁光明 朱光明 陈海真 程 祥 丛 红 董爱梅 李爱军 李 丽 刘同义 牛宗伟 隋文涛 王红梅 王红敏 徐红芹 张桂香 张海云 张彦斐 赵国勇 赵学涛 侯仰海 郑贵明 王勇 王辉林 尹占民 戴梦萍 冯延森 许云理 薛 冰 郑 波 —— 讲 师(实验师) —— 贺 磊 侯荣国 毛崇智 王洪泉 王建军 吴化勇 杨振宇 于文强 仇学青 董小娟 郭前建 刘曰涛 吕秀贞 孟建兵 秦聪祥 孙砚飞 尹文红 于 洁 于珊珊 张国强 赵彦峻 高名旺 韩克镇 李玉胜 李云雷 刘原勇 曲宝军 翟晓庆 穆洁尘 张华强

2000年7月,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访问英国时参观了英国的散裂中子源ISIS。ISIS平均每年用户达1500人,在近20台中子散射谱仪上开展700多个实验,建造ISIS的卢瑟福实验室每年发表500篇高水平的相关论文,早已成为世界级实验室。回国后,路甬祥即要求中科院论证我国建造散裂中子源的可行性,这样的大科学平台,对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中国太需要了!2001年2月18-20日,根据路院长等领导的批示,中科院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中子科学的发展”的香山会议(第157次),会上介绍了国内外中子散射研究的进展, 并对在我国建设“散裂中子源”的设想进行了讨论。2001年5月8-9日, 中国散裂中子源研究第一次院士咨询研讨会召开,会议对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建议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调研。2001年8月26-27日, 中国散裂中子源研究第二次院士咨询研讨会召开,会议听取了中科院专家和海外专家的专题报告,通过了建设25Hz、100kW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方案。会后呈交了建造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的项目建议书。2001年12月31日,中科院路甬祥、白春礼等领导听取了物理所和高能所的汇报以及海外专家的评论,同意启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概念设计。经估算,散裂中子源在我国国内的潜在用户在1900个以上。2002年4月22-26日,第一届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和慢化器的国际论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主要的几个散裂中子源的最高级科学家参加了会议。2002年7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多学科平台散裂中子源的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启动(2004年7月结题)。2003年4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多学科应用的散裂中子源”启动(2004年5月结题)。2004年7月26-31日,为了传授中子散射基础知识、培养潜在用户,物理所举办了第一届中子散射暑期培训班,注册人数达109名。2004年8月4-6日,第一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18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项目组提出的第一期五台中子散射谱仪建设计划,有两家用户提出,在项目组资助少于1000万元的前提下自建2台谱仪。会议决定成立中子散射用户联盟,确定了用户工作条例。2004年10月15-16日,在第25次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上,4项与散裂中子源相关的合作项目首次列入了中美高能物理双边合作计划。2004年12月8日,物理所召开了“物理所散裂中子源用户研讨会”,会议决定成立“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用户专家组”,确定了用户专家组人员名单。 2005年6月1日,中科院计划局组织了CSNS项目建议书专家评审会。由魏宝文院士等19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总体报告及3个分报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CSNS建设的重大科学意义,并认为项目建议书中提出的建造一台束流功率100kW、重复频率25Hz的散裂中子源的方案是综合考虑了用户需求、投资强度、建造周期以及技术难度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中科院组织物理所和高能所的相关力量,对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开展了三年左右的前期研究,为CSNS的建造打下了基础。考虑到国际上散裂中子源迅猛发展的态势和国内对散裂中子源越来越迫切的需求,CSNS应当按照国家大科学工程立项程序尽快立项。2005年6月2日,中科院院长办公会同意将CSNS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决定在CSNS完成立项前提供3000万元经费进行前期预制研究。2005年7月19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原则批准未来5年内建造9个重大科学装置,预计投入金额60亿元,其中CSNS造价为12亿元。2005年7月27-29日,第二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17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对中子散射技术、谱仪及应用、CSNS的建设构想,以及中子散射应用在我国科学研究各领域中的广阔前景有了进一步了解。2005年11月27日,中科院计划局和基础局组织召开了CSNS前期预制研究专家评审会,会议肯定了前期预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意启动CSNS预制研究。2006年2月27日,中科院物理所的CSNS靶站谱仪工程中心(筹)挂牌。2006年4月25-27日,CSNS加速器工程设计国际研讨会在高能所召开,全面评估了加速器各部分的工程设计。2006年7月31日,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在物理所召开。会议邀请了美国、日本、英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责人介绍国际动态,并请用户对CSNS的性能提出要求,供改进总体设计和谱仪参数参考。2006年8月3-4日,中科院召开了主题为“同步辐射与中子散射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的香山会议(第281次),参加者包括国内科研院所以及美国等20家单位的54名专家学者。会议重点讨论了同步辐射技术与中子散射技术的交叉、散裂中子源与反应堆中子源技术的交叉、同步辐射和中子散射技术与凝聚态物理、软物质与生命科学、成像与医学等科学领域的交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就充分发挥散裂中子源这一多学科应用平台作用各抒己见,达成了许多重要的共识,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2006年11月12-15日, 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美中子散射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阿冈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试验室、德国的慕尼黑中子散射中心、哈迈和予利希研究所、英国卢瑟福研究所、法国的劳厄-朗之万和里昂-布里渊研究所、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联合体、澳大利亚布拉格研究所、韩国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高能所、化学所、金属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八个国家的实验室负责人、专家、学者、研究生共16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7年2月13日,中科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暨广东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向国家申请在广东省东莞市建设我国首台、世界一流的脉冲中子科学综合实验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届时还将共同建设广东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以确保中国在中子散射科学领域的先进地位。2007年2月,CSNS离子源研制取得新进展。作为预注入器的负氢离子源是整个散裂中子源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它提供的束流流强直接影响到散裂靶上最终达到的流强。高能所通过消化吸收从英国ISIS获得的资料,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负氢离子源核心部件Penning源,并在ISIS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了一系列测试。ISIS专家对于测试结果给予了热情的称赞和肯定。2007年2月,CSNS主磁铁铝绞线及线圈试样研制获得成功。CSNS快循环同步加速器(RCS)中的主磁铁是由带直流偏置的25Hz正弦交流源激励,采用中空水冷铝绞线线圈是最有效的方法。高能所联合上海克林技术有限公司、兰州近物所科近泰基技术有限公司和合肥等离子体所聚能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研制铝绞线二极磁铁试验线圈。经过与多家铝导线生产单位的协作,国内有两家试制成功中空水冷铝绞线。三个合作单位研制成功的铝绞线线圈,经初步检测,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解决了散裂中子源RCS环主磁铁研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研制过程中所取得的多项技术和工艺,为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007年4月25日,CSNS举行科学报告会,中科院院士方守贤、CSNS项目负责人韦杰等就散裂中子源的安全性、应用等作了报告。专家指出:CSNS基于新一代加速器,不需要核材料,其动力来自电能,其辐射控制在环保安全范围,是世界一流的安全装置。在散裂中子源附近居住一年,居民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乘一次飞机。 2007年4月26日,广东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及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正式启动。2007年4月26-29日,“第十八届先进中子源国际合作会议”在广东东莞召开,约100名国外科学家、100多名国内科学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师参加会议。这是先进中子源国际合作会议首次在中国举办,意义重大。2007年5月1-3日,第一届CSNS项目国际顾问委员会评审会在高能所举行,这是CSNS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CSNS参照国际惯例设立了国际顾问委员会(由国际科技顾问委员会、国际加速器顾问委员会及国际靶站谱仪顾问委员会组成)。顾问委员会委员均为国际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国内首座世界水平强流质子打靶设施,国际经验对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极为重要。国际顾问委员会将在工程建设期间,对于工程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定期提供评议和咨询意见,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会议听取了总体及各个分系统的报告,对CSNS的整体方案和具体技术参数进行了全面评审,对总体指标、加速器及靶站谱仪均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2007年7月6日,CSNS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评审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召开。参会单位有高能所、物理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东莞市市政府及该市发改局、规划局、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建设局、国土局、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朗镇政府。评审组由7名地勘专家及高能所、物理所代表共11人组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经过两个多月的勘察,完成了CSNS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讨论,审查和评议了项目组提交的《CSNS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总报告、附件及相应图件。评审组认为,报告提出的预选场址适合作为散裂中子源工程的建设场地,且选择中等风化花岗岩或变质岩作为散裂中子源工程装置地基。该报告经必要修改后可作为开展下一阶段方案规划设计的依据性文件。2007年12月2-4日,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中科院申报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审。来自中咨公司、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4位专家担任评估组的评委。评估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总体情况、科学意义与用户需求、建设方案与关键技术、土建工程、通用设施与环境保护、工程经费质量与进度管理等方面的汇报,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目标、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估算的合理性、项目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提问。经座谈、交换意见以及内部讨论后,评估组认为:“散裂中子源是大型的多学科共用的研究平台,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建设散裂中子源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建议尽快立项上马。项目组经多年艰苦努力,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且很好地反映在项目建议书上。专家组认为,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符合中国国情,达到了评审要求。专家们对散裂中子源项目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非常有益的建议。2008年5月31日,CSNS二极磁铁电源样机在单网孔B铁谐振网络上成功实现了满负荷测试,加载电流1160+860sin(50 t),其中直流1160安培,交流电流860安培,交流频率为25Hz。在通电的过程,谐振系统工作正常,各部件承受了设计电压。这是自2008年2月22日在谐振负载连接完成后首次实现满负荷运行。二极磁铁谐振电源系统是CSNS预研的重要攻关项目,这种应用在粒子加速器上的大功率谐振电源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标志着CSNS电源及磁铁样机研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2008年6月5日,CSNS直线射频系统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制的串联谐振脉冲高压电源样机经过专家测试组现场测试,其主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谐振电抗器Q值大于350,在速调管阴极高压66kV、高频输出功率380kW的情况下,电源整机效率达88%,工作稳定可靠,专家验收组一致同意通过产品验收。该项目是CSNS预研的重点项目,它根据我国射频专家自主提出来的新型脉冲高压电源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将传统的电容电感串联谐振原理与调制器(电子开关)相结合,为速调管提供脉冲高压。它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故障率低、便于维护等优点。目前这种新型方案国内外尚无采用同类设备结构的报道。其工艺难点在于,对电抗器电感量和电容器电容量精度要求很高,谐振电容器的正切损耗控制在,高Q值大功率电抗器的研制,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此研制项目属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全部依靠国内的技术基础和力量自主研发而成,这是CSNS直线高频功率源研制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08年6月17日,国家环保部组织的CSNS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审评会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来自环境保护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安全管理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的10位专家担任审评组的评委,广东省环保局、东莞市环保局、大朗镇环保分局、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列席。CSNS项目经理韦杰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科学意义与用户需求、建设方案与关键技术等。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清华大学的刘原中教授报告了环境状况及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辐射监测、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公众参与等内容。与会专家对东莞市大朗镇拟选场址进行了考察,并从场址地址、地震、剂量管理目标值、辐射源项等环境影响方面进行了提问,项目组进行了答辩。专家组认为:“报告书对建设散裂中子源的必要性、工程的特点及相关的环境影响作了比较清楚和系统的描述;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依据充分,评价目的明确,对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描述清楚,内容比较全面,满足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结论可信”。2008年7月17-19日,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第三届强流质子加速器研讨会(The 3rd ACFA-HPPA Mini-workshop)在高能所召开。来自日本J-PARC、韩国KAERI、高能所等科研单位4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意在交流强流质子加速器在亚洲的发展状况、并希望通过讨论进一步加强亚洲各国在该领域的合作研究。日本J-PARC、韩国KAERI和高能所的专家分别报告了各自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LINAC运行调束、RCS环设计与预制研究、超导技术等议题展开了详细的讨论。与会代表就进一步研究合作达成共识,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日本J-PARC调束获得初步成功,将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设计、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经验。与会专家参观了CSNS关键设备预研成果。前两届研讨会分别在日本KEK和韩国KAERI举行。2008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散裂中子源(CSNS)项目建议书,该项目的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子散射多学科研究平台,并在项目建成后组建国家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

读《这条小鱼在乎》后感

1. 容敏智,聚合物粒子的生长,见:王乃昌等编, 定向聚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1, P268-2962. M. Q. Zhang, M. Z. Rong, K. Friedrich, Processing and properties of Non-layered nanoparticl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s, In Handbook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 Edited by H S Nalwa, American Science Publishers, ~发表的论文主要目录: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正式发表共计84 篇,国外学术刊物 57 篇, 国内学术刊物 27 篇,SCI和EI收录 60 篇。获得与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共5 项。[1] Hu JW, Li MW, Zhang MQ, Xiao DS, Cheng GS, Rong MZ, Preparation of binar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with very low percolation threshold by latex blending,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03, 24 (15): 889-893[2] 马传国,容敏智,章明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模型及其应用, 宇航材料工艺,2003,3,1-4.[3] Wu CL, Zhang MQ, Rong MZ, Lehmann B, Friedrich 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iO2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Polymer & Polymer Composites, 2003, 11 (7): 559-562[4] Li JR, Xu JR, Zhang MQ, Rong MZ, Carbon black/polystyrene composites as candidates for gas sensing materials, Carbon, 2003, 41 (12): 2353-2360[5] Rong MZ, Zhang MQ, Shi G, Ji QL, Wetzel B, Friedrich K, Graft polymerization onto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nd its effect on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polymer composite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2003, 36 (9): 697-707[6] Dong XM, Fu RW, Zhang MQ, Zhang B, Rong MZ,Carbon black filled poly(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as a candidate for gas sensing material, J. Mat. Sci. Lett., 2003, 22 (15): 1057-1059[7] Lehmann B, Friedrich K, Wu CL, Zhang MQ, Rong MZ, Improvement of notch toughness of low nano-SiO2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J. Mat. Sci. Lett., 2003, 22 (14): 1027-1030[8] Lu X, Zhang MQ, Rong MZ, Shi GA, Yang GC, All-plant fiber composites. II: Water absorption behavior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unidirectional sisal fiber reinforced benzylated wood, 2003, Polym. Compos., 24 (3): 367-379[9] Shi G, Zhang MQ, Rong MZ, Wetzel B, Friedrich K, Friction and wear of low nanometer Si3N4 filled epoxy composites, Wear, 2003, 254 (7-8): 784-796[10] Hou YH, Zhang MQ, Rong MZ, Performance stabiliza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J. Appl. Polym. Sci., 2003, 89 (9): 2438-2445[11] Dong XM, Fu RW, Zhang MQ, Zhang B, Li JR, Rong MZ, Gas sensing materials from carbon black/poly(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s, Polym. & Polym. Compos., 2003, 11 (4): 291-299[12] Dong XM, Fu RW, Zhang MQ, Zhang B, Li JR, Rong MZ, A novel sensor for organic solvent vapors based on conductive amorphous polymer composites: carbon black/poly(butyl methacrylate), Polym. Bull., 2003, 50 (1-2): 99-106[13] Dong XM, Fu RW, Zhang MQ, Zhang B, Li JR, Rong MZ, Vapor-induced variation in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carbon black/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composites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filling, Carbon, 2003, 41 (2): 371-374[14] Privalko VP, Shumsky VF, Privalka EG, Karaman VM, Walter R, Friedrich K, Zhang MQ, Rong MZ, Viscoelasticity and flow behavior of irradiation grafted nano-inorganic particle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in the melt state, J. Mater. Proc. Tech., 2003, 137 (1-3), 208-213.[15] Rong MZ, Zhang MQ, Wang HB, Zeng HM,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agnetic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composites, J. Polym. Sci. Polym. Phys., 2003, 41 (10), 1070-1084.[16] Li JR, Xu JR, Zhang MQ, Rong MZ, Electrical response to organic vapor of conductive composites from amorphous polymer/carbon black prepared by polymerization filling, Macro. Mater. Eng., 2003, 288 (2), 103-107.[17] Zhang MQ, Rong MZ, Zhang HB, Friedrich K,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nano-silica fill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composites, Polym. Eng. Sci., 2003, 43 (2), 490-500.[18] Lu X, Zhang MQ, Rong MZ, Shi G, Yang GC, Self-reinforced melt processable composites of sisal, Compo. Sci. Tech., 2003, 63 (2), 177-186.[19] Rong MZ, Zhang MQ, Liang HC, Zeng HM,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particles size distribution control in nano-CdS/polystyrene composite film, Chem. Phys., 2003, 286 (2-3), 267-276.[20] Hou YH, Zhang MQ, Rong MZ, Carbon black-filled polyolefins as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materials: The effect of in situ grafting during melt compounding, J. Polym. Sci. Polym. Phys., 2003, 41 (1), 127-134.[21] 马传国,容敏智,章明秋, 纳米碳酸钙及其表面处理对等规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 高分子学报,2003,3,381-386,[22] 石光,章明秋,容敏智, 纳米AL2O3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学术论文), 摩擦学学报,2003,23(3),211-215[23] 唐明明,容敏智, 章明秋等,AL2O3的表面处理及粒子尺寸对SBR导热橡胶性能的影响, 合成橡胶工业,2003,26(2),104-107,[24] Rong MZ, Zhang MQ, Wang HB, Liang HC, Zeng HM, Magnetic metal nanoparticles filled polymer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the ACNU - 4,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2002, p331 - 335 (ISBN: 0 7334 18627).[25] Zhang MQ, Rong MZ,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of grafted nano-SiO2/epoxy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the ACNU - 4,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2002, p339 - 343 (ISBN: 0 7334 18627)[26] 吴春蕾, 章明秋, 容敏智, 纳米SiO2表面接枝聚合改性及其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学报,2002,19(6),61-67[27] Zhang MQ, Rong MZ, Pan SL, Friedrich K, Tensile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filled with nanoscale 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Adv. Compos. Lett., 2002, 11 (6): 293-298[28] Zhang MQ, Rong MZ, Yu SL, Wetzel B, Friedrich K, Effect of particle surface treatment on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epoxy based nanocomposites, Wear, 2002, 253 (9-10), 1086-1093[29] Rong MZ, Zhang MQ, Wang HB, Zeng HM,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agnetic metal nanoparticles through irradiation graft polymerization, Appl. Surf. Sci., 2002, 200 (1-4), 76-93[30] Wetzel B, Haupert F, Friedrich K, Zhang MQ, Rong MZ, Impact and wear resistance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t low filler content, Polym. Eng. Sci., 2002, 42 (9), 1919-1927[31] Ji QL, Rong MZ, Zhang MQ, Friedrich K,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onto nanosized silicon carbide particles, Polym. Polym. Compos., 2002, 10 (7), 531-539[32] Rong MZ, Zhang MQ, Liu Y, Zhang ZW, Yang GC, Zeng HM,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sal reinforced composites in response to water absorption, Polym. Polym. Compos. 2002, 10 (6), 407-426[33] Lu X, Zhang MQ, Rong MZ, Shi G, Yang GC, All-plant fiber composites. I: Unidirectional sisal fiber reinforced benzylated wood, Polym. Composites, 2002, 23 (4), 624-633[34] Wu CL, Zhang MQ, Rong MZ, Friedrich K, Tensil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low nanoparticles filled-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Compos. Sci. Technol., 2002, 62 (10-11), 1327-1340[35] Rong MZ, Zhang MQ, Liu Y, Zhang ZW, Yang GC, Zeng HM, Effect of stitching on in-plane and interlaminar properties of sisal/epoxy laminates, J. Compos. Mater., 2002, 36 (12), 1505-1526[36] Privalko VP, Karaman VM, Privalko EG, Walter R, Friedrich K, Zhang MQ, Rong MZ, Viscoelasticity and flow behavior of irradiation grafted nano-inorganic particle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in the melt state, Sci. Technol. Adv. Mater., 2002, 3, 111[37] Privalko VP, Karaman VM, Privalko EG, Walter R, Friedrich K, Zhang MQ, Rong MZ, Structure and thermoelasticity of irradiation grafted nano-inorganic particle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in the solid state, J. Macromolecular Science-Physics, 2002, B41 (3): 487-505[38] Liang HC, Xiang H, Rong MZ, Zhang MQ, Zeng HM, Wang SF, Gong QH, Self-organization of CdS nanoparticles in polystyrene film, Chinese Phys. Lett., 2002, 19 (6), 871-874[39] Rong MZ, Ji QL, Zhang MQ, Friedrich K,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onto nanosized alumina particles, Eur. Polym. J., 2002, 38 (8), 1573-1582[40] Hou YH, Zhang MQ, Rong MZ, Yu G, Zeng HM, Improvement of conductive network quality in carbon black-filled polymer blends, J. Appl. Polym. Sci., 2002, 84 (14), 2768-2775[41] Zeng R, Wang SF, Liang HC, Rong MZ, etal., Nanostructured silver/polystyrene composite film: Preparation and ultrafast third-order optical nonlinearity, Polym. Polym. Compos., 2002, 10 (4), 291-298[42] Rong MZ, Zhang MQ, Liu Y, Yan HM, Yang CG, Zeng HM,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in sisal/epoxy composites and its influence on impact performance, Polym. Composite, 2002, 23 (2), 182-192[43] Zeng R, Rong MZ, Zhang MQ, Liang HC, Zeng HM, Laser ablation of polymer-based silver nanocomposites(学术论文), Appl. Surf. Sci., 2002, 187 (3-4), 239-247[44] Zhang MQ, Rong MZ, Yu SL, Wetzel B, Friedrich K, Improvement of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epoxy by the addition of irradiation grafted nano-inorganic particles, Macromol. Mater. Eng., 2002, 287 (2), 111-115[45] 梁海春,容敏智,章明秋,曾汉民,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银粒子的结构及其荧光现象研究, 物理学报,2002, 51 (1),49-54[46] 容敏智,章明秋,郑永祥,曾汉民,纳米SiO2增韧增强聚丙烯的界面效应与逾渗行为, 复合材料学报,2002,19(1),1-4,[47] 吴春蕾,章明秋,容敏智,聚丙烯固相接枝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的研究, 中国塑料,2002,16(8),48-52,[48] 李军荣,许家瑞,章明秋,容敏智,填充型聚合物基气敏导电复合材料, 材料导报,2002, 16(11),48-51,[49] 陈慧文,容敏智,章明秋,分子与纳米自组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2002,16(8),59-61[50] 马传国,容敏智,章明秋,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材料工程,2002,7,40-45[51] 卢询,章明秋,容敏智,剑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学报,2002,19(5),1-6,[52] 容敏智,章明秋,王红兵,纳米磁性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与特性控制,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p203 (ISBN 7-5618-1677-4)[53] 容敏智,章明秋,刘原,缝合天然纤维层板的平面和层间性能研究,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p1085 (ISBN 7-5618-1677-4),[54] 石光,章明秋,容敏智,纳米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的研究(学术论文),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p213 (ISBN 7-5618-1677-4),[55] 卢询,章明秋,容敏智,全植物纤维复合材料-I. 剑麻纤维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学术论文),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p90 (ISBN 7-5618-1677-4),[56] 卢询,章明秋,容敏智,全植物纤维复合材料-I. 剑麻纤维自增强复合材料的酶降解性能研究(学术论文), 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p96 (ISBN 7-5618-1677-4),[57] Shumsky VF,… 容敏智,Viscoelastic behaviour of polypropylene-based nanocomposites in the melt state, Adv. Compos. Lett., 2001, 10 (4), 191-195[58] Zeng R, Rong MZ, Zhang MQ, Liang HC, Zeng HM,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in Ag/polymer nanocomposite films, J. Mater. Sci. Lett., 2001, 20 (16), 1473-1476[59] Min Zhi RONG, Ming Qiu ZHANG, Yuan LIU, Gui Cheng YANG, Han Min ZENG, Effect of Fiber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nidirectional Sisal 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1, 61(10), 1437-1447[60]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Yongxiang Zheng, Hanmin Zeng, Rolf Walter, Klaus Friedrich,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of Irradiation Grafted Nano-inorganic Particle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Polymer, 2001, 42, 167-183[61]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Yongxiang Zheng, Hanmin Zeng, Klaus Friedrich, Improvement of Tensile Properties of Nano-SiO2/PP Composites in Relation to Percolation Mechanism, Polymer , 2001, 42, 3301-3304[62] Mingqiu Zhang, Minzhi Rong, Hanmin Zeng, Stefan Schmitt, Bernd Wetzel, Klaus Friedrich,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Study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Irradiation Grafted Silica Particles in Polypropylene Based Nanocomposites, J. Appl. Polym. Sci., 2001, 80, 2218-2227[63]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Hong Liu, Hanmin Zeng, Bernd Wetzel, Klaus Friedrich , Micro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meric Nanocomposites, Industrial Lubrication & Tribology, 2001, 53(2), 72-77[64] Songting Tan, Minqiu Zhang, Minzhi Rong, Hanmin Zeng, Fangming Zhao, Properties of Metal Fiber Filled Thermoplastics as Candidate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Polymer & Polymer Composites, 2001, 9(4), 1-6)[65] Yan Hui Hou, Ming Qiu Zhang, Kan Cheng Mai, Min Zhi Rong, Gang Yu, Han Min Zeng, Heat Treatment-Induced Multiple Melting Behavior of Carbon Black-Filled Polymer Blends in Relation to the Conductive Performance Stabilization, J. Appl. Polym. Sci., 2001, 80 (8), 1267-1273[66] Xun Lu, Minqiu Zhang, Minzhi Rong, Guang Shi, Guicheng Yang, All-Plant Fiber Composites: Selfreinforced Composites Based on Sisal, Adv. Comp. Lett., 2001, 10(2),73-79[67]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Yongxiang Zheng, Hanmin Zeng, Rolf Walter, Klaus Friedrich, Irradiation Graft Polymerization on Nano-inorganic Particles: An Effective Means To Design Polymer Based Nanocomposites, J. Mater. Sci. Lett., 2000, 19, 1159-1161)[68] Songting Tan, Minqiu Zhang, Minzhi Rong, Hanmin Zeng, Fangming Zhao,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in Stainless Steel Fiber-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J. Appl. Polym. Sci., 2000, 78, 2174-2179[69] Rong Zeng,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Hanmin Zeng, Studies on the Surface Interaction and Dispersi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Organic Solvents, Chin. Phys. Lett., 2000, 17(9), 697-699[70] 曾戎,容敏智,章明秋,曾汉民,纳米银粒子/有机溶剂的界面作用、分散性及光学性能,材料研究学报,2000, 14(5), 475-480[71] 候艳辉,章明秋,容敏智,曾汉民,热处理对碳黑填充热塑性共混体系电性能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0, 39(1), 50-53[72] Rong Minzhi, Zhang Mingqiu, Zheng Yongxiang, Zeng Hanmin, Silica Nanoparticles Filled Polypropylene: Effects of Irradiation Grafting of Silica on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sian-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ACCM-2000), (ISBN 89-951567-1-6)[73] Rong Minzhi, Zhang Mingqiu, Zheng Yongxiang, Zeng Hanmin, Silica Nanoparticles Filled Polypropylene: 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and Double Percolation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sian-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Composite Materials (ACCM-2000), (ISBN 89-951567-1-6)[75] 刘原,容敏智,章明秋,曾汉民,单向连续剑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0, (ISBN 7-312-01198-5/)[76] 卢珣,石光,章明秋,容敏智,曾汉民,植物纤维增强塑化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0, (ISBN 7-312-01198-5/)[77] 卢珣,石光,章明秋,容敏智,曾汉民,剑麻纤维增强苄基化木纤维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复合材料的现状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0, (ISBN 7-312-01198-5/)[78] 容敏智,曾汉民,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损探伤与智能化,国际学术动态,1999,5,37-39[79] Minzhi Rong, Mingqiu Zhang, Hong Liu, Hanmin Zeng,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Epoxy Resin, Polymer, 1999, 40, 6169-6178(SCI, EI收录)[80] 容敏智,曾汉民,PC/Ep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界面优化,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 15(2), 140-145[81] Songting Tan, Minqiu Zhang, Minzhi Rong, Hanmin Zeng, Effect of Interface Modification on Metal Fiber Filled Polypropylene Composites and Property Balance, Polymer Composites, 1999, 22(3), 406-412[82] Xun Lu, Minqiu Zhang, Minzhi Rong, Guang Shi, Guicheng Yang, Hanmin Zeng, Natural Vegetable Fiber / Plasticized Natural Vegetable Fiber - A Candidate for Low Cost and Fully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Adv. Comp. Lett., 1999, 8(5), 231-236[83] 谭松庭,章明秋, 容敏智,曾汉民,金属纤维填充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材料工程,1999,12,3-6[84] 章明秋, 余钢,容敏智,曾汉民,侯艳辉,张海波,导电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二阶渗逾现象及其电热特性,材料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ISBN 7-5025-1962-9)

刘薇发表医学论文

1. 从肝热脾湿辨治白塞氏综合征思路探讨 北京中医 1995第6期28页2. 中医治疗湿热型白塞病52例临床研究 北京中医 2000年第5期28页3. 浅谈扶正疗法在慢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学报 2000年第15卷增刊210页4. 健脾为主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2例临床总结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 2003年第2卷第9期69页5. SARS康复期患者126例病状调查 中国中西医急救杂志 2003年第10卷第5期268页6. 88例SARS患者康复期呼吸问卷调查 北京中医 2004年第23卷第4期222页7. 中医综合疗法对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症状、血氧及肺功能的影响 待发表参加课题:1. 参灵胶囊用于COPD肺康复治疗临床观察 . 养阴益气合剂治疗SARS康复期的研究

出现在第八集,李梁,在班级点名别人论文的查重率,星悦同学的查重率是100%。

剧情介绍:

《李壮涉嫌被捕,孙博解释和小雨的关系》

医院,李楠告诉哥哥,虽然她也恨李易生,但今天他的举动,却让自己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听到妹妹竟然发生动摇,李梁嘱咐她不要忘本,在他心里李东山才是,他们真正的父亲。病房,两人来看父亲,自责自己竟在女儿的婚礼上晕倒。

李东山很是郁闷,想到李易生的身份完全暴露,李东山决定让他回来,正当三人聊天时,刘薇打来电话让李楠回到现场,不愿父亲难过,李楠郑重表示,她这辈子只有一个父亲,希望他不要胡思乱想,待女儿离开后,李东山直言他担心,李楠会被李易生带走。

家里,李梁带父亲回来,得知他竟然去了医院,二翠询问内情,一言难尽的李东山,只好说出今日之事,生气李易生出现在婚礼现场,二翠劝李东山,不要让他进家门。古玩店,李壮拿着玉石和老板见面,见他大方询问价钱,李壮开口索要一百万,一阵讨价还价后,两人以60万成交。这边,李易生风光满面的回来,向儿子讲述婚礼上发生的一切,感慨他没有女朋友,李易生不禁郁闷。

办公室,陆波告诉李梁,鉴于记者的围攻,最好的办法是将李易生,接回家中抚养,闻言,李梁断然拒绝。晚上,李楠质问孙博,关于小雨的情况,见他执意承认,小雨只是前女友,李楠生气责骂,自知犯错的孙博,唯唯诺诺的表示,他和小雨没有关系,如果她执意纠缠此事,自己唯有选择离婚,听到他竟然在,新婚之夜提离婚,李楠表示她只是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闻言,孙博好言劝慰,两人重归于好。

《我的亲爹和后爸》是由陈国星执导,张译、张国立、李建义领衔主演,买红妹、高晓菲、姚远、郭振迦、李昊臻等主演的的都市情感剧。

2017年6月4日,该剧在江阴正式开机;8月底,剧组将近3个月的江阴地区拍摄全部杀青,转站下个拍摄地点;9月7日,该剧全面杀青。该剧拍摄期间,剧组横跨六省,行程2000多公里。

该剧围绕大学教授李梁与性格迥异的两位“父亲”———生父李易生、继父李东山之间的复杂的亲情关系,讲述了一个饱含温暖与生活气息的故事。

百分之百的抄袭是因为论文是她当年发表在杂志上的。第8级,34分左右。

眼科刘驰发表论文

刘驰《六朝士族探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 梁满仓《汉唐间政治与文化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书海出版社,2002年。 马植杰《马植杰秦汉三国史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年。 谢宝富《北朝婚丧礼俗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书吉《北朝礼制法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陈良伟《丝绸之路河南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侯旭东《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小树《秦汉魏晋南北朝监察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王利华《中国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胡阿祥《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雷依群《北周史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傅克辉《魏晋南北朝籍账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 王启涛《魏晋南北朝语言学史论考》,巴蜀书社,2001年。 汪波《魏晋北朝并州地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周征松《魏晋隋唐间的河东裴氏》,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熊德基《六朝史考实》,中华书局,2000年。 牛润珍《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程维荣《拓跋宏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朱大渭等《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黎虎《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 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素《敦煌吐鲁番文献》,文物出版社,2002年。 阎步克《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三联书店,2001年。 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李蔚然《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 巫鸿主编《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巫鸿主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文物出版社,2001年。 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 刘长东《晋唐间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 米文平著《鲜卑史研究》,中州古籍版,2000年 朱大渭《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 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薛瑞泽《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三秦出版社,2001年 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唐长孺《唐长孺社会文化史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六朝政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刘磐修《盛世探源——汉唐农业发展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韩国河《秦汉魏晋丧葬制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王永平《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2003年1月 王承文《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中华书局,2002年11月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康中乾《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商务印书馆,2003年3月 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世界汉学译丛),中华书局,2002年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毛汉光《中国中古政治史论》,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章义和《地域集团与南朝政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文才《南北朝时期益梁政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 丁福林《宋书校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许福谦《南北朝二史八书疑年录》,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3年 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张承宗《六朝民俗》(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卢海鸣《六朝都城》(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2年 李裕群《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2年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3年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2003年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3年 罗维明《中古墓志语词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韩树峰《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刘季高《东汉三国时期的谈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年2月 孙若风《高蹈人间—六朝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林超民、王跃勇主编《南中大姓与爨氏家族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 许辉、李天石《六朝文化概论》(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3年 戴洪才、周瀚光《六朝科技》(六朝文化丛书),南京出版社,2003年 许辉、邱敏、胡阿祥主编《六朝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唐翼明《魏晋清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连镇标《郭璞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年 汤伟侠《汉魏六朝教育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1年 彭自强《佛教与道教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巴蜀书社,2001年 范新干《东晋刘昌宗音研究》,崇文书局,2002年 小林正美著、李庆译《六朝道教史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章启群《论魏晋自然观——中国艺术自觉的哲学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刘纯鑫《魏晋南北朝诗文韵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周伟洲《边疆民族历史与文物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年 李万生《南北史拾遗》,三秦出版社,2003年 李万生《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高敏《南北史掇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医学论文刘刚论文发表

著作有《老年疑难病案讨论集》一书,1988年在北京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发行。28篇论文参加全国、全军专业大会,国际老年药学会,中日医学大会,美国实验生物医学大会等大会交流;18篇论文刊登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实用内科》杂志等。

中共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是北京智安京润耳鼻喉医学研究院第三批援疆专家组组长,从事耳鼻喉科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曾多次赴美国加州大学五官科临床系进修,并多次赴美国、加拿大等国知名大学交流访问。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耳鼻喉疾病研讨会,专题讲座及高峰论坛,全面解析国际医学界治疗耳鼻喉疾患的发展进程,熟悉掌握了先进的临床诊疗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发表过论文数十篇,发表耳鼻喉专著数本,获奖科研15项。

  • 索引序列
  • 刘亮医学论文发表
  • 刘原发表医学论文
  • 刘薇发表医学论文
  • 眼科刘驰发表论文
  • 医学论文刘刚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