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全面落实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理》、根据上级领导及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的控制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流行,制定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传播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使传染病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目标管理
1.普及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机构预防手足口病传播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分管卫生保健副园长、保健医
成员:各班教师成立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
由总园长总负责,全面指挥其工作,督导消毒、隔离等;各成员负责做好各种宣传工作,随时检查督导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到位。
三、日常工作:
(1)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社区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2)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严格用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保证幼儿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4、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5、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6、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7、做好跟踪登记。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幼儿园。
8、开展家园共育。提示家长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提醒家长定期对孩子的卧具进行清洗、爆晒或紫外线消毒。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幼儿园的幼儿一旦出现手足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不得带病入园、进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园、进班。
2.幼儿在园内发现手足口传染性疾病,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幼儿园隔离室休息,并由幼儿园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幼儿园,市、区主管部门。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园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
4.幼儿园对手足口病人所在的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5.手足口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小朋友、同事前往探望。
6.幼儿园教职工中发现手足口病传染者,立即上报市教育局,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决定是否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作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停止园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②疫点消毒。对幼儿园所有场所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幼儿园密切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传染者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小朋友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7.幼儿园领导发现手足口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人员公布病情及传染源,采取防护措施,让广大职工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幼儿园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崔利玲
副组长:麦宁缪晓方何凯黎
组员:王淑娟姜燕贾成桂鲁冰耿翠萍夏德义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崔利玲: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麦宁: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缪晓方: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何凯黎: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王淑娟: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姜燕: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鲁冰: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贾成桂: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耿翠萍: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夏德义: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南京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8xxxxx934-811,分园862xxxxx794转811,亲子园8xxxxxxx678-800)。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省卫生厅内部明电〔20xx〕28号《关于加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及市、区关于做好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西幼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
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八、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九、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护士的张敬泽妈妈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
(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
4、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张敬泽妈妈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并且知道了怎样预防,还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讲究卫生,就一定不会患手足口病。从而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阿姨!"
儿童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控制指南2017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这个问题是需要宝妈宝爸平时要注意观察,小儿手足口是一般都有2~8天的潜伏期,而且潜伏期期间也会传染的哦,手足病初期发病症状类似感冒,如咳嗽、呕吐、恶心、发烧等,且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前一段时间朋友家的小孩被传染了手足口病,当时朋友很紧张,孩子脸上长了好多疹子,我也超级紧张,因为我们家宝宝之前和他家孩子一起玩过,以防万一看了很多资料,现在也算是了解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什么是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5岁以下年龄段)。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等几个部位的疱疹。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如果感染EV71病毒,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
【手足口病严重吗?】
大部分的这个病不严重。约80%是较轻的,不需要住院,适合在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伴随着发热或者不发热的情况,通常都能在一周内会康复。只有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更加严重的导致死亡,但这个比率占的比较少。
【有没有手足口病疫苗?】
目前还没有手足口病的疫苗,但只要做好手足口病预防,了解相关的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应该问题不大。关于手足口病吃什么药?专家是说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和食疗比较好。
【手足口会有哪些并发症?】
较为严重的宝宝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干脑炎、心脏衰竭、肺水肿、肺出血等。一般是这种情况是在宝宝发热不退,持续发热引发的。
【手足口病会留疤吗?】
普通的只有皮疹的话是不会留疤的。
【手足口病多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其实每个季节都会发生,手足口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开始爆发,流行大多为季节夏季、秋季。
【手足口病有什么特点?】
有四个特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答:宝宝可能会吃到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者被其他患者感染。只要避开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就可以了。
【手足口病会得两次吗?】
感染同种型号的病毒可以终生免疫。如果妈妈之前得过手足口病的话,那有喝母乳的宝宝,有着母乳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和疹子有什么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病症是在手、足长出绿豆大小水泡、半球状,泡壁薄、里面澄清、呈珠白色。嘴巴的上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泡,很快溃疡,四周有红晕。手足口病的疱疹是不痒的',而疹子是会痒的。
【哪些是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
5岁以下(含5岁)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二,手足口病潜伏期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8天,前期症状通常伴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而且手足口病在潜伏期也会传染,需要注意哦!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高发期,生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和隐性感染的宝宝为主要的传染源。
1.疱疹液:手足口病的疱疹液在破溃时会溢出大量病毒,所以在接触得了手足口病宝宝时,需要注意。
2.空中飞沫: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手足口病毒也会通过空气来传播。
3.粪便:在病后数周内,在宝宝排出的粪便中仍有病毒存在。
4.交叉感染:在流行期间,在人群密集地,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容易受到感染。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5.饮食: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6.物品: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7.不合格医院器械: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三,小儿手足口病症状
为了让宝妈们在宝宝患手足口病时能够应对自如,让宝妈更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和护理,宝妈们快来参考吧!万一宝宝不小心患手足口病,新手妈妈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了解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能帮助妈妈们尽早做好防治与护理工作。
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
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发热:
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
厌食: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
口腔: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
手足臀疱疹: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总结: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就应及时上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看了手足口病症状,妈妈们就能更好的了解手足口病的各种症状,为宝宝做好各项护理工作。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
3、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4、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足口病并知道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教会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和担任护士的张敬泽妈妈联系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最近你们每天在入园的时候保健老师不光要检查你们的嘴巴还要检查你们的小手,每天保育员老师都要用消毒液擦桌子、拖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防手足口病)是的,现在有的地方小朋友因患了手足口病就不能上幼儿园了,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长身体呢。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班张敬泽的妈妈,她是一名护士,让她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手足口病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2、张敬泽妈妈利用ppt课件讲解--
(1)什么是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疱疹性疾病)
(2)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小朋友最近要经常观察自己的手和脚,如果发现有小红斑,要马上告诉老师或你的爸爸、妈妈,及时带你们去看医生。
(3)"小朋友,看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你们害怕吗?其实,小朋友们不要害怕,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讲究卫生,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下面阿姨就来告诉你们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重点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幼儿跟着念几遍,熟记)
(4)小朋友,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干净小手对预防手足口病特别重要。下面小朋友都把小手伸出来让我看看,(检查)。你们会洗手吗?下面阿姨教你们如何正确洗手。
3、教幼儿正确洗手:
(1)教幼儿搓手的方法: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2)让幼儿集体练习。
强调:五步洗手(湿、搓、冲、捧、擦)和搓手的方法。
(3)告诉幼儿什么时候要洗手:在吃饭前、入厕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绘画、玩玩具后、体育课和室外活动后、从外面回家后等)一定要洗手。
4、结束部分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张敬泽妈妈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手足口病,并且知道了怎样预防,还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按照上面的方法做,讲究卫生,就一定不会患手足口病。从而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阿姨!"
作文标题: 手足口病的预防 关 键 词: 小学五年级 500字 字 数: 5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作文大全网()努力做大家喜爱的作文网站,我们继续努力加大马力为您的作文问题排忧解难.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500字的作文,题目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阅读《作文:手足口病的预防》,“作文网”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四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近来新闻中有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 今年1月 至3月 ,全国30个省份 共报告手足口病例万余例,其中重症病例94例。 报告死亡病例18例 主要5岁以下幼儿易感染,从死亡病例来看,主要是小年龄组。预计5月至7月达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 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开始为低热、食欲减退、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来自:作文大全怎样预防呢?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要洗手 ;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 公共场所,注意 环境卫生, 教室和宿舍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 症状要及时 就诊。 6. 每日对玩具、 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7.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8.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9.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来源:作文网 我们学校为了避免我们被传染上,要求校外的一律不能进入我校,很好的保护了我们。 《手足口病的预防》这篇优秀的“四年级作文”由作文网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给宝宝多洗手,换一些干净的衣服,从外面回到家里之后给宝宝洗手换衣服,这是必备的事情,另外不要让大人经常去亲宝宝,这样会给宝宝传染一些细菌。
手足口病是儿童中高发的急性传病,宝宝年龄越小,发病的概率就越高。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的接触进行传播。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未熟的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开水消毒后备用。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保持家庭环境卫生,要勤通风,给被褥多晒太阳5.家长每天都要对宝宝的玩具、用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开水消毒。个月以上的宝宝及时接种手足口疫苗。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了抵抗力。治疗上可采用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或用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因此病童应留在家中,直至热度和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后才可回幼儿园或学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时到医院加强治疗。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1.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哪些呢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临床特征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2.手足口的预防资料有哪些课又在手抄报上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90%的患者症状轻微,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同时会有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口腔溃疡,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咽喉疼、头痛或者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 家长当心祸及宝宝 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所以在4月至9月,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的季节,家长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自己和孩子在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口”是手足口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如果大人已被隐形感染,可直接将病毒“喂”给孩子,这种喂养方法,应该杜绝。 2. 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防治病毒感染亦然。手足口病病毒“颇有个性”,它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失去活性,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对于家庭来说主要就是要开窗户通风,家庭成员用流水加肥皂洗手就可以。 手足口病毒传播三途径 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1、接触带病毒的污染物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引起感染。 2、接触带病毒的分泌物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粪便、疱疹液等可通过接触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病从口入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1. 清新空气赶走病毒 在清新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在室内“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 2. 紫外线剿灭病毒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宝宝的衣物、被褥适用此法,但前提条件必须是阳光充足,否则就达不到杀灭病毒的目的。 3. 高温和沸水杀绝病毒 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宝宝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温消毒,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并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4. 含氯消毒剂铲除病毒 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适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难以存活的,按说明进行配比使用。适用于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手足口一般给予的中药治疗: 有症状除采取抗病毒治疗外还可给中药治疗: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3.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图片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疼痛明显。 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专家呼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
手足口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并且这种疾病还多发于婴幼儿身上,因此很多父母往往都十分担心孩子会被传染上这种疾病,于是就会非常关注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那么预防手足口的病措施有哪些?预防手足口病小常识有哪些?怎样预防手足口病?1、注意个人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人还事项小孩饭前便后,外出回来都要养成洗手的习惯(洗手时一定要擦拭肥皂或洗手液,并且用流动水清洗,洗手时间最少不能低于50秒,注意手掌,手背每个地方都要擦拭到),不要让幼儿舔手、咬指甲。2、婴幼儿用品卫生注意婴儿物品的干净使用。例如: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用开水烫洗干净;外出时应该注意避免奶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勤晒衣被,婴幼儿儿所用衣被最好是晾晒在充足的阳光下,没有太阳时,也应晒在通风干燥处。3、正确照顾婴幼儿不让婴幼儿随意在地上攀爬;避免婴幼儿吃生冷食品,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才能食用;父母或看护人在怀抱婴幼儿时要注意自己身上是否干净;给婴儿换用尿布、处理婴儿粪便后,不仅要给婴儿简单擦洗,自己也要清洗干净;外出时对婴儿做一些防尘,防沙的保护措施。4、做好公共预防在手足口病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通风条件差的的公共产所;不轻易带健康婴幼儿去医院寻亲访友.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托儿所,幼儿园等单位应该注意公共场所卫生,每日定时对婴幼儿的玩具、用具进行消毒清洗。学校的楼梯扶手、桌椅、门把等进行擦拭消毒(厕所也要冲洗干净),清洁人员清洗工作后要立即洗手。密切关注各幼儿的身体状况,注意幼儿的体温变化。如发现疑似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时,要及时就医诊断治疗,并通知其家属;当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5、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及餐具都有沾染该病病毒的可能,特别是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几个孩子一起玩耍被感染的几率较高,被传染后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平时回家后多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就医诊治,暂时向老师请假,以防该病病毒进一步传播。孩子年龄越小,患有手足口病的病例就越多,起主要传播途径还是以人群过于密集为主,除此之外还具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1)接触传染当宝宝接触到无症状带病毒的同龄孩子或者是孩子家长,以及接触到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都可能引发孩子的身体疾病。(2)唾液传染很多家长在外面回家之后,常常会拥抱、亲吻孩子。但是殊不知,这种关爱宝宝的行为会将家长在外面的细菌病毒带回家,通过唾液传染给孩子。(3)玩具传染在托儿所或者其他公共场合,有小孩的地方,一定少不了孩子的玩具。其中毛绒玩具是孩子们争抢率较高的物品,但是殊不知该玩具容易存储大量细菌病毒,发生传染。(4)在宝宝发病的前几天,喉咙和粪便都有病毒存在,肠道排出病毒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周之久,发病后的一周内肠病毒的传染力最高。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 作者:董玉琳,曹向红 作者单位: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细菌感染组3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4例)及4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CRP、白细胞(WBC)计数及其分类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和WBC计数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非细菌感染组血清CR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细菌感染组CRP浓度与WBC计数呈正相关(P<),该组经抗生素治疗,疾病控制后血清CRP和WBC计数明显低于控制前(P均<)。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检测CRP浓度对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判断病情变化以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C-反应蛋白;WBC计数.............................
你可以多看医学儿科的优秀论文范例,在·创新医学网·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另外也有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专家视频讲座,可以学习一下【摘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播流行;防控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1 疾病的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期间会在孩子的手掌、指端、足底和足趾及足趾外侧、臀部、下肢等部位,出现直径2~10 mm的皮疹或玫瑰色斑疹,中央有清澈透明的小水疱,成离心性分布。另外,在口腔黏膜会出现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前期多为上感症状,孩子经常会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疾病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污染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