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轴褐枯病为害葡萄的花蕾穗及幼果穗、幼果粒。花蕾穗或幼果穗的穗轴上产生边缘不明显的淡褐色病斑,直至整个穗轴失水干枯,果粒萎缩干枯。病斑成疮痂状葡萄穗轴褐枯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知道是真菌那就知道防治时该用什么杀菌剂了,但是任何病害的发生,都有其发生的诱因,只有掌握了其发病规律,才能更好的进行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发病主要原因是花期空气湿度过大引起的,低温多雨,穗轴生长期较长,形成木质化时间长,植株不健康的葡萄树比较容易发病。
葡萄灰霉病侵染的果粒褐色腐烂,果皮上有灰色霉状物,而穗轴褐枯病的果粒有病痂,果皮上有黑色霉状物。凯泽,白可得,朴海因,速克灵,嘧霉胺,甲托,菌思奇,健达,卉友,等等。但大多数灰霉药都会烧,而且好多见到毛就打不住,所以药剂选择也不是没有技巧。灰霉病最突出的特点是病部长有灰色霉层,叶片发病时病斑常会自叶尖向内呈V字形扩展,病部易腐烂。
葡萄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很大,树势弱的更容易受到病害侵染,此期,常见的灰霉病和穗轴褐枯病的发生,葡萄染病后大量的花和幼果干枯掉落,发病初期,幼穗的分枝、穗轴变为褐色,并逐渐枯死,不久即失水干枯,变为黑褐色。在花朵开放时,也可侵染花冠。天气潮湿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花序分离至开花前后是葡萄穗轴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时期,同期还有一个病害(灰霉病),无论从发生条件、发生节点及症状上,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葡萄常见病害有:葡萄穗轴褐枯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黑痘病、白腐病、日灼病等多种病害,为大家介绍葡萄穗轴褐枯病是如何防治的。
本病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中一种真菌所引起,仅发生在巨峰系品种花期前后,当果粒达到黄豆粒大小时,病害则停止发展蔓延。开花期低温多雨、穗轴幼嫩时,病菌容易侵染。葡萄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巨峰系品种发病最重,其次为白香蕉、新玫瑰等,而玫瑰香几乎不发病。地势低洼、管理不善的果园以及老弱树发病重,管理精细、地势较高的果园及幼树发病较轻。
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应采取以下措施:(1)清洁果园:及时清理园中的病残枝蔓,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同时搞好果园通风透光、排涝降湿等工作。(3)药剂保护:花前喷一次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花后喷一次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均可有效防治穗轴褐枯病。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喷洒一些农药,因为农药可以达到一个治病的效果,这样才能够让植物长得更好,如果没有进行一些农药的喷洒,会容易导致出现疾病。
发生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疾病的预防,没有浇水,施肥,没有注意管控的方式,而且光照的时间太长,受到了其他虫害的影响。在进行种植的过程当中,提前要对土壤进行施肥,还要补充土壤的营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帮助葡萄生长。
葡萄炭疽病一般发生在邻近成熟,伴随着果汁水增加、高温高湿非常容易在果粒上边有黑色凹痕色斑,可是伴随着葡萄庄园内过冬病原菌的侵染,春季温度升高后也有可能发生,除开在果粒上导致病斑外,非常容易在叶片和花穗上侵染病发:药物控制后不会再向外部传播,病斑部位会粉碎破孔,一般叶片发觉病斑立即喷药预防,非常容易控制住,不容易侵染果子,
可是一旦侵染果子就很麻烦:直接走销售市场的生鲜种类略微有一个果粒带病斑还将就能够市场销售,假如入冷藏库的红提有病斑那么就有烂库的风险性,常常有某些果粒带炭疽病斑造成一库的红提烂完的惨象发生,因此抗住炭疽至关重要:清除带故障枝干,弄出种植园,解决过冬病原菌,春季立即药物土壤消毒,以往炭蛆病多的是园块土壤消毒能够添加三唑类化肥。
操纵园里环境湿度和枝干相对密度,及其土壤含水量,低洼地区块立即排水管道,降低患病概率。药物预防,平常喷药的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戊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化肥都能够兼防炭疽,可是需要注意某些药物尽可能水果套袋后应用,以防抑制生长,咪鲜胺、溴菌清、抑霉唑对炭蛆病有良好的防效,但需要注意咪鲜胺效果很好,但最好不要邻近采摘应用,有味道,危害红提市场销售;对于甲托、三唑酮、异菌脲、代森锰锌等基本药物防还好,一旦发病医治就看起来实际效果不理想了。
葡萄炭疽病关键伤害贴近成熟的果实,邻近路面的花穗顶尖最先病发。比较严重时全穗果粒变枯或掉下来。病症:果面造成针头大小的深褐色环形色斑,病斑慢慢扩张并凹痕,造成很多轮状排序的黑点儿。湿冷时会淡粉色胶原纤维分生孢子团。病发规律性:病原菌在病枝杈及蔓枯病过冬,明年6∽7月根据风,雨及虫类散播,8月进到病发高峰期。病虫害与降水相关,降水早,病发早,雨水多,病发重,地形低,排水管道差,挂果位置低,自然通风透光性欠佳都可能使炭蛆病比较严重发生。预防:细腻土壤消毒,有效绑蔓,维持园区自然通风透光性。按时化肥预防。
发病原因可能因为园内有病源菌,高温高湿,发病适温28~32℃;水分是炭疽病侵入葡萄的条件。 炭疽病的发生程度与栽培措施相关。 搞好果园清洁工作是基础。冬季修剪时,仔细剪除病弱枝及病僵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水降低湿度。 全园套袋。可于果粒像黄豆大小,实行果穗套袋。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穗轴和果梗也能受害。葡萄在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故又称为晚腐病,对葡萄的危害极大,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技术。葡萄炭疽病病害症状在中国各葡萄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果实较严重;在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烂。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同时危害果梗、穗轴、嫩梢和叶柄;初发病时可见果实上有水渍状浅褐色斑点或雪花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而呈圆形,并变成深褐色,感病处稍显凹陷,并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排列成圆心轮纹状,若空气湿度较高,小粒点上涌出粉红色黏胶状物,病害严重时,病果逐渐失水干缩,极易脱落;发病花穗自花序顶端小花开始,沿花穗轴、小花、小花梗侵染,初现淡褐色湿润状,渐变黑褐色并腐烂,有时整穗腐烂,有时只剩几朵小花不腐烂,腐烂小花受震易脱落,湿度大时,病花穗上长出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黏稠状物;嫩梢、叶柄或果枝发病,形成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果梗、穗轴受害重,影响果穗生长或引起果粒干缩;叶片发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直径2-3厘米,湿度大时也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病斑较少,一般不引起落叶。葡萄炭疽病发病条件葡萄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菌丝体在树体中的一年生枝蔓中越冬。翌年春天随风雨大量传播,潜伏侵染于新梢、幼果中。待温度为20℃~29℃时,可在24小时内出现孢子。夏季葡萄着色成熟时,病害常大流行;降雨后数天易发病,天旱时病情扩展不明显,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栽培环境对炭疽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株行过密,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宽行稀植园发病轻;施氮过多发病重,配合施用钾肥可减轻发病;该病先从植株下层发生,特别是靠近地面果穗先发病,后向上蔓延,沙土发病轻,黏土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或空气不流通发病重。葡萄炭疽病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赛必尔2003和2007、康拜尔、牡丹红、先锋、玫瑰露、黑潮等,中抗有烟台紫、黑虎香、意大利、巴米特,水晶、小红玫瑰等;结合葡萄冬剪,彻底清园,将植株上剪下的枝蔓、穗柄、僵果、卷须及地上落叶、铁丝上绑绳等,全部清除出园,并焚烧或深埋以清除病源;在葡萄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随时清除剪下的副梢、卷须,提高园中通透性;注意排水、中耕,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科学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切忌氮肥过多,还要注意增施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果穗套袋是防葡萄炭疽病的特效措施。套袋的时间宜早不宜晚,以防早期幼果的潜伏感染。尤其对于不抗病的优质鲜食葡萄实行套袋,除免于炭疽病的侵染还可使葡萄无农药污染,是项很有价值的措施。(2)喷药保护。春季萌动前,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初花期开始喷。从6月上旬开始喷,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3到5次,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3)药剂防治:①秋季彻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残枝、病穗和病果,并及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②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为植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要注意合理排灌,降低果园湿度,减轻发病程度。③春天葡萄萌动前,喷洒40%福美双100倍液或3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200倍五氯酚钠药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铲除越冬病原体。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800~1000倍液、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6%嘧菌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多菌灵一井岗霉素800倍液。对结果母枝上要仔细喷布。退菌特是一种残效期较长的药剂,采收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④果穗套袋可明显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应广泛提倡采用。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葡萄的叶片、叶脉、果实等。葡萄一旦染上黑痘病,会严重影响葡萄的商品价值,进而造成经济损失。那么,葡萄黑痘病怎么防治?
一、葡萄黑痘病的危害症状
葡萄黑痘病又称痘疮病或“鸟眼”,可侵染葡萄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葡萄从萌发至生长后期都可受害,以春和初夏最集中,是葡萄生长期出现最早的病害。幼叶感病,叶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周围有黄褐色晕圈,并逐渐呈不规则形,病斑中部变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后期病斑中心组织枯死并脱落,形成空洞。病斑大小较为一致,其直径在2―4mm。
新梢、叶柄、卷须感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小斑,后变灰黑色,病斑边缘深褐色或紫褐色,病斑中部凹陷开裂。发病严重时常数个病斑联成一片,使病梢、卷须因病斑环切而枯死。幼果感病,初生圆形褐色小斑点,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稍凹陷,似“鸟眼”状,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呈畸形,无食用价值。成长果粒感病,果粒仍能增大,病斑无明显凹陷,味酸。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粘状物,(分生孢子团)。穗轴感病,常使分穗甚至整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
二、葡萄黑痘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铲除越冬病源:细致修剪,剪净病枝、病果穗及卷须;深埋落叶、及时清除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烧毁;芽眼萌动时细致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40倍液、100倍五氯酚钠铲除越冬病菌。
2.选用无滴消雾膜覆盖设施:设施内地面全面积地膜覆盖,并注意通风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抑制孢子萌发,减少侵染。
3.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料、磷肥、钾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当减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合理密度,科学修剪,适量留枝,合理负载,维持健壮长势,改善田间光照条件,降低小气候的空气湿度。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对果穗的侵染。
4.药剂防治:保护剂。78%科博600-800倍,80%必备400倍;80%大生M-45或80%喷克600-800倍,1::200波尔多液;治疗剂。5%霉能灵(亚胺唑、酰胺唑)800-1000倍,10%世高(恶醚唑)1500-2000倍,速保利(烯唑醇)3000-4000倍,40%氟硅脞(福星)8000-10000倍;50%多菌灵6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
【小编结语】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做好其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葡萄黑痘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每年均有大发生,根据葡萄黑痘病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的特点,在防治上我们提倡从春季葡萄发芽到秋季采收,整个季节都作为防治的重要时期,每8~10天要喷1次保护剂或治疗剂,交替使用农药。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花后可选用80%代森锌6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20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等,上述药剂交替使用,可以兼治黑痘病和房枯病。喷药前把葡萄黑痘病发生严重的病叶、卷须、小叶片、穗摘除,然后再喷农药,否则效果不好。另外,严格掌握好喷药质量,雾滴细小、周到,内外、上下均要着药,才能有好效果。
(1)黑痘病及其特点
黑痘病又称为疮痂病、鸟眼病。病原菌为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其侵染部位包括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卷须,主要危害葡萄新梢、幼叶、幼果等幼嫩组织,老熟组织不发病,高温干燥不发病。一般在生长前期发病,南方入秋后往往阴雨绵绵,此病易再次侵染葡萄幼嫩组织。
植株感染黑痘病后的症状:在叶片上开始感病时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病斑的周围有黄色晕圈。之后,病斑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色,病斑直径为1~4毫米。气候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病斑周缘仍保持紫褐色晕圈。叶脉上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至灰褐色,边缘暗褐色。叶脉破坏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人们常称为“火龙”。穗轴发病会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可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绿果病害时,初为圆形深褐色小斑点,后扩大病斑直径达2~5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并凹陷,周缘为紫褐色,似鸟眼状。在新梢、蔓、叶柄和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灰白色,病斑凹陷,后期病斑中部开裂。新梢木质化以前,最易传染。叶柄染病,其症状与新梢相似。
萌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春、夏季为害集中。4~6月多雨高湿时发病,25℃孢子萌发,潜育期4~6天。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空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关系密切,尤其与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持续期长短关系最大。长期多雨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同时,多雨高湿条件下有利于葡萄叶、果、梢等绿色幼嫩组织的生长,发病严重。天旱年份以及少雨地区,新梢抽出缓慢,感病组织少,病害较轻。
黑痘病的发生时期因地区而异。华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下旬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开始出现;6月中下旬,发病达到高峰;7~8月以后空气温度超过30℃,组织逐渐老化,病情一般受到抑制;秋季如遇多雨天气,病害可再次严重发生。华北地区,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9月以后气温降低,天气干旱,病害停止发展。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6月多雨、高湿,为发病盛期;7~8月组织开始老化,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10月如秋雨多,病情会再度发展。
容易引起果园湿度增大、幼嫩组织增多的因素均有利于该病害的严重发生。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速效氮肥过多、修剪不合理、幼嫩组织多,都会导致病害大发生。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发病创造了条件。
品种抗病性差异很大。感病严重的品种有:红地球、黑大粒、美人指、龙眼、无核白等;中度感病品种有:玫瑰香、新玫瑰、意大利等;轻微感病品种有:佳丽酿、吉姆沙等;抗病品种有:黑奥林、巨峰、先锋、红富士等。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于病蔓、病梢、病果、病叶痕等部位越冬等组织部位越冬。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第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发芽后,芽管直接侵入幼叶或嫩梢,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可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远距离的病菌传播则依靠带病枝蔓。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
(2)黑痘病防治方法
根据黑痘病的发病与传播条件,任何降低湿度和水分、减少病原的措施,都能减少或降低黑痘病的发生程度或发生概率,包括完善的排涝体系、清园措施和田间卫生(处理落叶和病残组织)、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具体措施。
首先需要对苗木进行消毒。黑痘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病菌的苗木或插条,因此应选择无病苗木或进行苗木消毒处理。常用的苗木消毒剂有10%~15%硫酸铵溶液,3%~5%硫酸铜溶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溶液,3~5波美度石硫合剂等。方法是将苗木或插条在上述任一种药液中浸泡3~5分钟后取出,即可定植或育苗。
其次应重视田间卫生。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因此必须仔细做好清园工作,以减少初侵染的菌源数量。冬季进行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刮除病、老树皮,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并集中烧毁。再用铲除剂喷布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常用的铲除剂有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喷药时期以葡萄芽鳞膨大,尚未出现绿色组织时为好。过晚喷洒易发生药害,过早效果较差。加强果园管理,雨后及时排水,合理修剪以使葡萄园通风透光。
在园艺学措施防治的基础上进行药剂化学防治。在葡萄萌芽前用五氯酚钠混合石硫合剂对枝条及整个温室进行全面喷布;发病初期喷施1∶∶200~240波尔多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使用代森锰锌、多菌灵、霉多克、疫霉清、大生等药剂防治。花前花后喷药防治很关键。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有80%水胆矾石膏400~800倍液、50%福美双1500倍液、42%代森锰锌800倍液、波尔多液、30%王铜(氧氯化铜)600~800倍液、78%水胆矾石膏+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铜制剂是控制黑痘病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药剂。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坐果后还可用40%氟硅唑8000倍液、80%戊唑醇6000倍液等。
黑痘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迅速,主要危害植株的幼嫩组织,嫩叶、嫩梢。嫩梢被害出现褐色至灰褐色病斑,中部凹陷,病梢停止生长,萎缩枯死。叶片被害出现直径1-4毫米病斑,幼果被害病斑后期龟裂失去食用价值。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东北野生猕猴桃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题“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葡萄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2002BA516A11)鞍山市科技三项科研项目“南果梨DNA分离和纯化技术研究”鞍山市科技三项科研项目“菟丝子组织培养技术”鞍山师范学院“南果梨品质与地域相关性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主要论文:葡萄白腐病菌对福美双抗药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2005年04期:84-86.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红王将苹果香气成分[J],食品科学,2008年10期:520-521.南果梨不同部位脂肪酸组成分析[J],食品科学,2010年31期:410-412.金枕榴莲果实各部位挥发性物质成分GCMS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年12期:210-212.获奖情况1、2007年,荣获鞍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聪明鲜处理南果梨常温保鲜技术研究”。2、2008年,荣获鞍山师范学院第六届“十佳青年教师” 称号3、2008年,荣获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鞍山优秀青年集体”负责人4、2010年,荣获鞍师范学院“2010年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5、2010年,荣获鞍师范学院“2008-2010年度青年学术骨干优秀奖”称号6、2010年,入选鞍山师范学院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学术带头人”7、2011年,荣获鞍山市科协第五届鞍山市“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主持人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玫瑰香、龙眼等品种较抗白腐病。做好清园工作,及时摘除病果、病蔓、病叶等病组织,扫净地面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源。搞好排水工作降低园内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口,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落花后,在葡萄植株两侧铺地膜,防止土壤中的病菌传播,减少侵染机会。加强栽培管理,适时进行化学防治,掌握好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葡萄白腐病俗称“水烂”或“穗烂”,在华南、西南、华北地区,多雨年份时,常伴随葡萄炭疽病并发流行,造成很大损失。在我国葡萄白腐病普遍发生,被称为葡萄的四大葡萄病害之一。近几年发生面积大,流行快,受害重,引起大量烂穗、烂果,不仅鲜果销售难也影响葡萄的贮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症状】
幼苗: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初期呈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并纵向扩展成凹陷暗褐色大斑,表皮密生灰白色小粒点。病斑绕枝蔓一周,其上部枯死。叶上病斑淡褐色,近圆形,并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干枯后易碎裂。
果实:对于篱架或结果部位低的葡萄,靠近地面的葡萄首先得病。果梗或穗轴首先被侵染,逐渐向果粒蔓延。病害通过果梗到达果粒后,从果粒基部发病,果粒病斑先呈黄色,后变为褐色,扩展到全果时,变褐腐烂。病果皮下散生灰白色小粒点。而后出现褐色小脓包状突起,在表皮下形成小粒点(分生孢子器),但不突破表皮。成熟的分生孢子器为灰白色的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的形成,会导致空气的流入,使果粒表现发白,再加上分生孢子器为灰白色,所以这种病害被称为白腐病。病果失水成猪肝色的僵果,易落。气候适宜还会导致病斑蔓延到分穗轴,到主穗轴时,会造成大部分或整个果穗的腐烂。
初期症状
后期症状
果梗和穗轴: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病部腐烂变褐色,很快蔓延至果粒,果粒变褐软烂,后期病果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病果易脱落,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
穗轴发病症状.穗轴发病后期症状.
枝蔓:白腐病一般先为害没有木质化的枝条,所以,当年的新枝蔓易受害。枝蔓的节、剪口、伤口、接近地面的部分是受害点。开始,病斑为长型、凹陷、褐色、坏死斑,之后病斑干枯、撕裂,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列成麻丝状。在病斑周围,有愈伤组织形成,会看到病斑周围有“肿胀”。如果病斑围绕枝蔓一圈,病斑上部的一段枝条“肿胀”变粗,最后,上部枝条枯死。枝条上的病斑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器。幼苗、嫁接苗砧木、种植后的第一年,葡萄的枝蔓易受白腐病危害。
第一,导致植株枯死,第二,影响光合作用,第三,影响葡萄的产量,第四,造成大面积感染,第五,影响栽植户的经济收益。
葡萄小褐斑病
一、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染病部位开始时表面产生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中间颜色稍浅,大小比较一致,病斑直径2~3毫米。发病严重时,许多病斑融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病斑。后期病斑背面产生一层明显的黑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发病规律
一、品种因素。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二、气候因素。植株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时,病害流行。三、栽培因素。浇水太多,田间湿度大,管理粗放,喷洒赤霉素,枝叶旺长,密蔽潮湿或生长衰弱,结果太多,黄化病严重,氮肥太多,枝叶嫩,都促使病害加重。病原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春天气温升高,遇降雨或潮湿条件,病原借气流或风雨传播,萌发芽管侵入叶片。潜育期10~20天,湿度高潜育期短。产生的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致夏末秋初或多雨年份及多雨地区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采用抗病品种。
2、秋后彻底清扫果园,烧毁或深埋落叶,减少越冬病源。
3、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防治药剂参考:
40% 戊唑·嘧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54% 百菌清 悬浮剂(低毒) 使用120-180毫升/亩 喷雾
25% 丙环唑 水乳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喷雾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4000-6000倍液 喷雾
250克/升 吡唑醚菌酯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喷雾
50% 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喷雾
77% 硫酸铜钙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喷雾
30% 多抗·戊唑醇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2000-3000倍液 喷雾
27% 肟菌·戊唑醇 悬浮剂(低毒) 使用133-267毫升/亩 喷雾
葡萄大葛斑病这种病根据葡萄品种的不同,发病症状也不同。在当地龙眼葡萄中,褐色斑点的边缘呈深棕色湿润的形状,外形呈多边形或圆形,病斑中部根据病情形成黑色的来源型环。从美洲引进的葡萄品种有不规则的形状或圆形,中央长着深棕色,外围长着黄绿色,边缘长着暗棕色和红色,背面长着黑棕色的真菌。每片叶子最多可以有十几个病斑,往往会导致叶子枯萎,提前脱落。
新叶出现黄绿色小斑点,斑点逐渐变圆,边缘的深棕色到中棕色,从大小相似的小斑点发展到大病点,在叶背面可以看到暗褐色真菌层,严重影响叶的正常代谢,导致落叶减产。褐斑病的病原体是葡萄座的囊袋和假尾巴发霉。植物的分支表面或病叶上附着病菌的分生孢子或菌丝依赖于过冬。第二年入河后,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用雨水渗透周围的叶子,在空气湿度高的情况下,从叶基孔入侵。感染过程从根部通过反复感染向上扩散。通风不好,低洼地区积水,树木衰弱的公园发病特别严重。
通过茁壮树气势、医院控制心脏采摘、修剪、藤蔓扎、重庆除草等措施,改善公园的透光通风条件。夏天要注意去除积水,不要让周围空气湿度太高。多使用有机肥料,控制氮肥用量。保持公园清洁,特别是秋季以后,收集兵叶集中掩埋,消灭传播源。以11200的波尔多液或78% KOBO杀菌剂500 ~ 600倍的液喷洒,5月再次喷洒50%退菌特600倍液或50%多菌灵加湿粉900倍液。每半个月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三次左右,重点喷洒植物下部的病菌附着部位,正面和背面都要喷洒。
种植果树的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苹果、樱桃、猕猴桃、褐斑病在这几个上面发生的情况更为普遍。褐斑病的病菌危害范围很大,对葡萄也有危害。葡萄褐斑病在我国发生得很广泛,遍布几乎所有山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由于降雨多,空气湿度比较容易发生,病也比较重。褐色斑病属于叶病,发病后通常导致葡萄叶早退,树势一般比较脆弱,果实也减少,果实质量也不高。
葡萄褐斑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导致褐斑病的发生和扩散的主要因素,这种气候有利于病菌的发芽和扩散。夏季气温高,降雨多,空气湿度高,这种条件为病菌扩散奠定了基础,容易发病,病情一般也比较重。其次,种植过度,果园环境相对封闭,影响果园通风,使园内水分不蒸发,小气候湿度太高,这种环境病菌“非常好”。氮肥的过度使用,有机肥和磷钾肥很少使用,甚至不使用。果树生长,“虚拟脂肪”果树的抗病能力自然不好,加剧了褐斑的发生。
还有一个人们经常忽视的问题。就是请愿。请愿有多重要,必须清除庭院,每年都在说话,但有些果农却“漠不关心”。那么,病态的大面积爆炸也不能怪别人。并不总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葡萄的新枝长褐色斑是可以理解成它在在长大形成的栓层。但是如果斑是火山状或水渍状就是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