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 人际交往 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益于孩子的正常发展。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开头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地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候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大合群,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并不益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情绪的变化捉摸不定,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很少会起作用,老师如何能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性也是一门难科。还有的孩子比较具有攻击性,因为年幼无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所以根本不会懂得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这是很严重的,除了对同伴会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有影响,因为如果同伴都不与他来往,那么孤僻会更有可能加重这种攻击型个性的发展。 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共同说明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我国曾因为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现在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社会 文化 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难事,因为孩子本身是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在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蹲下来”,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个个可爱的生命,用爱的眼光来欣赏他们。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适当的营养,在心理方面显然是指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揣摩和 总结 ,举一反三,总结一些普遍适用的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 方法 ,这是将想法和理论落到实处的根本途径: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来发掘他们的 爱好 。爱好一旦建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被集中起来,性格也会在对爱好的追求中变得完善。 2.鼓励法。这是与兴趣相辅相成的一个方法。在幼儿兴趣之处进行承认和鼓励,自身的行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爱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肯定和夸赞。 3.反问法。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要合理运用。幼儿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形成时期,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反问,同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力,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4.宽严结合的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过分管理或者过分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都是不利的。老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调节幼儿的不同行为,耐心地讲解劝说,矫正不良的行为,鼓励正确的行为。等等方法没有逐一列举,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指导实践。前提是老师自身必须有一颗健全美好的心灵,将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记在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有一套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一定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们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一定都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 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心理健康课”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 故事 ,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 家庭教育 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之家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 口号 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 儿童 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 4、中国学期教育 百科 全书教育理论卷 5、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园管理案例(一) 6、时刻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幼儿园管理案例(二) 7、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8、《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摘要: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 目前,一些幼儿缺乏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观动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理念的缺失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侧重于对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建设,一味追求豪华来提升幼儿园的吸引力,忽略了幼儿健康发展真正需要的软环境建设。 教育手段缺乏专业性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由非专业人士兼任。知识、 经验 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重智商轻情商 目前,在幼儿园讲小学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喜好,幼儿园都开办了一些美术、乐器等特色班,最后导致:孩子们的热情却在没有假期、没有充分休息的幼儿时代被消耗殆尽。家长和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使孩子们过早地进入不必要的“竞争”状态,导致其丧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幼儿园除了要加大硬件环境建设外,还要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同时要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另外,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和创作环境。教师应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富有勇气和热情。因此,幼儿教育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激发其成功欲望,又让幼儿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接受审美教育。 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社会性的培养,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状况: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要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幼儿的社会性抓起。一是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二是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三是开展移情训练:移情亦称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及他人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了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应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四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庭的要求保持一致,共同纠正不良行为。幼儿教师即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不管幼儿智力发育程度如何,都要平等对待,任何斥责、惩罚、讽刺都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实施个别教育。一是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二是开展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发挥增效作用。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在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过度的教育”、粗暴的干预都会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受到阻碍。游戏是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和合群情感的发展,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儿童提高合作的能力。 开展 自我评价 :幼儿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有助于增强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幼儿点滴的进步,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 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的品质教育相结合: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倘使培养得不好,就会背离人的和谐发展的轨道。幼儿教育强调寻求幼儿的品行的培养和意志的树立,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5]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试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 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 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 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 规章制度 。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 经验 ,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家雄.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 [6]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 总结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 人际交往 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 故事 、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猜你喜欢: 1. 幼儿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学习以及实施中,我们对幼儿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领悟越来越深刻。幼儿健康在发展幼儿个性、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了独特功能和作用,成为目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让儿童在健康教育中获取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技能、经验,成为活泼、健康、兴趣广泛、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
关键词: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与策略
引言: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健康与保护幼儿生命放在工作首位”。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促进幼儿健康当成主要目的,把幼儿健康教育当做整个幼儿教育首要任务。
1.问题分析
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如今多数幼儿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虽然多数幼儿教师在理念上明白,幼儿教育要以健康为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过多关注幼儿智力开发。他们觉得,当下生活条件不差,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没有太多问题,因此幼教们更注重智力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早期,人们对于健康理解就是能睡、能吃,身体健康。但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除身体健康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健康不只包括幼儿身体每个组织、每个器官的正常发育生长,还要具有乐观、开朗等健康心理品质以及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幼儿心理健康仍是薄弱环节,经常被忽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行为控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怕苦怕累、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成年后心理上的问题,都能追溯幼年阶段。因此,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大力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2.解决策略
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两手抓。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幼儿智力开发而忽略幼儿健康教育,应当明确幼儿成长的过程应是活泼、愉快、健康的,需要将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以“健康第一”基础上,合理开发幼儿智力。在《纲要》指出:“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时,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按照《纲要》内容要求,要改变过去仅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观念。多数幼儿的心理问题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教育方法、态度及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程度有关。解决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解决: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的培训;
(2)为幼儿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和幼儿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3)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4)了解幼儿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纲要》明确规定:“组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各个领域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寓教育在生活游戏中。”幼儿园的学习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的是幼儿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以集体教育游戏、活动与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而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和潜隐课程等。隐性课程可分为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健康环境的创设。幼儿健康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使用设备和设施建设等。户外活动的适宜场地是展开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前提条件,为了使幼儿能在户外活动中实现最佳锻炼效果,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的场地,总面积达xxxx平方米,比如风雨操场、塑胶地、天然草坪、仿真草坪、卵石路等。此外,还应在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设置功能较为齐全的小、中、大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现有器械外,还鼓励家长和教师共同利用开发废弃物,改制或自制满足幼儿需求的各种器械,有五光十色的抛接球布垫、活灵活现的民间舞龙、唯妙唯俏的喜羊羊投掷器……。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幼儿可以在健康和谐环境中充分的活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和相处,形成热爱生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与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指的.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保育设施和卫生保健的活动,比如对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检查。提供生活照顾和营养均衡的食物等。要真正切实有效的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就需要在课程的编排中将幼儿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吸纳和整合进去,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幼教占据主导地位,她们不仅为幼儿提供知识,增强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幼儿智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幼教专业水平高低与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为了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培训幼儿教师,增强其自身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训幼儿教师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实际问题,查缺补漏。若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则应丰富相关知识;若教育理念错误,则应帮助教师重新树立正确观念;若教育方法不对,则应帮助教师寻找正确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式,避免产生脱离实际和空洞的教学方法。经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规范其一言一行,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关注幼儿健康刻不容缓,它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需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当.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学周刊,2016(20):249-250.
[2]申毅,王纬虹,潘维维,梁平,钱珊.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S3):22-24.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当中的基础,健康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然而目前的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忽视幼儿心理健康以及健康教育概念模糊等。本文就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从某种程度上讲,幼儿期属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状态。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增强幼儿身体素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生存质量,同时有助于幼儿今后的社会交流与成长。因此,积极开展幼儿园健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①
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在健康教育概念上模糊不清
因所学知识及教学阅历的局限性,部分幼儿园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园健康教育,或者对健康教育认识肤浅,甚至将健康教育简单地归纳为体育锻炼和营养保健。
一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健康教育仅仅是指导幼儿注意卫生,预防生病,强化运动锻炼,增强免疫力。实质上,这些认识是比较狭隘的,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忽视了幼儿在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培养,认为健康教育属于保健医生的任务,使幼儿缺乏适应能力的培养机会。
(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指导下,家长存在较强的功利心,幼儿园教育更加重视幼儿文化知识的教学,强调智力开发,往往忽视心理教育,影响了幼儿的心理成长。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相对严峻,因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行为问题实际发生率已经高达百分之十四,甚至有一定比例幼儿存在抑郁心理、自卑心理、忧虑心理以及紧张心理等。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引起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增强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意识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从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增强其身体素质,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力,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心理与生理发展。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人的健康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将以上三种要素进行紧密结合,并将其统一到幼儿健康教育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水平。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要制定出科学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方案以及计划,并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对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因材施教,不断丰富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等,对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进行科学化培养,实现幼儿心理、身体的协调发展。
(二)高度重视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人属于系统化的整体,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力的健康,而且生理健康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心理健康、情绪变化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同时人的心理健康也会对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生理与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若一方面存在问题,则会造成各方面的严重失调,进而威胁到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力提升等,把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统一起来,贯穿到幼儿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此外,幼儿园教师要认识到健康教育与幼儿园全体教师都息息相关,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关注其健康教育。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起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环境,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
现阶段,随着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多媒体已经逐渐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特别是对于节奏感相对较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动画展示,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感悟和思考时间,从而使幼儿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对学生实施灌篮高手教学的时候,因篮球的相关运动动作较为复杂,且运动难度比较高,对幼儿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篮球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运球和投球动作演示,利用慢镜头等方式进行逐个节拍的科学展示,给幼儿提供更多感悟时间。然后再结合幼儿的实际训练情况及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幼儿充分了解到篮球运动的规则,使其在篮球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总之,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增强健康教育意识,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在幼儿 教育 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供大家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世纪。而在我国,从在卫生部获悉,我国 儿童 、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 文化 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大家一直在研讨之中的问题。 一、 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 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 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 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 有一定的 自我评价 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 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 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 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 家庭教育 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 经验 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 人际交往 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 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 反思 ,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事多年幼儿教育,越发的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看过一个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 报告 ,报告中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另据某地区对3000 名4-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阶段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为方面。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会察言观色。有惊人的 想象力 ,带有夸张性,有时大人会认为他们在撒谎,其实他们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说,喜不喜欢谁会直接表达。 5.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6.时代特点。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普遍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总体来说,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惧怕困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创制性、缺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为、畏怯、多动、情感障碍等等。这种现象如不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躲避的课题。 二、教师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一)更新观念 1.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 2.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二)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1.爱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2.鼓励孩子。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 1.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 故事 、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 2.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增进家长素质提高、加强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应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换等形式宣传,利用QQ群、手机等媒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承载着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行为,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2]卜翠平. 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4). [3]李娜.让幼儿寻找快乐的源泉[J].成才之路. 2012,(5).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在幼儿园 教育 中国,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幼儿健康教育论文 范文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一:《试谈幼儿健康教育》 摘要: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件。从狭义上看,幼儿健康教育是指幼儿园通过设置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幼儿增进 健康知识 、提高健康意识、端正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以更好地达到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目标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由于幼儿健康教育与家庭健康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具体来说,幼儿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身体正常发育,体质达标,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幼儿心理健康,拥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第三,幼儿获得基础的健康常识外,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健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做到统筹协调。 (一)家园合作,统一认识 1.营造适宜的家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幼儿在踏入幼儿园大门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要有主题。除了幼儿园环境外,还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健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除了营造健康的、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外,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对幼儿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合作 首先,幼儿园组织专题讲座,丰富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其次,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一个亲密接触的机会,让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手段;最后,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长见面会,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与家长交流、沟通。 3.设立家园联系栏,便于家园合作 家园联系栏只要设立与幼儿园的宣传栏中,一般都位于幼儿园的大门口和教室的后墙壁,家长一进入幼儿园或者一进入班级就能马上看到。这样,家长在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同时,会更加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4.创立家长学校、家园博客,易于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但较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的创立、家园博客的建立。幼儿园通过创立家长学校来增加家长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学习健康理论知识,传递怎么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等;让家长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家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成长的大环境,家园的真正合作才能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效果,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1.适应现实需要,充实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上讲,包括六个方面: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沐身体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锻炼。 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其一或其二,所以,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现实的实际需要,把现实中实施的幼儿健康教育充实起来。 2.开展形式活泼,方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程度来有针对的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和教师要抓住孩子的这一天性,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游戏项目,当然,游戏项目的设立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的需要,比如,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安排: 小班男幼儿应加强跑跳平衡等方面的练习。 3.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是指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过程和实施成果的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幼儿健康教育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目标评价,即幼儿是否掌握的健康常识;其次是过程评价,即对幼儿健康教育实施情况的评价,主要对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否与幼儿的特点相相应,健康教育内容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等等。当然,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也很难把握,不要教师的加倍努力。 (三)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幼儿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文件和条文却很少,只有1990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会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1992-1993年国家教委分别下发的《中小学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 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少,所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条例之外,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并能督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方面的 规章制度 。 2.强化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人性化管理 重视幼儿园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制定幼儿园管理办法时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既要尊重教师和幼儿的权益又要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赋予教师一定的教材选择权;第二,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第三,实行问责制,对幼儿的各项事宜都安排专人负责,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可见,幼儿园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建立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相互合作的工作平台 只有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密切合作,幼儿健康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只依靠幼儿园幼儿园健康教育收不到长远的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有效的工作平台,这是现在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可以借鉴美国关于促进学校健康教育所设机构的 经验 ,设立“健康促进学校”,它是指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够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机构的学校;这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建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并且促使家庭和社区更广泛参与,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学校的社区成员的健康当然,这样的机构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能够拉动家长和社区一起参与,促进三者之间的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朱家雄.教育卫生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顾荣芳.学前 儿童 健康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郑雪霏.健康生活—健康教学的内涵.(台)心理出版社,1997. [6]晏涵文.健康教育——健康教学与研究.(台)心理出版社,1994.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生活化》 受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教师通过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等途径,尝试在生活中实施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也与幼儿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对幼儿终身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丰富内涵对幼儿健康教育有极大的启发。 一、健康的教育离不开健康的生活 陶行知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其作用。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并提到“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因此,要想�幼儿接受健康的教育,就要让幼儿有健康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元素,而健康教育尤其不能脱离幼儿生活。顾荣芳认为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 生活与教育不是割裂开的,对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好比一个人的小名与学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由此迁移到幼儿健康教育,则我们应明白:如若不是幼儿生活所需要,不是幼儿通过在生活中运用而学会,或是不能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更健康的,都不是真正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本身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健康生活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健康教育也在健康生活中进行。因此,健康教育需要着眼于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 二、在生活中实现幼儿健康教育 意识到健康领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我们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操作来实现健康生活教育。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幼儿健康生活教育的途径进行 总结 ,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挖掘幼儿生活的健康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我们应该把幼儿生活所需要的健康内容教给幼儿。幼儿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教师应重视幼儿主体性,重视与幼儿的互动。在观察幼儿健康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发现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真正需求,挖掘幼儿关于健康的普遍问题,在经过专业处理后,生成课程,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比如,有一段时间,很多孩子经常问:“为什么女孩子没有小鸡鸡?为什么男孩子可以站着尿尿?”教师意识到,这是幼儿的一个普遍的认知需求,是对基础性知识的好奇与探索,并且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于生活,随着幼儿性别心理的发展,教师挖掘相关的健康内容,将其生成了重点为“知道男孩女孩身体的不同点和学会保护自己隐私部位”的集体活动。 2.抓住引导健康的生活契机 虽然集体健康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方式是无法达成健康教育目标的,尤其卫生、作息、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是在生活中养成的,因此幼儿的日常生活不可忽视。“生活即教育”理论启发教师将幼儿放在生活中,与生活摩擦产生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善于发现健康教育问题,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集体活动、小组、个别谈话等方式均可单独采用或结合使用。《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例如,幼儿每天都要上下楼梯,教师每次带幼儿上下楼梯之前和之后都是很适合的教育时机。除了常规的口头提醒,有时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随机行为,趁机对整体幼儿做出安全预警,也可对个别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幼儿进行个别谈话。 3.利用生活常见的教育材料 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必然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健康教育如能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经济环保,还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共鸣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并且,这对幼儿是一种暗示――练习该技能可以直接对自己的生活发挥作用,材料来自生活,也被用于生活。比如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最适合的材料就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剪刀、筷子等。在体育游戏中,将幼儿所熟悉的各种生活用品――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塑料瓶等普通常见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产生多样的玩法,再结合生活情境,便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目标达成便可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自然资源也是生活资源的重要部分,幼儿通过玩沙玩水玩泥,身心得到锻炼,也得到了解放。 在一节重点为“攀爬翻越有一定高度物体”的大班体育活动中,教师利用了幼儿平时常见的材料――桌子来模拟高山高墙,简单、经济却十分有效。在活动中,从集中注意(有每天见到的桌子),到好奇惊讶(熟悉的桌子也有新奇的玩法),再到兴趣高涨(桌子跟垫子组合起来非常有挑战性),幼儿全程积极主动参与该体育活动,目标顺利达成。 4.创设渗透健康的生活环境 环境含教育,习惯成自然。《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对幼儿发展健全身体有重要作用。比如采光良好的空间、安全健康的食物搭配、定期检查的大型体育器械、用于玩沙玩水等活动的场地。其次,创设良好的心理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与幼儿、幼儿同伴之间、家长与幼儿等良好的 人际交往 环境与和谐的情感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与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言行形成了影响幼儿健康的隐性环境。倘若家长自己没有早睡早起、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幼儿也很难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和卫生习惯,因为幼儿更容易受到成人行为的暗示,去模仿成人的行为。隐性环境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隐性环境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幼儿便向健康生活迈出了一大步。 三、结语 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应努力让幼儿健康教育回归生活。以健康生活助健康教育,以健康教育促健康生活。以健康教育推素质发展,以素质发展造就孩子美好未来。 幼儿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论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摘要:幼儿园是儿童逐步发展自我认识的阶段,如果说小学阶段学生们是祖国的花朵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孩子则是含苞待放的花蕾。幼儿园的孩子尚未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帮助。本文将探究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家校联合 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接触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需要慢慢的学会与他人交流。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尚小,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单一,对于许多抽象的概念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同时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可爱,还不懂得如何去识别好与坏,也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从孩子们的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活动。 一、采用多种方式教学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心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无法理解抽象的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以适合孩子们理解的方式进行。根据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认知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需要将比较抽象的知识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孩子们,这相当考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实际上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融洽氛围中明白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 第一,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刚离开家庭生活不久,在面对陌生的教师和同伴时,常常会有一些抵触的心理,幼儿园教师想要更好地贯彻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先抚慰孩子们的紧张心理,利用孩子们活泼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来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游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顺应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比较高效率地让孩子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且让孩子们在非常欢乐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在平时,许多孩子对于糖果等甜食是非常热爱的,长时间的吃这类食物会让孩子们的牙齿出现虫洞,也就是所谓的“龋齿”。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而通过牙齿咀嚼食物来获取营养是最重要的进食方式,如果孩子们的牙齿出现了问题,毫无疑问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就会变得不均衡,这将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健康问题,让孩子们逐渐学会自己保护牙齿。幼儿园教师想要给孩子们传递大量吃甜食有害的观念,如果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那么收到的效果是非常差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理解能力是比较差的,对着他们讲解大段牙齿健康的道理,孩子们实际上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的。 因此,在这一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直观地教学方式来为孩子们讲明牙齿出现虫洞的危害,游戏教学就是一种很好地选择。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使孩子们了解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形象生动又具体直接,孩子们能够很快的理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鸡蛋壳、饼干、醋和一面镜子,然后让孩子们提前两天将鸡蛋壳浸入到醋里面。到了上课的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与牙齿有关的图片来进行讲解,引导孩子们了解与龋齿有关的知识。在牙齿健康教育的课堂上,幼儿园教师让孩子们各自去敲敲鸡蛋壳,然后询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会回答鸡蛋壳变得软软的,而且颜色也变黑了,接下来幼儿园教师可以问孩子们知道为什么鸡蛋壳会变软。在得到孩子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之后,幼儿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龋齿的图片,告诉孩子们吃了许多饼干之后,牙齿里面会产生一些食物的残渣,如果不及时刷牙,那么这些残渣就会产生酸,酸就是像醋一样的东西,鸡蛋壳在这个游戏中就如同人们的牙齿,酸会让牙齿变得像鸡蛋壳一样黑黑的软软的,随后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镜子来照照自己的牙齿,看里面有没有虫洞。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吃了食物不刷牙会让牙齿出现虫洞了,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虫洞会让牙齿变得特别疼,这样就无法好好吃饭了,即使是非常喜欢的食物也吃不下了。如此一来,孩子们就会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明白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性了。 第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情境教学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营造一种有利的情境,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效的学习。健康教育是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而情境教学这种方式直观、简单,能够让孩子们比较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用音乐、 故事 、视频等方式来加强孩子们的健康教学,让孩子们明白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二、注重家校联合 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许多学生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骄纵容易让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的习惯,如果仅仅只靠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那么健康教学的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在进行健康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可以设立“亲子日”,让家长们协调时间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活动中来。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因此加强孩子们的运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促进孩子们成长,使孩子们的四肢协调发展,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两人三脚”的游戏,或是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孩子们和家长的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亲子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出现了诸如挑食等不好的健康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 措施 ,让孩子们明白幼儿园和家里是一样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可以挑食,这样就可以很有效率的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还需要教师注重家校联合,努力改变孩子们不好的健康习惯。 猜你喜欢: 1. 幼儿健康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幼儿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5. 关于幼儿教育的小论文范文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要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①从小培养;
②从小事抓起;
③不能有例外;
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
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
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责任心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里,教师是幼儿的领路人,应做到真心与他们做朋友,善于倾听,启发他们热爱生活和社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的处世习惯,从而产生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一方而,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锻炼都应该来自于实践,因此,给予幼儿适当的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分发玩具、收交作品、整理书桌等,或者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四、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经过数学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接收。数学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高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待着幼教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对幼儿进行教育,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启迪智慧,培养想象力。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关键词: 游戏;智慧;兴趣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自信心,借助游戏认识周围的事物。
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天性好动,不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游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教学常规,乐于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1、常规游戏,增强体质
常规游戏形式简单、取材随意、灵活多变,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其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也给幼儿带去了无限欢乐。在常规游戏中,幼儿能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使眼、耳、手、脚和腰协调一致。如跳绳、接力跑、打溜溜球、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锻炼体能。
2、竞争游戏,培养个性
幼儿年龄小,做事缺少思维,但是好胜心很强。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采用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游戏表现,运用赏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赞一声“你最棒”或轻轻抚摩一下幼儿的头,给予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如:在玩石头、剪子、布或跳绳比赛游戏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时,就会心花怒放;失败时,就会闷闷不乐。教师及时开导,让幼儿继续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方法,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在竞争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也会逐渐养成。
二、游戏在幼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师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游戏资源整体设计幼儿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绪在游戏中积极高涨,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乐而不厌。
1、数学游戏,开拓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幼儿不爱学习。如果数学教学与游戏巧妙结合,就能减少幼儿的疲劳,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欲望,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如:教学《2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有几只野鸡呀?”(2只野鸡)教师设计爬台阶游戏,谁能说出野鸡身上有关“2”的事物,就可以爬上一个台阶,谁先爬上最高的台阶,谁就获得胜利。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2”的事物。野鸡有2只脚,2个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儿们兴致勃勃地玩着,很怕老师没听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戏中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数字“2”,突出了生活中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使幼儿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语言游戏,张扬个性
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又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掌握语音词汇和口语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如: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的,他们会说什么?小朋友在吃饭时是怎样挑食的,妈妈、爸爸会说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们扮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也很精彩,幼儿们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尊老爱幼,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使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加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夯实了基础。
总之,幼儿人小心不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要巧用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幼儿 教育 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家长所关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一 幼儿期是 家庭教育 之初,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分享三岁幼儿教育 方法 及知识,告诉各位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最多变最可塑的时期。 幼儿期是最重要的教育时期 从1岁开始至满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 儿童 智力的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的特殊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也是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培养孩子在德、智、体几方面茁壮成长,长大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家长应特别注意幼儿期的教育。 幼儿教育与幼儿健康同等重要 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不生病,就算完成了抚养的责任,而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老师的责任。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有绝对重要的责任,而在早期的品德教育问题上,父亲比母亲列重要。近年来一些学者积极倡导“零岁教育”,试想,像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父母,谁还能承担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这样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人才。 “3岁看老”并非无依据 人的大脑蕴藏着细胞总数大约为100亿个左右,其中70~80%是3岁以前形成的。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言语、音感和记忆细胞,大脑的各种特征也日趋完善。近年来,许多儿童教育家把1~3岁看做是早期儿童品性教育和 智力开发 的“关键年龄”,并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关键年龄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此期间所实施的教育,可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有人说“三岁之貌、百岁之才”,意思是说3岁之前形成的才华能决定他的一生。并有“三岁定八十,七岁看终身”的说法,这是说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养成的习惯,年至80岁还保留着。 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模仿也容易“学坏” 孩子在3岁以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时期,孩子在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快,如语言的发育,从发单音发展为能说较长的 句子 ;从不会走路到独立的行走。这些进步,都是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学习而来的。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学习别人的动作,为此,如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就会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 幼儿期家庭教育的方法 1解释和说理要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使他知道怎样做,还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给孩子讲道理,要让他听懂。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道理的,应等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说道理。 2榜样和示范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 故事 ,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多为孩子提供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榜样,包括以自己的上述行为为孩子作出榜样。 3练习和实践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实践。所以,在要求孩子达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表扬的方法,促进孩子自觉地巩固。 幼儿期家庭教育的特点 亲切性 因为父母与子女是血缘关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泼可爱,家长对幼儿有着天然的温存、体贴之心,亲切、轻柔的话语和动作。 生活性 孩子是随着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过程。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是其特点之一。 启蒙性 教给幼儿的东西,必须是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东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复杂性 首先是指家长对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任务,还要通过教育,使幼儿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其次是指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成长变化中,而家庭内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好的,也有坏的,要教育他们成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幼儿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孩子从成长之初,就应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样对于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幼儿教育和幼儿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幼儿家庭教育不能有半点的马虎。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二 3~6岁的宝宝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确是精力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他们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 唱歌 ,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们在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这是什么?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呢?妈妈。” 对他们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孩子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 总之,这时的宝宝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宝宝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这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必须留意下列几点: 一、不要嫌烦 首先父母一定要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闭嘴!”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 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原来这样呀!”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话再多的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现在怎么搞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宝宝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当宝宝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自言自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会自言自语,了解有关孩子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都知道,这种自言自语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孩子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平时我们用于交流的话被称作外部语言,而不出声的在头脑中用以思考的话则是内部语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己具备了一定的外部语言,但还没有形成内部语言。这样当他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要借助外部动作或语言的帮助。自言自语是孩子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过渡的形式。孩子在游戏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语言补充行动,用语言指导行动。 孩子自言自语时,往往不需要别人回答,当他们想出办法时,还会自言自语他说出。因此,当大人听到孩子自言自语时,大可不必担心,也不要厌烦,更不要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言自语现象将逐渐消失。 三、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 让孩子从小就接受音乐教育,并非是让他们将来都成为歌唱家或演奏家,其目的是使孩子通过与音乐交朋友,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音乐是一种美的事物,最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孩子能够在学习音乐中找到乐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在弹奏乐器时,需要孩子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这就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 记忆力 、理解力和创造力。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从小树立不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其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艺术修养,并形成良好的性格。 对于宝宝而言,音乐启蒙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如可以用丰富多彩的乐曲陪伴孩子的不同活动,轻松愉快的抒情乐曲伴随孩子起床和进餐;节奏明快的进行曲伴随孩子游戏;优美安静的摇篮曲伴随孩子入睡。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让他们在弹奏中感受音乐美,还可常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轻松活泼的演奏会或文艺晚会等。总之,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和音乐交上朋友,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的耐性 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一句话、一张图片、外界一点点新鲜的刺激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所以容易形成兴趣改变得快、耐性及坚持性差等习惯。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仅需要有聪明才智,还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坚持努力的精神是很重要的。 培养孩子的坚持性,需要耐心地引导。父母可用亲切的语言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他所做的事情上,避免分散注意力,使他坚持完成所进行的活动。比如,孩子画画只画了一半就想离开,父母应提醒孩子:“画完了你给我讲讲画的是什么呀?”孩子一听父母要看画,就会画完。 培养孩子的耐性要循序渐进。孩子可能学习一会儿就烦躁不安了,这时不要强迫孩子,而要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使他坚持下去。开始时可以短一些,等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了再逐渐延长时间。 对孩子的学习内容主要看孩子是否感兴趣,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容易获得成功,成功给孩子带来继续坚持的动力。这样的活动,孩子会更自觉地坚持。 五、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又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锻炼孩子语言表达的好方法。当你打算给孩子讲述某一本书的内容时,最好事先把它看一遍,熟悉其中情节。可以用语言吸引孩子的的兴趣,如“你看,这儿有一本好书,你想看吗?”或者让孩子自己发现它,这时你再开始给他讲述书中的故事。 父母讲述故事时,语言尽量形象、生动,可以适当加些动作,一次讲述内容不要太多,以免孩子失去兴趣。同一个故事可给孩子重复讲许多遍,他们仍会听得津津有味,边讲故事边让孩子翻页或者用手指图画,更便于他理解故事内容。逐渐地,孩子就能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 对于单张的图片,可以先让孩子观察,然后让孩子把所看到的画面用语言讲给你听,这时孩子就需要运用他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父母可以采取提问方式:“这幅画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些什么?”等,孩子讲述内容会增多。 孩子讲得不好时,不要训斥他。可以从易到难,开始讲好一两句话就行了。孩子若讲话不分先后顺序,或不断重复多余的话,如“然后、然后……”,或者一句说不完就急着说下一句,父母应耐心些,给孩子做正确的示范,让孩子模仿,提醒孩子先想好了再讲。逐渐地,孩子会越讲越好。 六、游戏就是学习 许多父母认为,应从3岁开始让孩子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游戏是浪费时间,因此尽量压缩孩子的游戏时间。从教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游戏是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方法,游戏的过程,是孩子探索和实验的过程,在游戏中,慢慢地了解及建立人与外界的关系。孩子游戏过程,就是他们的身体、社会性、智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因而,每个孩子都需要游戏,以促进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佳宇和佳美在玩看病的游戏,佳宇穿着白大褂,手拿听诊器,郑重其事他说:“你得了感冒,比较严重,没关系,吃点咳嗽糖浆,过几天就会好的。另外,你要注意休息,不要再到外面乱跑。”在游戏中,台词全由孩子自己编出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是何其丰富。 同时,游戏也可帮助孩子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学习。 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该充分重视游戏的价值。父母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七、引导孩子进入科学境界 儿童的科学教育,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 经验 ,引导孩子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进而启发其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此时,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运动、游戏,正确科学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开启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往往出自偶然的发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意的安排与引导,可以激发孩子探索科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并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探索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孩子 逻辑思维 能力的发展。 八、开始帮助他们掌握分类和对应的概念 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将物品进行分组归类,它是儿童掌握数、空间、规则等概念的基础。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展孩子的分类能力。如将买回的蔬菜、水果、干果分类;将洗完的衬衣、内衣、外套、裤子等分类;洗碗时将碗碟分类放置,等等。这种分类活动与孩子生活接近,他们很愿意做这种分类活动。 对应是把相关的事物进行配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让儿童进行对应的活动。如一张桌子前摆一把椅 子,一个碗上摆一双筷子,每双鞋的左右脚对应等。这些活动为掌握数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活动,帮助儿童学习掌握分类和对应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九、保持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房间、家具布置整洁美观,舒适宜人,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也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较大,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尊、自爱、自重,严格要求,互敬互爱,按照正确的道德规范办事,子女就能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一般性格比较开朗、活泼上进、心地善良,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大人因某些事件要争吵时一定要避开孩子。 有关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篇三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 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重要性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水平越高,他(她)的社会适应性就越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面向21世纪的挑战,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化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课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孩子幼年期,就像一块橡胶泥,你把他捻成方的,他就是方的,你把他捻成圆的他就是圆的。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然而,我们有些父母以为孩子还小,不忍心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然直”,大一点才管吧。等到大了,却由于从小没管好,坏习惯已经养成了,想管也管不了。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孩子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早就过了。正所谓:“3岁看到老。”孩子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现在的许多家庭非常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为此,他们从胎教开始让幼儿倾听优美的音乐或母亲为胎儿朗诵文学作品。甚至有的母亲在怀孕前一年就开始阅读关于幼儿的早教方面的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书有助于幼儿日后的教育。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 三、幼儿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幼儿园学校教育 现今,有不少父母过早与孩子缺乏亲子交往,孩子的家庭教育的不到很好的保证,使孩子出现不爱交流、不爱学习、不爱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会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幼儿园的孩子又多,教师有时照应不过来,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心理的发展,容易使小孩形成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孤僻的性格。这样,幼儿教育就存在很大的危机,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使幼儿形成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重视,不仅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对我国国民的 文化 素质有一个质的提高。 四、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如,月亮为什么有时圆圆有时弯弯?秋天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等等一系列幼儿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是幼儿通过向科学海洋的航船,兴趣是航程的向导。 3、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许多蜻蜒都飞的很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蜻蜓?它们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呢?”这些幼儿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幼儿理解蜻蜒低飞和天气的关系。 4、.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扩展科学教育内容。让我们的幼儿不断的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适当安排体现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有关内容,让幼儿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以扩展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如“神奇的电脑”“能干的机器人”…… 总之,幼儿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家长所关注,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 方法 、探索新路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护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一: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 措施 。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 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4,(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4]周凌芸.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A].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 议论文 集[C].2012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二: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300例设为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方法护理;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就诊患儿30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并发症或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试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发生并发症或院内感染例数高于试验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PDCA;儿科;护理质量
PDCA循环管理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最先提出,作为一种科学程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包括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这个过程就是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行着。PDCA是 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首字母的缩写,并按照该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2-3]。近年来,PDCA从 企业管理 被引入护理工作中,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策略被施行着[4]。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儿科,对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30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1例;年龄~4岁,平均(±)岁。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未实施PDCA管理的3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66例,女134例;年龄~4岁,平均(±)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由于患儿年幼,不具有判断能力,其知情同意书由法定监护人签署。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整个管理过程共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具体如下:
(计划阶段)将护理人员分成多个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查不同项目。资源分配时应注意儿科疾病高峰期的预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和物资,在流行病暴发时,可以及时有效的应对;注意高低年资护士的合理分配,以便工作中能够实现互相监督和以老带新的作用等。设置工作目标,包括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增强业务知识;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加强护理技术训练,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强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观念,并增加法律学习;做好新生儿护理,保持环境温馨舒适,符合配套设施、灯光、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护理人员增加婴儿抚触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与 儿童 的沟通技巧等。根据目标制订详细实行方案、效果预估、进程安排、负责人、施行人和具 体操 作方法等。
(执行阶段)践行计划阶段制订工作方案。每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监控的管理活动中,并在工作中发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儿科患儿年龄较小,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全程、热情地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护理服务,消除患儿对新环境的不适与紧张,建立治病信心和彼此之间的信任。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时间、数量和质量等要求,认真落实各自的工作。注意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监督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执行结果。
(检查阶段)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制定的 工作计划 的施行情况,每日检查工作完成质量,和预估效果做对比,以保证质量监控小组成员每天的工作都能达到指定目标,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对于护理的一些细节应注意加强关注,如床头卡粘贴醒目、及时,住院患儿头皮静脉置管的清洁护理等。护士长每月检查整体工作,并作出指导和纠正,避免因为人员疏忽而产生了差错。
(处理阶段)召开座谈会,质量监控小组总结每个月的工作,反省工作完成状况,总结工作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或是错误之处,并制订出改进的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进行改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推广个人积累的 经验 、教训,对彼此工作产生警示作用或者指导意义。对于不能个人解决的问题,小组应该共同讨论,根据本月的工作情况,帮助制订下一个月的改善方案和工作目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以上4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着的。实际工作中4个阶段在不断的循环操作着。
评价标准
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考量满意度时应包含以下评价元素,分别是护士的技能操作能力、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健康宣教情况等。制作调查问卷,并在患儿出院前,请患儿监护人填写。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两项的总和。
护理质量
(1)护理质量评分。质量监控小组对两组患儿基础护理管理、特级护理管理、急救物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健康宣教管理、院内感染发生管理等各条项目制定出符合情况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质量监控小组参考该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2)护理中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率。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例数。
统计学处理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χ2校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2讨论
传统护理方法中,护理人员只是简单的在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环境和规则、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 等基本工作[5]。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素养和环境等因素的缺陷常会降低护理质量,不利于患儿的治疗工作。在PDCA循环管理中,增强监控护理质量的力度,督促每个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等,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意识、专业技能、住院环境等[6],做到:
(1)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端正态度,积极投入工作。
(2)通过考核,强化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积累经验,培养其应对较复杂情况的能力。
(3)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其端正工作态度[7-8]。
(4)提高护理人员对各类问题和流行病高峰等的预防意识。
(5)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意识。
(6)提高医院整体对疾病控制和预防的能力[9-11]。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护理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护理中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和使用,更好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李敏.PDCA循环管理在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27-1628.
[2]张艳军.PDCA循环在医院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2,18(4):564-565.
[3]申慧丽.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42-543.
[4]朱军艺,张春琼,陈丽明,等.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828-829.
[5]李欣欣.PDCA循环对提高乳腺癌术后肢体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78-180.
[6]王丽华,缪滔,朱玲凤,等.运用PDCA模式管理病区环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93-895.
[7]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21.
[8]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4):262-263.
[9]王素娟,张海莹,黄国英.PDCA循环在我院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和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2):156-158.
[10]宋丹,孙秋华.PDCA循环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6):147-149.
[11]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100.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科论文范文
2.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5. 护士论文范文
6. 电大护理本科论文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在幼儿 教育 过程中,应该重视并积极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供大家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世纪。而在我国,从在卫生部获悉,我国 儿童 、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 文化 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大家一直在研讨之中的问题。 一、 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 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 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 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 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 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 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 有一定的 自我评价 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 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 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 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 家庭教育 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作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摘 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个人地情操,使人充满活力。如果一个人开朗乐观,不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过得洒脱、自如。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更有义务让每一位幼儿有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师 家庭 教育 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幼儿期正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许多儿童都普遍存在着嫉妒、任性、孤僻、焦虑、情绪反常、社交困难等心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行问题 当今的儿童大多是家庭的过分溺爱中成长,许多家长因为是独生子女就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长此以往,在儿童心中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蛮横霸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步会发展到破坏课堂纪律、说谎、打架等劣迹行为,甚至违反社会法纪,这常常令家长追悔莫及。 (二)情绪问题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 经验 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在儿童时期,其情绪问题极易受到家长们的忽视,如果父母不从小就注重孩子情绪培养的话,可能孩子成长后将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 (三)人际关系问题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意思是说,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调查表明,许多儿童都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会对儿童个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 人际交往 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在儿童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胆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众多方面。儿童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会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他做的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反而加重了儿童的心理障碍。 二、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及来自社会的影响 1.遗传素质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性格内向或外向,行为退缩或攻击,情绪焦虑或抑郁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之中,心理上的种种冲突、压力和焦虑不断地增加。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幼儿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与幼儿的生活日益密切,儿童与各种社会传媒的接触,直接影响了儿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对其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小 现在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是双职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独居单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缺乏独立性,导致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 (3)家长整日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抽出时间关注孩子的发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 (4)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出现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并表现出害怕、拒绝、孤独等问题行为。 (三)教师教育方法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的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母亲或亲人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任启蒙者——幼儿教师,在处理每个问题时,教师所体现的个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适合幼儿发展、幼儿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采取的应对 措施 (一)用爱心拥抱孩子,是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爱的教育,没有不需要爱的孩子。教师只有把爱心献给孩子,孩子才能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潜移默化得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心灵也很脆弱。幼儿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都应该做深刻的 反思 ,以免不经意中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不怕困难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保持健康的情绪,处理好与小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 (四)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 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通过“家长会”, “家长学校讲座”“家长园地”等家园合作方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促使他们改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样家园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独立性强、有责任感、善于社会交往等积极情感,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幼儿培养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入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为祖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试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当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事多年幼儿教育,越发的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显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关爱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我看过一个对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 报告 ,报告中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另据某地区对3000 名4-6 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阶段年龄在3 至6 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为方面。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会察言观色。有惊人的 想象力 ,带有夸张性,有时大人会认为他们在撒谎,其实他们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说,喜不喜欢谁会直接表达。 5.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6.时代特点。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普遍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总体来说,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惧怕困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创制性、缺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为、畏怯、多动、情感障碍等等。这种现象如不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躲避的课题。 二、教师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一)更新观念 1.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 2.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二)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1.爱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2.鼓励孩子。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 1.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 故事 、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 2.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增进家长素质提高、加强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应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换等形式宣传,利用QQ群、手机等媒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承载着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行为,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金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3). [2]卜翠平. 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4). [3]李娜.让幼儿寻找快乐的源泉[J].成才之路. 2012,(5).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3.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儿科护理论文选题参考如下:
1、浅谈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间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幼儿教师亚健康方面的论文题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