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英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英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英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盐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国。

古人调味,先要用盐和梅,《尚书》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酸、苦、甘、辛、咸这五味之中,以咸为首,所以盐也是"百味之首"。

有了盐之后,我们的食物才变得有滋有味。可是,我们在享受味蕾刺激的同时,也被食盐中的“钠”悄悄伤害了 健康 : “钠”元素摄入过多,让我们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

怎样在兼顾美味的情况下,让自己吃得更 健康 ?《生命时报》结合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研究,教你 健康 吃盐。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陈燊

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 宋新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篇模型研究,评估在中国用低钠盐取代普通盐(在餐桌上或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任意一种盐)的干预措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Matti Marklund联合北京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了中国食盐替代与中风研究(SSaSS)的数据,发现 如果在中国使用含25%氯化钾的低钠盐替代食盐,将能每年减少45万例心血管死亡,减少了11% [1]。

低钠盐是一种含钠较少的盐,一般使用25%~67%的氯化钾替换掉食盐中的氯化钠。

使用低钠盐大约能降低5mmHg的收缩压和2mmHg的舒张压。 在中国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使用低钠盐与较少的心血管死亡相关[6]。

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发现,每3名成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据估计, 中国大约1/7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为高钠摄入,也就是盐吃多了 [3]。而因此减少钠的摄入十分必要。

“低钠盐”,即在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或碘化钾(KI)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低钠盐适当降低了食盐中的钠含量,增加了钾含量。

正常成人每天钠需要量为2200毫克, 我国成人一般日常摄入的食物本身大约含有钠1000毫克,需要从食盐中摄入的钠为1200毫克左右(大约3克食盐)。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健康 成年人一天摄入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上限是6克,而我国居民的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因此,在营养师看来, 即使吃低钠盐,也尽量控制在6克以内。

虽然食用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是人人皆宜。

低钠盐中钠的含量减少了,为了不降低咸味,会添加钾。大多数情况下摄入钾离子是安全的,但以下三种情况除外。

1、肾功能不好的人

钾离子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

当肾功能受损时,人体内的钾离子不能顺利排出,会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血钾升高。当血钾超过毫摩尔/升,就会对心血管造成威胁。

2、服用“普利”及“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常用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氯沙坦、缬沙坦等降压药,会抑制了体内的激素——醛固酮的作用,导致钾离子排出受阻,血钾也就自然升高。

因此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物的同时,再食用低钠盐,高血钾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3、服用螺内酯的人

螺内酯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也同时是一种降压药物,它也会抑制醛固酮发挥作用。

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也不宜多吃低钠盐。▲

参考资料:

[1] MARKLUND M, SINGH G, GREER R, et al. 2020. Estimated population wide benefits and risks in China of lowering sodium through potassium enriched salt substitution: modelling study. BMJ [J], 369: m824.

[2] Newberry S J, Chung M, Anderson C A M, et al.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intake on chronic disease outcom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J].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2018.

[3] Mozaffarian D, Fahimi S, Singh G M, et al. Global sodium consump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371(7): 624-634.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是中国唯一英文百年老刊 ,创刊于1887年,当时名称为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后经数次更名,最终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该刊为中华医学会会刊,目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我国唯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该刊2013年11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6年8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 1)载文范围CMJ 主要刊载医学领域与健康、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技术和临床研究。 2)载文情况CMJ 每年载文均未超过1000篇;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99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至今年发文量均未超过600篇;2020年至今已发表427篇。作为一本旨在传播中国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英文期刊,每年中国作者载文量一般都在90%以上。 3)影响因子:CMJ作为百年老刊,近3年影响因子一直稳定在左右。 4)据2019 JCR报告,CMJ 位于医学:综合性和内科Q3。据2020年1月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CMJ位于医学三区、医学:内科三区 。 论文翻译润色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凭借在这一领域内多年的经验,和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已经拥有的一个值得信赖并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可以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英语母语化润色服务。 回答参考资料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于中华医学会成立的1915年。创刊之初是中、英文双语期刊,英文刊名为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部分与中国博医会的英文杂志ChinaMedicalJournal(博医会报)合并,以ChineseMedicalJournal为刊名出版;中文部分仍称中华医学杂志继续出版,并继续保留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的英文刊名,现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论著类文章中依然保留英文的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严格的英文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均把中华医学杂志列为核心期刊。

外国人评论英国医学杂志

我想选B A我不知道 但C没有两岁年龄的说法 D中儿童肥胖在5年里增加了8倍错误,应该是人数!!

1、米汤成分米汤除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之外不包括其他营养成分,米汤就是你将大米煮沸之后,将大米过滤出来后剩下的汤水。大米沸腾后,将大米移除,只要将米水给宝宝喝可以了。将大米煮沸之前,可以先浸泡一会,最好一两个小时,这样煮出来的米汤更粘稠,更有营养,但是选取做米汤的大米如果是最好的上等大米或精质的大米会更加有营养。2、米汤优点米汤是廉价的,并且在孩子呕吐和腹泻时,可以代替其他液体给孩子补水,防止孩子出现脱水。对于家庭中没有静脉补液或电解质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孩子喝米汤,如果需要补充生理盐水的话,米汤比白开水更有作用。英国研究人员发表在2001年7月“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关于口服补液溶液评论中,新加坡国家大学的生理学助理教授说,米汤可以减少粪便输出,在治疗轻度至中度肠胃炎上是有效的。3、米汤缺点米汤不包含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腹泻需要补充能量——在腹泻期间,蛋白质和矿物质也是孩子身体所需的补充物,儿科医生维纳·瑞迪博士解释道。在写给发表在2001年7月“英国医学杂志”上的文章的反驳文中,哈佛大学的儿科助理教授克里斯托弗•达根表示,米汤缺乏必要的钠和钾,不能补充丢失的矿物质。宝宝腹泻或者呕吐,会丢失很多营养,米汤不足以补充全部的营养物质,你还需要再让孩子吃一些其他的食物。4、警告米汤不包含维持婴儿最佳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要给宝宝使用米汤来代替婴幼儿配方奶粉或者用米汤来稀释婴幼儿配方奶粉。当宝宝腹泻或呕吐时,不要喂养宝宝喝米汤,除非医生特别建议使用它。儿科医生和作家威廉·西尔斯博士警告说,婴儿患有严重的腹泻,会失去10%的体重,20磅的婴儿会失去2磅的体重,严重脱水时,需要医疗救助。在治疗之后,宝宝有所好转后,让他喝些米汤,可以帮助补充一些生理盐水,维持身体所需水分。

圣约翰草(又名贯叶连翘)是一种长有成簇长卵圆型花瓣黄色花朵的灌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圣约翰草含有金丝桃素及圣约翰草树脂,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类神经介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情绪稳定性。缓解抑郁引起的失眠、焦虑、精神紧张,纠正情感障碍,调节睡眠和抗抑郁等。 圣约翰草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但是,圣约翰草确实可以用来改善抑郁症,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来说比较有效。圣约翰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药,花很多,常常可以在野外见到。它的药用历史非常悠久,可能一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人,因为他们相信圣约翰草的香味可以驱散恶灵。但是它确实有着长达2400年的药用历史.治疗的病症从焦虑到睡眠障碍等无所不有。圣约翰草在德国1998年正式成为一种抗抑郁药,并且被纳入医保范围,而且事实上,它是德国甚至欧洲卖得最好的抗抑郁剂。 中国传统医药文献较少详细记载这草本药物的医疗抑郁症用途,可是在外国就有超过110篇有关使用它治疗抑郁病症的文献,在德国,所有治疗抑郁症药物,有40%是使用圣约翰草。经过了数十项有科学根据对照研究,它已被接受为有证据的医学研究。《英国医学杂志》1996年发表了一篇整合研究分析报告,对涉及1700人的23个圣约翰草的研究做了评价和分析,他们发现圣约翰草对轻度和中度抑郁效果比对照剂要好。报告指出只有10%的病人对圣约翰草出现了其他不良反应(比如口干、过敏反应和胃肠不适),而一般的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则是35%。只有5%的人因为副作用停止了圣约翰草的使用,这个数字已经非常低了。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圣约翰草富含的金丝桃素能改善抑郁。金丝桃素和贯叶金丝桃素是人体神经系统调控情绪的化学信使。目前,圣约翰草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和抑郁并发症,如焦虑、疲倦、食欲下降与入睡困难,还被用于改善更年期症状和季节性情绪失调(sad)等。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外国人评价英国医学杂志

什么好与坏,别听所谓专家的胡扯!想喝就喝白!那么多人喝!怕啥?

不科学没有任何依据。放血疗法的缘起记得以前读一本关于传染病的书,读到天花,说法国皇帝路易十五患上了天花,治疗方法就是当时欧洲流行的放血疗法,这位皇帝以其死时著名的一句话而闻名于世,这就是Après moi le déluge,意思就是“我之后定有大变革”,预测了十几年之后的法国大革命。 最近再次读到放血疗法,于是对这个统治欧洲近2000年的“万能”疗法充满了兴趣。首先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 了个“气”少了“金木”。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 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 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一直到中世纪,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直到1163年 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民间,具体的讲是交给了理发师,现在理发馆的招牌,就是旋转的红蓝白的筒子,红色是动脉血,蓝色就是静脉血。理 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是来自放血用的刀片。美国总统华盛顿,放血疗法的牺牲品在欧洲非常流行的放血疗法随着殖民者传到了美洲大陆,美国著名的大夫本杰明.瑞师(Benjamin Rush)就是放血疗法的推广着和实践者,本大夫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唯一的一位大夫,14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创建了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当时美国大夫的四分之三都是他的学生,被誉为“宾夕法尼亚的希波克拉底”。1794年到1797年费城流行黄热病,本大夫大量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这些患“热病”的病人,每天能给超过100个病人放血,他诊所的后院成了血海,血里滋生的苍蝇象“云雾”一样密集。这个时候一位好事的英国记者出现了,他就是William Cobbett。这位记者翻阅了费城那几年的死亡报告,发现被本大夫治过的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别的病人,于是发表文章说本大夫和他的学生们为人类人口的减少作出了突出贡献。本大夫一怒之下,于1797年在费城起诉了这位英国“诽谤者”,官司的成败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是费城的英雄,著名的大夫,一方是诽谤费城声誉的外国人,法庭宣判本大夫获胜,罚这位Cobbett记者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法庭的宣判相当于从法律角度声明放血疗法是有效的。但几乎就在法庭宣判的同时,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病了,生病那天是1799年12月13日,是个星期五,Friday the 13th,西方迷信是个“百事不宜”的倒霉日子。到14日,几位本大夫的学生,给华盛顿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就是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这个时候,人们开始质疑放血疗法,有用还是有害?加速死亡,放血的真实“疗效”10年之后,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开始认真研究放血疗法,他采取的手段是临床观察,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3组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所接受的治疗也一样,唯一不同就是两组病人不放血,一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放血疗法,结果是不放血的两组分别有2和4个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疗法的组竟然死了35人。遗憾的是,这一重要的发现没能发表,直到1987年人们才从故纸堆里找到当时的记录。又等了10年,法国人皮埃尔.路易(Pierre Louis)发表了他7年时间对近2000名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放血疗法明显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人们对放血疗法的信念开始动摇,以后很多文章发表,都证明放血疗法给病人的伤害远远大于给病人提供的帮助,尽管如此,人们2000年的观念很难更改,1833年法国还是进口了4000多 万只帮助大夫放血的水蛭,又称“蚂蟥”。因为蚂蟥有三个口(吸盘),每个口里都有上百颗尖利的牙齿,这个小吸血鬼吸血的时候,还能释放出可以防止血液凝 固,扩张血管的物质,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实施放血疗法的重要工具,比较变态的大夫还用刀片把蚂蟥的身体划开,蚂蟥就前面吸血,血马上就又从刀口里流出来,成 了加速放血的管道。以后的数十年时间,随着反对声音的逐渐加强,不断的科学证据都证明放血疗法对病人的伤害,这个流行了2000多年的疗法终于走出了历史的舞台。

世界10大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Lancet、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细胞Cell、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s、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化学学会评论Chemsocrev

1、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注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许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自然》排名第439。

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

3、科学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科学》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科学排名第383。

4、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

5、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全称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简称PNAS,和《自然》《科学》齐名,是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美国科学院院报》仍提供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周刊之一。

欧洲中世纪是不实行放血疗法的,因为这种疗法是在中医上才有,欧洲是没有的,这种放血疗法现在讲是还算是不科学的

外国人评中国医学杂志

《本草纲目》确是一部流芳千古、誉满寰球的科学巨著,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1809~1882)曾在他的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有关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的家化问题都是引用《本草纲目》中的资料。在该书中,他赞誉《本草纲目》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1995)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说:“毫无疑问,明代的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之顶峰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是中国唯一英文百年老刊 ,创刊于1887年,当时名称为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后经数次更名,最终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该刊为中华医学会会刊,目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我国唯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该刊2013年11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6年8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 1)载文范围CMJ 主要刊载医学领域与健康、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技术和临床研究。 2)载文情况CMJ 每年载文均未超过1000篇;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99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至今年发文量均未超过600篇;2020年至今已发表427篇。作为一本旨在传播中国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英文期刊,每年中国作者载文量一般都在90%以上。 3)影响因子:CMJ作为百年老刊,近3年影响因子一直稳定在左右。 4)据2019 JCR报告,CMJ 位于医学:综合性和内科Q3。据2020年1月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CMJ位于医学三区、医学:内科三区 。 论文翻译润色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凭借在这一领域内多年的经验,和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已经拥有的一个值得信赖并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可以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英语母语化润色服务。 回答参考资料

(2017·鄂州)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本草纲目》。(2015·咸宁)《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这部巨著的作者是李时珍。(2012·鄂州)“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是明代医药学家。……达尔文(Chrles Robert 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 Joseph Needham)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外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是中国唯一英文百年老刊 ,创刊于1887年,当时名称为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后经数次更名,最终于1932年正式定名为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该刊为中华医学会会刊,目前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我国唯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该刊2013年11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6年8月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2019年12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类项目。 1)载文范围CMJ 主要刊载医学领域与健康、伦理和社会问题有关的技术和临床研究。 2)载文情况CMJ 每年载文均未超过1000篇;2013年发文量达到顶峰(999篇),随后逐年下降;2016年至今年发文量均未超过600篇;2020年至今已发表427篇。作为一本旨在传播中国医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英文期刊,每年中国作者载文量一般都在90%以上。 3)影响因子:CMJ作为百年老刊,近3年影响因子一直稳定在左右。 4)据2019 JCR报告,CMJ 位于医学:综合性和内科Q3。据2020年1月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CMJ位于医学三区、医学:内科三区 。 论文翻译润色可以到国际科学编辑,国际科学编辑凭借在这一领域内多年的经验,和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已经拥有的一个值得信赖并高质量的编辑队伍,可以为全世界的科学家提供英语母语化润色服务。 回答参考资料

1981年,针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缺乏家政系(营养系)的问题,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创办人赛克勒博士在中国天津举办了国际营养会议,希望强调科学营养和预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会议上,学医出身、英语又好的胡启民给赛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赛克勒先生出资筹建《中国医学论坛报》时提议胡启民出任总编辑。回首报社初立时,首任总编辑胡启民说:“权衡什么该登、什么不该登是最难的”。他回忆,1983年,报纸因为报道性病而被批为“精神污染”,差点“关门”。后经专家委员会证实,这些内容是从医学专业角度报道的,报社才度过了这场危机。据报社第二任总编辑张林回忆,报社初创时,第一任总编辑胡启民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从审稿校译到划版付印”的工作。在当时缺人缺经验的情况下,张林抱着“一定要把报纸办下去”的信念,带着3个编辑维持报纸的运转。回首当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艰难”二字。提起当下,她掩饰不住笑意——《中国医学论坛报》凭着快速、准确地信息传递和与国际权威杂志的成功合作,已经成为很多医师查房所用的“手册”、了解其他专业的窗口。 (1983-1990年)● 经过近3年的筹备,1983年7月10日,在卫生部和美国赛克勒基金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四开八版,半月刊,发行量6000余份。报纸主要介绍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 1983年10月10日,我报首次报道了“艾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吴蔚然、吴阶平在内的专业水平高、担负实际业务工作且外语水平较高的18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这段时期内,报纸由半月刊变为旬刊,随后发展成周刊。发行量增加到万份。同时,报社还多次召开了各地记者会。● 1985年2月14日,第一届“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医师年度奖”(后更名为“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授奖仪式举行。首届奖项为心血管内科专业,评委由陈敏章、方圻等7人组成。随后每年的奖项评选都锁定不同的专业,为优秀的中青年医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报社积极开展向国际同行学习取经活动,先后派员赴《日本医学论坛报》、香港亚洲新闻社等参观、交流。1986年9月5日,赛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来华访问,就人员培训和交流、药物合作研究等进行会谈,并参加由他出资捐建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奠基活动。创刊初期报社编辑部1985年设立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1988年启用至2004年的报社社址 (1991-2000年)● 1991年,报纸与《医药信息报》合并为《医药信息论坛》,1994年恢复为《中国医学论坛报》。● 1991年7月4日,报纸改为四开16版,仍为周刊。这个时期的报纸增加了5个专刊,并聘请各学科专家来主持,发展为“专家办报”。《消化专刊》、《循环专刊》、《肿瘤专刊》、《呼吸专刊》、《感染专刊》分别由王宝恩、顾复生、孙燕、朱元珏、田庚善教授主持。● 1991年,报社成功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由理事长钱信忠主持。1998年,报社在创刊15周年纪念会期间邀请各科30多位专家召开座谈会,为报纸发展建言献策。● 199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域名注册。● 在这个阶段,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8万份,并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为24个版。2001-2006年● 这个时期,专刊进一步发展,涉及学科范围更广。此外,报社还开始了与国际权威杂志的合作。2001年,报社开始与美国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同期翻译并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报纸扩至40版。● 2002年,本报开始派记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采写现场报道,使得本报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报道更具时效性,也加深了报纸与国际医学界的联系。● 2003年4月,北京暴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报社策划制作了《SARS研究进展》专辑并分发相关医院,获得医务人员的广泛好评。专辑共出版四期,印刷4万余册。● 报社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2004年5月,报社与哈佛大学合作联合在中国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对国内医师进行有关艾滋病诊治方面的教育培训。2005年,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美国麻省医学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2006年驻地记者会2002年开始派记者出国现场报道国际会议报社2004年新址● 2005年8月,世界著名医药产品调查与咨询公司——美国IMS公司对全国1539名医生的调查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为48%,是中国临床医生的首选专业报纸,86%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支持,47%的医生认为《中国医学论坛报》专业性强。《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文章质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选题贴近临床,实用性强”的医学专业报纸。● 报社的成绩受到了国家专业机构的认可。2006年,我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举办的“2005年度(第二届)全国行业报质量检查”中取得总分第一名好成绩。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进展》专辑 2007年至今● 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国医学论坛报》扩至44版,新创办了《循环周刊》和《疾病周刊》两个子周刊。同时,报社努力尝试扩展网络业务。2007年3月24-27日,报社首次尝试了在网站上开展关于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07)的现场报道,并开设了视频栏目。2008年,报纸再度改版,又增设了《肿瘤周刊》和《消化周刊》,并扩至48版。● 2007年10月,美国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国1723名医生,结果显示:《中国医学论坛报》的阅读率达到66%,得到了80%的临床医生的赞誉,受到了87%的临床医生的信赖。《中国医学论坛报》被认为是一份“专注学术、博学、专业、风格鲜明、国际化”的医学专业报纸。● 2007年9月21-23日,报社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以及Gut 杂志社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级地震,报社组织力量连续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记者去救援前线采访,还积极对灾区捐款。● 报社一直热心公益活动。2007年和2008年,张威社长两次在“六一”儿童节前带领报社员工赴云南瑞丽、陇川,看望报社资助的艾滋病致孤儿童(现已资助了52名儿童),向他们赠送学习和生活用品及用于盖房的捐款。2007年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等单位合办第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高峰论坛。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于中华医学会成立的1915年。创刊之初是中、英文双语期刊,英文刊名为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的英文部分与中国博医会的英文杂志ChinaMedicalJournal(博医会报)合并,以ChineseMedicalJournal为刊名出版;中文部分仍称中华医学杂志继续出版,并继续保留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的英文刊名,现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论著类文章中依然保留英文的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严格的英文摘要。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等国家科技信息情报部门均把中华医学杂志列为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英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 外国人评论英国医学杂志
  • 外国人评价英国医学杂志
  • 外国人评中国医学杂志
  • 外国人评论中国医学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