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且糖尿病还分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三种。
我是糖尿病医院的专科医生,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说一下,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必定承受痛苦。但事情总有几个例外,下面就我的临床经验分别针对糖尿病的各个并发症,跟你介绍几个病例,让你看看得了糖尿病究竟有多难受。
首先说说最常见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一位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史10年,初相识时我以为他是爱干净,双手戴着劳保的线手套,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双手怕凉,而且触物时痒麻刺痛,不得已才戴的。当他摘下手套可以看出由于双手常年不见光皮肤显得苍白,没有血色,尤其是指甲,可能是手套阻碍了生长,呈弧形把手指肚都要包上了。我敢说,如果你看过一回保证你终身忙忘。他吃饭不敢用筷子,上厕所不干用力揩屁股。这么说吧,凡是生活中需要用手的地方都会让他痛苦不堪。这样的人生体验是谁都难以承受的,但他已经这么着过了3年。幸亏他还是个小领导,正好借得病不干活,这要是普通工人真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再说一说糖尿病眼病。也是一位中年男性(男性可能不注意保养,所以得并发症的比较多吧。),他糖尿病史20多年,属于青年时发病,可悲的是在我给他看病的时候他已经失明五年了,是反复眼底出血所致。他是全盲,甚至都没有光感。他说他的生活一团糟。他说最近5年认识了很多盲人朋友,跟他们学习盲人的生活本领,因为他们都是先天致盲的。他们有盲人特殊的感知能力,比如说听觉、触觉、位置觉等等。还会“读”盲文。可这位患者却什么都不会,他开玩笑说:刚瞎那会儿,吃饭都找不着嘴。现在虽说能找到了,但也必须把饭菜放在嘴边扒拉饭才能吃。而且他除了眼病还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可以说生活一点质量没有。
最后再说一个得“糖尿病足”的老太太。我是东北人,你们可能也听说过东北的四大怪。有一怪说的是“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这位老太太就是代表,她说从十四、五岁就跟她娘学抽旱烟,抽了一辈子。一只脚截肢了还在抽,双脚截肢继续抽,小腿截肢了接着抽,我遇见她的时候,双腿膝盖以下已经截肢,但是还是无法抵消他吸烟的热情。但他为什么这么爱抽烟呢?按她的说法是:截肢其实并不痛苦,看着骨头烂,肉烂如果不截肢的话,可能会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给她带来痛苦的是幻肢痛,他总觉得那两条腿还在。他说只有吸烟能缓解这种痛苦,虽然只是暂时的。
这类患者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糖尿病肾病,比如糖尿病的自主神经病变,还有很多1型糖尿病的患者,他们的故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糖尿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有些患者说是药三分毒,所以不好好吃药不好好用胰岛素,希望通过逃避或者是简单的饮食运动就能控制住血糖,但我说:这句话的前提是毒的总量是一百分,剩下的九十七分是糖尿病带给你的。
所以奉劝各位糖尿病患者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的面对他,有时候他会给你带来痛苦,但他也在为你敲响警钟。如果你总是纠结于自己为什么患病而不去勇敢面对,那并发症迟早会找上门来,只要你能重视它,能积极的治疗糖尿病,其实它并不可怕。而且现在医学发达,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至于难受与好受,就看你怎么选了。
我是小鋆医生,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糖尿病初期也就是未诊断或初步诊断时,患者基本没有感觉,和正常人一样,当从无症状期步入症状期,典型症状开始显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具体可表现为口干、口粘,总觉得口水粘腻、甚至发甜;易饥饿,老是想要吃东西;每天频率超高的多尿症状,一日尿量 2L,多达20次,没有食物吃、没有水喝就会觉得焦虑、不安。
糖尿病长达10年后,慢性症状凸显,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神经痛、神经异常、肾脏病变、糖尿病足发生。你说这个时期难受吗?还好,因为病情是逐渐进展,适应了也会稍微好些,但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头晕若是暂时性的可能还能忍受,若是长久发生,恐怕也是煎熬;神经改变是最讨厌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症状更是麻烦,皮肤蚁行感怎么都解决不了、神经痛也很难治疗,视力模糊和减退逆转不了,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作,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这3种急性并发症一旦发作,病情都比较危险,这个时候是最难受的,躺在床上无能为力、担心害怕会不会就此丧命,或是干脆就是昏迷、人事不知,但家属都担惊受怕,给家人造成了心理负担。
血糖控制难么?有些人觉得难,有些人却觉得轻而易举,他们能够做到极致完美的控糖,甚至还觉得得了糖尿病让他们更 健康 了,从以往的肆无忌惮、暴饮暴食,到现在的科学饮食、适量运动,所以还是那句话,别等到无法后悔的时候才后悔,现在开始、还没发生并发症时开始,“管住嘴、迈开腿”。
糖尿病患者前期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或则偶尔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也被"上火"等金典"疾病"所涵盖,所以不觉得会是糖尿病。
到了症状期,也就是大部分糖尿病症状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才开始知道这是糖尿病,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关于多饮,患者会觉得口干舌燥,口渴,喝水欲望强烈,机体也会有很多相应动作适应,比如分泌比以前多的唾液,唾液大家都知道很粘稠,而且黏在嘴角水分散失后很不舒服。还有就是口渴带来的困扰,因为血液渗透压的升高的原因,机体不断发出指令需要喝水,但是通过喝水虽然可以有效的较低血糖值,但是效果不明显,所以这个指令得不到解除,会一直口渴,很苦恼的。
关于多食,很简单就是想吃东西,长期处于一种饥饿感,一般人应该都体会过那种饥寒碌碌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因为进食有所缓解,但是并不能解决更本问题!
关于多尿。这个不用说了,大家广告片里也看到过,尿频有多么的烦恼,每次尿不多,但是总有那么一点点,很是苦恼!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带来的并发症。大家可能都知道,糖尿病是目前已知的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高达100多种,大大小小的,哪怕就是那些并不严重的并发症,带给患者的也会是无尽的痛苦。
先给大家看一个数据,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2019年的报告称,与糖尿病相关的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达45%,而确诊糖尿病18个月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更是高达48%。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这都是被长期的病魔折磨所致。尤其是一些还年轻的患者,肯定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拿来听一位患者的分享。
确诊的时候,我才刚上大学。那时候我的症状还是挺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印象很深的是,我每次上课的时候,一节课都憋不到,都得中途跑出去上个厕所才行,有时候遇到人多的时候,感觉太恐怖了,有种膀胱被撑爆的感觉。之后我开始了漫长的抗糖之路,身边常备胰岛素笔,还有血糖仪,这还得隔三差五的往医院里跑才行。这还是在学校啊,每天饭前半小时打胰岛素,刚开始还躲起来打,生怕被别人看到,觉得我是一个异类,再后来实在是没办法瞒下去了,同学都知道了,也就习惯了。再后来我又装上了 胰岛素泵,从来不敢穿裙子,生怕被人看到。
还有生活方面,每天吃饭都得算着,别人在聚餐的时候,我只能看着,为此我也退出了很多社交。不敢吃但每天都饿得很,实在是太痛苦了。我还得把被人打 游戏 的时间,拿来去锻炼,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不运动也不行。我还是好的,血糖控制得一直都不错。见过有些病友,饱受病痛的折磨,皮肤瘙痒、伤口难以愈合、视力下降等,这都算是轻的,甚至有些走路都成了问题,简直无法想象,如果我哪一天变成这样,该怎么办。
这或许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之处吧!
一是心理上的折磨。
刚确诊时的忐忑不安、焦虑烦躁、恐慌害怕、抑郁悲观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可能从开始就会压垮患者的心理防线,让患者走向不归之路。即便心理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还害怕别人知道,不敢当着别人的面打胰岛素,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的病痛,表面上还得装作和正常人一样,这也是一种痛苦。还有在生活方面,别人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你却什么 也不敢吃,还得逼着自己多运动,这也会让自己显得不合群,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患者,确实饱受折磨。
二是身体上的折磨。
身体上的折磨是肯定的,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太多了。慢性并发症像是周围神经病变,会有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疼痛等症状;视网膜病变会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还有伤口难愈合等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失明、没办法走路等,如果伤肾会导致全身浮肿、乏力等不适,伤血管的话会导致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总之只要是并发症出现,肯定会承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当然,如果是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后果就更严重了,可能会直接致命。这些对于患者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八岁得糖尿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堂妹就得了。她是上学的时候老师觉得她好几方面都不对劲和小叔小婶交流的,最后到医院一检查:晴天霹雳,糖尿病!
那是二十多年前啊,糖尿病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泛滥,况且是一个八岁的孩子。那以后,她家里就买了冰箱,用来给堂妹打针吃药用。堂妹的类型比较严重,十一岁就退学了,光是心里就可以想象她有多么难受?她是班长啊!
那以后,堂妹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宴会和酒席,家里逢年过节的一桌菜都能让她掉眼泪,平常家里都顾及她的心理但是年节免不了啊,所以小婶经常背地里抹眼泪:这孩子命太苦了。
真正命苦的是堂妹十八岁那年,并发症复发她失明了。十年的饮食控制和失学换来的还是双目失明,堂妹哭的好不伤心,她接受不了失明的打击就求父母和医生做复明手术。
医生也觉得堂妹太可怜了,但是他还是合理建议过几年再做手术,堂妹的状况做手术很可能失败,而且一旦失败了可能眼底会坏了,以后很难复明。
可是堂妹不听,她说这样活着不如死了,小叔小婶怕她走极端无奈答应了手术,结果手术确实是失败了,甚至直到今天很多糖尿病病人失明后都可以术后复明,堂妹却因为个例一直活在黑暗里。
糖尿病人不光怕血糖高,血糖低也很可怕,堂妹有三次因为血糖太低导致昏迷休克。都是打了120救治过来的。
堂妹18岁的时候医生说她可能活不过三十岁,但是她自己不知道。所以29那年她学习了盲文,又学习了按摩,现在开个盲人按摩店收入还可以。医生说堂妹活不过三十小叔小婶都是相信的,之所以让她学是为了让她自己有个寄托,另外政府社区对堂妹这种情况很是照顾,学什么东西也花不了几个钱。
现在堂妹33了,她已经活过了医生预期的年龄,我听说很多疾病都和心态意志有关,堂妹现在信心满满,每天能独立挣钱,不知道老天会不会眷顾她活到正常寿命呢?
糖尿病患者到底有多难受?这个问题如果提及糖尿病患者,我个人觉得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会不耐烦,因为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没有任何感觉,更谈不上痛苦。但是,如果回过头来说,糖尿病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还是会带来很多非常痛苦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实心里最怕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比如说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以说就不单单是痛苦了,有的时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正是因为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所以心内科医生会不遗余力的努力控制患者的血糖。
糖尿病的老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几乎是所有人都会有糖尿病肾病的存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可怕的并发症就是疾病进展到尿毒症期,患者可能需要透析,这个阶段心脑血管疾病也会悄然而至,不但是痛苦,还很危险。
说到痛苦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发生糖尿病足的机会就会随之升高,而且一旦发生还很痛苦。如果普通人看见一次更是终生难忘,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糖尿病足的发生和预防。毕竟这个并发症可能带来很大的痛苦。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其实最常见的并发症还是感染,感染听起来不可怕,但是其实很恐怖。很多人因为自己不在意,结果感染后丢了性命,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还是时有发生的。但是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后,最可怕的事情是感染难以控制,这时候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也是很可怕和痛苦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其实糖尿病如果疏于管理,还会有很多痛苦的并发症的,比如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等。说这些也是为了让大家重视糖尿病,千万别忽视这个病,因为一旦忽视它的危害,可能后果不堪设想。
她是50岁左右的时候发现得上糖尿病的,后来我们都估计她可能早就得上了这个病,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因为她之前就有总是口渴的症状,却没有当回事。
那一次意外,却检查出了糖尿病。
刚检查出了那几年她仗着自己还年轻,只是口服药物,也没把这病太当回事,平时不太忌口。我们在跟前的时候,管住她不让她乱吃,我们一走她就任性胡吃。
事实证明,她为自己的不忌口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非常严重可怕的,但是患者也不要悲观,只要自己注意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而且长寿的。我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闺蜜的公公,今年76岁了,今年体检各项指标比年轻人还好。他就是平时很注意饮食,几十年了,糖尿病并没有阻止他 健康 长寿。
不要吃高糖、高盐、高油食物,要清淡饮食。糕点、油炸东西尽量不吃。 最需要少吃的就是碳水食物。 碳水食物说通俗点就是米面。包括我们每天一日三餐中的馒头、油条、面包、米饭等。尽量少吃以上食物,这些食物吃完升糖很快。可以用杂粮取代精米精面。比如荞麦面,闺蜜的公公就是长期吃荞麦面馒头面条的。多吃蔬菜,用蔬菜豆制品肉类的量来替代米面。
心态好! 这一点很重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利器。千万不要悲观抑郁,没有病也会抑郁出病来,病上来了自己受罪。只要没有病痛,其他的东西都是虚的,你都能抛的开的。病上来了你可是抛不开,后悔也晚了。
加强 运动 。 不要 总是 坐着躺着 ,如果 你 细心观察 ,会发现 很多 糖尿病 患者 都是 不爱运动 比较窄 宅 的人 。要战胜 糖尿病 ,很重要 的一点 是 加强 运动 ,哪怕是 每天 走走路 ,就有 很好 的效果 。
后记 :身边有糖尿病的长寿之人也不少见,只要学会忌嘴,完全可以 健康 长寿。加油吧!管住嘴!迈开腿!糖友们也可以拥有 健康 快乐的生活。
谢谢您的阅读!我是画作人生,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加关注,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一定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有啥难受的,你看很多患糖尿病的朋友,还不是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有的还烟酒不断,过得不要太潇洒。
咳咳……言归正传, 糖尿病在没有出现并发症以前,糖友或许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难受的;但若出现了严重并发症,那就是痛不欲生。
还是以我昨天说的那位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例:
刘某,30多岁的时候,公司组织体检期间,发现空腹血糖偏高。后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了糖尿病。医生告诫他要规律用药,注意饮食和运动,特别是烟酒要戒掉。
不过刘某却认为是医生在吓唬他,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体又没有哪里不舒服,干嘛要吃药,还要戒烟酒。烟酒都戒了,那活得还有啥意思。
在糖尿病确诊后的10年间,他几乎烟酒不断,吃也吃得好,喝也喝得好,睡也睡得香,比谁都过得舒服、过得潇洒。
到了第10个年头,身体状况猛然直下。去医院一查,已经到了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期。
这下好了,烟酒都不香了,吃喝都要限制,睡觉也睡不好,还要定期去医院做透析。原本是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成了家里的累赘。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让他痛不欲生。
总的来说,糖尿病并发症没发生以前,糖友是没有什么难受的,但我们千万不可因此而大意。只有按照五驾马车的要求,认真控糖,才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到来。
我爸血糖高,一开始没在意,等到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去医院查看。还不算糖尿病,看着平常头昏脑胀,看见就难受,眼睛还时常模糊。经常出现饥饿感,吃的多;经常出现手脚麻木,手指发抖,手指不灵活有时感到阵痛,下肢麻木,浑身没劲,不想走路,夜间还有小腿抽筋;时常感觉到疲劳,血压高;眼睛疲劳,视力下降,引起了白内障,做过手术一次。体重还不断减轻。
糖尿病患者好的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多做有氧远动!增强提抗力。
还是定期检查自己血糖。
糖尿病本身不会疼痛,因为血糖是在不知不觉中上升的,在逐步上升中身体会慢慢适应血糖的升高。
但是,但是,当有一天身体终于支持不住的时候,或者由于外因引发糖尿病发作的时候(或者说糖尿病并发症发作),身体犹如战场上战败了一样,并发症重头到脚全部发作!患者会痛不欲生!这是我一个糖尿病并发症者的亲身体会!头昏头晕、呕吐(类似重感冒加坐长途车晕车)、乏力、酷睡、记忆力下降、耳鸣、视网膜病变(近视、远视、老花、偏光、弱光白内障、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病、心、胃、肝、胆、脾、肾收到不同程度影响、阳痿、四肢麻木、抽筋(疼痛难忍)、脚趾脚背脚杆犹如火烧、针刺、烫伤、刀割、电击、日不能行、夜不能寐!体力迅速下降,对心神影响较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任何事开始漠不关心,梦见死去的人是家常便饭(并且知道梦里的那些人是已经死了)痛不欲生。这时候就算把血糖慢慢降下来到正常值,但是已经没有什么用了!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病来就像山突然倒塌,可是病要好就只能够一丝一丝地恢复)!身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在战场上已经是全面溃败、全盘皆输!夕阳西下、虽不致死却苟且难活!
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症患者会产生多尿,口干,容易饿,但是体重却会越来越轻,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是不能根治的,但不代表短时间不能够逆转到正常状态。关于糖尿病治愈的问题,有的时候不能全面地理解医生的看法,普通民众往往会说,这医生怎么说的意见不一致,究竟能不能治愈。其实糖尿病早期发现了病因,经过短期的严格的控制以后,你可以看到这些糖尿病病人是有一定的逆转倾向的。即使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不吃药,他的血糖也是完全可以到正常范围。这算不算治愈?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治愈了,但是这些人群稍不留意然后又回去了,饮食控制适当一放松,或者说体重又长上去了,又不注意了。他比普通人群来说非常容易再回去,再回到糖尿病状态。所以总体来说,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是不能根治的,但不代表短时间不能够逆转到正常状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所以说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通过传授 3 ,糖尿病发病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种族、肥胖及人口老龄化等。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早期者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加以控制外,大多数病人需进行药物治疗。 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四、“一个平衡,三个兼顾”,即平衡饮食,兼顾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兼顾并发症的防治,兼顾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爱好。 五、“避轻就重”,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有无和程度,优先控制或解决主要问题,例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饮食上应首先考虑控制糖尿病肾病,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解决其他问题如血脂紊乱、高血压 1、菜肴少油少盐 2、“多吃肉、少吃饭”并不科学 3、进餐定时定量 4、无糖糕点也要控制 5、多食用粗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尚无根治的办法,在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年龄、病期、病情、有无慢性并发症,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健康奋斗,做好糖尿病的饮食防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接触的同行以及会员也越来越多起来,慢慢发现周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还是很多的,但是日常大家除了摄入或者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以外,就只知道少吃主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运动以及饮食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人还不知道合理的运动安排可以稳定我们的血糖,甚至是降低(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消除)胰岛素的摄入量。前两天与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做了详细探讨,最后医健结合写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针对什么是糖尿病,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以及针对两者怎样去饮食和怎样训练做了详细讲解,希望能让大家一次性看个明白。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患有糖尿病会因为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从而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甚至严重的会出现功能受损障碍。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者的病因以及表现症状是不同的,所以后期设计训练计划也是不同的。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B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必须要打胰岛素的,而且发病年龄相对偏年轻,而它的最常见的表现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形体消瘦。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则是胰岛素功能相对比较差,但是体内并没有完全丧失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发病年龄相对比较大,而且体型以肥胖者居多,一般都是检查才发现患病,并无特别突出的临床表现。
不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两者都是胰岛素分泌有问题,且都是高血糖症状,所以两者饮食上倒是没有太大差别,饮食只有一个目的,控制好我们的血糖就可以。那我们的饮食计划以低血糖为目标,以"控制摄入量,少食多餐,低GI饮食,高纤维,低脂"为基本原则就好了。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选择一个专业的教练陪同训练,这样安全性会更高一些,如果喜欢自己训练,那么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体验,最好对以下的注意事项做好预防措施,然后再针对性训练。
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患者训练指南:
2型糖尿病患者训练指南:
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开始运动计划之前接受医生的彻底筛查,并获得医生的运动许可。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饮食,运动和用药计划。逐渐热身以及放松环节是每次运动的重要部分,热身活动应包括5~10min的轻有氧以及一段时间适度拉伸。训练结束后放松要持续5~10min,逐渐将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同时千万要注意我们文中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只要我们选对方向,按照我们文中的饮食建议以及运动指南去控制,循序渐进,我们的血糖就会控制的很好,身体也会越来越 健康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中获益,祝大家有一个 健康 的好身体。谢谢大家!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研究透彻。
浅谈中医学治疗糖尿病
第一篇: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搜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
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偏倚风险的评估后,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1114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的有效率、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
所有报告了安全性的研究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中药穴位注射能改善DPN的症状和体征;能改善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穴位注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调查研究显示,DPN的发病率高达49%~92%,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或有异常感觉,肌肉无力甚至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严重者可导致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由于目前DPN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能起到温经通痹、通经活络、调整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穴位注射有药物和针刺的双重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较多关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和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报道。
本研究收集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1)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观察(RCT),不受样本大小、语种或随访时间的限制。
(2)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来源不限;伴有以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或体征;肌电图检查显示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等常规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注射,不联合使用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甲钴胺、B族维生素、甲钴胺联合B族维生素)、中药其他给药途径治疗、针刺治疗。
(4)主要结局指标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腱反射减弱等神经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肌电图检查提示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
次要结局指标指安全性指标,主要为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
排除标准
(1)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2)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3)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治疗或西药穴位注射的文献;
(4)重复检出或发表的文献;
(5)不能提供有效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观察资料库、Medline、Embase、AMED、CINAHL;以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感觉障碍/穴位注射/水针法等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所有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至2015年12月。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相结合,同时补充检索所得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
利用自制的资料提取表,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有争议时通过讨论解决。
提取的主要资料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样本例数、治疗与对照措施、操作方法、治疗组注射的中药和穴位、对照组的给药途径、疗程、疗效、结局指标、退出或失访例数、不良反应等。
参考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价工具[5],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任何疑问经讨论后决定,有分歧时,则咨询第3位研究者。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进行Meta分析。
计算效应量时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CI,计量资料若文献所报道测量工具相同,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对文献测量工具不同,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分析。
所有分析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
通过?2检验确定各研究间的异质性。
当P>,I2≤50%时,认为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进行Meta分析;如果P≤,I2≥50%,首先应分析导致异质性的原因,如设计方案、测量方法、用药方法、对照选择等因素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进行亚组分析。
若经这些方法分析处理后,多个同类研究的结果仍然有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Model)合并计算统计量。
若P≤时且无法判断异质来源,则不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2研究结果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文献4134篇,其中数据库初步检出文献4123篇,其他资源获得文献11篇。
使用EndNoteX7软件去重后获得相关文献3853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初筛后初步纳入971篇文献,其中英文91篇,中文880篇。
剔除系统评价、综述、随机方法错误、非随机对照观察及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894篇。
通过阅读77篇全文,排除西药穴位注射、治疗组联合针对DPN的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重复发表文献62篇,最终纳入文献15篇。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15篇文献中,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有西药口服、肌肉注射、穴位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疗程15~60d不等;评价指标有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及血糖指标。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分析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
有15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了比较。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OR=,95%CI(,),P<]。
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MD=,95%CI(,),P<]。
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对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95%CI(,),P=]。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比较
有3篇文献对中药穴位注射与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后的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进行了比较,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穴位注射组对DPN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优于其他治疗方法[MD=,95%CI(,),P<]。
安全性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其他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
3讨论
疗效分析
本系统评价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症状和体征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
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注射在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中药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穴位注射对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改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属于中医学“血痹”“痿证”等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是消渴病久病入络引起的内热伤阴耗气、血瘀、痰热、经络痹组,导致患者气血难以濡养四肢。
中药穴位注射既有针刺效应,又有药理作用,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促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调理局部组织代谢,激发经络穴位。
中药穴位注射对DPN疗效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中药和选穴两方面,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研究的中药注射液都有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丹参,可活血化瘀,养血止痛,纠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川芎嗪,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液黏稠度;当归、麝香均可行气活血、通筋活络,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细胞聚集、增强局部组织灌流等作用;灯盏细辛可活血舒筋、祛瘀止痛,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
从而改善微循环,改善局部代谢状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有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消除由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导致的血管收缩作用;三七可舒经活络、散瘀定痛,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可补气温阳、益卫固表,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功效。
而所注射的穴位多有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强筋、壮骨、起痿的目的。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作用;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可调理阴阳、补益肝肾、养阴柔筋;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筋会,有舒筋通络的作用;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调理大肠经气;丰隆为足阳明络穴,可调理脾经经气,
既可健脾活血,又可化痰祛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外关为三焦经络穴,联络气血,补益阳气;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调和气血;悬钟为足少阳经经穴、髓会,具有益精填髓、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之功效;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穴,滋肾阴、强腰膝,
可治疗下肢冷痛、足跟疼痛;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之一,可理气止痛;阿是穴为疾病外在反应点。
针刺这些穴位,能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因此,对DPN患者实施中药穴位注射,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中药注射液,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
安全性分析
有9篇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情况,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但未进行详细描述。
其他文献均未提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所有纳入文献均未描述随访情况,不能判断远期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因而尚不能对中药穴位注射治疗DPN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研究质量
本系统评价共纳入15篇文献随机对照观察,共1114例患者。
糖尿病是一项慢性代谢性疾病,很多患者感受不到明嫌的政状,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引发的并发症往往相当棘手。糖尿病的并发症大都是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要遵从医师的指示服药或施打胰岛素,加上维持良好生活习惯,多运动、不喝不酒、清淡均衡饮食,血糖才可以获得有效控制。
唐代仕女拿蛋糕说再来一个吧说到糖尿病,你联想到什么?国人十大死因、胰岛素、多吃、多喝、多尿……这些都没错,只是糖尿病远比你想得还复杂。不过别担心,这篇文章要让你认识糖尿病原因、政状与风险族群,再来了解预防方法!本文重点:糖尿病成因、糖尿病政状、糖尿病高风险族群、糖尿病4种类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政、预防糖尿病。
我们可以想像荔枝是葡萄糖,宫女是胰岛素,贵妃是细胞。贵妃不可能自己跑去市场买荔枝,于是宫女就负责将荔枝带去给贵妃食用。胰岛素将葡萄糖带入细胞主要有两个因素会造成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而留在血液里,使血糖居高不下。
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当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葡萄糖无法透过胰岛素供给细胞利用,而痔留在血液中,就会使血糖持续高过正常值。第一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脏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所造成。胰岛素阻抗由于细胞无法获得足够能量,身体就认为应该制造更多的胰岛素来搬运葡萄糖,所以日以继夜地制造胰岛素,但问题是细胞已经对胰岛素反应低落,所以仍然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最后身体会快速消瘦。有九成的糖尿病成因是因为胰岛素阻抗。其成因有可能跟脂肪过多、夷传、年纪大有关。胰岛素阻抗导致细胞对胰岛素反应降低
胰岛素阻抗就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异常,胰岛素无法有效地代谢葡萄糖,导致葡萄糖痔留血液当中,肾脏无法完全回收就残留在尿液中。
糖尿病会引起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日常饮食要注意低糖低脂饮食,少量多餐,适当运动。
这都行。。。。。
糖尿病心理障碍是糖尿病迁延日久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挖制不良,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
关键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
提起糖尿病,人们往往只会想到中、老年人。但是,现在有的孩子才几岁、十几岁即患上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提高。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同龄人中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其总数增长很快,加之糖尿病具有高度遗传性,且是终身性疾病,因此,如何能预防少年儿童的发病,提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情绪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因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的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反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因此在治疗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现将本科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住院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15~20岁,平均17岁,其中I型糖尿病17例,Ⅱ型糖尿病为11例。
2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和恐惧。这类病人多数是对疾病的不了解,对自己患病的严重程度及性质不清楚,再加上又听别人片面的说过比如;这种病治不好、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不能做体力活等。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病人这种心理更加强烈。学龄的孩子每天要注射胰岛素,有的还要带“胰岛素泵”上学害怕同学以貌取人,拿自己当话柄。
猜疑与怀疑。病人会主观上认为“我实际上没有什么病,能吃能动的,我怎么会得这种病呢”等想法。别人的—个眼神或者一句话都会激起他们的猜疑。听到别人小声说话,就认为是说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没救了,曲解他人的意思。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就主观上认为在他身上做实验。
愤怒与否认。病人常常认为自己得这种病上帝是不公平的,向周围的人莫名其妙的发火,毫无理智的发泄,如亲人、朋友、病友甚至医护人员。否认自己是糖尿病,拒绝用药,使得恶性循环血糖越来越不稳定。
悲观失望与自责内疚。疾病久治不愈,长期疾病折磨会使学龄儿童丧失自信心,担心影响学习成绩,以及因长期治疗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此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是终身难愈的,治疗将需要大量的钱,更让其自责内疚的是还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心理干预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稳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教育,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对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治疗的前景,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患者认为常年治疗费用高,成为家庭的累赘,因此感到自责自罪心理,笔者首先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科学用药,良好的情绪町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试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待患者首先用温和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实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任,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解释,以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问,严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对于有意拒绝的患者要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其倾诉心里话,针对其内心矛盾做疏导、安抚工作,并增加糖尿病直达的宣教,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介绍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历,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客服对疾病的怀疑,拒绝承认病情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4结论
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挖制不良,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关键,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更需加以重视,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只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做好各种心理疏导,才能使青少年患者解除各种心理障碍,使青少年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主动的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林艳玲; 杨文莉; 李萍华护士进修杂志2014-02-10
2、Ⅱ型糖尿病心理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陈玲; 谭华林; 符可文; 林少梅; 王清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5-28
摘要: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胃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及早进食,尽快将胰岛素摄取方式由静滴改成肌注或口服药物,良好的营养支能够促进机体恢复。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护理措施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力快速上升,肝脏胆血屏障受损,大量的细菌和毒素进入到血液循环当中,造成的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而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更加难以治疗和护理。我院于2011年月至2015年1月收治了12例急诊就诊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2例急诊就诊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35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病程在0至28年不等,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6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为胆管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1例行左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全部放置T管引流。手术之前,使用胰岛素使空腹血糖维持在每毫升以下,24小时尿糖定量不超过10克,无酮症酸中毒。术后有1例肺部感染,未出现低血糖休克病例,另11例恢复良好。
2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糖尿病患者伤口迁延难愈,所以患者会非常担心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据此,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必须要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向患者说明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向患者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增强信心,尽量消除紧张、焦虑情绪。还要对患者多加照顾,让患者充分信任自己,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术前血糖的控制对血糖的术前控制会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产生重要影响。通常将空腹血糖控制在每升至之间、24小时尿糖不超过10克、在没有发生酮症或酸中毒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手术。若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应先对酮症酸中毒进行解毒,再安排手术治疗。
3术中护理
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身体代谢紊乱,抵抗力较健康人群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利于细菌繁殖,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术后很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在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之后,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尽量安排在层流手术室中,患者须更换消毒衣服。(2)对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避免人员流动[1]。(3)尽量避免手术室频繁、长时间开门,保持相对密闭状态,减少外界污染源入侵。(4)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中控制血糖(1)选择麻醉方式:全麻会对血糖产生较大影响,而局麻、腰麻、硬膜外麻醉不会产生太大影响。(2)术中血糖控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将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例控制在葡萄糖3至5克加胰岛素1u。将500毫升10%葡萄糖加胰岛素10u加氯化钾1克静脉滴注。术中血糖保持在每升7至12mmol,尿糖在(±)至(+)为最佳。在手术日提供葡萄糖200克左右[2]。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避免使用电刀,防止组织细胞损伤严重。
4术后护理
控制血糖对血糖进行严格控制,以防高血糖、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于血糖监测结果要严格监测。当血糖偏低时,可能会有出汗、发抖、无力、皮烤干、饥饿感等症状出现,随着血糖进一步降低,会出现焦躁不安、呼吸深沉、呼气伴有烂苹果味,面颊潮红、口唇樱红等症状,当发现此类症状,需要向医生及时报告,并针对具体症状做出得当处理。
保证营养充足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出现负氮平衡,在手术之后对能量的需求加大,可以通过静脉对脂肪乳和氨基酸进行补充。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肠胃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及早进食,尽快将胰岛素摄取方式由静滴改成肌注或口服药物,良好的营养支能够促进机体恢复。
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本研究中医院1例患者出现了术后肺部感染,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重点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因为手术造成的创伤过大,加之患者在术前就营养不良且自身的免疫能力非常差,所以要重点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工作,在手术之前就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正确的咳痰方法。在手术之后,许多患者因深呼吸和咳痰时会造成伤口疼痛而不敢用力,导致分泌物滞留在气管和支气管当中,使得肺不张和肺炎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所以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咳嗽、咳痰,每1至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拍背,防止分泌物在气管、支气管中潴留。同时,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在预防术后感染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还达不到治疗感染所需浓度,但这对菌血症和败血症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临床中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先锋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氯霉素等。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之前,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使用的种类以以及用量。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肺部感染,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总之,科学周密的护理措施,对于围术期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李观妹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9-2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这是要花钱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所以说非常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通过传授 3 ,糖尿病发病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种族、肥胖及人口老龄化等。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早期者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法加以控制外,大多数病人需进行药物治疗。 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四、“一个平衡,三个兼顾”,即平衡饮食,兼顾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的控制,兼顾并发症的防治,兼顾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爱好。 五、“避轻就重”,根据糖尿病的病情和并发症的有无和程度,优先控制或解决主要问题,例如,并发糖尿病肾病时,饮食上应首先考虑控制糖尿病肾病,在可能的情况下,兼顾解决其他问题如血脂紊乱、高血压 1、菜肴少油少盐 2、“多吃肉、少吃饭”并不科学 3、进餐定时定量 4、无糖糕点也要控制 5、多食用粗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糖尿病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尚无根治的办法,在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结合年龄、病期、病情、有无慢性并发症,量身定制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让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健康奋斗,做好糖尿病的饮食防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