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布鲁菌病治疗研究论文

布鲁菌病治疗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布鲁菌病治疗研究论文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布病的潜伏期短则一周,长则可达一年,多为两周左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体征可出现睾丸肿大、肝脾肿大。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是最为多见的感染方式;二是经消化道感染,可经吃生肉、喝生奶等感染,如吃未烧熟的羊(牛)肉串、涮羊(牛)肉等;三是经呼吸道感染,多见于皮毛加工等情况。布病治愈后,有个别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主要表现是乏力、关节疼痛等。但布病一般不会因病症本身致人死亡。此次接诊患病学生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是我国第一家布病专科病房。据从1983年开始从事布病临床治疗的主任医师李福兴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潜伏期,发病后三个月内为急性期。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某个系统的损害。李福兴表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经过系统正规治疗,绝大多数布病患者都能临床治愈,没有后遗症。部分病人治疗结束后,需要约半年恢复期,可能还有乏力、关节疼痛等感觉。因布病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治疗相对复杂,需进行全面、综合、针对性治疗。每年有几万人感染 严重者或丧失生育能力记者随后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专业从事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的吴清民教授。吴清民:这个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烧内一个月治疗就是急性期。如果在急性期治疗,90%的人是可以把体内的细菌杀死,不会再反复的。 但如果男性睾丸出现肿大特别厉害,有些人需要睾丸切除;如果肿大后萎缩可能会出现丧失生育能力。这次染病事件,做实验的学生一半染病,一半没事,吴教授解释布鲁氏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吴清民:我们如果徒手去做,看着这个手臂上没有任何的伤口,但是他有很细的伤口的时候,这个细菌是可以侵入的,这是一种途径。第二种途径,在打开的时候,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这个气溶胶是可以通过口腔、通过眼结膜感染。另外,如果我们做完实验没有及时去把手消毒,清洗干净,比方在吃个东西也能感染。最主要的是眼结膜、鼻腔粘膜和口腔来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感染。吴教授介绍,我国每年有几万人感染布鲁氏杆菌,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但他同时也想通过广播给同学们鼓励,信心是战胜布鲁氏杆菌的关键。

1. Xu Cui, Boxun Zhang, Yan Wang, Yongliang Gao. Effect of chitson-coated pressed calciumsulfate pelle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morphogeneticprotein 2 on restoration of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8, 19(2): 459-466. 2. Xu Cui, Dewei Zhao, Boxun Zhang, Yongliang Gao. Osteogenisis mechanism of chitosancoated calcium sulfate pellet on restoration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9, 20(5): 1445-1450. 3. Yuanzheng Ma, Xu Cui, Hongwei Li, Xing Chen, Xiaojun Cai, Yibing Bai. Outcome of anterioro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nder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Int Orthop, 2012, 36(2): 299-305. 4. Xu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Outcomes of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Med Princ Pract,2013, 22: 336-350.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Reply: To PMID 23391830. Med Princ Pract, 2014, 23: 96-97. 6. 崔旭, 张伯勋, 赵德伟. 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植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11):777-781. 7. 崔旭, 张伯勋. 壳聚糖包衣加压硫酸钙片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7): 648-652. 8. 崔旭. 带血管蒂骨膜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和临床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 (1): 62-63. 9.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9): 666-668. 10.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8): 602-604. 11. 崔旭, 张伯勋. 可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 14(15): 1159-1161. 12. 崔旭, 赵德伟, 古长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2): 193-198. 13. 崔旭, 赵德伟. 生物力学研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3): 211-213. 14.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3): 197-199. 15.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胡明, 薛海滨.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1): 105-107. 16.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明.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10): 807-812. 17. 崔旭, 马远征, 李宏伟,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郭立新, 薛海滨. 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9): 1325-1329. 18. 崔旭.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7): 27-28. 19.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胡明.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81例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 11(10): 755-760. 20.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1): 9558-9562. 21.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的成骨检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 381-386. 22. 崔旭, 马远征,陈 兴,李宏伟,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 明.非跳跃性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2): 123-129. 23.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薛海滨, 胡明, 罗小波, 孟传龙. 经椎旁肌间隙后外侧腰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中华外科杂志, 2014, 52(2):157-159. 24. 崔旭, 马远征, 陈 兴, 李宏伟,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 明.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89-195. 25.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罗展鹏, 李力韬, 罗小波. ILIF与T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9): 37-41.

布鲁菌病论文

姓豆的豆是什么豆?

1983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畜牧兽医系,一直从事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曾任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正县职)等职务。先后主持完成了“牦牛布病疫区应用猪二号菌苗免疫示范推广及效力试验研究”等4项省级科研推广项目,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星火科技二等奖1项和国家级星火科技四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撰写的《牦牛和羊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治》一文被收入《亚洲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控制策略专家研讨会论文集》,并被指定在这次会上作论文宣读。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一)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3)计划免疫的实施: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3)预防接种反应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3.防护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⒌健康教育 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二)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1)报告的种类:根据1989年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5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2)报告人及报告方式: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以最快方式逐级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法定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电话或传染病卡报告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法定报告人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病人,按规定向有关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乱、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监测点上的法定报告人,对确诊、疑诊的上述五种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方法报告疫情。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病人死亡、治疗、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逐项填写,字迹清楚,防止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以便于作流行病学调查。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3)早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参见附录一)。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1)鼠疫、霍乱病人及病原携带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须住院或隔离,由医生负责治疗。如拒绝或不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或脱离隔离,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责令患者强制住院或重新隔离继续治疗。2)乙类传染病患者,住院或隔离由医生指导治疗。3)淋病、梅毒患者必须根治。医务人员不得扩散患者的病史。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离后,如病情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可以继续随访、管理。除上述必须住院隔离的病种以外,一些传染病可采取在机关单位、居民点、学校建立临时隔离室或家庭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由医护人员诊治、护理,并指导有关人员消毒与照顾。有些传染病病人传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离。一些隐性感染较多的传染病,隔离病人的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扩散的目的。2.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1)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如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药品浪费和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预防最好只用于密切接触者,而不要普遍投药。(3)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 (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对接触者实施隔离或留验的时间应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家畜的输出应建立必要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才准允外运。对绝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动物而无经济价值时,采取杀灭措施,如鼠类可以杀灭(灭鼠方法参见附录四)。有些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焚烧、深埋,如患炭疽的动物尸体。4.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杀虫方法参见附录三)。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称灭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前述预防性措施中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例如,对疾病病人的粪便进行随时消毒。因为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所以一般要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或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明确哪些病应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而病原体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体,一般勿需消毒。进行终末消毒前应明确消毒范围与物品。因此,消毒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考虑消毒的范围、物品及方法。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动物传染病:炭疽、鼠疫等。消毒方法参见附录二。(三)治疗性预防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医院的预防措施在第十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介绍。1.托幼机构 托儿所及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泻、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多见。(1)预防性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卫生监督,避免传染源进入。收容儿童及招聘老师和保育员均须经过体格检查,并有定期体检制度。应建立合理的儿童接送制度,接收儿童时要问清是否曾与有病儿童接触,晨检时应仔细检查有无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发生疾病。对儿童及家长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以取得合作。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工作。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工作,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2)防疫措施: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2.集体野外工作 野外作业如水利建设、筑路、勘探、农垦、部队野营等常集中较多人员协同工作或行动。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故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如菌痢、伤寒、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在作业开始之前,就应做好预防措施。(1)预防性措施:在作业开工之前,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作业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饮水来源、当地既往及现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该地区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有关传染病及地方病的情况。进入现场前要组织好医务与卫生人员的队伍,并结合当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卫生问题作好进岗前培训工作。选择好生活场地、盖好工棚、厨房,选择好水源,兴建厕所,搞好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制订必要的卫生制度,要求派来工作人员的单位事先做好健康检查,以免传染源进入,并预先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流脑多糖体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类等接种。进入现场后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2)防疫措施:重点在使疫情不扩散,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病人应隔离、治疗。接触者庆给以适合的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及消毒,力求不发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取得指导帮助。(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旱灾、风灾、雹灾、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处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苏等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表明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灾”。自然灾害之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是由于: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③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虽已发生,若控制灾情的决策得当,措施及时,亦能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特大洪涝灾害由于中央决策英明,各级政府措施得力,灾区群众不懈斗争,使灾区疫病发生减少,基本上达到“灾后无大灾”的要求。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1.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论文

一.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哪么,引起这种病毒的菌为什么叫布鲁氏菌病呢?二. 发现布鲁氏菌的轶事(趣事) 布鲁氏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这要回顾一段小故事。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大约过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 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热的病因。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又过了约10年(1904-1907年),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他们认为马尔他岛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从山羊奶中检出了布氏菌。他又将这种山羊奶给人和猿猴饮用,喝了这种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这说明人患布病是因当地山羊有此病,传给人的方式是喝了这种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鲜制品。因此,大英帝国当局宣布在马尔他驻军中禁止饮用山羊奶,其结果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这是最早对布病采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三.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 所谓传染源就是指患传染病的根源(或来源)。虽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体内造成的,但布氏菌从何而来呢?现在人们都知道了,不仅人能得布病,许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猪、犬等。因此,布病不仅被我国列为人间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是重要的人兽(畜)共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国将布氏菌再传给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传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绵羊)、牛(黄牛、水牛、牦牛等)、猪等家畜可能出现症状,了民可能不出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正产时或流产时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就可被感染。 在山西省吕梁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几口人相继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时,才知道这个农民饲养了几只患布病的山羊,从山羊传给农民一家子。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么人患布病能不能传给其他人,或再传给家畜呢?在一般情况下,人患布病是不传给他人,也不能传给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饲养的家畜或邻居的家畜及周围其他家畜。四. 布病传播(感染)途径 所说的传播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动物,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食鲜嫩的,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吃,吃起来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我们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某省一个叫瑟琶沟的小山村去调查布病。我们看到一位农妇手拉一头母羊,让一个5-6岁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着头,咀噙着母羊的乳头,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们问这位农妇,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诉我们说,你们城里人讲营养,70-80岁的人还喝奶哪。我们生活好了,养几头奶羊,让孩子也增加点营养。我们告诉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别这样吃。挤出后煮一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后来我们调查后得知,这个村约400头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约有50多头羊发生过流产,约有30%的村民发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为传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应注意。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谓人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在儿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几乎不得此病,这就是说儿童对灰质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层意思是指某些人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接触机会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别,而是决定接触机会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一百多年实践证明,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九。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所以,布病有一定职业性。 我们也看到有的资料说男的得布病者高于女的,青壮年患病人数高于儿童和老年人等。这也不是性别、年龄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同样是决定于与牲畜接触机会的多少。因为也有资料报告女的患病高于男的,有的地方、国家中儿童布病并不少见。六、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现和如何诊断及治疗。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2.如何诊断布病: 诊断人的布病主要根据三个方面:第一是布病的流行病学接触史,第二是病人临床表现,第三是对布病的特异性的试验检查。(1) 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就是指病 是什么职业、与牲畜接触机会如何;所接触的牲畜有无流产或拐子畜、睾丸肿大否;到布病疫区去过否,如果去过停留多长时间;与牲畜皮毛接触机会多少,有无喝生奶吃生习惯等。(2) 布病表现,参照上述的症状体征。(3) 特异性试验检查:就是指只针对布病才能反应的某些特殊试验。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试管凝集试验(SAT)。病人血清稀释1:100时还出现++“以上的反应,判为阳性。还可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C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抗球蛋白试验(Coomb’s)等。做这些试验应参考有关操作手册进行,而且应到有关布病专业实验室进行。 另一类诊断布病的参考方法是皮肤过敏试验。其做法类似于医院给求诊者做青霉素过敏试验。但基本原理不同,检查布病的皮肤过敏试验是第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做此试验一是要到有布病专业实验室去进行。 以上三个方面综合一起方可诊断,一般说缺一不可。但在个别情况下,流行病学接触史问不清,此时布病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实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说求医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和特异性检查阳性,无临床表现,不能诊断为布病,只能说此求医者是布氏菌感染者。3.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1) 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2)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4) 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七、家庭治疗与护理。 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时最好在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八、怎样控制和预防布病 我们国家对防治传染病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对布病也是如此。严格地说,没有发生布病流行时是以预防为主,主动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了布病流行是被动地采取控制措施。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一并叙述。 我们国家对布病防治(制)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采取以检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畜为主的综合措施。1、淘汰疫畜或阳性畜:不管是为控制布病疫情或者为预防人间布病发生,淘汰疫畜(或阳性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布病是不传人的,人的布病来自于疫畜或阳性畜。所以为控制布病疫情或预防布病发生都必须执行淘汰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淘汰疫畜不同于口蹄疫,不必将疫畜或阳性畜活埋或焚烧。可将应淘汰畜集中一处由专人屠宰(加强个人防护),皮毛经适当处理可以制革或纺线等;其肉经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场地要严格消毒,其内脏经高压、充分煮沸处理,也可食用。 个体养殖户、集体、国家饲养牲畜均应如此处理,要依法防病。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又称为特异性预防。这个措施既是预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在防制布病中预防接种分为人、畜预防接种。(1)家畜免疫:免疫家畜既可保护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间接地保护了人群。我国免疫家畜最常用的畜用苗是猪2号苗(S2)。此苗用于免疫羊群(绵、山羊),免疫方法是口服饮水免疫。每头羊免疫剂量为100亿菌,按剂量计算后将苗与水混合,拌匀,免疫前一天不让羊喝水,第二天服苗;也可分两次服,头一天服半量,第二天再服半量。此苗免疫期后2年,保护力约在70-80%之间。免疫牛群国外用牛19号苗(S19),我国也曾用过些苗,目前我国很少应用。在我国的牛群、猪群中基本上不免疫。还有羊5号苗(M5)、Rev-1苗,我国只在个别地区用于羊的免疫。(2)人群预防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用布氏菌苗给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我国采用104M苗给人皮上划痕达到免疫目的。将冻干菌苗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皮上划痕接种,在上肢三角肌处消毒后划痕。 每个人免疫量为50亿,在划痕处滴2滴苗液。此苗免疫期约9-12个月,保护力约为80%。 在此强调一点,此苗一定在高危人群中应用,就是在最危险情况下在最受威胁的人群中应用,而且不能年年复种。在接种前用布氏菌素进行检查,阴性者方可接种。此苗不可用于皮下注射。3、其他措施:在综合性措施中还包括宣传教育群众,牲畜检疫(海关、各类牲畜市场、牲畜出入运输、屠宰前等)、加强个人防护、食品卫生监督、皮毛消毒、饮用奶的巴氏消毒、疫区消毒、畜围消毒、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 控制和预防布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调一致、统一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人畜布病。九、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 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表1 布氏菌对物理、化学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时间 化学因子 生存时间 湿热 60℃ 60分钟 新洁尔灭() 30秒 湿热 80℃ 30分钟 来苏儿(2%) 1-3分钟 湿热 100℃ 30秒 漂白粉() 2分钟 干热 80℃ 60分钟 乳酸() 1分钟 干热 100℃ 7分钟 过锰酸钾() 7-15分钟 直射 日光 1-4小时 氢氧化钾(2%) 3分钟 散时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钟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生存生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介质名称 生存时间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个月 土壤 4天-4个月 酸乳 2天-1个月 尘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粪 8天-4个月 奶酪 21-90天 尿 4天-5个月 冻肉 14-47天 畜舍 4天-5个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干烧胎膜 120天 皮毛 个月 培养基 60天-10个月 从上述两个表中可见,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强的。2、消毒(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犬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治

犬的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布鲁氏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乳汁中可生存较长时间。此菌非常容易导致狗狗流产。犬发生布鲁氏菌病通常与接触病牛、病羊、病犬有关。

本病的传播与交配、吃食染菌食品或接触流产的胎儿、胎盘及阴道分泌物有密切关系,故多发生于牧羊犬。

一、布鲁氏菌病的病因:

1、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妊娠母畜的生殖器官内,并随分娩或流产的胎儿、胎水及阴道分泌物和乳汁向外排出,病公畜的精液中也有大量的病原菌,常可随配种而传染。因此,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

2、布鲁氏菌的传染性很强,它不仅能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也可经正常的皮肤、黏膜侵人体内。其传染途径也较多,除经皮肤、黏膜感染外,还可经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感染,故给防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除犬外,牛、羊、猪及人都可感染发病,尤其是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常是犬和其他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

3、布鲁氏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乳汁中可生存较长时间。100摄氏度加温数分钟即可将其杀死。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也较弱.3%来苏儿、2%福尔马林、5%石灰乳液等都能在数分钟内杀死该菌。

二、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

1、妊娠母犬,通常在妊娠后期发生无任何前驱症状的流产,也可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和全身淋巴结肿大。母犬流产后长期自阴道排出分泌物。

2、流产的胎儿大多为死胎,也有活的,但往往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感染的胎儿可见肺炎、心内膜炎和肝炎。

3、公犬常发生附睾炎、睾九炎、睾丸萎缩、前列腺炎和阴囊皮炎等。患附睾炎的犬常表现精神不安,舔阴囊皮肤,致使发生严重的溃疡。

4、大多数病犬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尤其是青年犬和未妊娠的犬。因此,单纯根据临床症状是难以确诊的,必须依靠病原菌分离和血清学检验。可采取流产胎儿、血液、尿、阴道分泌物、精液及乳汁等送检。

三、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对此病目前尚未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淘汰病犬的办法来防止流行和扩散;鉴于犬型布鲁氏菌病对人的侵袭力不强,因此防止此病在公共卫生方面不占重要位置。防治上可参考以下措施:

1、加强检疫,应每年采血两次进行血清凝集试验检查。

2、对流产犬,应将流产胎儿或血清等采样送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以查明原因,

3、病犬应与其他犬只隔离以防感染。

4、病犬污染的场地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10%石灰乳或热碱水进行消毒。对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应进行妥善处理。

1、 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 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 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经破损面板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 *** 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面板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6、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 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溼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7、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方案。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 (3)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8、家庭治疗与护理。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时最好在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 (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9、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消 毒 :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装置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

来不及逃跑就逃到易于形成安全三角区的地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了解地震逃生的知识。传染病也是可怕的,就不怕我们的身心受到伤害,千万不要躲进高楼里避险、手足口病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预防传染病,来维护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防范地震:同学打架斗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认识这几种病症,一定要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掌握了安全知识,第四个是校园伤害;如果正在街上;逃生时、流行性感冒。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安全隐患。同学们经常因为食品小摊做的饭不合格而对身体造成伤害今天:遇到地震一定要保持清醒、流行性腮腺炎,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上劳技课时不听老师指挥。地震,要像小英雄徐正中一样;如果在教室上课,一定不要惊慌,及时关闭煤气等物品、植物性食物中毒、在科学课上使用实验器材不当,以防煤气泄漏,千万不要去阳台或者窗下躲避,让未来变得更美好,我从网上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们。下面是防范地震的小知识,要弯著腰。所以我们一定要勤洗手,就经常发生著这样的事情,不要乱跑乱叫;如果在公共场所。食物中毒有细菌性中毒,千万不要再回去拿东西,不要试图往外跑,不要坐电梯。食物中毒也是对于小学生杀伤力较大的事情,不要惊慌失措,防范这几种病症;如果没有及时撤离,否则极有可能让变质的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水痘。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要选择干净的餐馆去吃饭,有些传染病前期酷似感冒,人员的伤亡,增加自我防范意识;如果是在楼房的高层,被埋在了石头底下、真菌毒素中毒;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诊治。地震带给我们的是经济的损失,是我们不可组织的自然灾害。传染病常见的有这几种,不能让病菌进入我们的身体,第一个是地震灾害。以后我要多看这些有益节目,遇到危害一定要向其他人求助,它们严重的危害了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传染病主要是有呼吸道传染。这段视讯分了四个部分;如果离开了房间,第二个是传染病、麻疹;如果在房间里,第三个是食物中毒、室外劳动课时追逐打闹……我们要懂的自我保护

骨结核的防治知识还需要大家来一起普及,也需要闷闷一起努力抵抗结核病的发生。 (1)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普及结核病的防治方法,建立和健全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保证人力和物力,以便及时发现结核病,并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治疗。让大众知道,肺结核就是骨结核直接血行扩散和间接空气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切断这一肺结核排菌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经空气传播的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是一个全社会问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提高机体抵抗力。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各种免疫损害患者,更应注意身体锻炼,以防结核病的感染或复发。开展卡介苗的接种工作,使易感者变为有抵抗力的人。易感人群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未受结核杆菌感染的机体获得一次经脱毒的,又能达轻微的没有任何危险的人工感染,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来抵抗结核菌的感染和发病。 (3)对新发现或已知是活动性肺结核凡未治疗者,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联合化疗方案,直至临床治愈。凡在初治失败,规则有药满疗程后痰菌复阳阶段,是复治物件,这部分病人在人群中具有高度危险性,所以要监视、监督病人更进行严格的复治方案,杜绝结核经血行扩散成为骨与关节结核的危险。 (4)要增强患结核病家庭成员的防范能力。预防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性。对可疑物件要进行药物预防。 应加强消毒隔离,阻断感染途径。彻底消毒处理结核患者的排泄物。做好结核患者的隔离工作,尽量减少健康人与患者接触。 (5)对患过肺结核临床治愈或正在治疗的病人,出现脊柱与四肢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肿胀,应尽早检查。对有密切接触史的家庭成员。出现全身的某部分骨关节疼痛,也要想到是骨结核的可能,应尽早检查,并进行多次追踪检查,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全关节结核的出现。 另外患者也要积极治疗。苗寨生骨方为苗族抗痨古方,此方曾治愈无数骨结核患者,后又经何医师不断研究改良,其疗效更为确切可靠。可清热凉血、活血消肿、拔毒排脓、补肝益肾、强髓生肌。

我国是肝炎大国约有十分之一的肝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在治疗上用药要讲科学不要迷信广告药。用药要把握少而精的原则。用药要按疗程使用不要半途而废。不要频繁换不同的药。饮食要清淡一些为好。多吃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让病人主动参加运动量不大的运动会对病人的心态有好处的。外人的劝说只能劝皮劝不了瓤儿的。

我国是缺碘较为严重的国家,缺碘地区分布极为广泛,几乎涉及整个国家;受碘缺乏病威胁的人口极多,几乎涉及全社会的每个人,男女老少没有例外。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地区一般多在边远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而且补碘必须长期坚持,年年岁岁世世代代地坚持,否则6个月不补充足够的碘,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就会患碘缺乏病。 针对上述国情,我国要消除碘缺乏病,就必须找到一种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补碘措施,并且是适合整个国家、全体人民的需求。 人类在同碘缺乏病的斗争实践中找到了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史料证明这方法已沿用了100多年。本世纪的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调查也都证明,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确实有效。 从1948年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碘缺乏病控制委员会等国际机构使大力支援碘缺乏病的防治,并提倡以食用碘盐为防治碘缺乏病的基本方法。发达国家在消除了碘缺乏病后仍坚持食用碘盐。如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由于人们文化素质较高,对碘缺乏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自我保健意识。这些国家虽然在市场上碘盐和非碘盐同时销售,但同时富碘食品、保健品市场非常活跃,食用非碘盐的人们也可以从其它途径获得人体需要的碘。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作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要求。但碘是一种很活泼的物质,食盐中的碘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而丢失,致使碘含量越来越少。因此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发挥碘盐最大效能。 1、注意储存碘盐的方法。要将碘盐装在玻璃或陶瓷缸中,加上盖子,并将盐缸放在凉爽、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尽量不要使盐受热。碘盐在高温环境中存放,碘的丢失较在室温较低环境中存放时较快。因此,储存碘盐方法要科学。另外,一次买盐也不要太多,否则会花了碘盐的价钱却吃不到碘。 2、注意烹调方法。我们在做菜时习惯于先加盐,而碘遇热会挥发掉。因此,烧菜时要尽量后加盐,更不要将碘盐加在热油中同菜一起煎炸。 3、注意吃盐的量。按我国碘盐标准,每人每天吃6克盐约可获得120微克的碘,这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的生理需要量。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等特需人群需碘量比一般人要大。因此,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特需人群要补服碘油丸或常吃些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这样既可以不多吃盐又可补充适当的碘量。

如何诊断及防治登革热? 应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凡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突然起病、发热、剧烈肌肉痛、骨关节痛、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热后2天出现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应考虑本病。若早期面部及四肢出现明显瘀点或瘀斑,束臂试验阳性并迅速休克,有明显出血者对登革出血热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分离病毒和血清学检测为确诊的主要依据。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援疗法。 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杀灭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刺: 1、消灭蚊幼虫:发动学生、家庭妇女,家家户户齐动手,倾倒盛养富贵竹、万年青……的花瓶、花盆中积水,清洗根部,3-5天换水一次。在花盆假山中放养鱼,吞食蚊幼虫。 大面积积水可加入汽油,使幼虫窒息死亡。 2、消灭成蚊: 1)室内交替使用“泰康”、“奋斗呐”喷杀。喷杀的地方是房屋阴暗处,窗帘布、墙裙等。室外可用“菊素灵”喷杀。这些药物也可杀灭苍蝇、蟑螂、蚊子等昆虫。 2)做好个人防护:睡觉时要挂蚊帐或点燃蚊香,涂驱蚊油防蚊。蚊帐可用“泰康”、“奋斗呐”浸泡,凉干再挂,杀灭成蚊。

学习笔记怎么说呢?整天就听着老师说要做好笔记,到底什么是学习笔记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上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老师再三提醒的内容,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及你的学习技巧等等,当然少不了的是结尾处最好把自己的疑问困惑心得等记下来,不仅方便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你自己以后查询自己的不足。用心去做吧,必将有所收获!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询;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听记填充式笔记法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中整理知识的能力尤为关键,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而做好课堂笔记是贮存、整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整理知识的能力是指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经过筛选归类,纳入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系统并作必要的记忆。没有知识的整理、贮存就不可能真正获取并运用知识。中学生怎样做笔记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林密老师总结了一种较优越的笔记法——“听记填充”法。“听记”,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一边听着教师传“道”解“惑”,一边将这些“道”、“惑”和“解惑的方法”在笔记本上解“惑”。中学教师主要是以声音作为主要的手段来传“道”解“惑”的。吕叔湘指出:用声音传授知识有四大好处——不受光线限制,不受障碍物的阻碍,有效距离较图画大,说话的同时可以打手势。“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永续性。”如果学会听记,学生就能把教师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的“变化无穷的意义”整理、贮存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永续性”。但是,学生不能机械地“听记”,不要把教师的讲解,不分钜细什么都记下来。教师要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将获取的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合并同类”,得出对学习未知资讯有启迪作用的规则,并立刻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笔记下来。学生势必专心致志,顺应教师的思维指向,时而听讲,时而边听边记,时而边练边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因而这种笔记方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记填充”式的笔记还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学生边听边记,基本上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将节省下来的原板书所用的时间“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增大了每堂课知识的容积率。让学生在获取了的知识的同时,整理这些知识,练就他们日后上大学或工作中所需的笔记能力。“听记填充”中的“填充”,其本质特征是边练边记。教师应教会学生“点金术”,而不是只交给他们“金子”。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所以然”的规划、原理联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中将解题步骤、方法记在笔记本中。“听记填充”式的运作是这样进行的:听教师传“道”——归纳、比较——听记规律、原理——听教师解“惑”——听记“解惑”的方法、程式——练习“解惑”。譬如:讲解一词多义的“之”。归纳、比较出“之”用法的规律:(1)代词(代替的内容一般在“之”的前面,也有少数是在“之”的后面)。(2)助词:a、在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中位于“偏”与“正”之间的“之”相当“的”;b、在主谓短语中,位于“主”与“谓”之间的“之”起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提宾标志的“之”位于……;d、定语后置标志的“之”位于……;e、凑足音节的“之”位于……。(3)动词“之”的位置是……。(4)……,等等。然后听记解题的最佳程式:(1)按照文句的本来面目,分辨“之”在句中的位置。(2)确认“之”的功能。(3)解释“之”的含义。接着训练学生“解惑”——将具体文段中的“之”找出来按以上的原理、规则、程式解答问题。“听记填充”法具体实施中的格式是多样化的:回答式、填空式、表格式……。亦不完全杜绝“板书”,如:课题、问题次第的数码、笔记的格式……可利用“黑板+粉笔”来演示。只不过笔记的内容是以“听记填充”来完成的。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勤洗手,多通风,多晒晒被褥衣服,一般半个小时就可以把那个细菌杀死,少去人多的地方,要么喝点板蓝根预防一下也不错,还有多注意卫生,差不多就这些。

由于麻风病主要侵犯面板和周围神经,因此患病后也突出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型别的各种面板损害和以神经粗大、神经炎为主要特征的神经损害症状、体征,患者面板出现单个或几个与面板齐平或边缘高起的浅色、淡红色或紫铜色斑疹,也可发生淡红色或紫铜色的丘疹或结节,面部、耳垂及四肢面板肥厚、潮红、发亮,眉毛部分或全部脱失,病人可呈酒醉面容或狮面。 其实麻风病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也远没有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性大,麻风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而其传染能力相对较低;其次,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感染也不引起发病,并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复发。 以上就是麻风病防治知识的简单介绍,同时还要提醒大家只要努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日诊断及时治疗,就能有效治愈麻风病,控制传染,这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旦得了,就需要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来控制血糖,不要以为光靠胰岛素和降糖药就没事了,饮食、运动方面控制不好,就算天天打胰岛素,吃降糖药也一样会出现并发症。 就是没有罹患糖尿病的人在饮食上也要注意,切忌暴饮暴食,发怒,肥胖、生活无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一句话:“饮食、运动、愉悦的心情”是抵御一切疾病的不二法则。

怎样治疗布病效果做最好

牛布鲁菌病论文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传染病。布病的潜伏期短则一周,长则可达一年,多为两周左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体征可出现睾丸肿大、肝脾肿大。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是最为多见的感染方式;二是经消化道感染,可经吃生肉、喝生奶等感染,如吃未烧熟的羊(牛)肉串、涮羊(牛)肉等;三是经呼吸道感染,多见于皮毛加工等情况。布病治愈后,有个别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主要表现是乏力、关节疼痛等。但布病一般不会因病症本身致人死亡。此次接诊患病学生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布病科,是我国第一家布病专科病房。据从1983年开始从事布病临床治疗的主任医师李福兴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潜伏期,发病后三个月内为急性期。病原菌主要由患病牲畜传染给人,使其出现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多汗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某个系统的损害。李福兴表示,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不传染。经过系统正规治疗,绝大多数布病患者都能临床治愈,没有后遗症。部分病人治疗结束后,需要约半年恢复期,可能还有乏力、关节疼痛等感觉。因布病引起并发症的病人,治疗相对复杂,需进行全面、综合、针对性治疗。每年有几万人感染 严重者或丧失生育能力记者随后采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专业从事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防控技术研究的吴清民教授。吴清民:这个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发烧内一个月治疗就是急性期。如果在急性期治疗,90%的人是可以把体内的细菌杀死,不会再反复的。 但如果男性睾丸出现肿大特别厉害,有些人需要睾丸切除;如果肿大后萎缩可能会出现丧失生育能力。这次染病事件,做实验的学生一半染病,一半没事,吴教授解释布鲁氏菌传染的主要途径。吴清民:我们如果徒手去做,看着这个手臂上没有任何的伤口,但是他有很细的伤口的时候,这个细菌是可以侵入的,这是一种途径。第二种途径,在打开的时候,有可能会形成气溶胶,这个气溶胶是可以通过口腔、通过眼结膜感染。另外,如果我们做完实验没有及时去把手消毒,清洗干净,比方在吃个东西也能感染。最主要的是眼结膜、鼻腔粘膜和口腔来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感染。吴教授介绍,我国每年有几万人感染布鲁氏杆菌,防控工作越来越严峻。但他同时也想通过广播给同学们鼓励,信心是战胜布鲁氏杆菌的关键。

牛布病又称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一般采用抗素进行治疗,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利福平,并生用强力霉素治疗;磺胺治疗。建议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布鲁氏菌病论文

1. Xu Cui, Boxun Zhang, Yan Wang, Yongliang Gao. Effect of chitson-coated pressed calciumsulfate pellet combin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morphogeneticprotein 2 on restoration of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8, 19(2): 459-466. 2. Xu Cui, Dewei Zhao, Boxun Zhang, Yongliang Gao. Osteogenisis mechanism of chitosancoated calcium sulfate pellet on restoration of segmental bone defect.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2009, 20(5): 1445-1450. 3. Yuanzheng Ma, Xu Cui, Hongwei Li, Xing Chen, Xiaojun Cai, Yibing Bai. Outcome of anterioro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under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Int Orthop, 2012, 36(2): 299-305. 4. Xu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Outcomes of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Adults. Med Princ Pract,2013, 22: 336-350. Cui, Yuan Zheng Ma, Xing Chen, Xiao Jun Cai, Hong Wei Li, Yi Bing Bai. Reply: To PMID 23391830. Med Princ Pract, 2014, 23: 96-97. 6. 崔旭, 张伯勋, 赵德伟. 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硫酸钙片植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11):777-781. 7. 崔旭, 张伯勋. 壳聚糖包衣加压硫酸钙片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7): 648-652. 8. 崔旭. 带血管蒂骨膜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和临床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0, 23 (1): 62-63. 9.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9): 666-668. 10. 崔旭, 张伯勋,李静东. 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8): 602-604. 11. 崔旭, 张伯勋. 可降解聚合物作为骨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 14(15): 1159-1161. 12. 崔旭, 赵德伟, 古长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塌陷预测的生物力学研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5, 23(2): 193-198. 13. 崔旭, 赵德伟. 生物力学研究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3): 211-213. 14.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3): 197-199. 15. 崔旭, 马远征, 芦健民, 廉皓屹, 付大鹏, 胡明, 薛海滨.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11): 105-107. 16.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明. 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10): 807-812. 17. 崔旭, 马远征, 李宏伟,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郭立新, 薛海滨. 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19): 1325-1329. 18. 崔旭.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17): 27-28. 19.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胡明. 胸椎结核治疗的术式选择:81例分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 11(10): 755-760. 20.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1): 9558-9562. 21. 崔旭, 马远征, 李大伟, 薛海滨. 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缓释材料的成骨检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3), 381-386. 22. 崔旭, 马远征,陈 兴,李宏伟,才晓军,郭立新,薛海滨,胡 明.非跳跃性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和疗效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2): 123-129. 23.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薛海滨, 胡明, 罗小波, 孟传龙. 经椎旁肌间隙后外侧腰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 中华外科杂志, 2014, 52(2):157-159. 24. 崔旭, 马远征, 陈 兴, 李宏伟, 才晓军, 郭立新, 薛海滨, 胡 明.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术式选择. 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2): 189-195. 25. 崔旭, 马远征, 陈兴, 罗展鹏, 李力韬, 罗小波. ILIF与TLIF治疗腰椎结核和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9): 37-41.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发布)的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各级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临床医师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也应努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一)预防性措施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1)预防接种的种类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3)计划免疫的实施: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3)预防接种反应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3.防护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⒌健康教育 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二)防疫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1.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1)报告的种类:根据1989年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5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2)报告人及报告方式: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以最快方式逐级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法定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电话或传染病卡报告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法定报告人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病人,按规定向有关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乱、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监测点上的法定报告人,对确诊、疑诊的上述五种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方法报告疫情。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病人死亡、治疗、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逐项填写,字迹清楚,防止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以便于作流行病学调查。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3)早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参见附录一)。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1)鼠疫、霍乱病人及病原携带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须住院或隔离,由医生负责治疗。如拒绝或不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或脱离隔离,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责令患者强制住院或重新隔离继续治疗。2)乙类传染病患者,住院或隔离由医生指导治疗。3)淋病、梅毒患者必须根治。医务人员不得扩散患者的病史。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离后,如病情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可以继续随访、管理。除上述必须住院隔离的病种以外,一些传染病可采取在机关单位、居民点、学校建立临时隔离室或家庭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由医护人员诊治、护理,并指导有关人员消毒与照顾。有些传染病病人传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离。一些隐性感染较多的传染病,隔离病人的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扩散的目的。2.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1)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如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2)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药品浪费和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预防最好只用于密切接触者,而不要普遍投药。(3)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 (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对接触者实施隔离或留验的时间应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家畜的输出应建立必要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才准允外运。对绝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动物而无经济价值时,采取杀灭措施,如鼠类可以杀灭(灭鼠方法参见附录四)。有些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焚烧、深埋,如患炭疽的动物尸体。4.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杀虫方法参见附录三)。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称灭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前述预防性措施中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例如,对疾病病人的粪便进行随时消毒。因为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所以一般要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或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明确哪些病应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而病原体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体,一般勿需消毒。进行终末消毒前应明确消毒范围与物品。因此,消毒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考虑消毒的范围、物品及方法。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动物传染病:炭疽、鼠疫等。消毒方法参见附录二。(三)治疗性预防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医院的预防措施在第十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介绍。1.托幼机构 托儿所及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泻、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多见。(1)预防性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卫生监督,避免传染源进入。收容儿童及招聘老师和保育员均须经过体格检查,并有定期体检制度。应建立合理的儿童接送制度,接收儿童时要问清是否曾与有病儿童接触,晨检时应仔细检查有无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发生疾病。对儿童及家长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以取得合作。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工作。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工作,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2)防疫措施: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2.集体野外工作 野外作业如水利建设、筑路、勘探、农垦、部队野营等常集中较多人员协同工作或行动。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故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如菌痢、伤寒、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在作业开始之前,就应做好预防措施。(1)预防性措施:在作业开工之前,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作业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饮水来源、当地既往及现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该地区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有关传染病及地方病的情况。进入现场前要组织好医务与卫生人员的队伍,并结合当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卫生问题作好进岗前培训工作。选择好生活场地、盖好工棚、厨房,选择好水源,兴建厕所,搞好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制订必要的卫生制度,要求派来工作人员的单位事先做好健康检查,以免传染源进入,并预先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流脑多糖体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类等接种。进入现场后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2)防疫措施:重点在使疫情不扩散,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病人应隔离、治疗。接触者庆给以适合的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及消毒,力求不发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取得指导帮助。(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旱灾、风灾、雹灾、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处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苏等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表明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灾”。自然灾害之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是由于: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③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虽已发生,若控制灾情的决策得当,措施及时,亦能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特大洪涝灾害由于中央决策英明,各级政府措施得力,灾区群众不懈斗争,使灾区疫病发生减少,基本上达到“灾后无大灾”的要求。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1.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相信就行 要什么根据啊只要信

是因为这是一个习惯来噶!改改就的啦!

  • 索引序列
  • 布鲁菌病治疗研究论文
  • 布鲁菌病论文
  • 布鲁氏菌病的防治论文
  • 牛布鲁菌病论文
  • 布鲁氏菌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