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溶栓在心梗循证医学论文

溶栓在心梗循证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溶栓在心梗循证医学论文

jí xìng xīn jī gěng sǐ róng shuān zhì liáo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局部血栓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可促进冠状动脉血栓溶解,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从而达到挽救濒危心肌、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左室功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的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适用于:

1.持续胸痛≥30min,≤6h,伴心电图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高抬(肢体导联>,胸导联>);含服硝酸甘油,5min内症状不缓解,心电图不改善。

2.发病6~12h,但心电图ST段仍明显高抬,伴或不伴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3.年龄≤70岁;若>70岁,心肌梗死面积大,原则上也应溶栓。

4.高血压病,溶栓前血压如能降至左右,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

2.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3.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4.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5.有血液病;伴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6.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

1.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300mg。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采血通道(留置套管针),溶栓期间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

3.描记全套心电图,常规12导联、右心导联(V3R~V5R)及V7~V9导联;持续心电监护及血压监测。

4.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时间LeeWithe三管法(正常4~12min)或APTT法(正常为35~45s)]、血型、心肌酶谱、电解质、肾功能。

5.备好心电图机,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及起搏导管,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

6.向患者家属交代溶栓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求意见是否同意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行PTCA/Stenting,并履行签字手续。

7.溶栓药物  溶栓剂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进而使纤维蛋白溶解。溶栓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相对纤维蛋白选择性和非纤维蛋白选择性两类。纤维蛋白选择性主要指溶栓药物对血栓局部的纤维蛋白溶解或对循环血流中纤维蛋白原溶解的倾向性,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尿激酶(urokinase,UK)为非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原激活剂(rebinant tissue pla *** inogen activator,rtPA)为相对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目前国内大都应用UK。

(1)尿激酶75万U用20ml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10min,再将75万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溶液中静滴,以上在30min内完成。

(2)溶栓后6h复查凝血时间,当三管法达28min以内,APTT达60~80s时,开始肝素钠静滴(12500U加入500ml生理盐水,20~40ml/h)或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h一次,持续3~5d。

15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60min内静脉滴注完。

(1)肝素5000U静注。

(2)rtPA8mg静注→42mg于90min内静脉滴注,总量为50mg。

(3)肝素700~1000U/h静脉滴注48h,监测APTT,维持在60~80s,以后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h 1次,持续3~5d。

(1)症状及体征:经常询问胸痛有无减轻及减轻程度;观察皮肤、粘膜及尿等有无出血现象。

(2)心电图:溶栓开始后3h内每30min复查12导联(必要时18导联)心电图,导联位置严格固定。

(3)心肌酶测定:发病后6、8、10、12、16、20h查CK、CKMB。

(4)监测凝血时间。

(1)阿司匹林:每日~,3~5d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2)肝素:依据凝血时间调整用药剂量,使凝血时间保持在正常值的~2倍之间,5d后停用。

1.注意防治下述并发症。

(1)出血。

(2)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3)一过性低血压及其它的过敏反应(多见于SK)。

2.注意防治血管再度闭塞

(1)再度发生胸痛,持续30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ST段再度抬高。

1、首先介绍心梗溶栓是一种危险的病症,对人的影响很大。2、其次介绍经过医院科室溶栓治疗后的治疗后,可以快速恢复。3、最后即可写好宣传医院科室心梗溶栓的文章。

就是把血管里的栓塞物溶解掉并不排出体外

溶栓就是,溶解块状物,多用于人体血血管血液问题,由于年龄问题,导致人的血管血液疾病,动脉硬化,血脂高,血液粘稠,就会形成血栓,所以医学就研究了溶栓的药物,用来疏通血管,以免造成血栓,常见病有心梗,脑梗等,希望能够帮到你谢谢!

心肌梗死循证医学论文

我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面向医学或护理方面的论文选题。在这个背景下,如果您选择了“1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方案”这个题目,可能是因为这个课题符合以下一些条件:1. 实用性强:研究方案对于临床实践和护理实践有实际意义,能够通过研究结论提供实用性的指导。2. 知识空白:该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填补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3. 具备可操作性:这个课题能够设计实际可操作的研究方案,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样本容量和实验条件下得出足够的结论。4. 有价值性:通过研究对病人或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疗资源缩减等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您理解为什么这个题目这么有价值,在选题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被纳入考虑。

声明:该答案来源于“知否AI问答”,一款全方位“智能问答”、“知识获取”和“内容生成”系统。

一、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从本质上讲,循证医学是建立在以下5项相互联系的观念上的:①临床决策的根据是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②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决定了需要寻找的证据;③寻找最佳证据意味着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思维④寻找证据和对证据进行批判性评论得到的结论,只有在变成处理患者或作出医疗保健决策的行动时才有用;⑤对医生的医疗实践应该经常进行监督和评价,不断总结提高。循证医学实践就是医生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作出处理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但这些结构式的步骤并非对每个患者,对每天的医疗实践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一)确定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首先是提出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又必须弄清楚,否则有碍于对患者的正确处理时,强调临床医生必须准确地来采集病史、查体及收集有关实验结果,占有可靠的一手资料,经过仔细分析论证后,方可准确地找出临床存在而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如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防、预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有利于患者诊治决策外,也有利于本人和本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某些需弄清的问题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不易解决。例如:一些新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评价中参差不齐。检索了1995年前发表的中性粒细胞抗体诊断Wegener肉芽肿文献747篇,该试验的敏感性从3钱到9器,特异性从88%到100%。如此大的差异,岂不是问题?又如:对一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我们是否可以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采用,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孰大孰小?这些都需要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过程来加以解决,故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实施循证医学的关键,也是实践的第一步。

(二)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可以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

检索证据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虽然提出问题似乎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过程可帮助检索者获得一个贴切的答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理想的临床问题应包括下列4个要素:患者或人群、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与对比。检索有关医学文献可根据第一步提出的临床问题确定“关键词”,然后应用电子检索系统和期刊检索系统,检索相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找出与拟弄清的临床问题关系密切的资料,再作分析评价使用。对于临床问题,我们还可以咨询上级医师、查询教科书、医学期刊及其相关电子出版物,现在刊登的文献资料多已经过严格的评价,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如美国内科医师学院杂志俱乐部认cPJc)、循证医学杂志、CoehraneLibrary,Bestevidenee,CliniealEvidenee,evidenee一basdeardiolg丫等。特ZIJ要强调的是电子计算机与intemet为查阅文献、获得分析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选择文献方法:文献资料选择应分三步进行:(1)初筛:根据题目和摘要,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对己肯定或不能肯定的文献查出全文。(2)阅读全文:对可能合格的文献,逐一阅读和分析,以确定是否合格。(3)与作者联系:如对文中提供的信息有疑问,还可与作者联系,获得有关信息以后再决定取舍。

2、采集文献证据基本途径。(1)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根据具体条件和情况采用人工或手式计算机检索,如通过Medline、网上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Pudmed,网址为:~.〕(2)通过一类再版的新型杂志采集这类新型杂志检索了许多杂志,找出那些既同临床实践相关,又经过了严格质量评估的文章,同时又增加了有经验医师的相关评价,并冠以与临床相关的更醒目的标题。这类综合性的文摘、文章如ACP杂志俱乐部(美国大学医师学会主办,双月刊)每期检索50种针对患者的、既符合严格的科技方法学标准又同临床限学相关的有关临床诊断、预后、治疗、病因学、”理质量及卫生经济方面研究的文章。它们阐明了相关问题,如果是关于疗效的,研究中是否采用随机分配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关于诊断的,是否独立运用盲法同金标准进行了比较?如果是有关预后的,患者在发病初期是否出现一致的症状?每一篇文章在杂志中占一页,据读者调查显示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又如英国的EBM杂志,运用了同样的方式,扩展到涉及外科、妇科、儿科、精神病学等更广的范围,已由英国医学出版公司于1995年出版发行。由Mcmaster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E服研究中心联合编辑的一种严格评价现有临床医学证据的教科书也已出版。(3)通过Coehrane协作网采集1993年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协作网,其目的是收集临床医学各专业和亚专业的全世界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发表结果,为医疗实践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践循证医学提供“证据”。该协作网通过出版计蒸机软盘、网络及其他各种方式提供信息.通过上述这些途径,临床医师便能简捷而有效地从经过统一标准评判过的大量临床专题中找出自己所关心问题的最佳证据,完成循证医学关健的第二步。

3、判断临床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循证医学将临床文献依据等科学性和可靠程度粗略分为四级水平(1)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做的系统评价资料。若由多数中心联合统一规划R口研究就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大宗病例RCT汇总分析,包括有80%以上的随访率,设计上同质性,95%可信区限窄,分组病例数累计达到400例。(2)二级: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虽然临床研究已不属于RCT设计,但仍为队列研究(c。hrtstudy),即两组为对比治疗,诊断相同的、或对照组未有治疗和并非连续病例等。(3)三级:包括虽未使用随机对照试验但设计很好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无对照的系病列观察文献。(4)四级:为个人经验性意见,并无专家组讨论核定。总之以第一、二级小平文献依据可靠性最高,三级可靠性降低、四级由于受个人经验局限。相对可靠性最低。

(三)、评价所收集证据的真实性,作用大小和实用性对于查询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资料有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治疗性研究的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是否被随机分配入组、研究对象是否有失访、失访病例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采用盲法进行研究和测量结果、各组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是否可比,各组研究对象接受的其它措施是否一致等。英国已经研究成功了一种简便有效、可以很快学会的评价一篇临床论著的真实性和用途的方法,3个步骤称为关键性评判题目(criticallyapprai。edtopic,CAT),现介绍如下:

1、研究结果正确吗?(l)、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2)、进入实验的患者对结论都有意义吗?①随访完成情况?②不依从者仍在原来的组中被分析吗?(3)使用盲法了吗?(包括患者、医生、研究者)(4)实验开始时间可比吗?(5)除了有干预方法,对各组的处理相同吗?

2、研究结果是怎样?(1)疗效是多少?根据资料性质计算疗效小。(2)疗效的精确度是多少?参考P值大小或95%可信区间。3、这个结果对治疗我的患者有帮助吗?(1)结果可以用于我的患者吗?(2)所有重要的临床结局均被考虑了吗?(3)治疗收效与潜在的危险和费用的比较。在阅读文献的同时,即对上述各项内容回答是“是、否或不清楚”片进行有关疗效大小的`计算,进而综合评价这些证据的价值。

(四)将证据一与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期望进行整合。由于主管的病人与临床资料中病例存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差别。因此,真实可靠且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证据并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每一位医生主管的病人,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专业知识经验、病人的具体情况、病人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将经过严格评价的文献、从中获得的真实可靠并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最佳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服务于临床。反之,对于经严洛评价为无效甚至有害的治疗措施则否定;例如在检验医学,上世纪90年代,有36个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曾被淘汰。去年卫生部规定关于出凝血检查仪器测定出血时间、以凝血四项替代凝血时间测定,就是循证检验医学应用的一个很好实例。也说明对于那些尚难定论并有期望的实验室检查或诊治措施.,还需进一步提供研究信息,作出更好的发选择。

(五)评估循证医学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便于改进提高。在应用最佳证据对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必定有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或教训。临床医生应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中获益,达到提高认识、增进学术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事实上,任何临床处理都应该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进行随访,举是一种连续的证据累加过程,在实际情况中,医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来提高诊治技术,特别是如何利用大量的、高质量的、事先经过消化的信息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这也是临床医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的方法与过程。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循证医学的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识别不确定的问题、并转换为临床问题

即在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献等证据,来发现或识别一些不确定问题或领域并形成相关的、有针对性的、且容易解决的临床重要问题

(二)发现并评价证据

通过检索法寻找解决该临床问题所必需的各种证据。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利采种规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每一证据的主要意义。

(三)评价证据提出的有关建议或推论的临床

可应用性,并确定是否采用。不同证据所做出的各种临床建议或推论往往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为此都必须通过评估,以明确哪些可以采用,哪些不能采用。在综合分析各种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是否应用这些证据。

(四)评价应用的效果

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来评价应用效果。

(五)总结并存储报告

这是所有卫生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及时地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将有用的知识技术存储并且传播,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循证医学实践的例证

循证医学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通过我国循证医学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近年已有快速发展。临床医生积极学习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举几个例子说明。

1、在儿科临床判断小儿咳嗽时是否患了肺炎,应注意小儿的呼吸。2一12月婴儿如果呼吸次数超过50次/min,并有咳嗽可诊断为肺炎。经过跨国家、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它与应用听诊器,X线照片相比较,诊断正确率相等,己得到国际公认并在全球推广,这是循证医学在儿科界的一个伟大实践。

2、在内科心血管专业临床通过循证医学实践,获得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aJAP)措施的证据后,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制定,这对有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评价后的治疗措施认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阿斯匹林在UAP治疗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可作为此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常用剂量为75一325mg/d;抵克力得可作为阿斯匹林过敏或不耐受者的选择,肝素抗凝不应作为UAP治疗的常规手段,此外在抗心肌缺血治疗措施中,硝酸醋制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缓解症状、减少再发率等,但无证据证明此类药物在减少UAP远期心脏性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方面有肯定作用。早期介入治疗在减少uAP症状发作和入院时间确有益处,但对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并无影响,其远期效应尚不清楚,这些结果的应用,都解决了传统治疗中的相关的问题。

3.在检验科临床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国外先进仪器的引进,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其中一个特点是,用很少的标本进行多项目检测成为了可能,给病人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但目前国内有许多医疗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展检验项目大组合。不管病人什么病,一来看病,医生就做一个几十项的“大组合”检查,且这种“大包围”做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大组合”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加重了病人的负担。一些对该种疾病来说并无太大价值的证据、甚至对诊断无关意义的检验被滥用,形成了非常实际而迫切需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过80年代检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的“激增期”后,目前已进入“冷静期”,即从以往全面的、多项目的检验转向有针对性的、必须的项目检测。这是循证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对诊断试验重新评价,做到合理、正确的进行诊断试验,避免了滥用与误用。

总上所述,循证医学的出现使医学模式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发展,循证医学的实践是最关健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效果与质量。我们一定要掌握患者、医生和最佳临床证据三大要素,按照“五步曲”实践循证医学,才能制定最佳方案,卓有成效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肺栓塞循证医学论文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者外性的栓子,堵塞到肺动脉主干以及分支,造成肺动脉的血流中断,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肺栓塞是非常危重的疾病,在临床中观察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并不亚于心梗。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的肺栓塞都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下肢静脉曲张、外伤或者久坐不动,会引起下肢静脉产生血栓,这种血流淤滞、血流缓慢以及内皮的破坏使得下肢静脉形成血栓之后,这种静脉的血栓会随着静脉血进行回流,回流到右房、右室,通过肺动脉瓣达到肺动脉,如果这种血栓也随着静脉血,到达了肺动脉及主干及其分支,就会导致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如果很严重的肺动脉栓塞会影响到循环,造成循环障碍,这种急性循环的障碍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肺栓塞,尤其是急性肺栓塞要给予警惕。

你好,肺栓塞是指肺动脉及其分支由栓子阻塞,使其相应供血肺组织血流中断,肺组织发生坏死的病理改变,称为肺梗死。栓子常来源于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心脏产生的血栓。老年人长期卧床,手术后卧床,产后和创伤之后易形成静脉血栓和栓子脱落导致肺梗死。本病属重危症,常可发生猝死,本病并非少见,临床易误、漏诊。

1,引起PTE的血栓可以来源于下腔静脉径路、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深静脉,特别是从腘静脉上端到髂静脉段的下肢近端深静脉(约占50%~90%)。盆腔静脉丛亦是血栓的重要来源。颈内和锁骨下静脉内插入、留置导管和静脉内化疗,使来源于上腔静脉径路的血栓较以前增多。右心腔来源的血栓所占比例较小。2,肺动脉的血栓栓塞既可以是单一部位的,也可以是多部位的。病理检查发现多部位或双侧性的血栓栓塞更为常见。一般认为栓塞更易发生于右侧和下肺叶。发生栓塞后有可能在栓塞局部继发血栓形成,参与发病过程。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达一定程度后,通过机械阻塞作用,加之神经体液因素和低氧所引起的肺动脉收缩,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右心室壁张力增高,至一定程度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扩大,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回心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右心扩大致室间隔左移,使左心室功能受损,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进而可引起体循环低血压或休克;主动脉内低血压和右心房压升高,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下降,心肌血流减少,特别是心室内膜下心肌处于低灌注状态,加之PTE时心肌耗氧增加,可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3,栓塞部位的肺血流减少,肺泡无效腔量增大;肺内血流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右心房压升高可引起功能性闭合的卵圆孔开放,产生心内右向左分流;神经体液因素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间质和肺泡内液体增多或出血;栓塞部位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萎陷,呼吸面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肺体积缩小并可出现肺不张;如累及胸膜,则可出现胸腔积液。以上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出现低氧血症,代偿性过度通气(低碳酸血症)或相对性低肺泡通气。4,由于肺组织接受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和肺泡内气体弥散等多重氧供,故PTE 时很少出现肺梗死。如存在基础心肺疾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才有可能导致肺梗死。5,PTE 所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上机制的综合作用。栓子的大小和数量、多个栓子的递次栓塞间隔时间、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心肺疾病、个体反应的差异及血栓溶解的快慢,对发病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若急性PTE后肺动脉内血栓未完全溶解,或反复发生PTE,则可能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继而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代偿性肥厚和右心衰竭。

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常见的为栓子血栓;其余少见的栓子为新生物细胞、脂肪滴、气泡等。临床分急性和慢性肺栓塞两种,如受阻部位发生出血性实变称为肺梗塞。大多数肺栓塞不一定引起肺梗塞。形成栓子的病因有血栓形成、心脏病、肿瘤、妊娠和分娩期、长骨骨折、寄生虫及异物栓塞。

癌栓造成脑梗死论文

你要了整么?

肺癌患者可能发生脑转移,CT上类似脑梗塞。因此,脑梗塞很可能是肺癌脑转移;也有可能是小的肺癌栓子阻塞脑血管造成脑梗塞。治疗上无特殊,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就是以肺癌治疗为主(主要听胸外科或肿瘤科医生意见);脑部病变可以查CT强化,确定是否肺癌转移。治疗上对症处理,有脑水肿处理脑水肿,改善脑循环,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据统计,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2],25%~75%的脑梗死在2~5年内复发[3].该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致残的首位病因,其病死率低于心肌梗死和癌症,居第三位.脑梗死在造成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同时,给家庭、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我国医疗卫生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对脑梗死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

头晕眼花,浑身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腿浮肿,容易休克,这都是脑梗的前兆。

医学论文易栓证

-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引起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严重的分娩并发症,产妇死亡率高达70%~80%,也可发生于早孕大月份钳剖术时,其病情缓和,极少造成产妇死亡。 1临床资料 总结我院近年来发生及收治羊水栓塞病例8例,年龄20~38岁,妊娠28~42周,足月产3例,早产2例,死胎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器官出血,表现为产后阴道流血6例,尿血1例,内出血1例,平均出血达1400ml,最多达3500ml.以上病例除1例死亡外均抢救成功。 2抢救 迅速识别羊水栓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应高度重视,这是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产妇在分娩中出现寒战,误认是室温低,产妇冷或输液反应而延误治疗,应注意。静脉抽血时,血液很快凝固,应高度怀疑。阴道流血不凝固或形成血块小而松散,产后不易控制的大量阴道流血,伤口渗血,休克血压,少尿或无尿,都应考虑羊水栓塞。医务人员应镇静不慌,保持清醒,医生和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械及急救药品使用。方法: (1)立即予高流量吸氧4~6L/min。 (2)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和下肢,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3)产妇发生抽搐时应加床栏,用开口器或压舌板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 (4)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大静脉通路确保快速给药和输血,应正确使用抗休克、扩容、抗过敏、解痉利尿等药品。用药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出血是否控制,血压是否回升,尿量有无增加,并作好记录。 (5)及时采集血标本。 (6)留置导尿,及时、准确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为手术准备。 3抢救护理 体会抢救此类患者,医院应在短时间内成立抢救小组,制定救治措施,人员齐全,抢救器械,药品保证供应,抢救措施得当,使羊水栓塞患者转危为安,救治中的护理体会如下。 立即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采取中凹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予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留置导尿保持通畅。 用大号留置针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双管或多管同时开放以便于应用多种药物及血液,尽早开通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治疗,及早应用大量抗过敏药物,同时予解痉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 准备好一切急救药品抢救时同时备好化验标本,做好术前准备。 密切观察患者注意神志变化,生命体征,阴道流血,尿量,周身有无淤血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为医生抢救提供可靠依据。 预防感染在整个抢救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肝素肝素是治疗DIC的关键药物,为抗凝物质,能改善微循环功能,恢复凝血机制,应及早应用,但有导致出血的不良反应。后期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肝素的指征,若出现尿血,创口渗血不止,大量阴道流血应立即停止给药。 心理护理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如患者看见多次流出不凝固的鲜血,极度恐惧焦虑,应告知患者精神紧张对止血极为不利,向其介绍病情及选择救治方法的目的和意义,有针对性做好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促进疾病恢复。 4讨论 羊水栓塞发生的原因分析目前认为羊水栓塞好发的因素有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常见诱因有胎膜早破或人工破膜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宫缩过强或强制性子宫收缩,子宫体或子宫颈有病理性开放的血窦,巨大儿死胎等。羊水栓塞可发生于产前、产时、产后。分娩前的羊水栓塞常有头昏、胸闷、呛咳、气促,较易识别。但产后发生羊水栓塞者,产前无典型前驱症状,直接表现为产后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且血液不凝很快进入休克状态,出血与血压下降不成比例,只有及时正确的诊断羊水栓塞才能进行迅速、有效及全面的治疗。 产程处理过程中预防羊水栓塞的措施人工破膜时要专人守护,不同时进行剥膜。掌握缩宫素应用指征,应用催产素时要专人守护,避免宫缩过强,在宫缩间歇时行人工破膜,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子宫、产道裂伤等。 5小结 孕妇待产过程中要积极正确的处理产程,尽量避免羊水栓塞的诱因发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已存在的诱因及好发因素,应密切观察产程及产妇的自觉症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助产士应高度警惕,一旦发生产妇在产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且出血量与休克不成正比,血液不凝,应高度警惕羊水栓塞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协助医生做好全面救护。发生羊水栓塞要迅速成立抢救小组,制定救治及护理措施有条不紊,保证抢救器械药品供应,抢救措施得当。医护人员在抢救羊水栓塞患者时,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争分夺秒又忙而不乱,沉着干练,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密切监护病情,施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条不紊的进行。

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护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固引起管腔阻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甚至致残。在急性期如果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可危及生命。我科从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采用静脉溶栓和抗凝辅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共87例,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7个,男56例,女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6岁,左下肢58例,右下肢25例,双下肢4例;手术后27例,产后18例,外伤后21例,长期卧床16例,无明显诱因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皮色加深,皮温偏高,浅静脉扩张。均经血管彩超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均采用静脉溶栓和抗凝辅以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度综合治疗。

2、给药方法:尿激酶5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0ml经患肢足背浅静脉持续20小时匀速输入,扎止血带于患肢踝关节上5~10cm处[1],每2小时放松10~15分钟;低分子肝素钠经腹壁皮下注射12小时一次,连续使用7天。经外周血管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0~15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改用口服华伐令抗凝3个月。

3、结果:患肢经溶栓、抗凝、去聚等综和治疗后水肿,疼痛明显好转至消褪,皮肤色泽恢复正常。

未发生肺栓塞,有一例出现血尿,经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血停止。出院前均经复查血管彩超检查。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78例,血栓部分消失、血管部分再通9例。均佩带循序减压弹袜出院。

二、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有的患者顾虑重重,过度焦虑;有的则表现为无所谓,不能正确的对待治疗。此时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摸清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效果,增加病人的信心。让患者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治疗,预防和护理知识,使病人和家属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2、体位护理:急性发病后10~14天内绝对卧床休息,包括在床上大小便,禁止热敷、按摩、推拿患肢,以免血栓脱落[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屈,膝下垫宽大软枕。10~14天后可逐步下床活动。不宜进行剧烈活动或患肢牵拉伸展运动,防止血管损伤,导致疾病复发。可行足背伸屈运动,每日数十次,每次3~5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病情观察:

(1)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每日定时、定位测量患肢肢体的周径。我科选用髌骨中点上下各15cm处测量并做记录。第一次应测量双下肢的周径并沿测量的部位作一记号。以后的测量均从第一次作记号处测量以减少误差。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了解患肢肿胀变化情况。

(3)并发症的'观察护理: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1小时内死亡[3]。应高度警惕。如病人出现胸痛、胸闷、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给予平卧,避免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报告医生,持续心电监护,高浓度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积极配合抢救。严密监测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血尿、血便等情况。并每周监测大便潜血,防止消化道出血。在本组治疗的87例患者中有一例在进行溶栓抗凝治疗的第五天出现血尿,经停用低分子肝素钠后出血停止。

4、用药护理:

(1)遵医嘱准确、按时用药,现配现用。

(2)输尿激酶采用小号头皮针穿刺,输液完毕穿刺点按压15分钟。

(3)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遵医嘱每周定时监测出凝血功能。

5、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粗纤维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腹压增高影响血液回流。

(2)适当锻炼,急性期后宜适当锻炼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血粘度,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种体位,防止血栓再复发。

(3)保护患肢,避免受伤和寒冷刺激。

(4)绝对戒烟防止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5)指导正确使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避免穿紧身衣裤或吊带袜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6)作好出院指导,严格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用药期间观察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情况,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出院后3~6月到门诊复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般在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引起的,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到达产妇肺部,可造成急性肺栓塞,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高龄产妇增加,该并发症发生率呈不断上升逐势。我院选取收治的2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积极给予针对性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例,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岁;平均发病时间(±)d;其中自然分娩8例,剖宫产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下肢疼痛、肿胀以及行走活动受限等,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静脉造影确诊。

方法

治疗方法给予所有患者抗凝、溶栓以及药物治疗,急性期患者需要求其卧床休养;将产妇患肢抬高,局部给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并定期进行更换。抗凝治疗: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1周;并给予患者华法令每天,连续使用1个月~6个月,并在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凝血时间,若凝血时间发生异常,可根据医嘱适量减少用药或停止用药。溶栓治疗:将尿激酶50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减少用量,连续治疗10d。口服阿司匹林为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护理方法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

2、结果

本组28例产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对症治疗与综合护理后,患肢肿胀、疼痛现象消失,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是在血液高凝状态下,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并且受妊娠因素影响出现的一种产后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临床常用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

心理护理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接受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需暂停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喂养模式的改变、患肢肿痛以及活动受限,再加上恢复慢、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因此,患者易出现焦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应用沟通技巧为其详细讲解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效果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利用放松疗法,如播放音乐、视频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治疗效果。

抗凝、溶栓护理

在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时,应减少具有创伤性的治疗与检查;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避免将止血带捆扎过紧,可选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拔针时,应对局部进行5min~10min压迫。定期抽取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常规检查,并详细记录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保证血液样本符合相关要求;观察患者有无尿血、便血以及皮下瘀血现象;在对尿激酶进行稀释时,避免剧烈摇晃,并在稀释后立刻使用。

病情观察

首先,需要详细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有出血倾向,关注患者是否发生呕吐、疼痛,若存在异常现象,需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给予对症处理。其次,要观察患者肺栓塞症状,肺栓塞是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血栓脱落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个别严重患者可出现昏迷、心律失常等,应及时使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饮食护理与康复护理

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以及高热量食物为主,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引导患者下床活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活动时可穿弹力袜,有利于深静脉回流。血栓再通后需继续口服抗凝药物,避免复发,并加强患肢保暖。

健康知识教育

根据患者信息反馈以及知识要求,为其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护士主动向患者讲解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效果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并给予患者科学的出院指导以及告之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本组28例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抗凝、溶栓对症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综上所述,给予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针对性治疗,并联合心理护理、抗凝溶栓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多种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

  • 索引序列
  • 溶栓在心梗循证医学论文
  • 心肌梗死循证医学论文
  • 肺栓塞循证医学论文
  • 癌栓造成脑梗死论文
  • 医学论文易栓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