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刊和核心期刊,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等级 论文收录数据库(仅供参考,具体以科研处的名录为准) 一类期刊 《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MEDLINE) 新华文摘(全文) 二类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版)三类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国内其他普通本科高校学报 四类期刊 其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每个学校的目录都有细微的差别。这要看学校的具体情况。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了解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编者而言,可以从核心期刊吸取经验。就读者而言,树立核心期刊意识,可以明确价值取向,提高阅读档次。例如,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首先要阅读《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而不是本末倒置。
就图书馆而言,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时当然是以核心期刊为首选目标。就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可以统计分析单位或个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情况,以此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人们往往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每个学校的目录都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你想要的话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发给你看一下,一般分为一、被SCI收录期刊二、A级期刊名录(共180种、名录见附件一)三、B级期刊名录(共464种、名录见附件二) 四、B级期刊名录中未列出,但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同于B级期刊。
我告诉你解决的办法:1、【辩证】,好好弄懂你们曾经学过的《伤寒论》!我们的中医自清末民初开始式微,建国之后尤其是文革又大打了一顿。目下那些老中医都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能学到什么真东西?!再者,从约清代开始,中医受朱震亨朱东垣“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谬论的误导,把《伤寒论》都抛到爪哇国去了。举例来说,我看一肿瘤患者发热一个多月,我认为是相火上燔,而中医科副主任没有为其大补肾气胃气,而是用“清骨散”清虚热,最后老人不治。相反,山西省灵石县我国著名老中医李可大夫,这时期就会重用养肾温阳的药物,他用“肾四味”或“肾十味”加辅助脾胃的药物,收到很好的效果。“肾四味”每味都达到60g!还有,治疗肺癌,很多医生还立意于清热解毒,这其实是雪上加霜!应该用“当归四逆生姜吴茱萸汤”或“小青龙汤”与“生脉饮”等的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挽狂澜于既倒;2、【分量】的问题,这在“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治疗经验集”(“百度文库”中可免费下载)已经提及。“细辛不过钱”真是害死人!但也不能动辄就像李老爷子那样上来就45g,10~15g足矣;3、中医重视【相关脏腑的协助作用】,比如说肺虚,肯定要“上补其母,下实其子”,而我见一国医,感冒症状湿寒,他却开了较重的苦寒之品,并且不曾养脾胃。4、还有,【不要搞什么狗屁中西医结合】,很多中药的成分不能注射,否则轻者过敏重则杀人。咱们还是在到底哪些是主要有效成分哪些在一起起增强作用弄明白之前,老老实实喝苦药汤吧。拿苦参注射液来说,祛湿还是不错的,但有一缺点:耗损正气,所以就应该及时告诉患者吃些党参人参之类的。那些西医医生懂这些个么?!中医,真正能做很多西医无法企及的工作,有些病,西医只能手术,而有些病,手术也不能治愈,更何况还有的是手术禁忌的呢。你要想在中医这条路上打开坦途,你就要真正弄懂中医,就要有扎扎实实的医术。而中医,相当讲究对症,不对症可能立毙人命于覆杯!你们如果再不赶紧行动起来,中医,可能就要走佛教的老路——在起源国难觅踪迹!在外国,比如人家澳大利亚,都相当重视我们的传统中医!趁着人家说中医是他们的发明之前,做出点东西吧!还有,不仅仅要向老医生请教,【还要把张仲景、孙思邈等人的东西拿过来实践,得到的经验使用的过程才是你有别于他人的独到之处】!不要怕你身在陋巷,李可就出自于偏远小县城!
现在有部分自己开私人中医诊所的。我觉得这个办法目前可行,因为中国人跟风太严重。要想让中国用本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现代社会发扬光大至少还需要50年。
第一条 总则 为进一步深化卫生职称改革,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市临床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支医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实绩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实现建设“健康重庆”的目标,依据卫生部《临床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卫生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 适用范围 一本条件适用于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医生)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职务任职资格(药、护、技除外)。 二根据我市卫生行业实际情况,本条件将医生划分为教学医院、二级三级医院(指市区县属二级、三级医院论.文.客.服.QQ,81995535,下同)和乡镇医院三个层次。 第三条 基本条件 申报条件由医德医风条件、资格条件、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条件、业绩成果条件四个部分组成,并针对教学医院、二级三级医院、乡镇医院三个层次进行了分类设置。 一医德医风条件 医德医风条件是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务的重要的基本条件。申报人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学术道德,切实做到关爱病人、诚实守信、认真履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为“合格”以上者。出现下列情况者,按照相应规定执行: 1.医疗事故责任者,延迟3年申报;医疗差错责任者,延迟1年申报。 2.出现收受红包、回扣等违规违纪行为或大处方、滥检查等不合理诊疗问题一经查实,延迟1年申报。 3.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者,每次延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者,每次延迟3年申报。 4.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或按相关规定处理。 5.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或有学术造假行为以及在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文章、成果,职称考试违纪受到查处等),视情节轻重延迟3-5年申报。 凡因医德医风问题延迟申报者,一律不得破格申报。 二资格条件 1.学历资历条件 ⑴申报副主任医师原则上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①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受聘主治医师职务不少于7年。 ②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受聘主治医师职务不少于5年。 ③取得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硕士学位,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受聘主治医师职务不少于4年。 ④取得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博士学位,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受聘主治医师职务不少于1年。 ⑤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⑥医学类、相关医学类专业中专毕业,在我市15个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县)医疗机构(三级医院除外)以及在我市各区县乡镇、村属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受聘主治医师职务不少于7年。 ⑵申报主任医师原则上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论.文.客.服.QQ,81995535,取得副主任医师资格后,受聘副主任医师职务不少于5年。 2.外语(医古文)、计算机条件 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3.继续教育条件 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规定,完成相应的继续教育规定学时。 4.执业资格条件 严格从业准入制度,申报人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第四条 破格申报条件 一副主任医师 对在实际工作中确有真才实学,能力和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规定学历但具有医药卫生专业中专毕业学历,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者;或具备规定学历并取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2年以上者,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⒈具备破格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之一。 ⒉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7位、二等奖前6位主要完成人;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3位、二等奖前2位、三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第1位完成人。 ⒊作为主要完成人,在本学科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项专利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多项专利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⒋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负责人。 二主任医师 对在实际工作中确有真才实学,能力和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规定学历但具有医药卫生专业大专或中专毕业学历,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5年以上者;或具备规定学历并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年以上者,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申报评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6位、二等奖前5位主要完成人;获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2位、二等奖第1位主要完成人。 ⒉两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计划负责人。 ⒊作为主要完成人,在本学科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项专利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多项专利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论文QQ81995535。 ⒋在本学科、技术领域有较高造诣,对本学科(专业)有重大贡献,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⑵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⑸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⑹中医师带徒导师或重庆市名中医。 第五条 申报条件 申报人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工作、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业绩成果条件 一副主任医师 ⒈任现职期内的基本工作 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40周; ⑵年门诊人次数不少于800人次; ⑶每年临床查房次数不少于200次; ⑷对本专业常见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能作出正确判断和独立处理(外科医生能完成本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中二级手术项目总数的70%以上的项目,能完成本院三级手术项目总数的30%以上的项目); ⑸申报人对本人或本人所分管的下级医师的病历认真把关修改,体现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⑹每年主持疑难病例讨论或协助主任主持死亡病例讨论至少4次; ⑺能很好地承担院内外会诊任务; ⑻能够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在医院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检查中无不合理处方。 2.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 ⑴熟悉疾病诊疗的相关基础理论、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 ⑵熟悉本专业《临床诊疗规范》或相关专业规范中各类疾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的诊疗方法,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人文知识、科研能力,医疗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⑶申报人答辩时必须提交3份本人或本人分管的下级医师的病历资料(自认最能体现本人工作水平和质量的病历);评审专家对病历质量的评价,重点考评诊断水平、治疗水平、手术质量、对下级医生病历修改把关的情况,特别是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情况。 3.任现职期内的业绩成果 ⑴论文 ①教学医院:有3篇以上较高质量的论著、经验交流、述评等学术文章论文QQ81995535,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②二级三级医院:有2篇以上较高质量的论著、经验交流、综述等学术文章(其中1篇须为论著或综述或经验交流),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③乡镇医院:有2篇以上文章(关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经验交流、业务总结、个案报道等),其中至少1篇在国家统一刊号和书号(CN或ISSN)的医学杂志发表(第一作者)。 ⑵科研 掌握科研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①教学医院、二级三级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获得区县级科技成果奖。科研计划或项目负责人;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厅局级科研项目负责人;区县级科研项目负责人。 ②乡镇医院:不作要求。 ⑶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 ①教学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其中1次为院级讲座;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②二级三级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其中1次为院级讲座;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的经历。 ③乡镇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的经历。⑷业绩 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明显的防病、治病措施和方法。 二主任医师 ⒈任现职期内的基本工作 ①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论文QQ81995535; ②年门诊人次数不少于600人次; ③每年临床查房次数不少于35次; ④对本专业常见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能作出正确判断和独立处理(外科医生能完成本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中三级手术项目总数的70%以上的项目,能完成本院四级手术项目总数的30%以上的项目); ⑤申报人对本人或本人所分管的下级医师的病历认真把关修改,体现临床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⑥每年主持疑难病例讨论或协助主任主持死亡病例讨论至少10次; ⑦能很好地承担院内外会诊任务; ⑧能够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在医院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检查中无不合理处方。 2.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 ⑴全面掌握疾病诊疗的相关基础理论、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 ⑵全面掌握本专业《临床诊疗规范》或相关专业规范中各类疾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的诊疗方法,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危重病人,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重大技术问题,能承担院内外复杂疑难疾病会诊,医疗技术达到市内先进水平。 ⑶申报人答辩时必须提交3份本人或本人分管的下级医师的病历资料(自认最能体现本人工作水平和质量的病历);评审专家对病历质量的评价,重点考评诊断水平、治疗水平、手术质量、对下级医生病历修改把关的情况,特别是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情况。 3.任现职期内的业绩成果 ⑴论文 ①教学医院:有5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述评等学术文章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或有3篇以上的学术文章在SCI刊物上发表或有学术论文在SCIENCE或NATURE杂志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②二级三级医院:有3篇以上质量较高的论著、经验交流、综述,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③乡镇医院:有3篇以上文章(关于临床实际工作的综述、经验交流、业务总结、个案报道等),其中至少2篇在国家统一刊号和书号(CN或ISSN)的医学杂志发表(第一作者)。 ⑵科研 掌握科研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 ①教学医院、二级三级医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或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获得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或获得区县级科技成果奖。科研计划或项目负责人;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或厅局级科研项目负责人;或区县级科研项目负责人。 ②乡镇医院:不作要求。 ⑶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 ①教学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其中2次为院级讲座;任职期内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②二级三级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其中2次为院级讲座;任职期内有培养主治医师至少1名的经历。 ③乡镇医院:每年主持专题讲座不少于6次;任职期内有培养主治医师至少1名或住院医师至少2名的经历。 ⑷业绩 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明显的防病论文QQ81995535、治病措施和方法。 第六条 附则 一延期申报起算年限为:出现延期申报情况时,任现职务年限未满基本申报年限要求的,从其任现职务满基本申报年限当年起算;已满基本申报年限的,从出现延迟申报情况的当年起算。 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
关键是看你在哪里发了?期刊不一样,时间长短不一样
给你一本《医药界》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医学类见刊快的杂志有:《中国伤残医学》、《中国乡村医药》、《山西医药杂志》、《齐鲁护理》、《检验医学与临床》、《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这几本都是半月刊,普刊和核心期刊都有。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
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影响因子为,载文量为14418,被引量为67035,下载量为227892。
相关信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被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收录期刊、《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收录期刊 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第二编 经 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同学,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出来了本规范[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论文发表也是各位评级别的作者最头疼的事情,各种要求搅的作者一头雾水,在做论文之前建议每一位评职称的作者不要着急,先找自己单位问清楚发表论文的要求,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各个地区的各个单位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单位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中文核心,有的单位却要求被SCI、EI等数据库索引的文章,还有就是各个单位要求期刊也不一样,都的要求影响因子大于1,有的期刊不是核心,却也能用来评高工职称,所以在作者想要评高级职称的时候先不着急准备文章,但是一定要把握投稿时间,一般都提前至少3个月开始投稿,准备论文的时候先咨询好自己单位的要求,然后选择期刊,根据期刊的要求写文章,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评职称和杂志要求,也是大家评职称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帮到大家。5.医学护理系统:中级职称,2篇以上,2000字符以上,省级医学类期刊即可。副高职称,2篇以上,2000字符以上,医学类专业期刊或者国家级医学类期刊。九品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建筑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论文领域:教育,建筑,经济,管理,社科,医学 ,文学 ,农业 ,体育 ,财会,科技,机械 ,计算机 ,法学,艺术,新闻,工程 ,交通 ,理工,护理等专业。
中专、大专、本科,毕业的中级职称都可以进副高,省卫生厅指定的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片,综述1片,同时通过职称计算机模块4个,职称英语A级。其中中专毕业算破格,得参加省卫生厅的破格考试。在职的也算,具体的到你医院人事科看文件。
随着超声医学专业的迅速发展 ,对超声医学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超声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1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现状分析
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加强超声诊断学师资队伍建设随着超声医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各大医院都紧缺超声医师,教学任务的增加无疑会进一步凸显超声医生人手紧缺的矛盾,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当着力培养优秀的超声诊断学专业的教师队伍。除了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超声专业教师外,还应加强现有超声医师带教意识的培养,对年轻教师进行超声诊断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从而系统化、规范化临床带教课程。带教过程中注意基础医学课程、临床课程、影像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超声专业新技术、新发展、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立足当前各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在超声诊断技术方面的严重不足,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年轻医师培养以及医学发展的的需要,应对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知识全面、综合能力强、全方位的医学人才。
一、强化循证医学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医学教育观念,认识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循证医学资源分布与互联网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特点以及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荟萃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要充分认识循证医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掌握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传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以讲座的形式向实习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使其认识到:
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将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及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5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临床实践及结果。
3.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其来源、科学性和可靠性分为5个等级(可靠性依次降低):Ⅰ级,所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Ⅱ级,单个设计良好的RCT;Ⅲ级,单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Ⅳ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三、指导学生获取循证医学证据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获取必须通过文献检索。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缺乏相关的知识,仅局限于用百度(baidu)或谷歌(google)等一般搜索引擎查找文献,因此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较局限,专业性不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检索到合格的文献,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循证医学资料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Cochrane图书馆、Campbell协作网和Pubmed、Springerlink、Ovid及CHKD等电子数据库。并教会他们怎样用主题词、关键词、刊名、布尔逻辑(and、or、not)和文献类型等方法使用网络资源检索文献。由于医学文献检索中所获得的证据常常种类繁多、结果多样化,因此,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循证医学网站,查阅有关新研究、新技术的系统评价和二次摘要文库,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新、丰富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四、在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理念
摘要: 在WHO倡导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卫生人力的研究,为卫生决策提供帮助。卫生院作为三级预防网络的枢纽,在医疗、预防、初保方面起着其他层次医疗单位无法替代的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三级预防网络在农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农村卫生队伍已具规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低素质卫技人员偏多、中高级卫技人员短缺、卫技人员结构失衡、管理水平低下和工作效率不高等人力问题。本文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相应对策,以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问题;策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四大卫生工作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卫生队伍已具规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使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医技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面对的问题是十分严峻和突出的:低素质卫技人员偏多;大批中年知识分子需要更新知识;20%~30%的非卫技人员急需培训提高;预防医学专业缺口很大;高级卫技人才十分缺乏等。本文从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人力问题和策略研究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为农村的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决策依据。1 乡镇卫生院的人力问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合作医疗、三级预防医疗保健网和乡村医生队伍三大支柱的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农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作为承担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总的情况是:数量上是有多有缺、有闲有忙;质量上缺乏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卫生专业人才,大批非专业人员挤进卫生队伍,造成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不是主要矛盾。在人才结构上预防保健人员、特色专科卫技人员和管理人才更缺。具体而言,乡镇卫生院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人力问题。 低素质卫技人员偏多 据全国1999年资料,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占8%,中专占,无专业学历占。具体而言,主要有低学历、低职称、低能力、非专业卫技人员过剩;职称与学历脱节,具有医师职称者并不都具有岗位职称的规范要求,使得乡镇卫生院医技水平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阻碍了乡镇卫生院有序发展。 一些卫生主管部门编制观念淡薄 由于卫生系统毕业生分配、调动工作归口主管部门,而一些卫生主管部门的编制观念淡薄,错误地认为编制管理是编制部门的事,所以尽管人事编制部门对超编不许进入做了再三强调,但为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往往采取编制在甲地而人实际在乙地工作;再则,即使是在人事编制部门的要求下,张三真的在甲地,但卫生系统人事内部调动,除象征性地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外,人事部门管不着,很快他们便可以将张三调往要去的地方,而编制观念则在他们调来调去中调没了。 “近亲繁殖”[2]现象突出 有一些父母的思想观念陈旧,怕子女吃亏,总想把子女留在身边,不愿把子女放到环境比较艰苦、事业又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乡镇卫生院职工子女就业除报考学校、参军、外出就业外,余下的职工子女有很大一部分先针对性地到自费成人医药中专两、三年混个文凭,有的高中毕业经短期培训后就进入父母所在的卫生院工作,造成低学历、低能力、低职称、非卫技人员偏多。因为“近亲繁殖”,职工缺乏压力,产生不了动力,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者大有人在。而且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增加组织协调矛盾难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虽然卫生部门和政府三令五申禁止非卫技人员进入卫生系统,但有些地方却为进入的这些人积极寻找出路。如有些地方在职称评定中,一再突破国家有关规定,为这些人乱开口子、大开绿灯,使其得到好处。为提高非卫技人员素质,一些单位不惜花重金派他们出去学习以得到文凭获取“绿卡”,这无形之中也为非专业卫技人员进入卫生系统起到了鼓励和诱导作用。 中、高级卫技人员缺乏 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差、设备简陋,高学历人才不愿进乡镇卫生院工作。人才市场开放后,人才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有能力、有学历的卫技人才利用各种方法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又分配不到农村去,只能从中级职称和未经正规培训的人员中晋升一批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这样就降低了卫技队伍的素质。 毕业生下不去 较之城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很多毕业生工作后无住房、生活待遇差,且有不少医学类本科毕业生5年医学课程读完毕业后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农村找对象难,加上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留城才是真正地甩掉“泥腿子”,城区虽不缺大中专毕业生,但吸引力不减,毕业生下不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毕业生留不住 开放人才市场以后,具有大学学历和中高级职称的卫技人员纷纷流向上级医疗机构,使得本就缺乏中高级卫技人才的乡镇卫生院雪上加霜。全院没有一位大专毕业生的乡镇卫生院也不少见。人才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乡镇卫生院医技水平的提高,毕业生留不住这一现象值得引起业务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卫技人员专业结构失衡 从专业结构看,药剂、口腔、儿科、营养、检验、麻醉、放射、卫生等比重偏小,而护士、管理人员、预防保健人员更为缺少,社区医生偏多,乡镇卫生院中医护比和医防比例偏低[3]。 大中专层次医学教育混乱 迄今为止,以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主要靠中专层次的医药学校培养,目前很多中专医学院校为适应形势需要已升级为专科层次医学院校,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未相应提高,专业设置相对狭窄,导致不少单位因人设庙、因人设岗、虚位增多。 预防保健工作地位日益提高 “以预防为主”是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随着疾病谱转变和人民对预防保健需求的增加,建国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功能重复、力量分散的防保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甚至出现防保空白点。如慢性病防治、心理保健等,加强预防保健工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乡镇卫生院管理干部的知识亟待更新 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过程中,卫生人力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现今乡镇卫生院院长一般是由本院的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医技水平高、管理知识几近空白,以经验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家长或家族式管理,这些管理模式滞后于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管理是一门科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工作,对大家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作效率低下 近5年资料表明,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年门诊量、出入院病人数、床位数变化不大,有的指标还在下降。这种人员编制上升、工作量下降的现象导致职工积极性受挫,乡镇卫生院生存步履艰难。2 解决策略 因需设岗,定岗定编 定编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乡镇卫生院的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和基石。为改变人浮于事、因人设岗的现象,各乡镇卫生院应根据实际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运行程序和各科室的职责、任务、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定编、定岗,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把一些职能重复、工作量不足、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内设机构和中层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和精简,做到不养一个“闲人”。 采取换种法[2] 业务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限制本系统职工子女除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不得在同一系统内以照顾性质安置就职,至少不允许与父母同一单位工作,消除“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弊端。已经安置的职工子女,要想方设法在本系统内统筹安置,至少在本镇范围内异地安排,减少“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 加强在职教育 加强在职教育是不断提高卫生劳动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地补充和更新原有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于1998年6月26日由全国人大党委会通过,1999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各地业务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加强医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医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毕业生下得去、留得往 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有针对性地对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旮旯里也能创风流”的奉献意识,鼓励他们扎根农村医疗事业。 毕业生要下得去 卫生主管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确保毕业生下得去。笔者认为,乡镇卫生院是大中专毕业生发挥才干的良好场所,可以试行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先在农村医疗单位服务5年后再回上级医院或先在上级医院工作1年后必须去农村服务5年,将服务农村作为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 毕业生要留得住 人才引进去后,单位要创造惜才、护才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尊重人才,让他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创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处处为他们着想的外部环境,才能留得住人才。稳定大中专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要在职称、工资待遇方面有倾斜政策;(2)有定期去上级医院进修和学习的机会;(3)在住房补贴、子女就学方面有优惠政策;(4)制定制约措施,可规定凡在乡镇卫生院服务未满5年的毕业生不准调离。 理顺不同类型医学教育关系,培养合理专业人才 因地制宜,平稳过渡 现今中专层次医药学校已经在逐步进行调整,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中等层次卫生学校设置,对不符合要求、功能相近、设置重复、效率低下的医药学校积极实施关、停、并、转。如各地进修学校可以尝试与当地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筹建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顺利实现与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双卫”网的试播。 宏观调控,合理设置专业 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要在大量社会调查基础上,逐步调整。宏观调控学校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地培养各种紧凑人才,优化人才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实现能量发挥最大化。 推进防保体制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体系 结合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进行,推行防保体制改革,对原有防保线条机构进行归并、调整,重新科学划分职责,合理确定各级防保机构工作范围。建立上级防保机构对下级防保机构制约机制,构建精简、统一、高效的综合性疾病防保保健体系。同时新的防保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有激励、有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运行机制,调动起广大防保人员的积极性,走出一条高绩效的综合防保之路。 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抓好现职和后备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养,同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也要重视中青年后备干部的管理知识培训。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学习管理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知识,才能跟得上世界医学发展的潮流。 提高认识,提倡自学和终身教育 乡镇卫生院院长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习管理知识的紧要性和迫切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许多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新的领域不断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工作者,应提倡自觉实行终身教育。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本身的内涵在不断深化,外涵在不断扩大,只有自觉实行终身教育,才能跟得上世界医学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坚持改革创新,深化乡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识 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基本用人制度 实行聘用制,首先要合理设置岗位,在岗位设置中要坚持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对应、重点导向、结构合理和适时调整的原则,努力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卫生服务,而获得自身健康发展。 进一步拓宽卫生投入渠道,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我们都要认识到,超越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发展卫生事业是不可能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十分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成本核算,调整卫生经济政策,借鉴和运用企业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卫生经济管理。进一步拓宽卫生事业投入渠道,鼓励、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公立医疗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参考文献1 Hall manpower WHO, 赵家峥,王在清.基层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宏观供求矛盾初探.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51(1): 戴迪,钱友迪.卫生经济与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71.
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高级职称的题目,拟好了你看看
医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必要的存在,医学 毕业 论文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检验论文题目
1、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有效应用
3、国际化视野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
4、医学检验知识的图谱构建与应用
5、关于医学检验实践教学的思考
6、 创新思维 和问题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培养
7、大数据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变革
8、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9、不同实习教学模式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10、医学检验进展与临床应用研究
11、项目导向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浅析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
14、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15、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16、医学检验高职生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综合学习模式的构建
17、第三方医学检验公司在县级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18、浅谈医学检验危急值 报告 制度的建立
19、医学检验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探索
20、探讨医学检验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
21、循证检验医学结合PBL教学在医学检验实践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3、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及应对 措施 探讨
24、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25、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类专业课程应用效果分析
26、整合信息化教学策略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27、我国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28、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模式探索
29、信息化在医学检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30、输血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1、教学医院医学检验进修生带教模式探讨
32、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备赛水平提升探索
33、影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因素的探究
34、医学职业终身 教育 技能培训 方法 的研究--以医学检验为例
35、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讨
36、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7、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38、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39、独立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新途径的探索
40、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医学检验的研究进展
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2、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3、心理干预对 儿童 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4、27例胃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6、针灸配合水针疗法治疗腰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7、古纳斯督灸治疗骨关节疼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
8、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9、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10、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声带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1、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2、菌毒清颗粒治疗风热感冒的临床疗效观察
13、脱敏药物对牙本质敏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15、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消痤霜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17、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
18、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19、中医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药物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21、葡萄糖酸锌治疗痤疮22例临床疗效观察
22、社区高血压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3、川百止痒洗剂治疗外阴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24、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
25、温针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26、鼻咽联合成形术治疗OSAHS临床疗效观察
27、乳痛症的中成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8、斯奇康佐薄氏腹针治重型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29、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30、中风膏抗脑动脉硬化60例临床疗效观察
31、中医辨证治疗痞满证46例临床疗效观察
32、综合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33、参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34、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35、帕利哌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36、鱼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37、丹鳖胶囊的临床疗效观察
38、拔罐辅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39、体外超声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40、CO2激光治疗丝状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41、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观察
42、万应理伤膏临床疗效观察
43、卵巢癌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44、金因肽治疗50例日光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4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168例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46、胆宁片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47、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48、微管人流与药物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49、参杉癌康汤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50、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2021医学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2021医学类论文题目推荐
★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医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题目
★ 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参考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