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温度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温度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

温度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你好,皮肤遇冷遇热脸部潮红是怎么回事,是体内热重吗

你的问题真是太有意思了!随着气温的升高,脸上的皮肤变得发烫发红,特别红,这个现象经常让我们感到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需要知道,皮肤的颜色是由血液循环和血管大小决定的。当气温升高时,身体会自然地调节体温。这时,血液会流向皮肤表面以散热。血管也会扩张,以便更多的血液流入皮肤表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脸会变得更红更热。脸部皮肤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更加敏感,所以它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变得发红、发热。比如说,在夏天阳光下暴晒、进食辛辣食物、喝酒等都可能导致脸部皮肤因过度刺激而变得发红。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你的脸部皮肤本来就比较薄弱或者有一些皮肤疾病,在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出现红肿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除了控制外界刺激因素,我们还可以尝试用一些特别针对敏感皮肤的产品来进行护理。医科大学教授建议使用素见敏感肌修护乳,这款产品受到非常多消费者喜欢和好评。在夏天或者气温升高时,可以用水温适当降低的毛巾轻拍脸部皮肤,以缓解发红发热的现象。脸部皮肤在气温升高时会变得更加发红发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会正确护理皮肤、控制外界刺激因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保养。

人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对身体有伤害。高温给人体带来高温烫伤和全身性高温反应,如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恶心、虚脱、昏迷等。高温环境是指温度超过人体舒适程度的环境。一般取21±3℃为人体舒适的温度范围,因此24℃以上的温度即可以为是高温。但是对人的工作效率有影响的温度,通常是在29℃以上。造成高温环境的热,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所散发的热、燃烧所散发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所散发的热、机械运转所散发的热、人体所散的热等。高温环境主要见于热带、沙漠地带,以及一些高温作业、某些军事活动和空间活动场所。高温环境中保持各种体液的正常含水量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和良好的耐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高温营养中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及其补充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温环境中的出汗量因当时的湿度、劳动强度和个体素质差异而不同,最多一小时出汗可达1.5升,一天可达10升以上。由于汗液中99%以上为水分,约0.3%为无机盐(成分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钠,主要是钠离子,对保持体液的渗透压和体液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缩和保持酸碱平衡都有重要意义。因出汗而大量丧失水、盐时,可引起电解质平衡的紊乱,如不及时补充,即可出现一系列失水和失盐的症状。

高温闷热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据对北京地区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发现,高温闷热天气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天气。在夏季闷热的天气里,还易出现热伤风(夏季感冒)、腹泻和皮肤过敏等疾病。原因是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而闷热又常使人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再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或电扇来解暑,人体长时间处于过低温度环境里,机体适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病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另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极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的发生;再有人们从室外高温环境中回到家中,习惯马上打开空调或用电扇直吹,吃些冰镇食品,这一冷一热,立马见效,马上就开始腹泻;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症,主要为丘疹样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温度对高血压病的影响论文

从养生我角度来说,夏天宜养心。夏天尤其对高血压病人有些不利,但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多多注意,高血压患者就是正常人!对于影响方面的分析,请看以下六点:1.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这样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2.人在高温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增加心脏的工作量。3.夏天出汗多,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4.闷热的天气,人的情绪容易烦躁,植物神经紊乱。医学研究表明,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5.夏夜天气燥热,而且昼长夜短,人们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睡眠,而休息不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诱因之一。6.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容易导致缺氧。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动脉硬化的人,心脑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充足,活动适量,又服用了有效的血管扩张剂时,病人可能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但在天气湿闷时就不一样了,在湿闷的空气中,水的含量明显增加,而氧气的含量则明显下降。所以,即使服用的药物品种、剂量没改变,甚至活动量和平时没有区别,也常常会感到胸闷、气短、头晕,严重时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夏天戏水,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人类还是陆地动物。一般来说,患有心脏病、肺结核、中耳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不适合下水。此外,为他人健康着想,患有传染病者也不适合到公众场合戏水。戏水前不要吃得太饱,太油腻,最好是饭后一小时下水。也不能空着肚子游水,尤其晨泳,否则容易造成头晕、疲劳、四肢无力,甚至抽筋。 疲劳时应稍作休息再下水,抽筋则要立即上岸。喝酒后也不宜戏水。 戏水前要适当做些热身运动。例如做做压脚、伸腰、活动一下脚踝。 本人认为高血压患都夏天注意事项指南为:按时服降压药;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心态平衡。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高血压医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 方法 研究 》

摘要:高血压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发病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护理高血压病人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待高血压病人的正确医学护理方法,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医学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1-8801(2013)11-0388-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经常会诱发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淤血和中风等病症,具有很高致残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不多或不全面,形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继而导致病情加重,难以控制住血压。而如何对高血压病患进行医学护理,缓解病人精神紧张,减轻高血压病人的痛苦,降低复发机率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

1高血压病人的护理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现代医学的不断创新,人们逐渐意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刺激以及心理疾病的影响都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在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这种现状往往与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有关。

药物依赖性强,不重视非药物治疗。许多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存在着过强的依赖感,对非药物疗法则不够重视。然而,高血压病的防治的重点和关键,恰恰不是药物,而应该是以非药物疗法为主,进行主动防治。所谓非药物疗法,就是平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作息和饮食,克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等等。但是,太多高血压患者错误地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就能达到治病的作用,以致对非药物治疗不屑一顾。很多患者吃降压药的同时,对饮酒抽烟并不加以控制。这种做法不但影响药效,而且加重患者身体负荷,会危害其身体健康。

患者用药不连续,倾向于强效降压药。许多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连续,不能按时吃药,导致血压经常出现波动,吃药时血压平稳,不吃药时血压紊乱。血压的忽高忽低会造成患者身体负荷加重,身体机能受损,影响治疗的效果,导致病情的恶化。其实常年的高血压不需要马上将血压降低,应该实行平稳降压,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并不适合采用快速降压药,加重身心负担。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疗效,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过快,要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稳定后可根据医嘱逐渐减少剂量,不得随意停药。需要强调的是,有些降压药物可能会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服药后要卧床2到3小时,起身无异常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2高血压病人的正确护理方法

科学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用药。针对高血压病患者滥用药、不正确用药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科学、正确的指导患者用药,对病人进行宣教,采取讲解、示范、发宣传材料及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健康 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诱发因素、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病防治的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

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会对所用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应该降压治疗过程中,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下降就马上停药,而血压出现上升才服用药物。应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用药。

督促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为避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医护人员应加强督促高血压患者调整作息方式,保证有合理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同时督促改变传统饮食习惯,饮食上要注意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的原则,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吸烟饮酒的患者,应督促其戒烟限酒,减少其循环动脉压升高和血管壁脆性增高的危险,降低 其它 并发症的发病率。应指导患者平时要多吃水果、蔬菜,要戒烟戒酒,尽量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肥胖者要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并加强体育锻炼,采取非药物护理方法,劳逸结合,使病人尽量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

注重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时,血压则升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要吃药时,情绪易紧张,心情抑郁。病人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 措施 ,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应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对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应细致观察患者不同的心理,耐心、主动听取这些病人的倾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传授减压方法,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指导患者建立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的情绪反应,时刻保持心态平衡。定期开展关于高血压的专题讲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加强对各种治疗措施的依从性,使原本不重视治疗的患者,也开始接受治疗。并能自觉戒烟忌酒,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心理平衡,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督促患者家属,尽量让病人避免接触高血压诱发因素,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3结束语

尽管高血压作为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并且具有很高致残率的不可根治慢性疾病,但是并不意味着无药可治。医护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的同时,应对高压患者的护理误区应有清醒的认识,对其进行良好的用药指导,帮助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用药率,规范其用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2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8期

[2]胡燕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基屋医学论坛-2010年27期

[3]刘小芬,谢翠萍,卢兴优.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现代医院-2008年8期

《 高血压的社区医学防治 》

【摘 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导致人群死亡的危险因素。除对其加强药物治疗以外,更应该加强对高血压的积极预防,以更有效的节约经济成本,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开展社区管理,转变治疗模式,培养合格有责任的社区医生,对民众宣传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管理;病因预防;发病预防;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的主要魁首,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血压成为我40岁以上人群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病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多达2亿[2], 每年新增病例300多万,但我国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很低,不到10%。我国脑卒中患者有500多万人,每年因此病的死亡人数多达20万,其中7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项研究表明,只有提高对高血压的积极防治,才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高血压疾病的社区管理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药物为主,但是多项研究表明,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控制能节省更多的经济成本,而且发挥的社会效益也是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不可比拟的。过去10多年间,我国政府相关的各个机构和团体对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相关的预防控制指南和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社区干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高血压控制的重要管理手段,将非药物方式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3 高血压的病因预防

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指对居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降低危险因子,从而促进健康,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保健的教育

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健康讲座。把高血压的危险性告知每个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血压,并将血压的测量方法教会居民,做到定时、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坚持走路作为最方便的有氧运动。晨起行走30~50min,血压可下降10mmHg[3]。

合理调整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引起血压升高,积极宣传低盐饮食的好处,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每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增加2g,则收缩压平均值增加2mmHg[4]。

适当增加钾、钙、镁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升压反应。

我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常使钾随之丢失,所以,应提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橘子等含钾较多的食物。多数研究 报告 认为,膳食中钙不足可使血压升高。补钙的方法,主要是进食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奶制品,其次是增加豆制品和新鲜蔬菜的量。

增加优质蛋白质的食用,优质蛋白质一般指动物蛋白质(如鱼类)和豆类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蛋白质的质量和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低有关。

减少膳食中的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

戒烟限酒

大力宣传烟酒对身体的害处。尤其是吸烟,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血管痉挛等机理,导致血压增高。对吸烟的民众要教育,劝阻其尽快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所以,我们提倡完全戒酒,至少不饮烈性酒。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更应戒酒。

调整心理,减少精神压力

中年人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忽视身体的报警信号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的形成。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焦虑、紧张情绪,有睡眠障碍或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都容易患上高血压,因此教育和帮助居民,找出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提倡慢生活,保持快乐的心境,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表明: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单纯降压治疗不调节情绪往往降压效果不佳[5]。

4 高血压的发病预防

社区管理不仅要做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对发病的预防。即要做到对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开展对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对社区医生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社区医生的责任感。对35岁以上和高危人群建立首诊血压制度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患者。另外推广建立高血压门诊,固定责任医生,随访跟踪服务。定期监测血压,早期发现患者,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5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对已有高血压的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非药物治疗以外,对符合用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药物治疗,以到达最高疗效。严格遵循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尽量选取简便、有效、安全、价廉的抗高血压药物使血压降至正常。

高血压的常用药有多种,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ARB、ACEI、血管扩张药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单独或联合用。社区医生应该加强对高血压药物的学习,做到能够熟练掌握每一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各个药物的配伍原则,搭配用好各类降压药,使更多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是当务之急[6]。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注意保护重要靶器官。

对于高血压病情危重的病号,定时检查,积极治疗挽救,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的死亡。突发严重情况的在稳定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尽早转诊。

6 展望

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危害严重,全社会都应该提高警惕。上个世纪60~7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在全社会开展了社区人群慢性病如高血压的积极防治,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其中比较重要是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应该大力提倡对疾病的预防,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中,把高血压的治疗从临床转到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有效的社区管理,而我国在这一点上起步比较慢,所以更要求我们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合格的社区医生。作为医师应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技术,包括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边缘学科。对患者而言应积极配合医师,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HE J .GUD .WU X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5, 353(11):1124-1134.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辑委员会.2009 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曾正培,顾峰,黎明.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8(1):80-81.

[4]王辉华.77例青年人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669-670.

[5]洪炜,寒冰,刘军.心理社会因索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5):318 -320.

[6]孔令娜,刘可仪,周颖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疗效影响的Meta 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462.

有关高血压医学论文范文推荐:

1. 高血压护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3. 护理综述性论文范文

4. 内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5. 2016年毕业生医学论文

6. 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7.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暴雨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过多地雨水接触到皮肤的话,是对皮肤有一定伤害的。雨水是比较脏的,如果用显微镜看的话,会发现很多杂物,现在由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气体的存在,使雨水明显呈酸性化了,它对人体也就更有伤害了。一、雨水对皮肤的伤害主要有以下的原因:1、下雨对人体不利的有,淋雨容易引起感冒、关节炎等疾病,如果雨水酸量较高会侵蚀皮肤或者引发其他皮肤疾病。2、下雨时会气温降低、湿度增大,关节炎患者、开过刀的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二、雨水对皮肤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1、湿疹。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水中玩耍,如果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会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而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接触污水容易引发湿疹。2、脚癣。造成皮肤细菌感染。3、皮肤炎症。暴雨过后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吸引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好像有虫子爬的感觉,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4、过敏性皮肤病。雨后空气潮湿,如若家中衣物一直没有晾晒,那么病菌便会不断滋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大皮肤过敏的几率。三、下雨的好处这主要是:雨水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能降低空气中灰尘含量。雷雨时的雷电能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这些都有利于人的呼吸舒畅和身体健康。

雨水对人皮肤是有伤害的。

雨水浸泡皮肤会带来哪些伤害

1、湿疹

雨天和雨后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水中玩耍,如果双腿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能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有时候还有脓会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而孩子的皮肤比较嫩,接触污水容易引发湿疹。

如果一定要下水,可提前外涂防水油膏。遇雨水湿脚后,除了要尽快冲洗干净,还可以用1%的盐水对脚部进行短时间的浸泡,防止皮炎的出现,之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2、脚癣

在雨水中行走和工作应穿上雨靴防护。如果水位太高,雨靴不顶用,则要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并及时到医院就医。

3、皮肤炎症

暴雨过后潮湿的环境很容易吸引蚊虫。很多人被蚊虫叮咬后身上刺痒,好像有虫子爬的感觉,皮肤上还会起小疙瘩。

要减少在污水中的浸泡时间,涉水后一定要及时清洗皮肤,尤其是足部。若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引起真菌繁殖,从而导致皮肤炎症。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皮肤和鞋子的干燥。

4、雨后潮湿过敏性皮肤病

雨后空气潮湿,如若家中衣物一直没有晾晒,那么病菌便会不断滋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大皮肤过敏的几率。

不吃刺激性食物及腥膻发物,多饮用温开水,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保持皮肤干爽,及时更换衣物鞋袜,内衣袜子分开泡洗,并可以用开水烫洗杀菌,从而防止真菌的滋生。若皮肤出现瘙痒,应避免过度搔抓烫洗皮肤,及时就医。

5、手足浸渍

大雨过后,由于手脚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身体长时间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下水前可涂防水油膏对皮肤进行屏障保护,蹚水后洗净双脚,自然晾干,鞋袜用紫外线杀菌。患者可将双脚洗净后扑层痱子粉,症状较轻者可用3%的硼酸粉湿敷,症状严重者需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雨水对人的皮肤有伤害。

长时间淋雨或在雨水中浸泡后,皮肤的角质层会被泡得松软发白,受摩擦、剐蹭时就容易破损,雨水中的化学物质和细菌就可能“趁虚而入”,引起皮肤红斑、丘疹,甚至感染、发炎,也极易继发真菌感染,发生脚癣、股癣和体癣等。

身体被雨水淋到或浸泡后,要尽快冲洗干净并擦干,尤其是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双脚尤其注意,可用1%的盐水泡半小时后再洗净。如遇酸雨对皮肤的刺激更大。因接触雨水等引发的夏季皮炎、脚癣等足部皮肤病在夏季占很大一部分。

扩展资料:

淋雨注意事项:

1、衣服消毒分开洗

淋过雨后的衣服也要做好及时消毒,因为雨中带有大气层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时雨太大很多人都是趟水回家,身上沾满了街道上各种污物混杂在一起的雨水。回家后需及时脱掉衣服,然后与其他衣服分开放。另外,清洗时要用消毒液浸泡之后才能彻底杀菌。

2、被雨淋后快洗澡

雨水中有很多的细菌,如果过长时间淋雨,雨水中的细菌就会侵蚀到皮肤。因此,回家后要及时淋浴,而且沐浴时一定要带有杀菌作用的沐浴液。另外,若双脚长时间浸泡雨水,可用盐水浸泡双脚半小时,然后再洗澡。

参考资料:人民网-被淋湿了?想不生病赶紧做这几件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自然灾害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是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主要场所,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洪涝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洪涝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如何防灾减灾就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为有效抵御洪涝灾害,灾前的风险管理最为重要,洪涝风险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和措施的最重要依据,而其中脆弱性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国际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修正后的SCS模型分别计算出浦东新区20年、50年、100年、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的共6个重现期的暴雨径流量,根据浦东DEM得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浦东的水深分别为:、、、、、。通过栅格计算、重分类提取出不同重现期淹没深度图,结合实地调查和参考国外的自然村落住宅、农田、工业仓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在不同水深区间淹没的灾损率,绘制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整体脆弱性等级分布图。通过6个重现期的脆弱性分布图得出:⒈从20年到1000年一遇的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范围在不断增加、强度在加大,其中200年一遇重现期是一个转折点,造成的脆弱性面积急剧增大;⒉浦东新区在不同重现期的整体脆弱性分布主要表现为低脆弱区和高脆弱区,这与脆弱性的等级划分范围有关。从20年到1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分布范围比较小,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高桥镇、高行镇、北蔡镇、张江镇、合庆镇和川沙新镇,低脆弱区分布在浦东新区的街道和中、高脆弱区的镇附近;200年、500年、1000年一遇洪涝灾害脆弱区面积分别占浦东新区的26%、30%和32%,中、高脆弱区主要集中在浦东各镇分布,低脆弱区分布普遍,但主要沿浦东各街道集中分布。⒊具体分析6个重现期4种用地类型的脆弱性情况是:⑴6个重现期中,农田始终是高脆弱区;⑵20年到1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的用地类型是自然村落住宅;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少部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自然村落住宅;⑶200年到100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中脆弱区主要是自然村落住宅和少部分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低脆弱区是工业仓储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根据浦东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情况,本文从自然条件、历史和政策等方面提出降低脆弱性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海拔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在海拔 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 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 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度。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 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 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 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 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 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 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 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 急性高山病 最常发生在进入海拔3300米以上高原的第一、二天,尤其是第一天的起初6-9个小时。 识别要点:头痛,加上以下任一症状:全身疲乏无力,头昏眼花,失眠,恶心和呕吐。 2. 高原肺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识别要点:出现以下情况中两项以上者: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咳嗽,虚弱且活动量明显减少,前胸有堵塞感,皮肤苍白且发绀,心率增快。 3. 高山脑水肿 未经治疗的高山脑水肿病死率为14%。 识别要点:有急性高山病的症状,无法走直线,出现精神异常。 4. 慢性高原病 指对高原环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出现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 识别要点:乏力,头痛,头晕,发绀,运动时缺乏耐力等。 5. 其它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旅游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500米:在暗处的视力减弱。 1500-1800米:高级思维功能减弱或缺乏。 3300米:简单的算术变得非常困难。 4600米:写字和考虑问题受到影响。 5500米以上:100%的游人会患上咽喉炎和气管炎。 四、进入高原前的准备 1. 从决定去高原旅游的那天起,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无氧锻炼的时间。无氧锻炼指大运动量的剧烈运动,可使机体对缺氧状态产生一定的耐受力。 2. 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在高原地区,呼吸系统非常容易感染,应带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高原卫生条件有限,容易患肠胃炎,可以带上环丙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还必须准备利尿剂乙酰唑胺,它是预防和治疗高原反应的主要药物,可以消除阵发性夜间呼吸暂停,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减少晨起时的头痛。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25毫克,或每天一次,每次250毫克。在进入高原前24小时开始服用。 3. 高原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度,需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 4. 准备好抗紫外线的防护用品。 5. 如果乘飞机直接进入高原地区,在低海拔地区起航前一个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吃油腻的食物,不喝酒。如果乘汽车或火车进入高原地区,要做好每天的行程计划,最好每天上升高度控制在400-600米。每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休息几天,使体力逐渐恢复并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如果徒步或骑自行车,更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事先请专家制定一个科学的登高方案。

海拔高的地方紫外线强`再综合这位友友的讲解就全面了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光照大,紫外线强,对人眼睛和皮肤有影响;高原反应更会引起精神压力效应。高海拔地区空气新鲜,长期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人,肺活量会增大,身体消耗大,不容易胖。

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特殊,特点是空气稀薄,光照大,紫外线强,风速大,如果去高海拔地区旅游,一定要带上太阳帽和墨镜,减少这边气候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以免带回“高原红”。

土生土长的高海拔地区人,体质呈酸性,长期生长在平原的人,体质呈碱性。酸性体质的人适合低压缺氧环境,碱性体质的人适合高雅高氧的环境。一般碱性体质的人进入高海拔地区,就会有缺氧引起精神压力效应。

但长期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人,肺活量比平原人大。加上高原地区的人运动消耗大,身体不容易长胖。据美国图书馆的一篇杂质报道,移居到高海拔地区的人能降低40%的肥胖机会。

差别不是很大!但对于脑供血不足的人来说会有好转,但也不会有较大影响!

皮肤病对人体的影响论文

【篇一】卫生与健康初中议论文500字

我在放学路上走着,同学们都熙熙攘攘地向西跑去。我心头掠过一丝好奇,于是顺着人流走过去,原来,他们是到小摊上买吃的。

只见,一条宽宽的道路两边密密麻麻地挨着一个个“移动小摊”,似乎是一条“长龙”一直排到路的尽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赶上去,平头的、卷发的、短发的、长发的,都把整条路挤得水泄不通。这些小摊上有些是卖烧烤的,有些是卖饮料的,还有些是卖糖果的。这条道路简直成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好不热闹”。那些黑手、白手、粗手、细手、长手、短手都掏出钱来,一只只伸向摊主。摊主笑哈哈地用黑乎乎的手一会儿拿钱,又一会儿拿东西烤,都忙得不亦乐乎,还捞捞鼻屎,随手乱丢,有些就像导弹一样落在锅里。这时,又有一块肉掉到地上,他没什么大不了似地捡起来重心烤。同学们拿了烧烤,便扬长而去。

只见一位胖胖的同学手插裤兜,大声地催促:“嘿,快,快点,快点!”拿过来之后,便手里一串,嘴里一串,书包里还塞着一袋,边吃边扔,沿路都是竹签。

又看见一位小女孩,拿着羊肉串便跑,好像怕人看见似的。到了个小巷里,再大吃大喝,还边吃边说:“嗯,好吃,好吃!”

过不了多久,满地都是竹串、塑料袋,垃圾“漫山遍野”,摊主的腰包却鼓鼓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卫生吗?如果把这些钱节省下来,买书,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了。

同学们,醒醒吧,远离小摊!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环保事业,请醒醒吧!

【篇二】卫生与健康初中议论文500字

说到卫生与健康,这二者的关系可是密不可分,不讲卫生,那对健康是直接不利的,反过来说,讲卫生,那对身体就很有好处。下面,我以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两方面谈一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注意食品安全,谨防“病从口入”

如今,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更为了方便省时间,许多人到了吃饭时间,懒得自己动手,就去饭馆吃饭,或者去买菜馆里做好的饭菜,回家直接就吃了。吃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什么“火锅”、“烤鱼”、“米线”……真是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更有“油炸食品”、“冷饮”充斥街头小巷。试想,这些饭菜就一定安全卫生吗?不一定吧!谁敢保证,那些菜就是新鲜的、干净的,谁敢保证,里面的油是不是加入“地沟油”。吃到这样的饭菜,身体能健康吗?我们经常听说,有人食物中毒,住进了医院。

还有,在学校门口,尤其是小学,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食品,什么“辣条”、“小糖豆”、“汽水”等等,而买这些食品的,都是年幼的孩子们,试想,这些食品卫生吗?吃到孩子们肚中,会怎样呢?这些可都是垃圾食品呀!

所以,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首先要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杜绝这些不卫生的食品,更要教育孩子不吃那些不合格的小零食。

(二)、关注个人卫生,从细节入手

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都不讲究,那么,他的其他事情也是做不好的。日常生活中,“个人卫生”是很重要的,如果很注重“个人卫生”,不仅给人以干净、美观的印象,而且也不会得一些诸如“皮肤病”、“脚气”、“手癣”等疾病。如果,不讲“个人卫生”,不常洗头、洗澡、换衣服,那就会脏兮兮的,身上还会散发气味,更会得上疾病,也影响你的形象,别人也不愿和你交往。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搞好自己的“个人卫生”。

有一个细节,可能不太引起人的注意,那就是我们平时用的毛巾和牙刷,一定不要长期放在卫生间里,因为,卫生间很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而应该常常放在太阳下曝晒,这样,才能有效的杀菌。牙刷要定期更换,长期使用,对口腔不好,因为牙刷上的细菌,会进入人的消化道、血液,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因此,我们一定要讲究卫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节做起。只要坚持不解,持之以恒,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一定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篇三】卫生与健康初中议论文500字

有人或许会说,我只要勤加锻炼,就可以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是的,勤加锻炼时可以强身健体,但平时注意卫生,更能保持健康,使你拥有更为健康的体魄。

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讲究卫生,幼儿教师还教我们唱卫生儿歌:勤剪指甲,勤洗头,做个乖宝宝。个人卫生在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而饮食卫生却很少加以重视。在我身边很多人喜欢享受路边摊,尤其是街边烧烤。我们尚且不论它食品来源是否卫生,先来看看它的周边环境。位于闹市,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眼不见的灰尘早已飞到了食品上。有一次和朋友逛街边摊的时候,无意发现了一个菠萝摊。在摊位下面削了一地的菠萝皮,由于没有及时的清理干净,底层的已经开始霉烂,发出了阵阵微臭,还有几只苍蝇在四周嗡嗡的飞着。可想而知,那菠萝的污染度有多高了。

有些摊主为了达到麻辣美观效果,在食物中添加劣质的麻辣油,甚至是化学物质。很多人由于长期使用过多,而引起肚子疼,长痘痘等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可见,注意饮食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想要健健康康的成长,讲究各方面的卫生总是没有错的,只有当一个人成长在洁净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关注自身及公共卫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健健康康的生活。

【篇四】卫生与健康初中议论文500字

卫生与健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也像语文课中常提到的因果关联词,只有讲卫生才能有健康。

健康分为两类:一是身心健康,二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四肢发达身心却不健康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因为有了心理的问题,轻者是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流,重者则是固步自封,自己伤害自己。在遇到挫折时,因为平时不喜欢与人交流而没有朋友,也就是没有了所诉说的对象,只能把一些不开心和一些困难与想法压抑在心底,甚至不能与他人取长补短,良性竞争。如此这般,即使再好的身体,也会经受不住无数的困难与身心上的痛感。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那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他有自己所信任的良师益友,可以到朋友面前诉说而得到安慰,把一些心中的困惑和郁闷释放,并有了心灵的寄托,那他就不会被挫折所击垮,而是战胜困难成为强者,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卫生也是一大要素,现在我们杭州市正在构造健康的文明城市,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举手之劳把垃圾放入垃圾筒内,勤剪手指甲,勤换衣服,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你们可能会觉得说说简单、做做难,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我们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多走几步路,少抽几支烟,勤洗换衣,出门带纸巾就OK了,这些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对有些人来说却很麻烦。其实,只要想想这是为构建健康的文明城市出一份力,并且,终不但有益于社会,更有益于自身,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去做了!

处在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中,那我们就要做一个文明健康的人,不让心理自卑、贪图方便而打破了这美好的境界,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做一个德智体美的好学生吧!

皮肤性病科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皮肤护理课包括的专业理论知识多,专业操作技能广泛,学院 非常重视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教学,所以要上好一堂生动的、高质量 的皮肤护理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皮肤科患者由于某些疾病病程较长,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 人心理压力较大,且疾病表现在外,视觉上难以被旁人接受,更增加 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在皮肤护理教学中,学生往往有怕脏、怕传染的 心理而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故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既要让护理学生学 好皮肤病的基础理论, 又要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使病人舒适的同时, 也要注重与病人的交流,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接受治疗, 促进疾病的痊愈。现将皮肤科护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和激发护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皮肤病总论概念性强,内容较单调。皮肤科外用药物多种 多样,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带教时笔者将本科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给学生展示外用药物 实物剂型时,先给学生观看美容霜、防晒霜、珍珠霜等,然后讲解其 组成、作用、适应证、用法及注意事项。在学习外用药物的剂型时, 先给学生拿一瓶水——溶液剂型,一袋炉甘石粉——粉剂,然后将炉 甘石粉倒入水中,形成洗剂,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记忆,从而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肤专科护理操作较多,如湿敷、封包、封闭及 对创面处理等,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讲解,可在操作示范后让护生从 简单到复杂操作[1-2],鼓励护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自己先 寻找护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加深对皮肤科护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 有机地复习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使学习气氛活跃。 2 选课教学,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是教和学的辨证统一。 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强调以传授知识、 经验和技能为目的, 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突出重点,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但也存在 不少缺陷,如教学方法过死,教师授课中存在知识的灌输,这种灌输 式教学方式容易养成学生仅仅接受现成知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此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可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 而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不足,缺乏临床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皮肤护理的学生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要不断面对各种皮损, 甚至是几种皮损集中在同 一个体身上,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学 生就没有积极性,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学内容,选几节课,让学生讲讲,设置一定的情景,以直观、形象、 生动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 程,加深护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设身 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3]。这样做不仅使讲课学生得到了锻炼, 其他同学听起来亲切、 可信, 而且学生的讲课方法对教师也很有启发,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 3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皮肤性病学授课过程中充满了大量形态的描述,许多皮肤病 难以用语言、文字描述清楚。而皮肤性病中绝大多数疾病都有比较特 异的皮损,皮损的性质、形态、分布、排列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所以对皮损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合理安排教时间,尽 量在讲完典型临床表现之后, 即时给学生观看典型皮疹的图谱或者是 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然后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导出该病护理要点。例 如。天疱疮的患者可能有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多种皮损, 讲完后利用 3~5 分钟导入病例,请学生分析后说出其护理诊断和护 理要点。由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发言积极,最后由教 师总结、矫正。 4 注重沟通技巧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 护理模式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对象不 仅包括病人,还包括健康人群。新的护理模式对现代护理的教育手段 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4]。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掌握沟通技巧,加强心理护理,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收集第一手的临 床病例资料,这光靠良好的服务是不够的,因此要教会护生如何与患 者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荨麻疹病例分析时,强调除了要告知患者 不要进食鱼、虾、蛋等过敏食物,还应与家属交往、沟通,不予患者 进食该类食物,避免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面对病情比较特殊的如性 病患者,要事先准备好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尽量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 况下进行沟通,解除思想顾虑,告诉患者要将病情如实告知医务人员 才能尽快治愈疾病,告知性伴侣应禁止性生活、注意隔离污染物。在 取得患者信任以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注意事项, 使患者坚持治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 石 英 . 提 高 护 生 临 床 教 学 质 量 之 我 见 [J].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2003,12(1):6-7 .[2]林雪峰,刘凤琴.皮肤科护理带教模式的改革初探[J].哈尔滨 医药,2002,22(5):97. [3]王长远,秦俭,王晶,孙长怡.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 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7,6(3):927-928. [4]张瑞莹,孙亚男,刘君,等.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 动教学法的方法探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09-110. [5] 孙 晓 英 . 皮 肤 科 护 理 带 教 方 法 探 讨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2004,19:139.

  • 索引序列
  • 温度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 温度对高血压病的影响论文
  • 暴雨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 海拔对皮肤病的影响论文
  • 皮肤病对人体的影响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