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2017医学论文撤稿

2017医学论文撤稿

发布时间:

2017医学论文撤稿

发生在2017年4月的撤销107篇中国论文的事件,近期依然在发酵。目前,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机构的处理。有关负责人表示,已形成明确处理意见的76篇论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

对撤稿论文涉事作者处理决定:一是全额收回已发放论文奖励;二是取消相关人员两年内医院年度考核评优资格;三是取消研究生导师两年内研究生导师申报及研究生招生资格;四是建议山东大学对相关研究生作出相应处理;五是对相关人员给予全院通报批评。目前这些处理决定已全部落实。

具体而言,对违规行为的分类处理与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中,分列了11种情形并详细规定相应处理办法。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2017医学论文被撤销

谎言、夸张、犯罪行为、肆无忌惮的讽刺、另类事实、假新闻……不,我们不是在谈论2017年的政治。这是2017年的科学世界。

过去一年,数百篇科学论文被从专业期刊上撤回。在涉及这些撤回的大多数案件中,原因是作者自己发现的实验方法中的一个无辜但草率的错误。但对于相当多的论文来说,这些撤回反映了科学上的不端行为,以及对数据进行调整或完全编造的不那么无辜的企图。以下是从2017年的五个值得注意的缩回,摘自缩回观察博客。

如此多的缩回,如此少的时间。还有更多被收回的论文几乎进入了2017年的“前五名”名单,比如有几篇试图“证明”疫苗和自闭症之间的联系。其中一篇题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和汞研究的系统评估揭示了孤独症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和透明度的必要性”,讽刺的是:作者没有揭示他们与参与展示孤独症疫苗关联的组织有关联的事实。

在其他地方为了证明某些期刊会发表任何东西,博主Neuroskeptic设法让四家期刊接受了一项明显虚构的研究,这项研究由卢卡斯·麦戈尔格和安妮特·金撰写,内容是关于“midi chlorians”,即在《星球大战》中赋予绝地力量的智能实体,然后是“撰写科学文章的艺术”,这篇文章发表在《科学通讯》杂志上,被引用近400次。引文是真实的,报纸和期刊(关于通信的“S”)不存在。[“星球大战”科技:8项科幻发明及其现实生活中的对应物]

花了35年的时间,但布鲁斯·勒卡特终于被召唤为猫,他是。勒卡特,作为一只猫,写了一篇相当尖锐的评论大卫刘易斯写的文章,发表在澳大利亚哲学杂志。刘易斯于2001年去世,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的哲学家,他最著名的观点是模态现实主义,即所有可能的世界都和实际的世界一样真实。也许有些世界,比如说,猫可以写……也就是说,写得通俗易懂……好吧,用猫主人以外的人能理解的语言写得通俗易懂。也许这样一个世界存在于Lewis的脑海里,因为他似乎是勒卡特,写着对自己的批判。(哲学家是一群有趣的人。)

这个35岁的诡计——在猫年里会超过100岁——是刘易斯那一代的一些哲学家知道的一个内部笑话,包括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俄亥俄多米尼加大学的迈克尔多尔蒂。Dougherty目前正在写一本关于科学完整性的书,他要求《华尔街日报》让人们知道Le Catt是刘易斯的化名,这样,如果没有别的东西的话,年轻一代的哲学家就会知道刘易斯在批评自己。假造到三级

如果一篇有假作者和假资助者的论文通过假同行评议的方式发表,那它还会是假的,还是所有的假货都会被注销?似乎是一个哲学问题,最好由布鲁斯·勒卡特处理(见上图)。以下是最广为人知的事实:2015年,一组中国科学家在《分子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核仁素通过胶质母细胞瘤中的TGF-β受体I促进TGF-β信号传导启动”的文章(不要太担心这个标题的意思,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没有太多的事实与此相关。)这项研究。)

在2017年6月,杂志收回了这篇文章,因为论文中所述的资金来源不是资金来源;其中一位合著者确认他没有参与论文的研究或写作,对研究一无所知;资深作者确认他没有参与提交过程,并且没有这位学生最终发表了五篇论文,都是关于人们在意大利餐厅自助餐中吃披萨的。

这篇博文现在被删除,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对Wansink自己研究的质量和完整性的担忧。因此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多年来Wansink的方法论和统计分析中的许多问题。康奈尔大学也对万辛克的研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所谓的“错误”,但没有发现不当行为。Wansink的50多篇论文正面临着严密的审查,在过去的一年里,Wansink已经纠正并重新发表了至少8篇文章,并收回了4篇文章,其中包括《美国医学会儿科杂志》(JAMA Pediatrics)关于Elmo和Apple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曲奇碎裂的方式。

编者按:2018年9月20日,万辛克从康奈尔大学辞职,此前一项内部调查发现,他“在研究和学术上犯有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歪曲研究数据、有问题的统计技术、未能正确记录根据康奈尔大学教务长迈克尔科特利科夫(Michael Kotlikoff)的一份声明,保持研究成果和不恰当的作者身份。

以幽默的方式关注Christopher Wanjek@Wanjek,获取健康和科学方面的每日推文。Wanjek是《工作中的食物》和《坏药》的作者。他的专栏《坏药》定期出现在《生命科学》上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撤稿观察医学论文撤稿

可以撤稿的,,,,,,,昵称

会的。撤稿观察是会慢慢调查追踪所有的撤稿文章的。出现的情况是期刊编辑收到研究论文有错误的信息,然后展开调查所有撤稿文章,调查发现是不端行为,便会发出撤稿通知。

小论文投错期刊了,怎么写撤稿信 怎么投的怎么发撤稿信,直接说明撤稿就行,没有太多讲究的、原上草论文 论文录用未缴费想要撤稿应用什么理由 理由通常五花八门。不用什么理由。没钱了都是理由。 这也是为什么杂志社人手总是不够的原因。不是一本杂志刊登100篇文章,就只有100篇投稿。通常会有几百篇文章。扣掉审稿不过的,审稿通过的,也未必都会最后发表。 一般杂志社,人手就是10个人内。扣除财务、外务、和几个不干活的领导,真正干活的也就5个人左右。旬刊的杂志,10天出版一本杂志。扣掉周末,基本就是7天的时间出刊一本杂志。 审稿、查稿、定版、排版、印刷、邮递,足可以让这5个人忙得团团转。 这也是为什么杂志社的电话十有八九打不通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刊易这类论文代理公司的发展壮大。 已经发表出来的学术论文可以申请撤销吗 已经发表了的话,肯定不能了,如果还没交版面,那倒有可能 下午刚投的稿,发现论文有问题,想要撤稿,怎么办 这个比较难。 论文还是需要等一段时间的。 如果没有交上的话,还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小论文投错期刊了,怎么写撤稿信 直接通过投稿路径撤稿就行了。原上草论文 已经录用的论文可以撤稿吗 应该是可以的,但是要扣钱吧,最好是不要撤稿,你可以转刊试试,找中国论文榜就可以 论文被录用,发录用通知了,要撤稿,怎么跟编辑说 直接说吧。这有什么 已刊发的论文能撤稿吗 很明显,答案是不行的。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已接受作者主动撤稿影响大吗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蒐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中南大学对论文撤稿的处理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 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题目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署名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引言 (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材料方法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实验结果 (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

医学论文撤稿

完全可以。一稿多投的定义是同时投给多家。你既然收到了明确的退稿信,就说明这家不会采纳你的稿子了,就可以自行处理,再另投他家。只是不能在还没给你明确答复前,投多家,那样如果都过了你给哪家呢?这就浪费了其他N家编辑的劳动成果了……是这个意思……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巴一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巴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之一的又一篇论文被撤回。这是半年内的第5篇。公开信息显示,巴一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家巴德年的女儿。2022年11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撤稿说明称,因在论文中涉嫌重复使用图片、不当处理,以及细胞系标注错误等问题,天津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巴一、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被撤回。上述撤稿说明称,经期刊主编ChristophPlass教授、署名作者们和出版社同意,撤回该论文。“这一撤稿,是在对已发表的图片进行详细的内部分析后达成的。结果显示,在图2a、5c、5k、5l和6c中存在不当的图像复制和操纵。作者们被要求提供未经处理的原始数据。然而,在这批数据中,图5k和5l中的问题也出现了。图2a和5c中在不同科学背景的后续出版物中被再次使用。”上述撤稿说明称,“此外,论文中的SGC-7901细胞系也让人们产生质疑。该细胞系最初被认为是胃癌细胞系,但同时它被展示为HeLa细胞系的衍生细胞系。作者们重新鉴定了这一细胞系,并声称,他们在上述研究中使用的细胞系不是SGC-7901,而是HGC-27胃癌细胞系。尽管如此,仍然无法十分肯定地确定四年前展示的实验是在哪些细胞上进行的。”上述论文标题是《来自胃肿瘤的外泌体环状RNA通过靶向miR-133/PRDM16通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论文的署名作者包括.HaiyangZhang、LeiZhu、MingBai、YingLiu、YangZhan、TingDeng、HaiouYang、WuSun、XinyiWang、KeganZhu、QianFan、JialuLi、GuoguangYing和YiBa。《国际癌症杂志》2022年11月24日在线发表的撤稿说明涉事论文于2018年11月9日在线发表。通讯作者是应国光和巴一。两人的署名单位均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此外,2022年上半年,另有其他4篇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因论文中的数据异常或涉嫌图片重复使用,已先后被撤回。天津市肿瘤医院官网称,该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该院的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肿瘤医学学科群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目前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以及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该院主办的《中国肿瘤临床》为国家一级核心刊物,英文期刊cancerMedical率先在天津市开展MDT综合诊疗,推动了天津市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规范化进程,并推行个体化治疗模式,多年来诊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数万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10%,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整体医疗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上述信息显示,巴一还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肿瘤专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政司大肠癌组专家、天津医大肿瘤学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微信公众号“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10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及,“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巴一副院长是巴德年院士的女儿,但在以肿瘤科女医生为访谈对象的口述作品《在人间:肿瘤科女医生亲历记录》中首先展示的似乎是某种对于父亲的对抗感”。她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得到的认可也会比别人少,哪怕付出同样的努力,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也容易被别人打上‘不就是因为你有这样的父亲’的标签。”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官网显示,应国光系教授、PI、博士生导师、天津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医学健康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曾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人基因工程产品的中试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theJournalofImmunology等国际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应国光还先后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分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ClinicalOncologyandCancerResearch》编委等职。附2022年上半年巴一和应国光作为通讯作者被撤回的另外4篇论文:1、2022年3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miR-155DerivedfromGastricCarcinomaPromotesAngiogenesisbyTargetingthec-MYB/VEGFAxisof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2022年3月8日被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核酸》撤回的论文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3A、5D、6E和7A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TingDeng、HaiyangZhang、HaiouYang、HuiyaWang、MingBai、WuSun、XinyiWang、YiranSi、TaoNing、LeZhang、HongliLi、ShaohuaGe、RuiLiu、DanLin、ShuangL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nucleic-acids/fulltext/S2162-253100042-7?_returnURL=https%3A%2F%、2022年5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溶瘤病毒》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10月31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sCarryingMicroRNA-155TargetForkheadBoxO3of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1A、1E、3A、3C、4C和4G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ZhengyangZhou、HaiyangZhang、TingDeng、TaoNing、RuiLiu、DongyingLiu、MingBai、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oncolytics/fulltext/S2372-770500065-1#relatedArticles3、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8年8月3日在线发表的题为“Exosome-DerivedmiR-130aActivatesAngiogenesisinGastricCancerbyTargetingC-MYBi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4A、4G和S1C中存在以相同或变相方式复制图像问题的证据被确认。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HaiouYang、HaiyangZhang、ShaohuaGe、TaoNing、MingBai、JialuLi、ShuangLi、WuSun、TingDeng、LeZhang、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0-04、2022年5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治疗》在线发表撤稿说明称,天津市肿瘤医院教授巴一和应国光作为共同通讯作者、于2019年7月25日在线发表的题为“miR-135bDeliveredbyGastricTumorExosomesInhibitsFOXO1ExpressioninEndothelialCellsandPromotes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被撤回。撤稿说明称,期刊编辑部撤回了上述论文。在调查了读者提出的关于该论文图像复制的关切后,图7B中图像存在复制问题的证据被确认。图7B中以相同或改变的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这种对数据没有适当归属地重复使用,是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署名作者们不同意撤回该论文。涉事论文的署名作者有MingBai、JialuLi、HaiouYang、HaiyangZhang、ZhengyangZhou、TingDeng、KeganZhu、TaoNing、QianFan、GuoguangYing、YiBa。撤稿说明的链接: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0181-2

朋友,你这问题问的,不放心又能怎么样?生病了不看医生,是不是就等于在家里等死呢?

食物还有很多造假呐,假大米,假鸡蛋,假面粉,假馒头,造假的人没有他们做不到,只有咱们想不到,但是民以食为天,假的东西太多就不吃饭了吗?那不也是等死啊。

在中国,哪里最繁忙,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到哪里都是人。有人就有人生病,就要看医生,就要设立医院,国家现在对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其中就鼓励大学生到乡村设立卫生室,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我们不能因为这524名医生论文的造假否定中国成千上万的医疗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辛苦和成果。更有很多科研人员一辈子都奉献在医学上,值得我们尊敬。

很多媒体放大政府的不足,医院的不足,致使很多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医生,稍微有医生治病有些问题和纰漏,马上组织亲戚进行医闹,但是以后有病了还是要去看医生,何必呢,互相理解。

因为我有家人是在医院工作的,她们确实很辛苦,她们为病人付出的精力绝对不亚于病人家属。在她们眼里,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尊严继续活下去。

之前有个病人家里实在没钱给孩子看肺炎,真的太穷了,她们医院就组织捐款。而这样的捐款更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你说你是拿钱去看病,他们应该尽职责,但希望每一份工作都能被尊重,谢谢。

另外,中国人死要面子也是个问题。

这次论文造假就有一些人死要脸皮,其实古代就有流浪的医生治病救人,为的不是名利,而是真正能帮病人解决身体的痛苦,而医学论文本身的价值很大,可以帮助很多年轻的医生学习,也可以为医学上做出贡献,可是有些人把投机取巧,造假的论文,大肆宣扬,看,我多牛逼,我能写出这样的论文著作,吧啦吧啦的,这样对他们在医院的升迁,评级等等都有好处。

这些没有良心的伪君子,活该被曝光!

是不是麻姐难得三关这么正?

其实吧,我一直三观都很正的呐,我可是嫉恶如仇的女侠。

愿世界和平,医生就是医生,病人就是病人,医生尽职做好本事治病救人,病人信任医生配合治疗。

就酱紫 。

撤稿医学论文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IF ) 发表题为 “Long Non-coding RNA PVT1 Competitively Binds MicroRNA-424-5p to Regulate CARM1 in Radiosensitivit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长链非编码RNA PVT1竞争性结合MicroRNA-424-5p调控CA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敏感性)的论文。

论文作者:第一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Dong Wang(音译 王东);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Yi Hu(音译 胡毅)。

本文自2019年正式发表后,有读者质疑本文S9A/C的细胞周期图疑似为手绘;S8A/B中的细胞图与多篇文章存在重叠。针对以上质疑,作者尚未做出回复。

本文于2022 年 5 月 19 日被撤回 。撤稿说明显示:

应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编辑的要求,本文已撤稿。

在与读者提出的造纸厂一起调查数据制造问题时,发现本文图 S8A 和 S8B 中以相同或更改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 这种在没有适当归属的情况下重复使用(部分是歪曲)数据代表了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 就撤稿事宜联系作者时,作者没有回应。

参考信息: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构成。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 索引序列
  • 2017医学论文撤稿
  • 2017医学论文被撤销
  • 撤稿观察医学论文撤稿
  • 医学论文撤稿
  • 撤稿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