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科潱食的护理论文

精神科潱食的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精神科潱食的护理论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尽量对病人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情绪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做好协助医生诊治、协调好医患关系在协调好医患关系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护患关系,病人只有在充分信任你以后,才能够相信你所说的话、做的事,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采集到病人基本资料,更好的协助医生,帮助病人。从而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做病人的知心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浓厚的感情,理解同情病人,换位思考,想想假如现在是自己的亲人来看病,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病人感觉最舒服、最满意。

细心做每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使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但是有些差错,有些事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就必须靠医护人员的高度自觉性和慎独精神以及严谨的医德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利益着想[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病人多点关心,护理人员的举手之劳能在临床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其次,它能减少医患纠纷,在平时工作中确确实实做到细心周道,将心比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就能更容易地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再次,它可以减轻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如:给病人翻身等一些非职业化的操作,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替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便会自愿、主动地帮助护理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护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所以,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金莲,石贞仙.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48.

[2]刘晓红.关于《护理心理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山西护理杂志,1998,(1).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如何将护理心理学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当中》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精神科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大脑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是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认识能力,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都会有所改变。因此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大转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大改革中能适应需要,就必须学习护理学知识,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要转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她们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主要的是人想到的不只是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更要思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针对病员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解决病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征求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了解拒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并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而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到,常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由于幻觉、妄想、支配产生的症状,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恢复。掌握好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在临床护理当中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语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明.最新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屠丽君,刘玉成.精神神经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护理癫痫病人要注意注意饮食,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做到营养结构合理,避免爆饮爆食,晚饭不要吃的太饱,不要进食太少引起饥饿,饮食不要太咸,不要饮太多,忌辛辣;戒烟戒酒。消除一切可以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避免劳累,不要做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受凉、淋雨,防止感冒;保证足够的睡眠,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护理癫痫病人还要注意引导其解除心理负担,不要有自卑感,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让其感到温暖,消除其孤独感。对情感淡漠、沮丧和失望的病人,要让周围亲友同他一起娱乐或交谈,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培养个人爱好,保持心情愉快,观看电视不要太长,避免情绪波动。情绪过于激动会造成身体各种内分泌的改变,刺激大脑。在癫痫病治疗期间,病人及家属应与医护人员紧密合作,使病人能认真遵照医嘱接受治疗,避免看情节紧张、恐怖的电影及电视节目;不要在过强躁音环境中呆的时间过长;耐心、坚持长期服药,不随意更动治疗方案,至癫痫病人完全控制后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医嘱逐渐减药,切忌过速或突然停药,导致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像这种针对癫痫病患者的护理你可以专门咨询一些正规的海南仁心医院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可出现某些副作用,有时会影响到吞咽功能,以致患者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大量食物阻塞气道或误入气管造成窒息。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噎食的急救护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噎食的急救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主要表现为脑中风后构音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易发脾气, 记忆力 减退1个月余,怀疑存折被窃4天入院。入院诊断“血管性痴呆”。给予改善记忆及脑循环药物及小剂量利培酮(2mg/d)治疗。入院第35天患者坐在椅子上吃荔枝时突然出现满头大汗,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意识模糊。依据临床表现、脑中风及用药史,诊断为荔枝噎食窒息状态。

2 抢救 措施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护理人员迅速撑开口腔用手探查及用竹筷刺激咽喉部引吐,但均未成功。又立即把患者俯卧位抱起呈头低足高位,躯干与地面约成45°角,用力拍击其背部肩胛间区,另一护理人员双手在患者剑突下向上用力加压,约1min,有一大块荔枝肉从口中吐出。

3 临床护理

观察病情 患者的气道阻塞物清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呼吸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说明患者的气道中残留阻塞物,当机立断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如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本例患者窒息缺氧状态渐渐缓解,呼吸平稳,面色、口唇转红润,意识恢复清晰,说明气道中无残留物。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单上。噎食窒息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则应注意观察患者1~2天内有无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数等。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对待饮食。

做好饮食护理 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

4 讨论

噎食窒息状态的抢救,及时发现是很关键,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清除气道的堵塞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从而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大脑组织中枢的缺氧,进一步使呼吸中枢的功能尽早恢复。但是如果完全缺氧超过约6min后,体内储存的氧量耗竭完毕,可造成患者死亡。

噎食的治疗原则

(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促进心肺复苏。

(2)迅速用手指掏出口咽中的食团。如病人牙关紧闭或抽搐,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掏取食物,并解开病人领口。

(3)如抠出口咽部食物后病人症状仍无缓解,应立即将病人腹部俯卧于凳上,让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背部,迫使膈肌猛然上移而逼迫肺内气体猛烈外冲,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如果重复五、六次不能奏效,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甲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进气管,并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4)如心脏停搏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

(5)如自主呼吸恢复,应持续吸氧,专人持续监护,直至完全恢复。

(6)取出食物后应防治吸入性肺炎。

噎食的噎食预防

(1)对暴食和抢食病人应专人护理,控制进食速度。禁止病人将食物带回病室。

(2)对有明显锥体外系症状者,可酌情在餐前给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精神病人应集体用餐,开饭时护士应全力以赴,严密观察,酌情协助,防止噎食发生或力争对噎食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小抗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精神科噎食的护理论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尽量对病人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情绪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做好协助医生诊治、协调好医患关系在协调好医患关系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护患关系,病人只有在充分信任你以后,才能够相信你所说的话、做的事,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采集到病人基本资料,更好的协助医生,帮助病人。从而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做病人的知心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浓厚的感情,理解同情病人,换位思考,想想假如现在是自己的亲人来看病,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病人感觉最舒服、最满意。

细心做每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使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但是有些差错,有些事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就必须靠医护人员的高度自觉性和慎独精神以及严谨的医德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利益着想[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病人多点关心,护理人员的举手之劳能在临床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其次,它能减少医患纠纷,在平时工作中确确实实做到细心周道,将心比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就能更容易地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再次,它可以减轻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如:给病人翻身等一些非职业化的操作,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替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便会自愿、主动地帮助护理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护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所以,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金莲,石贞仙.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48.

[2]刘晓红.关于《护理心理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山西护理杂志,1998,(1).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如何将护理心理学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当中》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精神科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大脑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是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认识能力,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都会有所改变。因此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大转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大改革中能适应需要,就必须学习护理学知识,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要转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她们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主要的是人想到的不只是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更要思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针对病员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解决病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征求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了解拒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并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而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到,常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由于幻觉、妄想、支配产生的症状,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恢复。掌握好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在临床护理当中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语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明.最新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屠丽君,刘玉成.精神神经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护理癫痫病人要注意注意饮食,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做到营养结构合理,避免爆饮爆食,晚饭不要吃的太饱,不要进食太少引起饥饿,饮食不要太咸,不要饮太多,忌辛辣;戒烟戒酒。消除一切可以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避免劳累,不要做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受凉、淋雨,防止感冒;保证足够的睡眠,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护理癫痫病人还要注意引导其解除心理负担,不要有自卑感,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度,让其感到温暖,消除其孤独感。对情感淡漠、沮丧和失望的病人,要让周围亲友同他一起娱乐或交谈,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培养个人爱好,保持心情愉快,观看电视不要太长,避免情绪波动。情绪过于激动会造成身体各种内分泌的改变,刺激大脑。在癫痫病治疗期间,病人及家属应与医护人员紧密合作,使病人能认真遵照医嘱接受治疗,避免看情节紧张、恐怖的电影及电视节目;不要在过强躁音环境中呆的时间过长;耐心、坚持长期服药,不随意更动治疗方案,至癫痫病人完全控制后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医嘱逐渐减药,切忌过速或突然停药,导致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像这种针对癫痫病患者的护理你可以专门咨询一些正规的海南仁心医院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可出现某些副作用,有时会影响到吞咽功能,以致患者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大量食物阻塞气道或误入气管造成窒息。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噎食的急救护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噎食的急救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主要表现为脑中风后构音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易发脾气, 记忆力 减退1个月余,怀疑存折被窃4天入院。入院诊断“血管性痴呆”。给予改善记忆及脑循环药物及小剂量利培酮(2mg/d)治疗。入院第35天患者坐在椅子上吃荔枝时突然出现满头大汗,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意识模糊。依据临床表现、脑中风及用药史,诊断为荔枝噎食窒息状态。

2 抢救 措施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护理人员迅速撑开口腔用手探查及用竹筷刺激咽喉部引吐,但均未成功。又立即把患者俯卧位抱起呈头低足高位,躯干与地面约成45°角,用力拍击其背部肩胛间区,另一护理人员双手在患者剑突下向上用力加压,约1min,有一大块荔枝肉从口中吐出。

3 临床护理

观察病情 患者的气道阻塞物清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呼吸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说明患者的气道中残留阻塞物,当机立断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如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本例患者窒息缺氧状态渐渐缓解,呼吸平稳,面色、口唇转红润,意识恢复清晰,说明气道中无残留物。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单上。噎食窒息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则应注意观察患者1~2天内有无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数等。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对待饮食。

做好饮食护理 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

4 讨论

噎食窒息状态的抢救,及时发现是很关键,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清除气道的堵塞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从而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大脑组织中枢的缺氧,进一步使呼吸中枢的功能尽早恢复。但是如果完全缺氧超过约6min后,体内储存的氧量耗竭完毕,可造成患者死亡。

噎食的治疗原则

(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促进心肺复苏。

(2)迅速用手指掏出口咽中的食团。如病人牙关紧闭或抽搐,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掏取食物,并解开病人领口。

(3)如抠出口咽部食物后病人症状仍无缓解,应立即将病人腹部俯卧于凳上,让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背部,迫使膈肌猛然上移而逼迫肺内气体猛烈外冲,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如果重复五、六次不能奏效,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甲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进气管,并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4)如心脏停搏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

(5)如自主呼吸恢复,应持续吸氧,专人持续监护,直至完全恢复。

(6)取出食物后应防治吸入性肺炎。

噎食的噎食预防

(1)对暴食和抢食病人应专人护理,控制进食速度。禁止病人将食物带回病室。

(2)对有明显锥体外系症状者,可酌情在餐前给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精神病人应集体用餐,开饭时护士应全力以赴,严密观察,酌情协助,防止噎食发生或力争对噎食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小抗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精神科饮食护理论文

健康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延续的重要课题,饮食健康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和身体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对食物营养需求量最大的阶段。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篇1 【摘要】 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一、健康之道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度,动作和移动速度等。 篮球 运动中的快攻与急速回防,促进了速度素质能力的提高,篮球对各类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能有效提高培养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移动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二、营养之理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 三、饮餐之法 1、科学配餐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 方法 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2、青少年饮食饮食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3、中老年饮食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较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较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 (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很干和很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较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篇2 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离开了父母,拥有了较为独立的生活,却还没有完全能够良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关于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与及健康问题,大学生们的饮食生活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目前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如下几大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健康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大学生们一个个成为手机控,电脑控,即使是吃饭时间,也不放过,有人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有人一边看视频一边吃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嘴巴做着机械的咀嚼,筷子往嘴里塞着食物,吃饭不够专注,造成了声、光、景、情,一起刺激大脑神经,引起感情急剧变化,精力分散,势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减退,引起胃肠道疾患,使学习受到影响。用餐时及餐后长时间坐在屏幕前,使肠胃功能消退,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肠胃消化道疾病。 2大学生们没有家长待在身边,自己的健康意识又不够强烈,饮食内容自然随心所欲,按自己的喜好来,这就容易导致偏食和挑食的加剧。不管是偏食肉类还是蔬菜,抑或挑食肉类或蔬菜,对人体所必需的元素的摄入不足,都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3现如今零食品种繁多,口味多样,大学生们尤其是女生 爱好 吃零食。吃零食过量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致使各类营养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精力不济,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还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如果经常在饭前摄入大量热量高但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天长日久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个别零食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这些物质的摄入将对身体产生重大危害。 4大学校园相对而言较为开放,街边小摊多而杂乱。而大学生们往往为了便利以及口味选择学校的临时食摊,想吃就吃,毫无顾忌。但一些食物的原料来源得不到保证,又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与监督机构,学生们长期食用得不到质量保证的食物,后果将不堪设想。 5大学生活时间较为宽裕,学生们也就随意性较大,经常有晚上通宵,白天睡觉的行为。能坚持三餐准时吃的人少之又少。有人早上睡觉,中午不吃饭,或者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另外大多数上网的同学对饮食几乎没有选择,食物营养摄入不足。加之学生们的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饮食不规律,习惯混乱。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6坏的饮食习惯譬如喝酒、抽烟等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的。大学生们不少人每月都会喝酒,啤酒甚至白酒。总体而言,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喝的分量也比女生多。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还对肝脏不好。长期吸烟和喝酒还会刺激神经。 7基于女生爱美的天性,部分学生追求苗条身材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部分肥胖学生也误入此途,导致头晕、乏力等状况,困倦、虚脱等也时有发生。而相对的也有一部分人有暴饮暴食的习惯,暴饮暴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这些行为都将对消化系统产生不小的压力。 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饮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补充体力, 增强 记忆力 ,还能强身健体,防病祛病以及缓解情绪调整心情 。下面我将谈到一些关于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 措施 。 1要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卫生知识的 教育 。 譬如在学生活动中加入食品营养与卫生这一项内容,通过学生活动在校园中进行多形式的营养与卫生知识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从多 渠道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意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人注意食品营养、饮食卫生的氛围。 >>>下一页更多精彩“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下是我整理的饮食营养与健康论文。

1、食品、营养的概念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的定义是:食品(Food)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一生会摄取大量的食品,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食品能够供给人体活动所必需的能源,能源支撑人体完成生命活动,人类的正常生活永远离不开食品。

营养(Nutrition)指的是人体摄取和利用食物过程总和,包括人体在摄取、消化、吸收和同化的物质。食物中都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将食物进行特殊的加工处理,就能够制成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品种繁多、食用安全的食品。人体摄取食品,消化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从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衰老、防御病毒、延年益寿等生命过程的进行。

2、食品与营养的关系

食品与营养是当今广大老百姓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与营养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食品的营养指标也成为了食品制造加工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人们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食物供给,人体摄取食物是为了解决“肚子饿”的问题,从食品中吸收基本的营养物质,同时,人们追求“好吃”的食品,为了使人体味觉得到满足,现在人们渴望“健康”的食品,健康而有营养的食品既是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体对食品的功能性需求。

3、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必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七大营养素,食品中含有营养物质,人体的生命和健康需要营养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人体从事劳动及活动需要营养物质。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学习能力、抵抗病菌的能力、运动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智力、体力、身高体重、寿命等都与饮食营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旦人体摄入营养素不平衡,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影响人体生命健康,例如,蛋白质的缺乏会令人感到恐慌、脂肪的缺乏会使人懒惰和不爱思考、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皮肤干燥、维生素B1的缺乏会使人得脚气病等不良症状的出现都与营养素不平衡有关。但是,现实中没有一种食品能够按照人体所需的数量和所希望的适宜配比提供营养素。所以,要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为了满足营养的需要,人体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品,让人体所消耗的营养与从食物中所获得的营养达成平衡。总之,人类的生命需要食物来维持,人类的健康好坏与食品营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4、食品营养强化措施

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人体营养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食品营养强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通过在食品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强化食品的营养指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营养学知识,对待食品一味的追求视觉和味觉的享受,从而忽视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食品应当是在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包含多的营养素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成长。但是,一些食品加工厂商为了谋求私利,迎合广大消费者视觉和味觉的享受,却忽略了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标准,从而导致一些人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健康。

食品营养强化就是针对人体的特性,根据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遵循“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向食物中添加营养强化剂。一般来说,营养强化剂往往是食物中比较缺乏的,同时人体所必须的。针对特殊的人群生产营养强化的特殊食品,平衡这些人的膳食结构。食品营养强化必须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对人民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进行营养强化,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地效果,例如,人类主食大米、面粉、面包、面条等。在我国,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能够享用的物质基础有限,导致农村居民出现营养不良症状的现象较多,所以,食品营养强化要面向广大农民,把农村当作开展食品营养强化工作的重点。食品营养强化除了面向人类主食,还要面向人类日用品,例如,食用油、食盐、食醋、酱油等调味品,这些生活日用品对于促进人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向这些生活日用品中添加钙、碘、铁、锌等微量元素,也能够提高它们的营养标准。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饮品,所以,食品营养强化也应该面向饮品,特别是牛奶、饮料等经常饮用的饮品,往这些饮品中添加营养素,有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的营养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往食品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既要有针对性的添加营养素,还要注意食品安全,确保人体的安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添加营养强化剂,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此外,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要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对于不达标的食品要将其杜绝在市场内,要制定合理的食品营养标准。

5、结束语

食品营养关系到人体的生命健康,食品营养强化对于解决人体营养不良症状有积极作用。人体摄入食品,吸收食品中的营养,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要注意调节膳食结构平衡,保证营养平衡,从而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人有万物之灵的尊称,但人也时时刻刻都在受大自然的影响。

宇宙荣国阴阳运动,形成司机变化,从而影响万物,也影响着人。

所以养生的原则当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精髓。

我们了解了在一天当中怎样养生的方法,那么一年当中我们怎样养生呢

一年四季的养生也同样要要掌握三个规律:阴阳消长运行的规律、气机升降的规律、天气地气开合的规律。

掌握了这三个规律以后呢,我们就可以养生长、化收藏,养阴阳、养五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黄帝内经》里关于四季养生最出名的两句。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四季养生的方法。

春夏养阳春夏怎么养阳呢

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

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

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

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

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

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

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

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

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

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

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

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

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

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养肺。

肺经过了夏热的燥,到这时就要多吃润的东西,比如梨、藕、杏仁、贝母、百合这些东西,来养我们的肺、润我们的肺,收敛我们的肺气。

秋天湿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节。

秋天天气干燥,“燥”易伤肺,使气宣发的功能受影响。

从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症。

所以要“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秋养肺的理论依据。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

这个时候万物都闭藏,动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谢了,树叶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的身体也该休息了。

冬天最重要的养生就是养藏,藏什么呢

藏精,藏好了精则来年不会生病,所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

曾经有一个患者来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

我说你冬天干嘛了,他说这个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

其实这就是他在冬天没有藏精补养身体而造成的后果。

我告诉他现在补一补吧,赶快来个“春眠不觉晓”,通过睡眠保养好精气。

天时气候反常的节气最需要注意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因而养生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寒暑交替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不适,我们非常有必要顺从24节气的更迭,进行养生与保健。

24节气在我国的发祥极为久远,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更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

二十四节气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一年就是二十四个。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四季节气歌。

在二十四节气里边,有八个节气至关重要,我们讲的二十四节气养生里面,重点讲的就是这八个节气:二至,即夏至、冬至;二分,即春分、秋分;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所以要挑这八个节气,是因为这八个节气代表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气候变化。

在这几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气候该变化就会变化,该冷就冷,该热就热,该下雨就下雨,该刮风就刮风;春天刮春风,夏天刮夏天的风,冬天刮的就是冬天的风。

如果我们的身体顺应四时变化,就像春天是温暖的气候,夏天是热的气候,冬天是寒冷的气候,你秋天是凉风,那人就不容易生病。

如果反过来,如果春天刮的是反冲的风,或者叫做对冲风,就像冬天刮夏天的风,应寒反热,夏天刮冬天的风,应热反凉,有这种气候变化的时候,你就要注意养生了,因为这种时令不正常的气候是疾病最有可能会发生的时候。

天气暴热或者暴寒,而你的身体呢或寒或热,身体的虚实加上天时反常,你就容易得病,此时就要注意保养。

《易经》中讲的天人合一的养生,告诉我们人的气是天地所赐,那么人的养生也就应该要根据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进行。

这种养生哲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顺应自然则养生成功,违背自然则百病迭起。

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

我们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随着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逐步向享受型消费转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态的消费行为也不断滋生。豪奢浪费、过度包装、白色垃圾等,都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极大浪费。市消保委倡议饭店餐饮业界经营者:

1、坚持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自觉树立“消费者第一”的经营理念,用高品质的服务来赢得市场的口碑和消费者的信任;

2、严把采购关,选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商品,拒绝以野生保护动植物和发菜、甘草等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植物为原料,拒绝采购过度包装的商品,减少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

3、积极推广使用节能、节水和环保设施,严格控制塑料制品等危害环境的物品使用,切实做好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

4、严防餐桌污染,把好饮食品的安全关、用品用具的卫生关,提供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的消费环境;

5、通过设立“适量点菜”、“节约用水”、“适度饮酒”、“吸烟有害健康”、“提供打包存酒服务”、“酒后请勿驾车”等友情提示牌,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健康消费;

6、明码标价,计量准确,广告宣传把好真实关、导向关,杜绝炫富式的消费宣传。

7、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市消保委还倡议广大消费者:

1、树立理性、文明、绿色的消费理念,减少和拒绝一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消费行为,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2、不吃野生保护动植物,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纸巾、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的消费,拒绝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的商品;

3、在公共消费场所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尊重服务人员的服务,共同营造高雅、和谐的消费氛围;

4、杜绝攀比消费、炫富消费和餐桌浪费,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精神科噎食护理论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一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与病人两方面,它既要研究护理情境下“病人”的心理活动,又要研究“护士”的心理活动,二者均不可缺。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紊乱,病人大都存在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情况。因此,病人容易出现消极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沟通,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病人紧张的心情得到松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地医疗和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因人而异,势力利导,进行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十分注意自身素质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之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顾虑,振奋精神,从而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就是良好的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一个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几点

尽职尽责,态度和蔼做事认真负责,做到体态语言优美,面部表情平和易亲近,发自内心的为病人做实事,尽可能做到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又考虑到技术操作的要求。

热心、积极、主动的搞好医、护、患三者关系

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除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外,还要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如:天冷时给病人加条毛毯,弄个热水袋,对病人多句问候,多点关心,让病人感觉多点温暖。

多了解病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充当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社会背景、经济状况都存在差异,躯体方面的任何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病人的心理变化差异很大。所以,护理人员应尽量对病人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情绪状况等有所了解,这样就更能够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做好协助医生诊治、协调好医患关系在协调好医患关系之前必须先处理好护患关系,病人只有在充分信任你以后,才能够相信你所说的话、做的事,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采集到病人基本资料,更好的协助医生,帮助病人。从而促进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

做病人的知心人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浓厚的感情,理解同情病人,换位思考,想想假如现在是自己的亲人来看病,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病人感觉最舒服、最满意。

细心做每一件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使我们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但是有些差错,有些事故,则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数不胜数。这就必须靠医护人员的高度自觉性和慎独精神以及严谨的医德来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到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利益着想[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我们最大的能力给予病人多点关心,护理人员的举手之劳能在临床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其次,它能减少医患纠纷,在平时工作中确确实实做到细心周道,将心比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就能更容易地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再次,它可以减轻一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如:给病人翻身等一些非职业化的操作,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替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便会自愿、主动地帮助护理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省护理人员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促进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护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所以,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生理状态,又可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大大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金莲,石贞仙.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48.

[2]刘晓红.关于《护理心理学》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山西护理杂志,1998,(1).

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如何将护理心理学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当中》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精神科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是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患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相互影响及其规律,护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和经历不同的心理差异,来运用最佳的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模式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方向转化,人不仅是生物人,而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将影响人的健康,因而精神疾病就变成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的情况下,大脑能够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是人在患病的情况下,不仅有躯体体征,其认识能力,情绪状态,个性心理特点等心理现象都会有所改变。因此精神科护士在护理模式由生物护理向生物心理护理大转变中,在护理体制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大改革中能适应需要,就必须学习护理学知识,由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还要掌握精神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要转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观念使她们在护理精神患者时看到的不仅是精神疾病而主要的是人想到的不只是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而更要思考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方面的技术操作,而且要善于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微细变化,这样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作为精神科护士应掌握不同情况下患者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护理工作。

1、 住院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心理反应最集中的问题是对医院的一切都陌生,表现出恐惧、焦虑、猜疑以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也有的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否认有病,不愿住院故整日吵闹,护士要针对病员的心理,应用适当的语言技巧去解决病员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要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向他们介绍病室环境,住院制度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好合适的房间向患者介绍同室的病友以求互相帮助,护士应经常征求患者需求,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能办到的一定要力求办到,不能办到的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求得谅解。使他们在院期间能得到医院的温暖而安心住院。

2、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专科与其他综合科不一样,护理的患者都是推动理智受症状支配的精神患者因此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病员在他们情绪稳定时一方面给予谅解,同时要向患者宣传住院制度,必要时向他们讲解精神患者作案也要根据有无责任能力部分或完全责任能力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及攻击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对于拒食患者首先了解拒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有自杀企图严重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并且做到能够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使其缓解症状。

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自知力恢复的患者大多数对病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而把未来不利因素等考虑甚少;另一种则把未来人生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反复发作,怕回原单位后不能适应环境怕同事亲友另眼看待,甚至觉得住精神病院以后难以见人,而出现消极悲观情绪,产生自杀念头,而护士应向患者指出任何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都会有曲折,教会他们有生活的信心,又有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向他们做好精神卫生保健预防知识宣传,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他担心病情再次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他们怎样去对待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并帮助制定好家庭休养计划,在病员出院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送院,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出院后能够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家庭。

总之,对精神患者的护理要细心周到,常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他们由于幻觉、妄想、支配产生的症状,并且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音乐疗法,加以心理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症状得以很快恢复。掌握好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在心理上给予支持,在临床护理当中应想方设法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暗示,应用综合语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明.最新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屠丽君,刘玉成.精神神经科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2 结果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3 讨论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因服用精神药物可出现某些副作用,有时会影响到吞咽功能,以致患者进食时容易发生噎食,大量食物阻塞气道或误入气管造成窒息。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噎食的急救护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噎食的急救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7岁。主要表现为脑中风后构音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易发脾气, 记忆力 减退1个月余,怀疑存折被窃4天入院。入院诊断“血管性痴呆”。给予改善记忆及脑循环药物及小剂量利培酮(2mg/d)治疗。入院第35天患者坐在椅子上吃荔枝时突然出现满头大汗,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口唇发绀,意识模糊。依据临床表现、脑中风及用药史,诊断为荔枝噎食窒息状态。

2 抢救 措施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护理人员迅速撑开口腔用手探查及用竹筷刺激咽喉部引吐,但均未成功。又立即把患者俯卧位抱起呈头低足高位,躯干与地面约成45°角,用力拍击其背部肩胛间区,另一护理人员双手在患者剑突下向上用力加压,约1min,有一大块荔枝肉从口中吐出。

3 临床护理

观察病情 患者的气道阻塞物清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口唇、呼吸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说明患者的气道中残留阻塞物,当机立断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抢救措施。如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本例患者窒息缺氧状态渐渐缓解,呼吸平稳,面色、口唇转红润,意识恢复清晰,说明气道中无残留物。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单上。噎食窒息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患者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则应注意观察患者1~2天内有无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数等。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饮食时突然发生窒息状态,意识模糊,毫无心理准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回忆起窒息情景时往往感精神紧张焦虑,有害怕心理,对再次进食易产生恐惧情绪,严重者产生拒食意念。此时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去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和饮食的重要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解除其思想顾虑,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其从不安、烦闷、恐惧、害怕等情绪中摆脱出来。同时与患者家属密切协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正确对待饮食。

做好饮食护理 对年龄较大、咀嚼功能不良和吞咽反射迟钝的患者,需采取集中进餐方式。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在现场巡视,叮嘱患者细嚼慢咽。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带刺食物及黏性食物如年糕,避免团块大的食物如芋头、肉圆、水果等。食物不宜过烫,以免因烫而加快吞咽速度。

4 讨论

噎食窒息状态的抢救,及时发现是很关键,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清除气道的堵塞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从而改善全身的缺氧状态,尤其是大脑组织中枢的缺氧,进一步使呼吸中枢的功能尽早恢复。但是如果完全缺氧超过约6min后,体内储存的氧量耗竭完毕,可造成患者死亡。

噎食的治疗原则

(1)就地抢救,分秒必争,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促进心肺复苏。

(2)迅速用手指掏出口咽中的食团。如病人牙关紧闭或抽搐,可用筷子等撬开口腔掏取食物,并解开病人领口。

(3)如抠出口咽部食物后病人症状仍无缓解,应立即将病人腹部俯卧于凳上,让上半身悬空,猛压其腰背部,迫使膈肌猛然上移而逼迫肺内气体猛烈外冲,使气流将进入气管的食团冲出。如果重复五、六次不能奏效,立即用大号针头在环甲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进气管,并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4)如心脏停搏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

(5)如自主呼吸恢复,应持续吸氧,专人持续监护,直至完全恢复。

(6)取出食物后应防治吸入性肺炎。

噎食的噎食预防

(1)对暴食和抢食病人应专人护理,控制进食速度。禁止病人将食物带回病室。

(2)对有明显锥体外系症状者,可酌情在餐前给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精神病人应集体用餐,开饭时护士应全力以赴,严密观察,酌情协助,防止噎食发生或力争对噎食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小抗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精神科护理的论文

当人患病时,身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精神症状,特别是病情加重需要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时,清醒的患者会产生焦滤,恐惧,不安全感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因此做好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ICU重症患者需要隔离监护治疗,封闭的环境,陌生的监护仪、治疗仪,容易让病人产生心理障碍,治疗过程中尤其需要心理护理的配合,而且面对不同的病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心理护理的方式及内容应有所不同。全面合理的整体化护理是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有效 措施 ,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干预。

【关键词】ICU;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重,病情进展快,变化大,ICU通常是全封闭管理的科室,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同的病人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ICU有完善的设备,周全的医疗护理,仍有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有报道称ICU病人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1]。如何对多病种不同类型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直至身心尽早康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结合临床工作将护理归纳如下:

1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病房环境的影响: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患者神志清醒后表现出惊恐万分,有的是一种模糊的不安,有的为自己的疾病担忧、紧张和害怕,其是当夜幕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此时患者害怕和恐惧感骤然上升,在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焦虑、恐惧感则进一步加剧。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加之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不知白天黑夜,不能出声,不能活动,这种环境容易使患者不安,产生心理压力[2]。

孤独和沮丧:患者神志清醒后剧烈挣扎,精神处于萎靡、瘫痪状态,反应淡漠,严重失眠,情绪悲观,主要是由于患者术后醒来有种“再生”的感觉。他们希望离亲人近些,获得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和沮丧。

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病房中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和与医护人员交流外,ICU病人的视觉刺激仅限于头顶上的天花板和四周白色的墙壁。声音刺激则限于单调的监护仪、通气机、营养泵和输氧管的声音,因此,ICU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可诱发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引起患者认知、判断力低下,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讲给医生、护士听,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睡眠的影响:ICU病房内由于经常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治疗,加上对其血液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的监护,使得病人不断的接受单调感觉输入,这种环境容易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除此以外,夜间的护理活动以及病人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都是会引起病人的睡眠不良。

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不仅住院费高,除了基本的额住院、一般治疗护理费用外,还有特殊检测的收费及昂贵的材料费,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措施

重视护患交流,增进沟通:护士是监护环境中的重要调节者,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当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以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随时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满足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患者的愿望。ICU室内布置尽量贴近生活,增加生活气息,内温湿度及光线可以调整,有较好的隔音或消音装置,尽量保持环境的相对安静; 此外,还可以为病人适当准备报刊杂志,允许病人使用耳机听收音机,摆放自己熟悉的物品或家人的照片,最大限度改变枯燥无味的ICU生活[3]。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ICU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较大,随着病情的变化,情绪也随之波动,因此,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疏导就是通过护士的分析和引导,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使其从不愿意合作、不愿意接受治疗到主动迫切要求治疗,从错误认识到正确认识,从逃避现实到主动面对现实,从不良心理状态转化。

保证病人的睡眠环境: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对病人的康复尤为重要。如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姿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尽量使机械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集中进行治疗和护理,减少对病人的睡眠干扰,为病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各项护理措施及操作均应争取患者合作: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护士要取得患者的理解跟合作,采取任何措施和操作前要跟患者说明目的、步骤,使得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避免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ICU的紧张环境中,我们采用音乐疗法,可缓和患者的过度紧张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对减轻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起到了应有的效果。认为针对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期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成功拔管及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44

[2]敖海清.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4,22(8):1414

[3]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摘要】随着医学、护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被收治于重症监护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治疗以及恢复的全过程,往往过多重视躯体因素和病理因素的致病作用,而忽略了心理方面的影响,尤其对于ICU病房的清醒患者,特殊的病区环境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报道称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14%~7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病情监护、基础护理,还要积极地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来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配合医生的治疗。笔者对ICU重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ICU 护理 心理支持

1 ICU患者的心理问题

极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紧张、焦虑和恐惧是ICU患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疾病的突然变化、环境的改变以及周围其他患者的死亡等都会让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加之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同,让患者在陌生的环境中不由得会觉得恐惧。

孤独感和忧郁 患者更换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同,医务人员与之交流甚少,加之病房中各种监护仪器、呼吸机发出的声音干扰,让患者触景生情,产生孤独感和忧郁的心理。

ICU综合症 ICU综合症指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程度轻重不一,主要是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伴随症状,包括谵妄状态、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头痛失眠等。

无效性否认 无效性否认是个体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了一些无效的否认行为,试图缓解因健康问题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主要表现为对疾病的否认和对环境的抗拒,认为自己的病情很轻,不需要各种监护,要求尽快的出院等。

自我形象紊乱 是指患者对身体外观、结构、功能改变在感受、认知、信念、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创伤后的患者截肢后觉得自己身体残缺,对未来感到茫然,感到痛苦。

睡眠形态紊乱 睡眠形态紊乱是睡眠的生理机制发生病理变化所致的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失眠等不同程度的睡眠质和量受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困扰,多与患者本身疾病、环境因素、药物影响有关。

对呼吸机和ICU病房的依赖 对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习惯了被动通气,一旦脱离呼吸机,就感觉自己无法呼吸,由于ICU病房和普通病房人员配置和技术上的不同,患者在转往普通病房时担心自己会疾病复发,因此常会表现出幼稚的 儿童 行为不愿离开ICU病房,希望得到全面的照顾。

2 导致ICU患者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疾病的相关因素 很多疾病不仅会在躯体功能方面对患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精神方面造成影响。如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受损,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休克患者因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导致脑缺血缺氧,这些疾病不仅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患者的认知因素 由于疾病的突然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加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够,认为病情的变化会导致自己的死亡,从而产生不安和恐惧的心理。对疾病的经历和认识水平,也会使得病情同样严重的不同的患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和后果。

环境的影响 ICU病房的结构,人员配置和仪器都不用同于普通病房,初入ICU的患者,家属不能陪在身边,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和监护上,而忽略与患者的交流,加之ICU病房一般要求24小时照明,各种灯光和各种仪器警报声的影响,造成了患者听觉上和视觉上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失眠等。

治疗因素 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给予患者使用一定的镇静药物,如力月西等,这些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对药物的依赖,影响患者的睡眠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各种直接介入患者生命器官的管路,如各种引流管、气管内插管、深静脉导管等,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和自我形象的紊乱。另外,由于医务人员的问询和记录,会涉及一些患者平时不对人言的隐私,使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恐怕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3 护理干预措施

稳定患者的情绪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冷静、沉着、严肃,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面对患者的询问,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或者“你不用知道”等,对突发的病情,不要慌乱,避免加重患者的恐惧情绪。由于疾病的变化对身体功能造成的影响和对疾病预后的不可预知性,会导致患者心理失衡,我们要对此进行有效合理的心理疏导,不要强迫患者对情绪控制,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安稳和疏导。对病情稳重的患者,不要和患者讨论有关病情,同时要告诉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进行保密,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ICU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原因和环境影响产生自卑心理,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语言动作的表达和情绪的感染,使患者心态趋于平和,同时要将关于患者的积极地信息反馈给患者,比如一些化验指标的好转,生命体征趋于正常等,来增加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住,可以适当的放开探视制度,动员患者的家属和朋友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感受温暖。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的 医学知识 ,让患者加深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知晓最新的医学水平的发展,帮助患者客观的看待自身的病情,来帮助患者自然解压。

创造良好的环境 陌生的环境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安和孤独感,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噪声,言语要温和,不要大声喧哗,ICU病房的各种仪器和呼吸机会有各种报警音产生,在增加患者不安感的同时还影响患者的睡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把各种仪器的报警音量调至合适的水平,在报警音响起时要第一时间消除报警原因,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各种仪器的功能,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消除依赖心理 对使用呼吸机有依赖的患者,要向患者讲解使用呼吸机的原因和现在撤掉呼吸机的原因,让患者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已经恢复到不用呼吸机的情况,同时告诉他呼吸机会放在床边,如有不适可是随时戴上,以缓解起紧张心理。对于要转出ICU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大有好转,到普通病房后继续进行后续的治疗,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小结

ICU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依赖等不良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给予安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306.

[2]杜鹏,姚梅芳.ICU综合症的预防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1):27-29.

[3]温新颜,廖莉茹.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62.

[4]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

[5]刘容.ICU护士与呼吸机依赖病人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icu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2.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3. 心理护理的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护士心理健康与维护论文

浅谈精神疾病护理健康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医学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医学临床心理科护理模式

【摘 要】 目的 开展新型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方法 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理念等进行改善。结果 各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一致好评。结论 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模式,保证了医疗的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 心理科;护理;心理障碍;精神障碍

心理科作为我疗养院的特色专科,主要接收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于常人,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甚至可呈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特殊行为危及社会[1]。作为开放式护理的科室,研究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科室的发展至关重要。自1999年建科以来,我院心理科参照医院精神专科的护理模式,结合自身疗养院护理模式的特点,通过工作实践积累,摸索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模式,并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改进病房管理环境要求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同时在病区出***及附近摆置一些绿色植物及热带鱼、乌龟等小动物,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和温暖,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每间病室设2张床位,只收住一位患者及其陪员,以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我科病房为全开放式病房,患者进出比较频繁,我们要求护士在出***不间断值守,对患者去向做到完全把握,并且我们也要求家人陪同,鼓励其尽量让患者多与家庭、社会保持联络,增强互动。

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心理科有床位32张、护士4人、护工2人、护士长1人。以往护理上总感人手紧、任务重,有时连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都需陪员代劳。目前则主要强化日班护理力量,在工作量大时,灵活调整班次,并且培训出固定的2名护工,使其充分了解疗区的各项功能,承担起卫生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事务,减少了护士外出取药、陪同结账等杂务,让护士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患者。即使现在科室不断发展壮大,患者不断增多,护士仍普遍感到工作较前更为有序、有效。

改善护理理念

重塑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独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其语音语调的温婉和礼貌,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迎来送往的亲切和温馨上。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我科通过组织多次礼仪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为打造新的护理服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通过树立护理服务品牌,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服务。长久以来,我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护理文化,树立了和谐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树立了科室的良好形象。全科上下不断加深对“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重点”理念的理解,为患者提供全程一流的服务,使我们的护理事业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落实护患沟通责任制心理科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重要,只有沟通良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建立了沟通责任制,将沟通融入各班护士的工作职责,列入护理服务质量考核之中。目前所有护士都能熟练运用自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姿势去影响和改变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开展多元文化护理提升多元文化护理理念是指根据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用相应文化来影响他们的生理及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以利于从疾病中康复。它的开展能从深层次上引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因人施救”的护理实践。在临床中,多元文化护理要求护士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采用移情、倾听、证实等方式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心理感受及其文化、信仰和习俗,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治疗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文护理理念。

确立护理教育的人文理念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疾病护理型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护理人员从接受护理教育的第1天开始就懂得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服务是护士永远追求的目标,并要将这一目标植根于她们的心中。在教学计划中应本着“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原则,着重学习社会、心理、行为护理学等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人文教育不只是讲述人文知识,更不在于背诵人文教条,唯一真正要做的是让人文理念在日常护理活动中体现出来。因此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论文设计或社会实践等方式使被教育者进行情感体验,让她们感受到护理事业与生命全过程的密切相关。我们最终的职责不单单是掌握技术操作,而且要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要与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还需要心灵的交融。

2效果与体会

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体制的完善,使护士明确了工作重点,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同时在业务水平和服务理念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护理工作中,护士少了取药跑腿的杂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对于心理科的护士来说,沟通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年轻护士往往业务不熟练,沟通不擅或者不敢开口,导致护理满意度下降。通过多层次护理礼仪、护理理念的学习,使得护理人员不但敢于开口,更能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地沟通,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体现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护理效果的总和[2]。护理工作不仅是被动执行医嘱和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主动为患者服务,我科的护理人员都能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好评。随着护理诊断地不断完善,与医生的沟通能力的不断加强,主管护士与主管医生大量的沟通使护士更加了解患者,更多地想患者之所想,从而及时、全面、正确地完成护理程式,并形成完整的护理档案,针对不同患者的需要,实现护理服务程式化、规范化,使各项护理工作符合质量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芝.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与体会.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G],2005.

[2]王霞.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5***:1422.

>>>下页带来更多的

  • 索引序列
  • 精神科潱食的护理论文
  • 精神科噎食的护理论文
  • 精神科饮食护理论文
  • 精神科噎食护理论文
  • 精神科护理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