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艾滋病合并隐脑国家级论文

艾滋病合并隐脑国家级论文

发布时间:

艾滋病合并隐脑国家级论文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一、发病机理二、发病症状三、传播途径四、预防措施五、关爱艾滋病人...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爱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远离了爱滋病人. 人性就在这时体现了.普存忻这个我不太熟知,但是他是有名的爱滋病大使.也许我连他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我从心里崇拜他,因为他有一颗剔透的心,高尚的灵魂.其实我心里也知道,爱滋病是靠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可是就是人性的自私,我也保护我自己,如果有一个人他站在我面前说要和我握手,而且告诉我他是爱滋病人,恐怕我也会胆怯,我也会踌躇.可是他呢!毅然的和他们握手,吃饭,交流.也许这些在正常人与正常人之间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爱滋病人之间,那么是多么的崇高的一种气节.是多么的伟大.他们做到了,可是今天的我真的做不到. 人之初,性本善.也许是自私抹杀了我的善良.也许是自己保护的意识让我收起了善良.今天我只能在这里高唱凯歌,百般称赞那些能做到和爱滋病人平等的人,对不起,今天的我依然做不到~ 艾滋病是一种有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入侵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天猫爱卫唾液收集器不用抽血在家取样,保护隐私。 全球艾滋病20年来造成2800万人死亡,目前还有4300万患者,并且每天新增病人万人。我国现有65万艾滋病感染者,去年每天新增192人。 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 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2、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3、治疗性病。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服务咨询,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服务热线进行咨询。4、远离毒品。避免共享针头,禁止吸毒,减少血液接触。处理伤口时,一定要注意避免皮肤、眼睛、口腔接触到别人的血液。5、防止交叉传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感染到这种病。就可以不让自己的生命白白浪费掉。

艾滋病合并腹泻论文

有的时候人吃错了什么东西,可能会导致腹泻的情况,而不止吃错东西会导致腹泻,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腹泻,比如艾滋病,艾滋病的腹泻和普通的腹泻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因此还是可以很好的区分出来的,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艾滋病腹泻的相关知识吧。

艾滋病腹泻特征

艾滋病的症状其实不少,比如腹泻,那么艾滋病腹泻特征是什么呢?

对于艾滋病的患者来说,由于艾滋病病毒摧毁了人体的免疫力所导致免疫力低下,造成肠道慢性感染,容易出现腹泻。艾滋病的腹泻症状主要的临床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慢性迁延,反复发作,腹泻频繁。其次艾滋病患者的大便可呈水样便、溏便,表面伴有黏液或者黏液泡沫,也有脓血便。

同时艾滋病患者还伴随症状有消瘦、纳差、发热、恶心、腹痛以及吞咽困难。如果处于急性腹泻的患者,通常可以发生间歇性腹泻。艾滋病腹泻特征通常有水、电解质的紊乱、体重迅速下降、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

艾滋病腹泻和肠炎腹泻的区别

艾滋病腹泻和肠炎腹泻有些人会搞混,那么艾滋病腹泻和肠炎腹泻的区别有哪些呢?

艾滋病的腹泻一般指的是慢性的腹泻,时间很长,可以达到一个月以上,大便主要是以稀便或水样便为主,次数很多,可以达到7-8次甚至十几次以上。肠炎腹泻通常是由于进食了不洁的食物,通常在腹泻1-2天之后就会自行缓解,恢复正常。肠炎腹泻主要是急性腹泻,病人会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这样的症状,大便呈稀便、水样便或脓血便,次数也可能会达到7-8次甚至十几次。

注意艾滋病腹泻和肠炎腹泻主要区别是根据时间确定,如果根据腹泻的性质以及持续的时间判断是不是艾滋病不科学,因为一些肠道的疾病也可能会伴有慢性腹泻的。

艾滋病腹泻一天拉几次

艾滋病腹泻是艾滋病的相关表现之一,通常艾滋病腹泻一天拉几次呢?

艾滋病腹泻一般一天拉3~5次水样性大便,或者持续更多次,一般持续一周左右会自动消失。如果发生过真正的高危行为,在窗口期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大家应该重视。当然判断艾滋病的唯一方法是做艾滋病检测,即使发生的症状再像或者理论完全一致,那么也不能判断已经感染了艾滋病,一般需要在窗口期之后做艾滋病检测确定。

部分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腹泻,对于腹泻的症状,如果出现在感染的早期,也就是急性感染期,一般持续时间在1-3周左右,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会自我愈合。还有一种情况是发生在艾滋病期,这一种情况出现的腹泻一般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可以达到一个月甚至更长。

艾滋病腹泻是水样便吗

腹泻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水样便了,那么艾滋病腹泻是水样便吗?

艾滋病拉肚子大便的表现有,反复发作,腹泻频繁,每天十多次。大便水样,表面有粘液或者是泡沫,也有便血的情况,发热,恶心,腹痛以及吞咽困难等。大部分都为急性腹泻,有一些人为反复性发生间歇性腹泻。一直治愈不了,长达数年或数月,每天在五到六次以上,还伴随严重的营养不良。

正常情况下出现水样便,主要由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引起。首先考虑可能是因为患者最近这段时间饮食不当,吃了变质的食物,从而引起胃肠道内的感染,出现急性食物中毒、急性的肠胃炎等疾病,会导致水样便的症状出现。另外出现水样便,也不能排除患者有轮状病毒的感染、霍乱、甲状腺危象、肾上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因素导致。

爱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摘要: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 大多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仍然是健康的,并能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的情况下生活多年.即使他们看起来健康,自己也感觉健康的时候,他们仍能够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人,终生具有传染性. HIV 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可感染人类并导致AIDS.在实验条件下,HIV-1可感染黑猩猩,HIV-2可感染恒河猴,可导致病血症及血清抗体转为阳性,但不能引起动物发病.从HIV感染者外周血,精液,乳汁,脑脊液,唾液,泪液和其他体液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不过目前尚无经泪液,唾液和汁液等感染HIV的报道.HIV一般通过血液和精液和,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性传播,通过性行为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及异性间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传播; (2)血液传播,通过接受HIV感染者捐献的血液或器官,使用受HIV污染的血染液制品或与HIV感染者共用注射针头而被感染,此外,接触HIV感染者体液或HIV培养物的医务人员和实验人员存在感染HIV的职业危险性; (3)母婴传播,感染HIV者的母亲,可在子宫内或在分娩时将HIV传染给新生儿(Connor,1997).除此之外,人与人的一般接触并不会导致HIV的传播,对此不必过分敏感和恐惧. 在体外,HIV可感染CD4+T淋巴细胞(T4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其中增殖并引起细胞病变中,表明CD4+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是HIV主要的靶细胞.此外,HIV还可感染正常B淋巴细胞,经EB病毒转化形成的B淋巴母细胞系,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中幼粒细胞及多种细胞系 (O'Brien,1997) 在体内,HIV除感染结缔组织中的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外,还可感染上皮组织中的朗格汉细胞(Langerhanscell)及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皮细胞,其分布遍及骨骼,胸腺,脑,心,肺,肠,眼,肾,皮肤和性腺等器官(Dittmar,1997a).HIV具有如此广泛的细胞和组织嗜性,同它所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缺陷,淋巴腺病,卡波西肉瘤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脏器症状是相吻合的. 高度的变异性是HIV及其他反转录病毒所具有的显著特征.突变主要来自反转录过程,其中env和nef等基因变异幅度最大,而gag和pol等则相对保守,变异程度较低且多为沉默的点突变.根据env和gag等基因的变异, 至少可将HIV-1划分为2群,共11个亚型.其中M(main)群由10个亚型组成,即A-J亚型.欧美主要为B亚型,非洲流行A,C,D,E等亚型; 在我国B亚型占优势,其次为C亚弄和A亚型;此外,M群中还存在着各亚型之间的嵌合体(mosaic),如A/E,G/A等.O(outlier)群主要分布于西百和中非,由于成员较少,常被视为一个亚型(O亚型).根据同样的方法,可将HIV-2划分为A,B等亚型(UNAIDS,1997).不仅各地区或不同个体之间HIV存在很大的变异,即使在同一个体内部,差异同样明显.事实上,每个HIV感染者所携带的都是一个异质性的病毒群体,各种突变株共存于体内.高度变异性有助于HIV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同时也为HIV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怎样预防艾滋病 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科学家们建议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 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 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母婴传播预防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 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 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结核病合并艾滋病论文

您可能会认为艾滋病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事实上,结核病才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结核病是一种细菌感染,在地球上已经肆虐了五千多年,现在每年仍然导致全球150万人死亡,而死亡人数仍然在不断增加。北京老年医院感染疾病科曹文利艾滋病于35年前进入人类的视线,去年夺去了110万人的生命,而死亡人数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迄今为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面临的最大威胁是结核病。艾滋病病毒会摧毁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容易受到诸多感染的侵袭,最终面临死亡。每年超过100万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患有结核病,另外超过5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结核病这种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几乎占所有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的一半。

艾滋病与结核病指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并发结核病,是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是一个互相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过程。

一、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流行情况HIV阳性病人感染结核菌后,结核病发病率较HIV阴性者高30倍。一般认为,一个HIV阴性者感染结核菌后,在他一生中有10%的机会发生结核病;而HIV阳性者,在一年中就有10%发病。我国香港1984-2000年,共发现HIV阳性者1542例,其中艾滋病500例,并发结核病者109例,占。我国台湾省1994-1999年发现HIV感染者309例,并发结核病者77例,占。

二、艾滋病并发结核病的相互影响

1、艾滋病是导致结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内源性复燃:HIV感染可导致体内原已稳定的潜在陈旧性结核病灶,重新活跃起来,发生继发性结核病。

2)外源性再感染:艾滋病病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低,易出现耐多药结核病暴发流行及再感染结核菌,并很快发病和恶化。

3)原发感染:多发生在结核病疫情甚低的国家和地区,HIV感染者可发生原发性结核病。

2、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可加剧HIV感染的病程

1)结核病人的单核细胞,感染HIV的易感性增高。

2)机体感染结核菌后,可诱导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释放,这些因子可以增强HIV的复制。

3)结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阿拉伯甘露糖(LAM)是HIV复制有力的诱导剂。

4)结核菌和纯蛋白衍生物(PPD)可诱导单核细胞内HIV RNA表达增强,P24产量增加。

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心得体会(通用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当HIV侵入人体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侵入,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

艾滋病是如此的可恨,可怕。但目前,艾滋病仍然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加以预防。

1981年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蔓延速度惊人,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2007年底,全球估计有3000万--36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个艾滋病病例以来,每年都有新增的感染者。

2007年据卫生部估计,我国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84万人,其中50多万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扩大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很大。

难道我们就任其艾滋病猖狂地蔓延吗?不可能,因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明确,与病毒传染的有关活动易于控制,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只要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行为,感染的人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没有感染的人也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不仅对艾滋病病人本身造成危害,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还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存亡,由此看来,艾滋病不仅威胁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而且威胁着整个国家,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可见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的确非常可怕,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仍然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应当得到的不是偏见和歧视,而是来自社会和个人的关爱。

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但是一些日常行为不能传播艾滋病,如拥抱,握手,公用厕所,一起吃饭,谈话交流,共用劳动用品,学习用品等,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

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

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

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

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今年12月1号是世界第xx个“艾滋病宣传日”,宣传的主题是“xx”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活跃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有必要起来与艾滋病做斗争,有责任有义务为艾滋病患者这样一种遭受种种苦难的社会群体献出我们的爱,献出我们的关怀与理解。一条细长的红丝带在常人的眼里不代表什么,但同样的红色在他们的眼中无疑是一轮旭日,带来了温暖,给他们与命运抗争中注入新的活力。

在活动的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我们通过横幅、海报、宣传单台对本次活动的宣传。我们红丝带挂在学校的,代表我们的爱心代表我们在行动更代表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在校道上挂着艾滋病宣传图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艾滋病防范意识。将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同学朋友和家人分享,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做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者,以自身的经验积极影响同龄人的态度和行为,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理解、宽容、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采取措施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防止艾滋病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远离艾滋病,远离毒品,远离非正常性行为旨在向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技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我们身边已有了约84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这个数字每天还在扩大。既然人类已躲不开艾滋恶魔,就勇敢地面对它吧!用“互相关爱 共享生命”作为抗击艾滋恶魔的药;既然我们谁也不可能离开同类而独自生存,就让我们多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吧!因为关爱他们就是关爱我们自己。一条红丝带打成一个结,这个特殊的标志象征着健康人和艾滋病患者手挽手,传递着一份无声的关爱。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其实艾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的无知与冷漠嘲笑与讥讽。作为学生的我们能为艾滋事业尽一份力,为艾滋病患者献出一份关爱而感到高兴。这是策划此次活动的初衷与目的,只要大家都能正视艾滋、关注艾滋,相信有一天艾滋病会向人类低头的,悄悄的远离人类,让社会更加的美好。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大家了解艾滋,付出爱心理解,关爱和支持艾滋病人,艾滋病防治工作。

我们从始至终抱着这样的信念:“多一份关爱和支持,就多一份战胜艾滋病的力量!”

我校法语系分团委学生会为增长我系同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在12月8号的晚上6点开展了一次关于如何预防艾滋、了解艾滋、认识艾滋的讲座。

我系全体大一新生带着自己的困惑和极高的热情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的形式是由来自大一的二位同学采用了开放式的讲课方式,结合防艾视频宣传和互动小游戏,为同学们更牢固的掌握知识起到良好效果。游戏的过程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艾滋病毒的定义,并且调动了在座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整场的气氛。讲座中,主持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艾滋病的致病原理、发病状况、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用生动的事例、大量的数据以及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同学们深刻的了解了艾滋病的危害,了解了有效防治艾滋病的具体措施及大学生在预防艾滋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主持人的鼓动下,同学们踊跃的发言,提出了诸多想法和问题。最后,在一片掌声中讲座进入了尾声。

通过此次讲座,使同学们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大家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积极性以及自我防护的意识,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发生艾滋病感染高危行为后怎么办等问题有了全面、科学的认识。在消除了恐惧心理的同时,掌握了预防艾滋的基本方法,真正认识到文明、健康有序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表示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洁身自好,做预防艾滋病的坚强捍卫者。

艾滋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保护自己不被艾滋病伤害的前提下,对于艾滋病患者也要一视同仁,反对歧视,和他们一起努力,共同迈向零艾滋。

艾滋病,已成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怎样预防艾滋病,也就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可怕,都称它为“魔鬼”。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魔鬼”?

通俗的讲,艾滋病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身体丧失了抵抗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据了解现全球约有39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每年都会增加430万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每隔8秒钟就会有11万人被感染艾滋病,而全球每天都有8000名感染者丧命。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那么,艾滋病是怎样传染的呢?是血液、不洁性交、吸毒或静脉注射和母婴传播而引起的。有人问艾滋病是不是很严重?这是当然的,因为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它的死亡率在所有的病中排名第2,艾滋病就像一股突如其来的风,“唰——”一下子在你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降临并迅速蔓延。

在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又是怎样呢?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个流行期: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的流行。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从1994年到现在,将近10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在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

哪些是艾滋病的易感染者呢?人们经过分析,已清楚地发现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并把易患艾滋病的这些人统称为艾滋病易感染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易感染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恋患者、静脉吸毒成瘾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的人等。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因此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为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去预防艾滋病呢?

1、普及艾滋病知识,使人们了解它的病因、传播途径等。

2、避免不洁性交,尤其是避免与艾滋病人发生性接触。

3、对供血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查,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

4、不共享针头和注射器及牙刷等可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5、患艾滋病感染者的妇女禁止妊娠。

6、加强国境检疫,防止艾滋病的传入。

快加入到预防艾滋病的队伍中来吧!为了让世界永远充满微笑,为了家庭不再受沉重打击……行动起来,严防艾滋病!让世界不再为之哭泣,让艾滋病永远消失。

星期五下午,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中,我们学校的张老师给我们讲解艾滋病的出现、起因,以及它的危害和在全世界的主要分布地区。

通过老师对于艾滋病的讲解,我们对艾滋病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了解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途径以及艾滋病对我们国家的危害。下面是我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病后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艾滋病是当前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艾滋病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非洲就有惨重的教训,艾滋病可能毁了一个国家,毁了一个民族。有些国家原来的平均寿命为75岁,现在降为45岁。我们要大声呼吁,积极采取措施,遏止住艾滋病的发展势头。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血液及攻击分泌物中,尿液、泪液和乳汁等分泌物中也可查到。病人和带病者是主要传播源。(HIV)感染后可成为携带者,也可进一步转为病人。吸毒的艾滋病患者,主要为血液传播,(HIV)病原的各种血液制品,如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输入体内感染发病,另外(HIV)携带者或病人微量血液污染的注射液、针头、针灸等也可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经破坏的皮肤、粘膜或注射途径以及母婴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发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造成多脏器受损。

上述艾滋病传播过程中,吸毒与艾滋病病毒的关系最值得重视。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温床,这是因为吸毒者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HIV病毒在血液中传播。

艾滋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九个月,长者数年,多数为3―5年发病。艾滋病患者全身淋巴结不明原因持久肿大,早3个月以上或伴有发烧、虚弱、盗汗和体重下降,伴有慢性腹泻,T细胞功能下降,病人皮肤、四肢及内脏可见红色的斑块和结节,并广泛蔓延,扩散致死。

让我们为那些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祝福、祈祷。让我们从自己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禁毒防艾的长城,让我们的青春更健康、更亮丽,希望全世界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艾滋病隐私论文

.文艾防艾论坛 可以领公益试纸.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一、周密思考,慎重落笔论文提纲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二、一气呵成,不重“小节”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宫颈癌合并艾滋病论文

2008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法国和德国的3名科学家因发现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分享该奖。这3人分别为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1936年出生于德国,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因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病毒,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1947年,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

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一道,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吕克·蒙塔尼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 ,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1932年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

他在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简介: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 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法国两位科学家,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感染调控小组的Fran�0�4oise Barré-Sinoussi 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Luc Montagnier 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获奖者一:Harald zur Hausen(豪森)1936年生于德国,是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博士,德国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名誉退休教授、前主席及科学主任。获奖者二:Fran�0�4oise Barré-Sinoussi(巴尔-西诺西)1947年生于法国,是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博士,教授,法国巴斯德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病毒调控小组主任。获奖者三:Luc Montagnier(蒙塔尼)1932年生于法国,是法国巴黎大学病毒学博士,法国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名誉退休教授与主任。

60%~70%的女性感染过hpv 病毒感染 一直以来,人们尤其是女性,对于子宫颈癌心里存在着相当大的恐惧。其实,子宫颈癌并不可怕,它是目前所有癌症当中,唯一可以能有效预防、早期及时发现、并且能早期治疗的癌症。对宫颈癌存有恐惧感的女性,多数是源于对宫颈癌相关知识方面的认识不足。 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已经确认,女性患宫颈癌是子宫颈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虽然宫颈癌和HPV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但不是所有感染了HPV的女性都会患宫颈癌。 由于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携带有这种病毒。所以,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PV带到自己的生殖道内。医学工作者曾对18~28岁的女性进行过普查,发现HPV感染者并非少见。专家推测:就女性而言,hpv的终身感染率累积可高达60%~70%。也就是说,60%~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但这种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 因为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毒以后,机体内会逐渐,少数患者会很快形成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当免疫能力足够强大时,HPV就会被清除。所以大量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虽然被HPV感染的人群比例很大,但大多为一过性,即在1年-2年时间病毒就会自然消失(泛指HPV感染)。大多数女性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消灭掉,只有少数免疫机能比较弱的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8~12年时间,才可能发展成为子宫颈癌。 临床上发现的子宫颈癌患者,差不多都是30岁以上的妇女。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在30岁以后开始进行HPV-DNA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的,说明没有被 HPV感染,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因此,可以隔3年再作此项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的,也不一定就会发展成子宫颈癌,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将病毒消灭掉。只是有发展成子宫颈癌的可能,所以,首先应该再作一个子宫颈涂片检查,看目前有没有已经异常的子宫颈细胞。如果没有,应每年复查这两项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马上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将子宫颈癌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就女性而言,hpv的感染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自限性。即使感染了HPV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通常人体自身都能够将其逐步清除,免疫力稍查的女性只需要每年定期做妇检防癌筛查,就能够完全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有高度的特异性,长期以来,已知HPV可引起人类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其中包括8个早期开放读码框架(E1-E8)、2个晚期读码框架和1个非编码长控区。在早期开放读码框架中,E6和E7基因对细胞生长刺激最为重要,E6、E7编码的E6、E7蛋白引起宫颈上皮细胞永生化。而晚期读码框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HPV的主要和次要衣壳蛋白,组装成HPV的衣壳。自从1976年zur Hansen提出HPV可能是性传播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 HPV没有专门的药物治疗,事实上,并没有针对病毒的治疗药物,干扰素等都是改善免疫不是直接对应病毒的,HPV容易扩散但HPV不等于癌症,尤其血液中有HPV抗体只表明曾经感染HPV,子宫颈等分泌或脱落物中找到HPV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在一或两年内自愈。性病一般认为是性接触传染,或接触性病患者的分泌物(包括汗)传染,并不通过空气传染,这是因为人的抵抗力是有限的,太强的入侵可能抗不住,不代表所有的病毒都能致病,俗称“椰菜花”的性病疣是HPV感染引起的,女性可能在发生疣之后患上子宫颈癌,三步,感染HPV-自愈或发展成疣或隐伏-长期感染增加子宫颈癌发病的可能性,所以建议感染HPV的患者应每年检查HPV和癌细胞,以便早期治疗子宫颈癌。毕竟除了生命之外,女性也希望保有正常的功能,早治,损伤小,完全可以不影响生活。同时还应指出,并不是性生活-感染HPV-子宫颈癌这一种子宫颈癌的病因,未婚女子同样可能患子宫颈癌,当然机率会小很多。 当然,也有人借此立论,美国产科医生兼众议员科伯恩视HPV为另一场艾滋病危机,他建议在安全套的包装上列明产品无法预防HPV,让女性知道安全套抵挡不了可引致子宫颈癌的病毒。 HPV作为一种病毒,尤其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应有专门的消毒清理和防范程序,才能保证安全套有防止病毒传播的作用。简单说,自来水(有氯气的)泡一晚上,白天太阳晒晒,晚上再用,绝对防HPV。不过,有那工夫,不如吃好点多运动多休息,免疫力好点,不容易染上HPV。 HPV是一组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其电镜下的结果如图1所示。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80余种,依其感染的上皮所在部位分为皮肤型HPV和生殖道上皮HPV,大约35种型别可感染妇女生殖道,约20种与肿瘤相关(下文提到的HPV感染均为女性生殖道感染)。依据不同型别HPV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险型别和高危险型别HPV,低危险型别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别,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险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2.女性生殖道感染HPV的现患率 有关HPV感染的现患率研究,由于检测标本的来源、使用的HPV检测技术、检测HPV的型别以及研究地区人群差异等各有不同,各研究报道的HPV感染阳性率高低不一。通过检测HPV DNA的方法确定的感染率稍高一些,而用细胞学或阴道镜等检测方法却很低。许多应用直接检测法如核酸印迹原位杂交或斑点印迹杂交法检出其感染率大约在10-20%,而用PCR法结果更高。对某大学女大学生(97%发生过性关系,平均性伴侣数为4个)进行检查结果显示,PCR法检测结果为46%,而斑点印迹杂交法仅为11%,可见检测方法影响着HPV感染的检出。Melkert.的实验中用PCR法检出在普通妇女中为;Herrero报道在Costa Rica农村地区用PCR法检测18-94岁妇女的HPV感染阳性率为16%。目前许多研究应用HC法检测HPV DNA,该方法更灵敏,因此检出率更高。Clavel C等用HC-II法检测1,518名15-72岁妇女HPV感染状况,结果发现HPV感染的阳性率为。 3.年龄分布 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妇女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但大部分资料报道均未区分高危和低危型别,见图2。大多数HPV感染可在短期内消失,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大约持续18个月左右,因而低危型别HPV感染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对于高危型别HPV感染,许多研究报道其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此阶段感染为暂时性,感染率较高,可达到25-30%,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35岁后5-10%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状态。对于HPV感染的阳性率在40岁之后是否开始上升或下降还存在一些争议,尚需更详细的资料加以验证。 感染的流行因素 由于HPV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检出率因各种方法而异,对于HPV感染流行因素的分析就很难确定。但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与性行为因素有关,这一点已经明确。而个体的卫生状况好,注意经期卫生,同房前后卫生,使用宫内避孕环等均可以使感染HPV的几率降低。 (1)性行为:大部分研究表明妇女近期的性伴侣数,性交频率,性伴侣患有生殖道疣等均与HPV感染密切相关。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初次性交年龄与HPV感染也有关,但这种因素受性伴侣数的影响,调整性伴侣数后,其危险性无显著性意义。 (2)免疫因素:宿主的免疫力对HPV感染及病变的进展有很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肾移植的免疫抑制者HPV的感染率是正常人群的17倍。HIV感染的人群中HPV感染率也增高。由于HIV感染人群性行为比较混乱,伴侣数较多,初次性交年龄小等因素,使HPV感染几率增加。但有些研究并不能证明免疫抑制与HPV感染有直接的相关性,HIV人群可能由于自身暴露的危险性高或机体抵御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而使HPV感染率增高,这一人群的HPV DNA检出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机体抑制HPV感染的能力降低。 (3)怀孕:有研究表明,妇女怀孕次数增多,分娩次数,流产次数等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危险性,畸胎的个数却与HPV感染相关。有些研究表明孕期妇女HPV感染率高,而且病毒检出量也增高,但这可能是由于孕期病毒水平增高而使检出效率提高所致。一项应用PCR法检测HPV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PCR法检测HPV病毒不依赖病毒的含量,结果发现孕期与非孕期妇女的感染率无显著差()。 (4)口服避孕药:尽管口服避孕药可以增加宫颈癌的危险性,但它是否影响HPV感染还存在很大争议。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确实能增加HPV感染的几率,但有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宫颈低度病变的发生无影响,却可以增加高度病变的危险性,因此认为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改变疾病的进展状态,而不是直接影响HPV感染率。 感染与宫颈癌的危险性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最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此后许多流行病学和分子学研究均毫无疑问的证实了HPV与宫颈癌的病因学联系。Bosch和Manos等通过收集来自22个国家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作PCR检测,发现的肿瘤中都可以检测到HPV DNA,而且各国间无显著差异。这是迄今为止所报道人类肿瘤致病因素中的最高检出百分数,同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具有普遍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是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分析流行病学方法。不论是在拉丁美洲采用准确性较低的检测技术(FISH)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还是采用较高灵敏度检测技术(PCR,HC-II)的研究,所有的结果均显示HPV感染与宫颈癌有明显的相关性(OR=),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Muňoz等在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宫颈癌发病率前者比后者高8倍)进行的人群基础上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包括436例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和随机抽取的387例来自病例所在人群的对照,同时采用了三种HPV DNA检测技术(ViraPap、SH 和PCR)。这一研究避免了人群和地区的选择性偏移,同时又考虑到检测技术间的差异,在调整了一些混杂因素后三种检测方法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两个国家中HPV16,18,31,33和35型与宫颈癌均呈强相关性,提示HPV与宫颈癌具有病因关系。队列研究是用来验证疾病病因假说另一种重要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它能够直接体现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时序性,更有力地验证病因假说。Campion对100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随访了两年多,56%的HPV16,18阳性者进展为重度宫颈上皮内病变(CIN III),而HPV6阳性的对象仅20%发生进展。Murthy等用原位杂交方法的研究显示,63例宫颈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对组织标本检测HPV16/18,阳性率为,而44例非进展性不典型增生其阳性率为,相对危险度为(95%CI:),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获得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致癌的有力证据。1995年WHO和IARC已将HPV确定为是宫颈癌的病因。 型别与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型别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经常感染外阴、肛门、阴道等部位,属于低危型别,湿疣或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妇女中多常见,与宫颈浸润癌无明显关联;而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别。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研究发现,HPV16和18型感染率最高,在检出的所有型别中,HPV16占50%,HPV18占14%,HPV45占8%,HPV31占5%,其它型别的HPV占23%。HPV的型别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关,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HPV16占主要地位(51%的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而在宫颈腺状上皮细胞癌(56%腺状上皮细胞癌标本)和宫颈腺鳞细胞癌(39%腺鳞细胞癌标本)中HPV18占主要地位。HPV16、18型感染很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有些HPV型别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HPV感染型别中52和58型检出率较高。在台湾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52和58型较常见。HPV45型在非洲西部宫颈癌组织中很常见,而HPV39和59型仅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宫颈癌组织中出现。 感染在宫颈癌自然史中的作用 HPV感染生殖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潜伏在细胞内若干年,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恢复活动。HPV感染过程通常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症状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宫颈癌也有一系列的前驱病变,即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在病理上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通常又根据严重程度分成三级:宫颈上皮内轻度瘤变(CIN I)、宫颈上皮内中度瘤变(CIN II)和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 III),这些癌前病变均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 在某些自然的或实验条件下,HPV病毒诱发的乳头状瘤虽具有转化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倾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者和CIN都会进展为癌。对于大多数乳头状瘤,这种转化还需要其它辅助因子的存在,例如吸烟、化学物质、宿主因素(例如HIV感染)和环境协同因素等,均对疣、乳头状瘤转为恶性肿瘤有致突变及启动作用。有学者提出了HPV与HSV协同作用诱发宫颈亚性转化的假说:特异性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正常细胞导致乳头状瘤细胞增生,在HSV感染的启动下,引起宫颈表皮内恶性转化的发生,最后导致浸润癌。这一假说还需进一步验证。 有关HPV感染和CIN对象转归的研究有很多。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HPV感染阳性的妇女在2年内有15-28%进展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尤其是HPV 16和18型感染危险性更高。HPV阳性妇女能否进展到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癌症,与HPV的型别有很大联系。有研究显示在宫颈低度病变的妇女中,高危型别HPV感染阳性的妇女宫颈病变进展的危险性大于低危型HPV感染或HPV阴性的妇女。此外,HPV DNA剂量水平、HPV首次感染的时间等也很重要。 这里,两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人的免疫系统与HPV的较量在两年内见分晓。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讲,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一旦跟艾滋病有关系,那么,他可以说已经于死神有了一面之缘。众多的女性朋友特别是成年女性对于宫颈癌并不陌生,他是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那么,艾滋病跟宫颈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一些研究已强调在HIV阳性女性中可发现进展期宫颈癌。经CD4+细胞计数测定显示的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肿瘤有更强的侵袭性,反应的变化似乎与女性是否感染HIV直接相关。感染HIV妇女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率是否比非感染妇女高尚有争议,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在特定人群中,宫颈癌是HIV感染演变为艾滋病的常见指征,如其以浸润形式出现,则可作为艾滋病诊断的标准之一。导致其转化的途径与肛门癌类似;同样,HPV在此肿瘤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HPV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相互作用似乎很明显,但为什么在免疫紊乱的个体中更易出现这些肿瘤还不清楚。可以设想:正如在B细胞淋巴瘤中已讨论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同时也增强HPV复制。HIV感染者宫颈癌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似乎有所增加。HIV感染女性中宫颈细胞涂片异常率是非感染女性的两倍,并且前者持续HPV感染的患病率更高。HIV感染妇女患宫颈癌的癌前病变——鳞状上皮内细胞病变的危险增加,随访3年以上的妇女有20%发展为此病。HIV感染的妇女患浸润性的外阴癌的危险也增加,提示对HIV感染的妇女需要彻底检查外阴和肛周部位。如上所述,由于在少数情况下,发现了HPV阴性的宫颈癌,所以HPV对于诱导肿瘤的发生并非必需。这些肿瘤强调肿瘤发生过程的分子变化,病毒因素最可能在诱导癌变过程中扮演共同作用因子的角色。最后,有研究提示,经HAART治疗的妇女HPV疾病的进展减慢且出现肿瘤退缩,包括宫颈上皮内肿瘤,提示HAART可能在控制HPV感染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然而,大部分妇女仍感染了HPV,可能与抗HPV免疫反应的重建有关。在此方面,接种HPV疫苗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降低这一事实支持免疫系统在预防此肿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显示,HPV感染通过抑制调控细胞分裂的蛋白(如P53蛋白和Rb)而促进肛门癌或宫颈癌的发展。随着细胞复制的增加,可发生染色体异常和转化。如上所述,Ks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也可考虑用同样的机制来解释。在免疫紊乱的宿主,可以增强HPV的复制和促进恶变细胞的生长,这就是HPV相关肿瘤在免疫抑制宿主中非常容易发展到进展期的原因。然而,虽然很少见,但在缺乏HPV感染足够证据的个体中,也一样能发生肛门癌和宫颈癌。在这些病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细胞因子的作用。最后,多数报告提示,HAART对CIN的作用有限,且它对HIV相关的肛门癌的流行及生存率没有实质性影响。HIV感染能引发一系列事件,导致KS、B细胞淋巴瘤、肛门癌的发生,并可能引发宫颈癌。今后也可能出现其他肿瘤的高频率发生。例如,在HIV感染者中以下肿瘤的发病率增高,包括可能由EBV所致的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和精原细胞癌,所涉及的发病机制包括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作为潜在的治疗手段,细胞因子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已引起高度重视。细胞因子可使B细胞、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导致淋巴瘤、KS和肛门癌的发生。由细胞因子刺激的增生或感染因子的直接作用可引起染色体改变,最终导致恶性变。在某些病例中(如多克隆B细胞淋巴瘤),细胞因子可单独引起细胞持续性生长,最终发展成为肿瘤。一些肿瘤(如宫颈癌)在免疫紊乱时更易扩散。通过上述的专业解释,相信您对于艾滋病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所有的女性朋友而言,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多偶读注意保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洁身自好。推荐阅读:宫颈癌和过早的性生活有紧密联系

  • 索引序列
  • 艾滋病合并隐脑国家级论文
  • 艾滋病合并腹泻论文
  • 结核病合并艾滋病论文
  • 艾滋病隐私论文
  • 宫颈癌合并艾滋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