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麦他分析医学论文

麦他分析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麦他分析医学论文

在古希腊,见到女科学家并不常见.

然而,历史记得那些在那个时代留下印记的妇女的名字.

其中之一是著名毕达哥拉斯的妻子西亚诺,研究人员仍然无法确定她在毕达哥拉斯研究中的角色.

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以其伟大的理论而闻名,但他是独自完成了他的工作,还是西亚诺在他的发现中也扮演了一个角色?毕达哥拉斯出生在萨莫斯岛,靠近小亚细亚海岸.

在他82年的生命中(公元前582-500年),他创立了一所哲学学院,创立或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成为许多科学的基础),并教育了数量不详的学生继续他的工作.

他还很幸运地娶了一位才智超群、了解世界的非凡技能、有足够的耐心成为科学家的女性.

毕达哥拉斯人在庆祝Fyodor Bronnikov的日出.

(公共领域),西亚诺出生于公元前546年左右,可能在克里特岛.

传统上她被称为西亚诺的克罗顿.

她早年的生活并不为人所知,但据信她是俄耳甫科布朗蒂努斯的女儿.

她的父亲是一个专注于奥西里斯崇拜的宗教团体的成员.

这个群体相信轮回,众所周知,毕达哥拉斯人也受到他们哲学的启发.

这表明西亚诺在很多方面也激励了她的丈夫.

此外,布朗蒂努斯和西亚诺成为毕达哥拉斯的门徒,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成为一个家庭,西亚诺和毕达哥拉斯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其中一个儿子名叫特劳格,他们的女儿名叫达莫、米利亚和阿格洛特.

多年来,人们已经忘记了第二个儿子的名字.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可能有不止一个女性被认定为西亚诺.

然而,似乎更有可能的是,只有一个人使用了不同的笔名.

西亚诺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真正地位不得而知.

一些研究者认为,大多数从其他古籍中得知的著作都是由这位妇女创作的,另一方面,古希腊哲学的古老专家学派认为,所有被认为是由西亚诺创作的著作实际上都是由男性写的,他们用她的名字作为笔名.

这种信念也被用于以毕达哥拉斯的名义出版的所有著作中,在大师和他的所有学生去世后的许多世纪里,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据说毕达哥拉斯所写的著作中有不止一位作者.

主要的问题是,直到今天,他所有的原创作品都没有幸存下来.

只有在其他著作中,包括希罗多德、柏拉图、雅典娜、苏伊达斯、提奥奇尼斯·拉蒂乌斯、伊姆布利丘斯、亚里士多德和其他后来的作家的著作中,人们才知道它们的存在.

人们认为它们是泰阿诺的形象.

(russellmcneil.

blogspot)毕达哥拉斯18岁时,他开始在地中海附近地区旅行.

他在巴比伦、埃及、斯巴达和克里特岛——在那里他遇见了他未来的妻子.

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31年左右迁往意大利的克罗顿.

他56岁,西亚诺年轻得多,但她充满活力和对科学的热情,他们的家也成为一个地方,他们建立了一个学校,重点是哲学,数学和自然.

除此之外,这对著名的夫妇还教授冥想技巧和其他与精神生活相关的研究,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尊和自我欣赏.

沙特尔大教堂的一个场景中,一位哲学家站在西门右侧的一个拱门上.

据说这是毕达哥拉斯的写照.

不幸的是,毕达哥拉斯的崛起也导致了他的死亡.

当他的学校控制了克伦顿 *** 时,当地居民决定摧毁它.

在西亚诺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她的丈夫和许多其他老师和学生被杀害.

学校被毁了,许多人希望西亚诺能尽管如此,在孩子们的支持下,她还是继续担任学校的领导.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西亚诺至少有两个女儿帮助了她.

达莫因负责保护她父亲的著作和在袭击中丧生的其他哲学家的著作而被人们铭记.

达莫是一名医生,她跟踪她的研究,并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的医生尤鲁蓬(Euruphon)辩论.

据报道,西亚诺和达莫最伟大的发现与人类胎儿有关.

他们发现胎儿只有在怀孕7个月后才能存活,有证据表明毕达哥拉斯的学校接受男女生.

在此期间,妇女没有教育或政治权利.

他们被视为管家,很难接受教育.

克罗顿的学校就像是去那里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天堂.

毕达哥拉斯的第一批学生之一是亚里士多德(他的作品已经丢失).

据信,在师父和他的妻子有生之年,至少有28名妇女在这所学校学习.

雅典学校的学生总数约为300人.

(公共领域),西亚诺写了许多与医学、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有关的论文,特别是与儿童有关的主题.

根据保存在历史著作中的报告,西亚诺是宇宙学、中庸定理、数论、宇宙结构、美德以及一本关于她丈夫毕达哥拉斯生平的传记的作者,她的著作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是中庸定理,它描述了出现在自然界许多方面的无理数.

这个理论的结构与毕达哥拉斯创造的几何常数π非常相似.

西亚诺还创立了一个关于宇宙和十个同心球体的理论:太阳、月亮、土星、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地球、反地球和恒星.

她相信星星是无法移动的,一些不确定作者身份的信件一直保存到现在.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信件是西亚诺亲手写的,但无法证实.

西亚诺的作品可能是由一位从10世纪的作品中被称为“苏达”的女性继续的.

她是西亚诺的学生,从麦塔朋图姆来到她的学校,麦塔朋图姆是克罗顿附近的一个小镇.

在对旧文本的分析中,不可能将毕达哥拉斯所说的书从西那诺和其他一些作家的著作中分离出来.

毕达哥拉斯的学校在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去世后至少存在了200年.

几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低估了妇女在古代科学中的作用.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在丈夫的阴影下出现.

然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历史表明,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和启发者.

西亚诺就是这些女人中的一个.

她死于公元前5世纪,可能被埋在学校附近,这幅画通常与西亚诺有关.

(梅斯特瑞卡萨),她的作品可能是众所周知的,由亚历山大和其他妇女谁遵循科学的道路在古代.

希望在未来能发现她生活的更多细节,并有可能完成她的传记,把她放在古代科学家的万神殿里的适当位置,上图:毕达哥拉斯,在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拿着《音乐教学》一书的中心人物.

图片中的女性据说代表亚历山大的Hypatia——一位可能也熟悉西亚诺作品的科学家.

她从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在古奥金斯工作.

医学论文他引

对于杂志来说,自引就是在自己的杂志上引用自己发表的文章,他引就是其他杂志引用自己的文章; 自己课题组的人引用自己的文章,没有自己的名字,算他引吗? 这个严格来讲是自引chenhexiu0(站内联系TA)很难限定了voice2001(站内联系TA)学习了!!zzdxpyy300(站内联系TA)对于杂志来说,自引就是在自己的杂志上引用自己发表的文章,他引就是其他杂志引用自己的文章; 如题,现在论文不光讲究影响因子,还讲究引用率 而且一般都讲“他引”率,可是这个“他引”是怎么算的呢,是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不一样就行,还是两篇文章不能有一个作者相同?或者连工作单位都不能相同 应该是按课题组来判断的chendongzhi(站内联系TA)两篇文章中没有一名作者相同,是他引。否则不算。这个应该是比较权威 的解释了吧。wellyy2005(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2die at 2010-04-09 11:04:19: 自己课题组的人引用自己的文章,没有自己的名字,算他引吗? 只要能确保没有任何一名作者没有自引,那么还是不算的,否则课题组中的任何一个作者自引了,就算自引。tiansy(站内联系TA)不知道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呢,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文章基本都是第一作者写的,但是通讯作者都是导师, 两篇有导师名字的文章,不一定写文章的两个人就认识。 当然,这个规定肯定应该是中国的规定,欧美那边没听说有那么无聊,还分清楚自引他引的,呵呵mengqihi(站内联系TA)对于杂志来说,自引就是在自己的杂志上引用自己发表的文章,他引就是其他杂志引用本杂志的文章; 对于杂志来说,自引就是在自己的杂志上引用自己发表的文章,他引就是其他杂志引用自己的文章; 对于作者来说,自引就是自己引用有自己名字的文章,他引就是别的作者引用你的文章(上面没有他的名字) 顶,犀利 在进一步限定 对于作者来说,自引就是自己引用有自己名字的文章,他引就是别的作者引用你的文章(上面没有你文章中主要作者的名字)rizhichen(站内联系TA)南大检索好像是只要没有这个作者的名字就算他引燕孤鸿(站内联系TA)只要有一个人名重复就算自引dr1127(站内联系TA)不是还要继续分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引用吗 搞贼些个变态得如此细致的评估害人最终也害己! 科研应该是别人(公司,国家,个人)拿钱让你玩的, 基于一种信任, 能不能出好结果(即多年后的高引用)是随意的。aoge3(站内联系TA)没有用途的些东西。。。。搞的

引用文献资料时,引用自己的文章或论文结论就是自引,引用他人的文章就他引。

通常观点认为他引率高,表明论文质量高。以他引率作为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虽不全面但也可行。

扩展资料

被引量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次数。某一期刊的论文被引率高,就说明这一期刊影响大,水平较高。

但是,对于自引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或自我彰显的结果。所以,要尽量体现论文被引的客观情况,最好应将自引与他引分别统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他引总引比

论文查重中他引率低于5%算正常,知网对于引用内容也设有一定的阈值5%,知网有且仅能剔除阈值5%范围内的引用内容,当引用内容超过章节总字符数的5%,知网机会将这些引用内容识别为论文正文进行数据查重。

一般文章在见刊和检索后,就会被他人看见,如果作者这篇文章写的好的话,那么文章中的内容就会可能被他人进行引用,如果文章差,那么他引率就可能是0。被他人引用的次数多了,对于作者和期刊来说,就都有好处,但是要说他引率多少合适,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

被他引率高了,对作者和期刊的也就越有好处,能够提高期刊和对作者的知名度,知名度一提高,影响力也就大了,随之也就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后因为被引用次数的不断增大,那么影响因子也就会逐渐的增高,那么这本期刊就会有可能从一本普刊到国内核心期刊或者国际sci期刊等从而被熟知,变成顶尖期刊。

麦麦提艾力中华医学杂志

李明,1956年3月出生,青岛市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历任皮肤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此间师从秦士德教授完成硕士生学习。1988年,首次报告了海洋刺胞动物引起的沙蛰皮炎和佳美羽螅皮炎。1989年春至1991年冬,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师从著名结缔组织病专家施守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97-1998年,到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TanEM领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心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两项关于结缔组织病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指导过10多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2006年,担任第二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从事皮肤科工作二十余年,一直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皮肤科从事医、教、研工作。临床基本功扎实,尤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和荨麻疹、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过《杨国亮皮肤病学》、《皮肤病学》教材、《临床免疫学》、《免疫皮肤病学基础与临床》中结缔组织病章节以及《国家处方集》中皮炎湿疹用药章节的编写。同时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8个皮肤科杂志的编委。尚兼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和免疫性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孙建方,1957年2月出生,青岛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皮肤病理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皮肤病理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常委、委员,皮肤病理学组组长、副组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国家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皮肤病理学会主任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席医学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副总编;《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病性病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病杂志》等9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孙建方,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皮肤病学专业有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基本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少见和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同时对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很深的造诣,曾在国际首报皮肤病4种。曾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20余项科研基金课题,对皮肤黑素瘤、淋巴瘤、尖锐湿疣、银屑病等疾病的病因学及实验诊断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220篇,主编或主译专业图书4部,参与过21部专业图书的编写。获奖5项。培养博士生27名,为全国培养皮肤病及皮肤病理进修医师数百名。多次获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省委副主委。

陈灏珠,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本科。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心管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顾问,教育部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顾问,上海健康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名誉副会长,上海食疗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顾问。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0年,对内科疾病尤其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危重心律失常、我国人血脂水平、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急性期中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甚深造诣。为我国心血管病侵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率先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73年)。在国内外首先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抢救“奎尼丁晕厥”成功(1976年)。在国内率先作血管腔内超声检查的研究(1991年)。历年任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述评、综述等600余篇,编著和主编图书12本,参编图书30余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部、省级科技和教学重大成果或一等奖8项,其他等级奖11项,医疗工作立功2次。2003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奖,2006年获中华医学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培养博士后4位、博士生41位、硕士生24位。林果为,1936年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在华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和血液科工作,历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诊断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山医院终身教授。1982~198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内科进修临床流行病学,取得硕士学位(MSC.)。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六届全国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分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国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学分册》、《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等职。现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上海医学》、《内科理论与实践》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工作已50年,特别在血液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甚深造谐。任铁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主编专著6本,参编15本,发表论文近200篇。并取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及1997、1998年度宝钢和普康优秀教师奖。共培养博士生17名、硕士生9名、博士后1名。

一、中国指南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5-04-30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46-257. 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4-04-15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解读:王拥军教授解读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发布日期:2015-05-31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5): 356-361. 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发布日期:2015-06-20 制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HFPC),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出处:中国卒中杂志.2015,10(6):499-507. 5、201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15-03-24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03-809. 6、2015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15-03-17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648-653. 二、美国指南 1、2015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更新版) 英文标题:2015 AHA/ASA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3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gard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46:000-000. 翻译:美国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2015版) 2、2015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英文标题: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发布日期:2015-05-28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 May 28. 翻译:AHA/ASA发布最新自发性脑出血指南 3、2015NCS循证指南:大面积脑梗死的管理 英文标题: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 and the German Society for Neuro-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发布日期:2015-01-21 制定者: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CS) 出处:Neurocrit Care. 2015 Jan 21 翻译:201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推荐意见(全) 4、2015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建议 英文标题:Diagnosis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发布日期:2015-06-25 制定者:卒中肺炎共识组(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出处:Stroke. 2015 Jun 25. 三、其他指南 1、2015CAEP立场声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英文标题: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3-20 制定者: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CAEP) 出处:CJEM. 2015 Mar;17(2):217-26. 2、2015 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情绪,认知和中风后疲劳实践指南(更新版) 英文标题: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Mood, Cognition and Fatigue Following Stroke practice guidelines, update 2015.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 出处:Int J Stroke. 2015 Jun 29. 3、2015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首个72小时的分类、治疗和转移建议 英文标题:Triage, Treatment, and Transfe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nd Models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First 72 Hours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Acute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1-06 制定者: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出处:Stroke. 2015 Jan 6. 4、2015韩国卒中指南:房颤和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栓形成的管理 发布日期:2015-05-29 制定者:韩国卒中学会(Korean Stroke Society) 出处:J Stroke. 2015 May;17(2):210-5.

燕麦医学论文

谷田梦(山东元化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解答:膳食纤维通常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藻胶、木质素等物质,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茎、根及种子细胞壁内,是维持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证明,膳食纤维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称之为“人体第七营养素”。

燕麦麸皮是燕麦含有膳食纤维最多的部分,特别是含有最丰富的 β 葡聚糖 ,β 葡聚糖属可溶性膳食纤维 ,是已知的降血脂有效成分 ,同时有助于肠道健康,因而燕麦纤维被誉为“贵族膳食纤维” 。在美国《时代》杂志最新评选的十大最健康食品中,燕麦作为唯一的谷类食品榜上有名。燕麦中95%以上的水溶性纤维分布在除去胚乳后的燕麦麸皮。

燕麦富含丰富的营养活性成分,主要是燕麦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B.葡聚糖)、燕麦蛋白质、燕麦抗氧化物质及燕麦脂肪等。目前,国内对燕麦膳食纤维、燕麦B.葡聚糖、燕麦抗氧化物质及燕麦脂肪已经进行了广泛地研究,燕麦蛋白质的研究多为提取工艺且仅见于食品领域。本课题的目的旨在从化妆品应用角度对燕麦蛋白质及燕麦水解蛋白进行全面、综合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探索其作为化妆品功效添加剂的特性。 研究内容涉及:燕麦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及性质分析;燕麦蛋白质及燕麦水解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的摸索;建立一种评价化妆品对人体皮肤即时收敛功效的测试方法并从即时收敛、平滑角度对燕麦清蛋白、燕麦胶及燕麦B.葡聚糖进行功效性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 1、40~60目大小的燕麦麸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其中的粗脂肪含量为%,淀粉含量为%,水份含量为%,灰分含量为%,其它为%。燕麦麸中的燕麦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价值好,是优质的蛋白质,可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研究开发,也可作为天然的化妆品功效添加剂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功效主要在于滋润柔软肌肤、平滑的作用,且温和无刺激,适用于各类型皮肤。 2、燕麦蛋白质中燕麦清蛋白含量最高,占蛋白总量的%,燕麦球蛋白、谷蛋白次之,分别占%和%,燕麦醇溶蛋白含量最少,只占%。蛋白质亚基分子量分布广泛,且均小于53kD。小分子量的蛋白质易于渗透,有利于皮肤吸收利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成膜性好,可改善皮肤滑感。 3、燕麦清蛋白中氨基酸含量丰富均衡且必需氨基酸比重较高,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为,必需氨基酸占%。谷氨酸含量最高占%,必需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高,分别占%、%和%。水溶性燕麦清蛋白和氨基酸作为锁住皮肤水份的重要媒介,具有显著的营养滋润和保湿功效,尤其适用子干性皮肤的人。 4、以燕麦蛋白质的提取率高低确定的稀碱法提取燕麦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1:10的料液比,在60℃,pH=11的条件下浸提3h。在此条仵下燕麦蛋占质的提取率是%。称重法测定燕麦蛋白质的等电点是pI=。 5、对Protamex酶解燕麦水解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料液比、酶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体系pH对燕麦水解蛋白提取率、水解度、羟自由基清除率、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的影响。燕麦水解蛋白质表现出一定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说明燕麦水解蛋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可作为抗衰老化妆品添加剂。 6、建立了一种评价化妆品抗皱平滑功效的方法,即采用皮肤纹理度测试法。用皮肤纹理度测试系统准确地测定分析皮肤的皱纹、粗糙度等情况,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和量化的数据指标,通过对比使用样品与不使用样品或使用样品前后的皮肤纹理度图片和量化数据,对化妆品的抗皱、收敛、平滑功效进行有效地评价。 7、燕麦清蛋白、燕麦胶及燕麦β-葡聚糖具有使皮肤即时收敛的功效,可作为抗皱化妆品添加剂,尤以燕麦β-葡聚糖为好,且最小添加浓度是2mg/ml。 论文对燕麦蛋白及燕麦水解蛋白的研究为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燕麦中95%以上的水溶性纤维分布在除去胚乳后的燕麦麸皮。1.水溶性膳食纤维:天然谷物中只有燕麦和大麦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特别是燕麦水溶性膳食纤维β-葡聚糖。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大量吸纳体内胆固醇,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国际上有1000多篇论文报道了燕麦β-葡聚糖调节血糖、血脂、软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病、抗皮肤过敏、控制体重等功能。β-葡聚糖主要集中在胚细胞壁和亚糊粉层,以β—(1-3)、(1-4)糖苷键相连,形成坚韧、复杂和相对惰性的细胞壁,起着支撑和保护生物体细胞以及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骨架作用。这证明:麸皮层才是营养真正聚集的地方!(小麦、大米类似,可以想到人类有多浪费)因此在美国和德国燕麦麸夫已经做为有重要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被大力推广食用。2.非可溶性膳食纤维:燕麦麸皮也含有大量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非可溶性纤维有助于消化,能预防孩子便秘的发生。像把刷子,刷掉肠壁上的脏东西,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可溶性膳食纤维就像海绵,吸附体内垃圾,随代谢排出体外;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就像一把刷子,刷掉肠壁上的脏东西,随着大便排出体外。因此,对于便秘或者大便不成形的情况,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保持整个身体的干净、清爽,也就对皮肤及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问题,有辅助的调理作用。3.燕麦紧肤蛋白:燕麦紧肤蛋白是燕麦麸皮部分所特有的成份,它具有即时的收紧效果,可以使皮肤产生瞬时紧绷,并对保湿、成膜及光滑的效果有协同作用,还具有抗老化效果。通过HPLC对燕麦紧肤蛋白的分子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燕麦紧肤蛋白由分子量为5000以上的蛋白质构成。这些蛋白质大部分的分子量符合白蛋白的分子量范围,说明燕麦紧肤蛋白是由未经水解及部分水解的燕麦蛋白构成。燕麦紧肤蛋白的护肤功效:(1)紧致皮肤。通过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燕麦紧肤蛋白具有即时感受得到的效果,燕麦紧肤蛋白的紧肤效果在下面的试验中有详细描述。(2)保湿滋润。燕麦紧肤蛋白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具有显著的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具有保湿性能,因而能够保证它的保湿性能和保护性的成膜能力。而且能够赋予皮肤光滑的外观。(3)抗老化。燕麦紧肤蛋白被证明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值效果而能够抑制及预防皮肤衰老,可以保持皮肤年轻状态。4.亚油酸与皂甙素:燕麦是谷物中唯一含有皂甙素的作物,它可以调节人体的肠胃功能,降低胆固醇。燕麦麸皮中丰富的亚油酸则对中老年人特别有益,亚油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它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抑制胆固醇升高,同时又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必要成分,对维护人体的性机能亦有重要作用;5.其他营养元素:燕麦麸皮中含量丰富的钙、磷、铁、锌、锰、铬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预防骨质疏松有一定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防止贫血等。燕麦中丰富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E及叶酸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等多种生理功能。燕麦麸皮中还含有多种酶类物质,能够帮助延缓细胞的衰老,消除疲劳。 《时代》杂志评出的十大健康食品中,燕麦名列第五,燕麦麸皮没有燕麦片的高热量,却聚集了它的各种营养成分。6、β葡聚糖燕麦麸含有最丰富的β葡聚糖,β葡聚糖属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已知的降血脂有效成分,同时有助于肠道健康。日本莜纤坊研究显示,胆固醇超过220毫克/分升的人每天摄取一定量燕麦麸,就可以把总胆固醇降低8%~23%。

燕麦水解蛋白含有丰富均衡的氨基酸,是锁住皮肤水分的重要媒介,具有显著的滋润营养功效,特别是对干性皮肤的人而言,燕麦水解蛋白的性质相当温和,因此不容易导致肌肤过敏或者刺激。

小麦病论文

一、小麦赤霉病 1.发生: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方冬麦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冬麦区、川滇冬麦区和华南冬麦区等地经常流行危害。小麦受害后千粒重降低,发芽率下降,发芽势减弱,且出粉率低,面粉质量差,色泽灰暗,商品价值降低。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受害最大。发病初期,在小穗和颖片上出现小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使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赤霉病的有效方法。适时播种,使小麦的扬花期避开雨季,播种前用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小麦的扬花期是最佳的施药期,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甲基硫菌灵、多霉威、甲霉灵。在赤霉病发生、蔓延的高峰期。正是春季多雨、高温高湿的季节,务必抓住雨停间隙的时机,喷药防治2~3次,以免延误农时,降低防治效果。 二、小麦纹枯病 1.发生: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我国各麦区的常发性病害,一般病田的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可达20%以上,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40%。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成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秆,导致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过早播种,降低田间湿度,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在播种前用纹霉净、碱唑醇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麦苗返青期用纹霉净、井岗霉素、甲基立枯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小麦**病 1.发生:小麦**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被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产量明显降低。 小麦**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出现1~2毫米大小的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层的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霉斑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发病后期,**状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并散出许多黄褐色至黑褐色的小粒点。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发生褪绿、发黄,最终枯死。发痛严重的病株接而弱,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至上均被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2.防治: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及时浇水抗旱,雨后及时排水以防止湿气滞留,及时清除自生麦苗等措施来防治。播种前用三唑酮拌种,可较好地预防**病的发生。当田间病叶率达10%以上时,可用三唑酮、福星乳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四、小麦腥黑穗病 1.发生:小麦腥黑穗病是小麦的世界性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回升甚至严重发生的趋势。小麦腥黑穗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 发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直立,颜色较健穗深,开始为灰绿色,以后变为灰白色,颖壳略向外张开,露出部分病粒。病粒较健粒短肥,初为暗绿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外面包有一层灰褐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并有鱼腥味。 2.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留无病种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播种前用三唑酮、三唑醇、多菌灵、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如果大田中发痛,一般是将病株烧毁。 五、小麦根腐病 1.发生: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各小麦栽培区都有发生。常因苗腐造成缺苗率达10%~30%,成穗率和穗粒数亦明显降低。 小麦根腐病可引起根腐、苗腐、茎基腐、成株叶枯和穗腐等,以根部受害最重。潮湿时病部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播种后种子受害,幼芽鞘受害成褐色斑痕,严重时腐烂死亡。根部发病后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植株茎基部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茎折断枯死。或虽直立不倒,但提前枯死。枯死植株青灰色,白穗不实,俗称“青死病”。拔起病株可见根毛和主根表皮脱落,根冠部变黑并黏附土粒。穗部发病在颖壳基部形成水浸状斑,后变褐色,表面敷生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轴也常变褐腐烂,小穗不实或种子不饱满。 2.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避免或减少连作,选用无病种子,增施有机肥、磷钾肥,返青时追施适量速效性氮肥,防止小麦长期过旱过涝,对预防小麦根腐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效果。播种前用代森锰辞、多菌灵、福美双、三唑酮、萎锈灵拌种。在小麦孕穗至抽穗期喷洒敌力脱乳油。 六、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 1.发生: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山东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发生重,可减产10%~70%。通过推广抗病品种,此病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 发病株未展开的心叶上出现褪绿的短线条状斑,随着病情发展,条斑彼此联合成不规则的淡黄色短线条状斑驳,整个叶片呈现出花叶症状。病株株形松散、矮缩,穗短而小,有缩脖现象,成熟期明显推迟。籽粒秕瘦。 病害不能经种子及昆虫媒介等传播。主要是病土、病根茬及病田的流水传播蔓延, 2.防治:防治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应采取以选育抗(耐)病丰产品种为主,结合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未完待续)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会造成小麦减产甚至绝收,降低小麦品质,食用后对人畜有一定危害。赤霉病是小麦常见易发病,造成减产品质降低。赤霉病主要是危害小麦的穗部,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小麦赤霉病在大流行年可使小麦产量减少30%~60%,中等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15%。

[摘要]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上一种毁灭性较大的病害,本文通过田间诊断和病原鉴定的方法确诊小麦全蚀病,最后使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田间诊断;病原菌鉴定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产麦国家都有发生。我国早在五十年代曾在河北等省发现,近几年在北部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下游麦区相继发生,并有扩大加重的趋势。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粒重下降。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已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正确的识别小麦全蚀病,是摸清病害分布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的基础。 一、田间诊断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根和茎基部1-2节,病株地上部矮化,变黄,重者枯死,造成白穗。(1)幼苗期。幼苗感病后,植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初生地中茎变为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2)分蘖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的灰黑色菌丝层。(3)抽穗灌浆期。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侧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该病与其他小麦根病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 二、病原 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Art et Oliver (Sacc.)Walker称核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小麦变种的子囊壳群集或散生于衰老病株茎基部叶鞘内侧的菌丝束上,烧瓶状,黑色,周围有褐丝菌环绕,颈部多向一侧弯曲,有具缘丝的孔口外露于表皮,子囊壳在子座上常不连生。子囊平等排列子囊腔内,早期子囊间有拟侧丝,后期消失,棍棒状,无色。子囊孢子成束或分散排列,丝状,无色,略弯,具3-7个假隔膜。成熟菌丝栗褐色,隔膜较稀疏,呈锐角分枝,主枝和侧枝交界处各生一个隔膜,成倒“V”形。 三、病原菌鉴定 小麦全蚀病的识别,只靠田间症状诊断还不能确诊,这里介绍室内的病原鉴定法: 1.全蚀病菌的分离方法 用室内组织培养法,可以测定小麦全蚀病菌的死活和在病组织上的存活时间,也可作为筛选防治小麦全蚀病药剂的一种方法。小麦全蚀病菌在PDA(马铃薯、琼脂、葡萄糖)培养基上可以正常生长。分离时每平板加一至二滴25%乳酸或二百个单位链霉素,以抑制杂菌生长。组织表面消毒,新鲜材料用硝酸银(AgNO3)处理5min,旧材料用1%硝酸银处理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移入平板。分离所用的材料以剥除叶鞘的病茎(切成3mm小段)及新病根最好。 2.全蚀病菌培养 将分离好的平板放入光照培养箱,25℃和每日14h光照培养,3-4d后长出菌丝,再把菌丝沿边缘挑出放入新的PDA平板继续培养,7d左右得到全蚀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灰黑色,菌丝束明显,菌落边缘菌丝向中心反卷。 四、柯赫氏法则验证全蚀病菌 1.玉米粉、砂培养基的制作,扩大培养全蚀病菌 将玉米粉、砂子和水按1::l(容量)玉米粉、砂、水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装入三角瓶(每瓶装容量的三分之一),灭菌2h后进行接菌,将斜面或平皿培养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移入三角瓶,置于25℃温箱中培养30d。,待菌丝长满时,平行摇动一次,使菌丝体均匀生长。 2.灭菌土的准备 取一定量的土壤放置在托盘内,土壤厚度要均匀,放在干热灭菌箱内进行干热灭菌,160℃连续灭菌4h,放凉后备用。 3.接种采用两种接种方法 (1)菌饼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洗涤后催芽备用。将灭菌土壤装人塑料花盆中,表面压平;从培养10d的PDA平板上,沿菌丝生长边缘打取直径Icm的菌饼,放到花盆内,菌面向上,每盆5个菌饼;再将萌芽种子的根端置于菌饼上,每饼1粒种子;最后用灭菌砂子覆盖。每个菌种接种3盆。于25℃和每日14h光照下培养30d。 (2)玉米砂接种法:选大小均一的种子,用70%的酒精消毒7min,灭菌水充分洗涤后备用。将灭菌土装人塑料花盆中,然后将培养好的玉米砂接种体按1%的比例与灭菌土混匀,将麦种播入花盆中,每盆播10粒,每个菌种接种3盆,培养条件与菌饼接种法相同。 4.分离病原菌并鉴定 盆栽试验在播种后1个月调查发病情况。将发病小麦根部的材料洗净,晾干,剪成3-5mm长的小段,进行表面消毒。用硝酸银(AgNO3)作表面消毒剂,材料可用的溶液消毒3-5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移入平皿,置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材料发病情况,发现材料长出菌丝后,挑出接入单皿,培养5-7d后镜检,该菌是否和原始菌为同一菌。 参考文献 [1] 郝祥之.小麦全蚀病及其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 [2] 孙虎,李洪连,袁虹霞,等.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对全蚀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04(8):52-54 [3] 徐兰杰,聂战胜,詹克慧.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5-117 [4] 邢彩云,胡锐.李延伦等.小麦全蚀病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研究.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11):19

我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广泛,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农民耕作管理方式不同,因此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发生也不同。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种“喜欢”温暖潮湿环境的疾病,发生在我国小麦种植区;受气候和环境影响,尤其是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区受损最为严重。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降低小麦品质。面粉产量降低,面粉色泽差,受感染小麦的营养价值降低,口感也大大降低。发病初期,小穗颖壳基部出现水浸淡褐色斑点,病情蔓延后可达全穗。天气潮湿时,病穗颖节或小穗基部会长出一层粉红色的黏液霉,若穗轴受感染,可能出现白色穗。

茎腐病可发生在小麦幼苗至成熟期,茎基受损后会发生褐变。后来麦苗基部变软腐烂,导致全株死亡。茎腐病通常发生在小麦地上部。发病初期叶鞘内可见水浸绿斑,病情蔓延后在发病部位上方变黄,影响抽穗和穗部质量。小麦赤霉病幼苗腐烂通常是由携带细菌的种子引起的。从萌发到苗期,芽先变成褐色,然后根和冠腐烂,使小麦难以出苗或出苗后逐渐死亡。当田间湿度较高时,病区也能长出粉红色的霉层。从表中可以看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福美双及相关化合物证书占注册证书总数的。

控制结痂,需要掌握控制器。如果抽穗期持续下雨,有可能扩散,喷洒时间宜早不宜迟。第一次喷施应在10%小麦抽穗至开花初期进行,间隔5-7天,第二次喷施应进行。喷洒时,要注重麦穗的均匀喷洒。如果喷洒后下雨,需要在雨后补喷。它是由种子感染或土壤中的疾病残留引起的。首先,幼苗的芽鞘和根鞘变成褐色,根冠腐烂。病情较轻的幼苗偏黄偏瘦。

出现在小麦花期之后,最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渍水的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小穗,形成黄色小穗。湿度高时,在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的霉层。籽粒干燥,伴有白到粉的霉变。小穗发病后蔓延至穗轴,发病部位呈褐色,使发病部位上方的小穗形成枯萎的白色穗状花序。可发生于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小麦植株基部受损后变褐腐烂,导致全株死亡。茎有两个节段,最初在叶鞘上出现涝渍失绿,然后蔓延为淡褐色到红褐色的不规则腐烂,多发生在穗下底点或伸入茎内。病情严重时,会造成病患部位发黄,有时无法打头或取出发黄的耳朵。气候潮湿时,患病部位可见粉红色的霉层,患病植株容易被风吹断。

  • 索引序列
  • 麦他分析医学论文
  • 医学论文他引
  • 麦麦提艾力中华医学杂志
  • 燕麦医学论文
  • 小麦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