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懋出生在北京房山县曹章村。一九二六年在良乡县高小毕业后,由于家道贫寒,无力继续学业,由人介绍到一家商店学徒,以维持生计。因胞弟患病,贻误于庸医,不胜悲恸,遂立志从医。董德懋学医的启蒙老师是其岳父赵廷元先生,他开始教董德懋习诵《雷公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等书。当时年青好强,常发愤攻读,即更衣亦手不释卷。有一次到姑母家,犹不忘背书。其姑母深为感动,资助董德懋报考华北国医学院,开始自己真正的医学生涯。董德懋在华北国医学院的第三届学习,毕业后又随施老学习内科。当时先后随师的同学有哈荔田、祝谌予、李介呜等。在这样优越的环境熏陶下,使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从一九三六年他就在施老诊所襄理业务,并从事针灸临床,时达五载余。毕业后开业行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副院长、总务长。先后创办《中国医药月刊》、《中华医学杂志》、《北京中医月刊》,并任社长、主编。建国后,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医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研究。编著有《中医基础学讲义》、《中医药物学讲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书。在施老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董德懋当时学习的主要方法;清晨背书,白天随师诊病抄方,晚间整理脉案,阅览医书,他把老师的脉案按病、按证、按方分剐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作笔记,加按语,还常试用治疗,把个人体会也记下来。如此温故知新,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
《医学理论与实践》主办单位: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 国内刊号: 13-1122/R 通信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家科路1号第46号信箱 邮政编码: 050051 电 话: E-mail: 《临床神经病学》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南京脑科医院 社长: 刘宏毅 主编: 张贞浏 副主编: 李作汉 张颖冬 吕传真 侯熙德 李大年 杨任民 丁德云 慕容慎行 郭述苏 冯兆磊 编辑部主任: 余军 刊社地址: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邮政编码: 210029 电话: -6108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 CN32-1337/R 《中国综合临床》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社 长: 闫苏平 通信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社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电 话: 3725988 Email信箱: 网 址: 国内统一刊号: CN12-1361/R
邓家栋邓家栋,内科学及血液学家。多年致力于临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曾主编《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及其他医学专著。中文名:邓家栋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省蕉岭县出生日期:1906年2月9日逝世日期:2004年5月22日职业:医学教育家毕业院校:北京协和医学院代表作品:《内科学基础》等人物简介邓家栋(1906~),内科学及血液学家,九三学社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我国血液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血液学家、医学教育家。多年致力于临床医学和血液学研究;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重视医学教育,积极参与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曾主编《内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临床血液学》及其他医学专著。人物生平在镇上读小学邓家栋,1906年2月9日生于广东蕉岭县的一个农村。祖父中年客死南洋。祖母抚养二子长大成人,并资助他们在本乡小镇新铺圩开设一家黄烟茶叶店。家有田产十数亩,由妇女耕种(这是当地风俗)。祖母勤俭持家,重视儿孙辈教育。邓家栋有二姊、一兄、一弟,还有堂兄弟7人。邓家栋在镇上的高等小学读书时,每逢星期无及假日亦到店中学做生意。1919年高小毕业,只身赴离家50华里的梅县投考梅县广益中学,被录取后,留校就读。1924年毕业,成绩名列第一。按规定可由学校保荐免交学费升入上海沪江大学(与广益同属一个教会)。其堂叔了解到家栋愿读理科及医学,乃劝他改入苏州东吴大学。邓家栋将中学成绩单、推荐信以及上海沪江免考录取的证件寄至东吴大学,得到同意,遂转入该校。1925年当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时,他参加了全苏州学生的宣传募捐活动。孙中山逝世后,他参加了苏州市民的追悼大会。他在东吴大学还听到过革命家恽代英、萧楚女等的演说,深受影响。北京燕京大学1926年暑假,他与几位同学慕名转学北京燕京大学,插入三年级,主修化学及医学预科。1928年在燕京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他在燕京期间曾参加一个秘密的学习小组,接触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按北京协和医学院规定,读完三年大学的自然科学(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即可报考医科。燕京的化学教授兼医预科主任威尔逊()了解到他经济困难,又知他成绩优异,遂主动与协和代校长格林()商量由格林个人贷款供邓家栋人协和读医。邓家栋遂于1928年夏投考协和,被录取并获免学费奖。在协和的第二年他向学校借贷,第三年再次得免学费奖。他在学习期间生活十分俭朴,节衣缩食,经常穿蓝布大褂,而惟努力学习,毕业时得到最优成绩奖。他即以奖金还清全部债款。毕业留校邓家栋1933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兼助教,同时参加内科血液学的教学和实验研究工作。1938年冬他被派赴美国,人哈佛医学院的桑代克(Thorndike)研究所,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迈诺特()和卡斯尔()等著名血液学家的领导下从事血液学研究。1939年冬回国前,他遍访当时美国的著名血液学专家和科学研究机构。1940年春他返抵北平,仍在协和任内科主治医师兼讲师,并主持血液学实验室的工作。1940和1941连续两年他两次患原因不明的自发性气胸,又因临床医疗任务较重,未能在留美时所作的溶血机制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本侵略军强占,邓家栋至道济医院任内科主任,约一年后转往天津加入由几位校友创办的天和医院任内科主任,后兼任院长。194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恢复后,被聘回校任内科襄教授兼内科副主任,仍主持血液学组和实验室的工作。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家栋仍留校工作。1956年他奉中央卫生部和总后勤卫生部之命,在天津建立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并任所长。1956年参加军事医学考察团赴苏考察。1960年夏他奉调回北京担任北京医院副院长,不久又兼任保健局副局长,做高级干部的保健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隔离审查,1971年被遣送江西五七干校,1972年因病离五七干校回京。“文化大革命”后,他一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任总编,主要负责书刊的编审工作。1978年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参加教育方面的领导工作,井与黄家驷等筹备恢复八年制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他又与同仁努力将血液学研究所从四川简阳迁回天津原址。他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兼血液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经历1906年2月19日生于广东蕉岭县。1919年入梅县广益中学。1924年入苏州东吴大学。1926年转入北京燕京大学,主修化学及医预科。192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1937年任协和医学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内科助教。1938—1940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Therndike研究所进修。1940—1942年任协和医院内科主治医师、讲师,主持血液学实验室。1942—1943年任北平道济医院内科主任。1943—1948年任天津天和医院内科主任、院长。1948—1957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副主任,襄教授、教授。1957年任天津输血及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60年任北京医院副院长。1962年兼保健局副局长。1975—1977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1975—198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1—1983年任中国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血液学研究所所长。1983—任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工作作风从未脱离临床乐于做临床医生邓家栋在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三年,总住院医师一年,受到严格而全面的内科临床和血液学专业的训练。他从未脱离临床。1937年他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一篇自述《我乐于做临床医生》,说明他历来都是热爱临床工作。热诚为病人服务他认为临床医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热诚为病人服务,待病人如亲人;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对病人还要有充分的责任心。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1936年他任住院医师时,遇到一位脊髓灰质炎患者,他及时发现病人已发生呼吸神经麻痹,并将其放人人工呼吸机(铁肺),使其生命得以挽救。他又认为对病人的临床表现必须随时进行细致观察并如实记录下来,才能避免错误。也是在他任住院医师时,遇到一个中年病人反复发生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检查中他发现时有时无的、典型的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期心脏杂音,主治医师和其他医师的短暂观察均未能予以证实,但他坚信自己的观察所得并将其记录下来。后患者死亡,尸体检查发现左心房中有一个有蒂的粘液瘤。这一瘤体使二尖瓣产生时有时无的部分狭窄现象。这就证明他的观察是正确的。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分析也十分重要。在美国波士顿进修时,参加过一次有许多名医参加的临床病理讨论会,讨论一个被多数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的病例。他仔细分析病史和临床资料之后,独持异议,井提出伤寒病肠穿孔的可能性。尸体检查结果证明他的诊断完全正确,使满座为之震惊,他的精辟分析使听众莫不折服。发展人才在协和医学院第三学年的病房见习中,邓家栋遇到一个青年病人,某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患的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高热、重度贫血和出血现象,但精神还很好。病人不了解这病的严重性,在述说病史之后,又絮絮叨叨地谈到他的学习目的和计划,并希望将来成为医学专家。邓家栋自己也是一个青年医学生,知道这病在当时除靠输血可暂时维持生命外并无治愈的希望,听完病人的话深表同情,心情又非常沉重,同时把这血液病看作对他,也是对所有医生的严重挑战。时隔不久,他又遇到一个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这也是原因不明的病,当时也没有特效治疗,只能靠放血以减轻症状。此外,他还看到不少黑热病病人,他们都有较严重的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原因也不明。他接触到的这些病人和其他种种血液病方面的问题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对血液病进行研究,以期有所贡献。因此,他在做住院医师期间,除做好临床工作之外,还挤出时间到内科血液学实验室从师血液学专家福克纳教授学习血液学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血液和骨髓涂片的细胞分类、超活体染色和出血凝血等试验。1937年他和Forkner等共同报告中国第一例世界上少见的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关于黑热病的血像问题,他证明其病原体(即利杜体)及其培养液对实验动物的血像没有直接影响。他又发现动物的骨髓提取液不含刺激造血的因子。在黑热病人的尿液和前列腺液中他发现了利杜体,并证明利杜体能在有普通细菌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借以解释在咽拭子涂片中也可找到利杜体(Forkner等的发现)的现象。在美国进修时,他在Thorndike研究所的研究课题主要为红细胞溶解机制,他发现在血流阻滞和血氧缺乏的情况下,正常红细胞可向球形转化,直至自行溶解。他返国后惋惜无机会将这一研究继续深入下去。1957年中国第一个输血及血液研究所在天津建成后,邓家栋对该所的科室建设和干部培养作了安排,同时根据平时战时结合、中西医结合和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方针,主持制定了输血及血液学的科研发展规划。当时决定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为血液学的重点研究课题。短短两年余的时间,该所已具有一定规模,工作正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绩。冻干血浆已研制成功;高质量的右旋糖酐已能生产,供临床应用;水解蛋白的研究也已取得成果;临床方面,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治疗有了进展;输血工作常规和血站建设方案已经制定并上报卫生部。在这期间该所举办了各种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批血液学和输血工作的骨干,壮大了血液学的队伍。办学成就八年制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于1953年停止招生,1959年恢复并改称“中国医科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解散。邓家栋于1978年被调至中国医学科学院后,即与黄家驷等一起酝酿再次恢复八年制的医学教育,重建协和医学院。经过克服种种阻力,该校终于在1979年以首都医科大学的名义重新招生,198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校名于1985年改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邓家栋认为为了发展医学需要有各层次的医学院校,要有高层次的,学制较长的医学院以培养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协和医院的设备条件、师资、教学传统和实习基地(包括医学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所和各医院)完全有条件可以担负这一任务。在酝酿恢复协和医学院时,首先提出的是关于旧协和的评价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曾把旧协和作为“美帝文化侵略的堡垒”进行严厉的批判。从旧协和毕业或工作过的人都不能不对“亲美、崇美、恐美”思想作深刻的检讨。“文化大革命”期间,旧协和更被全盘否定。然而人们又不能不注意到旧协和对中国的医学卫生事业确曾有过贡献,有过不少很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这是因为,无论旧协和的创办人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但具体执行办学任务的人则是当时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医学家。他们明确提出的目标一直是要把协和办成一所世界水平的第一流的医学院,而他们确实是相当成功的。协和医学院在世界上有了相当高的声誉。旧协和的严格选拔学生,在教学中精简课堂讲授,加强实验室和临床实践,重在启发教育而避免简单灌输,培养独立思维分析能力等传统对于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师资和科研干部都曾经证明是有成效的,值得继承发扬。基于这种认识,复校后邓家栋对于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等都曾积极提出意见,并与广大教学人员共同讨论决定。他热爱学生,每年于学校开学后,他都现身说法,对新同学作“如何学习医学”的报告。1983年邓家栋和黄家驷等1933级毕业同学与其他老同学、老教师等共同发起并各自捐资成立“协和之友基金会”,并决定以其利息奖励每年评选的优秀学生和教师。论文著作1邓家栋,主编。内科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邓家栋,陈文杰。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和治疗的几点意见。天津医药杂志,1962,4:邓家栋。有关今后研究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的几个问题。天津医药杂志,1962,4:邓家栋,陈文杰。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天津医药杂志。输血及血液学附刊,1964,2:邓家栋,主编。诊断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邓家栋,陈文杰,杨天楹等。睾丸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十届国际血液学会议。邓家栋,陈文杰,孔宪云等。氯化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第十届国际血液学会议。邓家栋,杨天楹。为早日征服白血病而努力。中华内科杂志,1979,18:邓家栋,李家增。两种中药对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影响的实验研究。瑞典第九届血栓形成与止血国际会议。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等。血液病实验诊断。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邓家栋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郁知非,主编。杨崇礼,杨天楹(副主编),邓家栋(特邀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血液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名医名言邓家栋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他曾讲过:“救死扶伤、济世保健,应是学医的目的,这必须明确。为了发财致富,当然不必学医。有了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遇难而退或见异思迁,则将一事无成。医学是要费大精力,下大苦功才能学好,而且是永远学不完、做不完的、永无止境的一门学问和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医学是最有兴趣和很有意义的学问和工作。然而,人生的道路又往往是曲折坎坷的,一帆风顺只是少数人的幸运。人在学医过程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贵在能保持‘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以奔向既定目标。”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社区医师 是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在陕西西安成立了杂志社西北办事处,办事处自成立开始,一直秉承“高效、便捷、诚信”的服务理念,服务于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四川、河南、云南等18个省份近万名广大医务工作者。办事处现有专家教授团队35人,专业负责论文指导、来稿审改等,完全解决了以往的论文写稿难、改稿更难的问题,并首创3-4个工作日内完成审修稿件,2-3个月内发表在期刊上,大大推进了时间进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创新医学网是国内首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知识学习(职称晋升政策、专科文献、执业医师模拟考试、期刊阅读)、论文写作辅导(论文写作知识、论文写作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了解医学期刊知识、选择医学期刊投稿)、展示医学成就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依托于紧密的期刊合作、严谨快速的校审工作和准确专业的资源整合,创新医学网将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西北办事处提供更好、更快、更高效的服务!创 新 医 学 网 医 学 论 文 发 表 最 权 威 网 站。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创刊年份:1980国内刊号:CN 61-1105/R国际刊号:ISSN 1000-7369邮发代号:52-24定 价:7元/期主管单位: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主办单位: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编辑单位:《陕西中医杂志》《陕西中医杂志》为中医药学专业刊物。刊登中医药学理论研究论文,介绍历代名家学说及历史文献。 《陕西中医杂志》主要栏目有:临床报道、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治验集锦、针灸经验、古方今用、医籍研读等。适合中医药工作者。
李红李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内科(内分泌)主任。中文名:李红国籍:中国职业:医生毕业院校:浙江大学医学院主要成就:200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代表作品:糖尿病医护养防职称: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人物经历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并留该校附属一院工作,1989年在该校获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工作。从90年代初起先后在德国Luebeck医科大学、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MayoClinic(梅奥医院)、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罗马琳达医学院培训、或做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1996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40名,博士研究生6名.学科专长学科专长内分代谢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代谢综合征基础和临床研究。学术团体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浙江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糖尿病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编委、通讯编委或特邀审稿人。主要贡献主要项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和诊断规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PI);糖尿病肾病社区管理网络的建立和易感基因的研究(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PI);曾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数项。代表论文1.卢薇娜,李红,郑芬萍,黄虹,阮昱.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得影响因素中华内科杂志49:24-27,20102.黄虹,李红,郑芬萍,卢薇娜,董雪红,阮昱.老年与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华医学杂志90:?,20103.郑芬萍,王舟,李红,贾程芳,张楠,袁红娣.不同糖调节者血糖波动与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89:3-7,20094.何斐,李红,李皖生,董雪红.MUC1黏蛋白及_-连锁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中华医学杂志89:393-399,20095.董凤芹,李红,吴芳,姚航平.核心蛋白聚糖II过表达对肾组织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88:3444-3447,20086.朱锋,李红,吴芳,羊正纲.Decorin基因转染抑制高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mRNA表达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3:1791-1795,20077.叶迅,李红,张晋红,赵晓霞.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细胞表型转化的探讨中国理生理杂志23:1645-1647,20078.张敏,李红,张哲.早发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和慢性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中华医学杂志86:2547-2550,20069.陈三妹,李红,王芳,陈筱菲,李旭升,陈国荣.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2:1654-1656,2006主要著作主编:糖尿病医护养防(杭州出版社)和骨质疏松症(农村读物出版社)参编:临床药物应用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分泌代谢综合征(辽宁人民出版社和辽宁科技出版社),全科医生临床治疗学(科学出版社),内科学进展(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中国动态血糖监测指南荣誉奖项1.一氧化氮和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1/7)2.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1/7)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浙江省科技奖三等奖(1/7)
有“健康教母”之称的马悦凌曾凭借一本《不生病的智慧》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其首创的马悦凌固元膏更是风靡全国。2011年,100多人因按照她书中所写的“生吃泥鳅”导致中毒住院一事,又将马悦凌推到风口浪尖,其鼓吹的其他养生怪论也不断遭到质疑。有专家表示,马悦凌的理论可谓漏洞百出,甚至“不屑与其争辩”。歪理邪说让专家很无奈99%的病可通过补气血治好。由气血导致的疾病所占的比例不可能高达99%,若不是因气血导致,光补气血又怎么能治好病呢?胖与吃多吃少无关。马悦凌说,胖是因为虚,瘦是因内热大,能够燃烧脂肪,所以胖瘦与吃多吃少没有关系。女性的大象腿是穿裙子受凉淤堵导致的,男性的水牛背同样是淤堵的结果。大象腿、水牛背不都是胖的结果吗?胖瘦跟吃多少、运动量大小有关,这是常识。中医虽有“瘦人多火、胖人多湿”的说法,但并不是全部。西瓜和香蕉吃出很多病。在《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马悦凌几乎给西瓜、香蕉等所有的水果判了“死刑”,水果不如蔬菜新鲜,不吃不会生病,而西瓜、香蕉等吃得不对却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甚至不孕症。水果和蔬菜一样,都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即便存放较长时间,只要没有腐烂变质,营养成分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寒凉食物都要少吃甚至不吃。对普通人来说,日常饮食关注食物的偏性意义不大,只需注意饮食规律即可。李惠明说:“把饮食搞这么复杂完全没必要,说这个会致病不能吃,那个能治病天天吃,会导致膳食不平衡,引发健康问题。”食疗、按摩、艾熏等方法治癌症。马悦凌在她的博客中写到,自己主要用这三种方法给13位癌症病人治疗,效果明显。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王新路教授直言,这个毫无科学根据,甚至违反常识,大家不要信。刘德泉也表示,用这三种方法治好癌症绝对不可靠。艾熏有保健效果,对调节消化功能、关节疼痛和虚寒病变等有一定效果;按摩能治不少病,但对癌症只能缓解症状;艾熏、食疗等在中医中均主要起辅助效果。固元膏大补,能治很多病。固元膏是马悦凌的主打产品。书中称,用阿胶、黑芝麻、核桃仁、红枣、冰糖、黄酒制作的“固元膏”,不但能治疗女性流产后恶露不净,还能治疗小儿哮喘、痛风、心脏病。刘德泉说,该方配伍有一定的补血作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保健效果。但有点偏温,燥热体质的人就不能多吃,糖尿病人也不能吃。说这个方子能治那么多病,显然是夸大其词。此外,她还在书中大谈穴位注射的好处。刘德泉对此提醒,穴位注射中药在针灸临床上较只是辅助,而且必须由专业人士操作。对于海虾最固肾的说法,李惠明表示,海虾有一定的补肾作用,但并不突出,况且虾是高动物蛋白质食物,不能过量食用。每天“遥控”健康产业公司出书、频繁在电视上露脸推行其理论后,马悦凌火了。2008年8月份左右,她在南京成立了一家名为“马悦凌健康产业集团”的公司。这个公司可谓多点开花,涵盖《养生》杂志、网络、技术开发、线上产品等多个内容。50余名员工几乎都是马悦凌的忠实粉丝。2011年6月9日,隶属该集团的“马悦凌养生网”运营经理伍著(化名)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的马悦凌每天都会与他们进行短暂通话,了解网友的疾病情况并给予指导。据伍著介绍,网站上光用真实信息注册的会员已有17万,还不包括游客等。“马悦凌健康产业集团”近日还在发布广告在网络上发布招聘广告,整个集团据称主要靠马悦凌固元膏获利维持。网友们因此认为,这就是马悦凌力推固元膏的目的。“剪报大师”的成名之路1979年,马悦凌上了南京第二卫生学校,毕业后在江苏省某医院医院当护士,至今仍是初级护士。1996年,马悦凌被江苏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2004年,开始给某杂志供稿。现在,她摇身一变,成了明星、公司老总、杂志主编。在《不生病的智慧》一书中,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深受腮腺炎、肾小球肾炎、双膝关节积水等多种疾病折磨,多方求医无果后开始自己寻找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推荐给身边的人等等。对于《不生病的智慧》一书,网友戏称其为“杂志、报纸上中医小方子的剪报集。”可以说是将大众杂志上的科普文章、一些医学杂志文章、医药广告小报、加上她的胡思乱想拼凑在一起的一个糊涂汤。伍著并不避讳别人称马悦凌为“剪报大师”。马悦凌的家里堆满了杂志和各类书籍,有整整一间房,她会按照这些方法去体验,如同现在粉丝对她的效仿一样。“这样的一本书,经过专业的包装,竟然就能火起来。一个护士又不是医生,怎么能给人治病呢?食疗在中医里的作用,仅仅是辅助的。”姜良铎对此颇有感慨。人们看健康书籍、节目的本意是为了增进健康,无奈这种渴望却频频被人利用,不仅被灌输了错误的知识,还可能花大钱买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产品,甚至影响现有的治疗。“所以还是奉劝各位,生病一定要去看医生,千万别耽误病情,否则后悔莫及!”姜良铎说。 中专毕业的马悦凌从来不避讳谈论她的学历,也毫不在意自己的职称仍然是初级护士。马悦凌钻研各种治病方法,本来只是想给自己治病,但后来却有很多人找她看病,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这一行,我只是顺便帮别人看看,所有的事情都是命运的安排,自然而然地把我推到了这一步的,我从来就不设计人生不设计人生的马悦凌在人生被设计了几个人生转折,也因为这几个转折,才让她能够走到今天,糊弄了无数人,成为无数人心中能治百病的“马医生悦凌固元糕”。转折一:从体外反博认识到血对人的价值 1987年,马悦凌被调到体外反博室当护士。体外反博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提出的一种通过物理方法改善心脑供血的治疗方法。体外反博的效果给马悦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为她后来提出气血养生理论打下了基础。转折二:初识给他人治病的功效(“自学成才”,而且是市面上的书,符合老百姓看病不求人的心理。)1990年,马悦凌听说足底按摩治疗疾病的效果特别好。于是她买来了市面上所有能够买到的足底按摩书,一共12本,然后一本一本地钻研,并且将各本书上不同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足底按摩治病的效果的确不错。马悦凌再配合穴位、反射区的注射,不仅给自己治病取得了成效,还开始经常帮助别人解除身体的病痛。转折三:发现食疗效果特别好1993年春节,马悦凌所在的医院给每位职工发了一台食物粉碎机。马悦凌就用这台机器把红枣、黑芝麻等营养品打碎了吃,发现这样吸收效果特别好。“从那年起我的体质才真正开始好起来。”如今马悦凌对食疗已经是情有独钟了。经过很多次实践后,马悦凌慢慢发现很多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人体跟植物一样,需要浇水、施肥,要是水浇得太多或肥施得不对都会出毛病。转折四:从此不畏疑难杂症1994年,一位朋友车祸后高位截瘫,马悦凌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五天没有动过了,而且整个脸都是肿的。马悦凌就试着按摩他的足底反射区,结果效果非常明显,那位高位截瘫朋友的麻痹水平线每天都降低一寸,四五天以后大小便都没有问题了。转折五:做主持人锻炼文字能力1996年,马悦凌被江苏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做主持人的马悦凌,既要主持节目、采访专家,也要写节目中的开场白、串词,这对只有中专文化的马悦凌来说是一个考验。转折六: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1998年,马悦凌怀孕了。虽然不得不辞掉电视台兼职主持人的工作让她感到有点遗憾,但命运又让她品尝了更为美妙的体验:孕育生命,培育一个全新的生命成长。从孕育儿子到养育儿子,马悦凌对人体和生命的感悟更为深刻和透彻了。转折七:悟出“温度决定人的生老病死”2003年冬天,马悦凌去了北方,北方不化的积雪给了她很深的印象,因为雪在南方一般是很难积起来的,落地就化。朋友说,这是由于北方地温低,所以雪才不化。 连续追踪数日后,快报对“马悦凌事件”的追查又有了新进展。在快报记者的协助下,近3万袋藏身于南京铁心桥一处仓库的马悦凌糕被工商部门查封。同时根据现场的电脑、打印机和网购快递单等物品来推测,这处仓库很可能是其网店悄悄转移后的新地址。此外,南京卫生局也初步公布了“马悦凌事件”的调查结果——目前并未发现马悦凌任何护士执业注册登记信息,马悦凌的护士执业资格很可能也有问题。与此同时,在淘宝上一直经营火爆的马悦凌旗舰店,马悦凌糕也已全部消失。蹲守三小时此前,南京马悦凌贸易有限公司的实际办公地已人去楼空,各种信息指出,马悦凌糕存放在铁心桥一处仓库中。为避免扑空,记者前往仓库所在地蹲守。早上7点半,记者赶到这处仓库区,转了一圈发现,仓库的多扇铁门均被锁住。保安介绍,这个仓库每天都有保管员来上班,但时间不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蹲守,10点左右,记者发现大门上的铁锁已被人打开,凑近细听,里面还有说话声……20分钟后,接到消息的雨花台区工商分局西善桥工商所执法人员赶到,敲开了仓库大门。“没钥匙”的库房里面走出来两名保管员。当记者问道,“马悦凌的产品在这里的存放量有多少?”对方立刻变了脸,“马悦凌的公司不在这里!”这时,工商执法人员出示证件,要求对方配合检查。这是一整排面积较大的仓库,从东向西共有三间,每间库房之间有一道卷帘门。第一、二间都堆放着其他货品,但当记者试图打开第三间库房的卷帘门,却发现门锁住了。保管员表示自己没钥匙,也不清楚里面放了什么。“是你们公司的仓库,怎么会没钥匙?”他回答,“是他们放的,我怎么会有钥匙!”而当记者追问其口中的“他们”是不是就是马悦凌公司时,他不吭声了,接着干脆表示,“钥匙丢了!”经过两个小时的反复交涉和等待,终于有一名中年男子赶到,并自称有第三间仓库的钥匙。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是马悦凌公司的人时,他表示认可,但拒绝透露更多信息。“马悦凌糕”现形“神秘库房”的大门终于打开,库房约有两百平方米,最西边隔出了三间办公室,其余四处堆放着纸箱,每一处都有一人多高。这些纸箱都被封了口。然而起初查看箱子,人们却没找到“马悦凌糕”的相关字样,因为箱子外面印的是“核桃仁”、“阿胶”等字样。根据目测,现场有上千只纸箱,按照一箱子30袋计算,如果里面都是马悦凌糕,总量就有近3万袋,网站价是110元每盒,按这个数计算的话那就是350多万呐!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在角落一个开了口的“核桃仁”纸箱里,放得满满的都是“马悦凌糕”。工商执法人员表示,用其他食品的包装纸箱,不排除是马悦凌公司人员使用的障眼法。疑似网店发货处除了装满“马悦凌糕”的纸箱外,在现场,记者还发现了一些网购快递单和快递包裹。其中一个包裹上写着类似“网购退单”的几个字,上面的发货地址,正是快报之前查到的中山东路300号长发大厦19楼,物品一栏写着:三袋普通型马悦凌糕。库房最西侧的三间办公室,其中一间有几张办公桌,上面放着三台电脑。还有一台针式打印机。值得注意的是,打印机上还安放着一长串的空白EMS快递单,这与马悦凌糕网店采用EMS快递不谋而合。值得注意的是,打印机的按钮和电脑键盘上都没有什么灰尘,感觉近期一直有人使用。上个周末,原本位于长发大厦19楼的马悦凌糕网店实际发货处悄悄搬走,根据现场的情况看,这里很可能是网店发货处的新地点。不过,自始至终,马悦凌公司前来开门的中年男子一言不发。马悦凌糕网店下架此外,记者昨天也发现,此前在淘宝网一直火爆经营的“马悦凌旗舰店”,所有商品尤其是卖得最火的三种马悦凌糕全部消失不见了。以前洋洋洒洒的说明和图片也被删除。记者试图通过聊天软件与销售人员联系,岂料对方一改此前的热情态度,始终没有回应。不过,淘宝其他店铺里的“马悦凌糕”依然在热卖中。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正与昨天工商部门的查处有关,仓库被封,网店显然没办法发货了。而其他淘宝店铺或因此前有存货,仍在销售也未可知。另外,7月6日,南京各家书店对马悦凌所著的四本养生书全面下架,但淘宝上相关书籍的销售依然很旺。不过到了昨天,网店里相关书籍开始陆续下架。对此,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已获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将24种不合格养生书下架销毁的规定,并向相应网店发出通知,对相关书籍予以下架,“由于管理上存在一个流程,所以书籍全部下架还需要时间。”近350万元马悦凌糕被查封截稿前,快报记者获悉,工商部门已对铁心桥这处仓库里的马悦凌糕进行封存。经过初步统计,现场的马悦凌糕包括“儿童型”、“普通型”、“低糖型”,共约近3万袋,货物价值350多万。快报此前已连续报道了马悦凌糕涉嫌违规生产一事,该产品包装上显示生产商为淮安马悦凌食品有限公司,但该公司已先后经过不止一次变更,且现行QS认证编号所属的江苏菩缘食品有限公司,也已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生产,且与登记注册的相关信息明显不符。南京市工商管理部门表示,马悦凌糕的实际产地如果与外包装上的淮安经济开发区汕头东路1号不符,并长期没有更正,那涉嫌违反了食品安全相关条例。目前由于马悦凌糕涉嫌问题食品,出于对食品安全的高度负责,对涉嫌问题的食品采取封存措施,其后续调查工作将继续进行。卫生局:未发现马悦凌护士执业注册信息6月底以来,快报等媒体连续报道马悦凌涉嫌非法行医行为,并向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投诉举报。昨天,南京市卫生局通报了调查结果——在南京及江苏全省都未查到马悦凌任何护士执业注册登记信息。换句话说,马悦凌是不是护士都很难说。经查,马悦凌(原名马秋红),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南京一家省属三级医疗机构做护士,2005年5月辞职。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护士条例》的规定,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无有效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如今离马悦凌辞职已过去了6年,但南京市卫生监督所通过向省、市有关护士执业登记机构核查,均没发现马悦凌(原名马秋红)的相关注册信息。通报还提到,经核查,目前还没发现马悦凌在南京有过诊疗活动。11例自称经马悦凌治疗过的“渐冻人”病例,只有3例留有联系电话。南京市卫生监督所调查人员拨打了这3部联系电话,其中,1例多次拨打没人接听;1例接听后说打错了;只有1例接通并承认其爱人曾在北京“马悦凌治疗室”接受过注射当归液等治疗。其相关情况,南京市卫生局已经函告北京市卫生局。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解释称,由于目前网上发现的治疗行为不是发生在南京,所以根据规定函告了北京卫生局。“马悦凌事件”爆发后“马悦凌事件”爆发后,马悦凌本人始终没有在媒体上回应相关质疑,只是在网上发了一个声明,但对种种质疑没有做出实质性回应。快报也试图联系马悦凌本人,但其手机一打通就被掐掉,发短信联系,也没有任何回应。而在卫生行政部门调查时,她也同样置之不理。南京市卫生局有关人士介绍,在调查过程中,市卫生监督所调查人员多次试图联系马悦凌,也在“马悦凌健康养生网”发帖和其微博留言,敦促其本人接受调查,至今未果。此外,记者了解到,之前有报道提到的“刘某”是其中一名渐冻人患者,名为刘如杰,6月28日,他发出申明,认为有媒体关于他的报道有失实之处,“马老师祛寒湿的疗法对我是有效对症的。”7月1日,马悦凌针对日前的媒体报道,在个人网站上做出回应,表示“要一如既往走下去”,“ 我虽然没有治病的资格,但我却有治病的本领,我为什么不能帮助别人?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帮助众多的病患者解除病痛?难道我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重获健康是可耻行为?”“我马悦凌不会因为社会对我没有行医资格的指责而停止我对获取健康、攻克疾病的追求与探索,我会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一如既往地沿着自己开创的道路走下去,不但自己走,还要带领着更多的人共同走向通向健康的康庄大道。”耐人寻味的是,针对央视记者提出的采访要求,马悦凌却选择“不介入”,她只是在网上提供了一些“治病成功案例及网友用马悦凌的保健、养生方法治病成功的案例链接”,让央视记者自己去与这些人联系,“马悦凌不介入你们最公正的调查。”她称,如果还有成功案例,可以直接与央视新闻调查栏目组联系。并贴出了栏目组的联系方式。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已以“马悦凌神话”为题,对马悦凌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暗示其是“神婆”。
《医学理论与实践》主办单位: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 国内刊号: 13-1122/R 通信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家科路1号第46号信箱 邮政编码: 050051 电 话: E-mail: 《临床神经病学》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南京脑科医院 社长: 刘宏毅 主编: 张贞浏 副主编: 李作汉 张颖冬 吕传真 侯熙德 李大年 杨任民 丁德云 慕容慎行 郭述苏 冯兆磊 编辑部主任: 余军 刊社地址: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邮政编码: 210029 电话: -6108 E-mail: 国内统一刊号: CN32-1337/R 《中国综合临床》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社 长: 闫苏平 通信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社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电 话: 3725988 Email信箱: 网 址: 国内统一刊号: CN12-1361/R
名誉主编:曲绵域、杨天乐。主编:李国平副主编:于长隆、田野、张世明、史小才。常务编委:冯美云、敖英芳、杨则宜。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树哲、马云、马建、王予彬、邓树勋、艾华、冯连世、冯炜权、吉力立、乔德才、孙学川、苏全生、杨锡让、李之俊、李岳生、李捷、励建安、吴侔天、吴毅、余家阔、张长久、张勇、陆绍中、陆爱云、陈世益、陈启明、陈佩杰、陈家旭、林文弢、周石、周志宏、郑刚、胡扬、钟伯光、骆勤方、秦岭、钱金华、王启荣、徐军、徐晓阳、常芸、梁俊甫、葛新发、傅浩坚、谢敏豪、虞亚明。
影响因子为。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是一本国内心血管循证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而根据万方医学网的期刊查询,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中国心血管杂志》的期刊的核心影响因子为。该杂志的主编为魏万林教授和胡大一教授,主办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编辑委员会由多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而影响因子可以反映一个期刊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也可以作为评价研究质量和水平的参考,该期刊2023年的影响因子已经位列科学期刊第2。
有下列杂志:邮发刊号 刊名 刊期 地址(邮编)1 2-235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月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100005)2 14-76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月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150036)3 4-662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双月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4 82-3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季刊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100083)5 2-614 医院管理论坛 月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100083)6 52-83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 西安小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710061)7 8-122 医学与哲学 月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5号(116027)大连医科大学《 医学与哲学》信箱8 4-663 解放军护理杂志 月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9 2-143 中华护理杂志 月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100025)10 54-101 西北国防医学 双月 兰州市小西湖西街98号(730050)11 52-133 西北医学教育 双月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710061)12 14-97 中国卫生经济 月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150036)13 24-120 中国医院统计 季刊 山东省滨洲市黄河三路522号(256603)14 24-11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双月 山东省济宁市建设南路45号(272013)15 82-31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月 北京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00008316 42-12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季刊 长沙市人民中路86号(410011)17 82-717 中国高教研究 月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18 32-92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双月 浙江杭州延安路浙江大学医学院(310031)19 4-358 全球教育展望 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62)20 82-682 继续教育 月 北京市6304信箱(102206)21 82-489 中国研究生 双月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一号(100083)22 2-49 中国医刊 月 北京市方庄芳群园3区3号楼(100078)23 82-878 法律与医学杂志 季刊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8号(100040)24 52-221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双月刊 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256号25 62-66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月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6号
美国强生公司的子公司
中国美容医学是核心级别的期刊,统计源期刊里面有的,别国家级的可强多了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10月22日,是由陕西省医药总公司、陕西省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和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与美国强生公司所属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合资建立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总投资亿元人民币。西安杨森生产和销售20余种专利药品,涉及真菌病学、胃肠病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麻醉镇痛学、变态反应学、抗感染等领域。西安杨森总部位于北京外资企业云集的中心商业区(CBD),工厂位于西安,并在全国设有20多个办事处。目前,西安杨森拥有1500名优秀员工。西安杨森工厂位于古城西安,占地面积170亩,建筑面积35620平方米,生产及管理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及中国和欧盟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标准,并采用国际通行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营管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检测设备。从原材料进厂、制造、包装到成品检验出厂,所有环节均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控制,以确保药品的质量。1997年,西安杨森在中国医药企业中率先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自1994年起,西安杨森开始实施SOQ(品质的标志)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过程管理,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使公司保持最佳竞争力。1998年,西安杨森获得强生集团公司品质的标志活动(SOQ)铜奖。1999年,获得国家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0年,西安杨森又投入近千万美元对工厂的生产环境进行了改造,使西安杨森在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年通过国家OHSMS/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10月,西安杨森顺利通过了欧盟GMP审计署的审核,并且同时取得了固体生产和非固体生产的认证。它标志着我们的厂房、设备、环境、人员、文件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完全符合欧洲GMP的标准,在这样的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欧洲市场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西安杨森将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所有的产品、工艺、技术和设备中把不利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1998年,西安杨森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委员会颁发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强生集团公司亚太地区第一家获得这一认证的企业。作为强生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西安杨森执行其“全球环境政策”,1999年在强生集团公司全球环境业绩评比中获荣誉奖;2001年,西安杨森因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再次获得强生集团公司全球环境业绩领导力评比荣誉奖。2004年,获得首届“光明公益奖”200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价值品牌”2004年,入选西安市“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2003年,荣获“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02年,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中国最受赞赏的外资公司”和“中国十大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外资企业”2002年,入选《财富》杂志(中文版)“人力资源经理眼中的热门雇主”,西安杨森是唯一入选的制药企业>>top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授予西安杨森“人道主义服务”奖章,以表彰西安杨森在促进“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扩充中所做出的贡献2001年,西安杨森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中国企业文化创新评选”活动中获得“实践奖”2001年,西安杨森因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表现再次获得强生全球环境业绩领导力评比荣誉奖2000年,获得“幸福工程”组委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00年,通过国家OHSMS/OHSAS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0年,美国强生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尔夫·拉森获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美国志愿者捐助协会颁发的“马可·波罗”中国贡献奖1999年,被《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十大最受赞赏的外资公司”之一 ,包括:十大整体最受赞赏的公司十大产品、服务质量最受赞赏的公司十大最能表现良好社会品德的公司十大最可靠的合作伙伴或供应商1999年,获得国家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在强生全球环境业绩评比中获荣誉奖>>top1998年,获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颁发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998年,获得强生集团全球“品质的标志”SOQ铜奖1997年,获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颁发的第007号GMP认证证书1997年,中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第一名1996年,中国医药工业50强第一名1995年,首届全国十大最佳医药三资企业评比第一名1994年,第八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排名第二1994年,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医药制造业排名第二199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最大企业排序第九名1994年,全国医药行业优秀企业>>top1993年,第七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第一名1993年,被国家环境保护局评为陕西省工业污染防治“十佳”企业第一名1993年,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1993年,外商投资企业贷款最佳信用客户1992年,医药行业利税十佳企业第一名1992年,第六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评比第一名1992年,中国十大外商投资人均高利税企业第四名1992年,全国100家环保先进单位之一1991年,第五届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第四名1991年,中国医药工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一名1991年,中国医药工业50家最大经营规模企业第六名1991年,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医药企业第一名1990年,全国药品包装管理先进企业西安杨森成功的八大因素(《陕西日报》)西安杨森是我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投身于西部开发的一个先行者。经过20年的发展,西安杨森已经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领先企业,成为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的典范。西安杨森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在探询西安杨森成功的因素。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分析、总结,以期继往开来,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地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我们总结了西安杨森的八大成功需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才能繁荣兴旺。第一,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开放政策,其魄力与诚恳务实的作风,为外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创造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在西安杨森20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他们多次到公司视察,对我们所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与批示和解决。这并非是领导们对西安杨森有所偏爱,而是省、市政府招商引资的决心和诚意的体现。第二,陕西人杰地录,拥有雄厚的能源和人才优势。陕西是科教大省,加之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优越,西安杨森每年都要从这里吸收优秀的人才。西安就是我们的人才基地,并且通过西安杨森的培训,向医药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陕西省能源储量丰富。八百里秦川,风调雨顺。在这里创业,我们感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我们从未为能源供应而感到困扰。第三,合资双方股东,精诚合作。无论是比利时杨森,还是中国的四家股东,都认同西安杨森是中比合资双方的长期合作项目,大家都在共同地为建立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合资制药公司---这个共同的目的出资、出力,不计较短期的利害得失。第四,西安杨森拥有适合中国国情和临床需要的优质产品。西安杨森一直致力于将比利时杨森公司、美国强生公司的优质专利产品有选择地引进中国,造福于中国患者,又将最新的医药学发展信息带给中国的医药工作者,为医生、患者科学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优质产品和科学推广模式,使我们赢得了医生、患者依赖,赢得了业界同仁的肯定。第五,西安杨森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施。1983年中比合资谈判时,中方就把引进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制药工业先进管理技术列为首要条件写进协议,生产车间严格按照当时比利时杨森GMP标准设计、施工。这使西安杨森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高起点、高水平之上。1997年,西安杨森率先通过我国国家GMP认证。2000年,西安杨森又投资启动了GMP持续改造计划。这项历时一年的改造计划,使西安杨森基本达到了欧洲和美国的GMP水平。2004年10月西安杨森顺利通过欧盟GMP认证。第六,西安杨森拥有融合了中西文化精粹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信条为本,止于至善”。西安杨森的这种融汇了中西文化精华的企业文化,乐于为中国员工所接受,因而能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成为西安杨森成功的基石。第七,西安杨森拥有强大的人才优势。西安杨森凝聚了一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优秀员工。在他们之中,既有本土精英,也有国际人才,他们既有专业,又很敬业。这支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创造力。各级管理人员个人的奉献精神,尤其难能可贵。第八,一片赤诚,回报社会。西安杨森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有长期承诺,因此,回报社会是西安杨森身体力行的理念。西安杨森发展的二十年来,也是不断倾力奉献社会的二十年。西安杨森用于支持中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公益慈善事业的投入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公益投资赢得了社会的推崇和赞誉。回顾往昔,硕果累累,展望前景,我们充满信心。目前西安杨森正在实施两大发展战略。首先,“产品引导未来”,是西安杨森未来的发展战略。从2004年到2014年,在这10年中,西安杨森计划引进、上市20多个高科技新产品,涉及心脑血管、癌症、疼痛管理、中枢神经、男性健康和女性健康等多个领域。按照西安杨森的规划,新产品的销售额将要占到总销售额的29%。新产品,新领域,是西安杨森发展的动力,也是西安杨森未来决胜市场的关键!第二,建立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一流的药品生产基地。西安杨森将不断投资提升西安杨森的GMP水平,在通过欧盟GMP认证的基础上,加快美国FDA认证工作,使西安杨森的产品, 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畅销世界。目前,西安杨森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安杨森已制定了新的使命和愿景,即:我们将在“信条”的指引下,通过提供创新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药品,并与国内医药卫生各界人士真诚合作,共同推动拯救人类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崇高事业;一如既往地保持在中国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西安杨森的所有员工,都在为这个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而努力工作。西安杨森坚信自己能够在下个二十年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作者系陕西省医药总公司副总经理、西安杨森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