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

发布时间: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

动物医学的论文不难的,主要是有数据支撑。当时也是不会,弄了好久都没过,还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写的《安徽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很快就搞定了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部属农业高校的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麻醉性镇痛药研究进展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动物医学的论文

动物医学,也可译为兽医学,但是与兽医比较应用更广泛一些。下面请看我带来的动物医学论文!

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深化我国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渔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也是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1]。2013年4月,为了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适应国家加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我国首个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批准设置于上海海洋大学,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的建设。作为一门新本科专业,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专业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让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无疑是摆在当前水产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鉴此,该文在分析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生动物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水产类专业教学理念认为,水产类专业教学必须十分强调对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2]。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在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在开展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规范的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为重点,通过基础型的验证性试验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水生动物医学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具有环境依赖性,受季节、气候、地域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室、学校实习基地、水产企事业单位、水产研究所等,与理论教学系统、生产实践系统、科研实践系统、社会实践系统都有着广泛、直接、紧密地关联。目前,水生动物医学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4)实验教学具有规范性、程序性与环境依赖性。

2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

水生动物医学作为一门新增的本科专业,在教学与人才队伍培养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未引起水产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反映生产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零散,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多以纯理论型师资为主,缺乏实践锻炼。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学生就业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是水产高等院校办好该专业必须面和和亟需研究的问题。

(1)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以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为准绳

201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并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和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有了制度保障。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参考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根据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确定课程,并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及其合理性不断进行科学详细的审定,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渔业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保持一致性。此外,还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要求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特色,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刚刚增设,缺乏专业教学方法与经验,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借鉴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选用自编讲义,将相关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文字、影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以各种病例通过多媒体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积极思考,强调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3)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增设是以加大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其本身具有实验性和应用型非常强的特点。因此,专业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保证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教师到基层单位(企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等)中去,规范渔业执业兽医行为,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基层生产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基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3]。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中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要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病例的运用,开展现场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尤其与水产发达地区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实习基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实习至少要一年以上,并建立课余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以生产实践为目的的实验研究型课题小组,充分利用暑假参与渔业执业兽医行业相关的各类活动,不定期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科技服务,定期开展科技竞赛和专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5)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理论考核上,按照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更新理论考试内容,变换考试题型,增加临床实践考试题目和病例分析题目,尽量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增强学生分析临床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技能操作成绩至少占40%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中寻找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我国水生动物医学研究水平低,起步晚,再加上水产养殖业具有多年的文化积淀,存在着养殖格局、生产方式、经济水平等障碍,无形制约着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发展。然而,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必将逐渐建立与熟化。我们相信,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将逐渐为国家培养一批专业的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切实提升我国水产养殖病害临床防控水平,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自学能力、集体力量,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高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者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高校阶段的成长,努力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对动物医学专业课进行了系统改革,将创设情景教学理论和建构性学习理论贯彻于教学中。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课 课程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 *** 体。大学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事物本质,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系统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动物医学的科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管理现代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本科教育不是、也不可能给学生灌输所有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定自学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阅方法,提出自学要求,检查和讲评自学情况,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应坚持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资料、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讲授的重点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组织好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以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结构,使学生理论联络实际地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病理与药理的统一、区域性与整体的密切联络等动物医学知识原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资讯资料、医学资料,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的比较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研究动物医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法能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络,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任何事物的特征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之间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展开。 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成功的体验,复杂问题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科研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小组成员各展所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蒐集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验资料和观察、调查的结果,并对所获取的各种资讯资源共享。 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那些与动物医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动物医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多层面、多角度地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世界的美好情感。 八、充分利用资讯化课程资源 动物医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将资讯化课程资源引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伴随网路的发展,网际网路传递著越来越多的动物医学的教育资讯,如动物医学的图片、课件、药理和病理的研究资料、最新动物科学进展等,这些网路上的教育资源资讯也应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以及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资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资讯传递与交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程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作为我们的教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王德辉等.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 篇2 浅谈兽医管理体制 【摘要】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不断改进,我国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同时兽医体制的不断改进,是适合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的和谐。 【关键词】兽医;存在问题;体制改革;建议 一、前言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发生时,我国能快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 ***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要求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需不断完善,不断适合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不当。 在我国,兽医分布不是很好,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管理机构设定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这就限制了兽医水平的提升和需求量的不足。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基层工作是最基本,最能快速找出病因的工作层。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装置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可见基层工作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畜业稳步、快速发展的。 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在现代,兽医还不是很能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著也就意味着从事兽医行业的人员很少。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这需要国家大力宣传兽医这门技术,为这门行业注入新的血脉,才能有效地保证农牧业的稳步发展。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都是老一辈自己慢慢摸索传承下来的技术。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所以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弊端。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一旦出现大的病情,处理应急能力弱。 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处理兽医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法律法规上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新增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这就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兽医体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著农牧业的发展。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区域性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体制的改革,须适合我国的基本现状,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 *** 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这样兽医工作体系才能得到完善,有助于加快工作程序。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应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改善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不断加强动物防疫机构的管理制度,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制定相应的行业制度和成立兽医协会,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这将有利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跟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全面、合理和健康发展。 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健全机构、明确职能、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体制更加完善,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意思

动物的药物治疗 临床动物的手术 等方面的工作

动物医学的论文不难的,主要是有数据支撑。当时也是不会,弄了好久都没过,还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写的《安徽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很快就搞定了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部属农业高校的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麻醉性镇痛药研究进展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动物医学改革创新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本文是对动物医学改革创新的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结合动物医学专业情况 ,阐述了实践教学在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探讨了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途径 ,认为实践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质 ,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更多动物医学论文发表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动物医学论文

1.当今形势下,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1年就业形势发表了我国第一本专门阐述人力资源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发言人尹成基就当前中国就业压力情况和存在的矛盾作出了阐述:2011年中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非常突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630万人,还有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600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需要安排就业,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省级“品牌专业”、国家教育部立项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等,2011年入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建设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最受我校学生欢迎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达100%,但随着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

2.现在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的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为社会培养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特点及教学指导思想,本专业的教学上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教学形式单一:以理论课程为主,临床实验操作为辅。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从事具体临床工作的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与教学相关的实验课程不多,且基本都是实验室实习,教学与临床实践全面结合的渠道较少;受专业特点的制约,不能进行成批量的或长时间的实习而导致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

考核方法不完善。

考试模式还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临床动手能力。没有实施考教分离。

师资力量不足,科研任务较重。

专业课程都是综合性学科,它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懂理论知识,而且要懂临床生产实际等知识。目前,在我国大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且中国高校教师由于科研任务较重,教学质量得不到足够的保证,使得本科生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3.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

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

依照目前状况,动物医学的课程大部分是以理论为主导的,与课程相结合的临床实践课不多。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教学的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能用为度,关键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并体现职能技能的培养。单一课程知识讲授不够合理,不仅会造成“过渡学习”的浪费,割断学科的联系,而且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根据考试需求和人才市场对动物医学专业素质的需要、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授课内容紧紧围绕动物医学服务社会畜牧业生产的内容展开。

增加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增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按照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学年实习、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积极推行工作和学习结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推行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模拟的强化训练,专业的实训时间在一年左右,实践性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40%以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实训、实验课程开出率均达100%,实践教学满足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整个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学实施中以质量保证为宗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大力推广病例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病例式教学——通过大量的病例导入,引出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主要做法是结合课堂内容,选取相关病例,要求学生围绕该病例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选取一部分知识点让学生组织讨论,提出并阐述自己的防治观点,学生讨论热烈,运用此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举办多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培训,使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PPT教学,教学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既可以使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解决黑板板书中不便、费时等问题。利用校园网搞好辅助教学,增加网上课件的数量。让学生可以在课外随时上网学习本专业课程。利用学院网络资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课堂+实验室”、“课堂+实践基地”、“教学+公司”等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作为高等农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暑期、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到校内实践基地、养殖场实践实习,使其在走出校门之时即能适应社会需要,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考试模式改革。

高等农业院校考试改革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更新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试观念。建立以“生产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综合于考试”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始终坚持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是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而要把考试真正当作实现教育现在动物医学本科生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

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构建多种形式的考试体系,突出高职特色考试方式突出了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是只限于笔试,还采取了临床实际操作考试、生产场站生产知识考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课堂作业、自立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例如在《兽医产科学》这门课中采用这样的考试方式,学生自评占5%,实验室操作占10%,教师平时考评占10%,临床实际操作占30%,生产场站占20%(校内、校外各10%),期末卷面成绩占25%。全面衡量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成绩。

加大考试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了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和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考评体系,制定了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做好考务管理工作。健全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建设,实行“教考分离”。加大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

大力提高本专业教师素质。

由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大部分年轻教师是毕业后就直接从教,专业知识面比较窄,因此要强化教资队伍建设,建立专业教师队伍。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对于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建立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轮流参加实训基地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改变单纯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教师的做法。增加从企事业单位、国外留学生中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重;通过有计划地引进或送出培养的方式,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快教师的培养。

坚持专兼职互补的方针。聘请其他高等院校的教授、行业专家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优化教师素质队伍结构。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本专业90%以上的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

建设实习、实训课程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学校领导决定了实习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本专业重点加强了临床诊断、临床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实践课程的建设,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农场和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校内、校外实习生产实践的需要。

4.教学改革所带来的成果

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

动物医学专业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在校学习了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后,就能够第一时间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

就业竞争实力增强。

本专业近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社会评价好。

通过对部分07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07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统计显示,评价“较好以上”为,“称职以上”为100%,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达。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毕业之后即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他们思想积极向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团队合作意识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善于钻研,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动手能力强;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集体观念强,诚实可信。

总之,农业院校教育中的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培养出不但能掌握扎实的动物医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从事具体动物医学业务工作的能力,精通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临床操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脚踏实地、精通业务、勤奋向上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动物医学的论文

动物医学,也可译为兽医学,但是与兽医比较应用更广泛一些。下面请看我带来的动物医学论文!

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深化我国新型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措施,是推进渔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基本方向,也是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1]。2013年4月,为了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适应国家加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我国首个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批准设置于上海海洋大学,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该专业的建设。作为一门新本科专业,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专业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让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无疑是摆在当前水产高等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鉴此,该文在分析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生动物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水产类专业教学理念认为,水产类专业教学必须十分强调对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2]。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在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在开展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规范的实践操作技术的培养与训练为重点,通过基础型的验证性试验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水生动物医学相关技术,尤其是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具有环境依赖性,受季节、气候、地域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室、学校实习基地、水产企事业单位、水产研究所等,与理论教学系统、生产实践系统、科研实践系统、社会实践系统都有着广泛、直接、紧密地关联。目前,水生动物医学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4)实验教学具有规范性、程序性与环境依赖性。

2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

水生动物医学作为一门新增的本科专业,在教学与人才队伍培养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未引起水产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教学内容陈旧,无法反映生产新技术和科研新成果,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零散,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师资多以纯理论型师资为主,缺乏实践锻炼。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学生就业能力亟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就业能力,是水产高等院校办好该专业必须面和和亟需研究的问题。

(1)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以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为准绳

201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并将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和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使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有了制度保障。因此,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应参考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素质、强实践”的原则,根据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确定课程,并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建设及其合理性不断进行科学详细的审定,尽量使所开设课程与国家规定的渔业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保持一致性。此外,还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客观实际要求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特色,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基础上,将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2)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借鉴相关学科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刚刚增设,缺乏专业教学方法与经验,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借鉴水产养殖、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方法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选用自编讲义,将相关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结合,同时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文字、影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以各种病例通过多媒体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加深学生记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积极思考,强调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3)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增设是以加大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其本身具有实验性和应用型非常强的特点。因此,专业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在保证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下,应积极鼓励教师到基层单位(企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等)中去,规范渔业执业兽医行为,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指导并与学生一起参加基层生产活动,充分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此外,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基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型很强的学科[3]。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中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还要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病例的运用,开展现场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尤其与水产发达地区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实习基地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实习至少要一年以上,并建立课余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以生产实践为目的的实验研究型课题小组,充分利用暑假参与渔业执业兽医行业相关的各类活动,不定期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科技服务,定期开展科技竞赛和专业技能大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5)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理论考核上,按照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更新理论考试内容,变换考试题型,增加临床实践考试题目和病例分析题目,尽量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增强学生分析临床问题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技能操作成绩至少占40%总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中寻找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我国水生动物医学研究水平低,起步晚,再加上水产养殖业具有多年的文化积淀,存在着养殖格局、生产方式、经济水平等障碍,无形制约着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发展。然而,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必将逐渐建立与熟化。我们相信,我国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将逐渐为国家培养一批专业的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切实提升我国水产养殖病害临床防控水平,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动物医学论文要求是什么

动物医学首先要学习基础生物学和医学理论,然后通过大量解剖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力、自学能力、集体力量,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高效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者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高校阶段的成长,努力为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对动物医学专业课进行了系统改革,将创设情景教学理论和建构性学习理论贯彻于教学中。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课 课程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 *** 体。大学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事物本质,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系统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动物医学的科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管理现代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本科教育不是、也不可能给学生灌输所有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定自学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阅方法,提出自学要求,检查和讲评自学情况,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应坚持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资料、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讲授的重点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组织好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以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结构,使学生理论联络实际地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病理与药理的统一、区域性与整体的密切联络等动物医学知识原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资讯资料、医学资料,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的比较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研究动物医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法能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络,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任何事物的特征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之间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展开。 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成功的体验,复杂问题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科研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小组成员各展所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蒐集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验资料和观察、调查的结果,并对所获取的各种资讯资源共享。 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那些与动物医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动物医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多层面、多角度地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络,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世界的美好情感。 八、充分利用资讯化课程资源 动物医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将资讯化课程资源引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伴随网路的发展,网际网路传递著越来越多的动物医学的教育资讯,如动物医学的图片、课件、药理和病理的研究资料、最新动物科学进展等,这些网路上的教育资源资讯也应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以及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资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资讯传递与交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程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作为我们的教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王德辉等.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 篇2 浅谈兽医管理体制 【摘要】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不断改进,我国对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同时兽医体制的不断改进,是适合社会发展和人道主义的和谐。 【关键词】兽医;存在问题;体制改革;建议 一、前言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发生时,我国能快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 ***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要求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需不断完善,不断适合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存在不当。 在我国,兽医分布不是很好,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管理机构设定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这就限制了兽医水平的提升和需求量的不足。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基层工作是最基本,最能快速找出病因的工作层。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装置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可见基层工作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畜业稳步、快速发展的。 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 ***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 在现代,兽医还不是很能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著也就意味着从事兽医行业的人员很少。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这需要国家大力宣传兽医这门技术,为这门行业注入新的血脉,才能有效地保证农牧业的稳步发展。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都是老一辈自己慢慢摸索传承下来的技术。他们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所以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弊端。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一旦出现大的病情,处理应急能力弱。 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处理兽医方面的工作并不完善。法律法规上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新增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这就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兽医体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行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著农牧业的发展。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区域性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体制的改革,须适合我国的基本现状,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 *** 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这样兽医工作体系才能得到完善,有助于加快工作程序。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应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改善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不断加强动物防疫机构的管理制度,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制定相应的行业制度和成立兽医协会,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这将有利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完善跟动物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全面、合理和健康发展。 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健全机构、明确职能、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执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体制更加完善,让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论文的基本要求。标题、摘要、内容、结束语、参考资料《中国期刊咨询网》专业职称论文发表中心胡编辑QQ233097594办公电话:

据学术堂了解,完整的医学论文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医学论文在内容上会要求它具有科学性、思想性、探索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且有一定的写作格式和要求,结构需严谨、层次需清楚、语法需正确、修辞生动且笔法新颖,让其具有可读性与文采性。第一、论文题目新颖。标题是论文的总纲和精髓。俗话说得好:一半的文本,一个好的主题,可以立即吸引编辑和读者的兴趣,并产生一种一睹为快之感。题目必须与主题密切相关,醒目易懂,避免浮华不切实际、无主题或冗长的文字。第二、重视摘要的写作。摘要是文章的缩影和精华所在。摘要质量将直接反映文章水平,因此作者应重视摘要的写作,突出重点,使读者在阅读摘要后有急于阅读的急切感。摘要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第三、精选关键词。关键字体现全文内容的核心。从标题、摘要、正文中提取的关键词、短语,应当与医学词典主题词一致,不得捏造。第四、正文精简,突出重点,推理力强。是医学论文的主体与核心部分。其基本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1、引言,也称绪论,是文章的开头,主要介绍与正文相关背景,并提出了研究目的、意义、历史、现状和主要方法。2、材料和方法。本部分是研究工作的设计与计划。需重点介绍论文如何进行研究,以及采用什么方法。3、结果与表达。结果是论文的核心,是结论的依据。能准确无误表达出主题的结果和读者价值的可靠数据。与研究目的无关的结果不必列出,以免冲淡主题。4、讨论环节。应根据研究成果和研究目的进行讨论,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突出作者的学术观点。注重新发现、新论点以及新启示。第五,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所列参考文献应帮助作者解释或指明数据来源,并为读者提供访问和引用。格式应规范化和标准化。

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入戏:

1、一篇医学论文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论文所介绍的方法、论点,是否用科学方法来证实,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就要求进行科研设计时即有周密的考虑,排除一切对结果可能干扰的不利因素;要设立必要的对照组,甚至双盲对照研究;对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要进行统计学处理;无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对其结果的分析要从实际资料出发,得出恰当的结论,切忌空谈设想和抽象推理。

2、先进性。论文的先进性,实际上是指这篇论文是否达到一定的科学水平,一篇论文尽管具备了科学性,但不一定是先进的,因为这个工作可能在数年前甚至十几年前已被别人证实过了,所以医学论文的先进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理论水平,如原理探讨,疗效机制等是否有新的突破;二是实践水平,如诊断水平或治疗效果是否高于一般水平及技术操作是否特别先进。

3、实用性。一是与临床联系的课题,二是可重复性。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类型

论文类型根据发行论文的刊物填。具体如下: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扩展资料

论文 既是对研究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一种手段,又是对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不同的人发表论文的作用也不同:

1、评职称(晋升职称):研究生 毕业需要;教师 、医护人员 、科研院所的人员、企业员工 等 晋升高一级的职称时,发表期刊论文是作为一项必须的参考指标。

2、申报基金、课题 :教育、科技、卫生系统 每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它各种基金项目、各种研究课题时,发表论文 是作为 基金或课题 完成的一种研究成果的结论性展示。

3、世界性基础领域的研究,比如在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研究,公开发表论文 是对最新科技 科学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的一种展示和报道。

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每篇毕业论文正是开始写作之前都要列提纲,只有提纲列好了,毕业论文才能正式的开始,才能写好毕业论文。以下是小编摘抄的关于一个叫“中国论文网”里面的一段关于提纲的写作技巧。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资料来源:中国论文网)“中国论文网”里面的资料种类还是挺丰富的,基本满足各个大学生对于论文资料的诉求。

严格上说国内有6个称为核心期刊的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国外目前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EI也是美国的综合性检索工具,是科技界共同认可的重要检索工具。通常优助医学把论文级别的分类(一般单位或者科教处也如此分类)SCI/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普刊

医学论文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一、医学论文的类型:(一) 按论文的资料来源分类1、调查研究性论文2、观察研究性论文3、实验研究性论文4、总结经验体会性的论文5、整理资料性的论文(二)论文的学科性质分类1、基础医学论文2、临床医学论文3、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三)按写作目的分类:1、学位论文又分为:(1)学士论文(2)硕士论文(3)博士论文 2、学术论文(四)按体裁形式分类这是目前多数学术期刊通常采用的分类方式,即把论文按体裁形式分类置于相应的栏目之下,体裁形式即栏目名称。如:理论著述、实验报告、临床观察、调查报告、个案报道、文献综述、病例讨论、医案对话、经验总结等等。二、医学论文的特点:(一)科学性(二)创新性(三)实践性(四)学术性(五)规范性(六)可读性(七)应用性(八)再现性来源:360医学网。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专业

动物医学属于农学。

动物医学专业是农学类的一个传统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培养“兽医”的专业,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保障动物健康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有效地防治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发生。如果将来成为宠物医生,主要工作是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宠物日常健康护理、宠物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动物医学专业基本为农学类高校开设,中例如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

动物医学应该属于兽医类的专业吧,和人的医学类专业应该还是有所区别的。

理科类啊,之前在医药公司有个同事是动物医学博士毕业,目前还有联系,现在行情最好就是互联网了,要选就选互联网类型的专业

动物医学属于动物医学专业类别。

动物医学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动物医学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防治,主要有狗猫宠物的饲养、疾病治疗、健康管理、猪牛羊畜离的防疫检疫,生肉类产品的卫生检验。

该专业作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畜禽、伴侣动物、医学实验动物及其他观赏动物疾病的防治等。

材料补充:

动物医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解剖学、兽医病理学诊断技术、兽医影像学、动物学基础、动物检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内科学、小动物疾病学。动物医学的就业方向主要有在宠物类企业从事兽医、宠物健康护理、宠物疾病预防、宠物饲工作,在检疫类单位从事动物检疫、肉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工作。

  • 索引序列
  •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
  •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意思
  • 动物医学论文要求是什么
  •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类型
  • 动物医学论文是什么专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