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科超声相关论文

麻醉科超声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麻醉科超声相关论文

所谓换能器也就是实现电能、机械能或声能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的装置。在麻醉科中,换能器常被应用于有创监护、超声引导穿刺等多个领域,因为以它的功能特性,它能够将血压波动脉冲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使之成为可见的波形和数据;超声的可见化也是这样通过换能器来实现的。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设置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是内科、普外科、皮肤性病科;省级135重点学科15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老年医学科、普外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皮肤与性病学科、感染病科、耳科学与听力学科、临床生殖医学、麻醉科、临床生物学诊断与治疗实验室;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4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4个,分别是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江苏省肝脏移植中心、江苏省急诊医学中心、江苏省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医院是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点,是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设在医院内,共有5个学系,45个教研室,担负着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拥有本科学位以上医师14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名。科室成员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分会烧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多发伤与复合伤急救与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整形烧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修复与重建学分会秘书、常委,南京医学会医学美容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华东六省一市烧伤学会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组织工程与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学术职务。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拥有先进的烧伤治疗悬浮床,Zimmer电动取皮机,烧伤专用浸泡设备,烧伤专用电子体重磅,皮瓣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皮肤磨削仪,红光治疗仪和电动负压抽脂机等医疗器械。拥有专业的摄像室和独立的门诊美容手术室及手术设计软件系统。医院科室列表 内科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病科肿瘤科皮肤科普通内科(全科医学)妇幼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外科麻醉手术科ICU骨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外科普外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烧伤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乳腺病科(普通外科)老年医学科老年ICU老年CCU老年肾科老年心血管科老年呼吸科老年神经内科老年血液科老年消化科老年内分泌科老年综合病区老年诊疗体检科康复医学科妇产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妇女保健科儿科儿科儿童保健门急诊急诊中医科针灸科临床心理科医技药剂科检验学部放射科介入放射超声诊断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营养科输血科HLA实验室放射治疗科诊疗中心胰腺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肝脏移植中心康复医学中心重症医学中心冠脉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司法鉴定所 江苏省人民医院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原传染病科)创建于1954年。在著名热带病学家许本谦教授和陈钟英、贾辅忠、王明秀、唐保元、黄祖瑚、李军等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于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是目前省内唯一的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感染病科门诊分设发热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常年有专家坐诊。病房设有两个病区,共50余张床位,年出院病人超过1200人次。住院病人中近一半是来自外地,包括外省、市的基层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充分体现了科室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被同行认可度和信赖程度的提高。我科除对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及较高的水平外,近几年对发热待查、重症感染、各类肝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疗亦有长足进步,并取得一定突破,已成功救治多名复杂感染及重症肝病病人,如成功抢救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脑脓肿、肺部感染患者、重症CMV病、病毒感染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甲亢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等等。对这些疾病的成功救治,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也提高了全科的诊疗水平,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地位。今天的感染病科设施优良,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宁静温馨的病房、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功能齐全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按GLP标准建成的细胞治疗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布局合理、装备一新的感染与免疫研究室为感染病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室现有病床50余张,近3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000人次。学科有多位省内乃至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专业人员队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兴卫工程”重点人才1名,13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8名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进修学习。感染病科是我国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我省最早的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和SFDA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抗感染专业,也是传染病专科医师进修基地,并承担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为主的多层次高等医学教学任务。学科于1997年被批准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兴卫工程”的感染病学重点学科。学科以各类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为其特色,并选择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细胞生物治疗、建立重型肝炎的新型综合疗法和研究开发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性核酸疫苗为主攻目标。与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基因疫苗研究室共同组建了“中美疫苗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现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50人。年调配门、急诊处方166万张,完成了5168份TDM监测,上报ADR 946份。该学科率先在全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药物静脉配置中心。并先后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办公室,门诊药物咨询台,开展了临床药师工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最佳的给药方案,承担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工作,协助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用药品评价、新药试用和疗效评价工作。该学科获得卫生部科技基金2项,江苏省科技基金项目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江苏省卫生厅基金9项,南医大基金4项。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博士点、硕士点。现有工作人员71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3人。现有实验用房的总面积为2500M2。该科是江苏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江苏省医学诊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开展各种常规及特殊的临床检验诊断项目近八百项。于2002年被确认为江苏省当时唯一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检验科)。近年来,获得各种研究课题共6项,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两项,独立或参与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2项,主编各种论著十部。每年发表学术论文达30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建于1962年,由南京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高达教授兼主任,顾元方任副主任,附属医院许勤安任第二副主任。建科初由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派医技人员轮流来科进行日常病理工作。1965年增加技术人员2人,1972年增加住院医师1人。1977年许勤安任科主任,工作人员继续增加,1984年夏开屏任副主任,1988年后范钦和历任副主任,主任至今。病理科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病理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在编人数为2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人。近几年来,每年完成外科病理检验4万余例,细胞学检查1万余例,TCT1万5千余例,免疫组化2千余例,快速冰冻诊断2千余次,全国各地病理会诊5千余例,尸体解剖20余例。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近几年来,病理科培养博士、硕士生10余人,培养省内外进修医师100余人。自2007年以来,我科已接收实习医生及技术员10余人。 营养科属于医院医技科室,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营养教研室,有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多年的主任营养医生、副主任营养医生、营养医生、营养师及营养护士10名。承担着医院营养治疗、门诊会诊、教学科研等工作。多年来,营养科在加强科室基本建设和基础管理的同时,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承担着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肾脏疾病、肝胆胰疾病、外科术前术后等各类病人的营养会诊工作,根据病情提出营养治疗的方案,并进行营养教育,对疾病的治疗、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配合临床各科室开展对重症、疑难及脏器移植等病人的营养支持;在健康意识日益强化的当今社会,利用科室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展营养与慢病的干预研究。开设营养门诊、专家门诊,对各类有营养需求的人提供营养咨询和营养干预,确实起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作用。 输血科成立于2003年,由原先功能单一的血库转变为目前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监测和预防输血传播疾病;负责全院临床用血会诊;进行造血干细胞单采,血浆置换等治疗性输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研究。目前,输血科科室使用面积200平方米,设有储血室、血型室、配血室、治疗室、发血室、资料室等功能间。现有工作人员12人,均是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检验专业毕业的人员。其中硕士2人,本科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近年来更新输血理念,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比例达90%以上,远超过卫生部卫生厅的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成分血比例70%)。我院全年用血量达1800万毫升以上,位居全省之首,我科为临床所提供的血液成分品种有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输血科包括广州路本部、江东北路河西分部,均向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输血前常规检查,疑难血型的鉴定,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产前实验室诊断等,自身输血,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我科在江苏省内率先引入进口抗人球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自动血型加样系统并建立了全方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输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在省内及华东地区均处于先进水平,不仅保证常规用血安全及稀有血型和疑难病例的安全输血,同时作为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单位之一,每年完成数十例志愿者的捐献前动员和采集工作。输血科现为江苏省临床输血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学术专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正在开展与德国Ulm大学的血型专家 “关于Rh(D)阴性的基因分型和遗传学分布”研究课题的国际合作。承担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输血专业的理论教学以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实习带教任务。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健全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全方位加强质量和学科建设。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服务。 超声诊断科成立于l982年1月,2001年更名为超声医学科。科室目前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硕导3名。共有超声临床医师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4名。预约登记2人,其中一人为主管护师兼介入治疗护理工作。现任科主任胡建群教授,是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医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小器官和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眼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声学会理事,腹部超声专业组副组长;汪惠宁副教授为南京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叶新华副主任,是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永久会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介入性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影像系超声诊断教研室,同时也是省超声医师进修基地,每年完成影像本科、专科、进修医师教学32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超声有关专著十五部,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十五”期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三项,院诊疗新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鼓励奖各一项。独立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基金各一项,院内创新基金三项,参与多项。每年除完成一万人次以上腹部,浅表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常规彩超检诊任务,还开展了各种囊肿的穿刺引流减压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亚甲炎的超声引导穿刺药物治疗;肝癌的无水酒精治疗,配合微波、射频超声引导治疗肝肿瘤以及各种肿瘤超声引导下的组织穿刺活检和肝移植的术中、术后形态、供血的观察等新技术、新项目。腹部及小器官超声担负了全省的会诊任务。超声医学科的学术水平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1、 心脏电生理技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介入诊治研究:成功建立缺血性心脏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干细胞移植的干预研究;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内转复除颤器治疗例数及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居全国前两名。三维标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应用三维标测(EnSite 3000/Navx)系统研究心律失常的病理基质和电生理学机制。根据动态基质标测原理自行设计了在窦性心律下线性消融的新策略,显著提高了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心脏离子通道疾病的临床诊断:研究并建立了诊断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新方法。2、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的诊治技术缺血性心脏病生物学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Angiopoietin-1生物学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制备并获得抗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获国家专利2项及II类新药证书1项。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自主设计并完成了导管微创自膨三叶式主动脉生物瓣膜装置的制备,设计并完成了能在左心耳自动定位的封堵器,获国家专利2项。3、心血管疾病分子细胞机制研究心肌炎、心肌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1986年成立江苏省心肌病研究基地,现已建立了全国心肌病研究协作组。血管内皮、平滑肌功能研究:证明了内皮源性收缩因子是可扩散、可传递的物质,其作用靶点之一为血管平滑肌;发现白藜三醇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内皮损伤后的内膜增生。4、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在人群水平研究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多因素综合干预的防治效果;多次组织和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参加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积累了丰富的流行病学研究经验。 [2] 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需求,普外科在器官移植、微创外科、胰腺外科、乳腺外科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肝脏移植技术江苏省肝病外科中心2005年成立卫生部挂牌的中国活体肝移植研究所,含2个病区、100张床位、1个实验中心,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已成为中国能独立开展活体肝移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之一。已完成活体肝移植79例,为目前国内完成病例数最多的单位之一。目前已完成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病40例,是目前全球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最大一组单中心病例报告。至今共施行肝癌肝切除术4500余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和,有60余例存活10年以上。2、腹腔镜技术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首批认证的腔镜外科技术培训基地。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胃肠肿瘤根治、甲状腺切除、甲状旁腺全切、胰十二指肠切除、胰岛素瘤摘除以及胃底折叠、胆肠Roux-en-Y吻合、门奇断流术等多项手术。成功开展ERCP、EST累计4000余例,在微创手术的复杂性、多样性、手术质量和数量、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均居国内前列。3、肿瘤射频治疗技术围绕RFA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电极优化,影像组织对应和实验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与企业合作已开发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射频肿瘤治疗仪,2005年获得国家批准进行批量生产并应用临床;临床应用方面,是国内最早少数几家将该技术应用于肝癌、肺癌、肾癌和颅内肿瘤治疗的单位之一。协助神经外科在国际上首次应用RFA技术切除了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颅内巨大血管瘤。 “实体肿瘤射频灭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得2006年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4、胰腺疾病诊治技术“胰腺疾病诊疗中心”为全国五大胰腺外科中心之一。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治方面国内领先;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胰岛素瘤摘除、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和胰体尾切除,均国内先进。手术数量质量跨入国内先进行列。省内首先开展胰肾联合移植,国内先进。作为主要协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胰腺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子项目。5、乳腺疾病诊治技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微小转移等研究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开展“乳腺癌干细胞”及“新型胞苷脱氨酶hDCA基因在乳腺癌中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申请“乳腺癌干细胞新的分离方法”和“骨转移动物模型” 国家发明专利2项,首创微波固化治疗乳腺肿瘤的新技术。已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1. 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研究数十年来该科一直以支气管哮喘作为主攻方向,作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深入研究了哮喘时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及其无创性诊断、临床干预的新方法,成绩显著:“支气管哮喘患者β2受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支气管哮喘诊治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同时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和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部省级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参加国际研讨会交流10余人次。近8年来我们牵头组织“南京地区哮喘之家”活动,对哮喘进行群防群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来自外省的难治性哮喘患者慕名来我科门诊或住院诊治。2.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2001年建立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购置了国际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仪、PTT睡眠呼吸监测仪、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仪和匹配伺服全自动气道正压呼吸机等先进设备。每年成功诊治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千余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在国内外获奖10项,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承担省级国际合作课题一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主办国际睡眠呼吸障碍研讨会2次。该科在该领域的技术特色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的系列研究。该领域医疗和科研工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研究该科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高。殷凯生教授是全国抗感染学组成员、华东区肺部感染协作组副主任委员。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殷凯生教授担任江苏省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黄茂教授担任江苏省支援内蒙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成绩突出,均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表彰。该科主编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获“国家图书奖”、《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人卫出版社)受到广泛好评。主持了42种抗感染新药的临床研究,均顺利获得证书。近年来开展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4.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肺动脉高压作为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是影响COPD预后的重要因素。主持参加过国家“1035”子课题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课题“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治疗学研究”(2000051) 等课题计6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2007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赛克勒医师年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呼吸内镜的诊断和治疗该科在省内较早开展了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治术、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胸腔镜检查诊治术、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等。2007年获江苏省卫生厅课题“经纤支镜支架介入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模型的应用研究”。呼吸内镜中心于2007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现由二个病区(70张床)、门诊、急诊、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和临床神经病学研究室(脑脊液细胞研究室)所构成。每年收容各类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人1000人次,门诊诊治7万多人次,急诊抢救近1万人次。本学科在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卒中病人的急诊救治有着许多显著地特色。曾在江苏省重大招标项目《脑卒中急救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研究》(BS2006007)负责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卒中急救规范以及卒中急救关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大量的疑难杂症疾病得到成功的诊断和救治。目前该学科可以开展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脑血流超声检测、肌电图(包括单纤维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诊断和治疗等技术。除此之外,还开展颅高压实时检测、小脑顶核刺激等新技术。部分技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各项设备仪器总值400多万元,有效的满足了临床医疗的需要,保证了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护理水平。该学科目前具有优秀的学术梯队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省部级各项科研项目二十余项,每年年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校级奖励殊荣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与救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技术研究、头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老年性痴呆临床特点与医护方法技术的应用等,已培养博士、硕士五十余人,是重要的江苏省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麻醉科超声引导论文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检测的过程会很好的保护试件的质量和性能,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超声波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要: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检测的过程会很好的保护试件的质量和性能,从而获取物品的性质和特征对其进行检测。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结合高科技的技术来完成检测的过程,检测的结果真实可靠,可以体现出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性,同时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关键词:超声波无损检测;脉冲反射式技术;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029-0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既满足了检测的需要,又能有效的解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来减少检测的缺陷,并实现了降低噪音的效果,满足了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更高要求。在检测的过程中,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技术手法,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功能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理论知识的支持,检测时也对检测的方法和工艺流程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规范的检测方式使超声波无损检测的结果可以更准确。发现检测缺陷时,技术人员应用非接触方式的检测技术,运用激光超声来提高检测的效果,所以未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一定会向着自动化操作的水平去发展。自动化的检测方法可以简化检测工作,实现专业检测的目标,扩大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范围,同时随着超声技术的应用,在检测的过程中,也会实现数字化检测的目标,利用超声信号来处理技术的应用,使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统一使用的要求,同时数字化操作的检测过程也会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有利于检测技术的发展。所以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将会实现全面的现代化操作要求,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规范超声波无损检测的检测行为,也具备了处理缺陷的功能,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目前,我国超声波无损检测主要应用的技术是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方法,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的定位缺陷出现的位置和形式,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简化了技术人员检查缺陷的工作,完善了技术标准。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技术还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可以适应超声波无损检测的要求,并实现一台仪器检测多种波形的检测工作。根据脉冲反射式的检测技术要求,可以实现缺陷检查的功能、操作界面切换显示的功能、显示日历时钟的功能,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功能键的使用也非常方便,简化了技术人员的操作过程,并且脉冲反射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的功能,使其可以及时的发现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缺陷,有利于技术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提高了检测工作的工作效率。

系统主要功能的技术指标

脉冲反射式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要求,其中要满足功能使用的技术指标,从而实现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反射电压的电量要控制在400伏,实现半波或者射频的检波方式,检测的范围要在4000-5000毫米之间,只有满足了这些技术标准才能合理的设置出技术应用的框架。同时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有严格要求的电路设计,如果不能满足技术的指标要求,那么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风险,会对技术人员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所以在检测工作实施之前,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来合理的构建检测的环境,提高检测工作的安全性,保障检测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2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方法和缺陷的显示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主要应用方法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按照具体的分类可以分为很多种,从检测的原理进行分析,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是穿透法、脉冲反射法、共振法,按照检测探头来分类,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单探头法、双探头法、多探头法,按照检测试件的耦合类型来分类,检测的主要方法有液浸法、直接接触法。这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满足很多情况下的检测工作,并且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完善了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要求,所以技术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检测环境和试件的类型来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通过方法的应用要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降低缺陷出现的可能。随着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工作的检测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要求在对试件检测的过程中,不可以损坏试件的质量和性能,同时还要保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技术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检测标准,完成检测的工作,要对检测的方法进行改善,使其可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缺陷的显示

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缺陷,主要分为A、B、C三种类型的显示,在工业检测的过程中,A类显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类型,在显示器上以脉冲的形式显示出来,对显示器上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标记,从而当超声波返回缺陷信号时,可以在屏幕上明确的显示出缺陷出现的位置。B类显示是通过回波信号来完成显示的过程,回波信号发出时会点亮提示灯,通过显示器的显示可以观察到缺陷出现的水平位置,这种类型的显示比较直观,有利于技术人员的观察和分析。C类显示是通过反射的回波信号来调制显示的内容,通过亮灯和暗灯来显示接收的结果,检测到缺陷时会出现亮灯,因此技术人员只需要观察灯的变化,就可以判断缺陷出现的情况。所以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认真观察缺陷出现的位置和内容,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方案,来降低缺陷出现的可能,提高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的效果。

缺陷的定位

对于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技术来说,显示器的水平数值变化就是缺陷出现的位置,这时技术人员要对缺陷出现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可以分析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缺陷的环节。根据反映出的缺陷声波,经过计算,得出准确的缺陷产生的位置。

3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动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促进技术的研发,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实现了检测的目标,在检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无损试件的检测要求,提高了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扩大检测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耿荣生.新千年的无损检测技术――从罗马会议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J].无损检测,2010,23(12):152-156.

[2] 中国机械工程委员会无损检测分会编.超声波检测第二版(无损检测Ⅱ级培训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李洋,杨春梅,关雪晴.基于AD603的程控直流宽带放大器设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6):202-203.

[4] 段灿,何娟,刘少英.多小波变换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2):320-325

[5] 张梅军,石文磊,赵亮.基于小波分析和Kohonen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分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0):14-15.

作者简介:李新明(1992―),男,湖北人,大连理工大学学生。

长输管道超声波内检测技术现状

【摘要】超声波内检测技术是长输管道的主要检测技术。本文介绍了长输管道超声波内检测的技术优势、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供参考。

【关键词】长输管道 超声波 内检测 优势 现状

一、前言

长输管道是石油、天然气重要的运输手段,要保证管道的稳定运行,就要加强日常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二、管道内检测主要技术及优势

管道内检测是涵盖检测方案决策、管道检测、检测数据解释分析和管道安全评价等过程的系统工程。利用智能检测器进行管线内检测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该方法是通过运行在管道内的智能检测器收集、处理、存储管道检测数据,包括管道壁厚、管道腐蚀区域位置、管道腐蚀程度、管道裂纹和焊接缺陷,再将处理数据与显示技术结合描绘管道真实状况的三维图像,为管道维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和漏磁检测技术是现在最常用的海管内检测技术。

超声波内检测技术是在检测器中心安放一个水平放置的超声波传感器,传感器沿着平行于管壁的方向发射声波,声波沿着平行于管壁的方向行进直至被一个旋转镜面反射后,垂直穿透管道壁,声波触碰管道外壁后按照原路径反射回传感器,计算机计算声波发射及反射回传感器的时间,该时间就被转换为距离及管道壁厚的测量值。声波反射镜面每秒旋转2周,检测器每米可以采集3万个左右的测量值。超声波内检测技术可以原理简单,数据准确可靠,该方法可以精确测量管道的壁厚,不仅可以测量金属管线,对于非金属管线,如高密度聚乙烯管也能够有效测量,并且可测管道管径的尺寸范围较大,甚至能够测量壁厚等级80以上的大壁厚管道,对于变径管道同样适用。

管道漏磁检测技术利用磁铁在管壁上产生的纵向回路磁场来探测管道内外壁的金属损失以及裂纹等缺陷,确定上述缺陷的准确位置,检测器所带磁铁将检测器经过的管壁饱磁化,使管壁周圈形成磁回路。若管道的内壁或外壁有缺陷,围绕着管道缺陷,管道壁的磁力线将会重新进行分布,部分磁力线会在这个过程中泄露从而进入到周围的介质中去,这就是所谓的漏磁场。磁极之间紧贴管壁的探头检测到泄漏的磁场,检测到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转换等处理过程后会被记录到存储器中,通过数据分析系统的处理对信号进行判断和识别。管道的漏磁检测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通过在气管线中低阻力和低磨损的设计取得较高质量的数据,可以在没有收球和发球装置的情况下完成检测,对于路径超过200公里的长输管道能够以每分钟200米左右的速度进行检测。

三、长输管道建设工艺技术发展现状

1、管道焊接

管道焊接是管道建设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场焊接的效率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每个管道的建设是重要的角色。从国内长途管道工程在1950年的第一条运输管道建设以来,管道现场焊接施工在我国发展的半个世纪里主要经历了有四个发展过程,分别是: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

(1)手工电弧焊上向焊和手工电弧焊下向焊。90年代初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和手工电弧焊下向焊作为当时国内传输管道的一种焊接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突出的优点是高电流、焊接速度高,根焊接速度可达20到50厘米/分钟,焊接效率高。目前在进行焊接位置相对困难的位置和焊接设备难进入的位置时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

(2)半自动焊。电焊工通过半自动焊枪进行焊接,由连续送丝装置送丝焊接的一种方式叫做半自动焊。半自动焊是长输管道焊接的主要方式,因为在焊接送丝比较连续,就省了换焊条和其他辅助工作时间,同时熔敷率高、减少焊接接头,减少焊接电弧,电弧焊接缺陷、焊接合格率提高,

(3)自动焊。自动焊方法使整个焊接过程自动化,人工主要从事监控操作。国内开始从西到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大面积的自动焊接的应用程序。自动焊接技术在新疆,戈壁等地区比较适合。

2、非开挖穿越施工技术

遇到埋管道的建设,跨越河流,道路,铁路等障碍时,有许多问题如果使用传统开挖方法则会比较难实施,而“非开挖”铺设地下管道是当前国际管道项目进行了先进的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这个国家。我国近年来建设大量的长输管道采用了盾穿越技术,有许多大河流使用了盾构穿越。顶管穿越通过短距离管道穿越技术在1970年代后期开始得到使用。传统意义上的顶管施工是以人工开采为主。后来当使用螺旋钻开采和输送管顶土,后来又派生出了土压力平衡方法,泥水平衡方法,通过顶管技术,可以达到超过1千米以上的距离。通过液压以控制管切割前方的覆土,以保证顶管的方向正确,和顶采用继电器,激光测距,头部方位校正方法顶推的施工工作,长距离顶管的问题和方向问题得到了解决。

3、定向穿越技术

我国从美国引进的定向钻是在1985年首次应用于黄河的长输管道建设。在过去的20年里,非开挖定向穿越管道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定向钻井在非开挖管道穿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管道业。定向钻用于铺设管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在2002年2月以2308米和273米直径的长度穿越了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穿越长度,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定向穿越管道施工技术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根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任何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设备集成,并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被广泛使用,由于定向钻井,通过建设,使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的方向。硬石国际各种施工方法,如泥浆马达,震荡的顶部,双管钻进的建设。广泛采用PLC控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负荷传感系统,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

四、管道超声内检测技术现状

1、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器

美国GE公司研制的超声波相控阵管道内检测器于2005年开始应用于油气管道内检测,目前已检测管道长度4700km,该检测器包括两种不同的检测模式:超声波壁厚测量模式和超声腐蚀检测模式,适用于管径610~660mm的成品油管道。该检测器有别于传统检测器的单探头入射管道表面检测的方法,采用探头组的形式来布置探头环,几个相邻并非常靠近(间距左右)的探头组成一个探头组,一个探头组内的探头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激发并产生超声波脉冲,而该激发顺序决定了产生的超声波脉冲的方向和角度,因此控制一个探头组内不同探头的激发顺序就可以产生聚焦的超声波脉冲。检测器包括3个探头环、44个探头组,每个探头环提供一种检测模式,可根据不同的管道检测需求来确定探头环。

该检测器与其他内检测器相同,包括清管器、电源、相控阵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储存模块4部分。清管器位于整个检测器的头部并装有聚氨酯皮碗,一方面负责清管以确保检测精度,另一方面起密封作用,使得检测器可以在前后压力差的作用下驱动前进。探头仓由3个独立的探头环组成,每个探头环的探头布置都能实现超声波信号周向全覆盖。检测器能够实现长25mm、深1mm的裂纹检测,检测准确率超过90%;最小检测腐蚀面积10×10mm ,检测精度大于90%。

2、弹性波管道检测器

安桥管道公司管理着世界上最长和最复杂的石油管道网络。其研发的内检测器已经在超过15000km的管道中开展检测。其中基于声波原理的检测器主要有弹性波检测器和超声波管道腐蚀检测器。弹性波检测器的弹性波信号可以在气体管道中传播,主要用于检测管道的焊缝特征,尤其是对长焊缝和应力腐蚀裂纹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最新的MKIII弹性波检测器最多可以装备96个超声波传感器,用于在液体祸合条件下发射接收超声波信号,进行管道检测。MKIII弹性波检测器的最大运行距离为150km,相对于二代产品的45km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超声波内检测技术也将更加完善,对于长输管道的检测也将更加准确,为管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生奎,宫敬,才建,等.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工程建设,2013,31(2):10-14.

[2]石永春,刘剑锋,王文军.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2(8):46-48

[3]丁建林.我国油气管道技术和发展趋势.油气储运,2013,22(9):22-25.

[4]宋生奎,宫敬,才建等.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石油工程建设,2014,31(2):11-13.

[5]高福庆.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石油规划设计,2010,11(1):78

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构想分析

【摘 要】超声医学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的一门学科。目前超声医学在学科建上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超声医学学科建设需要从科室建设,临床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来着手,积极发挥科研和人才的关键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推进。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9-02

随着超声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超声已经不仅仅被应用于临床诊断,超声治疗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超声技术可以与一些强势学科进行有效合作,可以在介入治疗,手术影像检测评估,以及生育学的超声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超声学科在承担诊断和医疗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着医疗科研,甚至医疗教学等重要任务。

相对于一些临床学科,超声医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将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各部门而形成。但是其与医院的一些其他辅助科室比较,超声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十分突出的。随着超声医学与临床联系越来越紧密,超声医学学科已经实现了多领域渗透。从医院进行超声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超声学科的建设的根本在于有效进行科室建设,实现诊疗科研的严格管理,以及优质服务的全面突破。

一、超声医学学科的建设重点在于科室建设

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命名。在超声科室的命名中需要考虑的是超声功能的涵盖,即使是乡镇小医院也不能简单地命名为B超室,因为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三维甚至于四维彩超也已经被引入了县乡医院,所以在科室命名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另外超声医学已经脱离了简单的诊断功能,目前已经与临床治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各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都与超声密切相关,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将科室命名为超声科。

超声科室的有效建构是超声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超声学科与临床联系日益紧密,诊疗与教研需要紧密结合,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医院在超声科室建设中结构分散、系统性差,加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很大浪费。我们需要有效建设完整的超声科室,实现人力、物力最大程度上的结合。对超声科室的建构可以从检查、治疗和教研三个方面有效的推进。

超声学科的建构中需要具有全科素质的团队领导者,科室主任可以从院内外聘请具有威望的中青年专家担任,因为中青年人才更具有发展潜力和魄力。在设立科室主任和副主任的基础上,可以设立诊断和诊疗、教研组长,实现对行政和业务的有效领导。超声科室的一般性工作可由超声医师,以及超声技师联合完成,医师进行诊断和操作,而技师进行录入和报告的出具工作。超声科室还需要数名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的观察。器械工程师可以选聘专职或者兼职都可以,但是需要保证检修的快速和及时。在超声科室的技术配比中需要高、中、初级互相合理配合。

二、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临床管理

从医院的建设角度来说,各学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在于临床的有效应用。超声医学的学科建设需要紧密地和解剖、生理和病理科室联系在一起,积极拓展超声和基础医学的联系。在临床诊疗中需要用规范医学条例来指导医生的患者意识,以及科研意识,在临床上做到有品质和有内涵。在全面理顺本学科建制的基础上,超声医学学科需要积极地进行跨学科协作。超声诊断是临床的前置环节,而临床可以有效的对超声诊断形成验证,所以超声临床需要建立严格的随访,以及反馈机制,超声医师下病房,以及参阅诊疗意见都是必要的。在超声学科的临床上,不仅仅需要增强科室内部的凝聚力,还需要有效的增加医院内部的向心力,以及与患者的亲和力。

超声医学学科的临床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医疗质量,全面地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积极推进超声医学的临床治疗。又快又好地完成超声诊疗的关键是减少预约,基本上做到“零预约”。在超声临床的建设中积极突出超声介入治疗,有效发挥超声在治疗中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超声介入治疗在造影,引流和造瘘临床上的应用,突出超声在评估和靶向穿刺方面的特色。超声学科临床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及时地解决临床问题,积极地推动和使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紧密的联系学科前沿,为患者解除疾病所带来的苦难。目前对于医院来讲,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地在超声介入诊断、肝脏移植、临床诊断分析、男子不孕不育和风湿疾病诊断中做精做细。

三、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亮点在于优质服务

从客观角度来讲,因为各个地区的医院层次、以及软硬件设施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说超声医学在学科建设上基本上难以一整套办法全面推进,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其实各个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却是相通的。超声医学的学科管理在于便捷性,因为超声检查是一项普通的医疗检查,所以说做到快速、便捷是服务的关键。超声科室的服务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其一是对患者的服务,其二是对临床的服务,所以有效的实现与医院,甚至于多所医院联网是关键。通过局域网可以进行有效的预约和排号,通过超声的信息管理可以实现临床医生快速了解结果。通过远程网络患者可以挂号,疑难病历可以得到快速的协助诊断和处理。

超声科室的服务还在于超声医师诊断结论的快速生成报告,对一些非常规的病例可以由高级医生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和诊断。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大型的数据库管理,便于网络的直接调取。超声科室可以与医院的网络联系,最终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患者公平的排号就诊,对特殊的病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计划安排好超声技师和临床护理人员。超声科室还需要开设必要的临时观察室,以便于一些小风险治疗项目可以在门诊进行直接的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24小时观察。

四、超声医学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

我们之所以说超声学科建设的未来在于科研和人才,是因为超声医学的未来应用空间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虽然目前超声医学还局限在临床诊断上,在临床治疗上也逐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其依然有很多需要提升之处。在科研方面最主要是要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紧密结合,良好的科研可以带动学科发展。在提高超声诊断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重点发展射频消融,超声辐射力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超声医学还需要与多学科实现联合攻关,与临床科室和纳米材料科室紧密合作。还需要积极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向适宜的三级以及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输送,推动超声在介入、造影,以及肿瘤、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促进乳腺靶向造影,以及纳米级造影剂的申报,转化和应用。

另外,在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可以有效借助平台力量,加大选拔力度,培养重点人才。要将院内培养和院外联合培养结合在一起,努力为超声医学人才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待遇上要向青年学科领军人物倾斜,鼓励青年医生申报各种创业基金,以此为超声医学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和物质保证。

参考文献:

[1] 赵佳琦,章建全;借鉴戴明循环理论增进超声医学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2] 王鹏,褚洪光,孟春荣,李倩;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中外医疗;2012年01期

[3] 刘守君;加强超声学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J];现代医院管理;2005年01期

[4] 杨益虎;超声医学科建设构想浅谈[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21期

[5] 何林丰;对我区超声医学工程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J];西藏科技;2000年06期

作者简介:

刘希文(1957―)宁夏青铜峡人,宁夏青铜峡铝业集团公司医院工作,研究方向超声医学(从事超声工作37年)。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超声医学的论文范文

麻醉科超声论文著作

权威:中华麻醉学杂志核心:临床麻醉学杂志、各高校学报(如:复旦学报)、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方才 男,1956年11月生于福建。1982年8月毕业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省立医院分委会委员,享受省政府特殊专家津贴。现任麻醉科主任。专业方向,技术特长:从事麻醉专业工作近25年。发表论文、专著:迄今为止已发表专业论文约120篇,负责或参与《神经阻滞学》、《现代疼痛学》、《临床监护治疗学》、《全国麻醉专业继续教育教材》、《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临床麻醉学》、《现代麻醉学药理丛书——吸入麻醉药》、《临床麻醉管理规范和技术常规》、《麻醉风险与并发症》等多本专业著作的编写,撰写约45万字。农工党中央委员、安徽省委副主委(兼),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立医院麻醉科主任,大学学历,医学学士,农工党党员,现任农工党中央委员、安徽省委副主委(兼),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立医院麻醉科主任,拟提拔担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 & 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 W 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 director, 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麻醉科相关博士论文

1、文献综述不得少于3000字,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英语专业2000字以上。 2、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3、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4、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5、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6、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博士毕业论文的要求会因各个高校或机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博士毕业论文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博士论文的写法:

论文的第一章的内容和论文题目高度关联。但是讲总体情况,而部分和内容工作密切相关的他人工作的细节是在第二章中给出(即后续工作的基础或对比试验的他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总体和局部细节的关系。不要写出来一看,第二章和第一章没有什么关系,即第一章的综述写偏了。

第一章中下属小节的写作的一般原则:先给出重点概念布局,再给出详细别人研究内容。一来其他研究者的实际研究内容进一步解释前面的概念布局,二来其他研究者的具体研究实例可能有特别之处,该予以指出。

对于重点概念布局,一个原则是:

对于常见的,重点的,研究透彻的给出明确定义,而对于概念模糊不清的一笔带过。不求全,但求精。特别在化学领域,本着“结构决定性质”的根本定理,特定的结构特征必须明确给出,且结构和性质方面的东西可以连着一起解说。

在第一章,全面介绍研究背景时。由于个人研究内容只着于一点,视角的移动的过程是由大到小。这个类似剥洋葱,最外面是宏观大局,最内是自己的研究内容。这时重点要清楚明白,重点是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与自己的研究内容相关性高的那些层面,不相关的少说,甚至不说。

层与层要有自然的过渡,在比较不同层面的时候,给出适当的评价,解说自己采用该层面的优势。

综述部分(第一章)应该给出后续(第三章,第四章)所叙述语言的背景知识,构建出基本的概念框架。具体表现在:在第三章,第四章出现的关键概念点首先该在第一章中出现,且被详细解释。也就是说第一章为后续做出铺垫。

论文指导老师选择不要专注于老师的头衔来选择导师。

在大概率的情况下,越有声望的老师,他就越可能没有时间来指导你,例如,当你选择院长的话时,但他可能太忙了,根本无法给本科生提供指导论文。当然,要做的是让其他老师或他的博士生带头。

最后,论文就要成型了,再看一遍。只要签上你的名字。(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由教师扔给博士生)。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麻醉相关医学论文

我来帮助你.

Substance for vasoconstriction which influences local anesthesiaClass A, 09 Grade, Guiynang Medial Hospital (贵阳550002)Huquan Mao Liying Meng Guya YangLluqian Tan Yuhui Yang Song Qucheng Li LingLuo Heyuyang Han Yan (Briefing) Purpose: By doing experiments we have observed and discussed whether vasoconstrictor or vasodilator had ever influenced the working time of local anesthesia . The Methods:------ The way we used is to randomly number and group the grown-up white mice—Kunming mice who were able to have normal pain reflex. .Right after we separately gave these white mice (marked with group number) caudal vein injections with corresponding concentrational saline water,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and phentolamine, we gave the buttocks subcutaneous injection with procaine, then w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time of the pain reflex which had vanished ,and noted the time they recovered.,. Therefore w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all above the medicines for lengthening the anesthesia time of procaine or shortening the anesthesia procaine The result of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and and phentolamine with saline water group about lengthening or shortening anesthesia time for procaine is different like this, to lengthen, to lengthen, and to shorten, and the effect of epinephrin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orepinephrine. Summing Up: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and other vasoconstrictor and vasodilator like phentolamine affect the anesthesia time of procaine. (Key words) epinephrine, norepinephrine, phentolamine, procaine.

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一 妇产科常见麻醉处理 【摘 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逐渐提高。在现代的医疗过程中,麻醉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减轻手术中患者的痛感,而更多地被应用在了其他科室的临床治疗中。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本文就以妇产科的麻醉问题为例,研究常见的麻醉处理,并 总结 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妇产科;麻醉 方法 ;常见处理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临产孕妇的身体状况均比较良好且比较年轻,理论上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危险,但是临产孕妇依然属于妇产科中的高危人群。由于分娩的痛感非常强烈,因此大部分产妇都认为宫缩痛是无法忍受的。如果疼痛剧烈,就会导致产妇的心情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进食量降低,最终导致胎儿有所不良反应,还有部分孕妇因为担心宫缩疼痛剧烈,要求进行剖宫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那么在麻醉围术期,出现危机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作为麻醉医生,应该充分认识麻醉,并对患者进行妥善的运用和急救[1]。 1 选择最佳方式进行麻醉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妇科手术都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而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孕妇的腹肌或者阴道更加松弛,那么改为采用脊麻――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式,且这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效果比较满意。硬膜外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两点穿刺进行,如下:由T12-L1之间的间隙中刺入,导管随之置入,要保证其方向为向头端;对另一点进行穿刺,其位置在L3-L4之间,置入导管时需要注意其应该向尾侧,麻醉时还需将平面保持在T6-S4之间;另外,对患者进行经阴道手术时,可以从L2-L3处进行穿刺,将平面保持在T12-S4之间即可;如果手术需要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那么穿刺点就变为L2-L3间隙中,且控制麻醉平面于T5-S4之间。 如果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无法进行椎管内麻醉或者需要根治宫颈癌扩大病症,包括体质较差的患者,都可以选用全身麻醉,随后进行手术。 2 妇产科的麻醉用药 妇产科对孕妇的麻醉与孕妇本人和胎儿都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保证两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孕妇进行麻醉时,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副作用都需要考虑在内。 麻药的胎盘通透性 第一,麻药在进入孕妇体内后会被动扩散直至通过胎盘屏障,其通透性与麻药的扩散系数成正比。第二,大部分镇痛药和镇定剂都具有一下特性:离解度较低、分子量较低、蛋白结合率较低、脂溶性较高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麻醉剂通透性较强。第三,一般而言,肌肉松弛药剂水溶性较强,且分子量较高,所以类似这些药剂很难通透胎盘屏障。第四,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那么容易对胎盘的毛细血管屏障产生损伤,麻醉药物就更容易进入胎盘屏障[2]。 一般性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法属于常见的麻醉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中,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代偿余地。 腰部麻醉――硬膜外联合阻滞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也称CSE,该麻醉方法的优势是:麻醉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肌肉松弛比较到位且麻醉所用药量很少,同时还能将麻醉时间延长至任意一点;该方法对硬脊膜基本没有损伤,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外流的脑脊液量,患者在术后就不会有过于明显的头痛症状。 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麻醉,比较其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数据水平,可知第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项目和第1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如表1所示。 3 较常见的妇科手术麻醉处理 卵巢囊肿切除术 该手术可将硬膜外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而如果患者肝功能损伤或者体质较差,可对其进行全麻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如果伴有巨大的囊肿,囊肿会对腹腔器官造成挤压,如果囊肿较严重,那么膈肌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对肺部产生压迫,导致患者通气不畅;囊肿还会对静脉腔造成压迫,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并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患者采取卧位或仰位时可能出现低血压综合征。同时,腔静脉压的升高也会导致硬膜外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尤其是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时,应该时刻关注出血情况,如果患者出血较多,那么应该改用 其它 方式进行麻醉。 如果患者的囊腔中含有较多的液体,应该对其进行缓慢的放液以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为患者及时补充体内液体,从而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输液时,由于上肢静脉的进入后的循环要优于下肢静脉进入,因此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输液,若在上述过程中,患者体内液体损失过多,那么就需要CVP进行指导,从而继续补液。 刮宫术 以往的旧式刮宫术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提升,目前很多患者都提出了无痛手术的要求。那么对这些患者进行麻醉时,一般都采用静脉麻醉下行手术,如果为了使患者麻醉效果更好,就可以采用半剂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但是在手术中必须对患者做好监测,时刻准备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低氧血症,那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供氧抢救。 4 小结 在妇产科的常见麻醉处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孕妇进行手术前,禁止使用阿托品,以免产妇和胎儿的心率提高,耗氧量增多;第二,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检测时,应该更加注重凝血功能的检查;第三,麻醉前预先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可以及时应对术中的紧急状况;第四,在对患者的局部麻醉时,为了避免产妇脊髓附近的血管收缩,那么不应合并肾上腺素麻醉,否则在手术中还会出现低血压引起的脊髓神经缺血损伤[4]。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率,才算是优秀的妇产科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1] 彭科,李文静.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13(10):21148-1150 [2] 林琴,谌永毅.PACU实施麻醉整体护理对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3(02):154-157 [3] 胡彦艳,黄爱兰.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麻醉管理 [J].广西医学,2013(03):289-291 [4] 杨旭刚.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2):287-288 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二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 经验 ,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1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 健康知识 教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 措施 。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 体操 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 索引序列
  • 麻醉科超声相关论文
  • 麻醉科超声引导论文
  • 麻醉科超声论文著作
  • 麻醉科相关博士论文
  • 麻醉相关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