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

1撰稿要求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摄氏温度应写(±)℃。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 *、##、△△、□□、☆☆表示P<。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

简单查询,包括人用、农用等等,差不多有400个期刊。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输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血液病临床病理、输血血液制品、代血液研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医学学术期刊。1981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4、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5、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消化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血液学杂志

医学期刊常规来说只分为 SCI 核心期刊 和普通期刊但是有一些省份会自己把期刊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比如浙江省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还有河南、陕西、四川 等地也把期刊分为A类B类或者一类二类也有的是一类为中文核心或者中华牌,二类为科技核心

1撰稿要求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摄氏温度应写(±)℃。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 *、##、△△、□□、☆☆表示P<。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上海医学杂志官网

1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 营养学报6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7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8 中国中药杂志9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0 病毒学报1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2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3 解剖学报14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5 中华放射学杂志16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7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8 中华护理杂志19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1 中华内科杂志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3 中华血液学杂志24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5 中华消化杂志26 中华肾脏病杂志27 中华传染病杂志28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9 中华外科杂志30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1 中华骨科杂志32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33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34 中华烧伤杂志3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37 中华麻醉学杂志38 中华创伤杂志39 中华妇产科杂志40 中华儿科杂志41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2 中华肿瘤杂志43 中华病理学杂志44 中华神经科杂志45 中华精神科杂志46 中华皮肤科杂志47 中华眼科杂志48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49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50 药学学报51 中国药理学报(中、英文版)52 中国药学杂志53 药物分析杂志54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科研概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1项。 2010-2013年,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累计达1372项,2013年获得497项,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医学学科第一。 2012年度,发表SCIE论文1980篇,医学学科SCI收录论文数再次名列全国一,同比增长。 2005年-2012年,学院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奖16篇。 2008-2013年,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1项,市(部)级科技成果奖162项,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9-2013年,学院在SCI收录中国医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机构排名中连续五年荣获第一位。 科研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突破年份大事记1954年 完成中国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1956年 首次用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症 1958年 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员邱财康 1963年 成功实施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 1973年 施行中国国内首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77年 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 1978年 完成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1981年 成功完成中国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1986年 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年后又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可以特导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得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 1991年 首次进行了头皮撕脱伤原位再植获得成功 1999年 研制成功中国国内首例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1999年 最早研究发展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以及形状记忆骨折内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 2003年 成功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人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 2004年 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联合移植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学术期刊 期刊期刊名称期刊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以全面反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科研、医疗、教学和管理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为主,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中国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肿瘤》于1981年1月创刊,月刊。1992-2008年,该刊一直被北大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数据库”收录;并被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美国)、chemical abstracts (美国)、embas (elsevier(荷兰)、viniti abstracts journal (俄罗斯)、index copernicus (波兰)、jst – china (日本)等数据库收录。《现代免疫学》于1981年创刊,双月刊,该刊致力于免疫学领域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介绍中国国内外免疫学发展的动向和技术,主要发表原创性免疫学研究论文,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临床儿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3年,该刊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报道重点是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有实用性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网络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双月刊,2005年2月创刊,该刊报道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美容外科、颅面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四肢显微外科、骨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并及时介绍整形重建外科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力求科学性、实用性。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5年7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内分泌代谢领域中国国内及与国外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TOXCENTER》收录,中国国内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所收录。 《中国男科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月刊,该刊旨在交流这一领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 《医用生物力学》创刊于1986年,季刊。该刊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力学领域中有关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分别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上海口腔医学》该刊于1992年创刊,双月刊,1998年加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被选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收录,2007年被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 《外科理论与实践》该刊于1996年创刊,双月刊,以普外科为重点,同时兼顾外科总论。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月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于2002年3月起发行,双月刊,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2004年,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于2003年3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美国EBSCO数据库和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CODEN码ZKHWA6)。 《内科理论与实践》于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2008年录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重点报道和介绍内科跨专业或交叉性疾病,提高和拓展药理知识,系统介绍随时代发展要求临床内科医师需掌握的新知识。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馆藏资源 馆藏概况根据2015年3月医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学院图书总藏量达万册,覆盖医学各学科,拥有医学类电子文献数据库35个,医学及相关学科电子全文期刊4000余种,其中中文期刊约1500种。 特色馆藏临床医学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为中国国内重点收藏单位;基础医学以免疫、组胚等为主。 医学院图书馆作为全国法文医学文献特藏中心,不仅保存大量有价值的医学法语历史文献,还与法国虚拟医学大学( UMVF )合作,引进了该校网上教学资源等多种法语信息资源。2005年,图书馆建立了法语信息中心,进一步推进了法语及法国医学文献的馆藏建设。 医学院图书馆曾在中国国内率先引进 Medline 、 Embase 、 Biosis Preview 、 OVID 、 Micromedex 、 Karger 、 Informa 、 Lab Protocol 、 Best Practice 等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内容涉及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各领域。 在创建医学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医学院图书馆联合各附属医院的图书馆,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联盟”,旨在推进医学信息资源和读者服务的共建与共享,使医学信息资源在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中起到更好的助推作用。 教育部科技查新综合站(医学部),科技部和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科委认可的查询点,对全社会开展课题检索和查新服务。

核心期刊

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与检验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开设 “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扩展资料

《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996版~200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检索系统、波兰《哥白尼索引》检索系统、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自2002年起连续3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同时还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上海市科协系统优秀期刊提名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

本刊于1986年3月创刊,从1999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起改为月刊。本刊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方法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

就检验医学的方法学而言,新颖的自动化仪器及试剂,各种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之小型化、简单化和即时检验(POCT)的发展,不断满足对患者快速诊断和自我诊断的需求,检验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传播检验医学新知识和现代信息,因此,本刊于2004年起,将《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更名为《检验医学》。

本刊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检验与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本刊开设“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本刊在国内检验医学领域期刊中率先实行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2013年网站文章年点击量超过71万次(其中国内占、美国占、欧洲占、其他地区占。)。2013年全文下载量超过31万次;以中国()和美国()为主,分布于30个国家。

为了提高杂志质量,本刊于编委会换届之际聘请4位外籍专家作为杂志编委。这4位编委分别为:朱玉胜(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病理及检验医学系临床化学及毒理学部主任)、李仕勇(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病理与检验科流式细胞实验室主任)、郑晓天(美国芝加哥Ann & Robert 儿童医院微生物室主任)、杨治(美国新泽西医科和齿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医学系教授)。这也为《检验医学》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验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检验医学_官方网站-《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简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2)87-9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6例分析-----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8,25(6)454-455桡动脉序贯桥及双侧桡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2)114应用肺灌注显像预测病人肺动脉压力,高血压杂志1999,7(3)221应用肺灌注显像预测犬肺动脉压力,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5)359-361从理论到实践-------对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一点感想,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1,2(7)90应用左乳内动脉加桡动脉行全动脉心肌再血管化,中国医药导刊,2000,2(7)41-42应用IABP于体外循环中产生波动性血流在高危冠状动脉搭桥病人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刊,2000,2(5)20-21食管、贲门癌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估,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5,22:77-78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华医学杂志2005,83(34):2433-2434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5;7(3):221-224.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远期通畅的若干因素,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5):3234-323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升主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处理, 中华外科杂志, 2007,45(2):280-282急性冠脉综合症行急诊搭桥之经验.上海医学杂志,2007;34(5):257-259.鹑鸡肠球菌致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实用医学杂志(J) ,2008,24(16):2879第三次心脏手术行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87.运用桡动脉对65岁以上老年人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中华外科杂志, 2008;46(4):248-251.编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成人心脏外科学,第二版,615~64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静脉桥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影响.华北国防医药(J) ,2009,21(1) 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华北国防医药,2007,19(6)32-3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治疗体会。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39-340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观察。华北国防医药,2006,18(6)419-420左心室室壁瘤21例外科治疗体会。华北国防医药,2007,19(2)34-35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3)233-234微创技术在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临床误诊误治2010,23(7)630-632使用端侧吻合技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华北国防医药,2007,20(3)连续35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的临床经验。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即将发表The preliminary effect of combine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nd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in Med J, 2009;122: 2951-2955.内窥镜辅助与全层切开采集大阴静脉的组织学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J),2008,12(18):3567-3570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临床外科杂志(J) ,2009,17(2):111-1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2例.临床误诊误治(J) ,2009,22(4):9-10:24-25The role of radial artery in total arterial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n coronary bypass surgery. Chin Med J, 2008;121(3): 200-204.

上海医学杂志社官网

临床检验医学核心期刊很多,诸如临床检验杂志、检验医学、 中国实用诊断学等,更多医学核心期刊和相关论文发表,请关注中国期刊论文优秀门户网站——万方论文网。

核心期刊

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与检验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开设 “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扩展资料

《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996版~2008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检索系统、波兰《哥白尼索引》检索系统、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CSA-ProQuest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自2002年起连续3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同时还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上海市科协系统优秀期刊提名奖、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

本刊于1986年3月创刊,从1999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9年起改为月刊。本刊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方法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

就检验医学的方法学而言,新颖的自动化仪器及试剂,各种技术的日臻完善,加之小型化、简单化和即时检验(POCT)的发展,不断满足对患者快速诊断和自我诊断的需求,检验医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传播检验医学新知识和现代信息,因此,本刊于2004年起,将《上海医学检验杂志》更名为《检验医学》。

本刊现设有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检验与血液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等专业的论著、论著摘要、讲座、综述、会议(座谈)纪要、经验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教学园地、新技术和新方法等。从1999年起本刊开设“专题”栏目,其内容新,信息量大,深受国内医学检验同道的好评。

本刊在国内检验医学领域期刊中率先实行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2013年网站文章年点击量超过71万次(其中国内占、美国占、欧洲占、其他地区占。)。2013年全文下载量超过31万次;以中国()和美国()为主,分布于30个国家。

为了提高杂志质量,本刊于编委会换届之际聘请4位外籍专家作为杂志编委。这4位编委分别为:朱玉胜(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病理及检验医学系临床化学及毒理学部主任)、李仕勇(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病理与检验科流式细胞实验室主任)、郑晓天(美国芝加哥Ann & Robert 儿童医院微生物室主任)、杨治(美国新泽西医科和齿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分子医学系教授)。这也为《检验医学》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检验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检验医学_官方网站-《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简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本刊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综合性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广大影像医学工作者(包括X线、Ct超声、MR、核医学等)和有关专业临床医师及高等医学院校学生。 主管单位: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上海研究所 ISSN:1008-617X CN:31-1793/R 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内85信箱上海龙华医院门诊部三楼 邮政编码:200032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网站: 奔驰发表网,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上海法医学杂志官网

中国法医学杂志

学术性的:《中国法学》 《中外法学》 《法律适用》等;普及性的: 《民主与法制》 《法庭内外》等。希望对您有用!

法医学杂志-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期刊简介:本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法医学学术刊物,主要以论著、新方法、新技术、案例报道、综述、讲座等形式向读者介绍现代司法鉴定方面的最新成果。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单位: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国内统一刊号:31-1472/R

国际标准刊号:1004-5619

如需发表期刊论文,可到网站进行投稿。

  • 索引序列
  •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官网
  • 上海中医药学报杂志
  • 上海医学杂志官网
  • 上海医学杂志社官网
  • 上海法医学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