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发布时间: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眭维国眭维国出生于1964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文名:眭维国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4年6月毕业院校:华中科技大学职业: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成就: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代表作品:《器官移植内科学》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基本信息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6月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专业:外科学(泌尿外)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导师类别:专业学位型最后学历: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外科学专业硕士学历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任职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主任医师,肾脏科主任,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主任,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军区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器官移植内科学杂志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科研简介概述主持开展了全国例数最多的在线式透析病人血容量监测工作,主持肾移植高致敏患者应用多种血液净化方法清除肾移植高致敏患者体内抗体研究,使该类肾移植受者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在国内首次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为PRA阴性患者进行供受者配型,同时在军内最早为高致敏人群采用交叉反应组配型,显著提高供受者HLA相配率,上述两项研究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在肾移植研究方向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主编《器官移植内科学》,参编《器官移植并发症》,《肾脏替代治疗学》,《临床医学动物实验基础理论与方法》等专业论著。于2004年获得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军区医学科技创新一等奖,2006年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军队医学成果三等奖。于2008年发表的关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研究方面的SCI文章,并获得卫生部、广州军区以及广西科技计划基金课题三项。于2006年先后被被聘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肾脏学组成员,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器官移植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军区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内科学》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特约编委。于2005年起任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近3年来共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参编《器官移植内科学》,《肾脏替代治疗学》,发表论文11篇(第一作者),其中SCI论文2篇(第一作者)。主要研究方向1、肾脏移植排斥反应分子生物学机理2、肾脏、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术表学术专著《器官移植内科学》2009年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获奖情况1、致敏与非致敏患者肾移植配型研究获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高致敏人群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预防获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肾移植排斥反应分子机理系列研究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在研课题1、广州军区课题“军事损伤所致MODS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研究”,项目起止时间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课题经费12万。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gA肾病患者B淋巴细胞编程紊乱机制的研究”,项目经费8万元。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0万元

朱壬葆(1909—1987),金华岭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介绍公费留学,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193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教授。早年对内分泌生理有较深研究,阐明性激素、促进腺激素与甲状腺素作用的相互关系,被写进生理学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医学院担任教授会主席,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51年,筹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主持进行的空胃运动和消化运动的规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出血性和烧伤性休克研究、放射性病的基本性质和发病机理研究等,均获重大成就。60年代,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抗辐射药物,完成中国放射病第一个药物预防方案。是中国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的创始人,发表造血干细胞专题论文20余篇。带领科技人员在进行“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重大科研成果攻关过程中,作出卓越成绩。此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担任《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刊物编委以及《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多次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1937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委员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微循环学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等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87年获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奖。立三等功6次,1988年被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授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称号,1998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主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0名。

解放军药学杂志主编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多次参加国内神经系统疾病高级别论坛及学术交流研讨会,并作专题报告;多次赴欧美等国参加神经内科学术交流;从医30余年,先后在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担任临床、教研工作,从事分子免疫学和神经细胞修复的临床研究长达多年,在脑瘫、脑病后遗症、脑发育不良等顽疾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着独到的见解,参与国内多项脑科疾病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学术成果颇丰,撰写了大量神经内科方面的学术著作,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家庭医学百科全书》、《解放军药学学报》等医学杂志收录。曾获小儿疾病低钙与脑病后遗症国家论文二等奖。其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陈志良教授曾主编、主审专著5部,其中2003年主编出版的"军事药学"是全国第一本用于军事方面的药学书籍。至今发表论文56篇。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科研成果突出,获第一军医大学科技成果重奖123万元。

1、新药设计与新药评价。

代表论文

1、心脏靶向超声造影剂空气白蛋白微球的研究(1), 1999,20(1):1,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新型载体聚己内酯对盐酸丁螺环酮缓释片释放的影响, 2007(2):125, 中国药学杂志;

3、Antitumor effect of polysorbate-80 coated gemcitabine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in vitro and its pharmacodynamics in vivo on C6 glioma cells of a brain tumor model, 2009,1261:91, brain search.

学术专著

1、军事药学, 2003,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年起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二类新药东冠注射剂的研究,2001年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1995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国家一类新药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注射剂的研究,2006年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获863课题等各类重点资助课题基金多项。

陈志良教授主编和主审专著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1998年获全国首届中国药师杰出新秀奖,1999年、2000年2次获中国药学发展基金与中国药学会联合颁发的药学提名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和中国药学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唯一的医院优秀管理奖,2004年获广东省颁发的丁颖科技奖,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志良教授历任第一军医大学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全军临床药理基地主任,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临床药理教研室主任,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教授,博导。先后受聘为中国药学会军事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执业药师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药学会专家组组长,广东省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专家组专家,国家新药评审和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及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广东省医疗等级事故鉴定专家组专家

"造福患者,是我最大的希望"

提起陈志良教授,人们首先会和早期的"三九胃泰"、"壮骨关节丸"、"正天丸"、"胃必宁片"和"尿毒清"等耳熟能详的新药联系在一起。他对药物剂型及质量控制标准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使这些造福大众的新药得以面世。其中,"尿毒清"的研究还获得了1994年国家新药基金资助,1997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此以后,陈志良在药学研究领域又获得了一系列突破。他主持的"5%的人血白蛋白造影剂的研究"2001年获国家生物制剂二类新药的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以980万元转让;现主持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FCT-188白蛋白微球研究,获国家新药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为广东省高科技重点资助项目,目前已成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正准备申报一类新药。去年,他主持研究的"用于制造超声诊断造影剂的制备液及用其制备造影剂方法"又获得了中国优秀专利奖,填补了国内医院药学在这一奖项的空白,并获重奖50万元。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对比超声研讨会上,王新房教授等十几位专家曾集体签名上报有关部门,要求这种造影剂尽快上市。

在这些荣耀背后,必定有巨大的付出。但谈起这些,陈志良并不显得很激动:"我只是做了一些工作,国家给予我那么多荣誉,这是党和国家、人民对我的认可。拿奖时兴不兴奋?当然兴奋。我获得突破了才拿到这些奖。但是这些奖本身并不具备多大的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我研究出来的东西,能为患者解决多大痛苦,能为人类带来多大幸福。造福患者,这才是我最大的希望。"

陈志良还有另外一个希望:"这几年每次省科技厅开茶话会什么的,医院药学方面总是我一个人坐在那里,连科技厅领导都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这也是我的希望。就医院药学未来的发展来讲,不外乎三条路:一是保障供给;二是临床药学服务;三是药学科研。但是仅仅满足于前两者的日常工作是不够的,因为具备贴近临床等优势,医院药剂科做新药研发有着很好的前途。而且,从更大的意义上说,国内生产的药品中,抗生素目前基本都是仿制药,我国在这块如果不努力去突破,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科研人员最怕项目' 流产 '"

1970年,刚满20岁的陈志良走出了湖南乡村,参军入伍,来到了南方医院。陈志良说,这是他人生中一次最大的转折。在组织的关怀下,他被选派到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深造,在此期间,陈志良立志要从事一生的科研工作。他为自己定下了人生三大原则:一是不要被人瞧不起,二是不要白活一辈子,三是要对得起党、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人民。

毕业后,陈志良回到南方医院药学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难,孩子小、房子小,一个月才拿50多块钱,还要几代人吃,工作条件也不能和现在比。每每攻克一个药学难题,陈志良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精力,他经常整晚整晚地泡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看书、查资料、写东西。更考验他的是,开发新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攻克下来非得十年八年不可。

谈到科研,陈志良总喜欢打一个比喻:最伟大的人就是母亲。母亲十月怀胎,每天都要惦念著肚里的孩子出来后会是怎么样,这十个月里不管有多辛苦,她都会挺下来。一个好的科研项目也就像是"十年怀胎",从立项开始,等到结题,才能放心。中间这个过程,就像个紧箍咒套在头上一样。作为课题负责人,要全盘考虑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等,不能做到一半,原料没了或试剂没了。更重要的是,新药研发往往有着很大的风险性,立项的时候就必须评估这个项目在十年或八年后是否在国际上还是一流的,还要评估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实验室工作以后,临床试验效果好不好。因此,科研人员,特别是课题负责人越做到后期就越紧张,生怕项目"流产"。

"压力非常大。我有时候也会觉得,实在是太难了,太苦了,回想起来真是一生坎坷,但是一个人只要喜欢上了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为这个理想去奋斗。"陈志良感慨地说,"我给学生讲课时经常说,中国有句古话,叫'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只要你把东西学深学好了,你就有可能当上状元。做科研,每项研究都必须思路清晰、构思完整、可操作性强,而且还需要刻苦和毅力,持之以恒,这是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自己不像个现代人"

在陈志良办公室的柜子里,记者发现了很多牛奶和饼乾,原来这是陈志良教授几十年来食谱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的办公室里什么时候都有这两样东西。"陈志良告诉记者。因为白天忙于应付一些行政事务,只有晚上和双休日才是他做科研的时间,指导研究生做实验,查文献、看书、写文章等,深夜一两点钟才回家睡觉是常事。饿了就吃点牛奶饼乾,既方便又节省时间,还不会打断思路。就是在平时工作日,陈志良也很少去食堂吃饭,因为他觉得来来回回太浪费时间,大多数时候就打电话叫快餐"外卖"吃。在医药代表的心中,陈志良更是有名的"请不动"。

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陈志良几乎没有什么时间照顾家庭。"回想一下,几十年来,我就在结婚前陪妻子去逛了一次街,这么多年都没好好陪她逛个街或旅游什么的。"说起这些,陈志良觉得对不住妻子。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来没做过家务,家里老人孩子需要个什么他也不知道。他甚至至今不懂工资卡是怎么用的,工资卡也是妻子拿着,陈志良这些年来从来没进过银行,要花钱都是在妻子那里要现金。

"但她从来都没有怨言,非常体谅我,给了我很大的空间。明年就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吵过架。所以说,一个人要想成就点事业,家庭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说到这里,陈志良的言语中有一种平淡的幸福。

只会工作的陈志良平时什么娱乐都没有,甚至至今连手机简讯都不会发。逢年过节,他总会收到一堆老朋友的简讯祝福,陈志良就按照来电一个个打电话过去。有时候陈志良自己都笑自己不像个现代人。现在,他也偶尔抽空向别人学着打打"拖拉机"了,"因为一辈子都不会玩,怕将来退休以后没人和我玩。"

陈志良教授是一个不容易激动的人,有着记者想像中的那种谦和、稳重、严谨的学者气质。但他也有激动的时候,只要谈起他的科研课题,从他的每一个眼神和手势中,你都可以感觉到他从内心勃发的热情。

性 别: 男出生日期: 1964.11.4工作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通讯地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邮政编码: 210009技术职称: 药剂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药物传递理论和实践学习简历: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现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药学专业,1986年获学士学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生,专业药剂学,导师:刘国杰教授、朱家壁教授,1992年获博士学位。: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博士后,专业为药剂学。: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UCSF),参加From idea to IPO and further学习。工作简历: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教师、副教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学审评人员、组长。: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药学院Faculty member,专业为药剂学。至今: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教授,博导: 美国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药学院Faculty member,专业为药剂学。授课情况药剂学:对象为本科生;工业药剂学:对象为本科生;现代药剂学选论:对象为研究生;科学实验设计:对象为研究生; (近十年):百信注射液的研究,已经上市(河南援生制药有限公司);: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软胶囊,已经上市(青岛宜利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尼索地平软胶囊、缓释片,已经上市(浙江万联药业有限公司);:克拉霉素胶囊剂、颗粒剂,已经上市(青岛宜利药业有限公司、北京嘉德药业有限公司);: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已经上市(北京嘉德药业有限公司);: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葡立胶囊),已经上市(山西中远威药业有限公司);:阿昔洛韦缓释胶囊,已经上市(德国Grunnenthal);: 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 已经上市(浙江昂利康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缓释胶囊(24小时), 已经上市(贵州信邦制药有限公司);:Poly (Amino Acid) as an Integrin Targeted Drug Carrier for Anticancer Agents,美国国家卫生研究基金NIH (1 R15 CA100182-01A2),已经结题;: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研究,已经上市(河南援生制药有限公司);:注射用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2005年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已经结题。:吗替麦考酚酯原料、片剂、软胶囊研究,已经上市(华源制药)和已经申报临床研究;:注射用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产业化,深圳天翼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报临床研究。:阿奇霉素滴眼液的研究,无锡康福特公司,已经申报临床研究。至今:药用新辅料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药品与包装材料的相容性安全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至今: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2009ZX093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至今:Polymeric micelles for oral delivery systems,Roche公司委托研究。 2000年11月:《药剂学》题库建设(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0年11月:《药剂学》教学新体系及新体系的实践(中国药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12月:《药剂学》教学新体系及新体系的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12月:生物降解型尼索地平微球的研究(中国药科大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中国药学会 高级会员美国药学会(AAPS) 会员药品审评中心 专家中国药典会 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常务委员江苏省药师协会 指导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编委<药物生物技术> 编委 1.硫普罗宁软胶囊;2. 一种眼用嵌段聚合物;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玻璃酸钠眼用传输系统;4.霉酚酸或其类似物的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5.具速释部分的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6.一种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 *英文题目论文略)2. 颜贞,涂家生*,环孢素眼用制剂的研究现状,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13. 胡金山,涂家生*,中草药在促进西药吸收和提高血药浓度方面的作用,药学进展,2008/054. 朱晨晨,涂家生*,RP-HPLC法测定精蛋白胰岛素注射液中硫酸鱼精蛋白的含量,药物生物技术,2008/035. 苗先锋,涂家生*,嵌段聚合物胶束的胶束化机理与物理稳定性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36. 蔡楠,涂家生*,非明胶软胶囊研究进展,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039. 张永,涂家生*,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4):. 沈雁,涂家生*,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在家兔房水内的浓度及其市售滴眼液的药动学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2):100-10411. 杨小燕,刘健,涂家生*,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3):187-19012. 涂家生*,王平,局部用制剂的命名及其等效性评价,中国药品标准,2007;4:14-1613. 郑宇,涂家生*,庞卉,银春,. 药用粉末可压性研究概况[J]. 药学进展,2006(3): . 涂家生*, 科学实验设计课程建设刍议, 药学教育, 2006; .22(4):20-2317. 李朋梅,涂家生*,张明,庞卉,杨晓燕. 盐酸哌仑西平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力学[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 虞阳,涂家生*,张明,李朋梅. PLA-PEG嵌段共聚物在药物释放系统中的应用[J]. 药学进展,2005,(6):. 庞卉,涂家生*. 药物转运蛋白功能及应用[J]. 药物生物技术,2005,(1):.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体外释药的研究[J]. 武警医学,2004,(6):.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在家兔体内释药的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11):. 涂家生*,Sam Bolla,John Barr,Jelmer Miedema,Bhaskara Jiasti. 海藻酸微球及骨架片中苯基偶氮苯的释放特性(英文)[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6):. 王峰,涂家生*,张钧寿,卢晶. PLGA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及其控制[J]. 药学进展,2003,(3):.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索地平缓释微球的载药量[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3):. 李学明,涂家生,张钧寿. 尼索地平微球的制备[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3,(10):. 张明,涂家生*. 脉冲给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 药学进展,2002,(6): . Jiasheng Tu*, et al, Formul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cyclovir Controlled-Release Capsules,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 2001; 27(7): 687 - 69230. 李学明,涂家生*,何飞. 生物降解型尼索地平微球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5):. 何飞,涂家生*,殷琳琳,胡瑜兰,张钧寿. 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家犬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2):. 李学明,涂家生*. 溶剂挥发法制备水溶性药物的聚羟基酸微球[J]. 武警医学,2000,(5):. 涂家生*,王平. 克拉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评价[J]. 中国药师,1999,(1):. 胡一桥,涂家生*,平其能,张钧寿,康立峰. 药剂学试题库的设计与应用[J]. 药学教育,1998,(4):. 盛海林,涂家生*,袁丽.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骨架型缓释片处方设计[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8): . 彭建和,涂家生*,盛龙生. LC/MS分析克拉霉素降解产物[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5):. 涂家生*,王平. 硝苯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12):. 盛海林,涂家生. 球面对称设计在药剂学上的应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6,(4):. 涂家生*,彭建和,邢久东,刘国杰. 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5):. 彭建和,涂家生*,邢久东.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替洛尔含量[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6):. 涂家生*,许宏琪,盛龙生,朱家璧,安登魁,刘国杰. 五仁液有效成分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1992,(9):65-72. 1、现代药剂学,主编:平其能,1998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药剂学,主编:屠锡德,2000,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3、OralControlledReleaseFormulationDesignandDrugDelivery:TheorytoPractice,.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1982年~1991年 全军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 《消毒工作通讯》通讯编辑1988年 第三届《消毒与灭菌》杂志主编《医院感染》杂志编委1990年 广东省科委科学基金项目基础医学评审组成员第一军医大学第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 广东省流行病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1993年~1997年 全军反生物战专业组副组长1995年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编委1996年 在“八﹒五”期间科技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第一军医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工程”学科带头人1996年~1999年 广东省学位评审组成员1996年~2000年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科技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1997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价评议组(临床医学I)评议组成员广州市人民政府重大科技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顾问教授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1998年 广东省热带医学学会第一同委员会副会长第三届军队医药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 广州区联勤部卫生防疫队名誉教授1999年~2005年 广东省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主任委员2002年 国家科学技术部医学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厅医疗成果评审组预防医学组组长2002年~2005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2003年 中国医促会健康与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2010年 广东省热带病学会理事长

是核心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解放军预防医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主办的预防医学学术性刊物,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自然科学...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 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红色。7-9月采收。 【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北、甘肃、新疆、四川、青海、西藏及云贵等省。 【用途】地下块根及根茎入药,可提取红景天甙,功能抗衰老;抗缺氧、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抗病毒;增强脑机能;改善心肌功能。[编辑本段]药用效果: 红景天产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海拔3000--6000米高寒雪域特殊环境,高海拔,无污染,天然纯净,为青藏特有名贵药材。 主治功能:脑缺氧、抗疲劳、活血止血、清肺止咳、化淤消肿、解热退烧、滋补元气等功效外用治跌打损伤和烧烫伤。 用量用法:泡茶、泡酒等即可,一次4--5克[编辑本段]植物统称 亦为红景天属植物的泛称。有90多种,分布于中亚和西伯利亚一带,我国有73种。多数可用于提取红景天甙。[编辑本段]常用种1 【中名】小丛红景天 【学名】Rhodiola dumulosa (Franch.)S. H. Fu. 【产地】 西藏,青海,新疆 【简介】 青藏高寒地带终年积雪的向阳坡上。性味:苦、辛;清热解毒,治咽喉痛,肺痛,理气;有补肾、养心、安神、调经活血、明目之效用。 【效能】 主要有效成份有红景天甙(Salidroside)C14H20O7酪醇(Tyrosol)C6H10O2,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鞣质、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及微量挥发油,还含有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铁、铝、锌、银、钴、镉、钛、钼、锰等,叶与茎中含有少量生物碱。用于抗疲劳、抗衰老和提高脑力和体力机能等方面。我国对于红景天的使用已有很久的历史,远在清代,在红景天产区就有人将它用作滋补强壮药,不消除疲劳,抵御寒冷。东北部分地区,民间常用其作为补品和治疗疾病,用它煎水或泡酒来消除重体力劳动带来的疲劳及抵抗高寒山区的冬季寒冷。藏族人民利用红景天的历史更早,在《晶珠本草》、《藏药图鉴》中均有记载。西藏民间更常用红景天来治疗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和妇女白带等症。红景天中所含的红景天甙和甙元酪醇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微波辐射、抗毒以及对神经系统和新陈代谢的双向调节作用。而且还是一种环境适应药。千多年前,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就以红景天入药,用以健身壮体,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是生长在西藏海拔3500-5000米纯净冰山雪域之中的天然植物。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纪,高原上的土著居民就采颉这种雪底下绽开红花的植物来治疗多种疾病。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便有“神药-苏罗玛宝”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本草上品”,康熙皇帝赐名为“仙赐草”;红景天含有丰富的红景天苷,黄酮,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根据药理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红景天以被证明是一种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天然草药。它可清除血中过多的脂质,防止动脉粥状斑块的形成,降低血液粘滞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并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降低动脉压。红景天能够有效地扩展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脏功能,亦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恢复,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也有显著功效。长期服用红景天可预防或减缓脑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红景天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疾病及其所引发的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失眠,神疲乏力,高原反应等的良药,对多种癌症亦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有效地扩展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脏功能,亦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快脑梗塞病灶的消除,对缓解头痛,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也有显著功效。 【注意事项】 儿童,孕妇慎用。 【花茶搭配】单泡,不适宜搭配其他茶。 【冲泡方式】 1茶匙干燥的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十分钟后即可;可酌加红糖或蜂蜜饮用。 【花言茶语】 神药[编辑本段]常用种2 【中文名】库页红景天 【学名】Rhodiola sachalinensis A. Bor. 【别名】高山红景天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株高15-35cm。根粗壮,直立或倾斜,长20-50cm,粗1-4cm,幼根表面淡黄色,老根表面褐色至棕褐色,常具脱落栓皮,断面淡黄色。根茎主轴短粗,顶端分枝多,被多数棕褐色膜质鳞片状叶。花茎直立,丛生,不分枝。叶无柄,长圆状匙形、长圆状菱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4cm,宽5-15mm,先端急尖至渐尖,边缘上部具粗锯齿,下部近全缘。聚伞花序,花密集。雌雄异株或杂性异株;萼片4,少5,披针状线形,长2-3mm,先端钝;花瓣4,少5,淡黄色,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6mm,先端钝;雄蕊中雄蕊8,较花瓣略长,花药黄色;具3-4枚不发育的心皮;雌花中雌蕊心皮4,花柱外弯,柱头钝。瞢荚果披针形,直立,长6-8mm,喙长约lmm,向外弯曲;种子长圆形至披针形,棕褐色,长约2mm。 【分布与生境】库页红景天分布于在吉林和黑龙江,尤其吉林的长白山是其主要分布地。库页红景天多生长在长白山区1800-2300m的高山冻原带和岳桦林带;在山顶部的溪流两侧、山坡沟谷、岩石缝及石塘内群生,其所在土壤多为山地苔原土及生草森林土,土层较浅、砂石较多,土壤pH5-6。高山冻原带为全光照射,岳桦林内光照度为30-40%。其所处环境,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年平均气温-5-2℃,高山冻原带一月份平均气温-24℃,七月份平均气温低于10℃,年降雨量800-1000mm,冬季积雪很厚,无霜期70-100天。库页红景天自然更新能力较差,实生苗少见,但在岳桦林内的成株周围可见到较多的实生幼苗。 【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根及根茎入药。具有滋补强壮、扶本固正、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红景天属植物含有含挥发油、果胶、谷甾醇、鞣质、苯三酚、间苯三酚、蒽醌、草酸、氢醌、对苯二酚,阿魏酸、儿茶素、儿茶酸、香豆素、黄酮类和甙类化合物。红景天甙(salidroside)是研究最多的有效成分,近20余种红景天属植物中约14种含红景天甙。红景天根中含黄酮甙rhodionin,rhodiosin,rhodiolin,其地上部分含有黄酮甙rhodionidin,rhodiolgin和rhodiolgidin等。唐古特红景天中含黄酮甙rodalgin,alginin,rodalginin,rodalin,rhodalgisin,rhodalgiside,rhodalide等。黄萼红景天含litvinolin,长鳞红景天含gelolin和gelidolin等黄酮类化合物。红景天根挥发油含28种成分,主要是sosaol,其次是卜石竹烯(-caryophellene),O-榄香烯(a-elemene),13-maliene,O-石竹烯(a-caryophellene),o[-muurolene,榄香素(elem01)等。红景天属多种植物具有抗疲劳、抗衰老、耐缺氧、抗寒冷、抗微波辐射等多种功能,而且有提高工作效率、延缓机体衰老等作用。[编辑本段]其它常用种 大株粗茎红景天(简称大株红景天,粗茎红景天的大株变种)Rhodiola wallichiana (Hook.) S. H. Fu. var. cholaensis (Praeg.) S. H. Fu. 长鞭红景天 (Hk.f.et Thoms.) S.H.Fu. 狭叶红景天R.kirilowii (Regel) Maxim. 唐古红景天R.algida (Ledeb.) Fisch. et May.var tangutica (Maxim.) S.H.Fu. 圣地红景天R.sacra (Pmin ex namet) S.H.Fu. 云南红景天R.yurmanensis (Franch.) S.H.Fu.[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景天科草本植物蔷薇红景天、大花红景天、云南红景天、喜马红景天、高山红景天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茎或全草。产于云南、华中、西北、东北等地。秋季采收,洗净,晒干。茎叶切段,根茎切成斜片,或研末。生用。 [性能]味甘、涩,性平。能补气,活血止血,止咳。 [参考]含红景天甙、有机酸等。 有人参样的适应原作用,能抗缺氧,抗疲劳,抗寒冷,抗辐射等;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用途]用于气虚,疲倦乏力;肺气虚,咳嗽短气,或咯血;跌打损伤。 [用法]一日3~10g。煎汤,泡茶,制饮料,浸酒。 [附方] 1,雪莲红景天酒:雪莲、红景天各等分。以酒浸渍。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雪莲补肾温阳,以红景天补气抗衰。用于身体虚弱,气虚阳衰,体倦乏力,畏寒肢冷。 2,红景天麦冬茶:红景天(茎叶)10g,麦冬15g。沸水浸泡饮。 本方以红景天益气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阴不足,咳嗽短气,或咯血。 名称:红景天苷 英文名称:Salidroside 分子式:C14H20O7 CAS:10338-51-9 药材来源: 红景天,大花红景天,高山红景天的块根。 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即是本属一种的名称,也是本属统称,其中许多种均可用于提取本药物。 性状:为浅棕色或棕色粉末。 药品规格:红景天苷:98%, 红景天甙:3-5%(HPLC) 肉桂醇苷:3-5%(HPLC) 药理作用: 1. 增强免疫力 红景天提取物通过改善T-细胞免疫而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可提升机体对感染逐渐发展所积聚成的毒的抵抗能力 2. 消除忧郁感 红景天被用以提升人的精神状态,成为那些生活在因月份周期延长,而得不到足够阳光照射的国家和季节的人的宝贵医药。 3. 保护心血管 红景天提取物显示可缓和压力所致心血管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防止在急冻状态下因周围环境压力继发的心脏收缩力下降和有助于稳定收缩性。 参考文献:赵贺玲,林树新,李剑. 红景天甙对缺氧状态下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Ca~(2+)〕i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4,(04) . 宋斌,黄山杉,刘庆国,冯顺乔,李婷,杜洋,邢嵘.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05,(03) 陈亚东,曹秀兰,田长有,王洪生,张红英. 高山红景天对小鼠耐缺氧、抗疲劳及耐低温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2,(03) .[编辑本段]红景天药理作用 1 . 抗疲劳作用: 选取雄性小白鼠( 体重20 g 左右) , 经训练后用0 .4 mg/ g 体重腹腔注射, 对照生理盐水组, 记录爬杆时间, 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观察小白鼠负重游泳试验, 结果表明用药组优于对照组。 2 . 镇痛作用: 采用小鼠抖笼法, 取小鼠活动架及杠杆,开动记纹快鼓, 以描记小鼠活动。腹腔注射红景天苷(400 mg/ 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果表明用药组具有明显抑制小鼠活动能力的作用( p < 0 .001 )。 总之, 红景天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适应原样补益药, 在国外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前苏联保健部药理委员会将红景天列为人参型兴奋剂及“适应原”样药, 临床应用于抗疲劳, 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功能、神经官能症、张力减退综合征、糖尿病和贫血等病症。 目前, 国内对红景天的研究还远远不及对人参、刺五加等那么透彻、深入, 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亦仅限于红景天苷及其苷元的研究。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

1 来稿要求 欢迎网上投稿,请登陆《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网站投稿,并可随时查询稿件处理进度。纸质稿件投稿具体事宜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稿件全文应采用“WORD”录入排版,稿件进入系统流程并经处理之后,作者不得自行撤回,如作者欲投他刊,请先与本编辑部联系。 投稿须另附单位介绍信,并确认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无署名争议。基金或攻关课题稿件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并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文字删改权。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所付稿酬中已包含电子期刊及光盘版稿酬。稿件刊登后向作者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请在投稿的同时将稿件审理费(60元/篇)通过网上银行或邮寄(在汇款单附言中注明第一作者姓名、稿件编号及“审稿费”字样)汇至编辑部。刊用稿另收取发表费,附有彩图的另收彩图印制工本费。款到后编辑部给作者寄去发票,并尽快安排论文发表。 中文稿件使用汉字《简化字总表》中规定的简化字(《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5日),勿使用非规范汉字。英文稿件按英文母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解放军医学杂志》稿约要求撰写,并附中文稿。专业名词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药品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法定名称,常用商品名只可置于其后的括号内,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地西泮(安定),普萘洛尔(心得安)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组合单位的符号中,斜线只能有l条,如mg/kg/d应写为mg/(kg·d);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mo1/L、mmol/L等,不使用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人体检测的量浓度的分母以升(L)为单位,不使用dl、ml、mm3等;中药剂量改用g(1钱≈3g)。2 撰稿要求 文字力求简明、通顺,避免叙述重复。“论著”栏论文一般不超过4 500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论文3 500字左右,“技术与方法”栏论文以2 000字为宜,短篇报道不超过1 500字,消息与动态800字以内。文题用词应精炼、准确,不使用非公认的缩略语、代号。中、英文文题内容应一致。“论著”、“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栏目中的论文均须附中、英文摘要(结构式)。一般中文摘要200~250字,英文摘要不得少于250个单词,内容要与中文一致,用第三人称书写,不分段、不列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文章作者应是全部研究工作的参加者。其他贡献者可在文末用“致谢”的形式表示。署集体作者的论文应在文末用括号标明“×××执笔”。英文署名使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名首字母大写。每篇文章选择3~5个关键词,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取,中译名参见《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译)。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标注论文分类号,分类号标在中文“关键词”项后。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内容不应相互重复或与正文重复。照片应反差鲜明、清晰,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必要时标出长度标尺。用箭头在图背面标出上、下方位。表格采用三线表,表内数据位次对齐、精确度一致。无数据项用“…”填充,结果为零者填“0”。表内不设备注栏。概率“P”用注的形式列于表下,同时在表中相应数据处用“(1)”、“(2)”等角标标明。 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使用后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表示科学计量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位数可以使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数值范围应用下列表示法:5至10为5~10;2万至10万应为2万~10万,不得写成2~10万;5×109至9×109应为(5~9)×109,不得写成5~9×109;63%至70%应为63%~70%,不得写成63~70%;面积或体积用长度相乘表示时,各数值单位不能省略,如20cm×25cm×28cm不得写成20×25×28cm3。 文末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文,并应以近5年文献为主,文献按顺序编码制著录。中文期刊使用全称,外文刊名按照《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不用缩写点。文献作者未超过3人者,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名间用逗号,不用“and”、“和”等连接词。 本刊作为“中国临床试验注册和发表协作网”发起单位之一,优先发表经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研究报告。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肾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军医进修学院学报》、《临床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及《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等的编委《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973”项目“衰老的机制与干预的基础研究” 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 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会诊专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专业期刊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关口。资料图片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浮躁的风气就已经非常严重,引发了民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在医学领域这个现象也同样严重,迫于职称评定等各种压力,很多医生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论文数量,不仅论文质量堪忧,而且存在众多学术不端行为。期刊编辑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不端行为种类分析科技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抄袭剽窃;伪造篡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2008年年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推出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为学术期刊编辑防范上述几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是从《解放军医学杂志》实际编辑工作来看,学术不端行为还远不止上述这几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用电脑数据库来进行机械区分的,值得重视。署名不当。学术论文的署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代表的是署名者对论文成果真实性的责任,只有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及分析等全过程中作出了实质性贡献的人才可以在论文中署名,实验实施者和论文撰写者是第一署名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明显署名不当的情况,包括: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由于很多论文的发表都与作者的职称、评奖等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会有作者在从论文投稿到发表的过程中提出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加署名。在未征得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署名。例如:南方医科大学发表在《解放军医学杂志》上1997年、1998年的两篇文章,当时发表时作者未经课题组的同意,在导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论文上署了导师的名字,南方医科大学自己在进行内部学术风气整顿时发现这个现象,曾到编辑部来要求撤回这两篇文章。无关人员署名。很多论文的署名作者是诸如院长、医务处、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很明显是不可能参与实验设计和实施的人员,可能他们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提供了资金、设备或其他便利条件,但这类人员只能在文中致谢,而不能作为作者署名。另外有一些论文的作者涉及多个单位,这些单位不仅科研实力弱,而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是很明显的署名不当。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有一些作者会将同一学术成果分解成多篇进行发表,以获得最大的论文篇数。这种情况不仅在AMLC中无法识别,更需要编辑根据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辨别。同一实验先后获得的实验结果,在深度上有所发掘,有更进一步的数据,是不在此之列的。但有些文章所涉及的实验很明显是同时进行的,作者却将其中不同的研究因素或指标分成多篇文章来撰写,不仅每篇文章都因此显得单薄,而且对于读者而言,也很难获得完整的认识。基金项目与论文不符。目前国内学术论文中基金项目的写法五花八门,除个别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可以在其官网上查询之外,其他的都无从核对。有的作者为了报奖或争取后续资金资助,会在文章中捎带很多基金项目,而论文所做的工作,根本与该基金无关。另外,有的作者虽然所写基金项目是真实的,但所做的研究工作并无创新,只是“基金的边角料”而已,研究质量值得商榷。与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作者的文章与已经发表的硕博士论文雷同。其中有些是作者本人的论文,这种情况已经被编辑部普遍接受,但有些却是与该论文第二甚至是第三作者的硕博士论文雷同,这种行为也是明显的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和防范对于学术杂志的编辑而言,在第一步对论文进行初审时,就要考虑到是否存在上述学术不端问题。《解放军医学杂志》从2009年开始启用AMLC对所有来稿进行鉴定,从使用的结果来看,仅重复率超过50%的重度重复就达到了1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甄别,在国外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国内并没有通用的标准。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根据医学文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标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区分抄袭与合理使用的区别。科研大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完全不依赖前人成果的创新研究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编辑经验,对抄袭和合理借鉴进行区分和判断。在此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文字复制比进行判断。文字复制比的高低与一篇文章的抄袭程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成正比。比如说综述和某些短篇文章等。因为AMLC是不能区分正当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综述本来就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会引用很多文章的观点;短篇由于篇幅较短,有时候参考文献的引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因此重复度较高。这个时候就需要鉴别区分。另外有一些文章虽然它们的文字复制比不高,可能只有10%或稍高一些,但是它所有的主要结论和数据都已在另一篇文章发表,那么其他的地方不用比对,就可以下结论说存在抄袭,不宜发表。抄袭的核心更在于观点。AMLC出现之后曾经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他们给出的文字重复度多少对评判是否学术不端没有意义。其实,争论大可不必。AMLC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是否抄袭,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抄袭,重复度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最终的结论权不在他们,而在于编辑的判断。那么如何判断呢?有观点认为,文字复制比大于30%的稿件有抄袭嫌疑,做退稿处理,而大于50%的稿件即有全篇抄袭的嫌疑。这种判定标准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也要灵活处理,抄袭的程度不一定和文字的重复度成正比。对于上述所提到的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可根据各杂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判尺度。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这样的文章应该说是打了一个擦边球,能不能发表并无统一定论。但是为了学术质量,《解放军医学杂志》一般是不接受这样的文章的。对不同性质的文章加以区分,并不是所有的学术不端都罪大恶极,应该视情况区别、灵活对待。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最后一道关口,在阻止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中的意义重大。编辑是践行这一社会责任的主体,应该提高认识,审慎甄别,和作者一起,共同营造一个诚信的科研氛围。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杂志总编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编委会顾问委员为中国工程院程天民、黄志强、鞠躬、黎介寿、黎磊石、卢世璧、王正国、王志雯、吴孟超、姚开泰、俞梦孙、钟世镇院士,编委及审稿专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军和国内外医学领域各学科的著名专家教授。

  • 索引序列
  •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 解放军药学杂志主编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
  •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