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

发布时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不是SCI,是中文核心期刊

只要是 正规期刊都属于 省级期刊以上期刊。中华系列杂志 至少都是国家级期刊。中华系列杂志 大都是 核心期刊。当然是属于 省级以上期刊的。

1.预防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方法介绍。2.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儿童青少年卫生、放射卫生、卫生毒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社会医学、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卫生保健,以及卫生化学与检验技术等科学研究和有效的预防控制经验总结。3.具有指导意义的述评和专论,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笔谈和书评。4.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科学、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稿。5.国内外学术交流信息、会议纪要、科研动态和产品信息、广告等。二、对文稿的要求1.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无误,文字精炼,层次清楚,书写工整规范。2.篇幅:论著以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方法学介绍等以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以不超过1500字为宜。3.文题: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以不设副标题为好。一般不使用缩略语。4.作者: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性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以脚注形式(置于文题页左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本文有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需在投稿时确定,需要变更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一经编排,不得更改。5.摘要:论著需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方法与结果部分应给出主要数据。不分段,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工作单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 WU Jian-ping, QIN Jiong, LIU Qun.*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China6.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关键词不能用缩写,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7.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8.科研论文中,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9.图表: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内数据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如果出现均值±标准差,一定要写明样本量。间断性资料用条形图,连续性资料用线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10.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应为斜体V。11.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和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要写成5%~95%,±要写成(±)%,± mg/L要写成(±) mg/L。附带尺寸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 1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注明汉字全称,再在其后的括号内写出汉字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14.参考文献:以亲自阅读主要者为限,应尽量精选。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信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他”)。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参考文献为期刊者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列于文后。

不是。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不是SCI,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期刊为双核心刊物,级别、影响力极高,评高级职称也完全可以认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中华卫生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1978年11月25日,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议

开展"口腔保健微笑工程---2001、2002西部行“活动 [2005-11-11 14:26:50]· 开展科技咨询 [2005-11-11 14:22:19]· 科普宣传活动 [2005-11-11 14:19:3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05-11-11 14:15:57]· 国内学术会议 [2005-11-11 14:13:18]· 国际学术会议 [2005-11-11 14:10:15]· 中华预防医学会国际交流合作 [2005-11-11 14:07:01]· 中华预防医学会办事机构 [2005-11-11 14:00:37]·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2005-11-11 13:57:14]·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简介 [2005-11-11 13:50:59]·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2005-11-11 9:12:26]·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先进编辑部名单 [2005-10-20 9:04:36]· 先进预防医学会名单 [2005-10-20 9:02:14]·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名单 [2005-10-19 14:23:02]· 世界公共卫生联盟贺信 [2005-10-19 10:48:38]·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词 [2005-10-19 10:22:00]·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题词 [2005-10-19 10:19: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题词 [2005-10-19 10:26:3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题词 [2005-10-19 10:25:23]·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 [2005-10-8 15:34:35]

马文军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文名:马文军职业:主任医师主要成就: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代表作品: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个人简介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和伤害预防控制。学术成就承担科研项目9项,其中WHO项目1项、卫生部项目1项、发改委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CDC项目2项和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1篇,外文期刊4篇(inpress)。一篇论文获2009年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编写研究报告3本。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2008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兼任职务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控制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广州市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特征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200607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马文军(2)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及成人健康状况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007-2008,项目负责人(3)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中国CDC项目,2007-2009,项目负责人(4)农村卫生乡镇溺水干指标体系研究,卫生部基金,项目负责人:马文军(5).项目负责人(6)中英瑞中国气候变化适应项目广东省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及适应政策研究,国家发改委,2010-2012,项目负责人(7)中国烟草流行病学与干预研究。Fogarty项目,2010-2012,项目负责人参编教材与论著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死亡模式及疾病负担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08)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伤害疾病谱、疾病负担和相关危险行为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10)获奖情况《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负责任人)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分会常委,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营养学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委,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4.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院校:兰州大学技术职称: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简介2002年6月至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2007年10月中国核材料学会理事;2007年10月至今中国核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学术及获奖情况熟悉应用化学、理化分析专业与生产经营管理1、2004年,XX转化生产XX粉末工艺研究和XX催化还原制备XX工艺研究文章发表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杂志。2、2004年,重水堆核电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的制造工艺一文发表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2005年、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发展现状发表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4、2004年《XX工程试验堆XX燃料组件研制》项目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2006年,《重水堆核燃料中杂质元素分析用八氧化三铀标准物质研制》项目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奖情况:1、1992年4月被厂团委授予岗位状元荣誉称号;2、2003-2004年度两次荣获厂十佳管理工作者称号;3、荣获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荣获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称号。

中华预防医学会主要功能:开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评价、人才培养、科技咨询等业务。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是2013年主要的学术活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是国内最权威的,以下都是。 中华外科杂志 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您可以看看中国医护服务网期刊频道

1、《中华内科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科领域学术期刊,创刊于1953年,前身为1949年10月创办的《内科学报》。截至2015年4月,《中华内科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有顾问7人、编辑委员147人、特约编委3人。

2、《中华外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直接出版的外科综合性高级学术期刊。 据2018年10月《中华外科杂志》官网显示,《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11人,编委123人,通讯编委106人。

3、《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是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创刊于1995年12月,国内外公开发行。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创刊于1973年2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中的一种。目前为月刊。设有述评、对策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病学与人群防治、综述、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医药卫生科技刊物。

据2019年7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第八届编委会顾问有28人、资深编委有34人、编委有177人、特邀编委有48人。

属于科技核心、CSCD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核心期刊。刊号:CN 11-4529/R ISSN 1009-6639。《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及预防领域9名院士组成,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提高期刊质量及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全球健康》数据库收录。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期刊”“先进编辑部”“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

1968年出生,无党派民主人士,研究生,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世界心脏联盟专家委员会妇女与心脏疾病分会成员(中国仅1人);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计量网络(HMN)成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伤害预防中国联络人和全球道路伤害研究网络(RTIRN)政策发展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科研教育、慢性病防治、基建、援建等工作;任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负责预防医学研究院日常工作。先后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控制吸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付会长、常务理事。 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财务、质量管理、生物安全、菌毒种管理、五大卫生等工作。先后担任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场所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主任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1999年)中华预防医学会期刊编委会委员;《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编委会副主编;《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编委会编委;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净水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化妆品卫生安全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农业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员;国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评估员。 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业务综合管理、应急与传染病管理、信息规划与管理、急性传染病防治、微生物检验等工作。先后担任传染病防治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中国救灾防病及应急反应专家库专家;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专家;上海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秘书长;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上海防痨协会副理事长。 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检验管理、实验室管理、产业管理、健康管理、场所、产品评价等工作。先后担任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毒理学)委员;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卫生毒理)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毒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评审专家库专家;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委员;化学品毒性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库(毒理、功能)专家;中国生育调节药物毒理监测中心高级技术顾问;中国营养保健科学杂志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健康相关产品评审委员会(食品毒理学)委员;上海市食品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政工师。现任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分管中心党委行政管理、审计、纪检监察、安全保卫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卫生系统轻工技术协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常务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定稿会

都比较难发,可以先投预防医学试试。

开展"口腔保健微笑工程---2001、2002西部行“活动 [2005-11-11 14:26:50]· 开展科技咨询 [2005-11-11 14:22:19]· 科普宣传活动 [2005-11-11 14:19:3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005-11-11 14:15:57]· 国内学术会议 [2005-11-11 14:13:18]· 国际学术会议 [2005-11-11 14:10:15]· 中华预防医学会国际交流合作 [2005-11-11 14:07:01]· 中华预防医学会办事机构 [2005-11-11 14:00:37]·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领导成员 [2005-11-11 13:57:14]·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简介 [2005-11-11 13:50:59]·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2005-11-11 9:12:26]·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先进编辑部名单 [2005-10-20 9:04:36]· 先进预防医学会名单 [2005-10-20 9:02:14]·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名单 [2005-10-19 14:23:02]· 世界公共卫生联盟贺信 [2005-10-19 10:48:38]·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词 [2005-10-19 10:22:00]·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题词 [2005-10-19 10:19:3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题词 [2005-10-19 10:26:3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题词 [2005-10-19 10:25:23]·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名单 [2005-10-8 15:34:35]

中华预防医学会主要功能:开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评价、人才培养、科技咨询等业务。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是2013年主要的学术活动。

只要写得好,东西够新的话都好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心得体会

呵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是北大核心,中国预防是啥?大家都是核心而已

给楼主第二篇参考:医学教学管理的心得体会 加强医学教学管理 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一、按照符合条件、兼顾专业、有利管理的总体要求,建设好医学教学基地 目前,学院已建有4家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28家教学与实习医院及10家其它教学实践基地。根据《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原则上在三级医院尤其是被浙江省卫生厅、教育厅评审通过的教学医院中,调整并建设好与学院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相适应的附属医院、教学与实习医院,形成省内以杭州、绍兴为主体,宁波、温州等地补充和省外招生的省、市依据条件可能设实习点的医学教学基地网络。学院将与有关医院等单位协商,以进一步明确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等关系,签订和续订建设协议书。 二、完善院校共同教育管理的模式,牢固树立医学教学全程质量管理理念 学院和医学教学基地要配备必需的医学带教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开展医学教学实践与全程质量管理活动,形成向医学实践要教学质量的环境。为此,学院对医学教学基地要定期开展以完成医学教学任务为目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检查与考评工作,以利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三、学院要加强对医学教学实践的管理,切实做好教育与服务学生的工作 在学院内部既要进一步明确科、系之间的工作职责,更要注重相互沟通与协作,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医学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1. 教研科在负责做好制定并落实医学实践教学的计划,走访医学教学基地和协调院校关系,联系、解决到外地实习学生的住宿,组织学生实习动员教育,送学生到教学基地,及时处理违纪学生等工作基础上,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对附属医院属于师资管理范围的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和教学业务考核,做好校聘与院聘教师的管理工作。 (2)对参加医学实践教学的各专业学生要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协助专业所在系认真选配好各实习小组的正、副组长。 (3)对医学医学、护理学等本科专业每门专业课程的医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要督促教师按规定的实践时数,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大纲与计划;规范地实施全过程的督查与考核,组织学生对医学见习、教学实习与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评价。 (4)对各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组织不少于2次的走访与检查。要完善与创新实践教学的检查机制,选派教授、附属医院管理与业务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检查,到教学与实习医院开展学术交流与讲座。 (5)对安排在市区内医院等单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每周一次要向所在医院等单位管理部门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每周一次到学生宿舍检查安全卫生等情况;对在市区外医院等单位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要做到每2周一次向所在医院等单位管理部门了解学生实习等情况。所做的联系、了解与检查工作须做好书面记录。 (6)对实习学生较多的医院,要做好聘请有关医务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和考核发放相应津贴的工作。 (7)要认真严格检查、收集好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手册资料,登记好相应的评价结果与成绩。 (8)要负责召开医学教学研讨会、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组织开展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毕业实习学生的活动。 (9)要会同学生科在校园网上切实搭建好与实习学生联系、交流的平台,做好通知学生参加英语与计算机考级等事项。 (10)要落实人员与明确要求,对医学教学基地分别建立档案,包括医院历史和现状、建立教学关系、医院分管领导与科室、指导老师和兼职班主任,各年度接收我院实习学生的名单等资料。认真做好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档案的工作。 2. 专业所在系主要负责培训将参加毕业实习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在毕业实习前组织部分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考试和基本技能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必须补考合格后才能安排毕业实习。征求班主任意见、会同教研科与学生科共同安排好到各教学基地实践的学生及组长名单。协助教研科安排老师送学生到教学基地,参与教学检查考评等工作。 3. 学生科主要负责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推荐,就业政策信息沟通,考察享受奖学金与助学贷款学生、学生党员、院团委与学生会干部、班级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推荐对象实习表现,参与教学检查考评等工作。 4. 班主任要按照教研科、学生科的部署,配合专业所在系做好各项教育管理工作,与实习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 四、坚持理论与专业实践结合基本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参加医学实践教学 医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医学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任何学生都要参加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按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自觉接受带教老师的评价、医院等单位的考核和学院教研科的督查。凡实习考核不合格者,须按规定重新实践,至合格为止。凡违纪者,须按学院与所在医院的制度规定进行教育与处理。 任何学生或实践小组都有实事求是地向学院甚至学校反映医学实践教学问题与改进的意见,客观评价医学带教老师教学工作等权利。 为有利于管理和保证医学实践的教学质量,学院不主张学生个人自行联系毕业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省外招生的学生可按实际考虑)。各专业安排到教学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的学生人数,统一由教研科征得相关医院等单位同意后编制计划。 毕业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同意学生调换实习单位。对正式签订好就业协议书或由用人单位出具正式聘用证明的学生,如要求提前去招聘单位实习,必须征得所在实习单位管理部门和学院同意并办理转实习单位的手续。否则,按旷实习处理。 五、附属医院要履行教学职能,重视和支持医学医学系(一系)教学工作 要按规定条件选配好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和医学带教的合格师资,购置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有效管理进入医学见习等实践教学的学生,协助学院开展教学工作考评,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保证质量地按时完成各专业医学教学及其实践任务。 1. 附属医院科教处(科)要根据选配医学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要求,在个人申请基础上,推荐出高素质的师资人选。按照学院教研科有关培训医学专业教师的计划要求,及时组织属于师资管理范围的人员参加培训和教学业务考核等活动。要建设好属于校聘与院聘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 要根据学院教研科确定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开展医学教学实践的任务要求,协助医学医学系(一系)安排好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落实好承担医学见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任务的科室与带教老师。 要组织学生开展医德医风及职业素质教育,给学生安排小讲课、教学查房、病案分析等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参加医学实践教学的考勤、出科轮转安排、督查科室带教指导与考核等日常工作的管理,严格做好对学生完成医学实践教学任务的综合考评。 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中掌握 “三基”的要求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凡不合格者须补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科室实习。 2. 附属医院科教处(科)与医学医学系(一系)要组织开展和督查各教研室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得少于2次并有相应记录。要与学院教研科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并共同解决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医学医学系(一系)各教研室每月要组织教师开展2次教研活动,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交流专业、学科新进展情况和教学工作的体会与经验,研究如何上好专业课程、搞好医学带教和如何提高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等问题。 4. 医学专业教师要增强教学和育人意识,发扬奉献医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按照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医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要求,事前认真备课,积极说服有关病人配合医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好教学所需病例的准备工作;负责指导学生接触观察病人、询问病史、检查体征,查阅病人有关资料、分析讨论病情,书写病历(包括电子病历)、填写各类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处方;经常督促学生参与医疗服务活动,指导学生对病人实施一般的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但不得让学生独立为病人提供任何医学诊治性服务,应鼓励学生为病人提供非医学诊治性服务和帮助;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地教育学生必须保护病人的安全和隐私权,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不得损害病人的其他权益;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意见,同时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做好参加医学教学实践的考评工作。 六、加强与教学实习医院协作关系,完成我院安排的教学与毕业实习任务 教学实习医院在具备条件时应解决我院学生的住宿,安排合格师资开展带教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医院科教科、护理部要协助我院教研科,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对医院带教工作和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与评价。 在我院实习学生达20人或护理学专业学生达15人以上的医院,由医院科教科、护理部协助我院教研科聘请一位关爱学生,职业素质良好,工作责任心、业务指导与管理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担任兼职班主任,负责管理我院护理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日常学习生活,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习。 七、坚持教学条件与要求,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 根据医学医学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需要,要把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到省、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坚持教学条件要求,择优建设好5~6家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从05级医学医学本科学生开始,将安排4周的社区卫生服务毕业实习。同时要组织护理学本科学生开展社区护理的实践。 学院教研科要深入社区实习基地继续调研,修订已有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大纲和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带教老师,指导社区实习基地落实必要的人力和资金等建设措施,真正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符合高等医学教学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实习基地。

浅谈规范急诊护生教学管理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教学管理对急诊科护生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04年7月~2007年3月在急诊科实习的200余名护生制订周密的带教计划,采取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择优选取带教教师进行带教工作。结果 急诊科护生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得到了加强,带教教师教学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 规范急诊科教学管理可以提高护生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急诊;护士;管理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在校内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对护生进行护理技能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科的工作特点,规范了教学管理,采用科学的引导、施教,培养并强化护生的急救意识;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作为实习带教的重点内容;指导护生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现总结我科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带教的200余名实习护生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根据急诊工作特点及实习安排制定带教计划并逐步实施〔1〕 入科第一周 重点为熟悉环境及就诊流程。急诊科工作环境、性质较为独特,强调“急、快、准、活”,疾病急而复杂。护生初到科室难免有紧张恐惧心理,不知从何学起。作为带教教师,必须掌握其心理,在入科第一天上午,我科特安排了总带教教师热情耐心的接待她们,将护士长、各带教教师及科室其他成员介绍给她们,详细介绍科室的环境、抢救设备的放置、急诊疾病的特点、工作性质及教学安排告之护生,提出急诊科实习要求,让其了解急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逐步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周 安排急诊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小讲课;各带教教师给学生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仔细讲解要领;讲解急诊工作流程;指导护生学习吸氧、吸痰、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的使用,鼓励护生多观察,多操作,以加深印象。 第三周 在安排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小讲课的同时,组织护生参与讲课;带教教师指导护生查找资料、进行课件的制作以培养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教师言语要亲切和蔼,多鼓励、赞赏、宽慰护生,帮助其树立信心;邀请护生参加科内的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 第四周 在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采取“示范—护生观摩—护生实践”的方式多提供实践机会,使护生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出科前一天由护士长和总带教教师组织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请护生认真填写带教教师考评表。 2 具体带教方法 有计划派班 (1)第一周为适应时间,让护生多看,多了解急诊规章制度,熟悉环境及用物摆放,体会急诊工作“急、危、重、随机性协作性强、紧张、责任大”的特点,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2)急诊科晚夜班病人较白天多,病情急,每周会派2~3个晚夜班,这样增加护生的学习及实践的机会。 举办急救讲座 由总带教或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急救知识讲座,如徒手心肺复苏、除颤、洗胃、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的配合等。 师生讨论会 就护生遇到的一些典型或特殊的病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重症颅脑外伤、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带教教师先提出问题,让护生查阅资料,指导其归纳总结,以小讲课的形式让护生讲授,师生一起讨论;如急腹症的鉴别分诊,可围绕以腹痛为表现的内、外、妇科方面的疾病展开讨论,请几个护生共同完成,以此给护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归纳类比 将护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按照某一系统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综合归纳找出某一系统疾病的共同点与各种疾病的不同点〔2〕,如引导护生将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与咯血的共同点加以归纳并比较其不同以帮助记忆加深理解。 注重护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学习各种与护理有关的规章制度及法律知识,在救治病人的同时提高警惕,增强法律观念。 3 提高带教教师的专业素质 择优选拔 选取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在急诊科工作三年以上,护生反映好,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带教工作。 明确带教教师职责 带教教师必须参加医院和科内的各种培训或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每一批轮转到急诊科的护生,指定的带教教师轮转组织一次大讲课;对分派的护生要制订带教计划、带教措施、带教内容;固定带教教师;多给护生动手锻炼的机会。 实行双向考核制 护生实习结束,带教教师要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且客观、真实地填写护生实习手册。并将护生实习情况汇报护士长,由护士长综合考评后,做出鉴定;护生也考评带教教师,考评结果与年终考核、带教资格任命挂钩。 营造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 护士是高风险职业,急诊科又是最紧张的临床科室,护生没有临床经验,因此护生会胆怯、紧张。带教教师要言语亲切、和蔼,多给予鼓励、赞赏、宽慰等心理支持。 4 护生管理对策 (1)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实习生管理制度。(2)组织专科岗前培训,提出急诊教学要求及具体安排。(3)教会护生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5)强化消毒隔离规范,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5 小结 通过规范急诊教学,我科重视了带教理念,调整了带教思路,改进了带教方法,把带和教融为一体,落到实处,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实习护生的认可和好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带教教师的培养,组织带教教师培训,在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水平较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参考文献】 1 李映兰,高凤莉.实用专科护士丛书急诊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军事医学出版社,2003,1.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其实都还行,望采纳

  • 索引序列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会议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定稿会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心得体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