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手足口病如何进行防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

三、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四、肠道病毒(含EV71)外界抵抗力和理化特性如何?

该类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该类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五、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六、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七、诊断手足口病的依据是什么?

诊断手足口病依据有下列几条: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八、什么叫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

医院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见患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应做好诊断,对符合下列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一般病例或重症病例:

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九、什么叫手足口病的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经实验室对患者疱疹液检测到EV71核酸检测阳性或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或患者血清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十一、什么季节较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十二、哪些对象容易得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6岁的儿童中,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十三、手足口病被国家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重要性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反映了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重视。

本市在2002年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范畴,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并诊断该病后及时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做好手足口病的网络直报,多年来对手足口病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实践使本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工作规范和落实,有效地保护了本市市民的身体健康。

十四、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的疾病

虽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本市与国内情况相似,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十五、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十六、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十七、托儿所、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摘要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手足口病如何进行防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有哪些?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主要有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16、4、5、7、9、10型,B组2、5、13型;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l6型最为常见。

三、什么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中的一种,简称为EV71,人感染了该病毒后能引起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其中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

四、肠道病毒(含EV71)外界抵抗力和理化特性如何?

该类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该类病毒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五、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六、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轻型的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少数患者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以至死亡。

七、诊断手足口病的依据是什么?

诊断手足口病依据有下列几条:

1、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八、什么叫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

医院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遇见患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应做好诊断,对符合下列症状、体征的患者可诊断为临床诊断一般病例或重症病例:

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九、什么叫手足口病的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的基础上,经实验室对患者疱疹液检测到EV71核酸检测阳性或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病毒或患者血清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十一、什么季节较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十二、哪些对象容易得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6岁的儿童中,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十三、手足口病被国家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重要性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反映了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重视。

本市在2002年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范畴,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并诊断该病后及时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做好手足口病的网络直报,多年来对手足口病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实践使本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工作规范和落实,有效地保护了本市市民的身体健康。

十四、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的疾病

虽然手足口病在全球和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本市与国内情况相似,时常有散发病例出现,但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即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十五、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十六、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做到哪些?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十七、托儿所、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3、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4、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5、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6、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7、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最健康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找回了健康,就找回了一切,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主题,没有健康,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获得真正的健康却众说纷芸,而无论是传统的养生理论还是现代科研成果都对自然医学以其强大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性,21世纪现代自然医学将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自然医学,兴起于美国,目前在美、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医学的理念己深入人心。在我国,自然医学的理念也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很多人关心的热点。而“自然疗法”(Natural Therapy)正是自然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对自然疗法可以这样定义:自然疗法是运用各种自然的方式及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使人能够提高或修复人体免疫功能及自疗能力,进而达到最健康的程度。它强调运用自然的力量,如空气、水、阳光以及零污染的有机食物和有机自然植物等资源维护人类健康。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更加确认透过适当的饮食和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慢性疾病,而传统主流的中医却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疾病。他超越了有病吃药的传统观念,正引导现代人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有机健康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治疗人类疾病过程重要的一部分。进而言之,实际人类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人类也有使自身恢复整体平衡生活的能力。 近两年,我国先后经历了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流行的考验,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认知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如狂犬病、乙肝、艾滋病、口蹄疫、疯牛病等与病毒相关的疾病,也一直困扰着人类,对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对病毒知识的匮乏,在面对病毒带来的危害时,部分民众表现出来的恐慌、无知、甚至愚昧,令我们感到普及病毒相关知识的重要性,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 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现在的H1N1也是从以前的病毒变种而来,并有出现新变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传染病的出现主要不在于致病原发生突变,而在于环境的改变,即正是人类的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人们闯入新生物圈和修建道路,导致这些病毒和病菌在大量人群中迅速传播。 所以,大多数在人类中出现的“新”病毒,实际上是在其它宿主中繁衍了几个世纪的“老”病毒。如艾滋病、埃博拉、黄热病病毒最初可能寄生在猴体内;而有些病毒,如一种称之为裂谷热病毒则存在于牛、羊和蚊子中;汉坦病毒生存于啮齿类动物。这些致病原原先潜伏在森林中,很少被外界干扰,若偶尔跑到人群中,也很少有机会适应人类宿主,而在森林周围很小的人群,即使偶尔染及,也无法呈燎原之势,不久就会自然消亡。但是,一旦大量人群迁入森林,便为病毒顺利传播开辟了道路,使得那些很局限、呈特异性的病毒有机会蔓延到城市。已控制的许多传染病卷土重来。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被发现,已使人们认识到,尽管已经处于上风,但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将永无止境。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方法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260.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148.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预防手足口病论文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选题不是一两个,抓住一个小病例写就可以了。我写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也是雅文网的专家帮忙弄的,靠谱啊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比较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和药液选择社区中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刍议我国“口腔医院”的名称英译解析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意义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株接受放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感受性的影响(英文)PDCD5和p53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生理盐水与牙龈炎冲洗剂口腔护理对比研究几种口腔消毒液对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对比口腔炎喷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碳酸氢钠漱口降低粒细胞减少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长春市口腔医疗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白虎汤在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的应用“舒爽”中药口腔护理液的临床效用研究儿童形象化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索与应用效果研究口腔实习生医院感染的自我防护知识调查研究口腔支架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不同干预方法及效果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参数在牙菌斑中分布的影响研究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抽样研究小儿电动牙刷在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最健康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找回了健康,就找回了一切,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主题,没有健康,人类便失去了生存的价值。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如何获得真正的健康却众说纷芸,而无论是传统的养生理论还是现代科研成果都对自然医学以其强大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它的可行性,21世纪现代自然医学将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自然医学,兴起于美国,目前在美、日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医学的理念己深入人心。在我国,自然医学的理念也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很多人关心的热点。而“自然疗法”(Natural Therapy)正是自然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对自然疗法可以这样定义:自然疗法是运用各种自然的方式及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使人能够提高或修复人体免疫功能及自疗能力,进而达到最健康的程度。它强调运用自然的力量,如空气、水、阳光以及零污染的有机食物和有机自然植物等资源维护人类健康。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使人们更加确认透过适当的饮食和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慢性疾病,而传统主流的中医却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类疾病。他超越了有病吃药的传统观念,正引导现代人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有机健康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治疗人类疾病过程重要的一部分。进而言之,实际人类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人类也有使自身恢复整体平衡生活的能力。 近两年,我国先后经历了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流行的考验,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认知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如狂犬病、乙肝、艾滋病、口蹄疫、疯牛病等与病毒相关的疾病,也一直困扰着人类,对国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对病毒知识的匮乏,在面对病毒带来的危害时,部分民众表现出来的恐慌、无知、甚至愚昧,令我们感到普及病毒相关知识的重要性,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 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疾病或传染病大流行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怪病却一个一个接踵而来,从SARS、禽流感的蔓延到手足口病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怪病如梦魇般缠绕在人类四周,时不时地发动“突袭”。 2003年,当SARS爆发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宣布: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SARS病毒;此后,农业部和广东省联合组成的科技攻关组也宣布,从蝙蝠、猴、果子狸以及蛇等数种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 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非典的肇事者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树义表示:能找出病毒源头固然好,但是人们应当认识到野生动物是无辜的,人类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抓这些野生动物来充当食物,它们自身的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现在的H1N1也是从以前的病毒变种而来,并有出现新变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传染病的出现主要不在于致病原发生突变,而在于环境的改变,即正是人类的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人们闯入新生物圈和修建道路,导致这些病毒和病菌在大量人群中迅速传播。 所以,大多数在人类中出现的“新”病毒,实际上是在其它宿主中繁衍了几个世纪的“老”病毒。如艾滋病、埃博拉、黄热病病毒最初可能寄生在猴体内;而有些病毒,如一种称之为裂谷热病毒则存在于牛、羊和蚊子中;汉坦病毒生存于啮齿类动物。这些致病原原先潜伏在森林中,很少被外界干扰,若偶尔跑到人群中,也很少有机会适应人类宿主,而在森林周围很小的人群,即使偶尔染及,也无法呈燎原之势,不久就会自然消亡。但是,一旦大量人群迁入森林,便为病毒顺利传播开辟了道路,使得那些很局限、呈特异性的病毒有机会蔓延到城市。已控制的许多传染病卷土重来。一系列新传染病相继被发现,已使人们认识到,尽管已经处于上风,但人类同传染病的斗争将永无止境。

预防手足口病的论文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你可以多看医学儿科的优秀论文范例,在·创新医学网·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另外也有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专家视频讲座,可以学习一下【摘要】 手足口病的流行,时时刻刻威胁着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孩子的家长更是感觉到恐惧,不知如何应对。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手足口病,通过一系列得当的治疗及护理,使疾病得到较好的预后。【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播流行;防控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1 疾病的特点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期间会在孩子的手掌、指端、足底和足趾及足趾外侧、臀部、下肢等部位,出现直径2~10 mm的皮疹或玫瑰色斑疹,中央有清澈透明的小水疱,成离心性分布。另外,在口腔黏膜会出现水疱,水疱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前期多为上感症状,孩子经常会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疼痛、拒食、流涎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2 疾病的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污染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索引序列
  •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
  •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题目摘要
  • 手足口病预防论文
  • 预防手足口病论文
  • 预防手足口病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