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实用医学杂志秘方

实用医学杂志秘方

发布时间:

实用医学杂志秘方

比较好投的医学类杂志有:

1、《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CN:44-119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办刊宗旨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来菌、抗生系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

3、《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CN:61-141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眼科杂志》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

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部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医学信息、动态方面的文章。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5、《按摩与康复医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ISSN:1008-1879,是康复医学期刊中很热门,也很不错的一本期刊,半月刊,审稿周期短,出刊速度快。

《按摩与康复医学》创刊于1985年,曾用名《按摩与导引》,是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

冻疮(pernio)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于寒冷刺激,局部皮肤小动脉痉挛并造成组织缺氧、缺血和细胞损伤;如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内外环境改变,可出现血管麻痹性扩张,静脉瘀血,其通透性增加,血浆渗人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湿冷环境(特别是气温在10℃以下)、末梢血运微循环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手部多汗均可促使冻疮的发生。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和末梢血运不良者,常反复发作。皮损好发于手、足、耳、面等暴露部位。表现为肿胀性紫红色斑块,局部温度变低,按压时可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逐渐恢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后者破溃后形成糜烂、溃疡,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冷球蛋白血症患者也常出现冻疮样皮损。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冬季好发,常见于儿童、妇女及末梢血运较差者及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及暴露部位,表现为水肿性紫红色斑,压之褪色,易形成水疱、溃疡等。 本病应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预防和治疗] 减少吸烟并加强锻炼可有效提高末梢血运;人冬时应注意末梢部位保暖和干燥;受冻后不宜直接用热水浸泡;积极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等原发性疾病;多食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本病治疗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300mg/d,分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局部未破溃者可外用蜂蜜猪油软膏(70%蜂蜜和30%猪油配制而成)、10%樟脑软膏或辣椒酊,破溃者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配合音频电疗或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有时有效。 防治冻疮六法 1、茄辣蒜洗法:取干茄子梗茎100克,辣椒茎60克(缺时可用干辣椒30克),大蒜一把(约150克),共煎水趁热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三次。 2、桂苏陈洗法:取桂枝、苏叶各50克,陈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除药渣,待药液凉至40度左右,将患处浸入药液约15-20分钟,每日3次。适于冻疮初起,红肿瘙痒,疮面未溃者。 3、柏硝敷法:取芒硝、黄柏各适量。冻疮未溃者,芒硝用量大于黄柏一倍;已溃破者,黄柏用量大于芒硝一倍。两药共为极细末,用时以冰水或雪水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局部症状轻微者,可按未溃破用药比例,将黄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处。未溃破者5-6日为一疗程,溃破者10-11日为一疗程。 4、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红花3克,吴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内1-2周后,过滤去渣备用。用时取药液外搽患处。连用2-3天。 5、红灵酒:取当归、桂枝各60克,红花、川椒、生姜各15-30克,细辛15克,冰片5-10克。上药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纱布过滤,装瓶备用。使用时将患部洗净拭干,用药棉蘸药液涂擦局部(未溃烂者),每天4-5次,连用5-7天。 6、当归四逆汤熏法:取当归、芍药各20克,桂枝15克,细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姜各10克,大枣5枚。将药入适宜容器内,加水500毫升,加热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有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每天两次。一剂药可连续用4次。适用于学龄儿童的手足冻疮。 冬季寒冷防冻疮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冻疮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致。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少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冻疮的诱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亦可引起冻疮。 发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外涂冻疮膏;局部温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水10—15倍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也可用猪油蜂蜜软膏(比例3:7)外敷。冻疮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并用无菌沙布包扎;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杆2两、茄子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对于易生冻疮及以往患过冻疮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运动,多吃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可适当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此外,还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时反复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并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以增强手、脚血液循环。为什么夏治冻疮有道理 冻疮如果在夏天就积极防治,当年冬天即可见效。这也是冬病夏治的具体体现。 1、选用成熟的紫皮独头蒜,剥去外皮,捣碎成泥,在阳光下曝晒至温热,将蒜泥薄薄地涂在冬天易冻伤的部位。每日涂3~5次,连续5~7天。 2、取干红辣椒5~7只,加水煮沸成辣椒汤,待水不烫时泡洗易患冻疮的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 3、取鲜芝麻叶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搓擦20分钟,让叶汁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用水洗净。每日数次,连擦1周。 4、生姜切片磨擦常患冻疮处,每日1~2次,连擦1周。 5、红花10克、桂枝15克,煎汁擦洗易冻伤部位,每日1次,连用5天。 6、鲜茄根50克,水煎浓汁后待不烫时洗擦患处,每日1次。

将云香精放入温水中浸泡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效果很明显,而且经济实惠,许多人用了都说好。这是在医学杂志上报道过的,你可以试试。 另外,云香精的浓度不能太稀,太浓了也浪费,除此以外注意保暖也很重要。 许多人都说这种方法麻烦,其实你试过了觉得效果好就不会觉得麻烦了,比如是手有冻疮,你可以用口盅盛,把手轮流放进去泡,脚的话晚上睡前泡也可以。试试吧,效果真的很明显。在药店有销售,用广西玉林产的就好,因为它是老厂,解放前后,该云香精还是祖传秘方,但由于该家族一主要成员犯法,被判死刑,所以方才把秘方交出以换取性命.你注意看说明,它里面就说有防治冻疮的作用.试试吧.这是经过临床实践的。

《现代实用医学》前身为《宁波医学》,创刊于1988年,自1994年起公开发行。创刊初期,《宁波医学》以“立足宁波,服务基层”为宗旨,坚持“严谨、公开、优质、高效”的办刊方针,一抓质量,二抓服务。随着影响面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于2001年起根据杂志发展需要,更名为《现代实用医学》,由浙江省卫生厅主管。 刊名: 现代实用医学历史沿革:曾用刊名:宁波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效方

比较好投的医学类杂志有:

1、《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CN:44-1193/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办刊宗旨显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来菌、抗生系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

3、《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CN:61-141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国际眼科杂志》为一综合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包括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论文。

4、《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半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部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旬刊),是中国科技优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CSCD期刊。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王陇德副部长担任名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张阳德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以及医学信息、动态方面的文章。设有论著、综述、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学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专栏。

5、《按摩与康复医学》

《按摩与康复医学》:ISSN:1008-1879,是康复医学期刊中很热门,也很不错的一本期刊,半月刊,审稿周期短,出刊速度快。

《按摩与康复医学》创刊于1985年,曾用名《按摩与导引》,是由广东省中医药局主管,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

不一样。《现代实用医学》是由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主办。以“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服务城乡”为宗旨,学习和汲取中华系列杂志和我省品质杂志的办刊经验,自觉以省级杂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办刊特色方面,力求体现“现代、综合、实用”,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准绳,突出多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研讨,报道内容新颖实用,密切结合临床。每期都会安排一个专题,邀请省内外着名专家为“专家论坛”栏目撰搞,相关专题论文相对集中,重点突出。《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医学学术类期刊。并且是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实用医学杂志》主要栏目设置的有: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调查研究、中医中药、循证医学、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告、临床病例讨论。所以《现代实用医学》和《实用医学杂志》并不一样。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510180电话/传真:E-mail:接受三种方式的投稿,即登录我们的网页投稿、通过E-mail投稿、向我编辑部寄来纸质打印稿投稿。我们推荐作者以第一种方式投稿,因为该方式方便。如果以纸质打印稿投稿,请务必在投稿后将原稿电子版发E-mail到我刊邮箱,并注明“补盘”二字。

实用医学杂志官方

实用医学杂志以临床实用为基础,着重报道具有创新性和临床转化前瞻的基础研究论文、临床创新科研论文及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推动学术进步服务。 ● 第2、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收录期刊●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2008、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广东省第二、三、四届优秀科技期刊● 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收录期刊● Google学术统计指标之100种中文热门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国家科技部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现刊目次数据库*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F5000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这是非法期刊,它的网页是假的。它可以给你出论文,还能邀你你当编委,是吧。它的版面费很贵,它也就是为赚这个。它的总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名片上的头衔一大堆。可是它的编辑部小姐,连最简单的医药名词都不清楚。这种论文在要求不严格的单位,可能也能充数,毕竟它能给你印上一本,大概也就发行几十本----每个作者一本而已。在各统计网站或数字化期刊网页上,查不到这个杂志。但是,各省级的杂志都能查到,你该明白怎么回事了吧。如果你是医学论文的初写者,请在这里留言。我来指导你修改及投寄。我是某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每年审近百篇医学论文。

假刊也就没有什么国家级省级之说了

实用医学杂志万方

那你就在知网上查,知网上有2008北大核心字样的就一定是中文核心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既是中文核心期刊也是科技核心期刊,知网、万方都收录了,目前在两个网站上没有检索到有增刊收录。如果是通过中间渠道代发,建议多考察一下,避免上当

你可以参照中国知网()里面分的很详细的。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江西医学杂志秘方大全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年纪很大的人都有这样的疾病,虽然治疗高血压不可能根治的,但是必须在平时的饮食上有所注意,如果高血压发作的时候,有中风的危险的,所以要注意治疗的方法,那么到底治疗高血压有哪些偏方?预防高血压吃什么食物最好?1、治疗高血压的偏方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也不少,以下就是治疗高血压偏方大全。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中提到经常吃些大蒜:每天吃2—3瓣大蒜,是降压的最好的简易办法,对一组415人的研究调查表明,食用600—900毫克蒜泥,平均降压11个毫米汞柱。大蒜可帮助保持体内一种酶的适当数量而避免出现高血压。1、洋葱炒瘦肉可防动脉硬化洋葱150克、瘦肉50克、酱油、油、盐、味精知适量。洋葱切片、肉切丝。放油→炒肉→洋葱→调料。2、海带绿豆汤可治疗高血压海带150克,浸泡、洗净、切碎;绿豆150克洗净。共入锅内煮至烂熟,用红糖调服,每日2次。3、芹菜苦瓜汤治疗高血压芹菜500克(段)、苦瓜60克(片),二者同渚汤饮。芹菜也红枣(300克、3-4枚)渚,治高血压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易燥、失眠多梦等症。4、胡萝卜粥防止高血压(糖尿病)5、鲜芹菜汁芹菜200克洗净,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用纱布绞汁,用砂糖调服,每日2次(芹菜,能降血压,平肝、镇静、解痉、止胃吐、利尿等,对眩晕头痛病、颜面潮红精神兴奋的高血压患者适用。)6、蜂蜜水润便降血压7、冰糖豆腐粥治高血压豆腐适量,粳米60克,冰糖适量。用豆浆渚硬米→渚好后加冰糖煮1-2沸即成。治:高血压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8、醋浸花生米生花生,精醋适量,倒醋浸泡7天,早晚各10粒,待血压降后可隔日服用。具有清热等功效,可治高血压症,对保护毛细管壁,阻止血栓形成都有较好作用。9、黄瓜藤汤治疗高血压把瓜藤→洗净→切段→水煮。日2次,清热利尿。2、预防高血压的食物1.葵花籽所有的坚果以及豆科植物都对人们的心脏功能有好处,然而当谈到降低血压时,葵花籽在其中可谓是独树一帜。葵花籽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膳食纤维来源,并且每天只需食用三克。葵花籽会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以此降低血压。但同样也需注意的是,含盐多的葵花籽也不能多吃。2.黑巧克力每天吃大约三十卡路里的巧克力就有降低血压的功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黑巧克力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是众所周知的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成分,但是专家们并不建议过多食用。3.坚果毋庸置疑,坚果绝对是降血压的必备食物。因为坚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镁元素和纤维,并且低钠。但同样也需要注意,使用过多的盐_坚果会引起其他诸如肥胖,高胆固醇等健康问题。4.石榴汁石榴中富含抗氧化物质,缺少抗氧化物质会易于产生高血压。然而糖尿病人在食用石榴的时候需要注意,因为石榴会使体内的糖分增加。5.菠菜菠菜营养丰富,低热量,高纤维,并且含有促进心脏健康的叶酸、钾和镁,这些元素对于降低血压,保持心脏健康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治多发性疖肿秘方(6首)

归芍地甲汤

【来源】张怀亮,《国医论坛》(4)1987年

【组成】当归15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山甲、连翘各12克,丝瓜络、生黄芪各30克,皂刺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透脓通络。

【方解】方中熟地、当归滋养阴血;赤芍、丝瓜络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生黄芪、山甲、皂刺托里消肿、透脓生肌;且黄芪固护卫表而抗御外邪;山甲性善走窜,专于行散,长于通达经络;皂刺辛散通经,具有很强的温通散结作用,对于疮疖具有迅速消散之功。合而用之,可清热解毒,透脓外出,养血活血,通达经络,颇切病机,故不失为治疗多发性疖肿的一张良方。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大便燥结者,加大黄9 25克;小便赤涩者,加木通15克;心烦急躁者,加焦栀子30克;舌红者,加丹皮10克;苔黄口苦者,减黄芪,加黄连10克;苔白腻者,加生苡仁30克。

【疗效】治疗9例,用药平均8剂,均获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及外用药。忌食辛辣鱼腥之物。

仙遗地黄汤

【来源】曹恩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仙遗粮15克,生地、紫花地丁各12克,白鲜皮、苦参各10克,紫草、白芷、丹皮各6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8克,泽泻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排脓内托,透邪解毒。

【方解】方中仙遗粮甘淡平,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经临床实践,治疗反复发作之疮疡湿毒有效;生地黄甘寒苦,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与仙遗粮同为方中主药;配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丹皮、紫草凉血散血;白鲜皮、苦参、黄芩、黄柏祛风清热燥湿;泽泻甘淡,专功利湿行水、导热下行;白芷轻宣发表、祛风散邪,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效。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风热上犯,热疖多在头面者,加山栀、防风、野菊花;湿热下注,疖多在身体下部,加败酱草、黄柏、苍术;热毒内盛,加生甘草、大青叶、生石膏;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石斛;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熟地、甘草;皮肤并发湿疹,加地肤子、车前子、六一散。

【疗效】治疗多发性疖肿200例,全部治愈(服中药期间一概不用西药)。服药最少6例见效,最多46剂始瘥,平均服药17剂。

消疖汤

【来源】姚庆云,《浙江中医杂志》(8)1985年

【组成】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解肌肤热毒,行瘀散结消肿。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疖肿的形成系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痰气瘀血凝集而成。方中昆布、海藻咸寒软坚、泄热行水;赤芍行气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清解肌肤热毒;白茅根清热祛湿,且赤芍、茅根还有凉血行瘀之功;黄芪益气托毒固表,诸药合用,治疗小儿多发性疖肿,疗效颇佳。

【主治】小儿多发性疖肿。

【疗效】治疗41例,服药3 9剂,平均剂,结果痊愈(疖肿消失,3个月无复发)29例,显效(疖肿消失,3个月内有少量复发)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解毒消肿汤

【来源】张生华,《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甘草、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连翘、皂角刺、丹皮、黄芪、生地、赤芍、白芷各10克,大黄3 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此方7 10岁小儿剂量。可视年龄大小进行适当增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方解】方中重用甘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辅以金银花、连翘以增解毒消肿之功;丹皮、赤芍、大黄凉血解毒;黄芪、皂角刺、白芷益气托毒拔脓。诸药合用,攻补兼施而以攻邪为主,经临床证实,本方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疗效。对反复发病者,应坚持服用,可收全功;大便溏泻者,一般不必停药。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发热者,加生石膏;经久不愈、气阴两伤者,重用黄芪,并加石斛、玄参、白术、茯苓;挟暑湿者,加香薷、六一散、车前子。

【疗效】治疗49例,同时配合局部切开,引流等外治法。结果痊愈4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100%。

疖肿汤

【来源】李林,《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数次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解】方中以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佐以石斛滋养胃阴,以防苦寒药败胃之弊。再结合临床辨证,适当配合仙方活命饮,四妙汤等成方,并辅以外治,切合病机,配伍恰当,可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疖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而诸如穿山甲、皂角刺的消肿排脓作用,生黄芪的托毒排脓、益气收敛作用以及外用法的拔毒生肌作用等,更是单用西药抗生素所难以实现的。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红肿,加皂刺、花粉、浙贝母;有脓,加当归、山甲;脓稀,加黄芪;痛甚,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加大黄、瓜蒌仁;硬结经久不破溃者,合用仙方活命饮;经久不愈,体虚毒甚,续发不断,脓稀不稠者,合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外用三黄膏;脓已成或已破溃,外用青银膏或九一丹;溃后流水,则用九华膏。

【疗效】治疗85例小儿多发性疖肿,用药2 3天即明显好转,疗程平均为1 3周,结果治愈率为,有效率为91%。

托补消炎汤

【来源】汤琢成,《四川中医》(6)1986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鱼腥草、千里光各30克,黄芪、党参、连翘各20克,川连10克,甘草6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2次。

【功用】托补消炎。

【方解】多发性疖肿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多缠绵难愈。本病的发生,多因外受风热,湿热,暑热之邪,继而化火化毒,热毒壅聚或兼有内郁湿热,营卫不和所致。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川连、千里光解毒燥湿;黄芪、党参益气托毒,共奏托补消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白头翁、川连、黄芩、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的功用。加丹参以活血祛瘀,配甘草以增强药力,重用黄芪、党参及白术,大补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有经治愈后不再复发之功。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凡内郁湿热较重者,酌加黄芩、黄柏各15克;对治疗过程中仍有新发者,酌加白头翁、丹参各20克;有气血两虚者,加白术20克,并加大黄芪剂量至30克。局部外治,可加用三黄洗剂及芙蓉膏。治疗中一律停用西药。

【疗效】汤一鹏报道,用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60例,病程均在3个月左右,最长1例达5年。结果治愈48例(占80%),有效10例(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治愈者中,最多服药35剂,最少7剂,平均服药20剂。

二、治痈疽秘方(11首)

加味三星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发疽,以阳实证居多,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以元参、焦山栀泻火清热,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无寒冷郁遏之弊。全方药专效宏,奏效颇佳。

【主治】发疽(脑疽),证见初起红肿焮痛,根盘坚硬高突,形寒身热,或高热不解,脉弦或洪数,苔白腻或黄腻。

【加减】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鹿角托里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鹿角胶(或鹿角片)9克,生黄芪、白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金银花15克,远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扶督阳,托里排脓。

【方解】方中以鹿角胶(或鹿角片)温阳而解阴寒郁结之滞;芪、归、芍、草相伍以益气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脓之功;并以金银花解毒清热;远志温行散结,使之阴寒渐解而脓毒得以透达。阳复、毒清则疮自愈。

【主治】发疽(脑疽),症见疮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热,神疲纳呆,脉沉细无力,属正虚阴涸之证。

【加减】如阴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黄芪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23克,当归身、陈皮、泽泻各6克,生白芍、广郁金各5克,怀山药、金银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托毒,排脓去腐。

【方解】痈疽成脓腐溃,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脓稀而腐肉不脱,治宜益气托毒、排脓去腐。方中生芪补气,配以归芍具有排脓托毒之功;合山药健脾,能助新肉生长;郁金理气与当归并用,有行血消肿之效;配以金银花解毒;茯苓、泽泻利湿,故能托毒消肿,去腐生新,符合疮疡溃后病机。本方用于统治一切溃疡的托毒排脓之用,施之临床,均有确效。阴疽则脓出清稀,腐肉不脱,本人每在温阳托毒汤及黄芪托毒汤的基础上,根据辨证情况而加减施治,每收良效。

【主治】阴疽脓出清稀,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腐肉不脱。

【加减】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壳各3克;睡眠差,加炒枣仁12克;血虚,加制首乌9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

舒筋活血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川楝子9克,炒元胡、当归尾、陈皮各6克,川连1克,赤芍克,制乳没9克,生甘草2克,忍冬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活血,舒筋通络。

【方解】髂凹流注,儿童及妇女罹患居多。多因外感湿热或感染所致。终成邪毒郁结、气血凝滞之证,故方用川楝子泻湿热,而入肝舒筋;配元胡活血行气,通滞止痛,同为主药;少佐川连清火解毒;辅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而定痛;忍冬藤、甘草解毒通络,合用共奏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本方用药,量轻而效佳,一般服药后,痛止而挛急之筋渐弛,然后随症理气化瘀适当施治,每多得消散之效。

【主治】髂凹流注、每伴大腿挛缩现象。

【加减】若气滞甚,加木香3克,青皮6克,制香附9克;坚结瘀阻,加桃仁9克,红花3克,皂角刺克;热重,加天花粉9克,川连倍用;湿重,加赤苓、生苡仁各12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归芪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当归、丹参、黄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黄芪15克,赤芍、金银花、连翘各9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托里解毒。

【方解】痈疽(有头疽)热毒型多见于中壮年正实邪盛。方用当归、丹参、赤芍和营活血;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生芪益气托毒,与活血药同用,其托里解毒之功尤著;穿山甲、皂角刺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消肿,托里解毒之功。本方重在解毒消肿,以托里为辅,用于热毒型痈疽之症,每收良效。

【主治】热毒型痈疽(有头疽)。

【疗效】治疗32例,均获痊愈。疗程最短15天,最长60天。

扶正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云苓12克,生甘草3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赤芍、金银花、连翘、黄芩各9克,黄连6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荣,清热托毒。

【方解】年迈体虚,气血不足之正虚型痈疽(有头疽),多见于年迈或久病体虚之人。治宜益气养血,清热托毒。本方系由八珍汤加味而成。方用四君(参、术、苓、草)补气,四物(归、地、芍、芎)补血,合之为八珍汤气血双补以扶正;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荣、清热托毒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正虚型有头疽(痈)。

【疗效】治疗52例,结果痊愈51例。1例因年老体虚并发紫癜性肾炎而死于肾功能衰竭。

养阴清托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生地15克,麦冬、白芍、天花粉各12克,玄参9克,黄芪18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解】阴虚型有头疽(痈)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托毒。方中以生地、麦冬、白芍、天花粉、玄参养阴清热;黄芪益气托毒;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合黄芪以托毒外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疗效】治疗45例,结果痊愈44例,1例死于败血症。

双活祛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羌独活各3克,防风3克,大秦艽、当归各9克,赤芍5克,制半夏6克,白芷3克,细辛1克,忍冬藤、炙僵蚕各12克,白茯苓、川牛膝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解表祛寒,活血消肿。

【方解】阴疽之成,多因素禀体虚,抵抗力低下,外受风寒湿邪侵袭,蕴结在里,致使气血凝滞,不得宣散而发,或因 情感 内伤,肝气郁结而致。故方用羌独活、防风、细辛、白芷以解表祛风寒,用量宜轻,其旨不在于发汗,而在开腠宣通;佐以当归、白芍活血;僵蚕散结,秦艽祛风湿,合之以达祛邪消肿之效。为外邪所致本证的内消方。

【主治】阴疽初起(深部脓肿早期),局部色白坚硬、不痛或似有酸痛、形寒、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属半阴半阳之证。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效果甚佳。

和营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当归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陈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和营,托里消肿。

【方解】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方中以生西芪益气;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配以桂枝、甘草调和营卫;忍冬藤解毒通络;陈皮理气;僵蚕散结;茯苓利湿,从益气和营而达到温经通络、解凝散结之功,寓扶正祛邪,以使内消或移深居浅为目的。此方并可用于溃后的坚肿不消,亦能取得消肿托毒之效。

【主治】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根盘散漫,尚未成脓的。脉弦细或沉细有力。多因正气不足,不能化毒行消或无力托毒。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透脓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12克,当归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托毒透脓。

【方解】深部脓肿,失治酿脓,每见寒化为热。既失内消之机,当透脓达外为法,移深居浅,而不致内陷筋骨。方用生黄芪益气托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合之为用则托毒透达之功尤著;辅以忍冬藤、甘草节解毒通络;山甲片、皂角刺攻坚排脓,以助透达之力。合用共奏托毒透脓之功。

【主治】深部脓肿化脓期。【加减】随证辅以外治之药,其效始著。

【疗效】屡用效佳。

疏气消肿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当归、青皮、炒枳壳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方解】胁肋深部脓肿,大多因 情感 内伤所致。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理气解郁行滞;辅以忍冬藤解毒通络;全蝎搜风散结。其中柴胡、青皮并为胁肋部位的引经药,用以引导各药直达病所,疏理气机,通行脉络,而得内消。

【主治】深部脓肿(胁疽、肋疽)。

【加减】若局部皮肤微热,或舌苔燥腻,脉见弦劲,为郁久化火之兆,势将酿脓,此时宜加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泻郁火,力求内消。

【疗效】临床屡用,屡收卓效。

【附记】上述所选凌氏之方,亦为笔者所常用。笔者临床运用,曾多以古方加减为治,虽屡见效验,有的并不够理想。自得凌氏之方,验之临床,每收佳效,疗效较前有所提高。确为临床经验之良方。病邪有深浅,证情有轻重,加之病情之发展演变,有的很难以一方而收全功。故多备选数方,以供临证随证选用,加减施治,守一方或随证更方。务使方证合一,治无虚投,疗效始著。

七、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秘方(7首)

温经通脉汤

【来源】潘建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附子20克,干姜6克,豆豉20克,桂枝12克,路路通,黄芪、毛麝香,甘草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本病多因感受寒邪侵袭、气血虚寒凝结所致。方用熟附子、干姜,桂枝温经散寒通脉,为方中之主药;干姜与熟附子同用,可降低附子的毒性,并可加强附子的回阳强心作用;黄芪补气,可强心与扩散血管作用;重用甘草之甘缓,可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不致辛燥,并能降低附子之毒性。方中附子有毒,用量较大应先煎。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虚寒型或气滞血瘀型偏寒者。

【加减】病在下肢者,加牛膝20克;口干,舌质红、苔黄者,加金银花叶20克;合并溃疡或坏疽者,加虎杖30克。

本病若处于缺血期和营养障碍期者。加用活络洗方(毛麝香、大风艾、海风藤根、桂枝各12克,大罗伞5克,入地金牛根13克);坏死期加用消炎洗方(一枝黄花、虎杖各15克,苦参,黄柏各12克,救必应15克)。上述两方分别研未、并均以4000毫升开水泡药浸洗。前者清洗,后者温洗。每日1 2次,每次30分钟。

【疗效】治疗50例,其中临床治愈15例(平均疗程64天),显效33例(平均疗程天),缓解和无效各1例(疗程各30天)。总有效率为98%。

活血通脉汤

【来源】杨培根,《新中医》(2)1987年

【组成】丹参35克,赤芍、鸡血藤、地龙、乳香、没药、乌梢蛇各15克,当归、红花、甘草各10克,细辛克,蜈蚣3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3次温服。

【功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

【方解】本组病例,无论是寒湿致病,或为虚寒成疾,总以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变化。方中以丹参,赤芍,鸡血藤,乳香、没药、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乌梢蛇,地龙,蜈蚣搜风通络。细辛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搜风通络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偏于寒湿阻滞,阳气不能畅达者加附子、肉桂、桂枝、制川鸟、制草乌,防己、苍术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偏于湿热者,加黄柏,萆薢以清热利湿,热毒炽盛者,酌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丹皮等以清热凉血解毒;若久病气血亏虚,创面不敛,肉芽不鲜者,酌加益气养血之当归,党参、熟地、首乌等。

再辅以外治,如初起肿胀,疼痛未溃者,用本方三煎后,煎汤温洗患处,每日3次;如后期已溃者,用太乙膏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疗效】治疗11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4例,无效1例。随访1 4年,均恢复正常,未复。

补气通脉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60克,当归、红藤、元参各30克,穿山甲、水蛭、乳香、没药各9克,蟅虫、虻虫各6克,皂角刺、党参各1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破血逐瘀,益气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用穿山甲、蟅虫、水蛭、虻虫,红藤、乳香,没药破血逐瘀以通脉;助以党参、黄芪,当归大补气血,增加其破瘀之力;皂角刺,牛膝引诸药直达病所;金银花,元参清热解毒。本方以逐瘀通脉为主,瘀散脉通则气行,俾血脉流通,即可获效。大补气血以增破瘀之力,且可扶正祛邪,瘀滞久郁化热,或外感邪毒,复以清热解毒之品以清之。脉畅热清,则病自愈。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加减】若患肢凉,加麻黄5克,桂枝15克,鹿角胶10克宣通阳气。如虑其发散太过,可加熟地30克以监制之。

【疗效】临床治愈多例,效果颇佳。

化湿通脉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鸡血藤30克,穿山甲9克,蟅虫、水蛭、乳香、没药各6克,地龙,牛膝各10克,苍术,黄柏各9克,金银花、藤各30克,当归15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化瘀,化湿通脉。

【方解】证偏于湿重者,治以通脉化湿。方中以穿山甲,水蛭,蟅虫、地龙、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脉;苍术、黄柏化湿;当归养血;金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桑寄生;威灵仙,牛膝通经络以直达病所,合而用之,共奏活血,化湿,清热,通脉之功。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于湿重者。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消炎通脉汤

【来源】吕奎杰,《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金银花30 45克(或忍冬藤45 60克)、元参、当归各20 25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牛膝15克,防己9 12克,络石藤(或海风藤)15 18克,威灵仙、甘草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重症可2日服3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脉。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以及不明原因之下肢肿痛等,症见舌尖偏红,苔薄黄腻,或白腻,脉弦略数。

【加减】局部肿痛灼热感明显者,加连翘20克,疼痛较甚者,加乳香,没药各6 7克,元胡15克;血瘀证明显者,加地鳖虫10克;深部静脉炎下肢肿胀明显者。加泽兰30克;兼脾肾虚者,加黄芪,桑寄生各20克;偏阴虚者,加生地,石斛各15 20克。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每获良效。

脱疽温阳汤

【来源】金起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肉桂10克,熟地15克,麻黄9克,炮附子15 30克(先煎半小时)、细辛4克,当归、丹参各30克,白芥子、鹿角霜各10克,川牛膝15克,络石藤30克,生黄芪30 6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首煎1小时,2 3煎各煎半小时,每日上,下午,晚各服1次。

同时用脱疽洗药,苏木、红花、官桂、川乌、细辛、乳香、没药各15克,透骨草、生艾叶、酒桑枝各30克,樟脑15克(药入)、上药放入瓷盆内,加水煎半小时后,趁热先熏(熏时脚上先盖好棉布)后泡洗,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功用】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活血通络。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系外科血管病中之重候,若不及时治疗,常可造成截肢或致残。本证系由暴受严寒侵袭筋骨,使脉道闭塞,寒凝血瘀,阳气衰微,不能下达肢末而致。症见肢趾冰凉,趾肿痛甚。故方用肉桂,炮附子,麻黄、细辛、鹿角霜温阳散寒;熟地、当归、丹参养血和阴,化瘀止痛;白芥子利气消痰,散寒退肿;川牛膝、络石藤祛除风湿,通络宣痹,方中重用黄芪者,取其益气温阳,鼓舞阳气下达肢端,又可增强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促进脉道血循之效。

本方是由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加减而成,故适用于证属虚寒型。方用大剂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品,冀其寒除阳回,络通肿消,血运畅通而向愈。

【主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属虚寒型者。症见面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足趾刺痛,小腿肌肉有抽搐痛,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常伴有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者,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等。

【加减】若下肢阴寒较甚,少气,脉沉细无力者,加党参20克、干姜9克;如趾痛较剧,加炙蜈蚣3条,马钱子粉克(冲服)以平肝定痉,解毒止痛;如痛如针刺,舌质淡紫,脉细涩者,加土鳖虫10克,水蛭6 9克,取吮血虫类深入痛所,搜络化瘀以止痛。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内外并治,疗效卓著。

【附记】服药期间,忌烟、酒和鱼虾等海味以及生冷食汤。必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四妙效灵汤

【来源】王仲青,《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黄芪15克,当归9克,忍冬藤15克,乳香,没药各6克,桂心3克,土茯苓9克,生苡仁12克,蒲公英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同时,配用外用方:枯矾,蜂房灰各15克,儿茶9克,硇砂,蒲黄各6克,冰片2克。共研极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成糊状。先用淡盐水洗创口,再取药膏(适量)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至腐肉脱落愈合为止。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里利湿。

【主治】脱疽(烂脚趾),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八、治下肢溃疡(臁疮)秘方(2首)

化腐生肌丹

【来源】王玉章,《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红升丹30克,轻粉、官粉各40克,银珠30克,樟丹10克,乳香、没药各50克,血竭20克,松香、冰片各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合成丹,疮面在常规消毒下,外涂“化腐生肌丹”,然后外用敷料覆盖包扎,隔日换药1次。

【功用】解毒化腐,生肌敛疮。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慢性下肢溃疡是由于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或脉道不通,肌肤失养,继而热腐肉烂所致。据临床观察所见,大多由患者其他疮口下陷,脓汁稀而多,或腐烂覆满疮面,肉芽组织暗淡或灰白,疮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王氏认为此乃气血瘀滞,脉道不通,瘀、腐、脓的存在为溃疡经久不愈的主要障碍。方中含有“化腐生肌”之圣药红升丹,能刺激病灶肉芽组织,促使结缔组织增生,而利于溃疡的愈合;松香、乳没等乃本方之精品,能生肌长肉敛皮,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加速了上皮的形成。王氏认为脓可能是疮面药物作用下,局部组织代谢旺盛的表现,是“煨脓”的结果,并非疮面感染恶化所造成的,是病症由阴转阳的一个标志;红升丹,轻粉,银珠,乳没等皆为辛温或辛热之品,不但能解毒拔脓化腐生肌,而且可以活血消肿止痛。本药具有提毒化腐,生肌敛皮作用,能改善疮面局部的微循环,激活慢性溃疡由僵化状态向急性无菌性炎性反方向转化,刺激结缔组织增生。临床使用安全可靠,是治疗慢性溃疡较为理想的药物。亦是治疗慢性溃疡的一首外治良方。

【主治】慢性下肢溃疡。

【疗效】多年用于临床,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臁疮汤

【来源】王德隆,《浙江中医杂志》(11 12)1982

【组成】当归20克,茵陈、葛根各30克,黄柏、苦参、连翘、猪苓各12克,炒苍术、防风、羌活、知母各10克,木瓜2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 3次温服。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解肌,活血消肿。

【主治】臁疮(初中期)。

【疗效】治疗13例,6例初期患者,平均服药15剂皆痊愈;7例中期患者,平均服药23剂,6例痊愈,1例好转。总有效率达100%。

  • 索引序列
  • 实用医学杂志秘方
  • 实用医学杂志效方
  • 实用医学杂志官方
  • 实用医学杂志万方
  • 江西医学杂志秘方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