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幼儿园关于公主病的论文

幼儿园关于公主病的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关于公主病的论文

我的小妹妹名叫xxx,今年三岁了,水灵灵的眼睛,翘翘的小鼻子,红红的樱桃小嘴,一笑起来眼睛弯成了两个小月芽,是个超级可爱的小女孩。妹妹整天哥哥长哥哥短地念道我,一见到我就跟在我屁股后面转,我干什么她就干什么。虽然有时候她也会欺负我一下,可是谁让我是哥哥呢,我从来不跟她小屁孩一般见识。在张语冰两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那一天我们和平时一样晚上回姥姥家吃饭,在饭桌上姥姥给我们大家讲了一件小冰冰白天发生的一件趣事。姥姥住的小区每年的暑假期间都会举办画展,姥姥和小冰冰去那里玩的时候,小冰冰看见其中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小姑娘,但是她穿的裤子有点低,露着肚脐眼。小冰冰看见后皱着眉头奶声奶气地说:“她的裤子要掉了,快给她穿上,不然会感冒的。”说着还伸手想去给人家把裤子往上提提。姥姥的话音刚落,我们哄堂大笑。本来还在安静吃饭的小冰冰见我们在笑,她也跟着嘿嘿地笑了。看到她这样,又引起我们一阵笑声。这就是我可爱的小妹妹——XXX。

最近,不少家长吐槽,自己的女儿长到一定阶段,房间里全是和迪士尼公主有关的东西。有的孩子喜欢睡美人,有的喜欢白雪公主,她们爱穿迪士尼动画角色的衣服,背着印有他们图案的书包,还把这些动画里的人物当作“榜样”。“可爱”、“萌”是人们对孩子“公主崇拜”现象的评价。不过,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者开始担心,迪士尼的公主文化易使女孩养成“公主病”。美国六成女童每周都玩“公主”

倡导富养女儿的时代,成为“小公主”是很多家长在努力为孩子营造的方向。在近日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刘u宏的女儿小泡芙,穿着公主裙,留着长长的头发,被人们冠以“最可爱的小公主”称号。济南市民丁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4岁的时候,突然做起了“公主梦”:她的偶像是迪士尼《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要穿同款的裙子,背印有艾莎形象的书包。丁女士说,女儿的转变不仅是停留在对艾莎形象的喜好上。她的言行举止都发生了改变。在喜欢迪士尼公主之前,女儿几乎是个“假小子”,喜欢车、枪,喜欢短发,衣服上印着“汽车总动员”。自从喜欢上公主后,开始喜欢粉色,喜欢长发,戴头纱、戴项链,语言也发生了变化,“会说‘人家是小女生’、有了小情绪,以前对自己特别糙,现在拿自己很娇气了。”丁女士说。迪士尼的公主们改变影响的是一大波小女孩。驻济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小女孩,从衣服到鞋子都是公主系,日常,她还要“公主”相伴。“艾莎”公主同样是这名女孩的偶像,她有个艾莎的娃娃,上课的时候抱着,吃饭的时候抱着,家长说,睡觉的时候也会抱着。美国杨百翰大学教授莎拉柯曾经对美国198个学龄儿童展开研究,这项研究发现,96%的女孩和87%的男孩都不同程度地接触了公主文化,研究中61%的女童每周都要玩一次公主玩具。

我是个懒妈妈,平时总是让孩子自己扒书堆找书看,虽然她还在幼儿园。昨天晚上,逼迫孩子躺在床上按时睡觉,她睁眼喊着睡不着。我想自己该履行一个好妈妈应尽的义务了,给她读个睡前故事,是安徒生的《豌豆上的公主》,因为它比较短。故事情节很简单:王子为了和真正的公主结婚游遍了世界,却不知如何辨别真正的公主。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一个自称是公主的姑娘住进了他们家。王子的妈妈用一颗豌豆外加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验证了她是个真正的公主。王子和公主结婚了,豌豆因为居功甚伟被放进了博物馆。 两三分钟就读完了这个故事。我问女儿:“王子为什么要娶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公主做老婆?她皮肤那么好,肯定没做过家务。”女儿说:“灰姑娘什么都会,也会做家务,所以王子很喜欢她。”我说:“对,我们要做一个什么都要会的公主。”这样教育孩子无可厚非。但直觉告诉我这样解读太糟了,相对于安徒生其他作品的情节合理、人物鲜明,这篇是个异数。 老国王亲自去给公主开城门,老王后亲自去给公主铺床叠被,他们没有下人伺候吗?二十床垫子加上二十床鸭绒被,得有两三米高吧,公主难道要踩着梯子去睡觉?并且公主还说那颗豌豆“硌着我,弄得我全身发青发紫”,很难想象她是怎么在那么高的床上翻来覆去打滚儿,让自己的全身都挤压到了那颗豌豆。焉知她不是睡相不好从床上掉下来摔的? 老国王和老王后为了儿子能娶上一位真正的公主,可真是像中国的爹娘一样凡事亲力亲为,为孩子的终身大事处心积虑、操透了心。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这姑娘既然是位公主怎么会在雨夜走丢了呢?他们也没询问她的家世、财产,仅凭着那全身发青发紫的皮肤就认定了她是真正的公主。想要公主做媳妇想疯了吧! 王子也很奇怪。除去听爹妈的话,是个乖孩子外,简直别无所长。如果他是个高富帅,排队求他结亲的人早把门槛踏破了。何至于他走遍了全世界,见了很多公主,却不知道哪个是真的。除了自己太笨想不出来办法外,最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些真正的公主不想见他,或者因他太穷,或者因他太丑,或者上述二者兼而有之。 那个自称是公主的姑娘更奇怪。打雷下雨的夜晚一个人怎么就跑到国外去了?瞎跑什么呢!仆从呢?是被野兽吃了还是被土匪杀了?既然娇生惯养怎么就愿意睡在二十床垫子加二十床鸭绒被的床上,床那么高,爬上去还不累死?当时就得告诉老王后这不合理,必须得给我公主的待遇。真正的公主怎么能让人如此这般去怀疑,去验证?还不一把火烧了他们家!姑娘看似偶然的邂逅焉知不是心机算尽的主动投怀送抱? 纵观全文,“真正的公主”判断的标准就是极其娇嫩的肌肤,暗示着只有王公贵族、大富之家才能养得出这样的女孩。但肌肤娇嫩的姑娘未必全是公主,家里有钱、有人伺候就行。这和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真的是两码事,任何思维正常的人当都能判断出来。然而当一个肌肤娇嫩的姑娘站在国王家时,他们放弃了对身为公主所必备的其他成长背景方面的探查,归根结底她家里看起来有钱就行了。真正的公主人选最后置换成了有钱人家的女孩。 国王需要钱,但又遮遮掩掩。他们一家编的这个试探故事算是保住了自己的脸面。但是,人家千娇万惯的女孩子凭什么得给你们又笨又穷又丑的儿子做媳妇?换句话说,你的王子靠什么配得上真正的公主?无非一个贵族的头衔罢了。然而它被认为是优雅精致生活的象征,这是当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所缺乏的。两个阶层结合一下各取所需,故事也就圆满了。 巴尔扎克和安徒生同一时代,他笔下那些穷光蛋贵族少爷都娶了富有的资产阶级寡妇。没落的贵族有了钱,新生的资产阶级有了话语权。只有上流社会和强大资本的结合,才能保证后代又富又贵。那个时代不论是丹麦的哥本哈根还是法国的巴黎,世风大致如此。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文末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的,资本要选择合适的阶层来为自己代言,而贵族传承下去的源动力也是能利用自己的名号不断圈钱。 公主抱怨那颗豌豆让她睡不好,这种对生活环境吹毛求疵苛责、追求极度安逸的享受,我们称之为公主病。竟是因了她的公主病才认定了她的公主命。而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都是公主病,但若是你的背景强大到让他人必须像尊敬一个真正的公主那样尊敬你,甚至将这些毛病也视为骄傲的公主的标配,那么这些毛病就都不是毛病了,而是你强大气场里令人羡慕的附属品。在强权社会里,只有强大和弱小之分,没有应该和不应该,你若强大,什么都是对的,甚至可以颠倒黑白。文章看似不合理之处却有那么多言外之意,作者对那个时代的批判构思之精巧令人赞叹。 这篇短小的文章没有优美的语言也没有带泪的微笑,对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确实不是好童话。小朋友们还不理解公主不能吃苦的缺点竟然是他人引以为傲的美德,因为这是安徒生写给成年人的童话。 如果公主的娘家失联了,文中那位矫情姑娘能不能像个真正的公主那样理直气壮的在国王的城堡里生活下去,我还真有点担心。

和这种有公主病的人相处的时候应该选择勇敢的拒绝对方,不要帮对方做任何的事情,应该用魔法打败魔法,不要怕得罪人,你要比她更加的有公主病。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的论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手足口病》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重难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需要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全面落实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预防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理》、根据上级领导及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的控制传染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流行,制定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传播应急预案。一旦发现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手足口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使传染病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目标管理

1.普及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映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在幼儿园的发生和蔓延。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机构预防手足口病传播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分管卫生保健副园长、保健医

成员:各班教师成立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

由总园长总负责,全面指挥其工作,督导消毒、隔离等;各成员负责做好各种宣传工作,随时检查督导日常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到位。

三、日常工作:

(1)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社区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2)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严格用紫外线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保证幼儿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4、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5、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6、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7、做好跟踪登记。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幼儿园。

8、开展家园共育。提示家长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提醒家长定期对孩子的卧具进行清洗、爆晒或紫外线消毒。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幼儿园的幼儿一旦出现手足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不得带病入园、进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园、进班。

2.幼儿在园内发现手足口传染性疾病,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幼儿园隔离室休息,并由幼儿园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幼儿园,市、区主管部门。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园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

4.幼儿园对手足口病人所在的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5.手足口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小朋友、同事前往探望。

6.幼儿园教职工中发现手足口病传染者,立即上报市教育局,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决定是否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作到:

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停止园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

②疫点消毒。对幼儿园所有场所进行消毒。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幼儿园密切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手足口病传染者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小朋友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7.幼儿园领导发现手足口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人员公布病情及传染源,采取防护措施,让广大职工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幼儿园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崔利玲

副组长:麦宁缪晓方何凯黎

组员:王淑娟姜燕贾成桂鲁冰耿翠萍夏德义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崔利玲: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麦宁: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缪晓方: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何凯黎: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王淑娟: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姜燕: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鲁冰: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贾成桂: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耿翠萍: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夏德义: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南京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8xxxxx934-811,分园862xxxxx794转811,亲子园8xxxxxxx678-800)。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南京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有关媒体也不断报导某地发现多例手足口病的信息,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幼儿园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省卫生厅内部明电〔20xx〕28号《关于加强肠道病毒感染疾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及市、区关于做好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西幼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

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安排每天的值班主任,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三、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幼儿早晨入园期间,保健医和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幼儿,劝其在家休息。

四、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幼儿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六、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七、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幼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八、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九、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

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4、开展"我是卫生小卫士"活动。

(1)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

小朋友们都知道了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现在,咱们就来比一比谁洗的`小手最干净。以小组为单位洗手,选出洗手最认真的小朋友。

(2)比比谁的衣服最干净。

由幼儿当裁判,选出衣着最干净的小朋友。

(3)评选出"卫生小卫士"进行奖励。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知识。

2、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

3、正确对待手足口病。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1、传播途径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2)主要通过粪口,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3)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4)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2、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3、预防

(1)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食。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5)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6)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7)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

(二)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三)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公众预防和疫情应急处置。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一) 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现象。

2、提高幼儿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你们听说过"手足口病"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幼儿说说。)

(二)师出示课件ppt

1、你们看,得了这个病,我们身上会长什么东西?

2、会长在我们身体的那些位置?(幼儿说说。)

(三)教师小结:手足口病会在我们的手、足-脚、臀-屁股、口-嘴巴、背等各处长小红泡泡,小泡泡会疼,有时我们还会出现发烧、感冒等症状。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一)请幼儿说说"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

(二)教师总结:洗净手(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洗手的步骤:

(1)湿、搓、冲、捧、擦。

(2)搓手步骤:一搓手心,二搓手背,三搓指缝,四搓指甲,五搓大拇指,六搓手腕。

2、提醒幼儿每天要喝5杯水。

3、不在外面买不干净不熟的食物吃。

4、不能多吃冰糕三、请幼儿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听,让他们也学习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教学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小百科: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有关幼儿园常见病的论文

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提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提问,不但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和喜欢说,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学习的快乐,汲取更多的知识,发展更高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在提问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益“高耗低效”。

一、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病症”

(一)提问后急于求成,没有留足时空给幼儿思考

部分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预案时常常给自己设定答案。课中问题一提,就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幼儿们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喜欢让那些“聪明”的孩子一语命中。即使没有孩子答上,老师总是费尽心思,不断的引导幼儿,不断提不幼儿,最终引出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然后草草了事,幼儿没有一丝一毫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教师提问准备不充分,缺乏有效回应

部分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提前查阅资料,随口一问却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不能充分给幼儿当前回答给予回应,被迫用“长大……”搪塞孩子或干脆“屏蔽”幼儿的回答。试想: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吗?他(她)的能力会有发展吗?

(三)教师没有重视语境的创设,致使幼儿表达欲不强

语言是靠环境支撑的,幼儿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更是喜欢新鲜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发问总是犹如白开水,让幼儿觉得“无色无味”、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求知的内在动力,导致幼儿们不想表达,甚至不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蜈蚣的溜冰鞋》中,在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就不断问(生怕学生乱说):蜈蚣穿着怎样的滑冰鞋,怎样滑冰呢?试想:这么单调、机械的问语,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吗?反之,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再回答:蚂蚁穿着的“溜冰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滑冰如何?其他的小动物,像蛔蛔、蟋蟀、蜜蜂……的滑冰鞋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滑冰的?接着,启迪幼儿大胆想象:小蜈蚣为什么不滑冰?它的朋友是怎样帮助白的?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为什么?此刻如果教师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就会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二、“诊疗”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发问,一定要细致揣摩、推敲和分析,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所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问题的预设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师幼间的交往互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做好预设,才能使语言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精力聚中于问题的探讨和体验之中。比如要预设如何面对幼儿无意义的回答、从众的回答,怎么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做好“追问”的准备,如“谁的问题和他的不一样”等。这样就能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语言活动的'“中心”,推动活动向高潮发展。

(二)力求问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要想提升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计提问的语言要进行细致的推敲琢磨,确定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科学,针对性是否突出,能否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思考;表达要规范,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足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狐狸和兔子》,首先视频演播故事中的部分W面,再提问: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猜一猜!这样的提问直指故事的关键,能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故事,让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

要想使幼儿能够被语言教学活动深深吸引,应努力避免呆板、答案唯一的题目;应努力提升问题的宽广度,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悟语言教学活动的乐趣。另外,当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问和辩论时,一定“等待”幼儿的思维反应,对他们的答话加以关注,同时加以启迪和鼓励。

譬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讨论“什么是规则”》,我问:看到这个讨论,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就这样,幼儿在讨论、谈话时能自如、从容地展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活动中幼儿们能根据情境向教师发问、向小伙伴发问,让他们提出自己与小伙伴不一样的看法、做法。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关于孩子公主病的论文

公主病的小女生,一般都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错误的教育内容等原因导致的。

女生公主病一般都是惯的,这种女生讲究特别多,和她们在一起会觉得很累,她们总是觉得自己像公主一样,这种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父母惯得,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时父母严格老一辈的又要责怪,中国式的教育就是不如国外

“公主病”更大的影响来自家庭人们之所以开始研究、讨论公主文化对女童的影响,一部分原因跟“公主病”一词在成人女性中引发关注有关。在一篇名为《中国成年女性的公主病是怎样养成的》文章中,作者鞠白玉提出,在中国,公主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并举出了这样的例子:“一天在一个咖啡馆里,一个戴着王冠穿着公主裙的六岁女孩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主啊。可是她霸道娇气又无礼,父母脸上却是一派自喜。真想对这对父母说:除了裙子,她哪儿像个公主?”迪士尼公主们是否真能“惯”出孩子的公主病?家长们又该对此持何种态度?“我觉得这是夸大了动画形象对孩子行为的影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小燕说。在张小燕看来,之所以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会喜欢公主,是因吻合了他们内心的需求,即女孩子天性中都有“公主梦”。迪士尼的公主们只是外部的一个诱因,让女孩子的“公主梦”外化出来。

等他们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这种“公主梦”必然会融入现实性的因素,也就是说,他们会从中清醒过来,有人不会再沉迷粉红色,有人也不会再把自己“当公主”。“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外界因素使其成长,说迪士尼公主文化会让女孩子们不自信,学不好理科,这种论调太夸张了。”张小燕说。也会有个例,比如到了成人后,一些女性依旧保持着“公主梦”,会有“公主病”,但这种结果,肯定不止迪士尼公主文化的影响,更大的影响来自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引导。孩子看迪士尼动画很正常,穿蓬蓬裙戴项链也很正常。家长们可适时引导,比如:你可以学公主们不大声说话、勇敢、善良,但不能任性、无理取闹。

幼儿园常见病的论文

《浅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摘要】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保健医生进课堂。

在原有思维模式里,课堂上讲课的就是老师,在一些涉及到医学领域知识的课程,我园采用保健医生进课堂的方式来为孩子上课,既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健康促进效果更好。如:牙齿的保健,保健医生将牙齿模型带至教室,详细讲解牙齿结构、刷牙的正确方法、龋齿的害处、如何口腔保健。又如:营养的早餐,保健医生给孩子讲述什么是营养的早餐、儿童膳食宝塔是怎么安排和搭配的、这么吃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保健医生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增加了信任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浅谈了一些我园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她们,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使孩子一生受用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我园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提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提问,不但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和喜欢说,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学习的快乐,汲取更多的知识,发展更高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在提问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益“高耗低效”。

一、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病症”

(一)提问后急于求成,没有留足时空给幼儿思考

部分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预案时常常给自己设定答案。课中问题一提,就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幼儿们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喜欢让那些“聪明”的孩子一语命中。即使没有孩子答上,老师总是费尽心思,不断的引导幼儿,不断提不幼儿,最终引出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然后草草了事,幼儿没有一丝一毫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教师提问准备不充分,缺乏有效回应

部分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提前查阅资料,随口一问却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不能充分给幼儿当前回答给予回应,被迫用“长大……”搪塞孩子或干脆“屏蔽”幼儿的回答。试想: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吗?他(她)的能力会有发展吗?

(三)教师没有重视语境的创设,致使幼儿表达欲不强

语言是靠环境支撑的,幼儿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更是喜欢新鲜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发问总是犹如白开水,让幼儿觉得“无色无味”、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求知的内在动力,导致幼儿们不想表达,甚至不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蜈蚣的溜冰鞋》中,在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就不断问(生怕学生乱说):蜈蚣穿着怎样的滑冰鞋,怎样滑冰呢?试想:这么单调、机械的问语,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吗?反之,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再回答:蚂蚁穿着的“溜冰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滑冰如何?其他的小动物,像蛔蛔、蟋蟀、蜜蜂……的滑冰鞋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滑冰的?接着,启迪幼儿大胆想象:小蜈蚣为什么不滑冰?它的朋友是怎样帮助白的?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为什么?此刻如果教师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就会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二、“诊疗”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发问,一定要细致揣摩、推敲和分析,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所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问题的预设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师幼间的交往互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做好预设,才能使语言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精力聚中于问题的探讨和体验之中。比如要预设如何面对幼儿无意义的回答、从众的回答,怎么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做好“追问”的准备,如“谁的问题和他的不一样”等。这样就能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语言活动的'“中心”,推动活动向高潮发展。

(二)力求问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要想提升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计提问的语言要进行细致的推敲琢磨,确定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科学,针对性是否突出,能否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思考;表达要规范,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足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狐狸和兔子》,首先视频演播故事中的部分W面,再提问: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猜一猜!这样的提问直指故事的关键,能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故事,让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

要想使幼儿能够被语言教学活动深深吸引,应努力避免呆板、答案唯一的题目;应努力提升问题的宽广度,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悟语言教学活动的乐趣。另外,当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问和辩论时,一定“等待”幼儿的思维反应,对他们的答话加以关注,同时加以启迪和鼓励。

譬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讨论“什么是规则”》,我问:看到这个讨论,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就这样,幼儿在讨论、谈话时能自如、从容地展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活动中幼儿们能根据情境向教师发问、向小伙伴发问,让他们提出自己与小伙伴不一样的看法、做法。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 索引序列
  • 幼儿园关于公主病的论文
  •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的论文
  • 有关幼儿园常见病的论文
  • 关于孩子公主病的论文
  • 幼儿园常见病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