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摘要】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保健医生进课堂。
在原有思维模式里,课堂上讲课的就是老师,在一些涉及到医学领域知识的课程,我园采用保健医生进课堂的方式来为孩子上课,既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健康促进效果更好。如:牙齿的保健,保健医生将牙齿模型带至教室,详细讲解牙齿结构、刷牙的正确方法、龋齿的害处、如何口腔保健。又如:营养的早餐,保健医生给孩子讲述什么是营养的早餐、儿童膳食宝塔是怎么安排和搭配的、这么吃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保健医生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增加了信任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浅谈了一些我园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她们,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使孩子一生受用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我园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
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提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提问,不但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和喜欢说,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学习的快乐,汲取更多的知识,发展更高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在提问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益“高耗低效”。
一、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病症”
(一)提问后急于求成,没有留足时空给幼儿思考
部分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预案时常常给自己设定答案。课中问题一提,就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幼儿们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喜欢让那些“聪明”的孩子一语命中。即使没有孩子答上,老师总是费尽心思,不断的引导幼儿,不断提不幼儿,最终引出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然后草草了事,幼儿没有一丝一毫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教师提问准备不充分,缺乏有效回应
部分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提前查阅资料,随口一问却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不能充分给幼儿当前回答给予回应,被迫用“长大……”搪塞孩子或干脆“屏蔽”幼儿的回答。试想: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吗?他(她)的能力会有发展吗?
(三)教师没有重视语境的创设,致使幼儿表达欲不强
语言是靠环境支撑的,幼儿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更是喜欢新鲜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发问总是犹如白开水,让幼儿觉得“无色无味”、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求知的内在动力,导致幼儿们不想表达,甚至不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蜈蚣的溜冰鞋》中,在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就不断问(生怕学生乱说):蜈蚣穿着怎样的滑冰鞋,怎样滑冰呢?试想:这么单调、机械的问语,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吗?反之,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再回答:蚂蚁穿着的“溜冰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滑冰如何?其他的小动物,像蛔蛔、蟋蟀、蜜蜂……的滑冰鞋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滑冰的?接着,启迪幼儿大胆想象:小蜈蚣为什么不滑冰?它的朋友是怎样帮助白的?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为什么?此刻如果教师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就会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二、“诊疗”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发问,一定要细致揣摩、推敲和分析,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所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问题的预设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师幼间的交往互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做好预设,才能使语言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精力聚中于问题的探讨和体验之中。比如要预设如何面对幼儿无意义的回答、从众的回答,怎么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做好“追问”的准备,如“谁的问题和他的不一样”等。这样就能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语言活动的'“中心”,推动活动向高潮发展。
(二)力求问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要想提升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计提问的语言要进行细致的推敲琢磨,确定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科学,针对性是否突出,能否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思考;表达要规范,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足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狐狸和兔子》,首先视频演播故事中的部分W面,再提问: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猜一猜!这样的提问直指故事的关键,能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故事,让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
要想使幼儿能够被语言教学活动深深吸引,应努力避免呆板、答案唯一的题目;应努力提升问题的宽广度,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悟语言教学活动的乐趣。另外,当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问和辩论时,一定“等待”幼儿的思维反应,对他们的答话加以关注,同时加以启迪和鼓励。
譬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讨论“什么是规则”》,我问:看到这个讨论,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就这样,幼儿在讨论、谈话时能自如、从容地展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活动中幼儿们能根据情境向教师发问、向小伙伴发问,让他们提出自己与小伙伴不一样的看法、做法。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浅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摘要】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保健医生进课堂。
在原有思维模式里,课堂上讲课的就是老师,在一些涉及到医学领域知识的课程,我园采用保健医生进课堂的方式来为孩子上课,既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健康促进效果更好。如:牙齿的保健,保健医生将牙齿模型带至教室,详细讲解牙齿结构、刷牙的正确方法、龋齿的害处、如何口腔保健。又如:营养的早餐,保健医生给孩子讲述什么是营养的早餐、儿童膳食宝塔是怎么安排和搭配的、这么吃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保健医生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增加了信任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浅谈了一些我园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她们,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使孩子一生受用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我园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
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 摘要 ]《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应切实以学生掌握相应的保教知识与技能为课程教学的目标。针对本门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索,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同行分享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
[ 关键词 ]课程改革;学前卫生学;改革探索
一、《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及目标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托幼机构的工作需求密切相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健康观念,熟悉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掌握有关营养学、心理卫生、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急救措施等学前儿童卫生保育基本知识,并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能够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幼儿园的保育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其重要内容及教学目标为:(一)学前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保健1.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各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特点;3.掌握学前儿童各系统、器官的保健措施,在幼儿园保育过程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幼儿进行身体护理与保健。(二)学前儿童营养卫生1.了解各种营养素及热能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价值,掌握学前儿童的合理膳食要求;2.了解幼儿园膳食营养管理、食品卫生管理的具体内容及要求;3.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合理配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三)幼儿园保教活动安排的卫生1.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熟悉一日生活卫生要求;2.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照料的内容,掌握日常生活照料的卫生要求与方法,能够做好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照料工作;3.了解幼儿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掌握相应的卫生要求方法,能够做好幼儿学习教育活动的卫生保健工作。(四)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急救1.理解安全教育的内涵,了解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与途径;2.了解幼儿园的安全要求,掌握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急救原则和几种重要的急救法;3.能够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做好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对出现的意外事故进行急救处理。(五)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与处理1.了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表现判别生病与否,掌握基本的疾病护理技能;2.了解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类型,熟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和常见传染病的病因、症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能够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识别传染病,并进行有效预防和处理;3.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类型及特征,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掌握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能够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六)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因素;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3.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七)学前教育机构的物质环境卫生1.理解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和功能;2.了解幼儿园的选址、用地、总平面布置等卫生要求,掌握幼儿园房舍的卫生要求,在幼儿园工作中做好房舍的卫生工作;3.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机构常用设备与用具的卫生要求,在准备和组织幼儿园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卫生工作。
二、本课程传统教学问题分析
为了实现这一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及各章节小目标,适宜的课程教学模式无疑是一有力载体,然而在本课程传统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主要采用集中讲授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明显下降,学生逃课率上升,即使来上课,也较多出现说话、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期末考试占的比例较大,导致学生“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凸显。一些学生平时不怎么听课,但只要期末恶补也可以出成绩,反而有些平时很努力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佳。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也使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考核评定失去了公平性。另外就是在考核过程中,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则兼顾较少。
三、课程改革力图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建设多维的评价体系,力求形成特色鲜明的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减少学生缺课、上课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现象。(二)通过教师集中理论讲解、幼儿园教师专题性实践汇报、学生知识点汇报、学小组情境演绎等环节,多角度、全方位的将幼儿园相关的保教情况真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夹生”现象。(三)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现象,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体现应有的能力和价值。
四、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此次教学改革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一)改革教学内容《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范围广。如果在有限的学期时间里,各个方面都“面面俱到”的'话,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贪多不求精”的问题。为了精准把握住课程的核心内容,真正实现学生所学与幼儿园所需的契合。在实际的课程实施中,我采用的做法为:在结合《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与幼儿园专家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幼儿园保教实践中急需教师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和整合,努力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如第四章“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中,则注重对幼儿园的生活制度进行了讲解,除了教材中(所使用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唐林兰、于桂萍主编的《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一书)提到的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该注意的事项进行讲解之外,对各环节中幼儿的卫生要求也进行了补充性的讲解。并且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各环节中教师保健情况观察记录表及幼儿卫生行为观察记录表,供学生在实习及见习中使用,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第五章中,考虑到培养实践性人才的目标要求,则将重点放在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外事故的处理”上,除了教材上列举的常见的12种意外事故外,又结合对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调查,增加了诸如溺水、触电等急救措施讲解。而在第六章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常见的疾病及第七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讲解中,则做了“减法”,即并没有将教材中提到所有常见疾病、传染病、心理问题进行一一讲授,而是结合幼儿园中儿童的实际,针对性地对比较普遍的一些疾病、传染病和心理问题进行了讲解,其余的则让学生作为课外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精准、又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二)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那些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效果的方法上。具体我采用了教师集中理论讲解、学生根据教育实践(如实习、见习)进行知识汇报以及学生小组情境演绎等方法以替代传统式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如本课程大部分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的理论知识内容,我会通过讲授法、案例法等讲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我会采用学生实践性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形式展开。如在第四章“托幼机构的生活制度”这一节,我会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编制一些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保健情况及幼儿卫生行为表现观察记录表(如入园环节教师保健情况观察记录表及入园环节幼儿卫生行为观察记录表等),然后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本课程基本大都开设在学生有教育实习的学期)自己结合所见所闻进行观察记录,然后回校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这不仅实现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幼儿园实际的高度吻合,也充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而在第五章“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第六章“常用护理技术”这些操作性知识的学习上,我则创新的采用了学生小组情境演绎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为:我事先根据大纲及实际的调查,将幼儿园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切实需要的护理技术进行整理,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认领他们想要讲授的内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如某种常见意外事故出现的原因、会有什么症状、特别是该如何进行急救处理等)以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则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适当的补充或纠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主掌握了“活的”知识与技能。另外,为了进一步多途径、有效落实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目标,领导与学前教研室的各位老师也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努力促进“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幼儿园一线的优秀教师也纳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到《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中,则体现为:将一些幼儿园保教实践内容交于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以讲座汇报的形式进行讲授。比如第四章“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制度”、第六章“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疾病”、第七章“幼儿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等这形式既能够有效避免“象牙塔”式的知识学习,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掌握准确、急需的幼儿园保教技能。(三)改革考核方式考核是评估学生能力和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考评是否科学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院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学前卫生学》的考核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考试目的上,从注重学生的知识习得转变为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在考试内容上,从“注重理论知识”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特别是在考核方式上,从“注重结果性评价”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具体做法为:一方面,增大了平时表现成绩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由20%增加到30%,即在传统考核中只有“出勤”、“作业”这两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组知识点汇报”这一计分项,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参与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在“作业”这一项上,也与传统的理论知识阐述不同,转变为实践知识的考核,即对上面提到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填写的观察记录表的准确度、全面性、深入性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五、课程改革的效果
以上是我在为期3年半的《学前卫生学》教学的过程中,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课程内容进行的改革,在实施过程,初步达到以下了以下效果:(一)学生真正明白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不再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上的“局外人”,课堂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缺课、上课玩手机、说话、睡觉等现象基本消失,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二)通过高校教师集中理论讲解、学生知识点汇报、学小组情境演绎,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所学内容,学习过程中的“夹生”现象消失。(三)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做好保育方面的工作,这在以后的教育实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唐林兰,于桂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提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提问,不但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和喜欢说,还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语言学习的快乐,汲取更多的知识,发展更高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在提问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教学效益“高耗低效”。
一、幼儿语言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病症”
(一)提问后急于求成,没有留足时空给幼儿思考
部分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活动提问的预案时常常给自己设定答案。课中问题一提,就让学生回答,没有给幼儿们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喜欢让那些“聪明”的孩子一语命中。即使没有孩子答上,老师总是费尽心思,不断的引导幼儿,不断提不幼儿,最终引出自己想得到的答案,然后草草了事,幼儿没有一丝一毫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教师提问准备不充分,缺乏有效回应
部分教师的提问很随意,没有经过思考、提前查阅资料,随口一问却被幼儿的回答、反问弄得“哑口无言”,不能充分给幼儿当前回答给予回应,被迫用“长大……”搪塞孩子或干脆“屏蔽”幼儿的回答。试想:幼儿的求知欲能得到满足吗?他(她)的能力会有发展吗?
(三)教师没有重视语境的创设,致使幼儿表达欲不强
语言是靠环境支撑的,幼儿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更是喜欢新鲜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但部分教师的发问总是犹如白开水,让幼儿觉得“无色无味”、提不起兴趣,激发不了求知的内在动力,导致幼儿们不想表达,甚至不参与语言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蜈蚣的溜冰鞋》中,在整个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就不断问(生怕学生乱说):蜈蚣穿着怎样的滑冰鞋,怎样滑冰呢?试想:这么单调、机械的问语,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吗?反之,教师能够精心创设情境,让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再回答:蚂蚁穿着的“溜冰鞋”是什么颜色的?它的滑冰如何?其他的小动物,像蛔蛔、蟋蟀、蜜蜂……的滑冰鞋又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滑冰的?接着,启迪幼儿大胆想象:小蜈蚣为什么不滑冰?它的朋友是怎样帮助白的?你喜欢这些小昆虫吗?为什么?此刻如果教师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就会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加语言教学活动。
二、“诊疗”策略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发问,一定要细致揣摩、推敲和分析,提升提问的有效性。所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问题的预设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为了实现师幼间的交往互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做好预设,才能使语言教学活动得心应手,才能使教师和幼儿的精力聚中于问题的探讨和体验之中。比如要预设如何面对幼儿无意义的回答、从众的回答,怎么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做好“追问”的准备,如“谁的问题和他的不一样”等。这样就能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语言活动的'“中心”,推动活动向高潮发展。
(二)力求问题的针对性、规范性
要想提升语言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提出问题时一定要针对活动的内容和情境,设计提问的语言要进行细致的推敲琢磨,确定问题是否准确、是否科学,针对性是否突出,能否引起幼儿对语言活动的思考;表达要规范,提出问题后给幼儿留足独立观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故事:狐狸和兔子》,首先视频演播故事中的部分W面,再提问:这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你猜一猜!这样的提问直指故事的关键,能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情节,然后让他们自主阅读故事,让语言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三)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
要想使幼儿能够被语言教学活动深深吸引,应努力避免呆板、答案唯一的题目;应努力提升问题的宽广度,不限制学生的思考;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体悟语言教学活动的乐趣。另外,当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现反问和辩论时,一定“等待”幼儿的思维反应,对他们的答话加以关注,同时加以启迪和鼓励。
譬如大班上学期语言课程《讨论“什么是规则”》,我问:看到这个讨论,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于是,我先让幼儿独立思考一下,再在学习小组里说说。就这样,幼儿在讨论、谈话时能自如、从容地展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活动中幼儿们能根据情境向教师发问、向小伙伴发问,让他们提出自己与小伙伴不一样的看法、做法。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奠定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我们在语言活动中应充分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提升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创新能力。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论文
关键词: 儿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摘 要: 健康教育通常会有比较固定的模式,但是不同的教育内容需要医护人员采用灵活和变通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并强化教育效果[1]。做好儿科健康教育,应该把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为患儿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积极落实人性化服务观念,将高超的医疗医护技术与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强化人文关怀、康复指导以及心理安慰等。笔者针对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
医护人员方面
认识方面的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将健康教育看作卫生宣教,在疾病知识的传授上,常规性的知识宣传居多;在进行实际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患儿及其家长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等,无法在根源上协助患儿及其家长培养健康行为;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角色没有完全转变,仅仅是作为护理活动的执行者以及患儿的照顾者。
专业素质略有欠缺:儿科护理属于综合性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比较完整和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从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看来,目前部分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落实的操作技能。
未能有效选择教育时机: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问题。患儿在入院时,护理人员便会对其或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新入院时的患儿及家长正在逐渐适应医院的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化,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接受效果;②出院阶段的健康教育问题。出院指导比较常见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但是即将患儿出院时,患儿及家属只有较短的时间来接受医护人员的相关健康知识,因此患儿出院时,很难全部理解健康教育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内容浮浅,方法单一,重视灌输式教育,缺少具体指导,未能因人施教,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未能有效发挥。
受教人员方面
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儿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面对患儿,还要面对陪护者。学龄前儿童由于认知程度有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陪护者;而学龄期儿童教育的对象则为患儿及陪护者。儿科病房的患儿,缺少成年人的.学习特点,而且由于患儿多为独生子女,陪护者较多且不断交换,使健康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容易中断。加之在患儿住院期间,陪护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取得的疗效,对于有关这些疾病的预防、病因及护理措施等知识缺乏求知欲,从而使健康教育难以取得满意效果。
具有较强的不信任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陪护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之医生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相关对策
正确认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求医护人员强制性地教授某些知识或者是改变患者的某种行为,而是预防性保健。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有必要尊重患儿及其家长的意见,将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端正态度,不要使健康教育沦为“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3]。
通过有定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多种途径提高护士的素质。组织院内外的相关学术讲座;组织到其他医院学校参观学习;请科主任和年资高的医生讲解有关的专科知识;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鼓励自学自考;②组织健康模拟训练,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定期在科内举行各种情景对话,“患者”提出各种问题,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和语言沟通技巧,然后集体评价、讨论,护士长总结。通过情景对话,不断规范健康教育用语,提高年轻护士的实践能力;③把存在的不足反馈到护理部,由护理部专门组织护士礼仪及沟通技巧培训。
落实阶段性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教育应该保持着与之同步的发展态势,让患儿及家长不会因为病情的变化而担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随着患儿的病情变化而进行合理地调整,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入院介绍时,除了向患者介绍责任医生、护士、各项检查的注意事项、治疗计划等方面之外,协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目标,目标不能够过高或过低,如果过高,则很难实现,会削弱患者信心,如果过低,则拖延康复时间。因此,在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综合考虑机体组织、病理规律、生理规律,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制定康复目标。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依据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于患儿迫切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详细地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建议患儿调整睡眠与饮食习惯、坚持锻炼等。
重视定期复诊与随访时的健康教育:某些患儿需要定期的复诊以及随访,此时的健康教育应该注意:患儿及其家长按时复查时要详细了解患儿的服药情况(例如,是否按时按量),向其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对于患儿及其家长反映的问题或者服药期间存在的问题,应该详细进行解释,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3 参考文献
[1] 安丽萍,宋莅萍,俞梅芬.影响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77.
[2] 王惠贤.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l,17(3):54.
[3] 海 珠.浅谈树立全体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J].中国健康教育,2000,16(7):44.
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最多的就是感冒,发烧和咳嗽了。
幼儿园常见疾病一、消化道病消化道传染病是健康的孩子误服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用手摸了被污染的玩具后,又吮手指或不洗手就吃东西,造成病原体由口进入体内。幼儿园常见疾病二、感冒有的宝宝刚上幼儿园每天都尿湿裤子。裤子不容易穿脱、宝宝自己尿的时候不说、裤子湿了没有及时换、出汗内衣打湿没有及时更换,都会导致孩子感冒。幼儿园常见疾病三、呼吸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患儿在说话、呼吸、打喷嚏、咳嗽时将病原体播散在空气中,被健康孩子通过口、鼻吸入体内而感染发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等就是典型的病例。其中手足口病最为严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幼儿园常见疾病四、麻疹麻疹病毒致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发生在学龄前。特点是发热3-4天后出疹,3天出齐暗红色斑丘疹大小不均匀,皮疹、皮粘膜斑,疹间皮肤正常。幼儿园常见疾病五、风疹风疹是一种症状较轻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托幼机构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又较持久的免疫力。直接经空气飞沫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婴儿患者排毒时间较长,5~6个月内于唾液、尿、粪便中仍有病毒派出,护理人员与患儿密切接触可间接传染。
幼儿因为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幼儿园,是幼儿聚集的场所,更容易成为秋季传染病的重灾区。1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往往来势汹汹,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主要的症状就是腹泻和呕吐,有些会发烧,有些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预防控制措施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给宝宝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2、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婴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3、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4、秋季腹泻,孩子大便次数多,且为水样便,会带走肠道中大量的益生菌,病程时间过长还可能转化为细菌感染,那么在腹泻开始就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缩短腹泻病程。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多发于秋冬季,主要症状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预防控制措施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3水痘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水泡疹,成簇分布,伴瘙痒。冬春季多见。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预防控制措施1、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2、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400mg-1000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3、预防:注意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通常为10-14天。预防控制措施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儿童,一般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在手、足和口腔周围会出现水疱,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秋季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具体的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病程通常在7—10天。预防措施1、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2、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3、孩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4、如果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要及时就医,家庭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抓挠,同时保持皮肤局部的卫生。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妈妈们要给宝贝做好防护,除了加强保暖,注意个人卫生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乐亦康是一款能够增强免疫力,远离过敏的益生菌,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批文,帮助宝贝增强免疫,身体棒棒!
《浅谈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摘要】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保健医生进课堂。
在原有思维模式里,课堂上讲课的就是老师,在一些涉及到医学领域知识的课程,我园采用保健医生进课堂的方式来为孩子上课,既体现课程的专业性,同时也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健康促进效果更好。如:牙齿的保健,保健医生将牙齿模型带至教室,详细讲解牙齿结构、刷牙的正确方法、龋齿的害处、如何口腔保健。又如:营养的早餐,保健医生给孩子讲述什么是营养的早餐、儿童膳食宝塔是怎么安排和搭配的、这么吃有什么好处等等。通过保健医生进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也增加了信任感。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浅谈了一些我园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她们,对孩子的一生有重要影响,俗话说:好习惯的养成使孩子一生受用无穷,坏习惯的形成将祸害孩子终生。我园会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更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使之更为合理和完善。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与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学习以及实施中,我们对幼儿健康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的领悟越来越深刻。幼儿健康在发展幼儿个性、开发幼儿智力方面发挥了独特功能和作用,成为目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让儿童在健康教育中获取快乐,并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技能、经验,成为活泼、健康、兴趣广泛、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
关键词:
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与策略
引言:
《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健康与保护幼儿生命放在工作首位”。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促进幼儿健康当成主要目的,把幼儿健康教育当做整个幼儿教育首要任务。
1.问题分析
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如今多数幼儿园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共同点,那就是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虽然多数幼儿教师在理念上明白,幼儿教育要以健康为主,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过多关注幼儿智力开发。他们觉得,当下生活条件不差,孩子们在身体健康方面没有太多问题,因此幼教们更注重智力开发,同样,家长们也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什么能力。但实际上,身体健康不单单指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幼儿的心理是否也健康。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尤其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前提。如果忽视幼儿健康教育,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早期,人们对于健康理解就是能睡、能吃,身体健康。但近几年来,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除身体健康之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幼儿的健康不只包括幼儿身体每个组织、每个器官的正常发育生长,还要具有乐观、开朗等健康心理品质以及能够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现实中的幼儿心理健康仍是薄弱环节,经常被忽视。我国幼儿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行为控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怕苦怕累、性格孤僻、自我为中心等。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成年后心理上的问题,都能追溯幼年阶段。因此,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大力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2.解决策略
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两手抓。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幼儿智力开发而忽略幼儿健康教育,应当明确幼儿成长的过程应是活泼、愉快、健康的,需要将智力开发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在以“健康第一”基础上,合理开发幼儿智力。在《纲要》指出:“树立正确健康观念,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时,还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按照《纲要》内容要求,要改变过去仅重视身体健康,轻视心理健康观念。多数幼儿的心理问题形成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教育方法、态度及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程度有关。解决当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解决: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的培训;
(2)为幼儿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和幼儿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3)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4)了解幼儿发展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
开发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纲要》明确规定:“组织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各个领域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寓教育在生活游戏中。”幼儿园的学习课程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的是幼儿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往往以集体教育游戏、活动与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而隐性课程也被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和潜隐课程等。隐性课程可分为健康服务的提供和健康环境的创设。幼儿健康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使用设备和设施建设等。户外活动的适宜场地是展开幼儿户外的体育活动前提条件,为了使幼儿能在户外活动中实现最佳锻炼效果,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的场地,总面积达xxxx平方米,比如风雨操场、塑胶地、天然草坪、仿真草坪、卵石路等。此外,还应在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设置功能较为齐全的小、中、大型器械,除了利用幼儿园现有器械外,还鼓励家长和教师共同利用开发废弃物,改制或自制满足幼儿需求的各种器械,有五光十色的抛接球布垫、活灵活现的民间舞龙、唯妙唯俏的喜羊羊投掷器……。精神环境包括人际关系与文化环境。幼儿可以在健康和谐环境中充分的活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和相处,形成热爱生活、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与环境等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健康服务指的.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系列保育设施和卫生保健的活动,比如对幼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检查。提供生活照顾和营养均衡的食物等。要真正切实有效的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就需要在课程的编排中将幼儿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吸纳和整合进去,实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幼教占据主导地位,她们不仅为幼儿提供知识,增强技能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幼儿智慧,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幼教专业水平高低与自身素质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为了提升幼儿健康教育效果,培训幼儿教师,增强其自身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培训幼儿教师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实际问题,查缺补漏。若缺少相关知识的储备,则应丰富相关知识;若教育理念错误,则应帮助教师重新树立正确观念;若教育方法不对,则应帮助教师寻找正确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式,避免产生脱离实际和空洞的教学方法。经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知识的储备量,规范其一言一行,有效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所以,关注幼儿健康刻不容缓,它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需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为幼儿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英当.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现状与策略[J].学周刊,2016(20):249-250.
[2]申毅,王纬虹,潘维维,梁平,钱珊.幼儿园健康教育原则初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S3):22-24.
幼儿因为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尤其是幼儿园,是幼儿聚集的场所,更容易成为秋季传染病的重灾区。1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往往来势汹汹,发病急,症状严重,病程在1周左右,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3岁的宝宝居多。引起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主要的症状就是腹泻和呕吐,有些会发烧,有些还会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预防控制措施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给宝宝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它食品。2、一旦出现发热、腹泻和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和其它种类的腹泻一样,婴幼儿得了秋季腹泻后,不能吃成人用的止泻药。3、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服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扰乱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4、秋季腹泻,孩子大便次数多,且为水样便,会带走肠道中大量的益生菌,病程时间过长还可能转化为细菌感染,那么在腹泻开始就摄入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缩短腹泻病程。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多发于秋冬季,主要症状表现: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预防控制措施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3水痘水痘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点是全身皮肤粘膜出现水泡疹,成簇分布,伴瘙痒。冬春季多见。传播途径为飞沫、接触和空气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较持久,但抗体不能清除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预防控制措施1、控制传染源:隔离水痘患者至全部疱疹结痂。2、积极治疗患者:水痘患者应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防治搔抓伤。瘙痒时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重症可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每日400mg-1000mg,分4次口服,疗程7-10天。3、预防:注意卫生;加强开窗通风;免疫力低下者,可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患者的污染物、生活用品应消毒、可采用煮沸、日晒、熏蒸等方法。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季最多。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传播途径:经飞沫经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潜伏期14-25天,常无前期症状,以耳下部肿大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不适。病程通常为10-14天。预防控制措施1、管理传染源,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应观察3天,疑似病例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3、保护易感人群可采用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儿童,一般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在手、足和口腔周围会出现水疱,少数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秋季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具体的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病程通常在7—10天。预防措施1、尽量避免孩子与其他有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接触;2、做好居家卫生清洁工作,孩子居住的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3、孩子的膳食营养要合理搭配,保证充足的休息,增强自身免疫力。4、如果孩子不小心感染了,要及时就医,家庭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孩子抓挠,同时保持皮肤局部的卫生。秋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妈妈们要给宝贝做好防护,除了加强保暖,注意个人卫生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乐亦康是一款能够增强免疫力,远离过敏的益生菌,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批文,帮助宝贝增强免疫,身体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