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参考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参考

发布时间: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参考

写论文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题,论文题目有了明确的选题后才能确定整个论文内容组成部分,而且医学类专业论文撰写的选题如果没有一定的新颖性,是很难投刊发表的。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_医学专业论文题目150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西医结合论文题目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肿瘤化疗患者消化道毒副反应的疗效观察

2、 基于玄府理论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3、 中西医结合防治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

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5、 消化心身疾病中西医结合整体诊治专家指导意见

6、 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7、 中西医结合新思维辨治脓毒症核心病机

8、 社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9、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10、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1、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3、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14、 癌症防控需“消灭+改造”的持久战——中西医结合值得期待

15、 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述评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19、 早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版)

20、 中西医结合改良肌内效贴对膝骨性关节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21、 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子 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激素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疗效Meta分析

24、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观察

25、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6、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7、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肺损伤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29、 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合理用药咨询门诊的实践与分析

30、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 慢性荨麻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研究进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34、 痔疮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3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36、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37、 短期规律中西医结合运动康复对冠心病病人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38、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点、策略及 方法

39、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4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肝胆胰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4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

4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43、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的统一——从中医院管理和突出中医特色看中西医结合

4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5、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4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疗效评价

47、 《中西医结合老年衰弱评估量表》的构建研究

48、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49、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50、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护理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

1、人文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家庭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影响

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探讨高职院校护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OSCE考核方案在PBL护理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研究

6、案例讨论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7、高职高专护理"三校生"病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性探讨

8、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眼科手术患者康复及护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9、全面护理对产妇中转剖宫产发生率的改善作用

10、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分析

11、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影响

12、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13、团体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14、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知识认知及足部护理行为的影响

15、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开展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

16、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17、糖尿病产妇生产引起新生儿皮肤损伤的护理

18、优质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疾病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19、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护理体会

20、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1、全过程针对性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2、标准化护理干预对胃溃疡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内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

23、微信平台的健康 教育 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价值体会

24、小儿肺炎合并糖尿病的整体护理临床效果观察

25、患有糖尿病骨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6、营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7、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

28、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应激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29、多样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30、血糖信息化在提升血糖监测率PDCA循环护理模式中的作用

31、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32、 儿童 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分析

33、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34、重力喂养配合体位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

35、近二十年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36、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7、团队培训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38、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研究比较分析

39、围术期全流程综合护理在 种植 牙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40、三年制护理专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41、成人线粒体肌病护理1例

42、人体解剖学课程"运动系统"部分微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级高职护理专业为例

43、趾骨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4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45、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46、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

47、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中的护理效果

48、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49、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的优质急诊护理体会

50、肾内科病房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医学检验免疫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纳米颗粒的分子展示应用于超灵敏检测

2、SLE患者中几种新型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3、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

4、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5、胶体金喷膜仪的设计与开发

6、重庆市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的调查研究

7、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硫化铅纳米颗粒的荧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8、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9、纳米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异位妊娠和膀胱癌中的应用

10、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

11、酶免工作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13、基于微型压电与光谱生化分析系统的POCT新技术研究

14、长江三角洲地区犬猫皮肤真菌病调查及体外药敏试验

15、我国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基于电化学分子信标基因传感技术的HIV-1核酸检测新方法研究

17、Free β-hCG和PAPPA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的研制

18、乙肝快速分析仪的研究与开发

19、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PPAR γ的作用研究及相关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建模分析

20、综合性医院医学检验资源优化管理研究

21、全自动多功能免疫检验过程关键问题的优化研究

22、HMGB1通过NF-κB激活TGF-β1诱导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

23、若干病毒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24、现代综合医院检验中心空间设计研究

25、大型公立医院创建医学独立实验室可行性研究

26、高血压病证型与血清褪黑色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7、医用臭氧与α-干扰素对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28、网织血小板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应用

29、G公司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30、临床毛细管电泳的研究

31、基于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纳米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测试的研究

32、贫铀长期作用后的吸收分布特点及其主要蓄积器官的损伤效应研究

33、基于磁性微球的PMMA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系统的研究

34、hr HPV、L1壳蛋白、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

35、76例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预后

36、国产化学发光法诊断系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评价

37、蛋白A-藻蓝蛋白β亚基双功能蛋白的性质及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38、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开展现状及检验项目合理化设置研究

39、__医学检验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0、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之检验医学实践

41、广州KM公司分析前流程优化方案制定

42、医学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3、脑脊液中ADA、LA、CRP、LDH的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44、MiR210和Stat3全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表达通过HIF-1α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45、医学检验器材智能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运营

46、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7、六西格玛管理在临床检验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48、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D-二聚体

49、新城疫快速诊断金标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50、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蛋白的原核表达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研究

2021医学类论文的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儿科医学论文题目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策论文范文6篇

★ 关于医学的学术论文(2)

★ 医学论文选题的四大基本方法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大全选题

【中医治带状泡疹】——崔建军副主任医师中医综合科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带状疱疹,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缠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疮的范畴。中医在治疗上一般将其分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气虚血瘀,湿热蕴结等几种情况。对于气滞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和芍药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痰浊阻滞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可以选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和桔梗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来进行治疗。对于湿热蕴结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调理。 —— 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 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 (1)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为龙胆草、栀子、黄芩、紫草、板蓝根、川楝子等。 2.脾经湿盛 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 辨析: (1)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施治: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白术、茯苓、薏苡仁、滑石、党参、泽泻等。 3.气滞血瘀 证候: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辨析: (1)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 (2)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带状疱疹之象。 施治: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川芎、白芍、香附、延胡索等。 【经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2.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3.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处)。 操作方法:可选艾炷直接灸,于皮疹的两端 及分叉处施行,灸量为患者有灼热感、能耐受为 度,此法适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选艾条熨热灸,即视皮疹(损)大小,用 清艾条2、3支点燃后,在局部行回旋灸,至皮损 部充血发红,疼痛瘙痒消失为度,时间约20-30 分钟。 此法适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经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厉 害者,每天进行2次,少数患者亦可进行3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1个半疗程。 原理:带状疱疹乃由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 络阻滞,气血壅遏而发病。采用艾灸阿是穴治 疗,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 郁毒。此外,艾条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 炎的作用。 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现带索状、刺痛、灼热,水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样,累累如贯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但多局限身体一侧,基底发红,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液初为透明,渐转浑浊,间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临床所见,本病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多属肝胆风热;湿者色黄,多属肝脾湿热。 【疗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若伴发热或疱疹重者配足三里、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围刺放血法。围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每隔1-2厘米点刺一下,见出血即可。也可用两手轻轻挤压点刺处见有出血,其目的使其恶血出尽,以消肿痛。若伴有发热或疱疹重者,可在配穴上用毫针施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如见疱疹溃破,针后涂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即可防止感染。隔日治疗1次,至愈为度。 5.拔罐疗法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本法以火针、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选穴为患处四周、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四周,后针耳穴。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四周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6.饮食疗法 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禁忌】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 【白药探秘】云南白药是如何治疗带状疱疹的? 15-04-13  瀞舒凝兰  + 关注献花(1) 收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疱疹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不规则或者椭圆形的红斑,数小时后,发展成为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合并为大水疱,严重者会发展成为血疱,如发生继发性感染,则会出现脓疱。发病时疼痛较为剧烈。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消肿、化瘀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具体方法如下: 1、云南白药散剂直接外敷: (1)治疗方法:可先用生理盐水和医用酒精清洗患处,用无菌注射器从疱壁底部抽出泡液,再将云南白药均匀涂于患处,易摩擦部位用无菌纱布包扎,一天2次,八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其他处理方法同试验组。 治疗结果:白药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白药组有效率为,对照组有效率为。 (2)宋慧锋等采用了用生理盐水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来治疗带状疱疹;杨珍采用食醋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甚至直接用冷水调和白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中西医结合疗法: (1)治疗方法:白药组每天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然后用麻油调和云南白药,外敷患处,每日2~3次。对照组仅静滴阿昔洛韦。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3、5、7天分别观察疱疹、疼痛、结痂等情况。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P<)。 林锐丰、何小萍采用此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此外,苗伟、张瑞梅用阿昔洛韦软膏配合云南白药外用;刘月芬用云南白药外敷派和静脉滴注病毒唑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发现治疗效果都很理想。3、理疗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 (1)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疱疹中心点穿刺,针数随着患处皮损面积而定,再用大口径的火罐在针刺处拔约8~12分钟。罐后擦净皮肤,用食醋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两次每天,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一日4次。两组均连续使用一周。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病程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2)陈一卫等也采用此方法,取得了100%的治疗效果;孟克采用先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然后将用菜籽油调成糊状的云南白药外敷,再用TDP治疗器照射患部的方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治疗效果良好。4、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治疗方法: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一次2粒,一天2次,配合按摩患处或用微波和TDP照射。 治疗结果:止痛显效最快1天,最慢6天,有效率100%。 (2)初金玉等人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B12、去痛片、糖皮质激素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宋启霞等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杨敏等用电针针刺后云南白药外敷等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讨论: 带状疱疹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疱疹等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正气虚弱,感染湿热邪毒,邪毒滞留体内,客于经络、熏灼肌肤所致,云南白药能抗炎、消肿、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达到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许多患者外敷白药后,当时即有清凉感,疼痛减轻。同时,从上文大量的文献中也可看出,云南白药也可有效的促进带状疱疹的治愈,费用低、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临床可以用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但往往是外用的药物。六神丸可以作为带状疱疹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一般并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六神丸外涂来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因为在临床当中,有的患者带状疱疹本身分布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已经出现明显疱疹破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应用六神丸来单独的治疗。患者如果想要治疗带状疱疹,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来进行就诊。一般可以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六神丸等来进行辅助治疗,往往也会收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是不管用的。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一般是肝胆郁热证,肝胆郁热而造成的带状疱疹,治疗上的中医治则是清泻肝胆解毒治疗。主要应用的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或者龙胆泻肝胶囊。除了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以外,也可以口服西药,例如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片抗病毒,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维生素B族和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受损的症状。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都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临床都主要用于抗疱疹病毒。比较:两者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喷昔洛韦软膏较阿昔洛韦外用起效快、程疗短。喷昔洛韦药理作用:喷昔洛韦被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而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活性喷昔洛韦三磷酸盐,它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竞争抑制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复制, —— 阿昔洛韦软膏+六神丸=治带状疱疹 —— 龙胆泻肝丸+代昔洛韦+VB+甲钴胺片改善神经。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具有可比性。

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选题参考

是五谷杂粮,总是会生病的。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皮肤表面的病症。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的传染病,一般发生在人体之间。腰上长带状疱疹,老人们习惯称之为火龙蛇缠腰,并有传言说,长满一圈是要死人的。那么,这是不是真的呢?腰上长了带状疱疹,是不是后果很严重呢?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年四季都可发病。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 方法 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建议中医中药治疗.用邱-医-堂疱疹祛毒膏(可以网上搜索)贴敷可治愈.膏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托毒祛腐、清热解毒、补气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增快局部血流,同时能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组织生长,祛腐生肌,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可迅速阻截病毒蔓延.修复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从而不留任何后遗症。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症主要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急带状疱疹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医学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内因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阻于经络,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发疼痛。 主要特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仍持续,轻微的刺激即引起疼痛发作,不刺激也会突然发作,为减轻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人不敢穿衣,或把衣服撑起来;晚上间歇性疼痛,整夜的睡不好觉。如病毒侵犯到相应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觉障碍。除疼痛外,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神经痛持续的时间较长,病程短则几个月,长者5-6年。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

速度去医院吧 不快点搞好很严重的

病情分析: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主要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急带状疱疹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医学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内因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阻于经络,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发疼痛.指导意见: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用活血生肌膏贴敷可治愈.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修复受损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

随着针灸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对部分针灸疗效机制科学意义上的肯定,逐渐形成了西方针灸的概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针灸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 范文 一:针灸治疗HZ止痛效应分析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简称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侵害单侧一个或多个皮区,多表现为躯干的环状或条形损害。笔者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方法 ,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观察不同针灸方法的止痛效应,并分析患者满意度与止痛效应的关系,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为2007年4月—2009年10月针灸科、皮肤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将101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心随机的方法,分配至A组(电针组)30例、B组(铺棉灸组)23例、C组(火针组)25例、D组(叩刺拔罐组)23例。剔除5例误纳病例及2例脱落病例,结果最后符合方案A组27例、B组23例、C组24例、D组20例,共94例。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岁。4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生命体征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而且两组患者不适至初诊时间、疱疹情况,经统计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间具有可比性。

试验标准

(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蛇串疮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②出现疱疹1~7天内,未经过抗病毒和止痛治疗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各种治疗方法、服从课题组安排者。(3)排除标准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包括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结缔组织病、血友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⑦1个月内应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方法

4组患者疱疹局部均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损。治疗时取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进行。(1)A组(电针组)取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处)、夹脊穴(患侧)、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所有穴位定位均按照《国家标准经穴部位》[3]取穴。阿是穴用平刺法局部围针刺,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支沟穴、后溪穴直刺,均进针约~寸,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Hz,2~5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min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计1个疗程。(2)B组(电针+铺棉灸组)铺棉灸操作方法: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约3cm×3cm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烧尽棉花,每次施灸3遍。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3)C组(电针+火针组)火针操作方法:术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4)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叩刺拔罐方法:术者以一次性梅花针叩刺阿是穴,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min,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其余治疗及疗程同A组。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VAS评定法,单位:mm):记录观察点前24h内最痛点。以100mm标识,0表示不痛,100mm表示患者能够想象的最大疼痛强度。②疼痛缓解程度(%):记录观察点前24h内疼痛强度与基线相比的缓解情况。记录范围0~100%,0表示完全没有缓解,100%表示完全缓解。③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缓解程度恒定在30%以上所需的时间。④疼痛持续时间(d):从患者开始感觉有疼痛到疼痛完全消失所需的时间。于观察第1~10天每次治疗前、第11天记录。③④项如在疗程内无法记录(疼痛未缓解或者消失),则在第22、30、60、90天随访时记录。(2)患者满意度:用标尺法,0~100代表患者对其所接受的治疗 措施 的耐受性,100分表示很满意,0分为很不满意,让患者读出最能代表其耐受程度的位置,并记录读数(分)。于第11天记录。

统计方法

数值以(珋x±s)表示,所有数据进行比较前,经过K-S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用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患者满意度与VAS疼痛评分的关系

见表1和图1。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治疗后各组VAS评分存在差异(P<),A组治疗后VAS评分为(±)分,B组(±)分。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说明经1疗程的针灸治疗后,针灸各组的总体止痛效应相当。经治疗后,各组带状疱疹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不同(P<),A组(电针组)、C组(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D组(电针+叩刺拔罐组)(P<);电针组与电针+火针组患者的满意度相当(P>);电针+铺棉灸组、电针+叩刺拔罐组患者满意度相当(P>)。从患者角度分析,较电针+铺棉灸、电针+叩刺拔罐,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病人满意度是指病人凭着自己对健康的理解,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结合自己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4]涉及整个疾病就诊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均P>)。

患者满意度与患者疼痛缓解、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的关系

见表2和图2。4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但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其中以A组(电针组)较B组(电针+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更明显(P<)。四组患者的满意度与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

3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范畴,其发生多因机体正气不足,湿热毒邪循肝胆经络熏蒸肌肤;在病变后期,余毒未清,瘀血阻滞肌肤而发生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困扰患者的主要原因。止痛是针灸的一大功能,针灸有减轻带状疱疹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等作用[5-6]。本方案取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治疗,本取穴方案从蛇串疮病机出发,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作用。采用电针法、电针+铺棉灸法、电针+火针法、电针+叩刺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虽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疼痛强度、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各止前效应指标,除了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外,余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考虑与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一般为2-3周[7]有关,估计到治疗后的观察点,大部分患者自然病程已向痊愈转归,因此无法体现各疗法止痛效应的差别。电针法为阿是穴围针刺加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电针治疗,其余三种疗法分别为在此基础上加上铺棉灸法、火针法、叩刺拔罐法,治疗后VAS评分A组(电针组)明显低于B组(电针+铺棉灸组),而疼痛缓解程度A组优于B组,结果说明针灸本身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将电针和铺棉灸重叠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可能还增加了患者的疼痛。

本研究中的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将其所接受的治疗措施的耐受性用0~100分表示出来,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属病人 报告 的临床结局。病人报告的临床资料已成为临床疗效评价关注的焦点,可用于最佳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针灸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更加认同电针治疗或电针结合火针治疗,但患者满意度与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二:循证医学针灸证据评析

1针灸研究证据的来源和范畴的确立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对针灸医学的启示,根据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证据来源范围,本研究确定的针灸研究证据范畴主要包括:现代研究证据、古籍载录证据、专家 经验 证据,其中现代研究证据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下面对各类研究证据的特点和纳入理由作简要阐述。

古籍载录证据流传至今的针灸古代医籍是历代针灸临床经验的积累,不仅涵盖了针灸安全有效的成功经验、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反复证实了其真实性、可靠性和适用性。因此,古代医籍载录的相关针灸防治疾病证据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古籍载录证据涵盖清代以前所有针灸治疗类文献,从内容形式上说主要包括以疾病为纲的针灸处方文献和针灸医案。

专家经验证据经验类文献对于临床医学来讲往往是最直接的体验记录,是临床实践与医学理论相结合、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针灸专家经验 总结 也是针灸临床决策不可忽略的最佳证据之一。本研究纳入的专家经验总结主要为1919年以后国内针灸专家的临床经验类文献,按照专家资质分为针灸名老中医专家经验和一般针灸专家经验。

现代临床研究证据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是针灸临床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针灸学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治疗,并且疗法丰富,因此采用统一、标准化治疗方案的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足以代表针灸临床研究的全貌。因此,本研究除了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还纳入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病例序列研究和个案报道,没有纳入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被认为是评价医学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研究设计,证据的论证强度和科学性最佳[4]。本研究将RCT作为针灸研究证据之一,但对于针灸RCT的评价既要考虑试验设计完成质量,又需考虑到针灸临床实际。

(2)非随机对照研究:目前,非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Clinicalcontroltrial,CCT),仍在中医药、针灸领域中占据多数地位[5]。这类研究虽未采用随机方法,但采用对照组进行比较,故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仍能给针灸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线索。因此,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为本研究针灸研究证据纳入来源之一。

(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Caseseriestri-al)的价值在于可用于观察临床对照试验排除的患病人群,可以充分施展针灸辨证论治特点,且费用低廉,而且在国内发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病例系列研究最多,故本研究也将其纳入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

(4)个案:个案(Singlecasestudy),也称单个病例报告。针灸个案往往灵活多变地记录针灸疗效卓著的治疗方案或完整的治疗变化过程,是最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复杂干预特点的文献形式,对于针灸临床实践具有一定价值。因此个案也是针灸研究证据的纳入范畴。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提倡的最佳证据之一,但针灸治疗方案随辨证论治灵活多变,强调临床研究的“同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不足以一一对比分析,难以顾及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核心特点,故本研究没有将其纳入临床决策分析的研究证据范畴。

2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面瘫》制定过程中形成的针灸研究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基础上,借鉴已有中医领域的证据评价方法和标准[6-7]进行补充和完善,初步建立各类针灸研究证据质量评分标准和分级标准。

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古代医籍中的证据是论述性的,是临床经验记载或具体医疗过程的描述,故此,本研究主要考虑医籍质量、医家资质、记载形式(医案、论述)、证据应用强度、内容完备程度等因素,初步建立古籍载录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其中符合第2条者为经典著 作文 献,符合第3条者为历代沿用的古代证据。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珍籍:本研究指王雪苔教授主编的大型丛书《针灸古典聚珍》中的收录67种针灸医籍。古代针灸经典著作: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经典著作指《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古代针灸名医:依据中医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史[8-9],用专家咨询法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确定的古代针灸名医有33位,包括:黄帝、扁鹊、华佗、涪翁、郭玉、曹翕、吕广、皇甫谧、王叔和、徐秋夫、徐文伯、葛洪、甄权、杨上善、孙思邈、王焘、王惟一、王执中、何若愚、阎明广、窦汉卿、王国瑞、滑寿、徐凤、凌云、高武、汪机、马莳、杨继洲、李时珍、吴昆、张景岳、李学川。记载为历代沿用:指该治疗方案在历代专著中重复应用。

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专家经验总结一般由专家自己或他人概况归纳而成,来源范围包括专家经验代表性专著和期刊论文。本研究一方面结合疾病的诊治特点制定纳入排除标准,一方面依据专家范畴界定、作者、载体形式及经验总结可靠性等因素,初步制定专家经验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1)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前3条中1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且须符合前4条中2条以上(含2条)。低质量文献:得分﹤4分者。(2)评价指标说明:针灸领域名老中医专家的界定:在时间范围上界定为民国至今的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进而依据文献学、医学史及针灸发展过程[8-9],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成工作指导老师名单,经过专家咨询、讨论和总结,初步确定近现代针灸名老中医范围,他们的代表性著作以及由他人完成的经验总结为证据来源。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第一版至第五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进行界定。

现代针灸研究证据的质量评价方法(1)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基于CONSORT声明[10]、Jadad评分量表[11],结合针灸临床实际及文献特点对干预措施的质量控制标准、疗效指标、文献载体指标等进行补充,初步制定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11分者,且前3条得分≥3分,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10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第4~11条符合3条以上;或者得分≥8分者,且前3条得分≥2分,且必须符合第4~11条符合5条以上。低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3条得分≤1分;或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2)非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特点,初步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3)序列研究质量评价方法:本研究在RCT评价基础上,根据病例序列研究特点制定该类证据的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具体见表5。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8分,且前8条标准必须符合5条(含5条)以上。中质量文献:得分≥8分,但前8条评价标准仅符合5条以下。低质量文献:观察对象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或得分﹤8分。(4)个案:针灸个案质量评价表及分级标准的制定考虑了载体形式、作者资质、病人诊疗信息完整性、治疗措施、疗效等因素,具体见表6。质量分级标准:高质量文献:得分≥5分者,且须符合第4、7条。低质量文献:得分﹤5分,或得分≥5分者,未符合第4、7条标准。

3针灸临床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的形成

本研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结合针灸学科特点,通过专家会议讨论、问卷咨询等方式初步制定了针灸循证决策的研究证据强度及推荐等级标准,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等级一一对应,即高质量证据推荐强度也高。

4结论

遵循最佳研究证据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关键环节,而证据的评价是保证其利用的前提。因此,本研究将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与针灸学临床实践原理与现有文献特点有机融合,初步建立了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结合针灸自身特点

循证医学以客观、真实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可靠来源,其理念、思路和方法值得针灸医学深入研究和借鉴。针灸临床文献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应用于针灸临床决策的文献,故此本研究以从文献中挖掘真实、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目的,参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方法并结合针灸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的证据评价体系。该体系既包括RCT、CCT、病例序列等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强调名老专家经验证据和古籍载录证据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反映针灸临床实际特点的证据如个案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能基本体现针灸临床实践的规律和特色。

以针灸临床决策为目的最大可能纳入研究证据

针灸临床研究证据评价体系是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方法研究针灸临床决策的方法学探索,它跨越两个不同医学体系,但归根结底还是以针灸理论及其实践为根本的,因此该体系必须兼顾针灸临床个体化、经验性等特色。随机、对照、盲法固然是临床可靠性评价的最好方法,但中西医学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导致应用这些方法到针灸临床实际中尚有很多不适用性。针灸临床文献包含有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专家经验、个案报道、古籍载录证据等多种类型,各类型文献之间既有方法学可靠性上的强弱,也有针灸临床可适用性的高低,还有完成质量优劣以及针灸数千年传承的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因此本证据等级体系以目前针灸临床证据水平现状为基础,调和多因素对证据水平的评价影响,最大可能的纳入各类有价值证据。

多角度考虑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针灸临床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因素影响过程,从证据角度评价各类型针灸临床文献是值得被深入探索的新领域,针对针灸理论及实践的特殊性,在考虑现行循证医学评价指标外,本研究加入医家个人资质、水平、单位、载体、学术观点、具体针灸方案、理论解释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指标的探索,并针对各类研究证据提出一套严格的评价方法和质量分级标准,以排除低质量或不合格证据,筛选出高质量的可信性强的证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价值证据。

综上,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专家访谈方法和共识性方法,结合针灸学科及文献特点,比对循证医学证据评价体系,探讨针灸研究证据的范畴和特点,初步建立了针灸研究证据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初步建立了针灸临床研究证据体系。但鉴于针灸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特殊性,建立适合针灸诊疗特点和文献形式的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还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故还存在研究证据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缺乏权威参考标准等不足之处,亟待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针灸推拿学专业职业规划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中医院实习心得体会3篇

4. 临床医学大专生简历范文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症。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主要是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治疗不当、急性带状疱疹不治疗、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中医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毒)困于体内,与气血相结,阻滞经络,郁于脏腑,使气机阻滞,经络不通,产生疼痛。是内伤情志,肝气郁结导致肝火郁结或脾湿蕴结,导致毒邪之火与肝火、湿热相互作用,阻滞经络,导致血瘀气滞,阻滞时疼痛。特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特征是剧烈而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持续。轻微刺激会引起疼痛发作,没有刺激会突然发作。为了减少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些人不敢穿衣或撑起衣服;晚上间歇性疼痛,一夜都睡不好。如果病毒侵入相应的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力障碍。除了疼痛,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死亡。这种神经痛持续时间长,病程短的几个月,老年人5-6年。建议中药外敷。涂抹秋益堂中药外科贴膏活血生肌膏即可治愈。该膏药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毒祛腐、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生肌丹”能排毒,改善伤口周围组织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生长,祛腐生肌。可膏药外敷,解毒生肌,疏通经络,修复受损神经,排除体内病毒,使静脉通畅,气血通畅,止痛。在具体治疗中,有些患者需要内外兼治。

中医疱疹病机分析论文题目

【中医治带状泡疹】——崔建军副主任医师中医综合科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带状疱疹,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缠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疮的范畴。中医在治疗上一般将其分为气滞血瘀,痰浊阻滞,气虚血瘀,湿热蕴结等几种情况。对于气滞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和芍药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痰浊阻滞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健脾化痰、通络止痛为主,可以选用瓜蒌红花甘草汤和桔梗甘草汤来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益气养血为主,可以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减来进行治疗。对于湿热蕴结的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可以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调理。 —— 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 证候: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析: (1)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施治:治宜清肝火解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为龙胆草、栀子、黄芩、紫草、板蓝根、川楝子等。 2.脾经湿盛 证候: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 辨析: (1)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2)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施治: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为白术、茯苓、薏苡仁、滑石、党参、泽泻等。 3.气滞血瘀 证候: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辨析: (1)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 (2)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带状疱疹之象。 施治:治宜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川芎、白芍、香附、延胡索等。 【经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2.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3.艾灸疗法 常用穴位:阿是穴(患处)。 操作方法:可选艾炷直接灸,于皮疹的两端 及分叉处施行,灸量为患者有灼热感、能耐受为 度,此法适用于成年人和皮疹宜放置艾炷的部 位。亦可选艾条熨热灸,即视皮疹(损)大小,用 清艾条2、3支点燃后,在局部行回旋灸,至皮损 部充血发红,疼痛瘙痒消失为度,时间约20-30 分钟。 此法适用于小孩或皮疹位置不宜放置艾 炷的部位。每天1次,神经痛及皮疹局部辣痛厉 害者,每天进行2次,少数患者亦可进行3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1个半疗程。 原理:带状疱疹乃由火热毒邪郁于皮肤,经 络阻滞,气血壅遏而发病。采用艾灸阿是穴治 疗,以疏通局部血络,以热引热,引邪发散,拔引 郁毒。此外,艾条作为一种温热刺激具有活血消 炎的作用。 4.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病因】多因肝胆风热或湿热内蕴,客于肌肤所致。 【症状】起病突然,患部先出现带索状、刺痛、灼热,水泡大小如绿豆或黄豆样,累累如贯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但多局限身体一侧,基底发红,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液初为透明,渐转浑浊,间有出血。初起多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临床所见,本病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多属肝胆风热;湿者色黄,多属肝脾湿热。 【疗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若伴发热或疱疹重者配足三里、曲池、血海等穴。 方法:用围刺放血法。围绕红肿处及簇集水疱群的周围皮肤,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每隔1-2厘米点刺一下,见出血即可。也可用两手轻轻挤压点刺处见有出血,其目的使其恶血出尽,以消肿痛。若伴有发热或疱疹重者,可在配穴上用毫针施针,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如见疱疹溃破,针后涂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即可防止感染。隔日治疗1次,至愈为度。 5.拔罐疗法 火针加拔罐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技术(火针赞刺法)是汇集了火针疗法、刺血疗法、火罐疗法与赞刺针法等传统针灸方法的优势特色,本法以火针、火罐作为主要器械,结合了火针烧针法、火针刺法、赞刺针法与拔火罐法的操作手法。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选用七星针一枚、三棱针一枚、玻璃火罐4~6个、消毒纱布若干。选穴为患处四周、耳部风溪穴(于耳轮结节前方指区和腕区之间)和相应部位敏感点。 操作:先针患处四周,后针耳穴。患处皮肤充分暴露,碘伏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绷紧患处四周皮肤,若局部小红点(水疱)散在且少,可提捏局部皮肤,右手握七星针后端,食指压在针柄上,使用手腕之力,快速叩刺患部四周皮肤,使皮肤隐隐出血。术后视叩刺面积大小选适当型号玻璃火罐,用闪火法以患处为中心吸附于叩刺部位,使罐内出血数毫升至十几毫升不等。 起罐后用纱布将污血擦净;再用按压法找出耳部相应部位敏感点和风溪穴,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部穴位,右手持三棱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液用干棉球拭去。逐日1次,耳部穴位左右轮换。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肝经郁火和脾经湿热内蕴,复感火热时邪,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采用刺血拔罐加耳穴点刺治疗该病确有良效,尤其是对于初期带状疱疹,七星针用强刺激手法刺后,即可见出血点,再用火罐吸出针孔内瘀血,具有活血化瘀,宣泻湿热火毒,以达“通则不痛”之功。 通过将火针针尖烧红至发白,其高温灼刺皮损局部,凭借火针针身粗大以及赞刺针法的多针浅刺,能够造成疱疹皮损局部完全开放,再加上火罐强力的吸附作用,使局部毒邪与恶血尽数裹挟而出,受损局部得到新血充分濡养从而达到止痛和愈病之功。 6.饮食疗法 取大青叶 15g.柴胡 15g.粳米 309.白糖适量。将大青叶,柴胡加水250ml.  煎至200ml,再把粳米、白糖加人煮成稀粥。每天一剂 连服5~6天。 【禁忌】 1、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2.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3.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 【白药探秘】云南白药是如何治疗带状疱疹的? 15-04-13  瀞舒凝兰  + 关注献花(1) 收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常伴有低热、乏力等症状,疱疹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不规则或者椭圆形的红斑,数小时后,发展成为水疱,随着病情的发展,能合并为大水疱,严重者会发展成为血疱,如发生继发性感染,则会出现脓疱。发病时疼痛较为剧烈。云南白药具有消炎止痛、解毒消肿、化瘀生肌之功效,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带状疱疹,具体方法如下: 1、云南白药散剂直接外敷: (1)治疗方法:可先用生理盐水和医用酒精清洗患处,用无菌注射器从疱壁底部抽出泡液,再将云南白药均匀涂于患处,易摩擦部位用无菌纱布包扎,一天2次,八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其他处理方法同试验组。 治疗结果:白药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白药组有效率为,对照组有效率为。 (2)宋慧锋等采用了用生理盐水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来治疗带状疱疹;杨珍采用食醋将白药调成糊状外敷的方法,甚至直接用冷水调和白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中西医结合疗法: (1)治疗方法:白药组每天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然后用麻油调和云南白药,外敷患处,每日2~3次。对照组仅静滴阿昔洛韦。七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3、5、7天分别观察疱疹、疼痛、结痂等情况。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P<)。 林锐丰、何小萍采用此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此外,苗伟、张瑞梅用阿昔洛韦软膏配合云南白药外用;刘月芬用云南白药外敷派和静脉滴注病毒唑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发现治疗效果都很理想。3、理疗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 (1)治疗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疱疹中心点穿刺,针数随着患处皮损面积而定,再用大口径的火罐在针刺处拔约8~12分钟。罐后擦净皮肤,用食醋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两次每天,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软膏,一日4次。两组均连续使用一周。 治疗结果:白药组在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结痂时间、痊愈时间及病程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2)陈一卫等也采用此方法,取得了100%的治疗效果;孟克采用先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然后将用菜籽油调成糊状的云南白药外敷,再用TDP治疗器照射患部的方法对带状疱疹治疗,治疗效果良好。4、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治疗方法:口服云南白药胶囊,一次2粒,一天2次,配合按摩患处或用微波和TDP照射。 治疗结果:止痛显效最快1天,最慢6天,有效率100%。 (2)初金玉等人采用丹参注射液注射、阿昔洛韦片、维生素B1、B12、去痛片、糖皮质激素配合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宋启霞等采用血府逐瘀汤配合云南白药外敷;杨敏等用电针针刺后云南白药外敷等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讨论: 带状疱疹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疱疹等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正气虚弱,感染湿热邪毒,邪毒滞留体内,客于经络、熏灼肌肤所致,云南白药能抗炎、消肿、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增生,达到促进创面快速愈合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许多患者外敷白药后,当时即有清凉感,疼痛减轻。同时,从上文大量的文献中也可看出,云南白药也可有效的促进带状疱疹的治愈,费用低、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临床可以用六神丸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但往往是外用的药物。六神丸可以作为带状疱疹治疗的一种辅助药物,一般并不建议患者单纯应用六神丸外涂来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因为在临床当中,有的患者带状疱疹本身分布的范围比较大,而且已经出现明显疱疹破溃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适合应用六神丸来单独的治疗。患者如果想要治疗带状疱疹,一定要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来进行就诊。一般可以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之上,同时配合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六神丸等来进行辅助治疗,往往也会收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 —— 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是不管用的。带状疱疹中医称为蛇串疮,一般是肝胆郁热证,肝胆郁热而造成的带状疱疹,治疗上的中医治则是清泻肝胆解毒治疗。主要应用的中成药为龙胆泻肝丸或者龙胆泻肝胶囊。除了应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以外,也可以口服西药,例如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片抗病毒,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例如维生素B族和甲钴胺片来改善神经受损的症状。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都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临床都主要用于抗疱疹病毒。比较:两者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喷昔洛韦软膏较阿昔洛韦外用起效快、程疗短。喷昔洛韦药理作用:喷昔洛韦被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而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活性喷昔洛韦三磷酸盐,它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竞争抑制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断病毒复制, —— 阿昔洛韦软膏+六神丸=治带状疱疹 —— 龙胆泻肝丸+代昔洛韦+VB+甲钴胺片改善神经。 —— 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有什么区别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简介:带状疱疹俗称“蛇丹”、“缠腰龙”或“蜘蛛疮”,由一种叫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感染引起,是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疱疹性皮肤病。当儿童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可发生水痘,或者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此时病毒潜伏在脑或脊神经节内,当发生感冒、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诱发带状疱疹发病。一.急性带状皰疹的治疗治疗目的是止痛、缩短病程、减少後遗痛发生率。神经阻滞疗法是目前治疗带状皰疹最有效的疗法之一,实施越早效果越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疼痛诊疗在我国广泛普及并迅速发展,其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就是神经阻滞。该疗法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有效打断疼痛恶性回圈、改善疼痛局部血液回圈状态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喜爱。它不仅有治疗、止痛的作用,还有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某些疾病的作用。它和哪疼打哪的“封闭”有根本的区别,通过神经阻滞技术,可以把特定的治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病灶或病变的神经根、干周围,真正使人体所需的药物直达病灶。早期神经阻滞可达到:镇痛效果,促进治愈,预防後遗痛的发生。神经阻滞是疼痛门诊重要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范围极其广泛。局部处理皰疹出现後,局部皮肤要保持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可用医用酒精或龙胆紫涂于患处,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于患处,这样一是为了保持局部清洁乾燥,二是为了避免皮肤与衣服的摩擦而诱发剧痛。药物治疗镇痛药:常用药物为奇曼丁,此要为中枢镇痛药,按医嘱服用,能有效减轻疼痛。皰疹发作期疼痛的有效控制,有利於後遗痛的发生。抗病毒药:口服阿昔洛韦或板蓝根冲剂、肌注单磷酸腺苷等。抗病毒药可减轻急性期疼痛、缩短病程。维生素B族药物,该类药物是神经营养药,有利於受损神经的修复。糖皮质激素:氯羟强地松等,可减轻本病急性期疼痛,缩短病程,减少後遗痛。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主要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急带状疱疹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医学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内因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阻于经络,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发疼痛.建议中医中药外敷治疗.用活血生肌膏贴敷可治愈.通过膏药外敷,拔毒生肌,通经活络,修复受损神经,把体内的病毒排除体外.使脉络畅通,气血流畅,疼痛得止.在具体治疗时有的需要采用内外兼治配合治疗.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症。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主要是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治疗不当、急性带状疱疹不治疗、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中医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毒)困于体内,与气血相结,阻滞经络,郁于脏腑,使气机阻滞,经络不通,产生疼痛。是内伤情志,肝气郁结导致肝火郁结或脾湿蕴结,导致毒邪之火与肝火、湿热相互作用,阻滞经络,导致血瘀气滞,阻滞时疼痛。特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特征是剧烈而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持续。轻微刺激会引起疼痛发作,没有刺激会突然发作。为了减少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些人不敢穿衣或撑起衣服;晚上间歇性疼痛,一夜都睡不好。如果病毒侵入相应的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力障碍。除了疼痛,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死亡。这种神经痛持续时间长,病程短的几个月,老年人5-6年。建议中药外敷。涂抹秋益堂中药外科贴膏活血生肌膏即可治愈。该膏药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毒祛腐、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生肌丹”能排毒,改善伤口周围组织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生长,祛腐生肌。可膏药外敷,解毒生肌,疏通经络,修复受损神经,排除体内病毒,使静脉通畅,气血通畅,止痛。在具体治疗中,有些患者需要内外兼治。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大全

你好,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和方法不当会遗留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症主要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为急带状疱疹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医学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气机运行受阻,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内因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阻于经络,以致血瘀气滞,不通则发疼痛。希望身体健康: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治疗不当,会留下后遗症。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主要是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由于治疗不当、急性带状疱疹不治疗、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的。中医对急性带状疱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是外感毒(毒)困于体内,与气血相结,阻滞经络,郁于脏腑,使气机阻滞,经络不通,产生疼痛。是内伤情志,肝气郁结导致肝火郁结或脾湿蕴结,导致毒邪之火与肝火、湿热相互作用,阻滞经络,导致血瘀气滞,阻滞时疼痛。特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特征是剧烈而顽固性的疼痛。带状疱疹皮损消除后,疼痛持续。轻微刺激会引起疼痛发作,没有刺激会突然发作。为了减少衣服对身体的刺激,有些人不敢穿衣或撑起衣服;晚上间歇性疼痛,一夜都睡不好。如果病毒侵入相应的脑神经,会影响视力,引起面瘫和听力障碍。除了疼痛,还会诱发心脏病、脑出血甚至死亡。这种神经痛持续时间长,病程短的几个月,老年人5-6年。建议中药外敷。涂抹秋益堂中药外科贴膏活血生肌膏即可治愈。该膏药能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毒祛腐、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生肌丹”能排毒,改善伤口周围组织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残存上皮细胞生长,祛腐生肌。可膏药外敷,解毒生肌,疏通经络,修复受损神经,排除体内病毒,使静脉通畅,气血通畅,止痛。在具体治疗中,有些患者需要内外兼治。

  • 索引序列
  •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参考
  •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选题参考
  •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
  • 中医疱疹病机分析论文题目
  • 中医疱疹病机论文题目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