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名誉主任王玉凤:
专家简介:
王玉凤,第七届ADHD国际大会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名誉主任
擅长: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等神经发育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ADHD)儿童容易分心,注意力短暂,无法在枯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中维持注意力和精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损害是ADHD的核心缺陷。 89%的患儿至少存在一种执行功能受损。
执行功能是指,个体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神经机制,包括 组织、排序、开始工作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做任务、适当维持、转移注意力的能力,管理挫折情绪及调节 情感 的能力,利用在工作中形成的记忆并能记住、获取这部分记忆的能力,延迟满足的能力等等。
54%的患儿存在一种执行功能受损,31%的患儿存在两种执行功能受损,4%的患儿存在三种执行功能受损。
有些家长错误地以为孩子小时候淘气、多动是正常的,不在意孩子的一些症状,即使知道了也想当然地以为长大就好了,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ADHD症状越严重,演变为ADHD共患其他的精神障碍,因此提醒患者家属要及时的进行药物及非药物的综合治疗与干预。
在治疗ADHD的药物中,中枢兴奋剂(哌甲酯)是最常用的一线药物,短期适用于,可以改善执行功能,尤其在言语、视觉空间以及反应抑制的测验中的表面;长期使用比未经药物治疗的患儿,在空间光度、空间记忆、延迟匹配和注意转换等执行功能任务中表现地更好。
非中枢兴奋剂托莫西汀等也有类似作用。此外目前医生与心理工作者也正努力探讨执行功能等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法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作用。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
专家简介:
柯晓燕,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病学学组副组长,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所长
擅长: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评估、诊断和综合干预,以及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诊断、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2018年英国孤独谱系障碍(ASD)指南》中指出, 大约80%的ASD患者至少患有一种精神病性障碍,ASD儿童中约85%的存在易激惹、自伤行为和脾气爆发;
约50%存在某种焦虑障碍(特定恐怖和社交恐怖最常见);
约28%~53%伴有ADHD;约7%~23%伴有对立违抗性障碍或品行障碍;50%~80%伴有睡眠障碍。
ASD成人中26%~57%患有 情感 障碍,11%~43%伴有ADHD,约1/5的ASD儿童或成人伴有抽动障碍。
除此之外,2016年《美国FPA关于ASD相关问题的识别》中还提到,12%~26%孤独症患者中伴有癫痫,9%~91%伴有胃肠道问题。
因此, 孤独症的治疗,不仅仅是诊断、干预患者的 社会 交往、交流、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还要高度重视ASD的共患病诊断,让孩子更全面 健康 地发展。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刘寰忠:
专家简介:
刘寰忠,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儿童青少年学组委员、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以及各类儿童青少年心理及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童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提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在左右;童年期(<12岁)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相当少见,14岁之后,患病率迅速上升,尤其是男性;10~18岁儿童青少年中,因精神分裂症住院所占的比例约为25%。
儿童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率仅为14%~25%;50%~74%的患者有持续功能损害,而且,80%~90%患者会复发!儿童精神分裂症起病愈早,程度愈严重,治疗起来越困难。
建议 儿童精神分裂症首选药物治疗,提醒患者及其家属,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用药是成人精神分裂的一半。因为儿童的血清蛋白的结合能力与成人不同、儿童的肝脏代谢药物的速度是成人的两倍、所以儿童有时候治疗量反而较大。
此外,儿童的脂肪组织比成人少70%,所以,当儿童药物过量时,比成人有着更大的危险性。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考虑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还需要考虑联合治疗、添加辅助治疗等。
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郑毅:
专家简介:
郑毅,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顾问、前任副主席、亚洲主席,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医师
擅长:儿童精神疾病的诊疗防治、健全人格的培养、脑潜能开发、学习困难、儿童青少年行为相关障碍、儿童精神障碍遗传及行为基因学有特殊研究儿童精神疾病的诊疗防治等
“没有哪个精神障碍是儿童特有的,因为精神障碍都会发展到成人;没有哪个精神障碍是成人特有的,因为都是由儿童发展而来。”心理 健康 必须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近些年,精神医学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强调了儿童精神 健康 问题对人的终身影响,以及儿童时期的精神障碍与成人精神障碍的关系密不可分。
无论是国际疾病诊断和分类,还是美国的疾病统计与分类手册,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儿童精神疾病的单独分类已经被取消,儿童精神障碍按生命发展周期的规律融入整个精神障碍的分类中,体现了儿童精神障碍的终身影响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例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谱系障碍(ASD)、抽动障碍(tic disorder)都不再贯有“儿童”的前缀,不再强调“儿童ADHD”、“ 儿童ASD”、“儿童抽动障碍”。我国2015年出版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2版中取消了“儿童"前缀,将文中的“患儿”描述均改为“患者”,诊断条目增加了关于成年表现特点的解释。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学科主任医师李凌江:
专家简介:
李凌江,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学科主任医师
擅长:精神创伤相关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心理危机干预、精神心理治疗等
儿童和青少年有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不能先入为主地把孩子当成精神障碍患者来治疗。
要判断儿童青少年精神方面有没有问题,可以先从三个基本的方面来观察。
一是要看这个孩子有没有精神方面的症状群。精神障碍的症状一般是以“群”的形式存在,而不是出现了某一个单一的症状。
二是要看这个孩子的症状群是不是持续了很长时间。精神障碍症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只是持续了两三天的症状不能说是精神障碍的症状,不要轻易地把一个孩子一段时间的心情不好、学习压力大等,看成是病。
三是要看持续时间很长的症状是否损害了孩子的 社会 功能,影响了他的学习、个人生活、 社会 交往,对他造成了损伤。
如果经过观察满足以往三个方面,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是病态的,就需要寻求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
需要提醒大众, 即使一个孩子经过专业医生的判断,在精神、情绪具有某些问题,也应该正确对待,对他们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要接受他,就像关心一个身体生病的人那样关心他们这些心理生病的人,不要歧视。
如果孩子没有住院的必要,不要轻易住院,当然如果有自杀、伤人等风险还是得住院,因为这样起效更快。
该杂志 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全科医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 1 位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全科医学)排行 杂志1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 Lancet(柳叶刀) JAMA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4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5 PLoS medicine6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7 CMAJ :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8 BMC medicine9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10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Mayo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您好!临床合理用药是省级刊物,目前还没有被核心数据库收录。媒体名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刊号 13-1389/R 主管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是是是是是是是
Diabetes Treatment Disappoints in New Study 细胞移植法治疗糖尿病遭遇尴尬 The cell transplants did free patients from insulin shots, but only temporarily: within two years, 86 percent needed insulin again, according to a report to be published Thursday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星期四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报告显示,细胞移植的确免除了患者注射胰岛素之苦,但是作用却只是暂时的:86%的患者在2年以内再次需要新的胰岛素。 The patients had severe Type 1 diabetes, also called juvenile diabetes, in which the body lacks insulin and people must inject it several times a day to control blood sugar. They were given islet cells from the pancreas of a dead organ donor. 患有严重的I型糖尿病,也称为青少年糖尿病的患者体内缺少胰岛素,为了控制血糖必须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他们被移植了死亡的器官捐献者的胰脏细胞。 The transplants do not require major surgery, just a tube inserted into a vein in the abdomen so that the cells can be dripped into the liver, where they take up residence in tiny blood vessels. Because the transplanted cells come from someone else, recipients must take immune-suppressing drugs for life to prevent rejection. 移植手术不需要动大手术,只需要在患者腹部的血管中插入一个导管把细胞倒入患者的肝脏,细胞就依附在肝脏细小的血管上。因为细胞来自于别人体内,接受移植的患者必须终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预防产生排异现象。 The study, involving 36 patients at nine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Europe, was inspired by a smaller trial published in 2000 that sparked excitement about a transplant technique called the Edmonton protocol,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In that initial test, none of the patients needed insulin shots-but when the report was published, none had been followed for more than 14 months. Later, many did need the shots again. 这项研究是在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9个中心的36名患者身上进行的。研究受到2000年发布的一项小规模的试验结果的启发,那一试验提出了让人兴奋的移植技术,即在埃尔伯塔大学发展起来的埃德蒙顿方案。在起初的试验中,没有一个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但是到试验报告发布的时候,所有的病人跟踪观察还不到14个月。后来,许多患者还是需要接着注射胰岛素。 In the newer study, the transplants failed completely within a year in 10 of the 36 patients; but 16 others were off insulin completely, and the remaining 10 needed less insulin than before. By two years, only five were still free of insulin shots. A quarter of the patients had to switch immune-suppressing drugs because of side effects, which sometimes included a drop in kidney function. 在新近的研究中,在细胞移植的36例患者中,1年以内有10例移植完全失败;但是另外16例患者完全不在需要胰岛素注射,另外10例需要的胰岛素的量也比以前减少了。到2年的时候,仅有5例依然不需要注射胰岛素。由于副作用的原因,包括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情况,四分之一的患者不得不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For now, the cell transplants are not recommended for most patients. 所以现在绝大部分患者都没有建议采用细胞移植法。 "I don't think this is ready for prime time," said Dr. Jonathan S. Bromberg, director of transplantation at Mount Sinai Hospital in Manhattan. He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but wrote an editorial about it in the same journal. “我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曼哈顿西奈山医院器官移植主任乔纳森·S·布隆伯格博士说。他没有参与这次研究,但是他在同一期刊上撰写了关于研究报告的社评。 But he also said the field was advancing so fast that the transplants may actually become a viable option in the not-so-distant future. 但是他说,这一领域发展很快,实际上移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I think we've got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ere will be significant progress," Dr. Bromberg said. 他表示:“我认为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会取得重大的进步。” In the meantime, even in their present form, the cell transplants may still help some people - approximately 10 percent of those with Type 1 diabetes, who frequently suffer from severe episodes of low blood sugar, or hypoglycemia, that strike without warning and can cause confusion, fainting or even seizures. 同时,即便是在他们现在的情形下,细胞移植对于大约10%的患有I型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依然有用。这些患者经常受到严重的低血糖症状或者低血糖症的折磨,这些疾病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并能诱发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惊厥。 This kind of hypoglycemia can be so severe that patients "can't function in society," said Dr. . James Shapiro, who led the study and is director of the islet transplant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His team developed the Edmonton protocol. 这种低血糖症会非常严重,可以导致患者“不能正常活动”,领导这项研究的埃尔伯塔胰岛移植项目主任. 詹姆斯·夏皮罗博士表示。他领导的团队开创了埃德蒙顿方案。 Patients in the study had the condition, but the transplants diminished their hypoglycemic attacks, even when the cells were only partly effective. 研究中的患者都有上述情况,但在细胞移植后,甚至即便在这些细胞只有部分发挥作用时,他们都免受了低血糖症的困扰。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ell transplants are considered experimental and are available only in studies. They are more widely available in Canada, Dr. Shapiro said. 在美国,细胞移植还在试验阶段,只有在研究中可以使用。夏普罗博士介绍说,但在加拿大,细胞移植应用更加广泛。 Transplanting the entire pancreas can reverse Type 1 diabetes, but it is a major operation and in this country is usually done only when the diabetes is so severe that the patient needs a kidney transplant as well. About 1,500 pancreas transplants a year are perform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transplants tend to work for 5 to 10 years, Dr. Bromberg said. Eventually most patients need insulin again. 完全移植整个胰脏可以彻底治疗I型糖尿病,但是这是一项大手术,而且在美国只有糖尿病已经严重到需要肾移植的时候才通常会被采用。布隆伯格博士说,移植往往可以保证5到10年,但大多数患者最后还是需要注射胰岛素。 But people with Type 1 do not really need a whole pancreas: they need just the islet cells, which make up only about 3 percent of the organ. I型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一定需要整个胰脏的移植,他们只需要相当于整个器官3%的胰岛细胞。 Researchers have been experimenting with islet transplants since the 1970's. But the cells never survived for long in humans - not until the study reported in 2000 by Dr. Shapiro and his colleagues. His team succeeded because they suspected that the immune-suppressing drugs were killing off the islet cells, and they switched to a less toxic regimen. It worked. 研究人员从20世纪70年就开始试验胰岛细胞移植。但是直到2000年夏普罗博士和他的同事发表的研究报告,这些细胞在人体内从来就没有存活过。他的研究小组的成功是由于他们怀疑抑制免疫的药物同时也杀死了胰岛细胞,所以他们成功地使用了一种毒性更小的疗法。 Even so, too many cells die - half to three quarters, Dr. Shapiro said. If more could survive, patients might be able to go much longer without insulin. Researchers are testing different drug combinations and other refinements to improve their results. 夏普罗博士说,即便如此,太多的细胞-大约有一半岛3/4,还是死亡了。如果更多的细胞能够存活,患者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就可能会延长。研究人员正在试验不同的药物组合和其他的更加精细的方法来提高细胞的成活率。 "I would be first to admit that it has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it matches whole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Dr. Shapiro said, but he added that he still expected the cell infusions to catch up with whole organ transplants in a few years. The shortage of organ donors will be a limiting factor, however. “首先我得承认,要达到整个胰脏移植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夏普罗博士承认,但是他接着说,他依然期待在几年的时间里细胞灌输可以赶上整个胰脏器官移植的效果。然而,缺少胰脏捐献者将是一个不利因素。 Dr. Bromberg said that for most diabetics, new forms of insulin, insulin pumps and glucose monitors were improving control of the disease so much that it would be hard to justify the risks of a transplant and lifelong immune-suppressing drugs. 布隆伯格博士说,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新的合成胰岛素、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仪大量使用,用来改善对疾病的监控,但这也使得判断细胞移植和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风险变得困难。 Cell transplants are being studied primarily in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which affects about a million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occurs when a person's immune system, for unknown reasons, attacks the pancreas cells that make insulin. 细胞移植的研究首先是在I型糖尿病患者身上进行的,患这种疾病的人在美国大约有100万人。这一疾病是由于某种不确知的原因致使免疫系统损害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所致。 Type 2 diabetes is different, and far more common, affecting about 20 mill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atients produce insulin, but their bodies cannot use it properly. The disease is genetic, but often develops only when someone who has the genes for it also becomes overweight. Type 2 is increasing in many countries as obesity rises. (Type 1 is not linked to obesity.) II型糖尿病则不同,也更加普遍,在美国大约有2000万患者。患者能够分泌胰岛素,但却不能正常地使用这些胰岛素。这种疾病是遗传所致,但是通常只在带有致病遗传基因同时也体重超标的人才会患这种疾病。II型糖尿病随着肥胖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也有所增加。I型糖尿病与肥胖症无关。 Both forms of the disease can hav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including blindness, kidney failure and circulatory problems that can lead to amputations. 两种疾病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包括失明、肾衰竭和导致的截肢的循环系统疾病。
根据BBC的消息,来自英国的医生在血友病A的治疗上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有望帮助患者们摆脱这一疾病的困扰。 血友病患者天生就有遗传缺陷,这意味着他们不能产生止血所需的蛋白质。试验中的十三例患者接受了基因治疗,他们目前能够生产11种正常水平的相关蛋白质。来自埃塞克斯郡的杰克今年29岁,是接受治疗的患者之一,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就像拥有了一具全新的身体。和在英国各地分布的其他2000个血友病患者一样,杰克的身体无法制造凝血因子VIII。轻微的伤害就能导致他的严重出血。他记得小时候自己不小心碰掉了两颗门牙,而这使他流了好几天的血。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安全的,甚至走路也会导致关节出血,最终形成关节炎。 没接受治疗前杰克每周至少需要注射三次凝血因子VIII,但现在的他告诉记者:“我现在感觉自己像一个全新的人,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润滑良好的机器人。我能做得更多,而我的身体也允许我做更多的事情。如果我的关节有问题的话,我连500米都走不了,而步行两、三、四英里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 这种疗法是一种基因工程病毒。这种病毒就像邮递员一样,向肝脏传递遗传指令,然后接到指令的肝脏开始生产凝血因子VIII。在第一次试验中,由于剂量比较低,所以结果并不让人满意。但当医生给13名患者注射更高剂量的该病毒后,所有患者在一年内都停止服用血友病药物,在这一年中他们体内的相关因子仍能保持正常水平。 约翰教授在在巴特和玛丽女王伦敦大学领导了该项试验,他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因为这项研究为患病的人们提供正常生活的能力,而以前他们必须每隔一天注射一次凝血因子VIII以防止出血。” 对第一批九名患者的分析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现在他们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看看这种疗法是否能真正改变病人的生活。 血友病协会的首席执行官丽斯·卡罗尔说认为基因疗法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尽管英国有世界领先的治疗手段,但仍有许多人因为血友病遭受流血的痛苦,并导致他们的慢性关节损伤。 然而,她警告说,不同的人对这种治疗的看法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基因疗法可能会十分的昂贵。尽管如此,目前治疗血友病的常规方法——注射凝血因子VIII的费用约为每年100000英镑,与其相比基因疗法将会很大的市场。
最近,医药界出了一个大新闻: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Vitrakvi(Larotrectinib)。有媒体报道称,这种新药不但广谱,可以治疗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等17种不同的癌症,而且高效,治愈率则达到75%。
图相关报道(图片来源:微信)
其实,医药界经常出现“爆炸性”新闻,滴血验癌啦、艾滋病疫苗啦,诸如此类。有些成为了病人救星,有些则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再无下文,甚至出现“反转”,被斥为。之所以命运不同,关键在于原理,即它是如何生效的,符不符合疾病规律。
在Vitrakvi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找到药物介绍,其中提到四个大写字母“NTRK”。
Vitrakvi的介绍(图片来源:)
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网站上,也检索到Vitrakvi的信息。注意看,上面反复出现三个字母“Trk”。
Vitrakvi的介绍(图片来源:NCI)
那么,NTRK是什么呢,Trk又是什么呢?
NTRK就是所谓的原癌基因之一,[1]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这种基因,一种有三种亚型,NTRK1、NTRK2、NTRK3,正常情况下,它们会编码正常的Trk蛋白,而正常的Trk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内,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NTRK1基因(图片来源:)
打个比方的话,我们可以把神经细胞看成一座核电站,NTRK是操作核电站的员工,Trk是操作面板。按下一个按钮,便可以激活相应的控制电路,每一条电路,又会激活对应的设备、调控核电站的运作。也就是说,健康人体内,Trk扮演着控制核心的角色,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凋亡。
Trk调控细胞示意图[2]
正因为Trk如此重要,所以正常情况下NTRK总是小心翼翼的,不该操作的时候不操作、不需要表达的时候不表达。
好莱坞电影里,常常有坏人收买公司员工的桥段。NTRK也可以被收买,收买的方式是与其他基因结合、发生变异。被收买的NTRK基因,会胡乱操作产生异常的Trk蛋白。
癌细胞有三个特点:第一,不受控制地增殖,第二,可以在人体内转移,第三,能够避开免疫系统的攻击。所以癌症很可怕,一个癌细胞很快会发展为一群癌细胞,而这一群癌细胞,很快会攻占全身各大组织。研究显示,异常的Trk不再局限于神经细胞内,它们出现在多种正常组织中,接着持续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使细胞的增殖失控;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Trk又会雪中送炭,帮助肿瘤形成血管,更好地纂夺营养,甚至促进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方便其进行转移。[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有学者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的NTRK存在异常,不过因为发生率不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2007年,才掀起了一轮研究热潮。2012年,Bertrand等对变异的Trk蛋白进行检测,发现这些蛋白的结构高度相似都有一个铰链状的区域;而这个铰链区域,正是Trk激活下游通路的关键。[4]
Trk蛋白结构
于是,一个想法很自然地产生了:合成一种可以与铰链区域结合的小分子物质。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当患者服用小分子物质后,异常Trk的铰链区被小分子占领,便失去了激活下游通路的能力,癌症也就被阻断了。
Trk靶向药物机理示意图
说完原理,关于Vitrakvi的很多困惑,也就解开了。
1,这种药物有效么?
有效。临床试验显示,Vitrakvi对多种癌症都有改善效果。
2,治愈率真的达到了75%?
不是。所谓“75%”,指的是总体有效率,它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两种情况。
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如何判断呢?
200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共同提出了RECIST标准,测量试验前后的肿瘤大小,评估实验效果,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等数级。[7]换句话说,这套标准强调实验对肿瘤的改善情况。而临床上说的治愈率,一般指五年生存率,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接受某一治疗方案的患者,有多少可以顺利存活。二者不是一个概念,不可等同。
3,每个人都可以用?
不是。如前所说,vitrakvi是Trk抑制剂,而异常Trk,来源于变异的NTRK基因。所以只有存在NTRK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才有可能受益。
会出现NTRK基因变异的癌症极多,但是,具体到某一种癌症,NTRK基因变异的几率,并不一致。有些癌症跟NTRK基因高度相关,有些则不那么明显。
会出现NTRK基因变异的癌症[8]
以肺癌为例,按照vitrakvi官方网站上的说法,大约的患者,存在NTRK基因变异的情况。
各癌症中,NTRK基因变异的发生率(图片来源:)
总而言之,开头提到的17种癌症中,不管哪一种,只要患者存在NTRK基因融合,便可能有效;反之,则无效。
不幸的是,FDA虽然批准了vitrakvi,却还没有批准NTRK基因融合检测办法。
所以,vitrakvi是有效的,是人类抗癌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它表明,深入研究癌症机理,一定可以找到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但是在运用层面,还有着不少限制。
------------------------------
参考文献
[1]查锡良, 药立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AMATU A, SARTORE-BIANCHI A, SIENA S. NTRK gene fusions as novel targets of cancer therapy across multiple tumour types[J]. ESMO Open, 2016, 1(2): e000023.
[3]王田;毛伟峰;吴燕华; Trk激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7(06 vo 29): 589599.
[4]BERTRAND T, KOTHE M, LIU J等.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rkA and TrkB Suggest Key Regions for Achieving Selective Inhibition[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2, 423(3): 439453.
[5]DRILON A, NAGASUBRAMANIAN R, BLAKE J F等. A Next-Generation TRK Kinase Inhibitor Overcomes Acquired Resistance to Prior TRK Kinase Inhibition in Patients with TRK FusionPositive Solid Tumors[J]. Cancer Discovery, 2017, 7(9): 963972.
[6]LASSEN U, ALBERT C M, KUMMAR S等. Larotrectinib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RK fusion cancer: an expanded clinical dataset showing consistency in an age and tumor agnostic approach[J]. 2018: 18.
[7]董坚. 实体肿瘤靶向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5, 22(4): 413419.
[8]肖典;周辛波; Trk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12 vo 15): 7879.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根据查询网络相关杂志期刊的资料得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创刊于1812年,影响因子达到是截止2022年6月25日时全球影响因子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
吃肉减肥法 又叫"高蛋白减肥法".这种方法可以毫无顾忌地吃肉来降低体重,并且不会感到饥饿,同时能增加代谢速率。但前提是不能摄取到任何醣类食物,否则会胖得更快。但是由于醣类摄取量极低,造成脂肪燃烧不完全,使身体产生大量酮体。此法对心脏病、高血压、痛风、肝、肾或脑血管病变者不适宜,且会增加肝脏氮代谢负担,可能影响肾脏机能。长期食用会造成营养不均衡、骨质疏松、酸中毒、抽筋及破坏肾脏功能等现象。从你讲的情况看,我觉得你在做水煮(肉,鱼,虾,鸡)的时候,相关的佐料放的多了一些.当然也包括过多的油.导致发胖的食品主要是动物脂肪和糖类.因为它们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如果不能很好的运动消化,就会堆积在身体内,出现肥胖的现象.你现在应该注意的是,在采取"吃肉减肥法"的时候,尽量少放佐料,特别是油和糖.另外,还是要多运动一些.运动不一定是专门的去做什么体育项目,可以随时随地的任意发挥.比如在允许的情况下,工作时腿部有意的颤抖也是运动的一种,就是要记住,少一些睡眠,少一些丝毫不动的坐姿.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减肥方法,一个是要坚持不懈,一个是要配合运动.相信你会成功的.祝你健康快乐.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食谱参考 早餐:煎腌肉,煎芝士碎牛肉,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或茶 午餐:和早餐一样,加沙津 晚餐:虾沙津,牛扒,青菜沙津,无糖的Jello和无糖的Cream 早餐:四只蛋白,芝士调味(无脂肪),提子,麦包多士搽花生酱 午餐:青菜沙津,虾沙津三文治,一个苹果 晚餐:牛扒,豆类,番茄 注意:有心血管,肾病,肝病者切忌长期食用以上食谱。 疯狂食肉减肥法是利是弊?吃肉减肥法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遗症 《阿特金斯减肥法》俗称“吃肉减肥法”,时下相当流行,应该说这种减肥方法能够有效减肥,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减肥,从长期来看却是以付出健康为代价的! 吃肉减肥法为何能快速减肥 《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减肥原理是:利用饮食中糖类不足的情况下,由肉类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提供热量。 当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少于100克时,身体会燃烧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燃烧不完全的中间产物--酮体,大量产生的酮体不但无法被身体吸收利用,且当其排出体外时需要带走大量的水分与离子,借此可达到快速减重的效果。 主张尽量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糖类食品、白面包、意大利通心粉,因为这些食物会让人体血糖迅速升高,还能激发人的食欲,不知不觉中吃下更多的食物。 主张多吃动物蛋白质。这样能很好地避免因为饥饿引起的大量进食,人体分解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生日常活动所需的热量,而且通常的规律是先分解碳水化合物,所以,—旦截断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人体为获得热量会分解脂肪。另外,从肉、蛋、鱼和黄油等食物中能摄取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则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因而可以加速身体燃烧更多的脂肪。 不过,健康专家在肯定这些的同时,更关注的是:这种减肥方法带来的长期后果。吃肉减肥导致心血管疾病 吃肉减肥法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把肉当作主食不容易产生饥饿感,还能满足口腹之欲,但这个方法容易让人吃肉吃到腻味,时间一长难以坚持。而且坚持这种方法一星期后,减重者就会出现头晕、精神不佳、燥热、尿液酸臭等酮酸中毒的现象。这是因为吃了过量的肉类会使身体摄取大量蛋白质、胆固醇、饱和脂肪和普林。 过多蛋白质造成健康危机 英国发行的《内部用药记录》认为,摄入过多动物性蛋白质的饮食习惯,会引起肾脏疾病,而且这种饮食习惯已经使得英国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肾脏疾病。英国肾脏患者协会已经明确指出,吃肉减肥法是罪魁祸首之—。 根据南安普敦大学的报告,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坚持“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会对胎儿的健康不利。而且,有这样饮食习惯的女性所生的孩子,很容易患高血压。在怀孕期间每天都吃肉和鱼的女性,其后代的血压比其他人的血压平均值升高5%。 研究人员调查了25000名癌症患者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50万名健康妇女,他们发现,其中乳腺癌患者有—半以上的人都有饱和脂肪摄入过量的问题。有饱和脂肪摄入过量问题的人,无—例外地都爱吃肉、芝士、黄油等。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呼吁,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少吃含饱和脂肪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肾脏功能不佳者会加速肾脏的恶化速度;高蛋白饮食还会促进钙质的流失,加速骨质疏松的危险,对女性减肥者更是雪上加霜;肉类摄取量高也会增加肾结石的机会,容易造成酸中毒、体液流失及离子不均衡的危险。 高蛋白食物所含的普林量也偏高,在人体代谢后会增加尿酸浓度,容易诱发痛风发作。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饮食会增加血液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坏胆固醇)浓度,易引起血管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再加上蔬菜、水果类也被限制摄取,此类高油脂低纤维饮食,还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危险。吃肉减肥造成人情绪低落 缺少碳水化合物影响健康 人类需要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保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行。正常情况下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能少于70克。如果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过低,会直接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使身体很难积极分解脂肪,这对减肥是不利的。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人每天至少要摄入150克的碳水化合物。以—个每天摄入的热量为1250千卡的人举例,碳水化合物应占食物总摄入量的48%即可。 还会造成情绪低落 英国科学研究还得出一项结论,使用吃肉减肥法减重,可能带来的另一大副作用是--情绪低落。减肥教父死于自创理论?! 有人分析:减肥教父死于自创的理论 由于无法解释清楚“食肉减肥法”的减肥原理,阿特金斯医生一直备受营养学家的批评,对此,他并不在意,2002年,他的“阿特金斯营养品”公司营业额迅猛增长,从零起步暴涨到1亿多美元。公司从只卖普通的维生素,到全面推出各种低碳水化合物食品。阿特金斯名利双收,跻身于亿万富翁的行列。他还梦想把阿特金斯食品推广到全球的每一个超市。然而,当事业最辉煌之时他却意外死亡。 最受美国人推崇的“食肉减肥法”越来越让美国人感到困惑。 3年前,“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倡导者阿特金斯医生的意外死亡,导致了欧美国家新一轮对于“食肉减肥法”的质疑。最近,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杂志版以《TheDietThatDied(减肥至死)》为题,重新审视了这场减肥风潮。美国总统也中了吃肉减肥的招? 有此一说:克林顿也是受害者? 《华尔街日报》对阿特金斯死因的披露,再次触动了医学专家对“食肉减肥法”的质疑。 丹麦营养学家艾恩·阿斯特洛普观测两组分别食用碳水化合物和低碳高脂食物的人群后发现,吃肉减肥法之所以能够减轻体重,完全不似阿特金斯所鼓吹的“蛋白质能消耗更多的卡路里,而卡路里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说法--事实是,大量食肉会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食肉减肥引起疾病的案例层出不穷 采用“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而引起疾病的案例也浮出了水面: 2001年,50岁的佛罗里达男子乔治·戈龙开始尝试“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在此之前6个月,他曾经做过心脏检查,显示他在今后5年内发生心脏病的几率低于4%;他的胆固醇指数为146,属于正常范围。两年内,“阿特金斯医生饮食法”似乎给乔治·戈龙带来了新生--“我减掉了90斤,一点副作用都没有。” 但好景不长,2003年10月,乔治·戈龙突然感到胸闷且疼痛难忍,经检查发现,他的一根主动脉的99%已被堵塞,不得不做心脏支架手术才保住性命。而他的胆固醇指数更是攀升至215,即使通过治疗,也还是在209的高位徘徊。乔治·戈龙立即停止了“阿特金斯饮食法”,他的胆固醇指数马上恢复了正常。2003年,乔治·戈龙将阿特金斯和他的减肥公司一并告上了法庭。 同年,媒体都报道了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克林顿自己承认,他一直都在减肥,从低脂减肥到低碳(碳水化合物)减肥,最终,损伤了他的心血管。 “吃肉减肥法”造成酮酸中毒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纽约一名40岁妇女通过“阿特金斯饮食法”,在一个月内减去了9公斤,后因呼吸困难、恶心及呕吐不止紧急入院,经医生检查后发现她酮酸中毒(ketoacidosis)。 因通过阿特金斯饮食法减肥而出现健康问题的纽约妇女,尿液和血液经过化验后显示,她肝脏内积存的酮酸达到危险的高水平,后来她恢复进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和输入葡萄糖后,身体逐渐康复。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才是减肥之正道 给饮食减肥者的忠告 时下,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减肥食谱层出不穷,许多减肥方式是否科学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验证,但万变不离其宗。 食物中生热的营养素有三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产热为4千卡/克、9千卡/克和4千卡/克。从这里可以看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能量是相等的,而脂肪产生的能量是其他两类的两倍多。 主食和蔬菜水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肉类中没有;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肉类中也很少,如果采用单一食谱进行减肥势必造成营养不均衡。 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生热营养素之一,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三大生热营养素在总热量之中是有各自的比例的,一般为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点总热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占60%-65%左右。 以现在的医学发展来看,减肥没有捷径,只能通过能量的少摄入(控制饮食),多支出(体育锻炼),消耗掉多余的脂肪。 现在,在健身房里比较流行的饮食方式是通过蔬菜、水果对身体进行排毒。操作方式是:每月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或者每周安排1-2天,只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最好是不喷农药的无污染食品),或者是完全吃素,对体内的肠道进行排毒。这样的饮食方式,在帮助身体恢复活力和健康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减肥功效。祝MM减肥成功,但要注意健康,也许在这里你会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减肥方法呢,不信你试试...
吞剑吞剑,是一项危险的特技表演,也是一种行为艺术。表演者会把剑插入口中,剑尖经过食道到达胃部位置。其实他们并非真的把剑吞下,在表演过后会将之从口中拿回,表演期间他们还得忍受强烈的反胃感觉。现时全球的吞剑表演者不到75人,他们大多也是国际吞剑协会(SSAI)的成员。吞剑这项活动极具危险性,以往曾有多起因表演吞剑而导致死亡或受伤的案例,因此未受专门训练者千万不要尝试。吞剑表演,危险四伏吞剑表演是一项充满危险的职业,但是,究竟危险到何种程度呢?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以求找到最终的答案,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上。研究结果到底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当吞剑表演者表演吞多把剑或特殊形状的剑,或者在表演过程中受到干挠,或者因为心烦意乱等原因,都会增加身体受到持续伤害的风险。虽然有人愿意将吞剑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确实能够挽救不少献身于这种稀有艺术形式的人们的生命。表演受伤不乏其人丹·梅亚是国际吞剑协会的执行总裁,他负责进行这项研究及相关论文的撰写工作。此外,他本身就是一名吞剑表演艺术家,他说:“就目前来看,吞剑爱好者在进行表演时,缺乏一定的医疗保护措施,个人急救意识也相当淡薄,针对吞剑意外伤害的相关医疗方法也很不健全。很多情况下,吞剑表演者受伤到医院求救,但是医生们却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46位吞剑表演者参加了这项调查研究。研究称,其中,6位喉咙和食道被过孔,还有1位声称在一次吞剑过程中还划了一下心脏,19位吞剑者在学习这项艺术时喉咙痛过,更多的在进行表演时胸腔会伴随轻度疼痛。6位不一心伤到自己的表演者中,有3位做过大的颈部外科手术。布赖恩·维特科姆博士是英国格洛斯特皇家诊所的放射学顾问,他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和相关论文的撰写工作。他说:“吞剑不是魔术,不是幻觉,而是真的在吞。”揭秘绝活百炼成钢吞剑完全违反了消化系统的每一个正常条件反射规律。一位合格的吞剑表演者必须学会抑制呕吐反射并且控制住,不能恶心作呕,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据吞剑协会专家称,思想上努力克制呕吐反射,再经过3至7年的勤奋练习,就可以成功地将长剑插入内脏深处了。但是,就目前来看,在世的吞剑者中,并没有多少真正精通这门艺术的。梅亚说:“现在,世界上大约有110名吞剑艺术家还活着,他们在生活中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吞剑。他们之所以如此痴迷吞剑艺术,一定有许多好的理由。”不过,梅亚也承认:“吞剑是我做过的最难受的事情之一。表演的时候,我不得不抛开脑中所有的事情,必须抑制消化系统的呕吐反射,用食道上部肌肉将剑先竖起来,再用食道下部肌肉控制剑滑过食道,掠过心脏,从两肺之间穿过,最后插到肚子里。有时,如果剑在阳光下晒过的话,我能感觉到刀刃是热的;其它时间,天气很冷的话,我又能感到刀刃是凉的;还有时,我痛的直想掉眼泪。但是,当表演成功结束,看着观众们惊讶、赞叹、佩服甚至崇拜的表情时,便觉得再苦,再难,再痛,也是值得的。”不是魔术,不是幻觉维特科姆说:“吞剑最大的风险是造成咽或食道穿孔和流血,有时甚至会血流不止。”研究员们发现,当吞剑者们使用多剑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剑进行表演时,风险会大大增加。研究中,一位吞剑表演者试图吞下一把弯曲的马刀时弄破了喉咙,另一位表演者弄伤自己是因为受到一只停在肩膀上的鹦鹉的干挠,还有一位女性吞剑艺术家已经将三把长剑成功从喉咙插入腹中,但在观众将美钞塞进她腰包时,她受到了影响,结果酿成了悲剧。梅亚说:“吞剑并不是诡计,而是真的在‘吞’,非常非常危险。”吞剑现象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么?对那些大胆、勇敢的吞剑爱好者们,专家提出以下这些忠告。维特科姆说:“我建议他们不要再吞剑了。”梅亚也说:“别再吞了,别再试了,因吞剑而受伤或死亡的风险太高了。”尽管如此,为什么还是有人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在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表演吞剑呢?梅亚说:“在如今的电视节目上,我们能看到如此多的诡计和幻象,我之所以坚持吞剑这项艺术,是因为那才是真实的。观看人们那完全不相信的表情是件有趣的事情,对观众来说,他们正在欣赏人类的身体是多么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