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对急性肾炎的认识急性肾炎起病急骤, 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风水”、“溺血”范围,其病因是感受风、湿、毒等外邪,伤及内脏,以致肺失肃降,脾不转输,肾难开合,以致三焦水道不通,汗、尿排泄障碍而发病,治宜发汗利水,疏通三焦水道气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颇佳,尤其是疾病恢复期长期不消的镜下血尿,用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法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二、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认识慢性肾炎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浮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蛋白尿和血尿等为主要表现。有浮肿的属中医“水肿”的范围;有肾功能衰竭者则可归属“虚劳”的范围。本病由外邪入侵,日久损伤脾肾,脾肾两虚,脾不转输,肾失开合所致,或脾肾本虚,复感外邪而成,总以脾肾两虚为本,邪实(水湿、风邪、血瘀)为标。中医对本病有许多治疗方法,如利水消肿、健脾固肾、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清热解毒等,常有较好疗效,对于难治性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三、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由于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引起体内废物潴留,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的临床症群,属中医“虚劳”、“关格”、“溺毒”等证范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脾肾两虚,日久由虚入损,以致脾的升清降浊失调,肾的藏精泄浊障碍,湿浊羁留,最后形成脾肾衰败、湿浊壅塞三焦之证,也即进入尿毒症阶段,治疗上主要采用泄浊法。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治疗效果,可以改善症状,减少代谢废物之潴留,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但对于终末期尿毒症,应配合透析疗法。四、中医对肾性贫血的认识肾功能不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来说,肾功能越差则贫血越严重,近代西医学认识到肾脏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是内分泌器官,能分泌不少激素,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红细胞成熟,当肾功能减退时,此种激素不足,是引起肾性贫血最重要之原因。中医学在古代就提出肾主骨、骨生髓,又认为肾藏精、精可化血、精血同源,故肾病时可出现贫血。综上所述,西医学的多种肾脏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等,可在中医的“水肿”、“淋证”、“关格”、“癃闭”、“虚劳”等证候中找到类似的描述,运用中医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1)水肿:水肿部位往往出现在眼睑、颜面及双下肢,一般为轻中度水肿,在慢性肾炎未引起尿毒症时很少出现胸水、腹水等。(2)高血压:一般为中等程度高血压,收缩压在20~左右,舒张压在~14kPa左右,通常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后,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主要排出代谢废物,维持体内的钠、钾、钙。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性快速肾小球肾炎、肾病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稳定遗传性肾炎、家族性良性疾病、显性常染色体多囊肾病和常染色体隐性肾病;泌尿系结石、泌尿系感染、泌尿系肿瘤等与急性肾内稳态功能和酸碱平衡。
同时,肾病是一种肾脏疾病,有时肾病患者不能有明显的症状。只有体检时尿检异常,才能发现肾病,有些肾病患者会出现面部和腿部水肿,肾病是一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地窖膜通透性增加,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全身水肿。该病维持儿童肾脏、人体内脏、内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如果各种内外病原体破坏人体平衡,导致脏腑脏腑气血失调,且疾病到达肾脏,会引起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般来说,肾病患者应该吃低盐饮食。但一些朋友选择不吃盐,认为这可能会减轻肾脏的重量,加速肾脏疾病的恢复。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盐是我们的需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多数慢性肾脏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通常称之为“下背痛”与肾脏无关。背痛可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或生殖疾病的总称,尤其是在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中。常见的肾脏疾病有多种类型,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炎症、前列腺炎、肾功能衰竭等症状。这些肾脏疾病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结石、肾囊肿等。
2019年世界肾脏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患有肾脏疾病的人数达到亿,每年由慢性肾脏病(CKD)导致的死亡可达240万人,是当前增长最快的第6大死亡病因。我国现在慢性肾病患者达亿多人,已经超过糖尿病患者,是癌症患者的数十倍。
慢性肾脏病高发,但公众对肾脏病的防治知识却普遍缺乏。在被确诊为肾脏病时,还有人感慨:“我平时身体很 健康 啊,为什么会得肾脏病?是肾虚还是吃错了什么东西,还是肾脏上长了东西?”
健康 素食有助保护肾脏
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低蛋白、低磷饮食等营养疗法对于病程有延缓作用,也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合理地减少一些物质的摄入,就可以较少产生新陈代谢的垃圾,减轻肾脏的工作压力,残余肾单位的超负荷状态就会缓解,损毁速度自然就慢了。”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告诉《中国科学报》。
有人认为针对肾病患者的饮食建议同样适用于 健康 人。对于 健康 人群来说,吃素真的有助于维持肾脏 健康 吗?
《美国肾病学会临床杂志》日前报道了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吃素也有讲究,常吃富含淀粉和糖的素食反而可能会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万多名成年人的饮食习惯和肾功能状况,并对其中一半人开展了24年以上的追踪调查,总计4343人在研究期间患上慢性肾病。结果显示,与很少吃 健康 素食的人相比,坚持 健康 素食的人患肾病风险要低14%;与很少吃不 健康 素食的人相比,常吃不 健康 素食的人患肾病风险会高出11%。
健康 与不 健康 素食如何划分呢?文章中所指的 健康 素食饮食包括经常吃全谷物食品,苹果、梨、橙子等水果,深色绿叶菜、西兰花、四季豆等蔬菜,坚果、纯天然花生酱等;而不 健康 素食饮食主要指常吃土豆等富含淀粉的食物,用喝果汁来代替吃水果,喝含糖饮料、吃糖、蛋糕和巧克力等。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人员称:少吃肉和不 健康 素食、多吃 健康 素食,可能有助保护肾脏,起到延缓肾功能下降和降低肾病风险的作用。
中国人怎么吃要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窦攀、张锋、李子芊对该研究论文做了认真分析。他们向《中国科学报》指出:“论文中的研究人群数目大,随访时间长,但是食物调查方法存在缺陷,分类方法也并不严谨,结果可供参考,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国人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是人种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中西方本身的饮食结构差距大,不能完全照搬结论,需要在我国人群中再进行研究。”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徐海娥认为,文章中划分的 健康 与不 健康 素食标准值得商榷。她向《中国科学报》指出,目前一般认为土豆是保肾饮食的一种,建议用其来替代主食。“没有不 健康 的自然食物,只有不 健康 的饮食模式和烹饪方式。”徐海娥指出,“对 健康 人来说,均衡饮食最重要。”
“茶和咖啡在我国也是 健康 食品,但是很多人摄入更多的可能是茶饮料和咖啡饮料,这就不 健康 了。另外,这个研究里的土豆指的是炸薯条、土豆泥等,高油盐的烹饪方式会让任何一种 健康 食物变得不 健康 。”窦攀指出。
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余仁欢向《中国科学报》强调说:“少使用它、不要过劳,对于器官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对于肾脏来说,高盐会加重肾脏负荷。蛋白质吃多了对肾脏也不好,豆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是吃多了也不行。好的食物是相对的,饮食最重要的还在于均衡。”
肾病患者饮食有明确要求
肾病患者的饮食有严格要求。窦攀介绍说,这些要求包括“低盐,充足能量,低蛋白或适量蛋白摄入,适当调节电解质摄入水平”。具体可参考的指南或共识包括:“2005年的《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共识》,2017年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行业标准,以及尚未发布的2018《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2017年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对于平衡膳食、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和蛋白质分配、食物选择等都有明确指导。其指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当限制米类、面类等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采用小麦淀粉(或其他淀粉)作为主食部分代替普通米类、面类,将适量的奶类、蛋类或各种肉类、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可选用的食品包括马铃薯、白薯、藕、荸荠、澄粉、山药、芋头、南瓜、粉条、菱角粉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替代普通主食,也可选用低磷、低钾、低蛋白质的米类、面类食品替代普通主食。
陈伟指出,肾脏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影响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肾脏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很高(30%~60%)。对于肾病患者,他提醒说,首先需要及时检查和评估营养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调整,然后需要尽量在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范围内供给优质蛋白质,从而保证人体蛋白质代谢的需要,减少组织蛋白质的分解。
相关论文信息: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1.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2.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2.1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2.2汇通中西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2.3旁搜博览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2.4慎思明辨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3.实施成效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参考文献:[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中药是我国古代的传统医术,中药来自于植物,与西药不同,它更加绿色天然,副作用更少。
有,而且不止一篇,但是怎么给您?
有邮箱么?
先上个截图,看是不是您要的……
=============
整出稿子给你吧,但字数超过限制了……
中国的食用和药用大型真菌
卵 晓 岚
(中国科学腕最生物研究所,北京)
近年来,国内对蘑菇、多孔菌、腹菌及子囊
菌中太型真菌资源的开发虚用十分重视,研究
范围相当广泛,尤其在食用和药用真菌方面的
应用和研究进展很快,反映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食用真菌
以蘑菇为主的食用真菌(简称食用菌),风
昧独特,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人工栽培食用菌,繁殖生长快, 经济效益高,已
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生产。
1.中国食用菌种类资源: 我国大型真菌资
搛相当丰富,其中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迭720种,
143属,44科, 几乎包览世界上已知的重要食
用菌种类。其中担子菌有675种,隶属于34科,
1 25属“ ,以伞菌目(Agarieales)中的白蘑科
(Tri曲o1Dmataceae)、红菇科(k~ laceae)、
蘑菇科(Aq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ee—
e)、侧耳科(Pleurotaceae)、丝膜菌科(Co—
rtinariaeeae)、及鹅膏科(Amanitaeeae) 为
主“ 】。属于子囊菌的有45种,10科,18屠
‘见表1)。在已知食菌中味道鲜美,质地优良的
有百种以上。目前已经栽培和进行试验栽培的
40—80种。通常栽培的仅l0多种,所以绝大多
数的食用菌仍处于野生状态。但收集利用尚少,
每年不知有多少野生食用菌在山林中腐烂掉。
原因在于现阶段食用和有毒种类的鉴别问题及
食用菌的嘘集加工等具体措施未能解决, 影响
了这类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我国食用菌
种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还需要深人进行。
2.食用菌的营养: 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一
般较高。其氨基酸多达l8种左右,特别含有一
般蔬菜缺乏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氢酸、蛋氨
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等人体必
额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和
矿物质元素等。像金针菇[IOlammullna ·
tipes(Fr.)Sing】、毛木耳[Auricularia po·
lytricha(Moot.)Sac~.】、香菇[Lentinus edo—
de s(Berk.)Sing.]、高大环柄菇[Macrolepi—
ota procera (Fr.)Sing_】、菱红菇(Rmsula
~e$co Fr.)、松口蘑[Tricholoraa raa;sutake
(S.Ito et Imai)Sing.】、滑菇[Pholio;a ^d·
m以D(T Ito)S Ito et Imai】等很多食菌含
有人体必须氨基酸7或8种 尤其食菌中赖氨
酸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丰富。
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小
鸡油菌(c.minor Peck)、金耳(Tremellu
ouranHa Schw.ex Fr.)台有类胡萝 素。像
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la(L)Pers.】中
含有稀有的氨基酸即C一3一氨基一L一脯氨酸
(Cis一3'-amino-L-proline),口一氨基异丁酸(
aminoisobutyric), 2,4-2氨基异丁酸(2,4一
diaminobytyric acid)。四孢蘑菇(Aqaricus
campestris L. ex Fr.)、紫丁香蘑[Lepista
nuda(Bul1.ex Fr.) Cooke.】含有丰富的维
生素B 和C等。在食用菌中有1 00多种具有
不同的药用价值 。所以食用菌被誉为“健
康食品”,尤其野生食用菌是极少或没有污染的
“卫生食品 。
3.栽培食用菌的发展概况: 近十多年中,
国内外食用菌栽培业大力发展,特别在中国更
是如此,生产量和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
有近80个国家栽培双孢蘑菇[Aqaricus 6 坤。一
rt4$ (Lange) Sing.】和香菇、侧耳(平菇)
[Pleur OtttS ostreatus(Jaeg ex Fr.)Qud1.】、
白黄侧耳[P.cor~Mcopiae (Pau1. ex Pets.)
RoI1.】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蘑菇产量每
年以7—21 的速度增长。1979年垒世界仅
爱1 t甩和药甩真一种羹撬量囊应用羹爿
应用娄刖 真酋种类 科 属 釉 总种数 应 用 方 面
子 1. 食用野生食用菌的于实体
囊 45
菌 2.人工栽培食用菌于实体供食用。
食用 3.利用食用菌菌丝体做深眭发酵培养物食用。
担 4.利用于实体或菌丝体作为诵味品或作为填充香
干 3‘ L25 675 昧物质或作饮料甩
菌 。
1.作为抗癌药物或试验抗癌。
2·抑制致病细菌、真菌和宿‰
子 3.治疗消化系统反病。
囊 1, 28 ●. 医疗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菌 ,.作用于神经系统。
6.作用于呼吸系巍。
7·作为妇科反崭的药物.
8· 用敢内服稍炎解毒。
9.外敷消曼解毒。
鹤 3B7 lO
. 外伤止血药物。
l1.用于镇慷、明目药物。
l2.治疗痢疾。
用 l3.治疗麻疯瘸。
担 1●
· 用于治疗毒蛇唆伤。
子 ●4 l23 3●, ·治疗血啦虫、蛔虫、啦虫等寄生虫藏
菌 l6.治疗太骨节痛。
l7. 治疗嘟气病
l8.用于食品防腐剂
l9·用于解毒菌中毒。
20·用于生物防冶,除杀农林业害虫.
21. 冶疗神经性应炎。
其
22· 防冶放射性危害。
他 23.试验治疗爱涟病。
真 3
菌
抗癌真菌 72 266 对内瘤S-IBO和艾氏癌的抑翩率60- t00%
双孢蘑菇的总产量达1 2l,O0 0吨, 1986年已达
21 8万吨。从食用菌栽培业发展状况表明,经济
发达或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
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南朝鲜及我国台湾省,食
用菌栽培业发达, 同时消费量也大。现在食用
菌栽培正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展。据专家
们预言,食用菌将成为人类重要的营养食品。
国外在注重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同时,又重
视采用食用菌菌丝体的深层培养,特别采用那
些风味特殊而鲜美的种类,不过这些食用菌目
前多属于野生或者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ctend0 yc0“hizac) 或者生态习性比较特殊
的种类 ”o像鸡纵菌[Termitomvf j 4lb 一
rainD‘ ‘(Berk.)Helm]、口蘑(Trifholom4
mongolicum Imai)、油口蘑【 . ,Ⅱ 0 ir j
(Pers ex Fr)Lundel1]、虎皮口蘑IT. 一
mbosum (Fr )Gil1.】、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Fr) Sing.]、粉紫香蘑[L —
plsta personate(Fr.)Sing.]、松12蘑、斜盖
粉摺菌[Rhodophyllus~aborti “ (Berk. et
Curt)Sing.】、粗壮口蘑[TricholomⅡr06 —
turn (Alb·ct Schw.ex Fr. Ricken]、自香
蘑[Leeista caespitO$a(Bres )Siag.1、黄绿
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 (A & S
eX Fr)Sacc]、美味牛肝菌(Bolelus edulis
Bull ex Fr.)、鸡油菌 羊肚菌、粗柄羊肚菌
【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 s]、尖顶
羊肚菌(M.~onica yers.)、黑脉羊肚菌(M
angustip$Pk.)、小羊肚菌(M.deliciosa Fr.)
等 ~。这些种类目前用人工栽培形成子实体
比较困难,但可考虑利用菌丝位培养。
菌丝体的培养物可以新鲜食用、或冷冻和
干燥磨粉,制作富于营养的食品。如羊肚菌的
菌丝培养物同子实体一样鲜美,其风昧不减,在
美国已商业化生产。国内已注意到香菇、金针
菇、侧耳等食用菌的菌丝培养。利用逸些深层
培养的菌丝体还可加工生产,像“宝宝饼干”、
“老人肉”等适应不同对象的多样化食品。另外,
像茯苓[Poria COCO~(Fr)Wolf] 菌核可以
加工成许多花样的食品。我国在制做这类食品
方面具有传统的经验和方法。
在发展食用菌栽培和菌丝培养的同时,国
外曾注意到香味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化学成分的
分析。已从双孢蘑菇中分离出5 一鸟苦酸,作为
超级增鲜剂。从香菇中分离出香菇精(c H S,),
在日本已人工台成 。另外可在一些蘑菇中
分离出白蘑酸(tricholomic acid), 具有极强
的鲜昧,其鲜度20倍于谷氨酸钠 。在日本还
荆用硫磺多孔莹[Tyromyces sulphureus(Bul
1.ex Fr )Donk]、豹皮香(Lentinus lepi—
deus Fr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f口
(Fr)Kar st】、紫丁香蘑、松口蘑、肉色香蘑
[Lepista irina(n.)Bigelow]、滑菇等l0余
种食用蘑提取香味物质用作增香剂 。
4.可驯化、栽培的食用菌: 食用菌种类虽
多,但目前广泛栽培的一般10多种,最多不超
过20种,栽培种类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
能栽培却质味较差,有的不适合人的食用习惯,
而有的产量低或栽培技术较为复杂。所以选育
广受欢迎,昧鲜,质好,高产;色泽具佳的栽培食
菌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则。目
前国内栽培广而产量多的食用菌如下: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rge)
Sing
大肥菇A.bitomquis(Qu*1.)Sacc
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
— Lentinula edodes(Berk.)P电ler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 ex Fr、
Sing.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 ex
Fr.) Sing.
侧耳(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Jacq.
eX Fr.)Qu∈I_
黄自侧耳P.f。r co 口 (Pa~i.ex Pe—
r8,)Rol1.
一P sapidus(Schutz ap.Kalchbr)Sacc.
凤尾侧耳[P.saior—caju (Fr)Sing.】(?)
金顶侧耳(P.f打r 。p 口 Sing.)
佛洛里迭侧耳(P.[1oridanus Sing:)
滑菇Pholiota.ameko I.Ito
黄伞P.adiposa(Fr) Qu61
毛头鬼伞Coprlnus comatus (Miill ex
Fc.、Gray
榆耳Gloestereum incanatum S lto et
lm ai
金耳Tremella aurantia Schw.ex Fr.
银耳T fucilormis Berk
、术耳Auricularia auricula(L_eX Hook)
Uriderw
毛术耳A.polytricha(Mont.) Sacc.
褐术耳A.[usco rucclnea (Moat)Fari
灰榭花Grifola frondo sa(Fr )Gray
猴头菌Heri~ium erinaceus (Bull eX
Fr.)Pets.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 dusiata(Bosc)
Fisther
目前已驯化栽培或未推广的食用菌主要
有:
野蘑菇Aqaricus aroensis Schaefi.ex Fr
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alae Lenzi
毛柄库恩菌Kuehneromyces mutabi&}
(Schaef.ex Fr.)Sing.et Smith
砖红韧伞Naematotome Sublateritum
(Fr)Kzrst.
大杯伞clitocybe
Mey ex Fr.)Q ll
紫丁香蘑Leplsta
Cooke
m口 m口 (G tn e
nuda (Bul1.eK Fr)
花睑香蘑L sordida(Fr.)Sing.
蜜环菌Armilla 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
假蜜环菌A. tabescen s (Stop.ex Fr.)
Sing
豹皮香菇Lentinu s tigrinus(Bul1.) pr.
榆离褶伞Lyophytlum ulmarius (Bul1.
tax Fr.) Kfihner
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 (Scha·
efi.ex Fr、Sing.
杨树田头菇Agrocybe ~ylindracea(DC.
ex Fr)Maire
田头菇A. r口 。 (Pets ex Fr)Fayod
粉褶环柄菇Leucoagaricus naacinus(Fr.)
Sing.
茶耳(血耳)Tremella foliacea Pets.ex Fr
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Fr.)Henri
角术耳A. cornea (Ehrenb ex Fr)
Spreng.
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
贝形圆孢例耳Pleurocybella porrlgens
(Fr)Sing.
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 (s:Mad
taK Fr.)Sing
高大环柄菇Maeroleplota procera(Fr)
Sing.
小孢毛鬼伞Coprinus OVa~$ (Schaef )
Fr
羊肚菌Morvhelta f 口(L )Pers.
皱环球盖菇Stropharia rugsoannulata
Farlow
变褐蘑菇Agarivus br~tn#cscens Peck
扇形侧耳Pleurotus [1abelletus (Berk.
cc B r) Sacc.
硬柄小皮伞Ma} asmim oreades Fr.
裂褶苗Schizophyllum corl,$ngu2~$Fr.
雪白蘑菇Agarivu~nlvescen~Mblkr
赭鳞蘑菇Agaricus subrubescens Peck
大紫蘑菇Agaricu~auqustus Fr.
要想筛选优良的食用菌栽培菌种,就必须
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种类的调查研究和鉴定分类
工作。在野外分离菌种,首先得掌握各类菌的
生态习性。作者曾将野生食菌生态习性分作五
种类型即I.术生菌,II.粪生菌,III土生菌,
IV 虫生菌,V 菌根真菌 。前两类一般容易
分离活菌种或进行驯化,而后三类则相反。
我国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很有希望,首先
具备了如下优越的条件:
(1)食用菌种类丰富, 从中筛选质昧优良
的菌种选择余地大。尤其在野生食用菌资源调
查、分类、鉴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对
影响食用菌利用有关的霉蘑菇种类、分布及生
态习性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2) 我
发展食用菌栽培业劳动力充足, 即人力资源丰
富o(3)培养料来源多而广泛,如棉籽壳、锯末、
秸秆、玉米芯(穗轴)、甘蔗渣、树叶、草茎、纱]_
废棉、酒糟,还有废茶叶等工、农、林、副产品
全国仅秸秆年产三、四亿吨,部分用于种菇,就
可年产数千万吨。({)我国栽培食用菌历史丝
久,特别是南方具有很大一批菇农以及食用菌
有关的科学技求队伍,近年中迅速壮大,即栽培
技术人员素质比较高。(5)食用菌作为一类营
养丰富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国
内外产品销路广o(6)食用菌栽培投资少,见效
快,经济效益较高,适宜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又
和城市环保及废物利用相结合,于是受到各级
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综上所述,我国食用
菌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在科学技术相配合的
情况下, 食用菌生产和研究将会进入世界最前
列,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
(二)药用真菌
1.发展中的药用真筐: 中医中药唯我国特
有。中药里包括了许多真菌类药物。明代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获苓、猪苓、雷丸、槐
耳、蝉花、芝类等20余种。这类 大型真菌为主
的真菌药物,久经实践考验至今仍在应用,并在
药用的范围、真菌种类、研究方法等方面日益扩
大和深入发展,受到世界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真菌本身所
具备的优点,越来越显示出这类药物在防病治
病中的独特作用。近十余年来在挖掘祖国医药
学宝库的基础上,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真菌类药
物的种类、生化、药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工作。如对灵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
ex Fr) Kar st)、紫芝(G sinensis Zhao,xu
et Zhang)、密纹灵芝(G.teflu S Zhao,XU et
Zhang)、云芝[C0riolus versicolor (L ex
Fr)Qu亡1]、蜜环菌、假蜜环菌(亮篚)、金针
菇、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 —
ex Fr.) Fr.】、猴头菌[Herivium er~aceu$
(Bull ex Fr.)Pets】、猪苓、【Gri[ola umb·
ellata (Pets) Fr.]、茯苓、银耳、冬虫夏草
【Cordyceps Hnensis(Berk)Sacc.]、亚香棒
虫草(c.haw如sii"Gray)、榆耳、竹黄(Shi·
raia bambuHaola P.Henn) 等多种真菌,进
行了人工培养、菌丝体发酵、临床治疗以及抗癌
研究,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工作在传统药
用真菌的基础上太大的前进了一步。目前还在
攻克癌症、心血管等疑难病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药用真菌将作为重要的药物筛选对象,受到医
药界的高度重视。
2.丰富的药用真菌资源: 目前已知我国传
统药用、试验药效显著以及民间药用的真菌迭
387种,137属,51科。其中担子菌345种,123
属,44科。以多孔菌目(AphyllophorMes)、伞
菌目、和腹菌类种类最多 。其中有子囊菌
类药用真菌28种、1 5属,7科,其他类真菌11
种。作者曾在“药用真菌分类概述” 一文中将
我国药用真菌按分类简单地分作(1)子囊菌类;
42)银耳和木耳类(茇质类);(3)多孔菌类;44)
伞菌(蘑菇)类;(5)蝮菌(马勃)类,其类别不同
则加工方法或药效不同,对研究药用真菌有一
定的好处。
药用真菌的应用范围较广,大约有20多个
方面(见表I)。 还有更多的大型真菌有待研究
试验,特别是在多孔菌、伞菌和腹菌方面种类最
多,筛选新的药用真菌潜力很大
3药用新药的筛选: 目前对人类危害傥较
严重的癌症、心血管病以及近些年发展较快的
爱滋病的治疗,从真菌中筛选药物也不例外。近
年中已有香菇、灵芝等治疗爱滋病的报道o
I.抗癌等新药的筛选: 1930年开始,德国
首先报道了蘑菇属(Aearicu s)、干朽蓖(Me·
rulius lacrymans Fr) 和自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 Pet s) 等发酵产物, 经过一
系列处理后,对癌症病人的主观症状有所改善。
5O年代又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Bul1.
ex Fr)的提取物,证明对小鼠肉瘤 一l80)
的生长有阻滞怍用。从此引起有关方面的注
意,并将大型真菌作为筛选提高机体免疫力药
物的重要对象之一。日本、美国等科学家也在
真菌中进行了大规模筛选、研究。据统计对内
癌(s一1 so)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达6O一
100%的真菌266种,7 2属,51科 。像长根
菇[Oudemansiella radlcata(Fr.)Sing.】、野
蘑菇、胶勺【PhlogioHs helvelloides(DC.ex
Fr)Martin]、虎掌菌[Tremellodon gelati一
o m (Scop.ex Fr)Pers.】、香菇、粗柄口
蘑、绒鬼伞(coprinus lagopus Fr.)、黄绿口
蘑 [Tricholoma f m (Sow. ex Fr.)
Qu亡l】、金黄锈伞【Phaeolepio 。aurea(Ma·
rt.ex Fr)Konr.et Maubl】、墨汁鬼伞[Co
prinus atramenturlus(Bul1)n.】、紫绒丝膜
菌【Cortlnarius violaceus (L_) Fr】、毛头
鬼伞、多鳞韧伞[Naematoloma squamosum
(Fr)Sing.】、日本美口菌(Calostoma lapo.
nicum P.Henn) 等,抗癌率达9O一1 00% 的
104种,38属,l4科。
目前认为蘑菇等大型真菌的抗癌物质主要
是多糖 。研究报道较多的有以下数种多糖。
(1)香菇多糖(1entinan)。是香菇子实体
的热水提取物加入酒精后, 产生沉淀再进行精
制而得到的六种多糖之一,分子量为1 O0万。对
小白鼠皮下肉瘤(s一1 8o)有抑制作用,其抑毹
率为80.7% 。香菇多糖可使带瘤而降低的辅助
。r细胞功能得到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间接
抑制肿瘤。香菇多糖还能活化巨噬细胞,降低
甲基胆蒽诱发肺痛的生长率,对化疗药物起到
增效作用。
(2)银耳酸翌异多糖(acidi 0g11】can)。
是从钣耳子窭体及酵母状分生孢子分离出的一
种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小自鼠肉
瘤18 0有效。另外对肝脏解毒、老年性吏气管
炎及心脏病和厦子辐射有疗效和预防作用。
(3)云芝多糖(PSK)。是从云芝菌丝体用
热水提取而精制成的,是一种分子量为lO万的
蛋白质多糖。日本人首先分离成功并试验对小
白鼠肉瘤(s-lso)有强烈抑制作用。另外,有
活化巨噬细胞的功能。“PSK 作为抗癌药物
已在日本市场销售。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已有
云芝多糖药物生产,对白血症、肝炎和气管炎等
疾病均有疗效。
(4)茯苓多糖(pachymaran)。是从茯苓
菌核中分离出的一种多糖,具有较强的抗癌作
用, 对小白鼠肉瘤(s一1 8O)的抑制率高达
96.9% 。
(5)裂摺菌多糖(schiz0phy1lan) 是从裂
褶菌( 。砷y ,“m commun6 Fr) 中提取
的,对肉瘤(s一1 so)和艾氏癌的抑制率达
7O% 。
(6)猪苓多糖(glucan)。是从猪苓菌核
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葡萄糖,对小白鼠肉瘤有
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99.5%。另外,对
肺癌、食道癌、宫颈癌、胃癌、肝癌、肠癌、乳腺
癌、白血病等病症等都有显著的疗效。
(7)竹黄异多糖。是竹黄提取物, 由葡萄
糖、半乳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四种单糖组
成,对胃癌有效。另外竹黄对风湿性关节性、气
管炎、咳嗽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8)猴头菌多糖。是从猴头菌分离的。此
种菌含多糖、多肽等物质,对胃癌、贲门癌等消
化道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9) 灵芝多糖。是从灵芝子实体申提取的,
对一些疾病有医疗作用,井试验抗癌。另外,灵
芝中锗的含量是人参的4—6倍。近午来已在日
本、台湾省及香港等地区掀起灵芝保健食品热o
(10) 蜜环菌多肽葡聚糖(peptide一~ichglu’
can)。是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而得, 同样对
小白鼠肉瘤(s-1 8 0)有作用,抑铷辜70两,对
艾氏癌的抑制率8 0%。
在我国已知的抗癌真菌中,大约160种是
食用菌。另有34种是毒菌。 某些毒蘑菇对肉
瘤(s—iso) 和艾氏癌(Ec) 的抑制率高述
1O0知t6,71D
II.抗抑菌(细菌、真菌、病毒)羹药用真菌
许多大型真菌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
毒的活性 。报道较多的有以下种类。
(1)大白桩菇【Leucopaxiltus gigan~eu$
(Fr)Sing.]和白桩菇[L candidus(Bres)
Sing ]中分离出一种杯伞素,对革兰氏阴性、阳
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堇紫珊瑚菌(Clavarie
zoltlngeri L .) 的发酵液具有抗结核菌的阼
用。
(2) 头状秃马勃[Calvatia craniiJormis
(Schw.) pr 】的培养液申提取的马勃酸
(cal~atlc~cia),邸马勃索(cal~adn),对革兰
氏阴、阳性细菌、霉菌有抑制作用。大秃马勃
【c gigantF (Batsch ex Pers.)Lloyd]同样
产生马勃素,并有抑癌作用。
(3)从长根菇的培养液中提取的奥德蘑酮
(oudenone),能抑制霉菌, 井对大白鼠自发性
高血压经腹腔给药后,显示较强的降压作用。
(4)鲑贝芝[Polystictus consors(Berk)
Teng]的培养液及菌丝体中分离的鲑贝芝素
(coriorin), 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双孢蘑菇、
紫丁香蘑等对革兰氏阴、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
(5) 从橄榄杯伞[Clitocybe illudens(So
h )Sate】的发酵物中分离出的杯伞素s
(illudin,S ), 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和抗癌作用。
从月夜菌[Lampteromyce~ aponicus(Kawa—
m ) Sing ]的子实体中可分离出月夜菌醇
(1amptero1), 同样对某些霉萤有抑制作用。
(6) 从金针菇【Flammullna velutipes
(Fr.)Sing.】子实体的水提取液里分离出的金
·295 ·
针菇素(flammulin), 对小白鼠肉瘤S-1 80
和艾氏峦卿制率分别为81— 1 0O 和8O 。
(7)树皮生卧孔菌【Poria corticola(Fr)
Cooke]的菌丝体水提取液中获得的卧孔 素
(po ricin), 是一种酸生蛋白质,具有强的抗肿
瘤活性。黄白卧孔菌【P.subacida(Pk.)sa一
]也同样有抗癌作用。
48) 白粘奥德蘑【Oudemansiella muc~da
(Fr)Hoehne1]中分离出的粘荤素(mueldin),
是一种具有抗真菌的抗生素。
(9)隆跛黑蛋巢葭(c I“ slri f
Willd.ex Per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
抑制作用。
(10)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 (Wulf.)
Fr.]产生一种绣球菌醇,能抑制霉菌。
(1 1)榆离褶伞【Lyophyllum ulmarius
(Bull ex Fr )Ki[hner], 产生多孔菌酸(po—
lyporenic acid) 可抑制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的
繁硝。
(1 2)卷边杯伞[Clitocybe inversa(Scop
ex Fr) Qu∈I.]、粗柄杯伞【c.f avipes(F )
Qu ]、油口蘑、皂味口蘑[Tricholoma sepo一
~aecum (Fr)Kummer]、管形鸡油菌(cd —
harell“ tubi]ormis Fr)、四孢蘑菇、黄伞、蜜
环蘸、硬田头菇【Agrocybe dura(Bolt.eK Fr.)
Sing]、尖棱瑚菌【Ramaria apiculata (Fr.)
Pohk]等对某些细菌有抗菌和抑翩作用。后
一种还产生去氧醋酸(dehydroacetlc acid),可
做食 防离荆。
(1 3)美喙牛肝菌、大秃马勃、香菇、莫尔根
环柄菇(Lepiota morganii Pk.)、毒红菇
[Russula emetica(Fr)S F.Gray]、亚环花
褶伞【Panaeol subbalIedl (Berk.et Br)
Sacc.]等,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1 4)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
ex Fr)Link】、冬丑夏草【c HnenHs(Be—
fk)Sacc.]培养物中得到的虫草菌素(cordyce—
pin), 具有抗菌和抑制细菌分裂的作用。冬虫
夏草还抑制多种病源真菌。
(1 5)从香菇和蘑菇中分离出的一种“蘑菇
核糖核酸(mushroom RNA) , 可刺激诱导蛐
胞产生干扰素,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
以上抗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真菌至少有3O
种,上述所列举的只不过是已知国内有记载的
各类大型真菌。
III.毒菌的药用价值
目前国内已查明毒菌1 90余种, 8属,26
科。下述种类具有特殊的药理活性。毒光盖伞
……
后面字数超出了,这里放不下
您还是尽快留下联系方式吧,否则没法给你全的
真菌也很微小,也能使人生病,但它和细菌有着本质的区别。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内都有细胞核。而微生物中只有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器,故又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很少,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生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其中能引起人或动物感染的仅占极少部分,约300种。很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面粉发酵,做酱油、醋、酒和霉豆腐等都要用真菌来发酵。工业上许多酶制剂、农业上的饲料发酵都离不开真菌。许多真菌还可食用,如蘑菇、银耳、香菇、木耳等。真菌还是医药事业中的宝贵资源,有的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以及酶类;有的本身就可以入药用于医治疾病,如中药马勃、茯苓、冬虫夏草等。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在人类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真菌感染;②变态反应性疾病;③中毒性疾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大致包括:1、真菌性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浅部真菌有亲嗜表皮角质特性,侵犯皮肤、指甲及须发等组织,顽强繁殖,发生机械刺激损害,同时产生酶及酸等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病变。溶部真菌,可侵犯皮下,内脏及脑膜等处,引起慢性肉芽肿及坏死。2、条件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此类感染与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及菌落失调有关,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3、过敏性真菌病: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子抗原)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和癣菌疹等。4、真菌毒素中毒症(Mycotoxicosis)真菌毒素已发现100多种,可侵害肝、肾、脑、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变性,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并致肝癌。实验证明,用含黄曲霉素饲料连续喂养小白鼠,豚鼠、家兔等可诱生肝癌,桔青霉素可损害肾小管,肾小球发生急性或慢性肾病。黄绿青霉素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包括神经组织变性,出血或功能障碍等。某些镰刀菌素和黑葡萄穗素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损害,发生造血组织坏死或造血机能障碍,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等。详细见: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为丝状体,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在果树病害中,真菌病害约占80%以上。
菌丝是真菌获得养分的组织,寄生真菌的菌丝侵入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真菌组织有二种,一种比较疏松的疏丝组织,另一种形成比较紧密的拟薄壁组织,如菌索、菌核和子座,抵抗不良环境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从营养菌丝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3种方式。(1)游动孢子,由菌丝孢子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有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侵染。(2)孢囊孢子,由孢子囊梗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释放后可随风飞散。(3)分生孢子,由菌丝分化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中产生分生孢子。
真菌的有性生殖及性孢子的类型。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指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性孢子有5种类型。(1)休眠孢子囊,由两个游动配子配合形成的。(2)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成。(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顶端融合而成。(4)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配囊体相结合而成,每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5)担孢子,由两种“十”“一”菌丝结合后产生棒状担子,长出担孢子。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侵入开始,经过菌丝营养生长和繁殖,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真菌生活史(图1-4)。
图1-4 几类病原物与寄主细胞大小比较模式图
(仿Agrios,1997)1.寄主细胞 2.线虫头部 3.真菌菌丝 4.细菌 5.病毒
大型真菌macrofungi,大型真菌是菌物中形成大型子实体的一类真菌,泛指广义上的蘑菇mushroom或蕈菌macrofungi。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大型真菌生长在基质上或地下的子实体的大小足以让肉眼辨识和徒手采摘。
大型真菌是菌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很多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目前菌物中最有开发应用前景的一类。
蕈菌可分为食用、药用、毒菌等几类。
1.食用菌,即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又称食用菌。
据历史记载,我们的祖先早在6000到7000年前就开始采集蘑菇以供食用。
人类能在人工条件下驯化栽培,或利用菌丝体在发酵罐中培养的数十种,但是绝大多数仍处于野生状态。
2.药用菌:药用真菌大约有1000余种。
中医中药为中国所特有,在中药里采用了很多药用真菌。
我国利用大型真菌药物医病的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的多种药用真菌长期使用不衰。
3.毒菌:从古代起,人们在采食野生蘑菇的同时便发现了毒蘑菇。
世界上有记述的毒蘑菇约1000余种,中国目前已知近500种,其中极毒致死人的约百种.主要有毒鹅膏菌、白毒鹅膏菌和毒粉褶菌等。
其毒素主要是毒伞肽(amatoxins)和毒肽(Phallotoxins)两大类毒素。
毒蝇鹅膏菌等含毒蝇碱(muscarlne)、毒蝇母(muscimole),麦斯卡松(muscazone)等。
4.木腐菌:大型真菌中引起树木、木材腐朽的种类十分多样.这是对木材保护不利的因素之一。
5 外生菌根菌
许多大型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我们称为外生菌根。
菌根的形成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生态现象。
虽然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经有百年历史,但在农林业中应则用是近30年来才迅速发展的。
目前国内外十分重视生产菌根的研究。
6 其他
人型真菌的经济用途远不止以上几方面。
例如裂褶菌等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许多伞菌、腹菌及多孔菌可产生抗生素,多种乳菇含有橡胶物质:很多种大型真菌,如羊肚苗、鬼伞、马勃、蜜环菌、牛肝菌、紫丁香蘑等,可以用现代发酵技术培养它们的菌丝体作为调味品。
目前,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
我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我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器重担子菌620种(占),子囊菌39种(占)。
2000年统计我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大型食用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
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此外,一些大型真菌能够分解枯死植物,对维持自然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可开发应用于造纸业和环境净化;一些大型真菌能引起树木病害或损害多种木质产品,对此类病原真菌的认识的加强,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危害的发生。
大型真菌的规范性保藏对于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安全、高效保藏及共享具有重意义。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主要特征为贫血、出血、发热。建议可以化验血常规,骨髓穿刺检查明确诊断。
血液系统疾病只要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都可能引起发烧。比如,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问题和多药耐药性的存在,仍有3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再则,高强度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血液系统疾病多半是难治性疾病,发病隐袭,病状隐匿,即使患病,病人常不能自己察知,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健康体检时而被发现。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十种状况,需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 1. 身体日渐虚弱,长叹"今不如昔",精神倦怠,肢体酸沉,少气无力,嗜卧懒动; 2. 弱不禁风,经常感冒,或感冒经久不愈;常有低热,甚或高热; 3. 头晕、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甚则晕厥; 4. 面色苍白,萎黄,虚浮,唇舌淡无血色,结膜色淡;或见眼窝黯黑(俗称黑眼圈),或面色赤红紫黯而无光泽; 5. 毛发枯槁不泽,脱发;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肤干燥皱缩,弹性较差; 口腔糜烂,牙龈肿胀,舌面光剥无苔; 6. 肌肤常见出血斑点或青紫斑块,轻微刺伤、划伤即出血不止,碰撞挤压,皮下即见大片青紫瘀斑; 7. 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经过多如崩如注,或不分周期淋漓不断; 8. 胸骨、胫骨压痛,四肢关节疼痛或骨痛; 9. 腹胀,肝、脾、淋巴结肿大; 10. 血液及骨髓检查异常。 血液病病人通常有这么一些症状: 由贫血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和头晕耳鸣等,有些患者常因为心悸而误认为是心脏病,有的因为耳鸣而去五官科就诊,有的因头晕当做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这时如果做血常规检查就会发现是贫血。 出血倾向:患者出现鼻腔或齿龈出血,如及时做血液检查会早期发现血液疾病,重者会有皮肤大片青紫色的阏斑、吐血及便血,甚至因脑出血而死亡。 抵抗力低出现感染症状:患者常常由于白细胞减少或质量异常,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易于合并感染,往往持续发热,那就应考虑到是血液病的可能,需再进一步做血液及骨髓的检查。 出现黄疸:红细胞破坏?放出的血红蛋白,经过分解代谢产生胆红素过多,病人血液里胆红质含量增高,会致使皮肤与巩膜黄染。因此,当有人出现黄疸时,不要只想到是患了肝炎,也要考虑是否患了血液病。 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很多种血液病都可以引起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结肿大早期表现在双侧颈部最为明显,也易于发现,但又常被误诊为淋巴结核或炎症而进行抗结核、抗炎治疗;肝、脾肿大且 在上腹部肋下触及肿块(肝在右侧,脾在左侧),被当做是肿瘤或误认为是肋骨。例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早期表现脾肿大,而且经常是在偶然体检时才被医生发现,有的已经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一、中医对急性肾炎的认识急性肾炎起病急骤, 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风水”、“溺血”范围,其病因是感受风、湿、毒等外邪,伤及内脏,以致肺失肃降,脾不转输,肾难开合,以致三焦水道不通,汗、尿排泄障碍而发病,治宜发汗利水,疏通三焦水道气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效果颇佳,尤其是疾病恢复期长期不消的镜下血尿,用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法治疗,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二、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认识慢性肾炎是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浮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蛋白尿和血尿等为主要表现。有浮肿的属中医“水肿”的范围;有肾功能衰竭者则可归属“虚劳”的范围。本病由外邪入侵,日久损伤脾肾,脾肾两虚,脾不转输,肾失开合所致,或脾肾本虚,复感外邪而成,总以脾肾两虚为本,邪实(水湿、风邪、血瘀)为标。中医对本病有许多治疗方法,如利水消肿、健脾固肾、活血化瘀、祛风胜湿、清热解毒等,常有较好疗效,对于难治性病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三、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由于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引起体内废物潴留,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的临床症群,属中医“虚劳”、“关格”、“溺毒”等证范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脾肾两虚,日久由虚入损,以致脾的升清降浊失调,肾的藏精泄浊障碍,湿浊羁留,最后形成脾肾衰败、湿浊壅塞三焦之证,也即进入尿毒症阶段,治疗上主要采用泄浊法。中医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治疗效果,可以改善症状,减少代谢废物之潴留,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但对于终末期尿毒症,应配合透析疗法。四、中医对肾性贫血的认识肾功能不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来说,肾功能越差则贫血越严重,近代西医学认识到肾脏不仅是排泄器官,而且是内分泌器官,能分泌不少激素,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红细胞成熟,当肾功能减退时,此种激素不足,是引起肾性贫血最重要之原因。中医学在古代就提出肾主骨、骨生髓,又认为肾藏精、精可化血、精血同源,故肾病时可出现贫血。综上所述,西医学的多种肾脏病,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功能衰竭等,可在中医的“水肿”、“淋证”、“关格”、“癃闭”、“虚劳”等证候中找到类似的描述,运用中医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方法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肾脏病的症状主要就是纳差,有的会出现恶心、呕吐。还有一些会出现心衰的症状,比如胸闷、气紧,还有双下肢或者眼睑的浮肿。具体不同的病稍微会有一点差别。像慢性肾病,一般都会有肾病的面容,面色会比较污秽、晦暗,要发黑一些。有一些病人会合并贫血,出现头晕、心慌这些症状。另外,中医上说的肾开窍于耳,有一些人会出现听力不好;还有的人可能头发也会受到影响,脱发或者头发发黄。肾脏病的治疗,首先需控制好血压,第二控制好蛋白尿,可根据不同的患者与病情进行免疫治疗或激素治疗;当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的症状时,还需进行饮食治疗。只要积极进行控制与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一、先看是原发性肾综,还是继发性肾综 继发性肾综,约占25%,是糖尿病、狼疮、紫癜等疾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病因明确,常有对应疾病的病史。 原发性肾综,约占75%,以肾脏病变起病,病因不明确,诊断要下些功夫。 二、再看年龄: 1、15岁以下 常见微小病变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病。 2、15-40岁 常见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狼疮性肾病、先兆子痫、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程后期) 3、40岁以上 常见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糖尿病肾病、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程后期) 原发性淀粉样变肾病、轻链沉积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人 三、然后看家族史 肾病不是遗传病,但遗传基因是部分肾病的病因之一,已有超过50个基因被确定为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因素。 四、进行血液、尿液检查 如果怀疑是原发性膜性肾病,检查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通常为阳性; 如果怀疑是狼疮性肾炎,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通常为阳性; 如果怀疑是间质性肾炎,常有夜尿量增多、尿渗透压下降等等。 另外,淋巴细胞亚群、补体系列、尿蛋白组分等检查,也可帮助诊断多种肾脏病。 经过以上检查和分析,通常可以推测出是哪种肾病,接下来进入治疗过程。如果病情较急、病因不明、疗效不好,可考虑行肾穿刺进行诊断。 肾病综合征怎样治疗? 由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免疫紊乱有关,治疗上也需要免疫抑制剂(包括激素)。一般以足量激素(比如强的松毫克/千克)治疗8周,若有效则维持应用,然后逐渐减量。如果是需要免疫抑制剂的肾病,比如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病等,激素治疗效果不好,可以合用其它免疫抑制剂,比如环磷酰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 中医中药也是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大医院多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主要是针对蛋白尿、血尿、水肿进行治疗:恢复肾脏主水功能,则水肿消失;恢复肾脏的升清降浊功能及肾脏封藏功能,则蛋白尿消失;修复脉络、排出毒邪、气血运行通畅,则血尿消失。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缓解时间从半个月到四个月不等,用药一到两年。 部分难治的肾病综合征,比如原发性的膜增生性肾病、新月体肾炎,以及继发性的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等,病情进展风险大,治疗时间可能更长。而微小病变肾病,以及部分膜性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病,用药反应好,容易控制,通常治疗较为顺利。 肾病综合征患者虽说总会有一部分进展到尿毒症,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多数并非疾病原因,而是人的原因(患者不重视、医生服务不到位、医疗政策不健全等等)。实际上任何肾病综合征都是可以治疗的,病友们要对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主管大夫、对自己有信心。
很多慢性肾炎越治疗越严重是因为没有找到肾炎的本证,而只针对肾炎的标证进行治疗造成的,很多患者只针对指标进行治疗,却不知道自己的肾炎是阳虚型肾炎还是阴虚型慢性肾炎,阳虚型肾炎畏寒肢冷尿清长,阴虚型慢性肾炎手热或不怕凉口干咽燥尿黄易烦躁,阴虚型慢性肾炎都可以用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中药治疗,部分可以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药物治疗。慢性肾炎阴虚的居多,肾病综合征的阳虚的多一些,但长期用激素和降压药会引起肝肾阴虚,找到主证型就容易治好肾炎,不能只关注指标,还要关注身体的感受才行,对证用药才能治好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