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探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当下高等 教育 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1 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时代旋律。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要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最重要的 方法 就是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国内外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已经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所以,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教育共识,世界各国因此也大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 文化 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篇2 摘要: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他们激烈的竞争,开阔的视野和成功的机会。他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传统与现代的磨合,中西方的交融为大学生搭建出广阔的舞台。现代社会对于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竞争,同时也提供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 人际交往 、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许多大学,甚至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新生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助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 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有内部和外部种种压力,大学生要学会积极地应对压力和调适自己的身心状态,学会用健康的行为方式应对一切压力和挑战。应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分析与引导。 一、大学生集体宿舍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宽松灵活的,老师不是固定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因此学生们自身的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也相对灵活的。 大学是一个聚集四方学子的大家庭,刚进大学的他们懵懵懂懂,面对新的人,新的环境,首先,他们要融入的是大学生活的集体宿舍。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宿舍就是一个小家。他们大部分都是首次离家、首次离开父母的身边,首次聚首是在宿舍,有四人间和六人间,由此,他们各自的小家就慢慢形成了。 以学生们自身出发,我认为到了大学生活的凝聚点不在班级,而在这一间间小小的宿舍。学生们的时间几乎同步,课余交流也局限于他们各自宿舍的小团体。进而显现出非常多的问题:慢慢的他们宿舍核心越来越浓重,各种各样的不满抱怨在各自宿舍积聚升温,开始发现班级凝聚力不强,同学之间交流过少,班级不团结,同学们对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面对这类问题,辅导员及各班干部应该积极采取相对 措施 解除同学们之间的零触感。多开办班级交流大会;课余时间尽可能的组织一些出游活动;平时宿舍与宿舍之间的同学们可以相互间多走动(这局限于同性宿舍之间);学生们各自积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进而加强班级同学的交流与联系,加强班级的凝集力,团结同学,凝聚班级力量,一起努力攻破只以宿舍为核心的大学生活,积极迈向班级团结,以班级为核心积极发动同学们参与各系承办的活动及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自主消费成为主要模式,然而自主理财能力却有待提高,消费目标不明确,生活消费不计划,日常的消费观越来越模糊。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社会,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甚至老师和同学。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中精神价值的缺损;消费中欲望对需求的背离。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加强正确的引导,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培养,家长应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不能应求所需,不闻不问便应予子女的生活费,应该加强社会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和消费行为的引导。 联系自身的消费观而言,确实需要一个合理的消费观念来引导自主消费,自主理财,生活节俭,不挥霍浪费,不相互攀比,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自立,勤俭节约。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塑造优秀的大学生形象。 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念上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环节,全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当今时代就业的压力非常紧张,使某些意志薄弱的同学不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产生一些不良的思想。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他们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而现实中的种种客观因素常阻挠理想自我的实现。目前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不景气,使大学生 毕业 后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同学由于不能对社会、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在择业前盲目乐观,过高估计自己,在就业失败后,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导致情绪低落自卑,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看待社会现实,对前途失去信心,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 此长期处于紧张、烦躁、焦虑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 作为当事人的,面对“就业大众”的趋势,当代大学生应该以长远、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求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为社会的优质人力资源,更应该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也确实具备这种能力,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理,发掘自己的心理潜能,自信的迈向未来的生活。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600字”
员工心理健康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摘要:在新形势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关心、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在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能科技公司”)工作的实践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幸福指数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ay attention to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enhance the level of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and happiness, become the enterprise leadership concern,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 real problem. The author in guangxi gu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assia 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work practices and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reality, to employees some beneficial discuss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happines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党的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来自社会、事业、家庭、婚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也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在新形势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关心、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在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能科技公司”)工作的实践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作用
员工心理健康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人才流失。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企业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由此降低重大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资源。
(二)提高工作满意度。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的忠诚、责任、敬业、奉献等意识有所增强,减少自私心态,降低抗拒心理指数,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压力处于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经历更充沛,由此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预防危机事件发生。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对员工的压力水平进行即时性监控,并对推荐适当的指导建议,促进员工随时调整身心状态,预防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员工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要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或者潜在流动率和减少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而员工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依赖于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改善和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带来的益处。
二、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目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和处境,导致他们极易产生心理波动、造成心理偏差。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环境封闭,青年员工找对象难。广大员工每天工作时只能在厂区或相对固定、封闭的工作地点内打转,与冰凉的设备为友,与嘈杂的噪音为伍,工作内容繁重,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另外,企业青年员工占很大比例,大多青年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由于与外界的沟通少,很多难找到适婚对象。
(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压力大。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压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因此员工工作时常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
(三)作息时间不规律,业余生活枯燥。电力企业生产岗位易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情绪失调,长此以往会造成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心理疾病也会逐渐增多。同时,异地工作的员工在往返途中要耗掉大量时间,休息时间相对短缺,而且很多员工每天过着厂房、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加之特殊的工作性质,员工分布较分散,组织集体活动很困难,导致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四)长期出差在异地,两地分居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员工来源的多地化或工作服务地点的不确定性,很多员工常年两地分居,一方面经常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因为对家庭、对子女照顾不周会产生愧疚感和自责感,都对员工保持平稳心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上述种种,加之现实生活中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住房、医疗、养老、人际、职位变迁、福利、薪酬的差异、家庭的和谐等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员工的幸福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此,重视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扩大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
沟通是企业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沟通能打通人们的才智与心灵之门,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管理层与各级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更能激励人,挖掘人的潜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倾听员工对自己能力、需要、价值观的述说,对员工的工作状态、绩效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对业务差错较多、心理波动较大的员工给予关注,全方位了解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平行沟通,通过团队学习、对话等形式加强交流,协助员工学会改进人际关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他人,增进员工的理解与合作,减少矛盾与冲突。还要建立员工与直接主管、员工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制度与渠道,为员工提供精神上支持与关怀。除正式沟通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餐桌交流等非正式的方式,从而有效释放员工的压力,使紧张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们找到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换信息,彼此释放幽怨,彼此汲取理解和温暖,从而获得一种热情洋溢的生命情调。建立员工申述制度,设置意见箱或网上论坛等让员工公开谈论工作问题,给员工一个心情释放的空间。
扩大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包括企业决策的参与、企业制度制订的参与,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建立于管理者对话的制度。通过各种手段使员工充分获得各种信息。包括市场、政策、企业决策、领导意图、职业信息,角色职责以及相关的社会信息,减少企业制度、政策的含糊性和工作角色的模糊与冲突,从而减少员工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
(二)拓宽员工的学习渠道,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
作为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的提升可以直接带来薪酬、社会地位的提升,进而提升幸福指数。而拓宽员工学习渠道,则是提升员工劳动技能、提高待遇最重要的途径。
增加员工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自信,增强对社会的适应,降低知识更新带来的压力。据某人才市场在招聘会上,对5500为应聘者中的1000人所作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的人表达了对于知识更新过快的担忧。这说明自我的工作压力不是竞争对手所致,而是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桂能科技公司每年主动了解员工的知识需要、掌握技术状况,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不同的培训计划,逐年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的投入。通过系统培训,不仅是员工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更提高员工工作的适应能力,极大地促进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此外,公司还努力为员工开拓学习渠道。如:到各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员工参加安全规程考试及培训;参加同业学习、交流活动;到对标企业进行学习考察等。
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收入,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其职业的认同感,使员工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员工在社会上的地位。近年来,桂能科技公司通过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提拔业绩较为突出的一线员工到管理岗位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还结合公司实际,修订、出台《差旅费管理办法》、《员工资格考试取证管理办法》等与一线员工待遇密切相关的制度,实行“差旅标准”与“职称级别”挂钩,“资格证书”与“奖励金”挂钩,不仅提高一线员工的收入,也促进员工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促学习促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青年联谊桥梁
良好的工作软、硬环境,能满足员工体面劳动的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生产、生活的舒适度,让员工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身心愉悦,幸福指数提升,是企业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
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企业需努力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的不适,可根据市场物价指数来适当提高差旅费、高温补贴标准,改善生产一线员工食宿交通等条件;关注空气、噪音、光线、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工作时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优美地背景音乐,可以达到减压目的。
努力搭建青年联谊桥梁。高度重视单身青年的婚恋问题,并将其作为稳定员工队伍,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桂能科技公司工会、团支部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搭建联谊桥梁,积极开展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在Q群上创建青年交友联谊群组,帮助解决单身青年交友难、婚恋难的问题,受到公司广大青年员工的好评。
(四)实施本地化招聘制度,建立亲情“互联网”
稳定的员工队伍能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部分岗位可适当考虑本地化招聘,减少员工的流动率,以促进队伍的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亲情“互联网”,给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实行本地化招工制。桂能科技公司在每年的员工扩充计划中重点考虑本地籍或者是愿意在本地安家落户的应聘者,通过采取本地化招工方式,公司新进员工很多来自本地或者附近地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在本地购房。这样一来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来可以从长期解决分居问题。
开设企业通信网和增设网络设施。为方便与相隔两地的家人联系,桂能科技公司帮助员工及其家人办理基于免费通话的企业通讯网。尽管有些工作环境艰苦,只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调试项目部在员工宿舍区安装网络硬件设施,供一些员工在下班后与家里视频联系使用。这无疑可以缓解两地分居的压力,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企业关怀。
(五)发挥思政工作作用,做好员工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载体。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员工敞开心扉、平等交流,了解员工诉求、所思、所想,帮助员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可促进心灵融合,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大力发挥思政工作在调节员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大多数的员工并不把自己的心理疾病表现出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工作积极,但内心的心理隐患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近年来,桂能科技公司通过采取思政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员工身心关怀行动:一是加强“员工之家”建设。为帮助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强化“娘家人”的特殊角色;为员工提供如休息室、活动室等可以舒缓紧张情绪的场所;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使员工容易找回往日的激情和活力;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开展访贫寒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二是贯彻劳动保障制度。合理安排员工休息,让大家有必要和充分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鼓励员工利用年休外出休假等,这些作用都有效缓解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创新推进员工心理辅导。当发现有员工出现应急心理问题时,如家庭变故、恋爱失败等,要立即对其进行心理帮助。当由于重大事件引发员工大面积群体性心理问题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进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心灵失衡的员工进行情绪释放、宣泄和重新调整,减轻焦虑、痛苦、孤独和耻辱感,并尽快回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危机期间还要适当调整绩效考核目标,为压力提供释放的渠道。桂能科技公司在有一位新进员工性格内向、工作勤恳。试用期间的工作出现几次工作失误,甚至有客户的投诉,他产生了波动情绪,消极工作。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公司管理层通过对话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对话疏导氛围,将其心理防线慢慢打开,实现了顺畅沟通。了解他对工作及生活的顾虑,引导他克服不良的情绪和不必要的焦虑,并根据他的期望和专业特长,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经过多倾听,多关心,多鼓励,他不断进步,得到了部门员工和公司领导的肯定,并被评为公司年度先进个人。
桂能科技公司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至今,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获得应有的尊严;人性化的后勤保障,给员工以家的感觉;人本化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开辟了自我实现的通道,公司员工身心健身与幸福意识得以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除这些主观指标有较好的改善外,还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公司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经营指标,员工的收入连年稳定提升,员工的流失率逐年下降。
综上所述,纵观当今一些优秀企业,能吸引住他们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原因是企业除了给员工经济收入报酬外,还满足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的尊重、友谊、关怀、个人价值及获得的学习机会、发展空间等。由此可见,关爱员工、理解员工,帮助员工缓解心理问题,强化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
现代学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决不能忽视家校合作的作用。在实践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 家庭教育 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试谈心理健康的疏导 方法 》
在大学中,入党是每一位上进的大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又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心理健康问题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我们如何使自己的心理更健康,我们如何去找到方法,使自己加快步伐跟上党的节奏。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应召开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并要提出针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如何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融入到社会中去,如何走向身心健康,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何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圈,如何拥有正确的心理素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掌握之后便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提高,及时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健康的心理,使它们能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中能够正确的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工农大中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我们不能自怨自艾,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积极乐观,越战越勇,越挫越强,不断成长,去寻觅成功,但有的人依旧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最终一事无成。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两者区别就在于你如何对待压力。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学会积极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辩证的这种思维习惯去思考事情,任何事情都有解决的方法,只看如何从健康的心理去想去研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如此的重要。
在近期的中,有代表也提到了“心理健康也是社会软实力”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的要素是自我认识。
二、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 人际交往 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的能力。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完成以上自我心理健康评测及可知道自身是否健康。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中国心理疾病的患者人数在逐年的升多,对中国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不良变化。代表,安定医院院长马辛先生说:“公众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软实力的表现,我们的社会目前更需要在心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规模化,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百姓心里上的健康。 乘着胜利召开的春风,深入学习贯彻精神是全党全国重要任务,深刻领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提出的复兴之路和实干精神鼓舞着全国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充满着希望。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人类的未来,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年轻的一代健康成长是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保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人民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期上海复旦大学大学生投毒案,南京航天大学寝室杀人案,这些凶手全是妒忌别人比自己强而起了恻隐之心,所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增加了与之相关课课堂。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中的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具有涉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定要被校方所重视,我们也应该从各方面学习,了解。贯彻的精神,努力学习,跟着党的步伐,带着自信大步向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 文化 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需要一些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迅速参与,发生改变。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训练感染力和推动力,学会把心理学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教学形式:针对的讲,提升学生的兴趣,你让学生动心;灵活的讲,提升学生的思考,你让学生动脑;互动的讲,提升学生的参与,你让学生动身。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会让人觉得特别形象生动,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例如,课程的开场,可以通过 自我介绍 和暖身,前台的展现和后台的实用分析操作相结合来设计课程。在自我介绍中,不必提自己曾经有多少光环,获得过多少荣誉,而是轻描淡写而又非常动情的讲述教师自己的经历和 故事 ,从故事中让人产生了对心理学的憧憬和思考,也能让人感觉到老师确实能够在学生和课程中间架起一座沟通和交流的桥梁,这也是自我介绍环节的作用。当然“讲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如视频音频等引人思考。而暖身活动环节的设计则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团队的凝聚力、动力和信赖感,是否能让学生打开心灵自我开放。比如:手指操、落手指、猫和老鼠、 乒乓球 、金龙拍拍操、记者采访、用手问好、四方块游戏等等。
从暖身活动引申它们在其他课程内容下的应用,比如和人际沟通交往哪个知识点结合、和情绪的哪个方面结合、和压力的某一部分结合来应用。并且在活动后需要分享的四个F,即Fact:刚刚做了说了画了什么;Find:对自己的发现是什么;Feeling:感受到什么;Future:对未来的影响是什么。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动身动心。
而在课程主体准备的过程中,注意三个方面:备学生、备自己、备课程。备学生:明确你的课程是同一个人对话的过程,将对方转化为你的合作者,做好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所处的背景和心理状况来确定授课目标,再来设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备自己:面临即将讲授的话题,明确自我的感受是迷惑的还是清楚的,真正的知道自己的主张和立场,面对别人的赞成或反对能否正确的接受。
备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展现形式。在内容设计上,主题、对象、时间都需要明确和控制。关上电脑和ppt,从学生角度出发,无限接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辩驳或实地调查不断筛选,找到最好的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轻理论的系统传授,重心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学会例如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调适、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人格魅力、大学生涯规划、学习心理、调控情绪、提升人际交往、处理好恋爱与性、压力与挫折应对、珍爱生命等等方面,能够有效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心理潜力和能量,并且使他们在心灵上都得到成长和提升。
在方法设计上,可以采用:讲授、提问与讨论、录像与回放、案例学习、角色演练、心理学团队活动、影片赏析等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图片、符合学生自己的、与学生自己相关的、幽默笑话和滑稽、奇特夸张和荒诞等手段不断吸引注意力和加深印象。在使用 教学方法 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授课目标、授课主题、具体内容、学生的身心情况、学校和班级的授课条件以及时间控制、和教室地点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灵活使用,共同发挥作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一堂好的课程就像一场好的表演,教师需要精心的完成编(剧本)、导(组织)、演(展现)的工作。不断的从细节到框架,拆分到整合,刻板到适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情感的唤起是起始,情感的体验是过程,情感的升华是目的,只有将“情”贯穿始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总结 授课的规则就是:说者有情,学生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言之有物,讲的应是对方需要的,对方听进去什么才是重要的;过程有趣,改变讲的方式,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一项科学系统的操作,包括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如何让课程更加吸引学生,真正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传统的讲授性传授到更多的对学生的引导启迪,更加发挥学生的资源和他们的主动性,更多的参与教学,每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程中以百分之百的责任心和充分的热情,认真准备,积极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上理论与实际并重,不断科学与成熟的发展道路。
五篇太多了、如果是一篇我还可以式一式。
分段写,第一段,第二段……
艾滋病,人人闻之色变的恐怖字眼。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对艾滋病患者怎么看?我恨恨的说,他们活该。是啊,他们会被感染,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不检点的行为和堕落的行径害了他们自己,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同情。转而一想,也有一部分的人是不幸被感染的,那么他们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也许就是基于害怕被歧视的原因,很多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都不敢声张,也不敢去医院接受治疗,任由病毒在体内肆意的蔓延,本该充满希望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枯竭了。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不管他们是在何种情况下被感染,不管他们曾经是否犯下过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都该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看着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看着一幕幕凄凉的画面,试问人情冷暖,到底是将他们遗弃还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你如何抉择?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我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的,肉体的折磨远不及心灵上的摧残。他们最害怕的不是病魔的一步步逼近,而是被这个社会排斥,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亲人和朋友,最终将他们遗弃在无人的黑暗角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是关于一对夫妻照料不幸感染艾滋病的朋友直至离开。他们的感人故事让我深深折服。试问,在这个视艾滋病犹如洪水猛兽的世界,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如此?人人平等,生命无价。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在倡导人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去关注那些同病魔抗争的人们,艾滋病患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金钱有价,义无价。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马桶,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共用电话机、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倡导人人都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他们建设一片美好的蓝天。
3 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 陈静; 蒋索; 陈月凤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10-05 27 4 贫困地区艾滋病社会救助机制构建的对策探讨——对安徽阜阳地区艾滋病的调研 叶良均; 俞宁; 黄邦汉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期刊】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2-08 4 121 17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受教育权状况调查研究——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受教育权的社会控制与反歧视对策分析 刘玉强; 窦云云 云南大学法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11-25 1 87 18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 王爱玲; 乔亚萍; 苏穗青;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期刊】中国妇幼保健 2006-07-28 15 103 19 浅谈AIDS防治难点及对策——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5例 杨绪红; 刘伯雁; 崔峰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山东省淄博市卫生防疫站 淄博市 【期刊】中国热带医学 2003-05-28 0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文章 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 方法 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可卡因,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毒品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图像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序和工程程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 保险 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 渠道 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突出的问题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 营销策划 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 经验 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 报告 ,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 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 儿童 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说明书 ,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 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猜你喜欢: 1. 电大药学论文范文 2. 药学论文范文 3.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4.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
“用药前咨询”—看似简单的用语却传达了在处方开具和执行前,病人与医生就所开具药物的益处与风险进行交流的重要性。然而当医生告知了药物的重要信息,有时候并不能保证患者完全明白开始这种药物治疗的益处和潜在风险。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论文吧!
用药安全与药学服务论文【1】
摘要:有效地实施药学服务,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合理用药。
关键词:用药安全;药物;药学服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药物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除了在医院由医生进行专业用药外,在我们生活当中自已选择用药的时候也较多。
科学合理地用药对人们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药物,那就要加强对用药安全知识的了解及提高药学服务。
1用药安全
首先要正确认识药品,药品具有两面性,①能防治疾病,②不恰当应用也可以导致疾病。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才能做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掌握科学正确的药品知识 对于普通患者来说,该如何主动去认识药品,安全合理地用药呢?综合说来,不外乎3个方面:①科学的用药习惯;②科学的医疗保健习惯;③更加注重学习用药和保健知识,理性选择就诊和用药。
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管理。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简称OTC药。
常用药品的滥用
失眠的情况,因此服用安定类药物的人较多。
但安定类药物长时期服用,可导致人们对药物的依赖性和耐受性,用药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离不开它,严重时可以成瘾,因此一定要避免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要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来调整睡眠。
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国内外都相当普遍,在美国每天的处方中,有亿张是抗生素,有关专家认为其中有50%是不必要的,在我国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1]。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当然,合理的用药是必须的,但有时患者只是患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无效,用点抗感冒药就可以了,而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不当,常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出现不应有的不良反应,有些还很严重,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的过敏反应,链霉素、庆大霉素对耳、肾的毒性,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等,此外,还可能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也有可能造成合并症增多。
解热镇痛药是人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头痛脑热时,或是牙痛、关节痛、腰腿痛或是痛经等,人们常常不经过医生诊治就自己到药店去买退烧药或是止痛药,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布洛芬,实际上这些药都只是对症治疗。
牙痛应该去口腔医院治疗,关节和腰腿痛可以用物理疗法或是外用贴膏缓解疼痛,以减轻很多用药的不良反应,像阿司匹林和消炎痛,如果经常服用,对胃有很强的刺激性,重者可引起胃溃疡出血。
2加强药学服务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顾客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在日常工作中,药学人员除了完成配方发药工作外,还应向患者清楚地讲解患者所用药 物的基本知识,说明药品的用法、注意事项等。
医用指导的必要性 作为1名在药房工作的药学人员,我切实感受到对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必要性。
对患者或者家属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是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保证。
在日常工作中,药房工作已不仅仅是照方发药,重视患者以及其家属的用药指导,开展药学咨询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患者用药指导 为了获得最好的医疗保健,患者有权利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基本知识,药学销售人员也有责任向患者说明药品的用法。
用药指导的内容应该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的适宜时间、用药注意事项、潜在的不良反应等。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是患者正确服药的关键。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药房顾客多,因此药学人员往往只局限于照方取药,在药袋上写用药方法。
而顾客在离开医院时,对拿到手的药不知道怎么服用并没有完全的了解,在服用时要注意什么,患者也不是很清楚,或者说是似懂非懂,这可能会导致患者不能完全或完全没有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情况:由于药效不明显,患者感觉已经好转,或者由于某些不适的副作用,患者可能会过早停药,这就导致了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
这些情况在内服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当患者自己感到症状减轻或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而导致病情反复、耐药性的产生、病程的延长等,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药学人员在药袋上所写的服用方法:如需要时不能完全理解而导致患者不依从性的产生。
例如用阿托品这种药时,如果患者体温在39℃以上,用此药必须先降温,否则,因本药抑制汗腺分泌,使散热困难,不仅难降温,还可能使体温更加升高。
药物的用法用量 药学人员在发药的同时如讲解一些药物保健和服药小常识,就会使患者掌握科学的服药方法,获得用药知识,有益于疾病的痊愈。
以上两者可以为药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防治疾病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同时,药品销售部门也应加强药学服务,从而使人们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学服务的现状
药学服务体系未形成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药学服务的概念与体系,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与之相适应,同时还有相应的行业自律的管理机制来弥补法律规定上的不足。
而药学服务这个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久,当前药学服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家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药学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
药学服务机构不完善 提供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医院药房,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药房进行的仍然是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封闭的、被动的服务模式上。
医院药房的药师在工作中缺乏与医师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不能主动地参与药学服务工作。
社会药房作为另一个提供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国,有相关数据表明,药品供应重心正逐步地由医院药房向社会药房转移,民众日常使用的药品有一半来自医院外药房的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药房更应该发挥药学服务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非常不令人满意。
目前,我国社会药房的药师主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药物销售上,对如何做好药学服务及其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质量、效果和安全。
药学服务提供者整体素质堪忧 作为药学服务提供者的药师,整体素质堪忧。
在最近的一次对执业药师调查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人员对于常用OTC 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的人认为能够准确理解开方者的意图, 并按照要求调配处方; 的人认为熟悉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的人认为熟悉常用抗菌药物的治疗周期。
这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工作还处于药师工作比较初始的审核、调配处方阶段,缺乏提供药学服务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2药学服务开展不力的原因
药学服务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药学工作理念现在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药学服务的理念进入我国也不过短短数年,影响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国第一个与药学服务相关的行业规范《优良药房工作规范(试行)》(GPP)才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至今也还没有能够制定出来。
缺乏国家法律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仅靠一部行业规范来推动药学服务的发展确实举步维艰。
药学服务提供机构对药学服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药",医院药房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将药学服务质量纳入其中,主要以药品供应以及药房经济效益情况为依据。
对药师工作的评价也不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这使得药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药品的供应,而不是如何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而社会药房的发展仍在起步阶段,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与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在经营上以经济效益为重,对药学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少开展药学服务的氛围。
大部分社会药房药师的工作以销售为主,有的地方甚至让药师当起了"药托"。
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一直沿袭前苏联过于学术化的培养方式,药学课程的设置以化学为主干,知识系统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
而生物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导致学生生物医学知识欠缺。
同时,药学学生临床实习时间普遍不足甚至没有,这很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处理合理用药问题能力的培养。
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不仅要懂得药学知识,还应该懂得医学,管理学的知识,并且还要具有较强的与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药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们对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充当"药品售货员"的职能。
另外,作为药师选拔机制中重要一环的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内容的设置偏重于工业生产及大化学知识方面,忽略了临床用药、药房咨询、用药指导等方面的知识考核。
这种机制很不利于选拔具有药学服务能力的专业人才,也使得执业药师资格的获得者不重视临床实践,导致我国执业药师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对于处方药物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剂量是否正确等问题,缺乏审核把关的能力。
3解决开展药学服务困境的对策
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药学服务体系 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确立一套药学服务标准化方法指导原则。
以WHO的GP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为依托,参考发达国家的药学服务相关规范,结合我国目前医疗改革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与药学服务相关的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各自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药学服务实施的量化指标。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有关各界充分认识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和实施药学服务能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益处。
全方位推动我国药学服务事业的发展。
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药房工作制度 无论医院药房还是社会药房,都应该明确这一点,药房其实不只是卖药,在销售药品的同时,还应把健康提供给消费者。
充分认识到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不但可以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与保健,同时也可以提高单位自身的竞争力。
将药学服务纳入药师的评价体系,以GPP为指导,重新构建药房的服务规范。
根据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的不同情况设置各自专门的药学服务区域,配备相应设施,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相应服务。
改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选拔机制 优化教学计划,改革传统教育模式。
调整化学类课程内容与学时,增加生物医学课程,临床基础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使药学教育模式由"化学模式"转为"生物医学-管理学-药学"模式。
药学可以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策略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师全方位面向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讲述几点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体现中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临床医疗的质量。
[关键词] 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
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 经验 ,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
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 方法 、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 临床药学服务是中药师对临床全方位的服务
这其中包括:要求药房中药师对临床所用中药材、中成药等的采购、库存、调剂的准确、合理、安全及药品质量的保障负责。中药师在调剂工作中,准确地按照处方配方,对患者耐心地解释、交代用药的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炮制方法要给患者交代清楚,同时使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以免患者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4]。
3 临床药学服务中中药师要对相关药物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现在药品更新换代较快,随着科技的发展、炮制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了很多中成药物,这就要求中药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面临年龄偏大、 记忆力 下降、晋升压力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需要。对一个新进的药物要充分认识,就要求掌握其药理作用、药物理化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情况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
例如黄芪注射液 说明书 上均要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变化。但临床中经常将其混用,这就要求中药师提醒医务人员这种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并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能从理论上解释,通过讲课、书面讲解的途径加深临床医务人员的印象。配伍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输液的微粒增多,浑浊或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因为中成药注射液成分复杂,提纯的难度大,各批号间成分和杂质有很大差别,随着加入药品的不同,药品之间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现微粒和浑浊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药物之间的化学变化。但是临床上除了能观察是否有浑浊、沉淀等现象,不能普遍用实验方法检测,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合用。
4 建设实验室要与临床药学水平相适应
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药学实验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渐突出。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应具备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还应设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中药标本存列、中药制药、中药方剂等科室,能为中医药学各专业提供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可以帮助中医师、中药师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除了争取支持外,还必须从提高药剂科自我发展能力着手,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制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实验条件,逐步增添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与临床药学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通过不断发展才能确保临床药学工作的进步,更能充分地体现中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华.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3):454-455.
[2]敬玉锡,蒲碧芳.中药房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探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7,15(6):434-435.
[3]梅全喜,曾聪彦.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2008, 19(36):2801-2804.
[4]陈坤全,张养琳,陈益强.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J].海峡药学,2007,19(8):151.
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
摘要:医院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能够提高医院的科学用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促进医院更好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开展药学服务的意义及相关 措施 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医院;药学服务;合理用药;措施
医院药学服务主要是指药学人员凭借自身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广大人民群众,其中包括医院在职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各种和药物相关的服务。医院推行药学服务主要是为了让患者获得科学合理、且实惠有效的治疗药物,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延缓疾病进程,预防相关疾病等。
1药学服务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目前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对医院的救治与服务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是每一位药学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也是保证患者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药学服务主要是患者为中心,能够明显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赢得患者对品牌的认可,培养患者对医院长久的忠诚度[1]。最后,开展药学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保证药物疗效、减轻不合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措施
加强药剂科建设
医院要加强药剂科建设,完善药房各种制度及服务流程,加强药剂科和临床治疗之间的联系。在药师为患者配置药品时,需要及时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配药,避免发生各种不合理、不安全用药现象[2]。其次,医院要适时引进先进的药学服务理念,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药师具备全面而丰富的 用药知识 。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避免出现重医轻药的情况,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1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并为其讲解正确用药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在患者用药以后全程跟踪观察药物效果,叮嘱患者看清楚药物说明以后,按照说明进行正确用药。
提高药师服务水平
要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①要提高药师个人的综合服务水平,医院要加强对药师的培训,使其能够顺应知识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更多最新的和药学有关的新知识、了解更多药品信息、药物疗效与药品的安全性、用药的正确方法,药物储存要求有关的临床知识等,进而提高业务水平。②医院可以建立起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对药师技能进行绩效考核,提高药师的竞争意识,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③还要提高药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缩短药师与患者的距离,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3]。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
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措施,在服务平台中安排专业素质高的药师工作人员,当患者取药时,告诉患者药物剂量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耐心讲解用药常识,这不仅可以预防患者用错药,还能促使患者早日痊愈。这种咨询服务,既提高了药师的地位,也给患者留下了好印象,与此同时门诊药房咨询服务平台还能及时纠正临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解决患者取药时碰到的不必要麻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
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不但在工作过程中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药学服务,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开展后期回访工作。
①可以开办药学服务热线,或者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上门 拜访 ,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促使药师在观察患者临床病症时学到更多的 医学知识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②药师要定期对患者用药以后的情况适时反馈,清楚患者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药物隐藏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进而促使其树立和病魔斗争到底的信心,获得早日康复[4]。
③为了确保合理用药,药师很有必要建立药历,针对临床返回来的信息,药师要及时进行分析 总结 ,形成完整的记录,药历内容包括患者的用药历史、现今使用药物情况等,从而对药物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药学服务质量。
3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临床药学的服务要以合理用药为中心,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相应地对药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只有加强药剂科建设、提高药师服务水平、设立药房服务咨询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后期回访,培养专业的临床药师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实施参与到临床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用药不合理问题,才能切实维护患者利益,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8(16):368-369.
[2]龚建锋,王华.对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情况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558-559.
[3]张丹.浅析医院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8):658-689.
[4]张凤仙,张小燕,黄嘉鹏,等.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咨询服务[J].中国医疗前沿,2009,8(11):811-812.
药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毕业后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就业方向
1、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2、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药房、药厂等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3、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公司职员、医药销售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工作。
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就业方向
1、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2、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药房、药厂等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3、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公司职员、医药销售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工作。
就业前景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本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还有一块就是生化药品,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发展前景很好。
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分配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扩展资料:
专业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学专业
药剂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不错的,就业方向也较为广泛。
药剂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及质量管理,能够在制药企业、医院药剂科、研究所及药政管理部门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各类医药经营、生产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从事药品制剂、质检、管理、购销、问病给药等工作。
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但具有药剂学领域的坚实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掌握熟练的现代药学实验技术和现代制剂工艺技术,而且具有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走向社会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独立组织药剂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课题、科研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型和创新性专业人才。同时还要求毕业研究生应掌握1-2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英语专业书籍和文献、能够用英文撰写研究论文、能够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药剂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疾病与心理健康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疾病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关护理。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医疗保健中心接收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全面心理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再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以评定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结论: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健康护理能够有效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缩短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健康;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92-01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学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已经由解放前的30多岁延长到70多岁[1]。老年人在我国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国人口老年化增逐渐增长。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各类器官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使得抵抗能力、应激能力、代偿能力都在逐渐降低,各类疾病就接踵而来。给老年患者生理及心理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类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在医疗中也占有很大一部分[2]。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并对其作出相应的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70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我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老年患者140例,包括男性84例、女性56例,年龄在64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患者疾病包括高血压18例、缺血性心脏病14例、心力衰竭29例、心律失常14例、糖尿病33例、高血脂15例、脑卒中6例、消化不良11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创造温馨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及时向老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及护理措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能够安心踏实的接受治疗,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施患者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应该要热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患者拉近关系。护理人员要像对待自己长辈那样对待患者,要关心和尊重他们,详细的向他们交代各种注意事项。
体贴、尊重老人: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因而医护人员在向老年人介绍病情及注意事项时要有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态度做到不急不躁,语速要缓慢,多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与语言。医护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帮助患者解决其实际困难,让老年人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向医护人员说清楚,这样有助于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更为有利。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充分的认识到生老病死为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使患者活着的每一天都充实且有意义。
饮食护理:在考虑到患者饮食情况下,还要注重食品健康及饮食营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够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
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健康教育,即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病情。因而医护人员要关心患者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并对患者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讲解。鼓励患者多做运动,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能力。
评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解读完成。其中SAS评分≥40分即为焦虑患者,SDS≥40分认为是抑郁患者[3]。
在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测,以及两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进行测定。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显著低于干预前(P<),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且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表示该项与干预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与对照组对应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同类型疾病干预组患者平均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干预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对照组平均康复时间为(±)天,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及结论
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4]。老年患者心里较为脆弱,因而在给予患者生理治疗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必不可少。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饮食护理、言语沟通、建立好融洽的医患关系。结果显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良好的提升,并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士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14):1171-1172.
[2]闫玉玲,张艳丽,武斌.老年病人常见心理特征与护理[J].中外医疗,2009,27(21):130.
[3]常明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9.
[4]张晓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2009,4(3):127-12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论文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功能分析论文
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家庭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提出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且家庭功能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进步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社会,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迅速性,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冲突[1],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是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可靠保障。医学生很可能从事医务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机能,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庭是以不同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社会集团,它是最基本的时空单位和个人首要的最小社会群体,也是个人与社会进行联系的桥梁,家庭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2]。根据Epstein等人提出的家庭功能模型,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相关的家庭功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家庭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从中可以看出家庭功能发挥是否良好。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并针对家庭功能现状提出改善家庭功能的建议,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某医学院大学生被试400名发放问卷,回收386份问卷,回收率为,其中有效问卷311份,回收有效率为。其中单亲家庭学生27人,双亲家庭学生284人。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有90个项目,分为5个等级,9个症状因子。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4]:该量表有60个项目,共7个分量表,分别是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采用4级评分,其评分越高说明该家庭这一方面的问题越大,反之亦然。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首先,对311名大学生的SCL-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三个因子的平均分均超过2分。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差异不显著之外,大学生SCL-90其他各因子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p<)。
其次,对311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出率分析。总体而言,单双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这三个因子上可考虑筛选阳性的人数百分比较大,大于50%。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敌对因子上可考虑筛选阳性的人数百分比也较大,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单双亲家庭上的差异比较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单双亲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上的得分比较接近。单亲学生在强迫症状、躯体化、恐怖因子得分上稍高于双亲学生,但差异不明显。单亲家庭学生在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p<)。总体而言,在单双亲家庭上,医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分对家庭功能各因子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家庭功能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维度联合解释了SCL-90总分的变异。最终的标准化回归方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
3.讨论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上的平均分值都超过2分。其原因可能是:与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有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计划不妥当、无计划而感到愧疚、自责悔恨的矛盾心理;与学习压力有关,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考试临近就选择疯狂背诵,时间太紧考试内容复习不完时就会出现强迫、焦虑、紧张不适等心理问题。
单双亲家庭上,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高考作为一道门槛,一定程度上控制高校单双亲家庭学生的差异性。单亲家庭学生在敌对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感让他们害怕受到伤害,这些伤害可能来自于父母地忽视,同学和朋友的中伤,社会舆论的偏见。
家庭功能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一个健康且能发挥正常功能的家庭,一定要有健全的结构与组织,家庭是按阶段发展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殊的课题去解决[5]。家庭成员的发展、家庭关系的变化都会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当面临家庭结构变化时,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认知,预料可能在新阶段所遇到的心理课题,也准备接受且适应这些问题,以便能顺利度过各个发展阶段。此外,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作用,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自尊、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帮助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愉快的生活体验。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其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式,缓解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论及心理健康标准,必须首先从心理健康概念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获得科学性认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健康标准的争论与整合》
摘要: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和学术界存在的争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以儒家的“大人”、“君子”、“小人”的人格等级划分等思想为启发,在将分歧和争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以心理健康指数和心理健康结构图来补充心理健康标准,以更灵活地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督导,更全面地发挥心理健康“安其不安,医心和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和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和心性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健康标准;争论;整合
“心理健康――新认识,新希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度卫生报告的主题,报告指出:“心理健康――被忽视得太久了,它是个体、社会和国家健康的关键因素,必须被赋予新的认识。”我国正处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许多心理压力与危机,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然成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因为心理健康表的制定,心理健康的诊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等,无一不建立在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让我们打开眼界,看一看前人对这个既令人困惑又令人迷醉的问题提出的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见地。
一、心理健康概念
论及心理健康标准,必须首先从心理健康概念上进行把握,这样才能获得科学性认识。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1946年)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还有诸如波孟、板格森等学者也给出了不同表述的定义。
二、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由于心理健康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学者们对它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论断观点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一)纵向分析
从纵向上来看,学者们大体上有三种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原则。
1.“非病态原则”标准
以Freud最有代表性,他以病态人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变态的原因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造成的。从起病态观点出发,引申出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病理学标准,即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病态。按照这个标准,绝大多数人都是心理健康的人,它是非常宽松的标准。
2.“众数原则”标准
“众数原则”:假定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和行为可视为异常,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于常态分配标准。如今用以鉴别心理健康的量表的编制是遵循常态分配原则的,所以说众数原则是当今被广泛应用的确立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3.“精英原则”标准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为主要代表的研究者对“众数原则”提出了异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来就有天性,且天性本善,也就是说人类本性中固有完善、善良、自我实现等积极的方面。如果环境适宜,人就能顺其天性发展出良好的人格或心理品质;反之,便会使个体产生不健全的心理品质。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环境本身就是异常的、压抑人性的,那么在此条件下的多数人都将不能顺其本性发展,结果出现多数人心理不健全的情况。这样,众数所代表的人格就不是健全的人格,以众数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便是荒.唐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思路,马斯洛本人称之为“尖端样本统计学”原则。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其内在本性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人,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才健康。由于能自我实现的人仅是少数且位于正态分布的极端,所以将其称之为“尖端样本统计学”原则。其他人本主义者的思想也基本一致,都强调人的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横向分析
1.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西方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许多评述,代表性的有: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早在1929年,美国举行的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就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智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1]
(2)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心理学家英格里士()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3)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精神医学专家曼宁吉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效率,也不只是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结合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我国现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结合西方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观,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并不是固定的状态,而应看成是富有伸缩性的,它不是使所有的人变成一个样子,而是使各人依据自己的情况获得充分的发展,走上健康之路。
学者们提出了划分心理健康标准的七种依据:①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布作为标准;②以合乎社会规范为标准;③以社会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④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⑤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⑥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⑦以心理机能的充分发挥为标准。以不同的依据标准[2][4],现代学者提出了众多的心理健康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有:
1991年,张春兴提出: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独立谋生意愿和能力;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
2001年,刘华山提出:对现实的正确认知;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
2002年,姚本先提出: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坚定;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格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
综观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有大多数学者都赞同的提法,如基本上都承认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大都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良好状态;都把适应(尤其是社会适应)良好看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或重要特征;都强调心理健康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
3.对心理健康标准界定的争论
(1)是否与社会协调之争
社会性心理健康标准倾向于从社会层面来确定标准,认为是否与社会协调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社会规范标准、生活适应标准等都属于社会性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以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作为衡量标准,行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规范为健康、正常,反社会规范视为异常;生活适应标准以生活适应状况为指标,善于适应生活者为正常,生活适应困难者为异常。个体性心理健康标准倾向于从个体层面来确定标准,个体的无病症程度、机能发挥程度、成熟程度等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评估指标。医学症状标准、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标准等均属于个体性标准。
(2)社会适应是否心理健康标准之争
社会适应标准之争是社会性标准与个体性标准之争的延伸,二者具有相关性,但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有的学者承认心理健康标准的社会性,但并不承认社会适应标准。在社会适应是否心理健康标准问题上,一些心理学家把社会适应看成是心理健康的本质,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更多的人把社会适应看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就各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来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社会适应应该纳入心理健康标准。但是,有的人把社会适应理解为人对社会环境的完全顺从,或把社会适应看成是一种从众行为。由于一个完全顺从社会环境和从众的人不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于是社会适应也就不能成为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心理健康标准的整合――系统心理健康标准的建立
(一)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的纵向层次性系统
分析心理学的学家曾把精神分析的层次分为三层:“安其不安,医心和心理治疗;安其所安,安心和心理教育;安之若命,明心和心性成长。”无独有偶,约2500年前孔子也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大人(即圣人)、君子、小人,并对三者的标准作了具体描述,如:“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由此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将“非病态原则”、“众数原则”、“精英原则”整合起来,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的纵向层次性系统,将心理健康标准分为非健康水平、一般健康水平和高于一般健康水平三个层级。
确立了心理健康的层次性后,单纯的精英原则和众数原则都是有局限的,因为众数原则仅承认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单纯的精英原则仅承认极端的健康水平。把心理健康标准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层次系统,意味着把众数原则和精英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众数原则形成的标准是较低层次的标准,精英原则形成的标准则是较高层次的标准。
显然,这样的层次性系统让我们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更加清晰全面,富有条理性。
(二)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的横向全面性系统
马克思历史唯物观告诉我们,个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与社会不是对立的,二者具有不可分离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个人积极地奉献社会,社会给个人以积极的反馈,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社会得到发展,个人的心理得到成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社会的发展就是要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这种互动,实现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的横向全面性系统,将个体内部的协调与外部的适应相结合,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标准的横向全面性系统,首先就是要建立个体内部与外部社会两个心理健康标准系统。因此,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即个体内部系统与外部社会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该包括个体性与社会性两个大的系统。这两个大的方面内部还可以细分为多个维度。从内部状况来说,还包括心理机能健全、人格结构完整、能积极地满足自我的基本需要等维度;从外部关系来说,还包括行为符合规范、能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种亲和状态等维度。这样心理健康标准就形成了由内部各标准和外部各标准共同构成的全面性系统。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心理健康标准系统,个体性与社会性的争论就可以化解了。
斯登伯格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三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应由三部分组成: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背景智力。其中背景智力大概涉及主体在我们的进化史中选择压力的行为。它有三种形式:一是适应,指人们通过发展有用的技能和行为使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选择,指人们在环境中找到自己适当位置的能力;三是塑造,如果个人不能或不能很好地适应他的环境,或不能选择一个新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活动可能对环境本身进行塑造。[5]可见,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并不只是被动地遵从这么一种,也不应是只此一种,否则社会如何进步呢?在历史的进程中总会出现思想见地超出当时社会主流的“英雄”,他们引领时代的潮流,带领人类向更加合理、更加丰富、更加符合人的天然本性的社会迈进。如上世纪解放全中国,把这个灾多难的民族带出历史的最低谷的共产党人,我们能说他们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吗?因此,社会适应也应该分为被动和能动的适应两种,而后者应被看作更高层次的适应,以此纳入心理健康标准的整合系统当中。这样,社会适应是否心理健康标准之争也就化解了。
最后,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人的心理如此复杂,很难列出一定的标准,把人一刀切式地标定为健康或不健康。如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的人中既有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伟人,如林肯、爱因斯坦,也有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一般人”。他曾经谈到一个连基本的正规教育都没有接受过的妇女,她没有让人羡慕的外貌、工作、社会背景,但她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母亲、厨师、妻子,只要她在,她的家庭就会充满轻松温馨的氛围。难道这不是一种平实而精彩的生活智慧?若在心理健康的整合系统下给她评分的话,那她一定在某些方面分数不高,甚至很低,但我们能说她的心理不健康吗?因此,我们应该有更加灵活地对心理健康进行评定的方法。
四、结论
大浪淘沙始见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似乎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横向和纵向上都向外延伸展的整合系统,这使我们想到它与对智力的评定系统十分类似,我们不应困于心理健康标准这一概念无法自拔,而应该向对智力的评定那样引入心理健康指数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在以心理健康指数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体评价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画出心理健康结构图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具体的分析。以此对心理健康标准进行补充,这无疑会使我们对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灵活和科学。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等.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0-19.
[2]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6):112-117.
[3]杨志稳.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再认识.云南电大学报,.
[4]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6):169-175.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12-6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健康标准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