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想症经常被人们提起,尤其是一些有神经症的人,更加懂得其中的危害。当受到臆想的折磨之后,就会变得有些“神经兮兮”。经常会表现出敏感多疑的特征,认为周围的事情都指向自己,还会怀疑父母和兄弟将实施阴谋。严重的人,还会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无法料理家务的神经症状。臆想症者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本文提到的改善,仅仅是辅助作用,而不是治疗臆想症的方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加快脱困的进程。scl-90是比较常用的心理健康筛查检测量表,可以参考,其实是mmpi , PDQ-4+这类的量表。心理健康 、停止错误的猜测有臆想症的病人,会表现得非常奇怪,周围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他们的动作会有些呆板,想法也脱离常理,总是喜欢对别人抱有恶意的猜测。病人首先要明白,一些观念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外界,而是属于个人的胡思乱想,毫无事实作为支撑。每当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必须立即强制性打住,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毫无结果的幻想之中。可以做家务,或者是出透气,反正不能让自我被这种错误的观念支配。2、选择感兴趣的职业很多人之所以会患上臆想症,都是因为自己不懂得调节压力所造成。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是热忱,这种情感不仅是对于生活,也有来自于职场。观察一些病人,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人对工作都没有太多兴趣,遇到问题也只是喜欢逃避,完全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病人可以选择喜欢的职业,培养自身的适应力,唤醒身体中的热情。不要一直老是想太多事情,将时间和精力充分投入到职业中,体会到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3、增强积极的心理暗示解决臆想症,要学会增强积极心理暗示,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很多人会患上心理疾病,多半都是因为不自信造成。若是自己有这种困扰,不妨从心理暗示开始做起。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自己的一种现象:习惯性贬低。臆想症患者在生活中,总是不自觉地看不起自己,觉得一定比不上别人,或者是认为个体的某种行为太不体面。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思维,患者应该要多想一些优点,看到身上具有的长处。比如,能够做一顿美味,以及完成一次出游,都是了不起的事情。主动跟自己暗示,我做得还不错。4、多出去参加社交活动对于臆想症的病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会社交,主动走出去看看。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病人会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错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于别人无根据的猜测,更是不应该。人和人的交往虽然有一定的原则,但是也不是完全对立,臆想症的朋友应当注意纠正,寻求大家的共同点。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参加一个课外技能培训班,甚至是直接邀请朋友到家中聚会,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目录·【什么是抑郁症】 ·【CCMD-3对抑郁的定义】 ·【抑郁症的种类】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抑郁症早期症状】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 ·【抑郁症的发病率】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药物】 ·【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帮助抑郁症患者的其他方法】 ·【抑郁症复发的风险也很高】 ·【如何正确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CCMD-3对抑郁的定义】 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症的种类】 一、内源性抑郁症 即有懒、呆、变、忧、虑“五征”(大脑生物胺引对或绝对不足)。 二、反应性抑郁症 即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所导致的抑郁症。在生活中,突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反应性抑郁症。 三、隐匿性抑郁症 情绪低下和忧郁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 四、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 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五、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有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 六、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 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重感冒、高热等,都可引发这类抑郁症。 七、产后抑郁症 其特别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尤其是农村妇女生女婴后,受到婆母或丈夫的歧视时)、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很多抑郁症患者想到以死来解脱痛苦。患者经常为了结束痛苦,受罪和困惑而产生死亡的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夜轻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抑郁症早期症状】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5.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7.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8.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9.性功能减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10.睡眠障碍: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 11.昼夜变化: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渐见好转,能进行简短交谈和进餐。昼夜变化发生率约50%。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抑郁症目前已成为全球疾病中给人类造成严重负担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痛苦,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对抑郁症缺乏正确的认识,偏见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诊。在中国,仅有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过治疗,大量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由于民众缺乏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对出现抑郁症状者误认为是闹情绪,不能给予应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下面介绍一种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的简便方法。 请仔细阅读以下问题,圈出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分数,然后将分数累加,得分在15分以上,说明你应到医院就诊。得分在5~15分之间,说明你有一定的抑郁情绪,也应寻求医学帮助。如果你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请立即告诉医生。每一项的得分为:“不是”为0分,“偶尔是”为1分,“有时是”为2分,“经常是”为3分。 1.你是否感觉沮丧和忧郁? 2.过去常做的事,现在做起来是否感到吃力? 3.你是否无缘无故地感到惊慌和恐惧? 4.你是否容易哭泣或感觉很想哭? 5.过去常做的事,你现在是否兴趣减低? 6.你是否感到坐立不安或心神不定? 7.你是否晚上不服药就很难轻松入睡? 8.你是否一走出自己的房间就感到焦虑? 9.你是否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10.你是否毫无原因地感到疲倦? 11.你是否比平时更爱发脾气? 12.你是否比平时早醒,醒后就再也睡不好了?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 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抑郁症的发病率】 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的白领们在高压力高竞争的环境下迅速成为此病的高发人群。令人遗憾的是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而在发达国家接近6%左右,2002年全球重症抑郁病患者已有8900多万人,而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达亿。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的速率增加。预计到2005年,抑郁症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将上升到8~10%;到2020年重性易于所致功能残基将升至疾病总类的第2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抑郁症在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大约为4%。据应用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所进行的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为10‰~15‰左右,已与发达国家统计结果相近。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有资料显示,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心理应激相关的疾病患者约占人群的5%~10%,身心疾病、心理障碍已成为多发病、常见病。2002年我国重点城市典型医院神经系统用药金额已达亿元左右,京沪穗三大城市的比重占%,抗抑郁药约占1/5左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是一种大脑疾患,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规律。多年来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研究,一直是当代精神病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虽然有关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并不妨碍对此病进行有效治疗。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但当代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电痉挛治疗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效果,应果断及时采用。 【抑郁症的治疗药物】 抗抑郁药是众多精神药物的一个大类,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各种抑郁状态。这里仅介绍疗效确切,普遍公认的两类药物:
经常发白日梦,会想象自己会变得怎么样,又或者说,自己也已经相信自己所想象中的事实!,有点分不清现实还是想象的情况吧!!!这跟幻想又不一样,因为幻想会分得清只是想而已而不是真的!
您好!不知道您所说的是确认的神经症,还是神经症性问题?如果是神经症性问题,那么一定是心理问题。而神经症,应该也是心理问题,只是这需要药物治疗。属于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类的。
(1)对身体健康的过虑和耽心。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过分觉察和感觉过敏。 (3)患病行为的特殊模式。 (4)疑病观念。 以上(1)是最基本的和必要的。只要对身体健康的忧虑和耽心与身体实际情况很不相称,偏离了文化的标准,便可以叫做疑病症。这四者可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 患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 D.Mechanic和 (1960年)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但在此以前,不少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与此有密切关系的另一概念是病人角色(sick role),这主要指一定文化认为患病的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不同文化对患同一疾病的人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规定。由此可见,患病行为是文化作用于个人的产物。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患病行为是从小由长辈(主要是父母)塑造出来的。可以说,患病行为模式是一个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我们对健康和患病这件事的态度彼此差别很大。有人很重视,有人却满不在乎。人们评定患病与否及其轻重的标准也不同:有人照镜子看脸色,有人看化验结果,有人按主观感觉有无痛苦来判断,有人却看他还能照常吃饭干活否来判断。有人说,得一场既无危险又无痛苦的病,是一种福气。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得了这种清福。有人以轻病躺下为可耻,也有人讥笑带病工作者为假积极。对付病痛的方式真是各有干秋。有人习惯于不理它,或者一咬牙就过去了。有人虽然不懂医,家里的内服外用药以及各种敷料,比一间小医务室还全。很多人认为,尽快找医生是上策,但不少人却偏好自作主张。是否向人诉苦以得到同情、安慰和保证,这种差异在患病行为中显得很突出。A.R.Dewsbury(1973年)提出的“要求承认有病的行为”(disease claiming behavior),描述了一部分人的心理。 人们对疾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模式(explanator models人很多人认为肚子里有蛔虫根本不算病,还有人认为夏天拉稀有好处,可以“去火”。80年代中期,不少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的淘气的孩子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因为有病可以治,有病而管教不好,大人的良心便好受一些。这些都是解释模式。 应该区别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式,一种是个人的和私人专用的,一种是社会的和群体公用的。 有的疑病观念简直就是一种私人特殊的解释模式。一位高中学生一两年来由于学习困难和“神经衰弱”而苦恼。有一天他用手摸头部发现头骨有一凹陷(确实如此),便断言头骨压迫了大脑,造成大脑发育不良。在说服了父母以后,他带着一大笔钱到大城市就医,拒不接受医生的解释。这位病人的疑病观念便是一种特殊的解释模式。在我国,手*致病是一种很有势力的群体解释模式。 疑病症的症状真是五花八门。可以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器官,也可以遍及全身各处。可以长期固定不变,也可以不时变换花样式到处游走。有的主要是诉述各种不适感,有的则主要是一套推断和解释。有的暗示性很高,看的医书愈多,症状和病也愈多;有的则声称他的病是古今中外还没有过的,跟医学书上描述的任何一种病都不同。有的病人有反暗示,吃什么药都有“副作用”,以致拒绝用药。 疑病观念的典型形式是一种超价观念。病人确信患有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足,但也不是毫无理由。外行人听了并不能发现有什么荒谬的地方。这种病人完全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开始求医时,话不投机病人扭头就走,或者,病人引用医书企图驳倒医生。后来,病人学得老成了,在医生面前讲究策略,目的在于争取到特殊的检查或治疗。 疑病症病人的问题并不限于上述症状。从心理社会角度看,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病人的态度和行为。他们经常到处求医,造成巨大的浪费。英文作者称之为doctor shopping,意思是说,这种病人找医生,就像逛商店一样,只看不买。病人抱怨家属不理解不体贴,要求家属对他的“病”作出更大的牺牲。即使发脾气摔东西,人们也应该谅解,因为他有“病”。在工作中,病人和同事、领导以及人事福利部门常发生纠纷。对医生不满更是常见,因为医生检查诊断不出他的“病”,不按他的愿望开诊断书和休假证明。很多病人的生活风格随着疑病症的发展而有相应的改变。极端的病人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健身延年益寿这个总的原则。对此,我们称之为人格的疑病性发展。 关于疑病症的理论学说有四个不同的水平或层次: (1)生物学的。例如,大脑皮层弱化,兴奋抑制失调,内感受器的易感性增高,皮层内脏相互作用失调,等等。总之,用病理生理变化说明疑病症的发生。 (2)生理心理的。例如,P.E.Sifneos(转引自J.C.Nemiah ,1980年)的情绪失读(alexithymia)概念认为,正常人能把自己的情绪“读”出来,疑病症者却没有这种能力。他们只是感受着情绪的各种身体变化,如果感到难受或不适(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谁也不能免于不快情绪),他们便用患病的措词把这种感受表达了出来,这就是病人的疑病性诉述。 (3)心理学的。例如,疑病症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使病人免于羞耻或内疚。 (4)社会的。一个人一旦取得了公认的病人角色,他就可以免除某些社会责任和义务,还可以享受某些特权。不妨想象,假如社会对病人一律给予惩罚,那么,疑病症大概不会发生,相反,人们会倾向于否认或隐瞒有病。显然,疑病症是社会对病人给予优待的产物。 把上述四者整合起来,形成关于疑病症的一种全面综合的学说,还有待于将来。 疑病症可以见之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为了临床工作和研究的方便,疑病症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继发性疑病症,即症状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脑和躯体的各种器质性疾病,颅脑外伤,药物或酒精中毒,精神分裂症,内源性抑郁症等。显然,疑病症只是这些疾病临床表现的一部分。也不是这些疾病所必有的症状。另一类是原发性疑病症,主要指疑病性神经症和疑病性人格障碍。 严格地说,疑病症的疾病分类学问题还没有解决,学者们意见分歧。上述二分法充其量只是一个实用性的和方便的提纲而已。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把他身体的感觉和不适用患病的措词表达出来?据R.Mayou(197年)的分析,有下述两方面的因素: (1)素因:人格结构,既往关于自己和别人患病的经验,注意还是忽视有关健康的知识,患病行为的模式,社会背景等。 (2)诱因:精神科病,躯体病,周围人患病,人们谈论有关疾病的事,医生的影响,精神生活中的困难等。 这是一个有用的提纲,可供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疑病症时采用。
这是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经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疑病症的症状: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序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4、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5、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疑病症状不只限于惊恐发作。
去看看心理医生吧,现在的人压力这么大,很正常。
试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论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出发,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据此,文章进一步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以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症状 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现状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情况看,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生活有满足感,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有较健全的意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1.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而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而另一项关于湖北某高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统计样本1300余人中“阳性症状检出率为,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2.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仅较高,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同时期国家教委对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进入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高达%;1994年成都地区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此外,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3.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也较复杂。宏观地讲,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事实上,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研究表明,“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症状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调查访谈可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1.神经症。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1)焦虑症。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具体来说,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无端担心考试失败,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不能自我调节。(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因过度忧愁和伤感引起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表现麻木或冷漠。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当个体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就对追求目标失去兴趣,而表现出冷漠、麻木状态。(3)强迫症。强迫症是青年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4)恐怖症。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难以理解。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症有以下几种表现: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等。(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性疾病,多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及时调整呀,比方看看心理疗愈的书呀走出焦虑风暴,我的心理治疗老师写的,我们学的也是书籍的,作者是资深的临床心理治疗师,一要看看呀。
疑病症也称为疑病性神经症,患者主要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担心,疑病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指导,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家人可以帮助医生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丰富患者平时的生活,带患者出去旅游,或者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如跳广场舞或者早上去广场上跑步。,不要让患者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
我感觉你可能有一点强迫症的症状,希望你耐心看完我的文字,我相信你看了以后,一定会从其中获得启发。 硬碰硬我们是干不过强迫症的,否则它就不叫强迫症了。对于是石头的强迫症,我们是鸡蛋,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 治疗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 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 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注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当强迫症来袭时对症状的不理不睬, 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纳,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对抗-------,而且一定同时要允许强迫症带来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存在 在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接受症状产生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接纳了这种焦虑,焦虑才会正常的消退,如果对焦虑进行压制与控制,必然会加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 你最应该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 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弹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 再有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 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 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建议你区分对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对于强迫思维要顺其自然,采取接纳的态度,而强迫行为则采取控制不去做的态度。强迫症的复杂和反复就决定了康复之路的漫长,不过贵在坚持,相信一定会有回报的! 再举例说明: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出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究其原因,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不要总是试图反抗或想摆脱它,要学会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当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会越容易影响你,因为此时你的脑海里都是它,虽然你想的是摆脱它,但却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会更难过。追求完美诚然是好事,但这世上有谁做事能达到绝对完美、丝毫不出错呢?答案是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谁能达到绝对完美的,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无法穷尽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吧,不要被它占据了你的思绪,将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不要去触碰它,即使有时不小心又触碰了它,也不要担心,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个角落,慢慢的你会平息下来。 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 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症状才会慢慢的消失. 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一点一点的把心放平,一开始会很痛苦,只要长久做下去,强迫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所以给你推荐三种疗法以供参考第一种疗法-------把心放平疗法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当为这两项。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指心里方面,就是当一些想法出现的时候,让它自然出现,不强迫自己一定不要去想。自然一词,在这里是指自然出现的念头让它自然去想,不去控制和强迫它停止。 “为所当为"是指行为方面,是做现在该做的事。接着顺其自然这句话,意思是,当一些念头想法出现的时候,不要强行控制它停止,想一想也没什么,但是现在该做饭了,你要去做饭,该读书了,你要去读书,做现在应该做的事,就是为所当为。就是不让大脑过多干预,不当一回事,然后努力做别的事,而不是努力控制或者忘掉现在的状态。 努力做事 + 平静的面对+ 顺其自然的心态。这种心态才是真的治疗强迫症最好的心里面对的状态。再加上 有正常的生活规律 好的心情 自己的 意志力 。强迫症就能逐渐减轻,可以正常生活,再自己适应这个状态,就能逐渐治愈 不去排斥,不去分析,不去评判,就跟我们穿衣服一样,我们从来不觉得人类穿衣服有问题,为何?那是因为我们把衣服看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所谓顺其自然嘛。比如说你家里有闹钟,时间长了你就注意不到闹钟滴滴答答声音。火车站的周围的居民,睡觉也可以很香喷喷,这就是接纳了对他们的影响,从来自然来,自然去,就好像我们拿筷子吃饭,用笔写字,走路,刷牙一样,都是很协调流淌一般。你去刻意改变了,反而显得不自然。 第二种疗法如下: 第一步:看清想法。学会辨别自己的强迫思维,离开想法,坚持不理不怕不对抗,想法只是想法。 第二步:停止所有的强迫行为和仪式行为。 第三步:接纳情绪。在停止强迫行为的过程中,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你坚持不去做强迫行为,而是带着这些焦虑恐惧等不舒服的感受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绪会按其规律随时间逐步缓解。成千上万次的这样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强迫症最终会逐步淡出你的生活。 第三种疗法-----森田疗法 治疗原则"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对症状而言,就是要老老实实地接受症状,真正认识到对它抵制、反抗或回避、压制都是徒劳的,不要把症状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对其不加排斥和抵抗,带着症状学习和工作。应当说"顺应自然"是森田疗法中最基本的治疗原则。这条基本原则包含着下述多层涵义: 顺应自然地认识精神活动规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想法和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常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对某件事物只能有某种想法而不能有另一种想法,有了就是不正常或者是不道德的,即极端的完善欲造成了强烈的劣等感。其结果如同高良武久所说:"如果有人无论如何要祛除一切邪念,就可能产生不正恐怖的强迫观念"。神经质症患者对这种心理采取抗拒的态度,他们一定要保持自己心理的绝对清净,结果必然出现心理冲突。改变这一点,就应接受人非圣贤这一事实;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存在邪念、嫉妒、狭隘之心的事实,认识到不好的想法在头脑中闪现,是精神活动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是一个人靠理智和意志不能改变和决定的,但是否去做,却是一个人完全可以决定的。因此不必去对抗自己的想法而需注意自己所采取的行动。此外,认识精神活动的规律,还需认识精神拮抗作用,认识到人有对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怖这样两种相互对立的心理现象。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而不必为出现死亡的恐怖而恐惧不安,以至拼命排除这些令人恐惧的念头,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内部冲突之中。例如,站在高处时,想到可能摔下去,这本是任何人都会有的想法。神经质症患者却认为这是异常现象而与之对抗,越对抗则越感到有可能摔下去。改变这种症状,只有认清精神拮抗作用,从心理上放弃对对立观念的抗拒,才可能减轻以致消除精神内部冲突。 顺应自然地认清症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接受症状。神经质症患者原本无任何心身异常,只是因为他存在疑病素质,对某种原本正常的感觉看成是异常的,想排斥和控制这种感觉,使注意固着在这种感觉上,造成注意和感觉相互加强的作用,即形成精神交互作用。这是一种继发性恶性循环,是形成症状并使之继续的主要原因。认清这一点,对自己的症状采取接受态度,一方面不会强化对症状的主观感觉;另一方面因为不再排斥这种感觉而逐渐使自己的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打破精神交互作用而使症状得以减轻以至消除。例如,对人恐怖患者见人脸红,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现,越注意越紧张,反而使自己脸红的感觉持续下去了。相反,接受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反而使自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从而使脸红的反应慢慢消退。认识症状的规律还包括要认识到症状的改变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认识这一点才能坚持对症状视若平常,不当作自己心身的异物加以排斥,才可能真正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影响。森田疗法认为改变神经质症状,一方面要对症状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要随着本来有的生的欲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通常症状不会即刻消失,在症状仍存在的情况下,尽管痛苦也要接受。把注意力及能量投向自己生活中有确定意义能够见成效的事情。努力作应做之事,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上,任凭症状起伏,有助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逐步建立起从症状中解脱出来的信心。神经质症患者本来具有强烈的生的欲望,但为死的恐怖所束缚,原有的精神能量均投入在对症状的关注上,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工作和学习越无成效,患者的注意就越固着在其症状上,就越把症状当作必须排除的异物看待,从而加重其症状。按照生的欲望所表现出的上进心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第一,会把一直指向内心的精神能量引向外部世界;第二,因为注意不再固着在症状上而使症状得到改善;第三,虽然带着症状去行动仍有痛苦,但行动本身会带来两种收获,其一是该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不必等症状消除;其二是做了就能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上有所收获。例如,对人恐怖的人,不敢见人,见人就感到极端恐惧。森田疗法要求其带着症状生活,害怕见人没关系,但该见的人还要见,带着恐惧与人交往,注意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注意自己是否又恐惧了,坚持做下去,恐惧就会逐渐减轻。而这样做的结果,患者自己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想方设法要消除症状,想等症状不存在了再与人接触,其实是不必要的。过去为此苦恼,认为不能做,是因为老在脑子里想而不去做。而为所当为要求患者该做什么马上就去做什么,尽管痛苦也要坚持,打破了过去那种精神对行动束缚的模式。总之就是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治疗强迫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经历痛苦的过程是治不好强迫症的,最起码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会极不适应的,也是极痛苦的。正如我对很多迫友说的,当强迫症成为习惯时,要更正到正常人的思维是很痛苦的治疗强迫症好比开车,当你刹车时,总有一点惯性车才会停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强迫症是任何人都有的,有些人轻有些人明显一些. 所以强迫症只要不影响生活就是痊愈的. 你应该认真琢磨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刚开始做的时候会很痛苦,一般会有3---6个月的调整痛苦期。以上按我说的坚持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我15岁得强迫症,强迫症整整折磨我20几年,我的人生彻底毁了,痛不欲生,就是依靠上面的方法痊愈的,希望能对你能有所帮助有所借鉴。(以上为我个人治疗强迫症的心血,也借鉴复制了一些网友的治疗经验,欢迎看到以上文字的网友粘贴,复制,转载给有需要的人看,在下不胜感激。)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应该去医院,再进行系统的检查治疗,有些病是必须要靠吃药才能控制得住,如果很严重的话,单靠你自己,你是没有办法自愈的。
不要害怕去医院,如果你一直不去医院的话,呆在家里对你的病情是没有帮助的,平时也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冷静思考,每天要多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要每次都闷在家里面,闷在家里面没病也会出病的。多跟朋友出门玩,逛街买衣服都行,或者去吃东西,要把心态调整好,放松你的心情,这样子病才会好得快。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更多心理疾病尽在应届毕业生心理网。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病因
疑病症状可继发于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和躯体疾病,如脑器质性疾病.慢性内脏疾病等。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内向性格的人,在患内科疾病时容易出现暂时性疑病症。
原发性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关系。错误的传统观念,例如对手淫危害的过分夸张,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医源性影响,值得重视。某些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长期不能确诊,反复检查,或诊断错误,或治疗失当,或被迫接受手术等,都可能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病状,如心悸、潮热等。对这类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是疑病性不适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有些病例的疑病症状产生于长期过度紧张、疲劳或受到挫折之后。这时的病人身份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取得心理的平衡。如果患者的疾病行为得到亲友和医务人员的支持和强调,则各种症状可近一步固定下来。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等人格特点,可为疑病症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症状
患者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严重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没有严重疾病,患者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全部或大部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上述症状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尽一致。有的疑病性不适感十分明显,可伴有焦虑或抑郁(感觉性疑病症);有的疑病观念较突出,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观念性疑病症)。有的患者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为单一的疑病症状,表达具体而明确(单症状疑病症),但从未达到荒谬的、妄想程度。患者大多知道自己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反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另有一类与单症状疑病症相近的神经症性障碍,称为身体变形障碍或变形恐怖症。主要见于青少年。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桌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轻度变异,也远非患者认为的那么难看。有的患者则坚信自己身体发出难闻的臭味,使别人闻了难受,或坚信自己患了某种寄生虫病。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带有明显情绪色彩;就患者的文化背景而言,可以理解,并不荒谬,因而具有超价观念的特点。患者无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不符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对这类单症状病例,治疗较难,顶后不佳;临床上需长期随访,才能最后排除精神分裂症或偏执状态的诊断。
检查
以原发性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分担心,对时出现的异常感觉或生理现象作出疑病性解释,有牢固的疑病观念,反复就医,不接受医生解释、说理和保证;病程在6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如疑病症起病在其他疾病之后,应考虑为继发性疑病症。
需要鉴别的是常继发疑病症状的原发疾病,如:
1、器质性疾病。2、精神分裂症。
3、内源性抑郁症。4、其他神经症。
5、偏执性障碍。
治疗
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如有其他精神疾病同时存在,宜首先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如疑病症状尚未消失,再考虑采取进一步处理。
原发性疑病症,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求通过病史和检查,逐步建立与患者相互信赖的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应有足够时间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和对疾病、对医生、对治疗的态度。只有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公开对患者说“你没有病!”往往为患者所不能接受,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立即面临破裂的危险。另一方面,迁就患者的疑病观念,使疑病观念强化或固定下来,也是不恰当的。应帮助患者认识自己,逐渐引导患者从对自身的关注转移到外界。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或工疗活动,使患者逐浙摆脱疾病观念。
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观念可产生良好影响,值得试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定状,选择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哌咪清用于治疗疑病观念有一定效果,其剂量为每天2-6mg。
由于疑病症的病程较长,容易形成依赖的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或少用。
心里咨询师二级论文,求助指导。O(∩_∩)O谢谢
我想要有关在校学生自残的案例那位有?
【答案】:A、C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区分神经症 书本知识。疑病神经症主要特征: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A正确);感觉过敏(C正确)和疑病观念。主要临床相: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多关切,有各种主观症状;各种检查均不肯定有器质性疾病,未发现主观症状的躯体原因;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其疑虑;多合并焦虑和抑郁。疑病神经症与疑病妄想如何区别。疑病妄想的患者会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B错误),因而到处求医(D错误),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疑病神经症表现是对疾病的疑虑,而疑病妄想是坚信。。对于迫切要求治疗,疑病神经症是觉得自己有病而到处检查。不是确信自己有病而迫切要求治疗。确定自己有病,而迫切要求治疗,这是疑病妄想。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杨某某,男,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属下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属下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就相对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属下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还喝酒,肝能好的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检查来检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如今医生的水平也太差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还说没事,我想谁有事谁知道。我现在经常想当时为什么会捶打右腹部,还不是因为不舒服吗?都不舒服了,还能没事?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苦闷,明明有病就是没人能看出来,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小心眼,我也承认是有些小心眼,但有病总不能说没病吧!想想就烦,弄得我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不思饭不想的,什么也不想干,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入睡很困难,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医生给开了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由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属下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小事与家人或属下争吵,每日忧心仲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该求助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六、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人性谈话的切人点? 七、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八、在本案例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高度敏感、偏执,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肝癌,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与如下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年前自己的属下死于肝癌,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非常看重他的身体健康状态,该求助者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心。(3)该求助者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与人交流较少。(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将属下患肝癌去世和自己错误地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也患了肝癌,这是错误的联想;认为自己喝酒,右腹部不适,就一定患肝癌,这是错误的观念。(2)情绪方面的原因,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心胸狭小,偏执,对多家大医院的诊断持否定态度。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一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选择切人点: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七、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八、在本案例中,该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